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城市管理相关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9 16:35: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市管理相关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城市管理相关知识

篇(1)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成本和利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工程企业,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完善的成本管理,以促进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工程项目成本的概念是承包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的总和,包括各种人工费用、机械设备费用、各种材料的消耗和周转费用等。它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又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间接费用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等。此外,按照工程项目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划分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按照费用与工程量的关系划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和环节主要包括:1施工成本预测2施工成本计划3施工成本控制4施工成本核算5施工成本分析6施工成本考核。

1. 成本预测的程序是指通过企业内部的以往工程成本分析资料,结合不同项目特点,采用经验总结、统计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成本进行判断和推测。它包括不同项目的全方位比较,通过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以往结果分析比较、提出新工程的成本预测报告。

针对企业而言,一般采用定量方法较有针对性,便于管理。

定量预测方法是根据公司内部比较完备的历史工程成本核算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从而揭示不同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大小,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其普遍的规律性,结合当前实际市场环境,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工程项目成本的变化趋势。

2. 施工成本计划,编制施工项目在合同工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先根据企业确定的实施方案、投标预算、计划成本和利润率等,确定人工费、机械费;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计划材料消耗量,确定各种材料损耗和周转费;根据项目责任合同确定项目现场经费。以上费用综合即为初步确定的项目内控成本计划。同时按照计划工期,制定出不同阶段的项目内控成本计划,便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偏差,进行纠偏。通过编制工程项目成本计划表,将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各成本要素、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成本控制的责任者,并针对拟订的成本控制措施、方法和时间,进行检查和改善。进而,实施有效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3. 施工成本控制,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控制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施工预算进行控制:

(1)开工前,编制整个项目的施工预算,并作为指导施工、加强管理的依据。

(2)安排施工任务时,签发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

(3)施工中,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及实际耗用的工、料情况做好原始记录,作为限额领料单结算的依据。

(4)施工后,根据回收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进行结算, 支付相应的报酬。利用成本分析表进行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a. 组织措施;b. 技术措施;c. 经济措施;d. 合同措施;e. 信息管理措施;

其中合同措施占据重要地位,是工程开源节流的法律依据,同时,对工程变更的管理和施工索赔的管理至关重要。

工程变更的管理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工程量变化、施工进度变化等问题,并由此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和工期。

索赔的概念是工程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因为对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既定的义务,或者由于对方的行为使权利人受到损失时,要求对方补偿损失的权利。

四.项目成本核算:定期或按照不同计划周期确认、记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反映工程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明确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可以反映、监督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促进工程项目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成本核算在满足基本核算要求的同时,更注重责任成本的核算。

①. 人工费核算。建立单个项目直接人工费和间接人工费的明细,按照不同核算方法确定项目实际发生人工费。

②. 材料费核算。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收、发、领、存、退制度,定期盘点库存。

③. 机械费核算。自有机械设备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由项目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直接计入成本。租赁机械,每月可按台班及租赁合同计算发生的成本。

④. 其他直接费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间接费按规定的核算标准和费用划分标 准核算。

5.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的内容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是利用项目成本核算资料,对于成本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以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按项目施工进展进行的成本分析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2)月(季)度成本分析。

(3)年度成本分析。

(4)竣工成本分析。

按项目成本构成进行的成本分析

(1)直接费分析。

(2)间接费分析。

6. 项目成本考核及奖惩兑现

施工项目成本考核的目的,在于贯彻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完成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

篇(2)

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3S”(GIS、GPS、RS)和”2C“(Computer、Communication)等现代信息技术,量化管理行为,再造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管理效率提升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城管于本世纪初发端于北京东城区,之后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推广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全面铺开。

智慧城管,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融合、网络通讯、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监督管理精细化,业务职能协同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执法手段人性化,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智慧化。[1]

就内在关联和发展逻辑上来看,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智慧城管虽然是较数字城管更为高级的城市管理模式,但它的发育、成长和全面铺开,离不开数字城管的充分发展和经验积累。就杭州而言,数字城管的充分发展为智慧城管的新探索做了充分的技术和应用层面的准备。

(一)建成了统筹城乡的市辖城域统一平台

依托市级主平台,建设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

一是依托政府信息资源,建好市级数字城管主平台。借助政务外网,整合管理资源,搭建起覆盖“市、区、街、社”的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实现与867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468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安和交警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共享。

二是依托市级主平台,建设统筹城乡的大平台。坚持“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评价”,依托杭州市主平台,利用同一套硬件、软件和网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十三个区、县(市)和两个市级管委会的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实现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全覆盖,并探索建立了对应的运行模式,即:在主城区建立“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主城模式”,在副城区建立“一级监督、自行指挥、市级保障”的“副城模式”,同时,还坚持“城市化发展到哪里,数字城管就推进到哪里”,依托区平台,建立了“两级监督、一级指挥、按责处置、区镇联动”的数字城管“街镇模式”,实现了数字城管由主城向副城、中心镇的“三级跨越”。

(二)建立了四项运行机制

一是市场化信息采集机制。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做法,率先在全国实施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的新路子,向社会公开招聘采集专业部门,引入第三方的监管,以市民的眼光、专业的标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核实处置质量。

二是目标考核机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目标考核来“倒逼”工作效能提升。对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实行月排名公示,对年度不达标的进行问责,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日常处置中,对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采取“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实施“代整治、备货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三是“平急”转换机制。日常围绕城市“四化”长效管理做好各项工作,一旦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保障要求时,数字城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切换到城市应急管理状态。

四是市民互动服务机制。建立城管社区服务室、开通12319城管服务热线、开展进社区、进广场等多项活动,践行“数字城管在您身边、为您服务”。

(三)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

以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为基础,推进行业信息和监管资源的整合共享,建成了地下管线、桥隧监管、节水监管、环卫作业GPS监管、综合统计等子系统,初步建成了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为强化专业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起从规划、审批、监管、处罚的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城管业务协作,强化权力阳光运行,实现各类行政许可、案件网上审批、办理,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事件快速发现、执行协作、监督管理、科学决策的闭环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四)强有力的基础架构支撑

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作的基础架构支撑优势明显。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加强了基础平台建设。在安全、标准的规范体系之上,有效确保了基础支撑平台的业务连续性、数据安全性。同时以实现快速发现、依法解决、决策分析、改善民生四项服务为目标,重点实现了服务器整合和网络管理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平台、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统一GIS平台、基础视频服务平台等五大基础平台,为城市管理信息化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二、“五型”城管:杭州智慧城管的发展目标

建设“智慧城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杭州智慧城管建设将围绕“五型城管”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实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

一是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为城市政府、普通市民、行业主管部门等提供长效服务和应急保障服务等,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

二是打造开放型城市管理。通过开放型的系统架构,实现跨系统的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开放型的市民互动平台,引入更多市民的参与和监督。为统筹智慧城管城乡发展,将重点加强街道社区的社会综合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城管市辖城域统一平台向中心镇发展。

三是打造效能型城市管理。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多元发现机制,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优化考核评价制度,稳步推进市场化,推进协同平台建设,通过强化“三个第一”,全面系统地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四是打造智能型城市管理。通过强化数字城管辅助决策,引入物联技术全面管理,运用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分析技术,打造智能型城市管理。

五是打造和谐型城市管理。通过采用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发掘多渠道的宣传口径、建设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平台等方式,打造和谐型城市管理。

三、杭州智慧城管发展愿景

无论从技术构成方面,还是管理理念上,智慧城管都是对数字城管的突破和超越。

一是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视频识别等技术,对涉及到城市事部件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生命线管理等与城市管理职能相关的诸多领域进行更全面的感知、更智慧的识别,实现管理对象与管理服务的高度整合,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全面地智慧化公共管理。

二是技术应用更为先进。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融合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决策智慧化,立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协作共享,推动智能系统的应用。

三是交换共享更为有效。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等技术平台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促进分布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比对,为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将更高效地协同运作,从而极大推动城市综合治理和运营的良性循环。

四是关联应用更为协同。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政府协同办公、城市协同治理、面向城乡居民的协同式服务、面向区域的协同式管理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服务手段、创新应用模式。

五是为民服务更为优化。如何最大限度服务好广大市民,是智慧城管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智慧城管将开创各类在线服务,打造全方位的服务交互平台,在城市网格管理、公共服务、静态交通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等领域进行积极拓展,实现更多的服务渠道,更丰富的服务内容,更好的服务互动。智慧城管将涉及城市管理的各类民生信息全部引入智慧管理的服务交互平台。在事关民生的突出社会问题中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化沟通渠道。提高信息查询效率,降低市民生活成本,全面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篇(3)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招投标价格逐级走低,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压价让利、甚至为中部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作为投标报价。在这种情况下,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内部的成本管理。因此,对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就日益被重视。

施工项目成本就是施工企业为了完成施工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费用的时间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的目的的过程。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1.1计划预控,是在明确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经理责任成本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基础,以实现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1.1.1明确项目经理部结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公司与项目部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代表人管理项目,项目建成后即自行解体,所以项目经理部不是一个经济实体,是现场作业的“成本中心”,应对公司的整体利益负责,同时应协调好公司与项目经理部之间责、权、利的关系。。在人力资源配置的时候,要保证管理职能不缺项漏失,避免因人员不足造成的管理漏洞而引发安全质量事故,也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可预料的增加。

1.1.2明确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管者。项目成本控制者 一般由即懂经济又懂技术的人员担任,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人员应尽量相对固定。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的主要管理成员,从成本预测开始,直至工程合同终止的全过程对成本的各项工作负总责。它的工作与成本预测、工程合同、施工方案、施工计划、材料和设备供应、财务等多方面工作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委托加工合同、购货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及其他协议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1.1.3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领导下的成本控制管理责任制,明确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对项目成本的职能分工,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以保障对项目成本核算的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不能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应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1.2.运行控制,是指按计划成本目标进行施工资源配置、用工用料和劳动作业效率管理等,对施工现场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具体包括:

1.2.1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支出计划,要根据预算总工日数,内部职工平均实际工日工资计算,还可以按照分部分项的工程量和单项工程人工费单价计算人工费支出的计划成本。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费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确定劳务队伍,劳务分包队伍一般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1.2.2材料费的控制。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70%,所以,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一是对材料用量的进行控制;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对于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要对工程使用的材料需用量编制计划,计划的编制要进行适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控制。计划的适时性是指材料需要计划的提出和进场要适时。计划的完整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材料品种必须齐全,不能丢三落四。计划的准确性是指材料需用量的计算要准确,绝不能粗估冒算。需用量计划应包括需用量和供应量。

1.2.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维修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1.2.4施工管理费的控制

现场施工管理费在项目成本中占有一定比例,控制与核算上都较难把握,项目在使用和开支时弹性较大,可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

(1)根据现场施工管理费占施工项目计划成本的比重,确定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费总额。

(2)在施工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编制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费总额预算和各管理部门、条线的施工管理费预算,作为现场施工管理费的控制根据。

制定施工项目管理开支标准和范围,落实各部门责任和岗位的控制责任。

2.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2.1加强项目经理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观念是项目经理应当具备的一种内在的管理素质,它体现着项目经理对投入产出的判断。项目经理应当具有很强的成本管理效益观念,围绕项目成本展开工作,通过预算资料和管理运作中所反馈的各项成本信息有效的观念。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消耗与职工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2.2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当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职权结构。由于成本管理相关部门较多,在纵向结构上层次也较多,为防止责任不清造成相互扯皮推诿,工程项目一定要成了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必须明确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岗位责任制,确定项目管理成员在管理中的距离作用、地位和所负责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

2.3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对于施工项目成本来说,应当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为今后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由于成本盈亏基础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误差,也已经来不及纠正,因此,应当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主要施工阶段上,对成本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2.4加强质量控制

企业在树立质量为本、质量兴企思想的同时,应当明确,对施工企业而言,无论是对质量投入的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时,都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从施工规范方面严把质量关,采用科学管理、先进实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建立工序质量签证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为出现质量事故而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筑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但由于个别施工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好多工程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在施工全过程中,通过对进度、质量和投资三大控制体系的严格管理,达到互相制约互相权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优质的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得以实现的。

一、施工前准备

建筑工程项目在正式施工前,要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

(2)组建施工队伍。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组织、料物准备、技术设备准备、施工现场条件及拟采取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或工艺等方面。这些方面施工前均应做好充分准备,以免施工过程中因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正常施工中断或出现其他情况,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3)事先确定好项目施工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核算好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提前做好材料供应商资质检查,确保原材料供应及时、保质,证件齐全。

建立工地实验室,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4)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各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5)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6)按照项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各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二、 施工中质量控制方面

为达到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使用的一些行为措施,即为质量控制。用定性以及定量的规范来表示质量的特殊性质,用以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的控制,这就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质量要求。

由上可知,工程项目的质量的控制就是为了达到工程项目的质量的要求而使用的一系列活动措施。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的要求体现在工程的合同、文件的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所以,工程项目在质量方面的控制行为即为了确保达到工程合同中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的控制依据不同的实施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工程建设中监理对施工质量方面的控制。指的是业主委托监理方单位,确保工程的合同中规定的质量标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的监控,它是外部及横向的控制;(2)政府方面对工程项目中质量方面的控制。指的是建设行业行政方面的主管部门,依据相关建设行业工程在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执行的标准,对工程项目中质量方面的督查,它是外部及纵向的控制;(3)承包商方对质量方面的控制。它是内部及自身的控制。

施工阶段指的是按照业主的想法及所设计的图纸,采取得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即为工程的实体阶段,该阶段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方面的控制,被视为整个建设项目的重心。在整个施工阶段的过程中,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对工程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是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性、法规性的文件,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鉴定材料质量的科学尺度。

对施工阶段中工程质量方面的控制,最有效而且最普遍的方法是现场检查,坚持巡察制度。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可以采用:(1)目测法。凭借现场质量管理人员或监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及感官进行检查;(2)量测法。借助量测工具和计量仪器,通过实际量测将其结果与标准相对照、比较,从而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试验法。通过对施工材料和半成品进行现场试验或实验室试验,取得数据,来分析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三、施工中进度控制方面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于施工质量以及成本投资控制方面的管理历来备受关注,但对于施工进度方面的管理似乎有些忽视了。

工程项目在进度方面的控制,指的是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细则、工作程序、持续进行的时间以及逻辑关系等编制计划,并实施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性地检查实际施工进度是否是按照制定的计划要求进行的,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认真分析其原因,采取补救的措施或者进行计划调整、甚至是修改原来的计划,直至工程完全竣工,并能交付使用。

在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执行进度控制的总任务,就是在能够满足项目总进度计划要求的情况下,编制或审核不同种类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控制,以保证项目按期竣工。控制进度方面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设计的影响、物资供应的影响、技术影响、施工组织影响、施工条件影响、施工配合影响、施工管理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

四、施工中投资控制方面

(1) 遵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其它支配项目投资运动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确定设备工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费用和其它基建费用的构成;

(2) 在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构成和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及建设各阶段正确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预算价及竣工决算,并使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

(3) 在工程建设各阶段,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实际投资不超过批准的投资限额,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4) 要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投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估算指标、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的制定修改、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系统的建立、全国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统一,等。

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投资控制,主要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把项目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五、现场控制方面

现场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标准、管理方法及管理制度,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即人、机、料、法、环、信息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计划、协调、组织、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的施工运行状态。这实质上是生产现场的综合管理,其内容、标准、方法都比较广泛,制定并推行现场作业标准,消除各种无效劳动,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保证体系,保证施工现场安全。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的难以避免。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日日抓安全、天天讲安全,消灭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现代建筑不仅仅意味着完成实体工程,承建商还需要系统地对施工现场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控制并加以记录。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施工现场不容出现任何闪失。拥有良好的、有组织的技术以及预先考虑可能发生问题的能力,都至关重要。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会为建筑项目带来利润。现有的管理理论及方案在工程施工中被广泛地应用,然而数字化施工管理是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提高了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了效率。虽然,目前数字化施工管理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相关理论和技术尚不成熟,但将是施工管理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5)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1]

众所周知,施工项目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具有生产的一次性、关键环节多、原材料种类繁多、技术性强、制造周期长、外界干扰因素多等特点。实现成本目标的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以较小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使项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①全员控制项目成本。全员控制项目成本是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②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收交工,都要有成本控制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中。

(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3)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的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具有明确性和可考核性;事后评价做到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良性循环中,成本目标才能实现。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它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对项目成本进行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5)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6)中间控制原则

对一次性的施工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不能再纠正。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阶段上,是十分必要的。

(7)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的常用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经常的“例外”问题,它们往往影响成本目标的实现,对这些“例外”问题,要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纠正。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2.1工程投标阶段

在此阶段应根据工程概况,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认真调查研究施工现场,综合分析,进行项目的成本预测,为投标决策提供意见。坚持全面控制原则,加强对此阶段主要责任部门的管理。

2.2在施工准备阶段

应结合实际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相关资料,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依据工期和上级要求,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编制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以最小的资金耗费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同时,此阶段还应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包括劳动工资津贴、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作为编制依据,同时还要以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定额为参照,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而制定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分解目标,划分责任和权利,保证目标的实现。

2.3施工阶段

以项目经理的责任为中心,以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等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实施控制。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工程直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2.3.1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规定责任部门,坚持节约原则,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与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2)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买价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3.2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承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2.3.3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尽量避免窝工。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的管理,减少由施工组织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合理安排机械设备与辅助人员的协调配合工作,提高机械生产效率,降低机械成本。

坚持中间控制,着重施工阶段的核算。同时在施工阶段合理控制工期,组织均衡施工,用好激励机制,调动职工节约的积极性,落实技术组织措施,及时做好工程变更,加强质量管理,坚持例外原则,尽量避免返工。

企业应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管理,控制不必要的浪费,以优质的工程质量赢得市场。。

2.4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阶段

应对竣工验收过程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控制。此时也是对项目全面的总结评价阶段,应汲取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决策水平,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并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相关的用工制度和材料、机械使用计划,增强项目成员的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

3、结束语

篇(6)

在知识管理中,缺乏时间往往是知识管理最大的障碍,为知识管理重新设置的部门往往增加了成本却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知识管理必须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并融入到日常业务流程中。这种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并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模式称为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

在柏林的Humboldt大学和弗郎霍夫生产设备研究所(IPK)能力中心2002年进行的“知识管理前景”的全球首次德尔菲调查结果显示:知识管理与日常业务的融合是最迫切的理论研究问题(知识分享名列第二),并可能是最有效地解决知识管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力荐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业务流程中。

接受调查的公司指出的关键成功因素中,强调了流程和知识管理之间的紧密关系,有29.8%的公司提出结构与流程的设计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是一个全新而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领域,致力研究在知识密集型核心流程中如何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共享及知识创新。

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系统以核心运营管理流程和业务管理流程为骨架,以知识库为心脏,知识管理平台好比血管,将知识随时提供给所需的部门和人员。同时收集各部门、人员在工作中的优秀经验,经汇总、编码、编辑索引等处理后存入知识库,用于指导以后业务流程的改进,工作方法的改善。业务流程为知识提供应用环境,在工作中使用和产生的知识形成一种集中式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结构。

知识的利用通过按关键词查询、按部门、按工作性质、按流程、按时间查询等实现,关键是如何有效收集知识。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实现了两套知识造血机制的有机结合,挖掘大量数据中隐含的知识。

隐性知识的收集

鉴于产生、储存、传递知识的方法因特定的业务流程而异,处理知识应该在业务流程范围内而不应该孤立进行,因此,知识管理应该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经验、知识记录在系统中。把企业的战略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的关键流程分解为以下5个主要环节:

制定业绩指标及其年度计划值,并上下沟通分解到部门、个人。落实个人关键职责,绩效和奖惩挂钩。

各部门、责任人制定预算计划、关键行动措施、资源需求计划和工作进度等。

到一定工作阶段,填报业绩完成情况,包括实际完成的指标值、超额完成的经验总结、未完成的原因分析、下一步的行动措施和资源需求等。

业绩监控与改进。上级主管随时对所辖部门、员工的业绩进行查询、浏览,发现异常可以通过系统下达沟通指令,要求员工汇报一些问题的细节、措施的执行情况和下一步打算等,必要时召开讨论会,或者提供相关知识、建议用于改进工作。

绩效考核。根据业绩完成情况和经验分享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和职业生涯规划、奖金、福利等挂钩。

在上述环节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发现的知识可以按部门、业务流程、员工、时间段等分别汇总和整理,存入知识库。这样就实现了业务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流程环节中不但积累了陈述性知识,“授人以鱼”,同时大量收集关于工作方法的知识、经验,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成为吸引优秀员工加盟和内部培养员工的好“巢”。

数据隐含知识的获取

篇(7)

加大城市管理整治力度,按照“堵疏结合、有效管控”的原则,针对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乱停车辆、乱设广告、交通卡汇点设置不合理、交通秩序乱等突出问题,采取日常巡查、错时整治、有序疏导、定岗定责管理等手段,对各类脏、乱、差的行为实施大规模、连续式、高强度的专项整治行动,使城市容貌和秩序得到明显改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城市的文明和谐形象,为市民提供一个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整治目标

按照“退路入室、清路治乱、用路有序、还路于民”的总体要求,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达到城区主次干道路面干净整洁,交通秩序顺畅,无乱搭乱建,无占道经营,广告招牌规范有序,城区单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和主街道门店市容环卫责任制得到落实。

三、整治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整治占道经营现象,全面取缔主要路段、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各类流动摊点和擅自设置的马路市场以及农贸市场外溢摊点,全面整治城区主干道沿街门面店外经营、店外作业、乱摆乱放、乱扯乱挂等现象;全面规范户外广告、店招标牌,彻底清除主次干道沿线各类横幅、条幅、布幔、玻璃门窗和地面乱张贴,修复各类广告、招牌缺失和破损画面;严格规范管理商家在节日期间设置宣传点、宣传车、高音喇叭宣传促销、沿街散发宣传单等行为。

(二)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建筑工地等区域内的垃圾、杂草、杂物、卫生死角、乱堆乱放、污水外溢、路面及墙体污染等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动员和发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居民对房前屋后、道路庄台、家庭院落开展环境整治;加大公共区域动态保洁力度,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路面洒水时间和频次,定期对路面、各类环卫设施设备进行冲洗、擦洗,确保全方位、全天候干净整洁;对城区果壳箱、垃圾池、垃圾桶、垃圾房等垃圾收集设施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垃圾收集容器完好无损、外观整洁、无垃圾外溢现象;加强公交站台、护栏、书报亭等城市家具的清洗保洁,确保功能完善、整洁有序;加强公厕管理,确保设施完好、内外环境干净整洁。

(三)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动态严管,重点对三轮车违规带客、闯、争道抢行等行为进行查处,加大对各类车辆乱停乱放、车辆逆向行驶、闯红灯、违反禁止通行、随意变道、占道行驶、酒后驾驶等各类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整治力度,维护良好的交通环境;全面整治渣土清运车辆违规清运、带泥行驶、抛洒滴漏等行为。

(四)小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发动小区居民主动参与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卫生大扫除,自行清除住户门、单元门、楼道内的小广告、垃圾杂物,自觉清理绿地种菜、饲养家禽;全面加强小区内外环境保洁,清除卫生死角,清理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停乱放、私拉乱接、乱贴乱画等;加强各类环卫设施、公用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设施齐全、功能完好、使用正常;加强小区内外垃圾收运管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确保小区内外干净整洁。

(五)农贸市场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整治城区各类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经营环境秩序,对市场内乱扯乱挂、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污水漫溢、货物出摊位、摊点外溢、拥堵通道以及车辆进入市场内等现象进行全面整治规范;切实加强清扫保洁,配套完善垃圾收运设施,保持市场内及周边环境整洁有序、清洁卫生。

(六)违法建设整治提升行动。通过排查和整治2012年以后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集中拆除一些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从根本上遏制违建发展势头,实现“两违”新增现象零增长。

(七)河道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落实城市河道管养责任,全面清理河道与河岸垃圾、杂物,清除河岸种菜、渣土污泥、违章搭建等,加强日常动态保洁,做到垃圾不入河,河岸无暴露垃圾,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

(八)建筑工地整治提升行动。建设工地、拆迁工地一律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米并设置公益广告。建筑工地无积水污泥外泄,施工现场出入口要进行硬化,运输车辆不带泥土上路,车身不污染,装载不超高,运输液体、散装物体应密封或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泄漏、遗撒,污染城区路面。严禁占道堆放建筑材料、占道停放施工车辆及机械、乱堆乱倒建筑垃圾。加强对城区建筑材料占道堆放的管理和清理工作。

(九)户外广告整治提升行动。门店标牌、户外广告牌必须整洁、美观、安全牢固,不得有碍市容观瞻;破旧的广告招牌应及时更换、修整,保持整洁。加大对临街建筑物立面乱张贴、乱涂写的整治力度,按产权归属负责属地内建筑门墙“牛皮癣”的清洗。对非法小广告,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禁止设置跨街横(条)幅,禁止随意占道摆放小广告招牌。

(十)校园周边整治提升行动。取缔学校周围200米内的网吧及影响学校师生教学、学习、休息和安全的娱乐场所,依法查封收缴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规范学校门口经营秩序,取缔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摊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混乱地段得到有效治理,在学校门口普遍设立交通限速、禁鸣标志及行人过街斑马线,确保学校门口道路畅通、交通有序、通行安全。清除学校周边违规搭建、建筑垃圾及建筑材料。

四、实施步骤

㈠宣传发动(2016年3月2日-3月31日)。按照本方案要求和责任分工,相关牵头部门制定具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梳理摸排情况,明确整治重点,分解目标责任,着手宣传发动,推进前期工作。

㈡集中整治(2016年4月1日-5月31日)。按照具体方案和责任分工,组织发动针对重点部门和突出问题集中开展综合整治行动,着重解决一批城市管理的难点顽症,掀起一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热潮。

㈢检查整改(2016年6月1日-6月30日)。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暗访、跟踪报道等方式,督促协调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继续深化综合整治行动,巩固整治成果,落实长效措施,严防回潮反弹。

㈣总结验收(2016年7月1日-7月5日)。县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成员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对照整治标准,逐一考核,查找不足,指出问题,督促改进,总结经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本次整治提升活动作为新的体制机制下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一次重要检验,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快速推进。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落实,深入一线督查指挥,及时解决整治提升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整治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篇(8)

在我国,项目的成本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弱项,“开源”和“节流”总是说得多、做得少。例如,在项目前期,由于没有深入地调研,不能准确估算完成项目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造成开源不足的局面;或者由于项目的资金“源”自政府或股东,花起来不心疼,更谈不上节流了。甚至部分项目根本就没有预测和分析项目现金流和财务执行情况,决策失误就在所难免了。

成本管理的现金流分析采用的数据大都来自估算和预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造成项目的现金流入减少或现金流出增加。不确定性成本管理或风险成本管理已成为我国项目管理中的弱项,也是很多商业银行贷款最关心的问题。即使是专业的咨询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大多只停留在简单的量本利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本文着重介绍概率分析、挣值分析等项目成本管理新方法。

项目成本或投资估算

成本估算(CostEstimating)是为完成项目各项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成本的近似估算。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为,有三种成本估算方法:

类比估算: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估算形式,通常在项目的初期或信息不足时进行。

参数估算:是一种建模统计技术,如回归分析和学习曲线。

自下而上估算:通过对项目工作包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然后通过成本账户和工作分解结构(WBS)将结果累加起来得出项目总成本。这种方法最为准确。

PMI成本估算的概念在我国常称作投资估算,即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和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估算项目的总投资。

项目的现金流分析

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是编制财务报表,主要有财务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借款偿还计划表等。其中,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是最重要的项目管理报表。

通过项目的财务现金流分析,可以计算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从而对项目的决策做出判断。

(1)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它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相对指标。该指标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中净现金流量,用插差法计算,也可以直接利用微软Excel软件提供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函数计算,计算得到的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与行业基准收益率(Ic)比较,如果FIRR>Ic,即认为项目盈利能力能够满足要求。

(2)财务净现值(FNPV)

它是指项目按基准收益率Ic将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起点的现值之和。它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反映项目在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所获得的超额盈利的现值。也可直接利用微软Excel软件提供的财务净现值函数计算。若得到的FNPV≥0,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基准计算的盈利水平,项目可接受。

(3)投资回收期(Pt)

它是反映项目真实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在现金流量表中,是累计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0的时点。

投资回收期越短,表明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越强。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等。

(1)盈亏平衡分析它是根据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量(销售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金等,研究建设项目产量、成本、利润之间变化与平衡关系的方法。当项目的收益与成本相等时,即为盈亏平衡点(BEP)。

(2)敏感性分析它是研究项目的产品售价、产量、经营成本、投资、建设期等发生变化时,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如财务内部收益率)的预期值发生变化的程度。通过敏感分析,可以找出项目的最敏感因素,使决策者能了解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以某因素的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小来比较。

财务内部收益率对建设投资和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变化都较为敏感。相比之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对建设投资的变化更为敏感。

(3)概率分析它是通过概率预测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定量影响。一般是计算项目评价指标,如项目财务净现值的期望值大于或等于零时的累计概率。累计概率值越大,项目承担的风险越小。

项目挣值管理

挣值管理(EarnedValueManagement,EMV)是综合了项目范围、进度计划和资源,测量项目绩效的一种方法。它比较计划工作量、实际挣得多少与实际花费成本,以决定成本和进度绩效是否符合原定计划。

要进行挣值管理,必须熟悉与挣值管理密切相关的计划成本(PV)、挣值(EV)和实际成本(AC)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完工预算(BAC)、完工估算(EAC)和完工尚需估算(ETC)之间相互关系。

篇(9)

工程项目管理,在诸多企业中依然实行传统管理模式,即通过团队的经验的积累和传承达到管理目的。但是传统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竞争需要,且由于没有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造成企业与业主及供应商之间的信用危机,还影响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才应运而生。工程项目管理者将知识管理应用到工程项目中,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有效度,但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需要企业和员工一起解决。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其具有唯一性、一次性、临时性和不可复制性。项目结束后,由于其具有一次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实际经验、相关人员获得的知识随着项目的完成没有被有效地整合起来。因为缺少相应的整合机制,这些经验和知识很难全部被应用到其他项目中,迫使项目管理者在每接到一个新项目后,都要从零开始做起,项目人员之间没有知识、经验和资源的共享,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还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工程管理更注重的是实现合同目标和工程预期效果,忽略了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知识没有得到有效储备、创新和再利用。因此,必须对项目建设中所得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整合到一起,使其成为后续项目的技术支持和参考指数,从而尽可能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在管理过程中对知识建立有效的积累和分享机制,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升华,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效益[1]。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参差不齐企业员工知识水平由于专业领域和个人意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员工习惯了知识的不共享状态,并未体会知识共享给工作带来的便利,也没有知识资本的概念,而把知识共享当作增加工作量的一项管理活动。这种状态会使知识和经验在企业中的传播受阻。即使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创造知识共享平台,也会造成知识的储备、传播及再利用的失效,制约企业的发展与壮大。2.员工、部门之间存在障碍因企业共享平台欠缺、员工工作繁忙及本位主义等因素,不愿共享知识,致使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积累到的经验和知识不能有效地在企业员工传播和再利用。部门之间由于管理屏障、交流缺失,甚至恶性竞争,也会造成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失效,影响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的发展也将受到严峻考验。3.企业软硬件配置不足很多从事工程建设的企业在软硬件配置上明显不足,没有完整有效的资源共享网络和信息系统,在硬件设施上没有给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是限制员工之间知识和资源共享的因素之一,为企业间知识的传播设置了障碍[2]。4.企业创新意识不足如果企业创新意识薄弱,或者对创新的定义仅在模仿和借用,而不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主动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同时也不追求对储备知识的再利用,即使配备相关软、硬件,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很好地与知识经济时代结合。

三、工程项目管理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建立员工知识共享机制要想实现经验、知识和资源在企业员工之间的共享,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交流的工作流程,员工能够充分地交流创新、快速获得专家支持。还应定期培训和总结,发掘企业员工的潜能,激励交流与创新,沉淀企业文化。2.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型企业应聘请专业人员开发和维护适用于企业特点的知识管理模型,建立知识共享系统,协调内网和外网的数据量,促进知识管理的利益最大化。3.关注知识管理系统的整体与细节统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工程项目管理除工期、进度、质量、安全四大要素外,还应对合同、投资、风险、设计、采购、沟通等要素进行控制。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中,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要素都不应忽视,要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和知识链,要有灵活的归类、查找、更新功能,对工程项目出现的问题能进行初步的智能判断。4.在各工程项目之间共享知识与经验建立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工程项目人员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同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学习,使学习氛围增强。工程项目人员彼此之间要建立互信、互惠的关系,要根据工程项目人员实际情况,共享易接受易学习的知识,要鼓励工程项目人员主动学习、主动分享知识,还要与企业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知识不光在工程项目人员间传播,还要在整个企业中分享[3]。5.建立灵活的授权机制大型的工程项目管理,往往因管理层次过多而增加了知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要降低管理成本,就要依靠知识管理系统,简化层次管理,建立灵活的授权机制。一线管理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在相应的授权机制下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四、结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长期具有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因此,知识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而工程建设企业对知识严重缺乏保护意识的情况也渐渐得到解决。工程项目管理者在面对不同的项目时,要想在同行业竞争者之间拔得头筹,就必须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共享,并且推动知识的创新,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竞争环境如此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奂.基于知识管理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项目管理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7(21):176-177.

篇(10)

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行业间逐渐变的流行起来,这种管理模式因其具有的先进性而得到各工程的施工单位的广泛采用。作为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工种、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有着其特有的科学性,可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使预期的质量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1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基建投资项目也得到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市政施工企业的迅速发展。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施工的质量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豆腐渣”工程频出,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危害了国家一级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在社会上产生消极的影响。

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内需和发展国民经济等这些重大决策的成败的关键就是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存在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施工设备的磨损、施工工艺的改变、材料的质量差异、天气环境的变化等,都会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因而,分析和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各项因素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加强,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2 正确处理工程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控制目标的重点,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般而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都是为了在预定工期内,用较少的投资,达成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指标。但是,如果单纯的只注重质量要求,势必要求扩大投资以及延长进度;相反的,如果单纯强调投资的节省,对质量的要求就会降低,质量事故频发,更有甚者也会造成工期的滞后,使得投资费用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质量标准,正确把握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之间的关系。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控与管理的有效策略

对于以上我国建筑行业在质量监管和控制问题中存在的缺陷的深入分析,我本人认为要想在本质上彻底消除或这类问题的出现,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抓起:

3.1对于安全因素和人为因素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政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环节出现的人为破坏因素,我认为应该通过教育或培训的方式来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素质、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施工单位的领导团队应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开设讲座,通过宣传片、知识培训方式来提高操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从而使他们从本质上深层的意识到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性。建筑施工单位应充分调动每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行和自身积极性,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操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并将“以人为本”这一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原理念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在以上基础上,我认为我们的国家还应健全和完善建筑行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将施工的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一个人,合理分工、分配,实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局面。真正实现制度落实的意义而不只是一种摆设,如此才可体现法律制度存在的价值。

3.2提高施工工艺的技术水平,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应用高端设备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施工工艺水平。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要想提高施工质量的水平,就要不断地树立起建筑企业品牌影响力,在工程作业实践中不断更新改进技术工艺,以合格的操作规范和创新性的流程规范来推动建筑行业科技的进步。

3.3建立和完善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施工单位要充分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深入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以此来加强提高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环节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不合格的作业进人施工环节造成恶性循环。同时,还要明确施工环节中各方的责任,真真切切的将施工质量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具体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此外,建筑管理企业还应设置合理的员工质量奖惩制度,来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也将避免了某些人趁机牟利捞取不义之财。

3.4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水平。施工单位要定期聘请专业讲师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等各方面技能的教育培训,以此来从本质上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来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施工技术能力。使他们不断适应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要求,更加熟练的掌握建筑工程操作规范流程,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3.5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政府监督并控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合格情况,相关的政法机构应全力配合来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使相应的质监部门和执法部门在面对出现的建筑质量问题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使,来以最大限度的法律的导向监督功能。

3.6针对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序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基础材料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消费者的重视。我认为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监管和施工工序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如下:其一,众所周知,从实践来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与建筑过程中所用的材料质量的优劣成正比例关系。即建筑材料的质量性能越好,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就越有保障。反之亦然。基于此,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严格的人员培训方案来高标准的要求材料采购和质检人员,如此才能保证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其二,在材料检验时,有必要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抽样检测,并且再另外设置组自测、班自测和专职人员把关检查等制度。其三,可以设置层层之间分级授权的责任制度,保障授权人签字通过。也可以在一段时间间隔之后,开放性的向单位人员征集建议或意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接纳并认真处理,步步完善建筑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各级管理制度。

4、施工管理有序,安全质量受控

施工管理的有序就是指能够确保建筑施工项目有长力胜任的项目;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匹配适用的生产要素;落实到位的责任制,尤其指终端责任制;工程态势做到重点突破,闭环优化。施工管理的受控就是指对进度的监控。工程项目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质量受控:确保工程结构安全,要运用合格的原材料,可靠的模具,先进的工艺,熟练的操作,到位的监控,优良的工序质量。

安全受控:用先进的手法严密控制和管理事故多发地带。

成本受控:成本预算往往会比实际消耗高,总成本常常会高出分类成本,这就使得责任成本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市政建设的进程。城市空间不断加大和外延,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需求、经济需求和文化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这也给市政工程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在经历着最近几年市政建设的发展中我们发现,市政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市政建设工程的推进,同时还给城市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已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和工程负责人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内容

1、施工复杂程度高、造价高、利益相关者多、参与人数多、相对时间长、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较大。施工目标高,政治性强,要求严。质量标准高,它事关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多数工程要求“争市优,创国优”,同时,冬季施工费用投入较大,工期紧。

2、施工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单位对项目工程的实施,绝大部分是民工集合体,相关人员技能素质参差不齐,且在项目开工之前未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市政工程质量的优劣,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技能素质的高低。受外部环境影响大,项目复杂,众多因素容易影响项目进程,如天气、周边社会关系、原材料价格等,市政工程的不确定性程度高,相关的利益者,如业主、总承包单位、监理、材料供应商、分包单位、政府监管机构等,项目自身还存在问题。

二、市政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1.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市政工程建设的承包商们普遍没有什么责任意识,他们并不了解质量对于一个工程的建设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效益越大越好,目光短浅,只是建设前期表现突出,而不是尽心尽力抓好施工的质量,无法给业主一个合理的保障。

(1)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差

施工单位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对于各施工内容往往存在审图不清、交底不明,再加上对于个别管理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对于现场重要施工部位未旁站监管。

(2)施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不达标

施工设备是施工建设的基础设施,对于它的投入是十分有必要的,设备的完善能直接决定着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在一些工程中,承包商对于设备的投入力度非常小,而且还存在设备零件老化、质量差等问题。

(3)施工违法分包、转包现象普遍

一项工程建设推出后,常常会找公司企业进行招标,可是借资质投标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各分包方往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组织现场施工呢,缺乏系统性地质量约束。有的单位甚至还会出现违法分包、转包的情况,仅仅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考虑到社会的利益和业主的利益。

三、监管单位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1、监管单位人员素质差

市政项目往往监管人员往往比较多,监管人员专业性存在质疑,很大一部分监管人员由于专业不对口、阅历较浅,对于现场施工质量往往把控不严。甚至有一部分监管人员收受“红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使得工程质量的优劣存在质疑。

2、监管单位作风差

就目前来看。监管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和监管机制,专业监管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因此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私营监管公司成立,在整个的监管市场中,还存在着低水平恶意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

3、监管公司在质量控制的投入力度不大

市政工程建设有着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上级部门要求在短时间内就要成建设。因此,监管部门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有时重视不到,投入力度不够。而且,有的监管部门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不够。

4、业主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有的业主只是在乎工期能否按时完成,自己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产权,而忽视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5、政府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如今开展的特别火爆,每年都会涌入大量的地产公司承保市政建设的项目,这也给政府在质量管理的工作加大了难度。因为质量监督部门人员有编制的很少,这就造成了无法对所有的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进行覆盖,虽然表面上的工作能照顾到,但是在工作深度方面就做的不那么尽善尽美了。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在质量监督方面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一切的工作具体细则尚不成熟,工作的开展缺乏持续性和规范化,所投入的经费和控制手段也不尽如人意。

四、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1、工程初期的质量控制。

(1)工程材料的控制

在一项工程开展的初期,承包商会查验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见证送检报告,在查验完之后,承包商要把这些相关的凭证全部交付给质量监管部门,而质量监管部门也要对于建筑材料是否符合标准作出分析和记录,当一切合格之后没有问题了再让承包商开展工程建设的工作。这不光是对业主负责任,同时也是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工作负责任。

(2)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

在建设过程中,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天气、环境、工作人员的状态等,因此,方法的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质量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着重检查工程承包商提供的技术设备、交通运输和施工条件。有强大的工作条件作为后盾,相信能为施工方法提供全面保障。

2、工程监理企业机制的完善

现如今,工程监理部门尚且存在着不合理性,比如考核机制不健全、培训的资金少、人员流动比较大等等。一个管理部门自身存在着这些问题,对于整个市政工程建设的管理监督也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健全的监理机制刻不容缓。

3、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的监督、考核和奖惩

(1)监管单位可以对施工单位进行定期检查

要想加强对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的监督,可以采用对施工单位进行定期的检查,这样质监部门对于工程的整体运行情况以及关键部分的质量情况就会有一个了解和把握。

(2)检查承包商是否有违法行为

监管部门还要重点检查承包商在建设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的主要负责人的时都能到现场进行监督指挥、施工设备的投入情况、对于质量控制的规范制度有没有遵守、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现场实际质量的控制情况等都要进行实际的考核测评。

4、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就是工作人员了,工程建设的人员如果素质不高,根本不利于市政建设的推进,也影响了质量管理的实施。因此,必须对整个工程队伍中的工作人员的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素质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市政工程建设中,避免不了要进行高空作业、水下作业等技术难度高的工程,提升全体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推进质量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5、工程结束的质量控制

当市政建设工程竣工之后,监管部门还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完成工程质量评定和可工程验收,质监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检测产品的特性是不是能满足建设成果是否合格。收尾工作对于整个市政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工程完工后,参建各方要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其工程验收,验收合格进行工程备案。同时把竣工资料移交市政档案馆进行归档,这些标志着该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终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的建设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我们需要大力的支持其工作。它与我们生活的城市整体的形象、经济的发展及文化的水平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市政建设对于我们每个公民来说都不陌生,可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市政工程项目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所以,要充分的发挥出质量监管部门在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作用,促进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总体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形象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