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英语教学尤其是素质教育的重大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改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置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赏识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意向式教学正是把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学特点相结合的最佳形式
一、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不仅要努力使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的现状是,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学生的书包依然沉重,作业依旧繁多,课堂依然沉闷。学生日渐下落的自主学习学风被逼迫式学习代替,浓厚学习的兴趣被厌恶代替,活动、娱乐的时光被繁重的作业代替。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付诸于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开发人的基本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积极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大胆尝试改变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轻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负担,减少老师繁重的作业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还学生一个阳光、快乐、健康的少年时光。达到教学中的双赢。
二、意向式教学法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意向式教学作为一种意向活动,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主,注重开发每个学生多项潜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意向式教学是人们对教学的一种期望,期望通过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人们对其教学的期望程度。意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关注教学这一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使教师对教学活动能做出评判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学习的进步,是从你有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对你已经产生了足够大吸引力,你愿意为实现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达到目标决不放弃这一刻开始的。意向式教学的实施是在师生之间平等、民主、互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活动。即先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集中全部精力、心力、能量、付诸行动直到实现目标的作法,与用凸透镜利用阳关聚焦把一张纸点燃的原理是一样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意向式教学目标的设定尤其重要。
第一,要具体明确,不能模糊不清。
第二,既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有合理的梯度。
第三,目标必须是可以动态调节的。目标的动态调节就是对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反馈,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确定意向式教学目标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引导方向,二是集中焦点,三是激发行动的热忱,四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能力。目标确定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优秀生,第二梯队是中等生,第三梯队是差生,并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要求第三梯队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本课的单词、短语,并能朗读课文即可。第二梯队的学生除了掌握本课单词、短语,并能熟练朗读课文外,还要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型、重点语法。而第一梯队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前两个梯队掌握的内容外,还要学会用英语小结课文内容,能写出相关的作文外,并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去帮助辅导第二、三梯队的同学。意向式教学相似但又不同于分层教学,它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期望教学成功的愿望,并有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做诱饵。如果期望值达到,教师必须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做出中肯的评价。有相应的回报,就会让他感到一种成就感,使他认为这样做有价值,因此就更乐意付出努力。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62-02
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家政策的提出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多,但同时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从事中职教育的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受生源质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都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将这些被大学、高中、初中淘汰的青年人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这给中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实习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其教学过程师生接触的时间更多,能够相互了解,这就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习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习中更应加强素质教育。下面本文就在实习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在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以下不足:(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高。(2)不良习惯多。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协作能力差。(3)不能积极主动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4)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纪律较差。(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消极情绪,认为学生素质低、学习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自身的工作情绪。面对中职实习教学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职学校实习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在其心智偏低、行为习惯较差的情况下,营造发展能力的环境,结合社会实践,通过教育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职业人才。
2.中职学校实习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专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那么,中职学校实习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指的又是什么呢?文化基础理论知识方面:(1)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2)具有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思想品德方面:(1)有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2)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技能素质方面:(1)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操作;(2)在“一技之长”的基础上练就“一专多能”。
三、在中职实习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在中职实习教学中有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在中职实习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1.“以人为本”,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在中职教育实习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授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使课程讲得恰到好处,能在总体上符合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在教学管理上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方式,使同学们觉得实习教学是有意义的。
2.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师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德和才两部分。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中职学生的引路人,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职业素养的技术工人的重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者,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其次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必须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技能操作。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一定要精通专业知识,掌握所授专业的内容,懂得本门课程的发展趋势,融会贯通,灵活驾驭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课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2)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方式进行观察和调整,保证自己全心投入学习;在学习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查、评价和改正。(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应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挫败感,所以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发挥潜能,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利用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积极引导,肯定他们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意识。(5)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实习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就是要让他们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社会道德规范,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形成良好的品德。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明辨是非,修身养德,自觉进行自我约束和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使素质教育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坚持严格要求与互相尊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依赖、鼓舞与激动的内心情感而产生共鸣、亲切感和信任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将教诲转化为行动,实现教师的期望。从教师的角度看,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他所传授的知识与道理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5.分类要求,加强学法指导,确保“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实习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S布卢姆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努力为班内所有的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因此,在实习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水平,强调理论结合实践,以人为本,关爱每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只有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本,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规、爱岗敬业、提高专业技能的意识;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是社会主义公民的良好素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及应用的学习过程,明白人类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二、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教学
(1)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根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3)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
三、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O1-0
【文献标识】A
一、高职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同志曾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说得十分清楚:国家竞争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教育首先是素质教育.这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各方面,首先看重的是人的素质.相应地,我们的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能否在工作上有持续的发展后劲,在于自身的素质.素质教育也是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主线之一.
数学素质是指学生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数学化”的思维意识及“数学化”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围绕素质教育实施“1+X”高职数学教学
我院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围绕素质教育体系,以“1+X”课程模式打通课内外,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融合全方位传授知识,充实了我院“显隐结合、三全育人”的素质教育体系.“1”是指职业素质课程高等数学,对其实施了“搭模块、分层次”教学.“X”是指拓展课程、数学实验、社团活动、学生竞赛、数学文化活动等围绕“1”进行的其他数学教学活动.
1.对“1”实施“搭模块、分层次”教学
我们进行了专业数学基础需求调研,召开了多场各分院师生座谈会,对新形势下学生数学基础能力进行了分析,实施了“搭模块、分层次”教学方案.将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分为8个模块: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级数、线性代数、计算方法、概率统计.根据各专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用“搭积木”的方法组合打包成不同专业数学教学内容,形成6套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时再根据普通高招班、普通单招班、对口单招班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另外,在基本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将每章知识点所涉及的典型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叙述,且列举该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到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极限思想、反例证明法、逆向思维、化归法、数形结合等.或者穿插介绍教学内容中相关的数学史及数学家的故事,一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家的优异品格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2.围绕“1”对“X”开展其他教学活动
(1)开设数学文化趣谈、数学模型初步、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等多门个性拓展课程,为学生开阔知识服务.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2)加强数学实验教学,特别在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开设的数学实验课程直接应用与其专业一致的VC++6.0软件和C/C++语言编写程序,从而实现数学课程与计算机软件课程的无缝对接,使数学学习与专业课程更紧密地衔接融合,更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3)指导学生建立“数学建模协会”,该社团已经成为我校最大的学生社团,该社团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互帮互学,组织各种数学讲座、竞赛以及“数学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指导社团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应用数学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开展各类数学竞赛培训,如高等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竞赛能有效反映全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5)开展数学讲座、数学文化节等系列数学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享受数学的乐趣,感知数学的魅力,使更多的学生走进数学世界,发现数学的美.
三、以素质教育为本位实施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培养数学学术人才,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与数学素质.其重要意义有:
第一,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数学知识可能毕业后因没有机会应用而忘记.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都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二,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数学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逻辑化、条理化的思想品质.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鲜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21).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45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一直以语法为纲,单纯地传授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统治地位,教学不重视听力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只重视语法,词汇教学,强调“一步到位,意图多获高考分值”。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素质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消极地死记硬背词汇和语法知识,缺乏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索质教育已成为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要谈一些认识:
一、教师要冲破应试教育压力、更新观念
我们必须从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不断改革,牢牢记住英语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我们才会培养出适应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经济需要,会使用英语的各种人才,还要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许多文章都极具专业性,包括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生物、机械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应尽量挤时间自我拓宽或适当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应学习一些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二、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就有了学好英语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利用45分钟的有限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节课生动有趣。为了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如使用挂图、幻灯、录音机、实物、简笔画、身势语等,有条件的还可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通过教唱英语歌曲,组织学生做游戏,猜迷语,表演对话、小品、快速抢答、师生互问互答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堂主体意识。课堂上,教师应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在操练时,可引导只能讲单词的学生说句子,引导能说句子的学生将句子连贯起来,引导能连贯句子的学生复述段落和短文,要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表扬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不打断学生的思维,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使学生具有安全感。此外,通过组织课外活动也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唱英语歌曲、办英语报、课外阅读、朗读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和积极性。
三、改革英语教学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自学能力的重要性。现行中学英语教材课文容量大,课时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困难,因此,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成了当务之急。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法,把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文教学可采用“自学、精讲、巩固、总结”等步骤进行。具体过程可包括先让学生预习,预习时应有所要求,如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把故事的情节列成表,以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对课文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精讲。教师在讲解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避免“一言堂”,要针对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可采用讨论法、答疑法、启发法、设疑法、讲练法等从而使讲解生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步骤完成后,教师可以布置些练习题加以巩固。如:回答问题、复述课文、替换练习、判断正误等。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如课文的体裁、各段的标题句、段落划分、主题思想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易对所学课文先由整体到部分,再到高层次的整体,使学生达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幼师素质 幼儿教育 观念培养
煤矿幼师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幼师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在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这是目前人们对幼师素质教育比较一致的看法。据此,我们可以将素质教育的实质概括成几个方面。
一、强调幼师教育的全面性,保证素质提高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幼师素质,因此,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在幼儿园内部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治作用,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外部能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
二、强调教育的公平性,保障所有应该得到受教育机会者的权利,促进所有受教育者的发展,尽可能缩小城乡、校际、班级、个体之间的差异,教育面向全体。从这一意义上讲,可将素质教育理解为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适合全体幼师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幼师。
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异常丰富,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需要从头做起。然而,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提高,这就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意识。从幼教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有关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改革向前发展。然而,每前进一步都会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促使去寻找相应的理论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理论的能力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理论的能力越来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今天,我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异常丰富的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就是明证。
但在这里强调的是,“观念更新”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而是从幼教改革实践中升华而形成新观念,这种观念应该成为自己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持续深化更新。
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的良好素质。
难以想象,习惯于重知识灌输、重技巧训练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素质,只看重一日两节课的幼师能够全面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园教师不得不为自身的社会地位担忧,但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独生子女未来的期待,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教师理应十分珍惜本职工作,维护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形象。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给孩子生活与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培养幼儿做人的素质,但原则和规范本身不是素质,而是达成素质的条件,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她们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她们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会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更新教育观念。正如前面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然而,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因此,对于广大幼儿园教师来说,要想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然后再来考虑幼儿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我认为目前幼儿园教师应有以下素质教育观念:了解幼儿,注重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不应对孩子过早下结论,幼儿园的特色教育都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前提。信任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注意让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片面地、绝对地以幼儿为中心。 关心幼儿,让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而不能太过笼统,幼儿园更不要为经济利益而盲目扩招,要严格控制学额,要加强对小型活动组织的探讨。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是要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和科技发明中,而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幼儿自觉地有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习以为常的现象,那么教育定能造就出人材。
[DOI]10.13939/ki.zgsc.2015.45.156
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目的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伟大变革时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医药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医药战线现代化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更要将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素质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既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劳动技能素质,也包括身体与心理素质、审美情感素质,是集以上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于一体的整体性教育,使受教育者真正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而在诸多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和普通中学相比,医药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低,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不爱集体、不爱学习、纪律涣散的现象。医药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较晚,还没有形成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观念,没有把思想素质教育研究放到与其他教研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研究在医药职业学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非常有意义的。
化学是我们医药职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尽管如此,但仅以学科为中心,只把抽象的原理传授给学生,必将造成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学习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就业、生活等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懂得跟化学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化学教育应注意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中的化学,认识化学在将来工作中的作用。学习解决跟社会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培养其责任感,为他们今后就业、参与与化学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必备性知识。
为了研究“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步骤、内容意义,探索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
2 研究的方法、对象、时间
研究方法:实验对比法
实验班级:药物制剂14级2班
实验对比班级:药物制剂14级1班
实验学科:化学
实验方法:在14-2班进行“在职业教育化学课实施思想素质教育”实验,在14-1班仍按常规教学进行,然后对二者作以比较。
实验时间:2015年3月―2015年7月。
3 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步骤
3.1 课前,教师备课要深入、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确立思想素质培养目标
化学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逻辑性及发展过程都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高瞻远瞩,充分挖掘思想素质教育内容,并确立明确的思想素质教育目标。
3.2 课堂上,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知识教学,完成思想素质培养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上完成思想素质目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讲述法、讨论法、渗透法、总结法等。例如,在讲授正课前,可以采用讲述学科发展历史故事的方法,既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又引入了讲课正题;在讲课中间分析问题时,可以和思想素质教育互相渗透;在课堂结束小结时,可以同时总结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3.3 课后,根据课堂思想素质教学目标,布置相关作业
这些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按照课堂要求,提高认识、形成规范,提高思想素质,取得思想素质教育效果。
4 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意义
4.1 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专业基础课,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4.1.1 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在化学上曾有过许多发明创造,通过生动的史实,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4.1.2 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1949年以来,我国的化学科学技术、化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石化产业大国,主要产品产量世界排名位居前列,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聚氯乙烯等在世界排名第一,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树脂等位居世界第二。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成果。
4.1.3 丰富的化学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处处都可以开发利用。我国石油年产量已达到1.89亿吨,跃居世界第四产油国家。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以2011年为例,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这些丰富的化学资源为我国工业发展、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枕。
4.1.4 中外化学家及名人的感人事迹
从古代的炼丹家葛洪、近代的化学先驱徐寿到当代的化学大师侯德榜,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是对学生进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教育的良好教材。教育学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要有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4.2 在教学中抓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要用通俗的语言,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体化。例如,过氧化氢的分解,单独使用过氧化氢,其必须在微热的条件下才能缓慢的分解放出氧气(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这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依据)。单独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但在过氧化氢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则在较低温度下即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由此可知,二氧化锰的存在是过氧化氢能在常温下迅速分解的外部条件。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是内因。除此之外,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是外因。在内因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外部条件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对于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外部条件反应也不会发生。类似这样的内容很多,它们都从实践上验证着辩证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联系到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班的学生任课老师相同,学习环境相同(外因相同),但成绩差别很大,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内因),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来创造良好的外因条件,但最终成绩是否提高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4.3 利用实验教学,进行优良品德教育
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沃土,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教学,动手、观察等能力受到训练,智力因素得到提高。求实创新、勇于探索等非智力因素也因实验而有提高,同时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在实验课教学中,可选择性地将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操作。
化学实验有别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和集体主义教育,努力使学生在默契配合中,培养自己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有时会因为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误差较大等原因,降低对实验的兴趣,甚至出现惧怕心理,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安排重做实验,直到实验的成功,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由此培养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的认真作风;整洁卫生、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等。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烦恼。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如实验后的废液要倒入指定容器,不能乱倒等,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实验取得的效果
5.1 学生的世界观有了明显改变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他们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现代医药行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5.2 同学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文明、团结的集体
在14-2班化学课上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同学们精神饱满,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迟到早退现象大为减少,每次上课看到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和整洁的讲台让笔者从心里感到14-2班越来越好了,在学校开展的“争创文明班级”活动中他们被评为文明班体。
5.3 思想素质的提高明显带动了学习成绩的上升
入学时14-2班和14-1班成绩相当,期末考试14-2班比14-1班平均成绩高7.3分。
6 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实训室是中职学校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必备场所,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是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主要手段,是完成教学大纲,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电工实训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实训手段,观察、探索自然现象的运动变化,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扩大知识领域,加强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即分析、测试、制作、计算等。如电阻的测量,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行操作,包括器材选定、实验步骤、图表设计等,并分析实训中的注意事项和产生误差的原因。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感知和观察能力。在实训教学中进行观察和实验,要求学生有精敏锐的感知和观察能力,及时捕捉重要现象,这有利于感知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3.培养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实训进行概括总结,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4.培养研究能力。包括设计、改革、发明创造等。如电阻的测量,可给学生如下器材: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各一只、导线、变阻器各一个、已知电阻R和未知电阻R各一个、开关一个让学生设计测量RX的不同实验方法,并完成实验,学生从设计到实验完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积累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等,实训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有序性、长期性,实训教师在实训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企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能发展学生智能,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其他学科教学
实训课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割、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的训练不能脱离知识的学习,实训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对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探讨以学习自然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都是具体的语言材料,且能清楚地把所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教学的开展。
三、实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作风
实训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获得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并且必须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十分有益。此外,实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以很强的吸引力磨炼学生的意志,这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训课的这种作用较之于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意义重大,为学生将来直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训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实训是建立在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电工基础的基本手段,上好实训课,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上串联、并联电路连接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串联、并联教具板学会生活中的电路连接,从而引申到家用电器等电路的连接,使学生进一步真正体会物理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实用性和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普遍性。
五、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加快素质教育转化步伐
1.实行抱、导、放三部曲。长期以来,实训教学形成固定模式,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所需器材、步骤、图表制作,并事先进行误差分析,然后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和分析能力后,就应该导着走,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拟定实验步骤,并独立完成实验,到高年级后,实行放开走,教师提供器材,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或小制作。可定期开展学生电工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黄勇鹏(1980- ),男,广东汕头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韦莉莉(1978- ),女,河南平顶山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51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48-02
党的十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诸多缺陷。要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就必须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体验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试图在分析实践体验在文化素质教育中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的主要途径。
一、实践体验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素质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文化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职学生的学习过于功利性、金钱化,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2)道德素质严重滑坡。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心差、目无组织和纪律。(3)心理素质差。如自信心不足、抗挫折能力低、社会适应性差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4)职业素质的缺乏。由于学生过于追求功利,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导致诚信缺失、工作自由散漫、缺乏上进心。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实践体验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三大途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学制短、技能培训任务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学校应重视实践体验及养成教育。在建设少而精的文化素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教学开展人文教育,加强第二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熏陶。在实际技术操作训练和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贯穿做人、做事的教育,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高职院校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的主要途径
(一)开设综合性的实践性课程
文化素质的实施首先体现在课程上。高职院校要改革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结构化的文化素质课程。一般而言,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实施包括独立开设的人文课程和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
1.独立开设的人文课程。独立开设的人文课程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文化基础知识,主旨在于为学生提供宽范围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必修和选修完成学习。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要精品化,宜精不宜多,重质不重量;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社会和专业,多结合实例讲解,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应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开设一些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便于学生接受等。
2.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在专业教学中探寻专业课程中蕴涵的人文及科学精神,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寻找出专业课程中反映出来的哲学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把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专业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做”中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②
3.隐性课程。文化素质的培养除了开设显性课程以外,更应注重隐性课程的实施,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性。高职院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艺术、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表现力、创造力,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组织沟通能力及与人合作精神。与此同时,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渗透到班队活动、日常学习、养成教育中,帮助学生在文化的培植中生成良好的人文素养。③
(二)注重日常教学与生活中的文化素质教育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多开设能够增强学生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利用多样化的途径实施体验性教学。为此,需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班级环境的建设。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因此,班级环境的布置要能够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性,例如在教室里设置书柜,学生可将自己的书籍放在书柜里与其他同学资源共享。再如,还可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先进的人、事,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2.注重开设日常的德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班级中都有一个班级管理岗位和劳动岗位,并实行竞聘上岗及轮岗、下岗等制度,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职责。同时定期开展班会让学生谈自己的体验感受,也对其他同学的行为作出评价。体验化德育要强调个体,强调实践,强调评价过程,淡化评价结果。④
3.发展良好的宿舍文化。高职院校大都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是学生休息、休闲的地方。因此,体验化的文化素质教育也要注重在宿舍层面上。学校要制定出系统化的住宿规则,并作为学生考核的一个方面,帮助学生自理能力的养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和自护能力,并学会生活,掌握生活常识等。
(三)构建体验性学习的校园文化
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除了通过课程这一主要途径外,校园的人文环境是另一重要的影响因素。环境优美、行为文明、设施齐全、精神高尚的校园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1.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一方面是校舍、教室的布置以及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如雕塑建筑、文化名人塑像等,从视觉、感觉上去影响学生。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文化建设思路,创造出精心、精致、高雅而富有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重视校园环境的审美化布置,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能说话”。校园物化环境建设既要遵循艺术化、人性化的原则,还要遵循主体性的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当中。另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增加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
2.校园精神环境建设。高职院校要经常性的举办各类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科技竞赛、辩论赛、电影欣赏、主体班会、读书活动、文化讲座、名人讲座、就业培训指导等,增加公益性、集体性;营造良好学习、生活和文化氛围,丰富学校文化、院系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重视寝室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的影响;鼓励学生开设各色各样的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项目,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自由发展空间。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高职院校要积极地建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具备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营造一种大家分担责任和积极追求成功的氛围。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将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学生评定挂钩,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⑤
(四)开展面向职业生活的实训实践
实训、实习和实践是高职学生由高职职技教育走向未来职业生活三个循序渐进的重要环节,高职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技能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学生职业文化素质的培养要在实训、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得以体现。
1.注重职业环境的营造。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的建设,要模拟真实工厂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化的、生动的实习场景,同时,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要营造人文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实验实训环境,强化质量知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职业意识,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团结协作精神等的培养。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锻炼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接受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2.组织开展让学生广泛参与的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高职院校应面向社会开放办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学校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基地,课外实验实践基地,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21世纪需要的是具备高文化、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人才,重视并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高职院校既要培养职业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又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合理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肩负起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使命。教育者在进行文化素质培养时,既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采用以往的空泛、灌输或压制的方式,而应将理论联系实际,多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感受性,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和做事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闫大伟.文化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2-06-08.
②(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5.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只有建立了有效的师生关系,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给予恰当的感情投入,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亲其师,信其道”。
美国着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作为教师,我们应承认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存在,应坚守“可教育性”是每一名学生都具有的。例如,课堂上,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在鼓励学生敢说、敢做,适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学生答对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多说:“Good!”“Right”“Youareclever”;当学生回答错了,就用:“Don’worry,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next time.”“Don’t be nervous.”或者“Don’tloseheart.”以唤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克服紧张的心理。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生对所学教材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刺激。”在英语教学中,若能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教师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为学生拓展潜能创设良好的心境和氛围。学生对英语有兴趣,就会越学越想学,学生的潜能就会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得到最有效的释放和开发,否则就会因某些困难而畏惧,甚至气馁。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常向学生推荐健康的外国英语歌曲,英语幽默故事等,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另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轮流值日制的办法用英语向全班演绎一段英语,可以讲一个英语小故事(讲完故事后,值日生提出问题,要求其他学生回答)或表演一段对话,也可以用英语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开始时有教师进行点评,逐渐过渡到师生一起点评。由于人人有参与的机会,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有出人意料的发挥,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
三、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明确、完整、恰当,既要保证教学大纲、教材要求的内容得以全部贯彻,重点突出,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面向全体学生,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和自信,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毅力。教学目标的落实则要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及心理发展特征,依据教学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教学程序要清晰。一个英语教师构思自己一节课的程序,正如一个作家正式作文之前写下的提纲,每一部分写什么,大概需要多长的篇幅,事先要有一个规划。那么,一节课大体要安排几个环节,这些环节分别要达到什么目的,所有的环节加起来,是不是能最好地完成今天的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想透了,就不会出现一讲素质教育,就把整个课堂弄得像过年一样,人家这样做,我也这样做,到底为什么做却并不明白。就算要让课堂热闹起来,也要先考虑,有没有效果。
四、以生为本,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的活的系统。我们应以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外语课堂“活”起来。我认为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1.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教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的学习。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1.教学活动情况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2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3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3.1 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如:学生可提出:大雁为什么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3.2 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