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数字化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9 16:35: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化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字化教育

篇(1)

我国的中小学美术学科虽然在90年代中、末期陆续引进了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大多也仅仅是非常规性、普通性的,只是教师上公开课时才有幸使用的一种具有对外表演性质的“辅导性教学手段”。而且,即便偶尔使用也得依赖他人(学校专职电脑教师),一堂美术公开课,因教师不会自制课件造成的画面构成方面的缺憾或因教师不熟悉电脑操作而导致下半节课无法进行的尴尬场面已是屡见不鲜。眼下,自制课件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事,即使采用简单易用的软件,一个课件也需十几甚至几十小时的工作量,即使每位美术教师都会制作课件,也难以实现美术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普及。因而,课件制作的科学性、技术性、熟练性、实用性、艺术性等等问题,都有待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拓展。当然,这只是教师的状况,至于学生,即使在美术公开课上有幸触摸电脑者也是寥寥无几,他们对电子游戏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脑美术。殊不知,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美术多媒体公开课的背后,成百上千堂美术课却依然在“现代教育”的门面里延续着以往的旧模式、旧设备,成千上万个孩子仍在接受着旧式的美育方式。这样的公开课,从某种角度来看,已经成了某些旧教学体制、模式的“现代”装饰品!

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已意识到了以上这些问题,并采用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原因是:1.管理不到位,抓而不实。美术学科“小三门”的地位,在某些教育主管部门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调整,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美术教育往往有人管而无人抓,有人抓而不得力,得力而不得法。如:很多地方没有美术教育专管人员,或是专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甚至一些地方的美术教育专管人员由其他学科的人员兼职。正是这些“缺欠”和“错位”影响了美术教学工作和美术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美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2.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抓而不实,搞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统一的大纲要求和进修教材,考核制度不健全;一些教学部门不管是否有实际办学能力,将教师培训视为“创收途径”,只管“进”而不管“出”。3.美术教育资金短缺――“杯水车薪”,现代教学设施难以健全。一些指定用于美术学科的专用资金,截流挪用现象屡屡发生,资金不到位,现代技术教育成了“无米之炊”,教学质量无从谈起。4.专业师资短缺,教学质量难以确保。由于工作环境和经济收入上的巨大差别,一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流向大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干脆自己成立设计公司,很少有人愿意去地方从事教育工作。5.美术教材改革运作多而实质改进少,往往“换汤不换药”,真正体现前瞻性、关注数字化艺术的好教材并不多见,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参编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凡此种种,现代美术教育体系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显现出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科技兴国,教育先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学校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篇(2)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涛美 单位:安义万埠镇大团前小学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篇(3)

教育出版数字化并不难,但转型之后,如何找到符合教育自身特点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电子书包模式。电子书包(Electronic School-bag)代表着教育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电子书包是一个组合产品,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阅读终端,电子书包外形多如笔记本电脑式或平板电脑式,具有读写功能;其二,内容资源库,电子书包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如涵盖了高中三年全新人教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和测试题库等);其三,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数字资源并对学生进行管理,促进家庭和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电子书包不但是一个真正的“书包”,同时也是一个数字化的课堂。在新加坡,学生的电子化教材教辅与互联网连接,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可与全球范围内的学生交流学习资料和学习心得,形成了全球性的电子书包。教育数字出版立体化开发,电子书包便是其终极模式。在我国,电子书包已经在上海、广东佛山等中小学开始试点,但主导的却是科技公司或电信运营商,出版社作为核心内容提供者却退居幕后。这提醒传统出版商,在产业链中如果不做出积极努力,很可能会处于被动地位。

2.网络平台模式。教育出版数字化,首先要从资源数字化开始,也就是建立教学资源库。而数字化资源数据库的积累,是发展网络平台和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较早地作出了努力,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已大致完成了数据库的建设。在这一基础上,高教社建立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http://4a.省略/),其中所谓的4A,即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该平台教学中动态形成电子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库等,或部分课程,提供有立体化教学包。一般购买纸质课本,即可通过主教材所附赠的学习卡,使用者可以获得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材网的密码和口令,免费享用丰富的资源。网上还有课件等资源,任何读者都可以随时免费下载。其中,网络教学平台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化的教学体系,它包括在线课堂教学、教学互动、课下辅助系统、课后成绩测评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它是一种师生相长的教学活动,是针对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服务。当这种教学方式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之后,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可以相当于同等存在的实体教学机构,能将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融为一体,实现人机交互。目前国内多家出版社都已建立了此类平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学习网”(省略),江西教育出版社的“我乐学习网”(http://省略)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世代交互英语》在线学习网”(http://neie.省略)等等。

教育出版商适时地建设网络平台,向读者、学习者提供主动的知识服务,为受众打造多样化、全方位的需求配套产品,是打破传统出版社狭隘的“数字”瓶颈的切实有效的尝试方法。

3.移动教材模式。移动教材是教材教辅等教育资源在移动阅读器上的应用。移动阅读器主要有三类,即电子屏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和教育电子产品。如麦格劳?希尔与亚马逊合作,将其名下的100 种最畅销的高等教育图书在亚马逊的Kindle DX 阅读器上发行。又如,在与手机商合作方面,诺基亚与英国知名教育出版商培生集团合资成立诺培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加速“行学一族”(Mobiledu)业务在中国的发展。“行学一族”(Mobiledu)”是诺基亚在中国开发的手机渠道教育服务。该业务向手机用户提供英语学习材料与其他教育内容,客户可以通过在新款诺基亚手机上预装的应用软件读取,或通过访问该服务在中国的移动网址及大多数无线应用协议(WAP)门户获取相关内容;在与教育电子产品商合作方面,如诺亚舟作为国内学习机行业领导品牌之一,与众多的出版社和教育资源单位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英语同步教材和中学九门功课学习资源方面,诺亚教育网取得了广泛的授权,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亚洲有限公司等。移动教材实际上是一种由教材内容商向移动阅读器分销产品的模式。大多情况下,教材内容商不生产阅读器。移动教材产业链上环节众多,整合比较复杂。但这种模式主要借用电子书分销模式。在国外,kindle和iPad等主流阅读器与教材出版商的合作常常在行业中最引人瞩目,处于领先地位。

4.开放式教材模式。开放式教材(Open Textbook)出版是一类新兴的教材出版模式,指网络出版平台向教师(作者)开放了权限,允许随时提交、编辑、更新教材内容,供读者免费阅读,而网站平台的赢利方式通过出售电子版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等其他方式实现。平世界知识库(Flat World Knowledge,简称FWK,http://省略/)是目前最大的向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免费开放式教材的平台。FWK的诞生缘于西方教材高昂的价格、有限的选择性、内容缺乏适应性和调整性、版本迅速过时等问题。FWK提供教材在线免费阅读,而赢利则依靠售卖包装了的内容(如有声电子书)和便宜的纸本教材,为不同的电子书阅读设备提供不同电子书阅读格式(基于网站上免费的教材)等,包括学习辅导及相关材料等等。学生可以在数字版的课文页边空白上注释与评论,从而与其他学生分享见解、分析和推断,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教师来说,FWK也有突出的方便性。FWK日前了一款名为MIYO(make it your own)的电子教材定制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拖放式的操作界面,老师们可以按个人需要轻松移动或删除章节,或者选择和添加其他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在CC协议3下还可以被重新使用。制作完成后,MIYO自动将老师们改动过的版本存为一个新版本,然后提供在线阅读的免费版本或出售电子版等。

FWK为教材出版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们可以创造性地控制教材的内容,而学生们则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更能支付得起购买教材的费用,而网站平台方则不增加编辑成本。2009年时,FWK已经有44个国家,900多所学校的1 600多个教授和115 000名学生使用网站的图书,平均每个学生节约大约20美金,并且得到了贝塔斯曼、兰登书屋等公司的投资。与FWK类似的平台还有著名开放式教材平台Textbook equity (http://省略/ )。

由于开放式教材模式降低了教材出版的门槛,缺乏严格的编审制度,电子教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版权信息模糊不清;内容来源模糊不清,缺乏权威性;适用年级模糊不清;文字写作水平差,图片、照片、图表制作质量不高;内容过于零散——破碎成太多的“模块”或者“学习单元” ,不利于学习、记忆等等。可见开放式教材模式发展还不够成熟,以上问题有待解决。

5.多元化经营模式。目前,出版商仅仅针对学校市场,而忽视了在企业学习(corporate learning)、国外教育(education systems in other countries)、辅导补习(tutoring)、行业出版(trade publishing)、自学教育(home schoolers)等领域潜在的市场。出版商可以根据自身实力,选择性地进入这些领域,开辟教育出版新的赢利方式。

二、数字化人才培养攻略:各有专长,共同协作

1.编码设计师。教育出版数字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编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出版社应该引进一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或对原有编辑进行数字技术技能的培训,利用相关技术进行数字教辅的深层开发。

2.娱乐架构师。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在数字出版物往往兼具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甚至互动游戏等。教育数字出版物置身于这种环境中,更应该寓教于乐,将学习性与游戏性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愉悦的体验中学到知识。因此未来教辅编辑应具备娱乐架构的意识和素养。

3.客户支持服务。教育数字出版中的客户支持服务主要指学习社区中的在线接待员和内容管理员。在网络平台中应安排这样一批专业的客服人员,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帮助用户解决遇到的困难。内容管理员则须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不断提供新知识,并及时删除容易造成不良影响的垃圾内容。

4.数字版权保护。我国的数字出版环境混乱,盗版产品充斥市场。数字出版使复制盗版及私自变相大量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教育图书内容多非原创,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旦被盗版,很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在数字化内容滋生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一批数字版权保护人才,来及时发现盗版内容的网站,并坚决打击盗版。

5.数字版权贸易。在数字出版领域,同样存在版权引进与输出的问题。因此需要版权贸易方面的专门人才,站在国际视野上,吸收、引进国外优秀数字化教育资源,更要推动我国本土数字教育资源“走出去”。

6.高水平管理人才。出版社还应通过现代出版企业制度改革,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有较大吸引力的人事制度,引进一批在数字出版方面具有开发管理经验的高水平人才,能够整合各种网络及社会资源,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各类新技术得以集中施展的领域,而教育出版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努力打造属于自主的高品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篇(4)

二、河北电大系统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

1.建设现状

(1)资源建设数量已初具规模。

河北电大本着“新颖实用、丰富海量、特色优质”的原则,通过购置、整合、自建的方式,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截至目前已超过了6000门,点击量已超过46万次。已有上百人获得养生达人证书和家庭教育素质证书。各市的社区教育二级平台建设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1个市级电大的平台均与省级平台进行了有效链接。

(2)资源建设模式已初步构成。

“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的资源建设模式已初步构成。在“跟我学”和“燕赵回眸”栏目中,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选择了若干门热门课程或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进行制作。制作过程采取项目负责制,河北电大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联系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作为课程主讲人,并全程负责课程录制的相关工作。这种模式灵活性大,操作性强,且制作效果有保障。如“跟我学英语”课程,由校内人员联系其母语为英语的外教,录制内容和对话情景均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短短半年内就有1340余次的点击量。

(3)资源建设共享联盟已初步成形。

在河北电大系统内,所有市级社区教育平台的资源都与省级平台进行了有效链接和共享,市级社区平台的资源又都是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在资源建设中,还得到了河北省域内的行政部门以及众多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还共享了其部分优秀资源。

(4)资源建设栏目已初具特色。

“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除了休闲养生等常规资源外,还开辟了“燕赵回眸”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栏目;邢台终身学习网开辟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大中专学生网上报告厅”“学习俱乐部”和“精彩邢台”等栏目;邯郸社区教育平台开辟了“太极拳”栏目;保定终身学习网则开辟了“感受保定”栏目。

2.应用现状调查

本次调研问卷随机发放共100份,回收86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共得到有效问卷80份,保证各个年龄段、各个类别的人群都有一定的问卷量,部分调查对象为电大学员,比例为20%。

(1)性别情况。

在被调查对象中,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占87%,男性占13%。这表明:一是由于家庭地位、社会角色的原因,女性是参与社区教育的首要和主要的人群;二是城镇化进程中,待业在家或低学历的女性不断增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她们对娱乐休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2)年龄情况。

在年龄方面,以中老年人居多。20-26岁的占17.5%,27-30岁的占3.75%,31-35岁的占7.5%,36-44岁的占8.75%,45-59岁的占12.5%,60岁以上的占50%。这与目前社区教育的参与者多以中老年人居多相吻合。

(3)职业方面。

从职业方面来看,退休人员居多,占了50%,事业单位的占了18.75%,企业单位的占了17.5%,商业服务单位的占了2.5%,自由职业的占了11.25%。总体来说,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较广,且较为均衡。这表明社区教育覆盖面广,各个行业的人员都有可能成为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潜在使用对象。

(4)学习地点。

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员。城市中电脑网络普及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家上网学习基本都能实现。据调查显示,在家上网学习的占了76.25%,在单位上网学习的占了23.75%,其中部分人员在家和单位都能上网。这表明,社区教育资源数字化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社区教育资源数字化顺应了时展。

(5)“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的知晓度。

据调查显示,对于平台知晓的占55%,不知晓的占45%。这表明通过广泛宣传(包括分发宣传册、进社区调查、校园主页移动字幕等)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表明,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居民越来越关注自身学习,关注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6)喜欢的资源呈现形式。

在资源呈现方面,视频、音频是被调查者最喜欢的资源类型,占65%,文字描述占27.5%,幻灯片占5%,动画占2.5%。这样的需求与在线平台数字化建设多以音、视频形式呈现是一致的。同时表明,在已经到来的学习型社会中,社区居民的学习将更多地依赖于数字化学习资源。

(7)使用资源的目的。

调查显示,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目的,“充实自己”排在了第一位,占42.5%;“提高修养”排在第二位,占21.25%;“获取资格证书”排在第三位,占12.5%。这表明现在居民的学习目的更加单纯,更加务实,已经从以拿文凭为主向以提升生活质量为主转变。同时也证明了发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喜欢的资源类型。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养生保健类”的资源使用率占了63.75%,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家庭教育”类排在了第二位,占8.75%;“人文历史”是第三位,占7.5%。这表明随着健康意识和生命质量观念的转变,居民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同时,与被调查者多为中老年人不无关系。

(9)资源的效果评价。

调查显示,对资源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共计达到了72.5%,认为一般的占了22.5%,不满意的占了5%。这些数字表明居民对社区数字化建设还是基本满意的。这与在建设初期就高起点、高站位、大布局和远规划有很大关系。

三、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河北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点击率、获取各种资格证书的比率还相对较低。对于平台的知晓率,虽然高于70%,但被调查对象包含一部分电大学员,他们通过各种媒介对社区教育的了解相对较多一些。因此,在社区教育宣传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进一步加深与教育技术的融合度

河北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已经有一定的数量积淀,如何从开始的外延式资源建设向现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是我们今后要思考的一个课题。如在资源的多种呈现形式方面、资源的适宜学习长度方面、资源的观感度方面都有待通过教育技术进一步提升,以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3.进一步提高支持服务水平

社区教育是一个过程较为繁杂且自主性较强的学习过程,需要提供学前、学中和学后的一系列支持服务。居民在线学习中还存在着盲目性、消极性、不连续性,其学习过程和结果还缺少从政府层面上的成果认定。

四、应用的策略研究

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除了网络的宣传外,还可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宣传,公开资源信息。另外,也可以构建信息沟通平台,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沟通机制。此外,全省电大学员不应该被忽视。全省电大系统10万多名的成人学习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他们本身也可能就是社区教育资源的潜在使用对象,再经由他们进一步推介宣传,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2.加强队伍建设,更新资源制作理念

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涉及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和支持服务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知识、能力和技能并重的人员队伍。他们应该成为一支“懂设计、善研发、懂技术、会服务”的立体多元化的团队。根据调查显示,30分钟以内的数字化资源使用者的兴趣还能保持,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因此,要更新资源制作理念,如利用慕课模式和微课形式来制作短而精的数字化资源。

3.加大支持服务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加大支持服务力度,让居民在学习时有依靠,能互动,切实提高学习积极性。如编写社区“在线学习指南”,介绍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和学习网址,让居民学会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设立“在线学习顾问团”,介绍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帮助在线学习时产生消极情绪的学习者,适时提醒,及时调整他们的情绪。

4.加大成果认证体系,提升学习积极性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成果的转换已是大势所趋。将居民的在线学习成果纳入学分系统,并与电大的各种教育形式形成“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的学分认证体系,以保证居民个人自主学习的开展和整个社区教育的有效实施。

篇(5)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的音乐创作、表演、教育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配器乃至声乐等等,正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所替代。数字化MIDI和多媒体音乐教育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逐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MIDI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IDI技术的兴起,给音乐领域带来一场革命。1982年,为了解决电子乐器的通讯问题,国际乐器制造协会的十几家厂商会聚一堂,各抒己见,会议通过了美国Sequential Circuits公司大卫·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的方案,并改名为“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即“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缩写为“MIDI”,公布于世。1983年,MIDI协议1.0版正式制定出来。1985年11月,国际乐器制造协会重新定义了一些控制器号码。MIDI标准的成熟使各电子乐器生产厂商更加信心百倍,以空前的热情生产出各种电子乐器,有键盘式的(合成器、主控键盘)、弦控式的(MIDI吉他)、敲击式的(鼓机)甚至还有吹奏式的(呼吸控制器),除此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音源模块(没有键盘的电子合成器)供人选购和使用。所以,狭义的“MIDI”就是音乐设备数字接口。这种接口技术的作用就是使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通过一种通用的通讯协议(MIDI协议)进行通讯。广义的MIDI则是随着电子乐器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合成音乐的发展,俗称“电脑音乐”,MIDI逐渐成了电子合成乐的代名词。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引进了MIDI设备,建成了电子音乐实验室,开始利用MIDI技术进行音乐研究和创作。如果在计算机上装备高级的MIDI软件库,还可将音乐的创作、乐谱的打印、节目编排、音乐的调整、音响的幅度、节奏的速度、各声部之间的协调、混响等都可由它来控制完成。利用MIDI技术将电子合成器、电子节奏机和其他电子音源与序列器连接在一起即可演奏模拟出气势雄伟、音色变化万千的音响效果,又可将演奏中的多种按键数据存储起来,极大地改善了音乐演奏的能力和条件。

二、多媒体音乐教育

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技术。

多媒体音乐教育,就是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应用。

多媒体音乐教育设备由硬件设备和软件所组成:硬件设备有多媒体计算机设备(投影仪、含声卡、电视卡、网卡接口的计算机)、音响设备(录音卡座、功率放大器、音箱)、音乐设备(电子合成器)、扫描打印设备(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至于音乐软件更是种类繁多、应有尽有,而且功能越来越完善和强大。笔者对传统和多媒体音乐教育的几种教育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后,认为现在音乐教育的某些领域,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高校音乐教育应扬长避短,利用多媒体音乐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1.多媒体《钢琴集体课》教学

传统的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是采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的“一对一”个别授课的教学方式,在低年级中,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逐步在钢琴基础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钢琴弹奏的手形、力度、指法,以及断奏、连奏等技巧性练习,通过多媒体音视频教学系统,基本上可以达到钢琴小课的效果,可减少重复纠错,节约时间,增加效率,促进了钢琴基础技能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数码钢琴教室还具有音准稳定、不必调律、易搬动、节约琴房、易搞合奏等优点。当教师指导某一个或某一组学生的时候,根据教师的安排其他学生可以旁听或独立练习。教师通过控制台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甚至集体合奏,教师用按键自由地安排声部并可以按任意组合进行监听、指导。可以记录、播放教师及学生的演奏,为钢琴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可能,对于改变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2.多媒体《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听觉训练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扩招致使生源专业基础较差,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练耳教学质量较差。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媒体教学中把EarMaster Professional(练耳大师)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引入进行练耳教学。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10多种拍子类型,1至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至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多项训练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可使学生听觉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3.多媒体《声乐》教学

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的参照物大都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使其既无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又容易造成对磁带模仿的依赖心理,削弱了对作品的理解。练习时,老师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一个字或某段声音往往要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效果,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体力。采用数字化声乐教学,用多媒体电脑、数字音频卡、麦克风、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 Edie Pro(录音软件)、Mw3(谱曲软件)、Cake Walk(音序器软件)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高低起伏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到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从而提高学生声乐水平。

结语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采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呈现多样化,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生动、直观,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了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教学和学习效率,电脑音乐在广播电视、音乐录制、音乐表演等领域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在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师的电脑知识水平所限,电脑音乐教学在短期内还很难普及和应用。只有很少部分教师在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进行教学、创作和研究。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应解放思想,积极地把计算机音序软件、MIDI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使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6)

目前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原则

目前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存在一个误区,片面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形式的多样化,简单的将书本的内容翻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已经建成运行,从资源库中媒体素材、课件和文献资料三大类中的数量较多的素材分类下载次数发现该资源库的使用率非常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只能是从资源库的使用价值上寻求答案。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则要根据教学设计对各种资源进行选择、处理,强调“质”,应该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达到和谐统一,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能用得起来。这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原则。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原则

目前,我国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是,真正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帮助的却不多见。在数字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资源的开发人员不能真正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合到所开发的数字教学软件中。一般他们只具备高水平的制作技术,而缺乏实际经验和理论指导,往往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因此制作出的软件大多缺乏实用性、实效性、系统性,这样也就不可能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所以开放性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的大势所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参与人员的开放性:参加资源开发人员应包括教师、学生、教育专家、软件设计人员等。

首先教师作为资源设计、整合的主导,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时,应该把握高层次的资源体系的构建,而不是陷于课件的制作开发。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支持教学过程与学习模式的多样性,支持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实时性,实现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体现数字资源形式多样、网络化的特点,体现其具备大规模、开放式、共享性、共建性,能应用于各种教学与学习环节,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教学提供服务。

其次应该重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参与开放式资源建设,他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是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资源的真正需求,使我们的资源更加贴进学生,更多的体现多样化、个性化。

然后软件开发设计人员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实现以上人员对资源的设想。教育专家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承担理论上的指导,如对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方面的指导交流,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充分满足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又可避免学生对于网络的沉溺,从而促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他们每个人之间本身也存在着互相交流、反馈。因此整个资源开发参与人员是开放的。

(2)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建立分布式的资源平台体系结构,是实现资源即时更新,即时交互的理想途径。

目前的教育资源平台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整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目的就是要营造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它的建设应遵循标准规范、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互联优势,解决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整合,造成资源管理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实现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3)内容开放性:内容要有多样性和交互性、扩展性。

根据各自需要和爱好,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资源,并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整和,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思路甚至自己制作的学习资源,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相应的审核程序加入到资源库中,以便最大范围与他人学习交流。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任何课程。教师、学生甚至整个社会在经过审核后,都可以将合理有效的教学资源添加到其中。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给教学、科研带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并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种即时交互、即时更新的资源维护和管理模式,对建设充满活力的数字化资源库具有深远的意义。

遵循了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三个原则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确保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它将极大地推动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71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3-0031-01

职业教育是我国各职业院校的办学基础,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保障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数字化资源平台是网络时代下的新兴产物,也是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构理念

(一)通过网络形式呈现内容

在现代化社会,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教学资源也呈多元化发展,例如超文本形式、多媒体形式、虚拟仿真以及友好交互界面等,保障教学资源处于共享状态。在资源平台构建过程中,首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也就是通过网络形式来呈现。在网络环境下,相关资源能够全球共享,同时在特定条件下获取资源。网络形式可以让教学资源更具拓展性,可以实现在现有基础上的扩展与补充。换言之,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构建需要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保障教学资源具有工具性,使之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与教师的教学工具,实现构建、探究知识的功能。

(二)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职业教育不同于正规高校,其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知识。因此,在资源平台构建方面,应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就是同样注重实践性。具体而言,在资源投入上应避免理论知识比例过大,可相应投入专业就业要求、实践单位、实习内容等知识,将职业教育的特色表现出来。

(三)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客观性

构建资源平台时,资源的存储应丰富,保障教师与学生能够利用平台获取所需资源。同时应注意上传资源的客观性,避免虚假信息或是落后信息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判断。传统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系统相对具有独立性,信息交互较少。对于资源平台而言,其日常办公管理、行政业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属于不同职能部门,信息交换较弱,故教学管理效力偏低。因此,资源平台的构建应注意信息交互,让丰富的教学资源之间相互联系,同时保障其客观性。

(四)以专业作为中心

面对数字化时代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平台构建必须清楚认识到其主要功能,保障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样是将资源输入平台中,现阶段的资源应注重课程与学科的前瞻性与前沿性,并且适当加入教师自己的总结与归纳。同时,还可以结合专业教师自身实践经验将案例分析纳入资源构建范围,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进一步了解其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对专业知识的敏感性,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有效的专业素质,为专业学习提供帮助。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数字资源

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构建必须依托丰富的资源,其包含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收集以及现有优秀资源的开发两方面。

1.网络资源采集

这方面资源的收集应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在信息处理以及网络传输下找出有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网络资源,教师通过互联网采集、挖掘、筛选出适合学生职业素质优化以及职业技能提升的资源。同时还应结合在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需求,将更多先进教学理念与模式引进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2.优秀资源开发

资源平台的构建应由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人才充分开发现有资源,尤其是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提升平台信息化水平。同时整合现有各类型资源,开发出适合现阶段教育的优秀资源。

(二)建设技术体系

教育平台应立足于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库检索技术以及SAN网络存储,以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统一管理。技术方面需要注意的要点较多,重点在于以下几项:

1.数据协议

应考虑到教学资源特有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在操作协议上灵活处理,例如对资源元数据的采集上,可利用OAI-PMH协议来实现数字资源间的贯通。

2.资源标识

资源平台中的数据在数据表中应确保唯一性,同时注重数据检索速度以及搜索完整性,这需要与数据库之间有良好衔接。另外,平台控制层中的数字对象应可实现操作持久性,保障各区块之间紧密联系。

3.检索技术检索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相应速度与能力,将检索到的数据整合并呈现为有效资源。平台构建可利用WebService实现对元数据的检索,保障课堂教学中可及时检索到目标资源。

篇(8)

关键词:

数字化;幼儿家庭教育

从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实际,数字化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只有根据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实际,制定具体的数字化应用对策,才能保证幼儿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

一、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

1.数字化改变了幼儿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依靠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依托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家庭。无论家庭承认与否,数字化技术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幼儿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对数字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扭转传统的家庭教学思路和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字化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作为主打的教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许多幼儿家庭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尝试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和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的主体时间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较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数字化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改变了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主动积极地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对改变幼儿教育现状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1.数字化环境给了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对幼儿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在不知不觉间,幼儿家庭已经构建了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环境也随之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开始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活动,既增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降低幼儿教育难度,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法宝。所以,数字化环境带给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使幼儿家庭教育能够以此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数字化环境提高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遇到了难题和知识盲点,幼儿家长除了寻找老师没有可靠的途径为幼儿答疑解惑。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了幼儿家庭以有力的辅助。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在幼儿家庭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终端,能够随时随地从网络上下载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并及时获得在线解答,保证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数字化环境对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相对明显。

3.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现金可靠的教学手段,幼儿家庭教育一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关系到幼儿家庭的重要事情。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家庭数字化环境的具备,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和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保证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满足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1.数字化环境容易使幼儿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虽然数字化技术较为先进,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较大的制约。从目前了解的案例来看,有些家庭由于没有控制好上网时间,导致了幼儿小小年纪就出现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令家长痛心疾首。

2.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虽然为幼儿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是数字化网络以及数字化设备本身所产生的电离辐射以及电脑、电视、手机的光波,若长时间使用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视力。因此,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利的影响。

3.数字化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数字化环境构建起来之后,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了电视、电脑和手机,幼儿整天与这些电子产品为伴,与父母的关系不亲近,幼儿家长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感,容易出现“电视儿童”“手机儿童”,长久以来势必会改变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四、数字化环境下幼儿家庭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1.合理构建家庭数字化环境,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要,构建相对应的家庭数字化环境,同时要增加教学比重,减少娱乐属性,规范数字化技术的用途。

2.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将孩子简单的交由电子产品玩耍。所以,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并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是首要任务。

3.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考虑到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幼儿家庭应率先采取数字化手段进行幼儿教学。不但要积极从网络上获取幼儿知识,同时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各种幼儿教学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保证数字化手段能够成为多数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

4.控制幼儿上网时间,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

鉴于数字化设备对幼儿视力和身体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在幼儿家庭教育应用中,必须得到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但要控制幼儿的上网时间,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使数字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减少对幼儿身心的不利影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具体影响中,不但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基于数字化技术以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数字化技术并构建数字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和监督,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周筠 魏丹丹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9)

自199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运行远程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调整,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改善教育体系,变革应试教育方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化,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手段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使我国逐渐成为学习型社会,还使我国的社区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之开设的“全民学习”,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同时,社区教育的斜跨式升级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优化改造。

(二)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教育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居民可在数字化社区的背景下学习知识,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利的特性。民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互沟通,还可共享资源,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三)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的更新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教育手段逐渐融入我国教育行业,如网络教学、FlippedClassroom等。我国的社区教育在历经十多年发展后,也开始优化升级。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发展,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以及FlippedClassroom相融合成为社区教育的必经之路。如今,数字化社区教育已经和网络信息相交融。2014年,我国颁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85亿,比2013年增加1500万人,尤其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一现象预示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手机网络将带动多个行业急速升级。这也说明,我国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可以建设在线式平台网络,实现与移动网络的有效融合。目前,我国地域发展不均,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发展地区的社区数字化教育停滞不前。一是因为科技网络的发展将社区学习者的时间分割,二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社区教学没有紧跟时展进行整改,阻碍社区未来发展的脚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如上海,推出学习平台,旨在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另外,我国东北地区将微课逐渐应用到大学教学,实现社区资源教学在线平台和移动式微课的资源共享。事实证明,我国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一定会依赖网络和移动式教学进行改革。

二、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数字化社区教育教学手段

数字化社区教育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社区内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与传统社区教育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居民进行数字化教育过程中,首先,可学习,即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集体教学,通过口传面授,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数字化技术,提高他们数字化资源使用能力。其次,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即由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者建立交流学习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共同的学习环境,在平台内进行网络学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个体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中比较常见,也是最能显示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这些教育方式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提高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更能调动更多社区居民加入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

(二)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

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极创新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开展具有特色的实地街道调查,对数字化服务社区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走访,收集相关资料、视频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制定相关数字化社区教育相关标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管理和规范教育资源,建设一定标准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第三,创新模式,联合本区域高校开发新模式,利用技术优势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本土化数字教育资源发展。

(三)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高效管理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价值。因此,要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服务平台,把社区居民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其能得到良好、舒适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教育资源的目的。首先,应依据社区特色形成全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涵盖文化、生活、历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学习、考核的目标,密切结合社区居民就业等信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教育资源。注重资源教学内容,以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挖掘具有一定适用性和多元性的资源。最后,提供远程学习服务。不断提高社区、镇教育体系的结合和互通,建立学习支持系统,通过远程中心进行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咨询政策等,促进社区教育服务长远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四)完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不匹配问题。数字化社区发展虽已逐渐进入全民终身学习阶段,但网站平均每日访客数量与网站注册人数的比对数据不是十分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员实际需求与学习资源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过程中,要需要充分分析客户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建立学习资源。第二,解决传统学习习惯以及数字化学习间的矛盾。与传统面授方式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方式更便于社区群众适用。因此,要普及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应遵守开放、服务向导、交互的基本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教育资源的存储、分类、更新及维护技术。第四,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时,需要保障具有一定建设经费,定期进行培训及评估检查,提高社区教育效率。

篇(10)

一、研究背景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国对教育资源建设十分重视。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中文数字化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已成为历史。然而,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仍处于低水平建设的状态,尤其是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更是如此。

研究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律,提升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质量,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一是因为我国有2200万聋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聋人共享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有助于高层次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是因为聋人的特殊性决定了聋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聋人服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系统化的、适合聋人认知特点的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可更好地促进聋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是因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事关中国手语的规范化和普及推广,基于中国手语规范的视频、动画等以喜闻乐见形式的多种文字字幕的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将促进我国不同地区手语的统一。消除方言性的地方手语对不同地区间手语交流的障碍。

基于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一方面投入十几位教师、几十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人力进行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合作,相应开发了《聋童康复训练软件》《手语900句视频》《手语动画》《手语视频电子书》《中国聋教育资源网》等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进行探讨,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特点

1.根据聋人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面向健听者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有许多根本性不同,普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聋教育资源建设中,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必须研究聋人的认知特点。并据此进行设计,必须坚持设计为先。已有的实践表明,不按聋人的认知特点开发设计的聋教育资源。对聋教育价值不大。

聋人与常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盲人的语言交流障碍主要在于存在听觉障碍,而听觉障碍导致口头表达障碍。通常有“十聋九哑”

之说,即是说聋与哑是相伴的,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哑是很少的,大多数的哑实际上由于聋引起,由于听不见人们的声音而无法习得用正常人的语言表达。

此外,绝大多数聋人不是全聋,不是一点声音都听不到,而是有残存听力,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设计必须在了解聋人的这一基本点的情况下进行。要调动一切手段充分利用聋人的耳、眼、口、手来听、读、说、做。

研究表明,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通过手语的展示让国家标准手语在全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并成为声音与文字的形象性注释:通过声情并茂的配音与播放设备等结合。充分发掘聋人的残余听力,训练聋人的听力,进而促进聋人多感官刺激,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书面语言让聋人逐。

步提高文化知识和综合素养。逐步培养起具有与常人一样的学习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所建设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无论是《手语900句视频》,还是《手语动画》《手语视频电子书》,都是文字、声音与手语的结合,是“三语”型资源。“中国聋学习资源网”中的“手语故事”“情景DV”也都是“三语”型资源。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要符合聋人的认知特点。聋人的认知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概括说来,聋人具有以下认知特点:感知活动受到局限。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视觉表象更清晰、完整: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而有意注意发展迟缓,注意的稳定性较差;视觉记忆相对占优势,对与语词关联密切的材料记忆明显薄弱;想象富于形象性和直观性;思维表现出更大的具体形象性。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中,要针对聋人的认知特点,坚持文字、声音与手语的结合,注意直观形象与语言的及时结合。帮助聋人由直观形象上升到抽象认知,培养其高水平的观察能力;在资源的表现形式上,应以视频、动画和图片为主,以充分发挥聋人的视觉优势。以促进其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在资源的呈现方式上,应注重新颖性、趣味性,以激发聋人的学习热情。运用无意注意规律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拓展其想象空间;在资源的知识点安排上,应尊重聋人的注意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尽量以“小步子”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一次不安排过多的学习内容;在资源的内容安排上,除了常见的知识类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安排“名人学习方法”等认知策略类的内容以及优秀聋人的励志故事等情感类的内容,以期培养聋人的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和自我认同感。

在资源建设中。还应提供内容的下载,以满足聋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聋人由于听觉障碍,信息渠道变窄,信息技术社会化程度较低,在学习资源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到聋人对资源的易利用性。

2.根据聋人的特殊需要进行设计

根据聋人的特殊需要进行设计,才可能建设有价值和生命力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聋人需要康复,需要听到文字的读音,需要规范的手语交流,需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这些是本研究团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聋人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几大要求。聋教育资源建设要尽最大可能满足聋人的特殊需要,并作为资源设计的重点。

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应该按需设计:

(1)在聋人康复方面,设计开发聋童康复训练类软件,在聋学习资源网中设计康复科技栏目,以不断向聋人提供康复科技新信息以及新的康复训练的方法;(2)在聋人需要听到文字的读音方面,开发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凡属有大段文字出现,都配上声音,而且要力求使声音与文字一一对应,声文同步;(3)在聋人需要规范的手语交流方面。资源中凡属有手语的地方。都要配上国家标准规范手语,不采用习惯手语,而且对文字性内容要尽可能配上手语,并且开发手语故事。开发基于手语的情境故事,力求使聋人受到标准手语的潜移默化;(4)在聋人需要表现自己的平台建设方面,在建设资源中应该设计“聋人作品”“聋人之星”“情景DV”“手语故事”等栏目。“聋人之星”栏目重点推介聋人当中的先进者、出类拔萃者;“情景DV”是全部由聋人表演拍摄的情景短剧;“手语故事”栏目全部推出由聋人自己表演的小故事。此外。“手语900句视频”中的手语表演者全部为聋童。在满足聋人需要方面的设计思想是:尽可能让聋人参与建设,尽可能搭建展示聋人才华的平台。

3.需要形式创新

数字化资源建设从无到有的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然而创新有程度上的差别。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创新应该是所有资源建设中最高形式的创新之一。聋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形式创新至少在于以下方面:

一是将手语、口语、书面语“三语”高度融合。单一的语言形式无法很好地培养聋人的素养和能力。

通常的数字化资源即使是多媒体的。往往也将各种媒体元素在界面上的不同位置出现,声音与文字不是一一对应的。而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聋人开发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要尽可能实现文字有解说或播读,并同时配有一一对应、高度吻合的手语,即用科学的、形象的、统一的手语来匹配口语和书面语言,共同实现传达知识的目的,促进聋人“三语”水平的提高。

二是利用多种载体表现。聋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拥有家电多寡、种类是不一的,利用多种载体开发表现资源,可使建设资源能适应更多的聋人家庭使用,进而较好地发挥资源的作用。在笔者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中。开发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既有电视片,又有动画,还有多媒体软件和网站。基本上做到了可让聋人各取所需。

三是开发网络资源。让聋人基于网络进行学习有许多优势[3]:(1)符合聋人视觉感受性强的特点,交互操作好;(2)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适合聋人思维的单向性特点,学习者无学习压力;(3)即时性,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4)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旧传统,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5)教育具有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6)教师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化;(7)成本低。正因为聋人基于网络进行学习有如此多的优势。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重在网络资源开发。

4.需要内容和方法创新

当今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总量已相当大。然而是“千人一面”,同质化倾向太严重,且克隆式的资源太多。这种状况任其发展。数字化资源库就可能成为“数字化垃圾场”。这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创新,要创新建设新资源。缺少创新,在聋校自建资源中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聋校采用“拿来主义”

的办法,自己原创的学习资源较少,照搬普教资源或商业化的资源较多,这些学习资源有的不能适应与满足聋校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的是大量素材的堆积,可用性较差。

聋人的平均文化程度比正常人的平均文化程度低得多。针对聋人建设的资源。一定要设法保证让聋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而且查找方式要多样。

要充分利用网络为聋人提供交流平台。在网上聊天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相隔千里,心却贴得很近。聋人利用聊天等形式进行网上交流,可以很自然地和不曾谋面的网友沟通。并从健听人那里吸取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因为聋人在社会中主要是用眼来观察。对社会缺少理性的认识,通过网上交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让聋人不至于感觉和社会脱节。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更应立足于创新。当然,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创新建设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如此建设的资源才有价值。

三、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1.需要先进理念指导

首先,必须将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和谐社会包括多种因素、若干方面的和谐,其中包括正常人与残疾人之间的和谐。要通过构建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聋入更好地学习、进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从而构建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高层次和谐。其次。聋教育资源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要通过聋教育资源建设,让聋人充分享受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们相信。只要以以上理念为指导,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己任进行聋教育资源建设,就会是动力大、干劲足、方向明。

2.需要发扬奉献精神

聋教育资源建设需要有人去设计,需要有人去摄制,需要人们付出大量艰辛的创造性劳动。限于聋人数量只有正常人的几十分之一(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

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004万人),我国至今还没有公司采用商业模式介入聋教育资源建设。政府也未在聋教育资源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我国聋教育资源建设更多地是凭聋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热情、兴趣、使命感和责任心在进行,对建设者而言,这种建设几乎是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必须弘扬奉献精神。

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从体量上看有小有大,有系统化的,也有零散的。系统化的、体量大的教育资源建设,无疑需要教育技术工作者参与,同时需要教育技术工作者具有奉献精神。

在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建设中,教育技术工作者往往担负着资源建设整体架构和技术支持两大任务,而更多的是以后一项任务为主。人们对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期望很高。需要他们既精通技术又有高超的艺术。还要有不凡的理论,由此决定了教育技术工作者要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甘于奉献、甘为人梯、不计较名利与个人得失的精神。要以能发挥教育技术工作者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为荣。以能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荣。当我们以事业为重时,就会以苦为乐,老电教工作者具有这种精神,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今天,我们格外需要弘扬老电教精神。

3.需要质量意识

现有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存在大量质量问题。

甚至是大量文字错误,表明许多资源建设是轻率的。

甚至于是不负责任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在资源建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此问题对教育资源而言是致命的。在此笔者大声疾呼,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资源建设时必须要有对人负责的态度,严格地把关。笔者建议教育部出台教育资源认证制度、教育资源评价制度。

建立劣质教育资源曝光网站,拿出比文字教材更为严格的把关办法来规范数字化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资源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质量是教育资源的生命。聋教育资源的质量关乎聋人的发展未来。我们不得不承认,聋人是我国的弱势群体之一。虽然我国聋人特别自立自强,然而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此为聋人学习建设数字化资源。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必须最优化建设,来不得半点含糊,绝对马虎不得。在聋教育资源中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内容,不能有科学性错误,包括每个文字的书写,每个字词的发音,每个手语的一招一式都如此,因为聋人面对数量不很充足的数字化资源,缺少甄别正误的条件,有的甚至缺少这方面的能力,任何不当的资源所造成的误导。都可能会使聋人终身受害。

为了确保聋教育资源的质量,建议教育部和中国残联制定聋教育学习资源的建设规范。建立严格的评价、审核制度。

4.需要持续性建设

教育资源是需要持续建设的,只有持续建设。才能在内容质量上保持与时展同步。才能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对大多数教育资源而言,建设后如果不加以修改完善,不根据时展增补新的内容,则迟早会成为无效资源,对人们利用网络学习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许多教育资源建设在持续性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一种情况是由项目拨款资助的建设资源,一旦项目结束、课题完成了,或专项拨款用完了。

资源就不再修改、补充和完善;另一种情况是为申报精品课程而建立的教育资源。一旦被批准为精品课程了,“功成名就”,资源建设也就停止了,在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中都存在该问题;还有就是资源建设凭一时的兴趣,兴趣没有了。资源建设也就停止了。互联网上许多教育资源,都可以说是半拉子工程。是烂尾工程。

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资源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要安排专项资金、组织专门队伍对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建设,并建立资源的可持续建设机制。聋教育资源更需要持续建设。因为要聋人群体建设聋教育资源是困难的,而聋教育资源的建设要求又非常高。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中央电化教育馆联手,将聋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列入事业规划。

四、结束语

聋人对数字化资源怀有期待。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密切。优质聋教育资源建设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我们呼吁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聋教育资源建设,精心编制资源建设规划,投入一定的财力。集中优势力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事关几千万聋人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好,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大国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权。聋校校本特色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36—37.

篇(11)

2教育期刊的数字化营销策略

增加个性化服务

一要建立站并转变其网站功能使其功能多样化。大多数的教育期刊都有其特定的网站,但其功能单一化,读者难以从网站上获取相关有用的信息资料,这间接影响着读者对于期刊的信任度。所以教育期刊的数字化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转变网站的单一功能,使其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信息资料的采集,针对广大读者的特定需求来制定相关服务策略。上海等许多大城市的教育报刊在其网站上增加了很多与教育职能相近的社会内容,如相关教育培训学校和机构,这样有利于读者在阅读教育信息的同时获取更大范围的教育资料。二要着力打造具有相关特色的教育期刊,设立教育论坛。教育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方向来打造不同风格的教育期刊,并在这些期刊下设立教育论坛,其中可以设置相关的教育主题,同时聘请一些教育专家担任讲坛人,在线与广大读者朋友进行教育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三要根据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和兴趣增设相关阅读书籍和资料,打造个性化阅读空间。各教育期刊社要根据读者在教育网站上阅读的水平和书籍类型进行特色书籍分类和整理,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为读者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四要增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教学服务。通过设置这些项目,让读者对教育期刊更加具有信任度,也大大地推动了教育期刊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其营销利润。

与读者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