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交通银行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8 16:37: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交通银行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交通银行发展

篇(1)

云南省交行把信息系统安全落在实处

篇(2)

由于特殊儿童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残缺,他们的生存,认知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应该如何较为健康的成长?如何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呢?这个问题一直都困扰着特殊教育人士和家长们。音乐有舒缓心情、调整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特殊儿童保持心情愉悦。超过半数的特殊儿童存在人际交往和交流的困难。他们很难迈出第一步,去与人接触。合理的音乐教育,不仅能舒缓情绪,还能有效的使特殊儿童得到心理康复。对于音乐教育有促进和帮助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的作用,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可以证明。有一部著名的法国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讲述了一个名叫马修的老师。通过教一些性格发展略有缺陷、心灵受过创伤的儿童唱歌,逐渐让他们受伤的心灵得到康复。改变了他们原本阴霾的生活。法国人克莱门特•马修原本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音乐家。在经历了好几次事业失败之后,终于成功的受聘于一家寄宿制的男子学校,成为了一名助理教师。但他面对的可不是普通的孩子,而是学校出了名的“问题儿童”。这六十个男孩,来自单亲家庭或是收入很低的家庭,有的由于行为过于顽劣,而被家长赶出了家门;有的则是失去了父母的孤儿。而学校一直以来都用高压手段和粗暴的方法来管理他们,这让这些男孩很是反感,于是更加顽劣。以至于他们成为学校没人能管的老大难问题。马修来到学校之后,发现学校并没有开设音乐课。于是,他决定以教孩子们唱歌的方式,帮助他们走出自己那封闭而狭小的世界。在马修的细心教导和音乐的熏陶下,60个野孩子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慢慢的从阴霾中走出。他们的情绪不再消极对抗,生活也越来越美好。长大后其中的一名小男孩莫朗,更是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一群原本被世人厌弃的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找到了成长的意义,开启了一段美好的人生之旅。从厌世到勇敢的走向明天,可见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的作用之大。

二、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的人格发展有促进作用

很多人的人格当中,都存在一种自卑感。可能是因为家庭;或者是因为外貌;亦或因为金钱,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这种正常人都会有的感觉,在特殊儿童身上就更为明显了。由于生理或心理的残缺,使得他们的人格塑造也不尽完美。音乐教育在塑造健康人格,弥补人格缺陷方面有一定的辅助功能。很多的特殊儿童,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自信心,并且潜移默化的促进了人格的发展。意大利著名盲人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起初对自己的人生是匆忙迟疑与恐慌的。在接触了音乐之后,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在绚丽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现着歌声和自信,被誉为“第四大男高音”。很多特殊儿童或许可以和他一样,在接受音乐教育之后,让人格魅力之花开遍成长之路。

篇(3)

学分银行在广义上指以终身教育为背景,以学分为评价手段的,贯穿受教育个体整个教育经历的有效、公正的,评价、存储、汇兑学分的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据有关人士对学分银行的构想,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设计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课程标准子系统、学分累积子系统、学分互认子系统、学分兑换子系统、学分诚信子系统。(抄)课程标准子系统由国家职业(专业)目录、课程标准、各级各类教育街接课程标准等部分构成。通过建立国家职业(专业)目录、课程标准、各级各类教育街接课程标准来解决各级各类教育课程的街接问题国家标准课程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必修课程,约占各级各类教育课程的50%-60%左右,这样就能从总体上保证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买现,客观上也大大减少了课程互认的工作量。

学分累积子系统由学分的获得、学分的存储、学分的累积等部分构成。凡是通过国家认可的教育和培训课程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学分,并写买记录在终生学习卡上。所有的学分从理论上来说都有可能成为兑换某类证书时的有效学分,但对于某一类、某一级教育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学分都能成为有效学分,是某一类、某一级教育的有效学分,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另一类、另一级教育的有效学分。

学分互认子系统由学分互认、学分折算、学分补偿等部分构成.主要有学分认定的机构、依据、程序、结论、费用和裁决等要点;标准课程学分、非标课程学分的互认等部分构成.通过借鉴国际上较为科学的知识点、技能点的课程比较方法,解决标准课程之间的互认问题.通过学分替代、折算、补偿等课程比较技术来解决非标准课程之间的互认,并逐步创造条件促成非标准课程向标准课程的转化。

学分兑换子系统由兑换汇率的设计、逐级兑换机制、累进兑换机制建立等部分构成。任何一个学分获得者都可根据自身学分隋效学分)的拥有状况去兑换相对应的证书,并在已有证书的基拙上,通过今后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增加若干学分(有效学幻去兑换高一层次的证书。

学分诚信子系统由学员自身的诚信、签发机构的诚信、认定机构的诚信等部分构成.学分诚信是构建我国“学分银行’,的前提条件。

一、学分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学分银行”的国际发展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认为,终身教育是对作为经济增长加速器而设计的继续教育概念的重新考虑和扩充,教育不仅要为经济的增长而设计,还要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加以设计,即要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设计终身教育应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该具有灵活、多样和容易进人时间和空间的优点。终身教育是进人21世纪的一把钥匙,是进人21世纪的关键所在.围绕着终身教育这个主题,世界各国都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比较成功的有韩国学分累积制度,英国个人学分账户和美国的学分街接,等等。

韩国于1994年成立了教育改革总统委员会《PCER ),该委员会于1995年提出了一项改革设想,即通过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来促进和发展开放的终身学习社会,学分累积制度((CB别就是该改革设想的重要内容,韩国教育改革总统委员会的这项提议于1997年1月13日得到韩国政府的批准,并于1998年3月开始正式买施.韩国学分累积制度((CB别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体系,它认可在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各种不同的学习经历.当求学者积累的学分达到学分累积制度所规定的要求时,就可以申请相应的学位证书.学分累积制度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种受教育机会,促进求学者终身学习.从近期看,学分累积制度致力于为中学毕业后有教育和培训需求的求学者提供创新的、多样化的、最大化的教育机会;从长远看,学分累积制度将提高非正规教育的总体水平和地位,使非正规教育成为促进教育自我发展、保证韩国在全球的综合竟争力的主要手段。

英国于1998年发表了《学习时代》(The Learning Age)绿皮书,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成立产业大学、提高基本技能、进行资格改革、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以及地区合作等新举措;1999,年发表《学会成功》( Learning to Succeed)白皮书,计划建立一个全国、地区和地方的计划、组织和投资体制;设立一个投资16岁后教育与培训的全国学习和技能委员会,下辖47个地方学习和技能委员会;2000年政府颁布《学习与技能法》( Learningand Ski 11 s Act ),目的是积极推进终身学习,提升国家竟争力;2000年,月,个人学习账户(Inpidual Learning Accounts)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到2001年10月,已经有250万人在学习账户中心注册学习。

美国由于学分制度运用得较早,对学分制度的研究也较为深人,基本已解决了学分街接的问题。

(二)“学分银行”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自学分制引进我国之后,学分银行这个概念也在近年被提出,但现阶段,“学分银行”仅试行于我国的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学生参加技能培训、考证要算学分;先学专业课后学文化课,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然后按每门课程学完应得学分累计;达到一定学历层次要求的学分数后,就给予相应学历。同时,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学习,像在银行存款一样,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即使隔了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此后可以继续学习,拿满学分即可毕业。普通高中毕业生需进人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其文化课成绩可折算成相应学分予以承认。“学分银行”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需要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同时,“学分银行”为贫困学生半工半读创造了条件,为在职人员“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实行学分制后,中职校生源面宽了,除了面向应往届高中生,还面向社会青年、失业转岗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务工、在职人员可利用双休日、晚上的时间学习,累积学分,直到毕业。有关人士指出,学分制的出台为企业职工、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中职教育服务建立了更加灵活的制度。

2004年8月16日,在南京江宁召开的“首届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透露推广“学分银行”。

2004年8月27日,北京市秋季职教成教领导干部会议披露,按照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北京市职业学校将大力推行弹性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鼓励学生及各类从业人员采取工学交替、学分积累等方式学习。时至2006年,教育部公布《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北京市已在190多所中职校全面推广弹性学习制度,建立灵活的“学分银行”制度,全国每个省份选择2-3所示范性职业院校作为试点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选修制,进行“学分银行”试点。

2007年4月24日,在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会上,市委副书记殷一璀提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既有学历教育,又有职业培训,还有各类趣味盎然的休闲文化教育;市民参加各类学习获得学分可存人“学分银行”等等。到2010年,多样化、多层次、可及、开放的终身教育系统将在上海建成。突破“学分互认”等瓶颈,创新终身教育的制度建设。业大、社区学院可以探索单向承认普通高校、电视大学、高职院校进修的学分,逐步做到学分互认,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沟通、互为补充。探索建立本市“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建立“学分银行”。成人高校、社区学院试行“无障碍人学”,让具有高中阶段毕业学历者免试人学。

二、由“学分银行”看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应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技术与职业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进行深人审查,要为接受终身教育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有各种选择及人学和退学的灵活性,要有灵活的人学和毕业或休学时间,并使教育的模式、招生方式和招生标准多样化。我国教育部也多次强调要全面实行学分制度和建立我国学分银行。所以,建立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制度看,要全面彻底地实行“学分银行”,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改革道路也将是全新的,艰辛的,漫长的。可以说学分银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而准确的提升。试想,受教育人体无论在德,智,体,美,劳哪方面取得了成绩,都将最终转化为学分,并积累至一定标准,兑取相应的学历证明,那么真正并且具有高实效的素质教育也将在我国开展,将真正地提升全民素质文化。

“学分银行”培养人才具体办法是构建中的“学分银行”,在吸取自学考试方式优点的基础上,是在国家、省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下,进一步组织有关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学分银行”体系来扩大社会开放度,增强人才培养的激励度,真正形成符合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分银行”体系其运行程序分两条主线。一条是学员运行程序线。学员向省(市)“学分银行”申请注册、在被认定的高等教育机构选择某个专业学习取得有关课程学分、向所注册的“学分银行”登录所得学分一积累学分达到规定标准,申请授予相关证书、授予相关证书。另一条是“学分银行”运行程序线。它又分两条支线:(n登录支线。“学分银行”接受学员申请注册、登录学员所得学分、对学分进行复查、认定、自第一次登录学分之日起每隔io年进行一次核对,并发放学分核对清单、清单反馈进行修正。(2)发证支线。“学分银行”接受学员获取证书申请弓对申请者的积累学分进行结算、复查、认定、每年进行1一2次发证申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发证部门批准、登记人册、授予相应学历证件。

构建中的“学分银行”,是由教育部和教育厅(局)、“学分银行”组织(包括系统办公室、学生信息管理组、教育机构鉴定组)、经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等组成的一个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柔性化的体系,也是向全社会开放的、提供终身教育的管理系统。其组织体系的主要职能是:(1)颁布“学分银行”政策、法规;(2)审批需要认证的高等教育和培训机构;(3)标准化课程;(’)组织被纳人“学分银行”体系的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或教育厅批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和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备成人高等教育功能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承认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职业培训机构,以及非正式的高等教育资源通过认证纳人的机构参与“学分银行”人才培养终身化体系;(5)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为全社会具有高中水平的成员提供透明的、准确的信息服务;(6)为人学人员提供登记人学、学分登记、查询、接受学位申请、授予学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等,提高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获取学位,激励全民自觉学习、持续学习提供较好的组织保障体系。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学分银行”运行的首要原则。它体现并落实于:建立无条件注册人学的人学制度;建立学习过程无年限限制;自主选择学习学校、学习时间和方式为内容的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体系内高等教育机构学分互认、等值制度;建立开放性的学分积累、开放性的申请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和学位制度;建立自由选择学历证书、学位证书颁发机构(高校或自学考试委员会)的开放制度;建立有关面向全社会公开、透明、准确的信息公开制度等。

2终身性

提供终身教育,是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当“学分银行”体系为全社会具有学习经历的个体提供全开放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它将积极主动地引导、组织和激励每一个受教育人体进行终身学习,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扎下牢固的基础,乃是“学分银行”系统的最高目标和最后目的。因此,教育的终身性必定成为“学分银行”体系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并贯穿于“学分银行”运行的全过程之中。

3.服务性

篇(4)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5-0016-06

商业银行直接开展保险业务是银行保险的一种高级阶段形式,也是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最重要成份之一。2008年1月,监管部门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合规、风险有效隔离的前提下相互投资,这标志着银行保险将由松散的销售协议和战略联盟过渡到深层次的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组织形式。从综合经营角度看,商业银行在保险方面的综合经营将从产品层面转入资本层面,即商业银行将以一种参股或控股保险子公司、成立金融集团的方式经营保险业务,也称为一种自营模式。在金融集团框架下,商业银行的银保业务理应实现快速发展和更多的整体价值。但至今,国际上成功的银行保险模型主要是通过银行柜面向客户销售简单的保险产品,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大抵是“成者寡,败者众”。本文运用跨业务协同理论,解释了近年来银行主导的银行保险金融集团剥离保险业务的现象,分析了确保银保战略成功的组织和技术问题,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保险业务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协同效应:商业银行经营保险业务的价值基础

(一)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框架下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

银行保险按照所有权结构和一体化程度分为四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销售协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金融集团。目前,银行保险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大多从保险公司视角出发,强调如何充分利用银行保险渠道等资源实现业务增长,忽视了不同市场主体的战略偏好。现有的银行保险集团溯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保险公司主导的金融集团 (insurer-controlledgroups)、实力相当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并而成的金融集团(horizontal group)、银行主导的金融集团(bank-controlled groups)。第一种类型最常见且运作也相对成功,如法国CNP、德国安联、英国Legal&General、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等等。第二种类型也很普遍,特别是在荷比卢联盟和斯堪的维那半岛地区,如荷兰国际集团和欧洲富通集团(Fortis)。第三种类型长期成功的案例较少。即使在银行保险发源地的欧洲,大型银行近年来纷纷出售了保险业务。尤其是在英国,拥有寿险公司的银行数量从1995年的15家降为2007年的5家,其中还有1家不承保新业务。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应该是花旗集团剥离了全部保险承保和理赔业务。但是,这不表明银行不适合经营保险业务,汇丰集团经营保险业务已获得初步成功,英国HBOS和劳埃德TSB银保战略也是成功的。虽然银行保险的一般成功经验可以转移和传播,但是银行主动发展银行保险业务与保险公司仍有一定的不同。

(二)协同视角下银行保险金融集团的发展

1、跨业务协同理论。

金融集团协同效应本质上是一种跨业务协同效应,是指充分利用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潜在机会以及这种潜在机会与公司技能之间的紧密关系,取得费用/成本的减少或营业收入的增加,从而导致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之和。金融集团发展是一个永续的过程,协同效应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一定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支持;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时序性和动态性特征。创造协同效应的关键在于利用各种成长机会,而不仅仅是提升效率。

协同效应具有四种基本来源:一是范围经济。范围经济集中于将未充分利用的资源用于生产用途,通过跨业务分享有形和无形资源达到提高效率和获利的目的。二是市场力量。市场力量主要指多样化事业通过协作行动共同发展,创造一种集聚力量或反竞争效果,使金融集团创造比简单地加总单个事业的潜在价值更多的整体价值。三是内部治理优势。这是指金融集团能够创造比市场更有效率的交易环境,从而胜过了单一业务竞争者。四是战略流程。流程观点视协同效应为跨期资源流程重组的结果,强调动态技能在获取公司价值中处于最显著的位置。前三种协同来源是跨市场所实现的效率所致,侧重于协同怎样创造一种可持续竞争优势,属于协同实现的静态观点,而且特别适用于相对稳定市场环境。基于流程的协同采取了一种更具动态性的视角,重视以更有效率方式重配资源来创造成本节约,也非常重视收入、增长和适应性,所以在动态市场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中非常普遍。比较内部治理优势,流程集中于创新和价值来源的重组,而不是监控和激励;同时将资源配置从集中于财务资源拓展到包括知识等无形资源。比较范围经济和市场力量,流程提供了实际怎样获得其他协同来源的优势的见解。

2、花旗集团剥离保险业务的协同理论解说。

19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是美国第一次银行保险交易。人们普遍预期将出现银行与保险公司合并的浪潮。但是,2002年花旗承认交叉销售保险业务的困难和业务的低回报,同年8月,花旗彻底剥离财产和意外险业务。

花旗集团在全球对银行经营保险的热情普遍高涨之际剥离保险业务,这曾让各方感到困惑。解读的说法很多,不一而足,本文认为,花旗集团剥离保险业务主要是特定市场环境以企业自身能力和战略考虑使然,而根本在于能否创造超过管理成本的协同效应。

美国银保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首先,相对银行产品而言,市场一般认为保险产品的利润较低,而银行大多关注高净值家庭细分市场(能产生比大众市场更高利润),这导致银行更青睐较高收益率的其他银行业务,高端客户定位也使银行短期内难以获得足够的保费收入以支持持续业务发展。这与欧洲银保市场明显不同:欧洲银保模式最初目标是大众市场,再逐步向上转移到高端细分市场。其次,美国银行业关注的焦点是保险销售而不是承保。美国商业银行更多的是并购独立保险和经纪公司,加强分销保险。在2001-2004年间银行收购了231家保险公司;商业保险经纪公司前100家中近10家为银行所有,由于经纪公司可提供许多有竞争力保险公司的产品,消费者更喜欢向其购买保单。这种银行保险模式在美国运转良好。包括富国银行、美联银行和BB&T在内的大银行通过收购保险经纪业务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就在最近,高盛收购了USI Holdings,摩根士丹利公司收购了Hub International,两家被收购公司都是大型保险经纪公司。第三,银行保险的客户认知度不

高。比如仅有2%的个人寿险销售渠道是银行,美国消费者习惯于向和经纪人购买保险,对银行销售保险情况不甚了解,甚至怀疑银行的保险经验。

在花旗集团内部,与其他金融业务相比,保险业务成长性和利润率都不太理想。根据协同理论,市场成长性对金融集团协同效应至关重要,花旗有更具潜力的事业待发展,如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同时,在银保模式上,花旗从最高级的金融集团又回到了简单的销售协议或策略联盟组织形式。但是,按照业务价值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分销环节创值是最高的,将资源聚焦于在该环节能大幅改善集团整体效率。因此,花旗集团剥离保险业务是创造协同效应的举动,而不是破坏公司价值。同样,近来许多欧洲银保集团剥离保险业务大体上也合乎此解释。

综上,银行保险应用及其模型的选择取决于不同市场的特定社会经济、文化和监管环境、市场基础设施和消费者偏好,以及银行的管理能力和战略考虑。亦即成功的银保金融集团能够针对内外部具体情景内容而定制银行保险模型,而是否成功的判断依据是能否创造协同效应。市场是演进发展,相应地银行保险模式也是不断发展且相互不同的,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环境和成长性特征不同,特别是新兴市场不存在强大的人和经纪人等销售网络,银行享有较高商誉且分销保险产品有相当长时间,欧美银行集团出售保险业务不能说明商业银行不适宜经营保险业务。

二、银行保险金融集团创造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

在综合经营背景下,为了创造协同效应,商业银行需要深入理解银行保险战略内涵,具有一种全面的银行保险计划,还必须伴有公司战略、组织动态性和技术的变化。具体如下:

(一)银行与保险业务的价值链整合

国际经验表明,银行保险成功的实质在于通过改变或改善现有业务流程,最终为客户创造价值。只要动态地实现银行和保险业务价值链的全面协同,就能够取得银行保险业务的成功。银行保险的整体价值不能在一种较宽松的合作形式中或者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简单结合方式获得。在银行控股或参股保险公司的自营模式下,保险子公司与银行母公司深度整合,为构建客户导向的价值链提供了条件。

所有金融部门的公司价值链基本上都相同,其中大量的“生产”运营不存在,多数活动与文档和基本活动的支持相关。按照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原始模型,传统银行业务价值链结构非常简单。一般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其中前者简单包括资金取得、营销/销售、服务供给和资金运用三部分;后者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和运营三部分。基本活动的三种职能是不同的。第一是通过吸收存款或在资本市场运作获得资金来源,吸存意味着一种真正的销售服务。第二:种营销职能不仅瞄准贷款之类金融服务的提供,也用于吸引资金,通过请求存款人和以财务利润方式吸引银行同业。第三种职能是提供金融服务。其中一些服务是表内的(如信贷),其他如股票市场经纪、外汇、期权和互换等服务则是表外的,因为它们的结果被记为来自非金融产品的简单收入。保险公司大多采用综合业务模式,即产品开发、承保/定价、理赔/预留准备金、营销/销售、保单管理、资产管理和资本管理全部在同一家公司中操作(图1)。

在综合经营框架下,为了实现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协同,应该在合规要求下,基于专业化分工原则对两者的流程和价值链进行整合。从两种业务的价值链维度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来看,基础设施维护和后台管理所产生的协同非常有限,未充分利用的空间只能是产品设计和生产以及销售和分销环节。具体为:首先,充分利用银行的人员、系统和设施/设备,努力打造银保业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分销平台。特别是,保险公司可不必聘用销售人员,充分利用银行的人员和渠道,其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快捷、有效地为银行提品和服务。其次,保险产品、承保、理赔、基金选择和营销支持等职能由保险子公司履行。第三,资产管理职能外包给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是保险业务价值链上的核心活动,也是国际先进银行发展保险业务的一个主要关注点,以及国际领先银保金融集团的“三支柱”事业之一,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有能力管理运用好保险基金。至于资本管理、保单管理等职能可采用外购/外包形式由母银行或外部第三方负责,当然保险子公司需共同参与。

(二)针对客户需求的独特价值链构造

银行产品和服务通常要与客户市场细分相匹配,低收入到高收入阶层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依次为:消费者金融、信用卡、个人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先进集团已经将银行保险战略内化到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销售模式中,在机制上保证了银行经营保险业务的充分整合性。由此可将银行保险分为零售银行保险和私人银行保险两种形式。前者指向零售客户提供简单的产品,这些简单产品很好地适应了通才型银行销售队伍的营销;后者指向高端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复杂性的保险产品。例如,HBOS是英国第一大银行保险人,基于零售银行成功实践,HBOS构建了银行保险的大众市场模式,即围绕品牌和客户数据库,构建一种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简单的产品和透明定价;精简和定制化销售流程;降低培训等成本;较高的销售业务量;忙碌和成功的咨询者;降低招募和培训成本;更训练有素的销售力量;较高的生产效率。另外,HBOS以专家运作补充大众市场模式,主要通过集团下的苏格兰银行的投资服务和私人银行部门提供养老金计划等更高利润边际的产品。

同样,汇丰集团也将银行保险业务嵌入到零售银行、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模式中,按照客户账户资产规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销售和服务模式,相应的销售模式配备有专门的销售队伍。以香港市场为例,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下的客户直接在分行的柜面咨询购买简单产品。账户资产在50-150万元之间的中等客户,由客户关系主管以理财专柜形式提供保险产品。财务规划经理(FPM)负责向柜面人员和客户关系主管提供保险推荐建议。账户资产在150万元以上的客户则由分行“卓越理财中心”的客户关系经理(CRM)及FPM,一对一组成多功能团队提供专门服务。CRM和FPM均属于银行人员而非保险公司的人员,CRM属于内勤人员编制,领取固定薪水,负责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不承担保险销售的任务指标;FPM则是真正的保险专员销售队伍,其收入由底薪和销售提成两部分组成,担负一定的销售任务。另外,不同的销售模式销售不同的产品,经银行柜面人员向客户销售简单的产品;由综合理财的销售人员推销比较复杂的产品。

(三)改善交叉销售技能

交叉销售是范围经济和市场力量协同来源的综合表现,也是银行经营保险业务的一个主要目标和公司价值最可靠的来源,可对收入和利润增加起到乘数效应。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相对于其他渠道的主要优势

是客户关系。比如,一般贷款人的抵押申请等能够激发有效的“引导”,使商业银行能够交叉销售保险产品。但是,多数机构受到交叉销售具体问题的困扰,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建设缓慢之外,交叉销售技术和理念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银保金融集团需要加强交叉销售技能的开发,比如,结构化解决方案、多渠道之间的相互介绍、群体零售理念和职场销售(Workshop),还要做好产品定位、激励计划完善和相关培训工作。

(四)完善绩效度量和激励机制

许多银保集团的绩效度量和激励没有与计划结果相匹配,直接影响了银行保险整体价值的发挥。安联保险和德累斯顿银行在同金融集团框架下,内部计价和业务核算的条线非常清晰。对银行销售保险业务,安联保险支付德累斯顿分支银行0.5%(简单产品)的佣金,用于激励销售人员的激励费用,由安联保险总部支付德累斯顿银行总部,再由总部分至各分支机构的销售人员。对保险公司代销银行业务,则分为两部分支付佣金和激励费用:利润较低的标准化产品,如信用卡,德累斯顿银行会从收取的25欧元年费中,支付5欧元给安联保险,其中3欧元专用于个人奖励;利润较高的个性化产品,如开设投资型账户等,银行首年支付40%、续期支付10%的产品收益给安联保险,安联保险再以3:7的比例用于公司留存和个人奖励。

(五)采取开放式体系结构

在自营模式下银行在排他性基础上分销由附属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这在法国很常见)。但是,为了获得客户信任、忠诚和建立可信性,银行应该采用合适的第三方产品作为其产品供给的一种补充。如前所述,随着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产品的生产和分销将会进一步分离。主要的主题是重新设计金融中介价值链,未来的金融中介将更加以客户为中心,并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而不是专用的系统。即便是银行保险公司以综合模式经营时,产品供应商也开始由单一转向为多名供应商。银行成功销售下属机构生产的和第三方投资基金的经验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类比。银行柜台提供的投资基金的多样化不再听任银行的产品创造能力,而是受制于客户的需要。银行保险公司还将不断开发和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比如,汇丰集团在3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汇丰品牌和外部第三方机构的寿险、退休金、投资连结及保险产品等,并提供保险经纪、精算和顾问等服务。

(六)塑造一体化金融服务的思想

在银行保险获得协同效应过程中,文化差异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表1)。为了克服文化的冲突,重要的是塑造一种共同的企业文化。这可以通过培训、频繁工作轮换、构建团队等举措来有效缓解文化冲突。实际上,在自营模式中,如果银行和保险业务价值链充分整合,没有两支销售队伍、两套激励系统等,可大大减少这些文化冲突。

(七)发挥多种协同效应

银行保险战略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相对其他分销渠道的成本优势。但在一些成熟市场中这种优势不明显。如在英国和荷兰,产品复杂性和监管要求客观上促进了独立经纪人的大发展,电话和网络营销盛行也限制了银行保险的范围,这些因素使银行保险渠道的成本收入比率都大大高于其他渠道。因此,金融集团需要在广泛领域中识别和创造协同效应,发挥银行保险多方面的协同效应。比如,将银行和保险的生产单元整合在一起,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生产协同。这包括将一种事业中成功的产品理念转移到另一种事业中,实现不同行业和事业单位的技能的传播。但是,这要求具有能实现规模经济的灵活产品导向的“工厂”。另外,还可创造共享的服务中心来实现协同。再如,通过发展银保业务,在广泛范围产品和地理区域中削减营销和广告成本且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品牌价值。另外,银保集团协同效应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是利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点的能力。通过在银行和保险业务方面科学而有艺术地配置风险管理工具,开发一种跨业务共同风险/收益哲学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银行保险业务的启示

(一)创造商业银行经营保险业务的良好制度环境

真正的银行保险要求在银行业和保险业之间有相当高度的整合。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获取协同效应考虑,采取银行控股或参与形式、最终以金融控股集团经营银行保险业务会比较理想。新兴市场保险密度较低,属于高成长性的原生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快综合经营试点进程,不断深化银保合作层次和领域,稳步推进银行、保险互相持股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允许银行控股或自建保险子公司,直接经营保险业务。另外,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商业银行收购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以及其他分销机构,壮大销售实力。

(二)充分利用银行分销渠道优势,加强交叉销售技能

在所有银行保险模式中,银行保险成功的基石都包括了充分利用银行渠道和客户关系分销保险产品,而且分销环节最能创造价值。我国商业银行不宜太;专注于模式选择问题,更应该着重于销售执行的质量和效果,继续完善以“分销协议”和“策略联盟”为主的合作模式,完善分销平台和提高分销技能,切实提高银行网均产能,为参股合资、金融集团模式下经营保险业务提供队伍和组织基础。同时,一般意义上的银行保险的核心问题是交叉销售,商业银行交叉销售保险产品时应该集中于客户,而不仅仅是产品。众多的产品选择不会导致收入增加,必须改善理念和内部组织障碍,提倡“以客户为中心”的交叉销售或者交叉购买。

(三)加强银行和保险业务价值链的整合

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背景下,高度一体化的银行保险运作实质就是一种金融集团概念,能否创造协同效应应该是判断银行保险集团成功的标准,银行集团应该秉持一种动态性观点,不断重塑价值链,理顺流程,开发更多协同来源,最大化公司整体价值。在商业银行参股或控股保险子公司后,按照经济比较优势,整合两种业务价值链,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具体就是:前台应该按照客户群组织而不是产品线(如零售、富裕客户、中小企业等),这意味着需要整合银行和保险的客户层面服务;多数职能(如客户数据分析、风险和监管合规、MIS)和支持职能(财务、HR、IT)应该被整合,但是贷款审贷职能、保险承保和索赔处理等应该是独立的,这也是监管和合规的要求;对后台产品单元应该保持独立;另外,资产管理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大力发展的新兴业务,保险派生的资产管理业务应该纳入银行资产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四)通过有效的客户市场细分,提供独特的客户价值链

篇(5)

面对这群年纪尚小、自控力差、认知水平低的小学生,我们究竟该如何实施适合他们的对话型音乐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适切儿童发展的小学音乐课对话型教学阐述几点个人看法。

一、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师生对话

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体验。而小学生具有好奇和喜新的心理特征,在音乐课堂中向学生进行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需求,进而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从而实现师生对话,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进而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变得敢想、敢说、敢做。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中《小猴子》这首歌曲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呀?”“小兔子。”“小狗。”“山羊。”“猫咪。”“大象。”……学生兴奋地答道,“大家喜欢的动物真是多种多样,那你们有熟悉的表达小动物的歌曲吗?”“有,《小兔子乖乖》。”“《一只哈巴狗》。”“《玛丽有只小绵羊》。”“《小猪睡觉》。”……“小朋友们能唱一下你们喜爱的这些动物歌曲吗?”“能!”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道,接着,我挑选了几名学生让他们演唱自己熟悉的动物歌曲……“唱的真棒!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首演唱小动物猴子的歌曲,叫做《小猴子》,你们想不想学呀?”“想!”“好,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只小猴子是什么样的。”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他们熟悉的问题,并步步紧追,调动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并随课堂引向了音乐,同时也实现了师生对话,这种对话型教学有利于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实现生生对话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比较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对歌曲进行学唱,这使得班集体的学习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表现欲望强,而且,一些歌曲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这时,我们就可在课堂上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即要求学生扮演音乐歌曲故事情节中的角色,将情节真实生动地演绎出来,如此,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了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实现了生生对话。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七个小兄弟》这首歌曲时,在学会唱这首歌曲之后,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演一演”的活动,活动方式为: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名学生扮演老师,表演歌曲的领唱部分,其余的学生分为7个小组,戴上头饰分别扮演do re mi fa sou la xi七个小音符,表演歌曲的合唱部分,在全班学生唱唱、跳跳之后,让他们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我们便为学生提供和同学进行互动合作的机会,实现了生生对话,有利于发展学生自身的欣赏和表演水平。

三、创设生动音乐情境,实现生本对话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如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与音乐内容中相关的事物和现象,创设一种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让学生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有独到理解和感悟,实现生本对话。

比如,在学习《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时,一上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了一幅树叶掉落的图片,然后向学生问道:“这幅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季节的风景,为什么?”“秋天,因为秋天树叶黄了会从树上掉下来。”“你会模仿树叶落下的声音吗?”“沙沙沙……哗哗哗……”而后,我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大量树叶飘落的画面,并要求学生思考“小树叶飘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大风中的小树叶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小风中的树叶呢?”待学生大致说出自己的意见后,我播放了动画飘落的小树叶,随着音乐来表现风中的小树叶,随后我对学生说道:“树叶儿飘到了天空,遇到了燕子,飘到了地上,遇到了蚂蚁,飘到了水里,遇到了小鱼,那么,请你们想象一下燕子、蚂蚁、小鱼遇见树叶儿时的情景。”接着,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出示树叶飘落的画面,创设了一种生动的音乐情境,从而顺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自己方式去解决文本,实现了生本对话,发展了学生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篇(6)

首先,在音乐领域中对通俗与高雅并不是绝对的。其本质差异并不在音乐作品艺术质量的好坏、高低,而在于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与永恒性。这里并不对这两者做过多的理性分析,而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它们的关系。正如郭沫若在《沸羹集•文艺与民主》中讲到中国文学史评价问题时说的:“凡是在前一代认为文学正宗的著作,差不多都是一些死板的东西,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一般俗文学反倒富有生命。一代的文学正宗差不多都导源于前一代的俗文学,待到俗文学一登了大雅之堂以后,有生命的又逐渐化为死板的东西了。”这种通俗与高雅的发展规律,同样表现于音乐中。例如,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创作的《蓝色狂想曲》将交响乐与爵士乐融为一体,这是典型的通俗乐曲。而今,它已成为交响乐的经典之作。再拿小提琴来说,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许多经典之作。但是,一旦发展到成熟的程度,于今天的人们来看,有些就比较死板了。例如,严谨的奏鸣曲式、较为固定的演奏姿势,整个演奏场面就显得不那样活泼了。提琴类乐器本是起源于阿拉伯等地区的一种被称为拉巴卜的拉弦乐器,后来发展成为雷贝克、里拉提琴等多种拉弦乐器,最后才定型为今天的小提琴样式。实际上小提琴于肩上演奏的姿势,说明这种乐器的演奏原本就是较为活泼的,不像我国的众多乐器都是正襟危坐演奏。我们从欧洲国家的一些民间乐队中,还能感受到小提琴活泼演奏的场景,但它被吸收进交响乐团以后就变成坐着的了,只有独奏时仍保持着站着的姿势。所以像陈美那样在舞台上移动演奏,既不影响技巧的发挥,又可造就生动活泼的场面气氛,这种改革看来是可取的。由此,联想到美国费城交响乐队在遇到制造气氛时,也是几排管乐演奏者一同站起来吹奏,给人以极丰满的音响效果,大有金鼓齐鸣之势,很鼓舞人的精神士气。

篇(7)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87

0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自身的快捷、安全、便利性等优势得到告诉关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各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各项基础的控制系统与制造系统基本上实现了自主研发与制造。

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性推进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的规模逐渐增大。公共交通运输量压力增加,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客运量的基础要求。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具备大运量能力的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相关标准当中就对其进行了解释:利用电力能源为主要动力,通过轮轨的方法对人或无进行运输的交通工具。当前阶段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等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增多,这就要求具备便捷性与可达性的客源交通工具逐渐发挥出其自身应具备的价值,满足高效率出行的基本要求。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城市建立了良好的轨道交通,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增加了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与普通的公共交通相比,存在了很多的特点,如占地面积小、运输量大等,正是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其成为了城市交通中的关键组成环节。同时,每一个单位的运输量的能源消耗较少,能源节约率较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性良好,优势显著,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象的产生。

近年来,我国对城市交通轨道进行划分时,同时是根据空间的分布进行划分的,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地下城市交通轨道系。这一系统当中,由桑格子系统构成,其中轮轨系统最为重要,胶轮自动导向系统次之,最后为重要程度最轻,但也不能忽视的搅动系统;(2)地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这一系统当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之前建设的有轨电车,二是近年来信建设的缆车系统等;(3)高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这一系统当中具有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这些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区域划分中,地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迅猛[2]。

2 城市轨道车辆牵引逆变器的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气系统中,牵引逆变器具有重要的作用,即车辆当中的直、交、变流设备,对车辆的电动机进行控制与调节。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这一设备相当于人体的心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通轨道的各项性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电子技术的更新与完善,特别是大功率电子方面,发展的速度更快,从而为牵引逆变器的完善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牵引逆变器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半空型晶闸管(SCR)时期,第二个为全控型晶闸管(GTO)时期,最后一个为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时期,使逆变器的性能越来越高,现阶段的逆变器当中,体现出了频率高、损耗小等特点[3]。正是这些特点的存在,不论是对运输部门,还是制造厂家来说,在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首先,这种变流器在组装的过程中成本较低,能够满足牵引系统效率提升的要求;其次,逆变器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较高,可以将其快速的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门极控制电路得到简化。

IGBT应用状况良好,逐渐在牵引传送领域当中发挥出主导作用。在大功率的轨道交通中IGBT得到快速的推广,并将其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逆变器在之后的发展当中,主要想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积极主动地利用IGBT为开关元件;(2)精简系统的结构,以模块的形式体现出来;(3)减少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噪音;(4)性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降低消耗的能源[4]。当前阶段牵引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向着三个方向发展,分别为凸轮调阻、斩波调压以及调频调压三个方式,这三个方式当中,具有很多的优势与技术特征,被广泛的应用于世界各国新建地铁、轨道系统中。

3 城市轨道车辆牵引逆变器的主体构成

对城市轨道车辆牵引逆变器的技术性发展展开研究,需要分析其主体构成,以便于在拆解分析之后做好系统的分析工作,主体构成主要分为主电路、牵引逆变器平台、变流器模块及冷却模块四个部分。

3.1 主电路

在逆变器当中,主电路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其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变流器系统与牵引电机,根据两者之间的数量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形式:(1)由1个变流器系统,4个牵引电机构成,利用车控的方式进行控制的,(2)由2个变流器系统,4个牵引电机构成,利用架空的方式M行控制的。与车控的控制方式相比,这种控制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当一个彼岸流兮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够即使的将其从整个系统中切除,利用其他的系统继续运行,使车辆可以正常的形式下去,减少了系统运行当中消耗的能源。并且,两个牵引逆变器处于分开控制的状态,对车辆的粘着利用效用显著。但该控制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则是在增加多部件的基础之上,系统的可靠性方面受到影响,体积与成本增加;第三种是采用2个变流器模块驱动4台牵引电机的车控方式的主电路[5]。在主电路当中利用这种方式,不仅电路较为简单,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而且应用的接触器不是很多,使整个逆变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更强。但由于粘着过紧,如变流器出现问题后,不能快速的将其隔离出来,动力处于全部损失状态。结合以上各种典型主电路的优劣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逆变器主电路需要具体选择。

3.2 牵引逆变器简统化平台

现代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轨道交通的形式也发生改变,由最初的轨道的地铁一种形式转化为多种轨道形态。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正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种是DC750V供电电压制式,另一种为DC1500V供电电压制式。在控制方式上面,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自身要求可以进行更改,具体选择车控还是架控。逆变器简统化平台具备安装便捷、结构强度高以及内部结构紧凑等多种特征,并且具备便捷的车控与架控方式的互换,同归对平台中一些不见的改变,能够将这一目标实现。对其进行改变时。尺寸与外形具体确定为2400mm×883mm×600mm,设置8个吊耳,每一个吊耳设置M16螺栓来保证安全吊装与车体底部[6]。吊耳的高度可以做到具体调节,以此来满不同车辆安装空间的基本要求,做好检修与具体维护。

3.3 变流器模块

变流器模块作为迁移逆变器的核心部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单元,作为主流的设计方向,与传统的变流器设计相比较而言,IGBT变流器模块化具有诸多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采用继承的方式构成的,占用的空间较少,缩减了整个设备的提及;(2)适用性能较为良好,不仅能够被应用于脉冲整流器中,还能够应用到逆变器中:④研发周期被缩短,开发费用降低,减少用户备品数量,产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伴随着该变流器模块逐渐走向成熟,体现在性能方面的优势得到重视,性能模块日趋完善。变流器模块的应用主要包括热管散热器、IGBT元件、温度继电器、门极驱动单元、支撑电容、复合低感母排以及门极驱动电源等,是一个结构高度集成、功能相对独立的功率模块。

3.4 冷却模块

从当前很多大功率的变流器的冷却系统主要选用水冷装置,以此来满足大功率变流器散热要求。但从水冷系统本身来看,该系统较为复杂,需要配置水泵、热交换器等多种辅助设备,以此来保证水冷系统发挥作用。且该系统对整个散热系统的要求较高,需要避免出现漏水、断水等情况的产生。传统实体的散热器为了减少散热器的热阻,必须加大散热面积和通风量,可通过增大基板、主干、分支肋等方式来实现,这种散热方式既消耗金属材料,也会受到金属传导率低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本次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牵引逆变器的技术性发展,主要采用时代电气研制的骄城轨车辆牵引逆变器主要采用重力式热管散热。该专制的传热原理主要利用了其中存在的液体介质,当设备内部温度升高后,液体就会出现汽化的现象,吸收了设备内部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设备内部的温度。同时,当液体汽化之后,气体会进入到冷凝管当中,通过液化的方式,将其转换回液体,并传回到冷却管中,形成一个液体相变循环,从而达到了冷却的目的与以往的冷却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性能更加优越,冷却的效果更好[7]。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得到应有重视,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构成要素。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牵引逆变器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运行质量。因此,本文研究当中,对以往的逆变器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并已投入运营多个地铁项目当中,应用效果显著。根据在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应用发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逆变器性能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符合现阶段对传动系统的要求,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但不能满足于此,要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对逆变器进行研究,使性能能够越老越好,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林.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牵引系统自主研发与应用[J].机车电传动,2012(01):37-42.

[2]翁星方,邹档兵.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逆变器的技术发展[J].机车电传动,2012(01):47-51.

[3]王俭朴.城市轨道车辆储能再生制动试验系统研究[J].机车电传动,2013(02):53-55+59.

[4]何治新.城市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利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08):49-53+58.

[5]杨俭,李发扬,宋瑞刚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J].铁道学报,2011(02):26-33.

篇(8)

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建立现代公司治理体制和机制,也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改革成果的巩固和扩大,从制度上消除长期以来使中国银行业产生不良贷款和巨大风险的痼疾。

交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制度在国内企业中具有桐当的先进性、按照国际银行业最佳实践标准和境内外监管规则的要求,建立起了包括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全、监事会及各个相关专门委员会在内的相对完备的公司治理架构,完善了与此相配套的公司章程,议事规则、工作条例、管理办法等基本制度-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要求,逐步健全了以“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行长全权经营、监事会依法监督”为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

然而,更为深刻的变化体现在运作机制的变革上。交通银行已经从股权结构,制度规范、架构搭建等外在的“形似”,逐渐深入到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理念的内在“神似”。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既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也协调了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通过上市,使得交通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起各类股东的作用,并形成了对管理层的刚性约束,为完善公司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度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董事会使其战略决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基础性的制度建设、专业化的外籍董事和非执行独立董事占有较高比例,是交通银行新一届董事会的突出亮点。上市之后,交通银行强化了“主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不仅在目前国内上市银行中堪称楷模,也赢得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信赖与好评。

在新起点上寻求突破――加快推进战略转型

交通银行的目标是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从2005年初提出战略转型,到2006年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步伐,交通银行战略转型的目标进一步清晰,明确提出了打造“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管理先进型银行”的战略转型目标,重点是打造一流的零售银行和建设一流的金融控股公司。当前,该行的战略转型工作已经破题,战略转型的要求已经深入人心。主要体现在:理念转型初见成效,股东价值最大化、经济资本等理念逐步融入经营管理;业务转型开始起步,对零售业务进行了重新规划,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所提高,中间业务快速增长,对业务收入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管理转型加快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深入实施,数据大集中、管理会计等15个重点项目全面展开;综合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设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等。

零售银行业务稳步发展

零售银行业务将是该行战略转型的重点之一。成功上市以及引进汇丰作为合作伙伴,为交通银行的零售业务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已经连续4年保持50%以上的增幅。为实现这一目标,交通银行上市后首选“银行卡”与“个人理财”两大核心业务作为突破口,开始向零售业务进军。一年来,零售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中间业务快速增长,贡献度提升。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合作推出的太平洋双币卡的品牌形象逐渐深人人心,高端客户财富服务品牌――“沃德财富”成为向零售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

中间业务快速增长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交通银行战略转型的方向之一。该行在努力抓好传统存贷款业务,促进存贷业务稳步协调发展,带来净利息收入增长的同时,正举全行之力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此拓宽盈利空间,增加盈利来源,提升盈利能力。一季度业绩表明,交通银行收费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对净营业收入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截至一季度末,全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人民币6.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43%;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到6.44%,比上年同期上升1.30个百分点。为了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成立了中间业务发展委员会,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品牌建设;完善营销体制,推动产品的交叉和组合销售;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中间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

加快推进综合经营是该行实施战略转型,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措施。上市以来,交通银行坚持双管齐下,加快推进综合经营。一方面,积极争取成为综合经营试点行,实现银行传统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投行业务等有分工、有重点、集约化、可持续的多元化和综合化经营格局;另一方面,在现行监管要求和市场环境下,努力增强交叉销售的能力,大力发展基金托管、基金代销,保险、投资银行、企业年金等业务。

一年来,交通银行综合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2005年8月,交通银行成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成功发行了2只开放式基金。设立了投资银行部,积极探索开展投行业务。今年一季度,交通银行又成功赢得了中国电信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发行的主承销业务,交通银行结售汇做市交易量在15家做市商中位列前5位。在前两年取得12项新业务资格的基础上,交通银行今年又首批获得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业务资格。

全面风险管理深入实施

战略转型,理念先行。交通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较早提出了用经济资本约束和推动业务发展的理念。风险文化、组织体制、技术工具三个层面,是交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一年来,交通银行在推动风险管理持续改善,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成本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不良贷款保持“双降”,风险控制与化解能力明显增强,国际财务准则下各项质量指标继续改善,非信货不良资产稳中有降,维护和巩固了改革成果。

先进经营理念逐步融入经营管理

“把股东的风险偏好作为经营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股东对风险的容忍度为风险极限,用风险偏好来调整各方利害关系”,这是交通银行强调根据风险偏好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的风险文化理念。今年,交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在预算和考核中进一步引入经济资本理念,第一次将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计划作为预算考核的主要内容,以达到“风险总量可控,风险回报最优”的目标。“每个分

行都要计算自己的EVA”,这是管理理念的革命。经济资本正逐步成为我行经营的指挥棒和业绩的度量衡,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与汇丰合作――引智重于引资

交通银行按照黄菊副总理提出的“互谅互让、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16字方针,加强与仁丰的合作。通过引资、上市以及之后的不断沟通、合作,交通银行与汇丰之间已经建立了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的成功合作模式。

双方首个实质性合作项目――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的太平洋信用卡发卡不到一年时间,卡量已达100万张,不仅发卡量和活卡率等指标在国内同业中占据较领先地位,其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更足以傲视同侪。

根据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共同确定的技术支持和援助项目(TSA)规划,交通银行已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内审监控、资本管理和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与汇丰展开了多方合作。一年多来,双方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进行的管理合作项目总数达34个之多,不但为该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其自主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从引资到引智,交通银行通过深化与汇丰的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并加速推进了战略转型的进程。双方的成功合作模式,正树立起中外资银行精诚合作、双赢互惠的典范。

IT发展之路――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来,交通银行的IT事业在总行领导高度重视,总行各部门,各分行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广大技术人员团结、拼搏、奉献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交通银行由信息技术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构成的IT组织架构已基本确立。数据大集中工程从2002年3月启动,历经2年6个月,境内涉及92家分支行及2600多个网点,一期工程完成了核心帐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国际业务系统、事后监督及电子档案系统。二期工程2005年8月实现投产,完成了零售业务集中处理,个人贷款系统,外汇宝系统和基金代销等业务的信息共享。开始于2002年10月的境外数据大集中工程,继香港分行顺利实现新系统切换,奠定了香港分行成为交通银行海外数据中心的基础。随后,东京、新加坡、纽约、首尔分行的业务信息系统也相继集中到香港,标志着海外分行应用系统的集中工程全面完成。

在数据大集中工程之外,交通银行各类业务及管理应用系统也同步得到发展,例如信用卡,网银,企业年金等系统功能全面,在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内部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报表等系统全面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IP电话,视频会议等让员工分享了IT发展的成果。

透过数据看交行――投资价值与品牌同 步提升

今年3月28日公布的海外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净利润从2004年的16亿元一跃升至2005年底的92亿元,令所有投资者眼前为主一亮。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交通银行各项业务继续稳步发展,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9.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70%;按照国际通用准则衡量一家银行好坏的资产回报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指标,以年计算分别达到了0.77%和13.47%;同时,交通银行IPO一年后的资本充足率为11.0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31%,资产总额超过1500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为2.37%……各项财务指标均已跻身国内优秀银行行列,并正向着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目标迈进。业务经营取得的良好成绩,为交通银行后续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交通银行得以在国内同业中继续保持改革先发优势。

交通银行上市以来股价一路飙升,从2.8港元开盘价一度摸升至5.2港元,升幅达108%,不仅令大小股东从中分享了其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更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按发行价格计算,财政部及汇金公司在交行财务重组时通过注资持有的股份一年增值1.66倍,社保基金持有股份增值47.78%;若按2006年2月22日5.05港元的价格计算,增值幅度分别达到4.24倍和1.91倍。可以想见,交行作为优质的金融资源,随着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其内在的投资价值还将进一步显现。

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篇(9)

大家好!很荣幸来到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参加第十一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就“走向全球化的中国银行业”这一主题与各位进行探讨。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坚持“两化一行”发展战略,打造高品质的商业银行”。

一、坚持“两化一行”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商业银行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金融业将重新洗牌。今后20年,中国金融业将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骨干力量,上海金融中心也将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未来20年中,交通银行如何发展?我们经过冷静、客观、全面的分析,确立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战略构想,即“两化一行”发展战略。

走“国际化”道路,既是由交通银行自身特定的历史所决定,也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百年交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三十四年 (也就是公元1909年),成立不久的交通银行就在西贡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国际化经营的序幕。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初步形成“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海外战略布局。在管理上,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的合作进展顺利,国际会计准则、内部评级法、新资本协议、经济资本等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逐步得到确立。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国际大型银行收缩海外机构,甚至“断臂求生”,但是从追随客户、分散风险、学习先进管理的角度来看,危机并没有改变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大趋势。

走“综合化”道路,就是要实现金融业务范围的更广泛覆盖和各领域经营的协同效应,努力打造“资本充足、主业突出、风险隔离、协同有效、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金融集团。现在,交通银行已经不再是单一涵义的商业银行,境内业务范围已涉及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租赁等各个领域,在海外也已涉足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综合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

建设“财富管理”特色,就是要统筹自身资源,以提升客户价值为核心,围绕客户特定的金融需求,依托专业财富规划能力,提供财富创造、财富增值、财富保护、财富转移等各个方面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引导客户通过科学配置资产,促进收益与风险的平衡,进而实现客户价值、银行价值、股东价值乃至社会责任的最优化。

我们之所以要突出“财富管理”特色,一是想在优化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通过适度差异化定位,寻找我行业务发展的“蓝海”。二是顺应中国社会财富的持续增加和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满足越来越多的客户关于财富的保值、增值、转移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三是巩固交通银行在财富管理市场上较为领先的地位,发展蕴通财富、私人银行、沃德财富、交银理财等“财富管理”品牌,为众多高净值的公司和高品质的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坚持“两化一行”的发展战略,就是把交通银行打造成一个高品质的商业银行,即“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交通银行要为高端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成为高端客户服务的主导者;为大众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成为人民大众的贴心人。为充分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交通银行将集成全行综合经营平台和国际资源,大力推进财富管理业务,为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理好财、服好务,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增强财富管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力争使我行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领跑者、最佳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者、价值业务和创新成果的保有者。

二、在保持信贷合理均衡增长的同时,打造一个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

近两年来,交通银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性。在五大银行当中,主要指标的成长名列前茅。今年,我们还会有一个较好的成长。大凡信贷高成长后,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信贷管理跟不上,任凭贷款处于“自由电子”状态,就会埋下隐患,导致几年后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陷银行经营于危险境地。历史证明,中国的商业银行成于信贷,也败于信贷。信贷决定着我们的生死存亡。今年,交通银行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信贷管理上来,把2010年作为交通银行的“管理提升年”。

首先,在信贷投放上,我们要区别对待,有保有舍,结构调整。要保续建、控新建、压缩产能过剩贷款。要坚持贷款到期收回,通过做大流量支持新的资金需求;要支持小企业和个贷需求,防止信贷过度集中。今年小企业和个贷的增长不能低于去年的水平,要掌握好信贷投放的节奏,保持均衡放贷。

第二,要加强信贷的行业分析与管理。将行业信贷政策覆盖于公司贷款,把行业信贷政策和限额作为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布局信贷资产、提高信贷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要加强信贷流程的建设,实现信贷管理全流程的电子化。

第三,要加强大客户的信贷监测和预警。进一步完善大客户监测分析系统,特别加强对集团客户、异地客户和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实时监测,知患于今日,防患于未然。要掌握潜在风险客户的动态,及时做好不良贷款的保全工作。

第四,要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和机制。要建立信贷审批人资质认定制度、信贷集体审议制度和贷款管理责任制度。要完善垂直独立的信贷审批体系,保持审批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第五,要培养交通银行的信贷管理文化。交通银行要坚持“稳健经营,改革创新”的信贷管理文化。稳健经营是根,改革创新是魂。要以稳健经营站稳脚跟,要在改革创新中把交通银行做大做强。

各位来宾,“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金融危机教育了全球银行业,也为中资银行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拨开危机的迷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化和综合化仍是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有效管理风险、坚守稳健经营的底线,是银行业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坚持改革创新,又是银行业发展的活的灵魂。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继承者和金融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化一行”战略、努力加强各项风险管理,并愿与同业一起努力、合作共赢,迎来中资银行业更加灿烂的明天!

篇(10)

7月21日是交通银行本次切换后全行全面正式对外营业的第一天,截止上午9:35,全行与人民银行大额、小额支付系统,以及与其他第三方机构之间的系统都连接顺畅、数据传输正常。至此,交通银行备份系统切换运行取得圆满成功。

银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是金融业稳定运行的基础,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好灾难备份体系建设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自2002年以来,交通银行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大集中、海外分行数据集中和迁移两个工程,实现了全行全球主要信息系统的大集中,位于上海的数据中心也成为国内第一个集中运维全球业务的银行数据中心。同时,交通银行的业务系统也扩展至由运行于IBM大型机的核心账务系统、信用卡系统和运行于开放平台的基金、网银、外汇买卖等50多个应用系统组成。随着信息系统高度集中优势的不断体现,运行维护风险也高度集中。为此,交通银行制定了信息系统灾备体系规划,加快灾备体系的建设。

篇(11)

因此,交通银行通过对当前的IT运维发展状态以及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分析,制定了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规划,并拟定出了打造数据中心“系统运维云”的实施计划。

交通银行的“系统运维云”将云计算的应用从基础设施云上升到运维服务云的层面,是一次创新和突破。该“系统运维云”主要包含云服务平台门户、运维服务自动化、配置与软件生命周期管理、运维支持管理四大部分,并以设定的服务目录为中心,实现服务标准化、自动化和虚拟化。该平台是一个端到端的面向服务的系统运维流程平台,可以覆盖系统安装、健康检查、系统巡检、信息收集、日常监控、容量管理、安全审计等全方位的日常运维服务。同时,该平台还将通过统一的IT运维管理,集成各类智能化管理工具,实现集中统一的自动化管理。

IT运维三阶段发展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成功引进了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IT运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的数据中心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共享阶段,整合资源进行共享降低成本;第三个阶段是流程化阶段,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优化业务前、中、后台业务流程,以便及时为客户提供服务。

随着银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IT系统逐步由后台服务转化成产品创新和新业务的重要支撑。于是对IT架构有了新的要求,灵活部署、及时交付,以面向服务的动态IT架构满足快速的产品开发需求。

同时,随着银行业务不断拓展,IT系统越来越复杂,数量庞大的服务器仅靠人力管理和维护有些困难。在经历了自动化和流程化阶段后,交通银行IT运维走向了面向服务的阶段。

由于银行业务的特殊状况,要走自动化的道路必须建立标准化的流程。交通银行将自动化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操作层面的自动化,第二个层级是任务的自动化,第三个层级是流程自动化。这就是自动化管理维护一个庞大的IT系统所需要的过程,而云计算更关注服务,因此自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进行IT运维自然的云化,也就是云计算阶段。

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

交通银行希望云计算所带来的效果主要有两点,资源共享和管理水平提升。

首先,利用云计算的共享特性达到物理资源和应用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服务交付方式方面,内部客户提供服务申请后经过审批和审核后可以自动获取计算资源,完成开发测试环境的搭建。在效率方面,原来的开发测试部署需要几天时间,在实施云计算以后可以做到几个小时内完成包括基础硬件环境和应用环境整个流程的部署。

在流程化方面,可以完成从健康检查、版本、安全检查到审计的全部流程化。IT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还可以针对服务来进行成本核算。从管理流程的半自动化、半手工方式,到实现端到端的管理。

其次,利用云计算平台将整个管理流程封装后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云计算平台整合了整个软件开发测试和运维环节,使用者只需要登陆一个标准页面,提交需求后自动获得所有的服务。

用户只需要登录门户网站后提交请求就可以获得资源,后台工具自动化实现全部过程。云计算平台将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全部录入数据库,实现统一管理,包括软件和硬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和运维支持管理等。

交通银行为此建立了一个基础环境,在完成物理服务器和存储分配后,通过应用环境推送操作系统,自动分发软件,自动安装。下一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专门的环境设置部署。投产之后的运维管理也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包括检查、告警等。

在实现途径上,传统的IT系统环境搭建、运营管理是一个个部署实现的。从底层的网络、存储、服务器到上层的应用,上一个业务就搭建一套系统和环境。在转化为云计算之后,从基础设施层到服务层、操作系统都可以虚拟化,用标准化的推送方式实现所有的部署和数据库的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