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际服务贸易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09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Database、BEA Database和中国商务部网站。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2005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4 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 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3年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2004年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 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 091.8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8年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05年和2006年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 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 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 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2年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2003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08年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7年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8—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2.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7倍左右。2007年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 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 048亿美元,进口1 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 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02年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著。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2000年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0—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3.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著。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4.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核心,以国家颁布的外资法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各部分制定的具体规定为支撑,具体规范中国服务市场。一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比中国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中国虽然在近几年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海商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但互联网通讯、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仍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在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之间,仍然存在有漏洞、有矛盾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二、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的领先优势来源于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间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具体而言,美国高度发达且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保证了美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持续领先地位。服务出口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国际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入各个服务行业,这样既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各个生产要素有效结合,保证了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挥,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美国服务贸易在原来基础上逐步趋向于服务贸易方式的网络化、服务贸易内容的广泛化和多元化以及服务贸易区域的国际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简言之,就是“国内经济领先—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发展”的循环路线。当然,美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健全的服务贸易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业立法是分不开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服务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就服务贸易本身而言,其受到世界和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货物贸易,换言之,国际金融危机只是暂缓了各国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搞活经济,增强经济的灵活性,这样能有效应对外界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通过此次危机,各国充分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世界产业结构将继续作用于服务贸易,驱动其快速发展。第一,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是服务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其转移重心将从制造业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二是服务业发展有一定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转移重心更倾向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这些服务业也会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二,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许多原本依赖于制造业的服务行业逐步独立出来,使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竞争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服务贸易自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度、吸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正好符合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动力。
因此,危机过后,伴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当前以货物贸易及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将更加平衡。
2.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此次危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促使发展中国家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并逐步开放各自服务市场,涉及旅游、运输、保险、咨询、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市场,吸引外国资本和国际人才注入本国服务业,通过提升行业资本构成和人力资本构成,全面融入到全球服务市场中。近年来,亚洲地区普遍的开放性政策为亚洲各国自身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机会,推动亚洲地区逐步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各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开放服务市场,还是外部因素作用被动开放服务市场,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服务业将更加开放,各国将逐步实现“服务业—服务贸易—国内经济”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伴随着服务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逐步开放,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但这种差距最终会越来越小。为了扩大服务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服务市场上,伴随着服务提供者逐渐增多,出现同一市场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局面,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
当代国际贸易已经从原来传统的货物贸易拓展到了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伴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第一,世界各国逐步开放相关服务业,服务业整体开放度不断上升,伴随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业各部门间融合度不断提高,新的服务贸易摩擦应运而生,这些摩擦不仅来源于发达国家,也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由于国际服务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复杂化、服务范围的广泛化,世界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保护本国银行、保险、信息等敏感部门免受外来竞争纷纷设立贸易壁垒。第三,危机过后,在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的差异性,部分国家为提高国内就业率和保护国内市场,贸易摩擦也从货物贸易各项产品向服务贸易单个部门及整个行业扩散,这对未来产业遭受损害埋下隐患,由此进一步体现出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化的趋势。
后危机时代,无论是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导致的服务贸易摩擦增多,还是由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国内市场设立服务贸易壁垒,其涉及服务业内容将更加广泛,服务贸易壁垒将更加普遍。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在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国应依据国情,加快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缩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在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同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提升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强化微观主体竞争能力
中国无论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度,还是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拉动力度均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进口方面均较弱。因此,中国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缩小与美国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必须从提高微观主体竞争力着手,在加大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重点关注服务业人才培养。第一,加大服务业各部门技术投资,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投资具体表现为相关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经济技术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等,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引进先进技术过程中,服务业不能一味引进而不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保证科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再创新,真正达到“科学技术—服务业—服务贸易”三者的循环效应。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先进技术的引进必须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才能促使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一是针对中国现有服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多渠道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二是依据中国服务业从业人数特点及其分布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调整高等院校及职业类院校相应专业设置。三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引进高级短缺人才。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专业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2.缩小国内服务贸易逆差,把握服务业开放速度
服务业拉动经济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服务业只有个别部门如旅游、运输、建筑等发展突出,大部分行业及部门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在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和资讯类等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明显。所以,中国应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为目的,积极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放中国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6],并控制服务业开放速度。第一,维持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固有优势,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一是加大传统服务部门的营销力度,提升传统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提高传统服务部门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如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衍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借助中国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二是重点发展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海运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而海运服务贸易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比最大,2003年开始这一比重就已超过60%。伴随着中国海运运力的快速上升,积极调整海运结构,加大海运领域国货国运的比重,在遵循海运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政府通过引导海运企业联合与重组,提升中国海运乃至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适度开放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掌握服务业各部门开放速度。一是适度开放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同时,完善这些行业的竞争机制,提高其在市场机制下承受考验的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和引进国际标准,促进国内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标准的规范化。二是关注经济安全。服务业掌控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的流进流出,影响着国内市场的稳定。如果本国服务业尚未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服务业开放的问题上,做到履行承诺但不做出超承诺的让渡。
3.拓展服务贸易地理方向,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呈现市场单一化特点,这对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寻求大发展极为不利。一旦贸易伙伴中个别区域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中国服务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必定受到牵连,这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的进程,有效扩大市场半径,并拓展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有效地分散服务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的风险。第一,对于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应强化其所涉及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如在中国与新加坡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主要服务合作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和会计等服务业,因此中国要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中国卫生医疗、教育和财务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对于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与海合会、澳大利亚、冰岛和挪威等,一是在谈判进程中,加强并拓展服务业合作领域,保障双方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做出重要承诺。二是积极推进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实现自由贸易区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使双边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实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三,对于那些尚未与中国建立优惠制度安排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如在金融、保险、咨询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中日本和韩国与中国有诸多合作,且日韩双方在以上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所以,中国在积极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基础上,需重点关注日韩具有优势而中国缺乏竞争力的相关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4.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并不符合GATS要求。因此,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法律法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服务贸易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言,实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性,同时,在贸易救济政策制定方面,经过全球经济危机后,更应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第一,从中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出发,优先制定那些有利于环境、信息、能源、卫生医疗、交通物流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这些代表新经济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无论是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还是新制定相关政策,需要通过引入国际竞争政策推动这一进程。第二,完善现存服务贸易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一是针对服务贸易风险分布的主要行业,及时跟踪国外相关产业及部门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中国某些行业进行知识产权调查的动向,迅速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从商务部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的顺利传递,同时实现预警信息从地方向中央政府的有效反馈。二是针对国外对中国服务企业贸易救济调查中的不合理、不公正做法,中国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应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制度进行申诉。三是中国政府应积极争取国际谈判主动权,要求外国取消具有歧视性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对国内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和敏感业制定具有保护性质的法律条款,达到保护国内服务业和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9,(4).
[2] 杨丹辉.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7,(2).
[3] 焦克.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9,(11).
[4] 谢康,陈燕,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和新动力。2013年,在货物贸易总额下滑的背景下,全球服务贸易增长6.1%,成为国际贸易新的重要增长点。[1]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与欧美等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上仍“大而不强”,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使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1.1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逆差也快速扩大 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增势明显,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服务进出口总额为5396亿美元,稳居世界服务进出口第三位,比2012年增长14.7%,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其中,出口2105亿美元,位居世界服务出口第五位,同比增长10.6%;进口3291亿美元,超越德国首次跃居世界服务进口第二位,同比增长17.5%。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较低。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增长主要由内需拉动,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因而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也快速扩大。2010年至2012年,服务贸易逆差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05%、13.10%和19.04%。2012年服务贸易逆差897亿美元。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增加到创纪录的1186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旅游和运输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竞争力。
1.2 高附加值服务虽快速增长,但贸易行业结构仍需优化 2014年1月9日,在商务部 “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对外开放”专题新闻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介绍, 2013年1-11月,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191亿美元和192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0%、15.9%和16%。高附加值服务虽快速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传统服务进出口仍是我国服务进出口的主要项目,2011年和2012年,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额占我国服务贸易的比重分别为60.7%和62%,2013年1-11月,旅游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36.3%,是我国第一大服务进出口项目;同期运输服务实现小幅增长,占比为24.1%。这是造成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的主要原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还是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我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贸易比重较大,现代服务贸易相对滞后,服务贸易结构亟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1.3 服务业虽快速发展,但格局仍相对滞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1%。2014年第一季度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0%,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4.1个百分点。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并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2]
但从国际上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2012年,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增加值占70%,高收入国家占比达到74%,比我国高27个百分点。同时,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我国服务业发展也较为滞后。[2]另外,我国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运输、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内陆地区有明显优势,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2011年,90%的服务贸易集中在东部11个省市,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合计占65%。[3]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滞后直接导致服务出口缺乏竞争力,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1.4 服务外包业务虽快速增长,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业的国际化和出口,从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据商务部的统计, 2013年1-11月,我国共签订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0.6%;执行金额533.8亿美元,同比增长37.8%。2014年上半年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87507份,合同金额5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执行金额372.0亿美元,同比增长36.2%。以上数据说明,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但是,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上升、汇率的变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1.5 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各服务行业贸易发展参差不齐,立法情况也不尽相同,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已有的也很多表现为各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低,而且缺乏协调。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广告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一些规定与国际贸易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冲突。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促进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仍相对薄弱,很多领域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状态。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服务贸易的立法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2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策略
2.1 继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仍然是拉动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贸易相对滞后。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科技、保险等行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增强竞争实力。同时,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金融、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中医药服务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更好的推动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缩小贸易逆差,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基本平衡。
2.2 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中国稳增长、调结构、扩就业、惠民生的必然选择。当前,虽然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最大产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服务业依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差距,加大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培养服务业的专门人才;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扶持、引导和协调作用,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3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业的国际化和出口,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虽然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但是,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仍位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项目类型集中在软件开发及测试、数据录入等领域,而从设计到整体解决方案、研发等高端业务领域则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涉及到。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紧缺束缚、同质化竞争三大瓶颈。由此视之,大而不强的问题必须破解,服务外包需进一步向高端发展。[4]
2.4 加强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 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后盾,但是,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服务贸易的立法比较滞后。所以,我们应加强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的研究,借鉴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和各国国内相关立法,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出发,制定出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服务贸易法规,来理顺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使得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健全,且相互协调,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荣华,王昊男.让服务贸易引领世界经济复苏[N].人民日报,2014-6-3.
[2]夏杰长,李勇坚.让服务业的带动力更为强劲[N].人民日报,2014-7-13.
[3]王晓.中国服务贸易要破“不平衡”,中国网.cn,2012-07-0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我国的服务贸易取得很大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服务贸易与世界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
首先,我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且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其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服务贸易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各业的运行机制也正在不断改变,这些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程度不断地提高。过去禁止外商进入的领域,现在逐步开放。目前,我国已对外商不同程度地开放了一批以前禁止投资的领域和行业。包括航空运输、商业、房地产等。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贸易开放格局。部分服务贸易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构成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三大支柱产业。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察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中发展迅速的金融、保险、现代商贸、管理咨询、电信和邮电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出口比重很低,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为外商所占。
4.服务贸易整体水平较低
首先,我国的服务贸易不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其规模均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较低。和我国的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都是不相称的。
其次,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在不断地开放。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较低,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5.服务贸易法规不健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很多法律法规,但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霭要,目前,还有很多法律法规需要加紧制定。
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是我国管理对外贸易的国家行政机关,在服务贸易法规建设方面,主要负责拟定服务贸易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但它的管理较为僵化,灵活性差、与行业、部门管理相互交叉,又易引起矛盾。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实际上是粗放型的管理,其管理水平低、效率低,最终导致了服务贸易效益低。
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服务贸易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人,特别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以及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
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如信息业、咨询业,各类技术服务业等。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各种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行业发展,提离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服务贸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竞争机制,处理好开放和保护的关系
首先,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开放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冲击。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服务业,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保护。
3.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持保护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提到与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人力资本及科技方面的投人,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对市场准人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和优惠条件等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深人研究并合理利用WTO“保护措施协议”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
4.优化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
首先,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国服务贸易中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以增加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规划和安排服务业发展的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最终达到以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劳动力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的目标。
同时,要推进部分服务领域的产业化进程,改变服务领域过分依赖政府投人和国家垄断的现状,对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行业要逐步改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区分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把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改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
5.加强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首先,应充分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之既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又不违背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要求。尽快制定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尚未建立起来的法律法规,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
其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应加强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作为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最高行政机关,应与国家计委一起制定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以及方针政策,参与制定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协调找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
参考文献: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
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
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0-200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6%的增长率。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容上看,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推进,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迅速崛起,进入服务贸易领域。倒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上看,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直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下降
趋势。而兴起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因此,贸易结构的优化正是体现在,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经从以自然经济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在地区分布上,服务贸易大国基本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中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荷兰。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高额顺差。不能忽视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的趋势,这样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资料表明,1990-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其中东亚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为迅速,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都已经进入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20名。
国际服务贸易在行业分布上也较不平衡,金额较大的贸易项目有旅游、运输、保险、金融和电信等。
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不平衡表现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出口的则主要是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产品。发达国家不断把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只让发展中国家从事最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自己却依托人力资本牢牢把控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3、贸易壁垒的日趋隐蔽化。1994年GATS的诞生,第一次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各成员方加快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1997年WTO相继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信息技术协定》、《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定》三项协议,再一次显示了势不可挡的自由化趋势。服务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服务行业,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等特点。各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或者政府对本国服务的出口采取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目的在于使本国的服务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4、突出的知识密集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改变了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的局限。银行、医疗等原需要直接接触的服务业,现在均可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借助于通信卫星和国际网络,国际服务贸易大大拓宽了其外延;知识和技术为服务领域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需要大量服务投入的新行业不断涌现。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既可以造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或相对差异,又可以造成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
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1、加大对服务业投资,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的服务业整体出口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首先,必须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扬长避短也是明智之举。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026-03
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70%,个别国家接近80%。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也已超过了60%。可以说,目前世界经济实际上是以服务商品的生产为主,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是一国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未来一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如何,很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目前,发达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服务贸易,竞相抢滩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力争在新一轮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先机。因此,能否在服务贸易领域占领制高点已成为决定一国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是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流动逐步兴起,国际服务贸易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据WTo的统计,垒球服务贸易总体上仍在增长,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有710亿美元,1980年为3800亿美元。1990年为8660亿美元,2002年则上升到14600亿美元。由此看出,1995年至2008年全球服务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均为正,且逐年上升。其中,2002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迭7%,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5%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
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近年来金融、保险、通讯服务、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广告等项目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
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其结构不断优化,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较为明显。有关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一直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下降趋势,新兴服务部门(如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则增长较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运输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33.8%下降到2005年的22.6%,旅游服务占比从33.9%下降到28.9‰而新兴服务部门占比则从37.5%,逐步增长到47.8%。由此可见。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从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如旅游、销售服务等)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如运输、电讯、金融等)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如专业服务、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等)为主。这正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趋势。
目前,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厦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由于世界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栽体,所以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这一趋势是因为知识型服务产品具有极强的可流通性。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存在形式字化、编码化。知识活动方式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刷新了知识与产业及经济的关系。现在,低成本、高宽带的通信设备,敷字化网络与先进的集成软件系统等。正在使原来难以或不能进行的服务成为可交换的对象。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化,但差距正在缩小。按国家类型看,服务贸易大国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迭,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很不平衡。但比较乐观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本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月务务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发展中国家在普通劳动力输出、建筑工程承包、部分旅游服务业等领域占有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一些技术、经济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发展技术层次较高的服务贸易,在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也在加大投入,发掘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其中中国、印度、菲律宾、墨西哥、巴西等国已经逐步成为区域性或全球外包中心。相应于此,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正在增强。
目前。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仍居主导地位。2008年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居前20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而且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高额顺差。从国家分布的情况看,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长期以来都是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各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需要指出的是,丹麦、奥地利、荷兰3国此项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主要的服务贸易国,2008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了3193亿美元,进口额达到了2590亿美元,顺差为603亿美元。
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进入2n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资料表明,1990年~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由于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1999年~2008年,服务贸
易出口增长率有一定的波动。但仍能维持在10%左右。在发展中国家中,亚洲(主要是东亚)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现在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都已经进入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20名。近几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排名飙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中的差距逐步缩小。
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更多、更高。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阻碍作用的政策措施。该定义中的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仅仅增加国外的服务生产者的负担。并且“壁垒”指国际贸易政策中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体现的形式。
服务贸易壁垒以增加国外服务生产者的成本达到限制贸易扩大的目的。这种壁垒可以是通过对进口的服务征收歧视性的关税形式,也可以是通过法规的形式使国外的服务生产者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但是。并不是一切限制服务进口的法规都是服务贸易壁垒。比如,一国政府对本国生产者和外国生产者采取不同的规章制度。进行区别管理来实现其某些国内经济目标。达到限制服务进八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时外国和本国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规章,但其目的不是为了歧视,而是为了达到国内政治经济目标所必须做的,所以,这种措施尽管限制了服务进八,仍不应视为服务贸易壁垒。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依旧偏小,长期处于逆差。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依旧偏小,专业化分I水平较低,因此对社会化的生产者服务需求不足:收入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对消费者服务的需求不足。服务需求不足既抑制了进口需求,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削弱了服务出口能力。并且服务业发展滞后,但增长迅速。中国产业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服务业比重偏低,不到GDP的1/3,而且服务业素质较低,不利于服务出口;根据前面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对进口的净影响的分析可知,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进口的影响尚不到转折点。商品进出口规模都较大,但中国企业不注重发掘货物贸易蕴舍的服务贸易的机会,因此尽管商品出口规模较大,但没有充分带动服务出口;相反,发达国家善于利用这一机会,在向中国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大量输出服务。
2.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而且专业人才缺乏、分布不均衡。现代服务业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的过程,而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一部分地区的教育普压程度仍然不高,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是一种潜在的人力资本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我国的人力资本往往聚集在经济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水平还较低的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出现了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3.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不完善,缺少能够规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行为和经营行为的法律或法规。在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电信、旅游等领域缺乏涵盖本领域的普通法律,只有一些效力屡次低且较为分散的条例、办法、规则、制度或通知。由于各地各部门条块分割。有些规章制度属内部掌握。许多规章制度缺乏透明度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有些地方或部门或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或急于引进外资,利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引进外商投资的服务产业。有的仍至突破我国承诺的条件和范围。给我国国内的服务业造成冲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有的至今尚未出台。已出台的法律有的法规统一性、协调性也不够。过于抽象、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为此。要加紧对现行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座、改、立工作,修改《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加紧制定《政府采购法》以及关于保障措施、市场准入、出口管制以及外商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4.多项超国民待遇。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许多起国民待遇,造成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未处于同一起跑线,冲击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只有对这一现象引起足够重视,并逐步取消超国民待遇。才能在遵循国民待遇原则的同时,充分保护民族服务业的发展。
三、我国应对国际服务贸易新趋势的策略
1.坚持开放与适度保护的辩证统一。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以吸收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培育新的服务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可以扩大我国的服务出口。但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与发迭国家相比。起步晚,总体水平低,许多行业还处在幼稚时期。由于服务贸易本身的特殊性,各国多数未完全将其服务贸易政策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而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协调、统一各国的有关服务贸易政策不容易,迭成国际服务贸易统一法更难。相对而言,双边或多边谈判往往更易达成协议。我国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起草者和创始方。我国已与其他各方谈判了服务贸易减让,在服务贸易的政策立法上,也已考虑好总协定的原则和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继续在互惠原则基础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就越发显得重要。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谈判,在承诺市场准入的同时,力争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条件。市场准入是经过谈判后根据所做出的具体承诺而生效的,不是普遍的义务,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贸易自由化的谈判中,我国可以提出合理要价。即对要求我国开放服务市场的国家,我国亦应以开放时等的条件向其提出较多的市场准入要价,做到攻守平衡。这一策略可为我国需保护的服务部门提供制定具体措施的基础。
在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具体行业的选择中,有选择的、适度的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本身就是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的保护。首先是在行业上要有所区分,根据各国的经验,宜先开放旅游、劳务承包、商贸等行业,而后开放金融、电信等行业。其次在提供方式和具体内容上要有所区分。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生方式也有“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对于金融服务,其以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方式发生的辅助应先于核心服务进行开放。对于电信服务,先开放增值电信服务,特剐是卫星通信、数据信息变换、视频通讯服务等。商业存在可先以合资或参股形式进行。时于专业服务,以商业存在方式发生的,应做好业务范围和地区范围两方面的开放试点,然后运费推开。再次要分地区有选择的开放。我国是个大国,其对外开放的地城特征十分明显。可以先在局部地区搞好试点,然后再决定是否推广,以此降低风险。
2.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我国服务贸易的大部分领域只有行政和部门法规加以规范,存在多头立法、
相互冲突、缺乏透明度等弊端。立法尚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主要的服务行业(如旅游业)却尚无立法部门。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法律法规,也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在华服务贸易机构服务提供者的规定较少或根本就没有规定。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规范文件。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影响到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和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首先应尽快完善服务贸易法律规章,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其次要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进度,并强化相关司法工作。尤其是至夸立法仍然较薄弱的部门,如旅游、劳务输出、对外工程承包等部门。再其次是应规范已有的部门规章。减少相互冲突之处厦其中漏洞。最后在完善立法过程中,还应从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出发,注意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制度相接轨,减少我国现行立法与国际规范之间的差距。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服务贸易逐渐站上了中心舞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占经济比重103%、108%、115%。201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60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6%,服务进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不含政府服务)31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其中,服务出口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进口2067亿美元,增长146%。服务进出口增速连续两个年度运行在10%以上。今后一段时间,服务贸易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现阶段的服务贸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开始有所统计,起初进出口总额仅为44亿美元。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0434亿美元,是1982年的13735倍。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稳居世界第三,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2年的06%攀升到6%,服务贸易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服务贸易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伴随全球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浪潮的推进,应用于新兴服务行业的高科技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使得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扩大。在继续保持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优势基础上,重视培育节能环保,环境服务,金融保险与计算机服务等行业发展。我国在未来的服务贸易中,将会继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拓展服务方式,结合高新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服务贸易信息化水平。
(三)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服务贸易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比如广州、上海、深圳、浙江等,而西部地区的服务贸易几乎为空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在金融、计算机、运输、保险、信息服务、广告宣传、信息服务等占明显优势,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中西部地区,在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略有优势。地区之间差距较大,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依旧薄弱。
(四)服务贸易高级劳动力匮乏。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我国的劳动力缺少比较优势,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方面,我国的比较优势仍旧主要体现在旅游、运输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由于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劳动者素质的水平是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体现,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只有从业人员具备比较高的素质,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我国服务贸易人员大多学历层次较低,难以满足我国服务贸易日益发展的需要。
(五)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较低(TC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常用的贸易竞争力测度指标之一,是分析行业国际竞争力状况非常有效的指标,能够体现出研究对象的整体竞争力状况TC指数=(Xij-Mij)/(Xij+Mij),Xij表示的是i国j类产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进口额该指标的取值区间是(-1,1),当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其值接近于0时,表明其竞争力状况接近于平均水平;当TC
二、发展服务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以及国民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服务贸易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可以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开辟崭新的财富创造方式。有助于我国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引导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各国间经济合作,维护了国际贸易秩序。此外,由于服务业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特点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能够使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
三、新常态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对国内服务业的投资,提高服务业的水平。
近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且保持持续平稳发展态势,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出口规模较小,出口水平比较低。投资国内服务业关系到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与稳定增长,扩大国内服务业水平,首先通过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外资欠发达地区投资,并通过税收减免支持中西部服务业发展,尤其对新兴服务业给予大力支持;第二政府要在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加强投资,根据邓宁生产折中理论,吸引国外投资必须满足内部化、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不断为吸引外资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是要鼓励劳动力流动和跨地域的投资,中西部地区真正发展起来了,外资的投资意愿提升,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快速稳健发展。
(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管理多头,条块分割,存在一些中间地带,从而造成疏忽,有些部门对于隶属系统实行垄断不利于该行业市场的相关培育和发展,更不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基于我国服务贸易国情,第一要建立统一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部门,专门制定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法律规则,并按照国际标准不断进行完善;第二要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力度,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三是要提高服务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不断完善我国服务贸易市场。
(三)实施人才战略,发挥人力资本优势。
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掌握不同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我国服务业人才队伍中从事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多,而适合新型服务贸易人才较少,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的质量相对较低。一高等院校应顺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开设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外事常识等各类选修课。二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倾斜,加大对教育和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力度,重视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三重视引进国际知名的服务企业,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的创新。
(四)推进服务市场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对国外投资服务业限制较多,致使国内服务贸易行业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较弱,国家应积极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迫使国内服务业加快科技与技术创新,转变经营理念,提升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蕾.浅谈我国经济贸易现状及政策[J].国际经贸
[2] 张文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旅游管理研究2014(7)
[3] 孙立行.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要素分析与战略研究[J].中国发展2014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兴旺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课题。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特征
1.服务贸易的涉及的领域日趋扩大化
服务贸易通常分为三大重要类别,即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中,贸易结构不断走向高级化,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所占比重下降,而以其他商业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增长强劲。伴随着以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世界信息经济时代的来到,生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服务贸易中最主要的一类服务,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贸易逐渐发展壮大。
2.世界服务贸易的地理分布不平衡
由于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以各国的服务业的发展为基础的。而各国资源禀赋迥异,经济结构存在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造成了世界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性。当然值得肯定的是,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很快,拉美及亚洲国家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国际服务贸易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在知识、技术与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则总体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传统服务部门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旅游业、运输业,而在银行、保险、通讯服务、咨询等与科技发展结合紧密的部门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配套的基础设施缺乏以及法律、知识产权等制度不完善。
三、我国服务贸易出现的问题
1.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国际竞争力薄弱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基础要素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高等要素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资金相对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教育发展滞后、劳动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
2.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
政府作用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产业、行业、企业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孵化与激励,以及对竞争规则的完善与监督。但是我国政府并没有全力投入到对教育、研究、开发的指导,这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很不利。但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我国的相关法制不健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例如知识产权壁垒等。而我国长期以来关于服务贸易的立法严重滞后。发达国家都有比较健全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我国近年来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但在航空、电信、金融等直接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还没有完整的立法。而且所颁布的法律法规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性,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四、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目前我国比较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员且我国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这极大的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能力。为解决这一不足,我们应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训更多高层次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就要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并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2.强化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业市场秩序
首先,政府应制定措施,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对服务业进行投资,从总体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最后,要改善服务供给。打破国家对一些服务业的垄断,允许国内非公有制形式对这些行业的投资或参与经营,鼓励国内民营资本涉足这些服务领域,并强化竞争机制。
3.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由于许多服务业涉及一个国家的基础结构,同时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服务贸易逆差扩大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应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服务业的法律法规,要尽快的制定在服务贸易领域内尚未建立起来的法律法规,扩大服务业政策的透明度,及时对外公布我国颁布的新的有关服务业及对外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
从战略意义上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林钟高等.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F746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40-03
作者简介:张希坤,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一、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由表1可知,2011年美国的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20147亿美元,是文化服务贸易的绝对出口大国,其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4221%,接近50%,其次是德国、英国、印度、韩国、中国,而这些国家所占比例之和仅为2081%。进口方面,虽然美国的文化服务贸易进口额高于其他五个国家,但差距并不大,表明美国本土文化市场的高度发达和饱和状况。
2011年,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高达155362亿美元,高出其他五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额。由进出口及其总额、净出口额等数据,足以看出作为美国强大软实力的文化服务贸易产业对美国整体服务贸易产业的促进作用及重要地位。
表2所示,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速为340%,进口增速为630%,在以上几个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基数较大,其他国家无可比拟。
可以看出,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第一,美国长期以来主张文化自由,文化政策宽松;第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服务贸易总体规模较大;第三,贸易顺差额高,对美国经济贡献巨大。
二、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文化服务贸易对美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美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大国强国地位。对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了解其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促进世界各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重要。为了深入分析美国文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其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三个指标数据,将美国和其它国家主要经济体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由表3可知,2011年,美国文化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279%,文化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值为4221%,说明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影视媒介和出版物是文化贸易的核心项目,美国影视媒介和出版物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96%和1235%,除了出版物的比例略低于德国,其他项目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也说明了美国文化市场的高度发达和强劲的发展态势。此外,文化服务贸易中的版权转让和许可服务和个人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分别达到了4928%和36%,表明其在这两个细项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在以劳动力为主的设计和手工艺品等传统项目中,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不高,而我国这两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73%和3438%,将近1/3。这表明了我国以人力资源为主的产业竞争优势较强,而以资本和技术为主的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与美国的差距仍然很大。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TC)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美国的文化服务TC指数高于其他国家,可见其具有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尤其是影视媒介、版权转让及许可服务和个人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项目的TC指数均远高于其他国家,分别达到了8096%、5188%和7838%,超过世界总和的一半以上。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加拿大、法国文化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范围维持在124~26之间,状态一直比较平稳,这两个国家对文化产业均出台了扶持政策,且RCA指数表明加拿大、法国在文化服务贸易方面国际竞争力相对比较强,但与美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1—2011年,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的RCA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指数一直保持在29以上,远远高于加拿大和法国,发展平稳,优势明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加拿大和法国的文化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于2009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美国的RCA指数在2009年基本保持不变,接近于4,且稳中有升,在2010年和2011年均超过4。这充分说明了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劲发展势头和优势地位,国际竞争力非常强,展现了美国作为文化强国的雄厚实力。
三、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制定实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美国政府注重文化服务贸易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建设,多次援引贸易法条款来处理服务贸易的争端,不断健全其制度体系。为促进美国经济和就业增长,优先考虑对其文化服务业提供大力支持,以增强文化服务部门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促进文化服务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在管理体制上,美国的文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相对集中,有专门的服务贸易管理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此外,成立了调研小组,为文化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行业预测,从而针对国内外经贸形势变化适时推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积极加以推动落实,保持其文化服务贸易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地位。另外美国政府以“市场准入”作为贸易谈判的首要目标,不断推动开放市场,拓宽美国文化服务业市场空间,实现贸易自由化,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文化服务贸易出口。
(二)注重人力资本开发
美国高度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人才是核心的观念,以人为本。在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
今天,服务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与资本、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并驾齐驱。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高素质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撑。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之一,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本,这对其保持文化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长期不断的教育投入和人才引进,使得美国成为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最高端科技人才队伍的人力资源强国。丰裕的人力资本,促进了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以对外直接投资推动文化服务贸易发展
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了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侧重点不同,一方面是投向对英、法、德、意、日、加等少数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是越来越集中投向一些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发展前景好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国家放宽了外资进入的限制。一些国家文化服务行业慢慢开始对外资开放,从而更加促进美国文化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
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加大科技与教育投入,注重人才的培养。结合我国国情,适度开放文化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提高文化服务贸易的可贸易性,从而促进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岳峰美国服务贸易特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朱惊萍美国服务贸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0(12):53-57
周柳军:目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0%,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比重达到80%左右,服务出口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为20%。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全球价值链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价值链中服务贸易对外贸增值的贡献显著。由于大多数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服务,服务部门贡献了全球出口增值部分的近一半。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增加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发展服务贸易,能够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和服务含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方式。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服务贸易,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升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引进新的商业模式、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加剧国内服务市场竞争,带动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服务业对外开放将推动服务领域管理体制改革,从而促进服务业发展。此外,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外部市场,在高端服务业中形成规模经济,加速高端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提升国际分工地位。虽然我国已经是货物贸易大国,但在全球分工中仍处于中低端,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环节。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有效提高我国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弥补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侵蚀。发展研发服务、专业服务等高附加值生产,有利于延伸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经济》:有人认为“我国是货物贸易大国,服务贸易小国”,您对此持何观点?
周柳军: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8667.6亿美元,同比增长6.2%,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货物出口总额20489.3亿美元,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11.2%,居世界第一位。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货物贸易大国。从服务贸易看,201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2.3%,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5.6%,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服务出口总额1905亿美元,占全球服务出口总额的4.4%,居世界第五位。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0.8%,占比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从总量看,中国服务贸易额已经居全球第三位,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同时应该看到,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12年服务贸易逆差达897亿美元,旅游、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领域均呈现较大逆差。传统服务中的运输和旅游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58.8%,比上一年增加2.2个百分点,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占比明显偏低。因此,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贸易大国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在您看来,要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周柳军:商务部服贸司成立以来,围绕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出台服务贸易政策措施、搭建服务贸易促进平台、推动重点行业服务出口做了大量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了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进出口总额由2006年的1917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4706亿美元,年均增长16.1%,全球排名由第八位跃居至第三位。但是,由于长期存在“重制造、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重要性的战略认识仍显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依然不足。
要切实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确立中国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要切实提高对服务贸易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使服务贸易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就业、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将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选择。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就业“容纳器”作用,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服务消费热点。通过扩大服务业来推进工业化,利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通过发展服务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根据我国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有序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以此促进国内改革发展和经济转型。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与有关国家开展双向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四是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要加快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步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财税金融支持体系、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协同推进体系,搭建公共平台、贸易促进和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经济》:企业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周柳军: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2008-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由46.9亿美元增长至336.4亿美元,年均增幅超过60%,占全球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7%增长至2012年的27.7%,跃升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2013年1月-8月,我国离岸外包执行额255.2亿美元,同比增长36.4%。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快速成长的转型期,服务外包产业将继续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发展服务外包过程中,企业需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增强创新能力,稳步提高附加值。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技术、集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仍然欠缺,市场定价权不强,项目利润率不高。外包产业年人均营业收入一直徘徊在2万美元左右,印度为4万-5万美元,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美国企业则高达15万-20万美元。加大对创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应成为企业扩大利润空间,稳步提高附加值的战略重点。
重视中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提升管理水平。我国有丰富经验的中高端人才积累不足,正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企业应重视引进和培育能够管理大型技术团队(例如2000人以上)的专业人才,金融、医药研发、工程设计等行业领军人才以及熟悉国际商业规则和业务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人才,全面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境外营销渠道开拓,深入拓展国际市场。印度在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60多个交付中心,仅在美国就有近2万人的营销及技术支援团队。而我国境外交付中心不到30家,现场技术团队不到2000人,尚未形成完善的营销及交付网络。企业应尽快建立全球营销及交付网络,追随客户,了解客户,为客户提供现场支援服务,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强知识产权和数据信息安全的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日益赢得国际赞誉,但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法律体系仍未健全。企业应积极申请国际资质认证、完善内部信息安全制度、加强数据隐私保护,逐步打消发包企业的疑虑,争取签订金额大的长期合同,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经济》:《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将给两岸的服务贸易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周柳军:2012年,大陆对台湾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达1690亿美元,与货物贸易相比,两岸服务贸易空间巨大。今年6月21日,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及其附件。《协议》的签署,将给两岸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减少了双方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了双方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协议》的开放举措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股权限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下放审批权限及为市场准入提供便利等等,这些都为两岸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二是继续扩展了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协议》开放水平高、涵盖范围比较广,双方开放承诺条数有144条,涉及100多个服务行业,其中,大陆开放的80条,其承诺水平都在加入WTO承诺的水平之上。三是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大陆在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和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环境服务、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和旅游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台开放范围,台湾也在诸多领域放宽对大陆服务贸易限制。《协议》的签署,是落实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里程碑,对推动两岸服务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将给两岸服务贸易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89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6%。与中等收入国家的46%—56%、高收入国家的59%—65%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2.3%。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6.5%,是我国的7倍多。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由27.6%升至36.5%: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在19%左右;运输服务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1%降为19%。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则是明显的弱项,1995年这类产业在服务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为22.9%,2001年剧增为52.4%,是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加入WTO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1、服务贸易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放宽限制、开放市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加入WTO,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将不再仅仅受国内有关部门的控制,而是要执行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这将有利于打破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有利于国内行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使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不仅仅体现于公路、通信、电力供应等硬件的好坏,越来越多地体现于金融、分销、专业服务等生产的完备与质量等方面。我国服务业总体上落后,而生产更为落后,这正是外国投资者看中我国市场的重要原因。服务业的对外开旅,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服务业,这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我国投资的软环境,进而带动国内整个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引入新的服务种类
我国服务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服务种类、品种的缺乏,许多服务领域需要填补“国内空白”。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43个行业中,我国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在许多行业,具体的服务领域、服务品种还存在大量空白。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进入,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各种空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需要。
4、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全球服务业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调整。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我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问题
(一)要深刻认识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值此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是一国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
1.开放要适度我国的服务市场,既不能仍关紧大门,也不能四门大开,而应是适度开放。服务业的部门众多,应按各部门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的开放度可大些,有的不宜过大或暂不开放,等时机成熟再开放。
2.开放应秩序渐进目前我国对诸如银行业、保险业和电信业的开放,不论在地域或经营品种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渐进原则。
3.国家的必要保护仍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些服务业仍处于幼稚时期,有的还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应给予必要的保护,例如对资本项目的人民币业务,为保持国家金融的稳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不宜开放的。
(二)国家应加强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适当调整产业结构政策我国经济建设的宏观政策,长期向工业建设倾斜,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服务业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1978年以来,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23—31%,而工业生产则始终占有50%左右。但是,由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一国的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重要因素是国家必须加强对服务业的扶持;并且,除了国家对服务业应增加投入外,还应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发展服务业,要打破某些服务部门的国家垄断和地区封锁。服务业不仅要对民营企业开放,同时应扩大对外开放,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
一、公平公正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
(三)在加强发展传统服务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产业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说,我国的服务业总量显然不足,即使是传统服务产业,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不论是交通设施、电信、教育和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等都严重不足,商业和对外贸易也大有发展潜力。因而当前一方面应进一步发展自然和劳动资源占优势的服务业,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开拓技术、知识型占优势的新兴服务业。应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下:
1.海运服务业,由于我国造船能力和相关技术不断增强,在世界贸易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发展国际航运服务尚有很大发展潜力。
2.旅游业,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在“十五”期间,如进一步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我国无疑会由旅游资源大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
3.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服务业,改革开放22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服务,从零开始,由最初的4家公司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家,由于我国工程技术门类齐全,已能承揽包括航空、航天和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新科技领域的种类工程设计和建设项目,在当前全球建设投资额已超过3.6万亿美元的巨大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里,如果我国能进一步把内部力量联合起来,政府在信贷和风险保障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并进一步增益和提高各类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国际住处交流,则必将大大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承包市场的竞争力。
4.信息服务业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全社会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
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3、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不断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不断上涨,贸易额不断加大。随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1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体竞争力
2007年,在世界15个经济体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规模较前几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9%,位居世界第7位,与美国、英国和德国还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而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9.44%,在15个经济体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自1992年以来基本为负数,且变动幅度不大。
1.2中国服务贸易知识含量不高,结构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和23%,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而对于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占比重很低,呈现出贸易逆差。
1.3中国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较低,导致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在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所占份额较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所占份额仍然很小。同时服务贸易收支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2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得中国服务贸易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2.1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且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有影响的战略产业与行业。要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等行业,从而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2积极稳妥地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力度
有研究表明,政府管制总体上是不利于竞争的,政府管制对竞争行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大国内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力度,改革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不高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质量,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创新动力,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现状,最终将有利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3加快服务贸易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