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必然性
第一,随着科技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而人们整逐渐地利用手机、电子书等智能产品代替纸张读物,而我国图书馆虽然能够持续发展,但由于社会水平以及人们对多元化阅读模式的喜爱与追求已逐渐代替了在图书馆中阅读的形式,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必须通过数字化进行提升;第二,由于图书馆中藏书较多,而大部分图书的纸张因年代久远而不断出现断裂、老化等损坏现象,而其中部分珍贵的书籍字迹也因墨迹不断消失而出现缺少的情况,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工修图际醯仁侄卫唇行还原;第三,由于我国大部分青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较为繁忙,同时由于生活节奏过快,使之无法拥有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的时间,从而对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第四,由于图书馆内图书资料等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且种类繁多,如需要查阅资料时,因其种类过多而难以寻找,消耗的时间较多,导致图书管理效率无法提升,而读者在查阅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
由此可见,传统的图书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节奏,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化改进与发展是必然的。
二、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1.图书管理数字化有效推进数字化教育的发展
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关键动力,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教育社会群体的重任。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整体素质甚至整个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高质量的图书馆工作推动着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和整个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强化图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图书管理数字化打破空间的局限性,实现多元化资源的有效共享,读者只需在一定空间依托网络技术,便可以进行在线阅读、下载、分享等操作,且资源内容可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地区,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谁率先掌握了信息,谁就占据了先机。图书管理数字化将有效推进国家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增强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
2.图书管理数字化提升了纸本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论文、期刊、文献、报纸等这些纸质文本,通过电子化、数字化、无纸化处理后,形成信息的数字化传播,便于收藏管理,提高利用率。进行数字化管理后,复本便有了无限性,不存在图书或资料被一人借阅后其他读者无法借阅的情况。图书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共享,只需通过复制、网络传送等功能,便可以惠及无数受众。
3.图书管理数字化采用智能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都是图书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内容,采用数字图书馆后,以上步骤都只需在网络上操作即可完成。数字化图书馆采用现代化设备,配备智能检索软件,每一项操作都是精心系统设计的成果,有效减轻了图书管理的负担,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节约读者检索、共享时间。数字化还扩展了图书资源的存储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了以往单纯依靠地面空间存放图书的现象,转化为电子存储空间后,图书馆便成了超大容量的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图书管理还有效地避免了管理上的漏洞,如传统查询可能存在资源遗漏现象、传统维护还可能滋生管理人员投机取巧的取向,数字化管理将有效改善以上弊端。
三、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与前景
1.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改善硬件是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
2.加强个性化管理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方向。要建立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进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加强针对性。如根据馆藏资源,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做好一对一的服务工作,保证各得其所;通过读者的检索记录,分析读者的阅读喜好,进而为读者提供定向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
3.研发特色产品和服务
图书管理数字化不仅是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还应是针对本馆读者和用户需求,将自建文献和商品化、网上文献数据整合,建成特色化检索体系。图书馆要建立区别于他人的特色化的数据库,这需要对图书馆的原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力。同时还要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开发潜在的市场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完善的数字化发展战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良性发展。随着移动数字终端设备的发展,人们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工具便可快速地搜索、查询、浏览,可研发特色终端软件,方便读者使用浏览和存储使用。
4.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一,在聘请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年龄与工作能力,优先选择年龄适宜且具备数字化设备操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人员,提高整体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及数字化使用能力;第二,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职前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与相关职能,能够提高对读者的帮助,同时通过人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使读者感受到数字化管理带来的便利,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益;第三,当图书馆内引进最新管理数字化技术时,应提前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使管理人员成分掌握该技术并能够熟练应用,确保图书馆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先进性,保证时刻以高品质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5.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
加强日常的维护是保证图书管理数字化运行操作的关键,图书馆需建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维护,避免出现系统故障,影响正常的管理和读者使用。
四、结束语
综合目前实际情况,图书管理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进步和拓展。但是由于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图书管理数字化的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过渡阶段,即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数字化模式转变的阶段。但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图书管理数字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震殇
5.12灾难突袭,紧邻震中,我市遭到重创。学校在此次地震中损失惨重,全部校舍受损,山区和沿山各镇学校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尤为严重。有5个乡镇9所中小学校图书及设施几乎完全报废,其他乡镇共32所学校图书及设施有不同程度损毁。全市共损坏图书架153个,期刊架损坏27个,报架损坏29个,图书柜损坏40余个,图书管理系统及电脑损坏或丢失4台(套),图书损毁9万余册……
重生
三年灾后重建,校园重生尽展新颜。校园文化更需重建,学校图书馆不容置疑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越的图书环境、优厚的图书资源实实在在需要优秀的图书管理员。而如何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素养,正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和面对的,特别是掌握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实现我市中小学图书管理信息化,图书流通信息化,这就要求图书人员必须能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图书日常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真正用好、管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源,为学校师生服好务,实现我市中小学图书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素养
1.政治思想素质 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崇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做到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要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多探索,多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与时代俱进。
2.性格作风素养 我们提倡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力争做到:遇事果断,具有快节奏的作风,讲究时间效率;热情、和蔼、耐心、勤劳;宽容、虚心;锐意进取、钻研业务、团结协作。
3.专业素养 此乃关键之所在。这里所说的专业素质包括业务知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长期以来,手工操作方式制约了流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我市图书管理人员大多数是新手,只有通过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才能使其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每学期两次以上的培训和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活动让他们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以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等已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图书管理常规方面的借阅、开放工作开展得也有声有色。但这远远不够!如今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全面改革。计算机取代手工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体力和简单脑力劳动的重复。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办理完图书的借阅手续,因此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成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必备素养。在加强馆员爱岗敬业的服务意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馆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计算机现代化技术的培训。
二、创建学校信息服务特色
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一改传统做法。读者能利用电脑在家里或学校直接存取电子信息资源。这样大大方便了读者,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直接查到所需的信息。我市中小学不少学校响应号召专门为图书室配置计算机,创建并完善自己的书目数据库。改变了单一的借还图书的服务方式,既节约来了时间,又节省了人力,加快了流通频率,提高了开放效率。我市隐峰学校还自发研制了一套系统软件,通过图书借阅查阅平台,在家里、在学校上网都可以事先选好想看的书籍,再到图书馆借阅。甚至学生们还可以和家长一起选书、借书、看书、讨论,这样大大促进了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沟通。实验小学也自己设计开发了一套借阅系统,从学生借书证、图书编目(设置条码)着手,只需一下扫描,就可以迅速完成借书、还书所有开放情况记载,无需老师手工记录。这两项成果将在我市全面普及,它也许不是最高端的,但它一定是简单实用的,易于操作。可以看出我们的图书管理人员在成长,同时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在提高,他们正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服务方式,优化图书管理服务模式,为我市中小学图书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三、注重信息服务 推进校际资源交流
把信息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积极推进校际图书馆之间的互借工作,特别是图书复本量大的学校更要注重这种方式,走出封闭独立的自我管理,与其他学校密切合作,互通有无,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需求,为读者提供主动的、高层次的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立足传统(图书馆)放眼数字(图书馆)
正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公效率,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信息科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核心,,信息的载体也逐渐走向数字化,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获取知识一种相对广泛的途径的公共机构,也要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模式。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方便管理图书信息以及满足广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
一:图书馆现状分析
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比如,一些高校合作完成一些大型数据库,一些高校创立了自己的数据库,部分高校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数据资源。大体上来讲,许多地方高校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数字化发展建设参差不齐,相对差距比较大,许多高校对于数字化图书管理还是不够重视,很多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上面,仅进行初步的信息数字化建设,整体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二:数字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数字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集网络、信息、多媒体、计算机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浏览,扩大了信息存储的领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有其必要性,这里有二点要求。一,信息技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是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图书馆数字化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万家庭,它的推广和普及,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提供了现实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小说、电子版书籍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图书存储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也就是现在说的数字化图书管理。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一)信息化管理方式。数字化图书馆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与图书资源管理相结合,进行管理存储运用,让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便可以迅速方便的对图书进行存储检索以及查阅,以此达到准确、便利、快速的效果。
(二)书籍文献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图书管理数字化,存储检索数字化,图书馆所有馆藏数字化,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载体获得,通过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提高准确高效快速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即是一个数字化信息系统,它将不同地方、不同格式、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传输。
(三)组织形式网络化。图书馆网络化是集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信息资源于一身的网络系统,它通过通讯网络虚拟连接,使信息资源得以数字化实现。信息的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的方式转变为直接的网状的组织形式。
(四)高端的存储技术。数字化图书馆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大型的存储系统和检索系统。信息的主要存储方式从传统的纸张印刷文献转变成数字化信息文献,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存储效率和检索速度。
四:图书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素质问题。馆员的素质问题,在传统的图书模式即将转变为数字模式下,老式的管理人员必定会茫然不知所措,不能正确的定位,认识新的变化的必然性。这些当然会阻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观广大图书馆员,能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技术型人才并不多。数字化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准的。因此,培养和选择高素质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必须做好数字化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数字化技术难题。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对象及存储技术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图书馆的范围,它设计到各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国家相关单位还应该继续积极参与与国家组织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发挥和技术过硬的技术人才,加快研发攻克数字化模式下的难题,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较多的关于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的相关技术。
(三)网络及安全问题。数字化图书馆顾名思义是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因此网络问题是实现此功能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依托是网络,网络化的程度也是检验数字化图书馆完善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校园网络建设中,主要应完善两方面的网络设施。一个是远程互联网,另一个是校园网。目前部分高校十分重视这个工作,校园网逐步完善。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问题在数字化是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校方面应重视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和维护以使它更长久的发展。
五: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具体措施
(一)完善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经费问题一直阻碍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国家应拨出资金扶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各个高校也应积极争取企业、国家经费资助。广泛引入技术、人才,共同开发相关数字化系统,完善硬件设备。
(二)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问题,培养相关人员的数字化服务意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也要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存储、检索、排错等多项技能。
(三)确定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定位和读者需求。构建数字化图书馆中,第一要考虑自身定位。一方面,由于资金问题,不能每一个方面都做好,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是引进技术还是集合高素质人才自己构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系统。其次应考虑读者的需求。社会告诉发展,读者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该提供全方位快速准确的信息系统,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六: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
(一)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存储空间更小,存储内容更多。
(二)数字化图书馆除了可以收藏数字内书籍,还可以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比如视频、音频、计算机程序等。
(三)数字化图书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传统图书馆因为存储量多少、地理因素等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
(四)数字化图书馆运用网络以及科学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和传播的方式,从而是读者对于信息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和共享。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特点
一、图书馆现代管理形势
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电子网络的广泛运行,使得数字图书馆逐步走进高校,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的趋势。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日益频繁,图书馆的知识宝库也得到了丰富。
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文献信息平台,是文献与信息交流、传播的媒介和工具。因此,信息时代下,为有效的利用和提高了图书馆的功能,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
当今图书馆借助计算机技术,采用文献数据库和光盘管理系统,使大量文献存储在很小的文献数据库和光盘管理系统中,从而可实现大量信息查询的电子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大量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查询,加快了文献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使读者能够有效的进行相关文献信息获取,并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梳理,有效的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 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献信息发展迅速,传统的纸质文献载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文献信息存储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存储技术的进步,光盘管理系统和硬盘存储系统,以及数据库空间的发展,电子出版物大幅度增长,文献载体多元化使现代文献信息的存储海量化,压缩了存储空间,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可利用率。
相比而言,传统的图书馆功能服务模式只是简单的借阅图书资料,并提供借阅场所,功能单一、效率低下、死板,难以有效发挥图书馆的真正作用。随着文献传播速度加快,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需求膨胀。
因此,图书信息网络化建设可以使众多的文献信息进行加工编辑,便于图书的分类管理,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光盘管理系统,使图书馆文献管理达到自动化共享服务,快速便捷地提供多种图书馆馆藏文献电子信息资源网络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效率,为读者提供优质文献查找服务功能。
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也称电子图书馆或虚拟图书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种手段将图像、文字、语音、影像和软件等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在网络上传递和检索,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或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为文献查阅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检索服务,不再像传统图书馆主要是收藏书面文化资料。数字图书馆主要建立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基础上。
社会信息逐步增长,人们需要储存和传播的信息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国内各大型公共图书馆、院校图书馆均基本或逐步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初步工作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目前国家数字图书馆已经制作完成超过200TB的数字资源,全国各级图书馆同样实现了相当数量的数字资源的海量存储。由此可见,数字化图书馆正在逐步完善发展。
三、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管理数字化信息资源,并且对全部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 这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之上。
资源数字化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传统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其二是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其三是网上信息资源包括网络传输的文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以及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式信息的组织管理。数字化技术不仅保护了文献特别是一些古籍珍善本和历史遗物,同时节约了存储空间,改进了信息的组织方式,提高信息检索速度,促进远程交流利用。总之,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采用数字化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献信息库及超文本检索系统。
通过网络等电子通信手段,连接数字图书馆和网上信息中心,提供各种信息数据库的联网查询服务,为信息检索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形式。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实现了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之后,必然会出现信息利用的共享化问题。网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各个高校的数字图书馆通过努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话,只要是网上的用户,均可以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珍贵资料,不从而真正实现了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源共享。
四、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出现的问题
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实行情况的调查,在数字图书馆的实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问题;系统因素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当今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建设出现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刻不容缓的,是是数字图书馆管理发展必走之路。
1、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以及其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无意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整个系统可以连续可靠地运行来提供服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的信息安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是计算机网络研究最热门的方向。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最大威胁有两大人为因素:一种是人为失误,主要是操作不当引起数据泄露;一种是主动攻击,带有主观意愿的以不正当手段截取数据。就图书馆而言网络的安全防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2、系统管理带来的问题;①网络结构安全问题,网络拓扑结构会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当外部网络和内部某个主机进行通信时,内部网络安全就有可能受到威胁,同时也影响在同一子网下的其他系统。②系统软件安全问题,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Linux或者其他任何操作系统,或多或少都带有漏洞和后门,给黑客攻击留下隐患。③应用系统安全问题,如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数据的完整性等,干扰正常用户的使用。④病毒与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在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的代码,并能自我复制快速传播,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另外还有来自互联网的恶意攻击者,通过网络传播木马程序或恶意Java脚本等,破坏篡改系统数据。
五、数字图书馆管理措施
图书馆是国家精神文化和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科学发展观去探索图书馆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图书馆快速健康发展,适应信息时代下高校教学与科研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应对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下管理模式的新要求,着重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信息时代下,需要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的变革到图书管理制度变革,需要全新地思考应对信息环境下图书文献管理的新模式。文献信息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管理员需要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增强文献管理的创新意识与知识技能,提高知识与能力素质,需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使之熟悉图书文献的加工编辑、检索查询等服务功能。
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员的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思想。使文献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之间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使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融合,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加快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针对图书馆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系统模式创新,使文献知识更新和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六、总结
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为学校培养人才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正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的职能的一种手段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由之路。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由校长主管,还有教导主任分管,把图书馆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当做学校的一件实事来抓,为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12年10月,学校启用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并为图书馆添加两网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条码打印机、两台扫描仪及音响等数字化设备,方便师生学习并保存学习成果。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编目和读者管理工作
1.数字化图书馆编目工作
首先,将新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盖章、贴条形码。接着进入“采、编、典”界面,点击“增加新记录”,进入书目信息著录界面,编辑完信息点击“保存”,之后点击“高级编辑”,进一步著录其他信息。点击所查询出来数据的书名进入书目信息界面,点击“索书号”进入“索书号”界面。只填“分类号”和“种次号”(著者号)两个字段,分类号会自动获取共享数据中分类号(按中图法第四版分类),种次号会根据分类号自动生成。当鼠标光标在分类号的编辑框内闪动时,按Enter键(回车),会自动生成种次号。在“确认分类号正确”的情况下,点击“保存”,生成索书号记录,在“索书号”界面点击“保存”,系统自动切换到“典藏数据”的界面。最后,书录入系统后要打印书标,贴在书脊正中离底部2 cm的地方,贴之前可对录入完毕的书进行“画线”,方便贴书标。图书录入完毕后,按照“中图法”分类号的顺序排架。
2.读者管理工作
管理员登录系统,进入“系统管理”“读者管理”,点击“增加新读者”,填写新读者的基本信息后保存。其中读者条码、读者姓名、登录名、密码和可外借五项是必填项。个别读者的添加主要用于中途来的教师或转学来的学生。
批量读者:可将读者信息做成表1模式,在“系统管理”“读者工作区”中批量导入。
表1
点击读者的“内部编号”,进入读者信息界面,点击“修改”按钮,对变更的信息进行编辑,点击“删除”按钮可删除该读者。
三、数字化图书馆面向师生开放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管理员的首要工作。每学期开学,管理员都要制订工作计划,然后按照安排工作。期末写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为了做好图书馆的开放工作,采取多种开放形式:
对教师开放方面,随时为全校教师服务,满足他们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学生开放方面,采取学生外借与室内阅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低段的学生采取室内阅读的管理方式,由管理员为学生统一配书,统一发书;高段学生采取刷卡借阅方式,学生凭卡向图书馆借书,整个借还书过程非常快速,高效。
通过借阅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管理员应努力为师生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主动向师生推荐好书,不但做到为人找书,还要为书找人,以更好地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图书的修补工作
图书修补要及时,要在图书没受到损害之前就采取措施,不要等到图书破损,修补极为困难或根本不能修补时,才想起修补。要挖掘图书室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反对浪费,主张节约,做好图书的修补工作。
1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观念落后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电子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成为助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过程理应有效的服务读者,使读者在电子平台上有效获取知识。但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省级及以下图书馆还停留在纸制图书的管理方式上,主要用来管理纸制图书的方式方法被用于电子图书的管理,图书管理员还不具备操作电子图书借阅平台的技能,还有些数字化图书馆的技术不能有效快速更新,操作系统运转速度慢,数字图书格式受到严格限制,不能与现代电子阅读工具有效兼容,致使图书馆数字图书的使用率较低等问题长期存在。
1.2图书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图书馆目前采用的是分类整理的存储方式,图书馆管理员习惯将不同各类的图书分别放置供读者阅读,不同分类管理员只熟悉本类别的图书,图书管理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配合,这种管理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不能有效发挥数字图书馆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成为了制约信息化时代有效发挥数字图书馆管理优势的瓶颈。
1.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图书馆迎来数字时代,信息化操作技术理应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但是,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还不具备必要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技能,还不能达到熟练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大量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电子图书和以文章、图表、杂志、报纸等信息形式存在的电子信息资料,更需要维护人员和平台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这种专业电子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一方面加重了有限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不适应现代工作需要,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转变这种技术人员短缺和传统管理员冗余的问题。
2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应当具备的功能
2.1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充分利用
图书馆藏书量巨大,不仅包含着现代流行的社科类图书,还有大量的古籍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在以往直接依靠人工登记、借阅、查询、维护的管理方式下,这些珍贵的古籍资源很难进行有效的流通,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大幅提高图书馆的开馆范围,将所有纸制资源进行编码处理,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网上电子借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减少了信息检索查阅的时间,更利于读者远程进行借阅查询,使古籍图书在合理保护的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它的使用空间。
2.2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方式
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种网络终端的使用,使读者的电子借阅已经从计算机扩展到移动互联网终端、平板电脑终端、以及学校、医院、军队等不同的特殊借阅群体都可以方便的查询,读者的借阅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渠道也不断拓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地点借阅方式,读者甚至可以对感兴趣的某本书的某个章节进行下载阅读,而不必再借阅整本图书。这样不仅改变了读者的借阅方式,而且使读者的阅读效率更高,实现了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快速阅读。
2.3图书馆服务模式人性化
图书馆的服务应当以读者为中心,充分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使全社会的读者共享图书馆的资源。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可以有效方便读者检索,可以提高读者的借阅效率,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需求读者的阅读愿望,数字化的图书馆不会再有图书归还期限的问题,不会再为了等某一本书而排除阅读,图书馆甚至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大学校园图书馆和么人馆藏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对电子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全社会的阅读需求。
3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管理需要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借阅需求,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有效的数字化图书目录,使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有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目的,具体来说数字化图书馆的创新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3.1创新数字图书馆管理理念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来获得电子图书资源,传统纸制书籍的借阅量增长速度显然低于电子图书借阅量的增长,图书馆要在信息化时代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创新图书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广大读者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读者放在突出位置,要开发符合读者需要的电子借阅平台软件系统,要提升电子借阅平台的检索效率,不断更新最前沿的图书数据资料,尽快实现图书馆资料数字化的全面到来。
3.2创新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
为了符合读者通过数字图书馆检索资料的需求,图书馆必须在电子图书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图书内容越来越繁杂,社会电子图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的今天,努力创新电子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电子图书的借阅服务内容,积极引进最新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字化管理方法与图书馆的现状相结合,建立起分类科学的数字图书管理体系,加快构建方便快捷的通过服务信道,有效应对读者提出的个性化电子借阅需求,不断减少读者的时间成本支出,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3.3提升数字图书馆人员素质
发挥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解决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对图书馆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让所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工作规范和基本流程。不断引进高素质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技术人才,尽快通过人才的换档升级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电子借阅平台的专职化管理速度,使现有电子平台能在专业技术人员运营维护下为读者提供有效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4结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数字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不断促使图书馆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图书馆目前还存在着数字化观念的落后,技术手段有待更新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低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字化的创新管理,一方面加大在经费和科学技术力量上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促进图书馆向现有工作人员普及信息化技术知识,同时进一步引进专业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才,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关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
[2]何晓美.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探究[J].信息技术,2016,8.
(一)艺术类图书开本大小不一
在各种各样的图书中,相比于其他图书资料,艺术类图书资料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中,开本是最为复杂的,其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别。从书型上来说,大型画册中最为普遍的是6开本,图书类常见的是24开本,1字帖普遍使用16开本,此外,还存在12、15、20、24、40等开本的图书资料。从图书外形上来看,还存在长开本、方开本、横开本、竖开本等类型的艺术类图书资料。
(二)艺术计类图书厚薄不匀
从厚度方面来说,艺术类图书的厚度不一,有成百上千页的精装本,也有只有几页、几十页的平装本或者活页本,而这种类型图书的数量还比较多。
(三)艺术类图书的装订形式多样
从装订方式来说,艺术类图书有多种装订类型,普遍有平装、精装、线装、散叶装等类型,还有的是由多个活页装订而成。查找者只有通过将其一一抽出才能浏览其中的内容。同时,艺术类图书的封面也各式各样,即便是同种类型的封面,在厚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同规格的图书,其所使用的纸质厚度也不尽相同。考虑到艺术类图书开本、薄厚、装订形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如果简单地按照书籍的目录来排放,将那些形状较特殊、开本存在较大差异的图书排列在一起,往往不整齐且不稳定,还影响视觉美观。更重要的是,读者在选、挑书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图书倾斜滑落,使图书页脚曲折损坏,整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艺术类高校中艺术类图书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技术给艺术类图书资料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相应的管理理念也逐渐成熟起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建立先进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科学技术的最大潜力,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展开,诸如图书电子化管理、网络图书管理等。然而,高考扩招使招生人数与教学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加大了对图书馆艺术类图书资料的需求量,这便需要强化对艺术类图书的有效管理。事实上,艺术类图书除了对本专业的师生开放外,还对非本专业的全体师生开放。所以,在日常接待数量上自然超过了其他的专业,这将大大地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对管理者在借阅速度、管理策略及查询速度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图书的印刷成本较高,更有些外文出版社的图书成本超过100元一册。所以,应该对这类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的布局,从书架的高度、每层间距等方面做出努力,这样不仅方便读者进行查询,同时给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作为资料员,不仅要做好日常借阅工作,同时要做好图书日常维护工作,注意储藏室内通风透气,并注意防潮、防霉、防虫,避免霉菌的肆意滋生损害图书的画面,一旦发现有损坏的图书要及时进行修补工作[1]。
三、信息化技术在艺术类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是必然趋势
信息化技术给艺术类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显然,过去使用的管理模式已无法真正满足借阅者的合理需要,我们必须改革这些管理模式,使其不断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料共享后,人们能够更便捷、快速地查询所需的资料,如此便节省了查阅者的宝贵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艺术类图书的现代化管理同样会作用于读者,使得他们对读书信息有一个更好的标准。如果艺术类图书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自然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2]。
(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资料采购前后及借阅中的作用
图书馆在选购图书资料之前,为了避免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检索查询,利用有限的资金来购买更有价值的图书。传统的手工检索模式往往是通过对全部图书的纸质检索分类著录卡片来展开,并参考购置图书的账本。传统的检索模式的劣势是工作量较大且耗时长,由于人为原因做成的不良后果很多。当图书馆所藏图书的数量比较多时,一个人不可能完成这么多图书的分类和整理工作,需要靠不同的人来操作,但是由于不同人对图书分类的认识不同,分类自然不同,这些都给采购前的工作带来了困难,使得重复购买的现象时常发生。虽然通过查询购置正本能够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当倘若每购买一本书便要一一查询账本,工作量会很大,而且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总之,在采购前、借阅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3]。过时的图书资料借阅过程是:借阅者根据个人的需求查询分类著录卡片,如果图书馆中确实储存有借阅者所需要的图书,借阅者就需要填写索书条,然后图书管理者根据其上面的信息进行图书的查找。这种借阅方式存在许多不便之处,诸如工作量比较大,从查询、借阅到借阅成功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并且图书管理员只能根据借阅者的一些信息手工查询图书资料,假如借阅者所需图书被他人借走或者由于人为因素使得图书分类不同,所需图书并非在其所填写所属条类别中,自然借阅将不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管理员就做了许多无意义、无价值的工作,不仅加大了其工作负担,同时也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4]。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借阅者在借阅的时候只需要提供一些关键的图书信息,图书管理员通过这些信息快速地将他们所需的图书找到。与此同时,通过检索,还能为借阅者提供一些与这些信息相关的图书以供其参考。只要是书库中确确实实存在的图书资料,通过电子检索便能被很快地找到,借阅者外借一本书所用的时间很少,大大地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还节省了借阅者的宝贵时间[5]。
(三)现有图书资料的数字化
高校设有不同的专业,图书馆藏书的种类也各式各样,对其进行数字化显然工程巨大,不管使用多么快的扫描仪,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此外,艺术类图书以多变的形式及丰富的内容而存在,其中的一大部分是以图像、影像等形式而存在的,使用文字进行描述的相对较少,对这类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的难度势必会更大[5]。为了发挥图书资料数字化的最大功效,应该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这类资料应该是以电子、文本两种形式共存,工作人员在做好日常工作外,还要进行电子目录和检索任务,为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不断实现其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能够提供的图书信息较大,诸如文字、影像、动画等。这类图书资料的内容丰富、样式多变,只有通过将它们进行科学的组织,才能更好地展现信息的利用率[3]。
[关键词]
信息化;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能实现信息、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合,图书馆管理必须积极顺应时代变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集文本、图片、语言、影视、软件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逐步形成一个可控的空间环境,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从目前来看,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进行创新。
1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及优势
1.1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的特点首先,图书馆管理的多元化。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和计算机体术的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强。为了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图书馆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联通和合作,只有这样,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内容才能更加充实,多元化倾向才能日益凸显。其次,时效性。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管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管理,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都是面对纸质的材料、书籍进行管理,现在则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图书、电子图书、影视图书等,这就对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汇总,然后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图书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再次,数字化。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建设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对实现图书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1.2信息化给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机遇首先,信息化增加了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图书馆作为科技知识、文化、信息的集合体,时刻发挥着信息传播的功能。在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下,其运行基本是实现了服务和存储的功能,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予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管理必须以数字化为依托,开展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其次,信息化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图书馆作为一种为大众服务机构,做好服务是第一位的。在传统背景下,图书馆的存储和传播方式基本都是通过纸质版进行的,携带、查阅起来非常不方便。而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传统纸质的文献开始被磁盘、光盘等代替,不仅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整体效率。再次,信息化实现了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随着知识的扩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已经无法适应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因此,必须从传统图书馆转变为数字图书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
2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管理面临的困境
2.1创新意识缺乏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增大和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图书馆作为一种服务机构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但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很多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产生的必要性,无法看到传统图书馆发展存在的困境,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
2.2管理模式陈旧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图书馆在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其处理技术、保密技术还不够完备,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在工作中就会出现图书信息与计算机网络不一致的情况,同时也很难形成数字化目录的查找和编排功能,无法实现数字化图书馆背景下的信息共享,图书馆服务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2.3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严格,这就需要业务技能扎实、管理知识丰富的员工。但在当前大多数的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有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对互联网并不熟悉,很难适应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步伐,不利于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3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3.1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随时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查询和获得信息,利用传统纸质书籍获取知识的数量相对减少,图书馆作为科技知识、文化、信息的收藏器,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要实现良好发展,获得更多读者的支持,必须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坚持以广大读者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广大读者放到最为重要的位置,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用数字化的工具来强化图书馆管理,实现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3.2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以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造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图书馆建设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下,通过引入数字化、信息化,这样能减少图书馆成本的支出,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同时,通过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也能实现图书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3.3创新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进程中,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管理队伍不仅是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力,同时也是提供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响着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第一,要加大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熟练掌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相关规范、工作流程、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第二,积极引入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例如,图书馆要根据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电子档案等专业人才的引入,充分利用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知识来创新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工作,把计算机知识和图书管理知识融合起来。第三,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职化水平。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职化,为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促使管理人员主动学习,逐步实现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逐步提升,为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奠定重要前提基础。数字化图书馆是当前社会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以便利、丰富、快捷的优势获取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支持,它是全面开启图书借阅新方式的标志,符合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契合人们对生活多元化选择的要求,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兵.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3).
[2]金晚成.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文化构建的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5).
[3]何红伟.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23).
[4]范晓谚,陈钰.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鸭绿江,2014(7).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开始逐年加剧,使数据信息资源不断地加剧。由于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场所,所以也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不在以馆藏图书为文献的主要资源,更是借用网络搜索的方式开展建设。现在部分国家开始对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进行大规模投入,我国也也要不断地增大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在资源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既将图书馆内的文字通过技术进行处理,最终将原有的纸张存储方式转为数据存储方式,能让其长期保存,同时也能让读者便捷的查阅相关资料,把图书借阅者从繁重的资料搜索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类产品对“图书”进行阅读。这种管理模式与以往的管理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是借助于服务器进行信息获取,可以说是一种系统化的无形图书馆,具体的特点如下:第一,以网络形式为主。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服务器为传输媒介直接给读者单项提供资料,读者若想借阅某类书籍,可以直接通过账号进行服务器登录,查阅其中的书籍存放与借阅情况,或者直接下载数字数据存储到手机或者电脑中进行阅读。但这种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存在方式是数据化方式,在数据建设的前期有较大的投入。第二,工作效率高。图书馆中数据数量和种类偏多,因而需要专人每天对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以便于读者查阅。但是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但是若使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就能将这一问题更好的解决。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中,需要将传统的藏书看成是书源的前提,在对数据进行借阅、索引、编排等工作以后完善对应的管理系统,这能让数字化管理模式系统性更好,从而能节约部分劳动时间,让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工作。
2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存有的问题
2.1软件非标准化
传统图书馆管理中由于软件系统的标准化差异偏大,经常使用的软件系统ILAS系统和问津图书管理系统均有自己的特点,在建设期间很多小的问题解决的不好,所以使用时通用性较差;当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中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在标准格式缺乏一致性的情况下,数据库开发很难实现共享。软件设计的标准化不足,资源信息注册的格式、版权加密方式不一致等问题,让系统的扩展性降低,很难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
2.2数据库非标准化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有限不能汇集所有的信息资源,所以使用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多个图书馆进行协同期间,可以形成相互补充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系统保障体系,通过对网上资源的信息化服务构建,让信息资源的作用更好凸显出来。譬如,美国的各个图书资源就已经通过全网共享的方式,联合OCLC和RLIN这两个大的联机目录系统进行系统构建的实现。由于这些资源均是通过共享的形式建立对应的数字管理所以开展的标准化数据构建就要以检索格式的方式推行。
3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体系构建
3.1架构的标准化
设计系统时需要确保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可以快速进行扩展且具有非常好的信息安全性能。在系统当中,客户端在进行访问时不需要另外安装其他软件,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用户可以使用用户验证模式进行信息的检索和图片杂志的浏览,同时还可以进行专业书籍的浏览和观看视频等等。管理员可以在平台上管理用户的权限,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论坛帖子、整理数据库、更改资源信息等等工作,如图1所示。在系统当中,数据和资源的管理模块接口都具有很高的标准化,通过这种标准化可以很好的将资源在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共享,同时还可以将新数据库直接接入系统当中。如果在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当中,每一个构建者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那么在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时则会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在进行数据的更改时也会使得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3.2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极难适应高校的人才要求,为能让高校人才培养效果更佳,就要在改善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同时,实施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知识获取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所需的知识。但是众所周知,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展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力量给予支持,因而在改变原有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同时,需要让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定期考察人员的工作素养,让人员具有专业化的技术,通过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为阅读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网络资源。
3.3重视馆藏数字化的提高
图书馆数字化之后便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上传到互联网上,这便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通过远程访问的形式得到图书馆服务,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得到新信息以及新的专业知识。这种资源共享模式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模式,并且对于原版图书也减少了借阅过程当中所造成的损毁,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弱图书馆藏数量的影响,将同一资源在同一时间提供个多个用户使用。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图书馆的数字化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化管理中心,将各个图书馆的资源统一起来,以大型图书馆为主,小型图书馆进行资源辅助共享。
4结语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存在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发展需求。但是我们知道为能让这种管理模式适应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就要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研究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并以科学实践理论为指导依据,用以解决图书馆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石中心.基于数字化校园移动平台APP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45~47.
图书资料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大众知识学习的需求,在图书资源的充分利用中,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先进的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不同的领域中均有应用,而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完全依靠人工操作,不仅容易在管理实践中出现工作误差,还会导致整体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充分借用现代技术,实现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实现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需要从实践分析中展开研究与探讨,主要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践中,需要建立起数据库系统,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充分应用中,使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在综合性的应用中,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库资源平台,便于图书资料的集中管理。建立图书资源数据库需要重点强化其具体的应用功能,包括图书资料的信息资源汇集、索引、整理目录、资源规划和综述等。在图书资料的数据库系统中,需要做好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对于图书馆内部的网络速度要予以不断提高,使馆藏资源更加丰富,也使图书资料的传播渠道更加广泛,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图书资料数据库划分为联合书目、科学决策、科研成果和专业课题等几个方面,便于人们的资料查找和学习研究。
二、实施数字化管理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耗用,对于图书资料管理的手动工作减少,简化工作流程,且在图书资源的整理与规划中,能够使整个图书管理工作更加具有便利性和效率性。对于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管理,一般是要求对纸质资料予以妥善保管,并在此基础上,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在分类整理和归档处理中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资料查阅便利。数字化管理中应用的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需要实施步骤性的管理,对于其中的图书管理程序化问题,需要从实践中展开研究与分析,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上进行运行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促使工作效率提升。
三、加强软硬件建设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践,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图书馆图书资源系统软件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对于网络设备等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更新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求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一方面购置先进的设备,加强系统软件和硬件建设,使其更加符合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图书管理工作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在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能够使传统的图书保管形式发生改变,在整合不同馆内图书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对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和信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能够实现图书资料网络建设,完善图书资料数据库,使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效率提升,并且在一系列信息服务手段的应用中,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图书资料,提升图书资料资源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春芳.基于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6):142.
[2]聂云莲.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若干途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1):263.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能实现信息、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合,图书馆管理必须积极顺应时代变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集文本、图片、语言、影视、软件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逐步形成一个可控的空间环境,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从目前来看,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进行创新。
1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及优势
1.1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的特点
首先,图书馆管理的多元化。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和计算机体术的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强。为了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图书馆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联通和合作,只有这样,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内容才能更加充实,多元化倾向才能日益凸显。其次,时效性。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管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管理,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都是面对纸质的材料、书籍进行管理,现在则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图书、电子图书、影视图书等,这就对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汇总,然后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图书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再次,数字化。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建设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对实现图书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1.2信息化给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机遇
首先,信息化增加了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图书馆作为科技知识、文化、信息的集合体,时刻发挥着信息传播的功能。在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下,其运行基本是实现了服务和存储的功能,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予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管理必须以数字化为依托,开展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其次,信息化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图书馆作为一种为大众服务机构,做好服务是第一位的。在传统背景下,图书馆的存储和传播方式基本都是通过纸质版进行的,携带、查阅起来非常不方便。而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传统纸质的文献开始被磁盘、光盘等代替,不仅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整体效率。再次,信息化实现了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随着知识的扩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已经无法适应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因此,必须从传统图书馆转变为数字图书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
2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管理面临的困境
2.1创新意识缺乏
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增大和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图书馆作为一种服务机构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但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很多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产生的必要性,无法看到传统图书馆发展存在的困境,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
2.2管理模式陈旧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图书馆在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其处理技术、保密技术还不够完备,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在工作中就会出现图书信息与计算机网络不一致的情况,同时也很难形成数字化目录的查找和编排功能,无法实现数字化图书馆背景下的信息共享,图书馆服务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2.3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严格,这就需要业务技能扎实、管理知识丰富的员工。但在当前大多数的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有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对互联网并不熟悉,很难适应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步伐,不利于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3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3.1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
随时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查询和获得信息,利用传统纸质书籍获取知识的数量相对减少,图书馆作为科技知识、文化、信息的收藏器,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要实现良好发展,获得更多读者的支持,必须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坚持以广大读者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广大读者放到最为重要的位置,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用数字化的工具来强化图书馆管理,实现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3.2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以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造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图书馆建设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下,通过引入数字化、信息化,这样能减少图书馆成本的支出,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同时,通过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也能实现图书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3.3创新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进程中,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管理队伍不仅是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力,同时也是提供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响着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第一,要加大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熟练掌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相关规范、工作流程、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第二,积极引入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例如,图书馆要根据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电子档案等专业人才的引入,充分利用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知识来创新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工作,把计算机知识和图书管理知识融合起来。第三,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职化水平。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职化,为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促使管理人员主动学习,逐步实现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逐步提升,为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奠定重要前提基础。数字化图书馆是当前社会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以便利、丰富、快捷的优势获取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支持,它是全面开启图书借阅新方式的标志,符合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契合人们对生活多元化选择的要求,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兵.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3).
[2]金晚成.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文化构建的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5).
[3]何红伟.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23).
[4]范晓谚,陈钰.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鸭绿江,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