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8 16:37: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

篇(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们按照统一的课程来教学,使用统一的课程来上课,学生按照传统的方式接受老师们“塞”给他们的知识,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事先规定和设计好的,有板有眼,井井有条,甚至每个环节需要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设计”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与老师配合得尤为“默契”,因此教学任务也得以“圆满”完成。但这种“默契”是毫无生气的“表面现象”,“圆满”是虚假不实的“一团和气”。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人士开始对“教学大纲”所带来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最终要以“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这就促使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脉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一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我们的观念在不断地变化,体现在上课中,过去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认识新课程,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

二、政治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四、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篇(2)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的探讨应运而生,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等顽疾展开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高中生的实际。

在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很多内容没有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虽然通过新课程改革已经部分消除了“成人化”色彩和“假、大、空”的特点,但由于教材还是免不了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所提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还是不能紧密联系高中学生的实际,难以对高中学生起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调查显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居主导地位,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法。调查还显示,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并不真正了解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对新型教学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常常可以发现,尽管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只流于形式。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为个人制作,而多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水平有限,所制作的教学课件质量不够高。其次,有些老师把多媒体上课作为表演场面,只有偶尔上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时,才采用多媒体上课来“装点”门面。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教材建设应和课程建设同步进行。

客观地说,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已经比较注意反映时展的要求,教材经常修订,几乎届届都是新教材。尽管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依然存在。思想政治课是供高中生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就要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高中生的实际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课程的设置要有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有连贯性,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教材编写则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征,即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应向研究性学习方法过渡。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被特别强调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都开始实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为自主性学习,由单一发现性、封闭性学习转为综合、开放性的学习,由掌握知识到转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课题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和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或个人就某些时事问题进行一些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三)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篇(3)

一、高中政治课堂情景教学内涵

当前许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仍然沿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思考问题,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影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是符合当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内在的要求。所谓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进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新型教学活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情量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感受性,激活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记忆力,以自身全部的心力参与到学习中,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实施原则及措施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施的原则

1.师生互信互重的自主性原则

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情境创设应和尊重个性相结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在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彼此形成一种默契。从而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敢地进行思考、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应坚持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等情况,合理的确定情境内容与方式,要坚持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落实为标准,这也是情境教学效果高效的关键。

3.学生实际的生活性原则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时,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题材作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政治或哲学知识去思考分析情境中揭示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实施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在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时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创建情景,设置质疑,把教学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

2.以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4)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等,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我们一定要认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标把握不透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不短的时间,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完全透彻领会,对新课程的要求理解不够到位。

(二)教学理念滞后

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的观念,才可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从根本上取得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教案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式化的教学。

(三)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陈旧

虽然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教师严重的依赖于教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是单一陈旧的,学生也习惯于才老师那里学会现成的知识,不能够自己进行总结,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一)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应该与生活主题结合起来,围绕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把所学的知识点和实际运用结合,使得学生善于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更好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重视课堂导入的方法运用

课程开始的导入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彩有趣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一门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对蕴含着一定的经济常识,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在导入教学的时候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师生共同进行分析总结,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和掌握知识,也让课程本身增加了趣味性。或者教师也可以先抛出一些带有争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等活动,发散他们的思维,然后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需要与时事政策的教育进行相互补充,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丰富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积极开展社会调查,让他们能够把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使得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有实际意义,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要积极倡导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互相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探索的态度。

(五)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要建立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变化有引导作用,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政治学科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个性,提高创新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成绩的取得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的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知识点,有的学生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对知识进行了掌握理解,还有的学生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的不一样获得的知识效果也就不一样。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关心每一个学生。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实践和创新。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思想,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富有激情的认真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在改革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仙炜.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07)

篇(5)

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与作用,以下,笔者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就部分新课标理念带给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有益变化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与归纳。旨在于以此引发更多教学同仁的关注与重视,进而在切实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运行与普及。

一、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其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等过程的基础上实现富有个性的发展与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高一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以此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更深刻认识与理解。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严格践行了新课标的这一指示。例如,在学习了高一上册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后,我特意为学生布置了“讨论开发方案可行性”的研究性学习任务:

1.全班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当地的相关经济资料;

2.学生小组甲以旅游开发商的身份从旅游市场开发的角度出发对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风景等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并提出符合其身份的开发方案;

3.学生小组乙以环境保护志愿者的身份对开发方案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证;

4.学生小组丙则担任政府官员的角色,并从政府应促进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开发方案进行综合、全面的考量。

如此一来,就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度较高的研究性学习空间,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之前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明确了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深刻理解了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等,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使得他们真正经历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与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将讲解完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视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标准,而更应该侧重学生是否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真正得到了收获及发展,其社会实践能力又是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进步。与此相适应,《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实践环节的强化,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同样,以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在学习了“多变的价格”这节内容之后,我带领全班学生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商品价格”社会调查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1.调查并记录市场上鸡蛋、牛奶、瓜果蔬菜等日常食用品价格的变动情况;

2.从劳动生产率、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方面对日常食用品价格起伏变化不定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与验证;

3.总结、整理一些商品价格变动的真实生活实例,以此说明商品价格变动带给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负面两个方面的影响。

如此,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将教学场所由课堂扩展、延伸到了社会领域,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充了学生的视野范围,与此同时,还真正做到了将课程知识点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有利于在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水平与能力。

总之,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尽可能结合实际情况将新课标理念灵活运用在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这既是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更是契合素质教育理念、进而切实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篇(6)

教师应该理解综合探究教学过程、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综合探究思维程序和常见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它们去理解政治知识,体验政治探究的过程,进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综合探究的真正目的及教学最终目的。我认为,政治综合探究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突出新知识的可探究性

由于自学易打破综合探究的悬念感与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从而造成创造活动的中断,因此,在综合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将要探索的内容。但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有利于课堂主要问题的创造性综合探究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有关的预备知识,或根据需要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或查阅有关资料,但不可让学生直接接触主要问题的实质或结论。例如在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名词不够了解,可以让他们课前自学或上网查阅跨国并购、区域经济合作、信息鸿沟、绿色壁垒、反倾销等名词,但不要提前涉及如何解决这一中心问题。这样给综合探究铺平道路,在探究课上让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对一些陌生的知识加深了了解,也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探究的实效。

2.突出认知过程的合理性

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摄取、定位与活化三个步骤。在综合探究过程中,学生摄取了许多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最初在头脑中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如同无人管理的仓库中堆放的货物一样,不便于提取与运用。这就需要通过小结等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定位,“理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内在联系,使之有序化,如同超级商场中将货物分层、分柜台摆放一样,从而便于提取与运用。最后还要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使它们活化,如同商场中的货物必须被买走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一样。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在综合探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符合这一认知的全过程。例如在“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知道商品、生产、消费、货币的概念,实现知识的摄取;第二步,让学生探究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知识定位;最后将知识活化,探究在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综合探究课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处理策略

1.注重指导性教学

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原则,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双边性”。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通过学生的探索,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所有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所有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的问题,教师不需指导。因此,教师应该甘心当好“导演”,放弃想当“演员”尤其是当“明星”的想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不要因为担心学生做不好就给学生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综合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任何事都由教师代办代劳,那么综合探究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综合探究活动。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事实上,综合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凭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否则也就不叫“综合探究教学”。当学生在综合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综合探究方向偏离综合探究目标而又浑然不觉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最佳时机和方法;要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综合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要适时地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抓住时机提醒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综合探究步骤的转换;在协作性小组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的平等机会,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对他人或自我的评价。

例如在处理“讲求效率,维护公平”这一内容时,学生一般会提出几种不同观点: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护公平。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求效率。③效率和公平谁是谁的基础。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想法相同的同学合并为一组。然后发动同组的同学讨论设计辩论方案,在辩论中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搞好新课程综合探究活动,教师必须处理好活动时间、方向引导、学生参与度等多方面关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使这个活动具有实效性和吸引力,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篇(7)

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时事简评新课程理念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组织讨论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时,有意识地组织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让学生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自由交流,分组讨论,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整合,形成本小组的鲜明观点。15分钟后,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全班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

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营造氛围要适度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因势利导要及时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

篇(8)

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时事简评

新课程理念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我结合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

二、教材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灌输,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学生似乎就是为了分数而学,为了教材而学。而且以往教材中的教学理论深奥,教材虽比较条理但却死板、脱离生活实际。虽然为了说明这些教材中的观点,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过于理想化、成人化,与学生的周边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很难产生共鸣。例如,以前《经济学》部分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虽然作为重点大篇幅介绍,但是无法与生活沟通,这样学习下来学生只是死记住了那些理论和知识点,但却不能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科书给我的最大体会应是:从原来的“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变成了“活的、真的、动的、用的”。新教材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有价值。例如,《经济生活》的教材安排上,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一开始就讲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从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消费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尤其是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虽然都是新内容,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15分钟后,课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

四、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此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篇(9)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点以及新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做到,教师应当把自己当做是引导者、合作者。让师生在“你―我”的对话关系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思想,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知识资源”,让学生们成为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或者让他们成为“教育者”,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大多数学生在上政治课的时候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适当把教学难点留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站起来举例子、打比方,帮助教师攻克教学重难点。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阅历的不同,作为成人的老师举出的例子,学生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在举例时,学生举例更能让同学心悦诚服。

2.调控情绪,让全班学生迅速静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

有时学生在课间过于兴奋,一上课难以很快地平静下来,课堂教学很难顺利地进行,此时,教师就要想办法控制学生的情绪。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还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控到最佳状态。

3.调控语言,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

“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语言就要准确精练,严谨流畅,要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在政治课教学中,同样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古代诗词、名言、成语等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让教师成为课程资源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教师也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1.与学生分享教师的个人生活经历,充分展示教师魅力

课堂上每当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教学时,学生都会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听课兴趣,可见教师的个人生活经历也是一种特殊的课堂资源。教师的个人生活经历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体现,蕴含着教师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这一切决定了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以教师生命为载体、与教师丰富的生命意义的珍贵内存性客场资源。

2.不断充电,实现政治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课是德智共生的课程,所以政治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政治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师德修养的提高和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79-01

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广泛地开展起来。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我认为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教师讲多讲少,而在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如何;不在于学生的笔记有多少,而在于学生真正领悟多少;主要不在于由老师理清知识线索,而在于学生自己能否构建知识体系;不在于学生能对知识结构进行简单归纳整理,而在于能否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哲学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应用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2.1 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辩证的思维。

2.2 注重表演而轻视借鉴

表现在“平时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教学,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但是,在平时课上,老师照样按老路走。两种课堂教学的差距过大,不能不说有些公开课的探究式学习有表演之嫌、“作秀”之感,难怪有些老师在听完公开课后,感叹收获不大,借鉴极少。

2.3 注重自主而轻视指导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应是“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知识”的丰收,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讲探究,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后进行整合小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放任自由,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却无真正收获。

3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反思及对策

3.1 以课程理念为指导,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适应角色转换。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绝对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教师要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学生探究的课题涉及课内课外、内容丰富、范围极广。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补充许多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发言权,才有资格和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最后,在探究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科学方法和现代化媒体工具,教师还要学习有关探究理论的方法和现代媒体技术。只有以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做到勇于探究。

3.2 以合作交流为契机,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程学习方式的探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可避免会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强合作交流,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做到善于探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

(2)精心选择探究内容。

(3)把握指导的“适时介入”。

3.3 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究

从参与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反映的意见看,考试评价制度仍然是束缚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因素。探究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势必会影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量,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因此,众多教师不愿进行探究尝试。只有在公开课时为了体现课程理念而进行探究设计。因此,要想教师将探究进行到底,必须在评价体制上作些调整。

在当前背景下。取消选拔考试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要想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积极作用,必然要求改变课程考试评价机制,使我们的教师敢于主动去尝试探究,探究教学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探究式学习,既能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符合今天推行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社会进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热切呼唤。其本质是要把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自觉认知过程统一起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融合起来,把老师的导向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思维训练和觉悟培养为主线”的新型政治课课堂教学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对知识的探索、研究。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这一目标。

篇(11)

新课改的实质是由“以师为本”转向“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改时至今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急需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新课改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出现的误区

1.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理解肤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过程的民主性,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倡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使师生在互动交流中进行自主沟通。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深,理解肤浅,如将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片面理解成“问答式”教学,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向学生提问,而让学生回答的无非是“是”与“不是”等毫无思考性的问题;还有些教师讲起新课程理念来头头是道,但一落实到具体实际教学中,又走上了传统教学的老路。

2.一些教师教学方式陈旧,缺少创新。

新课程倡导探究、体验、讨论、活动的教学方式变革,可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仍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有的教师把多媒体课件作为课改的标志,生硬地使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逢课必分组讨论,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热闹,实际上学生们只顾看热闹,思维仍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难以把握。这种只注重形式不关注教学内容的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部分教师新知识储备不足。

在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增添了许多新知识、新内容,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许多,并且知识间的跨度很大,一些老师由于知识陈旧,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新教材,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应付教学。

4.选修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教学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选修课程,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选修课,但只是走过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如此,对于思想政治课程而言,选修课并没有起到拓展补充的作用。

二、解决新课改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误区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对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进行培训;其次,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请进来”是指邀请有关课程改革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逐步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接受新课程理念;“走出去”是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组织骨干教师到课改卓有成效的实验区观摩学习,让骨干教师将学习经验和心得通过示范、交流研讨等形式对学校其他老师进行传、帮、带,以点带面地带动一大批教师,并在学习新课改实验区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进一步修订、完善思想政治课堂评价细则,更好地指导、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恰当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标准及相关要求,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建立融洽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为自主创新式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中,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让课改不只停留在热闹的形式上,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只是空洞而概念化的理论,真正地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经验、教学设施、教学时间、社区教育场所及学校附近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等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目标。

4.开展好选修课,丰富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选修课不仅是对必修课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可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而且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达到获得良好教育的目的。可以说,选修课将成为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选修课不仅要开,而且要开好。一方面,学校要给予老师授课时间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使教师运用好选修课,支持教师购买一定的资料,从而使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要让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带头开设选修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使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本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新课改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共同探讨,使新课改更加深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彦才.新课程改革:尴尬与应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6):26.

[2]孙立春.新课程改革实用导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