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微观经济热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值得一提的是,翻番基金数量的缩水,也给偏股基金半程赛的排名带来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些之前业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偏股基金由于在本轮大跌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名次提升较大。而另一些之前业绩领先的偏股基金由于未能适时降低仓位,业绩与排名出现了双双下跌的情况。
半程赛排名显著变化
偏股基金半程赛的排名变化有如走马灯。远的不说,只对比6月12日及6月24日的排名就可见一斑。
据Wind数据,截至6月12日,自2015年1月1日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排名前十的偏股基金为富安达策略精选、交银稳健配置混合、财通价值动量、嘉实策略增长、中海优质成长、上投摩根成长动力、东方精选、易方达价值成长、大成精选增值、嘉实增长,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依次为159.33%、153.25%、147.27%、142.99%、134.88%、134.12%、133.79%、127.55%、126.67%、126.23%。全部都是翻番基金。
然而,仅仅两周后,截至6月26日,自2015年1月1日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排名前十的偏股基金变化为富安达策略精选、汇添富蓝筹稳健、东方精选、交银稳健配置混合、上投摩根成长动力、东方新兴成长、财通价值动量、易方达价值成长、嘉实增长、浙商汇金转型成长,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依次为106.41%、105.09%、100.24%、96.51%、95.77%、94.1%、91.71%、90.52%、88.97%、88.68%。
对比上述两份排名,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前十基金中翻番基金数量迅速减少,目前只有3只。按照目前大盘普遍暴跌的走势,估计当最后两个交易日之后半程赛尘埃落定,极有可能前十基金中无一翻番。
另一个显著的不同,自然是名单的变化。具体来看,除了富安达策略精选以微略的优势暂时保住了头名外,汇添富蓝筹稳健和东方精选这两只偏股基金成了近两周最亮眼的明星基金。其中,汇添富蓝筹稳健排名由6月12日的第18名一跃到6月26日的第2名,上升了16个名次;东方精选排名由6月12日的第7名一跃到6月26日的第3名,也上升了4个名次。这两只基金排名的上升,在这样普跌的市场中,很大可能得益于基金经理及时的降低仓位、落袋为安。
交银稳健配置混合近两周绝对缩水值最高
6月12日的偏股基金前十中,交银稳健配置混合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近两周缩水绝对值最高。
据《投资者报》统计,截至6月12日,自2015年1月1日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实现翻番的有区间完整数据的偏股基金一共有47只,占全市场171只偏股基金的27.5%。
而截至6月26日,全市场171只偏股基金中翻番的只有3只,占比1.75%。短短两周时间翻番基金数量缩水九9成。其中,排名前十的偏股基金中,近两周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绝对缩水值最大的是交银稳健配置混合,截至6月12日,其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53.25%,而截至6月26日,其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仅为96.51%,绝对缩水值高达56.74%。
Wind数据显示,交银稳健配置混合的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为百润股份、上海钢联、世联行、乐视网、通策医疗、金证股份、金亚科技、银之杰、阳光城和四维图新。这10只个股中从盘面表现来看,近20日跌幅在25%以上的有7只,其中跌幅最大是四维图新,近20日跌幅为-34.39%。再从近10日涨跌幅来看,上述十大重仓股中跌幅在25%以上的同样是7只,分别是百润股份、上海钢联、世联行、乐视网、金证股份、银之杰和四维图新。最大跌幅仍然是四维图新,近10日跌幅同样为-34.39%。显然,从近两周交银稳健配置混合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变化情况来看,该基金在前十大重仓股上的减仓幅度不会很大。
新建仓偏股基金业绩虽负但普遍抗跌
出生在5月的偏股基金可谓“痛苦并快乐着”。
一方面,大盘的恐慌式下跌,给新基金带来了能以较便宜价位建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新建仓的股票也在随大市下跌,因此而呈现的账面净值数据比较难看。据《投资者报》统计,5月以来成立的目前有净值数据的8只偏股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均为负数。
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5月以来新成立了8只偏股基金,分别是成立于5月15日的华安媒体互联网、成立于5月14日的富国国家安全主题、成立于5月8日的华宝兴业国策导向、成立于5月20日的富国改革动力、成立于6月4日的中欧永裕A/C、成立于5月21日的泓德优选成长和成立于6月3日的泰达宏利蓝筹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大盘动不动就单周超10%的跌幅,这8只偏股基金表现的极为抗跌。其中,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跌幅最大的为泰达宏利蓝筹价值,但也仅为-8.9%;跌幅最小的为华安媒体互联网,截至6月26日,其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
显然,同样是在大跌的市场中,选择偏股型基金比自己买股票操作的市场风险要少很多。
“监管政策的加强如收紧‘两融’红线,只是牛市条件的弱化,改变不了本身运行的趋势。往后看,市场难免因一些扰动而出现波澜,只要未伤筋动骨破坏支柱,不动如山,坚持从产业演化的方向和改革的视角出发,选择相应的新成立的偏股基金等待超跌反弹或许是最好的策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投资者报》。
老基金更倾向于寻找优质龙头
恐慌杀跌的市场气氛更加让老基金们对后市充满了分歧。而这分歧显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反映在各自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上。
据《投资者报》统计,目前创业板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超过150倍,不少市场分析人士都指出创业板估值“泡沫化”。而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经理丁杰人却认为,优质创业板龙头没有估值泡沫,传统行业的估值体系和他们是并列关系,不能互相适用,仅看估值高低不代表是价值投资。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嘉实策略增长自2015年1月1日以来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87.34%,相比6月12日的142.99%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绝对缩水值为55.65%,在全市场具有完整可比数据的171家偏股基金公司的排名已由6月12日的第4名下跌到6月26日的第12名。
不过,排名的下滑,并未能动摇丁杰人对优质创业板龙头的看好。“高效的公司比如打败低效率传统行业,当市值很小的时候传统估价体系是否合理?类互联网企业的龙头公司自然流量估值法、远期利润折现法、PS等估值,甚至直接使用市值估值。”丁杰人分析说,现在第一轮大家都一起跌,第二轮股价就会分化,龙头成长股会上涨。
据Wind数据,嘉实策略增长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为卫宁软件、乐视网、阳光电源、上海钢联、金证股份、中科金财、四维图新、江苏旷达、恒生电子和金螳螂。截至6月26日,除了金螳螂近10日跌幅为9.81%最小外,其余9只近10日跌幅均超过了25%,其中金证股份近10日跌幅为41.76%,下跌幅度最大。
“分红”成近期基金卖点
在恐慌杀跌的市场气氛下,许多投资者在一周之内跌完了近两个月的收益。这也加快了一些基金分红落袋为安的步伐。
据《投资者报》统计,在6月19日这一周主动偏股基金平均净值下挫9.82%。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仅仅是抗跌能力强还不行,能够赚到收益并及时落袋为安的基金才更受青睐。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切合实际的案例比较少
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二)课时相较与内容偏少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48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教学教过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二)丰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程改革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作为微观经济学的经典教材,十分适合本科生学习。该教材共有11章。首先简单介绍西方经济学.然后介绍了消费者理论(包括需求、供给理论、均衡价格和效用论),生产者理论(包括生产论和成本论)。接下来讲述不同市场结构下生产者如何生产和定价,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最后,在介绍一般均衡的经济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应如何行使职能避免这一情况。整个微观经济学理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理论的抽象性
作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对抽象思维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在课程中广泛使用的弹性这一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理解其含义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理论,如寡头垄断理论、市场失灵等在现实中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来解释。再者,属于社会科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并非如自然科学一般可以在实验室再现,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图形分析
使用频繁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并结合定性分析,其理论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化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经济学理论的求证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数学知识推导得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掌握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第三,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学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切合实际的案例
比较少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的经济问题。
(二)课时相较于内容偏少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48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教学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
三、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二)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
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堂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一、本科生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内容繁多,教学时间紧凑经济学和管理类本科生在入学第一学期便需要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目前各高校常用的初级微观经济学教材有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萨缪尔森等著的《微观经济学》和高鸿业著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这三本教材分别有22章、19章和10章,每本教材的内容均十分繁多,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消费行为、生产行为、市场分析、外部性,有的还涵盖了简单的博弈论、一般均衡分析等。而本科生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入学时需要参加近一个月的军训,第一学期的学时被大大压缩,一般高校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学时只有36个学时。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向学生教授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无论是给老师还是给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数理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采用了大量的数理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方法、图形和数理模型。经济数学、统计学等数学分析工具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微观经济学中也大量使用了这些方法,即使在初级微观经济学中也包括了边际分析、最优化方法等。这对于刚进入本科生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他们同步学习的高等数学中还未学习到极限、微积分等相关内容,很多知识无法用高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解释,对教师授课造成了一些困难。
.学生需求各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大部分管理类学生在本科阶段只会学习初级微观经济收稿日期:2012—04一学,但是如果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需要掌握的则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微观经济学虽然与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章节是类似的,但是各章节内容的深度和分析方法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如果对这类学生只教授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那么将给这些专业的学生深造、继续研究生学习造成较大的障碍。
二、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针对以上微观经济学课程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科生微观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大部分学校对于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均开设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公共课,即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均采用同一本教材学习初级微观经济学。由于经济类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存在问题,但是对管理类的学生就会有学习与考察脱节的问题。因此,对于管理类学生而言,应该在初级微观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将内容拓展到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初级内容和中级内容的衔接。
虽然中级的分析方法和手段比较数理化、讲授内容也比较深入,但是可以以初级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的本质内容、内在核心解释给学生,便于他们今后自学和考试。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繁多,概念也较零散,几大块理论之间的联系性也不算特别强。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讲授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用案例分析方法讲授市场的结构,分析完全市场和不完全市场的特征,用参与式教学讲授初级博弈论的概念。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课将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各种原理用来分析国内和国际经济热点现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各种经济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学时安排有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助教为学生的课程作业进行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在课下更好的学习和消化。
.尽量采用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微观经济学的大多数经典教材均是国外经济学家撰写,很多学校也采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利用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知道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的原始表述,这种表述比翻译后的表述更加准确,也便于学生以后阅读国外文献,同时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质量的经济把对人才的要求推向新高度。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性课程,在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的背景下,也应当不断革新,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对在当下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浅谈几点优化改进的策略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当下,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微观经济学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用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实践活动,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然而,由于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缺少专业的敏锐性和洞察力,觉得微观经济学太过抽象,本身有种畏惧心理,而且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选材的局限性,大部分内容都是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际案例,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的状态下,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就很难提高。
(二)课堂授课形式相对单一
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和接收,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的授课方式,而且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很单一,缺乏趣味性,造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参与的主动性也差。依据金字塔学习理论,主动性学习的方式知识保持率最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探究出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借助实验教学资源及其他辅助手段,引导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程教学目标层次模糊
目前,我国大部分财经院校的微观经济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层次不鲜明,没有像国外的教学目标那么清晰,国外的学科设置主要有基础课程、高级课程、研讨班等级别,学习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别化。相对国外的课程设置,我国多数财经院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层次模糊,多数都将经济学课程设置成专业基础课,造成学习阶段分化不明显,教学目标不清晰,而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就造成学习分化越来越大的现象。其次,我国学科之间的划分界限比较严格,就造成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性学科,缺乏与其他学科交叉,也就会造成对学科前沿的发展关注度低下,不利于学科的教学成果。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更新与优化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各种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及分析能力,对于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的设定上,应以经济直觉为首要目标,展开数理工具的辅助教学,重点突出实践教学部分。“经济直觉”是学习者对经济能力的一种自我感觉,是经济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直觉。对于初涉经济学的学生,更要注重锻炼他们的经济思维直觉,对他们以后的知识构建大有帮助。“数理工具是帮助学生掌握数理分析的一种辅助学习工具,教师教授学生使用数理工具的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经济能力。“突出实践”体现得是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理念,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全面更新和优化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实际运用能力。
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微观经济学课程需要教师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经济实用能力。
(一)还原情境法进行案例教学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还原情境法,选取典型性案例,借助环境和情景进行设计,把交易过程尽量还原,使之贴近现实生活,增加学生对现实交易的认知和理解。目前微观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很多都是国外事件,还有一些案例年代久远,让学生难理解。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上应结合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得实际情况,可以从网络、报刊上选取新闻热点做案例,不仅让学生感觉亲切,也能激发学习热情。例如:教师以春节购买车票为例,帮助学生加强对供给弹性和需求规律的理解;以明星演出设定不同价位门票为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消费者剩余及价格歧视的理论知识。以还原情境法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情境的体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经济敏感度。
(二)循环体验法进行实验教学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制定的经管类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学好《微观经济学》,对于后续的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面对该课程繁多的理论假设、数理统计及图形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自主能动性及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将内容庞杂的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清晰、明确的掌握并运用于实际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才能改善其教学效果。本文试图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基于行程式考核的创新方法,提出如何优化学习效果的建议。
1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1课程的基本特点
1.1.1课程的系统性
以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为例,该教材系统全面,共十一章节。首先在引论部分全面阐述了西方经济学的特点、演进过程及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随后详细介绍了商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理论,厂商理论、四种市场结构(交换理论)及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分配理论);最后,在介绍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应如何实施宏观调控,从而引出《宏观经济学》。由此看出,整个微观经济学理论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1.1.2理论假设的抽象性
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对抽象思维有较高的要求。而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对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推导、图形分析、数学公式等内容,很难系统掌握。比如在第二章中重点掌握的弹性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全面理解五大弹性分类且容易混淆。
1.1.3数理统计、图形分析的复杂性
《微观经济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很多数理统计知识进行推导,来求证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也需要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比如第四章的重要曲线图:分析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面对两张类似的曲线图形,学生很难在课上及时看懂并运用。这就导致学生在不容易牢固掌握的同时,还会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信心。
1.2《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及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教学实践改革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观经济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教学课时不能满足内容的需要。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单向传播知识,普遍缺乏师生之间、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第二,通俗易懂的案例偏少。西方经济学起源于西方国家,教材中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热点问题的具体案例(比如为何书中列举的总是牛奶咖啡而是茶叶?),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解释现实的经济问题。第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以讲授为主,没有设置学生提问、课堂作业及案例分析,从而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学生接受性普遍较差。
2行程式考核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正是以往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在民办高校改革的同时,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迫在眉睫,而行程式考核融入教学过程的应用体现出诸多益处。
2.1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在教学大纲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外,还将设计大量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团队作业等等。首先,通过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并让学生尝试寻找现实世界的热点问题或经济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及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列举不同阶段菜价或服装的价格起伏加以理解价格弹性,通过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其次,设置恰当的课堂讨论课时,每讲完相关章节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寻找案例制作PPT进行课堂讨论,以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及PPT制作能力,并加强学生团队之间的组织及合作能力。最后,导入游戏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改变学生对该课程枯燥无味的看法。如在讲授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完全信息的特点,可以设置一个信息传递的游戏,让全班同学参入,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上课积极性。通过行程式考核的课程设计,丰富教学方式,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及课堂参与度。
2.2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期末一张试卷也不能完整的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按照行程性评估的相关机制,课程学习及成果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共占50%:一是考勤及课外作业,不间断点名以考察学生的上课情况,在课堂理论讲解结束后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以测量学生对所学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二是分小班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测量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并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及动手能力,提升其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三是团队考核。通过组建团队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应急应变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最后融入期末考试,占50%,评估学生整个学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考核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3融入导师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应该大量阅读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实案例,根据教学大纲的设置,选择生动、通俗易懂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演示所学理论的含义,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多看多写。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专家、学者的讲座,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经济学领域文献,扩充其课外知识,开阔其专业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后,课程结束后设置相应课时的期末课堂成果展示,邀请相关领域教师或专家组成评委,以此考察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案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力求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
3行程性考核对其他课程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22-02
一、前言
一直以来,各大高校财经等各个专业学生开设核心课程之一就是微观经济学,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上大都是以理论为中心,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既广泛又空谈,极难理解。而且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走上岗位似乎也极难将微观经济学知识付诸实践,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对该课程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成为了相关教师探讨和关注问题,经过实践发现实践教学还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探析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二、微观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西方国家,微观经济学课程已经成为了各大院校经济类本科学生必修的课程,在我国其重要性也是日益增加。但是从各种渠道调查显示,目前微观经济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反馈却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如人意。因此对微观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成为了重要的热点问题。
(一)将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中知识和日常实践状况联系紧密,运用微观经济知识更易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经济现象。因此必须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理论实际有机联系,学会如何运用微观经济学处理日常经济现象。
(二)强化西方经济学
对于各大院校所开设经济学专业,学生必须要以西方的经济学作为基础,也是该专业学习的核心知识。因此要让微观经济学跟上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步伐,就必须要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改革影响着整个经济学。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必要知识报效国家和社会,这也是经济学专业开办的最终目标。
(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
微观经济学在西方市场上运用了几百年,而且一直相对比较成功,积累合理做法与成功经验,通过做法与经验真实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而且根据微观经济学知识探索出的规律,提出了许多主张与制度的框架,成为了国际上经济活动、交往之中大家遵循的通行做法与国际惯例,这些都是值得学习与借鉴。但是我国经济学专业学生所反映却存在较大差距,必须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让大专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知识,对我国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有发展前景,都必须将理论合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之中使用。也只有通过实践得出真正现实创作的理论才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感兴趣的知识。自然,微观经济学知识也应该如此,才具有它存在的真正价值。而且微观经济要实践难度较大,必须要体现做好教学实践计划。本文使用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上大体分为了三步模式:(1)夯实基础理论知识;(2)分析经典案例;(3)模拟企业实践运行。
(一)夯实基础理论
对于所有的教学辅助都有一个共同重要目的,那就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对于任何实践的前提必须要有足够理论进行支撑,如果没有理论的实践就是胡整。比如,要安装一个万能充电器,但是不懂基本电路又如何能够安装呢。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实践大都是通过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就必然需要开发软件。
因此,学生必须要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进行软件开发。虽然教科书中有一些软件知识,但如果仅仅是机械的模仿就不能够起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开发软件不能全部模仿书上的内容,仅仅是一次知识移位。在开发软件上要着眼于现实社会中的大大小小实例,同时也不能完全脱离书本,必须做到现实生活与书本相结合,趁机加深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
事实上,许多经济现象大都能够体现出经济概念,在开始软件之时一定要将微观经济知识进一步深化,进而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来加强记忆性与理解性。在这个方面也没有所有知识来个遍地开花,而是有选择性的挑选出有代表性概念和实践结合起来分析。而且要尽量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中现象联系起来,和现实市场联系起来。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了解与记忆,也有效发挥了教师的辅助作用。
(二)分析经典的案例
现在很多院校开设微观经济邜课程中所使用教科书,大都是由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专家编著的,因此如果编写之时闭门造车,这样的教材实在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了使用性。因此在进行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之时,一定要补充一些西方真实微观经济知识,让他们对西方经济体系了解一些。在编写实践教学软件之时也要从教科书上需找一些国内外的经典教案,再结合一些微观知识对教案进行详尽的分析。下面就以一个较为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有一个较为经典的案例,即是囚徒困境。在开发这个软件之时,就应该让一些学生参与到模拟案例之中,还原其真实情景。只要学生参与进来了,就一定能够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领悟案例过程。在还原整个情景之时,学生是两种角色都可以扮演,一是扮演囚徒,他们将自己视为囚徒进行选择,不同的选择最终答案和结果肯定就不相同了;二是扮演警察角色,这个事实学生就要将自己视为审查人的警察,就要想方设法制造出“困境”。比如,在2004年美国某公司中国分公司就出现过“贿赂门”的事情,其实这种现象发生的较多,国外很多公司向要挤进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大都会面临着“囚徒困境”现象。
在实践教学课题之上,可以假设有两个跨国公司都在同时抢夺同样的项目,他们就必须要和相关公职人员交往,因此他们在办事之时就有两方面的选择:不行贿或者行贿。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一起模拟这种情景。从实践教学中去学生,不但是学生所渴望的,也是教师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因此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就能够为学生创造了动脑、动手之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教学案例资料。
(三)模拟企业实践运行
在实践教学之中完成了上来两个步骤之后,接下来就要通过模拟公司来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训练。这一个步骤主要是通过运行软件,学生亲自动手来做完后面的难题。微观经济学中比较看重个量分析,区别于宏观上整体调控。因此如果是模拟企业就要重点在内部,如果是市场也是内部。比如以企业为例子,实践教学软件就要给出某公司一起背景资料,同时提出运行要求。接到运行要求之后,学生就要根据所学微观经济学知识与其他各个方面综合知识,按照要求进行运作与经营。首先,学生要按照企业要求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之后结合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分析营销个案以及分配福利进行设计。而且在实践教学中,不仅仅是使用所学微观经济学,还要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使用,使用综合知识对市场行为、结构以及绩效关系做详尽分析,并且最终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在实践教学之中,只需要给出初始的资金、资本以及人力后,其他运行与经营就让学生独自去完成。在规定时间中,企业效益评判标准就是经营效果,最后要根据实施情况而出合理评价与建议。
事实上,微观经济学让学生掌握理论情况下,多通过实践教学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出微观经济学专业真正人才。本文就是结合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三步式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模拟企业进行实践,掌握实践中如何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
四、结束语
由于多方原因,我国所使用西方经济学课程阐述的西方经济学并不全面,因此学生在了解书本知识外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多学习西方经济学。同时为了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多实践教学多思考多革新,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只有让他们从实践中领略到微观经济学重要性,能够在生活中付诸于实践。那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董霞.微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101-102.
\[2\]金学钧.实验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初凤荣.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92-94.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直令人感到困惑的事情是:为什么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上完美无瑕的图表和公式提不起学生太多的兴趣?为什么学过微观经济学的学生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得要领?为什么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也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读了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才发现,微观经济学教学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与当代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同时,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地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寓理论于实际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教师搜集了大量真实的经济事例,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考。合适的案例来自现实的经济生活,有充足的数据和大量来自媒体的评析。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刻板僵硬的课堂体验上升到感性的高度,进而能灵活地将理论工具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的原理,通过案例教学这一载体,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学习变成其乐融融的求知欲。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大量现实问题的分析,加深同学们对抽象的经济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更是要向学生传输一种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要选取本土化和生活化的经济学案例
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都是一种舶来品,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微观经济学案例的时候一定要鉴别和选择,要选择适应中国的风俗习惯传统等等,这样才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但是坚持本土化,并不排斥对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的引用。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米德在论述外部性的发生和补偿时,给读者讲述的是“蜜蜂和果园”的例子;同样论述外部性,庇古的举例更为浪漫和优美,是“火车与飞鸟”的故事。因此在坚持本土化原则的同时,也要大胆借鉴国外成熟的经济学案例。
(二)案例选取要“与时俱进”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案例多数是直接摘自国外的教材,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学生很难进入案例情景中,这样的案例教学效果甚微。或者使用的案例过于陈旧,很难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我们既要引用那些能够充分说明相关理论、被反复引用的通俗易懂的经典案例。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我国现实经济运行下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案例要体现学科关联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之所以作为高校经管类的核心必修课,是由它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它与经管类的其他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同时,经济学的很多概念和方法来源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不能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如对需求概念的讲述时,可使用“如何向爱斯基摩人销售电冰箱”的案例来进行,该案例可以将微观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这样在进行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时候,就能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其他课程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了解。
四、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作用,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避免陷入案例教学的误区。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是为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避免忽视案例的倾向,又要避免仅介绍案例,而忽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及其运用。因此,案例教学是微观经济学理论教学的辅助方法,理论教学是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依据,二者相辅相成。
(二)案例教学中教师经验不足和教学方法不当成为发展瓶颈
案例教学对教师要求相当高,除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要能够将案例灵活准确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目前,高校中的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仅仅将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插入简单的几个案例,这样并不能改变学生理解经济问题的思维方式,因而案例教学也没有能够起到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往往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三)学生参与度不够
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为介绍案例+小组讨论准备+课堂讨论+效果评估+成绩考核,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最终用所学理论来解决问题。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的运用仅限于课堂中对理论的补充说明,对案例平铺直叙,缺少设计,缺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环节,案例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五、对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案例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视频资料
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图表和公式繁多,理论既抽象又枯燥,很多学生一开始接触微观经济学就会出现逆反心理,笔者认为利用与案例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网络和影视产业迅速发展,视频资源比较丰富,收集的难度也不是很大,短短的几分钟视频能够比学生反复研读教材和参考书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讲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时,可结合观看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斯密的片断,让学生对这一理论的产生背景以及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有比较直观的理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和讲述案例
大学扩招使学生大幅增多,减少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机会,学生成为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如此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效果可想而知,长时间持续如此,将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紧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先搜集相关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案例资料,做成PPT,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讲授内容加以点评。让学生主动搜集和讲授案例,比单纯地让学生听教师讲授,效果要好很多。
(三)针对不同的理论应选取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组织方式
在系统讲完某一理论后,可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在讲完成本概念后,可通过案例组织学生讨论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系统讲授后,教师选取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以小组讨论和组长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比如讲完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后,可组织学生专题讨论房价问题和城市最低工资制度,并在消费与供给的框架内分析房价和工资的问题,结合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分析政府压低商品房价格的一系列后果,通过讨论让学生给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志迎,程瑶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07(3).82-84
2、扈立家,唐雪漫.经济学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5)
3、刘礼花,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编排,[J]黑河教育2012(10)
4、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M].闾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微观经济学是商学院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就目前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来看,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作为商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由于微观经济学有其独有的特点,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第一,微观经济学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微积分、统计学、计量学的基础知识,而微观经济学授课对象通常都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对于这部分础知识,学生掌握得往往不够扎实,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难以很好地结合,对模型和概念不能做到完全理解。
第二,微观经济学的许多理论为了讨论简便,常常都会进行假设。不同的假设会推断出不同的结果,理论性较强。由于缺乏逻辑思维,部分学生没办法很好地理解。
第三,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多取自国外,不贴近学生生活,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很难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难以接受课本抽象的理论。
二、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微观经济学的授课形式常常是“填鸭式”的,也就是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体系庞大、抽象化概念较多的课程。一个学期64课时,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很难将每个问题都讲细致、讲深入,没办法详细分析案例。同时,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图像的推导,学生只有对绘图过程清有晰地理解,才能对最终推导出来的结论深刻体会。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主角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非常常见。由于缺乏互动和提问,枯燥的课堂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陈旧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理论不能充分掌握,更谈不上实际运用,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2.教材内容过时,缺乏贴近现实的案例
首先,微观经济学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学科,我国高校使用的教材多是参考西方书籍编写,或是直接采用相应的译本。这种做法虽然保持了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原汁原味,但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因为课本里的案例多来自国外,与我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情况、规章制度以及国民的生活习惯等都是有一定差异,这对学生把握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对我国现存经济问题的分析都是不利的。其次,微观经济学的许多推论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作前提的,而有些假设脱离当前的现实状况,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无法联系实际去吸收知识。再次,经济学这门学科对数据的分析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我国高校采用的教材对数据的更新比较慢,不能跟上经济的发展。
3.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性
大部分学校的微观经济学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为主,期末考试一般都采取笔试的形式。笔试常常是由任科教师命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考试内容单一,许多题目答案都是标准化的,真正需要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的极少。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和应试心理,考试前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地将课本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非常不利,使学生缺乏分析能力,盲目地应付考试,最终失去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1.注重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改变传统微观经济学“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就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可以在讲解一个知识点之后,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还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避免出现无人参与的现象。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讨论的内容是否出现离题的现象,如果出现要及时加以引导。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适当给予点评,多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也要指出不足之处。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回顾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理论知识,合理运用知识。再次,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站上讲台表现自己。知识竞赛的内容可以是针对近期所学内容的一个知识抢答,演讲比赛则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当今热点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两种形式都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2.灵活列举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枯燥的理论,就要求教师要适当地列举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开始新课之前列举一个常见的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经过一番讨论正式引入新课。例如,在讲消费者偏好之前,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为什么QQ和微信都具有聊天功能,但是有的人喜欢用QQ,有的人喜欢用微信呢?从而引出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偏好。
第二,针对抽象的理论,列举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讲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的现象:在一家固定的厂房里,保持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一直增加雇佣工人的数量。一开始,因为员工数量的增加产量也会增加,当工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量反而开始减少。这是因为有限的厂房里增加过多的工人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第三,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让学生针对所学的案例讨论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相关的例子,由学生代表发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多关注发生在身边的经济学。以双向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第四,教师要及时更新教案,列举的案例要与时俱进,数据要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让学生接受最新的资讯。
3.合理运用设备,丰富教学手段及方式
如今的大学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让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更加生动。现代多媒体设备能让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教师将声音、视频、图像方便快捷地展示给学生。
首先,教师可以将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罗列在课件上并将重点内容用鲜艳的颜色标出,让学生有个总体的印象。其次,课本中复杂的图像,也可以运用相关的软件绘制在课件上,直接展示给学生。将现代多媒体应用到课堂可以节省一部分上课的时间。再次,如果教师结束新课还有剩余时间,则可以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小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巩固知识。此外,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它的优势。例如,遇到公式的推导,如果直接把过程展示在屏幕上,学生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有时候反而会被华丽的课件吸引,没有留意讲课的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板书,将公式推导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在黑板上,这种方法更具有逻辑性,对学生接受知识也更有帮助。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讲课方式和现代讲课的方式各有优缺点,所以应该两者相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微观经济学。
4.丰富考核形式,多种方式检验学习成果
针对微观经济学这门学科,可以采取多种考核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概念应付笔试。学生最终得到的分数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及期末成绩,这样的成绩构成对于那些平时认真上课的学生更加公平。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学生上课的态度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主要针对考勤情况、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下对不懂的问题是否请教教师等进行评价。其次,作业成绩由学习小组统计,学期结束由教师审核。再次,就是常规的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结合部分运算及材料分析,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情况,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回答问题。
基金项目:云南省《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与专业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个经济主体如何将其稀缺的经济资源分配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以取得最大利益,并以此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效率。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丰富且相对抽象,同时又以较多的数学计算和推导为基础,结合模型、图形和高等数学方法,学生普遍觉得难度较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课程体系、重点难点等的理解和把握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笔者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将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丰富了授课方式和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在此,笔者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自己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实践谈点体会,希望能与有关教师交流探讨,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1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它既不同于农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课程,也不同于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课程。作为理论经济学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行业和市场是怎样运作和演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以及它们怎样受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等。《微观经济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这门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抽象、要求学生具备较深的数学功底以及较强的用图形说话的能力。
1.1 理论抽象
《微观经济学》所介绍的经济理论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几百年发展的总结,这些总结是以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而且每一个结论的成立都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之上,这与我们国家的国情、市场经济发展的概况、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均不同,这些差异必然增加我们理解的难度。同时,理论知识原本就是抽象的,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模型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再加上微观经济学概念、定理、规律很多,相互之间又极易混淆,对于初学者来讲,总会存在理论与现实理解之间的差距。
1.2 要求学生具备较深的数学功底
《微观经济学》中最常用的经济模型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法等等都要求学生具备较深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推理能力。因为《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有很多学生微积分知识还没学,这时要求他们将数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经济学分析中,无疑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心理负担。
1.3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用图形说话的能力
图形在经济学中非常有用,用于说明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过:“你必须具备足够的图形知识才能掌握经济学,图对于经济学家如同锤子对于木匠一样必不可少。”微观经济学每一个理论的得出与论证都与图形紧密相联,这对于刚刚步入象牙塔的学生而言,要学会正确地运用图形解释经济问题的确有些难度。
总之,如上所述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现实条件等各种因素决定了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和学习强度相当大。笔者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2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2.1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是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教学手段。笔者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首先介绍基本的框架,在讲述每一章内容之前,都有一个本章提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视野,然后再介绍具体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了解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律,授课过程中采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层展开,脉络清晰,通过主线的引入,使学生系统地把握整门课程的精髓,同时,在每一章结束后都加一个本章小结,总结一章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笔者讲授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选择为主线,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第一,单个消费者行为的最优化。即研究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怎样选择使得他的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消费者均衡;第二,单个厂商行为的最优化。即研究单个厂商在成本预算既定的前提下,怎样选择使得他的利润最大,从而实现生产者均衡。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在成本既定时,如何选择使得所获产量最高,(2)在产量既定时,如何选择使得所付出的成本最低。为此,将问题深入一步区分不同的市场结构,进一步考察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与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确定产量与价格的最优化行为;第三,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最优化。即研究消费者根据什么原则供给多少生产要素,厂商根据什么原则需要多少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第四,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同时最优化。即研究将消费者、厂商、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联系起来的整个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五,政府目标决策的最优化。即研究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弥补市场的缺陷,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2.2 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厂商的生产经营决策与居民的消费决策都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案例分析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优秀的案例是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将这些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能带动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提高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时,可以结合安全帽专卖店的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来解释厂商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不同而进行区别定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能将枯燥的理论运用到鲜活的经济现实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3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微观经济学教学,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案例分析,都离不开课堂讨论这一重要形式。通过讨论可以使教师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式教学,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4 课后练习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决定,其中涉及大量的数学关系,理论性强,要实现将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不小的难度,所以要给学生布置练习题,通过做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特别是通过做计算题来加深对微观经济理论模型的理解。同时,这门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考研必考的基础课,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课后习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给予特别强调和详细解答并进行适当延伸。
3 进一步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想法
3.1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由于这门学科的特点,必然要求微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更新较快,那么任课教师的这桶“水”,决不应是“陈年老水”,而应是不断地从知识发展的奔腾江河中汲取的“新鲜水”,任课教师应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如新旧理论的增减,同时及时调整相应的案例分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为一体,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积极地听取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但是,课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教学。目前,很多高校教师上课时过多依赖课件,整门课程知识点完全通过点鼠标放映课件讲授,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本身包含很多的数学推导和图表,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授,即使利用动画使得推导过程一步步显现,学生也不容易跟上。因此,在讲授公式推导以及有关图表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最好结合板书进行讲授,通过“黑板+粉笔”的方式推导和画图,能够充分地带动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让学生看清推导的整个过程以及各种逻辑关系,形成知识间的连接,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比如,在讲到古诺模型中厂商的产量选择的时候,最好板书推导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3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信息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提供了巨大的支撑,要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上教育资源,经常登录经济学论坛、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经济学家等网站,聆听专家讲座,参与学术讨论,这些经济学网站既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各种各样的案例,又能够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鲜活生动的经济实践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红梅.关于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教学体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1)
[2]吴冬霞.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3]王尉东.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10(1)
[4]童霞.微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
[5]蓝文妍.浅谈微观经济学教学经验[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6]谭超.浅析微观经济学教学[J].管理观察,2009(12)
[7]张秋.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
微观经济学是人类市场经济知识积累的结果,是多代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总结和概括。它不仅具有严谨的理论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经济思维和技能,培养分析经济问题、做出理性决策的经济头脑,并为学生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具体表现为“三多”,即教学内容中名词、概念及术语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二是曲线多,各部分内容中涵盖了大量的较为复杂的曲线图形,使学生望而生畏;三是记忆性的内容和规律多,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沿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思维定式,忽略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根本转变,未能有效的与专业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以发展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并加以实践。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强调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驱动下,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了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施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需求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成本、市场类型与厂商行为、分配。根据这六个理论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和专业特色,通过有机融合,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任务,将其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七个方面。(1)任务能否与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相结合;(2)任务能否让学生感兴趣,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3)任务能否很好地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自主学习;(4)任务在完成过程中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5)任务能否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
(二)“任务”的布置
1.创设情景。情境创设有多种形式: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演示情境等,其中任务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低碳经济模块时,课前让学生自己查询低碳经济的背景资料,找到实施低碳经济的原因。而演示情境则能将学生引入情境,如在学习消费者行为模块时,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购物狂等一些视频,并结合自身平时购物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体会和了解在消费中物品效用、预算以及外界刺激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2.下达“任务”。在上述设置的情境下,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例如学习需求供给模块时,让学生查询“豆你玩”、“蒜你狠”、“盐王爷”等一系列网络热词及其背景资料,要求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热词的原因,并找到需求供给之间的矛盾,得出结论。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又为后续章节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3.自主学习。首先由教师对“任务”进行介绍,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探索,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首先将“任务”以不同的问题方式提出,再将“任务”分配到各小组,分组情况视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自由搭配。主要以互补、促进以及协作为主要目的,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与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组织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5.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后,由小组中一个成员介绍自己团队解决任务的方案,而其他团队则充当评委,对该团队解决任务的方案进行热议、质疑,由该团队成员共同来答疑。在各方意见的冲突中,让学生找到自己方案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教师的提示,进一步明晰解决任务的最佳方案,最终形成汇报材料。
6.巩固促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已学会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成珠,对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衔接、交叉、类比、延伸和再生。同时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经济思维,拓展经济常识,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知识解释经济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任务的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具体表现为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及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要以激励为主,可采用小组内学生自评和小组间互评,让学生去发现错误,自己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可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