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农高会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8-30 20:21: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高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高会调查报告

篇(1)

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 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㈡ 扶风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扶风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第4题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扶风县,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扶风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扶风县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㈢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4)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我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有些问题。

3.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篇(2)

2家庭年纯收入

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如表2、表3),农民家庭年纯收入水平变量在5%显著,说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家庭年纯收入越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越多,而购买养老保险的人数越少。此外,农民家庭年纯收入还与缴费金额承受能力、缴费方式成显著正相关。

3保险政策和知识

经调查发现,93.8%的农民部分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和知识,而对社会保险政策和知识有所了解的农民中,90.5%的农民只知道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而对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险种全然不知。82.8%的家庭有2人及以上购买医疗保险,47.2%的家庭有2人及以上购买养老保险;这一差距主要来源于对政策及知识的了解程度。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9.8%的家庭是直接通过政府或村领导宣传讲解之后购买社会保险的,21.7%的家庭是经过新闻和报纸报道而购买社会保险,58.5%家庭是受子女、邻居、亲戚和朋友影响而购买保险的。此外,在入户访谈中发现,90%的家庭购买保险不是为了防范风险,而是为了享受国家福利。因此,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险知识的宣传和讲解,拓宽渠道、深入基层、促进官农沟通,刷新农民社会保险理念。

4农村医疗保险

根据调查,90.4%的家庭购买了农村医疗保险,家庭中有2人及以上购买的占82.8%。调查中发现,82.6%的农民对目前的医保政策非常满意,认为医保给他们就医带来了方便和实惠,但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5农村养老保险

调查发现,由于当地乡镇企业较少、集体累积较少及经济条件的约束,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主要依靠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两种方式。16%的农民认为政府的补贴力度大,能激发购买欲望;23%的农民认为政府补贴力度适中,但不足以激发购买欲望;24%的农民认为政府补贴力度较小,完全不能激发购买欲望;37%的农民表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是为了自身利益并未考虑政府补贴。对目前还未购买养老保险的农户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只有43.3%的农民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足而未购买,3%的农民是由于子女经济条件比较好而不需购买养老保险,53.7%的农民主要是因为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不大相信宣传而未购买。

6相关建议

6.1提高农民收入

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收入越高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越少,这可能是由于农民保险意识不强,对保险认识不足以及对未来领取养老金没有一个良好的预期等。在目前社会经济压力下,农民首先要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房屋建设、生活必需品等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养老问题还未引起人们必要的重视。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保障能力,提高农民应对重大经济风险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参与社会保险情况。

6.2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专职经办人员

调查发现,农民对社会保险政策及知识的了解程度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的购买情况。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杂志等多种渠道宣传社会保险参保条件、参保范围、参保程序、缴费金额、缴费方式、缴费年限等信息,刷新农民思想。培养专职经办人员队伍,主抓经办人员的宣传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政策宣传意识,简化业务办理流程,使其成为政府的基层代言人。

篇(3)

通过观察农民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的社会活动形态和社会环境。农民的活动集中在两个社会范畴里。第一个范畴以农业生产和生活为活动中心,其范围限于当地村内、集镇和村际之间。另一个范畴是外部介入机构和影响,包括政府的政策法令、学校教育和外来媒介影响。第一个范畴是传统的,以保证基本的生存为主要目的和活动内容,缺乏向外延伸能力和社会渠道。第二个范畴对第一个范畴有绝对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并左右或者扭曲第一个范畴内部活动的原始意义,改变了传统活动的轨迹。这个社会活动形态构成了农村在发展过程的主要社会结构。基本的结论是外来社会机构和影响不利改善农村内部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加上当地集市上的农产品价格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极低,刚好维持简单的生活和原始的生产方式。农民要为医疗卫生、农田用水、家庭用电支付现金,他们还须用现金购买现代社会的商品、义务教育和税费上缴,所以不敢奢望积累资金改善生活和改进农业生产。农村的发展实在令人担忧。

篇(4)

一、全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现状

我区于1987年成立,有2乡2镇1街办,近11万人口,其中有8万多农村人口,2万多城镇人口,有45个村、7个居委会。目前,全区已登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8个,20*年撤销1个、注销2个。通过几年实践,部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我区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看,还处在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不大、运作不规范,盲目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多数协会规模不大,发展也不均衡,尤其是不规范。目前,我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5个,通过调查,大部分协会运作不规范,如收取会费、财务制度、会员大会制度等都没得到正常运作。规章制度流于形势,业务活动也较少。比如:协会收取会费。收取会费是协会生存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协会工作、执行协会章程的关键一步。只有收取会费,协会和会员才会有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作用,才更有生命力。而我区15个协会中只有2个协能够正常收取会费,运作相对规范,如桥边柑桔产销中心协会去年经会员大会通过会费标准,全年收取会费5000多元,每年为会员发行4期宣传刊,举办2期柑桔技术培训班,会员和当地群众非常拥护,会员收入有较大提高。而有的协会完全是行政单位命令不得已成立,成立后,没有开展一次业务和活动就“夭折”了,有的成立完全是为了向上争取资金,资金的使用没有具体的监管办法,没有建立财务帐,不参加年检等。同时,我们发现,有盲目发展的现象,如我区原注册了4个柑桔协会、3个养猪协会。20*年因自行解散注销1个柑桔协会、长期不开展业务撤销1个养猪协会,然而目前仍然还有继续到登记机关咨询登记柑桔协会相关事谊,并再三要求登记,登记机关认为,盲目地进行登记发证,势必会引恶性竞争,影响社会稳定。

2、机构不全、体系不稳、组织化程度不高。自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后,各级政府要求迅速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推动“三农”迅速发展。起初,我们按照边发展、边登记、边规范的管理原则,采取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做到先登记后规范,放宽登记条件,降低登记门槛。协会成立后,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没有制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大多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存在会员人数少、缺资金、缺场所、缺专职人员的现象,协会综合实力较弱,很难起到带动一方的作用,甚至处于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存在《章程》制定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制度不健全等机制运行不良现象。有些制度虽然制定了并且也上墙悬挂,但都没有按制度具体操作,一纸空文,如财务制度,全区目前只有一个协会按照财务规定做帐。协会组织机构不健全,主要是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不齐,全区没有一个协会有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三无”情况比较突出,十五个协会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协会场所,没有常设机构,没有固定专职人员;加上从2007年7月开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后,农业部门重点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由于无补助资金,纷纷要求注销协会成立合作社,从而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面临挑战,发展更为艰难。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影响力小,缺乏带动力,导致协会的操作和发展往往是“能人带着干,能人说了算”,一般会员很难发挥其作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

3、政府培育工作欠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农村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政府职能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协会依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培育发展协会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表现在思想上错位,盲目成立协会,普遍开花,同类协会较多,没有统筹规划和指导,政府从资金上的奖励力度不明显。客观上来讲,有的协会的成立完全是为了争取上级的资金,根本没有在协会发展上下功夫,没有真正为协会今后的生存来考虑问题,没有从会员利益着想,最终协会是自生自灭。同时,协会管理者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缺乏政策方面的知识,执行和运用相关法规、政策不是主动自觉的,而是被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安排,对于政府部门的某些不合规范的行为也不能给予监督和抵制。其次是对协会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不足。比如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但目前为止除民政部门、农技部门对其进行过培训外,缺乏更多的培训,协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3、职责不明、功能单一、成效不明显。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最大限度为会员服务为宗旨,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搞好协调,维护会员利益;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诚信,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进行生产经营指导;开拓市场,畅通流通渠道。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一种新型组织,无论农民和协会的发起者,还是少数领导,对农村专业协会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还不能正确把握,宗旨不能深刻领会,对发展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具体表现在:有的农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立能力、自我发展功能不强,有依靠组织习惯,在合作时只能赢不能输,也就是只能利益共享,但不能风险共担;有的种养殖大户和能人缺乏奉献精神,对领头组建农村经济协会总是顾虑,怕泄露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怕同行砸了自己的饭碗;有的干部注重眼前利益,把上级给不给钱和给多少钱作为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前提,忽视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潜在效益。

二、今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对策与措施

1、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制定的相应政策。对协会举办的公司或企业,税务和工商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采取民政部门摸底认定,税务部门审核,在税收上先征后返或限期进行减免税收的办法进行先发展后管理,从而激发协会的积极性。二是对协会真正开展好的,见成效的,切实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各级政府对做出贡献的协会和主要负责人不惜重金给予奖励,重点扶持。三是进一步加大经济环境整治力度,规范经营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协会,为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5)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政府的基本情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政府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能力也有限。对于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 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政府应当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通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政府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必须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高效特色种植业。

(二)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保持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大量的农产品经纪人,政府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情况下,另辟途径,通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形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蔬菜、、生猪、家禽、等都可以通过合作形式形成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只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才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品牌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知名度后,政府要引导树立名优品牌,进行注册保护,以品牌开辟市场、拓展销路。总结农村的繁荣,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已改善农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所调查的内容作了一定的总结和归纳,针对我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篇(6)

一、**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目前,在**区务工的外来农民工约2万余人,大多从事建筑、加工、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区的建筑工地、工厂、饭店、娱乐等场所。外出务工人员6万余人,主要是在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从事制造、建筑、加工、电子产品生产等工作。

当前,**区农民工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上贫困,生活质量低下

当前,我市60%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30%左右月收入在800~1200元之间,只有少数能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资。经济上贫困决定了生活质量的低下,农民工衣着简朴、粗陋,一般都暂住在工地、厂区或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农民工的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劳动时间较长,闲暇时间少,基本上处于一种工作、吃饭、睡眠的生活状态。

(二)中青年居多

**区的农民工中约80%是中青年,留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人、妇女。

(三)文化水平普通偏低、职业技能差、谋生能力弱

农民工大中绝大多数为初中毕业,少数为高中毕业,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农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等几大领域,从事普通的劳务性工作,对职业技能没什么要求,收入不高,在城市生存能力较弱。

(四)法律意识不强

**区农民工中很多人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很少,从各种途径接受的法律宣传教育少,法律意识普遍不强。

(五)具有群体性特征

农民工一般都是属于一个地方或区域的,经朋友、老乡等介绍工作的,很少有单个农民出来打工,呈现群体性的特征。

二、农民工返乡给我市社会治安造成的影响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一批中小企业倒闭,就业机会减少,**区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回流,从而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的同时,有一部分不良人员也随之返乡,并将外地恶习带回,给本地治安带来压力。

二是外出务工返乡的人员大多为家里的顶梁柱,失业就等于丧失了经济来源,特别是**区的偏远乡村,家庭孩子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增大,部分人容易铤而走险,产生过激行为,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事。

三是有的外出务工人员长期在外务工,长达数十年之久,在外务工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本地公安机关不甚了解,可能存在负案在逃或是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行为人员。

四是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加之有的单位不讲诚信拖欠民工工资,而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和相应救济手段还很不完善,恶化了农民工生存环境,从而诱发犯罪。

三、关于解决农民工返乡给我区社会治安带来问题的对策

一是充分认识农民工返乡给我区社会治安带来的影响。要深入贯彻全国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孟建柱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当前严峻的治安形势,特别是中层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待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做好全体民警的宣传发动工作,切实增强全体民警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认知,增强对危机带来的影响的重视,切实提高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以大走访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农民工返乡情况的调查工作。结合大走访活动,组织民警深入辖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调查,并召开村(居)委座谈会等,全面摸清辖区返乡农民工情况;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仔细梳理归纳农民工返乡原因,并全面掌握返乡农民工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现状,了解其思想动态;加强同返乡农民工的沟通联系,交心谈心,身体力行为其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行动上、言语上正面加以引导。对有不良行为与不良嗜好的人员进行彻底摸排,并积极依托基层群防组织加强情报信息收集掌握,对重点人员要钉死、看牢,防止其趁火打劫,危害社会。

三是建立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做好社会舆情的监控工作。对目前尚未出现的但可能会出现的各类突况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应对预案,超前采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力争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辖区的社情进行有效监控,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坚决遏制过激行为,确保辖区社会稳定。

篇(7)

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xx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xx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 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xx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㈡ xx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xx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第4题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xx县,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xx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xx县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㈢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4)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我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有些问题。

3.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篇(8)

面积0.9平方公里,560户居民,总人口,1650人,村有保洁员9名,并配备了一辆垃圾车,做到垃圾日产日出,保持整个村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村内还有卫生所一家并有3名村医务人员。

二、村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

1、村的村民的卫生健康思想意识并未得到完全的改变,加上村民素质参差不齐,意识单薄垃圾乱扔,甚至还有随地大便。

2、群众缺乏公共卫生意识。由于传统的观念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在2005年“非典”期间,政府大力广泛宣传下,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有大大地提高了。但“非典”过后,人们对疾病预防的警惕性也逐渐减弱。

3、卫生死角多,脏乱差现象普遍。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加上宣传教育不到位,一些村民卫生意识差,导致农村垃圾乱堆乱倒,卫生死角无法及时清运,各种废水无组织排放,以至污水横溢,卫生状况堪忧,这是农村脏乱差和出现各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对村环境卫生的几点建议

科学发展经济,还应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社区卫生工作,建立快速有效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1、加强群众对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首先加强群众对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的“群防群治”,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把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行为能力作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提升就医报销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居民的自愿参加为主,筹集的资金由区财政、乡财政、个人三部分筹集,真正达到老有所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9)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县已初步建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业服务机构为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经管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产品质量监管及农业信息、流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体系;组建了服务功能比较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了形式多样的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金融等其他服务组织在农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明显。

2 当前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不健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给农民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健全,很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在乡镇一级农技推广等服务机构工作任务的公益性和经营性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区分,公益较少,服务功能弱化,加之农民主动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致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不够明显。

2.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尚不完善

2.2.1 经费紧张 农业公益性机制运行不畅,经费保障力度不够,有的基本处于无经费的状态,工作正常运转困难的现象突出。

2.2.2 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有的技术人员学非所用,有的非农业专业人员比重大,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

2.3 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业支撑和保护基础比较薄弱

2.3.1 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我县农业投入较之以往有一定增加,但仍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发展的新需求。

2.3.2 产前、产后服务滞后 售后维修服务、技术服务等不完善,影响了农机化效益的充分发挥。

2.3.3 农户生产资金比较困难 特别是大额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2.4 农村服务组织项目匮乏

篇(10)

这个政策好不好?我问到,当然好啊,不用交钱了嘛!虽然说现在的农村条件比以前是好了很多了,但是家庭负担也还是比较重的,能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减一点当然就好一点。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问题政策,你支持吗?几乎所有的人都选的大力支持,虽然我不确定他们是否了解那些具体的政策究竟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究竟有没有给农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究竟那些政策是不是只是空中阁楼,但是我觉得,农民朋友们都是相信国家政策的,他们相信,国家不是违背农民的,他们相信,国家会对他们好的。里面有个问题有一个填写着让我觉得值得思考,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有个人就说他不知道三农政策,所以没有选项可以选择啊,因为四个选项,看电视,听广播,别人告诉,政府宣传。我相信这是位唯一说出实话的人,其他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些政策,都什么都没说就选,大多数选的政府宣传,我问政府给你们宣传什么政策了,他们说什么都没有,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些政策,哪有这么好的政府啊。有个人感慨。我不禁想到,究竟是什么让现在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了,让老百姓对政府盲目崇拜,都说要跟着政府走,跟着领导走,可是,政府呢,政府又做了什么可以让老百姓心甘情愿跟着走的事情啊,都说要让农民朋友们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可是,话谁都会说,但是实行了吗?就算实行了,那也得经过层层审批层层考验最后实行的时候恐怕都过了不少年了吧。关于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e#

篇(11)

1、产业带动。就是依托煤炭企业去带动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倡导鼓励煤矿企业“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一矿办一企,一矿带一业”,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格局。郑村镇湘峪村办煤矿,连续几年,几乎把煤矿的所有收入都拿出来,共投资3**余万元用于发展旅游产业,搬迁民居、整修城堡、修建广场牌楼、停车场等,使明代建筑“三都古城”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加丰镇仅87平方、公里面积,境内有年产几十万吨到l**万吨大小煤矿十座,是矿井最密集的地区,他们把“以煤补农"资金捆绑使用,扶持非产煤村,积极发展畜牧产业,扶持建立了养猪、养鸡、养羊等四个养殖园区。卧虎庄村**年投资350万元,成立惠丰科技养殖公司,生猪饲养量4**头,年出栏一万头。上坪村鸡场养鸡1.5万只,年销售土鸡蛋18万斤,年收入l08万元。全国十佳小康村之一的长畛村,依托村办煤矿,兴办第三产业,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龙城大酒店,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搞得十分红火。端氏、加丰、侯村等l3座煤矿建立坑口瓦斯发电站,在给煤矿增加收益的同时,也给附近村民送上了洁净的生活用气,全县目前约有8900户居民使用了煤层气。其中加丰、郑村等3个乡镇18个村3600户农民免费用气。

2、兴办公益。就是鼓励煤矿企业出资捐款参与农村交通、供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文体、卫生、养老等公益事业发展,全县煤矿用于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资金累计约1亿元左右。郑村镇**年利用“以煤补农”资金,投资6**余万元,修建了贯通全镇的一级出境公路,平坦宽广,标准高,水泥铺面,质量好。今年,又投资400万元,动工建设覆盖十几个村,涉及数千人口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农民饮水困难问题。侯村、夏荷、永安、长畛、五里庙等产煤村,从煤炭收入中拿出不等资金,采用不同形式,补贴移民新村建设和农民住房建设,这些地方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统一标准,统一格调的农民新居气派大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中村镇的所属煤矿,近年来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各村的绿化、美化、整修等工作,这些举措,改善了生态环境,尽到了资源型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义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结对帮扶。就是引导煤炭企业跨区域与无煤乡村结对子,开展“一矿帮一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县共有246个行政村,其中有煤矿的村仅35个,就有200余个村既无煤矿,也无企业,这些纯农业乡村,基础条件较差,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实现共同发展,我们以“穷富结对,企村联姻”的办法,采取“协商自愿,循序渐进,结对帮扶,互利双赢”的形式,鼓励引导煤炭企业自选区域,自择项目帮助纯农业乡村发展经济。郑村镇半峪煤矿近几年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在固县乡云首村和当地联合办起了“万头”种猪繁育场和“万头育肥场”两个大型养猪厂,无论规模技术和效益在全县都是一流的,年出栏生猪2万头,带动了柿庄、十里等五个乡镇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4、基金助弱。就是凭借煤矿企业的资金优势,建立“扶困济弱”的帮扶基金。主要用于贫困学生就学、特困人群救助、残疾人员帮扶、农民大病医治、农村老党员和卸任村干部补贴等方面。据县煤炭局不完全统计,**年至**年,全县煤矿用于助学方面基金约260万元,用于特困、残疾人群救助资金约380万元,用于社会赈灾资金约2**余万元,对工龄达一定年限的农村干部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都有一定数额的补贴。凡有煤矿的村,对本村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学生给予1**—2**元奖励,对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发放500—600元补贴。

二、在煤矿整合过程中“以煤补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煤炭经济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煤炭属一次性能源,总有挖完的时候,所以煤炭企业一般都会经历起步一兴盛一繁荣一衰落的过程。我县煤炭产业,真正起步还没几年,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发展到兴盛阶段。正处于上升时期,今年以来,根据《**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走势及我县煤炭企业的目前情况,不仅以“以煤补农”受到冲击,煤炭产业自身都受到严重影响。具体是:

1、煤炭企业面临产业整合的考验,开工不足。我县44座煤矿中,除5座县营煤矿**年改制外,其余39座,乡村煤矿(占85%),普遍存在起步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办),规模小、产能低、设备差“先天不足”的缺陷,绝大多数因整合而关闭,煤矿数量锐减,开工严重不足,春节后几乎没有生产。从09年省政府制定的煤矿复产条件看,安全门槛空前提高,一些持有“六证”的煤矿也因短期内整改无法达到复产标准而放弃复产念头,即便有条件有信心整改也因无法预测未来整合的政策变数思想动摇。目前全县44座煤矿仅复产7座,占生产矿井27%,还是最近才批准生产。煤炭企业有波动、有担心、有牢骚、有怨言,似乎前途未卜,既影响了有煤矿的的乡村“以煤补农”工作,又暂时影响了全县的财政收入。

2、煤炭经济呈现减收下行压力,出现亏损。煤炭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可谓“一桩擎天”,煤矿数量减少,煤炭产量下降,势必出现行业亏损,最终会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据业内人士称,去年全县年产煤500多万吨,今年半年时间即将过去,估计全县煤炭产量很难达到400万吨,减收三成已是定局。原来依靠煤矿支撑和发展并且相当富裕的尉迟、加丰、五里庙等产煤村,已经出现经济危机,车辆封存停驶、欠费造成停电,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完全依靠煤炭经济维系的县级财政到底会受多大程度的波击,恐怕在后半年至年底就会显现出来。

3、“以煤补农”政策受到严重冲击。

“以煤补农”政策实施以来,尽管有范围、区域限制,时间不长,受众不广,分布不均,但毕竟还是惠及了一些地区农村和一方百姓,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乡村煤矿在“以煤补农”方面是最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它除了按政策规定上交一定比例的利税后,所有收入基本上都用于了“补农”,没有过多的消耗和“跑冒滴漏”,较之其它形式的“补农”效果更明显。但在整合过程中,恰恰是乡村煤矿这一块受影响最大,煤矿企业自身难保,“以煤补农”不会不受冲击。产煤乡村一下子可能“由富返贫”,新农村建设缺乏动力支撑,可能中途停滞;农村富裕劳力失去就业岗位,农民增收困难;靠煤炭带动的其它产业如运输等也会受到影响;“以煤补农”工作失去财力源泉,会举步维艰;财政收入成在煤,败也在煤,会出现大起大落。我县“三农"发展面临潜在危机,甚至诱发不稳定因素。

4、产业结构必须面对调整的痛苦挟择,应尽早谋划科学发展。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多元化的,如果只靠一种资源一个产业去支撑,不仅是危险的,而且生命周期是很短的。我县产业结构中“一业独大”、“一柱擎天”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面对全省产业整合的大趋势,不能在“危”中寻“机”,果断转身,发展煤炭的接替产业,很容易使经济发展由大起走向大落,出现“经济衰败,财政崩盘”。当然,一个产业在最赚钱的时候要放弃,去寻找另一产业去创业发展,是会很艰难痛苦的。但煤炭产业调整的大政策,大走向,整合重组的大趋势、大格局迫使你不得不去转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是早调整还是晚调整,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是提前调整还是滞后调整,是局部调整还是全方位调整,结果都是不一样的,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对“浴火重生”的痛苦抉择。

三、推进“以煤补农”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近年来,县乡村都出台了“以煤补农”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煤矿企业服务“三农”搭建了一个平台;为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了一个载体;为企村共建新农村提供了一个机遇。如果说煤炭资源的有偿使用是政府对企业的硬约束,那么“以煤补农”政策机制则颇具可持续发展的软效应。为了使煤炭产业在整合中健康发展,引导煤炭企业积聚更多的资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福人民,积极推进“以煤补农”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