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7 15:03: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

篇(1)

0 引言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1 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1.1 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1.2 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2.1 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1.2.2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

1.2.3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2 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2.1 理论基础不同

2.1.1 会计目标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响,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1.2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价,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3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3.1 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3.2 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已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3 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4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4.1 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账户体系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账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账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账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篇(2)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1 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1.1 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1.2 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2.1 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1.2.2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

1.2.3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2 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2.1 理论基础不同

2.1.1 会计目标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响,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3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3.1 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3.2 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已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3 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4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4.1 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账户体系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账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账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账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4.2 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账务处理方法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账户,并将各项资产账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篇(3)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一种以服务或产品生产作业为核心的系统的企业管理方法。作业的划分涉及到工艺流程中物料的供应、产品的设计等各个环节,涵盖了产品的总装、质量检测到运输、销售的全部过程。作业基础成本法能够通过对生产作业以及作业成本的确认和统计,相对准确地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业基础成本法能够对所有跟产品生产有关联的作业进行跟踪,有效地消除不增值的作业环节,从而优化产品生产的作业链和产品价值链,最大限度地促进产品生产的成本节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产品生产信息,提高企业在产品生产上的计划、控制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运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是一种企业基于服务或产品生产所产生的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前提,即企业经营的服务或者产品生产是通过作业完成的,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消耗产生了作业成本,为了有效控制作业成本,需要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从而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是一种具有很高优越性的成本核算方法。但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使用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发挥出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优越性,需要具备一定的运行基础。

首先,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需要有明确并且一致的系统目标。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系统目标决定了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和运行的结果。不同的系统目标,对于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结构设计、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运行方法以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运行结果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假如没有一致并且明确的系统目标,必然会导致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结构设计和核算结果的混乱。

其次,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应该与相关的业绩评估和报酬计划相对接。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对运作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企业利润的提高,需要引导企业员工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中,并且根据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核算结果,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奖惩,从而加快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推进。

二、运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

完整的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系统应该按照三个主要的步骤进行。即对生产的资源成本和作业进行识别、对资源成本进行作业分配、根据成本对象对作业成本进行分配。

对生产的资源成本和作业所进行的识别。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系统的第一个步骤是对产品生产的资源成本进行识别和作业分析。资源成本因为各种作业的进行而产生,大多体现在会计总分类账目中的一级明细账户之中。通常情况下,作业分析通过现有的报告或相关文件进行数据的收集,同时采用观察、问卷调查以及与相关的核心人物的访谈等多种形式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在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方便进行成本的计算和分配,一般将产品生产过程的作业情况分为四类:即单位级的作业、批别级的作业、产品级的作业以及设备级的作业。

对资源成本进行作业分配。由于产品的生产作业或服务行为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消耗,因此将能够产生资源消耗的作业称为资源动因,并将其作为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主要资源动因有六种,即被应用于公用事业的仪表数;产生了薪酬计算及相关工作的企业工作人员的数量;在生产作业中对机器的作业进行调试的调整次数;在材料整理工作中对对材料进行移动的次数;机器在生产作业中运行的时间数;需要进行清洁作业以及门卫工作的区域空间大小。在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时可以直接追溯到资源动因,对于资源动因的直接赘述可以准确计算出生产作业过程对于生产资源的实际耗用量。

根据成本对象对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即是以作业动因进行分配的分配方式。在讲作业进行汇集统计之后,就需要每一单位的作业成本进行计量。每一单位的作业成本不仅是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基础和依据,还是与其他组织的作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依据,从而确定出相关作业的效率。作业动因是根据成本对象对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基础,通常情况下,主要的作业动因有产品制造的周转次数、机器生产过程中的调整次数、机器运行的时间、人工进行生产的时间、相关款项支付的次数、产品生产的零部件仓储数量、检验报告的数量或报告时间、产品验收单的数量、采购中的订单数量等。通过对作业动因的分析,可以对成本的升降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第一,充分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介入其中,使使他们能够对这一工作有足够的熟悉程度,并乐于参与其中;第二,可以先局部试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充分总结和吸收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有利于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全面推行;第三,对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初始设计进行适当的简化;第四,注意维持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平行系统,有利于使用者逐渐适应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三、结束语

由于作业基础成本法能够对所有相关作业进行跟踪,最大限度地促进节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江作.小议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运作[J].价值工程,2010(03):27-28.

[2]陈艳梅.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2011(04):37-38.

篇(4)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理目标。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3、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三、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会计假设方面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方面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现代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计价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四、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而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其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

参考文献:

〔2李洛嘉.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5)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理目标。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1、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俗地讲,这项职能就是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3、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1)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2)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

三、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1、会计目标方面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方面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方面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现代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计价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四、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而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其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德平. 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篇(6)

一、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

成本作为一个价值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资金耗费,即产品成本是从古到今的任何企业都十分重视的一个管理方面,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成本管理更显得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对哪些关于成本的问题属于成本会计的范畴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大部分学者看来,成本会计发展形成了管理会计,由此成本会计的职能便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大致可分为反映和监督两大类,形成了庞大的成本会计体系和内容,这样就使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重复。因此有许多学者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并为一门学说。因为现代会计主要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类,管理会计就包含了成本会计。但是成本会计实际上和管理会计是有所不同的,这从成本会计的职能上便可看出。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各种费用的耗费,以及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企业管理提供各种成本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本情况有着清楚的认识。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的成本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的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会计对象要素中的“费用”要素,财务会计的对象则是其他五个要素。并且现代对成本的会计约束也日渐增强,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比如我国正在准备制定的成本会计准则,因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可视为一种趋势。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异同

1.会计目标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即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不同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本文由收集整理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的现行成本原则。

三、成本会计的运用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圆满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成本会计的工作必须遵守会计的原则。其中财务会计中的十二项原则大部分适用于成本会计,并且通过与成本会计的结合产生了新的一些特点。如客观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并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也有一定的原则,比如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现代成本会计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成本会计工作的好坏可以决定企业的命运,成本会计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四、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任务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制度等因素联系起来的,要与他们相适应,否则就不会顺应历史的潮流,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成本会计任务是由其职能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职能就有什么样的任务,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因此成本会计的任务就要围绕反映和监督而制定,并且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要以职能为方向。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

1.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的三个任务

这三个任务分别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这三个任务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期工作,为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一个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在奉公守法和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合理高效地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成本的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是其他成本工作的前提,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合理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这是因为企业生产的成本可以根据成本计划等进行控制,企业管理者可以将实际的成本数据和计划的成本指标进行比较,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便于对生产经营工作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检验成本计划的制定的合理性,是否与实际相结合。因此企业应该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科学的预测未来,详细周详对自己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管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他的参与经济决策上。成本会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涉及面很广的管理工作,需要在企业各部门的配合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会计资料进行研究,从而为经济决策做出依据,也就是参与经济决策。成本会计的这三个任务主要面对的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基层生产单位。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主要尺度之一,而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成本费用。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了解各产品的生产耗费金额及其结构计划,从中检测各项改造措施、专有技术与专利权的应用效果,为企业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是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成本计划合理的组织生产,使成本的实际耗费与计划相差不会太大,即实现有计划的生产。最后,是企业基层生产单位。工段、班组是产品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是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的发生地,是最基本的责任成本中心,也是企业的成本计划的执行的最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成本计划的执行。

2.为企业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任务

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控制任务。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会计在这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控制职能。成本会计依据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企业的有关计划、预算、规定、定额等为依据,也就是成本的计划,严格审核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严格按照计划、预算和规定办事。同时成本会计还肩负着寻找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方法重任。成本控制从全企业的利益出发,间接服务与全企业的所有部门,而不是特定的服务于哪一个部门,或哪些部门

3.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任务

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任务。进行成本核算主要是依赖于会计部门进行成本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从而形成对企业管理部门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正确地进行存货计价、正确地确定利润和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任务服务的是管理部门,也就是行政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利用成本核算一方面考核各项降低成本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分析评价成本费用的升降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实施工作奖惩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掌握期间费用的支出情况,尤其是管理费用的支出金额及其结构,了解其发展趋势,为加强人员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包装费等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关心的重要内容。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产品生产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第一线,对产品生产的耗费内容、耗费方式最为了解并对产品的制造成本具有控制能力,是企业最高层的责任成本中心。因此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耗费最为关心。成本会计向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制造成本的详细信息。

4.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开展成本分析

也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任务。企业按照成本计划的要求对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找出漏洞,及时弥补。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因此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对成本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达到对以后的借鉴作用。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主要面向的还是企业的管理层,为他们分析年度的经营情况提供依据。

篇(7)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理目标。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1、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俗地讲,这项职能就是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3、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1)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2)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

三、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1、会计目标方面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方面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方面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现代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计价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四、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而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其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德平. 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篇(8)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会计中有许多会计学分支,比如税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虽然他们有很多融通的地方,但在各自的领域起着不一样却又很重要的作用,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其中成本会计在企业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异同

1.会计目标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即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不同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的现行成本原则。

二、成本会计的运用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圆满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成本会计的工作必须遵守会计的原则。其中财务会计中的十二项原则大部分适用于成本会计,并且通过与成本会计的结合产生了新的一些特点。如客观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并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也有一定的原则,比如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现代成本会计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成本会计工作的好坏可以决定企业的命运,成本会计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三、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任务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制度等因素联系起来的,要与他们相适应,否则就不会顺应历史的潮流,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成本会计任务是由其职能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职能就有什么样的任务,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因此成本会计的任务就要围绕反映和监督而制定,并且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要以职能为方向。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

1.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的三个任务

这三个任务分别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这三个任务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期工作,为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一个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在奉公守法和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合理高效地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成本的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是其他成本工作的前提,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合理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这是因为企业生产的成本可以根据成本计划等进行控制,企业管理者可以将实际的成本数据和计划的成本指标进行比较,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便于对生产经营工作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检验成本计划的制定的合理性,是否与实际相结合。因此企业应该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科学的预测未来,详细周详对自己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管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他的参与经济决策上。成本会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涉及面很广的管理工作,需要在企业各部门的配合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会计资料进行研究,从而为经济决策做出依据,也就是参与经济决策。成本会计的这三个任务主要面对的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基层生产单位。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主要尺度之一,而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成本费用。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了解各产品的生产耗费金额及其结构计划,从中检测各项改造措施、专有技术与专利权的应用效果,为企业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是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成本计划合理的组织生产,使成本的实际耗费与计划相差不会太大,即实现有计划的生产。最后,是企业基层生产单位。工段、班组是产品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是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的发生地,是最基本的责任成本中心,也是企业的成本计划的执行的最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成本计划的执行。

2.为企业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任务

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控制任务。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会计在这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控制职能。成本会计依据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企业的有关计划、预算、规定、定额等为依据,也就是成本的计划,严格审核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严格按照计划、预算和规定办事。同时成本会计还肩负着寻找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方法重任。成本控制从全企业的利益出发,间接服务与全企业的所有部门,而不是特定的服务于哪一个部门,或哪些部门。

3.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任务

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任务。进行成本核算主要是依赖于会计部门进行成本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从而形成对企业管理部门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正确地进行存货计价、正确地确定利润和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任务服务的是管理部门,也就是行政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利用成本核算一方面,考核各项降低成本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分析评价成本费用的升降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实施工作奖惩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掌握期间费用的支出情况,尤其是管理费用的支出金额及其结构,了解其发展趋势,为加强人员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包装费等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关心的重要内容。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产品生产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第一线,对产品生产的耗费内容、耗费方式最为了解并对产品的制造成本具有控制能力,是企业最高层的责任成本中心。因此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耗费最为关心。成本会计向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制造成本的详细信息。

4.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开展成本分析

也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任务。企业按照成本计划的要求对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找出漏洞,及时弥补。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因此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对成本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达到对以后的借鉴作用。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主要面向的还是企业的管理层,为他们分析年度的经营情况提供依据。

四、结语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05-2.5

成本管理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和着力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发生源流包括时间源流、空间源流和业务源流。从成本发生的角度来看,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发生的三大源流的交汇点。

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也就是成本避免的思想,它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式,其基本思想是立足于预防,即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是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的一种体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使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下面我们先从基于时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认知、发展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阐述。

一、基于时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一是过于注重生产成本,忽视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二是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无论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成本会计内容走入了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这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成本信息的失真而失去了其效用,因成本项目的过于简单而使控制缺乏针对性,因而实现不了成本会计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另外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三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大量内容的交叉重复,不利于学科建设。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财会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开展的工作,因此将其归入财务管理学科更为合适。四是缺乏对成本会计中成本会计基础理论、成本计算模式及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成本会计跟不上时展的进程,未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基于时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根据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以期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合理地建立成本会计假定问题。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成本会计假定是发展和完善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假定为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成本对象假定,使其具有层次性;二是公平分配假定,使其费用的转移和实际受益情况相吻合。

(二)科学界定成本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分工的细化,现行成本会计对支出、费用、生产费用、成本及成本会计对象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不清,同一概念在不同场合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其相互关系不明确;在表述上既不统一、又欠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支出的界定:支出应是企业资产的流出,是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发生的一种交换关系,它属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费用的界定:费用是和收入相对应的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业务环节发生的,这种耗费要和收入相配比,以营业收入来抵充;成本界定:成本是企业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它揭示了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成本会计的对象的界定:成本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成本核算,这样既能使各门会计学科的对象涵盖整个会计学科,又避免不同学科的交叉重叠。

(三)成本计算模式和方法问题

现行成本会计只介绍制造成本核算模式,从而使产品成本并没有包括实际的资源消耗,而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消耗更是传统成本核算的薄弱环节。为了迅速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应在介绍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的同时,介绍全部成本计算模式和责任成本计算模式;在介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同时,研究介绍项目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并实现各成本计算方法对基本数据资料的共享,从而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资料。

三、基于时展进程中对成本会计的深思

在时展进程中,我们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向,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强化理论研究,提高成本会计水平;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和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进并完善成本会计电算化;以人为本,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完善成本会计体系,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四、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成本会计

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

的变化,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政府各级机关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有魄力、有决心,推动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成本会计人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成本会计人员要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应当强调的是,在成本会计岗位上应配备成本工程师,从而有利于成本会计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以适应现代化管理,成本会计的新发展对成本会计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会计学界在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成本会计新方法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不能纸上谈兵,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并选作试点加以推广应用,还要做典型案例研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克服理论工作者没有很好深入实践、实际工作者没有很好研究理论的倾向,以扭转学术界和实务界两张皮的现象。

(三)成本会计核算手段要实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没有会计电算化,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它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

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五、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及内涵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快递公司、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并加以总结完善。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新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我国越来越重视成本的核算和审计等以前所忽视的一些重要信息技术,成本也成为企业和业界所关注的指标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一、引言

按二者产生的时间来看,成本会计先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产生一段时间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产活动的需要,管理会计从会计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单独的一门学科,二者相互促进和发展。后来,越来越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被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间的内容交叉问题日益增加,分歧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势随之带来的有系列的困境,例如: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怎样合理开设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以便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亦或是,企业又该怎样区分、细化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

二、相关概念

成本会计:是指通过核算所有的生产费用,以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式。从狭义的范畴上看,成本会计就相当于成本核算;从广义的范畴上看,成本会计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以及成本考核这一系列方式。

管理会计:是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计划、控制、决策等活动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叉学科,融合了会计和现代化管理。

三、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分析

1.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历史因素

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会计的主要工作只是单纯记录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到了十九世纪末,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为了降低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生产成本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推广,会计工作内容中也加入了产品成本的相关记录,二者有机结合之后形成了一种记录型成本会计。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随着大量的生产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开始更多的关注于生产效益的提高,于是采用了控制成本开支和减少产品浪费的一系列相关措施。在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标准成本制度这个新概念也被融入会计领域,加之预算编制的出现,会计工作的重点由核算转化为控制,成本会计有了一个大的突破,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学科。

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管理会计的一系列工作就慢慢行成本会计中分离了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国际化,管理会计不断融合着现代科学管理中的最新成就,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以致于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主要是以预测为基础、以决策为重心,从而导致二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

从上述二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本会计就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发展之下的产物,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密不可分。管理会计的进步就是成本会计的进步,管理会计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时候,需要借助于成本会计核算、策划、控制、考核等方面所提供的信息帮助。

2.二者研究对象上的联系

成本会计在围绕产品成本的主题之下,研究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管理会计一直以来都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在成本会计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细化研究对象,增加了研究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各项因素,例如:企业的收入、利润等方面,从而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科学管理决策依据。

从这个角度上看,虽然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是对成本会计进行了一次超越,但是它的基础仍旧是成本,决然不能弃成本而不顾。因此,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内容上有重复也是情理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学者也认为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

四、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必然性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具有其必然性:第一,从二者的产生与发展史来看,二者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未来的发展必然也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第二,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基础,无论管理会计怎样发展、怎样融合新创新和新理念,它所研究的基础是不会改变的。第三,在西方学者眼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是一样的,甚至有的就将二者概念等同,并没有给二者划分明确的界线。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融合已经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是一种适应新形势需要,改革企业会计体系中的一个趋势,合并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学科,即“成本管理会计”。

五、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问题的解决措施

基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存在严重的内容交叉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将二者融合的方式。一方面,从会计专业教育的角度上来看,可以避免教学上因为单独开设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这两门学科而导致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度。另一方面,这样一来就可以消除企业因为二者内容界定不清而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麻烦,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为避免理解过于复杂,成本管理会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会计,通过利用专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消耗所进行核算、策划、决策、考核、控制和评价的一系列价值管理行为。

篇(11)

构建政府成本会计的需求是因为现行的政府会计存在弊端,对相关成本费用的核算无法准确提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加深,当前预算会计的基本模式暴露出很多问题,政府成本会计的缺失已经成为加强绩效管理、推行绩效预算、建立绩效政府的重要障碍之一。

1.1 政府会计体系无法提供整体资源和运营状况。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与国际通行的政府会计相比较就可以发现,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是一个以预算会计为主,夹杂财务会计,没有成本会计的混合体系。而预算会计是指“以预算资金活动或预算收支活动为会计对象,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而不能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及财务结果全貌。”因此,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受到预算会计对象、预算管理体制和预算会计制度等方面的局限,无法对政府所消耗资源和运营状况进行整体反映。即使是最基本的现金收支信息也没有办法准确提供,更不用谈及整体反映政府债务内容、债权性资产、国有控股权的资产以及一些社会基金的运营状况。

1.2 政府会计体系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费用核算。在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体系是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在收付实现制下,缺乏对成本进行核算,尤其是公共产品的成本。而且非现金交易是不会作为收支而进行及时的核算,收入与成本也因此无法配比,收付实现制下也不会提供详细的项目成本或每一期间费用的信息,政府部门的成本控制和投入产出情况也不能由收入减去支出后的结余来反映。

1.3 政府会计体系缺少用于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在企业会计体系中,同时包含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为对外部使用者服务、报告的财务会计,另一部分是在经营、管理、决策时,为内部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会计。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中,却只包含了预算会计这一部分,缺少了为内部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信息部分。一方面,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主体不够明确,无法对来源不同,使用用途不同,以及受到不同的法律、法规所约束的资金区分开来,分别进行管理和核算,以至于专门款项无法得到专门使用,甚至容易在财务上产生违规违纪的问题,如私自挪用资金、挤占专项资金等。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政府由于机构膨胀,人员庞杂,人力成本较高,办公成本和职务消费也都过大等原因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公共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发生,而引入政府成本会计后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时提供帮助。

2 政府引入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

2.1 政府决策有时更考虑非成本因素。政府在决策时经常更多考虑的是非成本、非经济的因素,尤其是在做出有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时,更是首先考虑政治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因为政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为民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公共服务,而不是追求利润,将在成本效益上有所欠缺、经济上不太合算的项目舍弃,这样就违背了政府的政治、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例如,政府必须要在公共教育、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项目上提供投入,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以及发展的权利,或在遭遇天灾等特殊时期,政府部门会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2 部分资产和业绩难以计量。政府成本在一些资产、业绩上出现难以计量的问题。阻碍了成本会计信息为绩效政府提供服务。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消耗的资源成本或所负债的货币价值,但有时候会出现成本难以进行货币准确计量的问题,典型代表是自然资产,如林木资源。很难准确计量每棵树所耗费的成本和它自身的价值,很难将其进行资产化,对其进行成本管理。同样也很难将业绩与成本进行直接配比,因为业绩测量比成本测量更加抽象,难度增加很多,目前国际上对政府公共部门的业绩测量考评还仍只停留在初步研究的阶段。

2.3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环境不理想。我国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为主,但是成本会计需要依靠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以现金制为确认基础的政府会计无法全面确认政府资产与政府负债,因此无法核算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服务的完全成本,不能将公共部门的产出与取得的效果联系起来考评,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浪费严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果。类似于企业成本会计,可以发现政府权责发生制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实施成本会计。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绘制出历届政府的成本开支费用表,划清历届政府的权利和责任的界限,有利于正确评价政府的表现。因而目前的会计环境不利于建立政府成本会计。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为应对财政危机,进行了彻底的政府会计改革,率先实行了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对政府成本的控制。

2.4 计算机网络系统落后。我国目前的政府会计软件、网络系统较落后,还不足以满足政府成本会计的要求。因为政府成本会计所需要的数据量是远远大于目前政府会计所需求的,这对相应的会计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能有助于加快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高成本数据分析的效率,更快更好地完成成本数据汇总,实现对数据的电子化处理能力。因此,我国政府会计目前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落后以及相应的会计软件上的不足,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将来的政府成本会计的发展。

3 我国构建政府成本会计发展策略

积极将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中,有助于建设我国绩效型政府,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极具现实意义。但由于我国政府会计目前还不完全具备发展成本会计的条件,因此还要从技术、组织、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改进,为我国引入成本会计打下基础。构建我国政府成本会计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成本会计准则。我国在推行政府成本会计时,要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促使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完善的法制环境不仅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也容易制约我国政府引入成本会计。加快健全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指导政府成本会计改革的实施过程,明确改革范围、改革对象和改革流程,确保改革过程科学规范、合理合法,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另一方面还能以法定的形式来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权力,提高政府活动的有效性,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有了法定依据,执法过程有法可依。

除了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我们应该借鉴海外发达国家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与其他会计准则相协调,会计处理原则保持一致。我国政府成本会计准则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成本核算原则,包括成本会计目标、适用范围、成本核算目的等;②成本计算方法;③成本分析方法,设计相应的指标来分析成本水平;④成本费用分配方法,应根据不同成本费用的特点,规定在不同的条件下应采用的分配方法;⑤编制统一的成本报表,包括单位成本表、费用明细表等;⑥成本信息的披露等。

3.2 健全财务记录,确定计量标准。健全政府现有的相关财务成本的原始记录,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管理,包括人、财、物。真实、完善的政府会计系统,能全面有效反映政府的财务业绩、财务表现和履行的受托责任。

从企业成本会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准确、真实、完整的成本会计数据是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成本会计的重要基础。为政府成本会计奠定良好基础,首当其冲就是做好成本会计数据的收集和核算,要积极确认每一笔的资产费用支出、负债的计量,同时要对这些成本费用及时入账,健全财务记录。

因为政府活动不同于企业活动,两者在成本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区别。目前,企业所有的产品成本可以依据明确的标准进行计量,因此,在对政府活动进行成本计量时可以依据类似的企业计量标准。而对于那些政府活动所耗费的资产成本,所产生的绩效计量,如自然资产的成本评估、政府活动的绩效计量,因不同于企业,没有可依据的明确指标,这将制约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应针对这些部分研究制定一套特殊的衡量指标,以满足今后开展政府成本会计,这也将促进政府管理水平提升。

3.3 引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政府成本会计的一大基础,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政府职能范围还没有得到明确界定,“政社不分、政企不分和政事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机构普遍缺乏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观念,政府财务管理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些情况表明,完全的应计制会计核算基础还不适合我国的实际。因此,在我国预算会计非预算职能部分应引入权责发生制时,应采用渐近的方式引入,先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随着预算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的完善,逐步扩大权责发生制的引入领域,从而为建立我国政府会计、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