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各校都在积极开拓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中,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问题也颇受学校的关注。高中政治紧贴时事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高中政治课程的时效性教学,不但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本身,而且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视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意义
1 是高中政治课程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需要。高中政治课程有实时性较强的特点,且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当今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这些事件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各面,而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涉及国家建设的各方各面。因此,那些具有时效性特点的事件完全可以充实到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去,这样不但能丰富高中政治课程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政治课程在获取更有时效性的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2 是提高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高中政治课堂较为枯燥,学习兴趣不浓,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些教师也深刻地感受到,如果不能有效地用时效性的信息介入高中政治教学环节中去,高中政治教学效果是难以提高的。因此,通过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的时效性,在引入大量生动的图片、具体的事件、形象的视频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于事件发生的环节中去,会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观察和思考,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就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终提高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
3 是丰富学生政治知识视野的需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一般都是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生动性和有趣性,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知识点,学生很难听明白,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听讲。在这种形式下,把时效性的信息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去,学生不但会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还会在了解相关信息时发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在讲授货币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当前中国银行最新的政策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但可以做好货币的课程教学工作,也可以让学生获取国家银行政策的相关信息,因此,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策略
何为时效性?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最新发展动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时效性则是指课堂教学应该将课本知识与时代紧密联系,并将二者融会贯通,让课堂教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走在时展的前端。高中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加强高中政治课堂的时效性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大势所趋。要达到高时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利用案例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去学,而不是教师被动去教。一个富有时效性的课堂更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一名正确的指路人。要达到高时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需要将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更需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无限的求知欲去发觉政治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例如,在高二的哲学教学中,注重每一个哲学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用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案例,学生会发现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并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最终获取最佳解决方案,这样就为每一个哲学理论的提出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让表面枯燥的哲学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但是这些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正是学生的积极探索,才帮助他们习得了每一个哲学理论。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信任学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主动学习,这是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有效途径。
2 开展实践教学,拓展学生视野。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必须努力开展实践教学,拓展学生视野。
首先,要拓展学生视野,教师就要精讲课程中的理论部分,多让学生实际讨论重大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这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务劳动、植树、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等。通过在社会大环境下的磨练,学生容易产生良好的社会情结,使得他们更加广泛地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再次,要组织学生开展时效性强的课外活动,比如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具有政治性的环境中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进而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3 科学利用教材,提高教学时效性。当前,高中政治采用的教材都是实际性、应用性、时效性较强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充分利用教材也可以增强高中政治课的时效性。
首先是要利用教材中的资料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涉及到国家的各个方面,因此,教材中的不少资料都可以作为案例进行教育,比如,在分析中日关系时,可以选用教材中关于中日历史、现状的资料进行分析,再结合当前的中日关系,让学生预测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这不但是科学合理利用教材的案例,更是提高学生利用原有资料进行时效性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和提高
高中政治课程在改革的背景下,它的教学理论和我国的国情紧紧结合,它的教学形式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热点不断变化,这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提高探究能力的最有效方法。高中政治教学筵席了普遍教育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热情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增强探究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对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一般论述
1、高中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涉及的层面较其他学科较繁琐,较复杂,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际的探究性活动,让政治的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必须立足于对高中学生本身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动课堂,让老师监督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将获取的有利知识应用到政治学习中,提高政治探究性能力。
3、高中政治的探究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理念主要是把高中学生看成一个实际的整体,并在整体的基础上融入一些部分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个人的探究性能力等。另外,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整体形态结合起来,化成有机的统一体,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问题不仅仅局限在探究上,而是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老师不仅要提高学生政治的文化课程,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表里如一,从内到外都有政治教育做后盾,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目标的确定
自高中政治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之后,达到了“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知识觉悟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体现:
1、知识目标。举一个简单的高中政治的例子:以哲学课程的学习为例。A、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1)哲学的由来;(2)哲学的发展变化;(3)哲学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观点;(4)哲学的分类;(5)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B、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命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4)哲学的两大基本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哲学的意义;(6)哲学的影响。C、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哲学的初步学习,对问题进行的实际应用:(1)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探究一下我国经济全球化体现的观点;(2)结合当今热点问题——,用哲学理论进行分析;(3)我国近几年少数民族出现了动乱,结合哲学中的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说;(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用哲学的知识进行阐述;(5)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对方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
2、能力目标。A、哲学上通常将:对待问题要进行全面、具体、辩证的分析,形而上学的去解决问题是错误的。例如,对待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想到的就不仅仅是哲学上的观点了,还有许多现实因素。B、哲学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例如:对待我国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问题,就必须将以前学过的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相关知识也要一并用上,这样才能达到具体、全面的目的,让政治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C、有些问题,虽然是热点问题,但是,受教材的限制,并不能对它们进行完全的解读,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寻找热点资源,用实际例子与政治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开阔知识,提高政治学习的探究性。
高中政治课程在改革的背景下,它的教学理论和我国的国情紧紧结合,它的教学形式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热点不断变化,这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提高探究能力的最有效方法。高政政治教学筵席了普遍教育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热情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增强探究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对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一般论述
第一、高中政治在一定发程度上较难理解,涉及的层面较其他学科较繁琐,较复杂,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际的探究性活动,让政治的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二、提高高中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必须立足于对高中学生本身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动课堂,让老师监督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将获取的有利知识应用到政治学习中,提高政治探究性能力。
第三、高中政治的探究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理念主要是把高中学生看成一个实际的整体,并在整体的基础上融入一些部分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个人的探究性能力等。另外,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整体形态结合起来,化成有机的统一体,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问题不仅仅局限在探究上,而是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老师不仅要提高高中学生政治的文化课程,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表里如一,从内到外都有政治教育做后盾,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目标的确定
自高中政治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之后,达到了“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知识觉悟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体现:
(一)知识目标
举一个简单的高中政治的例子:以哲学课程的学习为例。
A.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1)哲学的由来;(2)哲学的发展变化;(3)哲学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观点;(4)哲学的分类;(5)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B.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命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4)哲学的两大基本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哲学的意义;(6)哲学的影响
C.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哲学的初步学习,对问题进行的实际应用:(1)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探究一下我国经济全球化体现的观点;(2)结合当今热点问题——,用哲学理论进行分析;(3)我国近几年少数民族出现了动乱,结合哲学中的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说;(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用哲学的知识进行阐述;(5)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对方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A.哲学上通常将:对待问题要进行全面、具体、辩证的分析,形而上学的去解决问题是错误的。例如,对待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想到的就不仅仅是哲学上的观点了,还有许多现实因素。
B.哲学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例如:对待我国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问题,就必须将以前学过的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相关知识也要一并用上,这样才能达到具体、全面的目的,让政治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C.有些问题,虽然是热点问题,但是,受教材的限制,并不能对它们进行完全的解读,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寻找热点资源,用实际例子与政治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开阔知识,提高政治学习的探究性。
三、高中政治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
任何探究性的教学模式都有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高中政治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更是如此,简单划分为几个层次:
首先、要及时地进行探究性思维,现在的政治教学大部分是这样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会为主,这两个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转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相互转化,老师把学习的设计方案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并以政治的教材为基础,将学案作为载体,为学生提出问题的模拟情境,摆出探究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2-01
1 对高中政治发现探索性教学的一般论述
第一、高中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涉及的层面较其他学科较繁琐,较复杂,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际的发现探索性活动,让政治的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二、提高高中学生的发现探索性教学,必须立足于对高中学生本身的发现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动课堂,让老师监督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将获取的有利知识应用到政治学习中,提高政治发现探索性能力。第三、高中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理念主要是把高中学生看成一个实际的整体,并在整体的基础上融入一些部分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个人的发现探索性能力等。另外,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整体形态结合起来,化成有机的统一体,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发现探索上,而是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不仅要提高高中学生政治的文化课程,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表里如一,从内到外都有政治教育做后盾,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 高中政治发现探索式教学目标的确定
2.1 知识目标
举一个简单的高中政治的例子:以哲学课程的学习为例。A.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1)哲学的由来;(2)哲学的发展变化;(3)哲学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观点;(4)哲学的分类;(5)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B.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命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4)哲学的两大基本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哲学的意义;(6)哲学的影响。C.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哲学的初步学习,对问题进行的实际应用:(1)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发现探索一下我国经济全球化体现的观点;(2)结合当今热点问题——,用哲学理论进行分析;(3)我国近几年少数民族出现了动乱,结合哲学中的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说;(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用哲学的知识进行阐述;(5)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对方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 。
2.2 能力目标
A.哲学上通常将:对待问题要进行全面、具体、辩证的分析,形而上学的去解决问题是错误的。例如,对待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想到的就不仅仅是哲学上的观点了,还有许多现实因素。B.哲学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例如:对待我国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问题,就必须将以前学过的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相关知识也要一并用上,这样才能达到具体、全面的目的,让政治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C.有些问题,虽然是热点问题,但是,受教材的限制,并不能对它们进行完全的解读,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寻找热点资源,用实际例子与政治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开阔知识,提高政治学习的发现探索性。
3 高中政治发现探索教学模式的开展
任何发现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都有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高中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教学模式更是如此,简单划分为几个层次:首先、要及时地进行发现探索性思维,现在的政治教学大部分是这样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会为主,这两个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转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相互转化,老师把学习的设计方案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并以政治的教材为基础,将学案作为载体,为学生提出问题的模拟情境,摆出发现探索的问题。其次,老师应该采用新的发现探索性学案,对学生的政治学习进行整合,较为广泛应用的发现探索学案就是合作性的发现探索,这种形式主要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案,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分类,并选出标兵作为榜样,提高发现探索教学水平,学生通过目标的推动,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对发现探索内容从根本上得到诠释。最后,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分组形式组成的学习小组,不仅可以满足课堂上的发现探索升华,还可以渲染一种积极地学习氛围,让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活动鼓励学生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我国的热点问题出谋划策,用政治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和教师的意识都要及时从传统观念中跳出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上:而学生自己也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学科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哲学是思维的竞技,是思想的碰撞,正是在这种碰撞中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在哲学常识的学习中,我们会折服于先人的睿智,会沉迷于自己的思考。此时,哲学对我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游戏,一场扣人心弦的思维比拼,有什么理由不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所以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政治课和意识形态划等号,和时事政治划等号,认为政治课意识形态的强行灌输,这样就是扭曲了政治课的本来面目,使同学们“谈政治课色变”,从而影响到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任何学科的学习不是仅仅靠刻苦就行的,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学们觉得政治课很难学好,关键在于没有找到适合政治课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学习政治的,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首先,教会学生阅读政治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的高考有利,也是学生的希望所在,当然也是兴趣所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有利。老师充分引导好指导好学生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其次,重视原理。原理可谓是政治课的基础,整个高中政治课程大概就是由一个个原理构建起来的。这些原理就好比一个人的骨骼,而课本上面举的例子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血肉,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如对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生活中的例子对之进行阐释,但“万变不离其宗”,原理就是“宗”,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原理”这一块,最好能够将重要的原理熟记于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59
高中政治课程有着厚重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尤其是其中的经济与哲学部分,生硬枯燥,不好理解。这个时候,如何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就得看我们教师的“功夫”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旨在让教育走进现实。诚然,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回归生活,反之亦然,要开展富有生命气息的教育,就少不了“生活”的参与。生活不仅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更是我们教学的归宿。那么,我们如何在政治课上将学生置身于类似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体悟生活,进一步为他们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地,以实现每一堂精彩纷呈的政治课呢?在如下的教学探究中,笔者尝试从取之生活、感悟生活、用之生活三个角度解答这个教学难题。
一、取之生活,生动课堂的导入
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正逐步褪去稚气,慢慢地构建属于自己的价值思想体系,而我们深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阐释一系列理论无非是助推他们思想深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政治课上我们还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特困生”,他们对于课程中的抽象理论不感兴趣。
为了让学生愉悦地接受书中较为枯燥的理论,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生活中,教师就要用心导入课堂。例如在讲授必修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的内容时,为了能让学生对这个永恒的主题以更真诚的心地去感受理解,笔者就抛掉了以往就课本配图讲解的习惯。课前插播湖南台《真正男子汉》中有维和烈士杨树朋参与的画面,以此作为本堂课的切入点。在学生看完之后让他们谈谈对此男子汉的印象,接着跟学生讲述2016年7月10日如此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在南苏丹遇袭牺牲的事件,在引发学生共鸣之后,告诉学生此类事件频频发生让我们为之扼腕叹息,同时我们也应就此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着全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真实感,也顺势推入本堂课的主题。
二、感悟生活,唤醒课堂认同感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应学会用生活实际去验证理论,反之也能用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继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高中政治课究其本质就是日常生活的缩影,本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在40分钟内引导学生从文本材料中去感悟生活呢?我们就要努力获取学生对课堂的认同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哲学生活《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时,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课伊始,笔者走下讲台来到一位学生身边,拿起他的课本说道:“我们都说‘N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这一学期你们怎样才能如期收获你们的瓜豆呢?这就取决于你们是否愿意往此本书播种了。”随后阐释本堂课看似深奥其实蕴含丰富生活道理的哲学理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是有条件的、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继而,让学生就自己经验与他人分享与此道理有关的实际案例。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成为本堂课的主体,也在无形中克服了对“哲学”的恐惧。
三、用之生活,增强教材实用性
通过我长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总结以及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问题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在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上,总是表现的比较吃力,这个问题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由于知识点的生硬难懂,教学过程可能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因此如何加强这门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成为高中政治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效果非常显著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显著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以加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去探究知识,一改以前“被”学习的状态,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否则就会出现差强人意的反面效果。下面,笔者将具体谈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
一、精心策划准备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其中案例的选择则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案例将为整个教学过程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否则就会出现差强人意的反面效果。下面笔者将具体谈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案例的选择。
首先,所选案例必须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所选案例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尽量选取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案例。其次,所选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在一开始就能让学生眼前一亮,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去解读政治教学中那些抽象的,生涩难懂的概念。例如在教学《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用“掩耳盗铃”这个案例,来让学生理解“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个案例生动有趣的诠释了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加上本身故事生动有趣,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所选案例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高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门时代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政治教学不能脱离时代,要紧紧联系现在的时代特征。例如在教学《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采用“叙利亚内战”这一案例,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这样一个就在当下发生的案例,更具有说服力。
二、生动展现教学案例
选择好了案例,如何在教学中去展现案例,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一场生动的案例教学,能让这次课堂教学生动精彩,学生学习气氛浓烈,相反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的展现可以选择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选择在讲解某个具体知识点时展现,还可以选择在每节知识点讲完之后。
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模拟、漫画展示、问题启示等方法进行案例展示。如讲解哲学知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课前,可以通过讲“刻舟求剑”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物质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还可以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故事,让学生懂得“物质的运动还具有客观规律性,而内因则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通过诙谐的故事法轻松呈现与本课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哲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具体知识点呈现和复结知识时,也可以采取这些方法进行案例展示。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或动画的方式来展现案例。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寻找更多解释政治理论的社会现象或事件,掌握用政治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自主讨论与思考
学生自主讨论与思考,这是整个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在案例呈现后,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让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起理解学习,这样学生们能更好将案例与教材的知识相结合,同时又可以相互促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同样的案例,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观点,这种分组式的自主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能更好的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讨论中还能发散思维,联想与此相关的事物和现象,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案例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个过程由教师全部完成,一般在学生自主讨论后,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没有理解到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进行概括提升,是整个案例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教师在进行点评和总结的时候,一定要重点指出,学生在自主讨论中的有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对于这一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要明确的提出来,让学生继续的去思考领悟,以此让学生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归纳、如何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扩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更广,更全面的思考问题,不局限在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领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分为:经济学常识、政治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等部分。其中经济、政治、哲学三者,如果我们追寻其根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本身也就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所以,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哲学理论中,其最初都是用英文完成的理论,继而再转译成中文。所以,很多概念在翻译的过程中流失了其最根本的内涵和特质,这就造成了学生难以理解。因而,思想政治课必须回到英文的语境中,找到这些概念和理论最初、最根本的内涵,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比如我们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洞悉它的最原本的涵义。politics(政治学)其实是polis(城邦)学。亚里士多德认为statecraft(治国之术)是最重要的技能。经济学其实起源于家政学,在古希腊自由民是不屑一顾的,从事这些的往往是奴隶。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身为自由民,却家徒四壁,天天受到老婆的责骂。而哲学来源于希腊文Sophia(智慧),所以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家是仰望星空的人群。由此可见,英语同政治教学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去认真探讨政治课的双语教学。
二、双语教学对学生视野的培养
西方的教育模式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条块分割的现象非常严重,所谓“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不同学科之间是孤立的,甚至在相同学科内部也有非常明确的分工,比如医学就包括了内科、外科、骨科、神经科等等不同的分支。所以,政治和英语在很多人眼中更是不相关的两个学科。我们要打破这种割裂的知识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政治教学中就有必要采取双语教学,以培养学生一种融通的知识视野。另外,在当前的知识世界中,英文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阐发问题,这样才能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才能融入知识界的话语体系。这对政治学科的教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举例说,很多同学搞不清楚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区分。课本上所讲的爱国主义往往谈的却是民族主义的东西。用爱国主义的衣裳进行民族主义的教育。如果我们追溯到英文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我们就不会再困惑了。民族主义对应的英文是(nationalism),“nation”(国家)和“state”(国家)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彼此的民族特点,那么我们就明白了民族主义强调的是一种差异,美国为什么要打阿富汗,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民族主义是因为差异而引起的仇恨,其基本上是在贬义的语境中运用。而爱国主义对应的是patriotism,patri-在希腊语中就是父亲的意思,所以爱国主义它强调的是对于自己国家的爱。通过这样的讲解我们就明白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有很严格的区分,学生的视野一下子就拓宽了。
三、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一、前言
微课最早起源于国外,最近几年也逐渐在我国国内得到普及。微课具体是指播放时间在五分钟左右,主要是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试题、解题方法,又或者是社会上比较热点的问题而进行制作的一类短小的视频。微课虽不能够当作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浓缩,但其是教材重点内容的提炼、延伸以及补充等。微课虽小,但其所起到的效用是非常巨大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微课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解疑释惑、激发兴趣以及查漏补缺的功能。
二、学生解疑释惑的平台
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失误的疑难知识点,可以通过应用微课视频生动形象、简单明了地指出其存在的不同,进而让微课能够成为学生进行解疑释惑的一个沟通平台。学生在进行学习某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知识点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对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区别不清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比如,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政治教师可以先收集三段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素材作为微课视频的第一部分。如与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知识点相关的素材,第一段素材:某不良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使用地沟油提炼出有害的食用油并将其售往全国各地,致使企业破产,法人代表被判入狱;第二段素材:2015年期间,大量的民众跟风投资,致使其投资于e租宝的资金全部损失;第三段素材:漫画“赶不上趟”。政治教师可依次播放这三段素材,从而将市场调节存在的几点不足放在同一平面,并通过利用画外音对其几点局限性之间的差异进行阐述:“损人”“损己”“时间差”。视频播放结束后,利用问题进行提问学生三段素材分别呈现了哪点局限性。通过利用这样的穿插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并且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说出三者存在的差异。
三、学生增强兴趣的抓手
兴趣是进行知识学习的优秀的老师,如果政治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中去。微课的主要制作内容也可以是一些如今比较流行、热门及学生喜爱的元素,通过利用这些元素从而让微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抓手。学习哲学知识,往往是学生的一道大难题,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在高考来临之前仍然还不能够将一一匹配哲学原理以及方法论,致使张冠李戴的现象频频发生;还有部分的学生未能够完全地了解哲学的具体范畴,通常会出现原本明确要求回答唯物辩证法却将答案写成辩证唯物论,从而损失本应不该丢失的分数。例如,网上有一段名为《罗平二中哲学小苹果》的微课视频,这段视频通过将哲学理论与热门的歌曲相互融合,为此,政治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模仿,并将其制作成一段短小的微课视频,并于课前3分钟将这段视频进行预备播放。充分利用歌曲《小苹果》的熟悉度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进而可以使其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由此看来,微课能够充分地贴近于学生生活的话题,并且通过利用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模式有效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最终使其成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力的抓手。
四、精简重点知识点的载体
在实施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均会存在有部分并不是很关键的知识点及内容,从而导致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很浪费时间,且若是让学生自主看书进行梳理,不仅浪费时间并且还耗费力气,而通过应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从网上的共享资源寻找适合的微课视频,又或者由政治教师自己自行编制的微课视频穿插于政治教学的课堂中,这样微课就变成了精简教材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比如,在给予学生进行讲解财政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大量情景材料以及重点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了解有关于财政的三大主要作用以及影响财政的具体因素。若是政治教师再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财政的收入以及支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使用,同时学生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安心听教师的讲解,并且也不能够在教学中呈现详略且得当的原则。政治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个以卡通漫画的形式进行制作的微课短片,并且这个视频还必须要能够简单明了地说明财政的收入以及支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让学生从高度集中的思维模式下顺利投入到比较轻松活泼的短片中,并且迅速地了解知识重点,同时也获得了愉悦的心情,正好对应了“文武之道,一松一弛”的学习规律。
五、查漏补缺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政治教学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微课能够成为查漏补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学习有关于宏观调控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十分清楚地辨别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特别是其中的经济手段以及行政手段。为此,政治教师可制作一个五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并在此微课中具体阐述三大手段的不同含义,再通过利用设置三段相关的背景材料能够使学生从事例中轻易掌握其中的差异,最后以价格为主要的论述点,讲解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自己对照思考,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政治教师必须要懂得充分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并且在制定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微课的内容选定、设计制作以及呈现使用等教学流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困惑,让学生获取极大的学习效益。微课不微,利用得好,才可以出精彩。
参考文献:
[1]包彩娥.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例谈[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2):82-85.
[2]钟宝平.如何利用微课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高考,2016,(24):13.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5-02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课程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25%左右的比重。但由于《生活与哲学》本身概念多、原理较难懂,再加上学生社会阅历有限,所以很多学生“谈哲色变”,更谈不上乐学哲学、学好哲学。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巧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这一“他山石”,来妙攻课堂教学这一“心中玉”。通过典型案例将深奥难懂的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深奥的哲学理论,使哲学理论的学习从抽象向具体、形象、生动转变,促使学生形成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一、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时效性原则
高中政治紧贴时事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也不例外。因此,运用的案例不应该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紧跟热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且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开阔学生视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点时,笔者根据2013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房地产调控政策。选择“调控房价保民生”的案例,国家先后出台了“五项措施”、“国八条”、“国十条”、“限购令”、“国五条”等措施,运用多种手段调控房价。设问:国家为什么在不同阶段,出台不同的政策来调控房价?学生很容易得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启示。
2.真实性原则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本课程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具体的,而不是随意杜撰的。案例选择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一方面,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且能够运用于实践,从而产生对哲学探究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如在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选择真实的《吸毛器的发明》案例。主要讲日本一位家庭妇女,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明了连科技人员大感棘手的难题――吸毛器,并获得专利和高达1.5亿日元专利费。真实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明白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原理,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使用案例应当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笔者在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涉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名词,学生容易困惑。笔者选择《三个和尚挑水新解》的案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三个和尚中谁代表制度创新?谁代表科技创新?他们哪个更重要?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明白,如果没有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就不能开花结果,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就没有动力,因此,制度创新是根本。通过导入这种案例,高深的道理就变得浅显了。再如“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而存在”这一知识点很抽象、很难理解,笔者上这一知识点时,突然提问:“老师长的高吗?”学生面面相觑,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笔者接着说:“跟姚明比是矮,跟潘长江比还算高吧!”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没有高作为参照物就没有所谓的矮,高与矮互为存在的前提。这样通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案例,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4.启发性原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却想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种思想符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也要遵循启发性的原则。如在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引用了犹太人的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即:豆子卖不出,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以后就可以买豆芽;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成豆苗卖豆苗;豆苗卖不动,可以移入盆中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可以移入土壤中,几个月后就可以结出许多新豆子了。这句名言对你们有何启示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后,不约而同的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无须长篇大论,水到渠成。
二、正确处理案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典型的案例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难懂的哲学原理服务的,也是为更好地实现预设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而滥用案例,认为案例多多益善。这样,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而不知道课上所讲的哲学原理。案例宜精不宜多,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案例。因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设置案例是关键。
1.巧用案例,导入新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通过巧用案例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为课堂教学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框时,笔者选择“古希腊欧布利德的借钱却赖帐狡辩”的案例。学生笑过后,引导学生思考:欧布利德所犯的是什么错误?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学,教学效果很明显。
2.巧选案例,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的突出,对于有效处理教学中的矛盾,促使学生扎实把握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预防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发生。如:讲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这一重点时,笔者选择《赌饼破家》的案例。学生在笑声理解了什么是主要矛盾(盗贼进宅),什么是次要矛盾(夫妻赌饼);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轻而易举地掌握重点知识。
3.巧析案例,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如:讲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一难点时,笔者选择分析“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案例。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第二步:空间实验阶段,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建成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进而设问: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这三步是什么关系?学生脱口而出:第一步和第二步是量的积累,第三步是质的飞跃。教师总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实现了难点的突破。
4.巧设案例,巩固知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设置值得回味思考的案例来巩固知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总结“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时,笔者设问:王安石把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是点石成金还是点金成铁呢?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运用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陈文东,许琼华.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孙洪波,薛凡.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1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12-0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当前高中政治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在获得这些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受高考导向思维的影响,教师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仍旧大量存在,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特别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极度缺乏。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讲学结合”方式的应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与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讲”活动中
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师应该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维,让学生充分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只有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以及感悟,才有可能将这些感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讲”的基础与前提便是“学”,只有学生自己能够“学进去”,才能够真正“讲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自己讲述,要放下自己在政治课堂上的“架子”,引导学生自己先去学习和思考,然后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讲”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政治课堂中要重视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了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高中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模块教学或活动导学模式。即在政治课中,根据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设计若干个教学模块或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活动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的形式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最后通过学生“讲出来”,提高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针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影响价格”“价值规律”等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块,然后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将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五到六人,让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可以合理分工,有纪律地讨论和发言,最后由每个小组的组长上台讲出集体学习成果。这样,显然比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更有效果。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使学生成为“学”与“讲”的主体
要想让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能够真正“学进去”“讲出来”,成为高中政治课的“主人”,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环节,就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把自己摆在教学引导的位置上来,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使学生成为“学”与“讲”的主体。在教师正式讲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然后就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过后就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学生可以根据小组展示的结果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一些知识的扩展。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监控、评价和反馈,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熟悉和理解文中重要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师安排的预习任务边学习边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教学环节。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案的有效设计,先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疑问,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疑问和学习难点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互动讨论和共同进步的舞台。最后,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对于学生在“学”与“讲”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评价和引导,并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外作业,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与“讲”的主导者。
三、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讲”自如
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学讲”活动,不是形式上的教学,而是有着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的教学。有的教师为了简单地完成“学讲”教学任务,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自学、自讲,但是很多学生可能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去领会知识内容,也无法实现与课外教学的有效联系。因此,高中政治课堂学习中的“学进去、讲出来”,需要高中政治教师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表达领域。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要加强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参与到“学”与“讲”中。例如,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教学中,需要讲解的哲学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发现学生“学不进去”时,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学习。
四、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明确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去讲,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能够“学进去、讲出来”,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习潜能,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士杰.高中政治有效教学中的提问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