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务数字化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7 15:03: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数字化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数字化分析

篇(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那么就会面临着优胜劣汰,就会存在着风险,而在财务运作中,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财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组织形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是集团公司,虽然它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但是企业财务风险会不断加大,并且还会提高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几率。

1、公司集团化运作中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是筹资风险:企业在从外部筹集资金方面,主要采用的是两种方式,分别是债权筹资和股权筹资,有很多的政策都会限制到股权筹资,因为需要较高的筹集费用,那么就存在着较大风险。为了对资金成本进行降低,债权筹资就被企业所采用。因为债务的还款期限、利率以及付息期限是固定的,那么如果债权筹资是超限度的,企业不能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就会得到增加。同时,从企业股东角度上来讲,因为财务杠杆的影响,降低息税前利润之后,也会很快降低息税后利润,那么就会损害到股东的效益。

二是投资风险:收益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变现风险等都是投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收益风险指的是投资者不确定是否能够获得投资收益,在投资活动中,最直接的风险就是收益风险。在企业投资活动汇总,还会经常遇到购买力风险和变现风险,前者指的是如果存在着通货膨胀,那么企业投资形成的资产,就会降低收益的实际价值,从而降低这部分财产的实际购买力。后者指的是在一定期限内,无法收回投出的资金,这样很多投资盈利机会就会丧失掉,并且会影响到投资的机会成本。

三是利率和汇率风险:其实,在筹资和投资风险中就包括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但是在财务风险中,这种风险十分重要,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财务学在研究时,就将其作为单独的专题。在金融市场中,十分主要的两个风险就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不仅市场会影响到资本和外汇的价格,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就十分不稳定,这样对于筹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就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2、公司集团化运作中财务风险的管理

一是对理财思路进行创新,优化资本结构: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工作都是和会计工作结合起来的,会计工作包括着财务管理,这样财务管理就不能够独立起来,财务管理内容也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只是管理那些营运资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就需要对这种财务管理理念进行转变,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对理财思路进行大力更新,对财务管理足够的重视,并且促使其规范化,结合确立下来的企业目标,来对企业经营方略进行有效把握,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对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比如财务预算、管理营运资金等等。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科学合理的筹资。筹资分为两种,分别是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相对而言,债务资本的成本较低,这是因为权益性资本不能够抵税,并且不能收回。企业需要克服保守倾向,不能对权益资本筹资过于依赖,不能够忽视财务风险,过度追求较低成本,需要对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进行合理调整,对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和风险进行综合权衡,优化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

二是进行公司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的构建工作:财务风险识别就是对企业所处的两种经济环境进行周密的分析,对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会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未来收益。要将财务的不确定作为出发点来识别财务风险。风险的识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公司财务类型进行辨别,另一方面是将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查找,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定型分析的方法。因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不确定存在的,那么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度量财务风险。首先要识别财务风险,然后度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信息,采用统计学方法来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估计和预测,这样就可以对风险的高度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科学确定。

三是对公司风险规避和控制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风险规避和控制在风险管理流程中,主要是选择和实施方案,分析和评价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决策。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集团公司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风险规避和控制,一方面是外部监管体系,它包括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对防范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集团化运作,这种组织形态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会加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针对这种问题,就需要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将外部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革新财务管理理念,规避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数字化审计”与传统的账表式审计不同,传统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而“数字化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数字化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基本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基础数据的采集、转换、验证,并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构建相关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发现异常数据,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方式。

结合审计项目,可将“数字化审计”模式定义为: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通过充分的审计准备,掌握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后,将审计或审计调查(以下统称为审计)目标转化为审计中间表,继而通过实地取证、问卷调查、布置自查、座谈咨询等方式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务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然后统一进行汇总分析判断得出审计结果。

“数字化审计”在送达审计项目中的应用方式

送达审计是指审计组织按照审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通知被审计单位将应该审计的全部资料,如期报送到审计组织所在地进行的审计。开展送达审计,可以省去审计人员往返被审计单位的时间,降低审计业务费用;可以回避和推辞被审计单位的宴请等,促进审计机关廉政建设;可以整合审计资源,发挥整体效应。但是开展送达审计,审计人员远离被审计单位,与被审单位人员接触机会大为减少,并且被审计单位主要是将账本资料送到审计机关接受审计,审计的范围受到局限,不便于发现账本以外的情况。因此近年来,送达审计多数适用于简单审计项目,例如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如何将送达审计运用于重大审计项目,是摆在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可运用信息化的先进理念,取“数字化审计”之长,补送达审计之短,切实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

以下以厅局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例,在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前提下,将“数字化审计”贯穿于项目全过程,进一步优化审计业务流程,规范审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

1.审前准备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审前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查阅有关资料,重点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举措,梳理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做的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重要资金安排,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确定审计的目标及审计重点。具体操作中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将目标表格化。首先将目标细化、假设问题、设计表格,以报告结果为导向将审计目标通过数据规划和问题假设,转化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数据表格。二是将表格分类化。如分为被审计领导干部需提交的书面材料、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需提交的材料两类。三是将分类要素化。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分为任职情况、工作思路、经济决策、经济管理、个人廉洁、存在不足等要素。针对其所在单位,应根据单位职责具体制定。厅局级党政部门单位,分为规划总结、目标结果、会议记录、内控制度、财务资料、基建情况等要素。四是将要素层次化。如将单位规划及总结情况细化为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三个层次内容;将工作目标及结果细化为任期内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及考核检查结果两个层次内容;将会议记录情况细化为厅(局)长办公会议记录、党组工作会议记录、各类专题会议记录等;将内控制度细化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实施两个层次内容;将财务资料细化为本级及下属单位两个层次内容;将基建情况细化为立项资料、批复文件、招投标资料等层次内容。

2.审计实施及报告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采集、核对、传输、汇总电子审计数据。二是分析电子数据,发现审计疑点,梳理并确定取证方式。三是根据疑点,采取查阅被审计单位送达的财务业务资料、约谈被审计单位有关同志、要求提供各类专项检查结果等方式进行分散核实。四是以审计内容为基础,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3.结果应用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一是要将审计结果数据化。设计对应数据表,对审计结果进行结构化整理,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年度、所属行业、评价内容、查明的主要问题、问题整改情况等内容。二是将审计结果累积化。经统一规划的审计结果数据,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形成审计结果数据库,为综合报告的撰写和趋向性问题的归纳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将审计结果公开化。通过现有四级网络互联平台,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依托OA及门户网站,在全省审计机关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并适时向社会公开部分涉及民生的审计结果报告,着力提升审计的影响力。

结合信息化现状,

深化“数据式审计”的几点思考

“数字化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相比,实现了对被审计事项从凭经验孤立判断到运用审计模型成批筛选全面分析的转变,有利于强化审计的宏观服务成果,有利于从体制和机制管理的层面上分析问题,有利于从更高层次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但在具体操作中,审计目标的数据化、审计数据的存储、审计证据复核及审计证据分析模型的构建、审计信息交互管理平台的创建、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等问题值得关注。

1.审计目标数据化是“数字化审计”的前提。

开展“数字化审计”,首先是将审计目标数据化,其中问题假设和表格设计是关键。假设的问题应能准确反映审计的目的,而且问题确切、具体、重点突出,能使被审计者乐意合作,如实反映,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协助达到审计的目的。同时,统一的表格及问卷还要便于信息的统计和整理。其次是畅通数据传输途径,搭建若干个送达审计室,审计室内应具备丰富的网络接口和一定的可视化设备,有条件可部分审计室部署VPN(虚拟隧道)以便用于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展开互动。第三是完善数据存储平台。部署送达审计数据中心。一方面的作用是办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数据交接手续,另一方面将提供的各种资料、数据转换电子数据存入送达审计数据中心,按标准格式转换清理完毕后,按角色权限调用分析。该送达审计数据中心可以依托江西省审计厅数据中心建设(未建,已规划),硬件和大部分软件复用江西省审计厅数据中心。

2.原始电子数据的复核及审计证据分析模型的构建是“数字化审计”的关键。

“数字化审计”模式下,大量的分析判断建立在原始电子数据汇总的基础上,如果基础数据出错,将直接影响结果。为此,对原始电子数据及其汇总结果必须进行分析性复核,复核验证原始数据是否完整准确,复核验证汇总结果是否符合常理,避免审计证据的“先天不足”,确保电子数据的相关性、有效性,确保汇总结果准确无误,保证审计调查报告建立在证据充分、适当、客观的基础上。

“数字化审计”模式的核心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所谓数据分析,即对原始电子数据按一定思路形成自身所需的审计中间表的基础上,运用查询、挖掘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达到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处理分析的关键是审计证据分析模型的构建。建立的分析模型既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横纵向趋势分析,通过计算各种指标来把握总体,关注绩效,提出政策层面、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也能使不同的审计人员利用分析模型得出一样的分析结果,减少审计人员人为因素对调查结论的影响,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篇(3)

在实现数字校园以前,会计信息化系统仅仅是财务部门单独使用的业务内网,会计业务处理模式基本是模拟手工记账方式,系统一般只能通过手工录入与第三方导入来获取数据。因此,一般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监督职能。由于数字校园基于全校统一的网络数据平台,实现了全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各系统的无缝联接,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主动抓取、接收推送、及时反馈和手工录入等方式随时掌握和参与学校有关经济活动,真正实现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职能;同时,通过数据采集、筛选和审核实现了部分会计业务自动化处理,降低了差错率,减轻了会计人员核算工作业务量,从而使财务部门能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加强财务管理。

1.2丰富的信息为精细化核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孤岛”模式下只能获取粗线条的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如果需要细化的数据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收集、分析、整理和录入相关数据,往往不同人员对数据统计的口径不尽一致,数据可比性差,导致投入产出比例失衡,而且经常会出现遗漏和差错。通过数字校园各子系统录入各种原始数据,不但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而且保证了数据输入口径的一致性,为精细化核算提供了坚实的原始数据基础,使得会计核算系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与规则对相关数据进行细化分析与取舍,为后期的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3数字校园系统为实现财务管理向决策型转变构建了基础平台

高校是由多个部门组合起来的一种松散的耦合体,但也是一个现实的经济实体。数字校园系统建立以前,各部门的信息系统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很难找到统一的衔接点,财务信息系统难以及时、全面地从其他部门获取所需的详细信息,从而导致财务分析的片面性与滞后性。数字校园用一条或几条主线把松散耦合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通过数据的整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正是由于有了强大的数据中心,财务信息系统才有机会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把全校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对各个方面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专业的了解和分析,为财务信息的上传下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促使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

2数字校园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2.1大力推进高校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会计流程再造必须以信息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会计的观念、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和会计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再造,以高度集成的方式,建立业务驱动型的会计流程。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经过调整与修改将作为新业务流程中的一个子过程。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发展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深入,对信息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促进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且通过面向业务流程的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设计推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应将学校各种分散的、与经济有关的活动与资源视为一个整体,实现学校内部经济业务流程的一体化,达到优化各项会计业务流程的目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将促使财务管理部门结构扁平化,减少传统的业务岗位,岗位分工将更侧重于信息管理与财务管理职能。

2.2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

数字校园最基本的职能就是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对校园内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数字校园是由各种子应用系统集成而来,子系统建设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数字校园建设的成败,只有通过建立严格、统一的的信息化建设标准,才能保证子系统的建设质量,防止系统重复建设、数据重复输入,确保各系统数据的相互关联性;各子系统的互联互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只有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才能实现数据在各系统间的无障碍传输,实现数据的交流与共享,保证提交和获取数据的质量。

2.3合理规划和设计财务信息化体系

高校财务信息化规划是数字校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整体信息化规划框架下,按照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和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实现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整合财务资源,强化财务控制,防范财务风险;从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出发,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务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规划过程。它应遵循“统一规划,逐步建设”的原则,对本校财务信息化现状加以分析,掌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需求,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战略,设计财务信息系统总体架构,拟定本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标准,确定实施的财务子系统;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现有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发展前瞻性需要,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基于数字校园平台的财务信息化规划,在保障安全性、适用性、可扩展性的前提下,坚持投入产出原则,摒弃不计成本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大而全的思想。规划做好后,还要注意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平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规划与实施必须要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2.4开展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工作

原始信息采集只是数字校园的第一步,是各种应用的基础,数据只有通过整理、分析、利用,才能实现它的真正价值。财务信息系统从数字校园获取的大量原始数据,不仅仅可以为会计核算、收费等工作提供详细的原始资料,而且为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提供客观依据。通过数据整理,剔除原始数据中不适用的、重复的、错误的数据,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用的数据集。利用整理后的数据集,通过建立财务数据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形成多样化的财务报告和报表,为财务管理与财务决策提供实时的、全面的、准确的数字依据。

篇(4)

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施工企业,必然管理好多施工项目,但是想动态的管理好这些项目,明显有些精力不足。因此想管理好这些项目,无外乎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推崇数字化管理,就是要建设一个数字化平台,把所有管理考核的工作内容全部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考核工作日常化,提前规避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监管力度,把考核的工作落到实处。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平台,怎么结合才是重中之中,因此从三方面谈一下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的思路。

(1)项目施工安全数字化管理。

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安全性非常重要,所有与安全相关的现场施工资料必须在数字化平台上备案,而且安全员要及时将现场施工信息上传到数据化平台,对于安全主控项目要求不合格的项,系统会根据数字化平台预设的检验标准自动预警,并下达整改指令,直至整改完成。从根源上排除安全隐患。并每月对安全生产做出评估,进一步指导后续项目的安全生产。

(2)项目进度数字化管理。

提到进度数字化,就是要求在工程开工之初,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网络图或横道图,然后每天将施工进度如实填报到数字化平台,利用平台实现关键线路调整,工期的优化,工序的合理安排等,除此之外施工现场安装摄像头,对工程项目进度实行监控,这样就可以方便公司的管理考核组随时随地与施工现场视屏,动态观摩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并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远程的意见或者建议,及时的通过数字化平台传递给施工现场。

2施工项目成本数字化管理

成本数字化,可以说是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就是为了将与项目成本有关的所有部门结合起来,实时的反映项目成本,并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与成本有关的数据进行汇总评估,进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就是做好工程的三算对比,指导工程施工降本增效,然而传统的三算对比由于对比不及时,而且各个部门数据衔接不好,最终的结果也不理想,最后因为好多问题发现不及时影响了成本。所以成本数字化,要求我们预算、财务、材料、技术等各个成本相关部门每天要做的就是把成本相关的流水账登记到数字化平台上,平台根据一定的设置,然后汇总成我们需要的数据对比体系,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指导各部门的工作。具体来讲,工程开工之初,由工程预算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并将工程实体预算工程量及单价等及时传到数据平台,数据平台会根据施工组织计划,提取施工材料需求计划、资金用量计划及施工人员计划等。并指令给各个部门,然后材料部门会在数据平台上收到材料采购信息,并根据平台指令采购工程所需的材料;财务人员根据系统计划的前期工程费用,预备流动资金;现场施工人员根据人员用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窝工,节约成本。当然,随着工程的进展,数字化平台会根据工程实际产值对工程材料消耗量,资金使用量,人工费、机械费进行实时对比测算,对已发生成本进行纠偏,并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专项分析,实现线上线下的动态互动,并及时解决问题,规避风险,保住成本。数字化平台通过各部门日常的台账,衔接了各个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数字化平台会将工程项目的成本数据全部存储在数据库中,工程结束后,数字化平台会对整个项目施工期的数据进行汇总锁定,并精细化分析项目建设期的各项成本。这样就为最终的成本分析提供了有力证据,而且数据分析多元化,问题难免也就暴露无遗,同样的,对以后关于成本测算或类似工程的成本控制也奠定了很重要的理论基础。数字化平台是一个开放化平台,所有员工都可以在平台上了解工程的成本相关信息,并以此对员工进行刚性考核,使员工与项目成本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员工的参与性,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3施工项目劳务人员管理

施工项目劳务队伍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做项目就得先从劳务人员抓起,劳务人员技术过硬,干出的工程质量也能保证,因此,劳务人员数字化管理就是要建立劳务人员数据库,一来可以掌握劳务人员的基本信息,比如老弱病残等现象,对于这些情况,系统就会报警,不予用工,而且通过这个数字化平台,施工企业就可以对合作过的对劳务队或者劳务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级。评级合格的人员或者劳务队伍进入优秀劳务人员数据库,这样施工企业以后就可以根据该数据库里选择优秀的劳务队伍,干精品工程。

篇(5)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43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0 引 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技术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职学校也不例外。在中职院校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等方面都逐渐带上了数字化的“色彩”。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在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得到了体现,然而,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较低的数据质量、没有将数据进行有效的运用等。

1 大数据的概念

1.1 大数据

大数据又被称为BD,也就是海量及巨量的数据或信息资源。Gartner咨询公司对大数据进行了定义,定义大数据是指多变、高速的资源信息数据,在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具备一定的信息优化功能或具备一定的决策功能,对人们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知道,BD是在数据集合之后或分析之后获得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源、信息,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对人们的决策带来指导作用。但时代的不断进步,BD具有多元化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来源包含了许多终端设备,例如:手机、互联网、物联网等,与此同时,由于BD多元化数据来源的特点,促使BD呈现出结构化的特点,即在数据中有着许多的视频、图片及文字等。因此,在对BD进行分析时,就需要在较强的计算能力及多样的计算方法上实现。

1.2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大数据

现如今,在校园数字化当中,有着较多有价值的资源数据,而这些有价值的资源数据的来源主要是老师与学生在校期间内所形成的总数据。例如以下几方面:奖惩方面、科研方面、教学方面与学习方面等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的长久存在,从而形成了中职学校BD的基础。除此之外,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中,不但包含了学校管理服务方面的资源,还包含了财务及人事资源的数据。只有对校园BD进行良好的运用,只有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够促使校园数字化建设更加有效。

2 数字化校园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数据集库的规模逐渐增大

现如今,在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的规模逐渐增大。具体来说,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据库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信息,第一,财务信息;第二,教研信息;第三,教师与学生人员的信息等。随着数据库的建立,学校人事系统所保存的信息就有上万条,教务系统更是有数十万的资料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生的更新还会增加数据库的信息量。

2.2 数据信息的质量较低

当前,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个发展困境,那就是数据的质量较低。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院校不同的业务系统能够对数据库提供日常的信息,但也需要在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就对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信息资源的质量也需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从当前中等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来看,其所建立的数据库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数据的质量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数据的格式不一致,而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业务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②对数据的维护不够完善,这主要是因为在业务部门中,缺乏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有效地维护;③没有对一些历史的数据进行处理。

2.3 没有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中,其所建立的数据库还存着未能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运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数据的透明度较低。也就是在对数据进行浏览或查询时,需要到相应的业务系统中通过用户登录的方式才能对相关数据进行查询;②数据的价值不高。当前在学校的数据库中,数据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数据查询方面,并未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

3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校园进行数字化建设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应用大数据来对校园进行建设。在校园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采集数据是其中的初级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对学校的信息进行集成式的管理或分析,都是在建立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想实现校园建设,就需要建立数据采集体系。

通常来说,采集数据体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方面,另一个是软件方面。其中,硬件主要是学校的计算机房、设备仪器及视频监控或门禁系统等,通过这些硬件所采集的数据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的上机记录;第二,在电子阅览室中,学生的阅览记录;第三,视频监控的数据。而软件主要是学校的不同业务系统、一些虚拟化的软件等。通过这些软件,能对不同系统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采集。

3.2 数据安全管理

如果校园中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就会损害用户的隐私安全。例如,通过对用户的上网习惯、所浏览的网站等,能够推测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兴趣爱好、政治倾向等。故此,需要对学生的隐私数据进行保护。另外,在学校信息资源中,往往会包含学生或教师的信息,还会包含学校的财务信息等,如果没有对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很容易导致数据的泄漏,被违法犯罪人员所利用,故此,一定要对信息安全方面进行有效地管理。

3.2.1 规范数据的备份或存储工作

可以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对用户的实际权限进行有效的管理,然后再对数据表进行权限设置。这里的权限设置主要是从信息资源安全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的,主要是应用在以下两个过程中,一个是数据备份的过程,另一个是数据的存储过程。在用户进行信息查询时,就避免权限设置,这是因为数据查询一旦设置权限,就会导致数据信息的质量降低。对数据备份工作及数据储存工作进行规范,也能够防止软件或硬件受到黑客的攻击,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

3.2.2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在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时,一方面需要在工作人员的操作基础上,另一方面也需要工作人员去进行管理,而数据备份及储存工作则属于工作人员操作的范畴,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则属于工作人员管理的范畴。而在构建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时,需提前对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分类,并且对用户的意向进行调研。

3.2.3 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从本质上讲,校园数据是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良好的应用,以促使其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

4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时代变化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客观需要。然而,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体系,对学校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深入地挖掘,并且要做好数据安全管理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甲泉.基于SOA的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朱力纬,刘丽勤,王健.高校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z1).

[3]朱力纬,刘丽勤,王健.高校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篇(6)

2、加大大数据分析团队建设。采取招聘、雇用、培养等方式,加快审计大数据分析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审计大数据分析人才,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常态化开展审计大数据分析;制定大数据分析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建立数据分析团队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架构、主要职责和选拔机制等,促进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

3、加大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建设。整合审计机关信息化专业人才、审计业务骨干,组建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将审计知识、审计经验 、审计规律与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功能、信息化规律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攻关、数字化审计攻关、联网审计攻关、信息系统审计攻关等,充分发挥攻关团队作用。

1、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要紧跟“金审三期” 工程的建设步伐,增加审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联网审计平台,建成数据分析室,健全数据中心库,更新办公电脑,添加笔记本电脑,使用正版软件,加快建设审计会商系统、审计指挥系统、审计网上监控系统。

2、完善审计模拟室建设。构建完善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为主导,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突出审计专业特色,注重学习体验和分享,符合在职审计干部学习培训特点的模拟实验室,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模拟审计实验,加速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提高审计攻关水平。

3、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制订完善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制度、审计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制度、数字化审计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审计数据库建设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1、加快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包括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历年审计情况等,分类存储,系统连接,对接OA,连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功能,为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健全管理发挥作用。

2、加快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收集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收集地方颁布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收集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分类录入、分级存储,构成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对接OA、AO系统,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定性、处理方面的依据。

3、加快审计案例库建设。收集各地审计机关的典型审计案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典型审计案例,将其分类录入,构成审计案例库,为开展审计提供借鉴。

4、加快审计事项库建设。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参照历年的审计资料,收集整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事项,构成审计事项库,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指导作用。

5、加快审计问题库建设。收集整理自身历年各类审计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借鉴其他审计机关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分类构成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问题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以审计问题库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技术搜索疑点,发现问题,提升审计效率。

篇(7)

这一阶段的业务主线须从精细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推动现有产品内容质量的提升,市场销售的提升;从教辅策划理念上进行深度研究,积极审慎推进新品研发工作,适时推出具有领先理念和市场冲击力的教辅新品;加快优质教辅资源建设和集聚工作,持续提升教辅产品的市场品牌度。同时,此阶段还须关注传统教辅生产运作流程改造,以及内容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加工乃至回溯工作,以为后期数字业务开展打好内容资源基础。

二、数字资源推动纸本教辅销售阶段

从教辅产品的属性和受众的学习需要以及当前的技术手段来看,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已然成为学习者除纸本书以外的重要的自主学习资源。经过精心筛选创作,且与纸本书紧密匹配的优质数字资源,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可以刺激和吸引读者选择和购买纸质产品,拉动市场销售。二维码、App等成熟的技术工具已经在部分教辅产品中得到运用,通过此类技术工具纸本书使用者能够获取相关的视频讲解、课件演示、拓展题库、测评系统等数字内容资源,既提高了产品使用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产品使用黏性。近年来,曲一线、安徽经纶等教辅公司的部分产品就是通过二维码或App将纸书和数字内容融合起来,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及时更新内容,锁定用户和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教辅出版企业须特别关注线上资源的遴选加工工作,不能仅仅从形式上进行线上线下资源互动,而应从教辅产品受众的学习需求和体验要求的角度,深度建设线上资源。此外,有条件的教辅出版企业在此阶段还可以通过企业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利用线上资源对用户的使用黏性,加快对教辅产品使用终端用户的资源集聚工作,以为将来的数字业务推进打好用户基础。

三、数字业务拓展销售阶段

做好纸质产品经营工作的同时,也是在持续积累优质的内容资源。而进行与纸本书相关的数字资源的开发,同时也是在做教辅数字资源的积累。时机成熟,可以考虑对现有的数字资源按照学段、学科、知识点、难点、考点及讲解、习题等进行分类整合,并进行规范的碎片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数字资源的内容分布和质量特色,通过深入的市场需求分析,做好数字业务的规划工作。既可以考虑开发自主化的学习平台,赋予其优质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教辅数字资源,以吸引终端用户的付费使用;也可以制作专题的App等数字教辅产品,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售卖;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匹配的数字教辅资源,与硬件制造商合作,实现内容资源与教学硬件的捆绑销售。

在数字产品的维护更新方面,由于纸质教辅基本上是根据教学演进、教材改动、考试变化等情况进行周期性的修订,所以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将纸本书的内容更新移植到数字产品上,确保数字资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篇(8)

一、数字化革命导致消费者行为明显变化

(一)消费者比以前拥有更大的权力

消费者能非常容易地接触到更多的商品信息。如对于正在考虑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他们可以轻易地找到先前购买了该商品的消费者的相关评论,只需点击按钮就可在在线零售商的网站上对不同产品的特点进行比较,还可以加入“虚拟社区”来分享某些人的共同兴趣。他们充分应用“智能”来寻求产品或服务的最佳价格,对各种营销提供物进行出价,绕过分销通道和中间商以及根据他们家庭生活的便利全天候地在全球购物。

(二)市场营销者比以前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信息的数字化使卖方可以定制他们出售的产品和服务,并以一个可观的价格将它们卖出去。这也使市场营销者定制面向大多数消费者的促销信息。例如,亚马逊(Amazon.com)向已购图书的消费者发送个性化的电子邮件来预告最新出版的图书信息;这些建议是基于目标消费者的兴趣而给出的,而这些目标消费者又是根据他们先前的购买情况而区分的。类似地,一家网上药店也在变换着当回头客再次访问网站时所见到的产品陈列形式。如果买者先前的购买表明他倾向于购买全国性的品牌,那么他再次见到的是按品牌排列的产品展示。如果买者先前购买的产品大

部分属于处理品或者商店自有品牌,那么他再次见到的是按照价格和折扣品分类的产品展示。

(三)营销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瞬间性

传统的广告方式是单向的,市场营销者在大众媒体上投人大量的资金以期接触到大量的潜在

消费者,然后通过未来销售量或者市场调研来衡量广告信息是否有效。数字化沟通则开辟了双向交互式的交换,这样消费者可以通过点击网站上的链接或者离开这个网站等方式来对市场营销者传达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因此,市场营销者可以迅速衡量促销信息的有效性,而不是依靠那些滞后的、通过收集销售信息而得到的反馈。市场营销者可以追踪消费者在线的行为,通过要求消费者在享受网站的特性之前先进行注册和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来收集信息。因此,市场营销者可以有效而又廉价地构建与更新他们的消费者数据库。

二、数字化革命与消费者行为变化正在颠覆以往的营销思维方式

以大众媒介作为主要载体的广告模式效益日渐下降。广告边际效益递减的主要原因产生于媒体和信息的多元化,大流量的信息导致了消费者信息接收中的零和反应;与此同时由于以承诺和创意为特征的广告,企业和品牌在广告创意承诺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广告可信度大大降低;再加上一体化的市场格局,使得众多的品牌在共同市场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信息干扰也减少了消费者的认同度。消费者对广告信息普遍报有怀疑心态,品牌忠诚感降低等。营销环境的数字化革命表明:作为一度最为重要的大众传媒工具电视和报纸的作用今后会大大衰退,而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上的网络营销将成为更为有力的市场营销工具。数字化革命把缺乏鲜明个性的大众细分为存在各种明显差异和高度相关的目标市场成为可能。面对数字化和消费者行为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的颠覆性思考对今天营销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要学会了解消费者的真正行为,他们是新的消费者还是老消费者,他们是如何消费?需求有什么新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每一个消费者或者潜在的消费者在财务效果上进行有效评估。简单地说,比如这个消费者可能让我赚更多的钱,在财务上来说他是重要的客户,然后把消费者进行区分,对每一种类型的消费者需求进行更加详细的量化分析。

其次,学会把营销信息有效地传播到目标消费者的脑海中去。当然不仅是需要传统的广告,因为大家一般对广告都有一些成见。关键是要告诉消费者,经营者通过数字化革命所创造产品和价值与消费者交换,能最大限度地以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这些在网络营销正成为现实。

再次,数字化革命要求经营者一定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要学会评估一下你对每一个消费者,或者每一种类型的消费者所做的投资是否值得。这就需要通过构建数据库为经营者提供方案,提品,还需要将一些讯息触及到目标消费者的脑海中,简言之,我们要强调一个概念就是消费者在帮我们创造价值,而不是产品在帮我们创造价值。

上述观点表明:面对营销环境变化,经营者应将消费者从营销目标变为企业发展价值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消费者就从局外人变为企业自己的人。也就是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存在于一个大的合作范畴之内,共同谋求各自的利益,共同发展,相互依存。这一全新“双赢”式营销理念,意味着未来营销将不再是如何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是如何去影响品牌关系利益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面对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思维构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培养所有价值链上的环节或部门都要学会从目标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思考营销与传播。这样也许更能够帮助企业考虑到消费者的层面,让整个企业都来考虑营销的问题,而不是某个部门的事。

篇(9)

网络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中国石油海外开采公司中更为重要。网络平台的搭建要兼顾办公和生产的双重需求,比如办公自动化和数据库的应用系统都要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管理。网络平台的搭建以基地为核心,海外石油开采公司一般会采用地面链路和卫星链路双路接入,通过无线或者微波的方式对生产小队进行接入。另外中国国内的石油公司会有一套单独链路通过卫星链路的方式接入石油集团广域网,可以与国内实时通讯。

1.2通讯技术电话通讯

在中国石油海外开采公司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成熟的海外石油公司采用IP电话技术,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摆脱了传统的模拟电话的弊端,实现了质的跨越。IP电话通讯技术以网络作为核心支撑,通过网络进行语音和视频的通话。IP电话通过卫星链路连接石油公司内部网络,落地到中国境内,从中国电信出局,同时在海外当地申请国外号码进行捆绑,通过一部话机双号(国内号码和国外号码)实现跨国跨区域的通讯。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网络和语音的实时通讯。

另外通过无线手持终端的方式,实现移动通讯。也可以使用当地语音网络呼叫所在地的语音呼叫中心,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把当地的手机移动电话作为IP电话手持终端。中国石油海外开采公司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通讯,组成了各大区域的IP电话通讯网,各个区域以及各个地区只需要拨打4位或者5位号码,就可以进行语音通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各个单位的通讯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IP电话通讯技术提供了可靠的通话质量和便捷多样的接入方式,在中国石油海外开采公司的应用受到了中方员工的热烈欢迎。

1.3视频技术

视频技术包含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高清监控摄像机对主基地的和关键位置进行安防监控,在生产小队除了安防监控外还有生产作业中的关键工序监控,通过无线网络宣传回基地进行生产指导和作业监控。同时对监控数据进行归档备份,便于查询和取证。视频会议的应用解决了领导国内外来回飞奔的难题,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会议成本。中国海外石油开采公司主要采用硬视频和软视频两种技术。视频会议也由原来的普清、标清逐步向高清化、会议互动方式转变。

硬视频是采用硬件设备的方式进行视频会议。硬视频技术建立在嵌入式架构基础上,依靠DSP和嵌入式软件实现各项会议功能。优点是性能好、可靠性高。目前,广泛应用于中高端视讯。硬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组成设备包括嵌入式微控制单元MCU、会议终端、桌面终端等。软视频是指通过软件的编码的方式进行视频会议。

软视频会议技术以PC架构为基础,主要依靠CPU处理视频、音频编解码工作。优点是开放性好,软件集成方便。工作原理和硬视视频会议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软视频会议的MCU和终端都是利用高性能的PC机与服务器结合的软件来实现。以上通讯和视频技术需要较好的卫星技术和网络带宽来提供保证,如硬视频会议一般需要384kb以上的独立线路或者专网。目前中国石油已经建成了中东、中亚、非洲、美洲等五大区域网络,充分保证对各个公司和项目提供技术支撑。高效便捷的通讯网络也已经覆盖到以上区域,为通讯和生产数据回国归档、评定分析以及制定生产决策提供了便利。

2IT技术的应用

支持IT技术在依托基础网络建设支撑中国石油海外开采公司运营的同时,在实际作业生产中,通过ERP(业务信息管理)和数字油田(数字信息管理)生产指挥系统对生产进行评估和指导。

2.1ERP系统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目标是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优化资源的使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财务为核心,综合多种业务功能为一体的ERP系统为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物资、资源和财务是ERP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物资包括勘探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和辅助材料,生产出来的各类油气产品也属于物资范畴。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油田资源等。油田的生命周期包括勘探、评估、开发、生产和废弃等阶段,各项业务活动在整个过程中的资金变动则属于财务范畴。

ERP包含财务、销售、成本、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等应用系统,不同行业,ERP管理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对于石油开采企业,主要项目就是油田的开发与生产过程,ERP在实施过程中以项目管理为主线进行资源的调度与整合,从而可以监控整个开发和生产过程的进度和成本。通过ERP项目的实施,海外开采公司可以实现业务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有效地追踪和管理贯穿油田生命周期的投资与成本核算。实时集成财务、物资供应、设备、项目等核心业务,为企业管理者(海外公司和国内总公司)及时掌握和监控业务信息提供技术支撑,所有信息可进行查询、监控、分析与决策等操作。ERP已经成为中国海外油田开采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应用系统。

2.2数字化油田系统

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技术或软件来支持决策和信息共享。数字化油田系统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过程中的产物。数字化油田系统是以管理决策和信息共享为目标的现代化油田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共享和统计分析,完善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为领导层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数字化油田的概念最早是由大庆油田提出的,目前,已经逐步渗透到整个石油行业。国内的传统油田也正朝着数字化油田方向转变,中国石油海外开采公司在建设初期就是要打造国际化一流石油公司,所以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必不可少。数字化油田最大的特点是是将油田开发工作的实时资料采用并行处理模式,通过应用创新型软件和高速计算机系统,建立快速反馈的智能化分析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配合遥测技术、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地下生产动态和未来的动态变化直观的提供给经营者,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又提高了油田的管理水平。

各生产小队通过仪器设备对各个生产过程进行数据(如地层数据、井筒数据、设备运行数据、流体属性数据)采集并记录,通过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将一些不可见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进行实时模拟,利用实际生产的各个子系统汇总分析回传至主基地。主基地对各个生产小队回传资料进行汇总,利用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等技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个井区进行石油地质分析、油藏分析和模拟。制定更为详尽的钻井计划和管理决策,然后将决策信息反馈到生产现场。生产数据既可以通过应用软件进行汇总、归档、回传至国内总公司,同时又可对整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为公司和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油田生产过程采用的ERP技术和数字油田技术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ERP系统从企业级的高度实行资源计划和管理,而数字油田则主要关注生产底层数据能否及时准确的传递以及生产线的计划调度问题。这两个应用系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石油开采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代表了目前石油开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篇(10)

企业业务互联网化必然依赖企业内部各类元素的数字化,而企业对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是支撑企业互联网化的一个基础。企业各类数据的总和构成了企业在数字世界中一个完整的映像,企业大数据属于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需要从这些资产中获得价值,驱动自身在数字化社会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数据调研机构IDC在2014年5月提供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数据的指数增长和复杂性是企业目前遇到最大的数据管理调整,38%的受访者希望通过一个单一的平台保护和管理自己所有的数据。企业为了让资产能够产生价值,必须把自己收集到所有的数据真正管理好、利用好。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谢东提出:“现阶段我们认为企业市场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好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第一,选择好自己的数据基础架构。第二,做好数据的管理工作,选择好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第三,数据应用的建设,要把数据利用起来。”

在谢东看来,企业大数据分析建设要遵循几个重要的原则:首先,一定是业务目标驱动的。现在业务目标相对好找,包括不同的领域,比如提升财务收益或者优选供应链、零售企业的定价和促销策略等等;其次,自下而上的原则。在数据仓库上,建议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没必要初始就做一个顶层的设计,可以先做一些领域级、部门级的应用,把数据建起来,多个数据集中以后可以快速见到效益。也就是现在逐渐迭代、螺旋式上升的一种发展路线;再次,要遵循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现在数据分析的技术已经有很多,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报表报告层面,至少应该做到把交互分析里面的很多技术应用起来;最后,数据价值要推向全员应用,如果全员都可以收到数据的价值,决策者就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做一个快速的决策,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全员创新的概念。

企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存在多个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本身已经可以很好地支撑企业业务板块的一些流程管理,并且能够提供业务板块内的一些比较简单的数据报表。企业市场洞察力、整体战略和执行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及时准确的决策,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

然而,企业智慧决策也会面临挑战。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iUAP中心产品与技术管理部商业分析产品经理王谈到:“对于企业智慧决策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信息碎片化,数据散落在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系统中,这使得企业在回答很简单的问题时都有可能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大家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决策过程是无时无刻不在计算和处理这些问题,找到应对方案,并且贯彻到企业运作当中。把分散在企业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有机整合起来,提升企业在分析层面的落地是企业决策者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

针对企业面临的数据管理难题,用友给出的答案是BQ商业分析平台。BQ的含义是什么?王的解答是:“BQ英文全称是Business Quotient,Quotient就是跟IQ、EQ的Q的英文单词释义是一样的,从中文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商业智慧。在这个品牌的设计上,Q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我们可以放大细微的、不易被发现的情况,象征着BQ作为企业洞察数据的一个工具,能够聚焦企业数据资源,呈现全景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大家用放大镜的时候就是一个认真的态度。”

用友BQ(Business Quotient)是基于UAP平台的商业分析平台和应用套件。它是一个综合的商业分析平台产品和工具集,能够帮助企业将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可通过查询、报表、报告、多维分析、仪表板、移动分析、嵌入式分析等丰富的可视化分析和展现方式为客户提供灵活直观的交互分析能力和信息展现能力。

据王介绍,用友新一代BQ具有七大关键特性:

第一,实时性。在数据采集上采用数据库日志分析技术,在不对业务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能够抓取实时的业务数据。在数据处理层,结合列存、行存以及混存的技术,基于内存的多维聚合技术能够对变化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相比传统的技术,可以得到最高50倍的分析能力的提升。

第二,全程可视化。从模型的构建、报表的设计、数据展现到用户操作交互的过程,都贯彻了“所见即所得”的理念。

第三,对大数据的处理架构,可以满足企业对扩展各种数据接入的需求,结构化的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在统一架构下进行处理和计算,能够接入Hadoop分布式文件处理以及分布式的数据库,从而能够处理图象、视频、网站日志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

第四,开放的数据挖掘架构。现在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看我们数据的汇总报表,有一些企业积累了比较多的数据,希望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知识,用友BQ平台可以在展现层扩展数据挖掘的可视化展现方式。

第五,移动性。移动数据分析产品BQ Mobile,是一套独立的面向移动分析的产品,能够开发iOS和安卓平台的应用,满足对移动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企业。

第六,支持元数据管理。BQ平台提供了影响分析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数据处理结果和源头之间的关联,一旦结果的数据不准确,我们可以迅速定位到是源头的哪一个数据字段导致了这个问题。

篇(11)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财务管理 影响

前,大数据革命正逐步上升为国家的竞争战略,2015年8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规划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总体架构。因此,2015年也可以称之为大数据应用的元年,“数据驱动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前沿,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延伸到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领域,高校财务管理的重心正从财务向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多领域拓展,对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学生管理等数据资源的整合、挖掘与分析将成为高校财务工作的重心,高校财务管理开始步入大数据引领下的“大财务”时代。

一、大数据带来高校财务管理的变革

(一)会计职能的变革。传统的会计职能偏重于反映过去,仅仅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如实反映。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会计职能将更多的面向未来,更广泛地参与管理决策。大数据时代,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能够和教育、财政、税务部门以及校内各部门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一改“信息孤岛”的局面,高校获取财务数据可以不再分头取数,而是在设置权限范围后通过接入数据专网及时获取政府及校内动态数据,从而降低了数据获取成本,实现了财务工作的提质增效。通过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深度整合和挖掘分散的数据资源,对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教学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等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依据,会计人员也将实现从“账房先生”到管理决策者的转型。

(二)数据处理的变革。

1.数据收集。高校通过跨系统、跨平台技术高效及时地收集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信息,以服务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收集覆盖面广,其中涉及到高校日常报销业务的财务信息,譬如差旅行程的合理性判断、原始票据的真伪辨别等都是审核的难点。而大数据时代,通过调取航班、税务等信息即可做出高效快捷的判断,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数据导入。大数据时代,各个数据终端都配备了独立的数据库,但面向全部数据的综合分析,则应该将终端数据通过数据仓库技术进行集中处理,保持信息处理与业务处理的同步。譬如,教职工购买办公电脑,在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登记,经数据仓库集中处理后导入财务终端,完成记账并登记账簿。

3.数据分析。高校通过数理模式,将集中存储的大量数据分类筛选,系统整合数据资源,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增强类似业务的复制功能,使会计业务批量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使会计人员从基础性事务中脱身而出,将更多精力放到高校内部管理中来,为学校风险把控、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预算管理的变革。预算管理作为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龙头,预算的科学编制和有效执行能够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与核算管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实现高校运行成本和绩效的多维度评价。高校预算编制的一大弊病就是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分别编制,造成脱节。一般来说,部门预算在上一年度的九月份就开始“一上”的编制,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到年末或下年初财政下发年度预算控制总额;而校内预算是以服务学校内部管理为主线,经过多番论证,最终在每年的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方能执行,从而产生了预算编制“两张皮”问题。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预算一体化系统,通过开放预算申报时间,根据校内各部门申报的项目预算建立滚动项目库。按照部门预算“二上二下”的流程安排,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从项目库中选取重点项目纳入预算,实现了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的同步编审。

(四)管理会计的变革。

1.大数据将改变管理会计的分析基础。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将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财务数据,而是将海量的非财务数据纳入分析范围,通过全口径的挖掘分析,使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作业管理、价值管理等领域能够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数据支持,从而增强了管理会计的角色定位,使管理会计为高校管理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2.大数据将改变管理会计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会计往往侧重于结果管理,而忽视过程管理,大数据技术将推动管理会计向过程管理转变。大数据时代,会计人员通过对多源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评价不同方案的投入产出,从中选择最有助于高校内涵提升的方案。同时,大数据分析有助于高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而有效规避或减少风险。

3.大数据将改变管理会计的分析方式。传统管理会计背景下,会计人员费时费力,通过结构化分析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图文并茂的分析报告,但往往由于非结构化因素致使决策方案失败。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将强调结构化分析与非结构化分析并重,注重数据的基础性作用,但不能过度依赖数据,因为非结构化因素增加了结构化分析的不确定性。

(五)信息披露的变革。

1.披露时间实现实时、动态化。传统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时间较为固定,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的即时性要求。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原始报销单据经财务部门处理后,可由财务端即时传输到财务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转换后通过数字化校园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动态查询,准确反映高校实时的财务状况及项目经费的执行进度等,确保财务信息披露实时、动态化。

2.披露内容实现按需、个性化。通用报告是一种标准化的报告形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按需报告模式得以实现,它在互联网数据库的架构基础上,充分考虑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通过数据筛选与加工,以“量体裁衣”的方式提供按需财务报告。

3.披露方式实现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结合。非财务信息是以非数字形式描述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等活动的图文资料,用以解释说明财务数字,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同等重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换变得更为便捷、高效,学校的学生结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师职称等非财务信息可与财务信息同步披露,进一步增强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数据整合。目前,一部分财务相关数据储存在不同的管理系统中:设备、房屋、土地、图书等信息储存在资产系统,职工、工资、社保等信息储存在人事系统,学生、学分、课程等信息储存在学生系统,不同系统间自成体系、相互分割,“部门墙”的存在阻碍了数据的流动共享。因此,大数据时代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分散在各个系统内的数据进行系统性整合,为下一步的数据加工奠定基础。为此,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的高度制定行动框架,加强统筹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协作推进数据整合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数据加工。对大数据的运用不在于掌握多少信息资源,而是如何从中挖掘出“数据红利”。为此,一是对数据的初加工。这里的加工对象包括全样本,区别于传统的小样本分析,通过数据间的联系进行归类分析,寻找其中的相关性,在深入关联中还原事物的原貌。二是对数据的深加工。通过相关性研究能够发现数据间一定的规律性,但究其根源,则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加工。针对大数据的“4V”特征,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实现初加工结论的深度挖掘,从而发现数据背后的价值。

(三)建设软硬件平台。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发挥必须依托于充足的运行空间、高效的处理速度和智能的软件平台。因此必须加强与大数据相适应的软硬件平台建设,以此为依托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的深入挖掘和分析。而云平台无疑是满足大数据便捷存储、高效处理和智能管理要求的最佳选择,云平台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平台,将成为高校各类财务信息集合和交换的中枢,能够涵盖财务内、外部的全部数据。通过前期对数据的整合与加工,将处理后的数据全部储存于云平台,并将云平台细分为财务平台、学生平台、人事平台、资产平台、银行平台等子平台,畅通平台沟通渠道,实现各平台互联互通,为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持。

(四)培养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大数据不单是一种技术工具,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绩效评价管理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大数据分析将在其中大有作为。高校领导层对报表披露的实时性、现金流预测的准确性、财务分析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人员除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大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普遍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必须加强具有大数据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建立多维数据挖掘分析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和分析,提取有助于高校管理决策的有用信息,帮助高校作出最优决策。

三、结束语

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也在不断自我突破,大数据风暴对高校财务管理来说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高校应把握机遇,克服挑战,对高校内、外部的全部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入挖掘,为高校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为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