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说实在的,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我琢磨"传"就是传承,"统"就是统一。一个家通过家规、家道的承传,达到统一和谐的目的。其实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企业就一个家,企业文化就是家的文化。企业其实真的就像一个家,老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员工就跟孩子一样,一个企业老总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应该是员工的亲人、员工的老师。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何教?教什么?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慢慢的好像一点点找到了答案,就教我们中华五千年古圣先贤的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身教大于言教。
以前没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最让我头痛的问题是员工的频繁流动,员工来了走、走了来就象走马灯似的,员工的不断跳槽、工作的不断交接真的对企业是弊大于利。从去年5月份开始员工每天早晨通过半小时的晨会学习《弟子规》、学习《孝经》,我与员工共同反省对父母孝道的落实。员工通过学习通过反省深深体会到"居有常、业无变".体会到自己工作安定、身心健康能让父母少了多少挂念。从学习传统文化后,每月公司都举办一次《感念师恩——大连鸿祥员工分享会》,记得有一次恰巧是员工的生日,我们请来了员工的母亲,这位80后的年轻男员工第一次给母亲跪拜磕头,感恩母亲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感恩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育大,员工集体送了他一个洗脚的木盆,希望他能常常给母亲洗洗脚,大家在泪水中唱起了《感恩一切》的歌曲。自己也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孝道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重要意义。09年十一的时候我第一次给所有员工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并让员工带回去一个红包给父母,我说这是"孝金",希望我们都能感念父母的恩德,过节上班后员工带回来父亲的一封信让我至今难忘,这位长辈希望我能坚持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带动全公司的员工都能学习落实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企业的家文化的起点。从去年下半年到到现在员工通过学习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对人、对事的自私自利的一些看法,很多时候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的稳定性大大强化了。
以前我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和谐,员工之间经常为琐事计较,怎么样才能让企业更有凝聚力?我觉得一个家之所以是港湾,是因为永远都有父母无私的爱的海洋让你任意停留。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老总要用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让员工感受到,我从自己做起有两点:第一就是要改掉自己发火的毛病,"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让企业这个磁场充满了爱和感恩;第二就是我拿出对待自己儿子的爱心对待我的员工,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从道理上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从心上做,力行真的是很艰难的事情。有时候忍不住还会发火,但会很快回头并给员工道歉。记得我们全体女员工刚学完《女诫》后,女员工开始轮流自己做饭做菜,我也每天中午都上去吃,很多年轻的女员工从没做过家务,但是做起来都很高兴,菜做的不是很好吃大家也都包容着吃了。有一天我做在办公室就琢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就没想到给员工做点好吃的,教教女员工怎么做饭呢!于是自己那天中午就亲自下厨做了两个菜,员工格外高兴,就像兴奋的孩子似的全都吃光了,紧着说好吃,后来就告诉女员工怎么做饭更有味道、怎么配菜。往年年底我们都是出去吃饭店,今年大家在12月31日那天都聚到一起一同包饺子,我订了个大蛋糕,上面写着"我们是一家人",大家在一起真的就象一家人吃年夜饭那样开心极了。那一刻,我想这不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吗?爱是什么——爱就是用心时时感受别人的需要。
每天晨会我都会与员工一同念感恩词,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每每念到这些,我都会释然很多,因为现代的人真的很容易抱怨、烦恼,原因不外乎上面几种,当你在面对上面的境界都能心存感恩之心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一定就会平和许多。我很感恩投诉我们的会员,因为每一次投诉都让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更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前我对不学习传统文化的员工会很烦恼,觉得那么好的文化你为什么不学呢?自己生闷气、抱怨,但现在自己则很释然,觉得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正因为自己做的不好,不是很好的学习的榜样,当然无法感染身边的人提起兴趣,他们就是我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推动器。
社会的发展正在走出工业化时代,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现代化信息时代广泛影响着社会经济,对会计领域必将产生巨大冲击。可以说,信息化会计在会计领域的发展是必然的,并且对传统的会计行业提出新一轮的挑战。会计实践反映出会计模型,也就是根据会计实践所得出的经验、特征等,对会计进行描述。工业时代下的传统会计模式适应了工业时代背景下的经济环境和技术要求。因此,传统会计技术对会计的管理、计算以及决策等方面的要求相对信息化会计较落后。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会计领域的需求,如及时精准的信息等。其次,作为建立在信息及知识的产生、分配及运用等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更是要倚靠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创新。现如今,知识经济以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传输,在高速的特殊信息传输下,传统会计模式已经达不到财务信息的输出和加工方面的要求。另外,新产业在知识经济中开始不断地发展,作为以知识为核心的生产条件,它们依赖着知识信息,这对现代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型,特别是会计领域是一个巨大挑战。这些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经营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要向企业各部门提供完善真实的财务信息,就必须发展会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网络。综上所述,会计发展到会计信息化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出现是因为传统会计模式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不相符。二是知识经济影响着会计信息化。三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要求会计行业发展信息化会计。
1.2会计发展的趋势
会计信息化有力地推动着会计发展。在全球经济信息化进程中,会计将会如何发展,要怎样发展成为会计领域探究的焦点之一。面对企业的需求,适应当下信息化社会的节奏,会计信息化如何影响着会计的发展,本文将归纳出以下几点:第一,会计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扁平化管理响应了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经济信息高速化。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会计封闭孤立的传统模式,创新了会计理论。第二,信息化会计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让财务信息更加真实、迅速、全面和精准,这些信息支持着财务管理,成为财务管理决策的基本条件,而财务管理的结果反馈又是核算信息的一部分。第三,会计信息化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会计的实务因会计信息化发展而改变,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信息化让会计信息得到共享,使信息分析力提高,更全面地开发其价值。第四,会计信息化起到了企业经济管理作用。会计信息化使得企业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质量的提升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第五,信息化背景下,会计领域法规不断改进。随着会计步入信息化,会计相关的法规也开始了适应性调整和改革。研究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科学合理的会计法规,更有助于推动会计的发展。第六,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会计是企业的重要部门之一,提升会计在企业中的能力,能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2会计信息化趋势下会计发展策略
2.1加强网络信息设施的建设
要更好地构建企业信息化,推动会计发展,就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研制信息传送设备、开发信息技术和建设网络信息传输等。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投入到建设国家信息网络主网中,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一个高速、宽带、高水平和高容量的网络信息环境。逐渐改变部分地区资源信息垄断、会计信息孤岛等现状。协调企业财务信息网络化,使得财务信息得到共享。多元化报表、远程报表的审计都是网络财务的功能,财务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能够协调企业的业务和经济。让企业管理集中化,改变了企业财政信息的传输与运用,发展会计信息化,实现企业电子商务化。
2.2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
要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培养创新性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是关键。以往,会计行业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经济信息化的时代,这样的会计人员是不能适应新会计时期发展需要的。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企业和市场的敏感度,以及对会计专业技术熟练度是一个会计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根据现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加强信息化会计专业教育的投资,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讲课或支持人员进修等方式提高会计员工的整体素质。让会计界的人士不仅能够对信息化会计操作熟练,更能够为企业带来创造性的价值。建立起一批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2.3完善相关法律,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
完善在宏观条件下会计的相关法规,是保证会计得到全面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法律管理是国家在履行其职能的内容,因此,应该在这一方面给予指导。如规划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模式;制定并且完善会计信息化专业的管理制度和准专业评定标准;建设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等。会计信息化发展下,企业需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机构,才能让会计的发展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员、统筹专家、计算机人员、管理专家等参与到其建设中。在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时,必须明确其定位,仔细观察,采纳多方意见,加强决策公开性和民主性。
2.4根据实际,创新会计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发展,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力。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在制订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运用时,要根据实际,开发会计信息化软件,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作用力。将企业经济和业务实现一体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前提,研究出如何迅速地供给企业全面、正确、多层次的信息,如何更清楚地看到信息化的过去,规划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
二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信息化
作为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云计算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出现,传统指标评估体系不能全面地评估云计算模式下的湖南企业信息化水平,决策管理者急需构建新模式下的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本文在郭春丽等研究论文基础上,添加及更新了17项云计算信息化水平指标,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湖南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来评估湖南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和水平。上述指标较全面地包涵了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方面情况,如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经营信息化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能力、企业信息化响应速度、企业绩效、信息技术对决策的支持状况、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等方面,可帮助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较真实地全面的测量和评估。
传统产业城市在为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后,普遍面临着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循环经济说、转型说等都试图从不同角度为解决传统产业城市所面临的困境寻找出路。我们认为解决传统产业城市发展问题不但要关注于眼前的问题,还须放眼未来,将目前的问题纳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从而使传统产业城市的发展更具有长远意义。而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城市的信息化高度发达,因此,将传统产业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既可以解决传统产业城市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又为其步入现代化城市行列奠定基础。
一、传统产业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
(一)信息化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利措施
能源危机成为阻挠传统产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主要可归纳为两种:第一,开发新能源以维持城市的发展;第二,在不增加自然资源投入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城市。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需要时间、科学技术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城市不能停止不前等待新的能源。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解决传统产业城市的能源问题应主要采纳第二种方案。从国外传统产业城市发展经验看,信息化是产业城市在不增加自然资源投入的情况下,解决能源危机的有力措施。城市通过信息化改造、替代传统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最终达到保障传统产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信息化是转变传统产业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
传统产业城市多是依靠外延式发展达到高产值目的,这种模式将城市的发展束缚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基础之上。传统产业城市必须转变这一经济增长模式。产业城市经济模式转型方向多为第三产业,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产业对能源的消耗少,投入低,回报高。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业的发展。首先,随着科技信息的高速增长,信息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重要的一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渐突出。其次,无论是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以及其他第三产业中的各个行业,其发展都离不开高度发达的信息交流。信息化建设必将促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发生转变。
(三)信息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
未来城市将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具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的城市。城市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产业城市的未来发展归宿也将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城市,因此,我们必须对信息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好城市信息化的准备工作,从而为传统产业城市的顺利过渡奠定基础。
二、传统产业城市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主要建立在三大相关的环节:信息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信息系统的研制。为完成信息技术普及的三大环节,传统产业城市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循序展开。
(一)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信息网络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施的配置等。信息网络建设从形式上看既包括政府各部门、城市各企业单位的局域网建设,又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整个城市信息网络建设。传统产业城市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于信息基础建设应有轻重缓急。城市宽带网和其他相应通信设施的架设是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中的基础。由于这部分的基础建设属于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其使用寿命长、不易更改的特点决定传统产业城市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大投入,与电信部门充分合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为信息化建设奠定牢固基础。至于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中各部门、企业的计算机的配置、局域网的完善等则可根据经济能力及使用情况逐步开展。
(二)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没有信息资源的交流,城市的信息化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期可表现为静态信息的,后期则可表现为动态信息的交换利用。作为传统产业城市,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信息资源建设的第一步是搞好静态信息的。其内容包括政府、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介绍、对外信息、工作流程、联系方式等。静态信息的应保障其实时性。信息资源建设的后期为动态信息的交换利用,包括信息资源的动态查询、各种信息处理服务、数据库服务等。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将为传统产业城市的发展提供信息指导,成为传统产业城市招商引资的窗口,同时为城市发展信息服务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是在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办公,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工商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此外,电子政务的建设还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信息、科技教育、旅游娱乐、社区服务等信息系统的建设。这些信息系统与市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它们的建设与普及是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普及的主要标志之一。电子政务建设早在2002年就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工作重点,因此,传统产业城市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积极利用已有成果和经验,此举一方面可节省资金与人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到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无缝连接。
(四)信息产业建设
随着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传统产业城市的信息产业建设将呼之欲出。首先,上述三项信息化内容的建设需要相关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的支持。这些需求必然导致相关信息企业的兴起。其次,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又将促进信息培训业的发展。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和信息培训企业的兴起必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城市在信息产业的建设中要起到规划指导作用,将信息产业的建设与解决城市资源危机和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相结合,鼓励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结构,发展信息服务业,从而使信息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传统产业城市信息化建设内容的完成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四项内容中,信息基础建设是第一步。在城市的信息基础初具规模时,传统产业城市即可开展相应的信息资源开发和电子政务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产业建设。
三、传统产业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城市信息化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城市发展状况既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又将决定城市信息化实施的途径。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可以同时在政府、企业、社区甚至全民范围内展开。然而,对于我国绝大部分经济实力偏弱的传统产业城市来说,采取这种全方位实施信息化的途径既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动摇人们对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又不利于信息化的具体实施。基于传统产业城市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矛盾复杂等情况,城市信息化建设途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由点带面的原则。
(一)以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先导
传统产业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只领头羊。由于原有的老企业正处于转型期,而新企业还未站稳脚跟,从整体上看传统产业城市中新旧企业都难以担当信息化建设领头羊的重任。而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传统产业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应以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先导。政府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政府网站的建设。政府网站是整个城市的窗口,传统产业城市应高度重视这一窗口的建设,使网站成为招商引资、展示城市风貌以及外界与政府各部门相沟通的渠道。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第二步就是要实现办公自动化。为实现办公自动化而购置的各项软件、硬件设备不必求精求全,以满足现有需求为准,采取逐步完善的措施。政府办公自动化的重点在于政务处理流程的自动化,实施中应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二)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
城市信息化离不开城市的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则是建立在城市众多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城市信息化建设必须深入到企业。此外,目前困扰传统产业城市的主要问题仍为资源消耗型企业的发展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传统产业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人员培训、软环境建设、资金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有利于信息化普及和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于资源型企业,鼓励其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企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抵御由于资源短缺而带来的企业发展危机。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本着利于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以社区信息化为目标
城市是否步入现代信息化城市行列的衡量条件之一是信息化的普及率。提高信息化的普及率仅靠政府和企业还远远不够。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覆盖每一位城市居民的社区信息化。而社区的信息化将促使信息技术深入到每个城市居民的家庭生活,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促进城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社区信息化既是城市信息化深入的结果,又是城市信息化的动力。传统产业城市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偏低,在电子信息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对信息化的价值认识不足,利用信息提高生活水准的意识淡薄。因此,传统产业城市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加强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从而促进整个城市信息化的进程。
(四)以信息人才培养贯穿始终
信息人才是传统产业城市信息化成功之本。城市的信息化是建立在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占有、使用基础之上,而拥有这些知识和信息的人才是整个信息化进程中的主导。因此,传统产业城市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加强人才建设。鉴于传统产业城市失业率高、城市人均知识占有率低的状况,城市可采取“引进高、精、尖人才,培养初、中级人才”的措施,同时,鼓励和加强城市内高校和培训机构对信息人才的培养,从而使传统产业城市信息化进程中始终拥有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结论
信息化是传统产业城市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信息化建设中,传统产业城市必须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状况,避免将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超载负荷,使信息化建设即成为解决城市现有问题的有力措施,又成为城市步入现代化城市的桥梁。
参考文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更加地激烈。企业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促使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面将提出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几点认识,阐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将会计信息看作是管理信息资源,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管理技术,对其进行加工、运输等处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以及运行经济活动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资源。会计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会计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的技术应用在会计领域中,将其与传统的会计融合在一起。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比,会计信息化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二是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快速、及时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三是会计信息的传输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四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五是根据会计目标将信息管理原理以及会计信息技术充足会计流程;六是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会计业务信息化管理。
(二)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不适应社会需要
在对会计数据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处理时,会计人员一般是利用笔、算盘、凭证、账簿以及报表处理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以及事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灵活运用复式计账法、历史成本法、权责发生制等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最终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处理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制作出来的会计信息属于事后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种类也随之增加,经营活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资源不断增加,因此,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手工跨级信息系统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工作效率低下,虽然会计人员劳动强度非常大,但是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比较差。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较差,则会给企业的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时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经常容易出错,一旦出现错误,很难马上查找到错误的根源。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以纸张作为储存媒介,这样导致数据资源的存储效率比较低,且数据资源的存储成本非常高。由此可见,随着企业的组织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由于自身的限制,是无法充分地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
(三)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可以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看到信息化这一概念,但是,会计领域却依旧处于电算化阶段,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高速运算的工具,通过模拟手工会计的方式处理数据资源,但是忽视了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传统会计中,改善会计处理方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从而充分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目前,现行的会计软件过分关注会计人员的个人习惯,导致人们只是简单地看到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面,这种做法不利于激发会计人员自主学习的兴趣。这种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是在工业经济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由这种电算化产生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都过分注重满足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求,属于一种封闭性的信息系统,促使企业无法有效地获取外部的社会信息。这种会计信息虽然实现了网络化,但是还是属于一个孤立的资源匮乏的区域网络,这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已经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需要将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会计信息化理念
增强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转变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传统观念,树立会计信息化理念,促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会计信息化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支持和重视,主动成为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倡导者。企业领导者也需要提供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了解,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配置相关的工作资源,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内部控制已经与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理念不一致,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采用新手段、新技术,促使内控制度与会计信息化保持一致。采用会计信息化技术,有助于简化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会计信息进行重新整合。由于会计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提高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面认识,促使其能够熟悉会计业务,同时,需要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建立健全日常操作规章制度,合理设置操纵人员的权限。
(三)升级网络化软件的管理
企业需要逐渐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管理,对软件进行升级,采取集团版或者是网络版,这样有助于企业领导者随时查询其财务状况。对于数据存储以及传递等方面,需要制定严格制度。同时,需要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以及维护手段,掌握系统软件的安装、数据资料的备份以及病毒的防御等技能,从而保证信息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企业需要注重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实施,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软件,强化管理人员的会计信息化理念,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升级网络化软件的管理,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促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化主要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的新型的生产工具,而网络信息化,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的平台,传递信息的过程。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在21世纪这个高科技的网络时代里,网络信息化发生着重大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传统的人工信息整合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与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个企业如果想要继续稳步的向前发展,就必须通过改革,通过网络信息化的平台。由此可见,在新时代里,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化的运用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的使用,还可以节省企业的管理成本,使企业能够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回报。网络信息化,还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对公司的运营状态更加的了解,通过清晰的网络信息数据,企业领导可以掌握每一个项目部门的工作情况。网络信息化还可以运用到公司的出勤考核项目中,目前,有一种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在企业的管理中,可以运用网络技术,通过记录的人脸信息,作为企业员工工作时间的记录,避免了同事之间互相帮忙打卡的现象,使员工的出勤时间得到了保证。总而言之,在企业的发展中,网络信息化就是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运用高科技的网络平台,以最快的时间整理企业中的信息脉络,从而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与业务流程等等,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企业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下,以最优的时间获得最高的利益。
二、企业管理思想在网络信息化发展中的变化
1.计划管理思想在网络信息化发展中的变化
企业的计划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即将要发展的项目进行预测,规划与预算,通过对项目整体信息的了解,制定出一套最优的方案,使企业可以运用最少的成本达到企业既定的目标。在传统的企业计划管理中,由于生产技术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大多数企业的项目预测中,往往注重的是产品的生产数量,很少注重产品的生产质量。这样的计划管理模式不仅不会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不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生产效益。并且,在传统的计划管理中,由于项目的数据可知性有限,导致计划管理的预算与预测情况不明确,使得企业在项目实行的最初环节就存在着模糊性,这种不确定因素很有可能影响企业生产效益。
现如今,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导致企业计划管理思想也受到了网络信息化的影响。在计划管理中,企业逐渐由注重产量转移到了注重质量中,在计划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中,计划管理人员逐渐地追赶时展的步伐,计划生产、制造、研发出更多具有创新力、高质量的高科技产品,使产品从质量到包装,从内容到形式,从实用价值到欣赏价值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与创新。企业计划管理思想的改变从根本上转变了企业的发展模式,使企业能够合理的运用网络信息化的平台,提高企业的产品技术与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达到企业稳步发展的目标。网络信息化不仅为企业计划管理带来产品生产思想的转变,还为计划管理带来数据分析思想的转变。传统的企业计划管理中,由于产品信息的可知性弱,导致企业对产品数据的信息不够明确,在项目前期的预算中,工作人员所做的预算数据有模糊性。但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到来,预算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清楚明确地撰写出公司项目的前期预算计划,将企业发展中的所有细微问题都体现在预算书中,通过预算出,使企业明确项目产品的可开发性。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化为企业计划管理带来了思想转变,并促进企业以完美的工作计划进行工作任务的完成,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利润。
2.物资管理思想在网络信息化发展中的变化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采购,并对其进行供应、保管。在保管物资的过程中,物资管理人员还应该控制产品的使用,保证产品的综合利用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物资管理思想也受到了网络信息化的影响,传统的物资管理主要是由物资管理工作人员将物品按照指定的位置进行摆放,安置,并对其进行记录、分配。在传统的企业物资管理中,企业注重对物品的分配、调度以及安置,对负责物资管理的工作人员拥有较低的注重程度。但是,在网络信息化的带动下,企业管理思想由注重管理物资逐渐地转移到了注重管理工作人员。由于网络信息化可以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对物资的产品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这一平台减少物资管理人员的人数,节省工作人员的开销成本。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物资管理人员可以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将物资通过扫码的方式进行入库与出库的记录,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还方便了物资的查询与管理。只要向网络输入想要查询的物资信息,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进行查询,避免出现传统的查询管理记录本的繁琐工作。目前,物资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对于人才的管理,减少了对物资管理的注重性。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努力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调动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保障企业物资的安全。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化带动了企业物资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之由注重物资的管理转变到注重人才的管理与培养。
3.财务管理思想在网络信息化发展中的变化
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直接牵制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步伐。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对资金的筹集、分配以及合理的运用,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的方面,它们分别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收益的分配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增长,为了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稳步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思想受到了网络信息化的影响,逐渐地由传统的管理思想转变到分层管理的思想。所谓的分层管理,就是试图将企业的所有者财务与企业的经营者财务进行分离管理,由于企业的所有者不一定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面对企业所有人与企业经营者不一致的现象,财务管理逐渐的转变为分层管理的方式,以更好地管理制度完成财务管理的职能。在网络信息化的带动下,财务分层管理的主体为企业的经营者,在带动企业实现最优利益的同时,通过网络信息使财务信息公开、透明的呈现在每一位管理者的眼中。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可以促进企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利润。
4.成本管理思想在网路信息化发展中的变化
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利润是利用低成本的生产材料,以最短的时间研发出深受广大社会群体所喜爱的高价值、高价格的产品。成本管理主要是围绕企业内部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的预测、计划以及成本的控制与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思想也受到了网络信息化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化的带动下,产品逐渐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的生产力,减少产品的生产时间,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企业在网络信息化的影响下,寻找最优的生产材料,以最低廉的生产成本完成产品的制造。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化改变了成本管理的思想,逐渐的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带动了企业利润的提高,使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回报。
三、网络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思想变化的影响
2会计理论在会计信息化影响下的表现
2.1原有会计目标在会计信息化影响下快速实现
会计目标是会计实务发展的方向,主要对不同时期会计工作的具体标准和工作细则做出规定。作为会计工作的具体化,会计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会计目标是促进所在企业或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制定财务报表,为决策者提供企业财务管理建议,定期向股东、投资人和员工披露财务报表,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会计信息。但随着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其目标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目标重心逐渐转变为建立满足现代管理需求的新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各种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已有会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会计发展进行预测。这种发展使更多具体财务信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同时,并没有改变其本质目标,使原有会计目标快速实现。
2.2会计基本假设在会计信息化下的影响
为促使会计工作正常开展,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通常会对会计核算范围进行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受会计信息化影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会计主体假设,其二是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其三是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价值内容主要为会计服务对象、立场、服务空间范围的假设,会计主体在会计信息化影响下会超出传统有形实体组织范畴进入不确定的虚拟化状态。会计的正常工作并不会被虚拟企业影响,反而对会计主体假设范围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在持续经营假设上,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在会计信息化时代,由于实物形态并非完全有形,因此,无法像传统时期一样通过分析,合理预见其物理寿命。在分期假设上,会计信息化可将会计分期假设的时间间隔无限缩小,改变传统账目统计对固定起止时间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使账目无限具体化。
2.3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信息化影响下有所提高
在会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会计信息质量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直接影响决策者的决策。在会计信息方面,除要求真实可信外,还必须满足决策者的实际需求。会计信息质量在修订方面主要受三种操作限制:一种为实质重于形式,一种为谨慎性,还有一种为重要性。只有遵循这些限制,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原则与财务报告间相互协调的依靠,着重企业管理控制层的控制,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传统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性,不仅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突破会计确认计量。
2.4会计计量属性形式在会计信息化下得到较大丰富
传统经济时代,企业在计量金额时通常会采用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则改变了这种会计计量要素与核算方式,开始向多元计量方式转变,在历史成本基础上,补充了市场价值和重置价值等计量方法。这种计量变化和会计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成本和现时价值。价值计量形式会根据会计领域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主要计量方式为财务成本管理系统。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计量属性形式改变,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
3会计实务在会计信息化影响下的表现
3.1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开始改变
记录和计算是会计核算在在经济业务中的主要功能,该过程以其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成为给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信息重要手段。在会计核算流程上,传统会计核算比较复杂,为提高核算效率,很多企业都极为重视计量方法的简便程度,导致其在确定核算方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忽略计量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现象,且在抄写凭证报表数据时,浪费大量人力资源。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会计核算在会计信息化影响下随之发生改变,其不断向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转变。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传统手工较难解决的一部分复杂问题,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的操作中轻松解决,会计核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向更细、更深方向发展,从而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参与管理职能。
3.2会计分析在会计信息化形势下越来越科学化和人性化
会计分析在内容方面主要指对各项经济指标的分析对比,并用合理方法梳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情况。通过了解各项数据,企业可科学、精准地评价其实际花费与预算间存在差距的原因,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因此,会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会计核算发展,会计核算的资料是会计分析的主要依据。在会计分析基础上,企业能明确自身差距,有利于企业在分析利弊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会计分析在信息化影响下对数据的采集更加简便,仅仅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即可进行,促使会计分析越来越科学化和人性化。此外,信息技术与会计电算化还可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准确记录、传播各种信息,帮助企业及时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浪费企业资源。
一、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信息化管理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管理模式,而大企业管理仍然沿袭传统管理路线,因此企业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模式,将存在一定的难度:
(1)传统管理与创新管理的错位。相比于于大多数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具有跨越性的特征,一般在没有承上启下原先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就直接推行,使得很多习惯传统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人员,觉得难以掌握和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可见企业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尚需一定的磨合时间。
(2)信息化软件管理的难点。信息化规划的缺失,使得信息共享出现问题,目前企业的硬件投入现状良好,但软件开发方面力度相对匮乏。某些企业拥有规模化的专业管理系统,但没有强有力的系统管理软件,使得这些系统无法真正起到管理决策的支撑作用。再加上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未能结合自身的开发需求。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客观管理条件,这将决定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差异性,系统软件的开发,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为企业带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企业没有根据自己的管理需求而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信息化模式,很有可能使得系统的开发絮乱,缺乏规划方面的条理性,在系统建成之后,容易出现信息不畅通的问题,部门之间业务工作不协调,甚至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性建议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企业同样需要利用创新的模式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企业管理的主流模式之一,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优点,因此企业有必要对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加强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一)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促使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更加通畅,企业需要启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此笔者针对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客观存在的难点,提出以下几方面信息化管理基本原则:
(1)管理理念的转变。解决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模式脱节的问题,首要任务是改变管理理念,在制定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人员建立与企业管理需求一致的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目标,立足企业本身实际,以统一的行动规划好信息化建设任务,有效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
(2)加大软件管理的投入力度。企业信息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软件管理系统,解决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问题,另一方面是优化人才管理的机制,大力培养信息化管理的人才,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3)制定信息化发展机制。结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需求,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进行管理体制的更新换代,一方面要做好系统开发投资的统筹工作,创新业务的流程,另一方面要逐步消除信息孤岛,使得信息化系统适应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需求。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核心管理业务模块,二是其他管理业务系统接口,譬如客户服务、财务系统等接口。其中系统的建设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具有业务扩展报装、管理费用计算、物资资料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可以通过收集企业内部管理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部门可以通过企业的广域网相互共享数据。其中业务扩展的流程是利用电脑管理技术,对业务扩展情况实行监督,从纸质管理跨越到无纸化管理模式。关于企业网络的数据库,采用物理连接的方式,一般数据库的服务器都安放于企业的中心大楼,进行系统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从而保证系统数据的统一性,一旦系统软件需要升级,可以将升级的需求写入数据表,操作管理人员根据升级请求,一键化更新所有子系统的程序。
(2)系统的功能分为数据、报表、图形、统计、保密、维护等功能。数据处理方面,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可恢复、可追忆、共享、安全、方便查询等,在数据储存和管理方面,要具备转储和处理历史数据的功能。在报表功能方面,按照要求灵活应用数据库的信息,生成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功能方面,针对数据库的各类信息统计需求,由用户自定义选择一般性统计和需求性统计。图形功能方面,利用数据库信息,用各种图形曲线表示动态分析的结果。在保密和授权方面,必须在建立授权机制的基础上,设置访问的权限,对于授权设置的级别,要进行严密的控制管理。在系统维护方面,要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三)信息化管理的创新
首先是管理方面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从传统管理模式直接变革形成的,由于跨越性比较强,所以管理模式方面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进行不定时地创新调整。其次是技术的创新,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是技术手段,企业结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引入和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结合企业发展形势,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再次是服务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的质量,譬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手持终端的优势,建立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中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企业同样需要利用创新的模式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而信息化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流模式之一,但由于信息化管理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管理模式,而大部分企业走的是传统化管理路线,因此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模式,将面临很大的难度。在此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家东.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会计是企业、事业、机关及其他组织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全面的监督的行为,是一个公司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会计信息化,即信息化技术在会计中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数据记录、处理、分析、存储及共享的方法,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司财务管理的模式。因此,会计信息化不仅仅要考虑对其本身的影响,同时应该采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简介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的结合,是信息时代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新要求。区别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地减少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而是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理论及模型信息化
传统的手工会计理论在历史信息化进程中逐渐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转变,其理论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会计理论中是以实际货币为计量单位,来反映某个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企业之间进行经济活动的计量已不局限于实际货币,“网上银行”和“电子代金券”等虚拟货币的出现使得财务信息的统计更为宽泛。因此,传统的会计模型及理论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管理的需要。
2.会计管理信息化
会计管理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第二,会计信息的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对从业人员信息进行管理,并对其技能进行跟踪考核,使得其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会计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新规范、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同时财务信息的处理及分析要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快捷、高效及准确的要求。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和挑战
1.实现网络实时计算
互联网的典型特征是实时、高效、迅速,推动了财务管理从企业内部到走向企业外部的转变。时间上,企业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对每一时段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反应,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网络实时计算能够将传统财务管理中的集中信息处理分散到每天甚至每个小时,对领导进行相应的经济决策有着更积极的作用。
2.远程并协同控制
电子商务要求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能够协同处理,只有会计信息化才能够满足该要求。会计信息化能让企业各个部门在同一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协同合作。保证了商品从仓库到物流,从物流到客户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各部门的运作效率,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此过程中,信息化会计技术能够对报账、查账和审核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共享。
3.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会计信息化首先改变的是会计的媒介和工具。传统会计信息处理需要大量的纸张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现在只需要各种电子单据就可以将其替代,减少了纸张的应用成本。会计人员可以借助会计信息系统终端进行办公,核对资料,减少了查阅信息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4.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企业领导层和财会人员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明确企业资金的流向,决定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我国会计信息化始于二十一世纪初,起步较晚,许多企业的中层领导,尤其是很多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较少,会计信息化被认可的程度较低。虽然有很多企业已经构建属于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并未真正的应用到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去,导致了很多部门在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时,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财务信息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首先从根本上挑战了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理念,对领导层的知识体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信息化对财会人员的知识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只有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一个企业的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将决定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类型。
第二,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信息时代的有点源于信息共享,其缺点同样如此。网络使得财会信息能够被非法入侵或病毒干扰。财会信息的泄露将会对企业的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旦为竞争对手所利用,对企业很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第三,信息化系统可靠性。计算机中进行数据的修改相对于手工修改更为便捷,因此被篡改和窃取的可能性更大。同时,存储介质大多为磁性材料,保存条件没有纸质媒介来得直观,工作人员可能由于保存的疏忽导致数据的丢失。
三、财务管理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措施
1.理念的更新
企业从上到下应该及时更新会计知识,要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带来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要从意识上树立风险财务管理理念,积极的进行风险预测,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2.培养信息化财会人才
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局限于计算机的简单录入、统计功能,大部分财务信息的处理及管理还都是依赖于手工操作,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成为纸上谈兵。现在财务管理不仅要求财会人员懂得财务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商务等知识。
3.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局限于实体经济利益最大化,并未综合考虑企业品牌以及企业形象的价值。因此要在财务管理内容上拓宽范围,同时要将企业的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为了更加高效、快速、准确地进行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在充分利用信息化会计技术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其带来的风险,并做好风险防范。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会计信息化的特征,针对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对当前财务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消极影响。(1)转变了传统核算模式。会计信息化模式在应用,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原有工作模式,例如做账方式等。在传统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大量收集数据,并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展开处理,整个人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中,而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只需要将数据输入到系统中,不需要对数据进行过多的处理,久而久之,会逐渐淡化传统会计核算方法,转而更加依赖电子产品,这是不利于会计工作开展的。(2)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概率。从企业会计工作来看,部分会计人员为谋取私利,会篡改会计信息。在传统会计工作中,由于所有数据都是被详细的记录在账簿上的,所以被篡改的概率较低。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以结果的形式储存在系统中,被篡改的概率较大。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会增加信息失真概率。
二、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会计职能转变的策略分析
1.转变发展观念,正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对企业而言,为进一步强化会计信息化模式对自身的积极影响,在工作中首先要正视会计信息化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充分了解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为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管理人员而言,在工作中要注意以身作则,能根据本企业会计工作发展要求,积极推广会计信息化模式,在企业管理层面予以肯定。对会计工作人员而言,为保证会计信息化模式能更好的适应自身要求,要重视学习信息技术,努力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能更好的应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例如,在工作中要积极学习,以交流学习等环节为契机,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系统操作水平。
2.重视部门之间的职责方面的分离处理。对企业而言,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相同职务相分离是工作的重点环节,对会计人员或者是其所在的部门掌管就会增加舞弊机会,通常都必须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不同人员或者部门来进行办理,来避免舞弊现象发生。同时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不相容职务主要体现在系统维护、数据检查处理、账务表稽查等诸多方面,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能平稳发展,需要在会计业务授权、记录、执行等诸多方面进行控制,实现针对会计工作的“差异化”管理。而另一方面,在组织结构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划分与控制。例如,企业可以在原有财务部门的基础上,下设一个有关信息系统管理的机构,要求该机构专门处理会计部门的信息系统问题,但在组织上统一接受企业信息部门的管理,实现会计信息处理与系统管理的分离。
3.积极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也是强化会计职能转变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该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认为,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中需要重点处理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完善人员再教育制度。对我国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化依然属于新技术,大部分会计工作者不能熟练应用该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工作中要重视完善企业会计人员再教育制度。在再教育环节中,可指派专业人员到合作院校学习,详细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组成及其应用要求,基本掌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要求,确保能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2)完善激励制度。完善激励制度也是加快会计职能转变的重要保证,在会计信息化模式的背景下,会计工作人员需要以更加积极态度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对企业而言,需要积极的应用激励艺术,能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相应管理。例如,可根据员工的出勤、失误率、工作积极性等评价员工工作,并对其中表现优异者进行嘉奖,要求全体员工向其学习,充分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效果。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动力
1.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2.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
3.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
4.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一)集成性
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即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问的信息集成,协调和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矛盾;二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即集成财务信息和业务息,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财政、审计等)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信息共享。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台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二)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首先,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其次,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三)渐进性
具体应分三步走:第一步。以信息技术去适应传统会计模式,即建立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第二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表现为:传统会计模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而对会计理论、方法作局部的小修小改;扩大所用技术的范围(从计算机到网络)及所用技术的运用范围(从核算到管理),实现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第三步,以现代信息技术去重构传统会计模式,以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决策支持信息化在内的会计信息化。新晨
四、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首先,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
第三,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琼: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U]。国际财务与会计,2009,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