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级会计经济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定位
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能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对财务信息的阅读和运用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撑和服务,也可以通过继续学习去取得相应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初级会计师证,增强就业能力。
2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2.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缺乏
由于教师自身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当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多为纯理论的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体势必会使课堂枯燥乏味,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2.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率低
对于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授,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自己的讲解,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参与,形成一言堂,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低,这种缺乏互动的课堂,没有提问、没有思考、不用动脑的课堂势必会造成课堂睡觉、玩手机、闲聊的学生增多。
2.3内容抽象难理解,学生缺乏兴趣
《基础会计》课程的核算方法中的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报表等内容,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都有较大难度。加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
3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通过导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每一门新课,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作为带课老师,应该积极准备导言课,通过导言来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求该门课知识的欲望。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们工作的必备工具之一。此外,《基础会计》也为我们后续一些课程做铺垫,并且为我们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上的支撑和帮助。
3.2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可将课程内容安排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六要素及六大类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其中,会计六要素及六大类会计科目在逻辑上关系密切,在授课时可作为一章内容进行讲授,由会计对象入手。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六要素及六大类会计科目相关内定、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试算平衡。以制造业的主要经济活动为例对基础理念加强理解、巩固和应用。第二部分为会计基本实务,即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了解和熟悉会计工作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的编制,此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难理解,需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教学环节多为模拟实践,可采用单项模拟实践,以教材章节为单位,边理论边实践,也可以在实践中贯穿理论,实践的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入账等;累计折旧的计算;制造费用的集合分配和生产成本表的编制;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对于会计凭证一章,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经济活动中取得相应票据,即原始凭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让学生扮演会计人员的角色填制记账凭证,并体会记账凭证的作用及与原始凭证的区别。第三部分为财务报告分析,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看懂财务报告,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所有章节学习完成后,可进行综合模拟实践,选取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资料,让学生全员动手,完成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出财务报告、分析整个会计工作过程,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以及完整地体会会计工作过程。
3.3教学实施与评价
1)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讲授为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图形图表案例等方法,直观易理解地帮助学生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业务,学做结合,做中有学,学中有做,在体验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不断地提高综合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基本理论分解成模块,明确学习目标及基本技能--任务布置--理论知识学习--确定小组及分工--确定及完善方案--执行方案。2)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主要有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期中测试、笔记构成,课堂表现的评价因缺乏具体标准而形成虚设,结果也无法真正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掌握以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应该通过课堂表现来考察学生学习态度、课前对知识预习及准备程度、课堂的主动性及参与度。同时对小组学习、讨论及各模式的掌握程度,学习及操作任务完成质量及效率进行评价。
4结语
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学生,难以适应《基础会计》的教学,同样,作为带课教师,也需要培养自身技能,到企业去挂职,去体验相关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有效分析学习任务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56-02
一、非会计专业设置《基础会计学》课程对作用及定位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它是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这门课程阐明了关于会计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论在企业还是在非营利组织工作,都有必要懂得、熟练应用一些基本的财务与会计知识,并具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比较难以接受,“入门难”的问题表现得相对突出。这种现象不外乎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①课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如理论性较强、术语过于专业化,比较抽象和深奥,再加上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等情况缺乏了解和认识;②就教师而言,通常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要略知一些会计基本概念就可以了。针对他们上的“会计学”课程,不过是将会计专业的相应课程简化而已,没有深入思考不同专业对这门课程的要求和定位如何,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没有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不能体现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③对本科生来说,总以为这门课程是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反正自己将来不会去记账”这种思想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心中普遍存在。由于对这门课程缺乏正确认识,学习的劲头不足,再加上这门课程对于初学者确实有难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综上,面向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会计教学处于窘境。从事会计教学,尤其是从事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大有必要认真思考非会计专业的经管类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知识的目的何在、作用何在,如何对其进行定位。经管类学生毕业后即将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具备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作为教师,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经管类本科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以一个普通的非会计专业人士的直觉来对复杂的原理进行阐释,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的会计知识,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建议
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改革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教学过程的有机整体。
《基础会计》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我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组织周课时为6节,一学期按16周计算,共约96课时;对非会计专业一般周课时设为4节,一学期总学时约为64课时(有时甚至达不到64学时)。对于非会计专业据笔者自身教学经历及调查结果表明:在课时量不同的情形下,任课教师如果仍沿袭学模式和教学进度来组织教学,会导致该课程的最后一章“财务会计报告”无法讲授。在非会计专业学生中因课时量不足而往往不能够很好的组织教学,使整个教学呈现“虎头蛇尾”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组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要改变教学观念与方法: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较复杂、理解较困难、课时较少,要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不能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思考、分析问题。笔者曾尝试过预习自学法。每次课后,把下一次课的知识要点提出来,让学生根据笔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并在下次课上课前根据预习的结果进行解答,让学生提出问题,笔者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于比较简单易懂的章节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学,根据自学的结果提出问题,再由笔者对于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了解。自主的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前,除了让学生预习“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说明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并进一步提出:(1)若将其中一笔经济业务的分录的应借应贷的科目颠倒,其他都不变,那么借贷两方本期发生额如何变化?两边还相等吗?(2)此时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呢?(3)是否还有其他错误类型也不能影响试算平衡?(4)当“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时,是否能确定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增加了兴趣,便于学生去积极地探索。即使预习完学生仍有许多疑难问题。但在下次上课时,对疑难部分听得会更加专注,并能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加深听课效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兴趣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成功之母。以兴趣为基础的热爱才可能强烈、持久。教师是指导者,可为学生指出方向,但能走出多远,全在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努力程度。学生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充满好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第一堂课首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谈谈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再结合学校实际,介绍以往毕业生(非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进修成为会计工作者)中成功者的事例,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除此以外,笔者还告诉学生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完本课程后应有哪些收获。并告诉学生教师会采用启发、案例、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教师会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对这门课有了初步了解后,感觉自己与其距离拉近了许多,并树立起学好本课程的决心和信心。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要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每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教师应认清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把握其适应性和局限性,或有所侧重地使用或进行优化组合。运用得当,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减少疲劳,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笔者在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过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讲授会计要素中的“负债”,不是先阐述负债的含义和特征,而是先提出一个悬念:“说到负债大家很容易想到短期、长期借款以及应付票据,但对于应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股东的股利,以及其他公司已付给我方现金,而我方尚未给与对方货物算不算负债呢?”这就使学生头脑中出现许多疑问,从而产生弄清它的兴趣,接着再讲解负债的含义和特征,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而又印象深刻。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凡是具备案例教学条件的授课内容,就应积极地采用案例教学。笔者在教授“财务会计报告”时,找到某一企业连续几个月的资产负债表,让学生根据报表情况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的增减变化趋势。通过对实际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学生能更加透彻地理解会计报表。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容易理解,教学变得声情并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比如基础会计中错帐更正的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将错帐类型、适用的更正方法一一讲解,虽做练习,但是只做一下分录,没有涉及具体实务操作,只是从理论上掌握了错帐更正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真实凭证、帐簿记录反映在屏幕上,教师操作鼠标查出错误的地方,用图、文、声并茂的方法提示错误,并让学生亲自在计算机上对错帐进行更正,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轻松、积极、自然的状态中,清晰、灵活地掌握了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
有的教师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不是其专业的主打课,从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敷衍了事。实际上,非会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侧重于把握会计核算思路的、直接服务于对业务的会计处理结果作出推论和判断的、多方位的会计实训活动。因此,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应从两方面出发:
(1)加强师德教育,端正教师教学态度和教风,树立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重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杜绝敷衍了事。在会计教学中,开展优秀课竞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2)提高的专业素质。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走向讲坛,缺乏在企业中的具体实践机会,并由于教学任务繁忙,缺乏继续进修的机会。学校应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加大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知名的财经院校学习和深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选拔教师到大企业、集团进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实务操作水平。加强教师使用计算机、会计软件的能力,采取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会计人才充实会计队伍,最终达到教师熟悉并正确理解现行的法律、行政规章、相关政策,能够熟练运用现行的法律、行政规章、相关政策,对国家当前的改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积极探讨,有利于本课程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实现教学目标,使《基础会计》知识融入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惠.《基础会计》的兴趣培养与技能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5).
[2]蔡文禹.案例教学法在财会专业课中的应用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4,(12).
[3]杨君.探究式学习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2005,(6).
基础会计是学生在上大学以后第一次接触的一门涉及专业知识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应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其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会计中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思维科学相似原理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相似性,思维科学的相似性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统一性。在教学中,我们所选用的形象应该符合实际情况,还应该和教学内容相似,因为形象才是情境教学中的主体,只有我们选择的形象比较真实才能激发学生的迁移能力,才能使学生将平时所见内容运用于实际的学习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相似性思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灵感。2.情知对称原理情知对称原理是情境教学的心理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情知对称原理有效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这一教学理念。作为执教者,我们要将认知和情境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在教学中二者才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达到相得益彰的良好教学效果。
3.直观教学原理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的,他从教学实践出发得出了符合人类学习规律的结论。直观教学就是把生活中常见的直观形象运用于教学中,把抽象的事物通过直观情境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的直观情境教学方式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从而降低基础会计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寓教于乐原理
情境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的原理运用于基础会计教学中既符合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寓教于乐的学习理论把学习变成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乐学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既接近实际生活,又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在寓教于乐思想的指引下恰当实施情境教学。
二、情境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
会计专业是一门贴近生活且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的学科,会计专业开设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专业的人才。所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创设符合实际生活的情境,即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为了让学生感受会计工作的原则性,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谈谈做假账的危害”,当学生讨论完以后,我们再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观看做假账以后应得到的法律制裁,这样让学生从实践案例中学习会计人应有的职业操守,为学生以后从事会计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会计的实用性,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企业中常用的凭证、账簿、报表等给学生进行展示,讲解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总之,在设计生活情境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基础会计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去设计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一堂课中的主线,为了更好地促进基础会计的教学,我们教师应该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组织学生去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业务。在新授课时,学生对基础会计还是不太了解,我们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分析。比如,当学生学习完填制会计凭证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何设置会计账簿才能满足企业对外编制会计报表的需求呢?当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才能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思辨潜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说,恰当的问题情境才是驱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动力,才是促使学生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3.创设虚拟情境
对于刚接触基础会计的学生来说,去企业进行真实的实践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为其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基础会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实践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学习和进步。在创设虚拟的教学情境时,我们要注意,这样的情境必须是源于生活的,且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不能是自己杜撰的假情境。比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财务主管、经办人、客户等,让他们在虚拟的情境中体会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和各个人员的具体职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知识,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人员。
作者:刘 君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顾名思义,生物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生物学的思想、概念和规律定性地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科学,大量使用生物经济学隐喻是演化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马克思指出,经济生活呈现的现象和生物学等其他领域的发展史相类似。和生物系统一样,经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以及经济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和因果关系,各系统的变化都呈现连续性和多样性,历史联系和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系统表现出了和生物系统惊人的相似性,生物学隐喻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模式与生物系统的某些方面相类似。会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所有实体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从生物学隐喻的视角透视会计活动,是本研究的切入点。当不同的学科将类似但不同的范畴以一个共有的名词连接起来时,就会通过交互作用产生新奇的语义学情景,并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方法论,使相关研究产生突破性进展。在当今各学科相互交融的信息时代,生物经济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备受青睐,其在会计领域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会计活动的生物经济学思考
(一)生物进化论与会计模式的演进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新达尔文主义进一步用实验证明,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资源消耗约束条件下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猪笼草是一种神奇的食虫植物,它的生命现象十分复杂。在长期的生命演变过程中,它不仅保留了植物光合自养的功能,又发展了和动物一样的异养功能,用以维持生命,补充贫瘠土地有机氮的不足。另外,保护色、警戒色、拟态、休眠等都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可见物种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而不断进化,以使自身机体的功能更加和谐,从而使自身有更强的竞争力以使生命得以延续。
会计寄生于经济活动中,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了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它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精益和复杂的方向演进。会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深刻影响,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从手工操作到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发展历程,并将继续朝着多维化和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迈进。会计基因是控制会计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决定了特定会计环境下的会计模式。会计模式是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诸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的综合描述,是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根据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可知,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生物基因的适应性改变,会计模式的演进也遵循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趋势,使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将导致会计模式的快速演进。只有不断满足环境对会计系统的要求,会计行业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经济活动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二)食物链与价值链会计
生态系统中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庞大的食物链网络,人类、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节点,吃与被吃确定了各自在同一条食物链中的上、下游关系。食物链中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例如,狼群围攻大型猎物以及食物匮乏时不同狼群间的争抢厮杀,属于种内的合作与竞争;杂草与白菜争夺土壤的养份和生存空间则属于种间竞争。在围绕食物链而展开的诸多生物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种间的合作关系。热带海域中的小丑鱼体态娇美、色彩艳丽,常在海葵周围来回招摇以吸引其他鱼类的注意,当其他鱼儿前来攻击时,小丑鱼便迅速钻入海葵丛中,迎面而来的敌鱼立即被海葵带毒的触手麻醉,成为其口中美餐,小丑鱼趁机一起分享。这是它们长期形成的共生关系。
同样地,经济系统中的各行为主体通过价值的创造和分配紧密地联系成一个特定利益相关者群体,这种经济主体之间以经济利益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是价值链。“价值链”这一概念是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认为价值链就是从原材料加工到产成品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过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所组成的全部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类似于食物链,价值链纵横交错形成价值链网络,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职工等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节点。在这张价值链网络上,各经济主体内部或者经济主体之间如同生物体一样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生物学中的共生关系可以运用到企业实践中,例如,现代企业之间构建的战略联盟就是一种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型的新型组织。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企业价值链的内部联系,而且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的相互联系。基于价值链管理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战略意义,价值链会计应运而生。
(三)生物节能机制与成本控制
所谓生物节能机制,是指生物种群为了适应环境条件所采取的一种节约体能支出的适应性策略。生物利用节能机制现象广泛存在,冬眠便是动物启动节能机制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很多动物包括熊、蛇、龟、蛙等都要进行冬眠,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缺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和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到最低限度。如果将猪笼草发展异养功能以增加食物来源称为“开源”,那么,动物的冬眠术算得上是“节流”。这种节约体能支出、保持生命活力的做法,使生物节能机制发挥了作用。再如,大雁是一种恒温动物,不可能冬眠,但它们也有着独特的节能机制以帮助雁群飞到气候温暖、食物充足的南方。大雁飞行是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由于头雁扇动翅膀带动气流,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减少空气阻力,依此类推,除头雁外,所有的大雁都会获得这种节能机制的好处,这有利于整个雁阵保持良好的持续飞行能力。
就企业的节能机制而言,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上。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必须努力增加销售收入,同时千方百计地控制成本,节能降耗。只有开源和节流两手抓,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如邯钢是国内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典范,其成功在于实施了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细分成本核算流程并逐级分解成本指标,将每一步的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人,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成本。当前,我国企业的各项成本普遍呈上升运动趋势,成本控制已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做大、做强、做长的关键成功因素,也是许多企业入不敷出、濒临破产的致命病因。
(四)其他
除以上生物经济学隐喻的例证外,生物经济学对许多其他会计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生物学理论强调了环境对物种的影响,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一脉相承。譬如,经常使用到的重要会计科目必须单列,不经常发生的一些业务诸如“预付账款”、“包装物”等则可以直接并入相关会计科目一起核算,这是由企业业务性质及发生频率等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此外,还有许多对会计活动富有启发的生物学例子,比如,物种体形变异与会计核算规模变化、种族群居规律与会计信息共享、物种趋利避害特性与会计造假、生物生命周期与会计信息生命周期等。
三、生物经济学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适应知识经济环境的要求,改造会计基因
美国遗传学家R・B・戈德施米特认为,通常的自然选择只能存在于物种的范围内,作用于基因而产生小的进化改变,即小进化;而由一个种变为另一个种的进化步骤则需要另一种进化方式,即大进化。在自然界里,不只是环境在选择物种,同时,物种本身也在适应环境。当生物体本身不适合环境要求的时候,基因突变就会适时而生。会计的生命力来自于环境对会计的选择以及会计对环境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迫使会计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整个会计系统不断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得到消解和重构,即好的、先进的会计基因得以遗传下去并不断优化、发展,不好的、落后的会计基因得以改造或消亡。会计寄生于客观经济活动,同时它也是一个人造系统,会计的演化包括会计制度变迁受到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的双重作用,所以,会计基因的改变不可能完全自发地产生,必须实施会计改革。其中,诱致性变迁一般属于会计基因的小进化,而强制性变迁一般属于会计基因的大进化。在所有的这些变化过程中,环境变化是引起会计变迁的直接动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本管理方兴未艾,股票市值与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日益扩大的价值空洞表明,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正在降低,会计系统应与时俱进地吸收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并通过会计信息披露向各利益相关者报告这种影响。在这个以知识为主宰的经济环境中,毋庸置疑,人才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因此现行会计模式应更多地反应“人”这一因素在企业中的作用,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并同时赋予人力资源主体以所有者地位。会计所关注的焦点必须由物本会计逐渐向人本会计转化,人本会计取代物本会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改造传统的物本会计基因,提高会计效能。这样,会计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适应不断更新的会计环境,并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二)以系统观为指导,发展价值链会计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从性质上来看,它是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会计的分支之一,它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课程。会计基础主要阐述了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技术,旨在为学生指明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任务以及会计工作的意义。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会计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记账方法、会计程序以及理解掌握会计报表等各种相关内容和操作。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会计基础》教学问题
1 重理论、轻实践
会计基础作为会计领域的入门学科和初级分支,它是理论与实践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然而,现行的会计基础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只是拘泥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忽略了会计基础的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多学校会计基础的实践活动也只是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原始凭证,填制几张凭证而已,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会计实践中,无法体会会计的整个操作流程。
现行会计基础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会计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更无从培养学生的发展式思维。学生仅掌握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中仍然无从下手,无法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这样毕业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毕竟招聘单位更愿意聘用动手能力强、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人才。
2 重讲授、轻体验
很多学校在会计基础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授”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也主:教师根据章节按部就班地讲授课程,忽略了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真正的目的在于引导、促进学生参与到课程上来,并与之合作完成课程过程。这种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只是根据教材顺序讲授理论,学生缺乏实践认识。对理论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对会计专业产生厌恶情绪,而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基础的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甚至威胁到了未来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会计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会计基础》的教学工作要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体验”的教学方式,在方法上力争创新,寻求突破。
1 开放性教学法
所谓开放性教学法,就是指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带有一定目的性地创设和引入一些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强化教学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技能,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一种方法。
(1)教法开放
在现代教学中,科技快速发展带来了各种新的手段,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像,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者以讲授材料采购时有关银行结算方式、结算凭证的填写方法为例,教师可以预先将现金。转账支票等凭证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直观的表达课本内容,使繁琐枯燥的内容转化为更为直接易懂的内容,以实际操作示范为教学方式,现场实地为学生解答有关结算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实际操作中的易错点、忽略点等。如下图所示:
教师讲授完后,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主练习。教师采用模拟场景法,将学生分组,分别安排角色,模拟会计实务现场,让学生参与会计实践的各个流程中,填制“现金支票”“转账支票”“进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等。
(2)地点开放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一般都把教学地点设在教室,而开放性教学法更侧重于教育的实质,并不拘泥于教学的形式,只要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理解,教学地点可以视情况而定。教师可以将教学地点设在实验室,或者预先联系好的实际单位,让学生们现场观摩,了解整个会计工作程序,实地体验会计科目、会计平衡式的变化和作用。
(3)内容开放
教师授课内容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必按章节顺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关的内容整合成一个教学模块,帮助学生理解整个会计过程。例如,在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操作以后,教师可以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这两章纯理论的章节与后一章“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模块,系统的讲述有关“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分配”。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用具体的凭证来取代抽象的-语言(流程如下)。再例如,企业在采购模块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与采购的相关的原始凭证,在向学生介绍这些原始凭证内容的时候,说明如何填制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如何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以及根据记账凭证平行登记的原因,让学习在学习中做学合一,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财会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一门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因为这门课程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前面没听懂,后面的就别想懂了。比如“借贷记账法”的原理。笔者结合多年e累下来的经验,谈谈自己在以下几个难点方面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具体内容的。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的第三层次划分,第一层次是资金运动,第二层次是会计要素。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科目表中罗列了60个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人来说,这是比较难于理解并掌握的。根据其反映的经济内容的不同,划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这五大类中每一类包括的会计科目,都要熟记。资产类会计科目是按照资产的流动性排列的,库存现金流动性最强,排在第一个。非流动资产会计科目排在后面。资产类会计科目有三个“特产”:坏账准备、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这两个会计科目初学者容易搞混,应收账款就是别人欠公司的钱,属于资产类科目;应付账款就是公司欠别人的钱,属于负债类科目。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也容易混淆,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放在一起记,而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放在一起记。负债类会计科目是按照负债的流动性来排列的,流动负债会计科目在前,非流动负债会计科目在后。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如何区分呢?资本公积与利润无关,而盈余公积与利润有关。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不属于成本类科目,而是属于损益类支出科目。三大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支出科目,而那个制造费用属于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中如何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呢?比如某个企业生产服装的,销售衣服的收入属于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去年进了好多布匹(原材料),今年布匹涨价了,企业就卖掉了一些布匹,那就属于其他业务收入,属于次要收入。经营期间,有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属于非日常业务,进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在学习编制会计分录前,会计科目一定要熟悉。特别是哪个分类,属于资产类科目还是负债类科目要记在心里,等到写会计分录时就不会搞错,也不会借贷相反。
二、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账户的格式,尽管各不相同,但一个完整的账户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账户的结构为T字形,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对于同一账户而言,她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资产类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前面提到的三个“特产”坏账准备、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余额在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在贷方。成本类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在产品的成本。损益类账户期末已结转,没有余额。例如,某企业“累计折旧”科目的年初余额为600万元,假设该企业“累计折旧”当年的借方发生额为200万元,贷方发生额为300万元,则该企业“累计折旧”的年末余额为多少?因为“累计折旧”的年初余额为贷方余额600万元,加上同方向的发生额即贷方发生额300万元减去借方发生额200万元,所以该企业“累计折旧”的年末余额为贷方700万元。企业各个账户的期末余额是编制试算平衡表的基础,而试算平衡表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依据。
三、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首先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是资产(费用、成本)还是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其次确定涉及到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接着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借方、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贷方;最后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在借贷记账法下,编制会计分录的格式是:先写借方科目,再写贷方科目。会计分录为上下结构,上借下贷,借贷错开,金额相等。一般“贷”字应对齐借方科目的第一个字,金额也要错开写。编制复合会计分录时,对于多个贷方(或借方)科目,不必重复写“贷”或“借”,只需写第一个会计科目的“贷”或“借”,然后将相同方向的会计科目对齐即可。例题:企业向银行借款60000元,偿还期限为3年,款项已存入企业银行存款账户。首先分析这笔经济业务事项涉及到资产和负债;其次确定涉及到银行存款增加,长期借款增加;接着确定银行存款增加计入借方,长期借款增加计入贷方;最后
关键词:基础会计;情景教学法;基本理论;实践应用
《基础会计》是高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理论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经济业务的分析处理能力。《基础会计》是一门基本理论较多的课程,由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企业与企业经营活动特别是生产过程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基础会计》的学习往往感到迷惘,特别是对需要识记的基本理论知识更有厌倦情绪。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恰当采用情景教学法,寓学于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景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认知活动的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将实物、教具等呈现给学生,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导致学生冷冰冰地机械操作,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发挥情感的作用。情景教学法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能起到传统教学法无法达到的效果。目前,国内外的情景教学多用于中小学英语、数学、语文课的教学。国内财经类大学专业课设计基本停留在传统模式教材编写、标准化习题集、试题库建设上,多媒体的运用仅限于文字和表格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有的学校通过实地参观,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过程、物流和资金流的情况。但未发现有涉及融入情景设计、现场讲解、专家访谈等多元并进的多媒体情景教学方案。国外已经出现类似方案,但仅限于市场营销和产品推介等商业活动,如IBM公司的2005年新产品介绍。
下面我具体谈谈在讲授《基础会计》时,可以采用的几种情景教学方法:
一、直观呈现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对会计专业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学生学习课本内容之前,教师应先带领他们参观某企业(最好是大型工业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部门主要会计岗位的设置情况: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岗位、出纳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债权债务核算岗位、总账与报表岗位、稽核岗位、档案管理岗位等,了解各岗位的职责,会计凭证的种类、编制、传递程序以及账簿种类、登记情况、报表的编制等等。还要参观一下企业的各主要生产经营部门,如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掌握原材料的购进、企业的生产过程,弄清楚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产成品的整个工艺流程,为对这一过程的会计核算打下感性基础。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会计,做一个会计要掌握哪些知识,要做哪些工作,这么多的经营活动会计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有什么作用等;使学生感到会计职业的崇高和责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产生了迫切学习课本内容的心理,这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发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物演示情景,创造乐学情景
实物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讲授会计凭证的种类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原始凭证如发票、库存现金收据、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限额领料单、银行的收账通知等原始凭证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经过仔细地观察和比较,教师适时讲解,学生就能区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再如在讲授账簿的分类时,教师可以把所有能见到的账簿、账页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经过仔细地观察和比较,教师只要提示不同的划分角度,学生就能轻易把账簿的种类区分开来。如:账簿按照用途可以划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种类型;按照外表形式可以划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三种类型;按照格式可以划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横线登记式账簿[4]等等。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在观看具体实物时,相互讨论,相互提问,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疑,从而创造了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也由原来死记硬背教师归纳出的结论,转变为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自己分析、综合、总结,归纳出应有的结论。
这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而且最终解决了问题,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三、图形再现情景,培养学习能力
图形是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的直观教具,有些学习的内容是无法运用实物、模型的,图形在教学中发挥了实物、模型无法比拟的作用。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图形进行总结,这样既一目了然,又便于记忆和掌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生产企业的资金运动这一节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生产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等内容,资金经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不断的循环和周转,教师可以将生产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
又如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这一章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等,各种核算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6]因此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时,教师主要讲清楚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用图表形式表示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为:
在讲述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时,只要在第4步处加上一步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而在讲述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时,只要把科目汇总表改成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即可,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既获得了有关知识,又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一举两得。
四、多媒体展示情景,在联想思维中深化创新意识
事实上,目前的《基础会计》教学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如黑板和粉笔上,方式方法多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
(1)难以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传统模式下教师一般只能按学生的平均程度安排教学,也就造成成绩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觉得吃不饱等情况。
(2)限制了教学效果:基础会计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识记一些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然后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反映会计核算流程,而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通过实例来反映,由于案例涉及的文字较多,而教师授课时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文字在黑板上一一板书讲解,只能以书本上的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进行解释,学生听起来乏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知识得不到及时检测: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要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能通过教师提供一些作业、测验等方式进行检测,而检测的方式、时间、间隔等全部控制在教师手中,影响了学生及时、有效地安排和调整学习。
针对以上情况,引入多媒体情景教学,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通过课堂讲授—实景(或模拟)案例分析—教师现场讲解和总结归纳—企业财务总监(主管)访谈为基本单元的模式,以影像、图片、动画模拟来表现教学情景,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转换为让学生一看就懂、易于接受、有一定趣味性的各种单元场景,再结合讨论交流和实践活动;实现“多元并进”的立体教学模式。模拟实景录像,主要提供较难理解的经济业务的情景过程,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其亲身体验实际生活中的会计业务,在情景中学习;教师的现场讲解和总结归纳,主要通过教师用专业语言解释社会现象,把课堂与社会连接起来,让情景进入课堂,使学生在感性上接受会计活动,在理性上形成会计理念;财务总监(主管)访谈,主要提供观察社会、关注热点、参与讨论、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条件,增强现实感,让学生充满乐趣的主动研究实际问题,在获得理解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多媒体情景教学的运用,赋予了会计教学实践新的思维和方法,充分体现会计教学“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思想,使学生首先进入感性会计世界,从抽象学习过渡到实践学习,概念学习到务实化学习,经过不断学习思考再跳出感性会计,升华为理性会计。因此,多媒体情景教学的引入,不仅是会计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立足课程重新定位和整体教学思路的变革。
五、模拟实训情景,在探究性学习中锻炼技能操作能力
会计模拟实训是财会专业学习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财会专业的技能训练不同于其他专业如车工、钳工的训练。学生可以直接在机床、机器上动手操作。而财会专业的账务处理,学生在学校里只能采用相关资料进模拟训练、模拟操作。因此,在训练前教师应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再到会计报表的编制。在计算机上操作演示一遍,特别是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时,在黑板上画账页格式不方便、不逼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不仅可以看清完整的账务处理过程,而且还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等,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和联想,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把单纯知识性学习转变为增长才干、增强创新意识、训练技能的综合性学习。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在模仿操作训练中轻松愉快地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基础会计》课的空洞、枯燥无味、难于理解.从而达到“感知、理解、运用”的目的。从而改变目前我国财经人员具备一定的财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应用与实践能力的现状,改变会计教学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会考会计但不会做会计,有学历和学位但无动手能力的空洞教育的状况,培养既有务实精神又有良好的分析思考习惯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教学设计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是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优化设计,运用电视电影技术与基础会计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影像图片与文字、表格整合为既有概念框架、原理说明,又有场景设计和趣味情节的教学参考片和教学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从抽象性、概念化学习到实践性、实务化学习,并通过课堂讲授、师生互动与情景教学中的实景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实现立体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京雄.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5.(5)。
[2]刘珍.情景教学在社会课堂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05,(1)。
[3]张世体.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J].会计学原理,2007,(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18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47- 02
1 前 言
微课属于新时期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基本载体即短时间的教学视频,微课包含教学内容或者单个课程知识,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层次融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同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单方面接受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具有主体性、碎片性、微型性等诸多特征。
2 微课背景下的技工院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划分教学内容,分别针对每个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设计短小的教学视频,同时,教师通过有关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建设微课教学资源平台,有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实现个性化教学。本次研究以基础会计“试算平衡”为案例,分析微课的设计方案。
2.1 课前学习
“试算平衡”属于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知识,教师应当在明确教学方向,全面分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及其当前认知水平,合理化划分教学知识,并设计具备针对性的微课教学视频。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提前了解本节课程主要内容,即在一定时间内,检验经济业务记录准确性的检测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分享个人不同的见解,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沟通与交流[1]。
2.2 课件制作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尽可能自行设计,以此保障课件制作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为了有效衔接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师可以从网络上筛选内容丰富的素材资源,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制作“试算平衡”一课的微课时,课件图片应当尽量在学生实践基地拍摄,全面发挥校园教学资源的优势,需要明_的是,在课件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的知识一致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更容易理解。
2.3 微课制作原则
(1)聚焦。凸显“试算平衡”的重点及其难点,以此才能保障教师在讲解之后,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
(2)简要。微视频的制作一般控制在15 min以内,以此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微视频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力。
(3)清晰。微视频内容应当集中,学术用语应当标准,表达应当清晰,以此才有助于学生的吸收。
(4)创新。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不断创新自身微课设计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设计的丰富化。
2.4 微课制作过程
教师应当在明确教学主旨的情况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的完美结合,制作图文并茂、动静交替的微视频,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1)片头。片头应当凸显教学主题,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并作一简单讲解。
(2)教学内容。在微视频设计过程中,例如“试算平衡”一课,可以将学生的零花钱作为视频背景,为学生展现试算平衡图,在表现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应当循序渐进简化平衡图,通过图片简明扼要的凸显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及其期末余额,这一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教学重点。同时,由于该微视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会计基础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
(3)教学结构。从“平衡”这视角,运用提问、启发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逐步提出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及其负债之间的关系式,同时明确借贷记账的基本原则,以此在视频学习中即可得出试算平衡的几个公式。这一方式能够使教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教学公式,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在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为每一帧动画配置简明的语言,为学生提炼重点,使其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深入主旨[2]。
(4)教学总结。教学总结这一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可忽视,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不仅需要优质的导入,同时也需要归纳式总结升华教学主旨。就“试算平衡”来说,片尾总结部分,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画面作为背景,然后归纳几个重点公式,为学生创造回顾性思考的机会,使其形成深刻的印象。
2.5 微课制作后期
在微课设计完毕之后,针对微视频进行后期剪辑具有一定价值,能够保障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顺利过渡,提升结构的系统性。教师可以积极学习视频剪辑软件的运用方式,掌握插入对话、插入说明、插入音乐、添加配音等技能,在剪辑结束后使其形成15 min左右的短视频,并将其上传至学生学习平台,以便于学生课后的巩固。
3 微课背景下的技工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体会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极其学生的中心地位,只有教师时刻了解学生学生程度才能保障微课教师作用的良好发挥,才有助于针对性的设计微视频,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已完成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本次基础会计的“试算平衡”一课时微课设计过程中得到以下经验:
(1)微课并未教学的全部,微视频仅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子啊设计微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原则,在明确教学主题的情况下,将微视频作为教学导入及其反馈工具,保障微视频的层次性、趣味性,同时也应当设置总结部分,使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环节明确教学重点及其自身学习目标。
(2)微课主题不仅要凸显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相吻合,保障教学素材的代表性及其完整性,以此才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
(3)教师应当保障自身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提前准备教案,同时提供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化调整教学方案。
(4)保障教学资源的全面性,微课虽然包含了丰富的教学知识,但由于放映速度较快,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记忆,所以教师也应当通过教案、作业、教师评价等形式辅助教学。教师也应当注重教学平台的建设,鼓励学生课后积极下载学习,并要求学生之间强化合作,逐步实现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善教学质量[3]。
4 结 语
现阶段,微课教学已经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教师应当意识到其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并适当加以创新运用,尤其是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学习兴趣均不高,教师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全面发挥其优势,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149-02
2017年11月,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国家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从“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改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此项规定看似取消了资格证的限制,实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中职学校为了让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更为重视经济法基础课程,开始启用全国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经济法基础》考试用书作为上课教材。该教材内容较多,包括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各种税种的法律制度和税收的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以及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等内容。据笔者了解,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经济法基础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二或第三学期,每周课时为4节,每学期共计80课时。如何让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牢固掌握诸多法律条款和各种税种的准确计算,为以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亟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般来看,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上比其他专业学生更能沉得下心,但由于长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较弱,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韧劲;学习目标不明确,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喜欢网络游戏和社交,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专注力欠佳。但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做事情比较务实,思想活跃且灵活,执行力较强。因此,掌握中职会计学生的性格特点并合理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对高效率地完成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至关重要。
二、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目标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都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而明确学习目标是目标学习法的先决条件,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和学习动机。因此,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对自身就业方向不明确而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帮助学生找准目标定位,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分析就业环境以及为达到理想目标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对未来所处环境的认知,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关键。
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业长期处于不自信的状态,这与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依然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平时应注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不严,不预习、不复习已是常态,有的甚至连作业都不按时完成。因此,从新生进校门开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要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严格管理,从点滴抓起,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让学生从根本上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顺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门课程开设是否成功与该课程的授课内容有很大的联系,而一节课能否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則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密不可分。因此,在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可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调整教学内容的排序,把一些贴近生活的、较易理解的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放在学期的前段部分,而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有难度的内容放到学期中后段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从浅至深,从“能接受”向“愿接受”再向“真正想学”转变。例如,将中职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个人所得税如何扣除、扣多少、扣除的依据等内容作为课程最先讲授的内容。
其次,由于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较多而教学时间有限,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则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出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为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互助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可在讲练结合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原本法律条款繁多的理论课转化成学生喜欢的、高效的趣味课。
(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前所述,经济法基础课程内容多而教师授课时间有限,因此仅靠上课时间学生难以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学习时间不够、掌握知识点不牢的问题,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予以解决。中职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而经济法基础课程是全国的考试课程,网上资源较为丰富,因此非常适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上传教学资源到线上平台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按规定的时间完成并提交,此后教师可以随时批改学生作业,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入相关的学习网站进行预习和复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教师课堂上则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解惑。这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相互学习、自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从而改变学生上网玩游戏时间过长、学习态度消极的现状。
(四)将线上学习过程纳入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业上有长足的进步,促进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养成。
教学评价体系的确立,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例如,美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重视考核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其评价体系中,期中、期末考试占60%,平时作业占40%。而且,在学生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要求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对学生而言,哪次作业都不能马虎,稍不认真这门功课就不及格。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下,学生在学习上会更努力、更严谨、更自律。
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可借鉴美国的做法,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线上学习过程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学习过程评价占比60%,期中考核占比20%,期末考核占比20%。学习过程评价包括课堂表现(5分)、线上线下作业完成情况(25分)、线上学习和讨论(10分)、线上线下测验(10分)、职业能力考核(10分)等方面内容。其中,作业完成情况在过程评价中占比最高,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每次作业的质量按等级进行评分,特别对答错的题目严格扣分,学生要想得到满意的分数,平时在学习上就要更用心、更努力。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记住听到内容的20%,记住看到内容的30%,记住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记住所说内容的70%,亲身经历可以记住知识的80%,教授他人可以记住知识的90%。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渐渐探索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情景式教学法又称为情境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声音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感性体验,从而使他们理解抽象知识或掌握复杂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相关的场景,这些场景包括如教学器具、相关知识点的背景素材、案例、图片、视频等,也可以在教学前联系好实地场所,带领学生体验实地场所的情景、操作实际工作的设备,以直观地理解和感悟场景,形成必要的知识镜像。通过教师对知识启发、引申和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找到答案,理解知识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辨的良好习惯。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往往是我国高考独木桥上的“战败者”。经过我们的观察总结,独立学院学生在传统考试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兴趣持久性弱、学习自律性较差、独立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在传统课堂学习之外表现出兴趣多样性、性格外向化、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强、乐于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文艺特长等优点。
(三)情景式教学法与独立学院教学的结合
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如果以传统教师主讲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效果不理想。采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各种“情景”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点在课堂前部分展现,将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由“讲授”的角色变为“教练”的角色,带领学生体验和感受实际工作等场景,以“动手练”来体会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设置场景、各种角色扮演、实物展示、案例研讨、虚拟工作目标驱动等具有情景式教学法特点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激发和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四)情景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应用的评价
对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结合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系统的结果分析表明,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后,学生对课堂设计的满意度、学习的自觉性、过程的积极性指标上,均比非情景式教学法对照组的评价高。情景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考核采用非闭卷技能操作过程和结果评价,运用项目组编写的情景式教学实训教材,针对建账、记账、审核、报表编制、装订凭证的等业务单元逐项考核,结果表明,学生对原理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过程参与度方面表现较突出。
二、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法的过程
(一)教师“双备”,按教学目标设置情景
情景式教学法脱离不了情景,要求教师教学前结合情景式教学法,对“备学生”和“备课”的“双备”要求做好情景设置。此类情景包括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场所、人物、事件、器具等。教师要提前准备好适合的教学场地、案例、故事、PPT素材、教学器具、人物、角色等。针对“基础会计学”教学,教师所展现的情景要能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历、社会新闻事件、案例、道具、人物角色设计等,在课堂前部分进行背景的铺垫,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记账方法”定义和分类为例,通过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目的是归纳出记账方法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交易和事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的含义和差别。具体过程如下:1.情景设置一。课前联系某学生由其准备家庭某月份日常开支记录情况,或由学生准备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开支记录。步骤一教师请学生介绍其家庭或其个人某月一定时期收支的记账情况,展示记账用的实物及具体内容。假设,学生甲提出其个人9月1日—9月10日的收支记录为:收到父母给的学费5000元,生活费2000元,学费5000全部交给了学校,饭卡充值了500元,买东西花费了400元,截至9月10日,学生甲的银行卡里有1000元,手中有现金100元。步骤二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甲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甲所采用的这种方法有哪些元素?这个方法有什么特点?步骤三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得出记账方法的概念,即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与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的方式。2.情景设置二。教师请学生都拿出手机,现场上网下载一个记账手机APP,要求学生就“步骤一”中的日常开支在手机上进行记录。步骤四教师提出问题:使用时兴的网络记账手机APP和学生甲个人所采用的记账方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二者都是一种记账方法,只是采用的介质和工具不同。步骤五教师进一步总结:上述记账方法仅设置了部分账户,反映了该学生收到款项和开支款项的交易,该方法是单式记账法,即通过设置部分账户,记录交易涉及的资金变化的一个方面。3.情景设置三。在学生甲前述的基础上,假设9月10日,学生甲从银行ATM上取款200元,准备9月11日交班费。步骤六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这笔业务,需要记账吗?引导学生讨论该业务的性质,并归纳得出“交易”“事项”的概念和区别:“交易”与“事项”都是“经济业务”,但“交易”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如购买产品、销售产品等。“事项”范围更广泛,“事项”不仅指发生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像“交易”,也发生在一个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如企业的生产车间到仓库领用原材料等。“事项”包括了“交易”,“交易”只是会计主体的一种外部“事项”。步骤七教师提问:会计记账的对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还是“事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易”和“事项”是否该记账。教师总结:如果仅记录“交易”不记录“事项”,则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信息不完整,所以会计应该记账的业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步骤八教师归纳:针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事项,需要记账。继续提问:如通过前述的记账方法,应该如何记账呢?教师引导学生在纸面或手机APP上进行操作,并当场展示其操作结果供学生讨论。步骤九教师在前述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复式记账法”的做法,引导学生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做比较。教师最后总结:复式记账法是对一笔“交易”或“事项”涉及资金变化的两个方面进行记录,不仅对外的“交易”需要记录,对内的“事项”也需要记录,而且可以根据记录检验其正确性。4.情景设置四。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由纸质记账凭证记录的会计分录和账簿记录,同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演示。教师介绍:今后会计的工作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来记录“经济业务”,这是会计记账的主要“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会计核算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化。
(三)教师归纳知识点
教师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对课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阐述“记账方法”“交易”“事项”“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并比较“交易”和“事项”的差别,归纳会计记账工作需要记录“交易”和“事项”的要求,对比“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得出二者的优缺点。
三、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一)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情景式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它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方法而偏离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情景营造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并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情景选择需要和课程知识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知识的递进关系,得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理解。
(二)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带着“真情”去营造场景
要实现情景式教学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带着“真情”对待课堂。教师在课外要做大量的素材收集和准备,细心留意身边的素材,有针对性地探寻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做法。掌握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点精心运用素材、场地,将热点、兴趣等融入到情景中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三)改善教学条件以适应情景式教学法的需要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首先需要将大班教学分散成小班制,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次,为展示会计工作需要的场景和实物资料,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第三,为便于学生校内操作,可运用模拟工作场景开展教学,这需要有全套会计工作业务所需的实物资料、器具和财务教学软件做配套。最后,为更加贴近真实工作情景,可以穿插着将一些教学场所安排在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校内公司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的会计工作场所。
(四)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定位为“教练”
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讲授”转向“教练”的角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上的具体做法,还需要结合知识点营造情景,掌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技能,掌控课程整体进度与知识衔接的关系,是兼作“导演”和“演员”于一体的“教练”。教师的“教练”角色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但又不能失去指导作用,以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