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媒体技术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66-02
教学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于传播教学内容的载体和通道,是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教学媒体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媒体的支持。教学媒体内涵广泛,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传统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教学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合理应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促进教学目的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笔者从事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多年,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的主干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高频电路基础等。其涉及的电路知识面广、概念多、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知识深度,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成了学好这些课程的关键。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上,一些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就走向了教学的现代化,甚至有的学校把教师是否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作为考核教学效果的指标。有的教师只是用电子课件代替了教案,用屏幕代替了黑板,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和特点。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考虑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没有发挥出现代教学媒体在电子技术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教师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时应该从以下四个因素来考虑:
一 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和内容是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并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教师要分析教学媒体在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内容中所起的作用,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教学电路中某个物理概念或理解某种物理原理,可选择课堂简易实验或三维动画等,如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等采用课堂简易实验效果会较好。而另一些较难理解的、不方便或无法用实验演示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则可以用三维动画进行演示。比如电子技术中二极管PN结的形成、晶体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电磁学中带电体激发的电场及其分布、磁场的分布等。有的教学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如音频和视频媒体。如学习时域信号和对应频域关系时,可以打开电脑中的音乐播放软件,显示时域信号波形和频谱图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同一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的不同表达图形。再如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史时,可以放映科教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
二 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他们对教学媒体接受的质量。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其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对大学生选择媒体可加强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放在电子技术的基本物理规律上。如何才能检验学习者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匹配情况,使他们能从最恰当的教学媒体中获益,这是许多教师使用教学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如果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或难度过大,即使是逻辑思维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大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必须凭借直观、形象的教学媒体,通过栩栩如生的讲授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一些难度较大的定理或公式证明,如果选择电子课件讲解,屏幕显示匆匆晃过,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这时可以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在黑板上仔细地推导证明,学生思路就会随老师的演算过程变得非常清晰。所以,教师在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时关键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
三 教师的特点
教师是教学媒体的具体使用者和实施者。教师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除考虑前述因素外,还需要考虑自己的特点以及对教学媒体的掌握和操作能力。要选择能够扬长避短和显示自己特长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只有成为教师必需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四 教学媒体的特点
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用的媒体,而没有最优的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如能用实物观察的,就无需用图片和视频,能动手实验操作的,就无需用模拟教学。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的最适用媒体,并不等于实际上的最适用媒体。
教学媒体只有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使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使用教学媒体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所关心的是媒体使用之后的教学效果。教学媒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媒体,而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更不能用媒体来取代教师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75-04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媒体早已开始了与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数字媒体领域,并渗透到了教育、经济、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与服务之中,前景广阔,也引起了全世界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关注,而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近几年,我国除在政策上引导与激励数字媒体产业上发展之外,对数字媒体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
据笔者统计:自2000年至2011年9月份,我国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院校已有110余所,甚至已有院校开始了硕士或博士层次的数字媒体技术教育。可见,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体系已经初见雏形,而国外的数字媒体学科的发展较之国内先行,学科研究更加细致。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研究内容,学科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这对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建设有一定的助力,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从业人员间的相互交流。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
在我国110余所设置了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专业名称直接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院校60余所,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包括首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二是开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的院校50余所,授予文学学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
就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这两个本科专业在人才选拔来源、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上有所区分,从而让人产生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理解。但笔者认为:从学科本质上来讲,这两个领域应该归为一个学科范畴,即“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我们可以从技术与数字媒体这两个概念自身的解释上去理解。
其一,从“技术”的概念上理解:哲学角度,技术被认为“是社会存在的一个方面,它包括人类社会中通过技术创造发明在历史上形成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即人为了达到自己所选定和提出的目标,在自己的一切生活领域中使用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从这一角度而言,艺术创作其本身也是在生活领域中使用到设计方法的过程与结果,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意识也是技术概念下的一种方法体系。因此,数字媒体中的艺术创作也是运用到了数字媒体中的技术体系。
其二,从数字媒体其本身意义上理解: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媒体”泛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产生、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从信息技术的角度上,“数字媒体”可划分为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的感觉媒体(内容产品);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信息处理工具),也称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数字媒介设备)。由此可见,数字媒体中的技术包含三个方面:数字化内容产品的创造技术(创意技术),数字信息编码处理技术(加工技术),数字媒介技术(传播技术)。
由上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应是一个涵盖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范畴,是一门包括了信息技术与艺术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而且数字媒体中的信息技术除了内容产品的创造技术之外,还包括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媒介技术等其它方面。
事实上,我国台湾地区在《2004台湾数位内容产业白皮书》中定义“数字内容产业”为:“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并加以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而2005年,我国发表的“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对数字媒体给出的定义是: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可见,数字媒体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字内容产品,更关注了产品应用、消费和服务的过程。因此,这里涉及的数字媒体技术不应仅仅是数字媒体内容产品技术,而是应该还包括产品应用与消费、服务与评价过程中的支撑技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学科体制范畴下,数字媒体技术应该关注的是包括数字媒体产品技术在内的,数字媒体生产、应用、消费与服务的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技术,是宏观概念上的技术(哲学领域范畴的技术),是一个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技术与人文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如消费与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与管理理论也是其研究范畴。
宏观而言,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研究范畴,其研究对象是数字媒体产品及其应用服务,研究范畴包括对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利用与管理、服务与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给出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定义是“数字媒体技术是研究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及其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二 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现状
一个完整的学科设置除了有细致务实的研究内容与方向之外,更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美国是数字媒体产业大国,其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体系的建设也相对较为完备,因此对比探究中美两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研究与建设现状,能更好地让我们把我与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体系。
1、美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
关键词:数字媒体;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背景
数字媒体技术是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对媒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技术,在影视特技、数字动画、游戏娱乐、演艺业、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及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值潜力,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媒体专业的设置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开设“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艺术”等相关专业的高校非常多,既包括传统的传媒类、艺术类大学,也包括一些综合性大学和职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针对数字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2003年开始筹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方向,2005年成立了数字媒体技术系,06、07年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列入正式本科招生计划,目前该专业的在校本科生300余人。
本文介绍的课程体系参考了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现行课程计划和多个成熟的课程体系(例如SE2004、CFC2004等),于2004年开始在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逐步实施,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力培养软件开发和数字媒体开发能力,以数字媒体技术和软件核心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以技术为主、技术与艺术并重。在课程设置与具体实施上强调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基础,注重能力培养。主要涵盖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研究,数字媒体类软件的分析与开发,包括计算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网站开发与维护、动画设计与开发、媒体内容处理与制作、数字媒体系统管理等。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将具备数字媒体软件项目开发和工程管理方面所必需的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员交流与沟通能力。
3设置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和北京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结合目前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技术需求,我们坚持“打牢基础,突出技术,适应市场”的基本原则,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迅速满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目前,由于数字媒体的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有偏向于数字媒体创意和设计的,有侧重艺术表现的,有侧重技术实现的……同样,数字作品表现手法也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是平面作品,也可以是电影表现,也可以是在手机或屏幕上展示……根据我们学校的特长,将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从事数字媒体工作的、专门的技术开发型人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将以技术为主线,渗透一部分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和欣赏品位;突出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课程,特别是突出当前流行的开发方法和技术。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首先要为学生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这些课程除了数学、英语、政治等课程以外,还保留了传统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例如“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等),以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并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新增了多门必修课程(例如“数字艺术设计基础”、“3D数学与算法”、“动画原理与实现”等)和选修课程(例如“动画脚本与渲染”、“游戏架构与设计”等)。同时为了适应课时的要求,压缩整合了一些传统课程(例如,“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是“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等课程的整合;而“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接口与通信”等课程的整合)。这样,就做到了既覆盖基本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学科基础,也突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
4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3个层次:必修课程、实践周课程和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不论是哪类课程,在具体课程实施时都遵循“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形成性考核为基础,以过程化质量控制为保证,实现教学设计的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 必修课的设置。必修课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的第一层次必修课部分。表1列举了部分必修课的情况。
(2) 实践周课程的设置。实践周是指每学期初和学期末专门留出的给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时间,相应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该类课程全部都是实践类课程,由任课老师和指导老师共同承担,学生一般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一个实际或者虚拟的项目(例如,开发Flash多媒体课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部分课程与业界公司共同开设,学生将分组完成公司的小型实际项目(例如,开发游戏原型或者完成商业网站的部分功能)。
(3) 专业教育选修课的设置。专业教育选修课分为多个系列,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媒体技术、游戏开发、数字艺术、Web开发、软件工程、网络与安全和电子商务等,表3列举了其中的几类。设置专业教育选修课时主要考虑了课程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力争通过一系列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成长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例如,游戏开发类课程涉及6门选修课,结合必修课、实践周课程和其他类别选修课,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游戏开发人才。
5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急迫而持久的工作,在教改深入发展的推动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将会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本着满足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理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
程体系将会向更加思想开放、技术领先、方案可行的方向发展,真诚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正和帮助。
参考文献: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矛盾
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一直是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值得探讨的永恒主题。很多教师的看法是“少基础、多专业”。在历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比重问题。基础课给专业课多让路成为主流声音,可在很多专业专升本或自学考试时,需要基础课打底子。因此,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就成为课程设置里的争论焦点。
2.艺术基础课程与行业软件课程之间的矛盾
艺术基础课主要是美术基础里的“三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再加上透视学和平面图像处理课程,就构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课。较之基础课,行业软件课要复杂得多。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从平面的图像和图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构造和光影技术,再到动画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越来越多的媒体手段和媒体处理技术被数字化。因此,到底是多设置专业基础课,还是多设置行业软件课,一直是课程建设争论的焦点。而且在那么多美术基础课程里要抽离出作为核心学习的课程,在那么多行业软件里要找出既通用又必需的软件都绝非易事,这也成为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设置的难题。
3.传统教学模式与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设置课程时,不可不提的就是课程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现代职业教育都在提倡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和慕课已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流行语。那么如何根据自身情况,依据课程教学改革配套设置专业课程及课程质量的评价方式,这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试卷考试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的核心方式,但是采用这种评价方式评价获取知识和信息手段丰富的当代学生,已然在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1.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应改变以教为主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式教学模式也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好,根本上就三个字“做中学”,让学生动手的观念根植在教师心里。
第二,要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微课也好,慕课也好,网络课程也好,都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是时代进步和教学手段革新的必然产物。教师一定要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并通过资源的丰富补充课堂信息量,引导学生学会梳理信息,利用信息自主学习。
第三,课程建设就是教学“模式+资源”的建设。教师要利用微课、慕课、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强大的师生互动平台,最终实现模式多变、资源庞大的“活”课程。
2.课程质量评价的创新思考
有了那么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资源,那么如何来判断学生能力的高低优劣呢?自然就是课程质量评价。过去课程质量评价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师听课、评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笔试成绩等。那么在信息技术强大的今天,该如何评价课程质量?
第一,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听课、评课、问卷调查均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且能够做到随时跟踪。
第二,要丰富考试形式,吸收更多灵活的考试、考核方法。比如计算机类课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美术课程里的“三构成”作品展示评分。
第三,以作品代替作业,以技能养成手册代替毕业论文或报告。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例,很多课程质量评价是可以通过结课作品的展示进行。把作品展示作为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常态考核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展现学生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技能养成手册则是学生的成长记录簿,在学生毕业时手册里厚厚的作品样图和创作思路及方法汇总,将是学生毕业后终生学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潘欣.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2).
1 美术基础课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游戏方向)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它要求学生既能懂得计算机编程,又能创作出动画作品,既要懂得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又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而对于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来说,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都没有美术基础,对于美术的认识也较欠缺。因此,美术基础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最终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现能力,为后期的动画创作奠定手绘基础。
我们知道,在动画创作中,美术基础功底的高低会对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如二维动画的创作,美术基础直接决定了原画设计的质量,它是否能满足动画脚本对于形象角色、人物性格、场景安排、道具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整个作品的风格表现,都与美术基础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在三维动画中,美术基础对学生在人体结构、比例、运动规律、空间表现等方面的训练,是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创建三维立体形象的直接影响因素。
故此,美术基础作为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物体,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形成能较轻松塑造形象角色的能力,正确掌握人体结构、运动规律的知识,并且达到能分析色彩、运用色彩进行艺术表现的要求。
2 与传统美术基础课的区别
美术基础的训练通常包含素描、速写、色彩三方面。素描在传统美术基础的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能力和明暗关系的把握,强调的是在结构、形体、明暗中找寻构成画面的语言,于静态中塑造事物的内在与外在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观察方法是固定的,作画步骤也相对稳定,整个过程关注的是同一角度,意味着结构、比例、透视、动态也是相对不变的。而在动画专业的素描和速写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形体结构、比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关注的是事物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空间思维,还需要时间概念。比如在速写的训练中,传统教学可能是对一个静态的人物或组合进行表现,而动画速写则是对人物的一系列过程进行表现,这个过程中,人体角度会随之改变,甚至会出现正面、侧面、背面等角度,而且头、颈、胸腔、腹腔、胯、腿、脚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而在色彩基础的教学上,传统美术主要是通过水粉画的表现来达到训练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色彩来塑造物体的能力,在动画的色彩教学中,重点在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利用色彩的不同属性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营造不同的氛围,或者达到装饰的目的,其绘画形式可以各不相同。
3 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1)让美术融入生活。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对美术的了解仅局限于中学美术课本,对素描、速写、色彩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茫然,加之作为工科背景的学生,谈到绘画难免会有恐惧感。在本学期的新生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上第一次课的过程中,在给学生讲完并作示范之后让学生尝试初步练习,有一部分学生竟然不敢下笔,问之缘由才知,由于之前毫无接触过绘画导致天生对美术或绘画无所适从,不敢下笔当然就能理解了。
因此,对于该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从最初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应消除学生的顾虑和恐惧之情,并贯穿到整个课程,因为在绘画的不同时期,学生会面临瓶颈期的问题,往往感觉不到进步甚至以为在退步,进而出现焦虑和烦躁情绪,有些学生还会认为自己天生就不适宜作画。作为美术基础课的教师,当发现这些问题后,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讲明美术基础课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能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重拾学习绘画的信心。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让美术融入生活”,最开始不要求学生对绘画技能的高超掌握,而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老师的示范,讲解有关美术的历史等,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关美术的点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一切美的事物,从而让美术慢慢地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进而从内心深处接受美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当建立起这样的感情基础后,再从美术角度去进行教学,会很大程度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消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也会较为顺利展开。所以,“让美术融入生活”这个环节在本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尤为重要,甚至应该贯彻到整个专业学习,为该专业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美术氛围。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正确观察的习惯。无论何种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都是作好画的第一步。在进行绘画练习之前,首先必须给学生解决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的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如在美术训练中,强调整体的观察就是要使学生明白视线不能一开始就注意到任何一个细节,而应关注静物或模特的全貌,这样可以很好地快速构图并把握整幅画的基调。对于初学绘画的人,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整体的意识,喜欢观察局部,导致直接从局部开始作画,并且自始至终作画的焦点都停留在局部的点上,最终破坏了画面的整体,出现画面不统一、形不准等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比较的观察方法,从最初作画就应比较静物的大小、高矮、远近、虚实、黑白、色调、质感等诸多因素,还要找准物体间关键的点、线、面关系,才能准确塑造物体的形体;此外,理性的观察也是作画必不可少的条件,让学生对画面进行理性的观察与分析,避免被错觉误导画面,还有画面的取舍也要求经过理性的分析。
此外,美术基础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动画创作的规律是源于生活,尤其是对于人、动物的运动规律的把握,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动画中很多细节均来自现实规律。所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留心一切人物、动物、景物,不断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和创作素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观察中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创作的形象思维和生动活力,于平凡的生活中获取独特的艺术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转变造型观念。在动画创作中无论是原画设计还是草图绘制多以线条进行表现,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美术基础造型训练时,就需转变传统造型观念,以符合该专业的训练方式来展开。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多采用明暗、色调的造型方法,而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美术教学时,则要侧重动画素描或速写的研究,特别是人体的结构、比例关系,这是学好该专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舍弃光影、调子、色彩等因素,用能体现结构、运动变化的线作为造型工具,培养学生用线来塑造形象。如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加大结构素描的训练,使学生用线来建立牢固的结构意识,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多视点的研究与表现,形成快速准确的表现内部结构、形象特征和运动规律的能力,为后期掌握运动中的造型变化奠定基础。
(4)结合专业特征,优化教学内容。在选择和组织美术基础教学内容时,不能照搬传统美术教学的套路和模式,要紧密联系该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如素描与速写的教学,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相关教学内容按照认识规律和动画制作过程的逻辑展开,促进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在选择素描与速写教学内容时,应将写生重点从静止的物体或模特上移开,而增加动态速写的训练,选择一个完整的走路、奔跑、舞蹈、投篮、武术等动作进行塑造,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对运动规律的把握。基于这一原则,在绘画教学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默写能力,不管是素描还是速写,均应增加默写内容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人体结构、比例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力与敏锐性,培养学生对事物关键特征的把握,在默画过程中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些对于该专业的学习都是很必备的。
而对于色彩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能理解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区别。绘画色彩是将色彩作为表现物象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元素;设计色彩却是通过特定的色彩与色彩搭配来传达设计主题,相比较绘画色彩而言,设计色彩更具有抽象性却又体现出科学性,是理性的运用色彩规律,需要学生能科学理性地认识和运用色彩,而不再是单纯的对现实色彩的再现或情感表达。
根据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分析,在教学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色彩达到搭配、装饰、归纳的色彩表现能力,不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色彩感觉来进行作画。因此,在进行色彩训练之前,必须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与知识,要能理性的分析和利用色彩,用色彩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心理、情感或者营造不同的气氛,或者表现作品内涵,达到主动驾驭色彩的目的。例如,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对黑白照片或动漫图片等进行上色和变色处理,来塑造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5)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部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点,这就要求创作人员须具有创意思维。故在该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时刻给学生灌输创新观念,利用发散思维对一个对象作大胆的想象与改变,尤其是在后期的教学中,这一思想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主题创作,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命题,如设计创作一个典型人物的系列状态,要求学生结合模特、图片或根据一个故事、文学作品等原型,自己设计一个人物形象,完成一个不少于二十个表情和动态的系列形象创作;又或是针对同一个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利用不同的风格、要素、技巧等来表现。
4 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门较年轻的专业,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办出自身的特色。总的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因其本身的特殊性,需让美术充分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建立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这是打好美术基础的关键。在课堂之外,还需引导学生广泛的接触优秀美术作品和相关展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创建一个更为积极友好的美术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姜莉.动画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1.
[2] 杨平均.动画教育 创新思维――论动画专业基础美术的创新思维培养[J].科技信息,2013.
[3] 朱广宇.卡通漫画的技巧与欣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引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众多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保障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中,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主要采用的是信息化教学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性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使得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被重新进行设计,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众多新型高素质、高效率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时代的发展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在增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它在新的形势下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方式、艺术类课程知识来进行融合性的教学,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类型应用人才。原因在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与艺术类课程需要进行有效融合,使得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内容获得丰富。但是,许多学校以及众多的教师没有开展好这种融合性的教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培养自己的才干和素养,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型复合数字媒体人才[1]。
二、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2.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需要应用有效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得学习的质量和水平获得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好基础。比如:我们以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中的《版式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将众多的课程元素融入到《版式设计》学习中,使得学生不断对于其中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究、拓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品味,使得他们充分对于这些资源内容进行积累,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渐渐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版式设计》中知识的实践化应用。同时,良好实践化设计比赛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将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定期举办有关方面的比赛,使得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提高自身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综合素质[2]。
2.2优化教学的方法
对于教师来讲,需要应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最终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具体来讲,第一,有效的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好微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用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才干。比如:我们以PPT的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应用以上的方式可以对于PPT设计中的风格、样式、首页、页面之间衔接的特点等进行有效性展现,如: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设计的特点、视觉的流程等进行有效性展示,使得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实践化学习。这种方式的应用易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沟通,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前到后、从简单到容易进行有计划的学习。第二,教师需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有效性学习,增强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实践化应用。
2.3调整课程的目标
教师需要对于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比如:充分的结合众多的实践例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如:我们同样以版式设计课程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可以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方式将众多的影视剧和动漫作品作为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思考、然后进行这些素材的有效性版式设计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这种实践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性巩固,提高教学的效果,充分实现新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实践化人才。结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0.引言
2003年,浙江大学在国内首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后,国内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纷纷开设了该专业,其中有些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设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如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有些是从艺术专业中分离出该专业(如中国传媒大学),而有些则依托自身在通信领域的优势开办该专业(如北京邮电大学)。这些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均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完全一致,工科院校强调“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而艺术类院校则强调“以艺术为主技术为辅”,这就造成了目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明确。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影视艺术技术专业从电气信息类下分离出来成为新目录中计算机类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规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新目录进一步规范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培养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应该具备什么样能力,并要求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为此,在专业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合理地开展实践、实训活动,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制订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也要合理地安排实践与实训活动,这些对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让学生在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实训机会,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结合江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近几年的办学历程,笔者以为,要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创新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高校毕业生的根本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结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和自身条件,从市场和企业需求出发,面向社会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课程的设置要做到按需设置,在保证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能适度调整,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既掌握基本技能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能奏效的,而要靠全部专业课程来协调和补充。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根据江南大学目前的专业优势,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同时强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教学模式,以体现“艺工结合”的办学特色。
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实践性环节以及素质教育等6大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外语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一些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一些艺术类课程,实现学科交叉与渗透;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一些专业拓展性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集中实践性环节安排在短学期(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主要是针对已学过的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应用与设计类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应用能力,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
在课程的建设与执行方面,除通识教育课程外,对其他课程根据设置、知识点、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等采用课程链和课程群的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5大课程群:
(1)艺术类课程:素描、色彩与综合构成、艺术设计概论、平面设计、场景设计与表现、数字摄影与摄像及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
(2)程序与算法类:离散数学、程序设计I(c)、程序设计II、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技术与语言C++、Java与对象分布技术、脚本编程技术、计算理论及云计算技术等。
(3)系统与硬件类:数字媒体技术概论、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汇编与接口、数据采集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及人工智能。
(4)图形图像及应用类: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高级图形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流媒体开发技术、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在线互动媒体技术、XML技术、数字安全技术及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
(5)网络与动画游戏类: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与网络传播、动画原理与设计、动画动力学与运动学、计算机动画编程技术、移动媒体游戏设计及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
在以上课程体系中,要求各课程群内的课程相关性较强并相互依托,而群间的课程相对独立。通过对各课程群课程的设置、各课程的知识点与学分分配以及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加强不同课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按课程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既可以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它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能提高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加深、提高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实践课程的监督与管理;编写并适时修改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及能力,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的试验。
(2)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实训,做好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在校内,结合数字媒体学院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除平时课程的实验教学外,利用短学期(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涉及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人机交互课程设计、三维建模、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互动媒体课程设计、网络游戏课程设计等。由专业指导教师布置课程的设计内容,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最终以大作业或作品的形式提供成果,并评定成绩。通过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校外,我们联合企业建立多个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真实的实践环境。实训期间,学生顶岗培训,并要求企业指定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实训期间的技能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实训,不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规守纪、团队协作、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3)以项目为驱动,促进学生介入科研活动。以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的交锋,追踪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前沿,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结合国家、省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项目的形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在组建学生项目团队时,要求团队成员中既要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也要有艺术专业的学生,以真正体现“艺工”结合的培养宗旨。这几年的经验表明,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爱好及其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的同时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数字媒体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监督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它有着任何课堂教学或教学实习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制订完善的规范与标准,并对整个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我们将整个过程分为毕业生动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质量监控以及评阅答辩等,时间从每年12月开始到次年的6月。指导教师由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根据专业要求及从事的科研工作每位指导教师确定题目,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选择;学生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下达具体的任务,系部组织学生开题;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对学生的工作进程进行监控;严把毕业答辩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促进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5)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聘请国内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和主题讲座。学术专家可以就专业现状、发展方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本科生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科学研究的兴趣;行业专家则介绍一些新兴产业的相关信息和发展现状,结合行业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信息技术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努力追求梦想、迎接挑战,同时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更加良好学风的形成。
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理论是一种知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创新方法,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能够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成立于2010年,立足社会需求,扎根学生实际发展,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我院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TRIZ理论进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1. TRIZ理论概述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以G.S.Altshuller为首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了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发明专利进行了分析和分类,总结出创新原理,以解决新出现的发明问题。运用TRIZ理论解决发明创造问题一般可分为分析技术系统、确定技术矛盾、解决技术矛盾三个步骤。
针对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TRIZ理论提供了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这套工具首先帮助人们克服思维惯性,如九屏幕法,让人们既关注问题本身,更了解问题发生的环境因素和问题内部的各个子问题等。其次,系统分析法帮助人们分析各个子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定位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最后,S曲线和金华法则帮助预测技术、产品发展规律等。TRIZ理论包含的方法和工具很多,通常挑选其中部分方法进行逻辑组合,形成一套适合解决相应实践问题的完整算法[1]。
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为:首先可以将具体问题抽象成TRIZ模型,然后运用TRIZ理论的标准方法和工具, 例如发明原理等, 从而得到该问题的普适解,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个普适解进一步转化为特解(领域解)。经过上述一系列步骤, 得到的特解就是具体问题的TRIZ解决方案。这样, 原有的技术系统得到了进化,原有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即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产生了发明和创新[2]。
图1 TRIZ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教学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应用性、实践性很强,传统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该学科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专业教育。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合适的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性发展。教学体系中除了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限选课程外,大量开设专业任选课程,大致包含游戏设计、影视后期、影视广告三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灵活自主地选择课程。
其次,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时间,实施全实践教学。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全部安排在多媒体机房开展。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教师边讲边演,师生实时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分析问题,提供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在辅导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分层次指导,最基本要求是重复教师的案例,同时强调教师提供方案的优化角度,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结合数字技术专业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新教学方法的引入和熟练教学方法的修正。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积极引进和改进案例教学方法,尝试全案例教学法;同时,考虑到案例教学虽然以其特有教学理念和方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创新需要一种科学方法来指导。TRIZ理论与传统创新方法相比,优势在于揭开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快速确认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活泼、自主的学习与创新兴趣。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引入TRIZ理论进行指导,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3. TRIZ理论在数字媒体及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在信息工程学院,但该专业的实践课不同于该院开设时间较长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课,更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组在专业课程中引入TRIZ理论指导,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做、只注重技能培养的情况,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TRIZ理论在教学内容规划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院特别重视课程改革,关注优质课和精品课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我院近年来新开的专业之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审定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课程组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中,引入TRIZ理论为指导,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多种不同于教师课堂讲授的创新的方法完成一些案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广度和深度[3]。广度方面,每一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制定都要围绕专业体系,使学生每学完一门课,就能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能认识到已学专业课的作用,并使用创新理念把易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专业发展。从深度方面,运用TRIZ理论为指导,尽量挖掘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在诸如室内外设计、游戏设计、影视后期等方向案例中的灵活应用。例如,在制定《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课程组通过关注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其他专业课的关系、课程知识点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的被需求程度和应用程度等,让学生站在专业体系角度认识该课程的地位和知识点在专业的应用范围;在具体的课程环节,注重案例的安排,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在不同案例中的灵活应用方法,并让学生运用TRIZ理论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TRIZ理论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常用的有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项目驱动法等。
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组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知识点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探索新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以全案例教学法为主、启发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为辅等的综合教学法,并引入TRIZ理论指导,提升教学方法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例如,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在不同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对已有方法进行改进,引导他们依据TRIZ理论尝试新的案例解决方案。
(3)TRIZ理论在成绩评价方式构建中的应用
传统的实践课成绩评定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一般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迟到、早退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作品提交情况、课堂的活跃度等给出。
引入TRIZ理论后,实践课内容和授课方法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成绩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方法也要相应地做出修正[4]。首先,评价依据要有所改变,以往的评价依据更看重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新的评价依据在适当保留以往的评价依据外,还应着重提高实践方案的完善和创新程度、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作品的完善程度等,整体上更加看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评价方法也由教师一人评分变成由团队间互评、团队内成员互评和教师评分三部分,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4.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同于其他的理工和文科专业,具有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特点,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规划必须结合专业特色,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惯用技法,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并引入TRIZ理论为指导,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拥有良好素养、具有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和开发技能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微.什么是TRIZ理论[J].安徽科技,2012,(11):20-22.
[2]江敏,刘立军.基于“TRIZ-CDIO”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35):8435-8437.
1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数字媒体设计是一个宽口径的新兴专业具有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的新兴专业。近些年我国艺术院校进行热门兴办的专业之一,但是大多还是停留在苦苦探索的初级阶段,没有符合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对这门新型的交叉学科的内涵也缺乏统一的规范,造成这门专业目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各大院校呈现出各自为阵的状态。由于社会上主流设计的数字艺术设计的形式、手段、存在方式和传播载体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而课堂上却没有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造成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应用的严重脱节。艺术课程在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聚力革新新型多维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之改革
数字媒体设计是一个宽口径的新兴专业具有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的专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朝阳”部分――数字媒体设计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具有使命感的大环境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应该首当其冲敏锐地把握数字媒体设计发展的走向,并立足于丰富多样的实践,归纳其发展规律,为生产实践的“新分子”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理论方面的指导。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2.1 教学目的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依据影视、游戏和动画等数字文化产业对专业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面向网络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2.2 教学模式和要求
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结合课程教学,课外和课内结合,有计划地在课外举办“研讨会”等多层次教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字媒体技术的不同应用的学习、研究兴趣,实现知识交叉与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学生采取探究式、经验式、体验式等主动学习方法。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整合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课程、团队项目、个人项目、竞赛项目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快速推进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教”“学”互动,强化学生中心导向。
2.3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数字媒体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且还要有研究性的实践训练。这种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艺术课程教学上具有的知识性、技能型、创新性等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将在造型基础、色彩原理、视觉表现、艺术创新、综合考察等几大教学课程下,进行全面构建具有艺术和技术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也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实践,进入研究室、工作室和项目组,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模式教学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艺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适应于本专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1)造型基础:众所周知,艺术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创造精神与物质产品。造型基础在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是熟识已久,也是人们最先的设计意图初始化的表现方式,进而对所表现的对象来分析、整理、提炼、归纳,并且以素描形式加以视觉化呈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如素描是我们教学的最普及的艺术基础课程,还有速写、平面和立体构成,包括二维和三维软件等形式以达到设计造型的学习目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对大自然观察能力的传授和培养过程中,以造型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去融会设计的创造理念,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学领域的探索。
(2)色彩原理:从教学实践出发,把色彩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学生熟悉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训练不断寻求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以及色彩冷暖的设计能力,捕捉光色变化和形色结合等能力,以能够灵活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去深入课程教学和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
(3)视觉表现:使学生能够掌握视觉语言的发展、演化,以及视觉语言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对各个设计领域的视觉表达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通过对视觉生理特征的理解,按照视觉习惯去指导设计。每一位艺术家再创作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最终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创作意图的角度去观察表现自己最想表现的东西。想象自己要表现什么,再确定表现的重点。开展评价活动,便讲评边强化从不同的视角表现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在视觉表达方面的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设计。
(4)创新能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是和技术结合相当紧密的一类设计。缺乏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能力,是目前中国的多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与国际专业人才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近年来,从国家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与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全力打造和搭建一个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及活动的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长期参与并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选拔优秀的学生组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特别是行业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的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两者相互促进,形成长期健康发展的创新型队伍。
(5)综合考察:通过借助作品会来激发学生的才华和潜力;保障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学生对作品充满热情,在制作作品中感到充实,制作精良的作品是他们的一种使命,完成一件自己喜爱的作品是一种恩典,而不只是一个人物。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付出与努力,去寻找有意义和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享受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
3 结束语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是师生共同努力探索的一个过程,也是教育教学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具有开放和灵活性的综合化特点。艺术课程通过合理的配置和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以提高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艺术创新的基本能力,促进了学生艺术设计中个性的发展。此外,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课程教学创新,也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和尝试。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还不够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待我们共同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念群.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 数字媒体产业是朝阳产业,它依托互联网和IT,正逐步成为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和引领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当前互联网及移动互联服务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也开始大力扶持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将创意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目标,数字媒体行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人才缺口巨大。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技艺双修的优秀数媒毕业生,既有宏观的视野,又能把握技术走向和艺术效果,从创意策划到流程管理都不在话下,自然是不愁找到好工作。但是,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遇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设计不如广告专业的尴尬。这就要求在校期间要有所侧重地学习,使自己成为兼备计算机技术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纯地做一个程序员或是美工。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游刃有余,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先进的游戏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熟悉各种游戏类型,熟悉游戏设计流程,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的程序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游戏创作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游戏程序设计、游戏数值及逻辑策划、游戏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如何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能为我们的写字教学做点什么?笔者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与积极探索发现: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在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一、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1. 多媒体教学能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传统的写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揭示课题以后,大多指出书写注意点,范写后再让学生练习。而练习又主要以学生的描红(或临摹)为主,最后通过评改来判断学生学习的结果。这种教法不能使学生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学习效率也就不高,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长时间的空洞说教不感兴趣。偏偏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得到保证,兴趣浓厚了,思维也活跃了。尤为重要的是,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指向预定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头脑中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实实在在的内在加工,这种思维是积极而有效的。
2. 多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识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写字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教学就是指创设与写字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书法艺术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能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书法作品深厚底蕴的理解与感悟,这一切教学目的的完美统一,正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情境教学所达到的效果,这种境界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
3. 图文资料能使写字教学的德育功能落在实处。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如今,写字教学已沿着“规范、匀称、上体”这条路大踏步前进,写字教学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写字本身,延伸到了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传统的写字教学方法多是通过讲解、阅读、书写来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丰富的图文材料的渲染下受到感情上的熏陶。例如,我们可以把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做成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解说词,用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王羲之的勤奋好学、赵孟祧的谦虚谨慎、颜正卿的坚贞不屈都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而条幅、碑刻的欣赏,自然会对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样,学生欣赏、练字的过程会成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自学
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在向中小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信息世界的同时,也向中小学生提出了吸收与运用崭新的学习方法掌握大量未知知识的课题。在如今这种信息化的时代,大量教育学习软件(CAI)也应运而生,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同一内容反复播放讲解演示。在一台单机上,学生可以凭藉一张光盘(学习软件)全面深入地了解某专题的各个相关知识点。由此,学生坐在家里也能接受名师辅导,这种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多媒体的交互性使学生可以和计算机交谈,根据需要选择媒体信息,通过菜单、窗口和美观形象的界面,利用键盘、鼠标等方式,人机之间进行友好、自然的交流。这种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的写字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荒废。
三、多媒体技术与写字课教学的效率
1. 有利于突破难点。
提笔、按笔、顿笔等运笔方法一直是写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写字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突破难点,通常采用范临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要看得非常清楚很不容易。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大屏幕投影机或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作为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可以进入充分的模拟演示或动画演示,产生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这样写字教学中的难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2.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特有的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较好地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进度和内容,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多媒体,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