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高效学习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5 16:55: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高效学习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高效学习法

篇(1)

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源于客观现实世界,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在数与形方面的规律性。数学理论的建立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数学结论具有清楚性、确定性,不容半点疏忽大意。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读概念时应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学的每一个命题有其真假,当你要证明或求解某一个命题时,必须先分清命题中哪些是条件,哪些是所求(或所证),正确理解每个数学语言,逐字逐句翻译成数学式子方能把握题目的意图,如果能画出几何图形(模型)则有助于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题途径。对题中明显的已知和未知(需求条件)弄清楚后,还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当你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后,一般从所求(证)结论开始分析需要什么条件进行逆向分析,寻找解题途径,还可采用回想、联想、猜想等办法将条件与结论联结起来,如果所给条件结论较繁则应进行等价化简后再分析,化归为学过的典型题的模式后就可按部就班进行解题了。

二、启迪思维,为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决的矛盾。所以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因此,要用好“读、听、议、练、评”“五字”学习法,掌握学习主动权。读:读书预习;听:听课;议:讲议讨论;练:复读练习,形成技能;评:自我评价掌握学习内容的水平。这就需要掌握听课要诀: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听;手脑并用,勤于实践,勤于笔记,养成笔记的习惯;勇于发言、发问,暴露自己的疑点、弱点;把握重点和难点,对“重点”要“练而不厌”,对“难点”要锲而不舍;重视每节课的归纳小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就数学而言要学会归纳知识结构、题型、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重视知识、题型积累,更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学习应是一个“学(习得)、做(练习)、想(策略、反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过程。对于数学学习,操作运算行为是数学认知的基础行为,但如果学生在对概念、法则等了解甚浅。甚致还处于模糊不清状态时就去解题,就去解有一定难度的题,在解题过程中又缺少对“双基”及解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而仅仅靠盲目的“熟”能生“巧”,可能只是一些解题“小巧门”而已,恐怕很难真正获得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观念。有不少题目还可通过间接办法进行思考求解,有时采用定义法、图解法、参数法、反证法、补集法可以独树一帜,迅速求解。答题时要严谨规范,步步有根据,讨论时要分类明确,不重复不遗漏。一题多解,胜练十题,特异思维的一次成功,就是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学会一题多解能深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注意多题一解能把握数学知识的精髓,学会分类、归纳、演绎、推理,能将学数学变成为真正的训练人脑思维的体操。

篇(2)

相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学习的任务量也不断加重,初中数学的学习,考验着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授课教师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要特别注意,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进行一字一句的宣读,而不对书本中的定义、定理进行详细的解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在上课时应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节“图形认识初步”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的活动,来初步认识几何结构,知道多面体的边、角、面,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这种有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理解数学包含的理论知识,正因如此,学生会认为书本上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死板。同时,这样教学课堂的举办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初中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也会发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在此有了雏形。

二、学生的主观因素

即便学生已经走进了初中的课堂进行学习,但是有些教师感触到,这些学生仍然存在小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再加上学习基础差,很难掌握和消化初中数学知识。对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尽量少将学生之间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选择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另外,教师应该多与这类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学生课余的生活有家长的陪伴,鼓励父母陪同学生完成作业,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的开展,学生渐渐的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变得积极活跃了,能够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要点,也能在课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数学教师携手共同搭建起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三、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所谓的“教学”便是“教与学”的过程,有教也有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时间的分配,不可一味地传授数学知识,将45分钟完全占据,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思考,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解答,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吃透,避免囫囵吞枣。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因为作业具有温习和巩固的效果,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重点的,科学地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不占用学生太多的业余时间,留出空闲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归纳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交流心得和体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实现了数学课堂高效进行的目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4201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以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老师应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轻松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发挥科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图文声音并茂。例如,在新课导入时,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趣味小实验,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就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蒸发”、“汽化”内容时,教师在冰冷的黑板上用手指沾水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随着时间产生的变化;又如在讲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时,以运动会中的拔河比赛为例,分析这一过程中受力的情况,让学生感觉科学知识就在身边,缓和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感,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让学生爱上科学,乐于学习科学知识。

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都需切实整合并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引导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情感等个性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尽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条件。

如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同时还回答了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可谓统揽全章,它为学生今后学习牛顿力学定律打下了基础,学生摒弃某些错误的习惯思维、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所以说,这一教学资源的效能独特、意义重大,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这一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又必须慎重处理,以求突破。因此,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笔者抓住关键点,以斜面小车实验为突破,理清思路,发展思维,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合作、讨论及交流感悟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维目标因此有效地整合为一,水融,相得益彰。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每一位学生由于各自成长环境、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在学习方面形成了高低不等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客观存在。虽然我们使用的教材相同,但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一般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来体现。例如,在“酸的性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这样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

(1)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是盐酸中的哪种微粒?(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

(2)应设计怎样的实验进行证明?(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回答)

(3)还有没有其他证明方法?(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适当的鼓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应引导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疑问,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此外,教师要给予弱势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促使学生向优势方向转化,实现共同发展与成长。

篇(4)

一、课前准备的充分性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要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然后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通过老师的精心准备,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教学活动有序、顺利的开展,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其中就需要提前准备课件、相关的图片、导入的问题等等。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对于数学概念,老师应该反复的揣摩和推敲,然后将过程进行总结和叙述,而不是单纯的参考教材中的简单归纳,对学生照本宣科,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性

第一,针对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要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先对问题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和把握,不管是提前预设的问题还是即兴提出的,老师都应该遵循针对性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第二,发散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仅应该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就可以从实际出发,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过的、使用过的和图形有关的事物,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的事物,画出它们的立体图形。这样既能帮助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还可以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对于学生的解答,老师不要轻易的否定或忽略,而是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恰当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想要利用提出的问题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以及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和方式。因为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的气氛和学生的参与度的影响,因此老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坚持时机的恰当性和方式的科学性。

三、课堂气氛的和谐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氛围如老师的微笑、鼓励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此外,还有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努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中,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也要经常性的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

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自身主动性,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思维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手段,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还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概率实验,如投掷骰子、抽扑克、扔硬币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在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作业布置的分层性

课堂作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然而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对于课堂作业的布置老师要用启发性、探究性的作业取代机械化的练习,用选择性的作业取代重复性的练习,用实践性的作业取代过于复杂的题目。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布置的作业数量可以较少但是要保证高质量。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艰巨且时间长的任务。因此,老师想要更好的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课堂问题的技巧性,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秀娟.探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祖国(教育建设),2013(05)

篇(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多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初中书写教师也在积极地思考着这一问题,并进行着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适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数学实践的机会等,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等方式,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实现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素养提供有效的保证,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与用的终身实践能力。还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具体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症结何在?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数学学科枯燥乏味这样的理由来对对这一厌学现象进行解释。要知道每个学科都有它枯燥的地方,每个学科都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喜欢上我们所教学的学科,这其实是我们引导的失误。很真实的一个案例就发生在笔者的身上。很多年前,我在读高中的时候,高一高二时期,我的数学成绩都不好,对很多数学基本知识甚至都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更不会运用,缺乏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在高三的时候,换了一位数学老师,他幽默的谈吐,科学严谨的授课模式,还有其对数学的浓郁兴趣和热情深深的感染了不止我自己,而是全班同学,大家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全班形成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全班的整体成绩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简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可见,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数学教师的引导。每个学生要学好一门学科,首先是要有他自己的主观学习上的动力。那么怎样来培养这一内在的学习动力呢?有效的手段是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而关于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所在,可以说数学学科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没有数学,我们的飞机上不了天,神舟飞船到不了外太空,航空母舰出不了海。没有数学,我们就没有了计算机,没有了网络,电视也不可能出现。在日常生活领域,数学应用更是广泛,日常购物,家庭消费开支等等,数学知识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了数学的社会应用价值,才能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发自内心的要学好数学。有了内在动力的驱使,加上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也很快就会得到提高。

二、适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同样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不仅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魅力,其可存储,容量大,多媒体动画展示等优势,更可以大大地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书写,把要讲解的公式,例题,练习题都写完整,常常是满黑板的粉笔末,平均每堂数学课,教师浪费在板书书写上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将近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写板书。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事先在备课阶段,教师就把公式,例题,习题等内容输入电脑,而在授课时直接输出,展示讲解即可,大大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教师可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用在为学生讲解重点、难点上来,对学习效果有更大的提高。同时,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数学分析,可以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也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适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数学实践的机会,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

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具体地感受数学,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来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面对这样一个例题:有两个大型的商场在新年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商场是第一次打7.5折销售,第二次打9折销售;乙商场是两次都打8.5折销售。请问:哪个商场的价格最优惠?这个例题,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模拟商场的形式出现。让他们自己准备商品,自己定价格,贴标签,写促销牌,进行计算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锻炼数学分析能力,自主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获得了培养。总之,教师通过科学的诱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境等,都可以帮助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篇(6)

一、引言

教师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能够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自身要能够做好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其次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并结合之进行已有课堂教学环节的合理优化;此外,教师也需要注重课堂和谐学习氛围的构建,积极做好和学生的互动沟通工作;最后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愿望,班级学生也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并能够充分夯实自身的数学基础,从而能够在今后的数学道路上走的扎实并走得远。

二、教师要能够重视班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展现

在提升自身课堂高效性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如此,班级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够获得明显的提升,也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从而为教师提升自身课堂的高效性做出一份贡献。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认真做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由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逐步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且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绝大部分的学习任务。例如,我在自身班级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来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借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平行线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为例: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首先询问学生,两条无限延长的线在空间中有哪些特征?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够给出结论,平行或者相交。在此基础上,我又询问学生,你能够通过观察了解到平行线的哪些独有特征呢?并给学生提示:可以借助第三条线、可以思考距离、角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我的提示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很快就能够把握平行线的全部性质。由此,我的课堂高效教学目的就能够达成,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能够得以体现。

三、重视课堂良好教学氛围的构建

在提升自身课堂高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重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在氛围的促使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氛围和其他同学的影响,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则需要重视在课堂中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工作,同时也可以在讲解相应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述知识背后的故事,除此以外,教师也需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从而充分展示出自身学科的魅力。通过上述工作的完成,教师的课堂氛围就会变得富有趣味且自然和谐,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自然能够得以保证。例如,我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内容时候,为了做好课堂氛围构建的工作,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思路:首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首先询问学生,如何利用八个圆组成三个方向看都有四个圆的图形。学生经过思考并不能够得到答案,此时我告诉学生将两个圆相互重叠放在中心就能够解决。学生认为我是耍赖,此时课堂氛围已经变得和谐,借此机会我再进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内容的介绍,学生的听课欲望以及互动讨论的情绪都能够十分高涨。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再就学生的疑问点进行认真的回答。由此,整个课堂氛围就能够变得和谐,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都能够相较以往更进一步,教师提升课堂高效性的目的自然能够轻松达成。

四、教师要能够认真做好课堂总结与评价工作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总结与评价环节。然而此环节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画龙点睛功效,使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对待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给学生的复习留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同时对于班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也需要进行认真点评。由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师的互动点评了解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优劣势,从而能够针对性的提升自身学习上的缺陷,并为之后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出一份贡献。例如,我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以后,首先我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类典型解题思路进行了总结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此类知识点的具体学习路径。其次我就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了如下的方式进行了认真的点评:针对表现积极优异的这部分学生,我采用的思路是,对学生进行真诚的感谢,并勉励学生能够继续保持,而对于班级内表现较为消极的这部分学生,我则会认真地进行鼓励,并明确表示相信这部分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有更好的表现。由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鼓舞,我的教学目的自然能够得以达成。

五、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至关重要,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认真对待。在具体讲课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需要注重课堂趣味性元素的融入,并要能够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馈。只有如此,自身班级的学生才能够真正在初中阶段夯实自身的数学基础,并为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篇(7)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第一步,但是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而省略了这一步,能够做到预习的学生仅仅是少数。有的学生花费时间预习,但只是走马观花,把教材知识浏览了一遍,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很多教师因为课堂时间紧张,也只是随口问学生有没有预习,并没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有效的预习,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之所以学生预习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以及没有形成督促预习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有惰性的,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不会像无头苍蝇那般抓不住预习的重点。明确的预习目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关于线段和角画法的章节,要理解相应的线段、角的概念,也要尝试用尺规工具画出图形,还要理解线段、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另一方面,要形成学习督促小组。学习督促小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及时在课前完成预习任务,而且要整理组员的疑难并及时反馈给教师。预习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并形成习惯,学生在相互督促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中检查,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讨论解决疑问,精讲重点知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是高效课堂的要求与目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良好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一是有利于丰富课堂的生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讨论中互相解决问题。有的教师并不给学生预留学习讨论时间,这样容易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次,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工具讲解重难点。学生通过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解决疑难、讲解难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数学逻辑思维。学习数学并不是依靠练习题量的累加,数学思维能力同样很重要。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方法,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基础概念。

三、及时巩固复习,调整改进教学

课堂知识的讲解需要学生及时巩固复习,有的学生会通过大量地做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有的学生会仔细钻研课本上的例题,但也有的学生并没有做到及时复习。

第一,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反馈学习情况。先是需要整理预习时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哪些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哪些问题仍旧存在疑问。再者需要整理课堂笔记,抓住课堂的重难点,及时复习。最后需要整理习题练习情况,有的学生对于基础概念已经掌握,但是一做题就容易出错。

篇(8)

数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学习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他们认为数学很难学,学不会。初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十余年的经历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熟练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要学好数学必须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在人们的记忆里往往认为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常常忽视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他们常常错误地认为数学没有可记忆的,学习概念、掌握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每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信息源,它闪烁着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是思维的启发器,是解题中不可缺少的链条。有些问题在题设中蕴涵着某些因素,需要某一个概念去发掘、去开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分析,灵活运用概念,促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故讲解例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有意地渗透于概念讲解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此外,概念教学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深化完成。总之,教学中涉及概念的地方一定要高度重视,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实质及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概念的脉络与体系,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好概念,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是教好数学的重要策略

新课程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不再是学生额外的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传统数学教育中,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动背景。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初二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经济实惠?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推动力,用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发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样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探得更精确,使生活经验成为智慧体验,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篇(9)

怎样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美术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空间,创设高效课堂,提高美术课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美术教师努力探讨的问题。而且本人认为:美术作为一门较特殊的学科,要创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更应放在引导学生上面。教育实践表明,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内驱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高效学习,因此,本人希望通过结合本人所在地区初中学校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现状,分析改进策略,能为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初中生美术学习现状

本人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地区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科学习的现状进行走访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

本人经过走访调查发现,非常喜欢美术的学生中七年级约占85%、八年级约占60%、九年级约占10%。这个结果客观反映了初中生对美术兴趣的趋势: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下降。调查还发现:60%左右的中学生认为做美术作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仅仅是美术课上提供的相对宽松的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真的喜欢美术这一学科。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把的升学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未来前途的主要标准。他们的观念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对美术教育产生误解,逐渐失去兴趣。

同时,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也可归咎于教师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位观和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模仿力,好奇好动,易接受新填物。单调、乏味、平铺直叙的讲课方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2.学习自主性不强

在本人走访调查中还发现,不少初中美术教师认为,初中生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被动学习的学生占多数,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比例太小,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等各方面,美术专业技能几教不会,课堂没有效率是每个教师头痛的事情。

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已经意识到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践。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在欣赏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欣赏,并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但学生就是不“配合”,尽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似乎还是很茫然或无从着手,小组讨论也不着边际或者把教材上现成的语句复述一遍,不会用联系其他知识来解决问题。到最后,还是不得不由教师来解释。在这种情况中,并非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即问题意识弱。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需要,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表现。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升学影响甚微,学生要用强大的意志迫使自己努力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也就不大。因此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逐渐减退,美术课纪律松懈,不带画具的学生较多,美术课堂管理的难度增加,学生对美术作业不够重视,拖拉和欠交作业现象严重。针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现状,如何呼唤主体觉醒,让学生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提倡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将是美术新课程的一个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3.学生的美术基础不同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没有对生活的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

同一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每个学生完成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由于美术基础的差异,反映到课堂作业上是千差万别的。有基础的学生画出来的画面效果在比例、透视准确,造型扎实,空间感、质感、量感均表现较为充分;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表现这些造型因素时相对吃力,逐渐丧失了绘画兴趣。

二、根据初中生学习现状,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1.抓住课堂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抓好课堂“兴奋点”,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兴奋点”,去激起学生振奋或者激动的情绪,从而带领他们进入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振奋的精神状态下,认真听课,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

情感教学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蕴含着复杂的内在机制,并因此而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

而这个复杂的内在机制中,就包含了课堂“兴奋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这个课堂兴奋点去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围绕在课堂教学上,使他们的情感酝酿尽可能地与教材内容与课堂目标一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快、自觉中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例如案例:

一节课是短暂的,必须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我经常在上课之阿初,就注意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因为这个“兴奋点”,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精神振奋地配合、参与我的课堂教学。

本人在讲授《手绘校园风景》时,我让学生把事先预习准备好的校园一角进行展示。在一位叫小兰的同学展示讲解时,我就发现今天的课堂气氛有点不一般,大家都非常兴奋,张着嘴,好像要说什么似的。

小兰:我昨天在校园里走了一圈,我觉得我们校园的围墙边那嫩绿的爬山虎清翠欲滴,于是我把它们画了下来!

老师:嗯,很好,小兰同学发现了我们校园风景中很有意思的一角,还有谁愿意展示自己发现的我们校园中不同风景吗?

果然,小兰刚展示完,就有个男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想讲讲我发现的校园一角可以吗? ”

“老师,我也想讲!”

下面许多同学都激动的把手举得老高,希望老师能给自己一个发言的机会。

看着学生群情激昂的样子,我想,一定要把他们的这种情绪延续到下面的环节中去。

于是,我笑着说:“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那就是想一想你所展示的校园一角是和校园环境相和谐的吗?如果不和谐的话,应该怎么重新设计一下?”

在给了他们2分钟准备的时间后,我请了几位同学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重新设计并绘画新的设计草图。布置“装扮我们的校园”这一作业,然后请学生欣赏、总结、归纳校园的特点,再做作业。这几大步骤全都处在我所设计的场景中。不仅激发起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且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吸取知识。

在球场上,一个球队要想赢球,就必须使全体队员都兴奋起来,使他们都对赢球有极大的热情,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比赛状态。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老师应该不懈的努力,去积极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保持兴奋的状态,从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配合老师的教学。

2.注重联想教学,激发创造力,形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生活联想”法,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所讲的知识融入生活当中,让学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死板的、抽象的、与他们无关的,因此,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兴趣,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学习过程当中。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其活动教学理论中,也强调儿童要“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提出了“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的成为教育”的理念。

“生活联想”教学法正是这些理念的写照,它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生动、丰富多彩,很容易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升初中生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在课上,我尽量会采取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描绘。学生一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喜欢表现自己绘画的内容。所以,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以体验来获得感受。利用启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引导他们新的探究活动。

例如案例:

由于低年级对生活的感受性较小,我设计的《板报设计》这一课时,学生随意合作。经过讨论、探究,利用他们最熟悉的自身的活素材,通过各种方式的制作,比如:绘画、抄写、剪报、粘贴、折纸等手段进行联想,进行组合,变异等完成他们的想象。经过启发式教学,学生有的用折纸折出了他们的智慧,有的把喜欢的动漫人物组织的惟妙惟肖;有的做出了自己的个性小壁报展示自己。令我欣喜的是有一组同学合作做出了美术分类的壁报。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把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知识总结概括加工,加上剪报彩图说明,在兴趣中自主学习美术知识,在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进了同学间友谊。这种建立在学生自主之上的合作方式使得课堂活跃,教学内容完成的更加趋于完善。

实践证明,这种把生活与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方法,的确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其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教育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可以说,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

可以说,“生活联想”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为实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它既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立时取材,而且这些材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所熟悉的。

3.通过提示点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提示”法,是指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那些悟性较低的学生或者回答他们的提问时,与其长时间地等待这些学生自己想出答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给他一点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向题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示点拨悟性较差的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快更准地深入课堂讲解,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从而理解、掌握自己不明晰的知识,深入到最佳的学习情境中去。

其实人与人的资质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略显愚拙;有的学生反应迅速,有的学生反应缓慢;有的学生悟性高,有的学生悟性低,而且有些由于小学时美术基础就打不好,所以导致基础较差。面对这些资质各不相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呢?答案自然是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扬长避短,得到充分地发展。比如,对于悟性较差的学生来讲,老师就可采用“提示”教学法,通过提示给予学生启发,让他们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问题的答案,继续认真地学习接下来的课程。

例如案例:

在我所教的班级上,小茜是班上一位不起眼的学生,之所以这样说她,是因为小茜的悟性比较差,一个简单的道理,都需要老师讲个两三遍,她才能明白。因此,班上的许多同学都讥笑她和“猪八戒” 一样笨。

而小茜呢,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自卑了,上课很少认真听讲。

“反正老师问的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我那么笨,就算认真听讲也弄不明白,

与其那样,还不如好好玩呢!”小茜总是一个人待在角落里这样想。

为了引导她,有一次我在讲毕加索《曼陀林和吉他》一画。毕加索的画历来寓意深远,如果不多加分析,学生很难理解,而对于小茜这样悟性较差的学生来讲,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上课没多久,小茜的心就开始“长草”了,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望望那儿。

我一看,得赶紧找个办法帮助她收收心。

在一层层详细地剖析了这幅画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用意后,我向小茜同学提问:“小茜同学,知道这幅画中描绘的是什么吗?有几种事物? ”

图1 曼陀林和吉他

听到我的提问,小茜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我不知道。”

一听小茜如此回答,同学们“轰”地一声笑了。

我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小茜,你先不要着急说不会嘛!你看看画面中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形状的?你觉得像什么? ”

听了我的话,小茜没有再说“我不知道”,而是认真地看了看这幅图,然后抬起头,大声的回答:“老师,我知道了!画面中有很多种颜色,橙色,蓝色占很大比例,对比很强烈,其次还有白色和黑色,最主要的部分由曼陀林和吉他组成,画中的吉他、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了,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中。”

“哇,小茜,你说的好!作者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听了小茜的回答,我对她的夸奖,小茜不好意思的笑了。

所以,本人认为,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悟性较差而理解不了某些知识与道理的学生来讲,不妨给他们点提示,循序渐进,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结论

总之,要想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美术学科还是其它学科都一样,都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等等方面,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完善当前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达到一种“高效”本人也是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创建如今的“高效课堂”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有些策略还值得进一步推敲,敬请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以利于我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影影、王殿伟.点燃激情 构建美术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2

篇(10)

英语作为一门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已越来越多地渗入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英语使用的越广泛就越要求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减负方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固然是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而英语教学提倡高效减负则会让英语教学事半功倍。本文从笔者英语教学的经验出发,探究英语教学减负的重要性以及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减负方法。

一、初中英语教学高效减负的必要性

一方面,初中英语高效减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有过这样经典的论述:“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应该是学生能背多少教过的句子、词组和生词,而是他们能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多少。”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海姆斯曾经明确指出:“仅仅学习某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怎样使用那种语言,即必须掌握使用那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减负教育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樊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初中英语高效减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科的教学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教学态度,而应该采用“四两拨千斤”的科学方法,高效减负有助于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减轻初中生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而减负理念的提出使得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轻松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减压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初中英语教学高效减负的方法

1.改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

初中英语教学减负的方法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学过程中“满堂灌”和“一言堂”现象的发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分析。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拓展,把UFO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而不是生硬地翻译课文或是一味地分析句子。

2.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初中英语教学高效减负的客观要求,也是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

对于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改革之路势在必行。初中英语教学要实现减负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创新。进行教学创新一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二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法。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第一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把本单元所要教授的单词contestant, competitor, player 运动员、amateur 业余运动员,爱好者、enthusiast, fan 迷,爱好者、favourite 可望取胜者(美作:favorite)、outsider 无取胜希望者、championship 冠军赛,锦标赛、champion 冠军、record 纪录等窜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进行创新,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鼓励他们运用新方法学习英语,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倡导教学减负的同时还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重新颖。

3.要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减负目标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觉学习为主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减负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或是放纵学生,而应该是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如:在进行语法课程教学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教学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必须把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几大时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将来时和进行时等教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让学生灵活地掌握时态的用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动词在时态中的变化以及几大时态的标志等。

综上所述,英语是初中教学的主要科目,初中英语学科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对于初中生而言,英语学科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初中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重,这就决定了英语减负教学的必要性。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减负并非是减少教学的内容或是排挤相关的知识点,而是要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还要求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活动,教师应该全面掌握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任意而为。

篇(11)

①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停留在好奇和好玩的层面上。

②初二阶段喜欢物理的学生多于初三阶段的,主要原因是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所致。

③初中阶段男生和女生在物理成绩上差不多,女生在学习主动性上好于男生。

④大多数学生仍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愿意甚至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⑤大多数学生没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策略,没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对物理知识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

⑥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后复习、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与调控。

⑦绝大部分学生缺乏与老师的交流,不能及时的与老师探讨和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⑧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记忆和做题上。差生上课既不认真听课,也不记忆,做题主要靠抄袭答案。只有少数的优秀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有一定的拓展和发散思维能力。

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与老师交流多的,学习成绩基本都可以,不喜欢老师的,物理成绩普遍不是很好。

现在我们再重点分析到初中毕业时,物理学得很糟糕的那部分学生,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其实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①基础太差,有些学生没有哪门学科是考试能考及格的,就连家人和自己都放弃了,所以无论你怎么鼓励都无济于事,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但影响不小。②半途而废的,就是开始学得很好,但是中途到某个环节遇到问题了,自己没有很好的去解决问题,而是退缩了,从此成绩越来越差。③有些是因为数学没有学好,涉及到计算的就不会,数学底子薄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④与老师交流不足,甚至有隔阂,因为讨厌老师所以不喜欢物理这门学科。⑤个性比较懒惰,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得过且过的。⑥可能因为家庭不和,交友不善,沉迷网络,早恋等这些外在的不利因素,导致后期自暴自弃的。

搞清了学生的原因,再来研究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就不难总结出学初中物理好的学习方法了。翻开初中物理课本,我们就会发现:首先,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我们以人教版课本为例,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学的的是声现象,介绍了声的产生、声速、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控制等,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很简单,这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入门很快,也给了他们信心。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光现象,第四章的物态变化难度都不大。即使第五章里介绍的电现象有点抽象,但也不是很难。可以说,八年级上册课本没有十分难学的内容。八年级下册课本介绍的是电和磁,由于涉及到电和磁的运用,另外还有计算,所以难度有所增加。九年级物理是全一册课本,涉及到的主要是力学部分知识,总体难度不大,不过像密度、浮力、机械效率部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其次,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八年级的声、光、电与物态变化这几章之间基本就没有联系,而九年级的密度和力之间也没有多少联系,至于后面所占篇幅较大的重力、摩擦力、浮力、杠杆和简单机械部分都属于力学内容,也算是独立的系统。虽然八年级的电与热、电与磁,九年级的能与力之间有联系,内容也较为简单。另外,初中物理更注重的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少之又少。例如九年级物理中,讨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只需说明用什么方法就可以,而不需要具体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最后,初中物理实验比较多,而且大部分以演示实验为主,需要学生去自己探究的不是很多,所以说初中物理主要还是以观察为主,即使要动手探究的也不是很深奥,需要发散和拓展的地方就更少了。

针对初中物理的特点,我们总结一下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

第一,课前预习。只有课前预习了,我们才能知道课本中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是自己已经掌握的,还有哪些是自己看不懂的,需要自己在课堂上重点关注的,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习有了目标。

第二,课堂认真听讲。课堂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而且老师有的时候讲的内容比较快,这就需要我们打起精神,全神贯注的去聆听老师的讲解,如果遇到重点内容,或老师补充的内容,或自己没有听懂的内容,要快速的记录下来,好留到课下解决。

第三,课后复习巩固。新课之后,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复习巩固,该记忆的记忆,不懂的内容抓紧时间问老师,另外还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在训练中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