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74-01
肺结核的主要临床证状是发热,不仅是除新发结核病灶和原有病灶进展期,还有肺结核合并其它感染所至,若长期迁延性高热,会使病人进行性衰弱,除治疗外还要有科学的、确切的护理,才能保证病人不出现水与电解质失衡,循环和呼吸功能不全。为病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基础。现总结我院1995-2010年收住院的肺结核发热182例病人,对发热原因的分析和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总数 182例,男103例,女79例;年龄5-76岁;为便于分析列下表。
1.2 发热原因分析
1.2.1 迁延性高热的分析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高热在39℃以上,呈稽留热型10例,发热持续3-4周,原因是病人在短期内有大量结核菌进入血液内引起菌血症而高热。(2)干酪型肺炎:5例,高热达39℃-40℃,发热后2-3日,先为稽留热后为弛张热,持续时间不等,原因是肺组织内大片干酪样坏死,呈急性结核症状而高热。原因是肺组织内大片干酪样坏死,呈急性结核症状而高热。(3)浸润型肺结核的急性期,病灶在基底段,急性渗出性胸膜炎均出现高热,热型不定。
1.2.2 迁延性低热的分析 指腔温度在37.4℃-38℃,本组病例迁延性低热占106例,61例为午后低热至次日早转正常,42例发热在37℃-38℃之间不降。原因是,浸润型肺结核的活动期,结核病灶的溶解及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胸腔积液均可引起。
1.2.3 肺结核合并症引起发热的分析 发热无规律性,需要在临床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肺结核大咯血,血液贮留肺及支气管内,造成局部炎症、血液的吸收热。(2)肺结核并发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炎、上耳炎、扁桃体炎,其中有浅在慢性病灶,临床上难以发现,上述各种合并症均可引起发热。(3)继发肺内细菌感染:瘘菌培养可有大量革兰阴性、阳性细菌生长或链球菌感染所致长期发热。
2 发热病人心理护理
2.1 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前途、恋爱、婚姻、提干等的心理顾虑。
护理:我们针对青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实事求是地将病情及转归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问题,消除其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其坚定战胜病症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活跃文化生活,使病人身心愉快、早日康复。
2.2 中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主要表现为家庭生活的经济负担、子女就业、升学、瞻养父母、晋级提干及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心理顾虑。他们不愿较长时间地住院,待治愈后再出院,而是病情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出院后,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中断治疗,以及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而使病情又复发、恶化而再次入院。有的病人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
护理:根据心理状态,首先应同病人单位联系,请单位妥善处理。同时应耐心向病人讲清提前出院的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引起病人的重视使其安心休养直至痊愈。
2.3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体弱,有的病情较重而心理压力较大,对死亡的恐惧也是有些老年患者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有的病人因生理功能衰竭而在性格上的改变,如固执、烦躁、沉默、迟钝及行动不便或身边无子女,致使性格怪僻或孤独等。
护理: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加以疏导、解释,使病人从恐惧、精神不快等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注意讲话的方式及态度,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耐心地解释,从而得到病人信任,使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发生转化,同时,帮助病人了解病因及转归,正确地对待疾病,以消除病人的异常心理状态,调整机体的内外平衡,提高疗效,以达到治疗目的。
3 发热病人的临床护理
3.1 一般发热病人的护理
3.1.1 病情观察 应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突然出现气急、胸疼、、坐位呼吸,则考虑是否发生气胸;对有咳血史和肺结核空洞的患者,预防出现大咯血。均应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
3.1.2 环境和呼吸道管理 确保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空气消毒,病区清洁卫生,禁止吸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应自行密闭放置,按时统一收取后进行消毒处理。
3.1.3 休息与饮食 肺结核病人的娱乐活动应受病情加以限制。低热病情较轻者,可室外散步,做适量活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提高身体抵抗能力;高热病情较重者需卧床静养,减少活动,饮食上应给予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流食,保证电解质平衡,有利于清除体内毒素,为治疗打好基础。
3.1.4 药物治疗 在化疗时应正确指导病人用药。避免用药期间中途停药,造成结核菌耐药,则延长治疗时间。监督指导病人完成规定疗程,确保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3.2 咯血病人发热护理 应嘱病人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恐怖情绪,低热患者随咯血停止可自行消退。而高热咯血病人在应用物理降温和解热剂时,应根据病情确定降温幅度和方法。并密切观察降温情况。以防体温骤降引起再度咯血,而危及生命。长期发热的患者,由于水分丢失多,机体消耗大,先从饮食中补充,必要时应静脉补充。
3.3 症状护理
3.3.1 低热的护理 指导病人正确饮食、休息,在应用抗结核及抗和素药物过程中,即可逐渐恢复正常体温。无需特别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2 病例分析 原因为过渡劳累,并且冷热交替太快,饮食失调至脾胃虚寒,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或脾虚不能化生阴血,阴血亏虚,无以敛阳而引发高热,病因机理是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应给予治疗通腑泻下。
1.3 用药以对因治疗方案及原理 根据上述病症选用藿香正气液,施以拔罐,刮痧,按摩针刺,加以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藿香正气液的成分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等,其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作用原理是:藿香有解热发汗的功效,并能增强食欲和消化机能,并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之功效,白术有利尿的功效。
1.4 拔罐技术 是借助燃烧热力排出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中脘、神阙、关元等穴位。中脘穴位于胸骨剑突尖与脐连线之间的中点,主要治疗:腹胀、腹痛、呕吐、便秘、哮喘、正好解决病例的一些症状。神阙穴位于脐窝处。主要治疗:水肿、腹痛、中风、不省人事,即昏迷。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主要治疗是:腹痛、痢疾、尿频、产后腹痛、神经衰弱等。有辅的治疗作用。还有一方法是沿脊柱两侧督脉拔罐,每次15分钟,每天一次至数次,每次错开前次的部位为好。
1.6 按摩技术 也是达到上述的功效,但应注意动作要领,动作灵活,压力要均匀,频率要适度,要保证持久,柔和,有力,均匀。方法很多,在这一病例中我主张用推法和揉法,效果不错也很对症,供医学界借鉴,推法方法如下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三者为着力点,作直线平行移动。
1.7 针刺技术 需有医生来操作完成,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操作中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同时给与开塞露通便,因高热体温未降,大便干结,基于体质虚弱不宜用泻药,只能局部用药达到同样效果,效果显著。
2 护理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而发生晕针现象,嘱患者放松情绪,在操作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来分散治疗,如发生晕针可先停针,让患者静卧,给予糖水,未能缓解还可采用西医急救技术,尤其在体温升高时病人会有恐惧、不安等心理,应安慰病人多关心病人,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2.1 加强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油腻、煎炸类食物,且不宜大补,避免过度冷硬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利于通便通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
2.2 室内环境 要安静、清洁、舒适、安抚病人、避免烦躁。
2.3 加强病人的皮肤护理 病人大量出汗后,应勤换衣裤给与干净透气好的衣物。
2.4 加强口腔护理 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易于发酵,容易引起细菌繁殖,并且由于抵抗力低下,易引起口腔溃疡,炎症,口腔异味等。可影响患者食欲和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鼓励多饮水,每日饮用2500-3000毫升为宜,以补充消耗的水分。
小儿高热和成人高热不同, 因为小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成熟, 兴奋易扩散, 起病较急, 容易引起惊厥。加上小儿表达能力较差, 所以小儿高热的护理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小儿高热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儿科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高热, 其临床表现为: 体温在39.1度 以上, 烦躁不安, 面色赤红, 脉博快等, 严重的患儿可出现昏迷、惊厥。患高热病的小儿病情发展很快, 如果治疗不及时, 将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应严密观察小儿的体温等病情变化, 对症下药, 及时治疗。现将小儿高热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15 例, 均属住院治疗的患儿, 其中男性9 例, 女性6 例。年龄1 月~ 1 岁5 例, 1~ 3 岁10 例,平均年龄2 岁。病情分布:上呼吸道感染7 例, 肺炎4 例, 败血症1例, 痢疾2 例, 尿路感染1 例。
2 观察与护理[1-10]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体温在39.1度以上无惊厥者, 首先考虑用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 这种物理降温方法简单易行, 基本无环境与条件限制, 但在给患儿用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时, 禁止对心前进行物理降温,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物理降温后无效的患儿, 再使用药物降温。高热伴惊厥的患儿 应首先选用药物降温和抗惊厥治疗, 对患儿进行药物降温时, 每30 min 测一次体温, 并仔细观察体温的变化。仔细观察呼吸频率与节律的变化 如果患儿的呼吸深且快, 当频率超过一定的限度时, 说明病情严重; 如果发现患儿呼吸节律不齐, 呈点头状或抽泣样呼吸, 并伴随神志改变, 这是呼吸衰竭的信号, 要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 采取抢救措施。若确定为肺炎引起的发热, 在观察与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脉博与心率的变化, 如果脉博在160~ 180 次/min, 应及时报告医生, 检查是否有心功能不全的情况, 备好抢救的药物。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缺氧。
协助患儿排痰 正常小儿的支气管较成人的要狭窄得多, 粘膜较脆弱, 血管丰富。如果是肺炎引起的高热, 患儿呼吸道粘膜的粘性渗出物较多, 易堵塞气管, 影响小儿呼吸,因此要及时清除痰液, 保持呼吸道畅通。对病情严重的患儿, 要及时给氧 患儿因高热而惊厥, 会引起口唇、指甲青紫、呼吸困难、鼻冀扇动等, 这是患儿缺氧的信号, 应及时给氧, 通常使用面罩给氧。给氧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缺氧的情况是否改善。
2.3 营养和水分的补充。
小儿患病时, 肌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率降低, 而分解代谢产物增加, 所以应补充营养丰富的流汁或半流汁食物,以增加肌体的抵抗能力, 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 高热致水分大量丢失, 应多饮水。用静脉滴注法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液体量和滴速, 新生儿以8~ 15 滴/ min 为宜, 小儿以15~ 35 滴/ min 为宜, 如果液体量过多、过快, 易引起患儿心衰或肺水肿等并发症。口腔护理 持续发热的患儿, 唾液分泌减少, 口腔粘膜干燥, 在加上维生素缺乏和肌体抵抗能力下降, 极易引起口腔炎和溃疡。睡前、饭前和饭后, 帮助患儿漱口或用湿棉球抹擦作口腔卫生, 唇干裂者应涂油保护。皮肤护理 高热病患儿在退热过程中, 往往大量出汗, 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服, 防止着凉, 新生儿尿布要及时更换, 保持干燥和臀部清洁。
三、小儿高热护理注意事项总结
3.1 患儿应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病情: 尤应观察有无发惊, 有无皮疹, 有无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皮肤花纹等循环衰竭症状. 并注意观察小儿精神、大、小便及肢体活动等情况。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
3.2 补充水份: 发热时由于温度的增高, 呼吸加快, 出汗较多, 故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失水。保证足量的水份摄入, 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除, 避免组织脱水。病情严重者须记录出入量, 对补液量的掌握十分重要. 小儿静脉输液一定要掌握好输入量, 在输液过程中应经常观察输液速度。
3.3 注意口腔护理, 每月至少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一次, 口唇干裂者涂以油。‘
3.4 及时降温, 可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 高热患儿在用酒精擦浴作物理降温时, 常用75 % 医用酒精与温水混合, 比例为1B2, 温度为40~ 45 e 为宜, 对患儿的额头、手脚心、颈部、双脸窝部及腹股沟等处作轻柔的擦洗, 无论是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 还是药物降温,患儿的体温都不能骤降, 以防出汗过多, 引起虚脱。
参考文献:
[1] 许家芹.小儿高热护理的要点[J].中国基层医药, 1994,(04) .
[2] 徐慧,李桂花,陈美玲.静脉留置管在儿科中的应用和护理[J].包头医学, 2005,(04) .
[3] 史艾.如何护理高热病人[J].长寿, 1998,(08) .
[4] 王东英.儿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6,(01) .
[5] 张艳芬,林硕,周小平,欧香连,易知,孙大富.循环式高热降温机对顽固性高热降温护理效应[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6,(03) .
[6] 丰雪荣.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探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5,(05) .
[7] 张爱珍,柳凯芹.一例小儿布—卡氏综合征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0,(05) .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简称MECT治疗)是精神疾病的现代物理治疗方法,病人在全身麻醉后入睡,并给予肌松剂和氧气,然后通过适量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质广泛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释放化学物质以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病死率低,对抑郁症伴自杀病例以及紧张型分裂症疗效显著。但临床发现,部分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会出现发热现象。发热将导致病人MECT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延缓病人病情的控制,还可能增加行MECT治疗的并发症。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0月的88例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保证了病人MECT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88例行MECT治疗的病人均符合CCDM-3诊断标准[1]。其中躁狂症38例,抑郁症5例,精神分裂症45例;共行736次,平均每人行8.37次;行MECT治疗后无发热42例,以腋温为标准,低热(37℃-38℃)28例,中等度热(38.1℃-39.1℃2例,高热(39.1℃-41℃)5例,超高热(大于41℃)例;发热病人中白细胞数升高12例,正常21例。
2 临床分析
2.1 病人一般在首次行MECT治疗后的下午发热,第二天行MECT治疗前体温又恢复正常,但治疗后下午又会出现发热。
2.2大部分病人是低热,极少数病人是高热。
2.3病人停止行MECT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的体温随即恢复正常。
2.4随着行MECT治疗次数的增多,发热现象会越来越少。
3 发热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精神病人对行MECT治疗知识缺乏,误解为是一种“电击”治疗,再加上发热,就更加的紧张、焦虑、恐怖,无安全感。 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特别重要。要主动与病人沟通,耐心细致的讲解精神病常识、行MECT治疗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引导家属给病人情感上的支持,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和安全感。对病人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的症状给予合理的解释,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3.2病情观察: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精神症状的变化;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记忆障碍、肌乏力、头痛、呕吐等症状,因此也要加强观察。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3保暖:保持病室安静,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注意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防止病人受凉感冒。对行为紊乱、兴奋躁动、脱衣解裤等生活不会自理的病人,必要时给予约束。
3.4降温:首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大于37℃,嘱病人不要穿太多的衣服,多喝水;体温大于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大于39.5℃时给予乙醇擦浴或大动脉处冷敷,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应复测量体温一次。
3.5补充营养和水分:发热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机体分解代谢增加,兴奋躁动也增加了机体能量的消耗,所以应及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且要少量多餐。同时,发热病人的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水分大量丧失,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每天的摄水量达到2500-3000毫升。不能进食的要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提供能量及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但行MECT治疗前必须严格禁食10小时,禁水4小时。
3.6口腔护理:发热病人由于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和粘膜溃疡,所以病人餐后及睡前应漱口,不能自理或配合的病人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如口腔干裂可涂油保护,防止口腔感染。
3.7皮肤清洁:行为紊乱病人、亚木僵状态病人、约束的病人等常在床上大小便,所以应加强护理,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并擦浴,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病人退热时汗多,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
3.8卧床休息:发热时由于新陈代谢增快,摄入减少,消耗增多,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体力。不听劝说的病人给予约束。
4 小结
在学习一门新课程时,先要了解课程的考试大纲,根据大纲中每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在教材的相应部位做不同标记。一般来说,要求“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是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也是学习的重点。然后,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地了解课程内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记忆,以达到真正地掌握和熟悉教材的基本知识的目的。纵观以往试卷可知,试题内容虽然突出重点,但仍涵盖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故全面系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有:1.从总体上认识和了解课程的内容有助于适应试题覆盖面广的要求。以往试卷的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其中,以选择题的覆盖面最广,也最灵活。2.可以将课程前后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患者的清洁卫生一章中提到特殊口腔护理的对象有高热病人,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一章中提到高热病人要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3.发现重点、难点,以便重点学习。学生只有深入地理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才能以点带面,带动对一般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融会贯通《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知识。
二、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护理学基础》讲的许多内容都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来记忆。例如在铺床法中提到的卷筒式套被套和我们生活中缝被子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将被套正面向内,平铺于床上,棉胎铺在被陶上,再将棉胎与被套一并自床头卷至床尾,自开口处翻转、拉平。又如在病区的物理环境温湿度的调节中讲到室温过高时用空调、风扇等调节,而室温过低时可采用取暖炉、火炉等;当室内湿度高于室外时,可开窗通风,湿度过低时可在地上洒水,冬天可在暖气上或火炉上放水壶等蒸发水汽来提高湿度等。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在记忆的时候不用死记硬背,只要和实际联系起来就可以了。
三、充分利用临床见习课和实习课
充分利用临床见习课和实习课。我们能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从而使课堂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见习时我们通过接触病人,从教师示范到自己实际操作,能在实践中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再通过看书学习加以提高。这种由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学习方法,比单纯课堂授课更生动、形象具体,学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动口、动手来观察病情、加强操作,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视野,激发求知欲望。
四、记忆与思考相结合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全书中操作的内容很多,对于操作的内容我们不要死记硬背,结合要点说明去理解记忆。有些人认为学医只要能背书就能考出好成绩,这是错误的。记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帮助记忆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积极的思考是最有效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铺床时叠大单是左压右,而叠被套却是右压左?铺床时为何要翻转床垫?铺麻醉床时枕头为何要横立于床头?平车运送法中在推行中为何要小轮在前,在上下坡时为何患者头部为何要位于高处,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地记忆和掌握这些知识。
五、巧妙利用比较法进行学习
比较法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在学习上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正确地推断、鉴定、验证知识,易于接受、理解和运用知识,这就是比较法。比较学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许多专门的学科,大量地运用在各种研究领域,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途径和发展的前景。
在读书学习方面,比较法带给人们更多的学习、研究和深入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对于异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护理措施,我们就可以比较记忆,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几乎每项护理措施都有心理护理、休息的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教育等,心理护理主要针对病人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在护理中应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病人都需要好好休息,都需要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等。病情观察包括伴随症状、治疗效果的观察,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是相同的地方也有些许差异。体温异常的病人要定时测量体温,而血压异常的病人要密切观察血压等。脉搏异常则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等。呼吸异常者则需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声音、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发绀、呼吸困难及胸痛表现。饮食护理中高热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少量多餐,多饮水。异常血压患者则选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呼吸异常者则宜食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避免食产气食物。关于对症护理,高热病人主要是降低体温,我们常用物理降温法或药物降温法;体温过低则给予保暖措施;呼吸异常者必要时则可给予氧气吸入。健康教育主要从教会患者自我监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六、不断复结,串联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知识点,把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就像我们吃的葡萄,一拎一串。例如关于进针角度我们可以总结:皮内注射法是针头与皮肤成5度角,皮内注射法是针头与皮肤成30-40度角,静脉注射法是针头与皮肤成15-30度角,肌内注射是90度角进针,等等。不同浓度的酒精其用途也是不一样的:在给病人床上梳头时如遇长发或头发打结不易梳理时,可用30%乙醇湿润打结处,再慢慢梳理开;在给患者做背部按摩时则将两手掌蘸少许50%乙醇,以手掌的大小鱼际肌作按摩;消毒时我们常用70%的酒精;而燃烧消毒时我们则用95%的酒精。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而要巧妙地运用学习方法来帮助记忆。
1.2给药护理: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1.3饮食护理
1.3.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食瘦肉、蛋类、蔬菜、水果,忌食油炸、油腻、辛辣、厚味食品,少食多餐。
1.3.2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2.3.3鼓励病人多饮水及果汁饮料,如西瓜汁、梨汁、橘汁等。汗出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可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不能饮水者应用鼻饲或静脉输液等方法补充津液的消耗,以免脱水。
1.4情志护理: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1.5辨证施护
1.5.1外感发热者,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面色倦白或青紫,脉浮紧等。可给生姜红糖水,葱白萝卜水等,应避风保暖在服药后给热粥以助药力,并稍加盖被使之出汗;中暑高热病人可遵医嘱在病人两肋部、夹背部、肘窝等部位进行刮痧。
1.5.2里热症者,大热、大烦、大渴、谵语、神昏、抽搐、斑疹、衄血、皮肤灼热充血、舌质红或红绛、脉数有力等,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凉血息风,开窍定志。护理上应辅以各种物理降温,或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做保留温热灌肠。其药物可选用柴胡、金银花、黄芩、大青叶等中药煎饮或用注射剂,如柴胡注射液、黄芩注射液等。中成药可选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等;也可针刺降温。其穴位为: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用毫针刺法或是十宣放血法降温。如发现四肢肌肉不时跳动,口角颤动,两目呆滞则是动风的征兆,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报告医师。
2健康指导
2.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2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2.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2.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体质虚弱者,可打太极拳,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62-02
我科从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因车祸造成头外伤20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87岁之间。本组中脑震荡5例,颅骨骨折6例,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2例,头皮剥脱伤与头皮血肿1例,脑挫裂伤2例,其它2例,手术9例。经治疗及护理15例痊愈,3例好转,自动出院者1例,死亡1例,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无褥疮发生,平均住院天数17.5d,最长者102d,最短者1d。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保持患者绝对安静,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患者头部的搬动,以防加重病情: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并让患者取侧卧位,避免分泌物进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
2.2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重型头外伤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的措施是:①让病人侧卧并定时更换卧位,随时给病人拍背,以促进分泌物排出。②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至3次,并在口腔糜烂处涂上龙胆紫。③抽搐重、分泌物较多的患者,随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气吸入,每1~2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和氧浓度。④行气管插管者,除做好口腔护理和随时吸痰外,预防感染非常重要,可定时向插管口内滴注抗生素,每日3至4次,管口用无菌湿纱布遮盖,以保吸入气体潮湿,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2.3 饮食护理:头外伤病人多数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可造成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疾病的恢复。早期可通过输液、输血、输脂肪乳剂、输白蛋白等维持营养,但病情轻者可通过调节饮食来补充营养,对昏迷病人可给鼻饲、如米汤、白糖水、各种奶粉、果汁等,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为宜,也可通过鼻饲管给电解质、微量元素和药物,经常保持鼻饲用具的干净,做好鼻饲护理能保证重型头外伤病人的营养、防止水电平衡失调,增强体质,给疾病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2.4 皮肤护理:头外伤合并肢体骨折、瘫痪者以及昏迷病人,自己不能或不愿翻身,再加上汗液的浸湿,大小便的污染,极易使皮肤循环不良,形成褥疮。我们预防的措施是:①在病人陪人的协助下每1~2h给病人翻身一次,并用30%~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或操作者手上和病人受压处涂上滑石粉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②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特别是易出汗或易被大小便污染的部位。③保持床铺整洁、平整,受压部位垫以海绵垫或气圈,每日早晚各清扫床铺一次,由于我们的护理措施得当,结果无一例病人发生褥疮。
2.5 高热的护理:头外伤较重者,约85%左右的患者出现高热,尤其是手术病人,几乎均有高热发生。对高热病人,首先要查明原因,排除感染,方可按神经性高热处理,神经性高热在39.2℃以上者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尽量给病人盖薄一点。②头戴冰帽或颈动脉处放冰袋,使局部降温。③躯干或四肢用酒精或温水擦浴,每次15min左右。④冷盐水灌肠,每次200ml,15~20min排出,再更换一次,连续2~3次。⑤冬眠药物疗法:可用冬眠1号加入液体内缓慢静滴,有较好的降温效果。⑥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汗较多,须注意脱水或虚脱,需要时补充液体。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热、出血、球结膜水肿、休克、蛋白尿及急性肾功衰竭等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病人的病程呈五期经过,依次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重症病人可有二期或三期重叠现象,病情发展变化快。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性病原治疗,采取综合疗法、预防性治疗。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出血热病人37例,经过积极治疗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我们对出血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出血热病人37例;男29例、女8例;年龄19-61岁,平均45岁;农民26例、城镇居民8例、野外作业人员3例;轻型2例、中型27例、重型8例;住院23-45天,平均31天;经过治疗护理,全部康复出院。
2 护理
2.1发热期
2.1.1高热病人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给予头部冷敷或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但不宜行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小血管损伤,物理降温的同时要注意保暖。忌用大剂量发汗退热剂,以防血容量进一步下降。
2.1.2卧床休息至多尿后期,给予热量充足(不少于900卡/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因恶心呕吐而难以进食者,应静脉滴注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以提供热量,补充电解质和能量消耗,对抗外渗,预防低血容量,减少肾脏损害。
2.1.3发热期病人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称为三痛。应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给病人摆好舒适,以减轻疼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痛剂。避免按摩肾区疼痛部位,以免发生肾破裂出血。
2.1.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脉压差、神志、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一般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血压一次,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尤其在发热末期体温下降时,应特别警惕低血压休克出现。注意观察皮肤出血情况及呕吐物、排泄物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2.2低血压休克期
2.2.1病人取平卧位,切忌搬动,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供给足够热量。准备与抗休克有关的药物及器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密切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并注意病人的脉压差、神志、呼吸、心率、尿量、面色和末梢循环状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呕吐物、排泄物的情况。
2.2.3扩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根本疗法,强调早期、快速、适量。休克早期进行扩容治疗,补液量少而扩容效果好;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可使功能性细胞外液恢复,矫正组织灌注量,维持血压;适量补液可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因此,应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早期、快速、适量输液,遵医嘱及时、准确输入液体和扩容药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根据血压及时调整药物滴速,勿致血压过高或过低。
2.3少尿期
2.3.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注意尿量、尿的颜色和性质,及时留取标本送验。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量出为入,24小时补液量应按计划分配输入,预防急性肺水肿及心衰的发生。
2.3.2少尿期应给予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B、C、K的食物,少吃钾盐丰富的食物。氮质血症消失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和含钾丰富的食物。
2.3.3少尿期的主要表现是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症,甚至使出血加重。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意识状态、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和呼吸的改变,密切观察可能发生的尿毒症、高血钾、高血容量综合症、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出血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并做好相应护理。明显的氮质血症、高血钾、高血容量综合症患者,可应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期间按透析常规进行护理。
2.4多尿期
2.4.1仔细做好出入液量的记录和相关化验检查,尽量鼓励病人进食进水,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和含钾食物,量出为入,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谨防脱水而发生继发性休克。
2.4.2防止继发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多尿期病人易发生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因此需注意口腔卫生和泌尿道卫生,必要时做室内空气消毒,忌用肾毒性药物。
2.4.3指导患者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劳累。切勿麻痹大意,防止意外发生。
2.5恢复期 经多尿期后患者尿量逐渐恢复至每日2000毫升左右,肾脏浓缩功能好转,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但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急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因此应嘱患者注意休息,一般1-3个月,补充营养,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定期复查营养状况、血压、肾浓缩功能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2.6健康教育 积极推广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野外作业人员要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损伤,避免接触螨、鼠及其排泄物,积极开展防鼠灭鼠及防螨灭螨工作。
3 小结
【中图分类号】R3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04-01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1]?此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截至10月8日,全国报告登革热病例27219例,死亡6人?而我科自2014年9月28日以来陆续收治5例登革热病人,均为输入性病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9月28日-10月10日我科共收治登革热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左右,均从广东务工或旅游回来?全部病例经本院实验室及本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登革热病毒感染?本组病例中无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2 病情观察与护理
典型登革热一般有发热?皮疹?出血等临床表现,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有黄疸?本病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因此,临床工作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1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此病通常起病急骤,畏寒?高热,24h内体温可达40℃,持续5~7d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发热3~5d后体温降至正常,1d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也可有胃肠道症状?脉搏早期加速,后期可有相对缓脉?
患者入院后应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当体温上升时,患者可出现畏寒寒战,应及时给予患者保暖;当体温≥39℃,给予冰枕?冰帽?冰敷大血管,半小时后复测体温?但应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出血?同时慎用退热剂,因为退热药物不良反应可损害肝肾功能,诱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而发生溶血[2]?因此必须重视发热的护理,细致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体征,以协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减轻体力消耗,使全身肌肉?关节?腰背部的疼痛得到舒缓?
2.2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人体感染登革热后,病毒与机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可凝集及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3]?表现为皮肤及多脏器出血,出血是登革热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及有无出血倾向,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止血敏?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同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头痛等变化,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出血的因素,如刮脸?刷牙?磕碰或跌倒?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静脉穿刺时力争一针见血,止血带扎的时间不宜过长,拔针时也要延长棉签压迫的时间?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禁食生?冷?硬的食物?
2.3 皮疹的观察与护理
皮疹于病程第3~6d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疹?红斑疹及出血点等,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d消退?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的变化,提醒患者勿抓,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引起皮肤感染?局部可涂以炉甘石洗剂,痒感明显者可适量使用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2.4 口腔?皮肤护理
发热患者容易并发口腔感染,应指导并协助患者餐后及睡前漱口,病情严重者给予特殊口腔护理?热退时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5 消毒隔离
患者入院后,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安置在单独的病房,病室配备灭蚊灯及驱蚊措施,并持续使用驱蚊器驱蚊,同时病室周围喷洒杀虫剂?每日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日1h?
2.6 注重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5例患者入院后相继出现了不同重度的焦虑?紧张,加之高热不退,对疾病知识缺乏,一度情绪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亲近?关心病人,及时疏导,消除各种不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做好卫生宣教,并向患者强调,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防止病情加重或反复?指导患者及家属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做好个人防护?
参考文献
婴幼儿高热抽搐是由于急骤高热引起大脑运动神经元突然大量的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性或痉挛性收缩,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1],是婴幼儿的常见急症。由于病情危急,且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导致病情发生发展不可预估,若急救不及时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30例高热抽搐婴幼儿,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8±1.2)岁;21例体温39~40℃,9例体温>40℃;5例患儿有高热抽搐史。
急救护理
1.首诊救护 接诊护士将患儿安置抢救室内,立即松开患儿衣领,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采用面罩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另一拇指掐患儿“合谷”穴;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将包裹纱布的压舌板放置在患儿一侧上下臼齿间,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头,牙关紧闭患儿不可强行撬开,如有舌后坠,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热抽搐患儿由于喉肌痉挛、气道不畅易引起呼吸困难、呼吸道阻塞、呼吸障碍等,个别患儿可因窒息死亡;患儿口咽部分泌物增多,或伴呕吐,呕吐物误吸时亦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咽喉部、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进行吸痰。抽搐时需氧量增加,吸氧可减轻缺氧与脑损伤;将患儿下颌托起,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保证氧气的顺利吸入,提高患儿血氧浓度,改善脑细胞缺氧状况,防止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血氧饱和度改变,观察患儿口唇、面色紫绀有否好转,指趾甲床颜色有无改变并做好记录。
3.抽搐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体温>38℃,甚至高达39~41℃时,易引起局限性或阵挛性抽搐。遵医嘱立即给予镇静、解痉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抽搐发作时严密观察患儿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的改变,有无嗜睡、昏睡、昏迷等症状,有无口唇紫绀、口吐白沫、呼吸暂停、尖叫、多汗等症状,观察抽搐发作时间、持续和间隔时间、发作次数、发作部位以及发作后患儿的精神状态,患儿前囟有无膨胀等,及早发现脑水肿先兆,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高热抽搐发作停止后无意识障碍,如有意识障碍多为器质性疾病,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颅内压升高时呼吸变深而慢,如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齐、抽泣样呼吸或呼吸暂停则提示脑疝出现[2]。
4.降温护理 高热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以及脑细胞水肿,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而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3]。尽快给予患儿头额部冰敷、冰枕、冰帽,使头部快速降温,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细胞耗氧量,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脑细胞恢复;同时在腋下、双侧腹股沟部放置外包治疗巾的冰袋,并经常更换位置,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温水或酒精擦浴,采用冰冻输液等物理降温措施,以及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防止再次受寒。
5.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内安静,避免光线刺激,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应轻柔,避免一切噪音刺激诱发抽搐。抽搐发作时禁饮食,抽搐停止患儿清醒后鼓励进食热牛奶、饮料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神志不清醒患儿可遵医嘱插胃管鼻饲。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有无特殊气味,呕吐过后及时给予漱口或用生理盐水轻拭口腔。注意患儿安全,专人看护,防止坠床或碰伤。
6.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高热抽搐婴幼儿就诊时,家长大多十分紧张、恐惧、焦虑,担心患儿有生命危险、担心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担心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等,值班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立即全力抢救,一针见血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沉着、冷静、动作娴熟敏捷、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进行各项抢救工作,并时刻守护在患儿床旁,以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其心理恐惧和对医疗技术的担忧。针对患儿病情随时与家长沟通,给予安慰等心理支持,鼓励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对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教会患儿发热时的病情观察、抽搐的预防措施、如何避免抽搐的诱发因素、抽搐时的应急处理、常用的退热方法等,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多带患儿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发放图文并茂的健康知识小手册并指导家长阅读,讲解疾病的急救治疗护理知识等。
结 果
30例患儿中,21例经抢救处理后抽搐停止,继续在我院治疗痊愈出院,9例患儿经抢救后神志转清,仍有轻微抽搐、四肢张力仍高,家属要求转上一级医院住院治疗,无一例死亡患儿。
体 会
细菌或病毒侵入机体,导致内源性致热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发挥作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升高体温调控点,产热增加,引起机体发热。由于小儿的脑解剖生理等发育不成熟,神经系统功能处于快速发育且严重不稳定的状态,惊厥发生的阈值较低,高热刺激引起大脑强烈兴奋,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抽搐[4]。婴幼儿高热抽搐如急救不及时,可导致患儿窒息死亡。婴幼儿作为一特殊人群,无法通过语言表述病情,抽搐发生时要争分夺秒,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基层医护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急救抢救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严密病情观察,及时对症处理,准确、及时、高效的护理措施是婴幼儿高热抽搐急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祝益民.儿科危重症监护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
[2]龚新芳.小儿高热抽搐的急救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7,20(4):865866.
【中图分类号】G 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是由于颅内出血导致脑水肿,脑组织损伤,脑疝形成等因素形成,直接损伤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多表现为稽留热,且常表现超高热(体温超过41.1℃),物理降温效果比较好。中枢性高热,使脑细胞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谵妄、抽搐等一系列不良征象,同时高热也会使机体内脏活动增加,影响患者代谢正常进行,故必须采取降温[1]。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若处理不当可增加治疗和护理的难度,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结合我科58例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病人临床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经确诊均为颅脑外伤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3~76岁。血肿量50ml以下20例,50ml以上38例,最大血肿量120ml。硬膜外血肿31例,硬膜下血肿22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5例。来院时神志清醒22例,嗜睡状态8例,浅昏迷24例,深昏迷4例。
2 观察及护理
2.1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2.1.1 物理降温
温水或酒精擦浴:以30%~50%酒精擦浴为例,取30%~50%的酒精250ml,脱去病人上衣露出一上肢,以浸过酒精的纱布缠在手上,自颈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再从侧胸经腋窝沿上臂至手心,边按摩2~3遍,同法擦另一侧。病人侧卧,自颈椎以下擦拭全背部,露出下肢从髂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至踝部,最后从股后经窝至足底,边按摩2~3遍,足部放热水袋,1h后测体温,8例体温无明显下降。按上述方法重复3~4遍,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冰敷:头置冰帽,四肢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冰袋外包一层薄巾,一侧腋下不置冰袋(测体温用),1h后测体温,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冰毯机物理降温:将冰毯平铺于病人头部至躯干部位,体温接头涂石蜡油,轻轻插入病人4-6cm处,以选择标准模式为例,开机后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待机5分钟自动进入标准工作模式,系统控制温度为15℃,人体控制温度为34℃,1h后复查体温,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1.2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可选用不同的药物。对有明显脑水肿,循环衰竭及对物理降温耐受力较差者,可短时用糖皮质激素,并给予足够有效的抗生素。或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3]。也可用中成药如中药安宫牛黄丸口服。解热镇痛抗炎药慎用,此类药易加重循环衰竭或导致消化道出血。
2.2 降温注意事项
(1)物理降温时应保护好颈项及胸腹部,定时更换冷敷部位,冰袋外包一层薄巾防止局部冻伤。(2)有步骤地降温,防止体温骤降,加重病情。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为宜,降温过快易使病人寒战、虚脱,加重病情。(3)使降温连续性,不随意间断,以防体温复升。体温降至37℃持续1周以上才可将降温物品全部撤掉,以免体温恢复太快而引起脑水肿缺氧反应。(4)注意个体耐受性,因每个病人对降温措施的敏感性不同,降温过程中应采取以一项为主,多项结合的措施。(5)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3 病人的基础护理
(1)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完好,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2)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发生感染。(3)保持大小便通畅及会清洁,并记录出入量。(4)视病情轻重分别给予半流质,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2.4 其他护理措施
(1)瞳孔是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当脑出血或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发生改变[2]。故应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变化,若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同时出现两慢一高即脉搏、呼吸减慢,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头偏向一侧,取出义齿,张口困难及抽搐者应放开口器,以利于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吸出。鼓励与协助清醒的病人排痰,为昏迷病人及时吸痰,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时,定时给超声雾化吸入。对昏迷或昏迷时间较长、呼吸道不畅及痰液难以吸出的患者要适时做气管切开。(3)保持液路畅通,及时输入止血、脱水药物是控制脑出血、减轻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的一个重要措施。必须严密观察以下几点:a观察用药前后的意识改变,从而了解颅内压的变化,亦可间接地知道脱水剂是否起治疗作用。b观察脱水剂的滴速,应保持快速静脉滴注,即250ml液体应在0.5h内完成,这样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C防止渗入皮下引起组织坏死,一旦发现有渗出现象,应立即用25%硫酸镁湿敷,起消肿收敛作用。d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预防发生低血钾现象。e观察尿量。(4)鼻饲者注意观察胃管内有无出血情况,定时测定血生化及肝肾功能及时发现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衰竭。
总之,颅脑损伤病人,尤其是脑出血后常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39~42℃。高热既可使原发病加重,又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笔者认为:高热、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是这类病人观察与护理的重点内容,物理降温是处理中枢性高热的最有效方法,对个别顽固性高热或不能耐受物理降温的病人,可适当选用其他降温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晓平,盛福娟.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要点.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1月第4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