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s-0201-01
多数地方师范院校涉足工商管理学科领域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以及由此引发的高校合并与升格浪潮。由于被认为学科进入门槛低,学生就业前景好,工商管理学科一度在地方师范院校升格初期拼规模、上层次的外延式增长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转入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地方师范院校,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中,面对综合性重点高校以及财经类院校工商管理学科的竞争压力,普遍存在着学科定位不明确,研究方向不清晰、专业设置无特色的问题。
一、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缺失分析
为了立足地方,不断扩大影响,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对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缺失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盲目贪大求全,缺乏重点和特色
多数地方性师范院校认为学科专业门类齐全、规模扩大就是发展,因此在学校工商管理学科规划过程中往往盲目攀比、相互模仿,学科建设定位不准确。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盲目追求专业的齐全,竞相增设热门专业,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针对已有基础和条件重点建设一批专业,也没有在根据高校内外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专业,而是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大,不仅忽视了工商管理学科内涵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各个专业的建设之中,使得学科建设无法突破原有的平台,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缺乏长远眼光,注重近期效益
一门科学学科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求程度。同样,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取决于其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同时也决定了该学科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即该学科的社会地位。目前,社会对工商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为拥有工商管理学科的院校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只注重近期效益不图谋长远发展,不但对工商管理学科本身成长不利,而且可能会影响院校的品牌形象,最终必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三)忽视学科内部专业之间的联系与渗透
工商管理学学科的应用性很强,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成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注重实用方法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工商管理学科的鲜明特点。目前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忽视学科内部专业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导致学生各方面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四)追随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模式,使得学科建设特色缺失
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同综合性大学相比,在层次上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盲目追随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模式,会使得自身学科建设特色缺失。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最终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质量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一个成熟的学科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术评价体系以及队伍的培养体系。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生源质量,突出应用技能训练,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
二、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的依据
(一)工商管理学科定位以学校定位为基础
高等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的特色,应该以学校的定位为导向,以特色学科的建设为基础,形成自身的教学和科研特色,从而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例如,近年来某师范学院按照“扬优、保特、创新”的原则,认真贯彻“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完善条件、提高质量、创建特色”的20字办学思路,重点实施基础实验室评估、优秀校风建设评估、学士学位评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申报硕士点的“五大战役”和人才强校、学科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国际化和校园精神塑造的“五大战略”,积极推行“扩大规模、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占领市场”的六大举措,采取优化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同类一流”办学目标。因此,该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的定位必须以学校的总体定位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具有可行性。
(二)工商管理学科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
地方师范院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在与综合性大学竞争中无学科优势,与地处中心城市高校相比无地域优势的情况下,首先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地方实际,并以此为导向,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为先导、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理念,将教学科研、学生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学科发展的方向,对学校发展、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作出准确定位,对师资队伍中各学科专业教师的比例做出相应调整,并要求各系和大多数教师都要从市县甚至乡镇找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积极搭建有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科办学模式。
(三)利用师范传统专业优势,充实定位内涵
地方师范类院校要发挥传统专业优势,利用师范类基础学科过硬,如语文、数学、教育学等的优势,通过培养学生较好的文字功底、数学功底等,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中体现出优势。特别是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大力提升工商管理学科下各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利用师范院校教育类优秀学科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提升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理念,培养出应用型、学习型、复合型的人才。
三、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的内容
(一)明确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目标
明确学科建设目标,既是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的起点,也是其重要依据。地方师范院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应该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为目的。可进一步概括为:培养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区域、服务生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凝炼学科发展方向
在学科发展方向上,主要是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进行凝练。地方师范院校要在调查研究工商管理学科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时代要求,体现地方师范院校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思路。在制定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国内外同学科的发展趋势,国家和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应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
(三)优化专业结构配置
地方师范院校科学地构建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结构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地方师范院校进行专业结构配,一方面不能追高求全,盲目攀比老牌重点本科院校,而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已有的工商管理学科结构框架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模式,重点抓好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努力建设国内同类型院校中有影响的重点工商管理专业。
(四)完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完善是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对培养中教学计划落伍,实践性教学课时较少的情况,应该提高实践性教学比例,大力构建实习基地。针对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没有充分体现应用性特点情况,要改变目前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面广、量大、交叉严重,不精不专的情况;要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工商管理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权变性的状况。使得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紧跟国内国际学科前;要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7)
[2] 杨忠泰.崇术重用 服务地方――一般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院系办学目标定位的思考与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8(01).
一、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方法的发展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方法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商管理实验的起步时期,在这段时间内管理实验和管理研究是同步发展的,管理学科的理论也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在这一时期里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工作,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和对比研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第_阶段是工商管理实验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里全球的经济快速地发展,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变的复杂,与此同时管理领域也产生一些新思想和新理论,企业管理开始注重整体的流程和具体的职能。这一阶段管理实验所涉及的而进一步的拓宽,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开始被使用。第三阶段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工商管理实验的研究开始注重战略管理和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向。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管理模拟软件也飞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在工商管理学科之中。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的体系
从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状沉来看,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遵循以下的几点原则。第一是在教学中要能够使学生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木理论、方法和专业知识。第_是要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融会贯通,形成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要能够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工商管理中各种必要的软件,加强学生对专业性软件的学习。第四是逐步引导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
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及时地解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的发展状沉,合理地调整和设置新的工商管理课程是保证实验教学方而的拓展和提升的很好途径。就目前来看,可以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主要课程,建立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系统。到目前为}卜,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十四类,包括现代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应用、管理沟通的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战略管理的模拟、营销模拟实验教学、营运管理实验教学、人员招聘和面试模拟、管理心理学实验教学、客户关系管理实验教学、公共关系学实验教学、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以及市场调研和预测实验教学。中国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改革的作用就是要打破阻碍大学改革的顽石,扫除思想上的障碍,为大学提供新的思想平台,促进大学的发展。
三、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应用相结合,并且能够根据企业管理实际的需要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及时地更新实验项目。随养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也要能够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相同步。各个院校应该加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开设与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开设一些实验课程,实验教学要能够注重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的相结合。通过实验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不管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是系统化的教学体系,都需要依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之中。多年来通过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不断摸索和研究,形成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要能够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体的实验技术。要能够以循序渐进、先基础后提高的递进方式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在基础阶段就要能够夯实基础技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参杂一些复杂的设计思想,开启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可以加入一些难度较大的设计性实验课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早日融入科学研究。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还要求学生形成自我训练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助,师生之间互动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才用的是多种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从各个方而获取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要能够形成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体的实验测评方式。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检测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所教的知识的完善,教学方式的改进。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考核的方法和考核制度可以有各种各样,但是这些方法和制度都是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前提展开的。
(三)加强教材的建设
(一)教育管理体制
1.现行的学位制度比较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国家教育部门只是规定了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其他的并没有作明确的划分,以至于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研究生时,采用培养其他学科研究生相同或相似的办法,忽略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目标和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企业技术管理等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才能,严重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2.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各高校自主权利的发挥。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始终把握着对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高度管理权,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地方教育部门及高校的地位、权利予以明确的界定,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仍然难以发挥。另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效率低下的特征,对人才需求反映迟钝,这种情况下工商管理学科当然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社会环境因素
培养创新能力,必须营造出一个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我国由于创新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发展滞后,加之现代社会学术氛围较为浮躁,学术研究缺少诚信,越来越多的学者无法冷静地坚持科研,使得高校教育开始出现功利化现象,这对目前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极其不利的,整个社会尚未完全形成与创新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同时,社会为农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培养所提供的实践机会很少,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巨大,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减少培训成本,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优先选择有工作经历的人员,而忽略高校毕业生。企业更加倾向于在市场上研发新产品、改进服务质量,但为高校提供创新基地的热情并不高,这样一种社会环境阻碍了农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内部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招生制度
近年来,各农林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影响生源质量,特别是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由于报名门槛较低以及在当今社会热门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研究生初试阶段的考试难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初试内容主要靠死记硬背,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没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验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入学考试过于强调英语成绩,这样很可能把一些具有创新思维但英语稍逊的学生拒之门外。复试环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高校复试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不变的题型以及提问的偶然性难以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复试过程缺乏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因此难以达到选拔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生导师
在我国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上,许多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短,一般多为2年,最多为3年,并且上课时间占总时间比例比较大,并且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在读研究生期间也做不了多少科研工作,更不用说高质量、创新型科研项目了,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学生在潜意识上也存在松懈的消极态度,使一些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做到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型科研,这对于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整体质量,特别是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具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新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另外,研究生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研究生导师相对不足,这样一个导师将会带几名学生,导师就不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
国内部分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1)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其综合性、交叉性较强,但在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学科渗透以及文理交叉,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开设较少,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不足。(3)许多高校开展工商管理学术交流严重不足,这样使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学习。因此,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缺少科学合理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林类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科研实践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大量参与科研工作不仅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更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改善工商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国内许多高校忽略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实验室建设,没有形成凝聚力强的科研团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科研钻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许多高校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缺少联系互动,不重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因此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科研实践,阻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五)学校环境
1.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等设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研究相当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老师授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高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研究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地了解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林高校基础教育设施有待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开展的学术活动及讲座较少,以至于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视野狭小,因此,难以实现学科创新研究。
(六)科研课题经费
目前,部分农林高校科研课题经费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够强化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而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课题经费不足是个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更加倾向于把较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短期内能看见成果的、或者是收益巨大的项目上去,比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而对见效慢,成果不显著的工商管理类研究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科研课题经费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打击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自身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模仿、循规蹈矩、思维守旧、不敢打破常规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其在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时不懂变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生源多样化
1.1 创新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保持持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放飞理想的需要,也是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需要。同时,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研究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学任务有课程建设、案例分析、研究工作三大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它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从而使哈佛大学商学院成为美国青年求学的天堂。
1.2 提升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高校担负着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管理人才,关键因素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要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同时,要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潜力,培养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就要求工商管理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国外高校高度重视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的选拨和入职后培训,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如:德国详细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背景、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为了提高兼职教师的比列,很多国家综合性大学邀请的兼职教师多是知名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能让工商管理研究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而且能学习到专业以外的知识、技能。加拿大高校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入职后培训方面的做法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加拿大高校录用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为了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方法,熟练教学方式,都必须接受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
1.3 丰富工商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营造创新、创业、民主、宽松的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创新能力的舞台。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教学中所实施的研讨会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探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创新思考,教师自我消解权威展示学生才华的教学方式,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激发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精神,大力开发工商管理研究生想象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会超越书本,善于质疑、批判,追求卓越,从而促使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1.4 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产学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国外许多企业很重视与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合作。创办科技园区,直接把大学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向市场和商界转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就业。同时,成立教学公司,组织工商管理研究生和企业共同参加科技协作项目同时,为企业搞好管理、技术咨询,一次性或长期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等等。这样,既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得到提升,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将来才能为工商管理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启示
2.1 全面深入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我国,教育中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和对知识简单记忆的强调,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搞一言堂较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完全忽视知识创新。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就会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提倡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课堂上运用案例分析,与学生多互动,在交流之中碰撞出学术的火花。同时,强化对工商管理研究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有效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转变学习知识的传统观念,增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注重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科学教育的改革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科学教育。当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始向国外高校借鉴经验,来对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统一接受科学教育,第一学期后,根据考研成绩和综合情况,采取学院、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专业,规定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形成自由选课制,这种改革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未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中,我们要不断努力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文化普及”专业教育的关系,完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突出科学教育改革。
2.3 高度重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比较规范。从整体上看,中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规模和办学层次,虽然存在着部分院校将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企业管理等不同类型的管理类学科都并入管理学院,但在工商管理方面,各位学者均能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着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展开,并且紧跟国际全球化、一体化潮流,具有国际视野。针对中国工商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针砭时弊,提出积极对策。
2.特色明显。由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以及高等学校、高等研究机构的本身“DNA”特点,不同地区的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各自特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工商管理研究方向紧密围绕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职能展开,例如吕景胜教授的公司治理;宋华教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徐家悦副教授的质量管理等。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则偏重企业战略,如成志明的战略管理;刘海建的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刘春林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各高等院校虽然在工商管理方向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但相互补充、完善,呈现出工商管理学丛林的学术之风。
3.形成“集群效应”。这里所说的集群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范围,指对工商管理的研究相互融合、相互联接的共同体。例如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集聚现象,山东大学的管理学院分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三个系,工商管理以徐向艺、杨惠馨的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为代表;管理科学与工程以丁荣贵的项目管理、刘岗和吴爱华的生产运营管理为代表;信息管理以戚桂杰的信息系统、赵炳新的信息化管理为代表。三者虽然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管理学研究,但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借鉴中相互提升。工商管理学可以提供整体框架,管理科学与工程则从系统、科学方法方面独树一帜,而信息管理学则从信息化角度整合企业资源要素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建议
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理论和方法较宽泛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本文认为可以从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工商管理配置的资源要素、工商管理的职能以及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前沿等四个方面展开。
1.从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看,应更多着眼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其中工商管理包括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商品学、连锁经营管理等。在从事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时,既要理清工商管理不同学科、专业层次的关系,又能从整体上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分类和组成有整体把握,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泾渭分明。
2.按照工商管理的资源要素来划分。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管理的研究,均离不开对管理的职能、目标和要素的阐述。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是指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中国知名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工商管理学从属于管理学类,故可从对组织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资源管理、市场与客户管理、政策及政府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一、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一)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理论知识更好得掌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里有很多理论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由于这些知识点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致使学生直接很好掌握有点困难,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不起作用。通过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验软件操作,在企业里参与日常运营管理等方法,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复杂多变的情景中进行决策分析,从而知道了某些知识点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验真实的管理情景,达到对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样企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人才,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培养。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现因人施教的理念,将创新和创业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大学里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依靠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环境,唯有思考、学习、创新,才能有所收获。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里,一个做工商管理工作的员工要取得成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紧密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必要的条件,这种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工商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许多集体活动,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能够锻炼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教学质量评价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管理手段,是对实践教学或者其他教学方式的监督和调控管理。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可以了解教学动态、教学秩序、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教学信息反馈功能。通过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可为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等提供信息。根据评价反馈的信息,调节师生教育教学的活动,使教学始终有效地进行。很多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在学校课堂外进行,相关部门很难通过传统的听课等方式了解教学情况,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能使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具体信息得到反馈。
2.教学的考察鉴别功能。通过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了解到具体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了解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了解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了解实践实习单位的要求等,以便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二、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模型
影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绩效的因素是复杂的,因而导致了实践教学评价内在结构的模糊性和投入产出因果关系的随机性。对这种多层次、多因素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有多种数学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其中应用较广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以模糊教学为基础,融合了层次分析法,对具有模糊性与随机性的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上文的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指标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总目标因素集u=(u1,u2,u3);第二层的第i个子目标因素集ui=(ui1,ui2,Λ,uim),其中:uij为ui中的第j个因素,m为ui中的因素个数,i=1或2;第三层子目标因素集u1j=(u1j1,u1j2,Λ,u1jn),其中:u1jk为第一层第j子目标因素集u1j中的第k个因素,n为u1j中的因素个数,j=1…4。
(二)确定评价集。假设对实践教学评价绩效的评价分四个等级:好、较好、一般、不好,则评价集具体为v=(v1,v2,v3,v4)=(好,较好,一般,不好)。
(三)确定权重。采用专家估计法或层次分析法(AHP)根据重要性程度对各级指标赋以不同的权重,得到三层权重集:总目标因素集u的权重集A=(a1,a2),;第二层目标因素集ui的权重集Ai=(ai1,ai2,Λ,aim),其中aij表示ui中第j个因素的权重;第三层目标因素集u1j的权重集A1j=(a1j1,a1j2,Λ,a1jn),其中a1jk表示u1j中第k个因素的权重。
(四)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单独从一个指标出发进行评判,以确定评价集元素对因素集元素的隶属度。如rij表示从因素集ui(i=1,2,…,p)着眼对抉择等级vj(j=1,2,…,q)的隶属度(即第i个因素ui在第j个评语vj上的概率分布),因而得出第i个因素集ui的单因素评判集ri=(ui1,ui2,Λ,uiq)。所以,包括p个评价因素的评价集就构成一个评价矩阵R:
0引言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我国很多院校都对其专业学科教育教学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以工商管理学科为例,为了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许多院校都在探索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就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1工商管理学科综合实训平台搭建面临的问题分析
1.1搭建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工商管理学科而言,搭建综合实训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社会对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我国毕业生的规模出现了急剧的扩张,企业的用人压力减弱。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经管类人才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很多院校的教学体系都已经不再适用,许多院校忽视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推动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接轨,必须建立综合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发生了变化。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针对各层级教育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意见措施,高等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迅速提升,这使得其不得不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一定的改进。现阶段,“工学结合”的理念逐渐渗透到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院校都在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院校有必要针对工商管理学科搭建综合实训平台,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2综合实训平台搭建面临的问题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英文简称。在现代经管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理论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兼具的应用型人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基于VBSE的仿真综合实训实验室,为广大学生提供角色体验、自主学习、跨专业应用等多个角度的模拟职业体验。为了适应工商管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本文将研究依托VBSE搭建综合实训平台,希望可以为学生们带来真正工作环境的体验,为学生未来参与工作奠定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想要完成综合实训平台的建立,还要解决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理顺平台搭建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系。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远不及理论教学,而新形势下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更倾向于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训平台是实训课程开展的基础设施,实训课程则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目前很多院校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情况来看,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很严重的偏离现象,面向的并不是市场需求和专业性质,只是将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转换为实践技能学习,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初衷出现了背离。因此,在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平台建立之前,必须理顺人才培养和平台搭建之间的关系,明确实训教学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提升实训教学在教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其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联系。工商管理是经济和管理学部的一个重要专业,就目前来看,其人才培养方案和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之间仍旧未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这使得很多实训软件在制式格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如何将各类实训软件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中是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平台搭建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再次,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内容衔接不当。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旧是将理论式教学摆在绝对主体地位,相应的在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时采用的考核标准也是以理论知识为准,其中关于实践的内容十分稀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训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之间就缺乏良好的衔接,导致实训活动的效能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即使完成平台建设也是徒劳无功。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课堂教学过度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因此经常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衔接中出现断层,实训教学课程只是走形式,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其二,学生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之实训教学缺乏有效的监督,学生在实训中往往会表现出敷衍随意、茫然盲目的情况,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导致实训课程失去意义。此外,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专业,其中包含了许多层面,但是许多院校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往往会将该专业看作一个整体板块,很少会对其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就导致实训课程体系形式混乱,缺乏条理性,从而使实训课程教学的效果很难达到理想预期。因此在搭建实训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同步对实训课程进行多板块设计,让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各大院校对实训平台建设投入不足。如今很多院校在建立实训平台时针对的多是理工类专业,因为这类专业的实践性质较强;很少针对经管类专业建立实训平台,一方面是受到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成本问题。因此很多院校工商管理学科综合实训平台的建立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即使投入建设,也只是简单地建造机房,配置软件,模式老套,缺乏创新,根本达不到仿真实验的效果。
2工商管理学科综合实训平台搭建的思路研究
搭建工商管理学科综合实训平台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训平台,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2.1加快教学制度改革,使其平台建设相互适应
首先,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平台建设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制度进行改革,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实训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平台的构建奠定基础。其次,创建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工商管理学科和经管类其他学科普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建立综合实训平台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局限于工商管理学科,而应该和其他相关学科联系起来,构建跨专业的综合实训平台。对此,可以利用VBSE,贯彻执行“将企业搬进校园”的理念,构建真实的企业职业环境。在平台搭建过程中,要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企业情境构建等方面入手做出完善的设计,突出模拟实训的仿真性。
2.2构建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VBSE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搭建能够较好地真实再现企业工作场景及岗位运作过程,为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而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根据综合实训平台的功能和特点构建跨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确定专业教学目标,对此必须紧紧围绕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单相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2.3加强平台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0-145 -03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一级学科)① 与工商管理学科(二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计量经济学在两个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计量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起成为我国高校经管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课程。有效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后续进入研究生领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本科期间的科研活动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需求。但计量经济学发展至今,形成了诸多的理论,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确定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计量经济学的框架体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数据的特点,一般计量经济学学科主要分为经典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以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各部分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一)经典计量经济学板块
经典计量经济学主要包括:A1计量经济学概述、A2计量经济学发展历史、A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A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5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假定放宽带来的问题以及处理(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A6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A7虚拟变量模型、A8滞后变量模型。
(二)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板块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板块包括:B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B2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B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B4向量自回归模型。
(三)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板块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板块包括:C1混合回归模型、C2 变截距模型、C3变系数模型。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探讨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在我国按学科门类分,经管理专业主要分为管理学一级学科以及经济学一级学科,工商管理学科是管理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和国际经济学共8门课程。而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科,并没有文件或会议把计量经济学作为其核心课程,但多数高校都把计量经济学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但经济学与工商管理学科在培养目标中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学生培养能力的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学学科侧重培养学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以及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工商管理学科的重点在于研究赢利性组织的经营活动规律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的管理类学科。在我国,工商管理类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审计)等专业。
(三)教学内容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经济学培养较为宏观,特别是要求学生具有分析、预测经济的能力。而工商管理学的培养目标较为微观,学生侧重于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的学习,因此培养目标侧重于微观个体。在此背景之下,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学科的研究数据都为宏观数据,大都是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而工商管理学科一般的研究对象为企业或者消费者等个体,侧重于截面数据。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中的某些学科如市场营销,侧重于问卷调查,会广泛运用到哑变量,因此两者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差异。
四、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设置的策略选择
(一)学时设置
一般来说,工商管理学科对计量经济学的要求相对较低,而经济学类由于预测等方面的需要,对计量经济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经济学科计量经济学一般设置为3学分,按16个教学周,合计48学时;工商管理学科一般设置为2学分,按16个教学周,合计32学时。
(二)数学基础
计量经济学是对数学知识要求非常高的学科,计量经济学一般在学生学习完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后开设,因此一般大都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而此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遗忘都较为严重。一般需要设置4学时的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基础一般围绕:概率论基础、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统计量及其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些数学知识伴随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始终,因此务必加强学生对这些基础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经典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主要涉及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导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等教学内容。该部分教学内容多,难点、重点也多,也是学习其他计量经济学板块的核心和基础。因此是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学科学生必须学习的重点。但在A7的子版块中,由于工商管理学科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一般的研究对象都是个体,因此他们对哑变量数据的处理要求非常高,该板块对经济学板块做介绍处理,而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生必须重点来讲,如LOGIT、PROBIT检验等。这个板块大约占教学内容50%。
(四)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包括:平稳性检验、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该板块是计量经济学的高级阶段,也是经济学科进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检验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经济学学科必须重点介绍。在工商管理学科,一般只做基本介绍。
(五)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
面板统计是计量经济学中比较难的板块,对本科生来说属于较为复杂的板块,但经济学学科的学生在毕业论文涉及中往往会用到该板块的知识。因此该板块在经济学科中做较为详细的讲授,而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只以介绍为主。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如表1:
五、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内容设置
(一)课时安排
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特别是计量经济学涉及到上机操作,因此必须安排好实验学时。从教学的时间来看,经济学学科适合安排8学时的上机实验,而工商管理学科安排6学时的上机实验。
(二)教学内容安排
上机实验的教学内容有:
D1:包括计量经济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录入、编辑等)、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操作、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操作等;
D2:数据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以及处理
D3: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D4:面板数据的基本检验与操作。
(三)具体实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具体实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见表2:
六、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其他建议
(一)重视计量经济学的课下实验
计量经济学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学完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实现对数据的各种处理练习。每个计量经济理论都需要通过上机实验来进行巩固。但从现有的教学时间来看,不可能都对计量经济学的实验都进行统一的上机安排。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课下上机实验的要求。教师应该将需要学生掌握的上机操作编制成讲义,供学生课下练习,并安排好答疑工作。
(二)重视对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性的考核
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对计量经济学的考核中,除了重视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考核以外,应重视对计量经济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上机操作、课后作业、计量经济学应用论文等都应该成为考核的重要方式,这样才能摒弃学习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死记硬背的现象。对于本科生来说,甚至可以用上机操作考核取代传统的闭卷考核。
(三)重视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对经济思想的灌输
计量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但计量经济学绝对不是单纯的“数字课”。教师在对基本理论介绍完毕后,要用真实的案例数据进行相关的演示,演示前必须交代好数据以及相关模型的经济学背景,检验结束后,必须对该案例反映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进行总结。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目的,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把计量经济学理解为数学课。
(四)重视教材的选用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引进比较晚,在师资、教材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在我国,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分原版教材、翻译教材以及国内原创教材。原版教材由于价格昂贵,对英语水平要求高,一般都被选用研究生教材。翻译教材一般篇幅过多,也不适合作为本科生教材。因此一般本科教学大都选用国内原创教材。国内教材的案例数据一般都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方便教学,也能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经济问题。但国内原创教材大都存在篇幅过短、错误较多等问题,因此教师在选用教材的同时,应考虑编制相关的学习讲义,供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
(五)重视计量经济学的规范性教学
计量经济学应用型比较强,在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科研活动中会频繁用到计量经济学工具。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中,要重视规范性方面的教学。如许多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撰写回归方程时不写∧符号;撰写回归模型时没有误差项ε;有的学生混淆显著性水平和置信度两个概念等等。这些规范方面的错误虽然不会引起误解,但却导致读者对论文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计量经济学的规范性方面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05):139-153.
[2]李子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将《计量经济学》列入经济学门类核心课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09):78.
[3]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024-03
一、引言
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对事物或事件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教学内容、提升能力的认知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在教学风格、教学手段上做文章,思考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将教学内容讲解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模拟情景中的具体任务角色,完成指定的任务,并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操作,发现并改进自身在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法的特色在于,给予学生很大的操作空间和自由度,不同学生在扮演相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可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地结合和运用,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说,在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中,情景模拟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采访调查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适宜工具,是联接知识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便捷桥梁,是学生认识社会和顺利步入工作岗位的窗口。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作用
(一)使教学活动与学科培养目标更为契合
工商管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忽视个性培养,缺乏专业实习,忽视实践技能训练,理论脱离实际等现象,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则有助于克服这些弊端,培养出既掌握理论,又懂得实际运用的高素质人才。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教学形式而言,情景模拟教学仍然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但更贴近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从教学活动的“导演”与“主演”双重身份中解脱出来,将教学互动的空间更多地交给学生,指导教师更加注重信息反馈,通过引导和控制学生群体间的互动行为,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三)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情景模拟教学虽然仍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但更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主要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虽然也讲求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引用实际案例,但案例的引用主要是用来阐释教学内容中的原理和观点,而情景模拟教学则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包括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情景模拟教学是在特定的场所,以特定的方式,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所进行的模拟活动,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真实性”:模拟教学的素材来源于实际,教学的过程也是实践模拟。在情景模拟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把握实际素材,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表达、写作、控制、制作等活动,因而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四)促进多样性与典型性合理结合
首先,工商管理学科本身包涵范围广,专业课多,课程内容涉及面很广,单个的模拟也是如此。如“股票模拟”就需要了解国家宏观政策、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因素、国内外经济变化趋势、投资者心理等等,如果要在“模拟公司”扮演其经理,由于企业面临的复杂环境,不可控因素大,故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涉及的知识、能力、技巧等很广,面对的关系极为复杂,这就对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要求。情景模拟教学要适应现实生活的这种变化,其教学项目的设置就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个体模拟上,而是要通过模拟教学引发多种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确定问题,提高预测能力和应对能力,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业务的适应性。其次,由于大学教育具有专业性,其培养方案要优先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情景模拟教学的比重又不宜过大,项目的选择不宜过泛过细。组织管理与市场运作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不可能都被纳入其中,而只能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务进行模拟。因此,工商管理学科情景模拟教学的项目选择无论是“企业模拟”、“营销模拟”,还是“股票模拟”、“期货模拟”,都应考虑多样性和典型性的统一,既要注重广泛性和代表性,又要突出重点。
三、工商管理学科情境模拟教学设计
工商管理学科专业课程在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课程前,必须对情境模拟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其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对象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进展,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及时把握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工商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与启发作用。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营利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本文按照学科代码将工商管理学科分为十个研究领域,对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更好地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的发展。
1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本文在检索国外工商管理论文数量时,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0.5的59种管理类期刊,时间范围是从1990年到2000年。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故将其他九个领域按检索到的论文篇数做出趋势图。
从纵向来看,1990~2000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某些年份,市场营销研究虽有下降,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在近5年内发展很快;而运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点后开始逐渐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视的是对项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从横向看,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可见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从其他9个领域的论文数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运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分析各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时的1997-2000年进入SCI检索的文章,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关于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1):
2国内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对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从中国期刊网中筛选出44种学术性较强的管理类期刊,根据关键词对各二级科目的论文进行检索,将各领域检索得到的论文数量进行趋势描述
从此趋势图纵向比较,几乎每一个领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这表明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强,这也与国家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力度有一定关系。横向比较,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市场营销,说明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强,企业不再只靠抓生产提高企业利润,而是越来越注重市场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同时,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也是研究较多的领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围内国内近几年对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从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研究热点如下:
3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比较及结论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从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外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增长速度较快;项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续增加;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数量曾在1995年左右达到最多,随后又有所减少。国内则对运作管理研究较多,企业文化、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也是理论界研究较多的领域。
从国内外文献数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国内论文数量较多的是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而国外的排名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
国内外研究热点存在必然的交集,但侧重点仍有不同,国内理论研究滞后于国际的理论研究,国内的研究热点往往是国外前几年的研究热点,而国外正在形成的热点在国内往往是刚刚涉足或者还未涉足。
4结论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从整体上落后于国际水平,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是也要求此领域的学者们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研究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差别: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而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理解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较新的管理问题介入较少。鉴于工商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国内此领域学者们应注重研究形式的改进,注重对管理问题深层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别:国外注重规范研究,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国内多是思辩研究,研究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或是虽有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严密的推理。国外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较多,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等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而国内则不重视实证的研究。这与各国间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管理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进行管理研究时,应该多作些实证的工作来充实我们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2]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营利性组织经营活动的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管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思辨研究,另一类是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是用实践或实验数据来进行研究专题的论证,从而能够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实验研究在工商管理学科形成初期就有了,比如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等所做的动作时间研究和制定定额,就是通过实验完成的.并且,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实验研究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实验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实地实验发展时期,从实际研究环境入手,提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管理实验所涉及的面进一步拓宽,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开始得到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批管理模拟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管理实验的中心由以人和工作为主开始转向以组织和流程为中心.[1]管理实验方法的发展,模拟管理软件的完善,网络设施的投入,为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全面建设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理论的补充和深化.通过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发现和总结管理各环节中的规律并能够提出新问题,从而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实验环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层次的学生普遍缺少管理实践经验,如何通过实验教学让他们认识企业、体验管理、感悟管理、应用管理,是我们管理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为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加强管理信息化教学内容,越发重要和紧迫.
2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
目前,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8门课程,是该学科普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几乎都需要通过相关的实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进一步反映了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存在以理论课程为中心、实验课程为辅的旧观念,侧重理论教学,不太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所进行的两次教育改革中重点加大了实验教学改革,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学时,很多大学实验学时都超过30%,有的甚至达到50%.而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课时数一般偏少,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8%~20%不等.尽管部分院校根据社会对管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工商管理教学计划中的实验课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只是象征性的,没有较大突破.[3]
2.2实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开设工商管理实验课的本意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下,运用管理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每个实验项目的选材不仅应务求真实,而且为实现“管理者”身临其境的分析与决策过程,还必须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管理环境.然而.从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几种工商管理实验教材看,绝大多数实验项目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些实验项目的普遍缺陷是: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验证的内容过于“书本化”,实验的重心大多是Excel软件的应用(即通过使用该软件使学生解决过去在纸张上所完成的作业).显然,这种“实验”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实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4]某些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共同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有机整体.管理学理论存在递渐性,由于不同老师教授不同科目,有可能造成重复实验或理论链断裂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论证效果.另外,从实验方式看,学生仍属于被动的接受者,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3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
3.1加强实验教学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