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81-01
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个体差异,合理设计分层教学,通过合理的分层,实现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真正将阅读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班级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发展。
一、分层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1、学生分层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最重要的就是公平性原则。分层教学是依据在每个学生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从而提出的。在进行分层时依据的标准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仅是表现在对发展的优势上,因而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对待,不能因学生在智力、成绩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而对学生区别对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标准进行灵活掌握,并依据实际情况变换自己的分层教学标准。
2、教学分层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在对教学计划进行设计时,要针对每个层次中不同学生的成绩以及智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2)动态发展原则。分层教学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都对进步有着本能上的需求。因而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动态的把握,从而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途径。(3)分层激励原则。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期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学生进行适量的批评,才能使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变得锦上添花,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下的激励模式,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进行转变。
1、课内阅读分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语文课程内容时,因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理解程度有所不同,使得每个高年级学生对某件事物的观点也大不相同。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分层制定备课目标。
例如:《牛郎织女》这篇文章,教师在对其进行备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制定备课目标,备课目标的内容可具有多种类型,以确保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中的含义,具体的备课目标可以为:文章中有很多感人的句子,哪一部分的句子使你最感动?请将它找出来,说说你的想法。文章中具体讲的是什么?你能够表达出来吗?请谈一谈。牛郎织女在人间的幸福生活在哪些句子中有所体现?请找一找,读一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2、在上课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的目标。做好分层教学的备课环节之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关键性的上课环节。该环节也是分层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加倍重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可偏袒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努力学习,且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2)准确掌握各目标层次下的学生学习情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及时回答,使整个分层教学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
3、课外阅读分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图书时,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避免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反感,使学生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首先,以儿童文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来选择学生所需要的课外阅读;其次,经典文学图书应在整个课外阅读图书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最后,以学生阅读能力为参考,合理地向学生推荐课外图书,让学生循序u进地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并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及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向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推荐《中国成语故事》、《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等,向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昆虫记》等。
将横向分层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语文课文阅读当中,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应将分层阅读横向教学方式不断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结束语
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更加凸显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焕发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会不断增加,阅读积累越来越身后,这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听说等能力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总之,阅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落实分层教学法,是保障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手段,科学加以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谈小学语文教学[J].王月平.学周刊.2011(30)
关键词: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新思路;浅探
考试是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不仅监控着整个教学过程,而且导引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更加科学、高效,便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经常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在此全部抛出,但愿能成为引玉之砖!
一、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现状
1.界限含糊不清,目的模棱两可
据调查,界从含糊不清,目的模棱两可,是目前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存在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占比太大,阅读能力的考查题占比太小,导致了重基础知识考查轻阅读能力考查,使从教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让小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却放松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是命题过分突出写话训练,使“读写结合”成为空话,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
2.主观色彩太浓,价值取向欠准
近年来,小学语文考试中屡屡出现表达自己主观感受的命题。这虽然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小学生阅读的个性感受和体验不断增强,但在主观色彩太浓的情形下,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导致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严重缺失对小学生阅读素养考查的窘境。
3.比例严重失调,重心明显出轨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以阅读为第一要务。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点抓好阅读教学。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对阅读教学的考核一直停留在“不够重视”的层面,而对基础知识教学、写作教学的考核却始终予以高度重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考试时,命题中阅读类试题占比太小,基础知识类试题和写作类试题占比过大的不正常结局,最终使阅读教学被冷落在一边。
二、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分层
1.获取信息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结合文本信息,加深对逻辑的理解、字面信息的理解和隐含信息的理解。
2.解释文本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针对文本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启示和理解。
3.反思与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价,既要对内容进行评价,又要对表达形式(结构和语言特征)进行评价。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分层主要包括以上三大类型,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进提升的关系。
三、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配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着眼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考试中科学配置命题,让阅读测试题占据整个全部题的大部空间。我们要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狠抓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把阅读教学放在整个语文教学的突出地位来对待。首先,根据年级高低,把阅读考查题逐年级加大份量,容量要高于基础知识类考查题和写作类考查题。其次,阅读考查类试题要转向对阅读能力的重点检测上,除在试卷中留存少许基础知识考查、写作考查试题外,一定要保证阅读能力考查试题的质和量。再次,阅读能力考查试题要在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同时,突出对表达方式的考查。第四,要加大评价类试题的占比,此类试题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检验出小学生的真实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途径。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形式单一死板,内容陈旧乏味,已成为阻碍语文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切实抓好阅读教学。而抓好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改革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内容,让阅读考查类试题占主体地位。
作者:宋杰 单位:内蒙古锡盟二连浩特市第二小学
语文课程不断改革,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改革,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也显得比较重要。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但是书本涉及的知识很有限。如果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那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拓展,导致接受的知识面有所限制。如何配合语文课本知识,发挥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兴趣爱好,开阔视野值得重点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1.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多样化
传统语文课外作业布置一般以书面形式出现,非常单一,不能凸显出课外作业的灵活性与扩散性。新阶段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不能像传统作业设计一样。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灵活设计作业的内容,不但需要设计可写、可看、可读的作业,还需要设计可动手操作的作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这样也有益处小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需充分多样化。
2.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兴趣化
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如果因课外作业设计不恰当而让学生失去最基本的兴趣,那将严重影响到小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所以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充分注意兴趣化。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那么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会倍增,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课外作业设计的新颖、灵活,融入小学生心理特点,给小学生更大程度的吸引。
3.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层次化
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要求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注意层次化。教师应该承认并且了解这种差异,对处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要采取层次化的课外作业设计,这样也符合各个学生增长知识与开发大脑的规律。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形式
1.分层选择式作业
分层选择式作业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考虑到不同学生接受知识与脑力开发的差异,发挥作业的灵活性,以满足所有学生学习增长知识的需要。教师可以先设计与布置最基本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完成,然后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内容供学生选择,形成阶梯式分层的作业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高兴地完成作业。
2.实践体验式作业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它具有实践性。实践体验式作业是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文化内涵的最好途径之一。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本当中的语言语境,能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补充教师无法教给他的内容,那是一种从小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3.阅读欣赏式作业
语文教学当中历来重视语文的阅读欣赏。语文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以及背诵一些美文。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时,可以将这一形式渗透进来。教师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拓展语文课本知识,是课内知识比较好的延伸,同时这样也让学生进入书本中不同的感情世界,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推荐好的课外阅读资料,能激化学生对语文博大知识的热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语言的掌握能力。
4.面向生活式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I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60-02
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和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情商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占据着一定重要的比例,有效的情感教学有助于让一个学生对情感产生一个正确认知,消除小学生对于情感世界的迷茫与无知,促进他们与周边环境、群体进行更好的交流与交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因此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将分层教学法有效运用于情感教学过程中
在小学的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进行情感教学时要注意一个重要的教学点,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安排教学的手段和内容。学生的实际具体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能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自身的个性特点来实施教学的策略。这也是目前流行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以学生年龄阶段特点为主的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一种纵向的分层教学;另一个是一个根据班集体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形成的一个关于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横向的分层教学。这两种分层教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为教师实现一个有效的情感教学打下了重要的教学基础。笔者将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几个具体相关的教学实例,来简要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这两种分层教学法。
1.1 纵向的分层教学法在情感教育中的运用。在纵向的分层教学法中,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小学生从他们的年龄学习特点来说,主要分成三个纵向的学习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情感认知处于模糊状态下的一至二年级,这个时候的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属于一个非常脆弱的雏形,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很脆弱;第二个阶段是处于三至四年级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个时候的小学生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发育的基本形状,懂得分辨一些常见的是非,理解一些常见的情感。第三个阶段是五到六年级,这个时候的小学生的情感思维已经发育完成,甚至对于许多情感有了一个自我的认知和体会。我们在这三个阶段会要用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我在教学关于低年级学生童话故事《小红帽》时,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角色演绎的方法,来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含义。所谓角色演绎就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将整个故事进行一个重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深入到故事中去,完成对故事情感内容的一个理解。相反,我在教学高年级学生较为复杂的情感内容时,我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先生为了革命奋不顾身的精神,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放映了一个简短的讲解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抗日时期的一些英雄人物舍生取义的事迹。以及他们这么做的意义。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了解来加深这种情感的认知,教师只需要做好一个教学的引导。
1.2 横向的分层教学法在情感教育中的运用。横向的分层教学法是针对于处于某一个年龄阶段的整个班集体而言,它所针对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个的学习状态和表现。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的特异性以及他们自身情感领悟能力的差异,来进行一个分层式的教学引导。这种教学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互动中,当教师与学生进行一个情感上的交流互动时,教师面对不同水平和特性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
例如,有的小孩子情感细腻、内向,教师要多多鼓励他们来表现自我,即多用鼓励性的言语来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有的小孩子性格就较为活泼,很难沉下来心来做一个思考,教师就要适当地压制他们这种过分活泼的天性,在互动过程中有所约束。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过度的兴奋引起课堂混乱,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奖惩分明的措施,只有按照我的规定来答题的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2.通过课文的朗读,提升学生情感感悟
情感教育的基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化情感体验来限制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领悟。在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个能让学生快速学会文章情感内容的方法,这主要是由于言语的复述带来的文学情境的代入感,以及朗读能提升文本文字语言的张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个相应的共鸣,从而把握住整篇文章的主要情感主线。
例如,在学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雷雨》时,我专门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先进行一个简短的练习,然后自己上台或者由我点名来进行一个示范的朗诵。
结语: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接受一个健康的情感内容,并能够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良好的情感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品质的优良发展,这个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中实施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获得全新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不能以自我的体验去框定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我相信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更为全面健康的发展。
语文课程在中国而言是较早出现的科目,通过经历多次教育部门有关语文教育课程的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亦然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育中,众多教育界学者专家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便是语文教学,笔者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的调查信息做出本次研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作用包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等,可见其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个普遍性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单一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照本宣科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具往往就只是一支白粉笔和一本教科书,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导致课堂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对于学生的吸引度低,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如果脱离实际生活,那么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包括教学内容不能短时间内让小学生去除知识点陌生感,从而让学习进度追赶不上其他小学生,也会限制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将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技巧进行融合,以便于学生理解。
3.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相脱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参与的比例也较高,不过就现今的情况而言,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教师偏重于给学生灌输各种阅读的练习,比如,阅读练习题库,有目的地进行课内阅读等,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要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多种教学手段教学
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模式,增加多种教学手段,灵活使用现代多媒体带来的便捷工具。让课堂不仅只是教科书,还可以增加诸如视频图片等其他教学手段,还学生一个高度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这边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新的教学手段的突破;二是将所拥有、所学到的教学手段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灵活使用,因地制宜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新的元素。
2.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在教学中,通过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W生对于知识点的熟悉感,一是易于学生理解,二是便于学生能够快速对知识点有所接受。在教学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求教师一是做好课程内容的准备工作,将知识点提前与生活联系,并在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讲解;二是在课堂中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度,便于知识点的熟练掌握。
3.加强课外阅读衔接
教师除了对课内进行引导,对于课外的衔接也就是课外阅读也需要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必须做到课外阅读具有目的性,择优进行课外阅读,有顺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且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课外阅读需要满足学生的阅读欲,也就是需要进行快乐阅读,而不是仅仅建立在教师面前的阅读。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引导上,教师需要做的是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知识能力水平,分层次制订相应的计划。具体地讲,即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预先对学生进行了解,进行有关情况的分析和掌握,从而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教育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整个学生时代学生所要接受语文教育的根基阶段,因此,教师需要格外关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提升,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并对其灵活使用,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由于笔者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到这个话题,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教学方法叫做插图教学,其本质是利用课本已有插图并结合其他图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同时提高学生整体理解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插图教学需要教师的重视及学生的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对于知识的感知能力。
1.小学语文中插图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再加上理解能力的欠缺,对于阅读往往缺乏兴趣。插图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插图的有效开发,激发学生对阅读及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兴趣。由于图片信息本身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信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图片信息,吸引这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趣味性强的图片,在必要的时刻吸引注意力突然分散的学生,必要的时候利用漫图式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强化阅读能力。
1.2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插图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学方式,图片在某些方面能够很好地解释一些问题,这样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严重不足,很多东西是理解不了的,漫图式的书籍能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例如在实际教育中,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图片的解释及和课文的结合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足,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图片类的阅读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同时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出众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1.3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不是不愿意学,而是很多时候理解不了。尤其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对于知识理解不了而失去学习兴趣,这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教学水平,导致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例如在古诗文教学中,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课本上的一些插图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要理解深层次的内涵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利用图片就能解释一些难以解释的东西,尤其漫画式的图片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且逐渐把图片信息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这样的插图教学对于整体的教学水平有相当重要的提升作用。
2.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方法
2.1合理选取,增强插图的趣味性。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单调、趣味性不足的现状,应在教学前准备一些幽默诙谐的插图,通过趣味性的插图辅助教学。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重点,选择插图的时候不能偏离教学重点,否则插图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选择插图时就应该选择欢乐一些的船的图片,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可是如果选择的时候不考虑课文实际情况,只选择船的图片就会使得实际教学出现偏差,导致教学难以开展。
2.2多图结合,提高插图丰富度。
在实际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多图结合,不能局限于课本图片,尤其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课文中的插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能够辅助教学的插图,从而通过提高插图的丰富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课本插图很难满足学生对于威尼斯的好奇心理,而增加一些和威尼斯有关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同时通过丰富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到意大利的风土人情,同时通过不同图片的切换立体化地呈现威尼斯环境,辅助学生理解和探索课文。
2.3循序渐进,提高插图利用率。
插图需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分层次运用,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应该用简单幽默式的插图教学,而在对高年级进行插图教学时就应该增加一些插图的深层次内涵。通过这些分层次、分阶段的插图教学方式提高插图利用率,从而让插图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中常出现的王维《静夜思》,低年级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故事就可以,对于思想及作者心理活动不能作要求,同时在选择插图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尽量选择漫画式的插图。在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插图教学的深度。
3.结语
插图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增加插图教学的方式,建立一个小学语文插图教学体系,从而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60-01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为学生安排的练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促使学生初步运用课程知识。因此,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难易失当、量大质差等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低下,严重阻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急需找寻有效的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对策加以解决。
1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作业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践性较差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都是以考试为轴线、以课本为中心进行设计的,被教材局限,导致需要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来解决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后作业时不需要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学生也无法冲破教材内容、考点内容的限制,因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1.2作业设计一刀切,缺乏层次性
当前,虽然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分层设计课后作业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于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了解并不全面,因而对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还停留在作业量的分层上[1]。这种课后作业难度一刀切、分层随意的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约束学生、激励学生,但从长远来看,该分层方法缺乏科学性。
1.3作业设计随意性较大,课内外脱节
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量较繁重,加上缺乏对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认识、对减负的重视等,随着市面上商业化的配套试题、作业练习、随堂练等资源越来越多,很多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时没有对学生的认知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没能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入手,且缺乏对市面上各种辅导资料、习题等的归类和分析,没能合理挖掘、整合、重组这些练习题目等,最终导致一些教师只花费几分钟时间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很依赖现成的作业习题,大多都是机械照搬教辅资料里的习题。
2 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对策
2.1贴近生活,提高作业实践性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家庭、社区、社会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2]。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巧妙运用这些源自生活的语文资源,充分设计跟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课后作业,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促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跟自身水平相符的、跟自身生活环境贴近的课后作业。
例如,小学二年级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讲述的是沿着小溪、小路寻找雷锋足迹的故事。结合当下我们生活中频繁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老人跌倒无人扶等现象,教师可以这篇课文为契机,为学生设计好人好事的实践性课后作业,以期让小学生们结合实际运用课文中学习过的知识。
2.2统一目标,作业难度要分层
在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量分层已失去科学性,教师应注重统一创造目标、发展目标和基础目标,设计出难度分层的语文课后作业[3]。针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能力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合理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层次不同的学生应有相应难度的课后作业。
例如,当三年级学生学完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课后作业:第一项是创造性课后作业,要求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后搜集几首跟水相关的古诗,并简单总结出搜集到的写景古诗的特点,提醒学生要重视日常积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活用知识,创造性地把问题解决掉;第二项是发展性课后作业,是写话练习,要求中等生把这首古诗翻译、改写成一小段描写景色的文字,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简单地运用知识,理解诗句含义;第三项是基础性课后作业,要求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这是较简单的巩固性课后作业,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基础,积累语言。
2.3拓展设计,重视联系课内外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内的知识丰富多彩,但内容有限,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不能只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练习题目,还要重视拓展设计,注重课外知识跟课内知识之间的结合[4]。
例如,对于四年级上册的《秦兵马俑》一课,虽然这是标记*的选读课文,但却是教师开展课后拓展练习的好机会,能为学生快乐作业奠定基础。当学习课文描写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内容后,教师可设计创新性的课后作业,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兵马俑图片,为学生讲解兵马俑坑里马俑的种类、数量等,当学生大致了解兵马俑的总体情况后,教师顺势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课外拓展练习,让学生认真观察兵马俑的各种神态、形态,以此判断兵马俑的地位、年龄、性格、心理活动等。
3 结语
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减负责任。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后作业,进行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就成为减负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减负,只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缩短课后作业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及时转变传统课后作业设计观念,拓展语文课后作业内容,促使语文课后作业重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更具层次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汉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190.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观因素
教师在把握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控制的力度不够好。小学语文是一个开发智力进行思维和促进交流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合理地控制教学的力度,比如,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讲课的知识晦涩难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混乱。教师的反思工作做得不够好,不能及时在教学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比如,教师教学完成后,反思工作拖到最后一起总结,很难发现当时存在的教学问题。另外,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有待提高,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应当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因素
语文教学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匀,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影响。对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没达到实质性的要求。此外,教师的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
二、制定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针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制定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通过语文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语言的交流和理解的能力,掌握记忆思维能力,获得学习语言的经验和方法。其次,方法和过程的目标,在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上设立目标,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语文,锻炼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最后,是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比如,在学习后,学生应当学会感恩、爱国等。
(二)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语言能力的应用和表达,在教学的方式上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中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演绎语文的学科魅力。此外,还可以采用朗读、背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三)认真落实教学的计划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细化教学的目标。比如,在进行字词的教学时,教学目标应当细致到字、词。字的拼音、字形、字义,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教授学生与这个字相关的词语。还要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分层实施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注重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子,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细致讲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充分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
(四)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馈
在课堂教学时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向教师反馈相关的教学信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进行课后复习时,少布置或者不布置书面作业,需要加强在口语方面的训练,具体形式是朗诵课文、复述课文,或是根据课文讲故事。比如,教师完成《天鹅的故事》教学任务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朋友或父母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方便教师进行个别化、分层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子书包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对于测试的结果教师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及时掌握,这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依据。教师可以结合测试结果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生也可以通过测试结果检验自己对教师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教师下达给自己的个性化学习任务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电子书包的应用,使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95-01
一、引言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任何时候在教学中,都要以学生为本,不是以教材为本。以期能够在合理的分层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助互动作用下,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二、 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思考,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是最为重要的。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这样既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把个体差异看作是资源来开发,调动了全体又关注了个体,不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探索自主学习的经验,做到了低层次学生有补偿余地,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越上越有趣有效。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培养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使教学指向于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内容的伸缩,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都能逐一得到落实。 达到了全体进步的目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分层指导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和系统,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不同层次进行教学,让学生从理想认知变成感性认知,这符合他们的思维规律,能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的提高,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升华,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课堂上才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上语文课才会开心。
三、 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立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显示,新知识在记忆系统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人生的幸福感觉,让教育闪烁出美丽动人的生命光彩”一直是我工作中研究探索、奋斗的目标。成功的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复述原文,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 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阅读中去,达到培养学生认读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整合阅读,主要分为阅读资源的整合和课程内容的整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极其深广。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 写作的培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它是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作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现实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接触沸腾的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命题,引导他们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所以,学习作文也可以说是学习生活。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中所需面对的交际生活就必须加强培养他们乐于、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每一个细节、用情去感受、用爱去认识生活中的小题材。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而形成较强生活能力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还可以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发展健康活泼的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增效简单的说就是增加教学效益;减负就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简单的说就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接下来就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主要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要以学定教
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起到“减负”的目的,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人家曾经说过:“我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叶老的这句话指明了教学的真谛,也就是教学的落脚点要定在学生身上,要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计划;另一层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不管是哪层意思,“以学定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已知的不讲或者略讲,着重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以学定教,才能真正起到增效减负的教学目的,
二、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定义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在一节课上,教师仍旧持着“一碗水端平”的教学目标,势必会造成许多优异的学生觉得课堂教学不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而成绩后进的学生又觉得教师进度太快,自己又跟不上,针对这种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就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简单的说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对于读准字音,朗读课文这些比较基础的教学任务就要多给后进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而对于教学中一些拓展性较强的问题就要给优秀的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当然,因材施教的方法还有许多,在这就不在一一叙述了。总之,教师只有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才能真正起到增效减负的教学目的。
三、在作业设计上下工夫
2013年8月份国家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明确指出: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根据减负新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真正的“增效减负”,在作业的处理上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一)随堂作业,有效指导。
随着教育部对小学生减负规定“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任务,在随堂作业练习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留课外书面作业的前提下,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在操作上,每节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预留5到10分钟的作业时间,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巡视,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真正体现“课堂作业有实效,课外作业无负担”。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所学知识,自然就无需课外的辅导,练习了,可以说随堂作业的实施真正把增效减负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辅导批改,示范激励。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的作业批改一定要做到及时,有效,趁热打铁,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另外,在作业的批改上,教师要以示范和激励为主,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的作业,教师要注重示范的作用,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而在高年级的作文批改中,教师要以激励性语言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提倡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在当今教育形式下,要想把“增效减负”落到实处,依据新课程理念精神,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今,在减负的倡导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倡把经典诵读纳入阅读范围,通过大量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语:总之,要想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教学目的,我们必须立足于课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授课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灵活布置作业,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