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信息化团队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5 16:53: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信息化团队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信息化团队建设

篇(1)

现代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以价值成本为核心,通过财务管理推动企业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生产信息流的整合;为经营管理提供周密细致的财务分析,为决策分配提供准确高效的财务依据,以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自身运作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1]。

1.财务信息化建设对集团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由分权经营转向集中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信息集中、资源共享、集中管控的财务信息化体系,使财务资源成为集团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对集团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1.1 财务集中化管理,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

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将各地区、各行业的子公司通过统一的财务核算集中到同一体系下,减少各自独立核算的差异,提高了集团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一致性,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可靠的评价标准,为集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统一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集团企业跨地跨行,点多面广,因此会计核算级次多,而传统的财务工作是各基层核算单位独立核算,财务数据经逐级合并后上报到集团总部,财务信息滞后,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形成统一的核算体系,减少了核算层次,保证集团总部能够及时了解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3 财务信息化是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把财务系统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实现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无障碍地及时获取财务业务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信息,整合企业内部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现阶段的筹资、投资、采购、生产等各环节情况,正确地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结合长期战略目标和经营发展需求,实现企业价值增长,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并保证了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优势,是集团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3]。

2.当前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集团建设的重要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财务信息化意识薄弱,财务管理模式较落后

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贯穿企业管理思想、财务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然而,不少企业管理者信息化意识薄弱,对财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充足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片面认为只需要在集团企业中做到计算机、财务软件以及局域网的相互连接就等于实现了财务信息化,其思想仅停留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备上,而忽视了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软件条件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致使缺乏良好的软环境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化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财务信息质量较低

信息质量主要包括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相关性、重要性等特性。由于集团企业涉及行业多,组织规模大,核算层级较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与挑战。现阶段,大多数集团企业还没有全面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集团各子公司依然采用独立建账、独立核算,逐层上报后汇总等传统核算的财务工作模式,财务信息传递层级较多,导致信息滞后的现象严重。

2.3 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集团型企业虽然技术人才济济,但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不少企业财务人员缺乏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其财务管理能力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企业发展进程中,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即使实施了财务信息化。也因为自身的局限,不懂得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难以适应新的操作方式。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进程。

2.4 财务软件及信息系统不满足财务信息化需要

随着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财务软件,给集团企业的选择造成了很多困扰,结果导致集团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不能满足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财务软件的开发人员缺乏对相关企业财务系统的了解,软件的设计不尽合理,难以满足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集团企业缺乏对自身财务体系的认识,导致选择不当的财务软件,与财务管理契合度较低。

2.5 财务信息化的保密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都没有设置防火墙,缺乏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极易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和其他资料的泄露。财务数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核心机密.除了政府、银行、税务和企业领导管理层,一般不对外公布。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内部、外部的许多网络使用者都能相对容易地得到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的竞争对手来说,这无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财务信息化的保密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3.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意识

信息化建设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企业全方位管理的必然趋势。企业管理层应该端正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信息理财的观念,结合农机企业经营业务特点,合理安排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模块,促进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并监督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执行情况,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4]。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

集团公司要从发展战略出发,按照财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结合集团所属各单位信息化水平,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财务信息系统既要满足当前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又要充分考虑未来集团企业发展战略;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5]。

3.3 加大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财务信息化区别于传统会计核算的最大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要全力配合财务信息化建设,在财会人员的技能培训上,划拨足够的预算经费,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求其掌握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还必须熟练计算机操作系统,尤其是本企业的财务处理软件,成为“财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使财务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服务。

3.4 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逐步实现软件功能的创新

信息化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系统软件功能的配合。企业要保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要能够承担建设重任,在购入市场上的财务软件后,要能够根据自己的业务处理特征和管理的特殊需求,吸收消化国外和国内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改进软件功能,并将新的处理技术普及到所有相关部门,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

3.5 构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集团企业可以借助社会上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公司或者自行研发设计安全预警程序,为财务信息系统构建严密的安全保护体系。首先,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上,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分工,从财务系统操作到数据资料的管理,都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利用岗位之间的职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6]。其次,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设置系统防火墙,防止在会计专用软件上安装和下载各种其他软件,对存在风险的岗位,科学分配权限,做好授权安排和密码控制,严格要求根据数据类型和业务性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备份,加强对网络风险的防范,防止保密信息和数据的泄露。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提高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林燕.论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当代经济,2011,(18):20-212.

[2]李泽峰.浅谈集团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经济师,2011(12):172-173.

[3]林家宇 浅谈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当代经济,2010(2):136-137.

篇(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29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3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独立的系统内部之间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都是通过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就这一方面而言,企业在利用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在有形无形地受到其他发展部分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企业的人才队伍等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的因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及程度。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也是突出的,如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方式及模式。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两者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总体的发展奠定基础。

1 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1.1 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综合的衡量指标,其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决策水平的高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

1.2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主要指的是企业能够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支持下有效的整合起来,有效的促进企业市场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水平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企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逐渐深入到企业人员管理、作业操作、内部沟通交流、外部合作等方面。当前我国部分总体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建设明显地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了影响。其中突出的影响是促使企业的管理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无形之中强化了企业管理的人文基础。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企业在变化多样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及时地获取有效的经营信息,并通过数据的模拟分析促进企业管理的积极转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科学依据欠缺、管理危机等现象。

2.2 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一个能够体现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度、积极性及建设的总体规划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企业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深刻地反映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讲,优秀的管理水平势必是在优秀人才管理队伍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这样高质量的管理队伍对于市场发展的风向能够很好地观察并预测,也能够认识到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这样,按照常规的操作顺序进行展开,优秀的管理队伍能够共同商讨出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的步骤、模式,并且能够合理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最重要的是,企业高管理水平的存在能够合理地分配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存在于企业这个发展的系统之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3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1 时展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时展促使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生活领域的要求。正确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的建设措施,能够为现代化企业的全新发展奠定基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聚合企业的发展效应,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例如: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局域网的覆盖、企业办公自动化条件的形成)、企业专业应用软件的建设(这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例如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在生产应用技术的先进性、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利用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建设(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使管理制度更加趋向于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提高管理的应对性与预测性)。

3.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尤其表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领域,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流通信息化等。虽然我国现今与国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不能否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企业办公自动化基本上已经实现。党的十以后,我国强化了信息技术在全国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部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下达,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信息化应用的平均水平。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生产、供应等方面。最为普遍的就是生产供应链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上部环节和下部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隔绝、闭塞的现象,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供应链的有序进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对于生产力的革新也是有着突出的作用。

3.2.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趋于成熟展,当前的转型发展更是力图能够打造现代化的企业,尤其是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程度及深度。所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业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1)企业信息化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信息化的应用工具主要依靠具体的供应商。这是我国当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软件供应商在设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市场发展的大方向,而未能根据具体使用软件的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方向相脱离,这对于企业来讲并不利于信息化的建设,是一种隐形的限制。

(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比较浅,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高级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还是比较缺乏的。此外,企业的技术应用部门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就企业的决策管理而言,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支撑就是资金,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造成部分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困难性比较大,尤其是资金、技术等都不占优势的中小企业。

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会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依靠购买供应商的信息软件、设备,造成企业管理外拨资金费用额度的上升,而且信息软件的加密度及保护度也比较低,对于企业管理会形成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也是企业管理存在缺陷的一个表现。

(2)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浅对管理水平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高低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浅,特别是在决策管理方面将会降低管理信息的集合利用程度,信息滞后性、缺乏科学性对于决策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4 从企业管理水平建设角度分析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4.1 时展下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时展下,企业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够在人性化管理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质量,尤其体现在效率管理等方面。凭借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及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促使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

4.2 企业的管理现状

4.2.1 企业管理的成就

以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分析,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的管理正在积极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改革进行,在改革方向的把握上比较准确。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的集中程度比较高、决策管理的信息利用率也比较高,同时部分国有企业也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

4.2.2 企业管理的困境

(1)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陆续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这种大型的企业来讲,现代化管理的改革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存在碰撞,如何能够既促进管理的改革发展,又不会对市场化的持续经营造成极大的波动影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两者效益无法很好地同时把握,就搁置管理的改革创新。

(2)企业管理的习惯与新型管理理念、模式推广使用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由于其存在特殊性,所以其长期的管理环境形成的惯性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是比较大的,而且利益相互牵连,使其在推行新型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新型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推广使用势必要减少一群人的既得利益,而且固化的管理环境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4.3 企业管理的困境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管理改革的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的矛盾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这种困境造成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获得与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资金支撑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那么专业的团队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加深是比较困难的。

(2)管理环境与新型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前瞻性的、时代性的管理人才队伍。如果,新型管理理念无法正常地推行使用,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相关决策的出台就会有所搁置。

5 从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角度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5.1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管理需求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如当前管理需求主要是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靠拢,那么在管理水平提高方面,打破管理困境,加强调研,深入学习,互助合作,在企业彻底落实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落实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共同协商,明确决策及未来管理发展方向,有序的、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5.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专业的精英团队,积极地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氛围,加强融资渠道,为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主动地寻求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积极借鉴信息化建设成就突出企业的经验,多方联动、多面合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协调发展,双方联动,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协调平衡发展的点,把握建设、改革创新的度,从生产经营、产品流通、市场影响等方面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在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建立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

6 结 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高水平的管理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应让双方联动发展,协调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篇(3)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独立的系统内部之间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都是通过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就这一方面而言,企业在利用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在有形无形地受到其他发展部分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企业的人才队伍等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的因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及程度。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也是突出的,如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方式及模式。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两者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总体的发展奠定基础。

1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综合的衡量指标,其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决策水平的高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

1.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主要指的是企业能够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支持下有效的整合起来,有效的促进企业市场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2.1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水平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企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逐渐深入到企业人员管理、作业操作、内部沟通交流、外部合作等方面。当前我国部分总体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建设明显地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了影响。其中突出的影响是促使企业的管理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无形之中强化了企业管理的人文基础。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企业在变化多样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及时地获取有效的经营信息,并通过数据的模拟分析促进企业管理的积极转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科学依据欠缺、管理危机等现象。

2.2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一个能够体现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度、积极性及建设的总体规划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企业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深刻地反映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讲,优秀的管理水平势必是在优秀人才管理队伍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这样高质量的管理队伍对于市场发展的风向能够很好地观察并预测,也能够认识到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这样,按照常规的操作顺序进行展开,优秀的管理队伍能够共同商讨出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的步骤、模式,并且能够合理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最重要的是,企业高管理水平的存在能够合理地分配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存在于企业这个发展的系统之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3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1时展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时展促使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生活领域的要求。正确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的建设措施,能够为现代化企业的全新发展奠定基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聚合企业的发展效应,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例如: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局域网的覆盖、企业办公自动化条件的形成)、企业专业应用软件的建设(这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例如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在生产应用技术的先进性、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利用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建设(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使管理制度更加趋向于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提高管理的应对性与预测性)。

3.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尤其表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领域,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流通信息化等。虽然我国现今与国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不能否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1)企业办公自动化基本上已经实现。党的十以后,我国强化了信息技术在全国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部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下达,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信息化应用的平均水平。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生产、供应等方面。最为普遍的就是生产供应链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上部环节和下部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隔绝、闭塞的现象,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供应链的有序进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对于生产力的革新也是有着突出的作用。3.2.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趋于成熟展,当前的转型发展更是力图能够打造现代化的企业,尤其是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程度及深度。所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业因素是非常必要的。(1)企业信息化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信息化的应用工具主要依靠具体的供应商。这是我国当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软件供应商在设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市场发展的大方向,而未能根据具体使用软件的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方向相脱离,这对于企业来讲并不利于信息化的建设,是一种隐形的限制。(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比较浅,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高级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还是比较缺乏的。此外,企业的技术应用部门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就企业的决策管理而言,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支撑就是资金,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造成部分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困难性比较大,尤其是资金、技术等都不占优势的中小企业。

3.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会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依靠购买供应商的信息软件、设备,造成企业管理外拨资金费用额度的上升,而且信息软件的加密度及保护度也比较低,对于企业管理会形成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也是企业管理存在缺陷的一个表现。(2)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浅对管理水平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高低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浅,特别是在决策管理方面将会降低管理信息的集合利用程度,信息滞后性、缺乏科学性对于决策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4从企业管理水平建设角度分析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4.1时展下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时展下,企业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够在人性化管理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质量,尤其体现在效率管理等方面。凭借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及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促使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

4.2企业的管理现状

4.2.1企业管理的成就以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分析,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的管理正在积极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改革进行,在改革方向的把握上比较准确。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的集中程度比较高、决策管理的信息利用率也比较高,同时部分国有企业也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4.2.2企业管理的困境(1)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陆续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这种大型的企业来讲,现代化管理的改革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存在碰撞,如何能够既促进管理的改革发展,又不会对市场化的持续经营造成极大的波动影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两者效益无法很好地同时把握,就搁置管理的改革创新。(2)企业管理的习惯与新型管理理念、模式推广使用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由于其存在特殊性,所以其长期的管理环境形成的惯性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是比较大的,而且利益相互牵连,使其在推行新型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新型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推广使用势必要减少一群人的既得利益,而且固化的管理环境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4.3企业管理的困境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管理改革的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的矛盾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这种困境造成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获得与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资金支撑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那么专业的团队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加深是比较困难的。(2)管理环境与新型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前瞻性的、时代性的管理人才队伍。如果,新型管理理念无法正常地推行使用,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相关决策的出台就会有所搁置。

5从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角度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5.1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管理需求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如当前管理需求主要是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靠拢,那么在管理水平提高方面,打破管理困境,加强调研,深入学习,互助合作,在企业彻底落实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落实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共同协商,明确决策及未来管理发展方向,有序的、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5.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专业的精英团队,积极地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氛围,加强融资渠道,为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主动地寻求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积极借鉴信息化建设成就突出企业的经验,多方联动、多面合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协调发展,双方联动,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协调平衡发展的点,把握建设、改革创新的度,从生产经营、产品流通、市场影响等方面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在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建立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

6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高水平的管理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应让双方联动发展,协调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一、部门职能:

1.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拉动关键业务部门,不断整合和优化企业各项管理流程,推动信息系统供应商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建立适合公司发展与管理的有效信息管理平台。(周旋波)

2.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各业务部门相关人员的信息系统操作规范。(周旋波)

3.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保障系统数据的真实准确性,为运营管理提供有效信息,为管理决策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4.信息系统及相关电脑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保障系统及相关电脑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李锐民)

5.负责拟订公司信息系统相关设备的需求采购计划、配置方案;建立优质供应商库,公司长期合作伙伴,有效保障信息系统售后服务。(在采购)

6.配合公司的在建、改造项目工程,对项目中涉及到信息系统的部分给出合理的建议。(周旋波)

二、IT总监\经理岗位职责:

1、 岗位职责

1)、负责主持本部门的全面工作,组织并监督完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

2) 、贯彻落实本部门工作标准,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好衔接协调工作;

3)、负责公司整体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及费用预算;

4)、负责公司信息项目的立项及管理,包括制定项目计划、协调项目资源、控制项目工作进度及建设标准、预算控制、项目具体实施及验收。

5)、负责建立和推广公司信息化管理的操作标准规范,协调本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提升各业务部门的运营效率。

6)、负责制定公司信息系统相关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7)、合理安排和管控信息部的各项日常运维管理的相关费用。

8)、组织安排信息部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9)、主持部门工作,负责信息部内部员工的工作指导及考评。

10)、完成公司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2、 任职要求

1)、信息管理、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2)、在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6年以上,3年以上团队管理经验;

3)、对企业信息发展规划及建设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4)、熟悉Windows Server、AD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及维护,以及办公业务系统财务、OA的维护及管理,同时具有相应的实施经验;

5)、对公司服务器、网络及数据存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保障数据安全;

6)、熟悉数据库管理技术(sybase/oracle/sqlserver等主流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熟练使用SQL语言;

7、熟练掌握各类操作系统、ERP软件系统、网络硬件的使用;

8)、熟悉CISCO、H3C等网络设备的管理以及故障排除与处理;

9)、具有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

10)、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谈判能力;

11)、工作责任心强、正直、忠诚、追求卓越;

三、系统及网络工程师岗位职责

1、岗位职责

1)、负责机房环境、机房内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定期对机房环境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2)、负责定期检查公司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公司网络及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公司信息及资料外泄。

3)、根据公司要求对网络进行规划实施,并根据IT部的要求完成网络建设工作。

4)、协助部门经理完成公司信息系统的调整、升级、修改工作。

5)、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故障的响应和初步诊断,并进行处理,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部门经理进行处理。

6)、负责制订业务培训计划、编写业务培训教材,对公司内部使用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

7)、负责公司PC机、打印机的维护,对提出问题的部门进行及时的解答和解决问题,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部门经理汇报。

8)、对部门的各类文件及检查实施记录,进行建档。

9)、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2、任职要求

1)、信息管理、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2)、在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管理3年以上工作经验,对信息化架构有一定的见解;

3)、熟悉Windows Server、AD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及维护,以及办公业务系统财务、OA的维护及管理;

4)、熟悉网络配置与维护;对网络安全,病毒防护有相应的经验及解决方案;

5)、熟练操作PC机各应用系统,具有能及时排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能力,动手能力强;

6)、熟练掌握各类操作系统、ERP软件系统、网络硬件的使用;

7)、熟悉CISCO、H3C等网络设备的管理以及故障排除与处理;

8)、具有良好的团队建设精神;

篇(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信息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打造了坚实的基础。现代企业在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促进与帮助下,逐渐开始使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这一时代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并且逐渐实现了原有办公模式的改善、办公效率的提升等,为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血液与不竭的动力。并且,随着当代企业对于各项业务及职能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化对接与交流的通畅与稳定变得更加重要,从而让信息系统集成化成为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方向。通过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不但能够实现信息化技术更为全面在各个业务流程及模块中的覆盖范围,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等优质特点,从而实现企业信息流更为高质量和快捷的传递、流通和应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几点当前的实践应用入手开展研究,以期为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发展平添助力。

1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采用的案例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当前的XX公司卷烟厂的信息化系统构架开展研究。该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展自动化办公的时间已经较长,适合用于开展实践化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研究。当前在该企业当中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信息化系统为ERP系统、中层信息化系统为MES系统、下层信息化系统为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内拥有了较全面的覆盖,并实现了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每层信息系统的使用人拥有着明确的划分,针对上层系统主要面向财务管理、经理分析,针对中层系统主要面对信息管理者,针对下层信息主要针对一线生产作业与运营管理人员。该系统通过集成化运作共实现了下属几个关键应用功能:(1)ERP系统从数据层面集合了生产业务领域各项数据及中层分析报告数据,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财务管理,为决策层的日常决策提供了可视化的实践数据及其指标分析。该集成化系统设计作为整个内部信息系统的核心及上层,其主要扮演着流程化与分析者的角色。通过构建ERP系统,充分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对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等工作的数据化、自动化及精确化统计,帮助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得到优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现有工作效率。(2)MES系统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帮助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营实现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管理。其主要被广泛的应用于该企业的现代管理内部流程当中,从而为保障中层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信息系统处于ERP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中间层,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将上层ERP系统的决策信息传递到中层,再由中间层信息系统传递到下层,将可以实现对上下层信息的充分沟通与共享,帮助不同管理层级人均可以了解到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信息。与此同时,也能够让中层管理者更加快捷与高质获取信息。(3)自动化系统主要面向着基层管理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其通常具有着表单录入、表单储存、表单收发等功能,从而为基层一线生产运营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巨大便利,并让这些信息变得更加精确化。通过在自动化系统中设计较为规范的格式性条款和录入规范,一方面极大的减少了一线信息源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让整体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另外,该系统作为下层信息系统,其也能够实现对中层信息的传递与分解,从而让整个企业的运营目标可从成本控制、作业管理等多个角度加以实现。

2对信息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信息系统集成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服务型行业及生产制造型行业当中,从而为解决管理效率与质量不高问题带来了巨大帮助。为不断推行这一系统的集成化发展,作者提出如下两点对策与建议:

2.1完善信息系统集成化设计

信息系统的非集成化设计及应用将会造成企业信息建设成本的浪费。因此,逐渐构建较为完善的能够实现相互连通的信息化系统,将能够在提升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平基础上,增加对于市场敏锐的观察与管理精确的管控,从而为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巨大帮助。

2.2提升信息化团队建设

信息化团队建设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信息化认知,从而使其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增加娴熟,并会极具富有创新。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需要人为加以流程设计、产品设计,通过信息化团队建设,将会为这些模块功能性作用的发挥与建设带来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便于企业减少信息化模块的维护成本,增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不但能够实现多信息系统之间的侨联与沟通,从而打通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的信息流,而且能够提升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质量,以更加全面的多元化监管实现系统内部信息的综合监管,从而帮助信息源得到保护。为此,逐步提升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研究,从企业管理出发调试信息系统的人性化与智能化,将能够对现代信息系统的利用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在经过对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实践应用研究基础上,对信息化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了完善策略。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研究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应用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篇(6)

现代企业在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促进与帮助下,逐渐开始使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这一时代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并且逐渐实现了原有办公模式的改善、办公效率的提升等,为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血液与不竭的动力。并且,随着当代企业对于各项业务及职能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化对接与交流的通畅与稳定变得更加重要,从而让信息系统集成化成为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方向。通过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不但能够实现信息化技术更为全面在各个业务流程及模块中的覆盖范围,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等优质特点,从而实现企业信息流更为高质量和快捷的传递、流通和应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几点当前的实践应用入手开展研究,以期为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发展平添助力。

1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采用的案例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当前的XX公司卷烟厂的信息化系统构架开展研究。该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展自动化办公的时间已经较长,适合用于开展实践化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研究。当前在该企业当中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信息化系统为ERP系统、中层信息化系统为MES系统、下层信息化系统为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内拥有了较全面的覆盖,并实现了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每层信息系统的使用人拥有着明确的划分,针对上层系统主要面向财务管理、经理分析,针对中层系统主要面对信息管理者,针对下层信息主要针对一线生产作业与运营管理人员。该系统通过集成化运作共实现了下属几个关键应用功能:(1)ERP系统从数据层面集合了生产业务领域各项数据及中层分析报告数据,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财务管理,为决策层的日常决策提供了可视化的实践数据及其指标分析。该集成化系统设计作为整个内部信息系统的核心及上层,其主要扮演着流程化与分析者的角色。通过构建ERP系统,充分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对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等工作的数据化、自动化及精确化统计,帮助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得到优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现有工作效率。(2)MES系统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帮助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营实现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管理。其主要被广泛的应用于该企业的现代管理内部流程当中,从而为保障中层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信息系统处于ERP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中间层,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将上层ERP系统的决策信息传递到中层,再由中间层信息系统传递到下层,将可以实现对上下层信息的充分沟通与共享,帮助不同管理层级人均可以了解到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信息。与此同时,也能够让中层管理者更加快捷与高质获取信息。(3)自动化系统主要面向着基层管理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其通常具有着表单录入、表单储存、表单收发等功能,从而为基层一线生产运营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巨大便利,并让这些信息变得更加精确化。通过在自动化系统中设计较为规范的格式性条款和录入规范,一方面极大的减少了一线信息源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让整体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另外,该系统作为下层信息系统,其也能够实现对中层信息的传递与分解,从而让整个企业的运营目标可从成本控制、作业管理等多个角度加以实现。

2对信息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信息系统集成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服务型行业及生产制造型行业当中,从而为解决管理效率与质量不高问题带来了巨大帮助。为不断推行这一系统的集成化发展,作者提出如下两点对策与建议:

2.1完善信息系统集成化设计

信息系统的非集成化设计及应用将会造成企业信息建设成本的浪费。因此,逐渐构建较为完善的能够实现相互连通的信息化系统,将能够在提升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平基础上,增加对于市场敏锐的观察与管理精确的管控,从而为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巨大帮助。

2.2提升信息化团队建设

信息化团队建设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信息化认知,从而使其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增加娴熟,并会极具富有创新。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需要人为加以流程设计、产品设计,通过信息化团队建设,将会为这些模块功能性作用的发挥与建设带来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便于企业减少信息化模块的维护成本,增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不但能够实现多信息系统之间的侨联与沟通,从而打通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的信息流,而且能够提升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质量,以更加全面的多元化监管实现系统内部信息的综合监管,从而帮助信息源得到保护。为此,逐步提升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研究,从企业管理出发调试信息系统的人性化与智能化,将能够对现代信息系统的利用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在经过对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实践应用研究基础上,对信息化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了完善策略。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研究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应用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面对数控机床的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并联驱动化、网络化、极端化、绿色化已成为数控机床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主要还是在劳动力、价格。资源等方面占有优势,而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与自主开发等方面与国外同行存在很大的差距。齐重数控通过兼并重组,使企业在管理水平以及市场占有率上逐年提高。通过推行产品型设计,实现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制造标准化。从而使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标准、工艺技术等方面形成其核心竞争力。

针对国内机床行业处干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现状,企业要不断地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主要是针对风电、核电,水电、交通、矿山,冶金、重型机械、造船等高端行业提品,抢占高端市场,替代进口。为此,企业要用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信息化实施的总体目标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时。要利用原有的CAD/CAM系统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单元技术,在改造与充实的基础上,以产品为中心,以产品数据为龙头,把产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信息统一集成管理起来,达到高度共享。同时信息化实施需要分阶段,另外可以运用技术信息系统TIS,三维CAD/CAM系统,集成化的CAPP系统,工程数据库系统等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要以ERP为基础实现包括经营决策,各级生产计划、生产技术准备、销售库存,供应采购、财务成本,设备、工具、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分系统完成对信息的高度集成和有效管理。对企业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制约以达到缩短产品生产制造周期,规范业务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标。另外还可以应用动态仿真虚拟制造技术,进行三维实体装配和干涉检查,预知产品在生产、装配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和缺陷,同时对机床外观进行造型设计,以提高机床的品位和档次。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实现成本控制,通过ERP程序系统,实现对产品成本的过程控制,做到对产品的设计成本有预算,生产过程成本有控制,事后有分析,运用ERP与财务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的数据融接,提高核算的准确率。

另外,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是领导者对管理过程、对象、手段及职能等进行再认识、再学习,再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企业员工按照现代化管理模式去完成销售、设计、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还要有效地把工程技术人员从繁重而又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真正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深造活动,锻炼和培养了大批既懂产品设计技术,又掌握先进的产品开发软件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实现企业的高速稳健发展,不仅要利用好,实施好信息化,而且还要利用信息化不断地创新,要以更多的创新方式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创新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在集成化的平台开发技术上。齐重数控信息化系统是在思维加速业务架构平台上集成开发的,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ERP的系统。当利用二维CAD设计图纸完成后,可以将数据纳入到ERP技术文件管理模块中,生成各种BOM表作为产品数据信息的源头:第二,制订企业信息化的编码标准,保证ERP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准确、唯一,方便数据库数据源的检索,为此齐重为企业信息化制定了20套标准编码保证了产品数据规范化,标准化;第三,创建数据信息的链式结构。为保证数据信息链式结构的正常运行,对每一类信息的录入都要作出严格规定,要求首次产生数据的部门负责原始数据的录入,录入后的信息为后续使用部门共享,相同信息不得重复录入,使数据信息达到统一集成和高度共享。

快速反应加强团队建设

篇(8)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76-01

一、电力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阶段开始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已经深入到集成系统当中的应用阶段。就目前的电力企业软件信息化建设水平来看,概念性较强,如MIS、SIS、EAM、ERP等内涵较为丰富的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大都只涵盖了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方面,从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实施完全成功的并不多,比如E R P,因为企业需求的不同,电力信息化大部分企业只是应用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和模块,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总而言之,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发电企业在生产和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整体来看,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范围大、技术强、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因为不同企业需求的不同,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大而全”软件,能够涵盖所有的企业信息需求。现在发电企业各种软件名目繁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又需要成为一个密切耦合的整体,于是有的企业希望通过E R P来整合企业分散的软件系统,但实施结果不理想;有的企业应用整合(EAI),虽然提供了实现集成的可能以及技术支持,但完成集成还有大量的工作;还有整合式应用开发(IAD),提出了进行总体设计和模块切分,选用集成平台,日积月累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方案,这种方式相当于一个提前规划的EAI,它注重整合与集成,很有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后续模块开发难度随着模块增加呈指数级增长。因为它要考虑和以前所有的模块进行集成和接口。二是升级和维护困难。模块越多,升级和维护的难度越大,风险也越高。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再只是购买一些设备、系统和软件等内容,更多的是要考虑信息化的建设如何为企业服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如何发展、信息系统如何建立、工作流程如何优化等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已经把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临时性、无计划,转变成为长期性、计划性的工作。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电企业的建设思路可以概括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控制造价,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从管理需求入手,统筹部署,坚持业务挂帅,稳步推进,以期实现公司科学精细管理与信息化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科学规划、统一标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已经开始触及到电力企业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和电力体制改革后组织机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但要考虑如何增强各信息系统的集成度,充分挖掘企业信息的价值,使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收益最大化,还需要思索具备高度的可塑性,具备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的需要而“随需应变”的能力。所以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把握全局进行系统的规划。企业信息操作系统则更注重于标准体系的系统的建设规划,关键要规划并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标准体系,使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管理工作与计算机之间,前一次开发与后一次开发之间,计算机系统内、外部各种软、硬件之间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协同起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标准体系要涵盖能满足公司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企业标准,不仅要包括各类管理和技术标准,还要包括各种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和操作手册等与标准发挥相同作用的规范性文件。

(二)精心实施,业务挂帅

信息化工作从广义上看是管理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流程三方面的集成,其实施过程本质上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行为、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由于发电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当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构成方面的不同又具备了诸多特点,那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系统实施带来的管理模式、规范、数据格式、操作方式甚至权益的改变往往会遭遇强大的阻力,以致新的业务规范执行不力,最后导致花费大量投资而系统实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败。所以信息化建设应当以“业务挂帅为主,信息人员为辅”,大多数企业往往以为这个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而在软件的建设和研发中缺乏参与,以至于后来使用时发现种种问题,项目往往不能按时验收,实施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是实施成功的限制条件。实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非常广泛的知识,实施人员是否具备这些知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信息化建设风险分析

信息化建设工程将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如果能提前清楚识别这些风险并有效地加以管理控制,信息化建设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认识误区

错误地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简单相加,这种误区经常表现为重信息技术轻管理变革,包括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设备轻信息内容、重软件开发轻制度规范建设和业务优化、以及应用实施等。正确认识和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它既有先进性也有局限性。不能明确界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范围会使公司信息化建设偏离方向和脱离重点。

2、软件选型失当

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实现手段,它的功能和先进性是系统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在选择或编制企业信息系统之前,多少都做过一些需求分析,但往往是一些懂计算机的人和懂业务的人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和猜测,真正知道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又懂得现代信息系统的人并不多。需求不明晰,调研不充分,选型失当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旧有管理模式的制约

许多国内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存在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希望软件先进的管理功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但又不希望改变企业现有的业务管理方式。所有管理人员、基层人员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改变对于软件实施的成功至关重要。

4、员工的培训

实施企业信息系统是对员工的一次大改造和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如果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不通过正确有力的员工培训将员工与计算机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软件系统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电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环节非常繁多,方方面满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分析与思考。信息化框架的搭建、技术的选择与利用、团队建设工作、管理制度的落实都亟待考量,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电力信息化工作着必须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经验,切实的为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艳辉.ER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00.

篇(9)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随着重组的完成,整个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单一卷烟厂管理模式转变成集团化管理模式,新的业务模式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卷烟厂的信息化架构已经不能满足集团化的管理要求。同时,公司重组之初。为了保证整个集团日常业务开展,采用了“上移下推”的信息化建设策略,将各卷烟厂中使用效果较好的应用系统拿到中烟层面进行一定的改造后迅速投入使用,依靠应用系统基本支撑起公司日常业务和管理。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实际上是一种预测分别。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及其来源,目的是做到有备无患,当实际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应对。项目风险的识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经常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使项目的风险评估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常用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法;头脑风暴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判断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等。

根据湖南中烟项目实施经验,项目风险识别可以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包括:

1.核对表法。核对表一般根据项目环境、产品或技术资料、团队成员的技能或缺陷等风险要素,把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核对表的内容可包括:以前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项目范围、成本、质量、进度、采购与合同、人力资源与沟通等情况;项目产品或服务说明书;项目管理成员技能;项目可用资源等。项目经理对照核对表,对本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联想相对来说简单易行。这种方法也许揭示风险的绝对量要比别的方法少一些,但是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其他方法不能发现的某些风险。

2.流程图法。流程图方法首先要建立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流程图与各分流程图,它们要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流程图可用网络图来表示,也可利WBS来表示。它能统一描述项目工作步骤;显示出项目的重点环节;能将实际的流程与想象中的状况进行比较;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结构化方法,它可以帮助分析和了解项目风险所处的具体环节及各环节之间存在的风险。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项目风险识别结果,可以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财务报表法。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营业报表,以及财务记录,项目风险经理就能识别本企业或项目当前的所有财产、责任和人身损失风险。将这些报表和财务预测、经费预算联系起来,风险经理就能发现未来的风险。这是因为,项目或企业的经营活动要么涉及货币。要么涉及项目本身,这些都是风险管理最主要的考虑对象。项目在信息化项目风险因素中。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表示了对应风险因素发生的严重程度。为了量化项目风险因素,要对湖南中烟项目风险因素表赋值,效益型变量的备选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分别赋值0.1、0.3、0.5、0.7、0.9;成本型变量,对应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分别赋值0.9、0.7、0.5、0.3、0.1。模型中的变量包括:信息化项目风险程度,即产出指标得分的和为被解释变理量,项目风险因素量表中的风险因素为解释变量。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又称作风险量化,就是比较风险的大小,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来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用风险带来的损失来评估风险发生的严重性;用现有的手段能否控制风险的发生来评估风险发生的可控性;用风险影响的地域大小、对象多少等来评估风险影响的范围;用风险发生在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来评估风险发生的时间。

实际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常常用逐项评分的方法来量化风险的大小,即事先确定评分的标准,然后由项目小组一起,对预先识别的项目风险一一打分,然后得出不同风险的大小。

三、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就是针对已识别的项目风险制订行动策略,确定执行方案,使信息系统实施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①风险控制法。即主动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消灭风险,中和风险或采用紧急方案降低风险。②风险自留。当风险量不大时可以自留风险。③风险转移。

风险应对的方法具体如下: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行业高层管理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组织强有力的实施团队,技术部门、业务部门积极地参与到实施过程当中,及时预防、分析、研究及化解信息化项目实施中潜在的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定期检查,重点关注管理上的死角,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和问题,督促采取处理措施。

2.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流程,并且贯彻坚持下去。严格执行项目管理中的时间、成本、质量控制等标准流程,能够有助于控制项目风险。

3.加强技术培训。加强项目培训能够提高参与项目的IT人员和业务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决策者对信息化项目的认知,对规避项目的实施风险有良好的效果。

4.准备风险保证金,适当预留项目计划时间。信息化实施往往周期较长,在项目预算中预留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时间计划中预留一定的时间。能够有效应对由于项目需求改变或者范围增加而造成的时间和成本风险。

5.鼓励加强风险交流,进行信息化项目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者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授权令每一个团队成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定期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增加成员彼此交流、增进信任的机会,营造一个平等开放、相互信任的工作环境,并且把风险沟通和预防纳入项目管理者绩效考核工作中,提高项目管理风险的积极性。项目实施应以培训和沟通为主,但并不排除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实施,对于项目中的某些难点,采用行政强制手段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丽丽,浙烟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8)

[2]马斌,王聪丽,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及应对[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9(13)

篇(10)

在国家调控政策不断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面临销售量急剧萎缩、资金更加紧缺等,甚至经营出现负现金流的情况,同时也暴露出企业更深层发展问题。

第一、资金紧缺,企业经营困难,是国家调控政策的必然结果。

在政府体制、财政、信贷、土地、税收制度不断完善,融资渠道监管深入。资金紧缺,成为开发企业最大的问题。让我们先分析一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情况,一方面,银行信贷和预售制度,可使开发资金80%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获得,购房者资金75%也可以房屋抵押贷款获得,银行贷款给开发商预先支付非常充裕的资金。房地产开发周期一般2-3年,非常充裕的资金这一段时间成了“闲钱”,造成大量的“资金沉淀”。另一方面,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优化投资环境。土地使用条件发生变化,供求关系紧张,导致地价上升,房价上涨。高房价下的高利润,吸引着许多社会资金、

“热钱”、海外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大量资金涌入和脆弱监管体制,也诱导房地产开发商不计成本拿地,疯狂土地储备,盲目扩张规模,梦想着预期丰厚利润。因此“地王”产生了、土地“搁荒”了,囤地、捂盘成了谋取超级利润的手段。房价上涨以严重违背价值规律,违背国家政府制定一系列房改政策的初衷,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没有改善,老百姓享受不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二、管理危机是房地产企业真正的危机。

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实际是以资金和资源为核心,以粗放式、扩张式模式发展,主要依靠“投机”的手段,不断拿地升值和高投入的快速扩大规模,而达到赢利目的。也使企业高层对企业实际的运营管理缺乏关注,现阶段即将面临着粗放式管理遗留下许多问题:1、资产运用:资金紧缺、资本运作不力、土地闲置无力开发(土地占用大量资金)。2、成本管理:开发成本、工程成本、实际成本无法合理确定及控制,全面成本管理从何谈起。3、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规划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出现辛辛苦苦招人,稀里糊涂走人,人员流失严重,大量工作滞后……而且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只赢不赔或赢多赢少的日子即将过去了,自己掏腰包的时代即将来临,加强企业管理任重而道远。

第三、信息封闭、沟通不畅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房地产行业急剧扩张事态下,集团公司、区域分/子公司、项目部以及海外公司等众多公司及部门设立,企业内部工作联系、业务对接联系,下属部门经营情况反映,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制约。如何快速、科学、正确作出决策;如何解决紧急问题等,实现信息管理,经济技术交流,节约资源,使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网络化大多停留在简单的信息传递水平。内部网络成立“摆设”

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的出路建议

第一、房地产企业可以积极调整应对策略,改变布局结构,深入资金运作,完善投资结构,控制投资风险。首先,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及市场定位,灵活制定更加优惠政策,运用多渠道、全方位销售手段,克服种种困难,快速资金回笼。其次,发挥资金运作优势,高速运转,在调控时期,保证企业现阶段或更长一时段拥有充足资金,再次,寻找其他融资渠道,保持企业依然拥有较大发展机遇,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房地产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到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既可以尽社会责任,还可以维持企业健康发展。开始回报社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篇(11)

一、责任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建设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湖北省有一批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推出企业文化理念,如中铁大桥局的“桥文化”,中建三局的“争先文化”,中铁十一局提出了“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文化理念等等。这些文化理念都是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为出发点,将责任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共同推进企业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责任文化软实力所在。比如,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划分了具体责任:企业应忠实履行枢纽运行责任、优良业绩责任、合作共赢责任、低碳生态责任、和谐社会责任、员工发展责任。湖北荆门供电公司提出:企业应履行科学发展责任、安全供电责任、优质服务责任、服务三农责任、企业公民责任、环保节约责任。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忽视责任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建设,认为中小企业重点在硬件建设,不必搞文化建设。其实不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建设和硬件建设同样重要。高度负责的理念、精神和行为准则的培育与树立,尤其是重点围绕生产、经营、安全、管理以及服务、物流等方面,自下而上地总结提炼责任文化的理念,可以让文化助推企业长远的发展。要破除责任文化对中小企业的制约,首先要明确责任划分,确定并量化责任标准,对企业层级实施严格的责任考核,分等级对员工行责任评价,从而调动职工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责任制度。其次,建立健全责任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成立组织机构,为落实责任提供制度保证。这是确保责任文化建设规划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提供和丰富责任文化建设的平台也是关键。除常用的板报、橱窗、报刊、广播、电视等手段之外,企业网站也可以为传播责任文化的重要载体。不管运用哪种载体,关键都是要内容针对性强,形式活泼多样,吸引员工广泛参与。当然,责任文化建设应该是顺时应变、与时俱进的。尤其是当企业管理体制发生变革时,就更要及时推进和创新企业责任文化建设,力求使企业和员工的责任更清晰、更明确、更具有时代特点,使得责任文化植根于每一名员工心中,成为员工信奉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企业的“文化自觉”,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缺失

中小企业虽然具有经营灵活、市场反应灵敏、适应多样化需求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规模效益差、管理滞后等劣势,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滞后是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全面性不足,再加上缺少科学系统的技术手段和优秀的管理人才,致使我国中小企业不具备进行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能力。由于培训和开发无法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许多企业不愿投资。在观念上,企业的管理者尚未真正认识到培训开发对于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确保企业稳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湖北省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支出一般占企业总利润的1%左右。许多中小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时,往往更看重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设计,这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缺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只能被动地去满足企业提出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不能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实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适当的预测,提前做好准备,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积极有效的服务。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或发展较为平稳的阶段,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缺失的危害尚处于潜在状态,一旦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或是遇到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这种危害便会显现,企业往往会由于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整体规划不协调而出现种种问题,在面对各种人力资源问题时,也只能作出带有补救性质的简单化处理,处理不当会带使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成功的组织离不开成功的团队建设和团队精神,但团队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逐渐形成,员工之间长时间的协同合作而形成的默契和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协同创新得益于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拥有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具有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员工,才能使企业持续地获取和保持相对优势。

三、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也意味着以信息化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信息化建设往往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资金、人才、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存在人员流动频繁、资金短缺、业务面广和组织多变、承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劣势,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做出决策、改进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能力是企业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新课题。显然,信息化水平低,必然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湖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在较低的水平,许多企业虽已有计算机,由于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主要用于充当打字机或财会记账、行政办公等;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联,更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即使有些企业上网建立了网站,但也大多处于网站无人维护、网页信息长期不更新、网站不推广和宣传,无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生产经营服务,难以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出,信息化应用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而需要调整,后续资金会要求越来越多,因此,信息化所需的资金投入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四、资本经营环境狭窄

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只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是无法实现的,善于进行资本经营是使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本经营既不是资本的直接营运,也不是以购并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重组,而是按资本经营原则进行生产经营,促使存量、增量资产不断向回报率高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上流动,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资本最终得到增值。关键是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资本经营战略要正确选择企业的组织方式。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资本重组类型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就必须确定合理的治理结构,并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依托,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不仅会使存量资产不能盘活,资本经营不能进入良性循环。湖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结构是商品经营结构,尚未向资本经营结构靠拢,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还相对落后,企业的经营观念还没有统一,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还比较被动,还没有形成主动的、扩张型的资本经营结构。除此之外,选择正确购并对象,是资本经营成功的前提条件,购并对象的选择应该以与企业产生经营相类似的企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远景规划为依据。中小企业由于内、外部的原因,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常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有关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自己对资本经营缺乏信心。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应尽快建立由政府支持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贷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体系。政府对企业资本经营的介入是必要的,可以在促进企业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加速聚集优势资本,着力启动存量资本,加快激活呆滞资本,大力引进增量资本的前提下,采取不同对策,培育扶持优势资本,淘汰转换劣势企业和产业,促进资本的流动。但从长远来看,资本经营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的责任只是为了企业实施资本经营创造外部优良的制度条件和体制基础,制定经济规则和保持经济秩序的稳定。

综上所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责任意识,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做好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以便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政府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铺设起资金融通的管道,优化企业资本经营环境,弥补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不足的障碍。

(注:基金项目:2013校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50089)。)

【参考文献】

[1] 徐传谌、邹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1(10).

[2] 陈怀远、邓泽宏:中国企业的可社会性变迁及其社会履责机制再造[J].社会科学,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