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原《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分为13章,共55条。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条,删除一条。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校长负责制。新修订后的财务制度对中小学校校长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明确。例如:决算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预算管理等。再一次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财政单位关系进行明确,明确指出了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将其列入财务制度中,凸显了学校财务管理责任的统一性原则,确保了财务的自主权,指出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责任范围、地位等。在新制度中,将以学校为整体实行会计核算,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尤其将原制度中的分校核算、集中管理转变为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由统一的会计核算机构代账,以为财务管理提供帮助,明确提出了学校资金费用管理的主体性,以及校长自主权。
2.健全预算管理。在新制度中,健全和完善了学校财务管理方法。第一,中小学校每一项收支全部列为单位预算管理,实行统一核算、管理,健全学校收支管理;第二,建全预算机制,设置了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综合性管理机制,指出以校为编制单位,教学列入学校统一编制;第三,严格控制预算、实时做出调整;第四,提高决算管理,融入了决算含义、编制、管理要求,充分展现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第五,以财政管理改革、学习结余管理问题为依据,将原内容中的结余留用变为:结转、结余,根据规定分配,明确指出了结转、结余的不同和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结转、结余,需要中小学校根据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3.义务教学阶段财务管理明确。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义务教学是国家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国家将义务教学资金列为财政预算中,以国务院、地方政府管理。在新制度中再一次进行了明确。另一方面,为了规范小学义务教育财务管理,在规定种指出:小学不得有相关经营、投资、债务、担保等事宜;此外,学校建设方面资金由财政单位进行监管,不能提取修购资金,明确规范了义务教育中财务管理和学校建设维修资金的提供。
二、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落实后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中活动经营问题。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内容规定:义务教学中学校不能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校普遍存在经营活动,制度的规定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例如:多数学校中开有超市、文具店。此外,一些学校在资源上存在空缺,例如:空教室、操场,甚至出现租赁问题。但是如果学校没有经营活动,例如:学校中没有超市、文具用品店等,又将会对学生学习、生活造成影响;第二,空闲的资源部未利用将与规定中:未有效利用资产,发生矛盾。
2.食堂财务管理。新的财务制度中,明确对食堂财务管理进行指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中秉着公益性原则,以非盈利为目标,全面实行独立核算、公开账务信息制度。制度中对食堂财务管理进行了规定。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第一,一些中小学校根本没有财务制定的存在,财务管理缺少保障;第二,在农村地区,采购中票据存在规范性问题。县级以下学校多数没有正式的采购票据。例如:食堂每天需要购进大量肉类产品,但是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票据,并且也无法进行监管;第三,食堂人员工作问题。例如:某地区实行工勤人员根据就餐学生人数1:100比例配备、薪资、保险等列入财政预算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地财政单位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进而造成工勤人员工资从公共费用中支出。
3.绩效评价问题。新的财务制度指出:学校严格监管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支出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加强学校经费效益,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评价与衡量。但是根据现阶段绩效管理情况看,各地区似乎并没有绩效管理制度的存在,多数地区绩效管理只是在经济支出预算目标的完成、执行合理性中,支出后经费的使用、效率等评价正处于探索阶段,更不涉及绩效评价结果。根据现阶段绩效评价效果而言,各地区评价方式为落实效果和目标设计的比较,绩效目标单位自己申报,在这样的模式下,使得绩效评价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难以反映财政资源的有效性。
三、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落实后中小学校问题解决策略
1.优化学校经营活动。针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经营活动问题,各地区财政单位和教育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解决,优化学校经营活动。比如:学校经营活动的存在如果是一种非盈利性活动,在经营管理上进行详细指出即可。
2.食堂财务管理。在食堂财务管理上,各地方教育部根据本地区学校食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食物采购、管理控制、票据手续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例如:贵州省针对这一问题实行会计核算形式,使食堂管理更为规范、合理。针对无法出示正规发票情况,可以在资金支出上进行控制。地方财政解决好勤工人员工资、保障问题,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
(一)管理机构设置的问题 总体而言,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方的机构设置及其分布缺乏合理的规划。目前,就笔者所知,各中小学校按主管部门要求在形式上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并设一名资产管理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实施。事实上,资产管理委员会属临时机构,只有在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资委要求清查资产时才运作;资产管理员通常由报账员兼任,主要承担有关固定资产的各种报表的填报工作;固定资产领用后,分散在各使用部门,对其安全、完整并有效使用没有任何制度的约束,这样从根本上导致固定资产核算中心账与学校台账不符、与固定资产实物不符的现象常态化。
(二)使用流程的问题 多数学校对取得的固定资产没有设计和实施验收后领用的管理程序,固定资产到校后直接运往使用部门,使用人在相关凭单上签字并经校长签署同意后送交财务室办理结算手续,固定资产进入学校这一环节就算完成,没有办理入库、领用手续。没有验收程序就不能确保固定资产取得的质量、效用,不能落实验收责任人;没有领用程序就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责任人,不能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
(三)管理流程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存续阶段。学校大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无章可循。如:固定资产台账通常由使用部门安排使用者按购入时间顺序进行登记,对其没有任何分类,且仅用于应付清盘资产,更没有登记固定资产卡片,造成固定资产台账经常漏登、错登以及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使用者在使用固定资产时,不加爱惜,尤其是电器设备,既不按要求操作又不实施相应的维护措施,这种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管理程序的空白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破损程度严重且无法追责,其结果是只要清盘资产,固定资产大多账实不符。公办中小学校不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既不计提折旧,又不计提减值准备,财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仅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不能对学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四)处理流程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淘汰处置阶段。由于学校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学校没有自行处置的权力,再加上很多学校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重进轻管,重钱轻物”,因此,对应当履行处置手续的固定资产没有妥善保管和进行处置程序。如:电器设备一旦不能使用或陈旧过时,使用者往往不再使用,直接申请购置新的设备,废弃设备则无人问津,导致固定资产长期账实不符,对学校硬件设施配置及使用起阻碍作用。
二、公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完善措施
(一)完善管理架构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学校日常运作中不可或缺的具体工作,应当设立与其职责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议各中小学校专设资产管理处,与教务处、政教处等部门平行;调拨专人具体从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管部门明确资产管理处、核算中心、资产使用部门各自承担的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职责,共同形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从而改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名无实的现状。
(二)完善管理流程 根据学校的业务流程,固定资产全程管理的基本管理环节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账卡核对、日常使用维护、淘汰处置五个关键部分管理。管理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首先,学校固定资产取得的途径包括购入、调入、自行建造、改扩建、接受捐赠、盘盈六种方式。按照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确认固定资产涵盖范围;根据学校特色其固定资产不论从数量、品种、还是金额而言都会显得比较多,需要核算中心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在核算上将取得的固定资产细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类,并按此要求指导学校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的设立。固定资产卡片需要由资产使用部门按照核算中心要求安排专人进行登记。资产管理员具体承担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工作,需要定期与核算中心、资产使用部门对账核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的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与核算中心的明细账分类及金额正确、一致。
其次,学校对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当建立严格的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由资产管理处会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合同、发货单、发票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库、领用手续后方能办理结算手续和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再次,对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服务力度,强令并指导各学校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学校应要求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保养,将固定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并定期检查,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如: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需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并设岗位责任制以将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责任落实到使用人;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并实施固定资产定期清盘制度、损坏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状况,这对于学校资产保全、资产效能发挥有着重大的意义。且只有加强对固定资产运行维护的管理,才能较为准确地预算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费用,才能有利于学校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适应财政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
最后,严格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理流程,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严禁自行处置。因破损、报废等原因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处代表学校以书面材料的形式上报主管部门,并附相应的证明材料,需经有关部门鉴定的,还要附相关的鉴证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未经批复,学校不得自行处理。主管部门通过抽查、盘点等,发现学校擅自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根据相关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确保制度的严肃性。
(三)完善绩效考评 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并有效使用,财务核算准确以及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建议主管部门将各学校对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评价。具体包括:第一、学校配置的固定资产是否与学校的规模、办学宗旨、学校等级(例:省级或国家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指标相匹配。第二、学校是否按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财务账和卡片的定期核对制度;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清查盘点制度和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并有效实施。第三、学校对不当使用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是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四、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按规定程序予以办理。主管部门成立专门小组将上述考评内容确定为量化指标来定期衡量和综合评价各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取得的业绩,发生的损失,并按综合评价高低水平给予奖励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才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
对于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学校的经费帐务,还要管理职工的工资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学校食堂帐务的管理,就象教学的教师任几门功课的教学一样。就相当于四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了,只是备课方法不同,教学的方式不同,批改的作业不同,检测的内容不同。同样是工作,同样的花脑筋去思考、去记忆、去处理,要时间、要精力、要人力去做才能完成些项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同样的与学校的管理、教务的管理一样重要,具有同等的行政教学效能作用,缺一不可。如果不重要,没管理好学校的经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不法正常地开展下去。例如:职工的工资待遇应该得到的却没能按时间报批,没能按时间发放,那么,教师们谁还能安心地去做好教学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去做好教学工作,倒头来应该得到的待遇却得不到,他还积极地去做吗?!食堂的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人去管理,去做这些事项的工作,师生们工作和学习已够累的了,该到开饭的时间了,饭不知在何处?菜不知是何种?什么时候才能休息?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会搞好吗?所以,作为一所学校,这些工作必须有人做有人管理才行,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有提高和进步。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是不能缺少,并且是相当重要的。校长们管理的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而财务人员管理的是国家的资金、帐务、票据。财务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个人道德素质以及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的有效开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二、对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财务管理是各项事务开展的基础,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日常运营的各项工作。但是面对当前形势下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想要做好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任用
会计基础工作是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要按照《会计法》和《中小学财务制度》及《中小学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有效,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绝不允许虚构经济业务事项,设账外账,随意改变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等常见的做假账行为的发生。所以就需要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选用制度,要为一所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配备工作人员,要从稳定方面考虑,做个“永久牌”的,最好是考虑是当地人,工作调动相对较少;从工作方面考虑应该是做事认真、有耐性、勤快,工作不拖沓,又懂得电脑的使用,行成工作按时完成的;从生活方面考虑应该是个公私分明,不能乱拉公款的现象。
2、其次要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懒不得,不能今天的事留着明天做!明天又有明天的事来了,只有当天的事当天完成。长期行成习惯后对工作都是有利的,都是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日清月结,学校随时接受领导或上级有关机关检查与监督。这就需要加强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会计核算水平,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财会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保证财会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脱产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对已在会计岗位而无会计证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要组织培训考试,限期取得《会计从业证》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鼓励财会人员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要重视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技术、管理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3、再次要做好各项财产登记
目前对于学校的房屋建设都是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其组织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峻工验收、资金结算等工作都是专门的机构负责。学校只管要施工过程中起到监工的作用,对于该工程的总造价是多少?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是多少?合同价是多少?结算价是多少?学校领导或监工人员都不知道,这叫资产管理的教师怎么去记帐,凭什么来记帐等。本人认为,作为建设的主管部门在对学校的房屋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应该依据结算的材料制作峻工文件,文件应该截明开工日期、峻工日期、使用单位、占地面积、使用面积、工程造价、施工单位等信息。下发到相关的学校,负责管理资产的教师依据此文件作资产登记的凭据,进行记帐。同样,要撤掉一栋房屋也要制作文件,文件要说明撤掉房屋的使用单位、占地面积、使用面积、工程造价、原施工单位等信息。对学校资产管理的教师才有据可依去对帐簿进行核销,使学校管理的资产增减有据,不是凭空想象。同时,县级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指导制作一些核销的表(卡)给学校的管理教师,每个学期或每年检查一次,对于已经损坏或不能使用了的固定资进行报损的审批核销,特别是学生的课桌椅。学校的固定资才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上下级都知晓,国家掌握的数据才真实有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管理不科学、资产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是摆在中小学校财务工作者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新时期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中小学校长期属于公益性质且校长基本都是教师出身,学者型法人导致中小学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而轻财务、重建设而轻管理的现象发生。往往认为只要把教学指标完成好就行了,财务管理可有可无。大部分学校领导认为,会计就算记账、报销,有没有财务管理对学校全面工作影响不大。从而导致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普遍薄弱、水平偏低,无法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的主动性不足,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更加重了对中小学校财务工作的轻视程度。
2、财务管理缺位现象突出
在资产管理中。学校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的现象,对购置教学设备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往往存在不能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或账存实亡现象;对购置教学设备形成账外资产部分,管理更是流于形式;对社会捐赠的物资则不在账面做任何反映。由于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造成资产不清、登记不全、保管不善,导致教学办公用具时有流失。在预算管理中,由于学校收入受政策性影响较大,很多是学校不可控因素,导致预算编制不实。在预算执行中,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开支随意性大,往往有“总盘子内随意花”的思想,这样就造成了资金占用、移用现象严重。在预算分析评价中,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难以有效的分析评价教育经费执行结果。
3、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好坏。中小学校在经费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往往专款不能专用,甚至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以维持日常公用支出;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轻管理,审批报销手续不规范,超支浪费现象难以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内部控制牵制制度设计不严格,或设计完备的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执行。这些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给腐败有可乘之机,而且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二、对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关系到教育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成本能否降低,关系到教学成果能否有效提高。所以,强化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是建立公共财政和教育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需要。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校长掌管“一支笔”,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利,但也承担了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学校领导的一项主要工作,应引起其足够的重视,要树立节约办学的思想,增强审批的责任感,严格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同时财务人员要主动参与学校财务管理行为,监督并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证中小学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违反收支规定问题严重的财务行为不予办理并建议进行调查处理。
2、强化预算编制制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校自主创收部分越来越小,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定期分析收支状况,编制好预算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下一年度按照国家政策能获得哪些收入,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来合理规划来年的支出,确保经费不透支,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做到无预算的不办,超预算的不支,把预算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最后,要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学校的财务分析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重点应落实事前和事中分析,用客观详实的财务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以防止乱收费、侵占挪用教育经费、资产流失等情况的发生。
3、严格财务管理行为
首先,严格经费使用开支制度,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经费开支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财务会签制度,用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来最大限度的堵塞费用开支中的漏洞。其次,要加强资产管理,规定购买有请购申请,避免盲目购买,造成浪费,对购入资产,要健全登记或入库签字手续,确保存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台账登记不遗漏,全面反映学校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存情况。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确保账实相符。最后,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从而达到杜绝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收入取得的正规性。
4、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提高中小学校财务人员准入条件,要优先选择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机构负责人,要择优从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中选聘,以确保财务管理能全面落实到位。二是,要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会计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的驾御财务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充分利用教育经费,为中小学校理好财、管好财,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三是,要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财务制度来不断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中小学校数量的剧增尤为突出。中小学校的增多使得国家对其教育的财政投入急速累加,对其学校软硬件教学设施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大大地推动了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但与之同时,其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日渐凸显,逐渐成为中小学校继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因此,加强中小学校的财务工作,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为当前各中小学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 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内部控制管理不健全
大多数学校领导是教师出身,业务能力强,但综合管理能力弱,尤其对财务认识不够全面。他们往往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人员的事,没有认识到其法人责任,因此对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重视,学校内部没有建立校长审批制度、大额开支制度、账目公开制度、内部审计等基本内部控制制度。
加之,由于学校收入来源较广,学校管理层缺乏基本的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又没有设立基本内部控制制度牵制,财务工作上的薄弱必然引发列支不合理开支、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行为,给学校的正常运营带来干扰。
1.2 往来经济业务清理不及时,往来款项科目设立失真
1.2.1经济业务不及时清理结算,造成损失
往来款项中呆账、死账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学校未按照业务要求及时进行清理或按规定办理结算手续,导致部分往来款项长期挂账,超出追溯时效,造成了学校损失。例如个人长期借款不还、押金无法收回、外单位借出的资金无力偿还等现象。
1.2.2往来款项科目的设立失真,导致经济业务管理混乱
导致往来款项科目设立失真和经济业务管理混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①财务人员对学校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性质不熟悉,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账务处理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分离,同一内容、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设立多个科目,账务管理混乱,往来不清,财务与业务脱节,收入失收,支出失控;
②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财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权没有提供有力的支持,财务人员无法对学校的经济业务活动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成为“事后会计”。
1.3基建工程财务监管不严,财务管理存在漏洞
基建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景,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却不容乐观,存在如下问题:
1.3.1基建工程缺乏财务监管
财务人员对本校工程项目合同的具体内容不详,只要票据上有主要领导签字,就盲目支付工程进度款,财务人员对这一过程缺乏监管,容易造成预付款的预付比例过高和总额过多。
1.3.2会计核算不明晰、不完整
主要反映在:①财务人员未按工程项目名称和经济要求设立往来明细科目。如学校的综合楼、教学楼、食堂等集中反映在同一个会计科目中,未按实际区分工程项目,造成工程的账务管理混乱;②财务人员在工程完工结转支出的会计分录中,未同时计入发生的固定资产增值,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漏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1.3.3工程结算票据不合规
存在用服务业发票和普通增值税发票结算工程款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远郊学校的自立工程项目上。
1.3.4工程结算票、据分离
基建工程竣工审计后,存在审计结果报告书未附在建筑业统一发票后一起报销入账,出现票、据分离现象,导致结算依据不充分。
1.4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中小学基本设施投入的进一步增强,广大中小学开始有条件购置一些先进的教学仪器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相关资产管理的意识还很薄弱,中小学在资产购置方面往往还停留在“重购置,轻管理”的层面。
热衷于购置、建设固定资产,却没有及时地制定出完善、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同时也忽视了对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和维护,导致转增固定资产不及时、工程竣工后不验收也不进行竣工结算、固定资产报废也不调整相关资产项目等现象的广泛存在。再加上中小学的会计核算水平较低,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存在差错,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
2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控制措施
2.1强化领导责任,加强内控意识
中小学校校长等管理层对学校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学校负责人的内控和财务意识。通过对学校管理层开展财务基本知识培训、内控研讨以及将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效果纳入晋升考核范围等手段,从内
、外两方面提升学校管理层内控和财务意识,推动学校内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目前学校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票据管理不够规范,一些收费项目没有使用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严肃,收入资金没有及时足额
上缴财政专户,有的还存在坐支行为;在支出上存在违反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甚至随意挤占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用于滥发奖金、请客送礼、公款旅游等铺张浪费行为;有的建筑物已投入使用多年,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导致固定资产不能按时入账等等。因此,当下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应该包括财务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审批管理制度、审计制度以及基建管理制度等。具体地讲,在领导层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财务审批制度;在教师、部门和财务人员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事项申请和工作责任制度,譬如,部门(条线)预算制;采购责任制;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收费管理制度等等。
2.3加强现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督查,严格执行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严防超标准、超范围使用现金及现金存放隐患的发生库存现金按照规定应由银行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核定,这个限额以不超过本单位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为参照。
远郊学校可以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0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核定后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保管,防止不良的财务行为,产生管理漏洞,造成国家损失。学校应采用“备用金”制,配备出纳人员专用的保险柜。
2.4加强收入的合理性、完整性的督查,严防闲散资金游离于体制外,私设“小金库”形成账外账
加强对学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票据、收费许可证的检查。同时通过对学校发展规模、学生人数来测算学校收入是否收齐收足,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是否存在私存私放。另外通过对学校资产的检查,清查是否存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
2.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细节的督查,严防漏记、多记、少记和不平行登记现象发生,严防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5.1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1)新建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建的实际成本记账;
(2)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记账。购置固定资产过程屮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3)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定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5)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6)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7)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8)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2.5.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入、出库手续
(1)增加的固定资产必须到财产保管员处办理验收、登记、建账、出入库手续,凭保管员出具的固定资产入库凭证到财务部门报账;无入库凭证和相关人员签字及主管领导签字,财务人员拒绝报销。入库凭证一式三份,一份与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交财产保管员存档,一份作为固定资产入库记账凭证,一份附于报销凭证交财务部门报销;
(2)固定资产领取时填写出库凭证一式二份,一份作为使用单位和个人记账凭证;一份由资产保管员留存。
加强固定资产的清理、盘点工作。检查产生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入账,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以及与学校内部资产备查账是否相符,账实是否一致。做好固定资产的申报、处置流程及有关部门审批。完备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手续,有偿转让及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在会计核算中应该记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不应记入/其他收入“科目”。
2.6加强往来款项的真实性、合理性的督查,严防收支挂往来账,逃避预算监督管理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加强学校往来款项的清理,按照规定及时结算。查看经济业务是否存在、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合理,以防个人长期借款不还、不良信誉的单位借出的资金无力偿还或超出追溯时效等现象发生,形成呆账、死账,造成学校损失。
2.7加强基建工程财务监管制度,把握具体环节,严防漏洞产生
学校领导要有基建工程需要财务人员来监管的意识。财务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工程决算合同及竣工审计报告,按比例支付进度款,按审定金额支付结算款。会计核算应准确完整,工程结算后应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
3 “两免一补”暂存资金账务处理的问题和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特别是国家实行惠民政策———“两免一补”后,学校得到了免多少补多少的资金,按照资金渠道的要求,有的资金列入暂存款,有的列入教育经费拨款、教育附加拨款,农村学校基本没有了非税收入的来源。
存在财务人员未根据学校实际运作发展的要求,将属于人员支出、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商品服务业支出的支出项目按其经济性质列事业支出,而是一味地冲减暂存款,导致当年年终决算时的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的数额很小。农村学校的公用支出变相减少,无法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学校的经济收支状况及国家对教育的扶持和投入,极大地影响了第二年的学校预算编制工作。
3.2设想及建议
“二免一补”资金按经费渠道列暂存款后,犹如一个“杂货铺”,什么支付内容都有。财务制度上未有这方面的具体解释和操作规定,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这部分资金的用途,只说用于公用支出,那么既然这部分资金可作为公用支出,对应“支出”的科目就是“收入”,笔者认为就应明确将这块资金确认为“经费”之外的预算外资金下的其他收入,并可在其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二免一补收入”科目。
这样资金按经费来源渠道作暂存款后入账,不影响年终决算的经费统计;按其经济性质和功能同时作分录转入预算外收入下的其他收入“二免一补收入”,与实际发生的事业支出存在对应关系,就不会存在账上有事业支出(全口径),无对应收入(全口径)的“一边倒”情形或无预算外收入、支出,只有经费拨款和预算内支出,其他所有的收、支在暂存款中滚动的“半边翘”现象,年终决算也就不会有收入、支出数额相当小、与实际不符以及年终决算报表靠调整数字来实现的现象,对以后年终决算强调客观、真实的一对一上报要求,实现账、证、表真正意义上的一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上下口径的统一、规范,才能使学校会计人员合理化地操作。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改革转变的新时期,财务管理在中小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和加强中小学财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坤. 中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6)
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新法打破了“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建立了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三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对目前义务教育经费项目作全面的梳理,进行必要的归类分析,在制度化层面上科学确定义务教育经费的项目构成,这就完善了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具体来说,从义务教育的实际出发,应把目前种类繁多的具体项目整合成四个项目,具体包括教师工资、公用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经费和专项支出经费。要根据支出用途,将现行的各种专项经费统一归并到这四个项目中。比如新建校舍、危房改造、设备购置等要归到改善办学条件中,而资助贫困学生经费等可以归入专项支出中。这一点对于作为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主体的中央和省级来说至关重要,需要按照规范的项目口径安排和实现对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学校试编部门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设立了“教育核算中心”(县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对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校财局管”和财务集中核算;根据实际,制定相关《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学校以校长负责,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经费预算、收费和财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要求校长任期内学校不得出现任何运转债务。
二、实施全面预算,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同时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
(一)规范财务预算审批程序
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预算超支。因此,必须规范财务预算审批程序,科学合理编制学校收支计划。一是各中小学的经费预算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没有通过审批的坚决不能擅自执行,所有的经费开支必须在预算金额和预算时间的范围内。二是会计核算中心必须根据申请单位的相关原始凭证和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核算和审批,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资金运作是否正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要求负责。三是严格控制预算超支。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预算超支,确实需要追加资金的,必须由学校的校长和主管财务的副校长同时签字,由学校的财务部门专门作出书面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按规定执行。
(二)注重财务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一是各中小学应高度重视学校财务预算执行的分析和处理,把财务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和处理作为学校领导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是各预算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由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和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对于经费预算执行得比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其正常经费的结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奖励。对执行不力的单位有关责任人将给予批评通报;三是对于财务预算执行不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学校正常运转的,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一定的经济处罚。
(三)强化采购过程管理
一是各中小学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配备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采购员;二是采购员对于学校所需的大宗物资采购项目负责做好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入账及监督工作;三是严格执行采购预算申报制度,必须按照财务预算规定进行申报,建立详细的采购申报清单;四是采购申报清单必须对于申购物资的明细进行详细的说明;五是学校的财务部门做好详细的采购台账,严把设备及物资的报账关,确保验收、登记、入库等方面手续齐全,账目和实物相符合。
三、完善财务台账,规范收支管理
(一)完善收支台账,夯实管理基础
1.规范学校现金管理。
各中小学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严防违规使用现金现象的发生。根据有关规定核准后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保管,防止不良的财务行为,严防财务管理漏洞。
2.完善收入财务管理。
一是对各中小学财务收入管理实施全程监控,对其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实行严格地督查,严防存在于核算外的资金,杜绝私设小金库,搞真假帐、账外账等瞒天过海的手段;二是着力对学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票据等进行严格地检查;三是搞好清产核资,严防资产非法运行或非法资产合法化。
3.加强支出财务管理。
一是严格管理各种支出经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严防虚列开支名目、高发票低开支、冒领等财务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二是核查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合。特别是各种原始票据、凭证、工程合同、审计结论、会议等,必须相互符合;三是在进行基建工程有关的核算时,必须与实物相匹配;四是搞好核退、支出事项的监督,严防用虚假发票回流冲抵,弄虚作假。
4.强化往来账目管理。
一是中小学应建立详细的往来台账,对往来款项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控,严防出现收支账目挂靠成往来账目,以逃避预算监督管理的行为,建立健全学校往来款项常规清算制度,确保结算及时;二是重点查看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三是做好借款管理工作,原则上一般不允许个人向单位借款,要严防借款不还或超出追溯时效等现象的发生,避免出现呆账、死账等经济损失。
(二)完善资产台账,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工程核算,工程结算后应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目;二是落实固定资产台账管理,严防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入、出库手续,加强固定资产的清理、盘点工作。检查产生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入账,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以及与学校内部资产备查账是否相符,账实是否一致;四是做好固定资产的申报、处置流程及有关部门审批。
(一)管理科室众多,财务要求口径不一
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包括饮食安全、物资采购、内控管理、帐务处理、审计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相关业务综合、复杂,涉及面广。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往往根据内设科室的职责范围分别由财务、安全、监审等多个科室负责管理。而财务管理作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贯穿食堂管理工作始终,是各个科室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科室的管理重点各异,其对食堂财务管理工作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这种要求口径上的差异很容易使得学校在相关工作中产生混淆。
(二)原材料采购不规范,普遍存在“白条”入账现象
当前我们中小学校食堂在采购原材料时,一般都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由学校自主选择供应商。校方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会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比如交通、价格等)而选择一些相对来说营业规模较小的供应商(如个体经营户)。而这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规范程度均不高,且无法开具合法的销售发票,从而导致学校食堂的财务账无法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要求杜绝“白条”入账。
(三)学校食堂内控管理不规范
1、食堂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些学校对食堂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仅凭经验进行食堂管理。从而造成管理环节上多存有漏洞,管理行为不太规范,甚至由此滋生舞弊行为。
2、食堂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首先,有一些中小学校虽然建立了完善的食堂内控制度,但却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非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在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而不问实效,使得相关制度形同虚设,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食堂管理人员基本上都由后勤和聘用人员由成,他们的专业素养不高,培训机会很少,往往无法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内控相关制度,造成学校食堂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堂的财务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堂的财务监管工作主要以内部审计的方式展开,但内部审计只是一种事后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学校食堂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且当前我们进行的内部审计大多是综合性的财务收支审计,而少有食堂财务专项审计。综合性的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多、范围广,审计组投入到食堂财务问题上的精力就难免有限,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就难免会有所疏漏。最后,对于我们审计报告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学校也往往不太重视,仅对一些重大的问题予以整改。而对于一些普通的问题特别是审计建议,看过之后就束之高阁,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依然故我。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忽视了对审计结果的后续跟踪管理,导致审计报告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当前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我们所有从业人员群策群力,不但要找出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作出针对性的布署,更应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完善的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体系。而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作为中小学校的直接管理部门则更应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基于此,笔者尝试着以教育主管部门的视角,在现行食堂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一套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系统。
(一)建立食堂监管协调联席会议制度
集中所有涉及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有关科室,建立学校食堂监管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涉及学校食堂管理的重大事项皆由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其他普通的食堂管理事项在实施前先知会参加联席会议的其他科室,确认无异议后再予实施。对中小学校食堂工作的各项检查也统一由联席会议调派人员,以确保检查人员组成的合理性。通过联席会议将学校食堂管理事权和监管力量纳入统一管理,协调一致,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令出多门,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
(二)制订综合的食堂管理制度
将各级各部门制订的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汇总并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实际情况,制订出一部综合性的,涵盖所有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相关工作的管理制度,作为本地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该制度不但可以使中小学校明确上级部门对食堂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可以督促学校根据它制订出自身的食堂管理内控制度,规范食堂管理行为。另外它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的依据。
(三)定期培训食堂管理人员
定期组织中小学校食堂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业务水平,并及时将最新的政策方针传达给从业人员。使各类管理人员了解学校食堂管理基本流程,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掌握本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
(四)调整原材料采购方式,提高供应商准入门槛
由基层教育主管部门汇总下属学校食堂的原材料需求,定期公开招投标引入有实力的原料供应商为下属中小学校食堂的原材料需求实行定点配送。通过此方式可以让学校获得长期稳定的优质原材料供应渠道,同时也解决了学校无法获得正式销售发票的难题。对于个别无法实行招投标定点配送的原料,除了交通不便的偏远学校允许其相关供应商在提供详细联系方式后开具领款收据,其他学校原则上都要求去正规商场采购,以合法的销售发票入账。
(五)强化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
1、对中小学食堂财务收支进行审核
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教育系统的推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成立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教育分中心(以后简称“教育分中心”),负责对下属中小学校的财务收支业务实行“见单审核”。因此,对于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将中小学校的食堂财务也纳入教育分中心的审核范围,将食堂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管环节从事后审计提前到事中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学校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食堂开支并予以制止。
2、进一步强化对学校食堂财务收支情况的内部审计
对中小学食堂财务实行3-5年为一周期的全覆盖轮审制度。审计组不但要根据现场审计情况对被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指出食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还要汇总当年所有中小学食堂财务审计整体情况向联席会议提交专项审计报告,为联席会议就中小学校下一步食堂管理工作布署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也要关注被审学校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责成学校上交书面的审计反馈意见书或整改报告,并监督其落实。
3、将“阳光食堂”工作和财务监管结合起来
要求学校食堂将每天的菜单和所有原材料采购信息(包括供应商、单价、数量、金额)都公布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官网上。教育主管部门在网站后台数据库将各校原材料采购信息按财务要求分类汇总,并每学期与学校报表数据核对一次,确保学校食堂财务账上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与“阳光食堂”公布的采购信息一致。
(五)加强对学校食堂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由教育分中心建立一套学校食堂伙食成本组成结构分析的指标体系,根据学校上报的食堂支出报表进行横向(兄弟学校之间)和纵向(不同会计期间)分析比较,指引学校逐步降低食堂运行成本,改善伙食条件。
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松散,陈旧
目前很多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时候缺乏规范的制度作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效开展工作的难度。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陈旧、过时,部分学校未能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建立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使得学校内部资金周转不畅,从而影响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此外,学校管理层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视和对管理过程的监督,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的发展。
(二)财务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部分学校的财务工作者并非专业的财务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教师转行,未接受过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学习,专业能力缺乏,甚至由于学校师资不足而存在一人任多职的状况,导致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少数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加上中小学薪酬待遇不高,因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更有甚者,受利益驱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暗箱操作,更是阻?K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预算管理效果差
中小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着一系列的财务工作的运行、编制、执行以及监督和管理等环节,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比如,财务部门积极主动性差,仅参照上一学年度的数据,未进行实际调查研究,严重忽视了学校发展资金的有效利用。在执行层面上,没有按照既定预算进行。在国库集中支付后,基本支出不规范问题虽然得以遏制,但是项目支出以及集中采购问题未能得到彻底改善,特别是涉及政府采购的物资购买报批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财务管理中运用精算化管理作用
(一)合理分配资金,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资金投入就越来越多。尽管很多中小学校获得的教育资金很多,但在资金管理方面没有太大的进步,资金利用率低下,造成教育资金的浪费。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问题,从目前中小学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精细化管理在解决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优化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细化财务管理,有效控制成本,促进收入增加,减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
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校的应用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从而促使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有效地将日常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让预算管理更加规范,保持收支平衡,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更加有效,更加规范。
此外,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强化管理职能,优化管理流程,强化财务监督力度,同时有效弥补了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动态跟踪财务管理工作,为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提高中小学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应用可以摒弃传统的工作模式,使财务工作更加细致化,工作范围全面化,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还能全面监督和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掌握学校各项资金的流动去向和具体的使用情况,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综合分析,提高资金使用率,使效益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三、中小学财务管理中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保证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中小学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要注意观察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整合成相关规定,让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防范这些问题,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从而提高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鼓励认真负责的员工,学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奖罚制度,对于考核成绩良好的员工,要进行积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回馈他们;对于懈怠工作的,要采取扣工资或者加班的惩罚措施,让他们以后对工作变得更加上心。
(二)财务管理员工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
在中小学校发展过程中,要将自身的实际现状与国家的具体政策结合起来,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重要作用。所谓精算化理念,它包括制度的精算化以及预算精算化。制度精算化理念是指学校对财务制度的修整和完善工作,而要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学校的财务部门发挥主动带头的作用,学校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在对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多听取其他部门意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学校应调动各部门积极性,鼓励参与其中,秉承着“保运行、保民生、保重点、保基本建设”的原则,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结合绩效预算和滚动预算,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预算编制体系。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实施各项工作,对各项开支严格控制,确保“专款专用”。报账标准,需统一开支标准,若因部分特殊原因需对预算进行调整,应当严格按照预算对批复程序进行调整。预算考核时,应当对预算项目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整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当与奖惩机制结合,以此来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增强预算执行力。
(三)完善监督机制
关键词 :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能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西藏相对于其他省区而言,接受国家投资力度更大。2007年西藏全部免除中小学校学生学杂费,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地方。中央和西藏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投入2009年已经达到41924万元。“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教育项目共规划投资80 亿元,资金来源均为国家投资。随着国家对西藏基础教育投入日益增加,以及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相继实施,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已成为当前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与此同时,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如何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已成为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了解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2014年我们对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具体问题包括财务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置、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监督等方面内容。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20 份,回收有效问卷90 份,回收率75%,调查具有代表性、普遍性。调查结果显示,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存在“四低一缺”现状,即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电算化普及较低、预算管理水平较低、财务分析能力较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1.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1)财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2014 年对西藏120 所中小学校调查结果显示:西藏中小学校财会人员中部分是教师转行做财会工作,虽然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但财会专业素质比较薄弱,有超过50%财务人员所学的本科或专科专业与财务无关,且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次数和频率较低。同时,对于取得会计资格证书的意愿不够强烈,积极性不足,取得从业资格证书17人,占18.89%。(2)财务管理观念滞后。目前西藏中小学校财会工作侧重于经费报销、报表填制等会计核算方面的内容,重核算轻管理,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忽视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工作。
2.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较低
西藏受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会计核算技术手段落后,加之西藏中小学校财务人员接受过正规财务培训机会较少,对会计电算化使用不熟练,不能达到相关要求,使得西藏中小学校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较低。
3.预算管理水平较低
一是预算编制水平较低。西藏中小学校编制预算时未能客观分析本年学校计划对预算的要求和所需资金量,而是在上年编制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其预算编制过程和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内容不完整,不能与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二是预算执行约束力较差。由于受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影响,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预算执行审核不严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三是决算内容不规范、不完整,缺乏审核和分析。四是缺乏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西藏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不重视财务预算绩效考评环节,对预算管理仅停留在预算制定和预算执行的层面,缺乏完整的科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4.财务分析能力较低
西藏中小学校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较低使得学校财务工作的“财务决策参谋”地位难以发挥。学校财务人员只是用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和会计报表来代替学校每年的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出学校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收支状况、资产使用情况等等。另外,财务报告不仅数据缺乏真实性和时效性,有的还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数据分析,影响了学校管理层和主管部门对学校会计信息正确理解和使用。
5.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一是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且存在一定漏洞。如一些学校在接受实物捐赠时,捐赠手续不够严密、完整,未能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还有一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账实不符、资产账目调整不及时。二是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适应性较差,实施细则不详。三是内部控制机制缺乏,造成单位权力过于集中,滋生了各种违规违纪问题。
二、提升西藏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能力的现实路径
1.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保障,更是发挥学校“财务决策参谋”的关键,因此,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首先,实施财会人员专业化制度。严格审批财会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依法选聘有资格的财会人员。对无从业资格财务人员实行统一培训,要求他们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对考试过关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予以留任,对培训后考试依旧不过关的人员,取消其在财务岗位的任职资格。对财会机构的负责人,应选择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领导能力的财会人员,以确保财务管理能全面落实到位。其次,加大对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一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财务制度约束财会人员的职业行为。二是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培训。通过专业素质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为中小学校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对财会人员财务分析能力培训,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体系以及财务分析报告的编报技巧。
2.实施预算的全过程管理
中小学校预算是学校根据自身的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主要依据。中小学校预算贯穿于学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因而,构建“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全过程管理理念与路径,使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西藏中小学预算管理应从四个环节入手:(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应将中小学校各项收支全面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做到预算的内容要“全”、数据要“实”、安排要“细”,不得编制赤字预算;(2)严格执行预算;(3)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4)建立完善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是中小学校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评价工具,通过预算绩效综合考评手段,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3.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是规范财务工作秩序的要求。因此,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1)完善收入管理制度。学校应将各项各类收入统一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2)完善支出管理制度。中小学校应完善学校支出范围、标准、报账流程等规章制度,厉行节约,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全面反映学校各项资产的增加、减少和库存情况,确保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中小学校应从基建项目审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学校预算执行情况与决算审计等方面构建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内审监督作用,增强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的透明度。
4.加强财务监督
中小学校财务监督是根据中小学校财务指标体系对学校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进行的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西藏中小学校加强财务监督应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成立学校财务监督机构,实施“事前事中事后”三级财务监督,同时还应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二是做好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小学校的财务状况。三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实现中小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化。通过上述措施,利用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对中小学校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学校的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5.加强中小学校校长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训
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强调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了中小学校校长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中小学校校长作为学校财务活动全过程的第一负责人,不仅要管理教学工作,还要对学校的所有财务活动负主要领导责任。然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毕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自治区教育系统应加强对中小学校校长财务知识培训,明确学校财务管理职责,提高中小学校校长财务管理能力,避免日常财务工作权责不明、经费使用不清等情况的发生,提高教育经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金项目:
西藏自治区高校教学教改项目“西藏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务司培训资料合集(2014).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校的经济总量急剧增大,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弊端日渐成为制约中小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做好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就福建省部分中小学现行财务状况的调查了解,浅析当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探讨新的思考方法,以促进我省中小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及规范管理不完善
1.财务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变动较频繁
中小学校的会计、出纳人员大多数不是专职人员,在学校担负着教学和其他事务性工作,工作繁杂。客观上由于学校合并、撤销,主观上由于有的学校领导重业务、轻管理等原因形成了财会岗位不被重视,财务人员难以得到稳定的工作保障,财务岗位人员频繁调整,这在山区海岛中小学校尤为突出。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规范化管理意识薄弱
虽然中小学都有一套自行订立和推行的学校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但管理水平良莠不齐,这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监管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问题也处理不及时。
会计规范化管理意识较薄弱,缺乏有力的相互制约和监管机制。
在现金、票据管理方面:(1)存在从银行随意提取现金,未据实报销取款;(2)收取现金当天未及时存入银行,造成现金滞留、积压在个人手里,无法真实地反映学校的银行存款数额,也为学校的货币资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3)存在会计人员未及时审核出纳人员开出的票据与缴存现金是否相符的现象。例如:某中学出纳在会计请假,学校领导将学校留的银行印鉴都由她一人管理之机,填写现金支票,采用存根记账联金额小,银行支付现金联金额大,月底又将银行对账单私藏,同时自己在电脑上伪造银行对账单,并加盖私刻的银行业务专用章的手段,将自己贪污款项的记录抹平。学校领导有章不循,结果是出纳的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次数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导致学校支付给工程队的一笔较大数额的基建款出纳迟迟不转。突然某星期一上午出纳没有来上班,会计也不向学校领导报告,互相包庇,向基建包工头说再等一天,一直等到周三下午,包工头实在等不急了,向学校领导反映转款进建筑材料一事,这时学校领导才知道出纳已三天没上班了,只好让会计电话找人,找不到,和学校领导一起找到了出纳的丈夫,问的结果是他也不知道去哪儿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连住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已经离婚好几年了,在百般无奈之下,为了不影响工作,学校领导只好要求会计将出纳的桌子撬开,办理业务。会计填好支票,到银行转账时,万万没有想到学校银行存款余额不足,经查,学校银行存款实际数与学校会计银行存款账面数相差100多万元,最后只好依法向检察机关立案,教训是惨痛的。(4)存在报销的票据凭证不规范、不真实,填列不清、审批手续不全等问题。
在收入、支出管理方面:(1)从收费项目上,存在巧立名目乱收费、违规收费现象;(2)从收入的账务处理上,收入不列收入,有虚假、瞒报收入的情况。如房屋租赁收入等被隐藏在往来款项科目中,不确认为收入,资金被运用在教职工福利及人情世故的招待上;(3)从支出项目上,存在票面数量、单价、金额填列不全,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支出手续不完备,附件不齐全现象。如笼统开具品名“办公用品”,“礼品”,未注明具体的品名、数量和单价;(4)支出账务处理上,存在虚假列支、套取现金等现象,如白条抵支,以拨代支等。例如:某小学校校长在春节前听本学校教师讲,周边的几所学校春节都给教师发200-300元的福利费,就我们学校没有。校长问财务人员,能不能发钱搞福利,财务人员回答财务制度规定不行。校长迫于压力,以关心教师为名指使学校总务的同志给商店交税费开具购“办公用品”的发票,由他审批到学校报账套取现金,给教职工发过节费。后来这件事情被别人举报到市监察局,经查情况属实,校长也如实承认,虽然钱不多,每位教职工发100元,共2000多元,但是性质恶劣。考虑到校长态度端正,也没有多拿,经上级研究决定,给予校长党内警告处分,发的过节费全部收回,上缴国库。
(二)往来经济业务清理不及时,往来款项科目设立失真
1.经济业务不及时清理结算,造成损失
往来款项中呆账、死账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学校未按照业务要求及时进行清理或按规定办理结算手续,导致部分往来款项长期挂账,超出追溯时效,造成了学校损失。例如个人长期借款不还,押金无法收回、外单位借出的资金无力偿还等现象。
2.往来款项科目设立失真,导致经济业务管理混乱
导致往来款项科目设立失真和经济业务管理混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财务人员对学校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性质不熟悉,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账务处理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分离,统一内容、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设立多个科目,账务管理混乱,往来不清,财务与业务脱节,收入失收、支出失控;(2)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财务人员依法行驶监督权没有提供有力的支持,财务人员无法对学校的经济业务活动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三)基建工程财务监管不严,财务管理存在漏洞
近十年来,在完成治理薄弱学校、创建省、市示范学校及初中标准化建设建设的硬件建设任务上,学校都在大兴土木。一方面显示出学校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多方筹措资金搞基本建设;另一方面折射出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加大投入。基建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景,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却不容乐观,存在如下问题:
1.基建工程缺乏财务监督
财务人员对学校工程项目合同的具体内容不详,只要票据上有学校领导签字,就盲目支付工程进度款,财务人员对这一过程缺乏监管,容易造成预付比例过高和总额过多。
2.会计核算不明晰、不完整
主要反映在:(1)财务人员未按工程项目名称和经济要求设立往来明细科目。如学校的综合楼、教学楼、食堂等集中反映在同一个会计科目中,未按实际区分工程项目,造成工程的财务管理混乱;(2)财务人员在工程完工结转支出的会计分录中,未同时计入发生的固定资产增值,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漏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工程结算票据不合规
存在用服务业发票和普通增值税发票结算工程款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边远山区、海岛学校的自立工程项目上。
4.工程结算票据分离
基建工程竣工审计后,存在审计结果报告书未附在建筑业统一发票后一起报销入账,出现票、据分离现象,导致结算依据不充分。
二、财务管理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对学校领导的财经制度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对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加以规范。
系统地组织学校领导进行财经法规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会计法规,特别是《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新预算会计制度知识问答》等,让学校领导切实领悟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章程,并严格遵照执行。
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专业水平。对新上任财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有针对性地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预算管理水平
中小学年度财务预算是以资金量形式表现的事业计划,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预算是学校年度内对资金来源与各方面支出的合理统筹,是资金运动的倾向性与协调性的有机统一,是学校在一定时期内事业发展的依据和保障。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管理的科学、全面、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年度财务预算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被学校领导所重视。
1.加强计划性。在众多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学校编制事业发展计划一样,财务部门除了编制预算外,也要制定中期预算计划。严格按学校当年事业计划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分出必须保证项目、重点投入项目、压缩支出项目、低线维持项目,根据当年收入总来源,财务部门首先提出切块分割建议,然后按二上二下程序由各职能部门共同编制。
2.预算编制结构上加以改进。多年来财务部门一直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编制一本大预算,但在学校迅速发展时期。预算的涉及范围及需求数大大超过了当年预算收入的承受力,需要银行贷款来补充。这种负债办学如何掌握,内中的复杂情况又如何说清楚?可通过⑴编制维持预算(即人员经费和经常性公用经费),遵循收、支平衡原则,使领导层清楚维持学校运转最低需多少资金;⑵编制专项预算,即教研经费。这一块预算的大小直接反映学校教育和教学发展的实力;⑶编制发展预算。即基本建设、大型设备的投入,引进人才、学科建设投入等这些阶段性的投资,根据上级专项资金来源,包括自创收入,计算供、需之间的缺口,并对几年内偿还贷款能力加以论证说明,这样可使领导层一目了然地了解当年所办的大事和造成资金缺口的原因,对举债发展项目的盘子大小保持清醒的头脑。
3.强化实用性。预算编制的习惯做法是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款、项、目、节来操作。面对一个学校服务社会化及扩大办学自等情况的变化,财务部门的预算应双项制,即编制按部门与按会计制度相统一的一套完整预算,在具体执行中不断完善测算办学成本核算条件。编制的时间在本年度1-2月份完成最合适。
(三)加强支出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督查,严防虚假列支、套现、冲抵、冒领的现象发生
财务管理的理念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成败。为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为了老师的待遇稳步提高,我校本着保运转、保安全、保稳定、保发展和“量入为出、开源节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财务政策,细化项目,分类核算。该用的钱不少用一分,不该花的钱不多花一分。该建设的工程按高标准建设,不建临时性工程项目。使开支的每一分钱都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有利于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严格执行政策,完善理财机制
近几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XX县中小学财务报帐制及公用经费精细化管理办法》,严格执行《XX镇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方案》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实行“校长负责,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从《方案》公布起,我们以核算点为主体,实行报帐制和公用经费精细化管理。校长是财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财务的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三、实行预决算制度、执行月报帐制度。
根据《XX镇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方案》,在每月初的4个工作日内,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和学校报帐员到教管组审核、审计、报帐。由教管组核算点统一管理。每月底在学校办公室公布本月的收支,预算下月支出情况,实行了动态化管理。
每学期初,学校报帐员到核算点领取备用金,支付学校的零星开支。超出20__.00元的大额开支,先由学校写好支出的用途和预算书面申请报告,再经教管组会计审查、助理审批后方能实施。之后,报帐员将支出的原始凭证完善“三证”,到核算点办理直接支付手续。最后,由核算点将原始凭证连同批准的“审批文件”一同入账。实行了预决算制度。为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规范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