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学技术的源头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5 16:53: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学技术的源头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学技术的源头

篇(1)

引 言 排球是我院高职学生体育课中的必修课,近几年由于我院高职学生人数增长较快,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都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就没接触过排球,连基本的传、垫球技术都不会,没有排球基础。初学者在学习时因为技术动作不到位,容易造成红肿和挫伤等问题,这就影响了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给硬式排球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排球选项的学生逐年减少。软式排球是一种新兴的运动项目,它球体轻软、手感舒适、飞行速度慢,技术容易掌握,规则宽松,健身性、娱乐性强,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因此,利用软、硬式排球结合进行教学给我们探索学校排球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适合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学院高职11级两个班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为实验班(40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班(4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知网和万方论文数据库等,查阅了大量有关软式排球的相关文章和资料,为教学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实验教学前对11级高职学生座谈了解情况,并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回收率为95%,发现问题,提出实验教学方案。

1.2.3试验对比法

根据实验设计,实验班采用软、硬式排球结合教学,对照班采用硬式排球教学,两组采用相同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进度和手段,进行16周32学时的教学实验,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1.2.4数理统计法

教学实验中对实验班、对照班相关基本技术、教学比赛效果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有依据的数据指标。实验教学后,对两班再次进行座谈进行心理对比得出结论。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对学生喜欢的常见运动项目的调查

表1 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篮球 软排 足球 乒乓球 羽毛球 硬排 健美操

男生

213人 人数 52 35 40 30 27 21 8

% 24.4 16.4 18.8 14.1 12.7 9.9 3.8

女生

72人 人数 12 22 6 7 11 4 10

% 16.7 30.6 8.3 9.7 15.3 5.6 13.9

合计

285人 人数 64 57 46 37 38 25 18

% 22.5 20 16.1 13 13.3 8.8 6.3

从表1可见,软式排球在学生喜欢的常见运动项目中是学生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且最受女生的欢迎,喜欢软排的学生远远超过了喜欢硬排的学生。这是因为,软式排球回合球多,趣味性强,不易受伤,竞争激烈,适合不同水平,不同人群的需要,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而硬式排球对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要求高,并且速度快,球体硬,接球时前臂会疼,传球或击球时手指容易受伤,这就使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造成课堂上的练习氛围不够,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受到抑制,从而使得硬式排球受到学生们的冷落。

2.2实验教学中实验班、对照班基本技术掌握情况对比

表2 垫球、传球、发球三项基本技术统计表

垫球 传球 发球 综合成绩均分

技评成绩均分 达标率 技评成绩均分 达标率 技评成绩均分 达标率

实验班(40人) 87.6 96% 84.8 95% 77.5 89% 83.3

对照班(40人) 79.7 92% 77.3 90% 73.8 86% 77

差异 7.9 4.0% 7.5 5.0% 3.7 3.0% 6.3

从表2可见,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各项基本技术技评、达标率及综合成绩评定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班明显要好于对照班。因为实验班在软、硬式排球结合教学中,首先用软式排球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完成动作技术定型,然后再进行硬式排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对硬式排球的接触学习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初学者对硬式排球来球的那种恐惧感,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软排球体轻软、速度慢、手感舒适、容易掌控,学生长时间练习也不会有疼痛感,能能保证练习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学习动作的要领上,增强了练习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另外,软式排球的垫、传发球技术相对硬式排球来说,对手型、手指、手腕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要求较低,在学生学习初期,能加快对学习排球基本技术的掌握。

2.3软、硬教学比赛效果的对比分析

在完成了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分别进行了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的教学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和每球得分制,25分为一局,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3 软、硬式排球教学比赛效果对比表

回合球(平均) 最长时间 比赛时间(平均)

软排组 4.7次/球 30min/球 21.3min/局

硬排组 2.5次/球 18min/球 12.8min/局

差异 2.2次/球 12min/球 8.5min/局

从上表可以看出,软排比赛的回合球次数、每球最长时间和比赛时间明显多于硬排比赛。软排比赛中的比赛气氛、娱乐性和激烈程度都比较理想,而硬排比赛在各方面效果都较差。

3实验班、对照班通过实验教学后的心理对比

实验教学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座谈。实验班普遍认为:软、硬排结合学习动作技术容易掌握,能够达到软排――硬排的自然过渡;软式排球球体软,手感舒适,娱乐性强,练习能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有成就感,课余时间也喜欢活动。对照班普遍认为:硬排球体太硬,易受伤,不好控制,排球课太枯燥不感兴趣,为了体育课成绩而被动练习,课堂气氛差,课余时间不活动。

可见,针对当前我院学生现状,学生普遍愿意接受排球课中运用软、硬排结合的教学方法,且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更偏向于对软式排球的学习及课余活动的喜爱,所以,体育课中软式排球教学的引入需要向纵深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经过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在排球教学中结合软式排球教学能够对硬式排球教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得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适合在排球教学中推广,也可在硬式排球教学的前期先安排软式排球的基本技术内容,再进行硬排学习。

4.2软式排球在教学实验中受到同学们的亲睐,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比赛较激烈,学生能踊跃参加,课堂气氛活跃,且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已与软排结缘。所以,应加大软排教学力度、教学时数、进行专门性选项学习,把软式排球的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高职一、二年级的学生实行软式排球选项课教学,使软式排球在校园得到广泛推广。

4.3加强软式排球师资力量的培训,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和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为软式排球的开展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排球管理中心 软排介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葛春林 对我国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回顾与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活动;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现今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社会的快速完善,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一个时代,但由于发展科学技术,难以避免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自然灾害的频发、环境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不断减少等等,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应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减少环境损坏。在实现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环境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之路。

二、科学技术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兴起是为了使人类的活动更加便捷,加快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渐体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人类为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过多的使用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一类杀虫剂,结果虽然暂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由于不断地滥用药物,十年之内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这些毒素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由各种方式进入了人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杀虫剂的持续使用后,还造成了一些害虫的抗药性,使得虫灾泛滥,杀虫剂的效果已经逐渐丧失。在可续技术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开采。上世纪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地球上现存的资源含量越来越少,特别是矿物资源和水资源的问题极为突出,江河湖海在不断遭受着污染,水体的级别一降再降,现在有许多地方的水资源稀缺,或者是水质远远不能达到要求,这对于人体的损害也是极其严重的。经调查显示,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在逐年下降,不仅仅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这与其他方面的环境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没有森林和湿地的调节,自然的代谢能力会越来越差,带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生活中可体现为气温的不稳定、空气质量的持续下降等等。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方法

要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就要从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源头入手,在源头上减少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才能使得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否则只是不断地治理和污染,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要实现环境的治理,首先需要严格贯彻执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因为加快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危害。在这一方面,应该对与自然环境污染相关的企业和工厂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其由于赚取利润不符国家要求的进行环境污染,在审查时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将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在宣传上也应该加大力度,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问题还需要社会上的持续关注和教育,在教育上,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得环境问题深入人心,使得人人关注环境问题,人人保护环境发展。在企业的生产中,需要利用的设备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应该对如何减少生产设备造成的环境问题入手,研发出更加环保、减少环境污染的产品并大力推广使用,减少由于这一方面原因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学校的教育中,从儿童的启蒙教育开始,就应该灌输给儿童要保护环境,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改变环境的重要责任,时刻关注环境问题,坚持做维护环境的优秀公民。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将环境保护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才能使未来的社会发展在更加环保的运行模式下进行。对环境伦理道德的宣传应该始终做到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这样才能使得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结束语:

科学技术在人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将环境保护治理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到一起的合理途径,是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在环境问题上,我们要始终秉持着减少环境污染、有效治理的心态,不能由于环境情况的不乐观而放弃对环境的治理和优化,始终坚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只有不断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问题得到持续关注,将环境伦理道德的宣传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将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控制,使环境得到较好的治理和维护,还地球一片绿色、还人类自己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陈士俊,柳洲,王梅.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环境问题的理论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01)

篇(3)

一、引言

在现今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社会的快速完善,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一个时代,但由于发展科学技术,难以避免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自然灾害的频发、环境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不断减少等等,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应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减少环境损坏。在实现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环境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之路。

二、科学技术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兴起是为了使人类的活动更加便捷,加快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渐体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人类为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过多的使用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一类杀虫剂,结果虽然暂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由于不断地滥用药物,十年之内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这些毒素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由各种方式进入了人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杀虫剂的持续使用后,还造成了一些害虫的抗药性,使得虫灾泛滥,杀虫剂的效果已经逐渐丧失。在可续技术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开采。上世纪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地球上现存的资源含量越来越少,特别是矿物资源和水资源的问题极为突出,江河湖海在不断遭受着污染,水体的级别一降再降,现在有许多地方的水资源稀缺,或者是水质远远不能达到要求,这对于人体的损害也是极其严重的。经调查显示,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在逐年下降,不仅仅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这与其他方面的环境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没有森林和湿地的调节,自然的代谢能力会越来越差,带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生活中可体现为气温的不稳定、空气质量的持续下降等等。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方法

要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就要从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源头入手,在源头上减少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才能使得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否则只是不断地治理和污染,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要实现环境的治理,首先需要严格贯彻执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因为加快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危害。在这一方面,应该对与自然环境污染相关的企业和工厂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其由于赚取利润不符国家要求的进行环境污染,在审查时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将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在宣传上也应该加大力度,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问题还需要社会上的持续关注和教育,在教育上,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得环境问题深入人心,使得人人关注环境问题,人人保护环境发展。在企业的生产中,需要利用的设备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应该对如何减少生产设备造成的环境问题入手,研发出更加环保、减少环境污染的产品并大力推广使用,减少由于这一方面原因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学校的教育中,从儿童的启蒙教育开始,就应该灌输给儿童要保护环境,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改变环境的重要责任,时刻关注环境问题,坚持做维护环境的优秀公民。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将环境保护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才能使未来的社会发展在更加环保的运行模式下进行。对环境伦理道德的宣传应该始终做到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这样才能使得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结束语:

科学技术在人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将环境保护治理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到一起的合理途径,是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在环境问题上,我们要始终秉持着减少环境污染、有效治理的心态,不能由于环境情况的不乐观而放弃对环境的治理和优化,始终坚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只有不断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问题得到持续关注,将环境伦理道德的宣传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将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控制,使环境得到较好的治理和维护,还地球一片绿色、还人类自己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陈士俊,柳洲,王梅.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环境问题的理论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01)

篇(4)

随着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的日益减少,清洁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煤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高。按照我国目前煤炭资源在消费和生产结构之中的比重和资源水平,可以明显的看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将煤炭作为核心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能源在消费和生产中的比重为百分之七十左右,虽然政府制定稳健的能源政策,但是,在2050年之前,我国的煤炭能源在消费结构之中依然会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比重,针对上述情况,对煤炭能源的整合和发展成为了能源行业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的煤炭行业存在着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没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无法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缺乏对科技的重视,同时,企业对科技的投入不足,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煤炭行业主要使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生产和开采煤炭的过程中,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缺乏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煤炭行业的回采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五,在一些资源富集地域的矿井之中,回收率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会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煤炭企业的能源消耗十分巨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资源的使用效率长期在低水平之上。煤炭的使用效率过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超出国家标准,煤炭在使用的过程中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上述污染物,有可能造成酸雨的危害,在我国酸雨灾害严重的山西等地区,会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同时,会产生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因为我国目前在开采中还存在着技术手段落后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塌陷的现象,使水资源大量浪费,在排放废水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很大的污染,一些开采物在堆放的过程中会产生自燃的现象,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在挖掘煤炭过程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我国百万吨煤炭在挖掘的过程中,会产生两人以上的死亡率,虽然我国的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死亡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依然很高。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除了人为因素之外,还有低下的技术水平,在一些煤炭企业之中,依然使用着落后的开采技术和开采工具。在煤炭科技投入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我国企业之间的技术投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煤炭企业,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二、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要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对可持续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思路。首先,应该使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目前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利用资源问题进行解决。同时,通过相关的辅助手段,建立完善的发展战略,使煤炭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在一些煤炭行业之中,应该重视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应该在煤炭行业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国家对相关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旦发现回收率和资源使用率不合格的项目应该立刻取消其资格,在源头上对使用率低的问题进行控制。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使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重视科技投入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对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的企业应该进行惩罚,在全国范围之中,应该针对煤炭的实际情况,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避免民间私自开采的现象。

降低煤炭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对煤炭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水平,减少进行直接销售的现象,在源头上对环境进行治理,减少酸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使用先进的技术,在开采的过程中使用新的设备材料和工艺,减少在生产中产生的地表沉陷和地下水渗漏等问题,在开采的过程中,应该对采矿可能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行论证,对防治措施、排水量、取水量、开采层位、开采年限、储存量、井田面积和井田位置进行考察,减少开采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数字化的开采系统,将无废开采落实到实处。

煤气层是清洁能源的一种,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因为技术的限制,无法被充分的使用,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对煤气层进行研究,使安全生产的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使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企业文化,转变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文化创新,在企业的内部加强技术改革,使一线部门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四、结语

总之,随着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的日益减少,清洁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煤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高。我国目前的煤炭行业存在着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没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无法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缺乏对科技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5)

1、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传统的科技教育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青少年所获取的知识一般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导致科技知识教育十分枯燥,不能有效的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喜爱和探究的热情。单一的知识获取渠道也会导致知识的获取不全面。而科技馆的设立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科技作品的展览,科技知识、科学原理的讲解,能够让青少年更加直观的看到、摸到书本中所讲述的内容。实物操作配合理论的讲解使得科技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同时还能让青少年通过自己进行操作,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书本中讲述的知识、讲述的原理,对青少年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加深和补充,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2、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

对于青少年来讲,科技馆还能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是新时展的主题之一,想要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就要加强人们的创新思维,科技馆的能够满足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的要素。虽然科技馆中的展品科技含量有限,但是储存的科技资料十分丰富,能够满足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需求。科技馆更能够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还能让青少年在科技馆进行活动时,对科技事物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提升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燃起青少年的科技热情,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并促进青少年发展为创新型人才。

3、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

作为对科技知识进行普及的场所,科技馆的馆藏十分丰富,有着很多的文献资料和科技书籍,涉猎范围十分的广泛,学科领域也十分广泛,知识体系完备,内容丰富。与教科书相比,展馆中的书籍科技知识更加深奥,展品也蕴含超过课本上所叙述的科技含量,运用了更多的科技原理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大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知识,补充了书本上所没有的内容,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与教科书的简单介绍相比,科技馆对于一些科学原理的介绍更为详细,能够通过模型和模拟技术,将科技原理完整的表现出来,会更加有效地让青少年进行理解。除了与教科书上相关的科技内容之外,科技馆还展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让青少年对祖国的科技发展充满信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拓展了青少年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还通过先进科学技术作品的展览,比如纳米扩展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展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强大力量,同时这些内容丰富的科学展览能够加深青少年对现代科技的发展的了解,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定位,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水平。

4、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

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除了对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动手能力,动脑的同时动手,培养更加全面的科技人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青少年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科学原理是正确的,是有效的,是具有科学性的。科技馆恰恰能满足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需求。在对科学原理和试验进行实践时,青少年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够更加了解实验的步骤,清楚试验的结果,能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科技馆提供给青少年的实践机会十分宝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习教育的缺陷,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科技馆作用的策略

1、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

想要加强科技馆对青少年科技发展的各种促进作用,就要从源头出发,增加青少年与科技馆的交集。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可行性高的方法。学校应加强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的次数,让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参观科技馆,观察科技馆的科技产品,阅览科技馆中馆藏的科学知识作品。同时,要有纪律、有组织的进行活动,保护科技馆中的展品不被损坏。还要加强教师在参观中的引导作用。将科技馆中与教学相关的科技知识原理指出,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对教材知识进行加深和补充,还要对青少年不懂的技术和原理进行解答,通过启发式、引导式的指导方式,来让青少年自己进行思考,扩展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

2、进行现场教学

篇(6)

1 制约因素

1.1 发展机制不相适应

农业产权制度改革较滞后,改革后的成效不明显,农业土地流转困难,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不具备城乡对接条件,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制约了农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

1.2 产业体系建设不健全

受保守观念和资金条件制约,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家庭式经营模式比较明显;农业商品加工带头单位的量很大,可是生产方式落后,没法带领大家一起,生产线小,种类不多;普通的简单加工比较多,高水平、高效益的复杂加工不多;普通的商品多,名牌商品较少。

1.3 服务体系不完善

底层农业技术推动机构单一,农业技术的发展不能做到全面,无法建设主动高效的技术农业生产体系。农业带头代为、务农人员职业配合规划推动效果不明显,使得许多务农人员的生产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没有播种、培育以及收割整体的服务,务农人员抵抗市场危机的实力不够。

1.4 物质装备条件差

农业生态环境局部改善,但是整体恶化势头没有明显改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农民因为资金原因拒绝接受农业科学技术产品,没有完善渠系配套等农田设施,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薄弱,部分农业从源头就出现污染,存在的隐患较多;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1.5 自主发展能力弱

务农人员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缺少体制化的经历过现代化的农业职业培训,使得务农人员认识领先科学技术的意识淡薄,许多务农人员没有足够的技术,创业想法缺失,年轻农业劳动力往城市转移,就业压力增加,农业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更愿意往大中城市发展,导致部分地方有田无人耕,农忙季节找不到人的窘境,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2 应对措施建议

2.1 深化农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2.1.1 加强农业地产以及屋舍产权体系的整改,成立责任划分清晰、归属明朗、运转流畅的农业产权体制,改善并推动农业生产力,改善贸易中的安排资源的制度,慢慢减少城市和农业二元体系的矛盾,重点推进农业资本的个体化,加大全新工业体系、农业产业体系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寻找解决“三农”困难的合理办法。

2.1.2 加强农业产权体制的发展,能够给发展优势个性化的产业做出资本以及生产力的保障,可以搞笑的推动当代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进步。农业产权体制的整改会按照法律明确农业用地的拥有方以及使用方,农业合作模式以及农民个体也会根据法律获取用地的所有权凭证以及土地使用权凭证。农民能够凭借土地权属凭证,一方面能够建设用地轮流模式,为经济组织以及社会整合资源,为改善有针对性的农业的进步做出经济保障;第二能够用用地当做资本加入股份、给予别人营销的方式,进行别的产业的发展;第三能够使用变更用地归属,增强用的轮流速度,推动用地朝着模式化营销发展。想要圆满的推动农业产权体制改善产生的便利因素,建设生态农业旅行事业,建设用农家乐作为核心的周边产业的高速进步。

2.2 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

2.2.1 增强产业模式化进程。努力建设品牌良好,范围特征清晰,利润更大的出色农业商品。首先要促进“一乡一牌”或者“一庄一拍”产业规划,增强个性化的农业商品模式,产生更加强势以及特点突出的行业链条,建设整个省份以至于整个国家的关键的出色粮食、出色茶叶、出色果蔬、高级食用油以及深层次生产的厂地。其次要促进当代农业园林的开发,建设一定得产业规模化、进步整体化、操作贸易化、销售高端化、制度集中化的拥有着领先优势的技术标准性、景色优美的当代农业模范生产区。

2.2.2 促进农业商品深层次处理。招商“汇源”等资本丰厚、技术领先的农业产业生产带头单位,进行推动广东新大地、裕丰食品、长乐烧酒业、嘉丰农业、广东富农、康奇力药业南台药业等加工型龙头企业扩大生产,主动发展全新商品,拉伸产业体系,改善其农业商品种类缺失、生产体系不足的状态,开发一部分引领作用大、产业范围广、生产体系长、工程进度强的农业商品生产单位“航母”。

2.2.3 农业商品流通市场化。搭建“大宗供销+市场专柜+社区直供+电子商务”4大流通平台。在大宗供销上,打开梅-广、梅-汕、梅-珠-澳绿色产品生产销售整体的贸易途径;在贸易柜台中,在卜蜂莲花超市等全国连锁店设梅州特色农业商品专柜;在社区直供上,建立华南农业大学社区直供店等;在电子商务上,设定范围化的农业电子商务生产区,建设“实体经营同网络经营”相结合的农业商品展览经营通道,并能够凭借穗梅针对性的帮助扶持建立“穗梅农业电商联盟”。

2.3 抓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2.3.1 建设全新的农业技术开发结构。努力达成同升级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梅州农业基础开发基地。一方面能够推动农业研究机构不停的进行生产学习研究的成体系的,努力达成在新种子培养、科学繁殖、有效培育、植物灾害的减免、环保工作、农业商品深度开发等角度的研究中的得到全新的进展。另一方面想要推动带头单位同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府合作,开发农业科研基地,自行发展牌子,增强公司的实力,产生全方位的基础开发高效模式。

2.3.2 提升科学效果转化的速度。首先要主动开发以优势农业商品和优势产区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为重点,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新方式,建立科学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学技术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二是积极鼓励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种养户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三是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2.4 抓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

篇(7)

我国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理论、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极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由此可见,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更是不可缺少的。为此,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生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28-01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进程步伐的加快,光机电一体化的系统的开发研制和生活生产制造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中国过去的市场状态,我国工业生产之所以在长时间的努力后仍然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地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生产产品太多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质量不高的产品在进入国外市场时检测不合格,以致与其他工业国家相比竞争实力减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人才缺乏,测控技术不高。

1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简单介绍

所谓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其实是指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电子,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的一门高新科学技术密集型的综合学科。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所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广泛,小到工厂制造车间仪器的检测,大到卫星以及火箭发射过程监控,还有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光盘生产制造。其特点是以光,电,机械,计算机为主要,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广泛的技术发展空间,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测量与控制等多种领域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对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对培养人才格外重视。在工业革命到现在以来的长时间实践中总结经验,这方面想要快速发展,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并且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测量,控制领域方面有关的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机械运行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这不但是因为市场对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人才的需求紧缺,再者也是国家想要发展科学技术,并且走向世界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晚,技术条件差,只有像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开设比较完善,而且这种高等院校在我国数量较少,严重束缚了我国应用型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2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

在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在逐渐完善该专业教学体系的同时,还有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这才是教育的首要目的。本科课程可以使三年为一个阶段,进行体制改革,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及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部分技术改变,逐年完善技术专业的教育课程,逐步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

(1)依据高等院校的科学发展的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制定合理的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计划。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方向,定向培养本专业创新性,应用型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才,在教育体制中,不仅仅要参照课程教材进行施教,而且还要进行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这个至关重要。在技术专业,理论知识是地基,那么实践操作就是上层建筑,而非纸上谈兵,二者缺一不可。

(2)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的格局布置上过细,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课程中的各个分支课程过去一直强调重要性,独立性,完整系统性的特点,其实经过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发现,其实这种教学观念是不正确的。把明明是一个整体的课程划分为几个小部分,在进行教育,而且着重点却不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体制中,应该把曾经独立的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学科合理的进行交叉式,融合式教学,使此专业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针对以上内容下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3)在保持原有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加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力度,以创新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基础学科的设计上,再加上实验教学,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拥有实验室设备作为基础建设,对于科研项目的研究,检测技术以及自动化仪器的测试计量技术的熟练操作,是专业课程向高水平进军的特色改革之一。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教学,转化为主动研究思考,操作的方向上去,使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建立探索性学习的新模式当中,进一步提升测控技术及仪器操作的水平。实践操作课程对于测控技术及仪器的掌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材知识只是对技术规范,操作步骤和方法的介绍及延伸,要想真正熟练操作机械,测量设备等还是需要实践操作的实验课程。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程。高校的硬件设备要求要有所提升,不但要有电子阅览室作为资料库,还要有计算机操作课。因为,在未来科学技术环绕的时代里,所有程序有以计算机为基础,设备操作也要求计算机作为基础技术条件。在课程设计中加入网络资源相关的课程,不但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在教学研究上节省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教师互动,完成课程任务。

其次,中英相结合的课程设计。高校针对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内容里,既要开设中英教学,还要有普通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选择,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中英课程,对于英语成绩稍差的同学也要进行分班教学,课程层次的难度性也会有所不同。在师资力量方面,配备外教,在课堂上有英语互动交流的环节,增强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现阶段的技术及仪器或多或少都有外国友人的国际接触,还有设备的使用,参考文献的查阅也有外语标注,所以课程设计中融入英语课程也是未来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3 结语

测控技术以及仪器专业,是现代化催生下新课程,是工农业生产制造,科学技术的研究,设备监控等领域的重要手段和标志,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在不断高新产业崛起,技术监督要求的推陈出新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测控技术以及仪器专业的课程教育方面,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培养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作出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篇(9)

2智能化技术优势

在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其相对于自动化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化中,能够更好的推动自动化技术向着更高效、更快速、更精确的方向发展。首先,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在运行过程中的动静结合控制,使得生产能够更加具有高效性,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其次,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迎合每位用户的需求,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设置,使得电气自动化本身能够更好的满足更多数人的需要。实现这种需求主要是依靠智能化的柔性系统控制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控制生产参数,实现模块化的时机理念。此外,在更为复杂的技术运用时,智能化技术能够使得实际应用中多程序和复杂化加工的实现成为可能。

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3.1电气产品优化设计

为保证电气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电气产品的优化更新是一项繁琐复杂的过程,其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耗费的财力也是相当巨大的,对于优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理论知识方面需要优化更新。理论知识是指导产品优化设计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前提。第二,产品的优化还需要足够的经验知识。丰富的经验知识是进行产品优化设计的保障。在传统的电气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想进行产品的优化,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并且还需要凭借经验进行综合验证,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持,或者相应的经验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就很难实现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即使各方面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所设计出的方案也并不能完全达到要求。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对于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也有了全新的技术支持,不是凭借从前的经验进行,人工智能化使得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就能完成相应的设计。计算机智能化的投入,使得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逐渐简单化,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大大缩短了研发的时间,而且还使产品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2人工智能控制技术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成为其优化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技术也将逐步成为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力量。对于人工智能的控制,目前阶段较为常用和有效的三种控制方式主要指的是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专家系统控制。人工智能控制的运用,能够使得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其在线经营模式加快了问题的处理速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对每个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处理,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3.3故障的诊断电气设备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同普通设备相比更具有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因此其诊断和维修更为复杂。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故障的诊断,不仅诊断效率较为低下,还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采用智能技术进行电气故障的诊断显得十分有必要。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诊断方面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得诊断的效率大大提高,还会使得诊断的差错率降低,推动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对电动机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进行结合,诊断更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

4智能化应用的发展趋势

4.1主站体系的规模

不断扩大对于主站而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能够接收到的信息范围不断扩大,覆盖面积更加广泛,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着规模不断扩大的方向发展。主站在其开放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对于软件都有突出的要求。因此,在主站智能化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其规模的扩大,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还要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4.2应用的复杂程度不断的提高

主站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对电力调度的实用性的要求也将逐步增加。电力自动化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还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上。应用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就要求在数据的源头也要相应跟上应用程序的要求,源头努力做好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处理,还要在应用的程序中体现出独具特色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4.3增强电力调度

自动化主站体系的交互电力自动化主站体系的交互已经从开始的单一化的模式逐步向着多元化的模式发展起来,信息的流向也不再是从前的单一流向,也逐渐向着多向流动的趋势发展。主体系统的发展不断带动着各个子系统壮大,子系统的不断发展推动力各系统间耦合性提升,信息交互也由原来的单一模式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篇(10)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人类已经逐渐进人信息社会,各种高新技术也愈来愈多地融合渗入到测量领域和仪器仪表行业。作为测量领域惟一的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二、测控技术的专业介绍以及发展趋势

(一)专业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知识面非常的广,涉及测量与测控技术、仪器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系统与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本专业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因为他们专业知识面宽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从事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转行比较容易。

(二)发展趋势

1.教育发展状况

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往往是由于新的测量技术的发明而获得。在信息科技时代,测控技术与仪表是实现信息获取、存储、处理的必备工具,也是揭示物质运动的必备工具。在现代化建设中,由于仪器仪表对生产工艺和产品的质量的具有的监测作用,人们在技术上对它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测控技术与仪表是适用于各类不同专业的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检测技术及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计算机过程控制等等。在当今的大学理工科类院校中,几乎都已开设了此专业。由于该专业在国内设立较早,因此现已处于成熟的阶段。

测控技术与仪表可以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正是由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这种联系,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就业可以选择的方向十分广泛,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

2.分布式测控系统

分布式测控系统其核心思想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即管理与控制相分离,上位机用于集中监视管理功能,若干台下位机分散到现场实现分布式测量与控制,上、下位机之间用控制网络互联以实现互相之间的信息传递。因此,分布式测控系统有力的弥补了集中式数字测控系统对控制器处理能力和可靠性要求高的缺陷。

3.基于交换式连接工业以太网及分布式、测量控制管理一体化的测控系统

以太网的工业控制优越性和可能性主要表现为:足够带宽并且进行交互式互连从而保证测控系统得实时性,采用TCP从而获得通信协议的开放性、易与Internet集成从而更有利于建立测量控制管理一体化的测控系统,有成熟的以太控制网络软件及成本低廉等。

三、测控技术发展前景与发展新阶段――网络化

目前测控系统中迅猛发展的现场总线,它的通信模型和OSI模型对应,将现场的智能仪表和装置作为节点,通过网络将节点连同控制室内的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联成有机的测控系统。测控网络的功能将远远大于系统中各独立个体功能的总和。结果是测控系统的功能显著增强,应用领域及范围明显扩大。1999年2月,JiNI软件技术问世。Jini软件技术旨在使各种电器设备、测量仪器及采用JAVA芯片的各种装置能连接上网,Jini软件连同以Java语言编写的简单程序,可使联网的任何仪器设备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仪器设备加以利用。网络技术的出现,正在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到计量测试、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领域,微机化仪器的联网,高档测量仪器设备以及测量信息的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资源共享,各等级计量标准跨地域实施直接的数字化溯源比对,远程数据采集与测控,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电、水、燃气、热能等的自动抄表,都是网络技术进步并全面介入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必然结果。

测控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在测控技术中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测控技术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不但使现代测控技术在各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加快了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随着其在国防、工业、农业等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它将为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技术水平做出巨大的贡献。测控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实际情况为例,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监测。

参考文献:

[1]静.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篇(11)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74-01

消防工作一直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因为火灾的发生不仅给个人造成损失,也给国家造成很深的影响,财产损失不说,严重时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国家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消防预防工作,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隐患排查,提前发现、提前治理。虽然如此,仍存在一些担忧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一是排查不断,但仍不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责任难以界定清晰,当发生事故时,仍需层层问责。所以,如何提高基层消防监督管理的效率,成为消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1 加快两个环节的科技资源整合

1.1 在政策法规制订环节保障消防科技技术的推广

消防科学涉及面广,需要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进行预防工作。消防工作体现在各个行业,所以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内容、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消防预防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即考虑不同企业、材质、区域的特点,又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要求,认真分析,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例如,在建筑行业,对于电气、保温材料、钢结构、彩钢板等的消防预防工作,就要结合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防火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开展,需要按国家标准来进行实施,这包括施工的方法、施工用材料、不同材料所需准确的消防设施等,并按国这标准规定的要求合理布局与使用,这样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才可能做到有效。我国GB 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中,对临时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没有具体的规定,缺少具体的施工标准,导致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没有配套的技术文件支持,使得基层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1.2 从源头管控环节加快消防科学技术的应用

任何过程控制都离不开源头控制,消防火灾防控过程也离不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对于消防预防工作是一个关键因素,再完美的设计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消防器材给予保证,那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需要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做好保温材料、防火材料等设计预防;对于消防产品的设计、生产企业,要加强质量监管,生产出合理的消防产品,才能保障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做火灾防控一定要从源头入手,在技术上与原料采购上严格把关,杜绝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现象。

2 强化两类场所的技术防范

(1)火灾高危场所的技术防范。火灾高危场所,就是指一旦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区域、单位等。比如,人员密集的商场、规模较大的储存或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企业等,这些区域一旦发生火灾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群死群伤事故,即给国家带来财产损失,也给公民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人员密集区域与易易燃易爆的企业单位,这些区域由于其固有的特点,火灾预防困难,同时,火灾扑灭更困难,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这些区域的监管,指导其按国家最高标准要求建立相关的预防措施、制定紧急预案,并演练,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多宣传,完善管理体系。

(2)社会一般单位场所的技术防范。这里的一般单位指的是除消防安全单位以外的社会单位、居民区等。这类场所有多、小、散、杂的特点,建筑结构多样,消防管理意识差,预防措施少,消防安全投入低,火灾频发。这于这一类场所的特点,除加强消防 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其自查的技术含量,对于一些小企业,设计消防通道,采购消防设施,做好应急管理,多做演练,提高企业自身防范能力。

(3)实施个性化、人性化防控。在进行火灾预防监督管理时,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措施的选用,对于火灾造成人员伏伤亡多的场所和火频发的场所,需要针对场所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3 提升两大人群的技术素养

(1)提升消防监督干部的业务技能。监督指导到位了,火灾隐患滋生的环境就减少了,社会单位对人防、技防的措施理解、执行才准确,各类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技术防控措施才能准确地在实践中得以使用,消防工作才能在社会化进程中迈开大步前行。防火监督干部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火灾防控工作的质量及效能。一是要重视岗前培训。凡新进人防火岗位的人员,不仅要取得公安部岗位资格证,还必须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且培训合格,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二是要重视专人专岗。在日趋严厉的问责制面前,只有将消防监督干部的个人职责与责任相对应,才能更好地钻研业务、履行职责、承担责任。三是要重视技术力量储备。要重视保留并建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技术人才库,既是智囊团又是讲师团,既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又可以提供传帮带的技术指导。

(2)提升社会消防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对于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开展,其技术要求很高,如对于消防设施的选择、维护与保养等均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所以,要加强消防工作者的培训,并推行持证上岗制定,使工作人员具备消防技能,使火灾预防工作做好实处,做到有效。

4 完善两个体系的科技指标

(1)强化消防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的技术力量。要将技术防控始终作为火灾防控的有力支撑,在管理防控的基础上,完善技术防控的标准,对人员技术资格、单位的技术防控设施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各类火灾防控措施在管理中准确地贯彻执行。如发展培育消防设计审核、消防产品质量评定、消防设施检测维修、火灾风险评估等消防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设立包括资格、资金、场所、人员、仪器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的消防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资质准入条件;推行消防职业人、注册消防工程师等消防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消防协会对社会群体的引导作用,加速消防科技产品在火灾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2)强化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的科技跟踪。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着力解决在管理防控中无法触及、基层消防机构无力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火灾事故发生后,在认真总结分析火灾原因教训的基础上,加大对致灾原因的科技跟踪。积极用技术手段破解消防无限责任的瓶颈,提升基层消防监督干部的工作效能。如针对因安全出口上锁导致群死群伤的火灾,在该类场所应强制性推广应用推闩式门锁,彻底解决“防火”与“防盗”二者不可兼得的矛盾;对火灾中自动消防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窒息死亡等问题,应当加快传统建筑消防设施的改进及智能化、人性控制,提升技术防控的可靠性。

5 结语

火灾布防控制对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从根本上做好预防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发生几率与火灾事故损失。科学布防,对于企业、事业、居民乃至社会的火灾控制都有重要影响,做好火灾布防,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使火灾防控工作做到“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