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5 16:53: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

篇(1)

食管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受麻醉、侵入性操作等影响,老年患者接受食管癌手术后容易造成呼吸功能下降,引发肺部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病死率,影响预后。加强对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1]。本研究将总结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要点,探讨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的高龄食管癌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男女比20:30,年龄65~79岁,平均(71.2±2.3)岁,肿瘤部位:15例食管下段累及贲门,30例食管中段,5例食管上段;对照组:男女比21:29,年龄66~79岁,平均(71.6±2.2)岁,肿瘤部位:14例食管下段累及贲门,30例食管中段,6例食管上段。排除意识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及精神疾患病例,比较两组入选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做好呼吸道准备工作,术后遵医嘱为本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

1.2.2 实验组 给予本组病例术后呼吸道舒适护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新鲜,保证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2次/d,鼓励患者漱口,4~6次/d,做好皮肤护理及管道护理,防止压疮及管道脱落;②呼吸道管理: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排痰;③:全麻未清醒者头偏一侧,去枕平卧,全麻清醒者去半坐卧为,促进呼吸、咳嗽;④活动: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下活动,促进分泌物排出;⑤并发症预防:根据药敏试验及痰液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痰液颜色、血象变化,防止肺部并发症[2]。

1.3 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入选病例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进行临床对比。

1.4 数据处理 借助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涉及资料均为计数数据,应用χ2检验法,以[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高龄食道癌患者肺部并发症统计 实验组共3例食道癌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2.2 两组高龄食管癌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 实验组40例对护理服务十分满意,10例比较满意,0例不满意,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3 讨论

食管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应用手术方案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越来越多。

大量研究证实[3],为高龄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可收到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护理满意度为100.0%,与对照组的18%、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肺部并发症为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术后进行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是保证高龄食管癌顺利康复的关键因素。

舒适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兴护理模式,符合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可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赢得患者满意,进而收到较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高龄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呼吸道管理,鼓励其做呼吸运动,协助患者有效排痰,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可减少其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5]。

综上所述,做好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丽华,谭尚展,石崛.36例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呼吸道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6(05):93-94.

[2]陈平.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护理[J].吉林医学,2013,16(32):6876-6877.

篇(2)

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是一种复杂且对患者有侵袭性的手术,如果术后护理不当,甚至会危及生命。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通过护理观察,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5~78岁;均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均顺利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治疗该病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该病的知识,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手术范围广、时间长、患者衰弱,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术后24 h给予心电监护,待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改为每4 h测量1次,持续3 d,根据血压、心率、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及量,维持有效血容量,记量24 h出入量,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患者术前多合并糖尿病,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升血糖激素升高;或胰腺大部分切除术后,胰岛素分泌减少,使术后血糖升高[2],应遵医嘱监测血糖。

2.2 营养支持 严密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度,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输液勿过多过快,保持液体进出平衡;静脉补充所需营养,输入人血白蛋白、新鲜血、血浆,纠正低蛋白血症;早期进行肠内营养,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增加手术的耐受力,可提高免疫力及手术质量,且可减少并发症。

2.3 胰瘘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1]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管的长度要留有翻身的余地,要防止套管滑脱;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吸引压力;控制冲洗速度:根据冲洗液混浊程度,调节冲洗速度,早期快速冲洗,之后持续缓慢冲洗;引流瓶内吸出的液体要及时倾倒,每24 h更换1次,并做好记录;术后要注意腹腔引流的性质和量,测定其中淀粉酶,一旦发生胰瘘,早期应保持引流通畅,漏出液较多时应用负压吸引,可给善宁0.1 mg2次/d皮下注射,并保护腹壁皮肤,胰液漏出在适当处理后常可自愈。

2.4 出血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大[3],吻合口多,腹腔内出血多发生在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尿量的变化,本组1例出现腹腔内出血,因发现处理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应注意患者若出现烦躁、口渴、脉搏快、血压下降为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应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一旦明确诊断,立即予以止血药物:如立止血1 ku肌内注射,1 ku入壶,并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手术探查及止血。

2.5 肺部感染 每天进行室内通风2次,限制探视;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切实做好口腔护理2次/d;观察呼吸的变化,加强听诊,同时留痰液做培养,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本组无一例肺部感染发生。

2.6 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多出现在术后1周左右,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应激程度较低,体内激素分泌增加有关;为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术后应使患者做好充分准备以减少精神应激,术中尽量缩短时间,术后给予营养支持,术后预防用药:给予0.9%盐水250 ml,泮托拉唑40 mg静脉点滴1次/d,一旦发生应激性溃疡,立即给予0.9%盐水100 ml,加凝血酶1000单位胃管注入,闭管1 h,每4~6 h重复1次,直至胃管内血性液消失。本组有2例发生应激溃疡,因及时处理均痊愈。

2 结果

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7~12 d拆线,除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经及时对症处理均全愈,术后未发生继发性出血、胰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良好,均顺利康复出院。

3 小结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复杂,创伤大,极易出现并发症,胰腺癌患者往往全身情况较差,为术后护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加强手术后病情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士应熟练掌握术后护理的要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55-02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好发部位为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或直肠,发病年龄为45~60岁,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关键。为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该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手术治疗直肠癌35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共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4~72岁,平均50岁,均经肠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根据肿瘤距括约肌的位置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直肠前切除手术Dixon手术,适用于直肠癌下缘距5~7 cm以上的肿瘤,共15例,经腹经直肠切除吻合术(Parks手术)适用于肿瘤下缘距4~7 cm的直肠癌,共 5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适用于距5 cm以下直肠恶性肿瘤15例,将35例患者术后护理随机分为2组,特护组17例,对照组18例。其中对照组病例中肺部感染者1例,切口感染者2例,无吻合口漏,经抗感染,营养,换药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大部分直肠癌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手术的恐惧、病情的悲观、术后造瘘口能否适应的焦虑等心理反应。不但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而且会影响手术与麻醉的医疗活动顺利进行,从而间接影响治疗效果[1]。所以护士应体贴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流,甚至可以请手术效果较好的患者谈亲身体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2.1.2 饮食指导 由于肿瘤系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需加强营养,应让其食用富含热量,易消化的蛋白质饮食,如蛋类、瘦肉、鸡和鱼等,每日可在下午3时再加一餐,进食差者予静脉输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1.3肠道准备 指导患者术前3 d低渣半流质饮食,口服甲硝唑、氟哌酸等肠道抗生素,3次/d,连用3 d,因饮食控制及服用肠道杀菌剂,使维生素K的合成及吸收减少,需补充维生素K,术前2 d进流质饮食,术前1 d禁食(药物除外),予补液,口服甘露醇250 mL,术前晚及术晨予1%~2%肥皂水清洁灌肠,至无粪渣为止。肠道准备被广泛用于外科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护理工作中,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轻患者术后腹胀、促进肠蠕动和吻合口愈合,减少肠道细菌,其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的结果,住院时间和预后[2]。

2.1.4 各系统疾病的对症护理 ①呼吸系统:术前2周禁烟,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后再进行手术。②糖尿病:对血糖8 mmol/L仅以控制饮食,对血糖8 mmol/L以上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护士要监督患者每餐进食食物,再加用胰岛素保证血糖测在8 mmol/L以下手术。③高血压:入院后按入院前有效用药方法控制血压,每天早晚静卧30 min后监测血压1次,使血压保持在140/90 mmHg以下,术晨舌下含服降压药,禁止喝水,术后尽早恢复用药。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全身麻醉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硬膜外麻醉平卧6 h。术后6 h患者若无头晕,呕吐症状,可改半坐卧位,以利腹腔引流。

2.2.2 饮食指导 术后3 d内禁食,术后3~7 d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鱼汤,术后7 d可进半流质,如面条,豆腐脑,稀饭,术后10 d可进软食,如软米饭,2周可进食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低渣饮食,禁止辛辣刺激食物及胭制熏烤食物。

2.2.3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各管道,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防止引流袋高于引流管,导致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①胃管:一般引流2~3 d,有排气后拔出,引流不畅时可用30 mL注射器注射温生理盐水冲洗。②尿管:一般放置1~2周,每天做尿道口护理,嘱患者多饮水。尿管待患者有尿意时开放,以锻炼膀胱收缩功能。

2.2.4 切口及人工的护理 直肠癌手术一般属于Ⅱ类切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机会较大,术后应该保持切口敷料的固定干燥,发现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更换[3]。对腹部有人工的患者,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排便后要及时清理干净并用温盐水棉球擦净造瘘口周围残留的粪便,特护组则在造瘘口周围涂氧化锌保护局部皮肤.并及时更换人工肛袋,以防治肠液流出刺激造瘘口周围的皮肤及污染附近的切口。对照组病例发生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11.76%。

2.2.5 造瘘口的护理 术后48~72 h必须严密观察造口部位血供情况,正常肠粘膜红润,富有光泽,触碰后可见有出血点,若湿暗紫色或黑色并有恶臭分泌物,则说明血供障碍,要尽早处理[4]。清洁造口周围皮肤对照组使用肥皂液清洗,常规消毒,特护组使用温水由造口内周向外彻底擦洗干净,常规消毒。选择造口袋裁剪粘贴底盘时注意剪空应比造口大1~1.5 cm,不能太大或太小,否则易造成粘膜出血或皮肤浸渍刺激。造口袋如在使用中经常充气鼓起,说明肠内气体过多或排气不畅,可在造口袋内侧上方用针扎几个小孔,补添活性炭过滤片即可。

2.2.6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防止出血: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 min 1次,至病情稳定为止;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观察引流管引流情况,术后若2 h引流量超过200 mL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预防肠梗阻: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抽出胃内液及气体减少腹胀。术后12 h协助病人床上翻身活动,促进肠管蠕动;③术后疼痛的护理:一是术后24 h内,护士多关心患者,用分散注意力方法减轻患者疼痛,二是术后(2~3)d:病人因咳痰,振动而引起切口疼痛,这时护士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教会病人按住切口咳嗽,对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应给予雾化吸入。

3 结果

采用了正确合理的护理方式,严格按照直肠癌术后护理的要点进行操作,35例病人在Dixon手术、Parks手术以及Miles手术后均取得了较高的愈合效果,只有极少部分的病人因为身体原因以及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了并发症,35例病例中术者的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q术后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以及护理级别对于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本次统计中采用了8个病例作为特护组,对照组为普通护理,以直肠癌Miles根治术术后恢复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为例,见表2。

表2 15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术后恢复情况

注:χ2检验:P

4 讨论

从表 1中可以发现采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的直肠恶性肿瘤15例的治愈率为80%,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距5 cm以下直肠恶性肿瘤的术后愈合率要低。

从表 2中可以观察到特护组的治愈率100%,无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人工和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涂抹氧化锌及造口袋的处理是值得同仁们推广使用的。

通过对3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切口及造瘘周围皮肤涂抹氧化锌、造口袋的改装等特殊护理,有效地减少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使患者在生理上减少了病痛的折磨,心理上能正确的对待疾病,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屈清荣.腹腔镜下行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1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21):23-24.

[2] 陈冰洁.直肠癌病人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护理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7):2216-2217.

篇(4)

随着体外循环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人们对手术的美观问题越来越关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纠治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损伤小、疤痕隐蔽、不破坏胸壁的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1]。我科自2006年8月-2009年8月共行此类手术78例,术后护理中,总结出右腋下小切口行心脏矫治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的护理重点有所不同之处。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从2006年8月-2009年8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共78例,其中男11例、女67例,年龄10月-6岁,平均年龄3.4岁,体重7-22Kg。其中室间隔缺损4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房间隔缺损25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

1.2 手术方法简介:本组均采用右侧肩背部抬高,右臂上悬并固定于头架上,取右腋中线自第3肋至第5肋间作直切口,长约4-5cm,于第4或第3肋间进胸,沿膈神经前2cm纵形切口心包,上至升主动脉与心包反折,下至下腔静脉与心包反折,充分悬吊心包,暴露心脏,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术毕关胸,直接缝合伤口,经右第7肋间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一根,手术完毕。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及恐惧感。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过程,说明右腋下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愈后美观,疼痛减轻等优点,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2.1.2 健康指导。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减少家属探视,避免与有感染或患感冒的人接触,适当增加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向其说明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行心脏直视手术对右肺的挤压程度重于胸骨正中切口,可引起肺的挫伤,易导致肺部并发症,故指导患儿进行深呼吸,做有效的咳嗽、咳痰动作,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对术后肺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2.2 术后护理。

2.2.1 循环系统的监测。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及体温的变化。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严密观察尿量,适量使用利尿剂,保证患儿尿量在2ml/kg.h以上,及时补充血容量。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对右肺损伤较大,术后早期易出现肺膨胀不全、肺不张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肺叶膨胀是术后护理的关键之一。患儿入ICU后要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做好标记,严防滑脱。根据床边胸片,判断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恰当及有无肺不张,血、气胸等并发症,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的湿化及通畅。根据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当患儿麻醉清醒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予逐渐撤离呼吸机,在血气满意的情况下,拔除气管插管改鼻导管湿化吸氧,流量2-3L/min,抬高床头30?,每日予超声雾化两次,定时翻身拍背,拍背时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向肺门方向拍击,同时鼓励患儿咳嗽,以松动分泌物,促进分泌物排出和肺的膨胀。必要时辅助吸痰,氧饱和度维持在98%-100%。

2.2.3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因主要操作均位于胸腔,肺组织及胸膜反应较重,术后引流量偏多,要特别注意出血情况,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脱落,勤挤管,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及速度,并观察有无凝血块,若引流量大于2ml/kg.h,颜色突然改变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根据引流量的情况于术后24-48h拔除胸引管。

2.2.4 疼痛的处理。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无需劈开胸骨,创伤小,术后患儿疼痛感明显较胸骨正中切口轻。护理中当患儿感到切口疼痛时,予抚摸、安慰、分散注意力,鼓励其咳嗽时可用手轻轻压住切口以减轻疼痛[2]。疼痛明显且吵闹者予镇静剂或镇痛泵持续镇痛,使患儿安全度过术后疼痛期。

2.2.5 切口的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因患儿腋下出汗较多故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切口处敷料,防止切口感染。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常规予抗感染治疗。

3.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胸引量为40-165ml,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切口愈合好,术后6-10天出院,出院时经超声心动检查均未发现残余漏,未发生因护理不当而致的并发症。

4.讨论

对行此类手术的患儿术后须严密监测循环系统,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每日两次,定时翻身拍背,辅助吸痰,防止肺部并发症,重视胸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注意胸腔引流的量、色、质的变化,减轻术后患儿的疼痛是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确保手术安全、成功的基础,也是手术后的护理要点。

参考文献

篇(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多需要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矫治,由于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等因素。容易产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气道分泌物增多;手术过程中的低温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造成有效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所以呼吸道护理是小儿心脏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20例,法乐氏四联症8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2岁。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

        2 呼吸道护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02-01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引起,严重威胁着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最终大都需手术治疗。1997年9月马颂章在我国开展了首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1],此后在我国广泛开展。我院目前主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补片疝修补手术治疗。其修补材料使用聚丙烯补片,是由聚丙烯纤维编织成的单层网状结构。其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后疼痛及牵拉较传统治疗减轻,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复发率。现将本人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

1.1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腹股沟疝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56―70岁,平均年龄63岁,均为斜疝,其中 10例合并支气管炎,8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便秘。

2 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加强心理护理:不论腹股沟疝手术大小,对患者来说都是一种重大应激,加之这些人群大都是年老体衰,病程长,对手术期望值高,又害怕失败,易引起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术前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可以让其他手术成功的病友介绍心得体会。让患者了解补片永远放在体内,其相容性好,不易出现排斥反应,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多巡视、关心体贴病人,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心,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处于最佳状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准备:良好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常规做好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同时做好胃肠道准备,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皮肤护理也尤为重要,术前淋浴更衣,按规定范围备皮,防止划破皮肤引起感染。吸烟者在术前2周戒烟,以减轻对呼吸道刺激,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指导患者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练习,以增加肺活量,防止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积极治疗支气管炎、高血压、便秘等合并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另外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因不习惯而引起尿潴留及便秘。如有便秘先调节饮食软化大便,再予以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与活动护理: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回房后6小时内给予平卧位,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利于切口愈合,减轻伤口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取半卧位,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卧床过久,病情许可应早期离床活动,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2.2 术后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体温脉搏的变化,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及切口敷料的渗夜、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污染敷料,防止切口感染。观察阴囊有无积液,有无红肿、水肿,可有丁字带将阴囊托起,或垫高臀部,使抬高,同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3]。

2.2.3 饮食护理:一般病人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并进适量高纤维饮食,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2.2.4 针对疝发生发展主要原因,术后的防止以减少腹压为主要目标[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咳嗽时,用手按压保护切口,以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并教授正确的咳嗽方法。积极处理术后尿潴留,对便秘者给予通便药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腹内压增高。

2.2.5 术后补液及治疗:按医嘱适时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液体补充,同时应有抗生素、止血药以及止痛药等对症支持治疗。

2.2.6 出院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疝发病原因及引起疝复发的诱因。出院后3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加强控烟意识及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后注意饮食习惯,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注意有无疝复发现象。

3 结果

3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全部治愈出院。

讨论:

本研究采有回顾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及比较,总结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护理要点。术前对患者做好做好心理护理,全面健康评估,充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腹内压增高,加强出院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手术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颂章,李燕青.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J].临床外科杂志,1998,6(4):234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322-02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为28至76岁间,平均年龄为48.3岁;病程在5小时至8年,平均病程为3.6年。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胆汁浑浊、内有结石、胆囊肿大及胆囊壁肥厚等。全部患者均满足手术指征,择期给予胆囊切除手术。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心理干护理。患者术前容易出现恐惧、焦躁、不安、紧张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并主动向患者讲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及手术治疗等知识,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和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1]。(2)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腹膜炎、高热、腹痛、寒战、黄疸及休克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3)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尿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肺功能、B超等检查,术前1d应做好皮肤、胃肠道及输血等准备工作。(4)饮食护理。为了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呕吐症状,对呼吸道造成严重阻塞,术前12h不可进食,术前6h不可饮水。

1.2.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通过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率计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同时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若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低热等症状,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胆漏现象,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2)营养支持。患者术后需禁止进食,且基础代谢与激素分泌量较多,机体消耗较快,因此术后应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蛋白质。(3)并发症护理。呕吐:若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呕吐症状,应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症状;肺部感染:术后插管容易对粘膜造成损害,导致勃膜萎缩,进而引发肺部感染症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痰及咳嗽方法,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治疗措施;切口感染:补充充足的维生素、热量及蛋白质,并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感染控制;切口开裂:对患者呕吐、便秘及咳嗽等症状进行有效控制,以避免切口开裂,若切口开开裂可用腹带进行包扎,并延长拆线,减小切口张力,以有利于切口愈合[2]。(4)健康教育。术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避免术后出现肠粘连症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痰和咳嗽方法,并鼓励患者咳嗽和咳痰,以避免肺部感染症状的产生。告知患者术后应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进食些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2结果

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过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后,27例治愈,8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为97.2%。

3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发病急促、病情反复变化,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命质量。临床上主张给予手术治疗,但是患者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本文就我院收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工作;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术前准备及饮食护理,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给予病情观察,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给予营养支持,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发症防治,减少或者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切口开裂等并发症;给予健康教育,能够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痰、咳嗽方法,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手术治疗及护理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7.2%。

总之,在围手术期间,给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72-0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危重病人由于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受损,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血氧分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加重组织损伤[1]。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须行气管切开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2002年6月~2007年4月我科共有96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6月~2007年4月共行气管切开术96例,其中男74例,女22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颅脑外伤76例,脑出血20例。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生命体征的观察每15~30分钟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颜色,生命体征稳定时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2.1.2 手术创面出血的观察手术创面有出血或渗血时,应及时清洗伤口和更换敷料。切口少量出血属正常,一般手术后24 h后出血减少、停止,若切口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大,应及时联系医生再次手术结扎止血,并及时处理血性分泌物,以免流入气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2.2 气管套管的护理

2.2.1 套管固定气管切开病人的套管固定很重要,尽量减少病人头部的活动,头颈部应一致性地转动。经常检查和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固定带一般均系死结,以免无意拉脱致套管脱出。

2.2.2 套管更换我科所用气管切开套管大部分没有内套管,套管的内腔容易引起分泌物沉积或结痂,并有可能堵塞管腔。故应注意观察套管的通畅程度和状况,一旦管腔堵塞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套管。

2.3 呼吸道护理

2.3.1 吸痰注意以下几点:①选用管壁光滑、富有弹性的吸痰管,直径为气管套管的1/2,不超过2/3,口鼻腔要分开。②吸痰时注意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熟悉病情,掌握吸痰时间,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吸痰前后要提高吸氧浓度,吸完后1~2 min调回原浓度。③视病情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能自行排痰者插入10~12 cm,咳嗽反射消失完全不能排痰者插入15 cm或更深。④吸痰前后密切注意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面色的改变,出现心率失常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立即停止操作。

2.3.2 呼吸道湿化做好呼吸道湿化有利于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通畅,防止感染。配制0.9%NS 40 ml加庆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1支,地塞米松5 mg的稀释液。于床旁铺一无菌盘,每隔1 小时沿气管壁缓缓滴入1~2 ml,也可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呼吸道湿化。

2.3.3 分泌物的观察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留痰培养,以判断是否出现感染。

2.4 换药

更换切口敷料,用0.1%安多福棉球消毒切口,然后用2层无菌纱布剪成“Y”形围住套管缠绕遮盖切口,每日2次,动作轻柔,随脏随换,严格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做细菌培养。

2.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鼓励病人咳嗽,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可有效地协助病人排痰,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口腔护理2次,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以防异物残留在口腔内。

2.6 心理护理

行气管切开术病人由于害怕术后不良反应,担心语言功能和外表的不美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士应细心与病人交流,耐心解释气管切开后不能言语的原因,给予写字板或手势与病人沟通,解除病人对气管切开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7 环境温度

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次,地面消毒2次,每天用消毒机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2.8 饮食

气管切开病人有潜在的营养不良,饮食以清淡为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但经口进食或鼻饲均应注意避免呛咳。

3 结果

3.1 效果

气管切开便于吸除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为抢救病人生命提供有利时机。

3.2 并发症与防治

3.2.1 24例病人出现痰多粘稠、病人体温在38.5%以上,痰培养为阳性。经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吸痰时保持无菌操作后痰液减少,痰培养转为阴性。

3.2.2 1例病人术后套管内吸出大量新鲜血液,套管外周纱布被血液渗湿。立即报告医生予结扎切口周围小血管,套管口周围纱布加压止血后出血停止。

4 讨论

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减少了无效呼吸,使气流阻力减少,从而降低了病人呼吸功能的消耗[1]。但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存在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此,正确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正确使用气管套管,保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内容之一[2]。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20-02

1 临床资料: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重症肝破裂病人14例,其中闭合性腹外伤11例,开放性外伤2例,挤压伤1例。合并肺部损伤者5例,骨折6例。死亡2例,痊愈11例,意识障碍1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救治

2.1.1 争分夺秒积极救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在腹部外伤中肝破裂占15-20%,一旦发生往往病情危重。肝破裂常常合并胸部、颅脑、腹腔其他脏器、骨盆、四肢等损伤,死亡率高达10%~30%[1]。严重肝破裂伤情重、常并发休克,稍有延误就可造成病员的死亡。有文献报道,伤后每耽误30min则病情相应增加3倍[2]。快速安置病人,第一时间静脉补液,争分夺秒的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是救治病人的关键。

2.1.2 接诊后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有计划分步骤的给予有效补液。大量外源性液体的补充,会严重降低机体的凝血机制,同时快速的提升血压,有可能导致创面新形成的血栓脱落,导致新的大出血。至少保证一条为单独的胶体给液通路,根据病情给予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以精准补液。液体输注的高峰掌握在手术麻醉前30分钟,因麻醉后会产生严重的血压下降,可能诱发心跳骤停,有预见性的充分液体复苏,可减少此类风险的发生。输液部位应在上肢或中心静脉,因盆腔、腹部内脏血管损伤者,行下肢输液在液体进入右心房前大量液体经过损伤血管会进入盆腔、腹腔;腹腔内静脉损失者血管修复时需阻断盆腔腹腔内静脉[3]。另一方面,部分输液可在回心途中经破裂的血管流失,降低了实际补液量[4]。本组病例使用PICC导管3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8人,保障了患者精确及时的补液。

2.2 加强基础护理 重症肝破裂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尤其是纱垫填塞压迫止血者术后禁止翻身。患者病情危重,虚弱多汗,我们采用抬肩法帮助病人擦洗,下压气垫铺中单和中单两铺法,(采用二个中单,分别在病人两侧各使用一个,中间对折铺平)方便更换且减少病人活动。对病员服的穿着我们改用反穿法,病员服左侧袖子穿在右侧上肢,右侧袖子穿在左侧上肢,原背部盖在腹部,衣服前襟平铺在病人身体两侧,即美观又方便更换,还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2.3 出血的观察 重症肝破裂病人因创伤失血、休克及身体暴露引起的低体温,入院抢救大量液体的输入致血液稀释,手术刺激等多种原因致病人的凝血功能下降,病人术后极易出血。

2.3.1 精准记录病人出入量 对出血多的病人,根据引流液的多少1h或数小时换一次引流袋,精准记录病人引流量。因早期重症肝破裂引流管出血较多,我科每小时总结出入量一次,班班交接。

2.3.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不容忽视,这些是观察出血的关键。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注意连续动态变化,做好回顾性记录和研究,尤其对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更应慎重观察,本组曾有一例患者血压120-130mmHg,脉率120次,经检查证实有慢性出血,及时采取了措施。

2.3.3 重视引流管的护理 重症肝破裂病人有数根引流管,首先要保证各引流管标识清楚,明确引流部位,与医师共同确认,保证其准确性,并对易高危出血部位进行评估,班班交接,重点观察和护理。术后早期引流量往往较大,容易形成血凝块,要做好引流管的挤压及冲洗,每天用20ml左右生理盐水冲洗2次,冲洗速度慢,压力低,保持其引流通畅。评估病人意识及合作程度,做好防脱管教育工作。

2.4 做好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 此类患者大部分合并肺部损伤如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等,加之术后限制翻身活动,患者咳嗽无力,咳痰困难,易引起肺部并发症,在术后三日内我们采用增加雾化吸入次数,缩短雾化吸入时间或减小气雾的方法减轻病人的胸闷不适症状。在出血相对静止期,日引流量<500ml逐渐加用翻身叩背及肺部功能的锻炼。严密观察指脉氧的变化,指脉氧低于95%时采用面罩加鼻导管二路氧气管路高流量吸氧使指脉氧维持在正常状态,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重症肝破裂术前积极救治,输液要求精、准、快原则,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病情观察要求动态和整体性,体现了专科护理价值和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业,周异群.使用腹部外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山版社,1999:173.

篇(10)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59-01

腹腔镜(LC)是利用先进的电视腹腔镜外科技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取代了部分的传统手术,成为微创手术的重要部分。主要经B超和CT检查确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后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通过腹壁的3-4个小戳孔,在插管全麻将腹腔镜手术器械插入腹腔切除胆囊。与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相比,除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外,已成为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要术式[1]。近年,LC手术已被广大患者熟知,并被普通接受,因此,如何做好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后护理工作的关键。本文重点关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做好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同时做好出院指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组520例,男315例,女205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37岁,术前经B超或CT显示胆囊结石360例,胆囊息肉130例,胆囊炎30例。

1.2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

1.3合并症:本组520例,合并高血压25例,合并肝硬化5例,合并糖尿病10例,均采取微创,选择性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平均住院4-5天,依次是出血、胆漏、胆总管损伤等,出院随访护理满意度98%。

1.4结果:本组520例,7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

2护理体会

我在174医院肝胆外科工作期间,护理了很多要做胆囊结石切除术的病人,也护理了慢性的胆囊炎的病人,对于护理人员,我想要做的就是把病人护理好,让病人心情得到放松,尤其是需要手术的病人,很多病人都怕手术,他们怕手术不是怕“疼”,而是怕手术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病人的这些心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想都需要给他们做好心理工作,让他们把心放下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手术,对待自己的身体!下面简单说一下围手术期的护理: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术前结合病情向患者讲述胆囊疾病的有关知识,LC的优点、特殊性及局限性,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所采取手术方式。平时经常接触和关心患者,增强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胃肠道准备: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返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面肺部手术尤其重要。产生返流和吸入的主要因素是饱胃及胃排空延迟。因此除了术前必须禁食外,还应考虑到不同各类食物应有不同的禁食时间。研究表明:饮水能稀释胃酸,降低胃液PH值,又能刺激胃排空。传统的禁食时间为术前12小时、禁水,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过早进行,让患者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极易发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愈后[2]。术前应免手术中因恶心、呕吐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并可防止术后腹胀。

3.3常规准备:术前戒烟、戒酒,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下床或改变而导致床上排便困难,或因麻醉后膀胱肌收缩无力而引起的排便困难。

3.4皮肤准备:应注意脐部及会的消毒,尤其是脐部LC必须在脐部切口,术前应指导并协助病人用松节油等清洁消毒脐部。

4术后护理

4.1:LC一般采取全麻,故术后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清醒后取平卧位,可减轻肺部张力,利于切口愈合。一般6小时后可起床活动次日晨可下床活动。

4.2恶心、呕吐的护理:术后病人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应观察呕吐物的量和性质,分析呕吐发生的原因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呕吐有关,还是与剥离切除胆囊胃肠道产生刺激,干扰胃肠道功能有关。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4.3肩背部酸痛:病人在改变或者平卧时酸痛加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更换舒适,按摩酸痛部位,告诉其1-3天后症状会消失。

4.4血压升高的护理: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应查明原因,对症排除情绪紧张,疼痛或排尿困难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术后应继续抗高血压治疗。以防血压持续升高引起钛夹脱落或腹腔内出血。

4.5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术后8小时内密切监测血压和脉搏的变化,防止剧烈咳嗽和呕吐。若30分钟内引流量大于50毫升因警惕腹腔内出血,立即加快补液速度。出血大于500毫升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2)胆漏术后严密观察病人体温的变化和有无腹痛、腹胀及黄疸,留置的腹腔引流管 是否有胆汁流出。[3]

4.6饮食宣教:肠道功能未恢复前应禁食、禁饮,肠道功能恢复后第一天以无脂流质为主,以后逐渐过渡为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忌辛辣刺激食物。

4.7出院指导:术后一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3周内不能提大于5千克的重物,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术后1个月复查B超,如体温大于38.5度,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不适,或肝门停止排气,排便2-3天,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不断完善的卫生保健事业,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由于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尤其髋部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因而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另外,老年人常并存其他系统的疾病,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我院骨科于2002~2004年对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护理上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制定并实施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56~90岁,平均7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颈骨折30例;跌伤63例,车祸伤17例;30例股骨颈骨折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粗隆间骨折1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15例行钢板固定,17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80例患者在伤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并存1种10例,2种37例,3种25例,4种8例,并存的内科疾病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贫血及营养不良等。

2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与护理要点

2.1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生理特点与护理

2.1.1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老年人呼吸系统渐出现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老,主要表现为胸廓僵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正常情况下,吸入肺泡中的微小尘粒及病原体均由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带至细支气管,再由黏液-纤毛系统排出。随着年龄增长,巨噬细胞的数量、吞噬功能及纤毛的移动能力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这些微尘及病原体。加之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灭菌作用及中和病毒的活性作用,故老年人在围手术期间,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有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本组患者均并存不同程度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资料表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卧床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尤其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所以,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是高龄手术患者能否进行手术及影响预后的关键。

2.1.2护理

2.1.2.1病情观察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隐袭,进展快,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体温、咳嗽、咳痰情况,加强肺部听诊,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全面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呼吸道感染情况。

2.1.2.2增加肺活量根据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详细可行的肺活量锻炼计划。如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指导患者深呼吸的方法;拉吊环每日3次,每次5~10下,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2.1.2.3加强口腔护理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老年人口腔和牙齿疾病较多,因此保持口腔卫生,防治口腔和牙齿疾病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可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清洁口腔。

2.1.2.4维持适宜的空气环境老年人鼻黏膜萎缩,其纤毛脱落,导致鼻腔对空气的加温、湿化及净化功能减退,干冷及含尘粒的空气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下呼吸道炎症。因而注意维持病室的温度和湿度,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减少空气中尘粒,避免扬尘。对张口呼吸者用2层或3层湿纱布盖于口鼻部以湿润空气,吸氧患者做好氧气的湿化,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气对鼻黏膜的长时间直接冲击等。

2.1.2.5促进排痰老年人呼吸道清痰液的能力减退,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减慢,呼吸肌萎缩,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易形成痰栓阻塞小气道。痰液阻塞与肺部感染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痰液的排除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对低效咳痰者2~3h给予翻身、叩背,刺激咳痰;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本组80例患者中有1例95岁的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出现肺部感染,经过及时对症治疗与护理,出院前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余72例均未发生明显呼吸道感染。

2.2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与护理

2.2.1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半数患者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同时术前骨折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以上因素导致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静脉血栓,危及生命。

2.2.2护理

2.2.2.1抬高患肢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患肢抬高20°~25°,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避免腘窝受压,避免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

2.2.2.2保持引流通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要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受压,以影响静脉回流。

2.2.2.3早期积极活动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窦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易发生静脉血栓。早期积极活动,如主动肌肉收缩活动关节、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伸屈以及翻身等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评估因人而异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一般术后麻醉消失后即指导患者行主动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每2h20次,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每2h协助翻身1次,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术后1~2天主动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等长收缩活动,每小时40~50次;根据病情协助床上坐起,每天2~3次,每次不超过30min,同时行髋、膝关节屈伸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2.2.2.4下肢血液回流观察治疗静脉血栓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静脉血栓的高发期是术后1~4天,在此期间注意加强对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的观察,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注意对比观察,必要时测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2.2.5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患者常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和肝素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过程中注意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滴速要缓慢,一般30~40滴/min,防止发生肺水肿;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引流液量,防止术后出血性休克。

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因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逐渐康复,余未发生深静脉血栓。

2.3其他重要器官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2.3.1老年患者神经精神系统生理特点与护理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有反应迟钝、易疲劳、记忆力差、睡眠缺乏规律、行为不能自制等特点。另外,创伤、住院与手术均易造成老年患者知觉剥夺,产生认知障碍,如错觉、幻觉、时间感觉障碍、谵妄等精神症状。护理人员白天按分级护理巡视,经常与患者交流,防止患者过于安静、处于浅睡眠状态,使氧饱和度、氧分压降低,从而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骨折合并偏瘫侧肢体的护理十分重要,将肢体放舒适位置,避免骨突部位受压,避免足踝部下垂,定时、定量对患肢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对外伤后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躁动严重者,除药物治疗外,使用约束带和床栏,24h不间断陪护,防止坠床等其他意外事故发生。本组并存脑血栓后遗症偏瘫15例,摔伤后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10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2.3.2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特点护理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脏细胞数减少,结缔组织增加,肝细胞酶活性、解毒功能及蛋白合成功能降低。肾单位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均下降。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对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抗生素药物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质,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h总量,监测肝肾功能变化。本组80例老年患者未发生肝肾衰竭并发症。

2.3.3泌尿系统特点与护理老年男性患者并存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易使细菌繁殖生长;前列腺液减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阴道pH值相对升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本组病例术后即行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开放导尿管排尿,定时用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清洁会皮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素预防泌尿系感染。

2.3.4内分泌系统特点与护理老年患者由于环境、遗传等因素易发生内分泌调节障碍,最多见的是糖尿病。高血糖可影响伤口愈合,对术后恢复十分不利,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对该类患者的护理重点。本组58例患者并存糖尿病,请内分泌科进行会诊治疗。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行饮食护理,每天监测血糖尿糖,使其空腹血糖控制在6~9mmol/L,餐后血糖维持在10mmol/L以下,尿糖控制在(+)以内。患者均匀顺利通过手术,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伤口感染。

3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要点

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出现多种心理异常。第一种情况是由于创伤、住院、手术等重大应激易出现恐惧及退行性心理,表现为行为异常、过度兴奋、多疑等症状。对于这种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尊重患者,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第二种情况是老年患者反应能力下降,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如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第三种情况是老年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担心拖累家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使患者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4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然而,髋部骨折常常是老年人的一个致命性损伤,在高龄患者中保守治疗,一年内的病死率可达50%以上[1,2],不但给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护理负担[3]。通过对本组8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认为除按照骨科护理常规,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有针对地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外,根据老年患者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反应能力下降、思想负担重等心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