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风险处理机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5 16:53: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风险处理机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风险处理机制

篇(1)

2014年6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能源安全问题,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联系12398热线热事项处理实践,12398热线作为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能源领域的12398热线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分析12398热线事项处理的法律风险及其制度防范,无疑将为促进新常态下能源领域的社会和谐和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12398热线的概况及特点

(一)12398热线的概况

12398热线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条例》、《电力监管条例》关于畅通渠道规定的产物。从2006年8月1日开通的电力监管投诉举报热线(暂不开通),到2013年使用用途变更为“12398能源监管热线”(以下简称12398热线),12398热线运行以来,国家能源局坚持监管为民,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切实发挥12398热线桥梁纽带作用。据统计,自2014年11月1日12398能源监管热线运行一年来,各派出机构12398热线累计收到各类有效信息30336件,日均接收信息832件,其中受理投诉举报1906件,占有效信息的6.28%,办结率达99%。①

(二)12398热线的特点

1、功能多元性。根据《国家能源局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2014)》(以下简称《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等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规定,结合12398热线的具体实践,12398热线的功能是多元的:(1)12398热线是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平台;(2)12398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民主参与的桥梁;(3)12398热线是权利救济的途径;(4)12398热线是社会监督的渠道。②

2、认真办理。为了保障12398热线规范运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印发了《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对12398热线的接收、受理、分理、办理、责任追究等方面都给与了明确的规定。按照《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提高12398热线投诉举报处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依法监管、专项监管、问题监管、闭环监管和有效监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确保了及时回答群众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如果受理的投诉举报事项涉及其他政府部门职责的,通过协商办理。对不属于12398热线能源监管职责范围的,做好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移送。同时,认真做好对投诉举报人的回复与回访工作。

3、及时通报。为了推动12398热线办理工作扎实有效展开,每月以《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处理情况通报》的形式,对上个月的投诉举报的处理情况和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通报,接受来自全社会的监督。通过扎实有效地工作,12398热线在调节社会关系、解决能源纠纷、接受群众监督、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探析12398热线事项处理的法律风险的必要性

12398热线事项处理过程从接收、受理、分理、办理、存档、回复回访等,是一个相对复杂、不可分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所进行的工作会产生不同琐碎的法律风险。考察12398热线事项处理的法律风险,有利于12398热线在面临新的能源机遇与挑战时期,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促使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协同一致,共同防范法律风险。如何能够使12398热线突破监管瓶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必然是建立在法律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制度应对措施,从而加强12398热线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三、12398热线事项处理的法律风险及原因解析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格局的今天,“12398”能源监管热线作为吸收群众投诉举报的一个途径,不仅是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和群众沟通的渠道,而且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有效机制。然而,12398热线因其所涉及领域的特殊性,在实践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境和难题。

(一)12398热线事项处理存在的法律风险

1、受理事项类型化划分存在风险。类型化是以事物的核心意义、根本特征。为标准而对客体进行的一种类属划分,它不要求各种类型的内涵与所指客体特征完全符合,只是尽可能多保留事物的个性特征,因而它与抽象概念相比更接近生活事实,与具体社会现象相比更具有确定性。③12398热线事项类型化处理是行政机关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然而,按照《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的规定,12398热线受理事项仅分为投诉事项和举报事项,其余事项办理流程及制度因缺乏相应程序规则和法律文书未能实现归口办理。根据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结合12398热线实践,12398热线还存在大量咨询服务事项、意见建议事项、涉法投诉事项、涉访投诉事项和举报事项。对12398热线受理事项进行合理的类型化划分是依法科学处理12398热线相关事项的前提。12398热线事项分类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其在处理过程中容易突破现行法律的一些规定,也会在某些环节留下了法律控制的空白,最终影响12398热线在履行能源监管职责、依法维护电力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事项处理规范依据存在风险。12398热线事项处理的规范依据是国家能。源局制定的《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没有上升为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因此,《立法法(2015)》对部门规章进行了规范,严格界定了部门规章边界。④结合上述规定,12398热线现有规范中虽然没有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体性权利,但涉及程序性权利。实践中,《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等其他规范性文件仅对投诉事项和举报事项的处理流程加以规定,其他事项的相关流程并未精细化、制度化,导致实践中没有相关程序可以依据从而存在违法的风险。因此,123989热线制度的法律化应是新常态下的最优选择。

3、制度缺陷引发的风险。12398热线是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代表国家能源。局听取群众的建议、意见、投诉和举报等,协调督促国家能源局各职能部门切实为民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一个平台。然而,实践中12398热线也面对诸多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制度问题。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的实效性,在于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从12398电力监管投诉举报热线到12398热线,电监会、国家能源局⑤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大多是针对电力的,其他能源方面的规范相对欠缺,加上它们的制定主体和制定时间的差异性,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则体系,从而使12398热线事项处理面临制度困境(规则冲突和规则缺失并存)。缺乏完备的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处理规则体系,无法从法律上统一、完善相关制度,往往会存在条款冲突、不一致的情况,导致12398热线工作人员在事项处理过程中不知所措,不利于实际操作。

(二)12398热线事项处理存在问题原因解析

1、新生事物正处于摸索阶段。12398热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热线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很不足,在我国的能源需求及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的今天,面对源源不断的投诉、举报、咨询、建议等,工作人员的压力非常大。例如,根据《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的规定,12398热线接受、受理相关事项必须符合其第11、12条、第20、21条的规定。然而,由于法律的变化、国家机构调整和职能转变以及接线人员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接线人员对相关事项是否符合相关受理条件会产生模糊。面对模糊情形,接线人员应如何处理,《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并未作出规定,从而导致受案不一致,影响12398热线的实效。无“法”可依、工作中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和范例等弊端日益凸显,国家能源局各职能部门都在摸索中试探性地建设,同时地域性、行业性的差别较大,不同的需求将导致12398热线的走向更加不确定性。

2、群众诉求包罗万象。12398热线自开通以来,成为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是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但是,在能源革命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12398热线受理范围拓展后,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当前,由于公众对12398热线的认识程度差异较大,群众诉求包罗万象,容易导致12398热线事项处理过程中存在诸如举报多头受理、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法律支持薄弱的矛盾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在丰富信息来源、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受理时效、满足人民群众满意用能方面,找到新思路、采取新举措。⑥

3、制度缺陷导致监控不力。12398热线是经国家能源局授权,代表国家能源。局听取群众的建议、意见、投诉和举报等,协调督促国家能源局各职能部门切实为民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一个平台。但是由于目前的制度缺陷,12398热线只有协调权,没有处置权。当群众对某些处置行为表示不满或者怀疑时,12398热线往往只能进行解释性的答复,而对行政管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实际操作很难实施有效监控。

四、12398热线事项处理法律风险的制度应对

12398热线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制度问题。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的实效性,在于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12398热线覆盖的范围再广,设备再先进,也形同虚设。⑦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完备的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处理规则体系,从法律上统一、完善相关制度,成为摆在国家能源局面前的重要课题。

1、完善12398热线内部闭环工作机制。12398热线投诉举报事项内部闭环工作机制包括接收、受理、分理、办理、存档、回复、回访等。我们应该按照“统一受理、归口办理,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的原则,针对12398热线投诉举报事项内部闭环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完善之策。例如,针对“分理”此项机制,因12398热线分理是12398热线内部闭环工作机制的基础。为此,应该根据12398热线受理范围和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的三定方案,确立相关事项的具体处理机构,以便有的放矢地处理相关事项,提高处理的效率和合法性。

2、健全12398热线事项分类处理机制。在现有规范体系中,虽然12398热线。受理事项已经进行了类型化处理,分为投诉事项和举报事项。但根据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尤其是12398热线实践,12398热线受理事项不仅有投诉事项和举报事项,还有咨询服务事项、意见建议事项。而且投诉事项根据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涉法投诉事项和涉访投诉事项。建立健全12398热线事项分类处理机制,区分12398接收事项并明确各类事项办理流程及制度实现归口办理,是切实发挥12398热线在履行能源监管职责、推进能源市场建设、维护能源市场秩序方面积极作用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该根据12398热线实践需要,进一步完善12398热线事项的类型化,并建立健全相应程序规则,规范其文书样式。

3、建立健全12398热线事项外部协商机制。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基于其监管目标、方式与手段的局限性,必然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越位。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外部协调机制。然而,《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只是规定“如果受理的投诉举报事项涉及其他政府部门职责的,应当协商办理。”但对于如何协商办理没有做出任何规定,也没有设立任何机构负责相应协调。外部协调涉及其他国家机关职权,通过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来构建相关制度是最佳选择,通过联席会议来解决也是不错的选择。12398热线事项处理具有个案性,而且国务院要求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应当从严控制,可以由主办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一般不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因此,这两种方法对12398热线事项处理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国家能源局自身所不能决定的。在上述两种方法不能立刻实现的情况下,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应该建立健全自身对外协调机制:(1)设立对外协调机构。(2)建立对外协调的基本规则。

4、完善12398热线事项移送机制。根据《12398热线暂行办法(2014)》。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确定不属于能源监管职责范围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移送。12398热线的工作跟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较大,但职能部门之间的交叉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这就造成有的难点问题形成无人管理的现象。为此,必须建立健全12398热线投诉举报事项移送机制,包括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机制(即行刑衔接机制)和向其他行政机关移送案件机制。(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项目: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攀登计划项目《与涉法涉诉制度关系研究―以“12398”能源监管热线为例》(编号:pdjh2016b0176)。

注释:

① 王恩博:《中国12398能源监管热线一年受理投诉逾1900件》,http:///cj/2015/11-25/7641472.shtml。查阅时间:2016年7月7日。

② 朱最新:《与12398热线关系研究报告》,2016年3月。

③ 《社会科学家手册》,莫斯科,1976年,第484页,转引自[苏]科兹洛夫主编,曹静、吴振海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6页。

④ 《立法法(2015)》第80条规定: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篇(2)

引言: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等一系列措施来对企业财务进行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途径。预算管理还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应该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并且积极的找到解决的办法,控制企业的风险。

一、 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为了有效的协调和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以及非财务资源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考核、控制,而企业的预算管理正好实现了这一点。通过预算管理,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它们都了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因此,企业的预算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

(二)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实施战略管理的需要

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形式取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更好的协调价值链、供应链、作业链之间的关系,贯彻执行战略方针和实现预算经营目标。

(三)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需要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电力企业产权结构管理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的投资者群体就变得分散和多元化。从经营结果扩大到经营过程的控制和规划,最后延伸到经营质量,是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的。预算管理是出资人有效的监督平台,是出资人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考核和奖惩也需要预算管理发挥作用。

(四)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各部门效绩评价的需要

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是全面预算的组成责任指标体系,影响着企业的年终奖惩。预算管理也是对各部门及每位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做到奖惩分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待遇公平。

二、 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 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预算管理只是一种形式,是为了应付上级,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也是相应的应付了事,使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使预算管理的核心工作,实现资金流和业务的事前规划与落实责任人权责范围的统一。各种业务、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及管理是预算的基础,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利益。因此,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环节,必须得到贯彻的落实。

(二)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现代企业通过制定指标清册、标准成本清册、价格清册掌握了供电经营过程的成产、消耗等各项经济指标,并且调查了明细成本项目、分机组容量、按人员定额、物料消耗定额等项目。但是由于基础工作薄弱,不能上报全面精细的数据基础资料,从而使预算管理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需深入分析成本需求的内在动因,逐步完善标准成本制度。

(三)预算编制缺乏战略指导

有些电力企业在预算管理时缺乏战略指导,只注重局部和眼前的利益,使短期的预算目标和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相违背,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各期预算的编制衔接性差,各年度、各月份的预算无法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使预算管理的预期效果不等得到实现。

(四)预算执行缺乏力度

考核和奖惩机制落实不到位是很多电力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造成责任人在遇到预算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忽视主观因素而过多的强调客观原因,执行力度不够,,相关人员的热情不高,从而使考核工作只能成为一种形式。

三、 电力企业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在预算管理中要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取得最大的利润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成本是决定企业营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的控制是是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的最主要的内容。

(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是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最重要的方面。内部控制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制定内部管理机制是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时候,要着重从“人、事、财、物”四方面考虑。执行人应该注意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因此要求企业要强化对人的管理和监督。企业还必须有计划的管理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防止不合理的开支给企业经营目标带来的风险。另外企业应该合理的分配使用资金,争取回收最大的利润。

(三)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高度集中管理。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迅速的作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等这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应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准时、准确的反应各方面的动态信息,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适时的调整财务预算动态,预测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风险,并及时的采取措施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优化企业决策。

(四)完善预算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使高效、科学、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对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和干预,整合业务、资金和信息,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电力预算执行的首要任务是建章立制,落实权责,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控制和坚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合理分解业绩考核指标和资产经营对标指标,推行预算考核制度,实现责任层层传递。

四、总结语:

通过以上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必要性、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电力企业风险的措施,从而可以保障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优化企业经营决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取得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一、粮食的重要性及农业基础地位

墨子曰:“国有七患。”“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为七患之一。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历代君王及有识之士都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子墨子曰:“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立也,用不可不节也。”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首先,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所以说,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其次,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再次,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农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关系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二、我国农业面临的现实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利用占世界6.5%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资源,生产出了占世界产量25%的谷物,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

但是,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三、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随着我国农业与世界关联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两个市场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我国农业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挑战更加严峻。一是部分农产品新增需求市场被进口产品过度挤占,抑制了国内生产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空间。二是外资进入削弱了我国对部分农产品的产业控制力和定价话语权,对我国大宗农产品供给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三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阻力和风险。四是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了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总之,我国农业的发展由于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农业生产又必须面对以下几大风险: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否顺利地卖出去,或个别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能否获利的不确定性。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首要的最大的风险,也是近几年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遭遇最多的风险。

2.自然风险。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农业生物灾害风险、农业地质灾害风险、农业环境灾害风险等,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轻则减产减收,重则劳而无获,从而形成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

3.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经营者因决策失误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农业生产可能会因为信息的不完全或误导,也可能因为生产经营者缺乏科学决策的知识与能力而导致决策的失误。还有可能因为地方政府或村组织行政手段推行,成为农业生产的决策者。这种决策可能因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充分,或是为了突出政绩,急于求成,脱离当地实际等,使农业结构调整受挫。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农业生产中农产品购销合同不能履约而给农民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农业生产中,为避免市场风险,农民往往与加工企业、运销公司等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如果契约能够执行,农民收入就有保障;但当运销公司或加工企业面临变化的不利的市场环境时,往往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契约,将损失转嫁到农民身上。

四、建立农业发展保障机制

(一)保护农业基本要素

篇(4)

梁板裂缝、地下室外墙裂缝、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2砼裂缝预防措施

砼裂缝成因很多,主要为砼的收缩、温度应力、设计配筋不足、砼材料及配合比不当、施工质量、不均匀沉陷、养护欠佳等。根据砼裂缝成因,应分别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因此,施工阶段是裂缝预防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优选水泥品种。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致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及后期降温而产生的温差变化,为此,在施工中选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热水泥品种来配制混凝土。

(2)控制材料的使用。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降低水灰比,减少水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施工时尽可能选用颗粒级配大的粗中砂来拌制混凝土,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预拌砼普遍反映浆多,特别是泵送砼,施工后初凝前应进行二次压光是有效的防止裂缝措施,还要制止过早地在楼面上承载。另外,尽量不要在高温季节施工,可减少温差应力对混凝土变形的影响。

(3)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混凝土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避免温差裂缝的产生;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后l0h~12h内及时做好浇水养护,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并且连续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半个月。在养护时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约束作用,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

(4)控制钢筋位置。在绑扎构造钢筋时为防止钢筋走位,可以用一些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的保护,特别是对板受力面筋的保护,防止出现工人踩低负筋等现象,确保钢筋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裂缝的发生。

(5)混凝土的养护。设法使砼内部温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减小温度应力,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裂缝常见修补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主要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表面的龟裂(沉缩裂缝,干缩裂缝),可采用表面修补法,用水泥浆刮抹。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表面涂刷封闭。表面修补法适用于宽度小于0.5mm的微细裂缝的修补。

(2)稍深一些的裂缝,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可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并加一层钢筋网片。

(3)裂缝较深(10mm以上)。

①注射环氧树脂黏合剂。注射前,用电吹风吹干裂缝,然后用注射器把黏合剂缓慢注入,至全部充满。

②裂缝口扩成V型,用毛刷清除粉末,用电吹风吹干,在扩口内填入环氧树脂胶泥即可。

(4)对于地下室外墙裂缝,可采用低压注浆法及高压灌浆法。

1)低压注浆法修补混凝土裂缝的工序如下: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

我负责施工某化工厂循环水池部分,其长28m,宽8m,高4m,壁厚0.4m。壁板用泵送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完成后发现在长方向的跨中1/3处出现一条两头细中间粗的裂缝,长度约1.2m。经现场调查研究后确定为混凝土塑性干缩裂缝,决定使用低压注浆法修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①调查:用裂缝放大镜对裂缝宽度进行测量。

②表层处理:首先用硬棕刷扫掉表面灰尘,然后用棉花沾乙醇沿裂缝方向擦净基层。对于有损伤的混凝土必须将松动的部分清除干净并用快干型封缝胶作表面修复。

③封闭裂缝,安设底座:由一般按20cm距离设一个注浆孔,用堵漏灵将底座粘于注浆孔上。并将裂缝封严封死,贯穿裂缝则两面均要封闭。

④灌浆:将配合好的灌浆树脂倒入灌浆器的软管中,然后将灌浆器安装在底座上即可开始灌浆,贯穿裂缝需两面同时注浆。树脂注入不足时可更换灌浆器,继续补充注入。

⑤注浆完毕,拆除灌浆器:当灌浆器的进浆速度明显减慢,出浆口溢浆时,用堵头将出浆口堵死,继续加压,直至浆液不再注入为止。此时裂缝已充满,可卸下灌浆器,安上堵头,以免裂缝中的浆液倒流。

⑥拆除底座,恢复基层原状:待灌浆树脂初凝后将基层表面的底座及堵头敲掉即可。恢复基层原状时,可清除封缝胶。

裂缝处理后经满水实验,未发现渗漏。该工厂试生产己大半年,我公司对其进行质量回访,未发现裂缝延伸及池壁出现渗漏现象,修补效果良好。

2)高压灌浆法适用于裂缝宽度大于0.5mm,深度较深或贯通的裂缝修补。采用空气压缩机将树脂浆液、聚合物水泥浆灌入裂缝深部,达到恢复结构整体性、耐久性及防水性的目的。

(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必须经设计进行裂缝验算。当裂缝不影响结构的性能时可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修补;当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性能及安全性时,则必须同时采取加固法及压力注浆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

4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降低安全性,但裂缝问题并不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难题,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在施工中只要我们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系统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操作程序,现浇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为社会的安全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企业自身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5.

篇(5)

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

(1)水泥品种的因素:不同品种产生的水化热不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不同。(2)外加剂因素:如高效减水剂的减水作用随时间延长而降低,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进而使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收缩裂缝。(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因素:配合比不同影响砼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控制参数。

1.2施工方面的因素

(1)配筋、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合标准。施工单位不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钢筋安放位置不正确、钢筋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震捣不密实等容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2)施工时模板的处理。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拆模过早,都会产生裂缝。(3)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4)保护措施不到位。如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楼板收缩开裂。(5)施工缝处、预埋线管部位、后浇带、塑性裂缝等薄弱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造成裂缝。

1.3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导致楼板裂缝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混凝土收缩越大;空气温度升高,混凝土的收缩随之增大;长期风吹、日晒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二、裂缝的控制措施

裂缝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工程的特点因地制宜,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的比例,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砂率和含泥量以减少收缩量,减少坍落度,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如果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裂缝的,还应掺加补偿收缩的膨胀剂,这样会更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2)改善混凝土养护工艺,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早期浇水保温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引起的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及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中,养护工艺是很关键的环节。按施工规范进行养护,能有效地、持续地使混凝土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试验证明,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养护14d的收缩比养护3d的收缩降低约20%左右。(3)重视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线管部位等薄弱环节管理。严格按规范施工,制定具体措施,作好技术交底,必要时加膨胀剂,调节混凝土的收缩。(4)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要求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10~14cm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5)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流程进行施工,避免混凝土早期受损。尽量采用小流水段施工,混凝土浇筑后不要太早进行下一道工序,要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应该进行内部自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损,更能提高工程质量。所以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后不要过早上人,合适的开砌时间应在楼板混凝土达到5N/m2后;5N/m2值应制作同条件试块,确定达到的天数;一般情况下应在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后再拆下层模板;为防止新浇混凝土受振动和发生局部的荷载重分布,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2d内不要拆除其下部的任何一层模板和支撑。(6)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变化。如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减水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及水的用量,并且在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但不要过分的振捣,防止模板变形,做好混凝土表面保温;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7)其它措施。如建立预拌混凝土的交接检制度;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适当增加房间楼板四周阳角处的配筋率,进行加密加粗,采用双层双向布置,同时保证钢筋保护层的有效厚度,就能适当的防止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楼板裂缝。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的工程、不同的裂缝形式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办法来处理裂缝:(1)表面涂抹法。将环氧树脂类或氰凝聚氨脂类等涂料涂在裂缝处,主要用于一般的楼板表面裂缝。(2)表面涂刷加玻璃丝布法。在涂抹涂料的时候加铺玻璃丝布,可用于一般的楼板裂缝。(3)填充法。对于较长裂缝宜用钢钎或切割机将裂缝扩大,形成“v”字型或梯型槽,清洗干净后分层抹压环氧砂浆、水泥砂浆、沥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各种成品堵漏剂等材料以密封裂缝。(4)灌浆法。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甲脂、丙凝、氰凝和水溶性聚氨脂等。其中环氧类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较方便,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甲基丙烯酸甲脂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一般用来修补缝宽≥0.05mm的裂缝,补强和防渗效果良好。(5)重浇楼板砼技术。对于较长较宽且已贯穿楼板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应采取凿除重浇的方法处理。用钢钎凿除砼时应避免扰动原有钢筋和保留砼握裹。具体做法是:先在楼板底设置临时模板,应支设牢固,以使其作为凿除砼时的工作平台。凿除砼楼板时,先沿周边凿出20~30cm宽的环形带,以减少凿中间砼时对周边结构影响。

四、结语

总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质量通病,应该从结构设计、施工、材料性质与配合比、使用环境及管理等各方面须分析其原因。只要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系统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操作程序,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并能为企业赢得良好信誉。

参考文献

篇(6)

实际上,造成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高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风险与财务约束,也正是这些因素抑制了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据此,作者提出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人力资本风险投资。

所谓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是一种由具有资金、专业经验或其它资源的机构或个人(简称投资机构)组织开展的,以人力资本作为投资标的物的风险投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机构通过对潜在的投资对象进行充分测评,发现一些具有经济投资价值的人员(或团体),双方建立一定的合同,并依据合同对投资对象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此同时对投资对象加以指导与管理,增加投资对象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机会,最终投资机构从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超额个人财富中,取得一部分作为投资回报。退出,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二、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一)风险投资退出动机

1、资本的退出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制度特征

风险投资者提供的金融资本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从而保证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发展。但随着个人事业的逐步发展,人力资本价值的不断提高,在风险投资者的帮助下逐渐获得了自己的管理经营与能力,并建立了他自己的声誉,与此同时,原来的风险投资者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的边际价值逐渐缩小,风险投资者的资本应从现有的投资项目中退出,并重新投资于新一轮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

退出不仅给风险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而且是维持其继续参与资本市场、将资本再投入到新的风险项目的动力。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本和投资活动的周期性流动性,风险投资者以资金与管理作为其投入,在收获季节以资本收益,然后再将增值资本投入到新的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中去,进入新的一轮人力资本的投资循环周期。

因此,有效的投资退出机制使投资不断循环下去,是人力资本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这种风险投资运作的前提,它对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双方都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2、风险投资退出是投资者实现获利的必经渠道

从风险投资者角度来看,退出是获得预期投资回报的唯一途径。风险投资者为其所投资对象投入金融资本与非金融资本,并按契约对于人力资本拥有相当的收益权,他们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地从投资项目中退出,其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投资的人力资本的增值与人力资本在运用中所创造的效益。因此退出是投资者实现获利的必经渠道。

3、风险投资退出符合投资对象的利益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分阶段的。一项投资活动的完成往往意味着下一轮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开始。人力资本的新一轮投资可能已经超出了原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投资对象有必要从其他渠道获得投资,原有投资的退出有利于争取到新的投资者。而且此时,个人也可能积累了一定的资信能力去吸引银行贷款、或者投资对象具有一定的个人财富收入,从而使原有风险资本退出成为可能。

可见,风险投资的成功退出,不仅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持续发展是必需的,对个人而言,也同样是必需的。

(二)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分析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不能及时收回投资,他们的投资回报要通过退出来变现,因此一个理想的退出途径对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分享投资对象创造的价值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回收方式

人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源于个体劳动所创造的财富的价值。因此,参与分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个人财富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资本退出的基本方式,其他任何形式的退出方式不过是这种方法的衍生与技术处理。

在风险投资者看来,以分享收益的方式可以为投资机构带来持续与稳定的回报,分次收回投资而不是在一次完成,可以在税收上得到一定的优惠,而且风险投资者在参与投资与管理多名投资对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降低每名投资对象的投资成本,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

对于投资对象而言,如果得到同一投资者持续的关注,表明投资者对于投资对象的认可。因此投资对象可能同样希望能以与投资机构分享其所创造的价值方式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以便能得到投资机构长期不断的支持与帮助。

尽管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是天然地归属于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不可能被分割,也不存在转让的意义,但人力资本的收益权却是可以分割与转让的。并且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殊性,附着于自然人的人力资本会随着人的灭失而灭失,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致使这种收益权较难评估与定价,为此构想中的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最基本的退出方式是按照契约在一定期间内分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财富。

2、投资对象向风险投资机构赎回人力资本的收益权

经过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相关各方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到一定的水平,与此同时,个人通过运用人力资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个人财富,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可以通过个人赎回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形式撤出。

按照赎回方式完成风险投资的退出,首先必须在制订投资契约时,就应当有赎回条款,按照条款风险投资公司可以要求投资对象依据议定的价格赎回风险投资公司人力资本收益权。赎回也可以是主动的,比如个人自己融资赎回风险投资机构所掌握的收益权。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当投资不成功时,由于投资对象无力按照条款支付价款,即使是在投资前签署了回购条款,赎回也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

3、投资机构间转让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

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的转让,指的是人力资本的收益权与控制权在两个或更多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之间转移。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在需要退出时可以寻找另一个风险投资者,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可能是对早期项目投资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基金;而接手的投资机构则可能是对后期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新的投资者将提供资金,购买第一个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就像一个接力棒一样,共同完成对于特定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接力式的进入与退出方式在普通的风险投资项目中并不新鲜。

引发投资机构间转让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原有投资机构的财务状况的变化,无力继续承担人力资本开发所需要的费用;原有投资机构的内部出现人员流动,而导致人才选拔培养能力出现大的变化,原有投资培养倾向已经不太适合;原有的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上出现了失误;新的投资机构的投资对象被其他投资机构看中。

(三)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决策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使风险资本增值最大化。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退出时机选择方法有以下两类:

1、基于贴现现金流(DCF)的投资决策方法

在传统的投资分析方法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方法是贴现现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简称DCF)法,其中又以净现值 (NPV) 法应用最为普遍。这种方法通过测算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未来的净现值,来决定资本是否退出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下式为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NPV为净现值,表示t年内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收益的现值;Et是各期净现金流量, 为人力资本产生的收益减去成本;r为资金折现率;It为各期收益;Ct为各期人力资本投入成本。

2、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价方法

人力资本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与波动性, 同时人力资本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多阶段性,因此人力资本风险投资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看涨期权”,采用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价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运用实物期权的分析方法,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作下一阶段的实物买权。比如,在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中,若前一阶段投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则获取到下一投资选择的选择权。针对投资对象的每个阶段的投资都与一个里程碑事件,以及一定的风险相联系,投资者评估各阶段可支付产品的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执行这一买权,继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如果环境条件发生不利变化,导致投资活动最终无利可图,投资者可以放弃执行此选择权。

针对实物期权,理论界探讨了很多定价模型。这些方法又大体分成连续时间模型和离散时间模型两大类。连续时间模型主要包括以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为代表,而离散时间模型则主要包括以二叉树为基础的二项式模型。

对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来说,这两种评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差异还比较大。相比较而言,基于现金贴现流的决策方法因为简单实用,而应用广泛;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估方法能够体现出人力资本管理中的序列投资特点,从而更能反映出人力资本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它的使用处于一个迅速推广的过程之中。具体采用基于贴现现金流的方法或是基于实物期权的方法作为标准来选择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机,依赖于风险资本家的偏好与决策环境。

篇(7)

中图分类号: X731 文献标识码: A

无缝线路亦称焊接长钢轨轨道,是把标准轨焊接成具有相当长度的长轨条,将它铺设到线路上而形成的轨道。无缝线路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线路上消除了钢轨接头,因而具有行车平稳、降低维修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适应高速行车的特点,是轨道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是轨道发展的方向。由于轨道及其个别组成部分的永久变形(如线路的沉陷、轨道方向和水平不良、钢轨爬行等)使轨道产生各种病害,轨道变形不论是局部还是整体都是互相影响的,如不及时消除,就会由一种变形引起另一种变形,甚至造成行车事故。例如线路的沉陷、焊接接头的低塌会引起轨面的不平,增加机车车辆对轨道的冲击作用,从而加速钢轨接头部分道床的松动和道床变形的进一步发展。为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确保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实现列车以规定的速度在轨道上日夜安全、平稳和不间断的运行,必须使轨道设备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这就要求铁路工务人员不仅应采取紧急措施消灭已经产生的病害,更重要的是要以预防为主,预防病害的发生,及时消除影响行车安全的各种设备隐患,对于发现的钢轨断轨的情况更要及时予以处理。下面着重分析无缝线路钢轨断轨形成规律、预防措施和断缝的应急处理办法。

一、无缝线路钢轨断轨形成规律

无缝线路钢轨断裂几乎都发生在焊缝处及其热影响范围内,在非自动闭塞区段,尤其是在列车行进中的断轨,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应引起重视。据调查,钢轨断裂有以下形成规律:

(一)、在行车速度高、轴重大的线路上,焊缝破损率较高。

(二)、铝热焊的折断率高于气压焊和接触焊,约占折断数的86%。

(三)、木枕线路上焊缝断裂的机会多,约占断裂总数的80%。

(四)、11、12月份焊缝断裂的机会多,占断裂总数的90%。这是由于大部分有缺陷的焊缝在11、12月份,其强度已承受不住温度拉力;同时,刚入冬,道床冻结程度不一,致使钢轨受力不均匀而断裂。

(五)、锁定轨温偏高的无缝线路,其焊缝断裂的机会高。

二、预防钢轨断裂的措施

根据以上断轨规律,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预防:

(一)、提高焊轨质量,加强钢轨探伤

由于铝热焊缝的疲劳强度、冷弯强度及硬度均较母材及其它两种焊接方法低,入冬前应加强对铝热焊缝的探伤检查,鉴别伤痕类型,做好标记,注意观察。另一方面注意改善铝热焊工艺及焊剂质量,提高焊接人员的操作水平。

(二)、加强防爬锁定,提高设备质量

为防止焊缝断裂,加强线路设备维修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消灭线路上的空吊板、暗坑、失效防爬设备,方正焊缝两侧轨枕,以减少列车对焊缝附近的动力冲击作用。实验表明,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铝热焊缝的动弯应力比钢轨母材高13%~20%,这也是铝热焊折断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铝热焊缝应避免位于轨枕上或靠近轨枕边缘,注意保持焊缝附近道床弹性均匀一致,以免焊缝受力条件变化太大而断裂。木枕线路必须加强防爬设备,避免断轨后轨缝拉大,铝热焊缝附近还可采用分开式扣件,以提高扣件阻力。

三、断缝处理

(一)、紧急处理

当断缝小于50毫米时,立即在断缝处上好长孔夹板和保护器;当焊缝大于50毫米时,应在断缝处加短轨,垫短枕木,并在看守情况下,限速5公里/小时放行列车。然后,断缝两端各50米按伸缩区要求加设防爬器锁定线路,行车限速15~25公里/小时。

(二)、临时处理

如果钢轨断缝不能立即焊复,可锯下断缝两端钢轨,插入不小于4.5米同类型钢轨段。锯口距断缝处不小于1米。锯口两端各50米按伸缩区要求加设防爬器。处理完毕,可按正常速度放行列车,记录锯轨时断缝宽度、轨温及锯下钢轨长度。

(三)、永久处理

在原锁定轨温±5℃时焊接修复钢轨。封锁线路后,拆下临时处理短轨及两端加设的防爬设备,松开扣件,放散应力;锯掉带螺栓孔部分的钢轨,插入焊接短轨,焊接长度L由下式决定(如下图):

注:ε1、ε2为去掉临时处理短轨,放散应力后钢轨两螺栓端头的伸出量

L=(m+n+2a)-2λ

篇(8)

目前,现浇混凝土楼板在各种规模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现浇楼板加强了结构抗震性能,但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中也遇到不少新的问题。现浇结构楼板的裂缝,就是其中比较常见且又难以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因此如何解决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是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1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

(1)水泥品种的因素:不同品种产生的水化热不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不同。

(2)外加剂因素:如高效减水剂的减水作用随时间延长而降低,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进而使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收缩裂缝。

(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因素:配合比不同影响砼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控制参数。

1.2施工方面的因素

(1)配筋、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合标准。施工单位不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钢筋安放位置不正确、钢筋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震捣不密实等容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施工时模板的处理。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拆模过早,都会产生裂缝。

(3)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

(4)保护措施不到位。如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楼板收缩开裂。

(5)施工缝处、预埋线管部位、后浇带、塑性裂缝等薄弱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造成裂缝。

1.3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导致楼板裂缝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混凝土收缩越大;空气温度升高,混凝土的收缩随之增大;长期风吹、日晒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2裂缝的控制措施

裂缝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工程的特点因地制宜,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的比例,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砂率和含泥量以减少收缩量,减少坍落度,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如果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裂缝的,还应掺加补偿收缩的膨胀剂,这样会更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改善混凝土养护工艺,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早期浇水保温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引起的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及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中,养护工艺是很关键的环节。按施工规范进行养护,能有效地、持续地使混凝土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试验证明,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养护14d的收缩比养护3d的收缩降低约20%左右。

(3)重视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线管部位等薄弱环节管理。严格按规范施工,制定具体措施,作好技术交底,必要时加膨胀剂,调节混凝土的收缩。

(4)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要求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10~14cm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5)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流程进行施工,避免混凝土早期受损。尽量采用小流水段施工,混凝土浇筑后不要太早进行下一道工序,要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应该进行内部自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损,更能提高工程质量。所以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后不要过早上人,合适的开砌时间应在楼板混凝土达到5N/m2后;5N/m2值应制作同条件试块,确定达到的天数;一般情况下应在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后再拆下层模板;为防止新浇混凝土受振动和发生局部的荷载重分布,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2d内不要拆除其下部的任何一层模板和支撑。

(6)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变化。如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减水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及水的用量,并且在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但不要过分的振捣,防止模板变形,做好混凝土表面保温;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7)其它措施。如建立预拌混凝土的交接检制度;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适当增加房间楼板四周阳角处的配筋率,进行加密加粗,采用双层双向布置,同时保证钢筋保护层的有效厚度,就能适当的防止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楼板裂缝。

3裂缝的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的工程、不同的裂缝形式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办法来处理裂缝:

(1)表面涂抹法。将环氧树脂类或氰凝聚氨脂类等涂料涂在裂缝处,主要用于一般的楼板表面裂缝。

(2)表面涂刷加玻璃丝布法。在涂抹涂料的时候加铺玻璃丝布,可用于一般的楼板裂缝。

(3)填充法。对于较长裂缝宜用钢钎或切割机将裂缝扩大,形成“v”字型或梯型槽,清洗干净后分层抹压环氧砂浆、水泥砂浆、沥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各种成品堵漏剂等材料以密封裂缝。

(4)灌浆法。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甲脂、丙凝、氰凝和水溶性聚氨脂等。其中环氧类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较方便,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甲基丙烯酸甲脂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一般用来修补缝宽≥0.05mm的裂缝,补强和防渗效果良好。常用灌浆方法有以下两类:

第一:用低压灌入器具注浆:直接用低压灌入器具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浆液,使裂缝封闭,修补后无明显痕迹,此方法适用于未贯通的较微裂缝。

第二:改性环氧化学压力灌浆:压力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液是一种低粘度高强度的改性环氧化学灌浆材料,由环氧树脂、改性液及三乙烯三胺组成。在化学剂作用下相分离而呈海岛状结构,具有橡胶相改性环氧树脂效果。它可灌性好、粘度低、强度高、使用方便,特别适合于灌细裂缝。

(5)重浇楼板砼技术。对于较长较宽且已贯穿楼板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应采取凿除重浇的方法处理。用钢钎凿除砼时应避免扰动原有钢筋和保留砼握裹。具体做法是:先在楼板底设置临时模板,应支设牢固,以使其作为凿除砼时的工作平台。凿除砼楼板时,先沿周边凿出20~30cm宽的环形带,以减少凿中间砼时对周边结构影响。

①模板支设:新浇砼板与原砼板接缝处,约50cm宽范围内模板有意低于原楼板约1cm,并伸出缝外20~30cm宽,模板外边缘与砼楼板之间贴lcm厚泡沫塑料条,以防止漏浆。在有意低于原楼板处的模板顺缝设置通长方木,方木下每个支点处没双向木板,在砼初凝前向上挤顶紧此处模板,将砼挤压密实。

②钢筋:a、砼板凿除部分的原配筋不动,若有凿除者应重新配上,另按平面图加配筋;b、保留板上面加筋,其端头伸入梁或剪力墙内,注意不得损伤梁内受力钢筋。

③砼:a、新浇砼必须比原砼提高一个强度等级;b、砼坍落度控制在30~50mm,砼内掺12~15%UEA膨胀剂;c、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砼表面收干后,用木抹子抹压至少3遍,以防止表面开裂,并加强后期养护7~14d;d、砼浇筑前,新旧砼接缝处应施水,保持湿润2h。

4结语

总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质量通病,应该从结构设计、施工、材料性质与配合比、使用环境及管理等各方面须分析其原因。只要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系统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操作程序,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并能为企业赢得良好信誉。

篇(9)

1.裂缝的一般特征和性质

根据本文作者在实际工程中的施工经验,综合目前对裂缝的研究现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裂缝一般可分为表面不规则裂缝、贯穿性裂缝。表面不规则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后不久,分布于墙体表面,此种裂缝既宽又密,但深度一般不大,多因养护不足而产生,对结构构件影响一般不大,且易于治理。竖向贯穿性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若干天后(一般拆模后不久),由下而上,走向与楼面接近垂直,有的通至楼面板底但不穿过楼层,缝宽一般为0.1~0.3mm,个别可达0.4~0.5mm甚至更深,缝深一般较大,最深者可贯穿墙体。因养护不好引起的表面不规则裂缝常不至于带来多少影响,且易于处理。

2.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工程中构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动、静荷载和其他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二是由混凝土内外温差、收缩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此外,设计体型和结构布置也是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综合考虑设计、材料、施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裂缝主要由以下原因产生:

2.1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

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用量、骨料、构件长度及外加剂等因素有关。

2.1.1水泥用量

目前,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强度混凝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50、C60乃至C80混凝土设计标号已屡见不鲜,由此相应的是水泥用量的增大、水灰比的减小。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最主要因素。例如,当水灰比小于0.35时。体内相对湿度很快降至80%以下,自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小在8%左右,收缩值相当可观。

2.1.2骨料

预拌混凝土为了满足运输、泵送的要求。增加了细骨料用量,使得骨料的表面积增大,相应包裹在骨料上的水泥等胶凝材料变少,减弱了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能力,增大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2.1.3构件长度

现代建筑的跨度、构件长度均有较大提高,显然对于相同的混凝土收缩率而言,收缩的绝对值增大。如未采取相应措施,则极易产生裂缝。

2.1.4外加剂

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量少,作用大。目前使用的混凝土中普遍掺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防水剂等多种外加剂。近期研究表明,有近一半外加剂会造成混凝土收缩率大于基准混凝土,混凝土收缩率的增大自然增大了裂缝的出现概率。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极大,可能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

2.2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过大

温度裂缝主要与水泥品种、养护条件、拆模时间及温差等因素有关:

2.2.1水泥品种

目前预拌混凝土大多使用新法(主要为旋窑)烧制成的水泥,尤其为提高混凝土标号,大量使用硅酸盐水泥,使得水泥水化热高且集中。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且大部分水化热都是在浇筑的前三天释放,而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拆模后,表面散热快,温度较低,内外形成温度梯度。内部混凝土热胀产生压应力,外部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超过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开裂。

2.2.2养护条件

由于剪力墙养护不足,墙体表面积大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相对较小,体积收缩较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2.3拆模时间

墙体模板的拆除时间过早,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变化,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混凝土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因而出现墙体表面较浅范围内的裂缝。另外在室外温差较大的严冬和盛夏,由于混凝土结构不易导热,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常产生温度裂缝。

2.3剪力墙所受的各种约束

出现了上述混凝土材料的温度和收缩应力,如果结构或构件不受约束影响,那么其将自由变形也不会产生裂缝。但实际工程中的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到各种约束的影响,如楼板、剪力墙的暗柱(或明柱)及端墙的约束,地下室侧墙受到地下室顶板和底板的约束。这些约束使得剪力墙结构构件不能自由变形或者跟约束构件的变形不同步(或协调)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裂缝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可相应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理措施。

(1)调整混凝土各组分。如采用高标号水泥,减小水泥用量;尽量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严格控制外加剂的品种及用量;砂宜采用中砂,保证石子级配良好,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2)拆模及养护。适当延长剪力墙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并且拆模时不要马上移走模板,而是先让模板拆开一条缝隙作浇水养护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养护环境以达到控制墙体裂缝的目的。特别是预拌混凝土早期水化快,水化热发展快,拌合物保水性强,泌水小,为此,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养护环节的管理及防护措施的应用。施工中当混凝土密实后,应尽可能早地覆盖养护,及时喷水,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这样,既可以减少内外部温差,又可以保证早期湿养护和后期养护的最佳效果。

(3)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微膨胀剂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收缩应力,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4)剪力墙上增开"结构小洞"。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开洞把长墙变成短墙,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约束,使混凝土收缩应力得到释放,从而达到控制墙体裂缝的目的,但必需重新对结构进行计算,确保结构的安全及正常的使用功能。

(5)留置后浇带。即先浇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约两个月后当混凝土收缩变形趋于稳定时,再浇筑留缝部位,从而避免因收缩应力而出现裂缝。

(6)在剪力墙中部设置暗梁(或设置顶部暗圈梁)。这样贯穿性裂缝只能裂到梁底,而不至裂到楼面板底,可有效减小有害裂缝的长度。

(7)调整水平钢筋配筋方案。将剪力墙水平钢筋置于竖向钢筋外侧,有效减小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强了剪力墙表层混凝土的抗裂性。

4.结语

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与剪力墙尺寸及其所受约束有关,而且与构成墙体的各种材料及其形成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本工程裂缝的处理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证明,只要从设计、材料、施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取控制裂缝的各种措施,实施综合治理,高层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的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科]

【参考文献】

[1]徐可.探讨高强混凝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1(03).

[2]梁宏展.浅析高层剪力墙施工质量控制[J].装备制造,2009(08).

篇(10)

(一)业务风险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县(市)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上收,是将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中支营业室,由多个网点操作变为一个网点操作,这样风险面变窄了,有利于中支对会计核算风险面的控制。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各县(市)支行开设大量的内部账户,中支对县(市)支行内部账户的核算内容难以进行实时监控,潜在风险较大。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所有内外部账户全部撤销,会计核算业务不能自行办理,从而彻底铲除了县(市)支行发生会计核算风险的土壤。

(二)业务处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在会计核算业务上收之前,县(市)支行作为一个营业网点,其账务处理各不相同,凭证要素也不够统一、规范。会计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所有会计核算业务由中支营业室统一办理,凭证要素填写统一规范,对商业银行缴存款统一管理,极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支行的运行成本得到了降低。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县(市)支行每年需要投入数万元资金用于会计核算系统设备的购置、维修,凭证的印制以及专项邮递费等。每个县(市)支行需要为会计核算系统设置录入岗、复核岗、综合岗、会计主管岗等7个岗位,且有4个岗位不能交叉,尽管业务量不大,无库支行平均每天1~2笔业务,但是人员必须在岗,设备全天待机。会计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会计核算系统设备已停止使用,可节省设备维护更新和凭证、纸张、电脑耗材等费用,其会计核算岗位人员可充实到国库、反洗钱、人民币反假等其他管理岗位上,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四)人员不足的矛盾得到了缓解。由于大多数县(市)支行十多年来没有进入新的员工,员工老龄化的加剧,员工数量逐年减少,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支行业务工作的开展。从九江市中支辖内各县(市)支行综合业务股人员配置来看,人员最多的10个人,最少的只有6个人。由于综合业务股对口中支会计财务科、国库科、货币金银科、营业室、事后监督中心等五个科室,其涉及到会计、国库、财务、固定资产、账户管理等10多个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会计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与会计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会计人员不合理兼岗现象时有发生。县(市)支行会计业务上收,可减少7个会计核算岗位,明显减轻了支行业务岗位人手不足的压力,并可集中人力强化国库监督、反洗钱、人民币管理等监管职能,有利于提高县级支行履行职责的效果。

二、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的风险隐患分析

(一)中心支行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增加。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其风险也随同上收到中心支行营业室和会计财务科。一是中支营业室会计核算操作风险增加。据调查统计,县(市)支行业务上收后,九江中支营业室新开立账户108户,账户总数较上收前增长80%;上收后会计核算业务量月均827笔,较上收前增长40%。由于每笔会计核算业务办理不是简单的录入会计凭证,它包含着数据汇总、凭证填制、要素审核、勾稽关系核对、凭证传递、事后监督等多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把关不严,就会产生业务差错甚至业务风险。业务量的增加无疑增加了会计核算差错的机率,因此相应增加了中支营业室会计核算操作风险。二是中支会计财务科对支行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风险增加。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中支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除了能产生全辖的财务收支汇总表,各县(市)支行网点损益表在中支综合柜也都能自动产生,中支会计财务科能随时掌握辖内各支行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集中核算系统撤销了各县(市)支行的损益科目账户,各县(市)支行财务收支情况不能在中支营业部反映,系统只能产生中支全辖的财务收支汇总表,不便于会计财务部门及时监督各支行预算执行情况,因此增加了中支会计财务科对各县(市)支行财务管理风险。

(二)县(市)支行的会计管理风险增加。一是对法人金融机构缴存存款准备金的管理风险增加。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会计部门每旬必须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的缴存存款准备金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报中支营业室办理存款准备金缴存业务。由于县(市)支行不直接办理具体核算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报表反映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查证。二是账务查询查复操作风险增加。按照支付结算制度规定,对于接收到的支付系统查询,最迟不得超过次日上午就要查复,而中支与各县金融机构距离较远,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正常途径传递纸质查询查复书,只能采取先影像后纸质的方式由支行协查。另一方面,支行业务上收后,支行已无事后监督系统,影像只能依靠Notes邮箱这一非常途径传递,县(市)支行在查询查复工作中是“二传手”角色,因此也相应存在一定管理风险。

(三)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增加。从我们调查辖内各商业银行情况来看,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对辖内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均影响不大,因为大多数商业银行在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陆续撤销了在县人民银行开立的账户(保留发行库县支行除外)。目前受影响较大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调拨不方便。由于农村信用社没有市级营业机构,其上缴存款准备金和调拨头寸需要在人民银行与省联社之间频繁调拨资金,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没上收之前,可直接通过县(市)支行随时办理,业务上收后必须到市中支营业室办理,由于各县(市)距离中支路程远近不一,来回跑一趟时间最短的要1~2个小时,时间长的要半天,因此办理资金调拨极不方便。二是对账不及时。由于农村信用社在中支营业室开户,其往来款项回单、利息回单等不能及时拿到,因而会经常产生未达款项,由于对账不及时,给资金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三是查询查复环节增加。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农村信用社办理查询查复业务必须通过县(市)支行向中支营业室办理,增加了查询查复中间环节。

三、防范新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内控监督,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1.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会计业务上收后,中支财务科要加强对全辖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重点关注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中支营业室核算业务量大幅增加,业务差错机率也相应增加,难免会给员工心理造成一定压力,因此要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密切注意员工思想动态,经常开展案件防范和警示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业绩观和价值观,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县(市)支行也不能因为会计核算业务上收而放松风险防范意识,会计核算操作风险虽然不明显了,但员工的道德风险防范教育却要加强。

2.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加大奖惩力度,做到奖罚并重。

3.强化监督检查。虽然县(市)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上收,但其财务核算系统和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均是独立的系统,需定期向中支ABS系统报账。支行内审部门要督促会计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核算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定期开展业务检查,切实防范新的业务风险发生。

篇(11)

1.企业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例如我国煤炭企业成长迅速,在企业规模和企业影响力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资本的增长使得很多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谋求上市,以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影响。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内部财务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在这种高速发展、资本流速巨大的情况下,其对煤炭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服务于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既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的平台,又为集团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有效地防范了投资风险。

然而,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要谋求上市,资本的筹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满足严格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制度。(1)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性。(3)公司的独立性,(4)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合规性,(5)募集资金使用与招股说明书的一致性及变更的程序,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但是,当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上存在很大的差距,(1)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3)监督功能淡化,(4)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5)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还停留在国有企业模式状态下,这样难以适应上市的要求。

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现象及其分析风险性

2.1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亟待提高。

部分财会人员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环节上的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不高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并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位的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

2.2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尤其需要相关的规范、准则,但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核算工作并没有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某些企业的会计部门机构不完善、不合理,出现权责划分不清的局面;或者某些企业未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合法做账等。核算工作的不规范会导致假账的发生,资金的流失和犯罪的发生。更严重的会威胁企业的正常运转。

2.3缺少完善的规章体制

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松散,尤其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严格、标准的规章制度。虽然有《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制约,但是法律是最后一道防线,如何更有效率的工作,更合乎规范的执行,当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内部会计制度。这会导致在会计基础工作时会有漏洞可以钻,职业道德不高的人更容易谋取私利。

2.4内部审计监督不足

有些企业的会计体制相对健全,但没有配套的监督、管理机构,这样会导致有些政策、决策不能有效实施,亦不利于及时发现虚假等问题,更不利于有效、迅速处理问题,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现象必然会导致财务造假,资产流失,等现象频发,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违法乱纪的行为,给企业正常财务工作带来混乱局面,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3.针对风险的防控措施

3.1加强风险教育。组织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学习财经方面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增强会计从业人员主动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识,加强廉洁自律,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预防腐败的警惕性,营造廉政风险防控的良好氛围,把风险点的查找、防范措施的制定作为学习教育的过程。

3.2风险防范途径

梳理岗位职责:在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单位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规则、流程情况表和流程图,梳理各岗位职责和职权。组织风险排查。人人查找风险、公开风险,制定措施、参与监督,把风险查找延伸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每个人,细化到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强化风险防范。针对机构职能和岗位风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结合评定的廉政风险等级,明确责任人,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教育、动态监控、预警防范等长效机制。严格风险管理。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多种手段,实施分类防控、分级监督,做好预防、有效监控、及时处置等管理工作,达到全面有效防范的目的。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形成闭合管理。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立并形成常态化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机制,做好权责明确,赏罚分明,分级、分部门形成闭合管理,使各制度能够有效的贯彻执行。

3.3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及闭合管理建设。

形成长效的防腐、廉洁工作机制提倡闭合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尤其需要依法办事,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真实记录企业的收入、支出。所以,做好廉政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实施。

(1)建立分级廉政管理机制。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按级别、按部门设立廉政管理制度,低层管理者引导和管理员工,中层管理者管理低层管理者。以此类推,分级管制,疏而不漏。

(2)建立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免疫功能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正确的理论在现实中被更好的贯彻实施是廉政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十分重要,这样可以提早发现有可能对工作不利的因素,使各项政策得以贯彻实施。

(3)建立问责机制。权责明确、赏罚分明,可以很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制度可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