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最基础的中医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4 17:04: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最基础的中医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最基础的中医知识

篇(1)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9年起新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成为四川地区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立足于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美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美容技能,热衷从事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笔者主要负责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工作,该课程为该专业必修课、考试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与传统中医类专业在方剂学教学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按照传统中医类专业方剂学教学方法进行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另一方面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现提出对美容方剂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全球出现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美容热。“美容回归自然”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医学美容的呼唤,纯天然美容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医药美容也已成为一门非常引人注目的学科。中医药美容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前人对美的不断追求下,传统中医药已经在美颜护肤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经验,其以标本兼顾、安全无毒、疗效可靠等优点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美容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评价。美容方剂学是中医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医美容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明和研究中医美容治法与中医美容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美容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美容方剂学与中医美容临床紧密相连,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美容医疗技术专业开设美容方剂学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我国传统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研发打好基础。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困难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热情差、方多学时少等困难。美容方剂学必须具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相关知识。该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进程缓慢,效果差。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与课程安排有关,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中医基础概论与美容中药方剂学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中医诊断学的相关内容还未全面掌握,这就为整个美容方剂学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难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差。笔者发现该专业学生总论部分学习时热情很高,但一旦涉及各论及具体方的学习时往往缺乏热情。通过不断的教学反馈,笔者发现导致学习热情下降的原因为:具体方剂讲解时涉及临床症状、辩证、治法、中药等内容,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感觉在“坐飞机”,老师讲授后很难完全理解消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非处方专业,学生毕业后无处方权,所以学生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所学方和美容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学生觉得实用性较差;美容方剂学知识点较多,记忆起来相当困难。美容方剂学学时较少,学生基础差,要想把具体各方讲深、讲透相当困难。我校美容方剂学按大纲要求共45学时,需掌握重点方43首,熟悉方30首,了解方36首,课时相当有限。笔者在实际教学过中已选择最基础的,与专业契合度最高的方进行重点教学,但知识点多,课时少,学生基础差,自学难度大,教学任务完成存在很大困难。

篇(2)

成都医学院2013级全科医学生是属于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教育学生,毕业后将承担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其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老百姓能享受卫生服务能力的高低[1]。本研究旨在建立全程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基地医院全科医学教育中,探索其应用的效果,最终达到早期培养全科医学生的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和不断壮大全科医生队伍的目的。

1研究资料与教学方法

1.1学生资料

选取成都医学院2013级全科医学本科绵竹班60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5±1.2)岁;从大一至大三学习成绩为60~98分,平均成绩(76.2±21.9)分。在年级方面,18例为一年级,30例为二年级,12例为三年级。另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3级全科医学本科生6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名,女性25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9±1.4)岁;从大一至大三学习成绩为60~99分,平均成绩(77.1±23.8)分。在年级方面,19例为一年级,28例为二年级,13例为三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年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常规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讲授法,教师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2)实验组在绵竹市人民医院接受全程导师制下的互动教学,实施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医院根据医学院教学大纲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要求和全科医学教育要达到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和建立职业规划的培养目标,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导师的任务和学生要达到的考核目标,并采用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师和学生分别完成自己教与学的任务。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将两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全科医学教育[2]。同时,教学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将其成绩详细记录并比较。对两组学生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等计量资料采用标准方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教学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学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收回率为100.0%。2.1两组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实验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全科医学教育的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与健康档案的建立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2.2两组学生教学前后的考核成绩变化情况比较教学前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6,P>0.05),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P<0.05),2.3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比较实验组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稳定职业信念和建立职业规划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3,x2=11.14,x2=9.35;P<0.05),见表3。

3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效果

传统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讲授法,虽然能够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却无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缺乏思维,进而无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也无法让学生对知识及技能进行直接体验,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提供出来[3-5];在21世纪“对素质教育进行推进、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需求很难得到有效满足[6]。而全程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采用科学的系统论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依据教学内容及任务将多种教学方法、形式综合利用起来,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大力实施,使教学中各要素最佳组合形成,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7-12]。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全科医学教育的理解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以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的能力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全程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在全科医学生教育中较常规理论教学效果良好。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482-02

Chinese Institutions of Reform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LI Fang-fang, DU Chun-m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ality of the Chinese institutions of computer based method of curriculum reform, proposed reform of Chinese institutions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 selection must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oday's information age, develop a hands-on ability, Sense of innova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cellence compound talents.

Key words: Chinese institutions; curriculum reform; sense of innov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药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对于中医院校,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呢?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是否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中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在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中医领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 面向实际应用,提高动手能力

在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把计算机做为工具来分析、解决医学问题的意识,为以后在医学领域工作做准备[1]。因此,学生光学会了理论知识还不够,还要提高动手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刚入学的新生,因为习惯了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自学能力

普遍偏低。动手能力很差。很多学生对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能理解,但当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或者勉强完成了上机实践任务,但题目一变就不会做了,不会举一反三,应变能力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老师要改变教学思路,不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很详细的教给学生,以致学生上课和课后都不用动脑筋。老师应该“精讲”,把基本知识点和其精髓讲出来。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粉笔+黑板”,还可以结合多媒体等其他方式。对于具体问题可当堂演示,也可以请学生来操作。这样更能吸引全体同学的注意力,能共同发现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可根据知识要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实验课上,老师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若遇到困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还是解决不了,老师就可以适当提示,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点,提高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老师通过此过程,发现了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2 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区分选择教学内容,加快中医学信息化建设

据笔者了解,现在的中医院校计算机课程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还包括Visual Foxpro(或Access)数据库的相关知识[2]。实际上,由于各专业之间的差异较大,而且现代医学包括中医对计算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所以中医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再开设不同的计算机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比如:中西医临床专业经常接触图形、图像问题,学校可开设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像压缩技术等课程。医药经济管理专业可开设计算机辅助药品管理,基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网络药品营销等课程。另外,还可以开设SPSS和SAS统计软件,VB/VC程序设计,Flas制作和网页制作的一些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其次,中医院校还可以设置中医信息化专业,专门培养中医学信息学方面的人才,来从事中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等问题的研究和创新工作。笔者所在的学校就设置了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学院最初设置了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医药软件开发两个专业,现在又增加了信息工程监理,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2+2中韩国际合作等七个专业。专业的细分使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更符合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求。

最后,除了正常教学,中医院校还可以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计算机在医学方面最新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学术报告,以开拓老师和学生的视野,增加最新知识。

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思维发展的前提。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老师应努力改变教学思维,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启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差很大。有的学生在中学便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概念,Windows操作都很熟悉,甚至也会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但也有学生以前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很陌生,那他第一次上机就肯定很迷茫,和同学比起来,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此,老师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法”[4],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上机实践课,老师设计的任务必须有层次,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目的是让困难学生“吃的了”,中等生“吃的饱”,优等生“吃的好”。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布置了编程题。最基本的任务是设计的程序能完成题目要求,给出正确的答案;更高的任务是找出第二种甚至第三种解法;最高层任务是比较所有的解法中哪种解法最好?即哪种解法最符合逻辑,最容易被别人理解,解题时间最快,算法最健壮?这样,对相同的任务就有了层次要求。学的好的学生就可以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他们在完成基本任务后会寻求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解法。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很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这种创新学习的氛围形成,老师便可同时组织合作交流式学习[5]。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各个学生团队间展开学习竞赛,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又一原动力。并且很好的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完美统一。

综上所述,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中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将中医药通过互联网推向全世界,让世人了解中医,相信中医;进而学习中医,应用中医,发扬中国的国粹,让中医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开阔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刘莹昕.论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

[2] 李迎斌.中医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

篇(4)

书中将一个母亲怀胎十月、战胜各种艰辛生下孩子、哺育等鲜活生动的育儿场面,用饱含丰富情感的笔触画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每幅图画都充满了各种温馨与感动。它让孕妈妈减压不焦虑,还能缓解产后忧郁,提高孕妈妈和家人的幸福指数,让宝宝变得更聪明,培养宝宝艺术天赋,也是国内第一本胎教涂色书。绿色环保印刷,用心呵护孕妈和宝宝健康。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李祖长 编著

《黄帝内经》为中华医学理论的经典,但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很难从中获取系统的养生知识,往往因为晦涩难懂而放弃阅读,或者只得到一些破碎的知识碎片。而本套书从《黄帝内经》中抽出五大养生理论(包括节气养生、时辰养生、体质养生、排毒养生和疾病预测),自成一体地做了再说明,浅白易懂,便于读者分体系地理解和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无器械健身(女性版)》

[美]马克劳伦,乔舒亚克拉克著蔡杰译

这是一本畅销美国、英国、德国的女性健身圣经,是国内超级畅销书《无器械健身》的作者马克劳伦专门为女性设计的、适用于任何体能水平的全效健身方案,5类练习,25级难度,125种训练方法,随时随地都能最有效地健身。美军的体能训练专家马克劳伦教会你无需器材,不用去健身房,每周3天,每天30分钟,就能塑造前所未有的完美形体。

《天生就要练:用2000个动作组合你自己的健身计划》

(法)勒里什 著,马青 译

人天生需要运动!作为法国著名运动教练,本书作者的亲身经历保证了其推荐的健身方法是实用的。经运动科学博士验证,本书的每个动作都与生理学和体育界的最新科学成果相关。本书讲述健身目标:唤醒、自我控制、灵活、紧致、耐力、体积、力量、强度。通过84个栏目、2075个动作,抛弃缺少变化的通用健身模板,供你随时修改制订自己的健身计划。

《肝病养生保健知识888问》

王静 编著

本书针肝病以问答的形式精心筛选出经典实用的888个问题和妙招,重点从认识肝病、饮食调养、中医调养、生活预防等方面入手,教读者如何调养和预防肝病,并为患者准备了实用的、有益的指导方案。作者王静现任煤炭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北京消化分会理事;从事临床及带教工作30余年,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篇(5)

 

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推动着医学不断的向前发展,因此在诊断手段和方法上也不断的增加,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与以往相比起来,有着很大幅度的上升和提高。那么,临床医生怎么才能做出最合理,最科学的临床决策呢,这对于医生基本功的锻炼,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1临床决策中医生基本功的作用

        1.1病史采集的正确性:病史的正确采集,决定着临床决策的方向。病史和症状,是病人在就诊时最主要的原因,作为疾病的表象,这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病史是医生在和患者或者其家属在沟通和提问中,患者或其家属给予回答而获得的疾病发生发展及过程的病人的重要资料。一份完整而详尽的病史,能够解决大半。以上的诊断问题。病史的采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一般要根据病人或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充分运用问诊技巧,从患者或其家属那里获取最全面最真实的病情资料,给临床决策提供决策方向。

对那些急症的病人,一定要专注主要的问题当机立断,用最短的时间做出临床决策,选择最有特异性最简单的的辅助检查方法作为诊断或排除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愤怒与敌意,忧伤与焦虑,文化程度低下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耐心和控制患者情绪的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不卑不亢的态度,重要的病史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重复核实。对那些话多的唠叨的且多种病症同存的患者,要会将其话语巧妙的打断,专注重点和关键进行追问,去除精神因素的误导等方法。这些是对医生的思维逻辑,医学知识,文化修养,分析问题,问诊技巧等等综合能力的一个检测和考验。一个有水平的医生,能够根据病史的采集结果,结合基础的医学知识,从病理生理病理揭破的深度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寻找发病的原因,从而对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确定诊疗的方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分诊人员能通过简单的问诊在短时间内将患者准确的送到专科医生那里,所以,病史采集在临床决策上起基础的作用,决定着临床决策的方向。

        1.2临床检查的重要依据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一般是指医生根据自己的感官,或者使用传统的检查器具对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这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目的是为了对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材料进行收集。

体格检查的五种基本方法为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其检查的方法,结果的正确性和检查是否全面,对收集患者资料的正确与否,对医生能否正确的临床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且影响重大。

对急症病人的生命体征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病期的不同,疾病的不同,生命体征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检查生命体征,对于医生能否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的诊断,对病情的估计,有效及时的抢救等临床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格检查是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结合病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很好的将大部分临床诊断问题解决掉。

篇(6)

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因课程教学改革,曾经弱化甚至是取消了《中医护理》课程。近几年来,根据教育部组织制定的《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同时卫生部修改了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中医护理考试内容。本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思路,据“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纷纷恢复了《中医护理》课程,并且将《中医护理》列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由于课时有限,故积极探讨《中医护理》教学的深度和宽度,以达到最佳教与学效果迫在眉睫且意义深刻。

一、发挥中医特色,适当拓宽教学宽度

中医具有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的特点,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对护理学生的素质提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中医护理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观影响下,以实践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强调整体观,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根据中医的上述特点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大专题下设置中医历史、中医文化、中医哲学、中医养生和保健等小专题,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向外辐射出中医文化、中医哲学、中医情志护理、中医饮食护理等以拓宽课堂教学的宽度。另结合学习高等护理的学生多为女生,还可引入中医美容、中医(针灸)减肥、中医“坐月子”话题,并推荐相关中医书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洗冤录集》等)和中医名人传记(神医扁鹊、名医华佗)的阅读或相关中医网站的链接(如古方中医网),以及每年3月17日“中国国医节”的宣传,唤起学生对中医的重视,对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而课余自觉拓宽学习的宽度。

二、把握教学深度宜有深有浅

中医基础理论,博大精深,对三年制护理专科学生来说深入理解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等是很大挑战,针对护理专业以技能操作为基础的特点,中医经典理论点到为止即可。如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结合脏腑气血经络,借助阴阳五行理论,训练学生形象思维,采用司外揣内、取象比内的方法形成一个整体恒动的系统。列举学生常见疾病或疾病问诊形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以教师为主导,浅入浅出,显示中医经典理论的魅力,如常见病感冒,收集感冒学生症候,带领学生分析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特点,提出护理方案,现场实施护理,并评估护理效果,用常见病反射出中医理论的领会并不难。

适当抽提和简化中药学及方剂学,以及穴位、经络和针灸等内容。多采用歌诀、顺口溜、或武侠小说等形式,如十八反歌,十九畏,“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等,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强化深化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换药敷贴、中药煎熬、中药熏洗、刮痧拔罐等,明确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反复练习以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如古有《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前清洗浸泡、煎药火候、煎药次数与方法,理论要点强调后,关键还是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经验,也是培养学生的耐性,以摒除现在人们最求速成的恶习,恢复中医的本质和精华――中医治本。总之,由浅入深的课堂引入和教学,渐进带领学生进入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境界。

三、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互助互促

在学习中医护理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接受了西医护理的理论,对中医的一些理论如“心主神明、肾主纳气”感到不可思议、不能认同或不知所云。故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器官”等是很大不同的,西医的器官是解剖上有形可见的,而中医的五脏六腑是一个功能上的概念,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中医的思维理解中医,用西医的概念学习西医,不能相互混淆。另外,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有本质区别。西医的“病”指人体的器质性病理变化,临床上有实验室证据可循;而中医的“证”是机体功能失调后连带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更多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对一时不能理解和接受中西医理论区别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要求。

中医护理侧重以“证”为中心,崇尚自然疗法;西医护理侧重以“病”为重点,以对抗性治疗为特点;二者有机结合才会使护理发展更完善。中西医互补取长补短的优势和趋势将是未来护理发展主要方向,应加强在辨病和辩证相结合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如西医中的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所表现的咳嗽与中医提出的风寒袭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痰湿蕴肺、肺热郁肺、肺阴亏耗结合,除了西药的止咳祛痰药或吸痰应用,结合中医辨证后的中药的使用,甚者仅使用中医食疗可明显减轻咳嗽症状,尤其对久咳的病人效果会更好;应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使护理更具针对性,情志护理中的说理开导、释疑解惑等心理治疗方法甚至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加强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护理,普及科学的、民族特色的饮食护理,有如《摄生消息论》中“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而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中药保留灌肠法等已完全将中西医护理操作融合在一起。

四、提高中医护理教学水平

篇(7)

在中医内科学PBL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预先设定的目标、参与教学的学生、指导教师、案例编写以及评价等。其中,案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小组讨论的基础,是PBL得以实施的载体,其设计理念、实施方式等始终为诸多学者所关注,PBL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PBL教学的成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在中医内科学PBL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现就PBL教案编写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及体会,做以探讨。

1确立教学目标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必须服务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PBL教学作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手段,紧扣教学目标是PBL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如果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偏离了教学目标,则不论该教案多么生动、多么引人入胜,都是不成功的,都会打乱教学部署,扰乱学生对应该学习知识的把握,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5]。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以教学大纲为蓝本,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个人素质及接触临床的程度。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特点,我们可以就以下几方面确立教学目标,进行教案编写。

1.1针对单个证型的编写针对单个证型的编写即针对中医内科学某个疾病的某一证型,编写一个相对简单的案例,此种PBL案例的编写,往往针对的是《中医内科学》开课初期。这一时期,学生刚刚接触中医内科及临床,太复杂的病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而需要编写相对简单的案例。但即使是此种案例的编写,也应区别于传统的病案教学,不可直接给出诸如“患者心悸3年余,近1周加重”这样类似于医疗病例主诉的表达方式,而是应该给出一个患者看病的场景,有情节,有曲折,有干扰,线索提供可以刻意复杂,让学生从中主动获取所需要的四诊资料,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培养临床能力的目的。

1.2针对单个疾病的编写例如针对“胸痹”这一疾病,刻意在病案设计中涉及多个证型,以多种不同形式出现,如:某一患者从初期发病的证型,由于某一诱因转变为另一证型;又或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体现为不同证型等。只要情节安排巧妙,这一教学目标不难实现。此种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于某个疾病从诊断鉴别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整体把握。

1.3针对相关疾病的编写举例来说,可将如“心悸”、“胸痹”、“真心痛”等具有相关性;或者如“咳嗽”、“喘证”、“肺胀”等有层次递进关系的疾病进行整合,制定总的教学目标,编写复杂案例。此种编写方式,适用于有一定临床基础,对于疾病有基本了解的学生,有利于对某一系统疾病,及疾病之间相关性、进展性、转变性关系的掌握。

1.4针对相似疾病的编写此处“相似”即指临床上容易被误诊,需要作出鉴别的疾病,例如“真心痛”与“胃脘痛”、“血淋”与“尿血”等。将其技巧性的编写在同一案例中,促使学生运用既往基础知识做出分析判断,消除模糊概念,提升临床鉴别诊断的能力。总之,无论教学目标如何确立,教案如何编写,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再现临床场景

教学目标明确之后,接下来进行PBL教学案例的情节设定。我们在临床场景的设置上,力求做到以下2点。

2.1真实性包括两方面。其一,病案的内容多化裁自真实临床,在临床所见病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使其更加能够体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我们编写的“心悸”教案中,主要借鉴了一位老年女性的就诊经历进行加工,以“姚奶奶的心病”为题编写了3幕场景。真实的案例具有说服力,有着较为完整的病史、症状、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首先应该能够以其真实性让学生信服,这是体现PBL教学特点的前提。其二,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就要通过我们场景安排,语言设定等诸多方面有技巧的加以实现。这样安排才能使学生尽早进入医生角色,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故事性病案编写虽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但又不是单纯某一病案的再现。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更加贴合临床,病案揉合了多位患者的临床经历,进行了整合改编,使其更具有情节性、曲折性、迷惑性、冲突性等特点,更容易引人入胜,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注重编写技巧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编写技巧极为重要,是病案是否成功的又一关键所在,尤应注意一下几点。

3.1通俗性主要就案例语言来说,避免应用专业术语,而运用“患者的话”。比如患者就诊不会说“我患有心悸、胸痹”,而可能会说“心里扑腾,好像害怕要发生什么事”、“胸口压得慌,喘不上气来”。我们在病案中使用的正是这种更加贴近临床患者的通俗的语言,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行提取有用信息,为将来能顺畅的与患者交流打下基础。

3.2劣构性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多是劣构性的,是情境化的,定义不明确的,有多种解决方法和途径,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就中医内科学来说,判定答案正确与否的,不是导师,也不是某一位老专家、老教授的一家之言,而是提出方案的最终临床效果。这种特性使得有些案例讨论得不出最终的唯一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特性,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因为解决劣构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性批判的过程,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探究来获得未知知识。3.3层次性情节设置中,我们注重层次递进,同时注重设计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强调冲突和对立,增强脑力激荡的强度,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知识内容,进行由浅入深、逐层推进地设计、加工案例的故事情节,使其既能故事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思维,又能达到对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

3.4整合性针对中医内科学自身特点,它是临床学科,更是中医学学习过程中理论与临床融汇的桥梁,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涉及多学科的内容。既会涉及既往已学过的内容,也会涉及很多未知领域。故而,学生对于病案分析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新旧知识碰撞整合、多学科纵横联系的过程。因此,成功的PBL教学案例一定具有知识的整合功能,可以说,没有知识的整合就没有PBL。

3.5挑战性所谓挑战性,即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一般稍高于学生已有的智力/非智力水平。挑战性的主题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挑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度,如果太难,学生就可能会因为失败而沮丧,无益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同样,如果太容易,学生就不会做深度思考,不利于其思维的拓展,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6]。

4体现人文关怀

与传统LBL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学习的能力,还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与他人协作中竞争的能力、服务人群及社会的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案在编写过程中需要关注群体、具有人文关怀性。例如,我们在病案中,涉及到关心老年人心理健康应与生理健康并重的问题,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及社会压力问题,和谐的夫妻关系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问题,中医的现状及前景等。强调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疾病的、个案的解决方案,还应同时具有人文关怀、群体意识、社会意识等视角的观察。

篇(8)

一直以来,多数教师大都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之前的教育是让少数人出人头地,让绝大多数人做出牺牲,使大部分人的内心受到伤害,这种“精英式”教育到现在已经不值得提倡。21世纪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少数人或某个人的发展,而是为了所有学生都能学到科学知识,都能健康地成长。实践证明,盲目蛮灌、不注重效果的坚持、不讲究方法的苦战与求知都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所采取的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也是极端错误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间加汗水”等摧残学生身心的教学方法应该抛弃。苛刻的要求、枯燥的学习、盲目的蛮灌、机械的重复只能使学生越学越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就是缺乏前瞻性、趣味性、开放性和科学性,没有以学生为本,没有建立起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没有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愉快教学就是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地,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早就被运用于小学、中学的教学当中。对于中医药专业的中专学生,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采用愉快教学法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愉快教学在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与意识的、是有创造能力的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和储存知识的容器。它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做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情绪心理学是“愉快教学”的心理基础。当心情愉快、心情舒畅的时候则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愉快教学正是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高效地接受,并产生较强的记忆力。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愉快教学具有以下3个特征:①愉悦性。愉快教学是通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和谐关系。②主体性。愉快教学体现的是寓教于乐。“乐”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从自我活动、自我实践中得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不再是一言堂,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把课堂变成自己舞台。③成功性。成功是和愉悦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两者有一种循环反应。学习成功率越高,情绪越好。愉快教学正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把学习真正当成一件乐事[1]。

中医学基础是中专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以理论为主,抽象的东西比较多,学生学起来总提不起兴趣,认为太枯燥无味了。另外,学生年龄比起大学生来说相对要小,且好动活跃,自律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主动乐意地去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呢?笔者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实际,引起学生思维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黏合剂”。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经络和腧穴时,学生们都会看过武侠小说,听说过什么一些关于经络和穴位的故事,所以在授课时让他们讨论一下自己所认识的经络和穴位,它们是不是真的如小说中那么的神奇。这样一来,大家的学习兴趣就高了。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么一副对联,上联是:“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下联是:“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这一副既形象生动、又带有中药材名称的对联由于其巧妙之处,被某电视剧引入到剧情当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类带有中医药知识的典故、谜语对联等,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2)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境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设置“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这种与问题有关情景中的过程。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如;讲到阴阳五行时,提出所有事物都可分阴阳吗?阴阳能否分开,单独存在?阴阳的关系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到更广阔、更高级的思维境界。

(3)巧妙创设“临床”情景,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其成功感.一个人如果成功完成了一件事情,有了成功感,那么让他再做另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很愿意去做,而且会有信心去做,因为成功感会带来乐趣。传统的中医诊治讲究“望、闻、问、切”,而其中通过表面现象去分析病情病因的方法是传统且有效的。这一经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而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形式,以模拟诊通过设计“病情”,让学生在模拟中加深对用药、问诊技巧、判断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学习八纲辨证时,举出一个病人的临床表现,让学生讨论属于哪个证型。诊断对了就给予表扬,让学生有一种做医生成功诊断的感觉,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成功感,使其主动、愉快地学习。

3 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容易掌握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其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 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氛围是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建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更直接、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变难为易,变复杂为简单。如学习诊断中的舌诊,通过观看不同舌象,学生们就很快就掌握了舌象的诊断方法。

总之,愉快教学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一直以来,多数教师大都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之前的教育是让少数人出人头地,让绝大多数人做出牺牲,使大部分人的内心受到伤害,这种“精英式”教育到现在已经不值得提倡。21世纪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少数人或某个人的发展,而是为了所有学生都能学到科学知识,都能健康地成长。实践证明,盲目蛮灌、不注重效果的坚持、不讲究方法的苦战与求知都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所采取的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也是极端错误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间加汗水”等摧残学生身心的教学方法应该抛弃。苛刻的要求、枯燥的学习、盲目的蛮灌、机械的重复只能使学生越学越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就是缺乏前瞻性、趣味性、开放性和科学性,没有以学生为本,没有建立起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没有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愉快教学就是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地,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早就被运用于小学、中学的教学当中。对于中医药专业的中专学生,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采用愉快教学法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愉快教学在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与意识的、是有创造能力的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和储存知识的容器。它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做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情绪心理学是“愉快教学”的心理基础。当心情愉快、心情舒畅的时候则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愉快教学正是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高效地接受,并产生较强的记忆力。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愉快教学具有以下3个特征:①愉悦性。愉快教学是通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和谐关系。②主体性。愉快教学体现的是寓教于乐。“乐”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从自我活动、自我实践中得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不再是一言堂,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把课堂变成自己舞台。③成功性。成功是和愉悦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两者有一种循环反应。学习成功率越高,情绪越好。愉快教学正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把学习真正当成一件乐事[1]。

中医学基础是中专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以理论为主,抽象的东西比较多,学生学起来总提不起兴趣,认为太枯燥无味了。另外,学生年龄比起大学生来说相对要小,且好动活跃,自律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主动乐意地去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呢?笔者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实际,引起学生思维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黏合剂”。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经络和腧穴时,学生们都会看过武侠小说,听说过什么一些关于经络和穴位的故事,所以在授课时让他们讨论一下自己所认识的经络和穴位,它们是不是真的如小说中那么的神奇。这样一来,大家的学习兴趣就高了。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么一副对联,上联是:“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下联是:“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这一副既形象生动、又带有中药材名称的对联由于其巧妙之处,被某电视剧引入到剧情当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类带有中医药知识的典故、谜语对联等,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2)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境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设置“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这种与问题有关情景中的过程。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如;讲到阴阳五行时,提出所有事物都可分阴阳吗?阴阳能否分开,单独存在?阴阳的关系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到更广阔、更高级的思维境界。

(3)巧妙创设“临床”情景,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其成功感.一个人如果成功完成了一件事情,有了成功感,那么让他再做另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很愿意去做,而且会有信心去做,因为成功感会带来乐趣。传统的中医诊治讲究“望、闻、问、切”,而其中通过表面现象去分析病情病因的方法是传统且有效的。这一经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而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形式,以模拟诊治的方式,通过设计“病情”,让学生在模拟中加深对用药、问诊技巧、判断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学习八纲辨证时,举出一个病人的临床表现,让学生讨论属于哪个证型。诊断对了就给予表扬,让学生有一种做医生成功诊断的感觉,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成功感,使其主动、愉快地学习。

3 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容易掌握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其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氛围是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建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更直接、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变难为易,变复杂为简单。如学习诊断中的舌诊,通过观看不同舌象,学生们就很快就掌握了舌象的诊断方法。

总之,愉快教学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299-02

一、问题的提出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其进行产权保护是中国本土文化产业化、国际化之前提,又是创造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将迈出的艰辛一步。解决好以中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不仅是“特色”文化归属性问题,更是附带的经济及国际间竞争问题。

当下,随着全球性“整体医学理念”的快速崛起,以化学医药模式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已经受到整体医学理念及绿色健康革新的质疑。以中药为领头军的“天然药物”、“绿色药物”越来越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青睐。据资料统计,英国5 0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3 000个;荷兰1 5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1 600个;加拿大3 0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3 000个;澳大利亚1 9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4 000个,中医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西方称中医技术为“巫术”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本土中医产业正作为朝阳产业被世界所瞩目。

二、对中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1.行政保护。目前,中国对中药产业的保护多以行政保护为主,商业秘密保护为辅。1986年1月1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工作的报告》(国发[1986]8号文件)。2002年10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共同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2007年3月1日,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6部委联合《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为保护本土中药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但是,中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具有无法突破的局限性。比如适用范围较窄,对外不具约束力,同时,对新颖性要求不高,相应的排他性也就不够强度。因此,单纯依赖行政保护无法对中药领域的知识产权形成有竞争力的保护性壁垒。

2.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保护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实用性和秘密性的技术或经营方面的信息,是智力劳动的成果,具有明显的财产价值,能够通过转让来实现其价值,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已在很多国家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如今的知识产权私权属性在定向上引起质疑。作为服务于社会为最终使命的知识产权法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存在之前提。知识产权这一私权存在公权的渗透,知识产权法需要在知识产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达成利益平衡,从一定意义上说,源于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的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

3.商标保护。1982年中国开始实行《商标法》,其中第6条规定,“人用药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但是在现行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条规定,“药品目前无需进行商标的强制注册”。尽管药品不在必须进行商标注册,但是商标作为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对于企业创名牌、争效益、提高竞争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新产品经济效益良好,造成企业跟风仿制问题严重,中药企业应尽早“操起”商标保护工具,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形成有力的保护壁垒。

4.专利保护。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将中药产品的发明分为中药提取物、中药组合物和中药联用制剂。有多种结构或不完全明确的成分组合成的混合体为中药提取物。由于中药提取所含活性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或所含成分的活性作用和隐性作用,致使其保护效力并不完全等同于产品的绝对保护,有时只相当于方法权利要求的保护效力。

如传统知识文献化程度过高问题,致使许多中药配方流入公共知识领域,造成传统文化保护范围模糊不清,丧失其新颖性,极大影响对经古方这一中医瑰宝的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鉴于古代中医药典籍当时的出版量少,用药形式多数有病家自己煎煮服用,现代的研究开发虽然方名、配伍甚至用量相同,但已在原料、制剂功能阐述上赋予了现代科技内涵,为发挥贯彻专利宗旨,对未开发成上市的法定药品的经古方的配方,应视为不丧失专利新颖性,以利于中医药的继承和发扬。从而提高人们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促进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中药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初探

1.中药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的意义。由于现代文明的全面渗透,加上传统中药缺乏适当的传承机制,和相关立法的缺位,千百年来而形成的中药文化流失及失传现象严重。公众保护传统中医药意识的薄弱,各地区也对自己的中医药文化不够重视,将传统文化视为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甚至主动放弃。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中医药文化丧失的速度随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而加速。现存的危险是传统中医药这笔巨大的财富将要丧失,不但是世界传统天然药物的损失,更是整个人类的损失。

2.中国传统药物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建设现状。加入WTO-TRIPS后,中国为满足TRIPS协议最低要求,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建立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作为重点研究开发项目。2001年8月底建成,2002年6月,该数据库通过WIPO传统文化工作组检索测试,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其正式更名为“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CTCMPD)。该数据库共收录了4万余传统中药专利信息题录,11万余中药方剂信息。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可分为中药专利数据库及西药专利数据库。中药专利数据库由题录数据库、方剂数据库、中药材辞典数据库组成。西药专利数据库由题录数据库、西药辞典数据库及化学结构数据库组成,题录数据库是二者检索系统的核心部分。

除了官方完成的研究开发项目外,国内多家单位也建立了许多中药数据库。例如,上海创新中药研究中心开发的SIRC-TCM中药化学数据库;中国中药研究院、浙江大学开发的中医药数据平台;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开发的中药化学数据库;北京东方灵盾公司开发的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等。

四、对中国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未来之展望

近些年,中国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实现了对传统知识的数字化保护从无到有这一历史性突破。但是,以保护传统文化为目的的数据库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把首要任务落实到信息检索系统的完善方面。信息检索系统的强大关乎于对信息的实际保护力度,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他性、特有性、归属性进行强有力的保护。然而,信息检索系统的完备又是基于信息录入的精确、有据。追溯到最源头,应是对信息的广泛、准确的把握,即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考证、追源。尤其对那些因年代、文化的差异难以核对、校准的信息,例如中药名称的通假字、繁体字,及中药一药多名、多药一名的情况,对信息的录入也带来比较大的困难。完善信息系统的检索功能是保护传统文化这一宏观概念最基础、实际的一环。

不局限于专利数据库的建设。专利数据库是将传统文化保护落实到实处的一种形式,重保护、重经济性是其初衷。但此种保护形式却造成其传承性的缺位。目前中国专利数据库收录信息有限,正因为中国在传统文化的专利申请数量上有限,以至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信息的流失、传承受限。而印度政府却加强其“非专利防御性数据库”建设。包括TKDL数据库(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项目正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被USPTO、EPO等使用的大型非专利数据库。印度政府可以向其添加任何现有技术资料,或者把可以申请专利的大量技术创新抢先在TKDL中实现防御性发表,从而节省专利部署费用。构建非专利防御平台也是中国数据库建设接下来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菁.关于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1,(9).

[2] 宋晓婷.中国与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建设及成就回顾[J].管理科学,2008,(1):66-69.

[3] 边修蕊.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04,(4).

[4] 李磊.WTO与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J].医药与哲学,2005,(11):64.

[5] 杨瑞芳.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6] 蔡达元,崔国斌,蔡蕾,等.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 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0-23.

[8] 唐晓帆,郭建军.传统医药的著作权和数据库保护[J].学术论坛,2005,(3):24-30.

[9] 杨晓春,刘锐,刘化冰,等.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J].中国药物大学学报,2002,(33):341-344.

[10] 刘延淮,刘晓波,孙志一.深度标引的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及其检索应用[C].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51-58.

[11] 张冬.本土中药知识产权国际化风险情势初探[J].学术交流,2011,(10):73-76.

[12] 李振吉.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产业,2003,(1).

[13] 鲁帆.中国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6):69.

[14] 冯晓青,刘淑华.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J].中国法学,2004,(1):62.

篇(11)

中医药文化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有别于以解剖学和实验验证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学习中医药就必须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包括古典哲学、训诂文献、典章制度、书法功法等等。俗话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也就是说要学好中医,必须有古代秀才那样的基本功。然而,目前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往往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培养,有些中医药类的大学生对繁体字的辨识能力不高、古典文献基础也不扎实,对书法艺术和传统功法也没有很好掌握,导致对中医典籍的阅读能力不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不深。这势必会影响大学生们对中医药行业的认同感,进而影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1.2价值观的偏离

价值观是主体对事物的总体判断和评价。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价值观多元是无可厚非的发展趋势,但价值的多元必须有一定的底线,否则就会出现偏离和混乱。在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下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下,作为最容易接受新兴事物的青年大学生开始出现观念的迷茫、价值的混乱。在集体与个人、名利与荣誉、实利与理想、安逸与奋斗等选择中变得无所适从,在一些是非真假、美丑善恶等基本的价值判断中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医药类大学生中,同样存在功利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少学生因为不甘学中医的寂寞和相对低廉的经济效益而否定中医、放弃中医;对优良的传统美德和古代医家的高尚风格没有很好地体会与继承,长此以往必定贻误终身。

1.3职业道德的滑坡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不够完善的医疗体制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各种医疗纠纷层出不穷。这其中不乏一些医务人员利令智昏,放弃职业操守,放松职业操练,做出了有损医德医风,甚至违法乱纪的事。医德医风的滑坡,既有体制的原因,也与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人道主义价值观发生扭曲以及人文修养不足有关。比如2013年7月富平县妇幼保健院的贩婴案、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投毒案,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无不在提醒我们对医学生加强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观教育已刻不容缓。

2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2.1中医药类大学生容易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专业认同感

中医药文化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既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形成的,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延。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来看,中医学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的诊疗特点。从价值取向上看,受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影响,中医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强烈的道德完善意识,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把悬壶济世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尚途径。另外,中医学理论还受到古代天文、地理、文学、历法、气象、物候、兵法等的影响。如气象学知识促进了六病因学说的产生,物候学知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兵法知识奠定了中医学治则法则的确定,伦理制度影响了方剂配伍中“君臣佐使”思想的形成。总之,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子体”与“母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所以,中医药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2.2中国传统文化为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源

共青团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青年品行,引导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其中包含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方面都贯穿着中国文化传统,如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见利思义、诚信知报、勤俭廉政、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身慎独、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精神。这些美德通过改造融入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之中,逐渐形成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耻”文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源泉。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出来的“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仁则荣,不仁则辱”“、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等荣辱思想的精华,已被改造成为易懂易记、朗朗上口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说,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同源异构”的关系。共青团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践行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中医药高等院校共青团工作运用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手段

3.1以团组织生活为基础,运用传统文化加强思想引领

共青团基层组织是高校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最有效、最直接的载体。中医药高等院校基层团组织应当有计划地把优秀传统文化锲入团建工作,开展以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会。通过这一途径在团组织内部传播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在以主题团日为内容的团组织生活中,基层团组织要认真策划和组织,尽量将教育主题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正如前文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所以基层团组织要善于从传统美德入手,从身边最常见最容易理解的现象进行启发,达到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尽量避免直接、简单、片面地进行说教,以免使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态。比如对于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如何建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列举古代良医的优秀事迹,让青年学生感同身受“仁爱”、“精勤”“诚信”、“慎独”等精神品质,而这些恰恰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友善、诚信、敬业的内容相一致。此外,中医药高等院校各级团组织还可以举办讨论研习传统文化的沙龙、论坛。让青年学子们主动地钻研和学习传统文化,切身体会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乐趣。如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团委每年举办“国学论坛”,邀请一些知名学者给大学生们传道授业,各学院团总支也定期开展了由学生自己主讲的论坛,如“本草论坛”“、百花齐放知识论坛”等。举办论坛必然会带动团员青年去阅读经典、去体会如何研究传统文化,让他们在传统文化领域有了日常的习染和熏陶。

3.2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校园活动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载体,中医药高等院校共青团要积极思考,开展各种富有浓郁传统文化因素的活动,使青年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潜意识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塑造与灌溉,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精神品格与高尚情操的社会人。首先,共青团基层组织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橱窗、文化角、校园广场,乃至花草树木等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园内四处悬挂精心节选的古代名人名言和经典段落,在校园中的显著位置都有刻着“大医精诚”、“精气神”等富含中医元素的文化石,使校园中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医药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比如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无处不在地感染和熏陶青年学子。其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服装秀、传统礼仪展示、传统手工制作展演、古典舞蹈大赛等活动,让青年学生接触优秀的传统艺术。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团委每年都举行“传统礼仪风采”大赛,让学生们切身感受传统礼仪的魅力,中医临床学院团总支还与中医美容康复教研室合作举办了“中国传统服饰展演”、“古代妆容比赛”等既有传统特色,又结合中医专业特点的活动,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增进了中医学子们对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也增强了同学们参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另外,举办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也不失为一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团委每年都举办太极拳比赛,针灸骨伤学院团总支依托推拿教研室,举办传统功法比赛,在全校掀起学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太极剑、五禽戏等传统功法热潮。传统民族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保健,还可以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同时,“中国功夫”这一概念本身所衍生出来的进取、乐观、坚持、担当和爱国等品质与精神都可以在活动开展中让学生深刻领会。

3.3以学生社团为阵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生社团是高等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社团、跨校社团或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为1.5个以上。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其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都是在团委的领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抓好了学生社团建设就抢抓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中医药高等院校共青团应该倡导建立与传承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社团组织,比如国学社、书画社、诗词学会、曲艺社、推拿协会等等,并加强指导和管理,鼓励和支持这类社团大力发展社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这类具有传统文化性质的社团,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社团成员本身来说,参与其中的青年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相关特长,或者具有浓厚兴趣,他们的切身参与可以让其精神得到升华,思想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从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而言,百花齐放的社团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在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即使没有参与这些社团的青年学生也可以耳濡目染。在这些社团的带领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处世哲学、道德判断、审美价值等等都可以形成无形的力量来塑造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进一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特长,为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做好基础性工作。

3.4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扩大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

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提升境界的有效途径。中医药高等院校团组织应该具有学术的敏锐性,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社会实践平台,实现传统文化“内化”和“服务”两大功能。所谓“内化”,就是通过社会调查、走访等形式,主动发掘整合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深刻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特征,从而使青年学生将所见所感内化于心,达到完善人格和形成高尚品质的效果。举例而言,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基层团组织在社会实践中,带领青年学生赴武当山调研道教文化与中医文化的渊源;赴襄阳古隆中考察三国文化,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怀;赴庐山考察中药文化等等。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学习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精神力量,更提升了青年学生们的精神境界。所谓“服务”,就是青年学生们将内化于心的传统文化知识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将传统文化外化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力量。当代青年学生要有担当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和勇气。对于中医药大学生来说,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高等院校团委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医疗小分队、文化宣讲团开赴社区、乡村,特别是到边远山区送医送药送文化,一则向基层人民群众推介中医保健知识,让人民群众免费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二则也让参加实践的青年学生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获得职业的荣誉感,从而更坚定从事中医药行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