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4 17:03: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应高考考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为了高考成绩而服务,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的去背诵。虽然在此模式的教学下学生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能看到的分数上的效果不能掩饰了学生即使花了大量时间去背诵古诗词,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也不懂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教学的真正效果没有实现,对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存在着相当的缺陷。因此,改变古诗词教学的误区现象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误区

(一)忽视了古诗词的熟读成诵

诵读是我国从古至今最为传统、最为有效地读书的基础方法。宋代朱熹曾在《读书之要》之中说过“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处于吾之心,然后有得尔。”可见诵读古代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因此,学生要想学好古诗词,首先就要会诵读。

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看重学生能否将古诗文背下来,在学习方法和过程上有所忽视,学生只需要可以背诵某些重要语句就可以了,导致了古诗词学习在基础上就存在了很大的误区。而在对高中的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们大声诵读,体会作者在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的灌输自己对古诗词的基本感受,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产生了很大的误区。

(二)忽视了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古诗词学习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可以背诵,并且在背诵的过程中能理解古诗词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和意境。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分数,让学生去背诵那些易考的重点诗词句,还让学生不厌其烦的做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题目,这样不仅太浪费时间,而且没有让学生们从整体的角度上把握全文,学生们虽然背得了几个诗词句子,可是却没有在整体上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作者写作的心情,不能理解古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意境,这已经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三)忽视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意境是指古诗文中蕴含作者当时写作的感情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说是对作者意境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意境才能算是真正懂得了古诗词的真正含义。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意境的重要性,在对学生的讲解中也只是单纯的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误解了古诗词真正的意思,失去了古诗词真正的涵义,而且让学生们没有实际的感受,无法想象作者寄予在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

(四)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应试教育环境严重影响了高中很多科目的教学本质,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对高考过度重视了,认为高考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发展。高中语文的学习受应试教育很严重,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选择牺牲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就是因为这样,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就喜欢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师只是根据历年语文考试的重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真正理解,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本质时产生了偏离,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使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走入了一个“背多分”的误区。

二、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一)熟读成诵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在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经常进行感情的诵读,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对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们在进行有情感的诵读中,体会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

(二)加强对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学生在对古诗词全文背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具体含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对作者蕴含在古诗词中意境的学习。因时代背景和情感环境的差别,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当中,真正的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升华。

(四)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

前文已经说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习古诗词真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强行要求学生们去死记硬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走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杨彩云.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考试周刊,2013,(55):28-29.

[2]莫兰花.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阅读(中旬),2011,(5):254-255.

篇(2)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下,高中语文古诗词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然而,目前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却不免让人堪忧,并且在教学领域已经引起了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古典诗词,在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于学生而言,有巨大的学习价值。如果,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过于枯燥无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长期如此,更是容易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下面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阐述。

1.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情境过于枯燥,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认为古诗词的背诵至关重要的【1】。过度重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背诵是否熟练,而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了解相关古诗词的内涵,领悟到古诗词背后的特殊意义以及情感等等。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对于相关古诗词的意境表达。比如,对于某个词在整句话甚至是在整首诗词中所起的作用,所表达出的意境,没有正确的进行讲解,没有创设一种比较符合古诗词的情景。所以,学生只懂得诗词的字面意思,而领悟不了这首诗词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半点用的。

1.2 不重视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

古典诗词,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是无法透彻领悟到古诗词背后所隐藏的情感表达。因此,还需要结合古诗词,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加强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也更容易。然而,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表达不流畅,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画面发挥想象。因此,学生之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对于诗词的深层含义把握不了,那么对于诗词的背诵也只能靠死记硬背,背诵起来十分吃力。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古板,一味的灌输高考中才会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见解,学习比较机械,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学习古诗词的热情【2】。

2.新课改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改善途径

2.1 强化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应该摒弃之前过度重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错误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对于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学生都应该结合整句话或整首诗词进行深刻体会,发散思维。(2)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促进学生了解古诗词的主旨,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3)教师应该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与策略,如: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或者是图片,增强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诗意感。

2.2 带有感情的朗诵诗句

古代的诗词中,有抒发怀才不遇的,有表达爱国情怀的,有思念家人的等等。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同时,可以有感情的朗诵这些诗词,增加语感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作者那个时候的心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过带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词人在晚年时期的愁苦生活和凄惨心情【3】。

2.3 培养学生的对古诗词的想象能力

对于古诗词的掌握,除了要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还要读懂古诗词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意境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想象力。如果只是干巴巴的文字,学生会觉得枯燥并且很难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假设学生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对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联想。结合动人的画面,学生对古诗词的感觉会更强烈,也更能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优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单向灌输知识,而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正确想象。

【结 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下,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思考,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以期改善高中英语古诗词的现状。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教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流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古诗词作品,呈现了诗人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进行教学研究,使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得到提高,情操得 到陶冶。以下,本文首先对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提出建议,以期带领学生从更新的角度去理解古诗词教学,从而对作者的精神世界有更深入了解,同时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力与创造力。

一、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

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僵化的教学方法

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讲解时仅仅停留在对诗词大概意思的讲解,直接向学生点明诗词的情感,并要求学生背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诗词,没有体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缺乏想象力和个性化的解读

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离不开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往往需要读者发挥想象,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然而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在这方面非常欠缺。

(三)难以把握教学的要点

造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难以把握教学要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身因素。外部原因主要是古诗词对现代高中学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僵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离骚》等篇幅较长的作品,学生理解起来往往较为吃力,在《离骚》的教学中笔者就发现尽管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离骚》的字面意思,却仍然难以理解《离骚》的思想内涵。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重视古诗词朗读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古诗词教学手段,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和诗人蕴含的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篇幅较长,不仅用语奇绝,而且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仅凭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语言之美和情感的起伏。笔者要求学生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采取齐读、分组读、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朗读,使学生体会这首诗优美的语言、奇绝的意境和复杂的情感,对李白的诗歌风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感受意境之美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够对诗词中优美的意境进行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教师要运用优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优美的意境,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几句的讲解中,就要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真正进入到诗句的意境中去,仿佛置身于古蜀道之上,感受悲鸟、古木、树林、子规、夜月、空山等带来的悚然而悲的意境。

(三)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对学生的想像力进行限制,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古诗词的文本上展开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笔者讲解李商隐的朦胧诗《锦瑟》时,考虑到该诗的朦胧性,在教学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锦瑟》的朦胧之美,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笔者让学生结合注释展开想象,将《锦瑟》这首诗改编成散文或故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自觉地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对诗歌的意思进行理解,并认真学习了诗歌中的典故,甚至有学生还自觉地对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和其它作品进行了学习,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对《锦瑟》这首诗进行了改编。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加之古诗词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表现自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古诗词朗诵会,对于一些比较简短的古诗词,还可以让学生客串教师,轮流进行讲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将古诗词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总之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大胆地对古诗词教学进行创新,通过古诗词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谦茜.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07

[2]岳敏峰.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23).

篇(4)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弘扬中华文化、历史与精神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弘扬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作为教学重点,重视古诗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作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传统陈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等弊端,使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目前,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教师应加强古诗词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减轻教师课堂板书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更加清晰地表述教材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影像资料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方面,教材内容的相关影像资料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古诗词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引入适当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播放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既能省去书写板书的时间,更能直观有效地表现文章主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深化学生对文章背景和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选修(上)《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师课前可以积极准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以PPT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并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二)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深入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选修(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一文中,滕王阁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三大名楼的影像资料、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与滕王阁相关的名人轶事。课上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三大名楼的影像资料,介绍滕王阁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丰富学生对我国名楼建筑的认知,而后向学生介绍文章作者王勃的写作背景,还原作者写作时的情境,再让学生面对滕王阁的美景图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结合文本和图片描述出滕王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美景。本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框架,更好地领悟文本的内涵。

(三)课内外知识结合,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将课外古诗词引入课内,通过对比分析诗词的写作方式、表达情感等,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选修(下)《将进酒》一课,教师可以针对李白“酒诗”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同类诗词进行对比分析,理解诗人洒脱的情怀和淡泊名利的品格。也可以将诗文与李白的同类诗词进行对比,如《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酒问月》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等“酒诗”,结合这些诗句向学生详细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帮助学生理解其坎坷的仕途与人生历程。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等方式,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弘扬。

参考文献:

篇(5)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从《诗经》开始历朝历代文化中,诗歌都承载着统治愿望、百姓疾苦,认知诗歌就是认知古往今来华夏儿女的价值诉求,学习诗歌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所在。诚如先生所言,中国虽然没有宗教,但承载着百姓心声的诗歌就是我国人民的信仰,所以在诗歌华丽璀璨的国度,我们应该注重诗教,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阶段必须逐步培养学生鉴赏、释义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汉语文化基础能力。所以,笔者针对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价值分析

1.培养高中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落实,外来文化、语言对于高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现阶段高中生对日韩文化的追逐,对欧美文化的沉迷,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的要领,更是汉语言运用的典范,在学习中让学生感知、认识古诗词能够使其充分理解中华文化内涵,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逐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进而提高爱国主义情怀。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占有重要地位,古诗词承载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汉语言文化的研究、认知与运用,更是对汉文化的无限热爱。然而,现阶段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认为古诗词学习索然无味,最终丧失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有效改革古诗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汉语言文字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3.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赵志伟先生指出: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如今高中学生甚至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古诗词的学习就是读懂一首诗,然后根据高考的需要做大量习题,最终强化记忆标准答案,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所以,转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是内容、形式、艺术三者的结合体,充分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因此,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开展是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1.有效定位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不能以单纯地考出理想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将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回归诗歌的审美本性,营造诗歌意境,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理解、鉴赏、评价、感知古诗词的魅力。

2.有效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所以若想实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置,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例如,在《长恨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该诗的创作背景与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内容设置中省去关于白居易的介绍,直奔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恨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多重视角探析诗歌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和人性对诗歌进行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3.有效教学方法实施

第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利用蒙太奇教学法,如在学商隐《锦瑟》一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相思、缠绵悱恻的理解与认知,动态性、立体化的理解诗歌中体现的情思与温情;第二,从画家的角度将诗画联合的绘画法在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如在《天净沙・秋思》这一小令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勾勒出夕阳西下的秋天景象,在作画的过程中将思乡之情体现在画中。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保证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提升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是适应青少年审美情趣变化、促使学生有效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教育相关部门以及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全面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蓝本,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鉴赏、释义、评价古诗词,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并读懂古诗词,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让学生了解并传播中国古诗词文化等。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近年来,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部分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题目的难度也有所增加。具体来说,在2002年以前的高考试题中,诗词鉴赏部分只有一些客观选择题,到了2002年以后,高考试题中的诗词鉴赏部分加入了主观概括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对古诗词鉴赏部分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题型和题量上,而是更重视对考生分析鉴赏能力和审美感悟能力的考查,这才是高考古诗词考核的真正内涵。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本质,给我们当前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现状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的高考背景,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究,以期应用更全面、更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高中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实践。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现状

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形式学习和古诗词的意义探究两者缺一不可。因此,笔者将从古诗词的朗读教学和古诗词内容逻辑的分析鉴赏教学两方面,分别来阐述传统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朗读方式主要注重读音的准确性、普通话的标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而弱化了对古诗词意境和情感共鸣的表达。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朗诵者对古诗词情感情境的理解不够准确,对古诗词的审美认知出现了一定的偏离,造成了对古诗词美感的忽视,使听者感受不到情景的代入感。除去一些朗诵类比赛,在日常教学中,朗诵仅仅是把文字变成了声音,旨在保证字词的读音准确无误,语序不错,不增减文字,有基本的节奏感,却没有读出古诗词的言外之意,无法引人遐思、引入某种深意。

另一方面,教师经常习惯性地忽略古诗词中逻辑性的内容。具体来说,古诗词的一词一句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而教师却没有严谨地考查字里行间所包含的逻辑关系,且对作者情感的理性分析也不全面。

举例来说,在杜甫的《石壕吏》一诗中,诗人以“我”在石壕村中某个夜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出一幕官差征夫的悲惨画面。诗中尤其通过一个老妇对恶吏的痛诉,来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不幸事实描绘到极致,可惜最后的结果还是以悲剧告终。诗的前四句情景还原,老翁越墙而过,老妇只能独自面对官吏。接下来官吏一呼,老妇一啼,吏怒,妇苦,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并突出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在官吏询问家中有无壮丁之时,官吏的咄咄逼人迫使老妇只能以衰老之躯挺身而出,做出无言的回复,由此可以看出诗中存在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对诗词进行适当的想象,才能对古诗词的内在含义进行更完美的解读。

此外,学生如果只是疲于记忆古诗词的含义,会造成对题目理解的偏颇甚至偏激,造成答题不够规范、乱用词语语句,或者答题不够全面的现象。

二、古诗词教学策略

笔者基于当前高考内容,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多方查阅资料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素养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更系统地解读诗词中的形象,结合纵向和横向交叉深入地给学生进行总结,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领会效率,让学生不仅学会识记,更要学会辨别鉴赏。另外,要加强古诗词内容与诗词作者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诗词的语境。古诗词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上层建筑,因此,要结合当时的文化内涵、作者的社会地位,来深入理解诗词在当时的社会意义、作用与影响。这些都要通过老师的梳理,以更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最终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所学的古诗词内容。

2.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由于古诗词晦涩难懂,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去做课外阅读,在课上也缺乏一定的兴趣。这就使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全方位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古诗词的阅读与白话文的阅读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层面深入的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需要寓教于乐。因此,对古诗词场景的构建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出一幅由古诗词构成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沉醉其中,体会诗词作者的所感所受,使古诗词的内涵学习凌驾于文字的表面学习之上。再者,教师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环节,在教学中加入诸如场景演绎、举例类比分析、现场提问、学生思考、老师纠错等多种方法,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让他们能够愿意学习诗词,并积极主动地接受古诗词中的文化和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春芳.立足高考的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 2014.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海洋中, 古诗词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充分的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对古诗词的教学就很重视,以至到了经历了五千年后日新月异的今天,古诗词仍作为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行,大部分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策略, 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由死记硬背变为以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革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巨大魅力,对现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创新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现有的高考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教师之间素质的参差不齐, 致使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实践中暴露出一些被忽视的问题。第一,为了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要求学生只背诵那些经常在试卷中出现的部分句子, 造成了学生仅仅记住简单的文字组合而不能对诗词进行全面的理解, 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出现理解偏差, 不能进入作者营造出的意境。第二, 现行的高考制度对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分数面前,教师不得不放弃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诗词鉴赏时运用的统一、固定的模式而缺乏创新。第三,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常常都是往屏幕前一站自顾自的讲解, 忽略了下面学生的听课情况,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第四,有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是简单的将板书内容搬到屏幕上, 而缺乏与诗词对应的图片、声音和动画,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用,致使其起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二、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的策略实践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古诗词的背景

古诗词由于其在形式上短小精辟而内容却异常的丰富, 它们往往都表现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就是对诗人的生存环境以及古诗词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描述讲解, 以便学生快速进入诗词所包含的精神内涵,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一方面,苏轼与当时变法的王安石有不同的政治主张, 主动要求外放, 他曾要求调任到离其兄较近的地方为官,以便兄弟经常聚会。而直到苏轼创作此篇佳作那个中秋, 苏轼依然和苏辙天各一方。在天清月朗的中秋,苏轼想起离异多年的弟弟, 心绪高涨, 挥笔写下这篇名作;另一方面, 苏轼本人性格豪放、气质浪漫,并心怀远大的政治抱负。虽然苏轼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在这首词中仍然表达了苏轼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月亮自身具有浪漫色彩并充满了想象,可让人想到团圆的美好生活, 同时也让人联想到苏轼光明磊落的人格。通过背景的介绍, 在分析作品时学生就可以发挥想象力,融入诗词的意境中,帮助学生的正确理解,同时还可以加深记忆。

2.教学要充分体现古诗词的情景再现

将篇幅较小的诗词展现出其所蕴含的壮阔情景,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传统古诗词文化中。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诗词进行诵读, 通过充分调动人体的五官而触发出学生的情绪, 渐入诗词的情景。其次,教师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课前准备做课件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文字、声音、图片与动画的综合效果吸引学生发散思维,快速领悟诗词所表现的情景。比如,在讲解杜甫《蜀相》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与草堂相关的图片并用一种深沉声音的介绍杜甫的人生经历了, 从而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气氛,使学生投入其中,让学生主动的探求诗词的意境。而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选取《送别》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轻缓的旋律中进行想象, 感受作者的意境。

3.对古诗词进行诗词对比

由于每首古诗词的创作者的生长背景、喜好个性、人生际遇等都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在创作时就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创作者的风格以及同一创作者而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 达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举个例子说,在学习由李煜创作的《望江南》时就可以插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将两者进行对比。前者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由国君沦为阶下囚后创作的, 诗中描写了睡梦中重温旧时生活的欢乐以及梦醒后现实的残酷, 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恋;而后者则是诗人杜甫在经历游离失所的生活之后, 为在成都西郭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而感到的欣喜之情, 诗中对草堂附近春意盎然的景色进行了描写,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两首风格迥异的诗词,是由两个人生经历完全不同的作者创作的, 致使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

三、结语

总之, 数目众多的古诗词代表着传统文化精华和经典, 高中语文教学中赏析古诗词鉴赏活动正是一种提高综合素质的文化活动。面对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致使每个人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多了解典故和古代文言文的字词解析。为较好实现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结合新时代的需求,积极创新, 重点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意境以及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8)

前言:

正如我们所感觉到的,高中语文中古诗词的鉴赏,一直是我们着重的重点难点内容,对于古诗词这种较为经典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的鉴赏方面一直侧重于对于句和词的内涵的研究,尽管我们在教学中有教务常法、教务成法一说,但是一些教师在鉴赏中的立足点却是一直存在偏差,自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中发展以来,仿佛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就是从表现技巧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进行探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我们的古诗词的意境 和表达意义,以及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模式是不适用的。目前,如何在作者的剪辑的表达手法中,提炼出更的内涵,是我们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一、从历届高考试题出发,寻找教学思路

我们需要进行全新的课程改革,我们研究发现,在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可以从历届高考试题出发,寻找教学思路,接下来笔者就结合实例,分析实际教学策略。

例如,《出塞》和《从军行》这类“边塞诗”,就是以“思乡怀人”为主要依据,像《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一个“送”字就可以充分表达出“送别”的意思,像这种古诗词,几乎都表现出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而像《越中览古》这类的诗,就可以说是“怀古”诗,这种诗多半是借景抒情,借景永志,大多都是采用这样的表现手法,还有像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我们就要注意到题目中所提出的“忆”字,这首诗主要表达的就是作者的想念和回忆之情。除此之外,高中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我们还可以总结很出多类型的诗,在每一个类型中,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都存在一定的相同性,只是有些许的差异,不会影响本类诗词整体的表现手法。除此之外,要想让学生做好诗词方面的品评,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诗词在创作中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处境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作者在诗词中索要表达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赏鉴更加透彻,富有韵意。

又例如,像在2006年广东卷中《越秀峰晚望黄石诸子二首(其一)》中,在分析“晚”和“望”两字的解析时,我们的高中生就应该从观景诗这一类型的规律,寻找到代表景的“归艏”、“钟声”、“江”等表景的词语,教师在。

再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我们不能结合题目来理解诗的含义,我们就很难掌握古诗词主要表达的情感,这首诗的情感,主要是观书,以及观书之后的感觉,所以有一些类型的诗,我们的教师应该从诗的题目着手,这样就能更好更快的了解本诗的表达情感和整首诗大致的内容,为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提供帮助。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一直以来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学生不易理解古代的诗词文化,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寻找一种简单地方法,来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达到最大化,给我们的古诗词进行“分帮分派”,在不影响教学水平的情况下,做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来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古诗词的魅力所在,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实行新课改的意义

2.1传统古诗词的局限

我们在以前传统的古诗词鉴赏时,我们古代文论家对此总是有很多的论述,有大量的诗论。而高中学生本来就对古诗词的含义很不了解,在加上他们比较深层次的言论之后,我们会对该诗的意义理解更加含糊,不得不说,我们的学者的言论是正确且全面的,但是面对一群高中生来说,就是对牛弹琴,学生参与不进来,对于我们的教学,没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我们新课改的提出,指引我们加强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展开了重要的探讨,现如今,让我们的鉴赏者积极的参与到诗词中来,对于我们古诗词的教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2对于鉴赏古诗词意义的研究

引用当代美学家王朝的一段话来讲:“读者只有接触艺术才能引起对艺术的猜想”,只是片面的接触艺术,是谈不上欣赏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只有真正的欣赏到古诗词,才能更好的发扬我中国文化,鉴赏的过程中不仅是阅读的过程,而是体会、裂解、品味的过程,我们的鉴赏过程如下所示:

首先,应该完成对词和句的欣赏,古诗是由词和句所体现的,最开始的诗是合乐有韵的文字,要求诗词在正确的基础上到流利、到情感,贯穿整首诗,我们从每字,每句了解是的表达情感。

其次,是由我们对于整首诗的感受让我们自然引发的整体情感,作为鉴赏阶段,本首诗能全面的贯彻了解到整首是的表现内涵,体会到作者像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进入到诗中的境界,那么就可称的上是一位合格的鉴赏者了。

最后就是超越和升华的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在表面上理解内涵,我们要跨出作者设立的那个“框框”,结合现今的社会,从我们的古人那里寻找经验,找到那个对应点,正所谓“前人之鉴,后人之师”,虽然社会在发展凡是我们的传统思想还是可以借鉴的,我们的待人处事和对现状的理解,在原著的基础上形成升华。

结束语:

高中语文中古诗词的鉴赏,一直是我们着重的重点难点内容,对于古诗词这种较为经典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的鉴赏方面一直侧重于对于句和词的内涵的研究,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最重要的还是培养我们学生的理解和品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句子,正如《月夜忆舍弟》的表达意境,就是要从这句“月是故乡明”出发,才能在总体上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等,我们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出发,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古诗词。笔者认为,在我们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有我们教师发挥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学生也应当适时的进行主动扩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掌握诗词的切入点,在实际阅读中能融入到诗词当中。

参考文献:

[1] 黄霞.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之我见[J]. 魅力中国. 2010(10)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52-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伯语・泰伯》)。这指出了古诗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大多还在走模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强制性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的。

要走出古诗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真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走进文学的殿堂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我们有必要对古诗词的特征入手,漫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1.注重诵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古代一直沿用这种教学方式,直到今天在古诗词教学中仍然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诵读能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意,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并可以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意蕴。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师也没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感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任务中也忽视了诗词的诵读,只注重诗词的基础知识,只要能应付考试即可。可以说古诗词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掌握的只是词义的解释与答题的技巧,丧失了古诗词本应有的特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古诗词。首先诵读要注重诗歌的平仄对仗与押韵,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诵读诗词,从而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音韵美感。其次诵读不只是发出声音,应是心、眼、鼻、耳的全身投入,教师可以播放适宜的音乐或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诗词意境画面,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诗词韵味。再次诵读古诗词不能是简单的完成任务,在读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加入个性化的理解。如诵读一些忧伤的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的伤心事,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品味意境

司空图说诗词创作要做到"思与境偕",说的就是意境。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的产物。简单来说,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诗词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根据古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感情抒发或者事件叙述,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人创造的意境,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深思的重要问题。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词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诗词画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感受到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魄;有的感受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从而把握住整首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豪放之情,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对古诗词进行诗词对比

由于每首古诗词的创作者的生长背景、喜好个性、人生际遇等都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在创作时就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创作者的风格以及同一创作者而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达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举个例子说,在学习由李煜创作的《望江南》时就可以插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将两者进行对比。前者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由国君沦为阶下囚后创作的,诗中描写了睡梦中重温旧时生活的欢乐以及梦醒后现实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恋;而后者则是诗人杜甫在经历游离失所的生活之后,为在成都西郭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而感到的欣喜之情,诗中对草堂附近春意盎然的景色进行了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两首风格迥异的诗词,是由两个人生经历完全不同的作者创作的,致使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赞诃夫说:"教学应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批判意识、质疑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一般来讲,在诗歌教学中,要较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如同一诗人的比较,同一时代的比较,同一类别比较等,通过不同作品的比较,品鉴出诗人的诗风情怀和诗句的意境情感。这些举措,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人文底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雅斯尔曾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同样,古诗词的教学其实也是引导一个灵魂去体会另一个灵魂的感觉,因此,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通过"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品读赏析的进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分享,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总之,数目众多的古诗词代表着传统文化精华和经典,高中语文教学中赏析古诗词鉴赏活动正是一种提高综合素质的文化活动。面对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致使每个人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多了解典故和古代文言文的字词解析。为较好实现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结合新时代的需求,积极创新,重点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意境以及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何书芹.也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误区[J].学苑教育.2011(21).

[2] 程相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12).

篇(10)

0.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充分发展自我,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但是就目前高中教育而言,还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在实际教育中,功利性较强,学生独特的思维与个性被抹杀,严重者出现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功利性导致的。使得教育本质教会学生寻求人生价值,获得生命的真谛逐渐模糊,因此,急需要在生命教育理论下进行教学。尤其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从古人对生命的看法来获取生命意义的启示。

1.生命教育理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以生命教育理论为前提,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其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生命教育理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语文教学目标与生命教育理论思想相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出育人作用,需要借助生命教育理论来辅助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以便充分发挥出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1]。

2.生命教育理论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措施

将生命教育理论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相互结合起来,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包括情感教育、人格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等内容。其教学措施主要包括对话教学与体验教学两个方面。

2.1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双方平等、民主条件下的,通过运用言语、思维等方式来交流与沟通,注重人的个性化与主体性。其教学形式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在师生对话中,需要以平等为前提,需要师生双方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师生对话教学并不是简单的问答,需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交流[2]。例如,在《陈情表》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文中寻找作者陈述的几种情感,使得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以便达到学习的目的。当学生阅读完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A回答:“悲情,在第一段‘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表明自己身世可怜、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以及下文中的‘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均说明作者身世之苦,总结为悲情。”另外,学生B回答:“陈述了作者的怨情。在第一段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表明作者对舅舅不让母亲改嫁而怨恨舅舅,出现怨情。”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待,符合生命教育理论内容,在对话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生生对话教学中,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学习。例如,在《兰亭集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对“作者在本次游历中如何对生死观的感悟进行理解的”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之前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教师等方式来寻找答案。小组成员每人分别对自己分配到的任务进行理解,其任务包括对每个段落的大意进行了解以及深入分析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学生m讲述前两段主要描写兰亭集会的盛况,描写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参加缘由以及环境、天气等。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恩爱之情,主要围绕“乐”而展开。学生n讲述第三段的大意为通过兰亭集会联想到人们的相处方式以及处世之道。继而对生死问题进行讨论,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对“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悟。在第四段中,“若合一契”表明古人对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的是虚无主义的思想,在当时的东晋时代,体现作者的积极人生观。通过对话教学,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古诗词教学与生命教育理论的联系与融合处,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与所表达的情感。

2.2体验教学

首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激活体验。在体验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体验到教学的内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例如,在《雨霖铃》教学中,可以根据诗词中的文字来想想离别时的场景,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将情境再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离别时,作者与友人眼含热泪,相顾无言,在凄冷的清秋时节更加渲染出离别的情绪。在创设该情境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乐与图片等,让学生带入在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感受与思想感情。其次,注重审美,升华体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具有大量的优美诗句,在语言美中,古人在文字上下苦功夫,例如《人间词话》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完全将春意展现出来。在意境美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展现出来的是气势磅礴的意境。在审美体验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审美想象,并感受意境美。

3.总结

教育是对人进行有目的的培养活动,需要将人看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生命意义进行教育,对生命教育理论进行了解。尤其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需要融入生命教育理论,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了解作者的感受。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意识。

【参考文献】

篇(11)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诗词的鉴赏能力极为不利。如部分教师“以讲代读”,忽视了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即通过朗读感知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虽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是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背诵,很难在读到诗歌意境和画面特征时重现画面。因此,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大部分都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不能真正读懂古诗词的内容,更谈不上对古诗词的赏析了。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背诵,诗句语言通俗易懂,从内容看,都是送别诗。但是有多少学生能在读这两首诗时,通过诗词中展现的画面,品出李诗的豁达、乐观,品出王诗的离愁和洒脱呢?这充分说明仅仅靠背诵、记忆,而不对古诗词进行赏析,无法真正弄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品不出诗歌的情趣和意蕴。

二、古诗词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入诗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古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了解诗词要表达的意境,从而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抓住诗词所表现的客观物象,让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整体的、动态的画面,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内容。这样的古诗词教学能把古诗词教“活”,让学生也学“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该诗的写作背景,强调该诗主要是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表达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在讲解《琵琶行》这首诗后,让学生对琵琶女、诗人进行角色扮演,并根据诗歌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营造情境,将诗中的情景再现于学生面前。在这样的意境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琵琶女三次演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领悟到诗人和琵琶女通过琵琶曲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悟《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再如学习屈原的《离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这位历经坎坷却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了解诗人在《离骚》中表达的主题,从而更好地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境,更好地把握诗词。

2抓住诗眼,品诗情

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诗眼”可谓是整个诗词的中心,往往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大部分诗词中,诗人会用比喻、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出“诗眼”,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重要的考点。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深入品析,就能更好地把握诗词意象,找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基调。

例如,在学白的《独坐敬亭山》时,首先我们知道该诗的写作背景是李白离开长安,处于长期的漂泊生活状态,饱受了生活的辛酸,看透了世态炎凉。因此,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孤独、寂寞。因此,全诗的“诗眼”为“独”,围绕“独”字,让学生深入品析古诗,找出诗中表现出诗人孤独与寂寞的字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深入品析,找出诗中“尽”“孤”“独”“闲”等字眼,理解诗歌中表达出的孤寂之情。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抓住全文的“诗眼”来深入品析诗词,就能更好地让学生找准诗词的感情基调,从而把握好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师生互动,了诗意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紧随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师生活动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古诗词的意象。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者,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畅所欲言地发表观点。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了解诗意时,更好地体会到诗歌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江汉》时,诗中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样一句。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此句诗中诗人用了哪几个意象,体现出了怎样的意境?问题提出后,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学生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学生2:“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身处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例如,在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引导学生分析“近”字的表达效果。

学生1:(从字面意思理解)有“主动亲近、接近”之意。

学生2:(通过诗词的意境联想得出)在清澈平静的江水中,有一轮孤月似乎主动亲近诗人,想慰藉和抚平其寂寞的愁心。

学生3:(通过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认为)“近”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还表现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