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4 17:03: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责任审计步骤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

篇(1)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1.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经济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在任职期内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该负有的责任。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党政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深在思路中,化在结果上。

2.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给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严肃财经法纪、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根据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管理的特点,对其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重点审查事业单位综合预算执行及其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具体考核指标有: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人员经费占全部经费比率;公务费占全部经费比率;社会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2.审查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效。重点审查财政补助收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并按预算级次反映;各项收费是否报经有批准权限的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核定标准执行;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分账核算;应存“财政专户”的事业性收费收入是否按规定缴存;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依法缴纳各项税费等。

3.审查资产、负债、净资产。重点审查任职初期和任职终结时的债权、债务;审查账表、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各项资产、负债、净资产是否真实、完整、合法。

4.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重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执行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单位工作效率。

三、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开始于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的接受,终止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意见书等法律文书的出具或送达。

1.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机关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后,应当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编制工作方案,对审计的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

2.进行审计前调查。要求被审单位提供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其他有关情况;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纸质和电子会计资料;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等。

3.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委托部门的要求、审计工作方案和审前调查结果,依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

4.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并将该通知书抄送领导干部本人。

5.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收集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资料: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报告;有关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重大经营决策事项情况等。

6.起草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现场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负责起草审计报告,征求并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正确意见,修正审计报告。

7.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等法律文书。审计机关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制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报送本级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也可以抄送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

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1.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测评方法。内部控制调查方法:通过询问被审单位有关人员,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检查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被审单位正在进行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等。

内部控制调查记录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字表述法、流程图法等方法对了解到的相关情况做适时记录。

内部控制测试方法:选取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运用相互印证式的询问、实地观察、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效果。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通过测试不同的控制程序和控制环节,可以确认每个控制环节或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和有效,有哪些弱点,从而确认内部控制是否可以信赖。

2.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质性测试方法。实质性测试的一般方法: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基础的财务审计而言,应结合具体会计账户审计目标,对不同的审计目标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包括:对经济业务合法性进行审计;对会计记录完整性进行审计;对会计账户真实性进行审计等。

实质性测试的特殊方法: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对不同的账户根据其余额是借方还是贷方的方向性,采用审计测试矩阵,重点测试某个账户的借方高估或贷方低估,而不需要对每个账户借贷双方均进行测试,以减轻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总之,为了深入领会全国经济责任审计会议精神,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而提高认识,做到廉洁自律。

参考文献:

篇(2)

(-)调查对象的特定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调查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与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二)调查内容的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中,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有:被审计单位账面没有记载而又必须调查核实的事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缺乏可靠性,而又必须调查清楚的事项,如发票要素不全、内容不真实,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从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审计发现了疑点,而又必须进一步调查证实的事项;根据审计目标和委托部门的要求,需要调查的其他事项。

(三)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审计调查方法取决于调查对象、范围、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要求。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函证调查和现场调查,对单位调查和对个人调查,书面调查和会议调查等。这些调查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运用,也可以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运用。

(四)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审计调查能够获得帐面审查所不能取得的比较真实的证据,审计调查的结果就是审计人员所看、所问、所闻、所查、所记、所算的和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据资料。调查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准确、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帐面审计结果相结合,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调查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调查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围绕经济责任开展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任务就是认定或者解除审计人及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调查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开展,以便划清经济责任界限。划分被审计人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有以下几种方法:1.按追责对象分为领导责任和经管责任,2.按追责程度分为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3.按追责内容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4.按追责方式分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党纪责任。通过审计调查,进一步区分被审计人及其有关人员是否应承担经济责任及应负经济责任的程度或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程度,对不应承担经济责任或者全面履行经济责任者应当解除其任期经济责任。

(二)、围绕经济案件开展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廉政建设。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账面审计难以发现或者难以查清的案件线索,或者群众检举、控告的案件线索,都应进行审计调查。调查经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结果,调查经济案件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经手人、知情人、审批人、检举人;调查经济案件涉案人员所采取的手段以及反映作案过程的全部载体。

(三)、围绕重点开展审计调查。重点问题又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针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问题进行审计调查。否则审计结论就缺乏公正性,因而会失去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单位所涉及的有关事项,确定审计调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又在审计调查中适当进行延伸审计,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要求所涉及的有关项目,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如用统计调查法核实经济指标,用试点调查法了解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用重点调查法追查经济案件,用会议调查法征求对被审计人的总体评价等。

3、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所涉及的特定事项,对审计调查材料进行相互联系、客观地,使审计调查的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相关性,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4、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方案制订审计调查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调查人员、时间和审计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同时,又要根据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济责任审计方案。使审计调查与经济责任审计在目标要求上达到一致,在组织实施上达到统一,在时间安排上协调同步。

5、根据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的关系,搞好几个结合。即:审计与现场观察结合,审计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审计与调查相结合,数据统计与事实调查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审计调查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审计调查,以求得最佳的审计调查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

四、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就是审计调查报告及其产生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除了方法、上的结合外,还必须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调查结果相结合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包含了审计调查的结果,对被审计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总与分的关系。审计调查的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基础,调查报告必然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反映了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高低,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优劣直接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否被充分地利用并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审计调查结果有无分量。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补充。一个项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往往是反映总括、全面的情况,而审计调查报告是反映某一方面具体、详细的情况,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决定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决定了审计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和意见及其范围和方式。但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要依赖委托审计的部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来体现,而审计调查结果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影响程度不完全是调查报告本身,还受审计机关的指导思想和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等影响,比较好的审计调查报告不一定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审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的高度关注,不能忽视审计调查结果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所产生的影响。

篇(3)

近年来,我国对事业单位中经济责任和责任审计已愈加重视,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这为明确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济责任是指主要以资金作为责任标的,从产生的原由分类,可以划分为约定经济责任和法定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是否履行经济责任的审查。它的目的是为国家相关监察机构审查提供依据。

一、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在

(一)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经济责任的定义在前言中已经提到,此处不再赘述。下面补充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是: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接受委托,依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可靠性、合法性和效率性以及领导层有没有肩负起经济责任、是否遵纪守法所做出的监督和评定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财务收入和支出审计的深层次化,具体体现在思路和成果上。

(二)事业单位领导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依据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的特征,领导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主要有:

1.审查经济任务的完成状况

主要考察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是否符合规范,有无盲目预算和夸大预算。其考察指标有: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费用自我供给率、投入的人员费用占总费用的比率、公务费占全部费用的比率、社会效益等等。

2.审查收入和支出活动是否具备可靠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在该类审查中,重点考察:财政津贴的发放是否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并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拨付;各类收入是否经过有审批权限的机构审批,并依照标准进行审批;业务性收入是否与服务性收入分开账目进行核算等等。

3.审查资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在该类审查中,重点考察:事业单位管理资产的人员在任职期内和任期结束时债务的权利和义务;审查账面信息和实际信息是否相符合。另外,考察所有者权益是否真实有效。

4.审查内控制度是否完善

该审查环节是审查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高效、贯彻是否彻底。另外,考察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是否得到了强化,从而规避内控风险、提升资金利用率。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程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委托相关审计部门审计完成的。一旦审计汇报结果、审计建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报告“出炉”,则宣告审计的完成。其步骤为:

(一)制作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审计部门在接受委托后,应依据审计工作准则制作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审计的汇报方法、分工合作、问题处置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划。

(二)审计前进行调察

该环节要求事业单位对财务归属问题、机构建设、人员编排做出说明并拿出报告并说明职业范围或运营范围。另外,应出示银行账户、会计报告等相关的原始报告及电子财会信息表。

(三)审计通知书的传送

审计机构应在经济责任审计开始前三天向事业单位传送审计通知书,并抄录审计通知书给事业单位的管理人。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进行阶段

该阶段包括的内容有:搜集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材料并且要求事业单位出具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汇报资料。另外,还应收集重要的经济策划的记录材料。

(五)草拟审计报告并征询被审计事业单位的建议

审计告一段落后,由审计单位负责草拟审计报告,并综合事业单位领导的建议,必要时对审计报告进行整改。

(六)审计结果报告的出炉

审计机构依据审计结果制作审计结果报告,并上交省市或国家审计机关。另外,还应抄录一份审计结果报告给事业单位的领导层。

三、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

(一)领导层的内控评价方法

内控调查的方式主要有:通过问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检查内控文件。另外,通过观察被审计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确定评价方法。因此,通过观测不同的工作环节和整个工作体系,可以明确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制是否完善、是否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质性的检测办法

实质性检测的一般办法有:通过基本的财务审计,结合具体的会计审计目的,对不一样的审计目标采取不同的审计办法。该类审计测试办法的内容包含:对经营业务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进行审计、对会计账目的完整度进行审计并对财会账目的可靠性进行审计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领导层应肩负起经济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应全力配合,从而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程度。要做到该点,寄希望于审计部门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监管、财务机构与审计部门应通力合作,并且多交流多沟通。审计部门在事业单位各部门的有力协助下审查财会材料,而监管部门则查阅百姓的意见薄做到内部检查外部抽调。另外,审计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执法技能、完善服务态度。秉承谨慎、公平、实事求是的工作风格和服务态度,帮助事业单位规避风险。对于审计过程中实证不足、评定标准不明确的情况,审计单位应只作披露而不作评定,进而有效规避因得到的证据不足引起的审计风险。相信在事业单位和审计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会进一步强调承担经济责任和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霍怀功.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其评价体系[J].交通财会,2012,(8):52-55.

篇(4)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为了强化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以及监督的水平,能够在教育事业中促进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来维护高校的财务、经济能够正常的进行。但是在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特征以及实践意义进行研究,能够总结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

(一)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由于制度中存在着缺陷,这就导致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没有一个相对完整、具有严格标准的框架来进行具体便准的规范,这就使得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了

不确定性的管理,使得审计结果不够规范,在内部行政权力中,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发挥正常的工效,失去了制度的规范。

(二)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在思想上出现的问题主要的表现在:高校的领导干部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监督形式,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并且在工作中没有对审计的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在工作中知识注重了形式,没有做好具体的规范检查。

(三)在原则上出现的问题。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在领导出现离职或者是调转的时候,一般实行的是:“先离职,后审计”的原则,这就出现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离职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对具体的审计工作进行事前的变更安排,造成工作中出现的漏洞,这就使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使得“审”与“用”脱节,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

(四)审计工作中独立性比较差。

由于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中,经济责任审计是学校内部额审计部门来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但是在高校经济中,审计对象不够明确,在工作中会受到各种牵制,这就造成在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实施,仅仅是存在着一种经济业务的依托关系,影响了审计的结果。

(五)审计工作在规划中的缺失。

在我国高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状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审计的内容比较复杂;时间紧;审计覆盖的面积比较广,因此在具体额工作中对人事制度上存在着不足,这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具体规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仅仅限制于形式上,并没有对结果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

(六)审计工作中方法和技术的缺陷。

在我国高校审计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的审计方法的限制,这就导致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违法的账面,这种状况就是由于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和技术不够完善,严重的影响了审计结果,造成审计中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策略分析

在高校教育中,审计策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高校融资的正确进行以及在财务工作中的顺利实施,这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策略,其中审计策略是指审计人员为了更有效的实施审计目标来具体安排的关于审计计划的流程,审计方法以及在审计评价体系中的具体事项,最终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中的风险,提高审计的效率,促进高校财务工作的有效实施。具体的审计策略表现在:

(一)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工作。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在具体工作前要制定明确的审计目标,并且选择合理的审计方法,在根据现有的资源中进行颗粒的调整计划,使得审计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顺利实施,增强审计的审核结果,完成审计成果,在计划工作中做到合理、高效。

(二)安排具体的审计流程。

在审计策略的制定过程中,重点是从审计的准备工作、实施阶段以及审计的报告阶段进行的。具体的实施过程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审计对象进行确定,明确具体的经济目标,在识别审计风险的过程中来具体确定审计的流程,根据高校经济责任的具体步骤来实施审计的过程,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审计的风险性,提高审计的质量,之后做出比较科学的审计报告。最终在合理的审计方法中来确定具体的经济责任。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方法。

在研究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的技术方法有:从账户进行入手,将账簿和银行账户,来确定具体的会计科目,并且做好相关账目的审计监督工作;在查账取证中研究审计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顺查法、逆差法、抽查法、抽样法、计算法等,在审计方法中还包含着财务分析方法,在高校财务状况中对经济责任以及具体的经济目标进行客观的评价;审计调查法,连续审计法等。

在研究高校审计评价的方法中:它主要是高校经济责任下来研究审计方法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具体有:层次分析法、以及在选择审计评价方法中遵循的具体原则。

总结

在研究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能够根据具体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策略,在研究审计方法以及审计评价提下中构建了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最终为完成高校经济工作中的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状况做出了有效的保障,在领导干部的正确领导下,有效的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强化了运用的实效,最终为高校教育事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体系。

参考文献:

[1]谢文轩,李家声,陈小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难点问题以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12,(16).

篇(5)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随着行业体制的不断变革,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已转变为专业分工、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即省级商业公司已逐步退出两烟经营,市级烟草公司逐步成为经营的主体,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被取消。市级公司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责任。县级公司作为市公司下属分公司,由最低一级的决策层转变为执行主体。烟草企业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不仅要靠市级公司的科学决策和正确经营,也离不开县级公司的贯彻执行,此种形势下,我们就如何开展县级烟草专卖局的经济责任审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对旗县烟草专卖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烟草企业自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执行以来,在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维护财经法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市局(公司)内审工作中,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切入点,建立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在改进和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经过实践,不断进行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该程序通过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审计手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二、对旗县烟草专卖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免疫系统”,筑牢内部监管防线,对市局(公司)所属的各旗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任期内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审计内容包括专卖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卷烟营销情况等。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可使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目前烟草企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主要为:一是审前准备。审计部门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组成经济责任审计小组,下达审计通知书,进行审计立项。二是进入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审计方案,开始实施项目审计,进行审计取证,整理归纳审计记录,整理审计材料,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三是审计终结阶段,对被审责任人任期内做出审计评价,征求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人意见,撰写审计报告,下发审计意见书,做出审计工作总结并进行审计资料归档。

三、对旗县烟草专卖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坚持科学的审计理念,改进和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对旗县级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仅局限于查看原始记录、实地盘点核对等方式进行。除运用审阅、核对、分析等方法审计外,还应采用观察、座谈、访谈、询问、函凋等方法掌握有关实际情况,必要时可运用外部第三方调查或者延伸到审计相关单位等审计程序。

(二)应不断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任期经济责任的评标体系包括两类,一类是定性指标,一类是定量指标。定量指标中,目前烟草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指标评价体系,未来可根据行业发展或实际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如可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增加社会贡献率指标的核算。烟草商业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义务,还要承担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义务。社会责任的指标主要表现在环境保护、社会道德、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社区义务、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形象、社会评价等方面。但是,目前为止,烟草行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并未在本指标体系中体现。

(三)审计评价。目前烟草商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仅仅将审计结果简单罗列,并未进行深入分析。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可以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击其要害。但如果并未针对审计问题,结合企业内、外部因素及各种复杂的主客观条件对企业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的进行评价,就不能达到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此外,对各个旗县的审计结果及评价进行综合排名,以期各个旗县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四)审计成果未被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与日常审计、年度审计、内部审计等工作相结合,并及时、充分利用上述审计成果,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益。同时,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列入领导干部本人的干部考核(廉政)档案,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职务任免的参考依据。

篇(6)

一、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充分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运营效率,对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提升审计价值,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经济审计模式的原则、特点、关键点等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一样,在模式的制定、实际运行、评价以及其他各个环节中都需要遵守《审计法》、《审计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条例;其次,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遵守公正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高效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化。

相比其他形式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审计目的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的结合,是为制约和监督权利运行服务。第二,审计对象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由人而事,这种由特定人的任期来界定审计的范围和事项,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人和事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三,审计程序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立项时,审计机关会在征求干部监督部门意见后列入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召开由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参与的审计进点会,被审计者在进点会上要对任职以来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报告,并由参加会议的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现场测评;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审计组会征求被审计者的意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报送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第四,审计内容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要沿着财政资金走向,更多关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内容合法性及决策结果效益性,关注对下属单位监督职责履行情况。

由上述对经济责任审计原则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构建和运行的关键点就是在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和特点,结合各地实际,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效运行。

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一方面对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不断完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相关的计划和管理。对基础审计机关来说,每年审计项目计划中法定项目、省(市)定同步项目占50%左右,余下的就是经济责任项目。若年度中领导干部人事有所变动,经济责任项目计划也会随之改变,难免影响审计监督的效力和审计项目质量。

第二,审计评价质量不高。尽管各地都出台了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及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受审计人员惯性思维影响,没有正确辨别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异同,评价还是围绕着单位财务收支合规性,没有将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等问题作出正确评价,且评价用语不够准确规范。也有些将被审计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纳入评价,审计评价随意性较大。

第三,准确界定责任尚有难度。虽然相关《规定》、《实施条例》等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具体解释,但在实际操作中准确界定每一项责任尚有一定难度。有些问题既可以定为直接责任,也可以定为主管责任,有些问题可以定为主管责任,也可以定为领导责任,造成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问题定责结论就会不同,增加审计风险。

第四,审计结果运用成效微弱。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有些地方干部管理部门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对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三、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

由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是一项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工作,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从经济审计的计划管理、评价体系、责任界定及成果转化等四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搭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模块。一是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电子数据库,具体内容除了基本信息外,还要将以往年度审计开展情况、问题审计整改落实等信息输入数据库。二是通过与其他审计项目电子档案结合,整理出问题归集库,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分类轮审制度。根据被审计者经济管理权限和财政资金使用规模的大小,对被审计者实行分类轮审审计管理制。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可采用不同的审计频率。三是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量力而行原则,充分考虑审计资源,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及财务收支审计等项目相结合,避免同一年度同一单位重复进点审计。

第二,建立完善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修订有关制度规定,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引领作用。对照《规定》要求,分析和研究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和完善有关办法,使之更具操作性。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探索建立分类别、分部门相对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审计责任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二是围绕领导干部履行“四权一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体系,其中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突出各自的审计评价重点。三是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鉴和吸纳联席会议各部门考核评价标准和意见,使审计评价更加全面和规范。

第三,编制定责实务指南。经济责任是由领导干部行使经济职权过程中产生的,这就要审计机关正确判断领导干部该应承担的责任是经济责任还是非经济责任;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充分考虑相关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要求和实际决策过程,以及是否签批文件、是否分管、是否参与特定事项的管理等情况,依法依规认定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分清是领导干部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而造成的失误而应承担责任。根据以上界定步骤,结合近年来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定责实务操作指南,将哪些问题列入定责范围、应承担哪种责任、责任认定的审计取证要求等编入指南,供审计人员参考。

第四,搭建提高审计成果平台。审计机关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支持率,同时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时让有关领导和部门掌握,促使党委、政府在任用干部时,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审计结果报告应作为一份不可缺少的内容进入干部档案。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考核制,促进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整改纠正问题,对整改工作不重视或整改未到位的接受社会监督。

四、结束语

总之,探究和分析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不仅能够使目前存在的问题得以有效的缓解,而且还可以不断的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的手段,完善既有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新的干部竞争机制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由此可见,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的研究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是审计机关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篇(7)

(一)审计项目计划不到位存在的审计风险

由于人动无固定规律(换届除外),目前,审计部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大部分是根据组织部门临时委托通知进行的离任审计,只有小部分(主要是任中或任前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年初通过制定项目计划来实施的。2009年和2010年,我局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由组织部门临时委托的项目就占全年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项目的85%和88%。而组织部门临时委托的离任审计项目,往往项目集中,数量多且要求完成审计的时间又很短,有的甚至连进行完基本的审计程序的时间都不够,特别是有的责任人已经调离了当前岗位(有的已提拔到新岗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难以计划到位,有的势必造成一些离任审计项目审计流于形式,只是走一个审计的过场而已,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报告权威性要大打折扣,更不要说具有参考价值了。审计部门接受这样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存在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1.审计程序不到位带来的审计风险。由于有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次性安排项目多,且要求完成的时间短,而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力资源又不够,因此,有的审计机关为了完成任务,就不按合法的审计程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有的审计程序被忽略或者被简化,特别是由于时间紧,有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只有压缩审计实施时间,有的则减少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时间,经济责任审计中这种审计程序的不到位,将为审计的合法性以及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隐患,形成很大的审计风险。

2.审计取证不合规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取证不合规不论是存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还是存在于其他类型的审计工作中,都会对审计产生不良的后果,形成审计风险。由于有的审计人员责任感不强,风险意识淡薄,在经济责任审计取证时未做到合规、合法,因此留下了审计风险。

3.审计证据不充分带来审计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工作就是围绕审计取证来开展的,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审计证据,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形成的审计意见没有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审计披露的事实和做出的审计结论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形成审计风险。实际工作中,审计证据不充分带来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审计人员忽视基础工作,对被审计单位环境证据和一些特殊审计事项的取证不充分,未做到严谨细致,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审计结论失去了可靠的依据。如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及其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或者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内部控制的审计建议,有的审计人员由于忽略而没有对以上环境证据进行取证。有的审计人员追求证据数量,忽视了证据的质量,使审计证据代表性不强,难以充分支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留下审计风险隐患。二是审计取证相关性不强。由于时间紧导致审计实施不彻底,审计人员对一些隐含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收集的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或审计目标的关联度不高,关键和核心证据有时未能及时取到,造成审计取证相关性不强,难以有力支持审计结论,形成审计风险。

4.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失真等外在因素形成审计风险。会计信息化使得电子会计数据可以快速地复制、删除、修改,会计信息容易被篡改,使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作弊变得更加容易和隐蔽;有的单位个别财务人员甚至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有意识的舞弊,甚至着力隐藏严重的经济犯罪,手法隐蔽性较强,使审计人员难以发现,给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埋下了隐患,加大了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5.审计人员素质问题带来的审计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原因,如查账技能水平低,工作方法不当,财经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等,或者审计组人员内部沟通不够,协调配合不够,审计组长、主审对审计情况不能完全掌握,导致遗漏重要审计事项或隐瞒重要审计发现问题的情况,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评价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1.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受地方政府的领导,政府意志有时极大地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对有意向将要提拔或者已被提拔的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就容易产生人为意向性的导向,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2.有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超越了审计范围,脱离了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从而带来审计风险。

3.有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轻问题,重业绩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对责任人做出的业绩歌功颂德,甚至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从而造成审计风险。

(四)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

由于有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差,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索贿受贿;,用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做交易,;利用职权拉关系,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也必然会形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廉政风险。

二、防范和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对策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产生上述风险的现状及原因,为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进行防范和控制。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工作。为避免审计项目风险,应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组成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合理安排和部署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对于无法按照审计程序进行或不符合法定程序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部门应该不立项,不对该项目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合理规避审计风险。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工作。未逢换届时,审计部门应适当计划安排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或任前经济责任审计;若逢换届时,审计部门应与组织人事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并由组织部门负责,分期分批对拟审计对象适时通知审计机关,明确工作要求,确保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3.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严格依法审计。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等审计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这既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要求。应严格法定程序,在审计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将《审计法》贯彻于审计活动的始终,特别要注意加强和完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依法取证工作,在提升审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审计取证的风险意识,规避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风险。

4.分清责任,规避责任风险。为防范会计信息化及会计信息失真等外在因素造成审计风险,要求被审计对象对提供的资料做出承诺,明确划分会计人员责任和审计人员的责任,有效规避审计人员的责任风险。

5.为规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在作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应尽量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1)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要客观评价存在的问题,也要如实评价取得的业绩,要避免有所偏颇。

(2)要评价审计了的事项,不评价未审计的事项。

(3)要评价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事项,不评价与经济责任无关的事项。

篇(8)

经济责任审计是企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它是对被审计人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评判和界定的行为。单位负责人离任时必须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近年单位负责人届中审计、财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已列入常规审计工作,对单位副职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在推进中。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正在向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推进。但是,由于审计评价的程序、内容、责任界定等方面缺乏完整、合理、科学的体系支撑,直接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审计成果的应用难以充分显现。本文提出了评价指标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构建,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些参考。

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结构方面

报告的总体结构不统一,突出表现在格式不统一、顺序不统一、内容不统一。报告撰写往往取决于报告撰写人的个人习惯、专业背景等因素。这些不统一不利于集中报告分析,特别是影响审计问题成因分析和管理建议质量。

(二)分析指标运用方面

目前报告中只局限于业绩考核指标。可量化的其他指标分析较少,未形成指标链体系。

(三)审计评价方面

审计评价内容空洞,对同类型单位审计评价的方向也不一致,审计评价的范围不够明确,评价的结论与指标结合的评价不够多,评价中可量化的部分不够明确,责任的区分也不统一。

(四)内部控制方面

审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关注程度不够,报告中基本上是对内控内容的泛泛而谈,对企业已制定了哪些内控制度,尚缺少哪些制度,哪些制度尚需要完善,哪些制度正在执行,哪些制度未执行并没有明确体现。

(五)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方面

对以前年度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重视程度不够,在报告中较少体现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六)审计发现的问题未能与领导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挂钩

二、构建评价指标导向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要重新审视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流程、标准、方法,以审计评价指标为导向,研究适应企业负责人届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基本程序、责任界定标准和实务操作方法,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具体指导企业的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

(一)统一审计内容

根据总公司所属企业性质,确定各类型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从审计涉及内容角度进行规范,确保每一类型下属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保持统一,避免审计人员任意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实施审计,导致审计内容不全面。

(二)统一评价指标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在统一的计算基础上,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确保审计评价依据科学合理。

(三)统一评价标准

针对统一的评价指标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标准要符合各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保持动态可控,确保审计评价结果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

三、通用评价指标导向审计模式设计

针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共性内容,应当设置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经营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通过企业经营业绩予以体现的,而企业经营业绩通常又表现为一系列经济指标完成好坏和企业长短期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经济责任审计通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及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至关重要。

(一)评价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不仅包含经营者承担直接责任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还应包含经营者承担主管责任所涉及的内容。重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评价经营者任期内经营目标完成情况。重点评价与经营业绩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包括企业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经营增长状况等四个方面的基本指标。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各单位生产经营的不同类型和与上级主管部门签定的经营目标,有选择地进行评价。二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三是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框架重点包括三个层面,即财务层面、内控层面和发展层面。

1.财务层面(权重50%)。财务层面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构成。财务效益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营运状况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和资产损失比率;偿债能力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和经营亏损挂账比率;经营增长状况包括:销售(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企业商誉评估价值、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加值。

2.内控层面(权重30%)。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应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两个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是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应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100%,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100%。

3.发展层面(权重20%)。主要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创新、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拓展、低碳经济下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措施及成效。人力资源评价主要反映企业人才结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人事调配、员工绩效管理、分配与激励、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工作热情等方面的情况。信息系统反映组织的学习能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中,发展层面的指标以定性为主,单项定性指标分为五层,90分以上为“好”,80分以上为“较好”,70分以上为“一般”,50分以上为“较差”,50分以下为“差”,各单项指标最后平均加权计算出该层面的得分。

财务层面和内控层面的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定量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计算各指标的实际值;再用各指标的实际值除以标准值,乘以该指标的分值,再乘以评价内容的权数(各类评价内容权数合计100%);最后汇总得出定量指标的总分。标准值可采用本单位历史年度该指标平均值或本行业该指标平均值,同类评价内容中各指标所占分值(分值合计100分)由审计人员依据审计任务的实际情况设定。

综合评价分数=财务层面评价分数×50%+内控层面评价分数x30%+发展层面评价分数×20%

篇(9)

中图分类号:F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185-01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一)要坚持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为限制范围的评价原则

根据相关的法律可以明确的知道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只能限制在经济领域内,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各个项目进行评价,而不能对其他和经济领域无直接关系的项目进行评价。总之,审计人员一定要坚持应该遵守的规则,不能随便的介入到其他的非经济方面的问题之中,如果觉得此事需要向上面汇报的话,则向上面的人汇报,反正不能够篡权,真正的有效的去评价这才是直接应该要做的工作。

(二)必须要坚持以经济责任为主的评价原则

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之中,要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的到底是什么,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审计的报告必须要符合各方面的为题,审计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要对自己该评价的相关的领域做出相对的评价,要是不必要做出的评价就不需要浪费经历和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有什么需要向上级报告的问题就一定向上级报上去。

(三)坚持财务和非财务并重的评价

审计的工作重点是财政的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我国在这上面做足了工夫,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现在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中经济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当然仅靠审计的收支现在是不能够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的,两者的关系现在发展得并不平衡。所以,现在不仅要快速的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需要开展监督的工作,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有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指标计的评价方法和作用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综合评价指标法和指标层次分析法,根据相关的具体的情况为依据来审计评价。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可观的,发挥暂速度非常的快,各方面综合的发展都是非常快的,那么,审计的范围也就会变得非常的广,有效得去选择评价的指标,那么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更能很好的去完成相关的任务。下面就讲述集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以及作用

(一)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

就是在其中运用各个相关的信息和进行统一的计算方法,在其中要进行的步骤有很多,这里就不详细的去介绍步骤了。利用这样的方法来评价带来的作用有:第一点,对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思想,对综合的业绩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这真的是一盒很好的方法,而且出错率还比较小,贵评价的工作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第二点,因为数据本本身就带着客观性,那么也就能够公正的去评价,只是里面还是存在了一些缺点,因为就本身的限制而言,数据的时期和企业组织样本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利还是大于弊,只要运用的措施是合理的,那么就会提高业绩。

(二)功效系数评价法

首先就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测试,还要经过多次运用来证明其中是有用的,这样才能顺利的去开展接下来的工作,这个方法带来的作用有:能够很好的满足目前的规划需求,并且在层层的功效中有效的评价。这样的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比较起来,主观存在的方面比较多,第一种主要是从客观上出发。这些的计算步骤比较复杂,在计算的时候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完成。这样的方法是无法来了解业绩改变的原因的,准确的说来,这样的方式只使用业绩的评价。

(三)综合分析判断法

这个方法属于定性的评价方法,这需要相关的人员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得出来的,相关的审计人员在一开始就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这样的方法的作用:综合分析判断法要根据相关的参考标准对定性的评议指标打分,根据单单项的综合的打分来进行最后的评价,这样的方法对评价是最有好处的,这个存在的缺点是比较少的。审计评价对接下来所开展的项目是很重要的,审计评价相当于是对前一个任务项目所做出的结果评价,一个项目的完成是否能够得到肯定,这个表现在评价中,在经济责任审计下的评价可不是像一般简单的评语那样,这里所说的评价对我国经济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让国家经济的发展能够持续向前,综合国力能够增强,这并不是顺其自然就能够解决的事,这都是需要国家政府去思考要做什么工作的,否则就无法对我国的经济进行制定相关的战略。在经济领域这一方面中,每个国家都是要实行很多的措施去应对各个不足的地方,调整相关的一些措施,这样才能促使经济能够健康的发展,所以说,审计评价是很重要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在如今这项复杂的环境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国际地位,想要在这样的现实中站住地位,那么就必须要依靠经济的力量来维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够忽略经济责任审计下的指标评价,审计评价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不可代替的作用,我要要应用准确的方法来评价客观事实,不得从中虚构任何的东西,一切都需要满足现实条件,综合的去考虑各个问题,面对不同的情况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评价,这样才能实现真正合理的评价,在评价之中,要运用到科学、公平、合理的态度来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最后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廖洪.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作用以及设置原则[J].审计研究,2001,03.

篇(10)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概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更适用于现在审计新环境的一种审计方式,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始终都以单位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来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这种模式更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面临的风险。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风险导向的审计思想已全面贯穿于内部审计准则之中。我同内部审计领域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推行较国际上稍晚了一些。在 2003年制定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巾,提到了风险的问题,但这些风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审计作业层面上。直到 2005年中同内部审计师协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第 16号具体准则---风险管理审计,正式将风险导向这一先进的审计模式运用到审计实务中。我国的内部审计也进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阶段。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任期也济责任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更加侧重风险评价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也存在着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审计评价风险这四种风险,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这四种风险相对于传统审计来说要高一些。首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 部的重要依据,旨在加强干部管理。正是因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非议人”的特殊性以及其与干部管理、考核、任免、奖惩的相关性,它产生风险的可容忍程度也比较低,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等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其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负贞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可能比较短,有些情况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几个责任者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就迫使内部审计师必须找到一种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保证审计质母的先进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恰恰能胜任这种需要。

(二)现代风险导同审计模式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控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任期经济走任审计主要是对人的审计,它要求审计范围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也不能将范围扩展到所有领域,审计范围的确定要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和审计能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时间的紧迫性使审计 工作必须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将整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和传统审计一样,也需要经过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后 续审计阶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四个阶段的应用,就是需要将对被审计单位整体风险的分析评估贯穿于这四个阶段的始终。

(一)审计计划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年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内部审计所在整个组织的经营环境。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组织所处地厌的行业管理变化的信息。二是整个组织整体的发展战略以及对下属单位管理的变化信息。三是整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四是通过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整个组织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受托性,这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决策者,以便组织人事部门在委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充分考虑这些信息。内部审计机构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的安排、组织入学部门的委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情况等,合理确定年度任期经济贞任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项目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需要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排序,这需要利用以前年度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将风险大的项目优先安排审计,在确定好具体审计项目后就进入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关注以下几个步骤:

1、组建审计组。根据审计项日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人力资源的情况,合理分配审计组成员。在确定审计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有时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适当吸收具有工程、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

2、进行审前调查。审计组成立后,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市前调查。在调查时主要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履行任期经济贡任等情况进行开展。审前调查可以采用昕取 汇报、座谈了解、调阅资料等形式,目的是为了制定详细的审计项口实施方案。

3、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组在审前调查后,根据调查的情况,以及对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的结果,指定专人编制审计项日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应在明确审计日标的基础上确定在实施阶段重点审计的范用,以及内部审计师所能接受的检查风险。

4、开展现场实质性审计。审计组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充分调动内部审计资源,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看其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师开展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检查。目的是获取真实、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证明材料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在这个阶段中要将分析性复核这种审计技巧贯穿于实质性测试工作的始终,随时进行复核分析。如果认为取得的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恃审计结论,就 需要扩大审计范闹,如果认为审计目标没有完成,也要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总之,争取在实质性检查阶段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组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需要有专人对审计组成员取得的审计证据和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在这个过程中,审计组长需要对审计目标以及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估,看审计目标能否实现,最终的检查风险是否降至可接受的程度,如果达不到则要要求审计组成员补充审计程序。最后审计组根据审计情况,按照审计报告的要求撰写审计报告,在报告中应详细的写明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审计报告在审计组成员讨论通过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反馈的意见,看是否需要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版本的审计报告。

(四)后续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以便落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四、结束语

加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法规体系的建设我国现阶段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快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法规建设,特别是加强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的法规建设,尽快出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具体的操作指南,使内部审计师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审计程序相结合,克服了传统审计方式自下而上的不足,提出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具有高屋建领的作用,使审计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这种审计模式通过对风险的评估,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各程序中存在控制风险的高低来安排审计资源,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的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

参考文献:

篇(11)

通过审计,全面摸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清领导者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对其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审计对象和范围

根据市委组织部委托书,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如下:

1、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2、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3、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4、xx同志任xx卫生局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5、xx同志任xx市经贸局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四、审计重点和主要内容

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一)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此项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本内容。主要以真实性为重点,把握好三个关口或关键控制点,即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和决算的编制。

(二)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主要审查其来源是否合法,是否认真执行了“收支两条线”,有无隐瞒、拖欠、截留、坐支问题,是否严格按收支计划使用资金并纳入决算报表体系,有无损失和浪费等问题。

(三)往来帐项的管理和清理情况。首先审查往来帐项的真实性,要摸清往来帐项所反映的实际内容,是否存在收入挂往来科目的情况,其次是要重点关注资金数额大、时间长的往来帐项,尤其要关注呆帐、死帐的情况,是否存在资金损失挂往来的情况,对呆帐和死帐,是否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了认真、积极地清理。对于有问题甚至有个人行为的往来帐项,要摸清其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原因,落实经济责任。

(四)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即内部控制系统评审。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适当的程序,能够显著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借助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结果,能够有效地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促进其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专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对该部分资金的审计,主要审查是否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开支是否严格履行了审批程序,是否存在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问题,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审查资产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资产的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资产的处置是否履行了相应的报批程序,是否存在因管理不严而造成人为丢失、毁损的情况,是否存在个人或小集体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资产的情况,资产的处置中是否因处置不当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否得以体现等。

二、投资项目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

对投资项目的审计,首先要摸清投资的性质和种类,然后有重点地选择几个项目(好的和差的典型)有步骤地审计其可行性论证和立项情况,投资方案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项目预决算情况,投资效益及效果情况。对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审计,首先也要摸清在领导干部任期内,都有哪些经济决策事项,选择重大的事项审查其决策的背景、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决策的效果情况。以此来确定和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三、行业经济指标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要把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考虑,即首先选择一套能够科学反映经济成果的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审计或采集,进行量化的综合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作出准确的定性结论。必须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选择使用那些最能综合地反映领导干部业绩的经济指标。对于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要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围绕本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选择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运作时间较长、政策性较强的资金,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整理、归纳和比较分析,以全面、准确的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或责任。

四、领导者本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

通过对帐务的审计,审查领导干部本人是否违规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为个人或小集体发放各种钱物的问题,甚至挪用、贪污公款的行为,是否存在个人长期无偿占用、甚至侵占公共财产的行为。

五、审计组织和要求

(一)通过局务会讨论,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按项目情况分五个审计小组,各小组组成人员为:

1、xx同志任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长:xx,成员:xxxxxxxx。

2、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长:xx,成员:xxxxxxxx。

3、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长:xx,成员:xxxxxxxx。

4、xx同志任xx市卫生局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长:xx,成员:xxxxxxxx。

5、xx同志任xx市贸局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长:xx,成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xxxxxxxx。

(二)各审计小组务必于2006年5月15日至16日进驻被审计单位,并认真开展好审前调查,掌握详细资料,报批各项目审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