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财务危机预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失当造成的。企业财务危机通常从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信号表现出来,如:生产方面表现为生产设备盲目扩充的情况常有发生、存货异常变动、规模过度扩张等;经营方面表现为公司人员大幅变动、经常拖欠银行借款和员工薪水、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等;销售方面表现为销售的非预期下跌、交易记录恶化,平均收账期延长等;财务管理方面则表现为关联企业趋于倒闭、过于依赖某个关联企业或银行贷款、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等。为此,针对财务危机的上述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危机的风险控制环节,将财务危机的形成因素进行化解,争取在财务危机的形成过程中控制住,同时对财务危机进行适时监控与预警分析也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财务支持。
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说来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危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
(1)资本结构不科学
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的总资本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融资决策的制定。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很多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性负债过高或是过低、不恰当的运用银行借款或是股票融资,导致资金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成比例,不仅制约了财务杠杆效应的发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产权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也因此飘忽不定,致使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2)成本管理不科学
成本管理是一个公司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因为对于顾客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的品质以外,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价格,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把价格战升级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激烈的价格战中,单从价格里是捞不出几分油水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何节能降耗、有效降低成本是现在所有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企业虽也倡导“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加强全面预算控制”等先进管理思想,然而却未见其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也许仅是为了完成内部考核,机械的拿实际成本与预算做对比,但对比完成后对其差异的原因却分析的很肤浅,没有做好本量利分析,从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成本差异的原因,或是这个企业的预算从编制时就脱离了现实,并没有按客观情况来给企业自己量身裁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预算,从而导致分析数据与市场客观情况屡屡失误,实际现金流已流出后,企业也许还认为是节省了成本而大开表彰会等不良的结果。
(3)负债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财务危机大部分是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又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负债状况造成的,由此可见负债管理对一个公司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很多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往往是因为负债管理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负债规模没掌握好,企业不论采取哪种负债经营形式,首先都需对决定资金借入量即负债规模做出科学的决定,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了企业的承载能力即临界负债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造成财务风险急剧增大,引发财务危机;2、负债与资产的比例没有合理的进行监督控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付率是监控这种风险的三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50%左右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应高于2,偿付率控制在20%较为适宜。
(4)资产(资金)管理不科学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如果在资金管理上出问题,那么企业的血液循环将不再顺畅,产供销这三个重要环节一旦受此因素影响,那么企业的产值、利润都将会因此而下降,同时现金流量周转能力减弱,致使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下降,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
(5)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财务管理权限的过于分散会影响企业对财务的实质控制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尤其重要,很多因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败继而引发财务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无疑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财务管理权限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引发财务危机的隐患,企业应在日常的经营、投资、筹资以及分配活动中重点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建立安全指标体系,并对此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分析。
如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企业若发生财务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种阶段:(1)潜伏期;(2)发作期;(3)恶化期,其中每个过程都会有某些特殊的征兆,预警分析就是对这些征兆进行预先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企业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但预警分析并不能脱离一定的模式,进行孤立或是漫无目的的分析,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或模式,针对各种可能形成财务危机的隐患,建立安全指标体系进行有的放矢。
财务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财务预警模式的建立要结合以下两种分析: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和多变量模式分析,多变量主要是以构造数据模型的方式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多个变量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预测财务风险,由于数据模型对数据样本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指标的敏感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构建数据模型的难度很大,而且由于企业处于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很多财务指标与风险相关的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这一点来说,多变量模型分析模式并不是最优的模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预警通常也不采取这种方式,单一模式分析是财务预警分析最常用的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会选取一套预警体系指标,按照反应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设立以下比率:
(1)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
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企业集团市场竞争的优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比率经常性的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呈持续走低态势的话,便意味着企 业在客观上业已处于了竞争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企业集团竞争功能的完全丧失,最终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企业集团能否对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的变动趋势予以适时的监控,并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及其运行的高效率性,对于危机的防范意义重大。同时,这一指标也警示企业集团的决策者,离开了核心能力这一基本点,企业集团注定是缺乏竞争活力的,即便一时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面对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企业集团欲求得生存与发展,务必促使投资报酬率对股东与债权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要达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经营性资产(收益来源的主体物质基础)的获利水平,即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了劣势地位,随即将会导致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可见,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集团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并防范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3)已获利息倍数
负债融资能否发挥正的杠杆效益的前提是: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能够补偿债务利息费用。否则,如果息税前利润不能补偿债务利息,企业就不仅无法获利,而且将导致难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可见,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4)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企业在销售增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亦即必须将销售收入的增长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现金流入量的基础之上。否则,势必导致企业有效现金流量因过度经营而遭受蚀失,支付能力低下,后劲增长乏力。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5)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小,表明现金流量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新创造出来的,亦即企业的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基础保障。反之,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既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作出深刻的检讨,并采取及时而得当的管理对策。
(6)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业已处于过度经营状态,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业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2、定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效用,由于定量分析灵活性较差,对于特定方法都有同一的模式,较少考虑到企业的个别情况。非量化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轻易的预示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1)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或管理层的集体辞职。(2)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3)过度大规模扩张;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评判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在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并根据评判结果作为预警结论的理论依据。一般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标准化调查法
是指企业组织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外环境,对企业在整个发展、壮大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纳出企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预判,并借此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通常都会有特定的表现形式,由最初阶段到后期阶段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该分析方法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对于每个阶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理调整。
(3)、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的应用原理是把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或预兆按大类分别列示, 并按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然后对受评判企业进行打分并汇总加和, 最后用总分和标准分进行比较,确定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将定性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结果更直观,更容易比对。管理评分法简明、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受评判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评判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于被分析的目标企业的认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分析过程及结果,如果分析出现偏差,就很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分析中,各有所侧重及特点,在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才可以对财务危机进行全面的把握。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蕴涵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中,财务危机的爆发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衔接点,从量到质,为我们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和风险环节的控制提供了时间,企业可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式则正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2004年1月, 《高级财务管理》
【2】张后奇,罗旭,2002年8月,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3】张 玲,2000,“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4】吴少平,2000,“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 2000年第1期
【5】吴世农,200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企业财务预警,是经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数据的分析,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构建财务预警系统,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除了沿用传统的经验判别与定性分析方法外,企业利益相关者也开始关注并尝试使用定量分析模型来预测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是借助企业一系列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识别企业财务危机的判别模型。其关键就是如何确定预警指标及预警指标的临界值。
一、单变量模型
最早的单变量预警模型是Beaver(1966)在其《财务比率与失败预测》一文中通过比较研究1954~1964年间的79个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相同资产规模的企业提出的。他认为,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有:(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2)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5)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价值。
Beaver认为,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的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并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所以,按照单变量模式的解释,企业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应该表现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状况。所以,跟踪考察企业时,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
单变量模型利用个别财务比率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分析较为简单。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单个比率反映的内容往往有限,无法全面解释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其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运用这种方法可能出现对于同一公司、不同的预测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因此指标选择决定了单变量模型方法运用的成败。正由于单变量模型存在较大的缺陷,因而逐渐被新的财务预警模型所替代。
二、多元判别分析模型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型。它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性,将相互联系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情况,以消除个别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缺陷。
1968年Altman在其《财务比率、判别分析和公司破产预测》一文中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各个财务指标对企业整体风险的影响和作用也不相同。通过把传统的财务比率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他发展了一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即Z计分模型。该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反映资产的流动性与规模特征;X2=留存收益/总资产,反映企业累计盈利状况;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反映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X4=权益的市场价值/总债务账面值,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X5=销售总额/总资产,反映企业的运营能力。
通过统计分析,Altman认为Z值应在1.81~2.99之间,等于2.675时居中。企业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Z值处于1.81~2.675之间,称为“灰色地带”,处在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
Z计分模型的变量是从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指标中各选择一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模型中的系数则是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的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量度。按照这一模型,通过计算企业连续几年的Z值就可以发现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征兆。Altman曾对66家企业进行测算,实证表明该模型的准确率约为95%。
Z计分模型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有利于不同财务状况的比较,根据实证研究表明准确率较高,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它也有缺陷,其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即不能用于对规模、行业不同的企业进行比较;(2)它采用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报表资料,没有考虑较为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现实的财务状况。
随着经济环境出现变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企业财务危机的平均规模急剧增大,原有的Z计分模型已无法解释当时的企业财务危机现象。于是,Altman、Haldeman等人于1977年又提出了一种能更准确地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新模型――ZETA模型。该模型在对27个初始财务比率进行区别分析后,选取了7个解释变量,即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盈余稳定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的10年标准误差)、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总额)、累计盈余(留存收益/总资产)、流动性(流动比率)、资本比率(5年普通股平均市值/总资本)和资本规模(普通股权益/总资产)。该模型分类正确率在破产前1年高达91%,前4年可到80%,即使前5年亦可达70%。但该模型存在的不足是选择比率没有理论可依,选择同一行业中相匹配的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也是困难的,而且观察的总是历史事件。但由于该模型简单明了,以后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都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
20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开发银行调查部选择了东京证券交易所31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与Altman相同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利用经营指标进行企业风险评价的破产模型”。其判别函数为:
Z=2.1W1+1.6W2-1.7W3-W4+2.3W5+2.5W6
式中,W1表示销售额增长率;W2表示总资本利润率;W3表示他人资本分配率;W4表示资产负债率;W5表示流动比率;W6表示粗附加值生产率(即折旧费、人工成本、利息及利税之和与销售额之比)。模型中和的系数是负数,表明他人资本分配率和资产负债率越小,风险也越小。该模型Z值的判断标准是:如果Z值大于10,则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如果Z值小于0,则企业存在严重的财务危机,破产的概率极大;如果Z值在0与10之间,则表明企业处于“灰色区域”,存在财务隐患。
此外,还有学者在对Z值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其他多变量模型――F分数模型、巴萨利模型等,这些预警模型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适用性。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都有着计算简便、准确率高的优势,它能包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多项指标,也能包括独立变量。但是,该类型模型也存在一系列缺点:(1)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是根据特定样本建立起来的判别模型,因而根据一个地区(或时期)样本企业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可能无法有效地对另一个地区(或时期)的企业进行预测;(2)有用性差。该模型是建立在组内分布为近似正态分布,并且两组的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之上的,而实际很难满足这一假设;(3)财务困境组与控制组之间配对标准的确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三、多元逻辑模型
尽管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存在假设上的局限性,与现实相去甚远。1980年美国学者Ohlsen率先在财务预警研究中应用了二元概率函数来计算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采用9项财务变量来估计Logistic回归模型。这一模型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
Logistic模型假设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破产取1,非破产取0值),并假设Ln[p/(1-p)]可以用财务比率线性解释。假设Ln[p/(1-p)]=a+bx,根据推导可以得出p=exp(a+bx)/[1+exp(a+bx)],从而计算出企业破产的概率。其判别方法和其他模型一样,先是根据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确定企业破产的Z值,然后推导出企业破产的条件概率。其判别规则是:如果P值大于0.5,表明企业破产的概率较大,判定企业为即将破产类型;如果P值低于0.5,表明企业财务正常的概率比较大,可以判定为财务正常。
Logistic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它把在(0,1)区间预测一个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转化为在实数轴上预测一个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机会比的问题,这与线性概率有着本质上的进步。由于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Logistic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实证结果显示,资产规模、资本结构、资产报酬率和短期流动性4项财务指标对预测企业破产概率具有统计显著性,判别正确率高达96.12%。目前,这种模型的使用较为普遍,但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有很多的近似处理,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预测精度。
四、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运用线性概率分析、逻辑回归方法来建立财务危机判别函数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依赖于线性函数来建立模型,存在的只是理论上的优越性,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拟合复杂的实际数据。1987年Lapedes和Fayber首次应用神经网络对财务预警进行研究,开创了神经网络预警的先河。该模型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型,具有预测误差小、运行高速、存贮分散、信息联想、自我学习以及自我组织的特点,适合于对复杂性、时变性和模糊性的系统进行预测。
BP模型是神经网络方法中较常用的模型,该模型将系统看作一个黑箱,考虑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输入过程用输入节点表示,输出过程用输出节点表示。假定系统内部结构未知,用隐节点表示内部机制,从而形成一种用人脑神经元突触行为模拟节点机制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以及对有限多个样本的学习来达到对所研究系统内部的模拟。神经网络模型是自由分布的,其非线性形态较为通用、灵活,在变量从未知分布取得和协方差矩阵不相等时能提供良好的准确性。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使企业财务动态预警成为可能,并使模型具备随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自学习的能力。这意味着随着样本数的积累,这种模型可以定期更新推理,从而对企业危机动态作出预警。国内学者周敏、王新宇在2002年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神经网络分析在判定正确率方面比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更加有效,并且不受变量分布特征影响,不需要主观定性地判断企业财务危急状态,因而能够更加合理地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但由于该模型结构难以确认、计算量较大和表述判别力较难等,其在财务领域应用不多。
现有的财务预警模型大多是发达国家的学者在研究本国上市公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发达国家的管理比较先进,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健全,这些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评估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进行财务预警分析。鉴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ST公司及*ST公司绝大部分具有陷入财务困境的基本特征,我国目前的财务预警模型也基本上基于这两类公司建立,但由于我国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市场体制还不完善,目前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第一,预警变量选择缺乏理论支持。目前支持财务危机研究的系统规范理论比较薄弱,预警变量(财务指标)的选取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能在理论指导下系统地进行,而只能靠研究者经验判断、对前人研究成果借鉴和统计筛选。研究者的经验判断会因主观因素影响模型预警效果,而以数据为向导的统计筛选,依赖样本数据间的统计关系,虽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但理论解释力相对较弱。
第二,样本选取范围和样本时间区间存在局限。研究发现,不同的样本选取范围和不同的时间区间所得出的预警模型存在很大差异。在样本的选取时间上会受到数据的完整性和研究区间的影响。国外的研究绝大部分选择的是破产或失败前一年的数据,其判定效果良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所有指标在破产前一年两组公司之间的差异是最大的,时效性最强。国内研究则多用ST当年或前一年数据来构建预警模型。另外,在样本选取范围上也会受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限制。不同行业要求的财务比率经验值可能不同,有些甚至有很大差异。譬如,以流动比率为例,工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大多在2:1比较合理,而商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合理值则低于该值。
第三,预警模型缺乏非财务因素支持。绝大部分的研究都以财务会计报表数据为基础,以各种财务指标为变量来建立预警模型。运用财务指标建立的财务预警模型虽然能较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但从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不能仅采用财务指标作为判别依据。比如,存在某些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弄虚作假而致使财务指标含有“水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些非财务指标如企业所属行业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力、审计意见、行业因素、主导产品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等,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能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预警模型为企业在经营中提供了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在我国由于受到多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财务预警系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和有效的预警信息。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建立分行业、分企业、甚至分部门的预警模型,拓宽数据的收集渠道和研究的范围;第二,将非财务变量纳入模型,非财务变量与财务指标相结合将会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第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财务预警模型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William H.Baever.Financial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5.
[2]王跃旗.财务预警系统风险评价模型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2.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呈现全球性震荡,我国经济也受到影响,遭受了很大的打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极大危害,让人们更加意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王道。对企业而言,财务状况是企业的生命基点,是检验企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财务危机无疑是妨碍企业正常发展的最大可控风险。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及时有效的进行预警是企业及化解财务危机的前提,进而成为保持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因此,对财务危机的有效预测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模型的借鉴和模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方面,结合企业实际的研究还很好。为此,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对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和有效应对财务危机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共同商榷。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预警概述
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目前尚未统一,但一般认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的财务困境,是指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无法支付到期债务的一种经济现象,但以上只是狭义角度的财务危机。从广义上来看,企业财务危机是对企业所以不利事件的总和。财务危机的发生是潜移默化的,财务危机的发生从外部表现上是个突变的过程,但其实质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财务危机不但具有先兆,并且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在企业财务系统的正常运作中,我们需要对其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出预警信号,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告知经营者,从而使其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或减弱对企业的破坏。
财务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财务危机预警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其灵敏度越高就越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防范与解决问题,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有监测、诊断和治疗功能。
二、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1.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
(1)经营方面。销售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企业在经营规模没有明显缩小的情况下,但收入却明显下降,表明企业销售受阻,进而导致企业存货积压,利润减少,如果企业负债规模较大,可能会因为无法到期偿还债务而破产清算。在销售收入变化不大或者增长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蕴涵财务危机,由于赊销的存在,使得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往往不会立刻体现出来,而是有一定时间的滞后和延迟,所以还需要结合现金流动表进行动态分析。
(2)投资方面。企业进行投资是企业获得利润以及进行资本规模扩张的必要手段,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由于企业财务资源有限,必须充分考虑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如果一味考虑资产的流动性,会导致企业流动性资产的闲置,造成机会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如果减少企业的流动性,而把短期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一旦出现资金缺口,企业在难以及时补充资金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资本结构失当而形成财务危机。
(3)筹资方面。很少有企业全部通过自有资金来开展经营活动,企业总会或多或少的利用金融机构、其他企业或个人的资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利润,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效应可以提高企业权益净利润水平,但同时也放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了企业财务危机爆发的系数。从财务危机形成角度来看,主要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帐面资产变现能力差,在企业负债规模过高情况下由于经营不当造成的现金紧缺,使企业陷入危机。
2.财务危机的成因
(1)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对企业来说,大多是不可控因素。主要成因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竞争加剧,企业的财务危机增大。反之,则企业的财务危机降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时缺少法律依据,从而使企业的经济舞弊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
(2)内部因素。相对于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外部成因,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内部原因则是来自于企业经营理念、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有效性等各个方面。企业经营理念主要看企业经营采用是激进型还是稳健型的经营思路,激进型经营理念一般通过高额负债来取得企业迅速扩张的资金,企业在取得超额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过高的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是过度负债使公司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孕含着财务危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是生产供应不稳定,生产组织管理不当以及销售环节薄弱都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诱因,进而积聚了财务危机。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应用研究
1.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
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中企业销售收入、现金状况、利润水平以及外部经营环境来直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危机大小,一般可以将财务危机定性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4个阶段,,根据阶段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财务策略。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运用比较简单,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高低,但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还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解决。
2.财务预警的定量分析
财务预警的定量分析主要有单变量模式、Z分数模型和多元逻辑概率模式。单变量模式是指运用单一变数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指标主要有: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资产收益率(净资产/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等等。当企业模型中所涉及的几个财务比率趋于恶化时,通常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先兆。企业还可以通过计算安全边际来看企业财务危机的大小以及严重程度。Z分数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成的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Z=0.012×1+0.014×2+0.033×3+0.006×4+0.999×5。公式中,×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Z分数模式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多元回归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财务危机,使财务预警更加客观和准确。多元逻辑(Logie)概率模型是通过条件概率,来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但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实践中运用很少。
总之,财务预警的分析只是给企业一个提前应对财务危机的信号。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应当居安思危,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确保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含义
1.财务危机的概念
从广义而言,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在经营期间,由于决策、国家政策、外部经济环境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使企业财务运转无法维持正常状态。财务危机的具体表现包括持续亏损、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破产等。然而目前在学术界,尚未有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准确的界定。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企业财务危机狭义上的定义总结为:造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受到实质性削弱,从而导致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生存能力出现危机,直至企业破产的期间所有困难的总称。
2.中小企业经营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仍存在一定问题。
(1)企业经营者即所有者。大部分中小企业所有人同时肩负着组织企业经营的重大责任。自己出资,自己经营,令中小企业能灵活制定未来发展规划。中小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股东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在财务管理中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发挥效用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实现管理者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两个目标。然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由于缺少外部监督,令资金的使用存在随意性,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市场竞争压力大中小企业参与的行业门槛低,易被模仿。因此企业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大量新的竞争者会迅速加入,令市场竞争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中小企业抗压能力差,无力面对巨大的市场冲击。因此,大量中小企业经营者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加合组织,缺乏自主性。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逃避竞争,在产品的质量、设计、工艺等方面开展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从恶性竞争中脱离。
3.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特点
(1)积累性。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生产、运营、商品销售等环节的规范性相对较差,造成经营期间各种问题不断积累,并随着时间推移由量变转为质变。
(2)复杂性。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财务危机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财务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造成中小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即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也有可能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同时内外因又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因素,且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3)破坏性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性,在融资、抵抗风险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这就造成财务危机对中小企业的破坏力比大型企业更强,甚至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4)可控性。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生命力有直接影响。因此若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因素进行准确分析,调整企业经营决策,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转型升级,就很有可能避免发生财务危机。对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危机的积累性更强,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前,往往会存在相对较长的潜伏期。因此及时解决企业在经营期内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将财务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或完全规避。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原因
1.造成财务危机的外部因素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实力等各方面的限制。造成其经营状况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若外部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中小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很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较强。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的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水平,资金周转率也相对较高。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的经营能力会大大折扣,资金周转率会显著下降,造成财务危机发生率大幅上升。
(2)国家宏观政策。宏观政策是调控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由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因此在税收、补贴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然而中小企业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在获取政策信息方面存在滞后性,使企业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调整。
(3)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状态。中小企业商品的附加值低,可复制性强,竞争对手既有可能创新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可能开发新产品替代市场原有产品。同时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产品都较为单一,这就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强。
2.造成财务危机的内部因素
(1)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家族式经营或合伙制经营为主,企业的所有者即管理者,这就直接造成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效益重视程度过高,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2)资金缺口大,融资成本过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等级低,造成难以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同时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这些原因都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足,融资能力差,经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的发生率更高。
(3)财务体制不够完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由于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机构设计相对单一,没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规范性、完整性不足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企业的持续经营造成严重影响。造成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小企业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第二对已有的财务人员重视程度不高,财务人员不仅无法参与企业管理,也没有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机会。
三、财务危机预警及控制
1.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
财务预警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财务预警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分析。信息收集与分析贯穿于财务危机预警的所有环节。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运营信息以及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其他行业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能够让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态、市场环境、发展机遇和挑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跟踪监测。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实现动态监测,及时将企业的经营情况与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方法予以有效解决,从而将财务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3)反馈。财务危机预警能对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处理方法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帮助管理者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在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
(1)确定模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主要有单变量模型与多元线性判定模型两种。
单变量模型是将某项单独的财务指标作为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的预测模型。当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出现剧烈波动时,表明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问题,有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财务指标分为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与经营能力指标。单变量模型较为简单,可操作性较强。然而该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所得出的结果会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财务指标时,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状态、外部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是单变量模型的延伸。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包括Z计分模型与F计分模型。与Z计分模型相比,F计分模型将现金流量、折旧费用纳入计算范围。很长时间以来商品销售中小企业实现盈利的主要方式。然而因为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的价格战持续不断,以至于商品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相差无几。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加速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因此生产设备加速折旧是会计处理中的常用方法。但这样会造成F计分模型中现金流入与折旧费用虚高,影响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Z计分模型更适用于中小企业。
(2)财务指标预警与财务报表预警。在选取财务指标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第一营运资本占期末总资产的比重:期末总资产是企业资产规模与折现能力直接的反映。通常情况下,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较低的经营水平,则营运资本在期末总资产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因此这是衡量企业是否出现财务危机最好的指标之一。第二留存收益占期末总资产的比重:这个是对企业理念累积获利能力的反映。第三税前利润占总资产的比重:这个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
财务报表预警。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发展水平与经营状况。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流动性配比关系的研究,可以将财务状况分为稳健性、风险型与危机型三种。
(3)设立预警值。财务危机的预警值包括标准值与临界值。在分类预警值标的基础上,分为满意值、不允许值与上下限值。同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预警指标的标准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设置标志值是,应当重点考虑企业的发展状态。
3.中小企业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中的注意事项
(1)可操作性。目前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指标较为复杂,计算要求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在财务危机预警中应当选择较为简单的指标,这是由于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较为简单的预警机制可以大幅提高操作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内容较为单一,不需要运用过于复杂的预警机制即可反映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针对性。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中,应当重点考虑敏感度较高的指标,从而更加准确、快速的反映中小企业财务状况。
(3)全面性。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应当包括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两个方面。影响中小企业持续经营最主要的因素是资金不足,偿债能力差致使资金链断裂。因此短期财务预警应将资金周转情况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准确的分析,避免发生资金短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汪娟.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对外经贸,2012,02:154-155.
[2]王玉娟,朱天高.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32:147-148.
[3]王淑慧,徐昕,刘晓珊.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新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4,12:82-85.
[4]刘芳.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J].中外企业家,2014,33:15-16.
[5]刘玮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128-129.
一、相关概述
企业的财务危机始终都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问题及经营问题都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是流动资金不足、权益不足、流动性不足以及债务拖欠等几个方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在正常的经济业务时受到阻碍,甚至于发生除非企业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否则难以有效化解危机及困难的局面。而且,在财务危机的诸多因素中,较弱的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导致上市企业发生较为严重的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通常就会成为公司治理结构比较薄弱的表现,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强化财务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危机作为一种能够严重干扰企业正常发展、影响企业价值的经济困境,通常会导致企业财务持续亏损或者严重亏损,进而无法正常支付企业费用及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都会遭受很大的丧失和削弱,并进一步导致企业破产,价值受损,是企业处于经营困难的处境。
二、企业财务危机机理研究
财务危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累积的过程,它是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依次经历危机潜伏、危机形成、危机发展以及破产和恢复的一系列过程,正因为如此,企业财务危机常常具有渐进性、突变性、综合性、可逆性以及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并在发生的过程中出现多种征兆,这些征兆是多种多样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的各个方面和阶段。
总的来讲,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利润质量比较低,甚至于发生严重的亏损,其次是企业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无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发生明显的恶化,企业的资金短缺等。
由此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始终都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问题及经营问题都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危机的因子早已在生产中潜伏着,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实际上是危机因子不断扩大的结果。正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自身所具有的变化性及动态性,企业的财务危机在反应及预防方面也就增加了难度,这使得企业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成为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构建
企业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和经营特点以及企业的资源状况,同时还应当满足成本效益原则、动态管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而且还要确保财务危机预警动态框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建立相应的危机预警管控框架时有效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种种原因,以便做到管控框架的有效性。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危机管控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具体的经济环境,正是由于各种因素共同形成的资源集合体,使得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内部环境因素,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对于财务危机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模型的构建要从战略管控、经营管控、作业实时管控等环节,从战略层面、经营层面及作业层面来强化分析管控,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中长期财务预警、短期财务预警及动态财务预警等。
首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一阶段:经营预警
在这一阶段,要明确企业进行危机预警的经营环境,包括内部经营环境、外部经营环境等,以此来处理好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跟企业经营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需要明确管控的重点环节及方面,这里面主要涉及了生产方面、采购方面、营销方面等。针对具体的流程,进一步实现简化和有效管控,实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产购销各个环节的有效良好衔接,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及管理水平对业务流程实现动态管理。
其次,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二阶段:财务指标预警
在财务阶段,量化的指标就是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这要求企业按照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分析作为预警指导,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预警的切入点,将各财务数据加工和分析,及时转化为有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具体来讲要重点分析企业偿债能力预警指标、营运能力预警指标、盈利能力预警指标、发展能力预警指标等,同时还应当重点分析现金流量预警指标,准确把握分析重点。
再次,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三阶段:实现两阶段的一体化结合及动态化管控
管理层需要针对企业所表现出的警报或者警示信息作出合理科学判断,并针对具体的财务危机提出措施、有效执行。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总体上就是反应——执行——纠正的持续过程,在这一动态管控框架下,企业需要强化自身危机意识,重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控的作用及积极意义,同时针对不同的危机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类预警,以此有效把握危机动向,强化危机处理,重点控制好关键环节和关键流程。
总的来讲,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需要将企业的财务阶段及经营阶段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做到财务危机预警框架的动态管理和及时更新,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框框架的内容及要素,并且在实际的危机预警管控过程中要逐步强化管控过程的综合性及合一性,避免单独或者割裂地执行管控的某一个环节,做到动态管控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提升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过程效率及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经济动因与循环机理剖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01)
[2]马军生.内部控制十大漏洞[J].企业管理. 2010(01)
[3]罗雁,赵红,陈绍愿.企业成长危机演变机制及其调控策略[J].商业时代. 2009(03)
在如何更好的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多数学者都将构建财务预警体系作为了主要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将会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与风险,风险本身并不可能被完全消除,而相关的预警体系确立则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企业财务危机的爆发可能也会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直接相关,特别是在最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财务危机的类型越发多样且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也逐渐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也需要进行及时确定并付诸实际。
一、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概述
财务危机一般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的困难与危机。财务危机是导致企业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及早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在当前已经呈现出了新特点,其具体内涵也明显扩大,出债务的困难与危机外,财务管理上面对的诸多风险也可能最终演变成财务危机。由于财务风险同一般风险一样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当代企业财务危机也无法通过特定手段予以消除,对于企业财务危机最为有效的处理便是通过一定的预警机制予以进行针对性防范。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所产生的,其通常是指企业为了更为有效的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应对而进行的财务危机预警活动及相关措施的总称。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受重视程度低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构建中存在着的首要问题是当前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受重视程度极为低下,这一问题在国内中小企业中体现的极为明显。在中小企业中,管理在思想意识层面并未对于财务风险给予充分的重视与考量,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存在着明显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缺位现象。在企业管理层面出现的对于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重视程度不足更是导致其在财务危机预警与防范上都显得极为被动,系列财务危机预警与防范措施的缺位实际上也导致了企业自身财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逐渐提升。
(二)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国内企业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中也存在着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的状况,国内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大多关注于财务工作的客体管理,在财务人才培养上则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国内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明显,这造成了国内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独立性相对较低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甚至会受到管理层的直接干预。此外,财务人员在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上存在的系列问题也导致了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难以保障。财务危机预警本身要依靠相对真实的财务信息来进行,而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失真则会使得相关预警体系在构件时难以顺利。
(三)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
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然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与不健全之处,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实际上也存在着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的具体状况,这是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企业内部具体构建时面临的威胁之一。由于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国内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评估时往往只关注成本支出及利润获取,而对于资金周转比例,现金比例及盈利能力等却不会进行过多关注。这一状导致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确认与分析时会走入误区,部分财务风险无法在短时间内被发现,其长期累积在企业财务系统内也容易使得企业财务状况积重难返。
(四)财务管理机制作用低下
企业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进程中实际上会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有较大依赖,国内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机制作用低下往往也使得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难以在企业内部真正发挥出效用,这也是部分企业即使确立了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却无法对于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及预防的原因之一。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大多不重视制度建设与机制建设,这也使得财务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十分尴尬,其更是难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进行规范与指导。而在这样的财务管理氛围及背景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也难以迅速确立下来或充分发挥作用。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具体建议
(一)提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的受重视程度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迅速构建需要提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国内企业的实际受重视程度。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受重视程度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转变国内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管理及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意识,自上而下的形成对于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全面了解与科学认识。此外,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受重视程度的提升也需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在意识上和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转变,真正的将危机意识及预警意识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之中,从而使得财务危机体系的构建能够具备良好的基础,确保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实际效用能够充分发挥。
(二)保障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与科学性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正常构建需要保障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与科学性,从而使得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得到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保障需要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开展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企业管理层不应过多的干预财务工作,赋予财务工作更高的独立性也是保障财务信息准确完整的基础。此外,财务工作在开展上也需要保持较高的科学性,财务工作科学性的提升需要从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这一层面进行,通过定期培训的方法来使得企业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得到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也需要与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更好的联系,依托财务信息的变化进行具体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调整。
(三)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要注重企业内部财务指标体系的关键作用,企业自身也需要注重对于内部财务指标体系的健全与优化。首先,企业财务工作在开展上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在进行财务风险排查,财务危机确定时将多种财务指标进行确定并形成会计记录。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上需要与企业内部财务工作实际相结合,对于容易引起财务危机的关键节点予以特别关注。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指标体系需要对于除成本与利润外的财务指标进行覆盖,使得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能够更为科学并与企业实际更好的贴合。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指标体系同样也能够实现财务预警体系更为详细化,系统化与全面化,从而使得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危机预警及防范上更为有价值。
(四)重视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与作用发挥
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进程中需要一套相对健全与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更是需要现有的财务管理机制能够充分的将指导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财务管理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做法来实现财务机制在地位上的提升与作用上的充分发挥。此外,财务管理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定期评估与监督,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特别是与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及机制要求明显背离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需要进行彻底杜绝。
四、结语
现代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十分紧迫,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逐渐萎缩与当前融资环境的不断恶化都使得企业财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国内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对低下是不争事实,依托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进行风险的预警与方法也是新时期企业更为健康稳定的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朝.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探析[J]. 中国市场,2016,03:142+162.
将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剧、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直至破产的一系列过程统称为企业财务危机。从根本来看,企业财务危机是由其丧失支付能力造成的,但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企业资不抵债、盈利能力变差、现金流量持续保持负值、企业丧失信用等。
(二)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可以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与监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级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实时的监督与监测作用,生产经营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反映在各项财务指标数值上,此时就可以通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进行预警与反映。
2.识别与诊断。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具有识别与存储功能,可以将企业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状况与其强大的数据库进行自动比对,做出相应的应对决策。如企业流动比率合理的取值应该是2:1,过高或过低都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出现了问题,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便会做出预警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预防和控制。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不仅能进行事中与事后的识别与诊断,更能进行事前预防与控制,预警体系可以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在以往的危机过程中详细记录原因、过程与结果,在新的危机可能出现之前做好预防与管控。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是由若干要素及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故而在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时,必须从其几个构成部分出发进行探讨。
(一)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机制
一个健全的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机制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功能能发正常发挥及运转效果的好坏,为了保持其客观性、中立性,预警组织机制必须独立于企业的整体运行与控制,直接受企业最高管理层控制并对其负责。预警组织机构可以是实体组织也可以是虚设的,如常见的企业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就是虚设的,其成员多由企业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兼职担任并聘请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参加。
(二)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机制
为了便于其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企业财务危机系统必须有强大的信息作支撑,包括信息的搜集、传递、处理及评价,为此企业必须对现有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进行修正与升级,将最新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数据输入系统,以便该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分析包括识别危机信号、确定危机程度及预报危机情况三个方面,其中前两个环节尤为重要。具体而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从企业短期经营过程来看,足够的现金比盈利更为重要,只要企业有现金、有利润,就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是基本稳定的,故而企业必须准确编制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情况是否正常直接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出现了问题,一旦现金流量出现异常,企业必须及早采取措施。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尤其要注意其中的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如下图所示。
(四)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包括日常管控与危机管理两种,其中日常管控强调事前与事中监督管理,将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与偏离都进行实时反映与纠正,进而进行分析、识别与诊断,将风险控制在第一时间内;而危机管理则是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如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信用恶化后,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补救,化解财务危机。企业必须将预警管理重点放在第一个环节,重视日常管理,等到真正发生财务危机后进行管理估计很难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了。
三、企业财务危机治理对策
(一)恰当选择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企业在选择(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必须充分结合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所要实现的财务目标,因为不同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与期望达到的财务目标是不同的。如企业当前处在急速扩张阶段的话就必须更加重视负债规模,如果企业当前处于积极融资阶段的话,在预警体系设计时就必须过多的考虑偿债能力。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促使企业全面走向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资金和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每种风险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的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的话,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然而,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产生企业的财务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财务危机加剧到企业无以承受的极限时,全面危机将会随之爆发。
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企业外部条件会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内部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也会促发企业的财务危机,为此就必需选择恰当的财务指标,建立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及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财务危机从总体上说是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能力丧失,但具体地看,却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即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净资产为负值时,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表明企业已经事实上破产。
2、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主营业务量持续负增长,市场销售黯淡,盈利能力差,存在数额巨大的未弥补亏损。
3、从现金流量角度看,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并常常伴有资金流量萎缩的情况,一些必要的约束性支出被压缩或拖欠,且这种现金流量的非正常情况处于长期的持续状态,其应履行的偿债义务受到阻碍。
4、由于经常拖欠应付款项,企业信用丧失,难以从供应商、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集必需的补充资金,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或基本的偿债需求,使企业资金来源日益枯竭,从而步人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而不得不宣告破产。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财务危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即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
2、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
3、多样性。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4、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
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
2、企业丧失筹资能力
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或者无筹资能力),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3、企业现金流量不佳
合理的现金流量,是维持企业在一个适当的资本和财务结构下经营及运作的需要,也是维持企业在较强的流动性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有时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会走向破产。一个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质量、现金流量结构和支付能力等方面。
4、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5、企业负债结构和企业资产占用期限搭配(即筹资政策)不合理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解析
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企业财务危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其形成过程有规律可寻,因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含义
财务预警体系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体系时,首要的问题是财务指标的选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行规律,及时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迅速做好防范和控制措施。一般说来,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即预警指标必须与企业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使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判断做到真实可靠。
2、全面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设计的指标能够充分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到预警指标不重复、不遗漏。
3、动态性原则。即必须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补充指标体系的内容,确保预警的时效性。
4、可行性原则。即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危机之前,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预警的信号要明确,判断要简单,不应把指标设计得于复杂,缺乏实用性。此外,还必须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企业财务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逻辑分析过程,即应用因果分析法,从结果出发寻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再分析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结果—警情及影响程度大小。财务预警遵循的逻辑过程即预警系统研究所遵循的思路依次是:
1、确定警情。确定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可以通过预警系统中所选择的若干重要预警指标的预测景气信号来反映。
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一般说来,警源有两类: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另一类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指一些内在因素的作用
3、分析警兆。分析警兆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预警不能只停留在对警源的分析上,而应该作进一步的分析,即根据警兆分析来预报警情的程度。警兆根据可否直接表现为外部现象特征指标,分为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
4、预报警度。预报警度是预警的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中景气信号,可确定下一个景气信号,从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警度,即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
5、处理警情。即当警情出现后采取什么措施去处理,企业财务危机的警情处理十分重要,一个可操作的警情处理方法和路径能够较好的防范企业危机,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依据警情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对待,重要的警情必须报告高层管理人员。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监测作用。财务危机预警活动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及对企业运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活动与领域为监测对象。
2、识别与诊断作用。通过监测信息的分析,可确立企业经济活动中己发生的危机现象或将要发生的危机活动趋势。
3、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预防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记录,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建议,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上。
4、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就是以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目的是要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企业财务失败的出现。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构
不可否认企业财务危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一般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企业财务危机指企业丧失偿付能力,财务状况陷入入不敷出的状态,或指资产价值低于负债价值,净资产是负值,或指缺乏偿还当前到期债务的现金流入,现金净流量为负值的状态。及早地发现财务危机,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建立一套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有力武器。
一、目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局限性
1.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指标选择上的局限性
国内外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普遍采用的是静态的财务指标,在指标的选择上过分强调了流动项目、盈利能力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而经营者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控制财务费用等手段来调节净利润的高低,粉饰报表,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相应的指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般企业没有对现金流量对财务危机的影响予以充分的重视,企业财务危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现金支付能力变弱,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的债务。按照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账面收入,首先表现为一种应计的现金流入量,而非直接等同于实际的现金流入量。从财务上讲,只有当应计现金流入量成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才表明销售收入的真实实现。倘若企业账面意义的销售收入不能转化为足够的实际现金流入量,不仅意味着企业销售收入质量低下,而且会由于现金的匮乏而无力支付到期债务和日常经营的开支,造成企业的债务风险增加。倘若企业长期处于现金短缺的状态,必然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因而,过去和现在的现金流量可以很好的反映企业的价值和破产概率。
同时由于缺乏经济理论的指导,对于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找出最有效的财务比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解释变量,中外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在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中,先后共有近30个的财务比率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被频繁的使用,可以看出财务指标选择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一定的随意性了。
2.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用上的局限性
在实证研究中,由于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相对较少,使得研究人员不得不将在不同时期陷入危机的不同行业企业的集合在一起,已获得足够大的样本容量,以这样的一个样本得到的预测变量,必然是对所有样本公司都显著的变量,它们反映了陷入危机的样本企业最普遍的共同特征,但难以反应个性企业的特殊情况。
目前的大多数模型是对已经失败或时已经解体的企业集团进行实证分析,不具有普遍的危机预警意义。另外,选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的模型也比较的多,大多数研究的目的都希望能给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以广泛适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影响面较大,而且数据资料取得较为容易,在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中,基本上采用其样本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财务危机比例更大的是中小企业,但由于其财务资料取得较为困难等原因,以中小企业为样本展开的研究很少,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结论缺乏广泛的适用性。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企业的数据是真实的、正确的基础上,但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尚未规范,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粉饰报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利用财务指标进行量化的分析,可以直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在应用时无法对虚假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财务危机预警。同时,财务危机预警无法对因特殊突发事件而造成的财务危机做出预警。
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由于构建模型的思路和理论基础不同,所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也不大相同。例如单变量模型中,由于“现金流量/总负债”指标只考虑了负债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结构及流动性,对一些由于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存在较大的误判性;二是“净利润/总资产”这一指标没有结合资产的构成要素,因为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盈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三是单变量分析法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于同一企业使用了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单变量模型招致了许多批评,逐渐被多变量模型方法所取代。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指标体系的改进
1.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主体财务比率
企业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可以偿还债务,有好的盈利能力,有强的获现能力和现金流动能力。为了保证财务比率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作为构成财务指标的主体的财务比率,本文认为应当包括有关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获现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5个方面的内容。
(1)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资产存量的角度看,表现为企业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总负债的账面价值,从《企业破产法》规定的角度来看,企业破产的界限为“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的亏损,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过度举债是形成企业财务危机的“第一杀手”,偿债能力指标是构建财务危机系统指标体系的重要因素。
(2)盈利能力指标
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的经营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说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到正常营业的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为了客观的评价投资人所关注的盈利能力可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
(3)获现能力指标
企业利润最终需要转化为可以自由流动的资金才有意义,这个比率可用来衡量企业的获现能力。财务危机的爆发不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有盈利,企业如果有很大的盈利,但如果这些盈利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不强的话,就无法应付日常的开支,那么企业就无法维持下去。评价企业的获现能力,应选择销售现金比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现金流量比率。
(4)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反映企业未来的市场扩张、规模壮大及利润增长的前景,是企业发展趋势的综合体现。为了反映企业未来资本扩张的能力,可选择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
(5)现金流量指标
从现金流量角度看,财务危机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即企业净现金流量为负数。净利润会受到经营者的控制,这种利润操作行为,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同时演绎成一种非常奇特、非常矛盾的状况:一方面企业账面有会计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缺少现金支付能力。为了克服权责发生制所带来的人为操纵利润的弊端,人们在现金收付制的基础上,发展了现金流量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点应是现金及其流动,为了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可选择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等指标。
2.财务危机预警改进指标体系
基于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局限性,以及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特点的分析,本文认为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从企业的获现能力、现金流的角度来选择关键性的财务指标,如表1:
表1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三、财务危机预警的改进模型
1.线性改进模型的解释变量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选择了上述六个变量来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建立的判别函数为:
Z=a+b1x1+b2x2+b3x3+b4x4+b5x5+b6x6
其中:Z为判别函数,x1是速动比率,x2是资产净利率,x3是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x4是净利润增长率,x5是现金流动负债比,x6现金债务总额比,b1至b6为系数。
2.实际数据的计算
本文选用了表2的15家非破产和破产企业的统计资料:
表2非破产和破产企业的数据
进行回归计算得到:
Z=0.582+0.016x1+0.007x2+0.042x3+0.001x4+0.1829x5+
0.101x6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企业持续的财务状况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财务危机具有客观性,一个企业从设立到经营,财务危机伴随着企业成长的每一阶段,财务危机又具有多样性、累积性和爆发性、总与损失相关联,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前景。财务危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中小企业财务危机主要有:
(一)融资不畅,财务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 中小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差、贷款量大、贷款频率较高、筹资风险较大,融资比较困难。其中,逾期贷款与交叉担保是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处于不合理状态,资产负债率偏高,而长期负债比率又偏低,依靠短期负债来填补长期资金的不足,这种激进型的财务结构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加大了财务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二)投资失控,盈利水平持续下降 中小企业投资能力比较弱,阵发性投资决策失误使企业投资比例失调,投资结构严重不合理。叠加上财务控制薄弱、危机识别和危机管理能力差,使企业投资风险长期处于红灯区。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之下,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盈利额不断减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投资者面临的财务危机进一步加大。
(三)现金净流量减少 中小企业能否维持生存,是否盈利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取决于是否以收抵支,能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指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企业现金流量的重要部分,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赊购使得应收、应付款项大幅度上升,应收款项不能及时收回来,应付款项没有资金及时支付,企业生产经营陷入恶性循环,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越来越少,企业获利能力受损,财务危机进一步膨胀。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预警理论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是从企业微观角度以企业信息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报警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以企业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营销、管理、统计等理论知识,采用指标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向经营者示警,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作用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功能是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以便作出正确决策判断,对于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有利于对企业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投资者可以利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投资决策时评价中小企业业绩,避免投资失败;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利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并完善中小企业监管;对于社会中介部门可以利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顺利实施注册资产评估、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的各项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现状 我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起步晚、建设慢。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认识到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尚未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即使已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中小企业,也是流于形式,预警机制简单、功能不健全,未能充分利用财务预警体系提供的有效信息,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没能在关键时刻把握时机扭转不利局面。
(三)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途径 具体为:
(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预警管理组织机构。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在思想上树立风险意识,对潜在的危机应高度警惕。中小企业应建立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财务危机预警管理组织机构,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只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可以由熟悉企业管理工作、拥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与一定数量的外聘管理咨询专家组成,对一线岗位职工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分析和选择采纳。预警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确定预警对象、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方案,制定对策方案,及时解决经营过程中预警的问题。负责财务预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负责财务风险监测和预报工作及各种危机的处理。
(2)规范财务会计信息,建立企业财务预警信息系统。企业财务预警工作建立在会计资料、财务资料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全面、真实、及时和规范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质量。财务预警组织机构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处理机制。明确信息收集人员的职责、从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到使用、反馈各阶段的工作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汇总、分析研究,挖掘资料中所隐含的信息、启示以及挑战、机遇。由于财务预警所需信息与其他管理行为所需信息不同,单纯利用传统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预警机制的需要,目前中小企业可自行开发或以外购方式建立一个专门的预警信息系统,依靠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各系统之间共享,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流畅,使信息使用者及时提取需要有效的信息,减少企业风险。
(3)健全财务预警分析指标,改善预警处理机制。要保证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有效运作,财务危机分析是核心和关键。预警组织机构成员结合企业行业特征,采用科学预警分析技术和定性定量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表内外能衡量企业财务危机大小的各项分析指标,构成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通过预警信息系统提供的实际的预警指标,与预设指标进行比较。当偏离预警指标不利于企业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企业管理当局应及早依据预警指标提示的经营状况作进一步的深层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以防止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处理机制应有以下功能:一是识别危机与否:对于运营状况不佳的财务预警指标,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会引发财务危机,一旦预警指标达到超过预定指标临界点,则判断危机产生形成。二是确定危机程度:根据实际指标和预设指标的对比,把预警分为由低到高的等级,确定预警级别: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还是红色预警。三是及时预报险情:随着危机程度预警级别的变化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四是应对紧急危机:面对财务危机,应该有一定手段去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使企业在危机中恢复,重获生机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避免类似财务风险再度发生。即使是危机不可避免,也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健全的财务危机预警处理机制能预先告知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有关企业财务营运体系隐藏的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清晰告知企业经营者发生危机的根源,及时提醒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危机进行管理,有效地解决问题。在企业发生不可避免的财务危机时,能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争取企业价值最大化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危机预警管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需与其他管理系统、各项制度建设衔接起来,协调一致,才能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充分应对财务风险,实现其价值。所有财务危机的控制还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其他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的实施,才能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营效率。
(5)适时调整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财务危机预警应是一种动态的分析过程,在分析现有资料总结过去的基础上,把握企业未来经营的发展趋势。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会影响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风险的变化而不断修正预警指标体系、补充预警的指标内容,确保财务预警系统的适时有效性和先进前瞻性。
所谓的企业财务危机,指的是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不断出现状况导致财务危机加剧,甚至达到无法偿还的地步,使得企业的财务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的开支。企业的财务出现危机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危机管理当中,主要是通过设置与财务有关的敏感指标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利用数据进行财务危机的识别、报警与处理的系统。
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于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各种相关资料的全面掌握与了解,通过合理科学的分析对财务危机进行提前预知,在发现危机之后用科学手段对危机进行预警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并且预警体系还可以对于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探究,就产生的原因给以必要的应对措施,最终帮助企业及时规避财务危机,促使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具有以下四个功能。
第一,监测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环节和重要的经济活动事项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监测。
第二,预防与控制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财务风险,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并通过系统记录,及时了解风险与危机的产生原因,提出改革与解决建议,纠正企业运行中的偏差。
第三,识别与诊断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对企业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和潜在危机现象进行识别与诊断,并判断出这些危机活动的发展趋势。
第四,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实际就是企业利用好其自身资源,所创造出的最大财富。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这种价值的不断增值。
2 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 1 财务信息不真实
受到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的企业通常会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企业的技术部门和销售部门,而对于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由于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导致企业的财务人员普遍素质和技能不高,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十分匮乏。尽管近年来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成员仍然缺乏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高级的财务人员,容易造成财务信息的填写不真实,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2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体现的是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出现了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成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2. 3 财务指标较为单一
因为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现象突出。很多企业通常会将历年的财务指标作为参考的主要依据,而缺乏对于实际的资金周转、现金比例等财务指标的考察和核算,而是更多地进行企业的负债和利润的分析考察。可见,财务指标的单一会使得企业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难以达到预警的效果。
2. 4 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对于系统管理机制的认识,导致在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很难实现有效地财务危机预警管理和控制。同时,很多企业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得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监督管理意识不够,在危机发生时不能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把预警机制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经营的过程中对潜藏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全面系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一些财务风险都无法被及时的发现并处理。
3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
3. 1 推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相同的经济内核,因此,可以构建我国企业破产预测模型的运用,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建模所需的数据。同时要选取大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按照模型变量的构成和系数值,定期重新估计模型方程,体现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如利息等,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模型结论的修正和补充,以使所得结论更加正确。
一方面要建立短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还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入可以弥补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能够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同时企业应将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量化的形式建立企业预算体系,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状况并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另一方面是建立长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措施、发展潜力等进行预测,在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后,企业针对风险形成原因及过程,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企业受损的程度。
3. 2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控制度有利于更好地预防财务风险的产生,由于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和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都有一定的风险,企业产品变动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治理者的业务素质和治理经验等,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瓶颈所在。企业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避免财务危机发生。
同时也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引起的财务风险.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行的方案,并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3. 3 构建财务预警信息机制
为企业提供财务预警信息,所需信息要增补一些能够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信息,与原来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要实现数据共享,并反映企业的状况,企业管理者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建立模型以进行多变量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