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3 16:36: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篇(1)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复杂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较之前有了显著变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空前活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任务也更加复杂。这些,都要求高校德育必须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以满足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受内部体制约束在短期内不可能在数量上有较大变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一方面是持续升高的大学生数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数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以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手不足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高校只有秉承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和手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去宣传、诠释时代价值理念,才能在高校这一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立场坚定的复合型人才。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因素

(一)观念封闭

观念封闭,思维僵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表现有: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都将焦点聚集在校园秩序管理和学生思想管理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表现就是教条主义现象严重,许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么是墨守成规,要么是凭工作经验办事,缺乏创新意识,致使在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时苍白无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都难以跳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假大空的窠臼。

(二)方法简单

虽然高校大学生思想情感日益复杂,但是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仍旧以空洞的说服工作为主,走的仍旧是以管代教的老路,缺乏对个人本位价值的关注,不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设置上,关注的仍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性,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格塑造、人性诱导和公民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规范性有余而有效性不足。

(三)制度和信息滞后,效率低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不仅思想方式滞后,且缺乏行动力,制度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也相对滞后,如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习惯用历史的标尺来衡量现在,在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管理中,过度迷信老章程、旧秩序,经常会照搬一些自以为有价值其实已经毫无价值的答案。在新媒介环境中,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根本不知道借助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传媒工具和信息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相当被动,经常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建议

(一)认清形式,树立新理念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端正思想,进一步强化素质意识,树立全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就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查找自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将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将力量凝聚到高校改革任务中来,深入研究大学生责任感淡薄、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等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才能充分调动高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心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传承理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树立创新理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二)形成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其工具性工作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工作机制做支撑。鉴于此,在新常态下,高校要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机制,从工作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方面将目标进行科学划分,制定长效工作计划,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汇报制度向党委和主管部门做好工作汇报,同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机制,激发德育工作队伍的活力;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追究机制,提高政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依据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的监督、考核。最后,高校政工队伍还要围绕思想政治工作重心,健全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从人员、资金、设施等方面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充分保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篇(2)

高等学校是直接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培养出来人才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甚至关系到今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前途,因此培养出大批能承担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的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当今社会,90 后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事物越来越多,这也给 90 后的学生带来了双面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会比以往复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改进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而在完成这一根本任务中,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

高校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这一任务落到了政治思想工作者的身上。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站在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第一线,与学生接触较多,掌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肩负着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任。在社会过度关注 GDP 的今天,一些人不十分重视政治思想工作; 或者把政治思想工作当作一般管理工作,只不过是管管缺席旷课、卫生纪律、文体活动等生活事项,与培养大学生目标没啥大关系。有的政治思想工作者自己轻视自己的工作,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进不去、缺动力、少方法、涣散软弱等现象。因此,在抓高校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提高对政治思想工作的认识。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时代和社会提出的高要求,在教育目标和内容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就教育目标而言,存在片面化和缺乏层次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知行统一变成了“知”一个方面的目标。传统的考试就是目标片面化的表现之一。考试只考学生是否“知”,忽视学生是否去“行”。在这种对学生是否“知”的考试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地标淮,无层次性可言,导致目标与学生需要和接受能力的不适应,削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兴趣;就教育内容而言,由于过分强调内容体系的全面、完整性,导致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有余,针对性和精炼性不足,过分重视教育内容结论的统一性,忽视教育内容的辨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不同程度地与时代不适应,教育内容方面的创新不足,也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提高。

21世纪无疑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纪,随着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触角正以惊人的速度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截止2005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0300万人,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7%,世界的网络化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数量和速度,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己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和开辟舆论斗争的新舞台。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一个客观的、不容回避的现实"怎样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防止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怎样加强互联网上的阵地建设,构筑坚固的精神防线,替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学生系上安全带,将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首先政治思想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要根据时代潮流和形势变化,把握政治思想工作的规律,熟悉政治思想工作的特点,按照政治思想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适应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走出单一格局,拓宽视野,以系统的观点改革当前问题式管理为主导的学生工作模式,重新构建以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以发展式管理为主导的学生工作新模式。要懂得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只有这样政治思想工作才能做得生动活泼,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就是通过政治思想工作者的努力,使大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远大理想,才能够以旺盛的精力,不断进取的精神,去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去发现、去发明、去创造,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使学生们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为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而学习的明确目的,终生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而奋斗。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0016-02

所谓载体,是指某些能够传递能量或运载物质、能够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目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困难,需要创造和运用覆盖面更广、承载思想信息更多、操作更加便捷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载体

认为,活动是主体能动地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等客体以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社会互动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广大师生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

第一,活动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活动可以激发师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为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提供动力。人的思想品德总是特定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活动可以加深师生对社会规范的理解,为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提供认知基础。任何社会的思想原则、政治要求、道德规范不仅以社会规范体系的文本存在,而且总是客观地呈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活动可以帮助师生确立现实的人格榜样,为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提供目标参照。在活动中,每个人既是他人言行的观察者,又为他人提供榜样示范。通过交往和互动活动,作为活动参与者的师生能够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第二,活动是实现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人的主体性,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程度,而且更取决于工作对象的接受程度。教育与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同时并存的两种活动,只有把这两者协调统一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把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活动中,并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加各种活动,这是教育的过程;而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同时,又会自我鉴别、比较、判断、取舍,从而提高认识,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这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活动使教育过程得以展开,活动为自我教育提供平台,教育与自我教育通过活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第三,活动可以直接促进师生某些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活动有助于师生团结协作和集体观念的形成。在交往和协作活动中,每个活动的参与者都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科学理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深刻懂得社会规范和集体纪律既对个人行为起约束作用,又对个人发展、个人利益起保证作用,从而自觉自愿地而不是被迫地遵守集体规章,服从集体利益。同时,活动可以培养、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活动中的协作和交往,要求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协调,推己及人、由人及我,从而产生趋向有益双方利益的心理要求,避免有损双方利益的行为。

二、思想政治工作传媒载体

大众传媒是指用集体的力量将等值等量的信息对广大社会群体进行大规模传播的各种工具及手段。一般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影视、音像制品及互联网等。其中,互联网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影响最为深刻,我们将在后面进行专门的讨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有了长足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向广大受众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在接受广泛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技术手段。运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是利用社会媒体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开展校内思想政治工作。大众传媒既是信息渠道,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工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运用社会媒体提供的宣传教育资源,如组织收听、收看实况转播,围绕社会宣传教育热点开展学习、讨论等。结合社会媒体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有一个一致的社会舆论背景和教育氛围,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在运用社会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机械地照转照抄,而是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并结合本校师生的思想实际,做好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安排。二是建设校园媒体,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校报、校内电视台、校园广播及宣传橱窗等是高校常见的校园媒体,它们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当把它们建设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社会媒体我们只能考虑如何善于而有效地加以利用,而校园媒体我们则可以有计划地加以建设、开发和运用,使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载体

计算机网络在高校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为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网络载体提供了可能。首先,网络上丰富的共享信息和多种多样的信息形式,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巨大信息资源。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育内容,还可以选择那些与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就业相关的信息,为师生提供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功能。其次,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有助于迅速、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增进相互沟通,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第三,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和非强制性,有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对于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上网师生能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点击、浏览、下载。在这个过程中,淡化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界限,克服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师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有效平台。第四,网络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形象、生动、逼真地表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总之,运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具有一些其他载体所不具有的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展现方式,促进了方法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要根据“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工程,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功能。一是要积极进行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对教育的新要求,各高校都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应纳入校园信息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好一批有基础、有特点、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网站,使之成为坚强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如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经典著作、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传统文化、“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网站,建立网上论坛,就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在平等、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正确引导。二是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规律,组织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网上教育活动;针对热点问题开展网上讨论;利用网络开展文化活动;利用网络方式开展咨询服务活动等。三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逐步规范网络秩序与网络行为。一些大学生寄情于网络,或在网上聊天室流连忘返,或痴迷于充斥暴力、战争、凶杀等血腥内容的网络游戏。而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也会诱发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这就需要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的规定,建立网络行为监控系统,开展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增强师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这是网络发展所开辟的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作者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杨晓降(1964― ),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篇(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依照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心理特点,以解决学生的思想根源问题为出发点,利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激励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突破、创新,与时俱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和平稳定。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一切工作的重要“生命线”,无论何时,这条“生命线”都要加强而不能放松。因为高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容并收的场所,汇集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近年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勇于探索,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理性思维仍然欠缺,社会经验不足,很难做到辩证、理智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容易被各种思潮和现实社会中某些扭曲现象所牵引。如果不及时加强教育管理,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扭曲,思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糊等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在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现象依然存在,教育内容相对陈旧、落后,创新和发展理念匮乏,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不容乐观。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牢牢抓住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水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是要不断推进和完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具体体现在:高度重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开辟新的工作路径和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实现高校的和谐稳健发展,完成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格人才的目标。

(一)创新观念。针对当今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要全面分析,避免盲目、片面的认识、处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注重学生思想问题的切实解决,帮助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要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公德心的培养力度,使其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理性的应对遇到的困难,善于和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人际交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在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高校的管理工作服务。

(二)创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生机和活力的主要根源。因此,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突破口。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抽象的书本知识、无形的思想教育与具体的思想政治活动有机地结合进来,从而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事事是教材、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坚持从具体事情着手,严抓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走进基层,深入班级、宿舍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同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化解矛盾,稳定思想,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说教,而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重视思想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对于大学生工作生活、学习、求职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做法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构建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的新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与吸引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政工部门及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三)创新管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大学生所具有的自育功能,协助大学生将头脑中的科学思想转化为自觉行动,最终形成影响其一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同时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

篇(5)

大学生的心理与个性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刻,他们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对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产生着冲击。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文化与学习工作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鲜血液。社会竞争,工作效率等方面变得异常激烈,这也给大学生的的价值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拜金、啃老、自我主义成为了高校学生思想上的毒瘤,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也使得这些毒瘤开始井喷式生长。与此同时许多明星等公众人物的负面新闻也使得高校的学生粉丝竞相效仿。家长疲于养家,对子女的关爱也不够,这些客观存在的弊病使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渐渐偏离正确的航向,这对展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阻碍。

(二)科技引领经济的时代对高水平创新性的人才需求空前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人的特点,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也不同。科技引领经济的国际背景下,人的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政策曾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高素质的高精尖人才。不管时代的浪潮怎样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它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但在科技引领经济的国际背景下,我们要丰富我们的工作方式,使其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我们工作的方式与渠道要放生变化。

(三)高校采用学分制,生活成本变高等现实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阻碍

目前,人们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许多高校学生家庭的生活压力变大,为了分担家庭的负担,他们开始走向社会去打工,以做生活补贴。学分制使得学生的工作中心发生偏移,他们被更丰富多元的娱乐深深吸引,很少再去关注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难得很大原因。

(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难题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互联网开放性极强,是连接世界的网络,它把信息快速传播,使人类可以共享文明成果,但网络垃圾也随着互联网流入我们的视野。互联网的不可控让我们难以阻断信息。它的渗透性更是无孔不入。开阔了视野的同时,高校学生也会接触到不好的思想与低劣文化。东西方与中国为敌的国家与地区趁机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大肆传播腐朽的思想与文化,这对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早哼了极大的困扰。同时,网络游戏与虚拟性使很多高校学生成为了宅男宅女一族。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交,使他们的集体意识逐渐向自我转变,同时使他们的学习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如何监控网络,抵制互联网不良信息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

二、符合当前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去伪存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寻找高效的符合时代背景的工作方式。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继续提高,适应当前的发展背景

自从上任以来,我国的政治与经济都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积极交流,把握国家与时展的脉搏,积极主动去投身到变革中去。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民造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核心所在。因此学校要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放平,要做到两手抓,不能厚此薄彼。

(二)通过帮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拉近与高校学生的距离

1)经济问题,现有的贫困生补助,生源地贷款以及火车票补助等都是帮大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好政策,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国家的帮助会让高校学生的包袱变轻,会牢牢抓住他们的心,为他们的目前与日后的生活扫清了一些障碍。在深入贯彻这些政策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可以带领他们走向贫困地区,让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同样背景的他们惺惺相惜,增强社会正能量。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就包括帮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2)心理问题,现在的社会过于复杂,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有问题的同学进行疏导,并时时关注他们的动态。为他们补充正能量。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空前巨大,就业难。这也成为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源头。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合起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

(三)面向小社群化的推广体系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以学院为单位,正所谓大网难捞小鱼。而且当今的互联网已经使人的个体意识逐渐增强,正在远离中心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缩小单位,向小的社群化发展。小的社群里,人比较熟悉,点拉点的方式有利于工作展开与推进。

(四)要升级创新工作手段

互联网得快速传播与开放性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载体。以此为载体可以丰富工作内容,使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传播速度快,针对性也更强,影响力也是空前的。我们要很好的利用互联网,给予正确的引导,传播党的思想方针,共建社会主义美好家园。

篇(6)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多元化是指在多元文化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区域文化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面性特征。文化多元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非静止不动,它是由文化传播而产生的,最终的结果除了让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更多地是使多元文化融合成一种具有多元特色的文化类型。

文化多元化促使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状态,从而使人们的行为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差异,因此,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倍受争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进行评价有利于其提升工作水平,有利于改善工作质量,也为探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提供必要的参考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评价原则

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开展的基石。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此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评价更应该坚守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贯彻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评价中来,评价指标要客观公正,评价过程要实事求是,评价结果要科学有效。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然要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迷失方向,才能保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的作用。

评价的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文化思潮通过多种途径走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与心智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挑战。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评价也应该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背景和内容进行。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可借助实效性评价研究深入发现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解析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来探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遵循教育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一切工作的展开都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也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规律,不可过分强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达到某一高度,而应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适当调整评价的目标与内容,对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客观评价。

创新进取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工作是伴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发展的。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方法不断完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教育体系日益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也应不断丰富评价内容,不断拓展评价范围,不断完善评价方法。

创新进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实效性评价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实效性评价工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才能保证实效性评价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才能保证其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科学客观原则。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符合素质教育对象,适合人的本质特征,在实践中满足个体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应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科学是指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都应该科学适宜。评价工作具有科学性,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才能保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不违背科学原则。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实效性评价工作不走主观主义道路,避免主观随意性,避免评价盲目性。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地反映出实际工作效果,不避重就轻,不畏首畏尾,实事求是,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情通过评价结果显示出来。

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评价内容

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的首要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评价标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传授情况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准则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内容,才会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学生学习的理论内容同样也是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学生思想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使学生摆脱不良信息对自身的错误暗示,有效筛选信息,准确判断信息,不陷入对权威的过分迷信,具有独立客观评价能力,具备健康正确的评价视角。

情感态度培养情况评价。情感态度培养情况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但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观。正确的情感态度是建立在扎实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作为每个人身心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经过成长、沉淀与升华后,才能具备的核心情感体验。情感态度培养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情感态度的端正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品质构成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能否积极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主动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志品格培养情况评价。意志品格培养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培养效果的重要标准。意志品格体现于实践行动中,实践是检验成果的重要标准②。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否真正地扎实掌握,并渗透入脑海,潜入意识,判断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端正,是否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有所体现,都需要对意志品格进行客观评价。意志品格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情感态度的真实表达,只有将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与意志品格综合到一起,才能对行为产生影响,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行为中。

行为方式情况评价。行为方式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评价的最终环节。行为方式是人在自身的情感态度与意志品质的支配下所产生的特定行为。“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要求,我们期望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具备健康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评价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绝非只限于停留在理论上的传授与思想的影响,只有大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指导大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走弯路,使大学生的行为具备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秉持道德底线,自觉抵制可耻的行为,成长为具备独立高水平行为能力的有用之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

把握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意识变化。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逃避、隐藏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只有勇敢地面对,深入地研究,努力地适应,才能真正把握好、控制好、利用好。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同时存在,相互交织,激烈碰撞,我们应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坚持主流文化观,主导正确的价值观,继续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我所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更加突显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影响。考虑到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教育背景,我们更应该深入地探讨文化多元化的实质,认真分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哪些变化。要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胜利,取得富有实效的结果,就应该把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立足于教育现状实际,研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针对思想意识方面产生的新变化,升级现有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的教育模式,使高校思想工作目标变得明确且富有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工作目标,取得教育实效。

坚持符合文化多元化形势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应该一直秉持的信念,它是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理念一直定位于以“社会为本”、以“教师为本”,这种以“统一性”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理念与文化多元化发展显得格格不入。文化多元化形势下,各种文化思潮交融在一起,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然秉持原有的教育理念,其不适性就会很快显现出来,工作的实效性将大打折扣。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和谐的方式来开展工作③。“以学生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切实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升工作的实效性。“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切实地领会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采用民主、和谐的方式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走民主教育路线,采用学生们认可、社会肯定的教育方式来实现,遵循教育规律,允许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耐心细致地完成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文化观念,对学生个性发展与独特行为加以指导,通过和谐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

制定适应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目标。制定符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目标可以保证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可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可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检验尺度准确无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可以细分为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一教育目标是基于计划经济时代提出来的,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思维习惯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已经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也就无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制定适应多元化文化背景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应真切反映社会与发展的需求,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根据教育环境的改变,对教育目标做出调整,使教育目标更切合实际,更准确合理,更富有实效。

确定符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内容。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多种价值观碰撞,各种社会问题频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内容是承载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教育内容的合理与否将对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目标实现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继续遵循基本理论,教育内容的组织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原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结合当前文化多元化背景的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教育内容富有实际意义,突显现实意义,充分发掘大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得体地运用到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中,将马克思理论中的要点运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之中,将国外文化中的先进之处运用到大学生开阔思想之中。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渗入其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内容完美地纳入教育体系内,同时也要将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作为重点。保证教育内容全面性的同时确保教育内容的适用性,同时保证教育内容的先进性,这样才能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为国家培养出合理的高素质人才。

运用符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方式。当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进行适当调整之后,教育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教育方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与途径,教育方式的好坏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产生重要影响。鉴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取得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应该探讨更加富有实效性的教育方式。例如,以探索研究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效性将显著增强。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教育效果明显,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会总结经验,学会反思自我,并且发挥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让学生有一个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将讨论教育方法、案例教育方法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多样的教育方法更能突显时代特征,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热情。讨论教育法可以让大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心灵发生碰撞,思想得到升华,情感上达到共鸣。案例教学法是将特定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例引入课堂,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优化契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会对教育活动的过程产生影响,好的教学环境促使教育目标的实现,坏的教育环境则会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与微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环境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对工作的实效性产生了影响。优化契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教育环境变得混杂,必须深入分析文化多元化的实质,坚持主流的价值观教育,淘汰落后的文化现象,为大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第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微观环境包括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与社区环境。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要求大学生家长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思潮,树立良好的品德,给子女做好榜样,关心子女的心理与思想动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学校也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保护学生不受不良思潮的影响。社区要对正确的文化观进行宣传与引导。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净化污浊的社会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注释】

①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求是》,2014年第9期。

篇(7)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背景

教育承载着民族复兴、国家腾飞的希望,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2010 年7 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随着当前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群体。我们必须认识到,处在高校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与此同时,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专业能力提升、择偶、婚姻、家庭等。因此,鉴于高校青年教师职责特殊和现实特殊,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理论意义。

1.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探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盼望能为完善现有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做出努力。

2.有利于拓展和丰富青年学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我们知道,青年教师属于青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同样,青年学可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互补,通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以实现用更宽阔的学科领域和更全面的理论体系及更深刻的理性认识了解、研究青年,推动青年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才能够有序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首先探讨了青年教师群体的基本情况、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意义;然后根据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重点阐述了当前青年教师思想的现状、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最后思考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2.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当前,青年教师思想观念在社会转型时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特点。然而,高校仍延续陈旧的内容、单一的方式方法、机制等,这造成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不科学和不规范。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等方式,了

解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科学化和规范化早日实现,从而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良好运行和长远发展。

(三)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基本情况。

1.青年教师数量多,规模大

一是扩招政策的实施间接增大了对青年教师的需求。我们知道,为解决我国经济和就业问题,自 1999 年起,我国实行了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扩招政策实施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据 201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 661.76 万人,比 2009 年增加 22.27 万人,增长 3.48%;在校生 2231.79 万人,比 2009 年增加 87.13万人,增长 4.06%。另外,扩招政策的实施既要求高校必须不断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设备等,又要求配备相应数量的教师,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对教师队伍的壮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队伍的壮大必然伴随着青年教师人数的不断增加。二是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趋势凸显,使青年教师队伍规模增大。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高校专任教师的总人数为 1343127 人,而40 岁以下(含 40 岁在内)的青年教师总人数为 843278 人,占所有专任教师总人数的 62.78%。由此看出,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青年教师的数量增多,并发展为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

2.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

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学历层次的高低影响着其教书育人的效果。根据 1993年《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比往年有所提高。我们知道,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中级职称,那么我们就通过对比中级职称中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数目变化来看青年教师学历层次的变化。1997 年高校中级职称的教师数为 156791 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有 4102 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 2.62%;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有 45881 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 29.26%。同样,2010 年高校中级职称的教师数为 516938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59009 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 11.41%;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为 219302 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 42.42%,这两个比例比 1997 年的 2.62%、29.26%分别增长了 8.79%和 13.16%。我们知道,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下,研究生教育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此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大多数拥有中级职称的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具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教师比重逐年增长,其学历水平也处于较高层次。

因此我们必须知道,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始终在高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注:西安工业大学党建研究项目资助文章,项目编号:DJ2013B20。

篇(8)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308-01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来适应其发展进程。切实加强、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保障。下文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分注重形式化

近年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普遍追求规范化、制度化和个性化,并以此作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个性,规范化和制度化特色也常常流于程式化;此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缺乏专门的监督和管理。虽然学校组织了听报告、看录像、写总结等不少工作和活动,但是却没有非常专业的评估方法或方式对接受对象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进行评估,把握经常出错。从而导致了虽然开展的活动多,但收益甚微,不利于后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2.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恰当

在高校里,学校通常紧抓教学质量,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可能就难免会不够重视德育、体育工作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制约了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样,对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而言,很多高校虽然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制订了相当完善的制度体系,例如学生行为守则、规范及相应奖惩制度等都非常齐全。但是,我们的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各项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注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通常只是一味的将政治概念或者理论直接灌输给高校学生,缺乏相互沟通的过程,从而使完善的制度体系只能流于形式,根本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也不可能取得相应的成效。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全民参与的气氛

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是交由专职的教师来做,还只停留在专人专事的片面教学中,缺少全校参与的良好政治思想工作氛围,甚至有些教职员工不仅不支持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反而扯后退,做反面工作,给学生灌输一些消极的东西,严重影响了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进行。实际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育人中具有非常核心的作用,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不论是从个人言行还是集体形象,都应该责无旁贷地起好带头作用,给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只有全校一起努力和相互监督才能树立和营造精心育人的良好风气,才能取得思想政治工作正面教育的优秀成果,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二、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良好开展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开展,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从危机感中产生,危机感中萌发着责任感,进行责任感教育,要从危机感教育开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目标到内容,从形式到方法,都是围绕着如何激励人的动力,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搞好现代化建设。我们从危机意识与动力的必然联系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危机感的教育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支点,一座桥梁。因此,在形式教育中,既要重点讲解我们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同时又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危机感教育,通过展示现实中的危机因素,促使大学生们产生强烈改变现实的愿望和动力,并认识自己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历史使命。进行责任感教育,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创建相应刺激环境,展示事物上的危机因素,以促进主体责任感的形成。这种刺激环境并不是虚构的,它客观存在于我们周围,如资源、环境、人口、核扩散等众多的全球性危机,我们国家正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等。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商品化、现代化的程度,了解我国的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等,使他们清醒地看到,如果我们不加快改革步伐,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尽快搞上去,就面临着落后的危险。

2.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指导,用新内容、新方式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搞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弘扬社会正气、发扬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水平和品位,培养现代化、“四有”新人。第一,学校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首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在苦难和磨练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在挫折中获得人生财富,在艰苦奋斗中学会成长,建设自我的心灵文明和丰富自我的精神财富。增强学生不怕艰难困难、勇敢拼搏、不懈攀登的精神,做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学校还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让学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找在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找准二者的平衡面,创造互利共赢的效果。第二,要学会尊重学生,对所有学生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都应该一视同仁。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或者惩戒,而应该耐心细致的教导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真正从为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才会从心里认识到错误,接受教育并改正;才能很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成果。第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培养竞争意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竞争机制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渗透到教育、科技、政治等多个领域。在高等学校,随着淘汰制、学分制、学位制的实行,大大刺激了学生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冒尖,在竞争中成才,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但在总体上,高校中的竞争风气还不够大,竞争意识还不十分浓厚,嫉贤妒能和得过且过的现象在一些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要在舆论、思想、实践等方面渗透竞争意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竞争目的、手段、范围都有着本质区别,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正确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和前进动力。必须勇于创新,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33-02

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打破常规、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提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是传播和贯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创新精神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的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适应国内形势发展需要的根本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涌现,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项制度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格局不断调整、新的社会阶层逐步形成,整个社会处在大变革、大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十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的奋斗目标。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内容不断与时俱进,真正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与国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世界越来越扁平化。国际间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借鉴。但文化和制度的冲突也不断的凸显出来。中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这势必会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精神,放眼世界,融会中西,在融合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为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信息网络化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不但改变了人们思维、生活方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它颠覆了大学生传统的求知、认知方式和观念,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新领域、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出击,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掌握网络平台交流技术,借助网络的优势,及时跟踪发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需在教育理念上实现转变,即从过去的被动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主动认可、自主参与的学习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需要去反复的对学生说教,而是运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恰当案例,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自觉的参与到自己的思想教育中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背景都不一样,生活经历、思想觉悟、性格特点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的差别,要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到实处。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足够的开放性,不能只局限于校园这样一个狭窄的环境中,毕竟学生归根到底要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有一种社会大环境的视角。从社会实际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带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让他们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社会生活的体验中不断地实现思想的进步和觉悟。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有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

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基本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校长只抓教学,忽略“思想”教育,将思想教育甩手交给学生工作处和辅导员去做,这很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空洞的说教,长此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要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才会有实效。因此,学校党委部门应该把各个部门都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融为一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而言,可打破原有的专门由行政领导者或辅导员去实施的模式,把专业教师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来。因为专业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存在着一种密切的感情交流,他们其实更能深入的了解和影响学生。他们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不断推进其内容创新

高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课内容丰富,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历史、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国化的等内容。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误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无用。为了克服这样的尴尬局面,思想政治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生动上下功夫。而要使课堂内容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要在收集材料,编写教案上下功夫,将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内容恰当巧妙的运用到课堂中去,增加阐述理论时的说服力和生动性。尤其在联系实际上做文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并紧密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广泛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来辅助课堂教学。校园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年轻人既有活力也有才华,他们渴求知识,热爱体育运动,也有艺术热情,可以开展各种学习、体育和艺术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灵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离不开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创新

科学的方法对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理的创新与运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喜欢采用空洞的说教的方式,这只会使受教育者心生反感。要想使学生真正的受到影响和感染,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学生的生活需求、思想困惑、感情困扰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样贴近学生感情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爱与温暖。是最有影响力的情感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思想觉悟的提升和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为大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校园网络精神文化产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当然,网络平台的建设,除了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创新。高校应当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能够接收的方法,学生关心的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提升网络平台的人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还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教师队伍。这样的一支队伍必须既熟悉网络工具、网络环境,又具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那些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自然是首选。有了这样一批既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有娴熟的网络技术的队伍,必然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高效的展开。

除了课堂的理论教学的创新和网络平台的运用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实践是一个把理论运用到现实中,并且从现实中进一步发展理论的过程。高校的有充分的条件可以提供给学生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去实习历练,也可以开展如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甚至可以采取国际交流的方式,将学生派往国外的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有很多的潜力可挖的,只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就能把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不断的推进到新的水平,使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参考文献:

[1]周之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2]孙崇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好几个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232-01

1 注重加强思想动态分析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分析和研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家庭背景不同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复杂多变而且互不相同。因此,辅导员要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研究,在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特殊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的一般性、规律性,并根据一般性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特殊性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既注重宏观的教育引导,又注重个别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和谐的环境里以积极和谐的心理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要通过问卷调查、测验评定、个别访谈、家庭走访与行为观察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捕捉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苗头,深入研究总结带有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问题发生之前,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2 注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强化责任感,以问题为切入点,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也注重心理问题的及时化解,既注重从问题源头上解决问题也注重从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和强化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注重捕捉教育机会,深入了解高校学生的志趣和个性特征,善于观察和发现高校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之中,融入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因势利导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丰富思想教育内容,以高校学生关注、关切的问题为切入点,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高校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引导高校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各种问题,并运用科学方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解除心理困惑,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3 注重开展跟踪指导服务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在教育和疏导的基础上,注重跟踪服务,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并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给予及时的帮助。对有思想问题的高校学生,要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等方式,不断完善学生个人基本项目、思想状况、心理健康测评、教育转化工作情况、需要关注帮助的需求以及人生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观察、教育、引导和帮助,用“爱心”温暖学生,用“诚心”感化学生,用“耐心”开导学生,用“信心”鼓舞学生,帮助学生从思想困惑和心理阴影里面走出来。对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危心理患者,要采取转送专业医院进行心理矫正,或者通过家长陪读等形式,切实加强监督、教育、矫正、转化工作。

4 注重创新有效活动载体

文体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乐观愉悦的生活态度与和谐的心理情绪,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社会情感以及良好的性格,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根据高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条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如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动之中,使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激励和升华。比如,结合读书活动开展以“学会交往”演讲交流活动,引导参赛的学生讲述与人交往的过程、方法及感受体会,不仅能够提高后进大学生登台演讲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交流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克服胆怯、犹豫等心理障碍。又如,在课余时间里举行音乐会、观看电影等,不仅能够丰富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有助于高校学生及时宣泄情绪和心理压力的缓解。再如,组织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接触社会、认识国情,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索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办法,能够使高校学生体验到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 注重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从一定意义讲,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大学生个人。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施与不同的人便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教育效果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强化以大学生为本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符合高校学生的思想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终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的研究和把握,积极探索能够有效发挥高校学生主体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和培养高校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引导各类社团组织积极开展辩论与演讲、书画创作等活动,吸引兴趣爱好不同的后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6 结语

高校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研究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着力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着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荣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3):159~160.

[2] 吴玲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5~106.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文化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现今中国与世界不断融合和接轨的大的背景下,大学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严重,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不光光是节日,甚至我们大学生的衣食住行都已经渐去渐远。集体主义、爱国精神、团结友爱等优良传统不仅没有很好地得到继承,反而成为被抛弃的一类。传统文化没有成为熏陶高校学生思想的载体,反倒是培养大学生如何接受和继承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5000多年发展历程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世界闻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入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市场经济下,个人利益得到重视,甚至成为制高点,不能兼顾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更甚者为了个人利益的实现而不择手段。这就亟需道德的约束,而道德的养成就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具有使用价值的感念以及当今社会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诚”文化就贯穿其中。

2加强“诚”文化的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点,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诚”是道德的基点,甚至可以说是起点。“诚”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的诚信,更是以一种道德状态的面貌出现。“诚”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如何就初步反映了这个人处事的最终结果。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首先都要有个“诚”的态度,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授业、解惑和传道时更要保持一颗诚心,唯有此,被教育者也才能诚意去听、去接受。在《说文解字・言部》中,解释诚为:“诚,信也。”现实社会中所提倡的诚信,也主要是在这个层面上被提倡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诚信更是所有市场经济主体所应遵守的。因此,在高校教育阶段,诚信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诚”是一种道德手段,在《大学》中表述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见,诚意在作为一种道德手段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是历代知识分子成材和修身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又如《中庸・第二十一章》中写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则诚矣”可见“诚”是见性的重要方法,诚是教化的重要内容,因此,“诚”文化必然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处于学生工作的核心之一,因此借助于传统文化中的“诚”文化通过多种主题形式的宣传,必定能够在学生中掀起一股以诚相待、不断改善自身思想素质的风潮。

3用“诚”文化加强师德建设,构建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新风尚

首先,要用“诚”的观念加强教师慎独自律、表里如一。高校教师要时时处处言行一致,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无因善小而不为,无因恶小而为之”。

其次,要用“诚”的行为促进教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教师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而应该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特征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和志趣,以诚之心做到因材施教。

最后,要用“诚”的信念推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做大学问者,最根本的在于修德。《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亦是如此,强力灌输的思想未必是真正能够得到传承的思想,更谈不上影响。所以,高校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很重要,高校工作者就要秉承这一理念,以“诚”之心,做“诚”之事。彰明人自身固有的美德,在于革旧立新使人人都能自明其德,在于使社会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长期积淀而留下的精髓,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特点,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着时代精神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蕴含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特色,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培养的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必然要对我国本土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但是,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只有那些有益于学生思想成长的传统文化,才能作为教育素材对学生展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而一个真正有道德、讲诚信的人才能真正地成为社会的栋梁,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