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经济管理类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3 16:36: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管理类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管理类知识

篇(1)

一、研究意义及步骤

由于生源减少,民办院校的处境艰难,一方面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进入对峙阶段,另一方面民办院校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因为公办院校有历史沉淀,学术氛围浓厚,科研与品牌效应都比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具有较大优势。在此环境下民办院校应走出自己的特色,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应用”的核心就是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进而提高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相应素质。在此背景下探讨民办高校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题组对山东省三地九所实力比较雄厚的民办高校和开展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接受调研者包括烟台南山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原山东产业文化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蓬莱校区)、南山集团下属企业等。我们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472份,具体情况见表1。

二、山东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中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promax),选择荷重大于0.5且其特征值大于1(Eigen values over 1)的因子作为主要解释因子,实现变量的归类。同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重新对三个专业社会实践生评价指标进行二级分类,构建出包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的分层递阶的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指标体系。

对影响因素的各部分问项进行的KMO适当性检验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802、KMO值(学生素质)为0.868,财会管理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908、KMO值(学生素质)为0.827,旅游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738、KMO值(学生素质)为0.791。Bartlett’s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值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均适合于因子分析。具体数据见表2。

注:根据通常的惯例,α≥0.5为可靠。

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47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2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7个因子和3个因子,教学因素共解释76.232%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68.089%的变异, 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α最小值0.565,最大值为0.968,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也分别达到0.967、0.86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7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了学生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因子;F2由10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的专业实践和非专业实践比例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比例因子;F3由11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教师专业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的比例情况、以及教师实践结果,因此命名为教师实践比例与实践成果因子;F4由5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实践结果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成果因子;F5由1个项目组成,涉及到教师实践时间长短情况,因此命名为教师实践程度因子;F6由1个项目组成,论文答辩过程学校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命名为论文答辩过程学校控制的有效性因子;F7由1个项目组成,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因此命名为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因子。 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毕业论文与学生实践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5.94),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比率最大,F7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的方差贡献率最小(4.695),对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酒店业务能力等,是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因子;F2由3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自主创业、学生实践创新成果、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转化能力,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F3由5个项目构成, 基本反映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专业兴趣高低、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学生工资待遇水平、学生自信心表现、学生专业认可度,因此命名为学生非智力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知识应用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3.474),能解释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学生非智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22.148),对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2)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接上表

2. 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影响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47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2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7个因素和3个因素,教学因素共解释72.49%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释73.073%的变异。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α最小值为0.61,最大值为0.934,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 α值也分别达到0.951、0.919,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3个项目组成,与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非专业实践有直接关系,因此命名为教师课余实践和学生毕业论文因子;F2由8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各种实践的影响,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水平因子;F3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教师与学生专业性实践,因此命名为师生专业实践因子;F4由4个项目组成,反映了教师实践时间长短和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与导师见面次数,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程度因子;F5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实践总结报告质量影响度、学生实践中爱岗敬业度、教师产研结合成果、教师挂职总结报告质量,基本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成果因子;F6由6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的课余非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非专业实践因子;F7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教师对学生实践评价影响、学生实践单位评价重要性、教师的实践单位评价影响度等,主要反映了实践评价方面的内容,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评价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教师课余实践与学生论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0.69),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比率最大,F7师生实践评价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4.695),对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创新成果比例、学生理论、实践知识转化能力、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学生工资待遇水平,是所学知识的提升与创新,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F2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学生专业认可、学生专业兴趣,主要反映的是学生非智力方面,即精神方面的因素,因此命名为学生非智力因子;F3由2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应用,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30.929),能解释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学生知识应用因子方差贡献率最小(13.757),对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2)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3. 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影响财会专业社会实践的45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1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6个因素和3个因素,教学因素共解释71.09%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释70.623%的变异。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 α最小值为0.77,最大值为0.965,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 α值也分别达到0.971、0.87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财会专业社会实践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4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毕业论文和师生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因子;F2由1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了科技、文化“下乡”学生实践数比率、支农支边学生实践数比率、支边支农实践教师比率等非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课余实践因子;F3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相关度、学生对答辩前准备程度、学生对论文答辩后整理情况等相关内容,因此命名学生毕业论文因子;F4由3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德-体-技因子;F5由3个项目组成,反映了学生毕业实习时间、教师产研结合成果影响度、学生实践主动性程度的实践时间和成果,因此命名为实践程度因子;F6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实践评价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成果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师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3.24),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6学生实践成果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5.457),对影响社会实践工作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财会专业学生素质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5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包括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学生专业兴趣爱好、学生自信心表现、学生专业认可程度等,是学生的精神状态,因此命名为学生非能力因素因子; F2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高低、学生会计业务能力高低等,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因子;F3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学生创新成果比例、学生毕业后工资待遇情况,是知识转化运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低情况,是知识的提升,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

(2)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财会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所示。

三、三个专业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3.1 三个专业社会实践因素因子比较分析

毕业论文在三个专业中的社会实践因素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说明毕业论文对社会实践因素的影响最大。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重要指标。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就所学专业领域某一现象或理论简介或某一理论成果而所的文章。学校应该严抓学生论文,从选题、开题、中期考核、以及论文答辩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出现“论文不重要,不能因为论文答辩不过耽误学生毕业”这种宽进宽出的错误思想,应该树立论文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论文不合格大学学习就不合格的思想。严格把控论文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提高全体教师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3)制定规范的论文开题、答辩制度三专业因子分析中,相同因素还包括实践成果与实践程度因子以及专业实践与课余实践因子。

财会专业有与学生道德相关的因子,这与专业特点有关。会计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等。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应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3.2 三个专业学生素质因素因子比较分析

学生素质因素三因子命名相同包括: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学生知识创新因子、学生非智力因素。三因子涵盖学生素质的70%多的信息。

三因子在三专业中顺序不同,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23.474%,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13.757%,在三专业中最小;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30.929%,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2.138%,在三专业中最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5.36%,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2.148%,在三专业中最小。

以上差别是由各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财会专业学科特点略微偏理科,财会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定量、精确、细致、微观,同时有比较枯燥和单调,所以对学生的兴趣要求较高,因此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在三专业中最大;工商管理专业比较宽泛,需要多方面的掌握知识,知识专业性不强,因此学生思维活跃,思维发散,因此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最大;旅游管理专业侧重于人的因素,突出实践的专业特色,因此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学生酒店业务能力影响因素最大。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一种实力派办学机构,在教学界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探索适用于民办高校的教育科研指标体系,推动其教育科研工作的进步,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镇,李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创新成长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66-171.

[2]梁镇.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评价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5);

[3]梁镇,陈立文,丁雷等.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杨颖.浅析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年9月.

篇(2)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内涵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渗透,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在布局上打通专业的实验教学界限,为相同的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共同的实验教学平台;同时从专业特殊性上,针对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各自特点,建立不同的功能实验教学平台。

围绕大学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上需坚持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狠抓素质教育: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以人为本,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依托购置的经济管理类模拟教学系统,增加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方案和教具,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实验课程内涵,革新实验教学内容:运用模拟软件操作、多媒体演示教学、案例实战演练的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做应用能力大大提高,达致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实行实验室集中管理模式。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最常见的管理模式有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两种。

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因为它有更多的优点:首先,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软硬件资源充分共享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建设资金。其次,有利于统一协调和实现规模化教学。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各个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课程的安排、资源的调配和利用需要在各个系之间进行协调,在时间和资源上都是一种浪费。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则可以在学院的框架下进行统一的调度,有利于实验课程的统一协调。

(二)强化实验室硬软件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对其管理应从采购环节开始人手。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派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前往,并对硬件设备进行仔细检查,保证设备质量过关。注意签订合同并妥善保管,以便事后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有据可依。购买安装后更要管理好硬件设备。学期初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所有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无误。遇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要做出标记,及时解决。学期中,遇到试验设备出现故障时,也应及时解决,保证试验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以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

软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套教学软件往往贵则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便宜的也要上千元,所以,要加强对软件的管理,放置在安全防潮的地方妥善保管,防止出现软件丢失和损坏现象的发生。购买软件时应该注意软件的升级功能,有些课程内容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会有所变化,例如,会计学实验软件,会计制度每年都可能有变化,学生实验内容最好也能随之更新,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软件及时更新,满足教学需求的目的,又可以达到节省建设成本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管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课程的主体是参加实验的学生,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参加实验学生的管理。经管类实验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网络资源,例如电子商务实验课,如果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课堂纪律管理不好,势必会有学生偷偷摸摸上网聊天、看电影等。有些实验课程可能不需要网络,只要计算机设备即可,但是,因为现在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加大,上课教师如果看管不严,也可能出现学生看电影、打单机游戏等与实验课内容不相关的动作,如果这类事情发生的话,实验课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避免上述事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任课教师加强实验课监管力度。可以利用安装的电子教室设备不时查看学生屏幕,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实验内容上面,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熟悉试验流程与内容。也可以在试验过程中流动巡视,既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起到监管学生的目的。

(四)加强卫生环境管理,营造优良教学环境。环境管理,重在教育。实验室是学生做实验的场所,优雅干净的学习环境要学生自觉维护才是根本,所以,在上课之前实验指导老师一定要提前强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卫生维护要求,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卫生环境靠大家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还要制定相应制度,按期打扫实验室卫生,保证实验室的卫生环境。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条例,以便提醒学生注意和学习。

(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随着先进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多,电的耗用量也在不断加大,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要经常配合学校电工检查电源接口是否老化和松动,查看灭火设施是否健全有效,摆放位置是否铭记在心,紧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利用每年的消防演习熟练消防设备的功能和用法,做到知识熟在口,技能熟在手。

经管类实验室以计算机设备为主,所以价值较高,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重要的猎取对象,要对设备安全加强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安装摄像设备。

数据的安全保管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一些重要数据是某些事件发生后查找线索的重要依据,比如监控数据、学生上网数据等,要按照主次定时备份这些重要的数据。制作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制成挂牌悬挂墙面,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等院校,应该以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优秀毕业生为宗旨,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篇(3)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内涵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渗透,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在布局上打通专业的实验教学界限,为相同的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共同的实验教学平台;同时从专业特殊性上,针对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各自特点,建立不同的功能实验教学平台。

围绕大学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上需坚持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狠抓素质教育: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以人为本,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依托购置的经济管理类模拟教学系统,增加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方案和教具,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实验课程内涵,革新实验教学内容:运用模拟软件操作、多媒体演示教学、案例实战演练的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做应用能力大大提高,达致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实行实验室集中管理模式。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最常见的管理模式有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两种。

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因为它有更多的优点:首先,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软硬件资源充分共享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建设资金。其次,有利于统一协调和实现规模化教学。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各个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课程的安排、资源的调配和利用需要在各个系之间进行协调,在时间和资源上都是一种浪费。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则可以在学院的框架下进行统一的调度,有利于实验课程的统一协调。

(二)强化实验室硬软件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对其管理应从采购环节开始人手。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派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前往,并对硬件设备进行仔细检查,保证设备质量过关。注意签订合同并妥善保管,以便事后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有据可依。购买安装后更要管理好硬件设备。学期初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所有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无误。遇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要做出标记,及时解决。学期中,遇到试验设备出现故障时,也应及时解决,保证试验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以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

软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套教学软件往往贵则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便宜的也要上千元,所以,要加强对软件的管理,放置在安全防潮的地方妥善保管,防止出现软件丢失和损坏现象的发生。购买软件时应该注意软件的升级功能,有些课程内容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会有所变化,例如,会计学实验软件,会计制度每年都可能有变化,学生实验内容最好也能随之更新,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软件及时更新,满足教学需求的目的,又可以达到节省建设成本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管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课程的主体是参加实验的学生,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参加实验学生的管理。经管类实验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网络资源,例如电子商务实验课,如果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课堂纪律管理不好,势必会有学生偷偷摸摸上网聊天、看电影等。有些实验课程可能不需要网络,只要计算机设备即可,但是,因为现在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加大,上课教师如果看管不严,也可能出现学生看电影、打单机游戏等与实验课内容不相关的动作,如果这类事情发生的话,实验课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避免上述事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任课教师加强实验课监管力度。可以利用安装的电子教室设备不时查看学生屏幕,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实验内容上面,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熟悉试验流程与内容。也可以在试验过程中流动巡视,既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起到监管学生的目的。

(四)加强卫生环境管理,营造优良教学环境。环境管理,重在教育。实验室是学生做实验的场所,优雅干净的学习环境要学生自觉维护才是根本,所以,在上课之前实验指导老师一定要提前强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卫生维护要求,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卫生环境靠大家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还要制定相应制度,按期打扫实验室卫生,保证实验室的卫生环境。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条例,以便提醒学生注意和学习。

(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随着先进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多,电的耗用量也在不断加大,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要经常配合学校电工检查电源接口是否老化和松动,查看灭火设施是否健全有效,摆放位置是否铭记在心,紧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利用每年的消防演习熟练消防设备的功能和用法,做到知识熟在口,技能熟在手。

经管类实验室以计算机设备为主,所以价值较高,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重要的猎取对象,要对设备安全加强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安装摄像设备。

数据的安全保管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一些重要数据是某些事件发生后查找线索的重要依据,比如监控数据、学生上网数据等,要按照主次定时备份这些重要的数据。制作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制成挂牌悬挂墙面,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等院校,应该以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优秀毕业生为宗旨,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篇(4)

步入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技术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在这一教育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了经济类管理专业。目前,教育界在理论上对理工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较多,对经济类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企业对一线操作人员和中基层管理人才的需要,并为企业提供高级管理人才的后备力量。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因其专业特色,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多流于形式,容易使得该专业培养毕业生偏离高职教育的目标。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应是以管理实施技术知识为主导框架,其他知识作为基础和辅助的教育,培养为管理实施过程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最终完成项目的人才;这类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否使用存量知识中的理论与方法,完成管理项目的开发及实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技术实施型教育的类型,并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别注重管理技术知识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毕业生就业后能在具体的岗位上迅速开展工作。

一、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改革不系统、不深入。毕业论文高职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国对高职高专教育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多,但对文科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往往办成了本科压缩型。与工科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没有与工商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因而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与其培养目标仍存在偏差。

1.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于企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

化、企业体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的大规模改造、管理技术的提升等导致企业对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趋不稳定。比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流程再造、客户管理等概念的导入与实施,使企业增加了对具备相应现代管理技术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职教育由于市场反应慢,加之与企业的联系松散,使得其专业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稳定的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计划、从业教师、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师知识体系等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的断裂。

2.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设置的通用性与学生就业的行业特征发生偏差。除部分行业办的高职院校外,大部分学校所设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是通用专业。如电子商务、会计、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其行业特征不明显。但学生毕业后都会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就业,学校与企业联系松散,不能使学生熟悉就业的行业背景,如国家的产业政策,竞争格局、需求特性、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等,从而影响学生上岗的能力。

3.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教学过程的标准化与管理工作艺术性发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仍然处于标准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主讲教师的单一,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训老师;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环节程序化、标准化;实践性教学也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且由学校统一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一个学校毕业的学哄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而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讲究根据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忽视个体教育的模式必将影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4.实训场所的模拟性与职业环境的真实性的偏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实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基地难以建立,实训方式单一,甚至很多院校没有

一个系统的实训计划与实训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具有模拟实习的性质,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拟背景会因实施的不齐全和费用的昂贵而有所简化,因此与学生将来就业的真实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决教学与职业环境相脱离的最佳途径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偿互享,硕士论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最好选择。

1.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前瞻性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种类、结构、以及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变化,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更加适用的人才。

2.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少,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等。现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企业职业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科研理论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生产优势、管理实践优势相互结合,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缓解学校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的矛盾,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适用性人才。

3.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而参与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是学生实训、实习的最好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具体岗位,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培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例如: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学生协助培训部工作人员对企业员工正进行技能培训,并参与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考核。销售部的学生协助企业对本市各大型商场进行调查,写出详细、全面的调查报告,并可在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带领下进行实际的推销工作;生产部的学生担任实习值班经理对生产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进行成本调查,根据考查结果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公关部的学生对社会公众进行统计整理,收集有关信息,设计调查问卷,参与公关事件的策划准备工作。总之,通过实训切实体会了企业间竞争的形势、职工就业的艰辛、企业管理的难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4.企业也是教师开展现场调研的基地。是促进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企业是教师开展调研活动的基地,可以为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方式组建的知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主要内容。教师、学生与企业频繁而紧密地接触,可以提高这些教学方式的真实性、具体性和案情的完整性。极大地缩短学生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了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自信心。

三、经济管理类高职教育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论界已被普遍认同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可以开发出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约式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契约的方式约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医学论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由企业定期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设施和机会,学校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这种形式由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一部分实习成果直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北京联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到大型商贸企业——蓝岛大厦,顶岗实训:湖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与湖南的几家五星级酒店和旅行社约定:由酒店与旅行社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习生可以领到实习工资;酒店可以到学校挑选最满意的人才等。这是一种浅层次的校企合作的方式。

2.采取员工培训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与学校联合的一般为大企业,校企双方通过签定联合办学的契约,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一种校企双方之间较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或高层次的专项管理培训等。比如中国水电八局、湘火炬、湖南的国人啤酒公司、华天集团等委托湖南经济职业学院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大专与本科学历的人才。这些培养模式均由企业选送生源,培养对象全部是这些企业的员工。教学计划由双方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共同制订。理论教学由学院承担,依据教学计划将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些问题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实习被安排在企业中,由双方共同指导。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针对性强。适应企业要求快,为企业所欢迎和认可;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和企业也可开展浅层次的合作,即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学校把企业经理、行业专家聘请到学校来。成立高职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倾听他们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设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还聘请一些企业家、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进行讲学、讲座。学院教师也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

3.开展“订单式”教育。所谓“订单式”教学就是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在学校挑选学生,双方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的教学计划,职称论文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联合方式。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于2001年与顺德一家精密仪器公司达成协议,为该公司培养机电类的人才,并于2003年5月向该公司输送了首批“订单式”教育的毕业生,开创了我省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推行“订单式”教学的先河。湖北经济学院分别于2O02年12月和2003年4月与武汉市中百集团、中商集团进行联合,组建“中百仓储经理预备班”、“中商营运经验预备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开辟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天地。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商集团、中百仓储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人才引进计划,每年从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专科生中遴选30名晶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中商营运经理预备班”和“中百仓储经理预备班”。然后。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管理类、营运管理人员。学生毕业后,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中高层储备人才。订单式教学班开设的课程分两部分,一是校内理论及实践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四类共32门;二是企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基础课、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三类,实践教学项目也作了具体安排,主要包括市场调研、模拟实习、卖场实习等。校企双方分阶段对该班学生进行考核,实行“滚动淘孤”,非“预备班”的学生中品学兼优者,经过学校推荐,企业考核,经双方认可再补进来,原则上保持该班30人不变。订单式教育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该方式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企业管理咨询业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其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产业务实的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辨析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根据清晰的市场定位采取适宜的行动方案,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解决问题方案。湖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成立了咨询业务部,专门对企业开展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咨询等业务,目前已为湖南的很多企业如:三湘汽配城、常德米业公司、娄底农业高科技公司等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咨询服务,包括市场定位,战略规划,环境分析,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策划等。该部门“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业务,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管理层的紧密结合,促使学校随时关注着科技和管理发展的前沿动态,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又丰富了老师的实践经验,还能为案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有些项目可以吸收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真实性更高的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潇湘晨报.订单式教学现身高校[N].2003.5.12

[2]何琪得.校企联合:宁波的现实与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3.12

[3]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新举措[J].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姚自平《职教论坛》2003.14

[4]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职教论坛.2003.14

[5]北京联大产学合作教育试点实践.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www、tech.net.cn

篇(5)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技术实施型教育的类型,并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别注重管理技术知识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毕业生就业后能在具体的岗位上迅速开展工作。

一、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改革不系统、不深入。毕业论文高职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国对高职高专教育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多,但对文科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往往办成了本科压缩型。与工科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没有与工商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因而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与其培养目标仍存在偏差。

1.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于企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企业体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的大规模改造、管理技术的提升等导致企业对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趋不稳定。比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流程再造、客户管理等概念的导入与实施,使企业增加了对具备相应现代管理技术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职教育由于市场反应慢,加之与企业的联系松散,使得其专业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稳定的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计划、从业教师、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师知识体系等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的断裂。

2.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设置的通用性与学生就业的行业特征发生偏差。除部分行业办的高职院校外,大部分学校所设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是通用专业。

3.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教学过程的标准化与管理工作艺术性发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仍然处于标准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主讲教师的单一,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训老师;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环节程序化、标准化;实践性教学也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且由学校统一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一个学校毕业的学哄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而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讲究根据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忽视个体教育的模式必将影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4.实训场所的模拟性与职业环境的真实性的偏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实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基地难以建立,实训方式单一,甚至很多院校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训计划与实训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具有模拟实习的性质,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拟背景会因实施的不齐全和费用的昂贵而有所简化,因此与学生将来就业的真实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决教学与职业环境相脱离的最佳途径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偿互享,硕士论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最好选择。

1.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前瞻性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种类、结构、以及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变化,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更加适用的人才。

2.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少,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等。现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企业职业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科研理论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生产优势、管理实践优势相互结合,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缓解学校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的矛盾,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适用性人才。

3.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而参与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是学生实训、实习的最好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具体岗位,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培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

4.企业也是教师开展现场调研的基地。是促进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企业是教师开展调研活动的基地,可以为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经济管理类高职教育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论界已被普遍认同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可以开发出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约式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契约的方式约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医学论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由企业定期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设施和机会,学校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这种形式由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一部分实习成果直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2.采取员工培训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与学校联合的一般为大企业,校企双方通过签订联合办学的契约,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一种校企双方之间较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或高层次的专项管理培训等。

3.开展“订单式”教育。所谓“订单式”教学就是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在学校挑选学生,双方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的教学计划,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联合方式。

4.企业管理咨询业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其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产业务实的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辨析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根据清晰的市场定位采取适宜的行动方案,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解决问题方案。

参考文献:

篇(6)

一、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目标

经济管理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主要是应用在职业岗位上的适应岗位能力;在学习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应用在岗位上的自主创新力;在技能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变化而非实际动作的培养,主要是在岗位上的快速适应能力。这是改变经济管理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内容

很少有企业去了解经济管理系这个系别的专业,所以学生很难去适应在岗位上的工作,往往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又因为没有企业的了解,只能独自摸索地、猜测地去进行每项课程的技能训,从而导致很难提高综合能力的应用。所以,关于经济管理系的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提前去企业了解行情,沟通方法,做到企业的技术与学生的教学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传授教学任务时,将企业的技术运用到教学知识中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为企业的招新高技术人才多了一重选择。经济管理系注重以开发和设计为首要的内容,融合了书本知识、技能沟通、整体素养来展开,在老师熟知企业的要求后,简单地模拟企业场景和要求来要求学生,提倡自主创新训练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实现专业综合一体化。与此同时,教学的调整也要跟着企业的改变去改变。

(三)形式

一般的教学模式分为教学、实践、实习三种主要形式,其中教学就是为了理解课本知识而进行专业性术语的阐述来达到学生理解的活动。实践和实习是更加详细地将自己理解的课本上的专业术语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便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更加的通透和娴熟。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于实践和实习的培训,很少去学习教学知识。

(四)要求

经济管理类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情景还原及展示有很强的依靠性,而且在实际操作时是比较困难的,不是正式员工就不允许亲自动手操作的,所以,在经济管理系的学生就很难的了解企业真正的要求,以至于在校外实训中很难真正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实际课堂中应该以学生们的模拟专题为主有良好的环境及情景去让学生们进行实训操作,在模拟真实化、模拟情景化的校园实训基地中,提早的让学生们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

(五)师资建设

在提倡“双师型”队伍的建立前提下,就应该知道拥有优越的环境和丰厚的资金待遇是必要的。因为社会在培养“双师型”队伍时的花费也是不低的,一般也很少人愿意去做这个,而社会的流失量也逐年增加,对高职院校来说,花巨资培养“双师”却流向社会的也不少。这样耗时也耗资,这样不划算的买卖一般不会实行。这些因素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师型”队伍的创建及发展。

二、考核方式

(一)操作考核

老师在考核前设计好要考核操作的整个内容,对于学生能力的强弱来决定每个学生的操作考核的题目和方法,最好做个考核表,对每个同学的考核打个分数,如果在相应时间内完成不了的学生给予对应的分数扣分。操作考核简单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真实的模拟环境下通过对某一项技术操作的速度和技能应用的熟练程度,老师应该认真的对每个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和了解。这种操作考核在一定方向上体现了学生在企业能力的适应度和娴熟度。

(二)作品考核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所做出的设计和课程作业、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来检测学生对于学习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这样的方式结合一定的答辩能力两者结合才能真正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各自真实能力和水平。比如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在对媒体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中,通过学生所完成的相关作品,和现场答辩的情况,了解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娴熟掌握程度。

(三)取证考核

老师提前告诉学生们本专业需要考取的相关专业证书,好让学生们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基本知识去考取某一等级的相关职业证书,来决定学生在这个专业这个科目的合格程度,比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考取的会计类的相关资格证书;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考取的商务英语证书、注册会计证书等。这些证书对学生有较为严格、全面的检查,能够作为学校考核的部分参考,提高了考核的合理性。

(四)综合考核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培养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行为能力所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也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

行为导向教学,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它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目前我国有人称其为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即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形式,在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可根据课程和课程项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形式。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因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类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经济管理类课程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选择。

二、按行为导向要求制订教学计划

按职业行为能力组合行为导向模块,由行为导向模块、认知水平螺旋上升特点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范围为导向,理论课程是服务和支撑实践课程的,以够用为限,突出实践课的本位特征。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围绕着按职业行为能力组合的行为导向模块,在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基础上,突出基本观点和工具的应用,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融为一体,把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个人的知识、技术、素质培养与团队的交往、合作、配合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

三、以行为导向模式来确定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

行为导向模块决定了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学习领域中应融合理论与实践,按照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来设计各种课程项目。可分为单项小项目、综合性大项目、个人项目、团队项目。以企业营销岗位为例,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市场,推出产品。那么《市场营销学》课程项目的设置就应按岗位任务,围绕“市场开发能力”的培养来设置相对独立的教学课程项目。市场开发能力应包括市场调研技能,目标市场定位技能,产品推广技能,产品定价技能,产品分销技能和产品促销技能。此外,还要根据教学资源特色和专业培养方向来设置。如果具有商贸特色,还要立足商贸业的营销活动,联系商贸企业的的营销实际来设置本课程的课程项目,把“商场开发定位”,“商场促销活动策划”、“商业分销策划”、“商场营销计划”等作为重要的课程项目来设置。

四、行为导向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主张师生双向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投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倡导者,甚至是主持人;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自主学习者。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手段和形式有角色扮演、启发引导、项目模拟、案例分析等,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项目选择运用。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凝结为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操作步骤。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课程项目、不同学生情况灵活掌握,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使其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1)布置项目(作业)。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限定学习任务的时间,提示或指出完成任务的基本路径。

(2)讲解和示范。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应围绕项目(作业)来进行,讲理论知识是为了促进专业岗位技能的训练,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这一步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应设置情境,或通过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在实训现场进行示范和操作。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学习的目标,即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实施教学,安排教学内容。

(3)模仿和练习。在学生动手模仿操作做项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交流,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适时点评,并通过小组活动、个别交流等形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交往、合作、配合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不断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再由学生自查、自评,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评价和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参谋者、评价者、指路人,指引学生走上掌握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高速公路”。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70-03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

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而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发展,也将成为高校教育有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因素。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用人单位必须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实践技能,而源于此,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在此契机之下,我们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跟得上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在对于学生方面,作为高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容易地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学习过程中去,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理论指导中无法体会到的实践经验。众所周知,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实行教学时,我们发现经管类专业具有双重性,需要在进行实践研究的同时也进行理论研究。基于此,经管类教学也是需要双重性。对于教师来讲,怎样合理地开展实践教学,如何加强经管类特色专业的建设,进而突出经管类专业教学的双重性,已成为了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果说实践教学是当今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将是高职实践教育的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由原先单一的设置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专业的建设也不断趋于成熟。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经管类专业已经发展到拥有会计学、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与理财、物流管理6大专业,高职类教育中经管类专业蓬勃发展,毋庸置疑的,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般来说,我们将经管类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为学生实训课程提供实训场所,而校外实训基地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场所。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迟缓,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比较迟缓最直接原因是高校经费紧张,而通常被认为是文科的经管专业,实训基地就会因此被延迟建设。既便是已建好的实训基地,通常也会由于实验员相对比较缺乏,从而导致实训室开放性差,进而造成实验室的利用率比较低。此外,也可能因为课程设计不合理或培养目标不明晰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当然,部分实训室只能为某一特定实训课程服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实训资源的浪费。

2.不够重视实训软件建设,实训课程过于静态化

众所周知,经管类的实训内容大多是以学习使用软件为主,然而目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财务软件、管理软件等却较为缺乏。由于品种有限,加之软件的价格较高,更加导致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软件建设的重要性。此外,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实训是基于软件的基础上,实训步骤是固定的,比较静态化。即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只需照搬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因素,大部分的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提出解决方案。然而,当今社会,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恰恰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十分注重同时毕业生理应具备的能力。

3.校外实习未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等院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了若干校外实训基地。初衷是非常值得推崇的,然而运转的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也就是说,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没有发挥学校预期的效果。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普遍感受到,由于公司的自我保护原则,学生很少或者根本不能接触其核心部门,更别提处理一些有关管理事务,加之实习内容以及实习的时间有限、学生思想上不重视的影响,从而导致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4.实训课程资源缺乏整合

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讲,肯定会对专业课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但很少有学校对实训课程资源整合。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按照自己的爱好或是兴趣去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课程,就像是会计的学生很难上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实训课,反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要想上到会计的实训课也绝非易事。此外,教师之间的实训课件、实训案例、实训课的多媒体资源大多也是没有实现共享的,即使是学院内部之间的学术交流都十分罕见,学校外部之间的更加是少之又少了。

三、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1.整合各个专业的需要,建设可供多个专业使用的综合实训基地

由于高职经管类专业在专业课程、专业教学、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着共性,且高校的经费有限,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整合各个专业的需要,建设可供多个专业使用的综合实训基地,合理地将不同专业的实训统一安排,提高基地的运转效率,避免浪费。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教学中,职业心理素质实训室就由物流、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多个专业共用。ERP实训室除会计专业在实训以外,还有物流专业。

2.购买适合的实训软件,建设一体化实训场所

首先,学校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绝不是理工类专业实训教学的附庸品,接着,才能从市场应用的角度,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从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以及教师教学的角度充分考虑并加以权衡,购买适合的软件进行教学。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训过于静态化的问题,可以考虑建设几个一体化实训场所。所谓一体化实训场所,是指包括实训区、讨论区与教学区的实训室,学生在教学区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训区完成实训任务,在讨论区解决实训时的疑难困惑。教学区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方便教师进行实训前的指导,布置实训任务。讨论区是方便同学老师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始积极筹备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学校坚定地认为:应该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合理地建设实训基地,科学地配置实训设备,才能为职业教育服务。

3.选择适合的企业,共建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

为应对校外实训基地消极应对学生实习问题,可以与企业签订互惠协议,企业将接收实习时表现最为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入职,校方也可以邀请企业指定相关人员担任学生的校外实训指导老师,参与校外实训课程的打分,方便其找到最适合的员工。

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些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这里就涉及到如何选取一个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耐心和长久地考察和考验,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内容:第一,不盲目的追求当地的企业龙头或大型企业,转而注重企业的岗位需求是否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第二,寻找适合的切入点和纽带,实现双方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校内建立丽水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营销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等的经营性实训基地,承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营销实战平台。既锻炼学生的推销能力,又提高企业的营业额,最终实现双方互利互惠、利益共享的理想结果。

4.整合实训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建立校级实训中心或者建立实训室网络综合管理平台,并可以借由该中心或者该平台统一管理各个实训室,并且统筹安排实训课程,以便学生进行跨专业的实训学习。加强和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定期开展实训公开课。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在这点上还是比较重视的,每学期末都会公开评选最佳实训课程,最佳实训指导老师,最佳实训教材。从而提高实训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四、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建议

作为一个全国优秀高职院校,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环境工程分院、机电信息分院、财贸管理分院、人文艺体分院四个分院,全日制在校学生约7 000人。该院属于规模大、学生数多、专业多的学校,并且专业特色突出,所以在实训室管理方面,学校选择采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由教务处指导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再由分院的实训办对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设备耗材、维修维护、安全卫生等常规工作分类管理。虽然二级分散管理模式是现下十分先进、比较科学的管理模式,但是,作为一个管理模式总会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方便各系的资源调配和管理,调动各系的主观能动性去建设完善专业建设;当然,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故对经管类实训基地的管理提出些建议。

1.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如果说合理、科学的前景规划是建设好实训室的基础,那么制定适合的规章制度就是管理好实验室的保障。在这方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已初步建立并且健全了各项管理规定,并将之完善,确保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趋于科学化、制度化。

2.建立实训网络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一个实训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可以使学校的实训管理趋于开放化、效率化,即开放学校的实训课程,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学生也能选择自己喜爱的实训课程,学到实用的知识。

3.开放管理实训室

所谓开放实训室,不仅是指课余时间上的开放、工作人员上的开放,而且更多的是指实训内容上的开放。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开设一些综合性、实用性的实训,以便学生触类旁通,增强单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建立实训室绩效评估

建立实训室绩效评估,即评估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以及其管理水平,对其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并把评估结果与管理人员的绩效奖金挂钩,以此来保障并激励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为建设实训基地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为了保障资金定期投入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由财务处以及校产设备处统一管理。二级分院每年根据其实际需要,以项目申报的形式申请建设经费,并由校产设备处核实、批准、监督。

目前,经管类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在浙江省内高校中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不仅要靠学校自行摸索、自行完善,更需要企业、社会多方面协同努力。当今社会,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而2013年的夏季更是被誉为史上最为艰难的就业季。在如此艰巨的形势下,学校更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应根据形势转变培养思路,办出经管类专业的特色,思索如何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去建设经管类实训基地,以便拓展经管类实训基地的素质教育功能,从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技能掌握、竞聘上岗,最终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玉梅.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程艳.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探讨[J].高职教育,2012,(1).

篇(9)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的科学,它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做出决策。由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都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而,统计方法的应用几乎扩展到了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对于本科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来说,主要注重于理论教学,而对于高职高专的专业则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具备利用统计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高专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目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对企业对社会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于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类学生来说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多年来从事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本文试对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本文由收集整理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Www.133229.cOM2005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因此,高职高专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专业目标来决定。既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二十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很多院校开始编写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统计学教材,目前关于高职高专的统计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在原有的本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改,内容陈旧,理论多,案例少,没有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利于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笔者认为,对高职高专教材的重新编写是目前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取舍。

笔者采用的课本编排的内容为:概述、数据的描述、简单线性回归与相关、统计方法、概率论基础、离散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抽样分布、估计、假设检验等十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些内容已在中学学习过了,比如在统计方法这章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标准方差等,还有概率论基础这些内容都是文理科高考的必考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删除。另外,抽样分布以及假设检验等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而且不是很实用,所以建议删除。适当增加实用的内容,如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静态指数的分析,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增加动态指数的分析,包括动态数列水平指标、动态数列速度指数指标;常用的经济指数,如工业生产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零售物价指数、股票价格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实用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统计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当今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脑,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也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可以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或称为单向灌输式的,这样的方法有其优越性: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对所学内容从感知、理解到巩固,都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的,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正面教育的作用,一个教师可以教授众多学生,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的信息。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教师只注重如何“教”,而不注重学生如何“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应结合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2.1 互动参与式教学法

它是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它的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注重于教学过程中“教了什么”和“学会了什么”,是一种提倡师生交流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师生及学生互相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和沟通;是一种是多向的、互动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新事物的创新能力。总之,互动式教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比如在讲到抽样方法的内容时,如何理解系统抽样。大家知道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但如何进行系统抽样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的问题: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本班学生的每月消费情况。每班选取两名学生参与调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亲自动手,从而使学生真正领会统计学的思想。

转贴于

2.2 社会实践教学

统计实践是统计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延续,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从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实践活动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实践活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的课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确定统计研究的目的,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可以以教师或学生为调查对象,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调查、大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大学生上网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调查等。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校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指让学生到企业或某一单位进行校外实习,如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规定的工厂实习等。学生可以实地调查,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收集调查资料,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然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也正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工作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一方面它可以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大量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的解决方案不是惟一确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应该选择与实际活紧密相连的,或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有代表性的以及全球热点问题,案例的选取还要结合专业的特色,比如对经济类专业来说,就可以选取恩格尔系数来说明结构相对数。这样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让学生对那些众多枯燥乏味的公式、概念产生深刻的认识,感到统计数字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对统计科学的浓厚兴趣。目前可以采用的统计学案例很多,教师也可以自编案例。

篇(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74-04

一、引言――借力云技术,摆脱困境

广东金融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集实验教学、研发、建设与管理为一体,以金融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体,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为两翼,其他专业实验室为补充的经管类示范性综合实验基地。

由于学院是典型的经管类院校,这类学校的专业实验教学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仿真现实社会为基础来开展的,这就必然使用到大量的计算机技术和各类软件。[1]实验教学中心集中管理整个学院的各类学科专业实验室(以计算机为主体),各类实验软件纷繁复杂,而且各学科软件基本是在各个时期建设的,这就跟国内绝大多数经管类院校传统实验室一样,都面临着应用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数据信息共享困难、软硬件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困扰。具体表现如下。

(1)烟筒式发展:对于众多的应用每一个都存在安装硬件、软件、运行环境测试,众多的环节导致部署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种系统建设方式可以称为烟囱式架构。[2][3][4]据有关调查人员测算,服务器处理器的平均利用率不足30%,浪费大量的性能以及空耗运转带来的虚能耗问题,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2)校内大量的资源无法很好地推送至校外,教师学生被束缚于校园孤岛式的体系内,而无法很好地异地远程访问、调度、分配、定制资源。

(3)单机管理、桌面管理由于设备、系统差异化根本无法集中控制管理,而且带来大量的单机灾备维修工作,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4)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间的连接太死板,无论哪个硬件环节需要做设备迁移,都会导致大量的网络等硬件的重新部署。而且每次调整都需要多方技术人员协同工作。

(5)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结合得太死:不管应用程序是否工作,基本上都需要独立的一套服务器,无法随需供应资源。

(6)大多数PC服务器目前存在单机、单网卡等单点故障,由于架构的零散性,在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下,难以对现有的众多系统和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信息化难题,伴随学院升本后高速发展机遇而带来的大量技术支撑与投入,多年来积淀下巨量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足以构建庞大的资源池,学院以先进的云技术为依托,全方位打造以数据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的云架构支撑体系,筑基夯实的实验教学体系运行支撑平台。[5][6]

二、整合资源,打造云计算平台

现阶段学院基本建成以支持异构的、资源充分整合并支持各系部各学科的中心支撑平台为核心的云计算平台,将学院各学科纷繁复杂的各类别实验教学软件或融入或整合或迁移至先进的云计算平台之中。最终实现资源池中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整合现有的实验教学应用系统,例如实验教学综合管理平台、虚拟交易所、智盛教学系统、实验银行软件、人力资源系统等等,并动态地为各个应用系统分配所需资源。另外,还可以为后续需要建设的应用系统(例如金融ERP、ERP开发、金融服务等等)提供通用的云计算资源平台。以面向全校性的公共服务平台身份,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充分实现云计算平台下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1.整合资源构建虚拟化环境――云计算基础

首先,云计算是虚拟化基础上的一个理所当然的演进过程,没有虚拟化就没有云计算,因此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7]

学院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教学资源(教学资料、教学软件、应用软件等)、教学设施(基础网络、服务器、PC、其他基础设备等)都有了大量的积累沉淀,这就为建立虚拟化平台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依据虚拟化的标准我们就可以将大量符合条件的软硬件资源整合进虚拟化的资源池中。学院云计算架构如图1所示。

学院的做法是以业界领先的虚拟化平台VMWARE技术为载体,实施从桌面到数据中心的全面虚拟化解决方案,其架构如图2所示。VMware ESXI Server是目前数据中心虚拟化应用的最佳软件平台。其工作原理是:直接在计算机硬件上面插入一个精简的软件层,该软件层包含一个以动态和透明方式分配硬件资源的虚拟机监视器。[8]多个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在单台物理机上,彼此之间共享硬件资源。由于是将物理机封装起来,因此虚拟机可与所有标准的x86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完全兼容。[9]可以同时在单台计算机上安全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每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在需要时访问其所需的资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逐渐积累的各类实验教学软件和平台多达五六十种。以往大部分的教学软件、平台运行于传统的物理服务器之上,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应用几乎都需要管理员去熟悉、部署、重复调试(安装),因为每一个都几乎是独立的个性体。[10]大部分软件不得不交叉并存于同一个物理系统上,更多的时候共用相同的数据库,导致各类兼容性问题频出,更致命的是单一软件的故障就可能导致多套软件不可用,管理人员疲于奔命。在实施VMWARE虚拟化平台后,大部分的设备演变成一个完善的超级整体,就如大量的水分子组成了一个大水池。[11]通过控制中心(V-center)可视化管理,所有的设备就如一个超级计算机(云的雏形),管理集中化、应用透明化,每一个应用都可独立占用一个虚拟机,如同独享一台物理机而互不干扰。通过利用原有的相对强大的10台左右的服务器与10T左右的存储设备,就已经轻松运行了将近70台虚拟服务器(近60个应用)。同时淘汰出落后的硬件设备,并将早期的应用通过VMotion技术实现不停机、在线迁移至更为强大的虚拟机中,达到统一管理、高效、稳定、节能环保的效果,而新的应用直接部署于虚拟化平台。虚拟机与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3所示。

2.以数据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将资源推送给全体师生

云计算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更加灵活、高效、低成本、节能的全新信息运作方式。

(1)以数据为中心

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数据就没有应用、就没有服务。[12]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了大量的资源,虚拟机资源池部分展示如图4所示。而这些巨量的资源整合将带来庞大的数据流,针对这些海量的数据存储,我们可以抽取、应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挖掘,去获取大量的新知识。

(2)以服务为中心

通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根据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的运行机制,通过交互平台最终实现整个云计算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进而实现按需提供服务,随需定制应用。教师或学生只需通过浏览器或虚拟桌面的访问方式即可实现校外、校内的文档、表格、课件的编辑制作,制作完成后的文件直接存放在服务器端。

(3)以用户为中心

数据存储于云架构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可以通过身份认证体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PDA等移动设备在线调用“云端”的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各种电子图书资源,随时进入模拟实验环境进行模拟实验等。

3.通过联想云终端、幻影桌面系统、VMWARE桌面虚拟化方式全方位构建云桌面

云桌面是作为用户直接体验、使用云计算平台直观交互的桌面。联想云终端架构如图5所示。它是基于分布式云计算存储技术,集成互联网精华应用,依托高度加密算法,为互联网各个层次用户提供最简便、最丰富、最安全、最贴心的服务。[13]

(1)学院通过国内先进的IT运营商联想集团自主研发的面向教育、企业IT基础架构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其对桌面/应用/用户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存储、统一计算,并向云终端交付Windows虚拟桌面/应用。

实验中心将之部署于会议室、研究室以及部分课室。对于用户来说只要开启终端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展现层服务器名称登录就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无需安装、按需定制,方便快捷,基本做到免维护。

(2)幻影桌面虚拟化平台是用于实现桌面PC操作系统和应用环境的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应用环境随需供应以及提高PC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虚拟化平台。平台界面如图6所示。

首先它实现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集中化的类模块管理,使用户需要的桌面环境(包含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设置等)在网络上流动起来,通过扇区流的方式随需组合呈现并且载入到本地硬盘里。[14][15]我中心通过该桌面虚拟化平台将传统的本地硬盘存储系统软件的方式集中至服务器,管理好单一的镜像文件则相当于管理好了整个实验室的所有本地软件。通过递增的软件与原有镜像的组合方式就可扩展出多种软件环境,达到按需配置的要求。

(3)Vmware桌面虚拟化可为每位用户提供一个独立的虚拟机来进行桌面计算,通过为每位用户提供自己定制的操作系统,桌面虚拟化提供了企业部署集中式桌面所需的稳定性和性能管理功能。其架构如图7所示。

从云计算中心通过 VMware View 为师生从本地和远程访问即时部署桌面。创建经审核桌面的映像,然后自动部署所需数量的桌面。VMware View 将桌面作为托管服务交付,使管理和资源集中化,并消除远程办公室的 IT 基础架构。通过这种方式中心所有的资源使用将不再受地理位置、软件所需环境以及时间的限制,24小时运作的云平台可直接将所需资源以虚拟桌面的方式推送给用户。中心将之部署于物理位置分布较为分散的多媒体课室、学生活动室等。

三、结束语――“腾云”而上,高速发展

云计算给学院(中心)带来最直接的效益就是管理高效集中化、资源高度共享、设备尤其是服务器的新投入急剧减少(以前是购置一套软件就得相应添加服务器)、软硬件运行更为稳定且效率更高;校内资源随时定制,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皆可借助云平台学习、备课、教学、资源调用、存储,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优质的基石。?筅

参考文献:

[1]杨晋,陈圣飞.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

[2]杨志彬.高校实验教学用服务器资源虚拟化部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75-78.

[3].云计算在院校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9(4):13.

[4]张广彬.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中国冶金教育,2011(5):16-18.

[5]虚拟化与云计算小组.虚拟化与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07-210.

[6]张耀详.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J]. Computer Security,2011(5).

[7]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VMWARE公司白皮书.Wmware Infrastructure体系结构概述[S].北京:VMWARE公司,2008.

[9]胡恒峰.浅谈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其运用[J].信息化博览,2010(2):50-51.

[10]舒慧东.基于虚拟技术的实验室融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206-209.

[11]张莹.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资讯,2009(9):219-220.

[12]林沛.探索云计算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7):35-36.

篇(11)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工科类和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室)所占比重较大,而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基地(室)所占比重较小。以我校为例,工科类和信息类专业校内实训室有38间,价值4500万元,而财经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室只有4间,价值113万元。如果财经管理类专业(如会计、营销、物流、电商等)大部分时间仍停留在普通教室进行知识传授,做习题训练,无法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有效的实训,“工学结合”将难以实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中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基地(室)建设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校内的实训室多,校外的实训基地少。

鉴于财经管理类专业原有的课程特点,长期以来都是由教材配合思考题、习题集的办法来培养训练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毕竟缺乏实战性。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改的不断推进,许多中职学校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纷纷建立了各种实训室,如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决策模拟实训室、物流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虽然投入较多,但完全由学校掌控,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所以许多学校更倾向于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目前也有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基本上都是用于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几乎没有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服务的,且有相当多的实训基地与学生的专业不对口(如会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 单一功能实训室多,专业兼容功能实训室少。

由于学校缺乏技术开发能力,所有的实训室都是由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交付使用。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许多实训室的设计功能单一,没有兼容性。比如,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的联系非常紧密,但物流实训室的有关软件与国际商务、电子商务难以匹配和兼容,因此,导致学校实训室建设投入较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许多实训室难以建立,影响了实训教学。

3. 模拟性实训室多,生产性实训基地少。

目前各中职学校建成的实训室,几乎都是模拟性实训室,虽然可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但都是纯粹性的耗材实训,成本较高,无法形成产品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校内生产性实训逐渐成为共识,但是,在实训中如何真正做到生产性,国内研究的还不多,许多经验还在进一步探索中。有些中职学校率先引进“校中厂”模式,虽然学校大大减少了实训设备的投入,但“校中厂”多以自己的生产任务为主,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兼顾学生的实训,因此存在生产和实训的矛盾。而且,学生难以获得从事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产品生产实践机会,技能提升受到很大限制。只是做到“引企入校”,而没有做到“引企入教”。

二、建设中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 是实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的必然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承载体,学生只有通过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顶岗工作,实行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2. 是彰显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中职学校学习掌握技能,几乎是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共识,如果没有实训基地,学校的办学实力就会被质疑,职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实训基地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3. 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课后习题训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中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在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技能技巧的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生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依靠实训基地才能完成。实训基地引入的是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块,因此通过这种真实职业环境的营造,有助于他们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形成,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设中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基本思路

1. 统筹学校资源,完善校内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中职学校可供使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工科类专业和财经管理类专业之间,实训设备投入差距悬殊,当矛盾难以调和时,被牺牲的往往是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室。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财经管理类专业前景堪忧。因此,必须改变重工科而轻财经的实训室建设思路,统筹学校资源,以日常教学和教改的必备和必须为原则,妥善地安排好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根据会计、营销、物流、电商等专业的相互关联性,依靠政府和学校投入,建立现代综合商务实训中心,成立市场营销模拟公司、物流模拟公司、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ERP沙盘决策模拟实训室、商务礼仪实训室、市场调查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商务谈判和市场推销技巧实训室等,形成“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综合性基地。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和生产任务,甚至还可以开展对外服务,承接各类职业资格技能培训。要加强实训基地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完善实训制度,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改革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

2. 加强校企合作,加快财经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工学结合”离不开校企合作,在目前的法律、制度和道德框架下,企业追逐的是经济利益,而学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如果找不到利益的交集点,校企合作将难以实现。出于劳动用工的需要,企业在第三年顶岗实习方面有合作的积极性,但配合教学过程安排实训有困难,但也并非无可作为。可以根据企业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密切结合有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帮助企业开展工作的前提下,顺利实现实训计划。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就可以组织学生帮助企业开展用户访问,获取市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帮助了企业。互利双赢是开展校企合作的第一原则,只要用心寻找合作契机,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还是大有可为的。因此,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组织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建立稳定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

3. 创新思路,构建全新的财经管理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存在空间距离、管理困难、生产与实训的矛盾等不利因素,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解决以上矛盾的有效办法。校内组织生产性实训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而企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赢利,正是目标上的区别,决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是生产的“机器”,而是“职业人”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产品的选择需具有典型性、递进性,且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学生实训的岗位具有轮换性。

同时,学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按校企互利原则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引进相关企业在校内设立分公司或处,由企业提供业务流程和派出专业人员指导,学生直接承包企业外包业务,既进行了实训,又完成了真实业务,如物流快递公司营业点、财务公司、校内营销商场等,从而建立“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学校还要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营,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走“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努力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管理模式企业化。通过企业赞助模式、“筑巢引凤”模式、优势互补模式、创业孵化模式、连锁经营模式等,建设具有生产的校内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要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积极推进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更好地实现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