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资金状况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银行间市场既是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平台,又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余缺、促进资金保值增值的场所。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快速趋紧,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流动性趋紧的成因是什么?下半年流动性状况如何?本文在此作以分析和探讨。
当前市场流动性快速趋紧的成因分析
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隔夜和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从4月末的2.80%、2.99%大幅提高至端午节前的9.81%、7.84%,分别上涨了701bp和485bp,上升的速度和幅度都是近年来少有的(见图1),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也结束了今年年初以来持续宽松的局面。这次资金面收紧前期没有明显的征兆,持续时间较长,而且资金紧缺的机构主要为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发现,资金总量、资金结构、监管政策以及市场预期这几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变化。
图1 2013年初以来货币市场资金价格走势(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上图中蓝色图例改为银行间市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1天、红色图例改为银行间市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7天)
(一)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不断走低,资金总量供给不足
就银行体系流动性而言,超额准备金率一直是判断商业银行流动性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志。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末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已经从2012年年末的3.3%降至2%。基于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财政性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现金的变动,经初步测算,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在5月末已经下降至1.5%左右。整个银行体系超储低企,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边际承受能力。
图2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市场资金利率走势的比较(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 央行外汇占款投放增速放缓
外汇占款是央行为了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也是基础货币的来源之一。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央行新增外汇占款达到了13290亿元,远远超过2012年全年的4281亿元,约相当于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但从月度数据来看,1-5月份央行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3515亿元、3038亿元、2881亿元、2843亿元和1013亿元,增速呈现逐步放缓态势。
2.财政性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财政性存款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企业所得税缴纳制度的安排,将使财政性存款在1月、4月、5月、7月、10月明显增加。从财政性存款增量来看,由于企业集中汇算清缴所得税,每年5月份财政性存款增量均较高,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一般在3000亿元左右,而今年5月份高达4633亿元,比2012年同期高出近2000亿元,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从理论上看,财政性存款增加表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上升和资产项目下对政府债权的下降,在资金流向上体现为央行回笼货币,即财政存款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流出银行体系。
3.数量型调控工具组合进一步收紧了流动性
央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间市场资金量有直接影响。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为14800亿元,按照20%的存款准备金率来计提,预计央行上收流动性达2960亿元,而同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仅为1300亿元,这样在6月5日,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从银行体系净回收的流动性高达1660亿元。
(二)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增量大幅下降,资金结构失衡
除了资金总量因素,资金分布结构(即不同类型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异)同样会对货币市场利率产生明显冲击。实际上,影响整个资金面的最重要因素是各大银行的资金状况,因其是市场上主要的资金融出方。通常来说,即便银行体系的超储率相对偏低,只要各大银行的超储率保持相对高位,那么市场的资金面状况仍将相对稳定。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今年1-5月,全国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余额为74889亿元,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这四大国有银行新增存款17441亿元,占比约为24%,而在2011年与2012年同期,其新增存款的占比曾分别为41%和33%。在这四大银行存款增速回落的同时,中小商业银行3存款余额却迅猛增长。今年1-5月,中小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高达22506亿元,而2012年同期,其新增存款仅为7848亿元。四大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在存款增量上截然不同的表现(见表1),引起银行间市场资金分布结构的变化。作为银行间市场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如果大型国有银行缺钱,银行间市场资金将快速收紧。另外,资金结构性失衡引发的期限错配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面的紧张。突出表现为,流动性富余的中小商业银行更愿意拆借出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限资金,而国有大型银行为降低资金成本更愿意拆入隔夜或7天等成本更低的短期资金。
表1 2013年1―5月四大国有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款
增量情况(单位:亿元)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四大国有银行 各项存款增量 804 2429 23638 -13437 4007
各项贷款增量 3767 2159 3310 2455 2077
中小商业银行 各项存款增量 3746 -2382 12699 4836 3606
各项贷款增量 2765 1578 2884 2071 2456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三)多种监管政策影响叠加,市场资金需求加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宏观冷,金融热”。由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使得大量货币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形成了体外的“自循环”,表现为金融部门表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从而抬高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杠杆率和经营风险。为此,相应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监管政策。如:银监会8号文等规范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发展,控制表外业务快速膨胀中隐藏的金融风险;外管局20号文加强对银行外汇头寸综合管理;银监会135号文针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的排查;还有一系列债券整改方案以及禁止理财账户与自营账户关联交易等。这些政策强化了风险监管,但由于金融机构相继去杠杆,短期内也放大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四)央行中立策略改变了市场预期,间接对流动性产生影响
纵观以往市场资金面趋紧时,通常都是通过央行释放流动性才得以缓解,但这次央行却表现为无动于衷,既没有进行定向逆回购,也没用实施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市场预期的落空也意味着对央行预期的逆转。受此影响,各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流动性储备力度,资金短缺的机构倾向于增加融入资金量、延长拆借期限,而资金盈余的机构则倾向于减少融出资金量、缩短融出资金的期限。可能原本市场流动性仅是略有收紧,但这种市场过多储备流动性的共却放大了资金紧缺程度。
下半年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展望
下半年,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预计短期内紧张的资金面将逐步趋稳,但从长期来看,资金面将很难回到一季度较为宽松的状态。
(一)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降将导致外生流动性供给持续减少
多年来,外汇占款一直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更是近几年货币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时机逐步成熟,这种模式将难以为继。进入二季度以来,美国的居民消费、制造业、房地产市场、财政金融状况和就业市场持续向好,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美国经济体巨大,美元是全球的主要货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市场有重要影响。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以及即将到来的实际退出,将促使美元指数持续走高,很可能引起全球资金大规模回流美国。外汇占款主要是由于双顺差和跨境套利资金流入等产生的,一旦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持续走强将导致资本流动发生逆转,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持续偏弱的背景下,有可能使套利资金短期内大规模从中国流出,外汇占款将从增长变为净下降,中国的流动性将受到较大影响。
从近期外汇市场的变化来看,美元延续强势,而境外人民币则于5月末开始再度出现较强的贬值预期,反映出外汇占款趋势性回落的苗头开始显现。外汇占款萎缩,而逆回购、再贴现等货币供应渠道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扩容,那么基础货币投放的增速将会显著放慢。
(二)存款准备金率边际累积效应对流动性的影响趋于上升
在不考虑经济状况变动的情况下,单纯从资金流动角度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边际效应主要体现在:伴随存款规模的不断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正常冻结资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充,如果外部资金流入跟不上其新增的冻结规模,会自发的(即便不再继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导致超额储备规模的降低,导致流动性紧缩局面自发产生。鉴于外汇占款变化和表外理财监管态势,预计这种累积效应将逐渐发挥作用。一是外汇占款的流入不足将难以支撑由于存款扩张所导致的准备金增量冻结规模的增加,导致整体市场流动性产生自发收缩;二是由于银证合作、银信合作等通道类业务受到限制,理财产品增速和规模将放缓,而客户融资需求仍在,银行为保住客户资源,很可能将部分符合信贷政策的表外资产移至表内,期间产生的新增存款必将需要上缴更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三)货币政策滞后性可能导致资金波动性加大
外汇占款虽然是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之一,但外汇占款是一种外生变量,它并不受央行直接控制。在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央行面对的主要是回收流动性的压力,数量调控工具的实施对市场的影响一般只是短期冲击,在市场乐观预期和外汇占款后续补给的作用下,市场资金面会很快趋于平稳。而在外汇占款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央行将面临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压力。而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八项措施,强调 “合理保持货币总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体现了国家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防控金融风险方面的整体考虑。
鉴于当前M2增速(5月份为15.8%)远超政府年初制定的13%的目标,预计短期内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极低,那么央行提供流动性将主要倚重于逆回购、SLO以及SLF等短期调节工具,那么在何时进行操作,操作规模多大,都会对央行的判断力和执行效果提出挑战。由于货币政策的观察期和时滞期,一旦套利资本流动逆转势头过猛,再加上短期调控工具不易于稳定市场预期,市场流动性出现较大波动风险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
注:
1.我国国债募集资金将上缴国库,资金直接从银行间市场流出,只有当国家财政支出时,才从国库划拨到各级财政、企业等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从而回流银行体系。这表现为短期从银行间市场抽走资金,然后逐步回流。今年1-5月国债净发行31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38亿元。其中,5月份净发行1804亿元,比去年5月份高出2156亿元。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Lijin County,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measures such as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nd water resources policy and regulat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Key words】Lijin County;Water resources;Protection;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利津县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507.2mm,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1. 水资源状况
按照《山东省水功能区划)》(鲁政字〔2006〕22号),利津县位于海河流域,徒骇马颊河二级区,水资源包括当地水资源和客水资源。
1.1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利津县当地水资源包括当地地表水水资源和当地地下水水资源。
1.1.1当地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来自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根据实测降水资料分析,利津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07.20mm,四季降水不均,冬春及晚秋干旱,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总量的52.74%。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6879.00万m3。根据《东营市水利局关于印发东营市2017年年度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的通知》(东水发z2017{52号),2017年利津县地表水资源控制目标量为3300.00万m3。
1.1.2当地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系逐年可以得到更新补充的矿化度小于2.00g/L的地下淡水,利津县属海河流域,黄河冲积平原,系退海之地,深层地下水矿化度高,不能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分布面积很小,均分布在黄河滩区,埋深5.00~30.00m,涌水量较小。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较小。根据《东营市水利局关于印发东营市2017年年度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的通知》(东水发z2017{52号),2017年利津县分配的地下水资源控制目标量为246.00万m3。东营市分配给利津县的当地水资源控制目标总量为3546.00万m3。
1.2客水资源。
(1)黄河水是利津唯一的客水资源。根据《关于印发山东境内黄河及所属支流水量分配暨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的通知》(鲁水资字z2010{3号)及《东营市水利局关于印发东营市2017年年度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的通知》(东水发z2017{52号),2017年分配给利津县的引黄控制目标量为18803.00万m3。
(2)综上所述,东营市2017年分配给利津县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2349.00万m3。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县有两大引黄灌区,即王庄灌区和宫家灌区,拥有总干、一干、二干、三干、宫家干渠5条引黄骨干渠道;境内排水工程有七条;主要有5座水库,利津水库、汀罗水库、驾屋水库、城南水库及陈北水库;河道蓄水工程6处;建成各类节水灌溉面积14.9万亩。
(2)依据《东营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东营市水利局,2013年3月),2012年利津县年平均总用水量23379.00万m3(含胜利油田驻利津县生产、生活用水共4000.00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5100.00万m3,林、牧、蓄、渔用水量为1188.00万m3,工业用水量为2925.00万m3,城镇公共用水量为953.00万m3,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898.00万m3,生态环境用水量为1315.00万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64.59%、5.08%、12.51%、4.08%、8.12%和5.62%。
(3)通过全县供水量和用水量分析,现状年供水量与用水量平衡,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全县水资源匮乏,对黄河水依赖程度大。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原因,当地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十分匮乏,供水主要依靠黄河水,黄河供水量约占总供水量的90%以上。
3.2利津县区域地下水矿化度高,地下淡水资源有限,基本无利用。县境内因黄河穿越利津县大部,又紧邻海河,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大部分为咸水,通过净化处理后可用于工业用水,不能用于人畜或农业灌溉,极少部分可用水主要分布于黄河滩区及黄河古道附近。
3.3非常规水未得到充分利用。利津县城市废水处理率比较高,但城市废水回用量较小,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中水用户较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需进一步完善。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利津县应加快污废水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工程建设。另外,微咸水及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为充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利津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加快微咸水及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工程建设。
3.4水生态问题。近年来,利津县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地方工业产值以较快速度增长。因此,利津县应加强节水型生态建设,做好水生态、水环境保护。
4. 措施及建议
4.1强化水资源保护。依据《东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结合我县城市发展规划,在进一步搞好水环境整治的同时,切实把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力争5年内建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保护监控系统。
4.2强化因地制宜,切实做好农业节水工作。积极发展耐
旱作物,改善灌溉制度,化输水、灌水方式,通过开展土壤墒情监测,科学制定灌水方案,重点推广应用“小白龙”输水、“小地龙”喷灌、长畦改短畦等技术模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 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
。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 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 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 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 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 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 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 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5.设计差异化产品,树立成熟的投资理念
依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行情低迷时的稳健需求,可以适当加大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大力发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险基金应对股市调整,形成一条完善的基金产品线。还可以考虑基金分拆、二次发行、基金理财帐户的推出等创新方式。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保证油田企业的资金流动能够达到畅通无阻的效果,这是油田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首要任务。要强化对资金的各项管理,最终才能有效控制资金流失的情况,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然后促进整个油田企业整体的顺畅发展。如今,我国的油田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资金的监控不力、使用不通畅以及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油田企业的正常发展,必须要加以应对,本文就在分析了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状况的条件下,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体制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油田企业主要是勘探、开发和生产石油,几十年来一直计划经济的模式,形成一套企业自己的管理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油田企业的管理体制也表现出一些现代化转变,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体制呈现出以下三种形式。
(一)粗放管理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前,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体制以生产为主导,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的色彩,主要特点为资金的资源分配以生产为主导,各油田依据审批计划和生产需要进行拨付资金。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
(二)财务结算监督阶段
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体制处在财务结算监督阶段,该阶段以预算为导向,油田企业基本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形成以预算为导向的资金分配管理体系。
(三)资金集中管理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油田企业进入了资金集中管理阶段,在严格控制财务预算的前提下,强化了资金的集中管理。各企业相继开发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内部劳务结算和领料的信息化,避免了大量资金在途,巩固了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了资金管理水平。
二、油田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缺乏较为系统的资金管理意识
目前,油田企业缺乏资金管理意识。第一体现在对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的缺乏上面,油田企业资金在筹集、分配以及运用方面缺乏科学性,在一般的财务管理中没有引入时间价值观念。对现金流量缺乏认识,致使企业盲目追求产值和产量,造成不合理的长期的风险投入,更有甚者会负债经营,随着资金投入越来越多,但是效益却并不见好。其次体现在对资金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的使用,在资金分配上存在不平衡现象,长期项目占用了过多的钱,导致企业资金缺乏、运转困难,增加了财务风险。资金项目分配的不合理,使企业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没有处理好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
油田企业在资金的控制和管理方面仍沿用着粗放式的经营方式,由于目前油田资金的运用项目是很多的,不过经济效益却比较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该企业资金困难的现状。同时,再加上企业对一些短期的项目资金运作缺乏更深层次的具体分析和监管控制,也缺乏合理的融资或者投资政策,以及合适的政策等,所以还没有合理的考核目标,这一连串的问题无疑会导致企业投资管理方面混乱的局面,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不少油田企业的国有资产利用率比较低
一般来说,油田企业在进行国有资产的相关管理时,由于历史原因等,常常侧重于静态管理以及实物管理等等,却忽视了资金资产的价值形态,这种侧重使得油田企业的相关资产难以流动,同时资产存量还很难盘,这些后果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四)内部控制徒有形式
目前我国很多油田企业在资金的内部控制方面只进行到了消化以及学习的阶段,但是在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方面,相关规范还没有得到严格的落实,同时也很少严格根据企业相关的规范进行自身问题的检测和监督。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财务部门都只是管理自己的任务,对自己的管理问题不加过问,造成资金管理方面的混乱局面,从而导致油田企业资金受到短缺等威胁。
三、进一步加强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的方法
(一)强化油田企业资金管理人员的相关意识
1、首先要增强企业的员工对资金等价值观念的认识
油田企业只有在利用本企业资金的需求量以及使用收益,同时经常性开展相关资金预测等技术类别的活动,还能够抓住良好的机遇、把握良好的时机,能够充分利用资金信贷关系,产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利用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尺度,按照经济可行性要求,选择制定最好的方案,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使用效率。
2、重视国有资产的增值
作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大型企业,油田企业运作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整体的利润效益。因此资金管理要据此把原油产量和生产成本结合起来一块考虑,要重视国有资产的增值。
3、加强企业资金的投资管理
投资前要考虑好资金风险价值以及相关的时间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投资决策,同时能够仔细分析投资机会;还要做好相关投资项目的研究工作,制定投资计划,选出最佳的方案,还要做好对项目投资的评价。
4、加强企业对资金结算的管理
加速资金的周转,要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企业要联合财务部门、销售部门成立清欠小组,及时做好分析,考核每笔款项的回收状况。企业财务部门要建立永久性的负责制,发生坏账一定要找出负责人并追究其责任。
(二)做好决策管理
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油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再这样严峻的形式下,企业务必要形成较为科学的决策机制,要深入明确和建立投资的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增强决策者的风险意识以及对企业的责任心,坚决杜绝集体决策和集体负责的情况。企业还要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注重提高原油开采效益后和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企业可以合理的调节闲置资产,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一般来说,油田企业需要很高的投入,占有较大的国有资产,这就需要资金的实物形态可以流动性。在国有资产中流动资金有着非常大的生产潜力,所以必须要做好财产的清查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好低效资产和闲置资产。
(四)深化对目标成本的管理
目前看来,我国的油田企业大都存在着资金浪费严重、内部消耗较高等不良现象,所以说,油田企业可进行节约的资金成本潜力还是很大的。我国的企业要想减少相关生产过程中的占用的流动资金数量,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来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做好内部挖潜工作,要谨慎制定科学的规范标准以及严格的工作流程,要时刻与企业的日常考核指标等项目进行紧密联系。
(五)要积极建立健全我国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的约束机制
1、第一点是要优化我国油田企业资金的约束机制,做好资金的结构管理工作。把营运资金根据使用的重要性分为生产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性经营资金。生产性经营资金必须要满足供给需要,不能挪用和挤占;非生产性的经营资金,企业要尽量减少其使用,力求缩减总开支。
2、第二就是建立健全资金的循环机制,进一步严格资金流程的管理。要及时调节企业内部资金的余缺额度,将油田企业成员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落实。
3、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企业资金补偿的积累机制,强化对资金的后续管理,对下属单位要适当地扶持帮助,对所属单位要通过上交管理费用和折旧基金的方式,来积累企业基金。
4、建立健全债权催收制度和应收账款的台账管理制度,要落实债权债务账户的专人管理制度,对经常性和重大的债权要建立监控台账,做好实时动态管理与监督。
(六)同时进行多种监督方式的实施
总的来说,要想做好油田企业资金的内部审计工作,只靠上述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健全油田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要进一步的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以及事中控制性的工作。同时要以企业的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四、结束语
总之,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关乎着油田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油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斌.油田企业资金管理探究[J].财经界,2013(5)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 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 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 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 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5.设计差异化产品,树立成熟的投资理念
依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行情低迷时的稳健需求,可以适当加大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大力发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险基金应对股市调整,形成一条完善的基金产品线。还可以考虑基金分拆、二次发行、基金理财帐户的推出等创新方式。
装备制造业是陕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陕西的优势产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仅次于能源化工业。本文中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是指装备制造企业对自主研发(而非国外引进)的各类专利技术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试验、组合、生产、应用和推广等环节,形成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然后通过商品化、产品化的形式产生价值,最后发展成一个新产品或一个新产品系列或形成一个新产业的过程,其产业化的各个阶段由拥有和使用专利技术的各种企业协同完成。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首先需保证技术成果形成的最终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更要强调完成市场化专利技术产品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陕西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状况及技术成果产业化典型企业实地调查情况分析
2013年5月、2016年7月,我们两次分别对陕西装备制造业中的汽车制造企业(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输变电设备企业(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公司)、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陕西装备制造行业典型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
(一)对典型企业的现场实地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了解,经过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发现陕西装备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在创新技术的试验、组合、生产、应用和推广等环节,形成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40%以上完成了商品化、产品化,产生了价值,发展成新产品,部分形成了新a品系列,技术成果形成的最终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化专利技术产品,大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应用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些典型企业的工作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典型被调查企业采取有效的技术成果扩散措施。企业采取的有效技术成果扩散措施有:(1)直接向用户推广。(2)通过设计院选型促销。(3)向政府推介,政府协助推广。(4)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宣传扩散。(5)依托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成立了专业产品板块平台,将科技创新成果传递至平台各公司使用。
2.大多数被调查企业采用订单合同式产业化模式。如陕鼓集团的做法,销售人员签订合同,转经营管理部排产下生产计划,生产制造部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中介机构起到提高签订合同成功率的作用。能够采用合理的产业化机制的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率在90%以上。
3.有效的自主创新的激励措施。(1)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学历再教育,(2)让工程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学习,掌握世界机床发展的前沿技术。(3)设有科技成果奖,按项目创新性及经济效益情况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4)对工程技术人员评聘技术职务,按不同技术职务给予相应的技术津贴。
4.较为科学的创新和产业化决策机制。在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企业通过采取组织相关专家和决策层领导对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等进行详细的评审,建立了较为完善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立项、实施的关键节点评审流程和激励措施等流程制度,同时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行投保等方式,实现控制或降低技术成果产业化风险。
5.政府对于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支持力度有待增强。目前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不足。从调查的信息和资料来看,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开发人员投入不尽合理,导致了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生产相分离,企业自己开发,自己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实现产业化,制约了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从总体上看,陕西装备技术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较慢,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体系。
6.开放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筹集渠道。一些企业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需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建议
根据课题组调查和分析,认为陕西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各企业根据其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可选择以下产业化措施,形成自己特色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
(1)直接向用户推广新技术产品。
(2)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设计院所选型生产促销新技术产品。
(3)向政府推介,政府协助推广新技术成果生产的产品。
(4)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宣传扩散。
(5)企业自己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主要采用订单合同式产业化模式。销售人员签订合同,转经营管理部排产下生产计划,生产制造部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中介机构起到提高签订合同成功率的作用。
二、加快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由技术供给导向型为主向市场需求导向型为主转变、调动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在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加快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不可诉补贴等措施,降低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产业化成本
陕西省应考虑从降低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减少创新的阻碍因素;同时增加补贴和对其自主创新的投入。
不可诉补贴包括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进行R&D投资,我们可以对R&D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设立一个标准,对于超过标准的企业来实行非专向性的补贴;大规模的增加对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研补贴。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补贴重点,是对陕西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所必需的的重点发展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补贴、贷款贴息、贴息贷款或者风险补贴。
(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依托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产业基地,加强高校研发成果转化,建设产业联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共享知识产权
陕西高校类型专利申请人优势突出,如西安交通大学在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具有带头作用。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类型专利申请人分布比较分散,缺少专利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
建议陕西装备制造企业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管理方面,应立足产业创新需求,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挝患涞慕涣饔牒献鳎建立产业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加快产业聚集发展。
(三)完善陕西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公司,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
依托陕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对重大装备项目实行技术总承包,承建重大成套设备工程,提高成套装备集成能力。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实现装备制造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益和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
(四)实行积极的融资信贷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围绕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设立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并以此来广泛吸引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装备制造业。鉴于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老企业多,历史欠账多,技术含量高,投资大的特点,省级财政应拿出一定资金,建立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效率优先”原则,主要用于支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或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生产前景好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补贴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资助及奖励基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培训,重点企业、引进重点人才的补贴,攻克重大科研成果及技术产业化开发人员的奖励。
(五)加快建立陕西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
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建立更多陕西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调查研究,搞好咨询服务,组织技术推广,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需尽快成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专家咨询机构,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全省装备工业重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和指导,搞好装备制造业战略研究,有关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为陕西省政府和陕西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六)完善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
首先,健全知识产权评估程序。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出资时必须由法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应当完善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监督制度,防止股东或者接受出资的企业与评估机构恶意串通导致评估价值不实的情况发生。
其次,应当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设立,对其资质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使得知识产权评估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
再次,建立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储备知识产权评估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在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搜集相关参考资料时更加便捷、全面,使得评估效率更高,结果更准确。
三、结论
以上措施如能被相关部门和企业采纳并得到综合实施,改革装备制造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模式、加大政府投融资支持力度、放宽筹集自主创新与成果产业化资金的限制,优化政府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方式,期望能够有效推动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模式的转变,大幅提高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统计分析中心.科技统计快报[R],2015年第6期.
[2]卢锡超.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6月.
重型钢结构制安企业的应收款项指因销售钢结构产品并提供钢结构安装业务等所引起的应收取的款项。包括为承接重型钢构项目所应收取预付款、制度安装进度款、结算款、后期的质量保证金以及逾期利息等。在钢构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严峻形势下,钢结构微利时代下的高额应收款如不予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周转,压缩着企业的利润空间。
一、重型钢结构企业应收款项的成因
(一)项目资金不到位
大型钢构通过招投标方式承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项目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启动项目,或边施工边筹措资金,项目施工进度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受到建设方资金供应不足时,为避免损失扩大,施工单位不得不垫资施工。有些大型工程项目,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国家实施抗通胀、压缩投资规模、对在建项目分别采取停、缓建等措施形成了钢结构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
(二)商业信用筹资大行其道
商业信用筹资,是指企业利用正常的货款结算时间差而取得的筹资,本属于自然筹资方式之。而实际上一些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刻意地大量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筹资,以垫资作为中标的条件之一,企业“三角债”、恶意拖欠现象等成为当前所扭曲建筑市场的普遍规律。
(三)市场竞争的加剧
后经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之路依旧漫长,外向型钢结构企业将市场由境外转向境内,大量的造船企业、轻钢企业、及其他钢构企业涌入到本已僧多粥少重型钢构市场,为生存和发展而降低进度款的支付比例、延迟支付时间、以预留较长时间和较大比例的质保金替代银行质保金保函。
(四)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企业做大做强的观念深入人心,一味地追求产值、营业额的最大化,为抢占市场份额,重生产、工期、质量,轻回款。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内部应收账款责任划分不清、合同履约意识淡薄、考核激励机制欠缺、缺少对应收账款的跟踪和分析等日常管理工作、生产回款倒挂,造成款年年清年年难清的局面。
二、加强和改善应收账款的防范措施
(一)改变观念、树立风险意识
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把回款摆在与营销同样重要的位置。应收账款占用着企业的流动资金,当应收账款不断增大时,企业日常营运周转出现困难,一方面是债权高挂、另一方面为了补充流动资金不得不向银行借款。不仅增加了利息费用、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和收账成本,减缓了资金周转速度,也为未来偿还银行借款以及应收账款变成坏账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合同前调研分析
在项目中标前的跟踪阶段,要充分调查项目资金来源、资金到位情况;充分了解建设方的信誉、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资金支付实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实行合同签订前的内部评审审批制度,从源头控制不良应收账款的发生,并为客户设立专项信用档案,专人负责管理。
(三)签订合适的合同条款
重型钢构企业通常是订单式生产组织模式,项目金额大,合同工期跨度长,钢材采购成本占合同金额的65%左右。预付款通常是合同价的20%左右或根据季度交货量的一定比例。钢结构成品梁交货时,一般按80%结算价款,待安装完毕后结算至90%,验收合格结算至95%,5%的质保金(质保期少则3年,多则5年甚至更长)。签订适当的合同条款,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第一,采用来料加工、甲供料模式承接项目任务,主材由建设方购买,减少合同总额基数,不仅可以减少项目前期垫资,还可以结算款及质保金的计算基数。其次,提高预收款比例,增加进度款支付比例和频率,按季度结算改为按月结算。第三,以银行质保金保函替代质保金的模式,支付少量的银行保函手续费换取回收质保金的权利。
(四)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
切实做好项目履约过程管理,一是要合同要求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工期等符合合同要求,以免造成建设方拖欠款项结算、延迟支付的借口。二是根据完工进度,及时做好计价结算工作,并按约定收取进度款。三是,双方的沟通协调关系,营造和谐相互信任的合作氛围。项目分管领导和项目经理对项目负总责,是项目款项回收的直接责任人,也是项目款项清收的终身责任人,要应严格执行合约条款,把工程成本、进度和质量与工程款清收结合起来,视应收账款实收情况安排生产进度。
(五)强化企业内控制度
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加强日常监管。认真对待应收账款账龄,实施动态追踪分析,及时编制履约明细表,为清欠回款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收集并保存好材料领用、货物交收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洽商签证资料明及有关结算单、决算单等原始资料,并取得对方书面函证,保证证据的完整和准确,做到账实相符,账龄清晰。
(六)成立清欠管理机构、加大清欠力度
常设清欠管理机构,制定清欠工作管理制度和办法,定期召开清欠会议,制定清欠目标,拟定清欠方案,明确责任,将清欠指标落实到专人,对各环节清欠责任人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并纳入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欠款单位,要逐个分析,找出欠款原因,确定清欠目标和实施方案,根据业主资金、信用状况采取不同的清收方法,核定清欠指标。对资金状况较好的业主,应加大催收力度回收现金。资金状况不好、但项目市场前景看好的,在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后,可采用有效抵押担保的办法清欠。对于资金状况不好、经营不善的业主,可考虑以实物抵债的办法。对于资金状况恶劣、恶意拖欠、恶意逃债的业主,应果断采取诉讼或其它法律形式,以及法律允许的方式维护企业权益等。
(七)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保障收汇安全。借助专业的信用保险机构进行防范,可以获得企业无法实现的风险识别、判断能力,不仅可以防止买方拖欠货款、拒绝付款、因破产而无力支付债务等商业信用风险,还可以规避交易双方均无法控制的政治风险引起的无法支付货款的事项。
总之,应合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加强内控管理和监督,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运用有效措施加速款项的回收,将应收账款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晓荣.刍议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财政监督,2009年12期.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户获取资金的来源,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信贷。小额信贷是为低收入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制度化信贷方式,它在十几年中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仅以农村小额信贷在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陈集村农户中的业务发展情况为调查对象,分析该村在小额信贷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情况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小额信贷在我国的生命力初步显现。宿迁作为江苏这个发达省份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城市,在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陈集村,针对农户参与小额信贷业务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此次调查涉及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状况、农业经营、消费、信贷与储蓄等方面的信息。调查抽样方法为系统抽样。调查采取调查员直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共收回问卷100份。
1.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情况
调查发现,所有接受调查的农户均有不同程度的借贷需求。我们对所有农户的借贷目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根据调查,农户参与借贷的主要目的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和生产经营两类,在消费类中,文化教育支出以43%的高比例排在首位。而生产经营类中,购买大型农机所占比例较高,为25%。
2.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100户农户中,参与了小额信贷的为84户,占84%。这表明当地相当多的农户参与了小额信贷,小额信贷的普及度较高。
我们将所有农户以收入分为五组,分别计算各组参与小额信贷的农户占该组户数的比重,结果如下表:
参与借贷的84户农户,平均收入为16888.50元。从表中得知,各层次的借贷比重大致相同且略呈递减形式,其中5000-10000元收入组,借贷者比例88%,为最高。
二、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理论因素
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应包括、农户经营规模、农户收入、农户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农户生产投资规模农户大额生活现金支出以及农户借贷利率等。
1.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
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越大,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就越大。
2.农户的收入、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
农户的收入、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负向影响。收入水平越高,财产和自有资金的规模越大,农户发生小额信贷的可能性就越小,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就越小。
3.农户的生产投资规模
农户的生产性现金投资规模越大,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越大。
4.农户现金支出
现金支出又分为农户基本生活支出和大额现金支出。其中农户文化教育等大额现金支出会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5.农户借贷的利率
根据一般的市场机制,借贷利率与农户的借贷需求应具有负相关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借贷需求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二)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因素的计量模型
为得出各因素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影响程度,这里建立Logit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参与小额信贷,解释变量选取农户耕地面积、农户总收入、农户现金资产、农户人均基本生活支出、农户生产经营支出、农户文化教育支出、农户医疗卫生支出7个因素。
在介绍模型之前,对各因素进行定义:
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式中Y表示农户是否参与小额信贷,其余各变量含义见表4,β是各解释变量的待估参数,β0是常数项。
(三)模型检验的结果
我们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100个样本数据进行了Logit回归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了逐步筛选法。计量估计的结果大部分与理论分析一致。
根据模型计量结果,将影响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1.农户的经营规模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即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倾向越强,需求规模也会越大。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1相一致。
2.农户的投资和支付倾向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说明农户生产投资是形成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重要因素。
3.生产投资规模越大,其对信贷的需求规模也越大。农户的教育现金支出对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教育方面的现金支出往往超出了农户的现期支付能力,是造成农户举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3、假说4基本一致。农户的现金资产状况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负向影响。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2基本一致。
4.农户收入对农户参小额信贷行为影响不明显。从模型的计量结果看,农户的总收入这个变量系数的统计检验不显著。这些结果与前面的假说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行为受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农户的自有资金状况以及农户的大额资金支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对小额信贷给予政策的优惠和扶持,如在小额信贷机构的税费上予以减免等。二是简化农户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手续,提高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当地经济情况,对农户进行培训,使之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以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效益。
参考文献:
现行的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援助计划,都选择了建立信托基金的方式为重债穷国提供减债资金。其运作机制为在重债穷国满足了减债所需的条件后,由多边或双边债权人在信托基金中提取其对于重债穷国承诺的校正数量,用以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信托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多边开发机构的自有资源;二是出资国的捐助;三是前两者的投资收益。现行减债机制下共建立了两类信托基金:一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白有资源和出资国捐助为主的减贫增长计划一重债穷国信托基金(PRGF―HIPC信托基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受托人进行管理;二是以世界银行自有资源、非洲开发银行自有资源和出资国捐助为主的重债穷国信托基金(HIPC信托基金),由世界银行作为受托人进行管理。
一、减债各方的资产负债分析
(一)多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分析
在多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对重债穷国的债权表现为资产方的应收账款。多边开发机构用自有资源向信托基金出资,一方面表现为自有资源(现金或黄金储备)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损益表中支出的增加,并进而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资产总量减少。在重债穷国满足减债条件以后,多边开发机构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其承诺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数量,用于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在资产负债表上,一方面表现为应收账款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可用资金的增加,资产、负债总量保持不变。将两次变化综合考虑,最终结果是资产方面应收账款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下降,这标志着多边开发机构资产总量的下降,其未来预期现金流入减少,从而可能会影响机构未来向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双边债权人的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出资国向信托基金出资,一方面表现为官方储备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经常转移的增加。重债穷国满足减债条件后,双边债权人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其承诺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数额用于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在双边债权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外国银行资产增加,官方储备增加。如果将债权国对其他国家债权的减少考虑在内,前后两种变化综合起来,债权国受到的实际影响就是经常转移的增加,这种变化将对双边债权人的政府预算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受到来自出资国国内法律、政治方面的限制。
(三)重债穷国的资产负债分析
减债不仅会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产生影响,也会对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与债权人所受影响相反,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有所改善的。多边开发机构和双边债权人对其实施减债,体现在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方面其他投资减少,同时外国和国际组织对本国的经常转移增加。这种变化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对外国负债的减少意味着本国未来预期外汇储备流出的减少;二是假设对外负债不变,这意味着本国有一笔外汇资金流入。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说明重债穷国可用于本国投资、建设和改革的资金增加,不仅减轻重债穷国的外债压力,同时也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二、减债背景下的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绩效分析
减债使得多边开发机构的资产总量下降了,影响了其未来为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由于各个机构所承担的减债成本不同,减债对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现行减债机制所涉及的多边开发机构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开发银行起主导作用,其中世界银行承担的减债成本最高,因而所受影响最大。
(一)减债对世界银行资金状况的影响
在重债穷国减债机制中,世界银行提供资金的机构}要是国际开发协会(IDA)。具体来看,在“重债穷国动议”所涉及的全部382亿美元总成本中,预计国际开发协会将承担约90亿美元,占总成本的23.6%。在过去的十年中,债务偿还在国际开发协会的援助资金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1994-1996年为16%;1997-1999年为40%;2000-2002年为34%预计到2018-202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至60%,到2030年进一步上升至73%。
与这一计划相反,重债穷国减债的目的,却恰恰是要减少债务人每年向多边开发机构的债务偿还。截至2005年6月底,国际开发协会已经向28个达到决策点的重债穷国提供名义价值约33亿美元的减债。若将国际开发协会对其成员国提供的其他援助考虑在内,则为国际开发协会增资势在必行。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流入,到2009年国际开发协会的现金余额将变为负值。负的现金余额将严重影响国际开发协会的正常运行,将影响到其未来对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减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状况的影响
截至2005年6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28个已经达到决策点的重债穷国提供减债总成本约为30亿美元,PRGF-HIPC信托基金和特别支出帐户的投资收益尚足以支付这部分成本,以及短期内可预见的成本。然而如果将未来可能为低收入国家提供进一步减债与考虑在内,则其资金状况不容乐观。截至2005年6月底,低收入国家对其债务总计约91亿美元,虽然部分债务可能得到偿还,但若将向成员国提供的其他援助(如PRGF贷款)考虑在内,则其现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就有必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增资。
(三)减债对非洲开发银行资金状况的影响
非洲开发银行作为区域性多边开发机构,在减债所涉及的重债穷国中,非洲国家占绝大多数,因而非洲开发银行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在减债总成本382亿美元中,非洲开发银行承担约33亿美元,主要用于为重债穷国减债对象中的32个非洲国家提供减债。截至2004年年底,非洲开发银行在“重债穷国动议”下已经为23个国家提供了约8.67亿美元的减债。非洲开发银行现有可用资源约36.6亿UA,预计未来50年内将继续向其地区成员国提供约58亿UA的减债援助,因而其现有资源远远不够支付未来支出,需要出资国继续提供捐助。
三、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短缺问题的路径抉择
从以上减债机制对于三大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可以看出,资金短缺是减债给这些机构未来发展带来的最大不确定性。解决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出资国增加捐助
由出资国提供更多的捐助以弥补成本。在这一做法下,又有两种选择可供考虑:
1.出资周一次性提供数额相对较大的捐助并建立信托基金,信托基金的本金和利息收益用于支付多边开发机构对成员国提供的援助。这种选择要求出资国一次性支出巨额资金,因而将对其财政预算产生较大压力,并有可能受到其国内法律、政治因素的限制,成本较高。
2.按照量出为人原则,出资国每年根据多边开发机构当年预计提供援助的数量出资捐助。这种做法可以减轻出资国的财政预算压力,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出资国可能会通过减少对其他方面的援助来支付每年的出资捐助任务,使得减债成本最终由贫穷国家承担。
(二)多边开发机构自行承担
由多边开发机构自行承担援助成本。在这一做法下,又有_三种选择可供考虑:
1.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承担减债成本。
光大转债的发行可以视为被动紧缩的直接导火索。光大转债的规模为300亿元,我们预计中签率在0.4%左右,约“冻结”资金3700亿元。严格地说,这3700亿放弃吧资金可以被收款账户的开户行所使用,并非真正的“冻结”,造成资金紧张的实际原因是银行预防性备付的提高。
银行预期到资金将会因为转债发行而紧张,因此银行增加了其预防性备付。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备付的增加会相应减少其融出资金的规模。
从资金融入方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个正反馈螺旋。在资金紧张的交易日中,非银机构需要利用市场上有限的资金供给平掉头寸。由于头寸管理是刚性需求,因此基本没有对利率的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更有可能被抬高,进而使非银更为恐慌。
即使是在2016年上半年资金宽松的周期内,上述现象也非常明显。广汽转债与顺昌转债于2016年1月22日发行,发行规模十分小,合计仅有46.16亿元,而且该阶段市场流动性非常宽裕,但是转债的发行仍然给市场造成了很大恐慌。2月26日白云转债发行,同样给资金市场造成了冲击。值得一提的是,每轮冲击中资金的高点略领先于转债发行,@说明是“预期”造成了资金紧张,而非转债发行本身。
3月下旬以来,似乎又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银行间利率颇低,而交易所利率较高,同时公开市场操作在季度末连续停做。上述现象也可以用“银行宽松、非银缺钱”进行解释,这里的“非银”也包括银行理财部门。
此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适中,但在MPA考核压力下,银行向非银供给资金的意愿明显下降,导致非银在银行间融资困难,因此这类机构更愿意转移至交易所融资。其结果是交易所待回购债券余额明显上升,而银行间余额却“意外地”出现了下降。交易所资金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了资金利率的上行。
R007是银行与非银融资成本的加权平均值,由于银行的占比很大,所以非银所面对的利率远高于R007。在流动性投放链条中,人民银行侧重于关注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而不是非银。分别假设在7天期限上银行占比为70%和75%,按照3月29日的DR007(2.84%)和R007(4.15%)水平估算,则非银所对应的7天理论融资成本为7.5%和8.0%。
连续多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原因为财政持续支出。每年3月均为财政支出大月,由于2017年1-2月财政收入(含政府基金性收入)增长较快且支出较少,因此,3月的净支出压力明显大于往年。
根据历史经验,历年一季度的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年预算数的25%,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年预算数的20%。2017年公共预算收支的预算数分别为16.86万亿元和19.49万亿元,根据上述进度则一季度需要完成4.22万亿元和3.90万亿元,3月份需要完成1.07万亿元和1.41万亿元,3月的收支差为3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