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1 17:11: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商管理如何就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商管理如何就业

篇(1)

做好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囊括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虽然很多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了实践课程,但依然不能避免问题的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创新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现代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环节问题

对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来说,多数高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全面设计,使得学生所掌握的能力相对单一。如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学生只能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好会计账目,而没有学习怎样维护电算化设备等相关内容,无法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又是我国稀缺人才,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严重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缺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工商管理活动中必备的组织能力缺失,降低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1.2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但我国现代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却缺少创新能力培养,很多学生在实习或参加工作以后都会表现出思维模式老旧,循规蹈矩的现象,这些都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体现,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经常被具有创新能力的理工专业学生取代。

1.3实践教学基地不足

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工商管理教学中却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多数院校只能在学校机房中进行,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的需求,学生无法动手实践也十分普遍。

2基于实践角度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研究

2.1优化教学环节

由于社会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将其他学科中有价值内容吸收过来,构成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电子商务知识学习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网络营销,适当扩大相关知识与学科的发展,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了解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与购买意向,且设计与销售人们满意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人才的市场竞争能力。

2.2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佼佼者。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将创新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主攻方向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自行编排人员招聘、面试、考核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应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在市场营销中也要采用创新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制定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如怎样为一个水杯做营销方案,提升水杯市场销量,并让学生参与到营销中,了解自己的营销方案是否可行。通过长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必得以显著提升,在日后就业中也能更加顺利。

2.3设置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工商管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各级高校应适当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置,做好资源整合,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如高校应积极与城市各大企业取得联系,如酒店、企业等,与之构建良好合作关系,经常让学生到这些基地参与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的用人紧张问题,还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通过在这些地方的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明显增强,在就业中也可以获得更多企业的认可,进而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国家经济也会因此得以显著提升。

3结语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只懂得理论知识的学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文章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利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学高.确保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多实践教学模式协同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篇(2)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其学科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成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其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根据其学科专业特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泛,包括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大中型内资或外资工商企业等。伴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则需要大批的高端以及中层管理人才来做为坚强的后盾。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因此,未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总体看好。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根据上述分析,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素质不好,导致就业夺力仍然巨大。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和素养还适应企业的需要。当前,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是有着迫切需求的,人力资源的研究、市场营销的运行等都需要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但是,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却不能随便的接纳刚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纠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应聘企业管理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或是缺乏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虚心请教,从而无法胜任工作,处处碰壁,或是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意接受沟通技巧运用、心理能力磨练、实战方法掌握等方面的基础训练。企业的发展需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当然敬而远之,因此,企业不愿意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应试教育的壁垒,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只会课堂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诵做习题,因为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多只会“纸上谈兵”,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让学校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经验自然也无从谈起。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不想花费大量和时间和资金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企业更希望所招聘来的员工可以立即投入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给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本来看好的就业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改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

1、搭建“立体式”实训平台。职业高校应尽可能的加大实践训练课的节数和实验设施的建设,通过聘请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授课,提高课堂的实际说服力。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对选定要去实习的单位展开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对企业流程的感性认识。通过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鼓励学生主动与相关企业单位联系,接受公司上岗综合实训,从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实践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索“定单式”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只有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为学生的就业找到出路。职业高校应当建立与各大企业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问,加强同企业的联系,通过认真归纳梳理企业的需要,理清教育教学思路,明确学生培养方向,并通过

及时调整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成为企业急需的技能,只有这样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才能提高“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必将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打开“方便之门”,也必将成为今后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3)

工商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很多,下设的二级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等等①。本文所谈的工商管理专业指的是作为二级学科的工商管理专业。自1999年国家推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003年第一届扩招大学生毕业,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以后逐年递增,2008年511.9万人,到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8.7万,整整比2003年翻了三倍。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增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麦可思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排在第六位[1]。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本身是比较广的,可是由于整个人才市场供给量的逐年剧增,很多需求单位对管理类岗位在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要求上不断提高,致使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失去了就业竞争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从2009年开始,目前已向内企事业单位输送了两届毕业生,共267人,学院现有在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445人。根据学院学工办提供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截止毕业当年9月,2013届和2014届工商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初次签约就业率(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34.4%和19.4%,“初次签约”就业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调研结果

为了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调研分析。本次调研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别向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即将毕业的2011级及在读的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发放,共发放调研问卷158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第二部分是对已参加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及学院专职教师进行访谈。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因素。

(一)就业形势

在调查问卷“您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一题中,有52.63%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34.87%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正常,只有不到7%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容易就业。

(二)就业观念及职业定位

在调查问卷中“您在大学期间是否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一题的结果主要集中在“想过,但不明确”,占被调研人数的65.8%。在“期望的工资”一项中,选择“1000-2000元”占3.3%,“2000-3000元”占9.2%,“3000-4000元”占31.58%,“4000元以上”占55.92%。在“就业的首选地区”选项中,主要集中在“家乡”和“内地省会城市”两个选项,占72.37%,而选择“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的只有11人,占7.24%。在“是否有志愿去基层就业”一题中,有57.24%,即半数以上的同学选择了“有可能去基层就业”,34.86%的同学选择“不会考虑或暂时不考虑去基层就业”,只有7.9%的同学选择“决心到基层就业”。

(三)教学满意程度

在调查问卷“您对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满意度(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一题的结果中选择“满意”的占27.63%,有一半的学生选择教学满意度“一般”,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22.37%。在开放式问题“您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一题中,很多同学提到了个别专业课教师存在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比较死板的情况。

(四)课程设置

在调查问卷“您对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安排、课时和实训课程等)”一题中,选择“满意”的占22.67%,选择“一般”的占“60%”,“不太满意”的占14.67%,“不满意”的占2.66%。在“您对教师在专业与就业的衔接活动的评价”一题中,选择“满意”的占30.67%,选择“一般”的占“57.33%”,“不太满意”的占10.67%,“不满意”的占1.33%。在开放式问题“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一题中,很多同学提出应该增加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践课程。

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形势严峻,就业难的大环境,而大多数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观念相对落后,期望的工资偏高,缺乏到边远地区及基层就业的意识,但通过调研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已经开始接受可能去基层就业的情况,就业观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中某些错误观念造成了很多学生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加大了就业难度。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就业能力的提升存在不适应性

从上述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一般。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多而不深,理论课程偏多。公共管理学院很多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是包含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的,任课教师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好,学院也尚未制定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实践教学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在教师队伍上,高校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实践经验不足,个别教师对理论的理解程度也不够深刻,因而存在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存在不适应性,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工作难找的局面。

(三)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我国的教育体制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从小被灌输“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习惯了上课听讲、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2]。通过对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访谈结果发现,学生一方面希望老师增加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又出现了很多学生不愿意亲自参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的尴尬局面。公共管理学院为了提高学生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布置了暑期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的任务,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同学在假期由于缺乏指导教师的监督,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没有真正达到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四、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定位

在大学培养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知晓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虽然比较广,但是并不意味着一毕业就会从事管理工作,鼓励学生在初次就业时要顺应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尝试选择去更具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毕业生应该调低对初次就业的薪酬期望值,通过基层工作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才会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薪酬。再次,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尝试自主创业,2014年,政府办公厅已经印发通知,着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实施“高校毕业生万人创业行动”,扶持1万名大学生创业。对在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以及经人社部门认定的其他创新创业平台内孵化的创业项目,给予创业团队或项目不低于1万元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50万元[3]。政府政策的出台,给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师队伍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首先,调整课程设置现状,及时引进先进的实践教学软件,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把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课时数做实,建立健全教师实践环节教学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使专业课授课真正实现从理论型向实践型的转变。再次,学院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工商管理案例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等等,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做基础准备。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保证。首先,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学校可采用与企业合作、考察,利用假期或特定时间到企业就职的办法,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针对某些特定的课程或课程的某些章节,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并且符合高校教学层次需求的人员任教。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灵活性,多开展研讨教学和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篇(4)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一些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太顺利,学校只有深入了解企业的需要,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

1.良好的综合素质

目前,一些企业开始对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企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企业家的基本素质,而且要懂得管理和经营知识。对于工商管理经营人才来说,要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综合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技能,而且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比如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以及外语的交流能力等。

2.较强的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能力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因此企业员工要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工商管理类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够使他们具备沟通合作的能力。

3.灵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近几年,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一些企业没有按着固定的模式发展,因此,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求工商管理人才具备随机应变能力,而且要准确把握企业的经营以及发展方向。企业管理者要具备快速处理信息和灵敏预测信息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4.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工商管理类人才要具备开展经营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测和决策的能力,经济核算的能力。

二、学校如何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夯实学科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在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因此学生要具备分析、判断、沟通以及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要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2.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强化校内实践训练环节

为了能够使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满足企业的要求,工商管理类人才要具备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学校要从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出发,探索适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是指:第一,实施案例教学法;第二,实施模拟教学法;第三,实施项目教学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对于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来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一些管理实践活动的机会,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且要对工商企业进行调查,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从而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学校还可以建立广泛的专业实践基地,促使校企合作办学规模得以扩大。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能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三、学校拓展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途径

1.学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学校要邀请知名企业到学校参加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并加强自身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这样做可以扩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学校通过“走出去”,可以了解目前工商管理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然后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2.不断发展无形市场,促使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结合

为了使有形市场得以拓宽,学校要努力发展无形市场――信息市场。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目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并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库,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将一些信息准确及时地公布出去。近几年来,学校已经开始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从而为学生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

3.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办学

目前,人才供需市场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需求方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这主要是由于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够很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学校也认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是因为毕业生实习锻炼机会少,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要及时与企业进行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篇(5)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将人力资源、物料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一系列可以为企业所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构成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的管理平台[1]。由于ERP在企业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多数高校的经管学院都开设了ERP的相关课程,但是目前在本科院校的 ERP课程中,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相关生产运作的理论知识,甚至偏重于软件编程方面的应用,虽然这样的课程设计对于管理科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但显然不适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并能够解决管理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笔者以教学实践与企业需求为目的进行了多次调研,深刻认识到: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工商管理专业不仅需要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偏重于对实践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2]。本科院校为了能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深度和全局观,就必须在ERP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创新培养理念,在促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还具有熟练的实践能力。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本科院校如何设计实践性强的ERP课程教学设计,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特点和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相对于兴趣广泛且思想活跃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仅仅简单地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抽象的概念公式、枯燥的理论推导和单一模型建立,并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就业中,这些理论与模型也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益处,而且很容易给学生一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感觉,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工商管理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应用能力的多方面结合。但这些能力并不能够通过教师的程序性讲授获得,例如思维方法模式,实际知识应用等都是隐性知识,需要学生的自我领悟,因此学生必须通过一些实际项目训练提升自身的整合知识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就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而言,意识观念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中高校应该考虑到对学生管理意识方面的培养[2]。

 

2.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ERP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ERP不但与工业工程、信息管理或计算机相关专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对于实践性强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ERP被大多数本科院校设置为这些专业的核心课程。具体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ERP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ERP不但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企业全局经营发展的创新之路,而且能实现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和综合管理系统的能力,ERP成为企业顺应信息化时展的一个重要指路灯[3]。再次,ERP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愈发地体现出独特优势。典型的ERP系统中基本包含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部分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ERP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不但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了实践性课程改革的重要案例,而且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多方面的拓展平台。

 

但是在工商管理相关实践性专业中开设ERP课程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有教学比较偏重生产管理中的相关理论或ERP软件程序的设计,理论授课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或电子商务等实践性强的专业来说并不合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性,对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他们认为,ERP理论、生产物料和系统原理方面的内容听起来既空洞又乏味,教学效果比较差。因此,如何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制订偏重实践性的ERP教学计划,提高工商管理专业ERP课程的教学效率,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对ERP课程的学习兴趣成为极为迫切的工作重点[4]。

 

3.ERP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ERP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出差调研、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社会对ERP相关专业的人才要求及财经类本科院校和培训机构在ERP方面的课程设置情况。经过多年努力和积极探索,已经形成了集教与学、学与练、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分模块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

 

3.1工商管理ERP实验室的构建

 

南京财经大学ERP实验室是在2006年由原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改造而成的,其下设ERP经营模拟决策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室和 ERP创业实训室。实验室有自助研发的经济管理大型案例库平台、国内主流的ERP系统,以及相配套的沙盘模拟系统,可为全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等专业教学科研提供软、硬件服务支持。

 

3.2工商管理专业ERP课程实践性教学平台建设

 

首先,ERP实验室团队是根据ERP实验教学的需要,由不同院系工商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的虚拟教研室,进行教学及研究的合作活动,其中包括教学设计协作、备课协作、教学活动协作、教学手段交流和教学方法交流。通过虚拟教研室中各专业老师的教学交流,实现学生对企业整体经营的深刻体验。其次,在各专业教师合作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逐层深入的教学实验。先是对各专业学生的单项实践知识点进行实验教学,然后对课程和专业综合性进行实验教学,最后实现整个企业的仿真模拟实验。通过逐层深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学习企业各模块的专业知识,并迅速开展下一阶段的企业模拟实验。最后,在学生对各专业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ERP模拟经营实验、ERP沙盘对抗实验和ERP创新创业课程实验。

 

3.3“三阶段递进”ERP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一阶段学习主要针对低年级工商管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ERP企业模块模拟与操作的实验任务,实验地点在ERP经营模拟决策实验室。学生在了解ERP软件各专业功能模块后,使用ERP软件从企业决策者的视角在计算机上对企业经营进行模拟和操作,通过综合学习ERP软件的不同模块,使不同专业学生养成团队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二阶段学习主要针对二、三年级工商管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ERP沙盘模拟和实战演练教学,实验地点在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这一阶段中的实验内容是在仿真和直观的模拟市场环境中,指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各类管理知识和技能,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在与众多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获取最大经济收益和市场份额。这样的模拟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改等手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并能够将所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模拟实践中。

 

第三阶段学习主要针对高年级工商管理相关专业学生,采用体验式创新创业教学方法,进行企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实验地点在ERP创业实训室。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让不同专业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了解和体验企业整个创业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ERP的价值,充分体验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并对企业信息化的未来趋势有感性认识,最终实现了高校提升学生就业效率,促进学生自我就业的目标。

 

图2 “三阶段递进”ERP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4.结语

 

篇(6)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业没有固定岗位。

作为一级学科的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其核心课程通常也是其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课,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中,通常出现“工商管理无专业课”的说法,同时,这种宽的知识面也必然导致学生的知识不够深入,对每个方向的知识只是了解。同时,随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企业管理工作的分工更加明确,在过去,企业通常设有综合性的企业管理部门,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不再设有企业管理部门,而分解为质量部、销售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企业管理实践的这种变化,使得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最终要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某个职能部门中,因此没有特色的课程和能力培养导致工商管理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业没有固定岗位”。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现在的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在内。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很多毕业生居然只能“望洋兴叹”。究其原因,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其本身定位来说,是从事工商企业基层管理的高技能管理人才。然而在当前的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实践重“量”不重“质”、教学内容和手段更新慢、高素质师资匮乏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与当前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甚至错位。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实践教学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联系理论教学与工作实际的桥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基层企业管理人才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目标中不仅要体现现代社会和技术对课程知识结构的要求,反映专业方向的学术前沿内容,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能力,而当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书本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素养,较深的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的业务素质,掌握管理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技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就必须转换观念、合理定位,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其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专业自身特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不同于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面向企业招收有实践经验、实际工作经历的学员,其生源缺乏实践经验,这就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提出了重视提高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另外,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主观上有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提高的现实要求,而实践能力也往往成为制约学生日后在管理岗位上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迫切需求。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市场众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企业角度出发,在招聘时对学生明确表示了对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的需求,这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高校要想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商管理类人才,首先得明白当前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工商管理人才。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以管理为主要职能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中不仅要独当一面,同时必须学会协作和协调管理,不仅要有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如何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高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须首先从教育指导思想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构建和不断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在合理安排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市场需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构建和完善由专业课程、专业实习、课余实践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工商管理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一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同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一致;二是要优化课程结构,如: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要合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样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三是要控制课程门数和总学时数。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要注重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积累,注重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强化管理最重要的两种基本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要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意向和自身特点,从根本上提高专业素质。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面向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计划,改进教学内容,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人教育、个性教育和自主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地发展。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水平,增强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的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以综合运用和选择教学方法为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式的总称,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传统教学方法,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的讲授,形式单一、死板,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个性塑造及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格格不入。管理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才能发展,将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也才有意义。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十分重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有关实践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积极探索符合本专业特点、学生特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目前,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国内外教学方法的创新可谓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创新途径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基于工商管理实践的教学方法创新。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企业家讲座、管理咨询项目、管理实习。

(2)基于社会心理学及多学科综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如,团队学习、拓展训练、管理游戏。

(3)基于IT技术的教学方法创新。如,计算机模拟教学、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的适应能力。

4.以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加强专业实习与实践。

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基于真实企业的特定情况,通过专业实习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快速胜任工作,学校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专业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业人士或相关专家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实习、企业诊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管理实战教学模式的运作中,除了学校与真实企业合作,以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技比赛,如企业管理挑战赛、电子商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执行。鼓励学生直接进入市场,可以是兼职,寒暑假短期打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做市场调研,以研究的态度学习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也更科学,更能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总之,通过这种实战参与和演练,使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系统运用所学知识,为合作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可能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方面迫切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及院校特点,贴近社会需求,拓展专业深度,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1.国外有关就业能力的概念。对于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各国的研究略有不同。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Beverridge在1909年提出的,其目的是用来判别哪些劳动者可以被雇用的,哪些劳动者是必须被替代的。国际劳工组织把就业能力表述为“个人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则认为,“就业能力不仅是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企业中取得进步并发挥自我潜能,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做出贡献”。美国劳工部把就业能力分为基础性技能和工作性技能两大类。英国教育与就业部提出就业能力包括传统智力技能、核心技能、拥有市场价值的个人特性和掌握企业如何运营的知识。加拿大会议委员会提出就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个人管理技能和团队技能。

2.国内学者对就业能力概念的解析。国内学者在就业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构成要素和层次方面。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王霆把就业能力看做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技能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能力群,可具体归纳为劳动者满足就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三大要素。夏兴刚指出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素质、管理技能、道德个性和知识水平。

二、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

就业能力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能力结构是从求职者所具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而狭义的就业能力结构主要是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个人特质方面展开研究。根据对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结合工商管理类职业岗位(群)招聘的要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界定,笔者认为,从狭义就业能力结构的角度分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主要由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i大模块构成。

1.专业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即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要素。专业知识是学生在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各环节的学习,将外在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内化成由智力因素联系起来的多层次、多系列、多要素的专业知识综合体。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不但可同化原有知识并合成新观念、新知识,更有利于增强专业技能,最终提高工商管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除了明确所需专业外,更重要的则是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达到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

2.通用能力模块。通用能力模块是指除专业能力外,人单位招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所看重的基本素质能力,这是关系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生来说,通用能力模块具体包括健康的身心、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是工商管理大学生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而获得的工作能力。用人单位往往通过简历对通用能力进行初步考查,通过简历筛选的学生则会进入面试环节。面试大多会结合用人单位的管理实际展开,面试官都会针对大学生的表现予以测评。如果用人单位认定参加面试的毕业生已经具备了工商管理类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学生便基本上可以顺利就业。

3.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进入职场后是否能成为职业精英、实现持续就业的决定因素。对于丁商管理类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则是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能力只有在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块通常是决定一个学生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毕业生在签约前来单位实习或试用,其目的就在于考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质。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块素质高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大多经常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调查、企业假期兼职等活动,这些学生除了能顺利就业外,大多能在单位得以继续提升,实现持续就业。

三、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政府、高校和学生三方应协调起来,采取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完善培养体系、学生自我构建培养方案等有力措施,全方位培养]=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

篇(8)

一、问题提出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实战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战性。但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教学重课堂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实战能力培养;重真空环境下的理论工具和方法的使用,轻真实商业环境下的实践实战。

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市场需求分析。作为全世界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角斗场,北京市几十万家企业每天都在上演不见硝烟但却异常惨烈的商业战争。这就产生了对高质量咨询的需求,催生了商业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商业咨询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咨询师。作者所在单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每年有大量学生进入咨询行业,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管理咨询师就成为摆在工商管理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所在单位的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依托,立足学院学科基础较好、教师承担纵向与横向课题较多的实际,提出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为载体,在工商管理实验班中培养“厚基博实、明理善用”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思路。

二、“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本质是利用教学促进科研,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目前,高校在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突出表现在在学校层面缺乏对科研反哺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领导,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和配套的激励措施,甚至教师在科研反哺教学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还没能得到充分的认可与肯定等(刘咸卫,2008)。这种现状导致教师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相关保障制度,为科研反哺教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高校深入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赵昆朋、王雪银、马远方,2010)。

“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需要集聚一批优秀的教学与研究人才,这些研究人才的学术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研究专长方面都具有特殊优势,同时这些人才往往组成团队,承担着多种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并且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例如,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于2010年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团队中的主系列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每个教师均负责至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些人才资源优势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李昌祖,冯雯,2009)。

三、“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理念、思路与逻辑框架

本项目以作者所在单位的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依托,立足学院学科基础较好、教师承担纵向与横向课题较多的实际,提出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为载体,在工商管理实验班中培养“厚基博实、明理善用”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

(一)教育理念

课题进课堂,课堂促课题。立足工商管理学院良好的学科基础,教师承担众多纵向与横向课题,提出“教师研究课题进课堂”、“研究课题反哺教学”要求。同时,通过课题形式,吸引学生学习管理理论,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管理案例创作”、“咨询报告写作”以及“学术论文研究”的能力,协助教师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基于研究基础的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具有“厚基重实、明理善用”素质,具有较强文字表述能力、实践实战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

(三)教学平台

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课堂理论讲授与课题调研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二者的协同创新。通过“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管理理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管理案例创作”、“咨询报告写作”以及“学术论文研究”的能力;同时,又为教师完成课题提供了保障。

四、“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过程

利用作者所在单位教师承担众多横向项目的有利条件与丰富资源,学院精心打造了一项“以教师实战项目带学生实战能力”的“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编写管理案例”、“撰写咨询报告”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致力于成为优秀管理咨询师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以教师承接的横向项目和案例编写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先后有253名学生深入同仁堂、蓝景丽家、中国木偶艺术剧场、燕京啤酒、兰格集团等3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实际及管理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或进行案例编写。学生先后参与编写了13个企业管理案例,使学生对企业的运作有了全景式、直观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实战能力。

五、“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效果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增强,其职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单位满意度较高。近几年作者所在单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一直保持较高就业率达到97%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国资委等国家机关,IBM、埃森哲等外资企业,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五矿集团等央企,平安证券、用友等多知名企业。同时,就业单位对我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评价较高,普遍认为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实战能力强、英语水平高。12家用用人单位发来感谢信充分肯定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同时,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普遍较为良好。学生就业后职业发展良好,能够较快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赵昆朋,王雪银,马远方.浅谈科研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4,101.

[2]李昌祖,冯雯.大学“科研反哺教学”及其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71-74.

[3]张宪立.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辽宁高职学报,2007(9):46-47.

[4]刘咸卫.回归大学育人本真: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29-31.

篇(9)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工商管理是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推广渠道和方式、人力资源、财务会计、融资预算等多专业、多领域进行研究和学习的专业,具有注重实效性、专注应用性、开拓创新性等特点,是一项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战略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的专业。工商管理人才在企业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管理结构的研究和分析,找出阻碍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同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制定、员工岗位职能界定提供建设性意见,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并同时具备法律、政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我国经济并入世界经济轨道之后,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越加的关注和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方式,如在高等院校中专门设立工商管理专业,扩大工商管理专业收生规模、对工商管理人才就业提供“绿色通道”等方式以扩大国内工商管理人才规模,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推动国内工商管理人才体系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体系培养当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造成工商管理人才体系失衡,学生的理论能力超过实践能力等等。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合理,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式、师资队伍力量和实践操作等方面与现实发展状况不符,因而造成工商管理人才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很好进行运用。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偏离实际,与现实发展不符

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偏离实际,与现实发展不符的现象。据研究表明,78%的工商管理专业将课程设置的过于细化,将工商管理专业细分为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专业、物资管理专业等等,而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应当是对与企业建设和发展有关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在专精某一部分或某一类专业的情况下,对其他属性的专业也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下为企业寻求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和优胜的竞争机会。偏离实际的课程设置,使得工商管理人才局限到单一的目标下,与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不符合,也为工商管理人才的就业机会缩减了途径,造成了工商管理人才在进入市场后只能被动的选择单一工作岗位,而不是有效的掌握到主动性,成为就业的主宰。同时,课程设置偏离实际,与现实发展不符还对工商管理人才造成的很大问题是加深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误解。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一定年头,但是许多人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劳动力和制造力占据市场的时代,对工商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人才的认识并不多,认为工商管理就是工商行政管理,是处理行政类事务的,对企业的发展可有可无,现行的单一化课程设置方式使得工商管理人才在市场中选择企业和进行就业时更容易遇到阻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完善,造成受教育者的学习程度受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并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国内的教育改革,但是,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处于基础水平。我国教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员,大多是从其他专业并入过来的,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教师,因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呈正比的关系。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采用、教学理念的引导等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意见,因此也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程度造成一定限制。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进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性的原因就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完善,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发展掌握程度的不扎实,导致了人才进入市场后的偏差。

二、改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措施建议

(一)找准自我定位,寻求多元化发展

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场所,教育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所在的院校首先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与社会不适应的问题。院校对自身性质进行认真分析和探究,找出所在的工商管理专业与自身文化元素、政治元素的共通点和差异性,如学校是以研究性质为主的,那么专业也应当偏向于研究化和理论化,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人才是属于理论型的,专注于对影响和推动工商管理发展的知识和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学校是实践性为主的,那么专业也应当偏向于实战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与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的,能够进入到社会当中,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战略性意义的人才。当院校找准自己的定位之后,受教育者才能依据其定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性质的选择,从而解决了工商管理人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困惑,为其自身寻求到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二)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要为进入社会服务的,是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因此,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对课程设置比重进行调整,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课程比例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受教育者个人意愿,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划分,在扎实理论的基础上也不要放松对实践的掌握;其次,从应试学习模式转换到自主学习模式,通过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活动,提高受教育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由被动吸收转为主动学习。

三、结论

日益严重的人才过剩与工商类管理人才奇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当在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西方先进的工商管理经验,为自我寻求多种就业体验机会和就业渠道,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在发展中不断提升,符合社会和企业对自我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工商管理人才是适用于社会各个经营管理活动体系中的行为主体,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培养有就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增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操作性、迈向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向势在必行。传统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方向上集中于市场营销、人才资源、企业管理等,而从实用性方向考量,此类方向很容易出现岗位重叠,供大于求的现象,致使大量的待岗人员的出现。由此可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专业设置及专业选择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是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曾经的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也指导着在校生专业的选择。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多。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能力型人才大量增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首先,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模式陈旧。主要表现在专业特色张显不出来,毕业生没有优势。工商管理专业最初是借鉴了西方的专业设置模式,具有很强的西方管理模式的影子。而其设计特点并不能适应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培养的人才没有特色,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出现脱轨现象。其次,职业技能方面缺乏与工作接轨的机制。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着其特有的局限性,学生一味地上课、写笔记、考试、拿证,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毕业后不适应企业的高效发展模式的情况屡见鲜。现阶段出来了企业无人可用、毕业生无业可求的尴尬局面。再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关系到教学水平、教学效率的完成情况,好的课程设计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1]。

二、强化就业能力的指导作用培养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各大中型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后,“一带一路”经济延线更是发展势头猛烈。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力源泉,需要在培养阶段就开始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创新式的人才培养:

(一)培养目标的设定应贴近市场

对于人才的市场需求可以决定人才的培养方式,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例外。市场需要管理型人才,就应在管理才能方面加大培养力度,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现有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明确的划分。有管理才能、组织能力的学生应多涉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的学习[2]。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将手上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对于技术型人才,则应因材施教,学习与技术相关的专业。针对不同类别的人才首先做出准确的定位。然后再体现个性化培养,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其独有的竞争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要从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开始,继进有意识地进行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向工作岗位时,可以快速适应管理环境,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实践才能获真知

增加实践内容是教学方法的改进,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的内容,是提升该专业就业能力的有效路径。首先,要加强相关案例的教W。案例是专业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专业知识可以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无疑是对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该项学习的重要性,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很容易找到解决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其次,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将管理层面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填加到教学中去,设定管理情境,给学生分派角色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3]。情景模拟有利于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所创新。与此同时,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就可以看到其锋芒,学校和教师应给予这样的学生更高层次内容学习的机会,相信会培养出极具管理能力的人才。

(三)通过职场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场训练很好理解,旨在培养学生进入职场后的适应能力。但在职场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切忌训练过程过于简单,使学生感受不到职场压力的存在,而忽视训练内容的重要性。实际操作中,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将学生分期分批地分配到大型企业实习,做与专业相通的工作,同时与企业正式职工同等要求。通过日常工作来熟悉职场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4]。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不服输的劲头,与企业正规团队同时接受项目任务,到一定阶段后,看双方的进展程度,判定学生管理潜力。到达期限后无论结果如何,都制作成PPT展示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团队需要其他部门给予的合作应与企业团队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竞争的公正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推行过程较为复杂,但对于学生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均会产生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该目标和方向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专业特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应从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并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避免出现高分低能、不适应企业发展、就业能力低下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在就业能力指导下,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致力于高端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发展、企业的进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安玲,王小青.基于就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4):18-19.

[2]王小清,杨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构想[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4):56-57.

篇(11)

恨它,是因为该专业的毕业生对职场的定位往往都很高,但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是都可以做到管理层次的。

一般来说,工商管理也称工商企业管理或者企业管理,这个专业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

学习研究的三大模块(每个院校在研究方向上会有些许不同,此处仅概括参考):

企业管理:研究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优化。

主要有生产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中国企业国际化、创业创新管理、公司治理等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即使把钱都分出去,只要还有这一帮人,钱还能再赚回来。学了人力资源管理,教你如何识人、辨人。”想知道你的薪酬是怎么被制定的么?想知道你将来工作干点什么才不会被卷铺盖走人么?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会帮你答疑解惑。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物流就是送快递么?这种看法显然是肤浅的!如果说资源是第一利润源泉,人力是第二利润源泉,那么物流就是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现代物流系统是从供应、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到消费的供应链。

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是要协助物流业务,实现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

职场人说:

1.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

涉猎广泛,无论是从营销到财务,到相关法规,还是从个体技能到领导团队都设有相关课程,都为毕业生成长为一个管理者打下了理论基础。而管理人才在中国企业是绝对缺乏的,一个公司的管理层的水平决定了公司的发展,优秀的管理人才前途无限。

2.工商管理专业的劣势

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本专科院校有很多,可能是最常见的专业之一。毕业生输送量过大的局面远远超过其他技术专业,而同时,最能发挥这个专业专长的管理岗位又是企业相对少的职位,供求严重失衡。国内少有企业把毕业生作为定向管理岗位招聘和持续培养对象。至于能否走上管理岗位,关键还是要看在基层的业绩。

当然,公司内部的转岗机会还是很多的。有志于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跟钱直接打交道的工作,平时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注册会计师虽然很难考,但大家都明白持有一定分量的资格证是进入好公司的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