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1 17:11: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篇(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增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工作重点。

1当前部分青少年思想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少年思想也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造成了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理想信念淡漠、文化生活低级枯燥等现象的出现。譬如有些青少年政治观念淡漠;有的狭隘自私,只顾索取与得益;缺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的沉湎于游戏和网络;还有一些青少年讲享受,盲目追求高消费等等。强化政治意识,加强理想信念是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课题。部分青少年认为经济建设就是挣钱第一,造成了思想认识错位,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对许多社会问题不能从整体上认知把握,片面理解,对社会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感,产生了信仰危机。排除部分青少年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存在的疑虑与隐忧,是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与改革开放成就相伴的一现象是趋于形成固定格局的收入两级分化、失业下岗、竞争失序等,导致部分青少年对改革负面评价的增加,对改革的前景持观望和说不清的态度,甚至有的青少年认为前途渺茫。强化法制纪律意识,增强社会公德是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题。部分青少年由于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处理问题时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同时,当前的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并存在许多新的道德困惑。部分青少年对公德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强烈要求改善社会公德,但对自身的道德实践却缺乏严格的要求。加上社会对一些现象不能做出明确的道德评判,直接影响部分青少年行为的选择和道德的困惑。提高文化生活品味,丰富青少年社会活动是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课题。部分青少年文化生活倾向于低级枯燥,沉迷于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没有把精力放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汲取上,文化品味有待提升。

2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与感召力和凝聚力间的关系

青少年思想出现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不仅会造成思想教育工作的无效,还会降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威信,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很大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缺乏感召力和凝聚力,如果工作不能符合青少年的思维和活动模式,就无法获得广大青少年的认同,又何谈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呢!因此,我们应当明确把“以人为本”提升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客观评价及深层次分析他们的思想现状,准确把握思想教育的定位,理清工作思路,丰富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与形式,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篇(2)

在眉睫。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是主阵地。面对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学校应如何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学生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综合素质,能够运用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当然,教师除了具有熟练驾驭网络的技术之外,自身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辩证对待网络的能力,能够认清网络的利弊。

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引导

要改变以往过于追求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做法。信息高速度发展的今天,更要始终坚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始终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引导;要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当然,要想让这一目标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信念,就要改变教师的强势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达到育人、感人、化人的目标,增强学生自觉抵御网络污染的能力。

三、开设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信息时代,对青少年避而不谈网络,不让其接触网络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接纳网络,不能因为它存在负面效应就因噎废食。为此,各中小学都应积极开设网络基本知识课、网络教育课,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网络,懂得网络,正确区分利弊,学会做网络的主人。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尽量让学生少去网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明文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据实际情况来看,大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网吧反而是未成年人是主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电子阅览室,学校可以通过在电脑上安装“绿色”软件,过滤垃圾信息、网站等,避免学生因误点、好奇而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样,既满足学生对网络的需要,也能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四、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篇(3)

1.思想教育功能。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博客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得到凸显。例如:教育者可以将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发表于博客上,促使其阅读与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及时性。如果教育者能够结合理论观点,再辅以生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则更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师生交流功能。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教育行为得以实施的保障,确立适宜的交流平台是使得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的基础。博客的合理运用,也是师生交流功能的良好体现,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及时和直接的手段。网络深入了千家万户,也就注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多了更多的交流空间。而博客的即时性、丰富性、平等性、双向性等特点也自然的为许多教育者所应用。这种打破时空限制、交互式教育就使得教育双方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和探究,变点对点的线性教育为点对面的立体型交流,变单向传递为积极互动的双向、多向交流。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沟通日渐弱化,师生交流缺少真诚的现实情境下,在看似虚幻的博客交流中,表达一种真实的思想,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厚爱,像在一些个案的处理上,就能避免面对面的尴尬和针锋相对的困窘,反倒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势必会将本是分散的个体凝聚成强大的社会集合体。

3.覆盖渗透功能。博客本身就是一个低门槛的信息库,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访问自己想访问的博客。这种相对随意的访问功效就让博客具备了一定的覆盖渗透功能。网络的渗透是具有相当大的广度的,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这足以增加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利用博客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通过先进事迹的宣传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访交流等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讨、论坛等模式实现教育的深度覆盖和渗透,进而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使彼此的交流得到迅速地传播。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通过博客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生活动态、以至心路历程。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就使得教育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和剖析更为深入,也更容易面对教育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规范的博客管理都有着明确的内容分类,或生活感悟,或教育反思,或人生感动等等,随个人的喜好与追求。若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这样就突破了博客中分类的狭隘性,直接发挥这种专栏博客的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随时更新的教育日志,包括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及相关的信息、特别的兴趣等做及时的。

为弘扬主旋律,因势利导,引导青少年行为的健康发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博客。博客的世界可谓多姿多彩,自由自在,从自主建构的资格到形式都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是网络环境下的另一种自由,这当然也为我们开展和实施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捷。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若我们将自己正面引导的话语权和教育权通过博客的方式扩大其影响力和说服力,势必会让我们的善意引领和正面教育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通途。而建立这样一个专门的博客,集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经验于一体的教育专栏,更易让我们成为思想政治专业教育的佼佼者,在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展历程的同时,又是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宣传和交流阵地。

2.规范受教育者对博客的使用。面对网络环境的天马行空,相对的自由就需要必要的束缚,以作为对正确行为的引领。学生个性的不断张扬也让他们对现代化交流手段有了绝对的创意空间,而他们尚未成熟的思想素质又难免会使他们陷入一种盲目崇拜与追逐的危机,以至脱离正确的轨道。例如:沉迷于网络,恶意使用博客进行交流的情况仍然多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下发挥课堂优势,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博客管理培训,规范博客的管理,借助于培训帮助青少年从主观上认识博客这一新生事物的本质,而不应当把自己封闭在博客世界,故意脱离现实世界。还要使他们明白,博客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只是我们生活中的部分寄托,不可拘泥于它,更多的难题还得回到现实世界中去解决。另外,还要教育青少年树立责任意识,在自由沟通的前提下,还要保护网络环境的纯洁性与正义性。只有权利与义务、自由与法规的结合才是博客应当遵守的根本准则。

3.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圈。博客圈是博客运行的新型群体,是指有着相同经历或者相同兴趣爱好的博客,自发或有组织地建立起的博客群。在博客圈内,所有博客的管理者都可以即时地了解每一个博客的更新情况,通过评论、回复等方式发起群体的交流,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料通过群共享给其他博客。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交流变得愈加无极限,沟通没有了障碍,博客圈的建立更能够保证群内人员即时地获得同行的教育案例、经验和学生的最新动态,以此为自己工作提供更大的便捷和针对性。教育者本身也可以充分利用博客圈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4.建设专题特色博客。建立博客的目的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教育者就要不时地拓展博客中的有效教育资源,挖掘特色教育方式,让枯燥的教育富有更多的生机,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的日子里,可通过添加适当的文字、图片,通过安插适当的教育视频来实施教育,让鲜活的教育手段为看似抽象的教育服务,亦不失为一种良策。教育者还可结合自身的教育优势,在博客内设立心理健康 、学习辅导、生涯设计辅导等专题分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5.确立有效的博客监督机制。博客以低门桩、低技术的特点让很多人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写自己的感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通俗性。但由于青少年处于特定的生理、心理成长期,不可避免地会利用博客发表一些不利于健康成长的言论、思想和观点。

而博客抒写的自由又无法对其进行约束,对于缺少自制力的受教育者难免会走入误区,故若想很好地利用博客,发挥博客的良性引领作用,确立有效的博客监督机制则是教育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颇为有效的方式是在从事教育的群体中,推选部分教育者作为博客监督人员,这些人员可通过经常上个人博客浏览,了解博客管理的具体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博客圈内的即时交流进行反馈,便于每一个博客管理者改进并提高。

当然,借助博客传播的迅速和即时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保障博客正确的导向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随时遇到的新问题,提高工作的时效性。

篇(4)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42-03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方法的研究

鲁洁从深层次对道德教育进行了全面探索。探讨了道德教育的人学基础,道德教育与当代人之生成、个人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教育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境遇等问题,以求探寻与发现德育的新路向。檀传宝以德育对象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以道德学习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基本追求,逐一对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德育原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学者以论文的形式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原则、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谢登斌指出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目中无人的教育。当前西方各派德育理论,其主旋律是反对道德灌输,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对道德需要作溯源性研究,认为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并建构出新的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也有学者注意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问题,申淑征指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面对青年学生这样一个抗风险力偏低、处于塑造期的群体,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调动一切有生力量,探索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各种有效途径,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教育体系,是当前正确应对形势、解决存在问题的出路和捷径所在,阐述了全员育人这一观念,但作者没有对这一体系如何构建进行相关阐述。何婉平在《论传统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一文中强调要注重“传统教化方法”,它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有益观照,其榜样示范、践履笃行、寓道德的自觉性于道德实践中,突出生活化、社会化的特征值得借鉴,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正确认识“灌输”方法,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生活化。还有学者把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强调学校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如张莉、黎静文、骆风、王巨章等都提出必须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著述也颇多,主要有刘洋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解析了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梳理了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直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诸多挑战,特别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分化并逐渐解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全球性的问题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这些情况使得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任务日益迫切和艰巨。

冯静在《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情况,加深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第二部分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着重从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全球化概念为切人点,通过阐述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多义理解,凸现了西方和我国关于全球化的论争。对全球化含义、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和再认识,拓宽拓深了全球化的研究。提出只有把交往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相结合,找出二者的内在关系,并探究交往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将二者内在地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整合,从而把握当代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三、网络信息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梁丕恒分析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对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曾长秋在《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达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目的。

周飞在《试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构建》一文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创新,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顾海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书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管理的理论阐述和微观管理的经验总结、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反思和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验密切地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探讨了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阐述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到见解,论述深刻,思路创新,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梁金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中着重指出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互联网发展、市场经济环境等新情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汲取人类先进文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接纳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如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等。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狭隘的、固执的甚至是偏执的思想观念和做法,要在开放的体系下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马小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拓展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育、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丰富精神教育、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等对策。

此外,不少作者从各个层面研究高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当代高校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实践

许多学者也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希望从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获得更多的借鉴。

如陈立思在《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导言阐明了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与意义,论述了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特征和趋势、理论研究状况和组织管理状况。并对美、英、法、德、苏联/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八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特色、经验、问题和走向进行了论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使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使自己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活力。”

王杰在《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一文中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念、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通过对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历史考察,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特点及其趋势。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对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历史时期进行划分,阐述了西方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主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二是总结了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沿革的特点及其趋势,结合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分析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三是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改革的取向提出建议。对改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杨稣在《当代国外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及启示》一文中在分析和借鉴国外思想道德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了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本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工作启示。吴琼在《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一文中也作出了类似的研究。

葛立娟的《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玲的《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林海玲的《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等文也分别对俄、美等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特色做了研究探讨,并展开相关对比研究。

郑永廷的《论当代西方国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王妍的《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等文章也分别对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与对比,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借鉴。

六、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

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学校层面如何采用新形式、新内容开展相关教育,大多数并没有跳出学校教育这一局限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没有对整体体系构建有过多的涉及,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恰恰又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除学校这一因素外,还有家庭、社会、各种社会机构与民间团体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际中更需要综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脱离物质实践谈思政教育是不全面的。

在研究对象上,专注于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其他青少年群体。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都不为过,但我国的国情同时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以外的学生及非学生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把青少年这一整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研究大部分针对某一具体方面的对策,比较零散。不管是对网络环境下,还是全球化背景下,或是学校层面,或是家庭层面,可以看出对体系构建的研究颇少,特别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待加强。

我们首先应充分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的素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应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再次在充分调动国家、社会、家庭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如何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如何制定出完善并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来保障和促进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长,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谢登斌.德育新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5]王杰.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D].广州: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刘

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7]申淑征.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增强思想教育有效性[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1).

[8]冯静.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9]梁丕恒.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1,(6).

[10]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一、同辈群体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同辈群体是价值观、生活态度、家庭背景、年龄、爱好较为接近的人组成的互动频繁且关系密切的松散性群体,因此,这个群体又称同辈集团或同龄群体。同辈群体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一)价值追求多元化。随着西方消极道德观念的涌入,使得青少年在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和行为准则上产生了迷茫,导致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追求从注重理想、无私奉献、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现实和功利、注重索取、注重金钱价值和感官享受,价值追求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二)交往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传统的面对面直接单一的交往方式逐渐被电话、手机、微信、微博等多样化交往方式所代替,多样化的交往方式不仅促进了同辈群体间交流的频繁化和日常化,而且还满足了青少年同辈群体情感发展的多重需要。

(三)核心人物的权威性。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同辈群体,群体内的核心人物一般不是通过选举、派遣或任命产生的,而是核心人物在群体活动中凭借自身卓越的才华、良好的品德修养等获得成员的认可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四)行为规范及价值准则的独立性。在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方面,同辈群体从服装、发型、交往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标准,为避免群体内部的压力和排斥、避免群成员彼此间的冲突,群体成员一般都会自觉遵守这种具有独立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五)群体成员意愿的自由性。同辈群体是在无意中建立的一种非正式群体,群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自由选择和组合,并根据群体内大部分成员和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内容。

二、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同辈群体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一是满足青少年多方面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与传统多子女家庭相比,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玩伴较少,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因而,更加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在无意中进行的,群体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关爱与尊重不仅能使青少年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上的慰藉,满足他们的交往需要和归属需要,而且还锻炼了坚强的意志、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了他们的和谐发展和心理健康。二是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同辈群体是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同辈群体主要由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的青少年组成,在长期的交流和探讨中,群体内部成员与同伴的交往比父母老师更为紧密和直接,这对挖掘青少年特长、开发其潜力与智力、促进青少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能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习惯。与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相比,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在无意中进行的,同辈群体交往影响的渗透性与长期性使青少年在日常交往中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同辈群体对当代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一是同辈群体多元化价值追求影响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形成。面对各种思想的冲击,正处于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初步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很容易被各种社会思想影响,形成价值错位。在同辈群体中,成员间交流沟通内容的不稳定性、情感纽带的单一性以及与家长教师情感交流的削弱增强了青少年对同辈群体的盲目依赖,受成员影响而形成一些特殊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价值观念。在这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青少年会越来越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二是同辈群体结构性缺陷易使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气。同辈群体的内部行为规则对成员具有十分强大的约束力,因而,对于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组成的同辈群体来说,抽烟喝酒、打架滋事、偷窃抢劫等行为已超出道德和法律底线。此外,同辈群体成员间感性成分较强,理性指导缺失,因而在发生冲突时,群体成员常意气用事不能采用理性手段解决问题。这种行为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是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或骨干成员意识一旦出现偏颇就有可能导致群体性消极。青少年易对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或骨干成员产生权威迷恋,一旦核心人物或骨干成员的思想与行为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那么追随核心人物或骨干成员的其他成员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三、正确引导同辈群体,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一)重视青少年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交往给予正确引导。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思想情感发展的源泉。从友谊中获得成长和进步,拥有伙伴并快乐地生活是青少年交往的一个重要标准。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应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他们营造和谐的同辈群体交往氛围,并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交往技巧。家庭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深切关注青少年交往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会与同辈群体交往;学校要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教会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和敏锐的思考分析和评价伙伴关系,提高其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提高青少年辨别能力,远离同辈群体不良的亚文化。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独立性和逆反心理更容易使青少年受不良社会信息影响导致行为失当。由于青少年价值观不成熟,加之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虚拟性和封闭性的网络为不良文化的扩散提供了空间。如果家长、学校疏于管教,一些意志力较弱的青少年很容易被卷入不良文化漩涡中,最终引发行为失范、犯罪。因此,家庭和学校应引导青少年提高辨别能力,对友谊和不健康交往有着正确的认识,从而远离和坚决抵制同辈群体不良的亚文化。

(三)加强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人格魅力教育,引导同辈群体健康发展。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一般会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他们往往是群体中能力最强、威信最高的人,是整体群体的核心,他们的言行对整个群体起着重要的领导和影响作用。因此,要想使青少年同辈群体得到积极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人格魅力教育,挖掘核心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励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进步,对有消极倾向群体作思想工作时,应对同辈群体的核心人物进行重点教育,进而带动群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内部行为准则,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综上所述,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加强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特点的研究,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开展健康的同辈群体交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也是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篇(6)

一、引言

作为现代新型的传媒文化,影视文化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和信息的便捷性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影视文化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传达了当代大学生所急需的正能量。然而,影视文化虚拟的世界以及一些文化糟粕可能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撼动,沉溺于影视文化的虚拟世界却在现实世界难以立足,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难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难以对学生所接触的各种影视文化难以了解。这是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挑战,更是一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积极影响。

二、影视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先进的采编播设备也使影视文化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运用优秀影视片加强对孩子和青年进行素质教育肯定是有效办法。”

(一)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相比传统的书籍文献,一些弘扬主旋律的影片更具有可看性和生动性。随着对影视文化了解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主旋律电影也不再像《小兵张嘎》、《地道战》这类影片较为枯燥,说教意味浓厚,当下的主旋律电影如《集结号》、《云水谣》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美丽的画面加上如《云水谣》中徐若等明星的加盟,更是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的观看兴趣。在观看中,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的壮烈气概、民众的朴实自然、战争的残酷悲壮,正如马克思所说,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有利于在无形中给青少年灌输了爱国的理念。

(二)是青少年接触世界各地思想文化的有力武器

影视文化好比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青少年可以坐在课堂里,听到著名大学教授学者的课程视频,与大师的碰撞更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同时也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是青少年发展再创造力的有力体现

“自媒体”时代的悄然深入,微电影这种简短的电影题材以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吸引了诸多青少年的关注。微电影的主题多为体现亲情、呼唤友情等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向上的题材,这种学生自己拍自己看的题材在青少年中的接受度更高。诸多青少年也尝试自己学习制作简短的微电影,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积极地投入到积极健康的文化的传播当中去,成为一名“传播者”。

三、影视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注意提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影视文化极大发展的当下社会,各种题材的影片不仅给人们带来便捷信息、充分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更是突破时空的局限,方面教师将世界各名校的教授资源带入课堂,是学生身临其境般的与大师“零距离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思想境界的同时,不良影响也随之而来。

(一)电影分级机制不利威胁青少年价值观

在中国,直到2011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才正式颁布,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秩序可谓是终于进入了一个法制的轨道。然而,无论是《电影管理条例》还是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都只涉及电影审查制度,并未涉及电影的分级制度。在文化日渐开放,电影也日渐商业化的今天,为了制造话题、吸引更高的票房,电影中的暴力血腥、激情片段、虚幻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多,对本来价值观尚未稳定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比如在2013年上映的《小时代》凭借豪华的明星团队和导演本人的影响力在首映3天就获得了2亿的票房,其中八成以上的观众是90后,随着高票房而来的就是学业、业界对该片传递“拜金主义”、制造虚幻生活假象的批判,家长也十分担心其中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消费观。

(二)网络外国电影混乱青少年道德认知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猛,据调查截止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超过7亿,网络的发展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青少年是最容易吸收新事物的一代,又是最不够理智的一类群体。在中国网络监管不利的情况下,外国的电影大量涌入网络,有些电影中带有的文化霸权主义色彩,企图对中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和侵蚀。而影视的过度影像化倾向,会是他们在观看时不动脑思考,思维随着影视剧人物的喜怒哀乐转动,养成无目的,无条件的接纳,这很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三)沉迷虚拟影视易疏远青少年人际关系

影视剧的大量泛滥,会导致青少年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而偏重于与影片中虚拟人物的虚拟交往和幻想,产生人际关系冷漠、人际情感萎缩、人际距离疏远,从而造成新的人际关系障碍。一些具有保守、抑郁等性格特质的青少年,不喜欢也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而观看影视剧就成了逃避现实生活的一个好途径。

据报道,2012年一位英国某少年因沉迷于影视剧遭到父母反对,将父母杀害,并模仿影视剧中将父母焚尸。如此惨无人道的行为正是由过度观看影视剧导致,长期观看影视剧不仅会导致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刻意模仿,还会导致疏远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导致自闭等一些现象。这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对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影视文化时代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启示

(一)定期展播优秀电影作品

针对初中、高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既符合学生口味,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的电影,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得到缓冲,更可以利用影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觉悟。对于大学生,学校的学生处、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可以安排一个电影放映室,每日挑出一些优秀影片放映,在校园内进行宣传,有学生自愿前往观看。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其自主安排生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能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洗礼。

(二)建立校园绿色网络

针对初中、高中,学校要定期管理校园附近的黑色网吧,防止学生逃课去网吧观看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影视作品。针对大学校园,基本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电脑,学校更应当引进一些能够有校过滤散播不良视频的网站,并建立或向学生推荐一些积极向上,又有青春朝气的新型网站,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公众平台等一些网络媒体,向学生传播一些优秀的影片信息,形成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健康网络。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最为校园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视文化在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充分的趋利避害,发挥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鼓励、引导、健全学生的人格,更应该将影视元素充分的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时尚、青春、活力的校园氛围,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论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侯学标,电影评介

[2]《关于中国内地电影监管机制的再思考》,王鸣剑,重庆三峡学院院报

篇(7)

二、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中学生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呢?笔者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学科渗透的主阵地。

(一)教师应当注重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其思想、行为、作风以及仪表和气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在其自身形象上出一点点的疏漏。特别是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对学校制定的规章记录严格遵守,自觉维护社会公德,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要带头先做到。同时将自己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表现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通过自己自律、敬业的良好人格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如,在玉树发生地震的时候,学校组织捐款,但是有些同学只捐了1元,而在平时他的零用钱也不止一天十元钱的水平,在课堂中我就这一事件对同事们展开了有关人性、爱心、人道方面的教育,但有的学生就问我捐了多少,我告诉他们我捐了1000元,他们就再也不出声了,而后我开始了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学生通过这堂课都充分的、真诚的表达出了自己对灾区人们的祈祷、关心以及以后会对灾区更加帮助的决心。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表率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的人格形象十分的重要,而思想政治教师的人格形象更加的重要,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连人格魅力都没有,那即使他的课再怎么精彩也无法对学生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因势利导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对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需要从学生自身的人格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计划。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他们有意安排一些出头露面的机会,同时需要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其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性格脆弱,对于该类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方式,给他留有一定的面子,同时需要对其良好行为适时的给予肯定,使其不会由于挫折而消沉;有的学生狂妄自大,对于该类学生,需要对其缺点注意留心观察,收集有关资料,课后与其进行私下谈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让其能够不断完善自己。

(三)教师必须树立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的思想

篇(8)

一、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论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渠道。相对于理论书籍、报刊文件、新闻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形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轻轻点击鼠标,搜索相关材料,这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和素材。

其次,网络舆论创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网络舆论的互动和开放突破了传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把教育信息资源发放到专门的交流网站、论坛、博客上,利于青少年上网浏览与阅读,随时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不用完全局限在学校的“围墙”内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与教育者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客服了传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

(二)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论内容的包罗万象导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受到不良干扰。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以及网络信息难以验证和控制,再加上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特殊阶段使得青少年网民在使用网络时没有道德上的约束,网络日渐成为各种观点的“集聚地”。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对这些信息大多难以区分真假。

其次,我国在互联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早已悄悄渗透到网络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实力大肆向我国鼓吹“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主张,以达到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很多青少年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好”假象。

再次,网络舆论背景下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缺失。互联网诱使一些人走向堕落、犯罪的道路,不但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而且还会沦为社会的蛀虫。

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虚拟世界,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快捷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特别是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种种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消极和积极共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正视和回应网络社会中出现的这些挑战,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二、网络舆论背景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措施

(一)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排除人与人的交往障碍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应当着重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全党和全体人民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才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二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在网络社会,要加强人们的道德教育,首先要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超越个人主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在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时,应当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要坚持道德,而且在网络生活中也应如此。三是网络心理教育。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站,通过一些心理专家在线指导,对广大青少年网民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并对他们进行及时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困惑,克服网络“依赖症”、“孤独症”等不健康心理。

(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舆论检查监督体系

检查监督是促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负责部门和单位应定期检查监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健全网络评论员制度,做到有问题及早发现;建立快速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问题早处理。不过,应当注意的是,检查监督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质是为了防止阻碍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因素出现,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顺利开展工作,把工作做扎实,以期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三)建立主流文化网站,丰富网络中的健康信息资源

青少年的思想尚不成熟,易受网络舆论不良信息的误导。建立主流文化网站,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德育建设,离不开一批高质量主流文化网站。在许多高校的校园网上,一批承担网络思想教育的红色网站纷纷建立起来。例如,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华中科技大学的“党校在线”等。此外,目前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都开设了专门介绍党和政府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栏目。例如,广州市建设的“网上政府”工程。这些优秀文化教育网站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网上健康向上信息的传播,使那些负面、消极的信息被排除在青少年的视线之外。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们应对校内媒体和信息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管,多策划传播一些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节目,弘扬先进文化,反对低级趣味,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启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2]周中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人民出版社.2009

篇(9)

一、引言

青少年是我国现在和将来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发展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的重担需要他们来承担。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年龄特征做出相应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显性

1.现代青少年的显著特征

口口相传的“80 后”的我们逐渐都已长大成人踏向社会,已从半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更多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而时下最具个性、最难管的便是所谓的“90 后”和“00后”的学生,他们生在新世纪也是高科技的年代,生在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家庭、社会环境都很优异的条件之下,在如此现实的社会中,学校也成为了一个小社会,各种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这难免会造成很孩子的攀比之心。除此之外,现在的青少年还普遍叛逆心强,喜欢彰显自我,同时,他们的自控力差,抗挫能力差。

2.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青少年就像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和肥沃的土壤来灌养的小树苗,但不能娇生惯养,因为有风雨等的外力浇灌,方可更加地茁壮成长。

笔者认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基础举措。除此之外,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从往看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薄弱

以邻国日本为例,日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日本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引领下,形成了一套全社会都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正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中的协作,使得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落到实处。回顾我国教育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还比较薄弱。

(1)教师未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普遍有限。我国大多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因材施教、具体分析等方法,并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年级,但我国对每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虽有区别,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教学方法也不够丰富,常是为了达到统一思想而强行“灌输”,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并充分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青年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重视个体差异,实现课程安排要有阶段性、教材内容要有选择性、教学方法要有层次性,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没有将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主要是教育者通过训练、说服、奖励和惩罚等方式,把社会公认的道德以正面、直接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形成与之相符合道德的过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取得最大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践薄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与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就必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会亲身体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的说教与灌输,与学生面临的社会道德问题联系不够紧密,从而错过了青少年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的良好时机。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1)家庭环境。往往普通家庭忽略了这个环境因素,新时代、新发展之外包括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及客观认识水平。青少年正处于接受知识、对环境及问题产生好奇和拥有自己的连续性思维的阶段,这样一来,即使你想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龙中龙或凤中凤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你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觉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行为,那你的孩子就会有相同的作为。由此可见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给予的,这其中也涵盖了类似于家庭环境这样的因素存在影响。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无疑是最容易影响青少年成长和意识形态形成的大集体环境,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具有整合功能、传讯功能、继往开来的功能和导向功能。笔者认为,为确保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政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国要加强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育人氛围:即家长要言行统一、做出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社会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育人大环境。

(3)学校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内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优美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法治校园等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班级间、年级间、院系间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学校及教师不仅要切身做到关注国内、国际的思想、政治动态,更要树起榜样,做好学生直接出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四、结论及建议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大胆借鉴国外一些拥有优秀教育系统的、较为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比较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分。同时,我们要结合中国实情,不能盲目吸收,要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把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篇(10)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性格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而且心境变化较为明显,这些特点决定了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业训阶段的队员表现突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所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寻有针对性的创新与发展途径,以此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运动员处在初、高中阶段,训练形式是业余训练,也就是说青少年运动员除了正常上课外,走出课堂直奔训练馆,学习时间要比普通学生少的多,而且有的运动员体育比赛任务较重,容易产生浮澡的思想。基于这样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引导容易被忽视或产生责任和分工不明现象,致使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脱离,无法达到家长、教师和教练共同育人的目标,甚至有时形成三不管局面,力量非常薄弱。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青少年运动员特点决定了其思想和行为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当前情况下,有些思政工作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用管理普通学生的方法来做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合体育专业的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遵循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老实听话、循规蹈矩作为根本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做事虽然中规中矩,但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青少年运动员是学生中较为开放和活泼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变化复杂,服从型的灌输方式不仅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学习欲望降低,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1】,因此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

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行为特点

作为青少年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文化理论知识的接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其他学生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也往往存在着一些偏见,这种偏见的存在促使了很多青少年运动员极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而表现出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容易使青少年运动员在处理问题时产生不冷静、走极端等过激行为。第二,经常会看到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在操场或者是教室中发出一些较为怪异的声音,或者是做出较为奇怪的行为,这不是他们想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而是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宣泄和从众,体育活动的竞技意识使得很多青少年运动员经常性的处于竞技激化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感情宣泄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压抑。

(二)人格特点

第一,青少年运动员大多对于社会和现实生活都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但是对于社会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为肤浅的状态。青少年运动员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较强,而且他们大多数性格开朗、思想活跃,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第二,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只注重专业特长的训练,而忽略理论素质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也不注重自身的个人修养,心理上较为散漫。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从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才能够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一)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政治素养,严守师德规范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事实上,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靠学生身边的每一位人,包括教师、班主任、教练员等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举足轻重。一方面,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与青少年运动员有着更大的接触范围和更多时间,他们与队员的交流机会大多是一对一的,因此更加容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授课或训练的过程中,每一次示范都可以成为一次情感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或教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简洁的语言,使队员享受学习、乐于学习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积极的情感回报,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就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发展体教结合的道路,创新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多年来,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场所是各级体校,体校也就成为了冠军的摇篮,同时也是体育部门发展竞技体育的有力抓手,而今,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出自学校,成为体校运动队和学校的骄傲。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3号)》【2】也明确指出,建立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模式。比如:在对青少年运动员思想工作进行目标管理时,教师可通过其优势进行引导和鼓励,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则是督促学生完成目标,进而引导培养他们服从全局、遵守纪律及帮助他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并且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加强“三方”联系,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

在青少年运动员学习训练过程中,要架起家长、教师、教练三方的沟通桥梁,利用qq、飞信、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搭建三方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训练和学习,发现有情绪异常时及时沟通,尽量让队员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青少年群体。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27.3%,学生群体在网民中占比进一步增大,占整体网民的30.6%。可见,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大部分青少年网民的上网目的是进行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等休闲娱乐活动。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既给青少年带来学习的便利,开拓他们的视野,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害,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影响身心健康。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看到目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对策。

1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 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网络环境迫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网络时代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技能以及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等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提高这方面的综合素养。然而,目前各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具备相关能力的人不多,从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还有待加强。而且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计算机中心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分开工作的,并没有将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学校应注重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整体素质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缺乏系统的建设 利用网络平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使传统的以教育主体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不再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平等、自主选择的权力,他们的主体意识更强,更喜欢主动出击,关注什么内容、不关注什么内容完全由他们自已决定。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红色网站”,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存在着内容不丰富、信息更新不及时、形式枯燥呆板、不够活泼等问题,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如果网络平台的点击率不高,青少年缺少浏览相关网站的积极性,则会大大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校园网,还是其他相关网站,都应该注重加强网站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时存在内容和方法单一的问题。例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博客上,长篇大论,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较之网络上的其他娱乐性强的内容,本来就很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加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很多学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尽管注重了对网络工具的使用,但只是一味说教,而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法缺乏新意,这种单纯的灌输往往不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2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 首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识模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还属于新事物,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造成工作内容和方法单一等问题。不应单纯的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理解为利用网络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该从广义上理解其内涵。不只是网络上,在网络下也应该创新教育方法,针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开展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够重视。其实,对于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的创新缺乏深入的探索。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总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状况,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不断深入研究。

2.2 学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的奖惩机制 要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开展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大部分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来说,还要承担教学或班主任等多项工作任务。这样教师不仅要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出考题、辅导学生等等。每天面对众多的学生,耗费大量精力,使一些教师工作量超负荷、疲于应付。有效的奖惩机制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性的重要保证,校方对于那些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否则,在缺乏相应的有效奖惩机制的情况下,再加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便会产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同时,对于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调动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2.3 政府对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政府的投入力度不够。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缺少资金投入、网络硬件设施不足、设备陈旧落后、校园网络技术不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短缺、缺少培训经费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政府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所致。此外,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同样需要资金的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加大投入,使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开展。其次,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网络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众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许多不良信息大量涌入,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使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但监管的范围和力度还不够,还是会有一些不良网站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府部门还要再接再厉,加强监管,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

青少年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涉世不深、自控能力还不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当前的网络环境相结合,找出更加适应时代特征和实用的教育方法与途径,以应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应看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动力之一,要使青少年健康发展,就应该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任务,社会与家庭同样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各方通力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2]张俊琴,龚俊松,唐天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江苏高教,2008(1).

[3]唐玮.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前沿,2009(21).

[4]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