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林业经济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1 17:11: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林业经济问题

篇(1)

林业是一项发展时间较长的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社会进步时展,林业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步摸索出了新的发展道路,开发出了多元化的林业经济形式,推动了新型支柱产业建设。同时,在一系列新经济刺激政策出台的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作为林业工作者,应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重视,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决策,促进新型支柱产业发展。

1.2有利于市场经济

林业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助力作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政策不断放开,发展理念逐步创新,市场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同时,林业也在相关政策扶持下,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在一系列种植、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不断创新提高的背景下,林业发展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能够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益。总的来说,林业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与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是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

1.3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已经一些时间,其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在林业发展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分片种植、分片开采,一般一个种植区的开采时间间隔在5~10a。较长的开采时间间隔,给林业种植区域留出了充足的生长空间,保证了林业自然资源的持续再生,使其能够健康良性地一直发展下去。林业经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带动一些关联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所以,林业经济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2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

2.1森林资源不断缩减

对于我国林业经济而言,森林资源不断缩减是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森林资源缩减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数量减少,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下降。森林资源数量减少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断下降,2005-2014年,我国人均森林面积降幅接近6.8%。森林资源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的生长年限较短,木料材质不够高等方面,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林业经济效益。导致森林资源缩减的原因在于树木砍伐不够合理科学,存在滥砍滥伐的情况;部分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存活率不高,导致在其成熟之前许多树木就已经死亡;林业种植技术、养护技术以及管理技术不够完善,导致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操作,导致树木质量低下甚至死亡,引起林木产量下降,森林资源缩减。

2.2林业企业自身建设不到位

我国林业企业的数量很多,在每个省市都有不少的林业企业。对于这些大大小小的林业企业,其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自我创新和改造工作缺乏,导致企业发展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与时展出现脱节,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许多林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体制缺少变革,林业生产技术不完善,管理工作不到位。不仅如此,许多企业还存在规模、生产分散和粗放管理的经营模式。这些都给林业企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3体制改革不到位

林业体制改革不到位是林业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改革缓慢和制度不完善2个方面。我国林业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快速,但工作体制的改革却甚微缓慢,难以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不仅如此,体制改革也很不完善,其覆盖范围过窄,实施力度不够,导致体制改革工作流于表面,没有触及林业经济的实质。体制改革不到位,就会导致林业企业出现权责不一、政企不明等问题,使林业企业没有足够的自,对林业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2.4基础建设薄弱

基础建设薄弱是我国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林业生产专业技术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以及林业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我国林业产业虽然存在时间很长,但是其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开始的,所以其存在起步晚的基本特点。起步晚的原因直接导致林业企业的基础建设时间不够,无法进行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导致专业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和世界先进技术存在一定差距。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问题,导致年轻人不愿意投身到林业经济发展中。

3改善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3.1扩大天然林区

首先,扩大天然林区是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需要扩大天然林区占比。其次,在对原有森林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还应该扩大天然林的种植,通过种植适宜的林木扩大天然林面积,提升天然林的比重。在扩大天然林种植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相关保护工作。第一,严厉处置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的行为,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当地群众,使其参与到护林工作中;另一方面应该配合林业执法部门,加强对这类行为的打击,切实保护森林资源。第二,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制定完善的防火措施,组建火情巡视工作组,对林区进行全面巡视,切实排除火情隐患。不仅如此,还应该向当地群众加强森林防火宣传,使其参与到森林防火工作中。第三,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引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构建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组建专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小组,落实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

3.2优化林木结构

森林资源是我国较为匮乏的一类资源,再加上林木损毁的情况一直存在,林木结构不断被破坏,导致我国林区的林木种植种类不够丰富,结构较为单一,周期衔接不顺,不利于进行市场经济竞争。因此,林业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引进更多品种林木,优化林区林木结构。首先,根据林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引进适宜种植的林木。例如,一类土壤条件适宜种植的林木除了当地林木种类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的林木也适宜种植。引进这些其他地区的林木,不仅可以丰富林区的林木种类,还可以增加林区物种多样性,利于林木生长。其次,利用种植技术优化生长周期。能够持续供应林木产品是林区的基本要求,但是林木的生长周期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先进的种植技术,适当减少部分林木的生长周期,使不同林木之间能够形成衔接。

3.3加强林业企业自身建设与体制改革

加强林业企业自身建设和体制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共通性。加强自身建设,主要应该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明确工作和责任的对应关系,加强企业员工的工作意识,强化其职业操守,确保企业员工能够在各项工作中尽心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不仅如此,企业自身建设还应该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蓝图。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在新时期下,应该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体制改革问题。首先,要明确体制改革目标,就是优化林业企业的结构,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其次,要明确改革思路,应该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由大带小逐步展开。最后,要深化改革,加强对各林业企业的改革工作验收考评,针对其存在的改革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监督其进一步完善改革工作,确保体制改革落到实处。

3.4加强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是保证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强林业企业的基础建设。首先,引进先进的生产机械设备,提升林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其次,创新林业生产相关技术,加强和其他林区的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与人才共享,甚至可以构建全面的技术合作关系,以此推动林业企业技术发展进步。再次,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林区中有一些基础设施,如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等。只有改善林区的基础设施情况,才能减少当地居民对林区形成的破坏。最后,加强人才引进。由于林区工作环境较差。因此,可以大幅提升林区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安心地留在林区进行工作。

篇(2)

二、学科性质分析

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探索与发展,经历了大约50年的发展历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科阵容逐步形成,然而该学科并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1、林业经济管理学作为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职能缺位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科属性,其研究对象特定,即林业范畴内的经济和管理问题。然而,中国林业发展与理论支撑脱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林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角色缺位,并未成为名符其实的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林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难以在林业中觅得一职。2、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缺乏学科基础林业经济问题研究一定要贴近林业技术,才能解决林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性质。然而,我国林业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就决定了国内外林业经济研究水平的差异,也制约了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发展。专业知识背景的欠缺,尤其是林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使得国内林业经济学者难以关注森林经营活动效益最大化这一林业经济最根本问题。

三、学科功能分析

设置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培育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推动林业经济学科理论创新,为林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管理政策优化提供决策服务。因此。该学科的功能体现在2个功能:其一,教学功能;其二,科研功能。

1、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教学功能不健全

培养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功能。然而在现实中,该学科并没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学无以致用,专业人才难以从事所对应行业的专项工作,使得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化之东流,也使得学科的长期发展后继无人,这无疑是教学的失败,也是基本功能不健全的体现。为实现学科的基本功能,即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功能,学科建设应与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紧密结合。

2、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研功能虚化

为林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功能。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学决策支撑功能缺乏实现的空间。迄今,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研功能与林业生产活动实践脱节,难以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活动,这也是该学科教学毕业生难以在林业行业中觅得职位的原由之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科研功能的实现。既有待于科研环境的优化,更取决于学科基于自身性质,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四、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领域中开展科研活动,既是为具体的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也是将学科理论接受实践检验,寻求学科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方针政策与与中国林业实际脱离。

1、研究对象未定位于林业经济活动根本问题

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未将中国林业经济活动根本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林权改革是中国牟取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所在,然而,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林权改革成效并不能从根本反应此项政策的优略,对于森林资源经营研究的缺乏,也决定了对于森林经营主体长期收益关注的缺位。

2、缺乏定量研究方法

从本世纪开始,中国的社会学者使用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文献不断增加,出现了显着的数量化趋势,这是中国社会研究方法科学性增强、研究成果质量提高的重要动力与途径。然而,在林业经济管理学领域中,定量分析方法的欠缺与中国该学科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完备的理论构架密切相关,这也使得林业经济学领域与农业经济学及国外林业经济学领域之间的研究水平差距逐步扩大。

篇(3)

众所周知,林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林业经济管理不仅关系着林业的发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然而,虽然我国对于林业管理开始的时间较长,但是发展速度却比较慢,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不严、执行不力、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基于此,要加大林业经济管理力度,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我国林业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目前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森林资源过度开发

与国外的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以及产业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发展迅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包括对树木的需求,过渡开发森林资源,使得森林面积迅速减小,从而使森林资源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1.2林业产业化低

林业化产业低也是我国农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林的经营方式为分散式,缺乏有效的经营机制,机制的缺失阻碍了林业向着市场化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不利于林业产业化的深化,另一方面也给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林业产业化低会导致林业发展失衡,致使林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别。在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林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业链及规模,而有些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管理水平低下,无法与市场接轨,从而为林业的总体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

1.3林业执法不到位

林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护林业资源,随时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使用情况。对此,林业相关部门建立了林业监察体系,并设立了林业基层执法检查站,为方便管理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供基础条件,监察体系与检测站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为优化林业产业化结构及其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其在为林业提供发展平台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林业工作没有受到重视,相关人员执法不到位,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而且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林业执法的重要性,林业法制观念淡薄,导致执法过程秩序混乱,降低了林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从而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林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2.1加强管理制度改革

林业的产权制度与林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在现代的林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具体的林业工作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现代化的、符合林业经济发展规律的林业管理制度。首先要确定林业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林业的产权制度,才能激发相关的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林业管理工作中奉献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其次要有效地进行林业工程的分类经营制度,落实林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的不产制度,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再次,要做好林业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方向的划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保障林业生产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能够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利润。最后林业经济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大对林业经济管理的监管,提高监管力度,这样才能够形成协调统一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2.2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之路

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林业的发展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能力,既满足了科学发展的观念,又适应了现代化时代的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而且又以保护环境资源为准则,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为后代的和谐发展和安居乐业提供了资源。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在超过林木生长速度的基础上过度开采森利资源,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我国的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其管理力度不足,乱砍乱伐的现象严重,使得其面临着毁灭性的威胁。因此,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之路,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全新的资源开采模式,同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使林业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资源保障。

2.3优化林业产业链结构

目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产业链结构还不完善,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在部分地区有着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其形成时间过早,已经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无法有效地与市场接轨而逐渐被淘汰。因此,林业部门的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改变其行政式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使其在林业市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增强林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链结构。

2.4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2.4.1加强木材采伐管理

近年来,我国乱砍乱伐、非法经营大加工木材、盗伐林木的违法行为日益严重,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严禁违法现象再次发生,杜绝超限额砍伐森林资源,加强木材采伐管理,为保护我国林木资源做出贡献。

2.4.2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管

根据现代化时代的特点,完善木材采伐指标规范标准,在加强林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依据规范准则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管力度,严厉杜绝超证运输或者无证运输等违法现象的发生,有效保障木材的正常开采。

2.4.3加强林地管理

加强林地管理也是有效保护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严禁过度开采行为,对于开垦过度的林地,要退耕还林,依据国家制定的林地保护规定严禁继续毁林开垦的现象,一经发现,必须依法处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宣传保护林业的重要性,使保护林地观念深入人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工业化以及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过度开采林木资源的现象愈加严重。因此,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力度,为保护森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从而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林业管理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要不断改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在林业管理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执法严明、操作性强、监管明确的森利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林业建设的经济基础,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莉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林业调查规划院

参考文献:

篇(4)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理论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结合、学科领域人员队伍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不足。

1.1 理论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植根于计划经济时代,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在传统上,学科可大体分为关注林业经济学、林业管理学和林业政策学三大主要领域,以森林资源最佳利用、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影响等作为核心内容。当前,学科边界更加模糊,涵盖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与林业相关的大多数命题,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更为鲜明。不仅如此,针对宏观和政策层面问题的关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体而言,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导下,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

重缺陷,而需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对理论体系进行重构(谢屹等,2007)。相对于学科领域中的林业经济实践,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构建工作存在滞后,导致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

1.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相关领域重大发展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显著,学科影响力未得到显著提升,凸现学科发展能力较弱。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制定林业政策、法规和进行林业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为林业管理部门规划林业建设发展,评价林业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论证组织和管理林业生产经营的形式和方式等,提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当前,受到理论界关注的林业经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碳汇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言,多数研究忽视了改革的目的与本质,从而忽略了改革对集体林经营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等关键命题,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成为政策优化和决策选择的科学依据。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释和附和国家政策的角色(张大红,2008)。

1.3 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脱节

人才培养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关系到能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以及能否为林业经济和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以及能否促进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谢屹等,2007)。事实表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同学对专业认同度低,不愿意在学科领域中进行就业。如果学不致用,导致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学科长期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现行的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存在脱节。在林业实践中,学科毕业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与以往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要求教学活动应与时俱进。诸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当前林业实践中较为活跃的一项经济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不仅应需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 更需要通过参与林业实践来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但在培养工作中,两者并没有得到有机结合。不仅如此,随着社会对新兴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学科的主管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

1.4 学科领域人才缺乏

促进林业经济研究由主观的定性分析向客观的定量分析转变, 实现规范性分析逐步向实证分析过渡,既是林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林业经济研究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教学和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以及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较低。在学科领域中,以227 篇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在学位论文中具体阐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能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过程与结果进行思考的作者不多(黄山青、沈杰,2010)。近年来,部分高等院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 从其他相关学科招募了一批青年学者,以消除学科领域人才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人才缺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原因在于其他学科的青年学者缺乏最为基本的林学知识,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的缺乏表明学科发展和建设缺乏统筹,在人才培养模式不先进,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2、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现代林业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导致林业经济活动内涵、形式及过程发生变化,促使坚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具有紧迫性。作为项系统工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应具有侧重点,并通过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为促使更好的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对以下五方面予以重点建设。第一,加强教学和人才培养。根据实践需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为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重新进行确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更加注重经济学及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强理论研究方面。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与政策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 构建起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区社会学、林业区域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等为分支的学科理论体系, 并积极引入和导入经济学方法在林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案例,为今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谢屹等,2007)。第三,加强实证研究方面。结合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并注意研究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与此同时,可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地域特点,形成各有特色和整体协调的格局。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济学类人才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产生一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有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第五,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层面,应加强与农业经济及生态环境领域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加强导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提高国内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在重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有待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就现代教学体系的建设而言,应注重培养方法的创新, 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现代林业建设需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就科研体系的建设而言,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提高研究人员服务林业实践的能力, 以及通过参与实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能力(张智光,2005)

参考文献

[1]黄山青,沈杰.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自陈情况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3):274~277

[2]谢屹,贺超,温亚利.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4):362~365

篇(5)

为使龙街乡林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绿色家园,生态龙街”为目标,坚持经营好现有森林,积极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在巩固现有生态公益林及林产业现有经营面积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好、抵御风险力强的特色林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经营林业发展模式,全面推动林业发展。

1 龙街乡概况

龙街乡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北面,座落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距县城34km。东与楚雄市接壤,北与南华县相邻,全乡占地面积273km2,辖区有13个村委会170个村民小组,有住户5672户,总人口23030人,全乡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4%。全乡最低海拔1400m,最高海拔2700m,70%以上的群众居住在1700~2000m海拔的冷凉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山高箐深、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95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506个重点扶贫攻坚乡之一。

1.1 林木林地面积

全乡辖区林地面积14910.7hm2,有林地面积13925.1 hm2、疏林地82.3 hm2、灌木林地573.6hm2、未成林造林地62.0 hm2、无立木林地68.8 hm2、宜林地198.9 hm2。国有林地面积2744.8hm2、集体林地面积10887.4 hm2、个体林地面积292.9hm2。其中商品林地面积 10729.63hm2(国有林1666 hm2、集体林(个体)9063.63hm2),生态公益林林地面积3195.47hm2(国有林1011.53 hm2、体林(个体)2183.94 hm2)。

1.2 森林林木蓄积

全乡森林覆盖率59.2%,林木绿化率61.05%。活立木总蓄积量1117730m3,其中乔木林蓄积量1114460 m3(纯林蓄积量961660m3、混交林蓄积量151900m3、乔木经济林蓄积量900m3),疏林地蓄积量1000m3,散生木蓄积量120m3,四旁树蓄积量2150m3。按林种分林地面积及蓄积,一是防护林面积3355.3 hm2、蓄积量297050m3;二是特用林面积117.2hm2、蓄积量10190m3;三是用材林面积9162.9hm2、蓄积量786610m3;四是薪炭林面积391.5 hm2、蓄积量20710m3;五是经济林面积898.2 hm2、蓄积量900m3。

1.3 优势树种蓄积

全乡优势树种活立木蓄积量1114560m3(国有255990m3、集体858570m3)。其中思茅松活立木蓄积量793150m3、华山松活立木蓄积量4910m3、杉木活立木蓄积量110m3、桤木活立木蓄积量32700m3、栎类活立木蓄积量283060m3、其它阔叶林活立木蓄积量630m3。

2 龙街乡林业目前的发展基本状况

龙街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保护,扎实推进竹木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林业建设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发动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愿,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当地优势树种核桃为主栽品种,做大做强了核桃产业,真正实现“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八五”到“十五”期间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FDPA(世行)项目、山区综合开发项目、云南省干果基地等林业工程建设,到2012年,全乡共完成人工造林4257.64hm2、封山育林293.4hm2,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2.1 工程项目

从1998~1999年在东山村实施山区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共造核桃林171.1hm2。FDPA(世行)项目从1999年在东山、扎果、南岸、垭口村4个行政村实施以来,共造龙竹、核桃、梅子经济林木108.1hm2。农村能源沼气建设上,从1998年实施以来,共建沼气3000余口,解决了全乡每年薪碳材消耗率的35%。

天保工程公益林造林项目从2001年、2002年、2007年,在东山、垭口、竹者、石垭口4个行政村(其中石垭口村实施封山育林293.4hm2)实施以来,共造林697hm2,树种以核桃为主长势良好。

退耕还林工程深入民心,使山区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从2002年、2003年、2005年在东山、龙街、新平 、竹者、戈瓦、扎果、小村、邦庆、石垭口9个行政村实施以来,共造林638.14hm2,主要树种以泡核桃、思茅松、茶叶为主。通过几年的实施,思茅松造林长势普片良好,造林3年后基本郁闭,造林4年的平均树高达4.5m,平均胸径8cm;茶叶造林2年后开始有收入,造林4年后平均亩产超过0.1万元;2002年种植的泡核桃,已初花试果,部分地块667m2收入已达0.08万元,及直接获得每年国家补助100余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林农民的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从2001~2011年陆续在13个行政村利用该项目大搞泡核桃产业建设,在7年间,实施云南省干果基地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后续产业发展、景东县核桃产业项目共进行营造林2666.7hm2。

目前全乡经济林果面积达4537.4hm2,其中泡核桃4246.7hm2,户均0.73hm2,人均0.2hm2,每年核桃收入2625万元;果园、板栗、花椒、竹子等290.7hm2。经济林果已逐渐成为我乡农民的“绿色银行”。

2.2 其它产业

全乡每年平均市场销售松脂400t,按市场平均价5000元/t,可创产值200万元。牛肝菌、松茸、大红菌、鸡枞及药材等林下资源副产品每年平均收入90余万元。

结合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进一步明晰使用权,严格按照公益林权属构成、区域分布、林班小班、四至界限,把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和责任单位及农户,确实做到权属、四至清楚。龙街乡每年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4086.46hm2。

3 龙街乡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营林护林意识不强

龙街乡是贫困的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部分林农随意改变林种,部分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征占;森林火险等级高,大部分农地和农户居住在林区边缘,农事用火频繁而导致森林火警时常发生。

3.2 人工造林平均成活率(保存率)较为偏低

特别是天保工程造林项目,由于项目地块的海拔较高,地力条件较差,极易受到外界气候因素影响,同时较低的项目资金,难于进行有效的抚育管护,人畜破坏严重,形成“年年补苗不见苗,苗木长势一年比一年差”的现象。除了退耕地块为供应补助有强有力的措施外,其余人工造林地块很难达到有效管护。人工造林树种单一大多以杉、松、核桃为主。

3.3 帮助农民挖掘、开发核桃等经济林木的力度不够

林业职工现有人员编制已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一人多岗现象已出现很长时间,职工工作负担相当繁重。业务技能学习的次数和深度不够。再加上林业助理员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各方面原因,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部分产业发展与林业管理发生冲突,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低。

4 促进龙街乡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根据龙街乡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绿色家园,生态龙街”为目标,着力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林业管理体制,在巩固现有生态公益林及林产业现有经营面积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好、抵御风险力强的特色林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经营林业发展模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4.1 加强营林、造林基础

营林造林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要按照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原则,在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推进宜林“三荒”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作为突破口,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加快宜林“三荒”使用权的流转等方式促进社会造林。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建设,推动社会造林健康、快速发展。

根据全乡地理位置采取不同发展方式。在温凉带作为商品林,林化工原料基地建设,即主要种植思茅松为主;在冷凉带,改造冠木林,变为速生丰产树种,即旱冬瓜、西南桦;在寒凉带积极加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力争国家造林项目,采取生态、经济同时效益的发展,重点种植旱冬瓜、西南华,同时套种茶叶,以邦庆村大光山下茶园为模式。

4.2 加强人工造林管护,提高保存率

应加强退耕还林地块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清理整顿,并核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干果项目地块,应抓紧做好当年缺塘、缺苗的统计上报,林业部门统一提供苗木、薄膜、肥料时进行全面的补植、补造;对其他人工造林地块应该在每年的12月份以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松土除草,补植补造,并加强落实人员管护到位。采用聘请专人或分户管理的形式,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明确管护者的责任,从而对管理好造林成果提高保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4.3 依靠科技发展龙街乡林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以“治危兴林”为主攻方向,以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为重点,以引进、推广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抓好林区的基础教育、职工技术教育、提高职工科技素质。要广开渠道引进人才,挖掘人才,以此引进技术成果,多举办科学造林技术培训班,推动全乡林业经济发展。

4.4 加强生态公益林区管理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辖区内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公益林所有者、管护者的合法权益。一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结合学习贯彻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通过修建固定的省级公益林宣传碑(牌),印发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宣传手册,粘贴标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告等方式进一步宣传,使公益林实施补偿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及重大意义深入人心,广泛争取干部群众支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为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在省级公益林区内采取封山育林、抚育更新相结合等措施。把公益林建设成为多树种、多层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组织林权单位或者个人,在公益林内的宜林地和林中空地,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对生态功能低下的林地,应当逐步提高公益林的功能等级。三是科学管理管护人员队伍。采取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分期分批组织培训,提高认识,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4.5 抓好植被恢复工程

对荒山荒地、岩石地、退耕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无林地,按照适地适树、见缝插针的原则,采取人工造林为主、人工更新为辅等方式,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争取用10年的时间完成迹地更新和宜林地造林任务,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遏制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林缘退缩。

4.6 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

依托现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保护、监测站点的作用,抓紧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修复典型生态系统,扩大森林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珍贵动植物保护区面积,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立以森林、湿地、河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为主体,集保护、旅游、科研、生态建设于一体,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具有自养能力的自然保护网络。加强对野生动物肇事的实地勘查,及时上报,尽快让伤害者得到补偿。

4.7 强化资源林政管理

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管护,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限额,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加强对全乡内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教育,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对森林采伐、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实行凭证采伐,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对各种用途的木材采伐、运输都实行按证管理、依法处理;对出现违章、违规事件都应依法办理,决不姑息迁就,做到审批“一支笔”,验收“一把尺”,对农户建房自用材和能源消耗材,进行严格审批,并及时下发各林业助理员《检尺通知书》进行跟踪检尺,对不符合采伐规程和无证滥伐,少批多砍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大力提倡沼气建设,以煤代柴,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8 加强森林防火及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防火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乃至个人的责任,抓好措施的落实,才能野外生产、生活用火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森林防火关键是防,只有把火源管住,把宣传做到家,全社会动员,全民抓防火,真正做到群防、群治,才能把森林防火工作做好。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上,要认真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对全乡的病虫害发生趋势、发生规律定期提供虫情危害预报。

5 结论

森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正是因为有了森林这个摇篮,人类才得以进化和繁衍。可以这样说,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地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把龙街建设成资源丰富、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现代林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实现龙街乡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积极争取国家、县委、政府在林业上的项目、政策,依托工程造林,强化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全乡林业发展。(收稿:2013-07-30)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叶谦吉.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0(10)5.

[2] 作者:未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C].论文天下。

篇(6)

2、农林牧结合和生态平衡问题

发展我国林业生产,必须走农林牧结合经营的道路。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典型,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经济论证。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它具有多种功能。森林不但可为人们提供日益增长的木材和林副产品,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了“生态效益”夕这一概念据国外计算森林的公益价值远远大于林价的几倍几十几倍乃至于20多倍。森林是人类社会有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森林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学科,怎样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需要解决那些政策和经济措施等问题,已成为森林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健全建立林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落实各种行之有效的责任制,这对进一步推动林业的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责任制是属经营管理劳动管理的一部分,也是使林业的生产关系如何适应于生产力水平的一种具体表现。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上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正是适应于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在集体经济内部关系的一次大的甚至是全面的调整。是符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从产品分配上看,又能更合理地调整了集体和社员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从而,大大地调动了集体和社员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挖掘了个人的才能和潜力。林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究竟如何落实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责任制?营林生产怎样“联产”法?现在全国各省有不同形式的林业责任制和好的经验,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经济效果上的论证都是不够的。怎么样的责任制形式?或几包几定?其经济效果为最佳,最适合于林业生产的发展,都亟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4、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

森林资源短缺,直接限制了其生态效益的发挥;森林资源短缺,削弱了其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短缺,也使得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成为泡影。总之,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林业解决森林资源短缺问题具有最高的优先权。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斥巨资进行生态林业建设,对森林资源增长,特别是森林面积增长,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着眼于长期发展来讲,政府主导的生态建设模式,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目前,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已从单纯地扩大木材采伐量转向到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的轨道上来,这是解决木材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又是一种既经济又收效快的好办法。国外不少国家已把木材综合利用率的高低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木材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近年来世界的木材综合利用发展迅速。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品种上都以相当惊人的步伐向前进。

5、林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加强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是提高林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当前,林业企业的管理水平低而粗放,亟待整顿和提高。管理体制应如何改革?要建立那些规章制度?问题成堆,亟待研究。

6、中国式的林业现代化问题

林业生产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指标和经验,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向自己发展林业的现代化道路。关于林业现代化的概念。标准、步骤、措施以及如何起步等,都是值得很好的研究和探讨的。

7、林业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问题的研究

实行经济核算制是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十分薄弱石投资不讲效果,经济效果差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投资经济效果。

篇(7)

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我国目前某些森工企业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还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对于营林管理方面跟不上,所管理的林分内火灾、病虫害等问题严重,严重危害的林木的正常生长,生态功能退化,经济效益差。具体体现在营林管理人员仅片面追求林分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把握,对森林内的枯倒木,站杆木等采取全部清除的措施,而导致森林内一些特有动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不得不选择迁徙,而随着某些森林昆虫天敌的迁徙又导致的病虫害的大量爆发,造成了恶性循环。还有,某些营林人员对掌控的林区的培育目标仅限于市场的需求,仅培育经济价值高的林种,造成了林种单一、林分脆弱,发展严重时可能影响我国林业经济的稳定。此外,对提高林木质量特别是种苗及抚育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够做到对刚种植的苗木进行及时抚育,清除杂草以及其他竞争性植物,从而导致目标苗木生长势头减弱,甚至死亡。另外,我国目前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落后,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严重限制了森林采伐及森林运输的效率。

二、针对目前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合理利用林分并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对于现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应将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到底,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维护和调节我国仅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必须让损失殆尽的天然林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对于目前正在建造的人工林以及人工次生林,更需要学习自然的进化方式,随着林龄增加,及时进行抚育间伐,及时调整人工林林分结构,改变其单一性,增强其抗逆性,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同时,改善林分内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使其能够尽快的地发挥经济效能。对于林木优良种源的利用需尽快落实,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法律以促进林木良种的推广,为以后造林时采用良种壮苗奠定基础,使日后造林时不论造林产量还是造林质量都有极大的提升。2.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严格执行限额采伐首先,及时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和普查,及时掌握林分动态,并计算出当地森林年生长量以及采伐量,有计划地促使森林生长量与消耗量向更合理的比例发展。其次,采用合理的采伐结构,开展多层次的采伐,扩大中间利用,既可减轻可采资源的压力,延长成熟林使用年,又可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培育期,一举双得。再次,发展对林木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低,这更加突出了资源短缺的矛盾,加大了森林过伐的压力。因此,要充分利用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发展“三板”和代用产品,尽量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坚持科技兴林,加强依法治林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开发,持续提高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从林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做起,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林业科技攻关,实现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充分发挥科技对林业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加强林业良种壮苗工程建设,加快新林木良种的选育和新技术的应用,收集整理和保存优良种质资源,更多地引进驯化国外新品种,提高良种使用率和优质苗木的供应率。改变传统的以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建设高科技含量的节约型林业经济模式。

作者:张捷伟 单位:长白山森工集团 和龙人造板有限公司

篇(8)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94-01

近些年,城市建设加快,许多地方进行大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另外人们生活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居民住宅商品化市场化及房地产迅速发展,住宅区园林景观得到高度重视,房地产项目园林建设市场迅速扩张;一些事业单位也更加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更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旅游业的开发也大大刺激了园林绿化行业,促使更多的新兴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城市迅速崛起,这些园林景观的建设拉动了园林产业的发展。还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为园林产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关心的焦点,这样一来政府对环境问题便加大了投资力度,促进了环境和园林建设的发展拉动了园林产业。

08年北京奥运主题绿色奥运,这使得园林绿化业到了最高峰。为把绿色奥运这一理念贯彻彻底,各地设计人才纷纷献计,几年的创造改建,那些人才成功展现了自己也成就了奥运,创造了奇迹般的财富。接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展又是园林行业的一大高峰。

因此此类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也因此我们这种选择园林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便很是吃香。

按照上面园林行业发展的分析,这行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有艺术细胞的可以去做景观设计;有脑力的可以去做工程项目;想研究的可以去做组织培养…不过对于以后的就业,其中肯定会有很多人不选择园林这行业。奥运世博会这两个园林产业高峰期后,已经越多的人扑在了这上面,越来越多的园林公司建成,再这样下去会不会造成这一行业的饱和,然后就是停滞不前。还有,近来由于国家的调控,房地产已不如前几年那般红火,这时候房地产的开发必定会减少,所连带的效应就是这块的园林绿化不能大肆发展。这样的前景有些令人可畏。

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关注的则是现在及以后园林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这其中所面临的就业壁垒。

从市场就业环境看,毕业生供需矛盾这些年一直在加剧,每年的毕业人数以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另外“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即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从学校本身来看,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学生在学校三年,每学期都有不同的专业课程,所涉及知识范围很广---草坪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树木学、花卉识别、园林栽培、测量以及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几乎概括了园林这一行业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理论加实践,力求把这门课学到位。每门课就那么多的时间,内容多、知识复杂,再加上学习的时候不是很用心,差不多都是掌握个皮毛,实践技术也不够熟练。这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打了折扣。所以很多人都说的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

从用人单位来看,很多单位用人标准高,追求高学历,人才消费现象愈来愈严重,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地挫伤了我们毕业生的积极性。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此,作为大专生,同样的园林专业就业率比不过本科生。还要提到的是,对于园林这个专业,男生的需求量大于女生。

从毕业生来看,自己的就业期望和保守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这种矛盾导致一般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这些毕业生本身素质不过关,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展的创新能力。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学生要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中多取得那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各种证书---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photoshop 、CAD、以及工种证等。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明白自己为何向选择这份工作;储备发展潜力,那些脑子里所掌握知识关键时候能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在所处单位能尽情挥洒;认清自己,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努力工作同时,放宽眼界 不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为自己增加成功机率。在工作之初还要战胜那些通常所说的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如挫折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

只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够坦然地应对遇到的成功与挫折。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以及所学专业与未来工作的矛盾。满足于现状不好高骛远的同时也要放远目光不只顾眼前利益。有勇气面对将来的任何挑战。

参考文献

篇(9)

林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之一,担负着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又承担着生态环境建设的使命。由于当前实行的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林业政策根本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科学发展。林业部门的产业化管理缺乏有效性,对私人经营林业的控制力度不够,不能很好的符合可持续性战略。我国各个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各地不惜对树木进行破坏性和掠夺式的采伐。因此,引导林业的发展由关注经济利益向重视产业化调整转化,对于实现林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地完善林业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产品生产整个过程的控制及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优化林业经济的结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生产经营体制,实现林业的自我调节,自我促进林业产业化的良性可持续循环。

一、林业经济产业化的特征

依赖性高。林业经济产业化体系所建立起的各条产业链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为其提供加工或生产对象。森林经济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林业产业化的发展也要建立在生态环境优化的基础之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其相应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净化场所,从而促进各产业的不断发展。

周期性长。森林资源培育和农业种植、牧渔养殖等其他再生资源性产业相比具有生产周期长的自然属性,同样,林业企业的建设周期也比较长。

结构性强。合理的林业经济经济管理,可以保证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保证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又饭吃有钱拿,这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经济产业化调整可以保证林业人员的基本工作,更可以保证相关人员生活的基本需求。

公益性大。林业经济产业化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林业具有外部效益、长期效益,这些效益由全社会受益。林业经济产业化调整可以保证社会自然和谐的发展。林业经济调整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需要,可以保证森林资源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有效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好的维护生态的平衡,从而推进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林业产业化调整的具体措施

加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中,由于木材生产比重大,营林生产,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产值相对较小。对林业产业结构的改革,要调整为三产业起头发展。要立足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变化,森林的生态效益和游憩价值日益增加并会上升到主导地位。着眼未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林业第三产业,开发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森林旅游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的发展,林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也是不能阻挡的,不断的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了解所有的林业的资源和信息,提高林业管理的水平和生产的效率。充分利用新的科技和技术做好林业结构调整才是关键,利用技术的革新增加附加值。重要的是做好林业产品不同的出口类型的调整工作,打破没有高档的林业产品的出口的情况,保证中国林业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实现生产过程的社会性结合,创造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林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使其各个组成部分各环节均密切结合,推动更大合作,为林业的现代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制定科学的林业经济管理政策。制定有关的林业经济产业化调整政策时,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调查,要关注林业经营者的立场,使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能够在合理的政策下进行,实现林业的经济利益和效益。同时建立林业产品的示范基地及园区,以便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使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不断改善林区的生态状况、实现要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视对林业产业化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通过这些龙头企业来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发挥公益效益。使林业产业化得到有效配置,降低了林业资源的浪费。

三、优化林业经济的结构

建立产业链。产业链可以形成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协作、有机构成的产业组织体系,使各产业间利益分配趋于合理,从而使各产业得到协调发展。通过林业产业化的系统性经营,使林区的多资源、多产业经营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林业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即以商品林的大发展促进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以林产工业的大发展带动资源培育业的大发展,以森林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服务业的大发展,把林业产业建成为国民经济中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

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优化林业经济的结构,不断加大对新型林业产品的研发,推进林业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促进具有特色的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培育出新的林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充分地利用林业的特色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才能实现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实现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登昌.麻栗坡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N].云南经济日报,2008.

篇(10)

    重点打造具有仫佬族特色的青明山庄园、水上相思林、米椎林度假村、怀群剑江风光、天门山景区等旅游景点,集自然人文景观、仫佬族风情、健身休闲、生态果园观光、农家生活情趣、吃、住、玩、购、行、娱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年接待量达到20多万人次,年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

    1.2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主要有罗城天霜万亩毛葡萄生态养殖场野猪及毛葡萄鸡养殖、森源生态种养园本地土鸡养殖、罗城联发生态养殖合作社豪猪及六画山鸡养殖、万只怀群土鸡林下养殖场、万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绿壳蛋鸡的养殖、台闯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七彩鸡的养殖、黄金社区老寨英屯竹鼠养殖场、宝坛熊掌豹猪养殖场、双合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羊等示范点,以示范点带动起来的各类养殖场共有50多个。全县年产出禽类逾70万只,畜类逾1000头,竹鼠2万只,林下养殖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2.3林下种植林下种植经营模式主要有松树林下种植黄桅子、金佛手、青蒿、林菌、木薯等,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

    2.存在的问题

    2.1科技力量薄弱

    发展林下种养时,特别是养殖方面,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户在养殖时采用传统的方式,模式也欠缺,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尤其缺少。由于其是一种新兴的林业发展模式,对于种养的一些科学技术,大多数群众还未掌握,也没有相应的科技作支撑,从而使经济效益不高,而种养成本却比较高,不能使市场的需求得到满足。

    2.2群众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还有不少农户觉得林下种养较之于一般的种养,其区别并不大,有时还比不上一般种养;还有一部分的农户没有充分认识到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优惠政策、扶持方式等,没有积极参与的激情,只是一味地在等、靠;还有一部分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还是有顾虑的,思解不够开放,害怕赔本、吃亏等。

    2.3启动资金来源不足

    对于发展林下经济带来的优势,农户也都看到了,而且了解过林下经济的大部分农户也都想抓住这个政策、机遇,好好大干一场,但除了要有合理的项目外,还要有投资,这样才能有收益,像林地的承包及清理、种子、化肥等一切生产要素在投入时都要有充足的资金,而农民自己的资金是根本不够的。即便有足够的资金,由于项目存在风险,也不会毫无顾忌地去发展林下种植或养殖,而且相当部分的农民也不会有这么长的打算。其所需的资金问题难以解决。另外,一些林下种植或养殖户当下也需要扩大规模,但因为资金短缺,很难使规模扩大、产业链延长。所有这些所需的资金难以筹措。虽然有些农民对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增加收入很清楚,但由于启动资金的制约因素比较大,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继续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的来源问题。

    3.发展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如广播、网络、电视等,在进行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与技术模式时可以采用讲座与宣传等的方式,从而使广大农民可以大胆放手去做,发展林下经济,从而营造更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向群众展示发展林下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优势时,可以采用算对比账等的方式,要积极地引导群众,使其观念转变,从而使他们对发展林下经济产生极大的热情。在扩大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力时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3]。首先可以使农民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成熟,从而对发展林下经济有更强的信心;其次将投资者在发展林下经济这项建设中扎根,并充分发挥其导向的作用。

    3.2培育龙头产业,带动其发展

    林下立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龙头产业的培育[4],对于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要极力推进,逐步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对于一些种植户、养殖户,要支持、鼓励他们搞深加工,使产业的链条不断延长,从而使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形成。政策的扶持与金融的支持等优势要有效、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加大种养大户的培养力度,尽快发展有规模、上档次的林下立体经济,在其带动下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5]。此外,工作的具体措施、奖惩制度要尽快制定。

    3.3扩大资金筹集范围

篇(11)

一、 临汾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汾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发展步子还不够快,对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总量依然偏小,规模化程度不高。临汾的农产品加工业现状与这个农业大市的地位很不相称,龙头企业还不多不大不强。与相邻的运城市相比,全省2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中,运城市5家,我市没有一家;全省188家省级龙头企业中,运城市30家,临汾只有15家;“513”工程省级梯次52家企业中,运城市6家,临汾只有3家。与邻省相比,河南双汇集团2008年的销售收入已突破350亿元,而临汾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总额仅为27亿元。

二是精深加工度低、产业链条短、市场占有率低。60%以上的原产品就地消化,70%的加工品仅限在本市、本省销售,进入全国市场、跨出国门的很少,带动能力有限。

三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这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是特色产品和著名品牌少。农产品加工项目中,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少。缺乏农产品加工产品著名品牌,更缺乏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中没有一件“驰名商标”。

二、加快发展临汾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议

临汾市应加快推进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93”工程,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是引领临汾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发展思路。当前,临汾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落后于全省,扩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已是我市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需要切实把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摆在应有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思想再解放,认识再深化、境界再提升,思路再创新。二是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政府是主导。临汾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来带动,要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强发展后劲。临汾应努力争取省委、省政府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将临汾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纳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规划部署。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消除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投入。(2)加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协调企业与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银企项目对接。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龙头企业优先提供贷款,及时发放季节性收购农产品所需的流资贷款。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像临汾这样的资源型城市,科学利用企业转型契机,加大盘活内资的力度。到2010年底,全省将有2012座煤矿要被兼并重组,小煤矿被整合后,形成的社会闲置资金将高达上千亿元。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引导力度,积极争取民营资本投入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五是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可按照全省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严格保证产品品质,集中力量进行品牌整合。在统筹规划、选准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倾斜,扶持临汾和其它地市各打造1—2个规模大、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品牌,推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发展。

结语

临汾市财政从2010年起安排2000万元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逐年增加,每年的增量不少于500万元。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小企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科技、商务、经信委、发改委、财政等有关涉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项目资金,正在尝试由省政府统一协调,实行项目资金捆绑整合,在不改变资金管理权限的前提下,按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安排建议,集中整合使用资金办大事,这无疑对临汾市乃至全省农业经济管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相信随着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的进一步落实,全市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会打开一个更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长江,崔晓奇,韩军青. 临汾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预测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2]临汾五十年[Z].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