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农业农村发展变化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1 17:11: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业农村发展变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业农村发展变化

篇(1)

新农村频道近两年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整合资源,不断完善提升节目品质,丰富节目形式,强化涉农节目的传播优势,打造了一大批颇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对农节目。如《致富招招鲜》这档致富节目,每晚20:45首播,次日7:30、10:15、13:30重播。每天一位致富人物,每晚一次财富碰面,轻松传递致富经验,搞笑搞怪启迪致富灵感。寓教于乐的致富补习班,拥有忠实稳定的热情“学员”。改版后增加周六交流集锦版和周日专家版节目,深受农村观众的喜爱。

在栏目的建设上,新农村频道紧跟农民生活的发展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近两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走进城市,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大量的增长,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需要得到关注,《飞歌传情》栏目就是一档关注进城务工人员情感世界的栏目,通过点歌、交友等方式满足他们传递情感的需求。《新闻第一线》和《DV观察》作为河南新农村频道的王牌新闻栏目,时刻关注着农业、农民、农村发展变化,为农村的发展及时提供各种信息,并发挥着政策解读、舆论监督等职责。

篇(2)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集体设施逐渐失去原有的功能与价值;加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变化,有些公共资源被闲置与废弃。而现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金、资源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公共资源的废弃与浪费,实在令人惋惜。

近几年来,有些地方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集中投入办教育,几个行政村只办一所学校,致使原来的一个村一所的小学校舍被闲置。加之过去实行村学村办,有的村实力不够,只好向上级“化缘”,而这些学校的管理又属于乡镇一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文教办),且基层政府对村级办学也给予了较大的投入,由此而造成这些校舍资产权属也不十分明确,以至于这些闲置的资源维护利用困难加大;再者有些地方搞行政村合并,原有三四个村合并成一个村,办一所学校天经地义,而限于资金压力,只能举债办学。一边是要求农村村级组织消赤减债,一边是村级校舍资源闲置。

在农业建设用地问题上,也存在类似情况。由于农村生产经营的发展,一些农业企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催生,而这些农业生产经营的新载体,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仓容、库棚等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本来就十分紧张,在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条件下,不可能飞来一块土地搞仓容库棚建设。但是,现在农村仍然有供销社代销店、粮店等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老产业,在市场经济和企业改制的情况下,占驻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也造成公共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有些地方喜欢“创新”,一个乡、一个村搞一个产业市场,产业一转型,原有的市场功能全部丧失,而这些市场经营者又难以跟上产业转型的速度,只好让这些资源闲置,从而造成浪费;有些地方喜欢“复古”,放弃现有的产业和资源,搞旅游、休闲,搞一些所谓的“软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现有的产业和资源的浪费。

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农村的公共资源,让这些公共设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在如何整合、开发、利用好这些闲置资源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各地应结合“三农”的具体发展变化,针对实际情况,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盘活农村公共资产、资源,有效利用其功能、价值,让其发挥应有作用,可以节省“三农”建设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篇(3)

二、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和时间

全国农业普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按照全国统一的安排部署。

三、农业普查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为切实搞好农业普查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原则。市政府成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普查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负责普查的日常工作。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当地的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任务重、难度大,农业普查涉及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户。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实施。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全市农业普查任务的圆满完成。各级农业普查机构要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做好农业普查的试点、普查方案的实施、普查员的选调培训、普查登记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

四、农业普查经费和所需物资保障

各级要确保按时拨付,农业普查经费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确保到位,确保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农业普查办公室所需交通、通讯等物资设备由同级政府负责协调解决。

篇(4)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03-02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是珠三角西岸的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猛增长,我市的总人口一直保持持续的增长。另一方面,未来我市的发展也面临人口文化素质偏低、老龄化、少子化、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等问题的挑战。通过分析江门市人口发展变化特征,预测未来人口增长态势,进而总结出我市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以更好地促进江门市人口与经济相互间的长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江门市近十年人口发展变化特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江门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人口结构进一步复杂化;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及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我市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之下,常住人口、户籍人口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

1 人口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最近十年,江门市人口总量从不足400万增加至445万,净增近50万(见表1),增幅为12.6%,年均增长1.26%,尤其是在2006年之后增长迅速。

2 人口素质快速提高

新世纪以来,江门市人口文化素质水平快速提高。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559%,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3.25个百分点,而文盲、半文盲的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

3 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

从2000年到2010年江门市农业人口占比从51.6%下降到31.4%,而非农业人口则上升到68.6%,数据显示特别在2000-2003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重的较大变化,而之后的变化则相对平缓。

数据显示我市总体男女性别比达到104.72,虽低于全国的平均线,但是在15岁以下的人口中我市的男女性别比平均高达116.45。

在人口的年龄层次方面,根据2000年及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室的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例从68%上升至7s8%,60岁以上人口比例从11.65%上升到1353%,显示我市仍处于人口红利时期,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老龄社会已经到来。(如表2)

二、江门市未来十年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1 预测方法

以时间为自变量,以人口数据为因变量,采用长期趋势分析法中的回归分析法,对江门市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2 江门市未来十年常住人口总规模预测

回归方程y=389.36+4.45t,预测结果y(2020)=478.38

以江门市过去十年的常住人口数据为基数,通过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到2020年江门市常住人口总规模将达到478.38万人,比2010年净增33.3万人,增幅为7.48%。

3 江门市非农业及农业人口规模的预测(至2020年)

根据上面回归分析法得到回归方程y=10.91+30.55t,预测结果y(2020)=285.89

以江门市过去30年的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数据为基数,通过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到2020年江门市非农业人口总规模将达到285.89万人,比2010年净增66.93万人,增幅为30.57%,而且非农业人口在户籍人口中的占比将达到65%左右,进一步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扣除人口总规模及外来人口增长的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进入城镇,未来江门市城市的教育、就业、生活设施等压力将持续上升。

4 江门市人口素质结构的预测

抽取江门市过去三次人口普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据作分析预测。

运用上述相同方法预测得出预测结果(如表7):至2020年,我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总人数将上升至343582人,较2010年净增长94724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上升了1.59个百分点。

三、政策建议

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江门市应根据学龄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要根据学龄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逐步增加教育投资,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全民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在全面普及和优化基础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促进高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满足社会的需求。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结构性失业。要积极开展成人教育,重点探讨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劳动力教育,加强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技能素质。

2 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户籍制度,丰富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强化吸引人才综合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种中高端人才是提高江门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市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

3 更新观念,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解决好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制定有关政策,吸引外来资金和专业技术人才来江门五邑创业,加速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采取措施把从农业领域游离出来的不断增长的劳动力人口变为丰富的社会财富。

篇(5)

农业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市情、市力调查,是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农业普查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必须得到全社会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从20*年1月1号开始,各级农业普查员将上门依法对各类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登记,请各普查对象安排专人,在规定的调查时间内,配合普查员如实填写普查表。按时、准确地填报普查表,是每个农业普查对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均属违法行为,如有此类现象发生,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严肃查处。

各政府主要领导和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要深入调查第一线,亲自参与普查登记,调查了解并切害解决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在普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当地普查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一定要恪守职业道德,依法进行普查。对在普查中搜集的单个调查对象的资料,应予保密;要确保农业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农业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农业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同志们:

篇(6)

1.1 缺乏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在当前的农村里,大多数领导并不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并对其服务体系也毫无概念,工作重点也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上。以至于有的地方领导把计算机上网就看做是农业信息化,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就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

1.2 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全面。由于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工作普遍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全、人员不专业、经费短缺等现象。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行业间的信息得不到共享,对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的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没有太对指导作用,离农民想要的信息需求还很远。目前各地的农业信息还主要停留在价格的变化,而对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系统科学的分析和市场预警信息的还不完善。这样一系列的因素,也就增加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难度,并使得其服务农民帮农民增加收入的目标难以实现。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2.1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农业科研管理水平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来决定的。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以及农业科研管理的内涵越来越多,管理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了农业科研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以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2 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并分步实施。根据全社会信息业发展的趋势,利用最先进的技术,高屋建瓴的研究制定出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并提请专家研讨及论证,而后逐步实施下去。

2.3 扩大资金投入,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不言而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启动资金的投入,并为其设立专项资金。可是政府的投入也是有限的,而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政府应该统一规划并引入竞争机制,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商业法则,吸引各类企业及个人的投资。

2.4 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提升信息服务水平。首先要建立起涉农部门及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规范信息标准,统一制度,逐步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同时加强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根据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需求,加强农业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开拓、发掘及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对相关的信息源分析、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用性,保障农业信息网络能够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使政府、农户和企业获得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并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开展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合作,特别是与通信运营企业、广播电视媒体等单位的合作,将在降低农业信息网络的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健全信息化网络体系。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农村基础传输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要形成有市、县、乡、村,以及与厂家商家都相互联通的网络体系,使得全球化信息可以及时的传到农户家里,农户也能及时的农业信息,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及共享的目的。

篇(7)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于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各级乡镇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地方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提高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思想

新农村建设背景指导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应本着以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以创新体制作为保障、以增加收入作为关键的原则,要不断创新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并且发展现代化的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变化需要的农业管理思想。具体说来,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包括以下几点:

(1)更新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不断增长地区农业经济水平。

(2)改变农产品形式,通过产品深加工实现多元发展,拓展农业经济产业链,开拓更大的销售市场。

(3)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意识,保证农业经济安全,提高农业经济基础及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各级乡镇政府还应致力于发展农业经济基础设施,认真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促进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群众利益维护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和技能的再教育,各地区、各乡镇都应大力促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工作责任感同时具备创新意识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趋势。此外,政府之间还应建立完善的群众利益维护体系,有效保证群众权益、协调矛盾、表达诉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政府自身的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科学开展农业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村级资产清查,会同纪检部门积极开展村组干部离任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巩固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成果,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三)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产业化发展

实现信息化、产业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更多先进化的设备和高素质人才,还要对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不仅如此,各级主管部门还应认真做好各种农业经济报表以及农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整理、汇总后及时向党委、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增进地区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速地区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人才项目或招商引资等手段,培育产业化农业经济结构,坚持科技创新,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及信息化水平,促进地区农业朝着更大产业规模迈进。

篇(8)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190-01

当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不再闭关自守,而是开始重视市场结构和社会发展变化,努力提高质量和产量,以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面对这种发展态势,农机管理机构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思想上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才能在农业增产创收上有新创意、新做法,才能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一、 农机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但是,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迅速增长的同时,给农机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 农机装备落后,困扰着农机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2. 体制不健全 。

3. 农机手尽义务多, 享受的权利少。

4. 基础薄弱。

二、新形式下农机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 改善管理方法,加强监理装备建设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补助基金,同事配备技术设备和相应的管理、科技人才,将农机事故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手段,实行联网管制,对设备的安全监测进行有效监控,从而实现设备齐全、手段科学、执法规范和保障有力的一整套监管体系。

2. 重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公路质量

应该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换代提到日程上来,国家相关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要联合起来,充分对群众做动员宣传工作,多出资金和想法,从而对现有公路进行围护,新建和扩建,让每个人意识到护路、养路是大家的事情,人人有责,从而加强村民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使得养路和护路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公路镶边工程改造,修筑和扩建水泥路来为车辆的出行便利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3. 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机构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效越来越显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农业机械的制定监管部门,农业机械监管局的任务和担子也越来越重,需要进一步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不能沦为农业机械发展的拦路虎。因此,我们必须通盘考虑,在制定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改进现有的较为落后管理模式,以期对农业监理的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环境。

此外,需要对现有的农机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将其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的范围之内,收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来谋取私利。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做到执法公平和公正,从而树立起再人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在具体的业务管理上,也要进行垂直领导,避免只拿钱不干活的现象发生。

4.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

农机作业的加工对象是作物、土壤、种子、肥料农药等,各种机械作业因地、因时、因作物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必须依据各农艺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农机作业规程或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以此满足一定的质量规范。必须保证政令畅通,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政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必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于农机安全管理来说,《农机年检审核制度》《安全知识学习制度》《农机使用培训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就是要求员工要尽职尽责,将具体的工作进行分工,然后每个人发挥所长,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权责分明,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5. 按照职责权限,加强农机管理工作

乡镇农机部门履行好监理职责

5.1对本镇农用车和驾驶员实行造册登记,简历相关档案,做到有文可查。

5.2与辖区的农机驾驶人员和车主通过合同来讲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以起到监管安全生产的目的。

5.3对农机事故不得隐瞒,并且要协助派出所和农机部门等有关单位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5.4要求辖区内的农用车驾驶员必须参加年度质量检查,不得冒名顶替和弄虚作假。

5.5对违规农用车及司机要严惩不贷,对事故多发地带要实施重点监控,以确保交通畅通,将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5.6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定期将新情况、新问题向有关领导部门进行反馈,并提出相关建议。

5.7和村寨基层组织或片区负责人密切协商,达成一定条件下可实现的民约,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5.8积极配合镇政府、村委会,加强村级交通安全宣传。

5.9努力提高驾驶员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6. 加强配合,规范执法

目前,辖区内车辆拥堵和交通不畅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必须对路面加大监控,同时和派出所、综合治理办以及相关农机部门做好配合,及时清除道路拥挤现象。同时也要向农民多做宣传和教育,对边角地带和需要治理的场地进行及时疏通,对违规使用农机的行为,要依法执政,配合相应的说服教育,坚决独立乱罚乱收行为。对不不服管教的人,不能动用武力,对于暴力抗法者,则必须交由公安机关来严格执法。

7. 增强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人民早日实现生活奔小康,同时对促进农业发展有一定的贡献,这是农机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

8. 加强宣传教育,开创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

篇(9)

一、普查的目的、意义

这次普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本区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础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搞好这次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摸清本区农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推进本区“三个集中”,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普查的对象

普查的对象是在本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全部单位和农户,以及镇、农场、村委会(包括镇属居委会)等与农业、农村关系密切的机构。

三、普查的内容、时间

这次普查主要包括七项内容: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七是本区“三个集中”的基本情况。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年度。

四、普查的组织实施

为了加强对这次普查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区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负责普查的具体实施。

各镇、街道、工业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区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街镇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搞好这次重大国情国力的普查。涉及普查宣传方面的工作,请区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涉及普查经费和物资保障方面的工作,由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协调。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各镇、街道、工业区要设立相应的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普查的组织实施。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意义和要求,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各镇、街道、工业区要充分发挥镇政府、村委会的作用,从镇、村干部中选调现场组织人员和调查员。要根据普查的特点,搞好调查员的培训。

五、普查的经费

普查经费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各级普查机构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列入相应年度预算,并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与管理

凡符合普查对象的有关单位和农户,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填报普查数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

篇(10)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所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三农”基本情况调查。这次普查恰逢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阶段,是一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各级政府统一部署的一项硬任务,做好这次普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搞好农业普查是我们准确把握市情的需要。这次普查不单纯是一次农业产业普查,而是一次囊括“三农”问题的全面调查登记,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各个方面。我们要通过这次普查,把“三农”的家底彻底摸清。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年来,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大户等不断涌现。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转移,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变化程度如何、怎么变,发展优势在哪里,城乡差距在哪里,城乡怎么协调发展等等,凭我们现在手中掌握的一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和省内其他县市一样,最落后的地方在农村,最弱势的群体是农民,最不稳定的产业是农业。对这些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迫切需要我们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及时摸清“三农”发展变化和底数,从而准确把握市情,尤其是“三农”的实情。原来有的一些抽样数据,毕竟是点上的情况,整体的情况还不够全面。本次农业普查就是要对 个行政村万农户及全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和农、林、牧、渔场进行全面普查,摸清“三农”的底数,深刻认识“三农”现状,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和主要特点。

2、搞好农业普查是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但我们现有的常规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都不能满足全面监测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需要。这次农业普查的内容就是在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就而言,全市现有万人,其中万人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虽然,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与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像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搞好这次农业普查,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村现状的基本数据,便于评估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既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基础工程。

3、搞好农业普查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制定和落实“三农”政策的需要。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政策效果如何?需不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普查予以回答。要重视农村社会,关注农民生活,支持农业发展,就要研究制定好相关政策措施,就必须以全面了解民情、正确判断实情、准确掌握农情为基础,就需要我们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准确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农业资源以及农民生活状况。搞好农业普查,对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中涉及的农业农村工作、土地利用、农民增收等具体规划,以及科学制定“三农”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这次农业普查是一次涉及“三农”的普查,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的需要,为正确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更加科学、更加翔实、更加全面的基础性数据。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建设新农村、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目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要求,正确把握农业普查工作重点

这次农业普查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为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这次农业普查,重点要完成以下六项工作:

1、查清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达到一定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包括生产规模、投资、雇工、产出及产品销售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村经济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服务。

2、查清农户家庭、人口特征与生活质量,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服务。包括农村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收入、居住环境、住房条件和生活设施、粮食安全等信息,以及农村道路、电信、电力情况,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饮用水、卫生条件等。既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也反映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状况,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可靠依据。

3、查清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包括农村居民及劳动力迁移的规模、速度和去向,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时间、职业、地点,以及地区类型、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率与闲暇时间等一系列信息。为“十一五”期间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逐步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供全面的基础资料。

4、查清乡镇(街道)、村及社区环境情况,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服务。包括建制镇吸纳的人口、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等情况,以及镇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从实际来看,自年起全面实施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乡村康庄工程等,给农村面貌带来深刻的变化。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完善村镇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逐步把传统村庄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管理民主的农村新社区。

5、查清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包括农户家庭投资规模和乡村集体投资、农户的固定资产购买情况、重点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和乡村集体投资情况,为加快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服务。

6、查清农业土地利用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服务。包括农业用地的规模与分类,不同类别的农业用地面积,以及新形势下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与流转、农业用地之间的转换等情况。土地资源状况尤其是耕地面积底数如何,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数据,这次普查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摸清情况。国土、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和土地变动调查资料,进行必要的核查,确保圆满完成这项任务。

三、加强领导,保质保量做好农业普查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从普查对象的数量及其分布地域范围看,比即将结束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量还要大,但时间上从现在起到正式展开普查工作,只有个多月准备。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原则,周密部署,精心安排,集中人力、物力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关键时段,要组织好、落实好,为高质量完成本次普查任务,拿出真实可信的普查数据打下扎实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人员到位。要组织强有力的农业普查领导班子及其办事机构。目前,市、乡两级普查领导小组已组建完毕,市本级农普办已建好内设机构,村一级需要抓紧启动,特别是各乡镇农普办要按时间要求组建普查机构。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乡镇(街道)分管农业普查工作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多过问,多检查,多督促,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农普办要选调业务过硬、经验丰富、作风严谨的干部充实普查队伍,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2、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业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作为普查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市统计局从去年以来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里的部署要求和职责分工,负责做好相关工作。普查宣传工作,由宣传部门负责协调,新闻信息中心、广电总台负责具体落实;财政部门要抓紧落实普查经费;国土部门要及时提供土地资源状况信息;市农普办要加强业务指导;农业、林业、水利、人劳、国土等部门,要抽调身体好、素质高、业务精的同志,参加市农普办日常工作,选派人员在市农普办工作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原单位负责;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农业普查工作。要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出色的部门,要进行奖励;对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部门,要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影响了全市农业普查工作,就要追究哪个地方领导的责任。

3、加强资金保障,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按照国务院要求,这次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逐级负责,并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由于本次农业普查调查对象多、工作量大,从国家和省两级农业普查经费预算来看,要比经济普查经费多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国家和省级普查预算在审批时都基本上是足额拨付。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分级负担普查经费的要求,积极筹措落实普查经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审核经费预算,尤其是今年的所需经费要及时到位,确保这项工作正常启动。同时要加强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开支,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4、加强人员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这次普查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参与。因此,普查所需人员的选用和培训,直接关系到本次普查工作的成败。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作用,选调符合条件的人员作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严格把好普查培训关,确保所有参加普查工作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5、加强宣传动员,为普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支持是圆满完成普查任务的重要前提。这次农业普查仅现场调查就需要近名工作人员参加,加上整个普查工作历时年,各级各部门的各类宣传、组织、试点、数据处理、后勤保障等,需要动员参与的工作人员就更多。因此,各级普查机构、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认真按照《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宣传载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在普查的关键阶段,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普查、理解普查、支持普查,充分调动参与普查的积极性。

6、加强试点工作,为面上普查提供经验。试点工作是整个普查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有效途径。试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普查方案是否可行,普查表能否顺利进行填报,需要做哪些改进和完善;二是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普查,包括普查员的选调、培训,政府的协调组织,具体的操作模式,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等。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试点工作,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高质量完成本次普查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篇(11)

1、搞好农业普查是我们准确把握*市情的需要。这次普查不单纯是一次农业产业普查,而是一次囊括“三农”问题的全面调查登记,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各个方面。我们要通过这次普查,把*“三农”的家底彻底摸清。*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0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大户等不断涌现。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转移,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变化程度如何、怎么变,发展优势在哪里,城乡差距在哪里,城乡怎么协调发展等等,凭我们现在手中掌握的一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和省内其他县市一样,我市最落后的地方在农村,最弱势的群体是农民,最不稳定的产业是农业。对这些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迫切需要我们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及时摸清“三农”发展变化和底数,从而准确把握*市情,尤其是“三农”的实情。原来有的一些抽样数据,毕竟是点上的情况,整体的情况还不够全面。本次农业普查就是要对我市555个行政村、14.49万农户及全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和农、林、牧、渔场进行全面普查,摸清我市“三农”的底数,深刻认识“三农”现状,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和主要特点。

2、搞好农业普查是我市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市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但我们现有的常规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都不能满足全面监测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需要。这次农业普查的内容就是在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就我市而言,全市现有58.*万人,其中49.13万人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4.6%。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与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像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搞好这次农业普查,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村现状的基本数据,便于评估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既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基础工程。

3、搞好农业普查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制定和落实“三农”政策的需要。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政策效果如何?需不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普查予以回答。要重视农村社会,关注农民生活,支持农业发展,就要研究制定好相关政策措施,就必须以全面了解民情、正确判断实情、准确掌握农情为基础,就需要我们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准确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农业资源以及农民生活状况。搞好农业普查,对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中涉及的农业农村工作、土地利用、农民增收等具体规划,以及科学制定“三农”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这次农业普查是一次涉及“三农”的普查,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的需要,为正确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更加科学、更加翔实、更加全面的基础性数据。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建设新农村、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目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要求,正确把握农业普查工作重点

这次农业普查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为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这次农业普查,重点要完成以下六项工作:

1、查清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达到一定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包括生产规模、投资、雇工、产出及产品销售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村经济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服务。

2、查清农户家庭、人口特征与生活质量,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服务。包括农村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收入、居住环境、住房条件和生活设施、粮食安全等信息,以及农村道路、电信、电力情况,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饮用水、卫生条件等。既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也反映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状况,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可靠依据。

3、查清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包括农村居民及劳动力迁移的规模、速度和去向,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时间、职业、地点,以及地区类型、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率与闲暇时间等一系列信息。为“十一五”期间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逐步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供全面的基础资料。

4、查清乡镇(街道)、村及社区环境情况,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服务。包括建制镇吸纳的人口、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等情况,以及镇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从我市实际来看,自20*年起全面实施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乡村康庄工程等,给我市农村面貌带来深刻的变化。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完善村镇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逐步把传统村庄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管理民主的农村新社区。

5、查清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包括农户家庭投资规模和乡村集体投资、农户的固定资产购买情况、重点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和乡村集体投资情况,为加快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服务。

6、查清农业土地利用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服务。包括农业用地的规模与分类,不同类别的农业用地面积,以及新形势下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与流转、农业用地之间的转换等情况。土地资源状况尤其是耕地面积底数如何,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数据,这次普查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摸清情况。国土、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和土地变动调查资料,进行必要的核查,确保圆满完成这项任务。

三、加强领导,保质保量做好农业普查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从普查对象的数量及其分布地域范围看,比即将结束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量还要大,但时间上从现在起到正式展开普查工作,只有9个多月准备。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原则,周密部署,精心安排,集中人力、物力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关键时段,要组织好、落实好,为高质量完成本次普查任务,拿出真实可信的普查数据打下扎实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人员到位。要组织强有力的农业普查领导班子及其办事机构。目前,市、乡两级普查领导小组已组建完毕,市本级农普办已建好内设机构,村一级需要抓紧启动,特别是各乡镇农普办要按时间要求组建普查机构。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乡镇(街道)分管农业普查工作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多过问,多检查,多督促,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农普办要选调业务过硬、经验丰富、作风严谨的干部充实普查队伍,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2、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业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作为普查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市统计局从去年以来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里的部署要求和职责分工,负责做好相关工作。普查宣传工作,由宣传部门负责协调,新闻信息中心、广电总台负责具体落实;财政部门要抓紧落实普查经费;国土部门要及时提供土地资源状况信息;市农普办要加强业务指导;农业、林业、水利、人劳、国土等部门,要抽调身体好、素质高、业务精的同志,参加市农普办日常工作,选派人员在市农普办工作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原单位负责;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农业普查工作。要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出色的部门,要进行奖励;对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部门,要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影响了全市农业普查工作,就要追究哪个地方领导的责任。

3、加强资金保障,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按照国务院要求,这次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逐级负责,并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由于本次农业普查调查对象多、工作量大,从国家和省两级农业普查经费预算来看,要比经济普查经费多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国家和省级普查预算在审批时都基本上是足额拨付。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分级负担普查经费的要求,积极筹措落实普查经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审核经费预算,尤其是今年的所需经费要及时到位,确保这项工作正常启动。同时要加强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开支,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4、加强人员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这次普查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参与。因此,普查所需人员的选用和培训,直接关系到本次普查工作的成败。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作用,选调符合条件的人员作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严格把好普查培训关,确保所有参加普查工作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5、加强宣传动员,为普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支持是圆满完成普查任务的重要前提。这次我市农业普查仅现场调查就需要近4000名工作人员参加,加上整个普查工作历时4年,各级各部门的各类宣传、组织、试点、数据处理、后勤保障等,需要动员参与的工作人员就更多。因此,各级普查机构、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认真按照《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宣传载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在普查的关键阶段,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普查、理解普查、支持普查,充分调动参与普查的积极性。

6、加强试点工作,为面上普查提供经验。试点工作是整个普查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有效途径。试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普查方案是否可行,普查表能否顺利进行填报,需要做哪些改进和完善;二是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普查,包括普查员的选调、培训,政府的协调组织,具体的操作模式,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等。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试点工作,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高质量完成本次普查工作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