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而生活又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联系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资源
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将生活与语文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恰当地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活内容,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
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在学生们讨论“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失去儿子,祥林嫂能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柳妈没有给祥林嫂讲那些‘大道理’,祥林嫂有没有可能避免最后悲惨的结局?”等问题后,为学生讲述现实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妇女的事例,让学生们讨论“因车祸而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如果没有失去儿子生活会怎样?失去儿子后她有没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对不同时代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女性的悲剧进行对比,明白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女性的悲剧只是社会的偶然现象,而祥林嫂的悲剧则是当时时代下必然的产物,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加深到旧社会下层女性悲惨命运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均可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适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促使语文教育资源的生活化。
二、创设生活情景,生活化教学过程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促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语文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改变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局面,有效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如在学习《蜀道难》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蜀道的图片及一些时代背景,促使学生对蜀道有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直观印象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描述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了解作品的思想价值,在《琵琶行》教学中为学生播放琵琶古曲,增加课堂意境,通过设置逼真的场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体会到语文之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如学习《等待戈多》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后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还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有利于增加语文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此外,在课堂提问中,可多设置一些可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需要设置的情境中的问题,如“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等,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生活化教学过程。
三、开展实践活动,生活化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将学生的视野带入到生活的空间,将生活与语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改变以往作业布置方法,多给学生设计与日常生活、学生身边实际相关的实践型作业,如学习《徐霞客游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对本地文化进行调查,促使学生去关注自己生活的世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内外连接在一起,促使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由于高中生课业繁重,课外时间较少,在开展研究性课题时应把握好适度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除了开展研究性的课题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开展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中,促使生活“语文化”,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并写下自身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利用班级活动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如班委选举时让学生写自荐书,在学校开展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时让学生就感兴趣的热门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等,既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结语:
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挖掘生活,将生活中与学生有着密切关系、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资源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的方法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同时合理地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语文化,促使语文与生活相融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为了让我国的教育成果得到提升,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当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填鸭式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的教学标准。新课改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不但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还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在让滋生认知水平得到提升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1.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组队―共享”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思考―组队―共享”合作教学策略最常用的一种合作教学法,是在一九八一年由著名教育学者莱曼和同事一起创造出来的。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证明了运用“思考―组队―共享”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促使更多的学生深入认识需要思考的教学主题,这种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上使用最为广泛[1]。它是通过将一个教学主题提出来,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团队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和他人对不同观点进行分享和思考的一种学习策略。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细节描述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中借助林黛玉进贾府的路途中所见所闻,让当时封建社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细致丰富的描法将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生动的塑造出来。作为西方课堂教育中最普遍的一种合作学习法,“思考―组队―共享”策略对学习任务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显著作用,能够让学生深入独立地思考,并在交流合作中对他人观点进行分析和接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交流及解决的能力得以强化。如在分析林黛玉的形象时,教师可以运用“思考―组队―共享”实施教学:将学生分成四个人的小组;教师在给出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学习任务;接着学习小组中四个人可以两两交流,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将学生观点不一致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小组四人共享观点,对交流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的观点达成一致;随后教师让几个小组将本组的观点和问题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明确,对各个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2.高中语文教学的“K―W―L”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K―W―L是已知的、想学的及学到的这三个单词的缩写,也就是让学生在一个表格中将某个问题中已经知道的知识“K”明确写出来,并对自己希望得到解惑的问题“W”进行思考,接着在借助于独立思考和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最终将共同学习后得出的知识“L”卸载到表格中[2]。这种方法是西方课堂教学中最简单有效的一种合作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交流,让学生对已知、未知知识及对实现途径所了解的联系得以了解,让认知过程得以明确,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和探讨,从而促使其掌握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怎样读中国古代小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合作学习教学方法,首先将学习资料和K―W―L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关于中国古代小说我已知的知识”K进行思考并独立完成,接着进行组队共享;其次将“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阅读方式我已知的知识和方法”W进行独立思考并完成,组队共享;最后完成“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我学习到的中国古代小说的阅读方法”L。K―W―L教学法主要是帮助学生将简单清晰的思考和学习方式给建立起来,对学生在已知和未知知识的联系建立上有一定的帮助,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建立。
3.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学圈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文学圈在我国又被称为文学圆阵和文学圈圈。在西方文学和语言教学中,文学圈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专门的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阅读更广泛和深入,让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培养[3]。文学圈的组织形式非常丰富,主要是借助小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进行文学阅读。
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分析”,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圈定出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由于《水浒传》中写林冲的桥段内容过多,教师可以先圈定一个范围,如从本文中分析林冲的性格。其次,以七八人为一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课文,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确保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又再次,建立自习课等学习平台,将学生彼此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起来。最后,学生向教师汇报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鼓励性评价。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积极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合作方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1.设疑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原本生硬的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比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记》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提前预习,设置疑问:文中确定是蒋干中记吗?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自己就会得出答案,而且还能明确文中的人物关系,从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
2.创境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化时代,情境
的学校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将体育课临时改换为其他主门课程,这样已经影响了体育课真实作用的发挥。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也没有考试,最终也会变成其他课程的自习课。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生也灌输了一种“分数第一”的概念,而忽略了身体素质。
3.学校教师的教育过程较为松散。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育中是一种放养式教育,课前导人,让学生简单的跑圈、拉伸、热身,然后解散自由活动,体育课也就成了学生放松随意玩闹的时间。对于一些习惯足球、篮球的学生来说,是个练习锻炼的好时机,可是对于一些本身就缺乏运动神经或是不习惯运动的学生来说,身体素质锻炼的机会就相对于他人减少了许多甚至面对案例中的教学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只是沉浸在游戏中,而忽略了教师提倡的在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锻炼,寻找学习方法的要求。教学法是极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荷花,让学生在此情境的熏陶下产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获得以境至趣的效果。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精美语言、卓越的口才、美丽的图画等等。
4.朗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读,如果读的方法和内容把握的恰到好处的话,就会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这样,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使得学生理解加深了,兴趣味浓了。除了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诵读、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改变传统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相对比较僵化,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失去学习主动性,而且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有重点,才会激发学习积极性,才会使课堂有序进行。然后,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多提问,组织学生多分析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还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采用“讲”“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注重学法,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先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就是阅读和作文,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去阅读,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去赏析。如果教学
三、根据案例与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相结合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1.教师首先要树立明确的体育教育理念,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增加体育器材,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学校也应该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2.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育合理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通过体育锻炼和训练,能促进人体结构的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依据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今时代的体育教育应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体育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师生间的互动是双向过程,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教学工作也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又是各有各的想法。所以,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症下药,像案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段落的主体、环境、描写、情感多方面分析,阅读全文也就不难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但除了积累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注情感,善于评价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饱含热情。首先,教师要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抗拒感。其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又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动向,使其保持一个乐观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适当且有层次感,避免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困难的问题,打击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一点就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要充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体悟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汲取他人生活、思想中的经验和优秀的品质,进而得到人格上的培养以及思想上的升华等。
另外,要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大力推进教学评价体系运用,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更明确的改进。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动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并要合理运用评价体系,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面对少数民族县域高中,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那么,面对贵州省石阡县的民族高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呢?
一、语文课堂要洒满阳光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快,县域民族高中同样也感受到了改革指挥棒的影响力。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教师理科式的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零零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末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仍然是高考的助推器,是“工人”,学生是“流水线”上的待完成品,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针对民族高中生源差,更需要在语文课上呼唤感性发展空间,给学习以生命力和活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创造。
民族高中的语文课堂需要洒满温馨的阳光,让普通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语文原本的妙趣。例如: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使学生与文本“会意”,与作者心灵产生突发性的“碰撞”,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这样一来,让教师的良性教学方式、语文课本的妙趣,有机地促使学生去接受知识,沐浴语文知识的光辉。
二、语文课堂要培养自悟能力
人类社会越文明,时代起进步,越需要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越需要个性的良性发展,因为个性既可以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强调个体吸收和认识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古人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诗道亦在妙悟”。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悟性”培养,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2014年贵州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再次论证了要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贵州省的民族类高中,特别是普通班级,其实学生的智力不差,个性十足,创新能力是有的,关键是要引导好他们,朝有利方向发展,不要被坏习气所污染。
三、语文课堂借媒体拓展训练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民族高中信息技术的配置也跟着时生了变化,班班都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我们师生、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教学《雨霖铃》时,我就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增进了师生情感。
当然,民族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任重道远,要形成教学的独特个性以促进学生进步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的积累和长期的历炼,不断“教”与“学”,广泛汲取,多加锤炼,多方借鉴,善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语文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体现了知识、工具、人文的相互统一,高中语文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为学生将来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奠定基础。以下是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充分利用书本教材,使学生感受学习乐趣
正确选择教学材料是保证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学生对语文关注度的重要方面,因为学生所获取的语文知识,大都来自语文课本,有了好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工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保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以后,不断适当拓展和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语文成为学生的一大爱好。例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只有让学生切身体会“胡同建筑”的方方正正以及四合院的特点,才能使其充分感悟北京市民胡同文化中所蕴含的“忍”的精神,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胡同文化的精髓,才能进一步促使学生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色彩,从而品味“再见吧,北京胡同”中蕴含的汪曾祺的独特情感。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教材内容,从而掌握文章内涵,然后我们要在带领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设计多样化研究课题:饮食文化、茶馆文化等,使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也能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采取适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如果学生只知道记忆,只会解决曾经遇到过的问题,那么这个学生将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只有在遇到问题时经过大脑思考和加工的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通过举一反三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不能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细细讲解出来,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在不充分讲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大脑活跃起来。众所周知,学生比较厌恶学习文言文,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的心理,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重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找出文章的四个小故事,并在课堂上讲述给其他学生听,看谁讲得既准确又动听,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投入到新课程的预习中来。不知不觉,文中比较复杂与繁琐的句子就被轻易地化解了。可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启发学生智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心情愉悦中提高学习质量。
三、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好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使其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样开发提供保障。语文教师要积极面对信息时代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申到丰富多彩的网络空间中。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上网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文逐渐变得生动与形象,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合理的考评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能,只有这样的考评体系,才能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提高。此外,教师要采用动态眼光看待学生,并加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并将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潜心研究教材,同时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琰琰.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3(26).
[2]杨梅.和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催化剂[J].学苑教育,2013(17).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以“学为主,教为导”为理念,倡导创新,重视课堂的质量与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合理高效地利用课堂进行有效地教学。以下是本文的几点认识:
一、从生活中挖掘教学元素,实现教学过程的深入浅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更是如此。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社会生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从生活中挖掘教学元素,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今生今世的证据》时,其中有一段话是:“我真的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我真的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在此处,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大胆发言,结果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有的学生谈到了自己“下水摸鱼”的经历;有的学生谈到儿时的烦恼;还有的学生谈到曾在门口等待自己回家的身影等等。只有将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文章,深入作者思想,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的阅读才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
二、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所谓探究,就是指探讨和研究。探究欲实际上是一种求知欲,它是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意识,不仅是一种需求,更有助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冲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展技能,争取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构建良好的探究氛围,以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并注重把握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对探究成果做出有效评价。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定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明确探究的最终目的,积极思考探究思路,采取有效的探究方法,敞开心扉、扩大交流。由此可见,探究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要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融入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提出这样两个问题:①快速阅读课文,说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②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的文眼(在文中起到点睛作用,并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词语)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合作讨论等方式,最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①文中所描写的事物有荷花、荷叶、荷香、荷波、荷韵;②文章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然后教师再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文中所写的哪些景物最具感染力,能够打动你?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纷纷投入热烈的讨论中,课堂氛围变得非常热烈。
三、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给予学生自主时间
时间是课堂资源中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探究式教学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自主性等多种特点,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拿来主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文中的“拿来主义”包含了什么含义?②文章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来阐明道理?③找出文中富含讽刺意味的句子,并加以讨论。课前,教师可以拿出10分钟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陈述,然后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最后留出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探讨评论。
四、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在思维中进行创新,在创造中进行思维,努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对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促使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浅显认识,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进一步研究新课程理念,并且不断加强实践探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第一、为学生制定出课外阅读的计划。在这一计划实施前,笔者曾做过一个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以四大名著或者现代的一些经典作品为调查内容,结果发现多数同学竟然连四大名著都未读全。因此,笔者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制定出长期阅读计划,同时分期阅读,(季度、月、学期),这样帮助学生逐渐进行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文学积累。
第二、设计口语表达课。如在早读课或课前,教师可安排5-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口头作文、即兴演讲等方式,要求学生以1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每个月拟出一组主题,再让学生自主选择,其内容可为读后时事评论、读后感,还可为叙事记人,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训练的条件与时机,给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训练中增强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完《我的四季》后,教师可让学生以“我的四季”为主题进行口头作文,回顾生活中的感悟。
第三、进行小练笔的活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写作小练笔的活动。即学生每周写作1-2篇文章,可由教师指定主题,也可学生自主拟定,然后再由老师批阅,从而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其次,教师还可每周评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向学生展览,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加强合作与探究,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在素质化语文教学中,培育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核心所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实现知识性的教学目标,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自主地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学生自学与老师引导的关系。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老师不再是直接给学生问题答案,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而得到答案,同时教师适时予以引导、点拨,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则适时提示。
第二、探究提纲与学生质疑的关系。老师事前设置的探究提纲可能不完全与教学实际相符合,这时教师还需融入学生课前预习的疑点知识,补充与完善探究提纲,从而满足教学需求。
第三、自学初步成效和最后成效的关系。当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而得到问题答案之后,还需引导他们对结果加以梳理与总结,同时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与改正,以提高学习的全面性、科学性。
三.组织主题活动,创造学生学习空间
一、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教材中的外国文学部分地位在不断降低。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学修养为主,培养外国文学修养为辅。外国文学作品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国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安排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学作品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这就使得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中国文学作品教学上,对外国文学作品不够重视。而且有的教师自身文学知识储备不够,对于外国文学一知半解,缺乏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能力。这些都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向,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忽略,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外国文学教学质量与教学素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了解的外国文学作品太少,对外国文学作品缺乏了解,这有一部分是由于教师平时不注重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而引起的。我们从教材可以看出,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并没有编入到教材中,很多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自学。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外国文学教学的开展。
二、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堪忧的原因
1、应试教育使外国文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附属。应试教育的泛滥和高考的指挥棒无情地剥夺了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外国文学因为不是高考考点而备受冷落。例如:普通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宁夏、海南卷)连续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都是中国小说,没有出现任何关于外国文学的考点,这就直接导致很多高中学校在安排选修课时直接删掉了《外国小说欣赏》一书。可以说,为了高考,很多高中老师随意取舍作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2、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导致外国文学总是边缘教学内容。虽然新课改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13个年头,但是仍有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改变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身上仍存在的教学目标偏差,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这些都导致教师不能深入地挖掘外国文学作品在深层思想、文化内涵、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价值。
三、如何扭转外国文学教学现状
1、转变思想,尊重多元文化。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尊重文化的多元性的理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都是有所差异的,而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民族信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从中国传统的思维入手去考虑问题,不能将中国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强加到外国文学的教学中,用中国人习惯的理念去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只能片面甚至歪曲外国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尊重多元文化是正确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前提。
单元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下语文教学策略系统性提升的重要表现,有利于高中生以语文教材单元为中心,形成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同时,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其特定的教学重点与主题,在单元教学模式下,每一个主题与重点都被有效凸显出来。教师还可以将每一个教学单元连接起来,达到知识点的横向串联与纵向并联,不仅加大了语文教学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与形式经过了多次修改与编撰,其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繁杂琐碎,教学重点分散。教材内容单元化使零碎的高中语文知识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所有教学重点进行整合分类,方便教师在每一单元中进行深度教学,结合单元中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模式的改革,实现讲课方式的变换。
单元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高中文化课程数目增多,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更有目标性。在每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点讲授过程更加着重于对单元主体的深化以及单元教学思维的创新,学生能够在单元式课堂上享有更宽广的教学资源。
同时,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片面的价值观念。而单元式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单元式学习过程中享受更完整的语文资源,在课程数目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完善学习体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单元教学的作用
1.提高模块性
单元式教学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模块化,每一个单元即是一个教学模块。就高中学科课时安排来看,语文学科所占的课时较少。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既定课时,通过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改进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单元化教学在提高课程模块性的同时还可以将各模块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单元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知识迁移,达到整体性的进步。
2.提升系统性
由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越来越多,知识点重点层次性越来越模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知识点遗忘速度快、理解层次浅等现象。单元化教学不仅能够将知识点模块化,还能够将其系统化,提升学生的系统学习思维,有效提升学习的整体性,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发展态势。
三、单元教学策略
如今,单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仍处于实验阶段,教师在进行单元化教学创新时往往没有教学模板来参考借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形式,进行自主创新。
1.创新内容编排方式
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以单元化形式存在的,但是每一单元的内容设置与主题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其优越性。教师切不可生搬硬套教材模板,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来选择单元的设置方法,做到自主创新,自主编排,让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把握。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向青春举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它主要表达对青春的赞颂与热爱,单元内容的主题过于单一。因此我将其与单元二《获得教养的途径》适当联系起来,要求学生在享受青春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完善。
2.合理分配资源
1、前言
苏教版教科书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优秀成果,自2005年在江苏省首次推广使用,鲁教版、广教版等教科书相继推出,打破了人教版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和激情。文言文五千年来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思想结晶,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的重要和难点。然而,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仍存在一些弊端和难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形式单一,导致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低下。
2、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优越性
2.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知识完备、特点突出的教科书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第一步。苏教版教科书严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编选文质兼美的经典名著,以精品佳作的独立魅力滋养学生的心灵。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现着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的目标,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了多元、自由的选择,面对教材,教师燃起新的教学激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选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指导和影响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
2.2有利于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的编排从学科的人文性出发,结合新课标的核心要求,编写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材。在文言文的内容选择上一方面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还强调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谐与持续发展,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新课程标准人文性的双重体现。【1】
3、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3.1情景式教学
文言文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生活在作品时代人生产生活的体现,要想真正把握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深意和内涵,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时代,这就需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开展情景式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文言文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人物背景,充分做好备课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文言文知识的讲解中适时的引入时代背景、时代事件,让学生体会到时代的厚重感,回到历史现场,更深刻的感悟文言文的思想内涵。
3.2诵读式教学
所谓诵读式教学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加强对文本的朗读和背诵。诵读式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能够全方面的调动学生口、耳、眼、心,从而达到从语音到语义的整体感知。例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课下找到《大风歌》和《垓下歌》,在课前由两位同学大声朗读此两首诗歌引入正文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如此意气风发的项羽死如何败在刘邦手下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带领学生走进《鸿门宴》的刀光剑影之中。诵读式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简单的将课文读出来,还要要求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的时候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在《鸿门宴》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重点人物的对话开展分角色朗读,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精彩。
3.3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洗目标,对文言文进行深入的探析,自主的或与同学合作的完成目标答案的追寻和解答。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探究、课题探究、活动探究三种形式实现,教师应该主动把文言文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精于探究”,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3.4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与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密不可分,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以对成绩的奖励为终结性评价,忽视的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性。发展性评价是为了改善传统评价方式弊端应运而生的。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高中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信赖的关系,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潜能。【2】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对学生的学科发展以及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工作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开展探究式教学、诵读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发展性评价,真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的大纲中也更加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口语教学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基于此,如何有效的开展高中语文口语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措施,希望可以为后续相关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借鉴。
1.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时少、任务重、压力大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时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缩减为每周四节课,但是每学期都需要学完两本教育部所规定的必修教材,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授课内容不少反多,这给教师备课、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教授完全部的授课内容,只能压缩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这就导致口语交际教学课程形同虚设。此外,语文作为高考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很容易受到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这种影响致使语文教学偏向于高考要考的内容,因此,这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口语交际教学。
1.2没有充分利用教材
根据大纲的要求,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中,都有关于口语交际的环节设计,但部分教师注重于学生考试分数,忽略了能力表达的部分,不能够将教材的长处发挥好,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开发。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舍弃教材中的口语内容,自己根据课程时间来制定口语活动,但实际应用中却发现,这种教学行为的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1.3缺乏适当的评价和反馈体系
首先,就教育评价体系而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少应用。从小到日常的模拟练习,大到期末考试乃至高考,都不会存在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其次,就教育反馈体系来说,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实际上就是一个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与点评而有所收获和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单纯的以“错”和“对”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反而使学生逐渐厌倦这种交流模式。
2.优化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策略
2.1固定课堂表达“五分钟”,强化学生训练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抽出开始的五分钟来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可以是简短的演讲,可以是诗歌、美文的有感情诵读,主要就是一个目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课堂环境的口语训练。笔者在自己的语文课上,抽出五分钟使学生按照学号或者座位号的顺序轮流上台进行演讲,一节课安排一个同学,这样也方便后续同学更好的做好准备。就演讲的内容而言,其难度可以逐渐的由简单向复杂过渡。
例如,演讲过程中需要全程使用普通话,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演讲的内容必须要在课下提前进行准备;每个人脱稿时间最好要控制在一分钟以上,最多不超过三分钟;在同学演讲结束后,大家需要为其进行鼓掌。最后,语文教师需要对该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地点评。而对于每个梯度的时间安排则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接受状况来安排。
2.2充分发挥教材指导作用,逐步培养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将口语交际教学和阅读写作教学相结合。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王荣生先生曾经说过,全面的语文教学观主要是指将口语交际和写作,阅读相互促进,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观念。因此,教师需要深刻地把握语文口语交际和阅读写作之间的联系,善于将写作和阅读方面的教学资源应用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中来。例如,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当中,在“阅读鉴赏”中第一单元为现代诗歌的分类,其所要求的是朗诵,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授该单元的课程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待学生彻底地掌握朗读的技巧后,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朗读后面的几篇诗歌,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并且制定详细的比赛要求,如脱稿背诵,语言要洪亮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督促学生完成背诵的任务。
2.3丰富学生的口语实践活动,优化评价方法
如果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的活动,如参观敬老院、帮助社区打扫卫生等。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时刻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在锻炼口语交际的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一举多得。
在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从课堂五分钟来看,需要综合学生的进步、内容的广度以及表达的深刻性来综合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之间的时间相处是特别长的,每次交际的效果也会比较客观。教师将反馈后的信息加以分析,以针对性的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 结】
高中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识与修养,更对学生未来的能力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调节教学策略,在摸索中前进,将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