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引言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在社会困境中,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由于不一致而冲突,从而出现个体的理性决策导致集体的非理性结果。社会困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无论其他个体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个体做出背叛的决策相比做出合作的决策,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第二,如果所有的个体都选择背叛的决策,那么相比所有的个体都选择合作的决策,结果要更糟糕。
Hardinl968年在Science上发表了《公共的悲剧》一文,明确指出了个体对私利的追逐造成集体利益损害的社会困境问题。其实,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Hobbes就在他的《利维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霍布斯悖论(Hobbes Paradox):如果承认人性是自私的,那么群体和社会的协作又是如何实现的?无论是Hobbes还是Hardin都假设人性是自私的,只在意自己的利益,不会为他人考虑,因而面临社会困境的时候都会做出背叛的选择――这种假设被称为理性利己主义(rational self-interest)。
然而,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实验研究,都表明理性利己主义的假设过于片面。Miller和Rather发现,人们常常过高估计利己主义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Megiino和Korsgaad认为利己主义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变量,人们并不是同等动机地追求自我利益。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个人也会不同程度地考虑他人的利益(他人取向,other-orientation)。即使在作为典型社会困境的单局囚徒博弈中,也有1/3到1/2的个体选择合作,在确定人们明确知道不同选择的意义以及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未来的联系时,结果也同样如此。更为重要的是,那些经常做出不同选择的个体之间具有稳定的人格差异:选择合作的个体具有合作性人格,选择竞争的个体具有竞争性人格。这种稳定的人格差异,反映了个体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因而在面临社会困境的时候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2 社会价值取向的概念和分类
社会价值取向又被称作社会动机(socialmotive),社会取向(social orientation),社会价值(social value)和动机取向(motive orientation),指个体对于自己和他人结果分配的特定偏好,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也是社会困境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个体差异变量。
从理论上说,由于个体偏好的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因人而异。研究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社会价值取向进行了多种分类,但大多数研究者都采用了Deutsch(1958)的分类方法,即将其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型三类。合作型指个体追求群体利益的最大化,竞争型指个体追求相对他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个体型则追求绝对自我利益最大化,与追求相对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型相区别。
3 社会价值取向的理论模型
社会价值取向的理论模型大致经历了从早期的双维模型(two-dimensional model)到后来的整合模型(integrative model)的发展。
3.1 双维模型
前面提及的社会价值取向的不同分类,大都属于早期的双维模型。在双维模型中,社会价值取向由两个维度决定:对自我结果的考虑和对他人结果的考虑。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例如,根据双维模型,亲社会者既追求自身利益,同时也兼顾他人利益,具体表现就是在社会困境中常常采用合作策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实现,所以亲社会者又常被称为合作者。这一假设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地解释亲社会者的行为决策。但是,这一模型没有考虑平等因素,同时也无法解释亲社会者行为同化(behaviorassimilation)的现象:虽然他们常常做出合作决策,但是在多局博弈中,如果面对亲自我者多次背叛时,他们也会做出背叛的选择,而不是一味的合作。
3.2 整合模型
由于早期的双维模型不能解释亲社会者行为同化的现象,VanLange提出了社会价值取向的整合模型。这一模型加入了对平等(equality)的考察,把早期的两因素模型发展成了三因素模型,即价值取向是自身利益、他人利益以及两种利益间的关系(平等与否)三个因素共同考虑的结果。根据这一模型,亲社会者既关注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同时也追求自己与他人利益的平等。竞争主义者追求相对的自我利益最大化,希望自己比别人获得最多利益,而个体主义者追求绝对的自我利益最大化,不关注他人利益,只在乎自己是否获得了最多利益。因为竞争主义者和个体主义者同样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只是前者在相对意义上而言,而后者在绝对意义上而言,他们又被称作亲自我者(proselfs),与亲社会者(prosocials)相区别。社会价值取向的整合模型得到了相关研究的支持。
4 社会价值取向的测量
根据不同的理论模型,社会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分类界定,但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分解博弈(Decomposed Games)。
Pmitt(1967)以及Messick和Mcclintock(1968)各自独立地设计了分解博弈,为社会价值取向的分解博弈测量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从McNeel(1973)第一次采用分解博弈测量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开始,此后公开发表的38篇文献中所报告的47个研究采用了各种形式的分解博弈,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三分模型:合作型、个体型和竞争型。分解博弈的题目数量从6组到48组不等,最常用的是9组。分解博弈具有很好的心理测量指标: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稳定的重测信度,与心境和社会赞许无关,同时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例如有研究发现,亲社会者更多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而亲自我者更多选择驾驶私车的出行方式。
分解博弈一组题目通常包括三个选项,每个选项都是自己和他人的一种收益组合,三个选项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被试需要在其中选出自己偏好的选项。举例来说,A:500,500;B:560,300;C:500,100。选项A代表合作的价值取向,因为自己的收益和对方的收益相同
(500=500),差别最小(500-500=0),同时自己和对方收益之和最大(500+500>560+300>500+100,且500-500560-300>500-500)。在9组分解博弈中,如果被试在不少于6组博弈中具有一致的选择,就会被归为相应的社会价值取向。一致选择少于6组的被试则无法被归类。
用分解博弈来测量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循环论证。从一个利益冲突的抽象情境中得到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然后应用到较为具体的模拟情境(比如实验室设置的各种利益冲突情境),甚至是更为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循环论证的嫌疑被避免了,因为各种情境的抽象程度不同,测量社会价值取向的情境是最抽象的,因此也就可以作为利益冲突的代表情境,从中区分出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而较为具体的模拟情境,例如囚徒博弈,最后通牒博弈,公共物品博弈,则可以检验和运用抽象情境中测量到的社会价值取向。现实生活情境作为最不抽象的一种情境,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自然也可以运用抽象情境中测量到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区分和界定。
5 社会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
5.1 采用博弈模型的研究
人们发现,亲社会者在各种社会困境中都比亲自我者表现出更高的合作性。无论是在资源困境还是在公共物品困境中。在资源困境中,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的要求更少,对自己的约束更严,更多地考虑集体的利益;在公共物品困境中,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会做出更多的捐献。在重复博弈的社会困境中,亲社会者都会最先做出合作,只有在对方坚持背叛的情况下,亲社会者才会采取一报还一报(tit-for-tat)策略;而与亲社会者相反,个体主义者倾向于采取背叛策略,即使在对方合作的情况下,除非有特定的理由改变自己的策略,例如对方是非合作性的,但是愿意互惠;竞争者则自始至终都会采取被判策略,即使合作对他们本身有利时也同样如此。
5.2 采用模拟谈判的研究
社会价值取向对于谈判过程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谈判同样是一种利益冲突情境。那么,社会价值取向在其中有着怎样的影响呢?De Dreu和Boles发现,在谈判的准备阶段,亲社会者更倾向于采用合作的启发式(cooperative heuristics),竞争者更倾向于采取竞争的启发式(competitiveheuristics),而个体者则对两种启发式没有偏好。De Dreu和Van Lange的研究也表明,在谈判过程中,相比亲自我者,亲社会者提出的要求较少,做出的让步较大,利用更多的重组线索,做出更多支持他人的反应。谈判结束之后,虽然他们认为对方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但还是会认为谈判对手更公正和体贴。
5.3 来自现实生活的研究
除了实验虚拟的社会困境之外,研究者们同样在现实生活的社会困境中考察了社会价值取向的效应,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对城市交通工具的使用偏好研究。正如其他的社会困境一样,私车的使用对个体来说是理性的,可是一旦越来越多的人都使用私车的话,就会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许多研究表明,相比亲自我者,亲社会者表现出使用公交车的更强烈的偏好,更多地考虑到自身选择对环境的影响。
5.4 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
除了对行为决策的影响之外,社会价值取向还影响人们在社会困境中的社会认知。研究表明,亲社会者和亲自我者以不同的方式对社会困境进行建构。Kelley和Stahelski认为,合作者和竞争者发展出了对他人的不同观点:合作者倾向于认为人们具有不同的合作性和竞争性,有一些人倾向于合作,另一些人倾向于竞争,他们更多地预期对方会合作;而竞争者则认为他人都是同质的,而且都倾向于竞争,竞争者的这种认知偏差会使他们在动机冲突情境中一味选择竞争,而合作者则会根据对方的行为调整自己的策略。
另外,不同取向的个体对合作与竞争的判断也是不同的:合作者更多地从评价性的好坏维度看待合作和竞争,而竞争者则更多地从动力性的强弱维度进行判断。具体而言,亲社会者更多地把社会困境看作是伦理问题,认为合作是道德的,竞争是不好的;亲自我者则把社会困境看作是权力问题,认为竞争是强大的,而合作是软弱的。对合作和竞争是否理性和明智的问题,合作者和竞争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亲社会者认为合作是明智的,他们期待明智的人更多地做出合作;亲自我者则认为合作是不明智的,他们更多地期待那些不明智的人做出合作。
6 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趋势
2000年之后,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在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都表现出新的趋势。
6.1 理论建构
以Kelley和Stahelski(1970)的相依理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为基础,Van Lange、DeCremer、VanDijk和VanVugt(2007)对社会价值取向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社会交往中存在六种人际取向:三种亲社会取向,即合作、平等和利他,两种亲自我取向,即个人和竞争,一种取向,即攻击。合作取向的目的在于提升集体利益;平等取向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之间的利益平等;利他取向的目的在于提升对方和他人利益;个人取向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利益;竞争取向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相对他人的利益优势;攻击取向的目的在于减少对方的利益。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合作、平等、个人和竞争四种取向的研究,前两者是亲社会取向,后两者是亲自我取向,对利他和攻击取向的关注较少。这与利他取向和攻击取向的自身特点有关,前者要求个体之间存在人际依恋、同情和关系承诺的基础,而后者则常以愤怒为前提,并不是一个自我激发的现象(self-activatedphenomenon)。现有的研究多以陌生人为对象,他们之间没有情感联系,同时也大多在中性情绪状态下参与实验,因而很少表现出利他和攻击的取向。
对于六种人际取向,Van Lange和De Cremer等人提出了五个基本命题:第一,大多数人都在社会交往中追求即时的或长期的自我利益,但这不是人们唯一的人际取向。第二,人际取向不但包括个人取向,还包括合作、平等、利他、竞争和攻击取向五种类型。第三,同为亲社会取向的合作和平等联系密切,经常共同发挥作用。第四,人际取向某种程度上被社会交往塑造,受到个体、他人和情境的共同影响。第五,人际取向代表一种或多种决策原则激活和使用的概率。
6.2 实证研究
第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影响个体行为
的情境因素。Brucks和VanLange(2007)发现,在存在消极偏差(negative noise)的情境下,亲社会者甚至会表现得和亲自我者一样的自私,与不存在消极偏差的情境相比,他们更少做出合作的行为。启动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研究者们发现道德启动条件下,无论是亲社会者还是低稳定性的亲自我者,都会作出更合作的行为,但是高稳定性的亲自我者会变得更具竞争性。权力启动条件下,竞争者的合作性会降低,而亲社会者则不受影响,甚至合作性会提高。Giebels,De Dreu和De Vliert(2003)发现,与没有退路相比,存在另外选择的情况下,亲社会的谈判者会表现出较少的问题解决努力,谈判的结果也更差,但是亲自我的谈判者没有这种差异。Poppe和Valkenberg(2003)发现,相比于有获得的情境,在有损失的情境下,个体的行为会变得更加自私自利;相比于确定的情境,不确定的情境会让个体变得更具竞争性。
根据勒温的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是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函数。人格与情境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强弱。在强情境中,情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更大;在弱情境中,人格因素对行为的影响更大。De Kwaadsteniet,Van Dijk,Wit和De Cremer(2006)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在资源数量确定时,亲自我者和亲社会者都依据默认的平均分配原则做出决策,当资源数量不确定时,平均分配原则就失去了效力,亲自我者比亲社会者表现得更自私。
第二,亲自我者也会像亲社会者一样关注平等,但其动机并不相同。社会价值取向的早期研究认为,只有亲社会者关注平等,但是有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Van den Bergh、Dewitte和De Cremer(2006)发现在多次囚徒博弈中,亲个体者也会表现出和亲社会者同样的追求平等的倾向,但他们对平等的追求是功利性和工具性目的的,最终结果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Stouten,DeCremer和VanDijk(2005)使用公共物品博弈的研究指出,亲社会者对平等的追求是基于公正的考虑,而亲自我者对平等的追求则是基于效率的考虑。他们发现,违背平等原则而群体利益仍能保证的情况下,亲自我者没有多少情绪波动,但是亲社会者会产生消极情绪。Carpenter(2003)通过多局最后通牒博弈研究发现,具有公正取向的被试会做出公正的行为,但利己主义者则把公正作为一种工具,他们做出公正的行为是因为害怕不公正的行为会被拒绝。
德育,学术界中有不同定义,主要有《教师手册》中“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世界观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教育》中“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使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使人向善的方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教育,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等。但对于德育,在理论界普遍认可的是“德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关于社会化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金盛华的《社会心理学》第二版)。社会化关注的是社会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使个体得到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实现个体更好的社会化。就要以社会现行的规范和期望去引导个体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也要保证个体的个性化有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让个体得更好社会化的同时个性化也得到发展,使社会化和个性化在个体身上得到统一,使人更够全面发展。
(三)中学德育现状
有人说:“身体不好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道德不好是危险品。”道德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少的的重要内容,我国道德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学德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张武提到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观念滞后;第二,德育内容陈旧、脱离学生实际;第三,德育方法简单呆板,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第四,德育途径封闭单一、缺乏合力;第五,德育评价重文本考试,忽视日常行为表现。
许望斌提出中学德育教育现状有:第一,德育教育的认识片面、个性缺失;第二,德育教育目标脱离现实、过于抽象;第三,德育教育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第四,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向,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缺失。
以上研究中,对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整个大社会的背景下看的,对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心理学的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得到些启示。
(四)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每个人在社会中总扮演不同的角色,对角色的准确定位有利于个人和社会更好的融合,中学德育中,要注意中学生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还不准确,并且容易出现角色错位和混乱,所以,按社会化心理机制的社会角色引导要求对中学生施以合理引导,这样德育效果会好些,因为,中学阶段学生个人独立的评价系统还处于发展之中,还没有成熟,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价值判断(如没有价值。是对是非,应该或不应该等),更多的取决于所处的群体或小社会中所提倡的价值为标准,他们缺乏独立的并且稳定的价值评价体系,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还有社会对他们认可。接纳,重视及尊重等有急切的期待。基于此,给学生一个正确角色定位,并按这个社会角色的要求加以引导,可以很容易达到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13-01
一、社会化及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一)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1.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l-7)
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本质上说是受到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无强化、惩罚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的发生概率。而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不仅加诸于个体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让其获得或失去某种行为,观察别的个体的社会化学习过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2.社会比较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1954年提出的一种关于自我评价及亲和行为的理论。他认为个体都具有一种评价自己的驱动力,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便会以他人作为比较的来源与尺度,通过对比来评价自己的态度、能力和反应的适宜性。
对于社会心心理学来说,从心理机制来探讨社会化,通过社会角色引导、社会比较、社会学习和亚社会认同四个侧面,从而有力揭示社会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机制。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了解学生社会化过程发生的心理机制,对于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改善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教育中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
(一)对自己学生角色认识和把握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年龄,还不能进行合理准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取舍,对很多东西认识和把握都存在偏差,特别是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生角色把握不明确,不务正业,不能完成学校和老师规定的任务,荒废学业。
(二)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相互比较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学生群里中,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和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将自身与他人的状态进行比较以获得明确的自我评价。有的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认识,缺乏良好的自我肯定感或者过于肯定自己等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经验
在当代,学生的很多行为和方式并不仅仅只是来自系统的学校课堂知识的教育,而且也来自他们自身对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经验,形成自己一定的价值观。
(四)学校这个亚社会在与大社会接口时出现的不一致
同辈的学生群体构成一个亚社会,如果亚社会的要求和现实大社会出现冲突,而青少年又处于自我价值系统的形成阶段,身心发育不平衡,通常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压力,所以这个阶段就更容易出现内心的重重矛盾和压力。
三、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一)从学校来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大环境
所以从学校来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校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学校要从各个层面完善和改进,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完善学校的公共设施和设备,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条例等,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二)从教师来讲,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正确引导
1.从社会角色引导帮助中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在学校教育过程别是德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并且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他们的学生角色,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且在以后的阶段和社会化过程中,面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要积极应对和承担。
2.注重发挥同辈集体的积极作用,帮助培养良好的自我肯定感。一般来说,只有得到社会群体的承认和接纳,个体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并由此获得自信和安全感。在班上多开展积极有益的交流活动,充分认识自己,同时鼓励大家要合理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从而激发大家的自我努力意识,并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5]例如企业内部集资建房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家琛:《刑法(分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刘宪权、卢勤忠:《金融犯罪理论专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毛玲玲:《金融犯罪的新态势和刑法应对》,载《法学》,2009年第7期。
[4][德]哈塞莫尔:《面对各种新型犯罪的刑法》,冯军译,载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编《明德刑法学名家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张维迎:《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载《信息、信任与法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6]刘燕:《发现金融监管的制度逻辑》,载《法学家》2004年第三期。
[7]曹莉薇:《金融犯罪的刑法学思考》,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提交。
[8]周文天:《资金链断裂频现 温州急救中小企业》,新华网2011年10月10日,http:///fortune/2011-10/10/c_122134550.htm。
[9]李祎征:《对民间集资行为的法律监管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提交。
工资指导线是政府调控工资增长的有效手段,是政府加强工资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政府运用工资指导线,对国有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指导与调控,使企业工资增长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重视此项工作,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要定期对企业工资增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纠正,确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适度增长,使工资指导线发挥其对企业工资增长的宏观调控作用。
北京市地方企业1999年工资指导线执行情况及处理意见
我市从1997年建立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每年向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线后,我们定期对年度和上半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超过预警线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预警通知,提醒企业合理调整工资增长速度,保证全年实发平均工资不超过预警线。
通过对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工资宏观指导体系,结合对企业人工成本状况的监控等其它措施,使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适度,初步实现了政府通过工资指导线制度正确引导企业工资合理增长的目的,为逐步实现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创造条件。
一、199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实施情况
(一)根据统计资料:1999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3778元,同比增长12.2%,略高于当年指导线的基准线(1999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资增长11.5%;地方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1907元,同比增长8.3%,低于基准线水平(9%),实际工资增长7.7%,略高于我市“九五”计划中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每年增长3~5%的水平;地方企业中,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0967元,同比增长6.1%,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摆脱了上年负增长的状况(-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为5.5%,基本符合我市“九五”计划的要求。反映出政府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和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改制的工作以及实行行业扭亏的措施取得进展,使大部分企业具备了一定增资条件。
(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1999年第3季度对上半年实发平均工资增长已经超过上线(预警线)14%的393户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了预警通知,引起了大部分主管部门的重视,加强了对所属企业工资增长的动态监测。大部分被预警企业也能够认真对待,结合本企业实现利税、劳动生产率、工资利税率、资本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人工成本状况等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及时调整工资分配方案,控制工资发放水平,保持年度工资增长在工资指导线上线规定的幅度。
(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京劳社资发〔1999〕1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上年停产、半停产并且工资水平较低或近几年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工资水平增速较低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今年经济效益增幅较大,拟适当提高工资水平而造成工资增幅较大时,要经过报批。多数单位对实施工资指导线工作非常重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1999年第四季度及时提出了申请,我们认真审核上报企业的综合情况,对17个单位的79户企业给予了批复。但是,也有个别单位的少数企业,未提出申请,从全年情况看,全市仍有54户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超过上线(预警线),其中你单位有企业××户,(名单附后)。
(四)根据1998年企业工资总额与效益年报数据,结合1999年企业人工成本报表,发现部分企业报表数据存在严重的错漏报问题。
二、处理意见
工资指导线是政府调控工资增长的有效手段,是政府加强工资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政府运用工资指导线,对国有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指导与调控,使企业工资增长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重视此项工作,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要定期对企业工资增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纠正,确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适度增长,使工资指导线发挥其对企业工资增长的宏观调控作用。
北京市地方企业1999年工资指导线执行情况及处理意见
我市从1997年建立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每年向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线后,我们定期对年度和上半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超过预警线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预警通知,提醒企业合理调整工资增长速度,保证全年实发平均工资不超过预警线。
通过对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工资宏观指导体系,结合对企业人工成本状况的监控等其它措施,使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适度,初步实现了政府通过工资指导线制度正确引导企业工资合理增长的目的,为逐步实现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创造条件。
一、199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实施情况
(一)根据统计资料:1999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3778元,同比增长12.2%,略高于当年指导线的基准线(1999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资增长11.5%;地方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1907元,同比增长8.3%,低于基准线水平(9%),实际工资增长7.7%,略高于我市“九五”计划中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每年增长3~5%的水平;地方企业中,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0967元,同比增长6.1%,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摆脱了上年负增长的状况(-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为5.5%,基本符合我市“九五”计划的要求。反映出政府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和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改制的工作以及实行行业扭亏的措施取得进展,使大部分企业具备了一定增资条件。
(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1999年第3季度对上半年实发平均工资增长已经超过上线(预警线)14%的393户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了预警通知,引起了大部分主管部门的重视,加强了对所属企业工资增长的动态监测。大部分被预警企业也能够认真对待,结合本企业实现利税、劳动生产率、工资利税率、资本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人工成本状况等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及时调整工资分配方案,控制工资发放水平,保持年度工资增长在工资指导线上线规定的幅度。
(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京劳社资发〔1999〕1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上年停产、半停产并且工资水平较低或近几年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工资水平增速较低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今年经济效益增幅较大,拟适当提高工资水平而造成工资增幅较大时,要经过报批。多数单位对实施工资指导线工作非常重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1999年第四季度及时提出了申请,我们认真审核上报企业的综合情况,对17个单位的79户企业给予了批复。但是,也有个别单位的少数企业,未提出申请,从全年情况看,全市仍有54户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超过上线(预警线),其中你单位有企业××户,(名单附后)。
(四)根据1998年企业工资总额与效益年报数据,结合1999年企业人工成本报表,发现部分企业报表数据存在严重的错漏报问题。
二、处理意见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
(97)首规委办规字第235号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各有关单位: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于1996年8月颁布了“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其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基本适用。为适应住宅发展需要,满足居民家用电器增多对用户需求的增加,经首规委办、市供电局和市建筑设计院共同研究决定对北京市“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作以下补充,请遵照执行。
一、电度表的选用
每户户用电度表的有前线应采用不小于6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二、户内电路应按照明、空调及其它电器用插座分三路以上设计,各支路线均采用BV?2.5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一、什么是MOOC的教育模式
在2008年,一名加拿大的学者提出了MOOC的全新教育模式。MOOC的模式强调的是一种知识的建构,是在网络一体化的时代中进行的在线学习。MOOC具有极其强大的教学实践优势,任何人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免费学习所需的课程。MOOC的课程种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对于教育学习的需求,随着MOOC的教育模式的快速发展,MOOC为了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才能大大减少成本。
二、MOOC的教育模式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1.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时效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下,高校的优质资源不再只是局限于校园内,大学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表,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不能只是局限于大学的校园中,社会和其他的人也需要这种文化归属感的认同,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需要积极地与现代社会网络化的新型教育模式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作用。
随着MOOC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来接受国内外高校的MOOC课程。同时由于信息化的畅通无阻,我国在面对新的教育模式MOOC时,有必要在意识形态上抵制外来入侵。一些大学生容易在MOOC的西方课程中忘记自己的意识形态,接受不良的西方消极的思想政治理论,这就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我们可以接受MOOC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同时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理念。
2.冲击了我国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在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MOOC的教育新模式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我国需要建立独具中国特色的、网络型的MOOC课程,来吸引更多的人去学习思想政治等知识,更好的与国际社会接轨,走出国门。我国对于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的经验还是不够,有时无法处理好传统思想政治与信息化的?P系,更不能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和MOOC的课程融合在一起。我国在建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MOOC课程模式。
3.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水平,首先教师要能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效率。采用MOOC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仅仅像传统授课方式一样,进行简单备课和制作课件,他们还需要准备大量的音频等资源来辅助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采用MOOC的教学模式使得大规模的学生可以在线交流和积极反馈,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的难度和教学的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目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新的适合时展的MOOC教学新模式。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正确地走上MOOC的教学模式
1.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国高校对MOOC模式的起步时间晚,发展还不够充分,这就需要国家对各大高校在开展MOOC的教学模式时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加大资金和各项政策的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保护或者其他优惠政策。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各大高校要重视MOOC带来的巨大有利条件,充分了解MOOC在高校教学中的优点,积极探索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MOOC的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在课堂可以给学生传授MOOC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MOOC模式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国家和高校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MOOC模式进行相应的授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主要是在授课的平台和授课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改变,将会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学习到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113 — 0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为行文简洁起见,以下略去“公共”二字)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关系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处于基础而又十分关键的位置。本文试图通过对在教学实践中已运用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完善,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或启发,以更好地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改方案于2012年上半年开始在全国各高校全面实施。按照新课改方案,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一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自然辩证法概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选择一门作为选修课;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开设一门必修课“中国与当代”,开设一门选修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新方案对课程门数和学时做了调整,不分文理专业,有利于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开设选修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既保持了连续性又避免了内容简单重复。至此,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相互衔接、梯次推进,内容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的改革意味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面对更多的课程,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另一方面,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的课程的教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由于赋予了学生更大的选课自,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缺乏创新和突破,那么这门课程就面临着因没有学生选修而停开的局面。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与过去相比,研究生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信息技术的迅猛的发展使得网络无处不在。研究生可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研究表明,负面的信息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更容易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记忆,这就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更大的难度。二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物欲泛滥,人们心气浮躁、急功近利,这种不良社会风气侵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思想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加大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研究生自身思想状况复杂多样
由于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前研究生的思想状况表现多彩而复杂。在开放、充满竞争、多种思潮并存的社会环境下,研究生身上既呈现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特点,并有探求真理、学习理论的愿望,也存在不少迷惘与困惑,甚至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需要科学而正确的引导。〔2〕这就给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当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现状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国内已开展了不少研究。如黄天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性教学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一要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二要在教学中,从一些国际国内社会热点入手,提出问题,运用理论知识,探知与主题相关的事实并进行分析,形成合理判断。〔3〕何冬雪通过研究提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要突破教育理念,运用启发式专题式教学,二要明确个体化教育教学目标,增强理论课的针对性。〔4〕陈正良、金正一等提出了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等方法〔2〕。吴丹丹提出了采取系统化专题讲座、案例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5〕还有一些学者也作了类似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深入探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上所述,国内学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问题作了不少研究,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对可操作性方法的较为具体的探讨,如对课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探讨还有待拓展、深化,对于将课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结合起来形成“组合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更为鲜见;二是创新性不够,研究中所涉及的多数教学方法仍然是一些老方法的翻版,缺乏让人耳目一新的、具有较大创新性的方法;三是多数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对案例的深入分析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应当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处的新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针对当代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借助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出一条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组合式”教学方法探讨
鉴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方法单一性问题,笔者通过对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提出了“组合式”教学方法。所谓“组合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课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辩论赛、演讲赛等多种形式尽可能结合起来,通过形式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这种“组合式”教学方法就像一套组合拳,一气呵成地让学生维持在连续的兴奋状态之中。
(一)课题式教学
课题式教学是Marx等在1997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研究性教学,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和评价。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需要,由研究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研究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推举1人将研究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最后,由教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总结。
(二)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就是教师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形成既前后衔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的教学方式,它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现实性等特点。研究生思政课不是对本科或硕士阶段相关课程的内容的重复,而是进一步的深化,因此,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既要注意衔接性、系统性,更要注意理论的提升和实践性,而专题式教学则可以兼顾这几个方面。目前,我校的博士生课程“中国与当代”、硕士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就采取了以专题式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
(三)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设计中,可多设置一些课堂讨论、提问等互动的环节。例如,在讲授到某个内容时,根据需要设置一些课堂讨论,联系所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答所提出的实践问题,或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让学生感到很疑惑的问题,这不但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使问题的答案逐渐浮出水面,以消除其心中的疑团。
(四)辩论赛
辩论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就一些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正反两面的观点,让学生自由辩论,或自由组合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这种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或争论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或最终达成共识,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有序,还可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辩论赛也是目前我们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较常使用的方法。
(五)演讲赛
演讲赛就是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并给其一定时间进行准备,然后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演讲式的阐述,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课堂规模一般较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不可能给每个学生演讲的机会,因此,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分工,安排小组成员查找资料、一起讨论并准备演讲稿,最后推举1名成员代表小组进行演讲。
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尽可能地将以上这些方式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就像打一套组合拳,其效果远胜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称之为“‘组合式’教学法”。例如,在对某个内容采取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又可穿课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辩论赛等方式方法,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我们在博士生课程“中国与当代”教学过程中,以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为主,专家和博士生在讲座过程中进行互动,同时,我们又辅以课堂理论教学,让博士生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全面实施到位——访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EB/OL〕.http://.cn. 2012-09-21/2012-12-28.
〔2〕陈正良,金正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宁波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研〔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7-12.
1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特点
党校作为宣传阵地,必须适应信息时代,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优化教学课程,才会把“理论武装”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无论何种科目,学生归根到底还是以学习为主,党课学习也是这样。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提高党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教师应适时的组织开展班级会议,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 努力营造一种求真务实、笃学创新的学习氛围。鼓励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演讲、创新比赛,在积极备战的过程中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大力发展学生党员的同时,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把组织发展质量,教育学党员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学习状态、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带动普通同学的学习,使学生党员已成为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党校政治理论课讨论的问题要符合教学内容,切合所讲的知识点。所以要求党建专题课教师选择的课题要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教师设置的课题要富于启发性,值得学生品味思考,太虚无飘渺的问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太简单直白的问题没有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要适量同时做到适度,能使学生领悟到党建课题的精髓,了解专题课的本质目的即可。
2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学途径
2.1具体学习内容的制定
这一点很重要,它关系到你是否感兴趣,而内容的选择是根据教学内容入手。比如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那么你就会知道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阅读各种关于党的政治理论观点和文章,积累经验的同时,多跟先进的党员同志交流,慢慢的你就可以变得进步起来。党课题目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内容,切合所讲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党课教师选择的课题要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教师设置的课题要富于启发性,值得学生品味思考,太虚无飘渺的问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太简单直白的问题没有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而且党课的题目不能太难,要适量同时做到适度。能使学生领悟到党课的精髓,了解专题课的本质目的即可
2.2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
同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党校理论课学习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这就要求党课学习的同志们平时多下工夫,多钻研理论,研读党校理论课专业文献,除此之外还要多看时事评论,将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与理论联系起来,站在新的高度去看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最佳的方法。
2.3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大胆进行社会治理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制度和实践模式,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达川的创新性实践,既彰显了我国优秀政治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当代意义,又以本土化的方式体现了当代社会治理的一般理念。
积极引导群众有序而积极地参与社会治理,是群众工作方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创新性实践。达川的社会治理模式,一方面,强调在重大项目决策、重大社会事项的处置上,向广大群众公布信息,引导群众参与听证、讨论和决策;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引导群众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让群众自觉构筑公序良俗。
同时,达川区充分认识和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作为新的社会共同体的社会协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达川逐渐形成以行业协会等为基本形式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本身就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而创新性地引导它们参与广泛的社会治理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达川在工作中,引入律师作为第三方,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透明性和效率。市律师协会和律师工作者协会长期免费的法律服务,对提高达川社会法治的水准起了重要的作用。引导本地的大学为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积极有效地推进了社区文明建设。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其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对于行业以及其他社会过程的自律性规范作用,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川的社会治理创新,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动实践。达川的成功说明在当代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的探索中,仍然不能遗忘、不能忽视,更不能否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并得到充分检验证明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只有坚持了正确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才能正确地处理干部与群众、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树立政府的权威,保证制度和政策在实践中的有效性。我们也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历史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走群众路线就必然要求各级政府的行为必须立足于群众。只有当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根本的动力机制和根本的价值追求时,这样的社会治理才能葆有创新的活力。
责编/刘小溪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