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茶艺礼仪的基本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0 14:57: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茶艺礼仪的基本要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茶艺礼仪的基本要求

篇(1)

一、庐山云雾茶简介

庐山植茶始于东汉,跟据史料记载,唐朝时众多文人雅士云集庐山,茶叶生产得以发展。相传诗人白居易也曾结茅于庐山香炉峰下,种茶自饮。至于庐山云雾之名据传是从明代起始启用。到宋代,庐山云雾茶已位列“贡茶”名目。1959年,司令品尝此茶后,欣然赞许以:“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庐山云雾茶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十大名茶”之一,首先得利天时,庐山海拔较高,各季节间的温差大,再配以紫外线的照射,促进了茶树体内芳香物质形成,从而确立了庐山云雾那独特的品质 。其次依托地利,庐山各山峰间(特别是五老峰与汉阳峰)终日云雾不散,茶树沐浴在甘露之中,自然所产之茶极佳;再配以陆羽所点之几处极品山泉,更是妙处无穷。再者借势人和,庐山自古人气鼎盛,是十足的“人文圣山”,禅有名僧慧远,道有“茶圣”陆羽,文有白居易、朱熹、周敦颐,武有岳飞、。正是这些人文文化赋予了庐山云雾茶深厚的内涵和底蕴。

二、庐山云雾茶开发现状

(一)茶品生产

庐山云雾茶种植区域有限,已申报通过原产地区域认证保护,环庐山的十二个乡镇所产之茶才属庐山云雾茶。正宗的庐山云雾茶生产因其生产条件苛刻,一般只有产自海拔800米以上的汉阳峰、含鄱口、花径、小天池、青莲寺等处所产的庐山云雾茶视为佳品。除种植的环境要求苛刻外,庐山云雾的采制更有讲究。茶片采回后,需经过杀青、抖散、揉捻、初干、理条、搓条、拣剔、做毫、再干燥等多道工序方成茶品。现阶段,茶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开展生产的企业并不多。更有甚者为追求暴利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大大影响了庐山云雾的良好形象。

(二)市场销售

庐山云雾茶产量有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庐山云雾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不良商家为求暴利以次品、仿冒品充斥市场,造成目前茶叶经营较为散乱。好在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及规范其产销行为的重要性,正努力做好云雾茶资源整合工作,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维护好庐山云雾品牌。

(三)茶文化开发

所谓茶文化是指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等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景观、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的庐山自古就不乏文化资源,但世人对庐山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却不甚了解。现阶段,庐山的茶文化旅游尚处起步期,开发力度小,与其它旅游项目整合度不高,文化内涵不够,特色不突出。

三、对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整顿市场,打造金字招牌

近年来庐山云雾茶饱受外地假冒茶叶的侵袭困扰,本地茶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且无有效的定价机制,报价混乱。整个庐山云雾茶市场商誉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建议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庐山云雾茶产销规范化管理行动,出重拳打击不良厂商;制定一套有约束力的定价体制,稳定庐山云雾茶价格;建立起庐山云雾茶销售售后保障制度,为购买正品者提供查询渠道,也为不幸购买了次品、假货者提供一个举报、申诉平台。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游客利益,树立良好的庐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促进庐山旅游业健康发展。

注重完善庐山云雾茶产品体系研发,建立多系列、多层次的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对高、中、低层次的消费者都应有对应的产品生产、供应,从而杜绝恶性“炒作”事件的发生。

(二)规划旅游项目,发掘茶艺文化

规范开发以茶园观光、传统技艺采制茶体验、传统茶风、茶俗体验、茶文化节庆等多种茶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举办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节的形式,配以品茶活动,茶艺表演,游园活动、茶文化歌舞表演,茶保健知识讲座,学术讲座、茶产品推介等多项内容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庐山茶文化资源。

(三)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互促互补

庐山旅游资源可以集名山、名水、名人、名茶、名泉、名寺为一体来形容,自古多有与茶相关的诗、书、画、故事。桃花源康王谷帘泉作为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一泉”一直是茶客向往之处。香炉峰作为诗人白居易种茶、饮茶、做诗之处也是茶客来庐山必访之地。作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之一,庐山禅茶文化历史久远,高僧都与茶结缘。开发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应该整合庐山几千年中儒、佛、道等众家之文化积淀,采众家之所长,为茶所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客源

旅游业要想发展,最关键的是客源市场的开发,茶文化旅游更是如此。为不使庐山云雾茶这一人间极品“香酒藏深巷”,宣传必不可少,促进庐山茶文化的旅游发展应大力进行形象包装和营销宣传。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传媒,积极宣传以吸引游客;可与相关旅游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可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茶文化论坛、茶知识讲座、茶产品展览等活动,努力提高庐山云雾茶得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培养茶艺人才,完善人才队伍

篇(2)

引言

许多的专家学者们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如马辉提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创新训练”三位一体的结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把握[1]。但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实证方面研究较少,而且也没有把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区别分析,而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某些地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有着办学历史较短、经费短缺、生源差以及师资条件弱等劣势[2]。如果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过多地复制了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如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等,而没有把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发挥出来,就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好脚跟[3]。因此如何发挥福建省民办高校的优势,建立适合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课题对福建省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福建省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开设的课程,以供参考。

一、福建省建筑行业现状调研

课题组首先对福建省建筑行业的目前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反映部分工程管理毕业生存在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以及心理素质低等专业素质问题。究其原因,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乃至课程实践体系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对学生上述专业素质很少有专门的培养,或者隐含在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接受调研的建筑企业建议学校可开设相应的课程尤其是课程实践环节来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训练,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初步拟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课程

1.确定调整课程范围

为保证课程调整及人才培养的合理性,课题组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框架中寻找可调整的课程范围,其建议的实践内容中有一个是“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建议周数是6周[4]。故课题组把“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部分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部分,而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同时课题组将在该部分设置6门相应的课程,每门课程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数为一周。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需求,课题组进行总结综合拟定了涵盖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等能力培养的12门相关课程,并以此清单为蓝本,展开课程的问卷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及其权重

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除了有教学质量保证外,还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构建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机制[2]。因此首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他们想学、爱学,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次,民办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仍是教育人才资源的竞争,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在于教师人才[5]。因此也应该征求该专业教师的意见,只有他们想教、愿意教,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果的。最后,市场是民办高校办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应该始终以市场为导向[5]。因此也应该征求企业的意见,只有企业认可的课程才是最有用的课程。为此,课程组以上述拟开设的课程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分别对福建省内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分别代表该实践体系的受教育者、教育执行者以及教育成果评价者,他们的权重各占1/3。

三、拟开设课程的问卷调查

1.确定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认为大部分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存在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以及心理素质低等专业素质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作为学生/教师/企业,您认为下列课程(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中国酒及酒文化概论、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职场口才综合实训、职场为人处事、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心理素质训练、生活中的心理学)中哪些课程应该列为重点开设的课程,哪些课程应该列为次要开设的课程。请按课程的重要性给分,0分代表不需要开设,100分代表最需要开设。调查组同时对上述12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备注解释,以便以调查对象理解。

2.问卷调查的开展

调查组采用邮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学校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组共发出学生类的调查问卷5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483份;发出教师类的调查问卷1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96份,发出企业类的调查问卷2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182份。

3.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分别对学生、教师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将该课程的得分与所有课程的总得分之比作为该课程的权重。对于受教育者学生们,他们认为商务谈判等沟通协调方面的课程更重要或更有学习兴趣,而对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等知识应用方面的课程比较不重要;对于教师,他们认为心理素质训练等心理素质方面课程更重要,而知识应用方面的课程重要性次之;对于企业,他们对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等专业素养方面的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对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则要求不高。根据表2可以看出,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以及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等10门课程的累计权重为84.75%,超过80%,所以应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重点实践课程。又因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建议周数是6周。因此可设置的课程数量最多为6门,则取前6门,也即取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职场为人处事以及职场口才综合实训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他重点开设的课程可以考虑安排其为选修课程。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与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应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次要实践课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开设。

四、结论与展望

1.虽然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相比有着很多的劣势,但也有对市场变化反应快速、灵活的体制等优点。民办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取胜就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灵活的体制,也即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进行调整。

2.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践体系课程构成应该加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素养方面的训练,而对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可以适当弱化。即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职场为人处事以及职场口才综合实训等课程或其相类似的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他课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开设。

3.本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的总有效样本仅为761份,样本数量略显不足,不能很有力地说明民办高校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议,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同时本文在学生、教师以及企业的权重系数的分配上仅进行平均分配,其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上述缺陷,笔者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使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马辉.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项目管理技术,2011,10(9):40-43.

[2]向磊.论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8.

[3]李宏波.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篇(3)

引言

许多的专家学者们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如马辉提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创新训练”三位一体的结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把握[1]。但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实证方面研究较少,而且也没有把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区别分析,而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某些地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有着办学历史较短、经费短缺、生源差以及师资条件弱等劣势[2]。如果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过多地复制了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如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等,而没有把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发挥出来,就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好脚跟[3]。因此如何发挥福建省民办高校的优势,建立适合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课题对福建省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福建省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开设的课程,以供参考。

一、福建省建筑行业现状

调研课题组首先对福建省建筑行业的目前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反映部分工程管理毕业生存在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以及心理素质低等专业素质问题。究其原因,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乃至课程实践体系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对学生上述专业素质很少有专门的培养,或者隐含在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接受调研的建筑企业建议学校可开设相应的课程尤其是课程实践环节来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训练,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初步拟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课程

1.确定调整课程范围

为保证课程调整及人才培养的合理性,课题组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框架中寻找可调整的课程范围,其建议的实践内容中有一个是“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建议周数是6周[4]。故课题组把“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部分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部分,而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同时课题组将在该部分设置6门相应的课程,每门课程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数为一周。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需求,课题组进行总结综合拟定了涵盖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等能力培养的12门相关课程,并以此清单为蓝本,展开课程的问卷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及其权重

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除了有教学质量保证外,还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构建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机制[2]。因此首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他们想学、爱学,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次,民办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仍是教育人才资源的竞争,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在于教师人才[5]。因此也应该征求该专业教师的意见,只有他们想教、愿意教,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果的。最后,市场是民办高校办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应该始终以市场为导向[5]。因此也应该征求企业的意见,只有企业认可的课程才是最有用的课程。为此,课程组以上述拟开设的课程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分别对福建省内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分别代表该实践体系的受教育者、教育执行者以及教育成果评价者,他们的权重各占1/3。

三、拟开设课程的问卷调查

1.确定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认为大部分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存在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以及心理素质低等专业素质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作为学生/教师/企业,您认为下列课程(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中国酒及酒文化概论、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职场口才综合实训、职场为人处事、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心理素质训练、生活中的心理学)中哪些课程应该列为重点开设的课程,哪些课程应该列为次要开设的课程。请按课程的重要性给分,0分代表不需要开设,100分代表最需要开设。调查组同时对上述12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备注解释,以便以调查对象理解。

2.问卷调查的开展

调查组采用邮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学校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组共发出学生类的调查问卷5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483份;发出教师类的调查问卷1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96份,发出企业类的调查问卷2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182份。

3.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分别对学生、教师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将该课程的得分与所有课程的总得分之比作为该课程的权重。对于教师,他们认为心理素质训练等心理素质方面课程更重要,而知识应用方面的课程重要性次之;对于企业,他们对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等专业素养方面的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对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则要求不高。根据表2可以看出,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以及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等10门课程的累计权重为84.75%,超过80%,所以应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重点实践课程。又因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建议周数是6周。因此可设置的课程数量最多为6门,则取前6门,也即取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职场为人处事以及职场口才综合实训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他重点开设的课程可以考虑安排其为选修课程。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与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应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次要实践课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开设。

四、结论与展望

1.虽然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相比有着很多的劣势,但也有对市场变化反应快速、灵活的体制等优点。民办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取胜就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灵活的体制,也即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进行调整。

2.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践体系课程构成应该加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素养方面的训练,而对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可以适当弱化。即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职场为人处事以及职场口才综合实训等课程或其相类似的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他课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开设。

3.本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的总有效样本仅为761份,样本数量略显不足,不能很有力地说明民办高校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议,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同时本文在学生、教师以及企业的权重系数的分配上仅进行平均分配,其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上述缺陷,笔者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使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马辉.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项目管理技术,2011,10(9):40-43.

[2]向磊.论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8.

[3]李宏波.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篇(4)

一、前言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方向性问题,更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节点。在校企合作中,不同的专业其合作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而言,校企合作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走之路。作为培养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酒店管理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最契合了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语言、技能、素质、形象等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它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校以及社会提供优质实践性人才。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作为新建高职院校,以国家级示范高职建设为发展目标,学院大力支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人文财经系的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最早是在2006年应用英语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而开设,2011年才专门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中,人文财经系在2006年就尝试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相关酒店合作,开展了顶岗实习,在8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建立了相应的酒店实习基地,开展了学生到酒店为期4个多月的顶岗实习等等。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历程

酒店管理专业自2006年作为应用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开办开办后,校企合作的模式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校企合作的初级运行阶段。2006年人文财经系成立后,系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指出的:“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等要求,系部极力倡导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推进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由于系部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对于高职的人才培养要求还没完全理解,各专业虽然都在通过人脉关系联系企业进行合作,但是还处于非常表面化,限于完成任务阶段。就酒店管理方向来说,由于该方向属于应用英语专业,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向酒店服务英语、饭店英语等课程本专业教师来教授,其他的酒店行业认知、酒店营销、酒店服务礼仪等核心课程基本上都是靠外聘教师来完成,本系教师对于酒店管理认知非常有限,因此当时的校企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完成专业发展任务,认为有实习基地即可,如何有效利用则没全面考虑,另一方面,当时签署的酒店基地虽然也比较多,但是如何运作却没有明文规定,基本上仅限于解决酒店的旺季用工问题。以兰亭大酒店为例,该酒店位于郑州CBD附近,如果CBD没有什么大型活动,酒店一般也不与系部联系,如有大型活动,酒店就会与系部联系,要求安排数量不等的学生去酒店实习,但一般时间也较短,有时半天或者一、两天,学生的实习实训非常表面,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很少。

(二)校企合作的改革探索阶段。该阶段是实施“2.5+0.5”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五个学期,这五个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譬如餐饮、客房、前厅、营销等都有相应的实训室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学习,但是学生缺少实战经验,因此系部安排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而且在该学期就基本实现了学生的就业。虽然企业非常愿意接受这种相对较为稳定的实习模式,可是系部培养学生时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再加上社会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酒店本身的环境原因,以及学校对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的不完善和学生个人的原因等,实习期满后学生留职于酒店的很少,以2010届酒店管理方向的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来看,该专业116名毕业生,只有2名毕业生从事了酒店行业。

(三)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阶段。2013年9月,人文财经系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实行2+1模式,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学生要利用在校的前2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部分实习实训课任务,最后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专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一是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及企业参与力度。二是尝试将部分课程如《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授课模式的场景由校园内授课转化为企业内授课,授课方由高校教师转化为企业专家,教学资源由教材转化为企业资源,针对性更强。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下,系部深系了郑州本地及外省高星级酒店,与杭州维景酒店、澳大利亚雅阁酒店管理集团、上海中油酒店、北京建国饭店等取得了联系,并达成了加强双方人力资源互换、企业资源引入学校,并进行深化合作的意向;专兼职教师的管理步入了正轨,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训练进行主要指导,共同推进学院实训室的建设;最后,强化监管评价制度,从校企两方面分别对学生的实习和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监管,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三、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与其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相比,人文财经系的2+1模式实施较晚。在前一阶段的2.5+0.5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如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具备了一定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最后半年有些学生需要参加专升本,有的学生需要参加毕业清考、还有全体学生于5月份办理毕业手续等各类事情,导致半年时间保证下来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3个月都离职了。由于实习的时间较短,合作的酒店想要发现一些好的培养对象都比较困难,而且对实习生实习轮岗,全面发展基本能力,时间短也难以保证。基于这些原因,系部于2011年开始对人才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企业的用人情况调查以及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在2013年上半年才开始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制定了“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加大实习实训的比例,下半年开始施行“2+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收到了明显成效。具体来说,其实践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改教学计划,整合课程。根据新的培养模式,教研室将原来两年半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针对性更强;在教学内容上,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注重“实用”与“够用”;在“2”的教学安排上,不仅仅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还增加了实“模块”课程内容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技能为主,解决专业的针对性;在教学改革方面,尝试改革部分课程的授课方式,如《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授课模式,场景由校园内授课转化为企业内授课,授课方由高校教师转化为企业专家,教学资源由教材转化为企业资源。

(二)系部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实行了多证书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岗位证书。学生通过学习该模块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就业上岗能力,满足当前就业的需要,并且有利于组织个性化的学习,灵活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几年来,人文财经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引进、建设国家(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点、考点或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点,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参加的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中级工)、国家助理营销师资格证等,使学生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

(三)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013年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的设备进行了补充和更新,2015年计划建立一个客房实训室,已购置部分设备,为充分利用校内建设的实训室,在课程安排上提高了实训课时比例。针对我们已建好的校外实训基地,系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或者是短期的实习。如2013年5月组织11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至CBD进行酒店相关企业的综合会展参观,包括酒店艺术品展览、茶艺文化展等。提升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审美及专业学习素养;利用我系的一些星级酒店合作基地永和铂爵酒店、索菲特酒店、北京金隅凤山温泉度假村等,在每年寒暑假集中组织该专业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一月或两月的实习,不仅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口语能力得到提高,还使他们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了职业素质,磨炼了意志,增强了吃苦精神。

(四)建立了一批“对口高效”的合作单位。系部利用一切尽可能的关系或渠道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利用企业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近些年来,人文财经系实习的单位有国家旅游局北戴河培训中心、南戴河蓝色海岸、南戴河鹤岗疗养院、北京中家鑫园温泉度假酒店、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工大建国酒店、禅武大酒店、北京文锦世博园大酒店、北京凯美佳国际会议中心、北京金隅集团度假村、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等,其中值得提出的是,有不少的星级酒店的合作是通过第三方实现的,如我系长期合作的同心圆教育咨询公司,是一家专门作大学生酒店管理对口实习的公司,他们通过收取酒店佣金,为酒店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这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多便利,毕竟,点对点的校企合作成本较高、效益低,而且一个高星级酒店也许会与多家学校合作,通过第三方的协调、监督与服务,保障了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实习的相关制度与细则,加强了实习期间的管理。人文财经系在顶岗实习中制定的《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安全自律承诺书》等,坚持做到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制度,并以灵活的管理方式执行制度,学生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供《顶岗实习鉴定表》、《时间评审表》、《实习周志》等材料。通过建立由企业相关人员和学院教师参加的学生管理,制定管理工作规范,达到学生在实习期间实现评价、考评,加强了对在企业实习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润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篇(5)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管是酒店业、景区、旅行社还是新兴的旅游业态,所需人才资源缺口非常大。基于此,本次抽样调研选取的旅游企业涵盖了酒店、景区、旅行社、客栈等类型,主要采取实地调研、网络调研、电话调研等方式。实地调研时,调研组分别与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为了让调查对象尽量客观地表述,我们采用了抽样发放调研问卷的做法,以文字形式收集材料。

本次调研,我们分别对旅游企业员工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企业需求员工学历层次、职业资格进行了调研。调查中发现,企业一线员工年龄普遍集中在18―35岁之间,占比基本为100%。性别方面,女性员工占比普遍在50%~60%,22.2%调研抽样企业员工女性员工占比达到60%~70%。以上可以看出,在旅游服务行业,女性员工较多,且年龄日趋年轻化。

学历方面,旅游企业员工中职学历层次占比在40%以下,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6.7%,中职学历层次占比40%~60%的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3.3%;高职学历员工占比在20%~40%、40%~60%的分别为44.4%和44.4%;本科学历员工占比在10%以下的占到了企业的44.4%。

职业资格方面,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占比都不算很高,基本在40%以下和10%以下,仅有11.1%的企业中级资格占比达到60%~80%。

员工需求方面,重点需求为本科毕业生的仅占11.1%,同时接受本科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占比33.3%,同时接受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的占比22.2%。需求以高职毕业生为主的企业占比44.4%。加上同时需求本科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的企业,则高职毕业生需求的企业占比高达77.8%。在职业资格方面,旅游企业普遍需求具备旅游职业资格的员工,其中以高级服务员为主,占比达到66.7%。旅行社则需求具备导游资格证等其他职业资格的人才。

从以上调研得知,旅游企业中女性员工占比较高,基本在一半以上;对于学历层次的需求,则以高职毕业生为主,占比高达77.8%;职业资格方面则普通重视。

二、新常态下旅游企业需求学生能力情况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旅游业也是服务业,随着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加之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从事旅游行业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旅游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旅游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围绕“互联网+”“旅游+”,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g发展,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发展专业特色,着力解决目前旅游专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培养过程中要“显著提升旅游专业学生和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然而目前在旅游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目标手段单一、师资力量受限、课程设置同质化等现象和问题,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轻视学生的技能操作,重视学生的智商教育,忽视学生的情商教育等问题,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存在诸如缺乏服务意识、产生畏难情绪、抗压能力不足等现象,与企业的需求形成一定的差距。

调研中企业认为,必备的专业能力包含学习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营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非专业能力方面,认为学生应具备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55.6%的企业提出学校应开设有关礼仪、文化、茶艺、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课程,提高毕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能力;33.3%的企业提出应加强英语、计算机、公文写作、前沿科技等方面的课程和知识传播,强化基本工作能力;77.8%的企业建议强化旅游实践技能课程的修习,加强旅游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入职的竞争力和工作力。旅行企业则建议开设诸如旅游应急处理、旅游案例分析等课程;33.3%的旅游企业建议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包括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需求的建议

为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培养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的新时期旅游人才,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产教融合,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中心,以提升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为旅游企业提供适合市场、适合产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特色化

依据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和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与旅游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订单培养、合作办学等方式,确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如黄山地区徽州文化深厚,徽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面向黄山市旅游企业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时,熟悉并掌握徽州地域文化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等方面应有所倾斜,满足黄山市旅游企业的特色化需求。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职业教育更应重视教学做合一,体现在教学方式方面,就是多样化教学,通过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案例分析式、实践探索式等教学方法,运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三)情商教育经常化

情商是大学生重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一个人感受、理解、运动、表达、控制、调节和升华自身情感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能力[3]。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德国凯泽斯劳滕技术大学社会学院实证调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招聘政策,得出一个结论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的不是专项技术职能,而是“软性技能”――情商,而且这种技能比专项技术职能更为重要,被企业认定为关键能力[4]。注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有利于缩短学生入职的过渡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注重情商教育,开设管理思维、沟通、礼仪、伦理道德、团队建设等课程,通过日常的心理咨询课堂、活动组织等,将情商教育经常化。

(四)职业技能证书化

职业资格是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上岗的台阶。在课程设置中应把职业标准融合到课程标准中,把职业资格培训引入专业课教学中,避免轻实践技能重理论专业的问题,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检验学生硬技能的手段。

(五)实践教学体系化

实践教学在中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旅游企业关注的重点。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就取决于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相结合。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安排实践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比例,集合校、政、企力量,与旅游企业紧密合作,完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将校内实训和参观旅游企业、见习、实习等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作为实践教学的检测标准。

篇(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00-02

中山地处珠三角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周边地区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大量合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迅速发展,各类人才需求激增。作为公司制最基本人员的秘书逐渐成为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职位之一。根据中山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中山将实施“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形势下,秘书需求更加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综观中山周边地区各大中专院校存在培养方向单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方向与社会需求出现矛盾,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混乱随意的情况。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就业质量不高。笔者通过调研探讨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体系构建。

一、调研基本思路和调研方式

以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采用文献参考、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电话访谈、当面访谈。针对中山下辖6区18个镇的企事业进行调研,有格兰仕、长虹电器、TCL(空调器)、诺尔达铜管、高泰电器、广兴纺织印染公司、协诚金属制品公司、骏诚人才公司、腾龙塑胶制品公司、国贸酒店、先行广告制品等多家不同规模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分别向企业领导、部门经理、部门秘书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同层次人员发放《秘书应具备的能力调查问卷》、《秘书岗位和工作任务调查问卷》;通过走访调研了解秘书岗位、工作任务、秘书能力素质要求;以《中山国际人才网》、《智海人才网》、《中山人才网》等网站及人才市场招聘信息为文献信息来源,关注市场对秘书职业需求动态,了解市场对秘书工作岗位要求新方向;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访谈和发放《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秘书岗位和工作任务调查问卷》,了解秘书岗位组成,工作任务分析描述、课程开设实用情况、秘书能力培养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8张,回收有效问卷289张,电话访谈75人次,面话访谈46次。网络调查30次。网络查询78次。

二、商务文秘专业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调查是对专业职业类和岗位群的调查,分析职业组成情况和主要职业岗位组成及对岗位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企业经营组织规模性质不同,就业岗位也不相同。在中山秘书就业岗位主要有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主要为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化学工业、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各类制造业,此类企业部门众多,人员庞大,岗位群体可分为三大类:管理者、行政服务人员、操作工人。秘书属于行政服务人员。这类企业秘书岗位较复杂,主要有前台、办公室文员、人事行政总务后勤部门文员以及分布在生产部、业务部、采购部、技术部、企划部等各部门的行政服务人员及各类助理专员。主要从事辅办公室常规工作、行政人事工作、文书文件处理工作及企业日常管理事务。

服务型企业有商贸、旅店饮食、物流仓储、广告媒体、会展服务、旅游咨询等企业。此类企业规模不大,部门较少,人员相对较少。岗位群体包括管理者、业务人员、行政服务人员。岗位主要为前台秘书、部门经理助理、接待客服专员、资料文员等,岗位类别较单一。综上所述秘书岗位主要有文员助理、专员、专业秘书三大类。

三、商务文秘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文秘专业岗位组成及工作任务分析表如下。

四、商务文秘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从上面调查结果看:中山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秘书分工不是太细,往往集秘书工作、行政人事管理、生产后勤质量管理、宣传活动管理、数据统计、法律事务、营销财务多种工作于一身,秘书除了须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掌握与秘书工作相关联的知识技能。大型民营企业秘书多数在不同部门从事秘书工作中部分专职工作。由此可见综合秘书和专门秘书是中山民营企业秘书需求的主要类型。针对秘书具备能力调查得出的数据如下。

可以看出秘书岗位对人才能力多元化或多面手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培养方向过窄,大大制约了秘书人才培养。商务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可调整为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具备良好文秘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好人际交往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办公设备使用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执行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社会团体从事办公事务、接待、文档资料管理、会议管理、文书撰写、行政人事后勤管理、数据管理、生产质量管理、公关商务宣传活动管理等工作的文员助理、专员秘书等中高级文秘专业技能人才。

五、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新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课程与工作关联性、实践性课程开设等问题调查,了解到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课过多,过分强调理论课程,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部分专业类课程难度大实用性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设计编排不能体现工作过程。课程设置滞后实际需要,和就业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课程设置未结合当地产业背景,企业管理课程及办公软件应用课程过少。建议以工作岗位分类及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将课程设置调整为职业公共能力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特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六、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第一,职业公共能力课程设置以够用实用为主。删除文化基础课,开设人际沟通、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英语口语与函电、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视指导、团队合作、统计方法等实用性强的课程;也可开设插花、茶艺、品酒、交际舞、音乐欣赏、形体、职业形象设计、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人文素养课程。第二,减少理论性过强过难课程,加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度。文档管理、会议事务、商务礼仪、综合事务、接待事务等课程可提取校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案例为教学资源素材,以一体化课程形式授课。安排学生参与校内活动组织策划,以礼仪队和学校管理机构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技能节专业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开展;也可走出校园定期组织参观,协助企业整理文档或承办企业活动;举办企业专家讲座、邀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校企合办校中公司等形式活化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学习。第三,强化职业特定能力课程,增加企业管理课程。如生产管理、人事后勤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跟单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客服管理、数据管理、企业活动管理、商务管理课程。第四,适度增加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一是加大与秘书工作相关办公软件课程比重。秘书工作与计算机操作密切相关,适度增加EXCEL在行政人事生产管理中的应用、Office高级应用、Powerpoint文档演示应用、CAD图文管理应用、Photoshop企业宣传应用、网站建设应用、网络办公等计算机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同时增加上机课,强化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企业管理软件课程学习。秘书工作涉及各种企业管理软件使用,如OA办公系统、ERP、SAP企业管理软件,这类课程可增进学生对企业运行管理的了解,训练学生使用企业管理软件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三是适当增加行业背景课程。调查得知80%以上公司都要求秘书最好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可增加中山当地特色经济和五大支柱行业知识背景课程,当地经济发展概况和当地人文地理等综合性课程四是职业拓展能力包括会计管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企业分析策划宣传营销能力、法律事务处理、电子商务管理等能力。课程设置要有所体现。可开设会计出纳实务、企业法律、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适量选修课程。

篇(7)

一、引言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酒店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出境游、入境游人数的不断增加也给酒店的国际化运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化酒店运营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高校承担着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重任,与本科专业相比较,高职学校由于生源受限,教师双语能力不足等原因,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学生普通英文水平不高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酒店客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是基本能力,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高职学生大部分文化分数不高,英语水平偏低,英语语言基础薄弱。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17年启动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以来,从2017年、2018年、2019年酒店管理专业分类招生面试表现情况来看,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自我介绍的考生屈指可数。

(二)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不足教师是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核心要素,要想培养酒店专业国际化人才,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就首先体现在双语教学能力上。酒店管理专业真正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很少。双语教学中的外语教学主要指用英语教学,而能够用法语、西班牙语、泰语、韩语等教学的老师就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管理学专业,并不是外语专业毕业,所以要实现双语教学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自我学习和提高。

(三)课程设置国际化程度不够课程设置是否能与国际接轨,是衡量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酒店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为通识学习模块,由基础课程组成。例如《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第二个板块为专业学习模块,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组成。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英语》《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第三个板块为专业拓展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选修课程。例如《职业情商》《咖啡制作》《茶艺基础》等。总体来说,课程设置能够做到模块化分类,也提高了英语课程的占比,但极少有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接轨的课程。例如《跨文化沟通》等这类国际化基础课程还未开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制定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没有全面了解国际酒店人才需要具备的要素。

(四)境外合作酒店不多境外实习合作单位的数量及质量是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有力支持,是国际化教学理实一体的载体,是学生国际化实践的有效场所。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境外合作企业不多,有些高职学校甚至没有境外合作企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境外实习的涉外性质,合作实习程序繁多,手续复杂,受理时间长,办理难度大;二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情况欠佳,无法支付在境外实习的生活费用;三是因为与境外酒店沟通渠道少,难以建立合作关系。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措施及建议

(一)全面提高学生英文水平1.把控招生环节在招生面试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不仅英语文化成绩要达到一定要求,教师更要注重对于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英语听力能力运用的考查。在国际化酒店服务过程中,除了具备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自如流畅的与客人交流和沟通。2.举行英语角定期组织学生举行英语角等英语兴趣小组活动,至少每个星期1次,每次;两个小时,主题让学生拟定,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既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口语对话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此外,教师也要全程参与英语角活动,起到指导与监督的作用。3.分层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活动。课程授课语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语提高进度,按照“多中文、少英文”——“半中文、半英文”——“少中文、多英文”——“全英文”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推动。4.利用手机APP“00后”学生的特征是手机不离手,教师可引导学生让手机成为“随时随地”的学习工具。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单词,可以推荐学生下载英语学习软件APP,例如沪江学习、百词斩等,并强制制定学习任务。

(二)全面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1.教师自我英语学习教师要做好工作和学习规划,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应循序渐进:记忆单词——分析句子——看懂文章——“听、说、读、写”全面运用。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多年的坚持才可取得进步,所以教师们要有学习英语的恒心和毅力。2.争取学校培训机会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除了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的支持。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语境,教师们可争取学校派出的学习机会进行自我提升,包括国外学习、国内英语学习、校内英语培训学习班等。有外教资源的学校还应邀请外籍教师一起组织教师英语角等有助于教师提高英语水平的活动。3.争取合作酒店资源加强与国际合作酒店的联系,争取加入酒店顶岗实践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己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在国际化酒店管理中,每天早上各个部门经理会议全程全英文进行,每个部门的所有资料都是全英文文件,上级与下级,平级之间的日常书面沟通也用的是全英文邮件,教师要争取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课程设置方案国际化课程设置方案一定要和国际接轨,方能保证培养人才的国际化。国际化课程设置方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材;三是教法。第一,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国际化酒店管理认为员工的一线技能,诸如餐饮摆台,斟酒技能等都是作为一名酒店员工最基础的服务能力,现在的国际酒店更看重员工的其他能力和技巧。笔者经过与多家国际酒店管理层交谈后,整理出现在国际酒店员工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与素质,并列出了与其能力相对应可开设的课程。如表1所示。第二,从使用教材来看,教师们要大胆尝试教材改革,摒弃那些已经脱离酒店行业实际的教材。鉴于国内出版社基本少有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双语教材,学校可以和国际酒店共同开发双语教材,也可以引进国外原版的酒店管理英文教材,更可以鼓励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自编双语教材。第三,从教师教法来看,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多角度鼓励学生以双语方式参与到课堂讨论,小组展示,情景模拟中来。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完全可以将酒店管理运营教学整体情景化,即老师上课的身份可以既是课堂教师又是酒店经理,以教师为身份时,传授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以经理为身份时,指导学生进行酒店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

(四)加强境外酒店合作1.学校全面支持酒店管理专业与境外酒店的合作首先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通过外事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了解办理境外酒店实习合作事宜的相关流程和具体程序,加快办理步伐。同时,在经济方面,针对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但家境困难的学生,学校可实施境外酒店合作奖学金制度,给予一定的国际交通费补助和生活补贴,避免优秀的学生因贫困失去境外酒店实习的机会。2.国际酒店集团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应通过现在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外资酒店进行境外酒店的合作探索。例如万豪酒店、凯悦酒店等国际性酒店管理集团在全球各地都有酒店运营,所以可以通过该方式联系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境外国际酒店,定期邀请国际酒店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讲座,或者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教学研讨会等,促进沟通并最终与境外酒店建立合作关系。3.合作范围拓宽现在很多高职学校在与境外酒店合作的内容方面,大部分是关于如何建立境外实习基地并长期合作,多数院校忽略了另外一个可合作领域,即学生境外就业。这个领域是比建立实习合作基地更易于实施的方案。从境外酒店的角度来看,企业更愿意给能够长期在该酒店上班的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因此国内学生更易获得工作签证,大大增加了与境外国际酒店合作的可行性。同时,境外就业学生也极大的提高了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结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既必要又可行,虽然在建设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挑战,但是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难得的机遇。相信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教师艰苦奋斗的征程里,学生勤恳刻苦的学习中,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的建设将会盛开出怒放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全鑫.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J].广东蚕业,2018(5):100-101.

[2]李震清.“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国际化战略探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3):91-94.

[3]孙嫘.旅游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