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医药物流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0 14:57: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药物流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药物流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73-02

1 我国医药物流发展问题及产生原因

1.1 行业政策不到位,行业标准失范

原因: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标准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成熟状态,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企业在物流这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出现必将使第三方物流从医药企业中分离出来,而一旦分离开来就要面临对这些新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质考核和评估问题。但是国家在这些方面没有全新的、高效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原来的GSP认证仅适用于传统的医药经销领域,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GSP认证内容,很多都已经过时。所以一个新的评估、考核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1.2 投资不均匀,存在过热过散问题,缺乏有效整合

原因:自2002年7月我国某医药企业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力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目前即便是国内销售龙头企业,中国医药、九州通以及上海医药股份公司,其医药物流份额也仅占整个医药市场总额5%而已。而且这些医药企业的物流建设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因此表现出规模大、站点和投资多等特点。预期规模要求,通常会超过正常企业业务的3至5倍,个别甚至还要求必须支持上百亿销售额。就当前的形势下来看,因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供应链整合环境发生了变化,存在着不利影响因素,加之第三方医药物流不成熟,以致于各分一块或者重复投资现象非常的普遍。本人在东莞实习期间发现不少医药企业处于这种尴尬状态。

1.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原因:由于分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经历一个应有的发展历程,导致很多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达标。几点可见。第一,配送站点分布单一化,因为配送网络主要根据以前的药品进、销线路和节点演化而来,故分布根本不合理。第二,信息流通能力低下,由于医药物流的信息基础建设落后,所以没法形成一个适合国内市场的具体方案。第三,多数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储运管理为主,缺乏专业物流人才,当面临更大的商品吞吐量时,处理速度、作业效率,准确率与成本等因素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1.4 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

原因:从行业内专家的角度来看,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高级医药物流人才的人属于凤毛麟角。而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差距也会随之更加明显。以东莞一君药业来讲,一个仓管人员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发货,电脑录入工作。医药物流人才缺乏的原因我以为有两方面。第一,很多医药企业对物流概念认识不清,片面地以为医药物流只是对现有医药货物仓储与运输的简单相加。以致使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专业物流人才的价值根本没有大量聘用装卸搬运与仓储人员高。第二,在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的种种疏漏,也使得物流人才大量流失。

2 应对方式

医药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慢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医药物流需要一个发达的信息流通和交换平台。然而,在传统的形势下,因对信息化管理有交高的要求,所以除对外信息进行处理,还需创新企业内流程、组织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信息化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同时,因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影响,医药物流更多依赖内部人才以及资金和管理技术手段。在该种情况下,医药行业一定要端正态度,重新审视医药物流,及早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模式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医药物流的真正内涵、潜在的问题,并且着手构建战略物流体系。

2.1 积极响应医药物流政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若想有效发展国内医药物流,则需从宏观层面上积极培养现代医药物流市场,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之逐步走向法制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在此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格局,确保医药物流市场能够在良性竞争环境下成长。

2.2 强化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实践中,将国外、国内先进的技术与医药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小物流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物流相结合,全面推进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医药物流发展的重点在于将供应商、网络销售终端以及物流中心分工整合。其中,供应商的主要任务是产品深入研发以及生产、消费终端的服务;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上游的供应商管理以及下游的客户群服务。通过规模化配送,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大大降低流通环境的成本开支;对于网络销售终端而言,其重点要抓好相关药品的销售,并且提供专门的药品咨询服务。

2.3 构建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医药企业而言,应当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应当严格按照现代物流标准整合资源,逐步使其功能发挥出来、分步到位,有效占领当前物流市场。高规格的物流配送中心应当以自身配送为基础,逐渐面向医院、商家以及零售药店;同时,还要找到稳定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网络合作关系,从而不断拓展物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将原本比较单一、简单的药品配送,逐渐扩大到医院、运输存储以及药店产品等。在此过程中,配送中心不仅要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而且还要帮助其上游以及下游的客户群体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建立网络体系,实现区域信息化物流发展目标。对于物流中心的从业人员而言,可由上述三方成员组成。物流中心包括对医药商品库存、运转、管理以及分拣和配送等方面的业务,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药品的批量物流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市场流通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整合物流管理,节约医药物流成本费用。

2.4 物流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在对药企进行重组和联合以后,可以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对内部的各个物流作业流程和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第一,将销售渠道中的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和消费者,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医药物流发展的合理性。第二,通过市场有效打破割据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跨行业、跨地区或者是跨所有制的医药物流集团。基于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的联合,这对降低物流成本意义重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我国很多医药流企业能力有限,所以应当不断优化医药物流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这是加快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发展步伐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对传统的配送体系流程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通过运输合理化以及出入库自动化、库存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实施,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运作效率和质量。

2.5 加强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医药企业作为联系其上下游企业的纽带,对现代化物流系统需求更为突出。因为依靠现代化物流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可以与医院、供货商以及零售网点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帮助医院、供应商以及零售商及时的供货或者存货。物流信息数据的处理,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发展也成为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快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沉重的任务。故国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据调查显示,国内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利用率非常的低,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程度更低,信息化建设缓慢,为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2.6 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国内医药企业对于医药物流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层次上,所有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国内物流费用普遍偏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在发展战略选择时,若选定第三方物流,则需着手市场发展战略、要素战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去争夺市场资源;如何获得更多、更可靠的市场信息;如何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或者如何才能整合产品运输、仓储以及加工配送等环节,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可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成本高以及传统的库存不合理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当第三方物流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完善时,企业就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当物流可以成为企业联盟的纽带时,物流的高级阶段,物流一体化也将为时不远。

3 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医药物流在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前进。但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还要靠物流人一起不停的努力去完成。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R181.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26-0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1],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2]。得益于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我国医药物流业近年来飞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如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国药控股上海物流中心、九州通集团北京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等。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减少药品配送的中间环节成了药品招标政策导向,建立大型医药物流对于药品配送企业获得药品生产企业配送权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有些医药商业企业为抢占市场,盲目圈地上马医药物流项目,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且无相关配套措施和人才,导致所谓物流中心建成后只是大型仓库,背离了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方向,延误了发展时机。因此,医药企业认清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趋势,根据发展趋势构建适合自身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就十分迫切和必要。

1 我国医药物流现状

1.1 医药物流概念

医药物流,是依托于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基础之上的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送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3]。常见方式包括医药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的自办物流,与专业物流企业的联办物流,或完全外包的第三方物流。

1.2 医药物流的现状

1.2.1 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特征

我国医药批发企业长期处于数量大、规模小、投资小、配送成本高、利润薄、竞争激烈的状态。目前,我国共有78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其中80%属于中小型企业,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4]。同一地区配送企业多,如福建省药品集中采购(第七、八批)取得龙岩地区配送资质的本地医药配送企业就有18家,由于药品无法统一配送,配送企业普遍存在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偏远乡村药品配送难的问题。我国专业医药物流始于2002年,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大多由医药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投资组建,亦呈现出规模小,投资分散,竞争激烈的行业特征[5]。

1.2.2 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来,由于国家支持,全国掀起建设大型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全国利用国债贴息资金已建成11个大型医药物流中心[6]。2009年1月17日,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中标企业可以自行配送,也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医药经营企业进行配送,如果本地区尚无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医药经营企业,可以委托其他大型医药经营企业配送。”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表示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为今后主要任务之一。

1.2.3 影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医药流通企业多、小、散、乱,流通渠道复杂;(2)医药物流管理水平落后;(3)医药物流相关政策和法规缺失;(4)医药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5)医药物流人才短缺[7]。

2 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发展建议

2.1 合理布局,发展大型医药物流企业

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可以从生产企业大规模直接购进药品,具有采购价格低廉的优势;二是专业的储存配送措施以及广泛的下游分销配送网络,具有配送安全及时的优势;三是其供应管理一体化,具有能根据销售情况迅速优化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库存,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的优势;四是可以及时向生产企业提供销售信息,便于生产企业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盲目性,具有与生产企业互利合作的优势。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势必处于不利地位,最终形成医药物流企业高度集约化的布局。如美国发展医药物流较早,现如今全国仅有50家药品批发商,最大的3家批发商占有全美药品批发市场90%的市场份额[8]。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尚处于发展阶段,应避免重复建设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需从政策层面对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建设进行合理战略布局。另外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应采取组合方式或者加盟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的方式,迅速做大做强,以便在今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2.2 重视医药和物流复合型人才吸收和培养

我国目前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屈指可数。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之多.而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学校仅有40多所,占全部高等院校的3%左右[9]。吴海侠对广东一些医药物流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医药物流人才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的占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38%和32%,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27%,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约占4%,而具有医药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寥寥无几[10]。

物流业的竞争不仅是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的竞争,更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由于医药物流企业横跨医药和物流管理两大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并精通物流领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屈指可数,势必成为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争夺的对象。

医药物流企业除了在招聘中重视招收医药物流专业毕业生以外,也应开始开展在职培训。如针对高级医药物流人才,重视对其物流整体规划意识、物流合作意识等的培养;对中层医药物流管理人员,应注重医药商品质量意识、物流成本意识、物流效率意识等培养;对基层物流操作人员,应重视医药商品质量意识、物流协作意识和物流效率意识等的培养 [10]。

2.3 寻找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

2005年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国食药监市[2005] 160号)中指出:允许有实力并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的企业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配送。意见的意味着专业物流服务商今后可以在医药行业大力拓展自己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客户。同时医药企业也可以把自己比较弱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主要精力放在本企业的核心业务[11]。中小型医药企业要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趋势下生存和发展,寻找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也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2.4 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

医药物流信息化是医药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生产、经营和承运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物资的流通过程巾所产生的文本、图像数据、声音、语音、视频等所有数字化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在符合GSP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医疗物资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如今可视化技术在医药物流开始得到重视,其基本趋势是物流信息全程可视化,以及物流可视数据的挖掘和利用[12]。

美国医药业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较我国早近20年[13]。美国医药企业普遍应用ERP、MES、LIMS、TMS、WMS、CRM等计算机系统进行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医药供应链的融合,促进了医药企业间的信息交换。

实行医药物流信息化后,医药物流企业的效率将得以成倍增加,并减少了差错率。以大型医药物流企业江苏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为例,其日配送药品近300万元,整个物流中心却只有60多名员工。而其差错率降到了万分之五以内,远低于传统药品物流中心3%的差错率。数据显示,和传统的物流企业相比,现代药品物流中心的库存周转天数从原来的40天下降到了26天,存储成本能够降低20%,库存总量平均降低4.5%。南京安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说,原先药品物流成本占到了销售额的4%左右,构建现代药品物流中心之后,物流成本能够降低到销售额的0.7%到0.8%。

2.5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逐渐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客户服务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以客户为中心”已开始成为大型医药物流的发展理念之一。华晓医药物流董事长、南京医药执行副总裁滕学武则认为,在“行销快批”成为医药物流企业共同的经营模式后,医药物流企业如果能提供增值服务,就可“锁定”客户。增值服务,包括为下游客户提供质量管理指导,整合供应链资源,通过物流平台和生产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进行OEM生产、订单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于下游客户等。

客户关系管理的出现正适应了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它不但可以充分把握和了解客户的分类、嗜好,而且还能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利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真正实现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产品或服务通过适当的渠道提供给适当的客户目标,与客户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避免主要客户流失,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2009.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9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

[3] 孟令全,周莹,宗东升.我国医药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6):384-385.

[4] 宋友华.现代医药物流建设与药品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6(6):102―105.

[5] China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Industry Report[R].Research In China,2008.

[6] 杨奎,胡天佑.我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2-3):45.

[7] 夏旭东,宋丽丽,张泽书.试论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建设[J].药业论坛,2008,17(12):15-16.

[8] Follow The Pill:Understanding the U.S.Commercial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R] March 2005.

[9] 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 (1):60―62.

[10] 吴海侠.试论医药物流人才的培养[J].药业论坛,2007,16(2):21.

[11] 陈玉文、孟令全.医药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48-01

一、医药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近二十年才从国外引进我国,对于我们来说,它是陌生的,是先进的。可以说物流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各企业,地区都在研究着它。

医药物流对于我们来说是更新的词汇。医药物流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医药(主要指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环节进行有效集成和整合,实现医药流通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对于我国来说,医药物流正处于起步的阶段。

二、医药物流的现状

在讨论医药物流的现状之前,我们先浅谈下目前我国我国物流企业状况。

目前我国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状况可归纳为“小,少,弱,散”即: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货源结构单一且不稳定,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

医药企业的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它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它的假冒伪劣是非常有害于社会的。假冒伪劣药品不仅会带来各方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国家为确保药品安全,对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分别有GMP和GSP的规定,对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质量跟踪。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药品缺乏统一标准编码,物流信息系统严重滞后,影响药品质量监管。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我国目前药品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生产、销售的药品没有一个合法的惟一的识别标志。其结果是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没有统一的标识编码,无法尽快确定某一药品的身份,在一些药店、医院经常碰到的买真退假,为假药、劣药查处带来极大的困难。

2、医药物流政策法制环境有待改进

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滞后,跟不上医药物流发展的步伐。GSP、GMP及其“实施细则”有关条款的设置应该与企业规模、活动类型、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相吻合,与企业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3、药品批发企业多而小,储存、运输中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全国有12000家左右的医药生产及批发企业中,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的小规模企业占了78.5%以上,由于物流量小,多数药品采取邮寄、铁路托运,周期长,运输环境、条件差,药品损坏、变质、污染严重。一项研究数据表明,流通企业中不合格药品中17.03%是在药品运输、搬运过程中造成的。

4、缺乏运作经验丰富的大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目前尽管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看好医药物流市场,如中邮物流,邦达物流等少数可以提供综合的医药物流服务,但大部分医药物流服务都是由医药企业所属物流公司承担的,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偏低,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三、医药物流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物流水平正处于起飞的状态,对于我国来说医药物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对药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药品供应的要求也会逐渐多样化。我国的药品市场在过去10年中已经增长了3倍,预计2012年药品市场价值将达到80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药品市场。

随着国内医药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正面临日益激烈的跨国竞争。过去,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在资本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水平、营销经验等方面都无法与跨国大企业相比。从2003年起,跨国医药物流企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2004年底,我国向外资全面放开医药分销业务,医药物流领域成为国际资本竞争的舞台。目前,已经有少数资本雄厚、营销策略先进、物流运作模式成熟的跨国医药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要想真正地使我国的医药物流稳定地发展,必须要有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壮大发展。我国的政体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样在医药物流这一方面,先阶段必须要采取国家干预,制定政策来扶持。我国可以在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企业转型;作好医药物流中心总体规划;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医药监管能力,严格医药市场监管;这几方面人手。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首先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现状来决定物流方面在企业中的地位,考虑物流成本,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综合市场来看,该采取怎样的物流模式提升企业的利润。其次,要关注医药经济这一行业的动向,掌握最新消息,抢占先机赢取机会,当然要迎合国家的政策,规范生产,重要的是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认品牌的,只有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之后才会有长远的利益)。最后,是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像最近研究的R F I D技术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R F I D这一技术主要是为了有效提供医药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也只有在技术创新之后才能在日益激烈的跨国竞争之中站稳,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俊.浅析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8)

[2]卜一珊 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构建医疗机构药品物流系统2001

篇(4)

邮政网络对医药物流的适应性

篇(5)

随着医药物流业迅速发展,医药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些药学院校开设了医药物流专业。但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合理的教育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体系的构建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为此,笔者在开展广州市医药物流人才状况的调查,深入分析医药物流人才素质现状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建设模式。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共计回收问卷17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8份,回收率为95%。

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调查中笔者发现,随着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医药物流企业对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希望的学历要求达到医药物流专业中职水平。因此,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学生定位于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培养。笔者将从基层医药物流人才的素质现状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专业发展前景。

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素质现状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大多在传统的仓库基础上转型而来,因此大多数物流操作岗位的从业人员是从传统仓储的保管、搬运等岗位转移而来。这些人员很少有接受过正规的医药物流操作培训,大部分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药品知识、操作原理、各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调查数据显示,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38%和32%,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27%,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4%,而具有医药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寥寥无几。因此,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并没有受过系统医药物流职业教育,完全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工作。比如广州某一大型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其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高中以下学历的比例仍占到66%,拥有药学专业背景的只有27%,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现状。

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才的需求分析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是医药物流任务最直接的执行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药品的验收、养护、上架、分拣、包装、配送等,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但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市场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对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在迅速提高。调查数据显示,85%医药物流企业希望基层操作人员的学历达到中职水平,但目前基层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距此仍有较大的差距。据权威机构预测上,到2010年,上海的基层物流人员需求将达到140万以上。由于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是在操作岗位上,因此该类型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广阔的。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岗位群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了解这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从医药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出发,充分地调查研究和分析了本专业岗位群的分布以及相应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岗位群分析在专业调查中,笔者将基层医药物流人员从业岗位归纳为三个岗位群:(1)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仓储与配送方向的药品保管人员、药品验收人员、药品理货人员、药品养护人员等岗位;(2)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医药物流营销方向的医药物流市场开发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岗位;(3)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医药物流信息处理方向的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票务员等岗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根据医药物流人才需求的广泛性和医药物流职业岗位分析,在医药物流专业基础上开设三个专业方向:仓储与配送方向、医药物流营销方向、医药物流信息处理方向。

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方式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基层医药物流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因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笔者以某一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岗位说明书为蓝本,以分析不同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

据此,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建议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的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了解医药物流运营过程,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医药物流作业专门人员。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

在确立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后,必须构建一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培养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注重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需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核心,开设专业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不同的专业模块(如表2)。

教学方法的改进在调查中,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强调了医药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必须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实际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应尝试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了谈话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等。

实践教学条件的建立(1)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对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各中职学校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建设医药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模拟药店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仿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医药商品的认知实训,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真正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保证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建立就业基础,高校应该与物流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家建设委员会的组建。聘请校内外医药物流专家和职业教育培训专家组成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医药物流专业建设、专业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和监督。专家建设委员会应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制定本专业具体的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

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由于医药物流业实操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学历教育考核中,应改革传统的封闭式考核方式,要逐步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的评估机制。同时在校教育期间应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应建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师资结构。专业教师应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经验。为了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可以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篇(6)

原因: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标准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成熟状态,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企业在物流这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出现必将使第三方物流从医药企业中分离出来,而一旦分离开来就要面临对这些新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质考核和评估问题。但是国家在这些方面没有全新的、高效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原来的GSP认证仅适用于传统的医药经销领域,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GSP认证内容,很多都已经过时。所以一个新的评估、考核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1.2 投资不均匀,存在过热过散问题,缺乏有效整合

原因:自2002年7月我国某医药企业与国际着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力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目前即便是国内销售龙头企业,中国医药、九州通以及上海医药股份公司,其医药物流份额也仅占整个医药市场总额5%而已。而且这些医药企业的物流建设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因此表现出规模大、站点和投资多等特点。预期规模要求,通常会超过正常企业业务的3至5倍,个别甚至还要求必须支持上百亿销售额。就当前的形势下来看,因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供应链整合环境发生了变化,存在着不利影响因素,加之第三方医药物流不成熟,以致于各分一块或者重复投资现象非常的普遍。本人在东莞实习期间发现不少医药企业处于这种尴尬状态。

1.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原因:由于分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经历一个应有的发展历程,导致很多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达标。几点可见。第一,配送站点分布单一化,因为配送网络主要根据以前的药品进、销线路和节点演化而来,故分布根本不合理。第二,信息流通能力低下,由于医药物流的信息基础建设落后,所以没法形成一个适合国内市场的具体方案。第三,多数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储运管理为主,缺乏专业物流人才,当面临更大的商品吞吐量时,处理速度、作业效率,准确率与成本等因素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1.4 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

原因:从行业内专家的角度来看,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高级医药物流人才的人属于凤毛麟角。而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差距也会随之更加明显。以东莞一君药业来讲,一个仓管人员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发货,电脑录入工作。医药物流人才缺乏的原因我以为有两方面。第一,很多医药企业对物流概念认识不清,片面地以为医药物流只是对现有医药货物仓储与运输的简单相加。以致使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专业物流人才的价值根本没有大量聘用装卸搬运与仓储人员高。第二,在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的种种疏漏,也使得物流人才大量流失。

2 应对方式

医药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慢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医药物流需要一个发达的信息流通和交换平台。然而,在传统的形势下,因对信息化管理有交高的要求,所以除对外信息进行处理,还需创新企业内流程、组织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信息化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同时,因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影响,医药物流更多依赖内部人才以及资金和管理技术手段。在该种情况下,医药行业一定要端正态度,重新审视医药物流,及早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模式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医药物流的真正内涵、潜在的问题,并且着手构建战略物流体系。

2.1 积极响应医药物流政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若想有效发展国内医药物流,则需从宏观层面上积极培养现代医药物流市场,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之逐步走向法制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在此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格局,确保医药物流市场能够在良性竞争环境下成长。

2.2 强化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实践中,将国外、国内先进的技术与医药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小物流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物流相结合,全面推进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医药物流发展的重点在于将供应商、网络销售终端以及物流中心分工整合。其中,供应商的主要任务是产品深入研发以及生产、消费终端的服务;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上游的供应商管理以及下游的客户群服务。通过规模化配送,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大大降低流通环境的成本开支;对于网络销售终端而言,其重点要抓好相关药品的销售,并且提供专门的药品咨询服务。

2.3 构建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医药企业而言,应当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应当严格按照现代物流标准整合资源,逐步使其功能发挥出来、分步到位,有效占领当前物流市场。高规格的物流配送中心应当以自身配送为基础,逐渐面向医院、商家以及零售药店;同时,还要找到稳定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网络合作关系,从而不断拓展物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将原本比较单一、简单的药品配送,逐渐扩大到医院、运输存储以及药店产品等。在此过程中,配送中心不仅要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而且还要帮助其上游以及下游的客户群体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建立网络体系,实现区域信息化物流发展目标。对于物流中心的从业人员而言,可由上述三方成员组成。物流中心包括对医药商品库存、运转、管理以及分拣和配送等方面的业务,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药品的批量物流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市场流通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整合物流管理,节约医药物流成本费用。

2.4 物流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在对药企进行重组和联合以后,可以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对内部的各个物流作业流程和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第一,将销售渠道中的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和消费者,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医药物流发展的合理性。第二,通过市场有效打破割据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跨行业、跨地区或者是跨所有制的医药物流集团。基于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的联合,这对降低物流成本意义重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我国很多医药流企业能力有限,所以应当不断优化医药物流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这是加快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发展步伐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对传统的配送体系流程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通过运输合理化以及出入库自动化、库存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实施,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运作效率和质量。 2.5 加强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医药企业作为联系其上下游企业的纽带,对现代化物流系统需求更为突出。因为依靠现代化物流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可以与医院、供货商以及零售网点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帮助医院、供应商以及零售商及时的供货或者存货。物流信息数据的处理,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发展也成为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快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沉重的任务。故国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据调查显示,国内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利用率非常的低,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程度更低,信息化建设缓慢,为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2.6 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篇(7)

政策充满正能量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业的实际情况是各级药监部门对医药企业发挥实际的管理职能。但是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商务部才是药品流通业的法定主管部门。自从明确商务部的主管关系后,各级商务部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药品流通业的调研、座谈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选取了部分药企作为国家商务部药品行业直报统计单位。笔者知道,许多医药同行都在等待,想知道商务部对医药流通业的管理思路和政策力度。而以《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为代表的5项标准的公布,拉开了商务部管理药品物流的序幕。

商务部开始直接管理

目前,商务部先后公布了《“十二五”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药品流通企业通用岗位设置规范》等核心文件。

在规划纲要里,商务部门制定了医药流通业的具体发展目标:“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县以下基层流通网络更加健全。”同时,商务部在规划纲要里也提出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鼓励药品流通企业的物流功能社会化,实施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延伸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在满足医药物流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邮政、仓储等社会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

与之配套的是,在药品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标准和药店经营服务规范里,商务部门贯彻了将医药企业分级管理的思路。商业药企从低到高分为“A、AA、AAA”管理:省辖市、地级市药品批发企业要达到A级,年配送总货值要达到2亿~10亿元;县及县级以下药品批发企业则要达到5000万元才能入选。对AAA级和AA级企业的要求更高。AA级企业的年配送总货值要达到10亿~30亿元;而AAA级企业的年配送总货值要达到30亿元以上。为了与新版GSP的管理思路配套,商务部门还要求上述三级药企必须分别具有5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5000平方米以上仓库;经营中药材的,仓库标准还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在WMS系统、电子标签(DPS系统)、自动温湿度仪、冷库容积、车辆数量等方面也有严格要求。在考虑硬件规模的同时,企业的软件服务能力也被纳入考核范围,如运输包装完好率,运输过程信息可追溯率,冷藏药品、特殊管理药品信息可追溯率等都被纳入考核范围。而在《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里,则对零售药店进行了分级,零售药店评级也纳入了诸如营业面积等较多的硬指标,如AAA级药店必须大于100平方米,配备3000个以上的药品品规,涵盖80种以上的疾病。

药监等部委齐发力

同时,笔者知道在药监部门即将公布的新版GSP标准里,对商业药企、零售药店等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现代物流药品批发企业的硬件配置也要求不低于商务部门AA级标准,尤其是在物流硬件配置上更有明确的指标,温湿度的在库、在途管理更是作为强制要求执行;同时,每一个药店将来都必须要有一个执业药师等。尤其是新版GSP标准还有若干附则,以专项附件的形式对“现代医药物流”“第三方医药物流”“冷链物流”“互联网药品交易”“委托配送”等专项问题予以明确。

针对医药流通业,国家其他部门也有政策出台,涉及到的部委文件主要有:国家科技部的《医药研发创新方向的“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的《战略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战略规划》、国家工信部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医改办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国家人社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

上述政策的齐发力,笔者相信不但会极大地促进医药行业的规范发展,更是会从政策面扩大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的规模,帮助规范的药企在新市场环境下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以快赢慢”

从2007年开始,国内不少药企开始启动自己的物流建设之路。根据我国最专业的现代医药物流建设咨询研究机构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长期追踪,国内已经获得土地并将于2013年启动物流建设工程的商业药企已经接近280家,还有部分企业正在运作土地或者拿了土地正在犹豫是否要建。在笔者看来,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规范化、规模化、物流科技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众多药企尤其是成长型药企考虑的不应是是否要建设的问题,而是要加速完成现代物流建设,塑造企业独有的医药流通供应链。目前看,对于各家企业而言,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必须解决两大难点。

建设认证难度增加

我国医药物流建设难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土地获取成本的提高和医药物流标准的提高。

2012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做了修改。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按照立法程序,该修正案草案获得通过,也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的尽快出台铺平了道路。长期以来,由于各地政策不一,我国医药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综合用地等不同的性质,但大多数都来自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如果新版《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正式执行,就意味着直接获取土地的成本会增加,优质土地的资源稀缺性会进一步加剧,进而导致项目用地获取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会极大增加。对于还未获得土地的医药企业,从事现代医药物流项目的难度将更大。

另外一方面,随着新版GSP和若干附则的公布,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认证、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格的获取将不再是模棱两可的问题。大面积仓库的工程投入,软硬件的配置要求,人员资质的提高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根据笔者的计算,修建一座满足年销售规模为30亿人民币药品流通的、15000平方米的现代物流药品仓库,工程投入至少需要4500万人民币(不含土地获取成本)。更何况,现代医药物流中心所要求的自动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DPS电子标签拣选系统、RF手持终端系统、自动温湿度仪等必须经过严谨的工艺详规设计和联调,企业人员必须经过脱胎换骨的培训,新物流中心才有可能运作顺利。

在政策明朗的情况下,医药企业纷纷申请现代医药物流认证,具体的认证标准和执行门槛必然会越来越高。

现代物流转向健康产业

新标准现代医药物流定义如下:“依托一定的现代化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送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有效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物流管理和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在笔者看来,现代医药物流不能理解成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化,而是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的精益化和企业所在药品流通供应链的竞争强势化,最终能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如果仅以药品流通主营业务的需求来测算,医药企业修建满足年药品流通规模的物流中心用地需求为60亩。但在实际业务中,我国药企获得的项目用地规模多在100~200亩之间;极少数商业药企项目用地规模在数百亩水平(笔者得悉某药企物流项目用地达到1400亩)。一方面是单纯的医药物流效益不明显,一方面是巨额土地必须盘活,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医药企业而言,如何将物流项目向健康产业项目转化并运作良好,是未来国内不少药企必须面临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研结合国内外可参考的健康产业园的分期发展目标,药企在建设之初就应对健康产业园做好整体布局与分阶段实施计划。分步规划建设专业的商业交易地产区域,吸引中药、食品、化妆品、营养保健品、西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与医用耗材等行业企业入园交易,为其建设别墅式商户,以租代售或先租后售,挖掘园区的商业地产价值。初期布局可以符合新版GSP要求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为核心,办公大楼、研发中心、临街商业建筑都将位于1期土地的,面对主要交通道路,既便于办公和业务往来,也利于商业价值的发挥。在1期和2期土地的后部(即园区后门)紧邻位置拿出土地,重点吸引各类知名工业企业入驻,包括中药材、中药提取与加工、中成药、保健食品与营养食品、西药、生物医药制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化妆品等9大产业企业群。

篇(8)

 

引言

近些年来,频频出现的医药品安全事故使公众对医药品生产工艺和用药安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质疑。部分事故就是由于现在医药品物流系统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为此,商务部将出台《医药物流企业分级评估指标》、《医药物流服务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服务规范》和《药品现代物流企业标准》等针对医药物流企业的一系列行业标准。可见,改善医药品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其服务水平,增强医药品监管、维护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1 RFID的基本概念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是利用电磁感应、无线电波或者是微波等信号通过空间耦合进行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信息系统,通过这种形式的数据交换从而达到识别目标的一种技术,俗称电子标签。[1]

由于具有可非接触式数据交换、有效读写距离远、读写速度快、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品、数据记忆容量大、安全保密性高、读写穿透力强、可重复使用、耐恶劣环境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RFID主要用于军事、航空、交通、物流、制造、汽车、零售、医疗、动物、食品、票证、服装、图书、煤矿、防伪等广泛领域中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

RFID的初次使用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子商品防盗系统(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EAS)中的比特电子标签。从七十年代开始,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如RFID技术逐渐融入到动物追踪识别系统以及电子车牌系统。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到商业应用阶段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此后各种规模的RFID系统开始出现,RFID技术及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也日趋得到重视论文服务。自本世纪初开始,RFID技术开始向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渗透。[8]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应当由RFID数据采集器、中间件或接口、应用系统软件以及信息管理平台构成;其中数据采集器内包含标签、芯片、阅读器以及天线,这其中的芯片主要用于数据交换时的储存。正是由于芯片的这一独特之处,使得RFID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有所区别。[9]

整个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RFID系统工作时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要处于一定的有效磁场区域内。带有信息的电子标签进入到有效磁场区域内,当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查询信号,这时电子标签凭借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而被激活,将存储在芯片的信息经自身解码后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后,传送给到阅读器。接下来信息系统,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解码后的信息通过应用系统软件最终输送到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相应处理和控制。[2]

图1 RFID系统工作原理图

2 医药品物流系统分析

医药品物流是在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优化医药品供、销、配、运等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通过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等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订单处理能力,减少货物分拣差错,降低库存及缩短配送时间,进一步降低

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典型的医药品物流过程如图2所示:[3]

图2 医药品物流过程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医药品物流的发展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医药品自身的一些特性,医药品物流系统相比较于其他物流系统而言,对于逆向物流的管理更为重要。

2.1医药品物流复杂性高

医药品行业是一个集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与高回报等特点于一身的行业。医药品物流最大的特点就是分类复杂、品种繁多。医药品行业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医药品行业分类

 

序号

标志值

类型

1.

按照自身性质分

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以及保健品等

2

按照来源和性状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类、生化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放射性药品等

3

按照温度分

常温品种、低温品种、冷冻品种等

4

按中国药品管理制度分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篇(9)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实现了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对商务活动的各种功能和参加商务活动的商务主体各方进行高度集成,确实为企业创造了巨大价值。但运用传统会计方法还较难实现衡量其创造的价值,这就为现代会计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衡量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成为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家新医改政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为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派昂公司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目标,建设基于电子商务的集成式医药物流平台成为价值创造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电子商务的集成式医药物流平台建设的背景

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派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派昂医药)成立于2009年12月,是一家以药品批发及终端零售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国有控股医药流通企业。现有员工1000余名,经销药品品规17000余个,公司业务覆盖全国,2013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派昂医药始终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创造独特价值”为导向实施信息化管理,在持续推进公司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向上下游客户端延伸信息化服务,逐步建立起贯彻上下游的供应链。

(一)落实国家政策、顺应宏观形势的迫切需要

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流通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医药流通企业担负着落实国家新医改政策及配套措施的重大责任。国家实施新医改后,明确了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并相继出台多项配套措施,不断深化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宏观政策在提高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规范流通秩序和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对医药流通企业提出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表明国家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让人民群众用上质优价廉药品的决心。

(二)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的必然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认可的已不再局限于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而是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越来越追求更新和变革。同时,随着经济活动节奏不断加快,用户对响应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游客户不仅关注药品质量、药品价格、药品供应的及时性和需求的满足率,而且更加关注物流提供商能否提供增值服务,支持自身业务成长,降低管理成本。上游供应商不仅注重药品销量、市场份额、库存信息和回款周期,而且更加注重物流提供商能否提供增值服务。

(三)实现转型升级、推动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企业扩张规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更好、更快地响应客户的重要支持。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而且流通商品种类繁杂、流转量大、中间环节多。传统商业模式效率低下,很难严格控制药品有效期,产品、财务等重要信息也无法及时反馈给管理者。经营决策滞后,无法适应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和快速运转的医药市场,迫使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工作,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集成式医药物流平台建设的内涵及做法

派昂医药针对新环境、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创造独特价值为导向,以完善组织管理为基础,以内控制度为保障,借助计算机等智能化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医药商业模式,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集成物流系统、信息系统和协同系统,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应变能力,力争以最低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及时的供应为客户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供应链系统全局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建设集成式医药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目标。主要做法如下:

(一)明确集成式医药物流服务提供商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随着供应链服务概念的兴起,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终端用户之间已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派昂医药重组成立于这样的大背景下,从而提出建设集成式医药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目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集成物流系统、信息系统和协同系统,旨在不断优化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集成物流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物流管理作为医药流通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运作效率、服务水平和流通成本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派昂医药把物流系统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引进KSOA企业信息融通平台、WMS仓储管理系统,应用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和改进,实现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并能辅助进行经营决策分析,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集成物流系统,对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和物流效率的最佳化。

(三)集成信息系统,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融通协作

派昂医药充分发挥初期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品牌为价值体现、以营销为手段、以渠道为保障,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协作,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型升级,不断为客户创造附加价值。

(四)集成资金系统,完善以资金流管理为核心的保障体系

派昂医药积极引入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同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各类数据信息加以分析和控制,创新成本核算模式,实时准确地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益,控制经营风险;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有效降低坏账比例;推行药品采购价格审计,健全价格管控体系,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集成式医药物流平台建设的效果

(一)实现了集成式医药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建设目标

派昂医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快捷、高效、准确、热情、周到”的服务宗旨,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管理手段,不断强化全体干部员工的服务质量意识,在公司内部逐步形成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搭建起物流服务商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供应商、客户和终端提供了信息交互和共享的平台。借助此平台,医药流通供应链上各企业通过集成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同,使不同企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通过实施集成式医药物流服务提供商建设,派昂医药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能力,在充分了解不同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服务和物流增值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不断提升工作执行力,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获得问题客户的信息及客户历史问题记录等,有针对性并且高效地处理客户业务诉求,力争以最低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及时的供应为客户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率,提升了企业形象,实现了共赢。

(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组织的运作效率显著提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降低了库存,减少了差错率。更为重要的是,缩短了药品的出入库、销售、物流等员工服务的时间,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零货发货效率由每小时80件提高到295件,最高日销量由700万元提高到2,002万元,差错投诉由每月80余起减少为30起,批号准确率由90%提高到99%。

目前,派昂医药的“三统一”配送客户有近3100家应用协同商务平台,大幅提高了配送效率,月均配送额由600万元提高到2,600万元,配送满足率由50%提高到99.5%,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及时的药品配送服务,有效解决了乡村卫生室多品种、小批量、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2013年,公司“三统一”配送额占全省配送总额的40%,在全省药品配送中位居第一。

(三)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综合效益和管理水平

篇(10)

Part 1

物联网带来医药流通新模式

“这次住院每天的静脉用药总是在早晨10点左右就能用上了,真方便!”在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胰腺外科住院治疗的张大妈正等着等护士来输液。10时10分,上班仅10分钟,护士罗晓霞就为张大妈输上了液。至11时,罗晓霞已经为8位患者完成了口服药和输液的全部工作,开始坐在工作台前查看病历、执行医嘱并输入电脑,同时接待新入院病人。

SPD系统模式实现医药分家

“以往医生开完医嘱,护士要到电脑上一一核对、清点,现在只需拿个扫码器扫描和接收。从前花一小时做的工作,现在只需几秒钟就做完了。”这正是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住院病房启所用的医药物联网信息系统(简称SPD系统模式),所有住院患者用药全部实现由医院外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临床科室的护士站,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也改变了多年来医院使用药物从药厂生产转到药品销售商,再由医院销售给患者,实现医药分家。

张大妈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最令老人头疼的就是每天要输几瓶液,因为输液都在12点左右,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还没输完,不仅影响病人的吃饭和休息,还影响到陪护者。“现在好了,到中午基本可以完成输液。”老人笑着说。和张大妈同病房的李女士说,以前住院医生一开药就是一整盒,出院时还剩很多。现在每次只开当天的用药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SPD系统模式是以建立医院药品第三方物流供应为基础的精益化的医院药品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提升药房、药库管理水平,减少医疗安全隐患和药品浪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实现把药品延伸到病人床旁的物流一体化服务。

一附院药学部主任王建华表示,SPD系统模式使药品可追溯至药厂和批次。医生何时开的药、药房何时发出药品、护士何时接收到药品、护士何时执行给药、病人何时服用,详细流程都可追溯,同时也实现了全院医嘱药师审方全覆盖,通过药师审方和药品供应使用的可溯追踪,将临床合理用药和实时监控落在实处。

诊药房药师陈金凤说,没有启用SPD系统模式时,药师除了为患者发放药品,就是摆放、整理、核对药品,根本没有时间审方。现在门诊药房有4个审方药师,每天每人平均审方1300余张,不仅确保门诊处方药师审方全覆盖,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和咨询。

“医药分家不仅简化了流程,减少了药品从供应企业到病人的中间环节,更有利于医院的廉政建设。”一附院副院长徐佩茹表示,目前医院药品收入占全院收入的32%,远远低于国家的规定。随着医药分家,药品的收入比例还会更低,让患者享受到更多的医改红利。记者了解到,一附院以前聘17个临时工以及30多个护士送药,而该系统上线后送药的物流工作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心承担,30多个护士返回到临床为患者服务;以前医院药库要储备30天的用药量,现在只需要储备3天至7天的用药量。

而在第三方药品物流服务中心――新疆康博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千余平方米库房里,一排排摆放着整齐的药架,药品按种类分区域放置。传送带分门别类输送着带有标识的周转箱。在厂房的一侧,复核员张珂敏在用扫码枪读取周转箱上的二维码,电脑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周转箱内的药品信息。库房内20余名工作人员忙碌地拆包、分拣药品,然后贴码、打包、复核,并根据临床医嘱审核、打码、调剂药品、贴码、核对、打包、发药。最终由物流工作人员在贴码区打成小包装,按普通药、高危药和冷藏药分类,装入转运箱送往指定临床科室,而接收护士只需扫描、核对、接收即可。

“医药分家不仅每年可为医院产生近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让药师回归临床药学服务,把护士服务更多地还给患者。”一附院院长温浩说,医院信息化和药事服务与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有效监管,实现“药企优质供药、医生规范开药、药师严谨审方、病人放心用药”。

“和力物联网”有望降低药价

2015年初,仁和药业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携200家药企组建“和力物联网”,实现医药工业4.0升级;推出“叮当健康”服务平台,联盟国内外医疗服务机构,实践健康4S服务,开创大健康产业链互联网化的“FSC”(factory service customer)模式。专家指出,FSC的推出表明,以仁和药业为代表的一批传统药企已经率先启动了互联网转型。

和力物联网平台是仁和集团和力药业联盟200多家医药企业,将通过医药产业互联网思维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供、产关系,引领行业发展,打造全国原、辅、包材及药品供应商B2B示范平台,实现医药工业4.0智能化跃进。

通过和力物联网络平台,并引入大数据分析及共享,几年内逐步实现采购金额300亿元规模,可以在医药产业链最前端实现原辅料和包材集中采购,降低联盟会员整体制造业采购成本,进而降低药品价格。另外,通过减少中间环节,以最优惠的价格直供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减轻老百姓用药负担,帮政府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等问题,真正实现工业直达。同时由于标准化和统一化的采购,保证联盟内的成员都可以共享高品质的原材料,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业内人士表示,类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将带来联盟会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拉升,企业资金整体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占用成本的下降,预计2015年底联盟规模将增至1000家以上。

此外,依托“和力物联网”推出的“叮当健康” 服务平台,并联盟国内外医疗服务机构以及互联网健康企业,建立大健康4S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大健康商品直供、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健康大数据管理、远程医疗服务、家庭医护、送药上门、健康管理个性化解决方案等全方位标准化服务规范。在叮当健康整体平台上,将结合国家便民、惠民工程推出叮当送药服务平台,联合各大连锁终端资源,结合自建物流团队,将工业企业的产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健康智能设备,保证在服务范围内28分钟免费送药到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用药服务。

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坦言,政府、产业、消费者的健康期待最终是一致的,即希望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让老百姓用上质量更好,更经济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历史演变中,其实产业革命的驱动力常来自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也只有一个掌握了传统资源又敏感于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有未来。

业界专家评估,类似FSC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大趋势,也是传统药企迎接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的必然选择。FSC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通过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自主联盟和互联网技术融合,从根源上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健康服务的需求,支持政府惠民、便民工程打造,也必将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纵深发展。

来源:新华网、新疆日报

Part 2

物联网重塑医药商业价值链

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一幅流通巨头竞争新视图。医药物流延伸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也带动了医药流通行业从传统的商业购销模式向现代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

新需求下挑战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表示,目前国内医院临床药师仍主要承担了药物的搬运工作用,待药物从工厂到医院后调剂配伍给病人。而新的医学模式又使得药学临床服务的改变迫在眉睫,比如,随着器官移植开展的增多,医生在工作中必须带一个临床药师,因为器官移植要用到很多特殊的药品,很多高端的医学诊疗都需要现场的支持,国际上这种临床药学服务已经逐步规范化,这就给医药商业公司提出了新的服务要求,也可以说给流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新的需求将衍生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的医院药品物流管理系统(SPD系统),将把临床药师从繁杂的“药品搬运工”工作中解放出来,提供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

谈到SPD医院药品物流模式,天津医药集团太平医药公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刚深有体会,太平医药已先后在天津虹桥医院和眼科医院开展了相关的新业务尝试。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概念,采取新一代信息化网络和传感器技术采集医院内流通的药品、耗材、设备的相关信息,按照医院管理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控,并通过与医院HIS系统接口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和控制。采用SPD系统,医院可以进行药品分包,制药企业就能实现药品大包装,大幅度降低药品生产成本,为解决“看病贵”问题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新途径。而门诊病人按单次服药包装,可以解决“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问题,为加强医保管理和降低医保整体费用水平提供了可能性。采用SPD系统,医院选择大型医药商业集中配送,还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降低了药品配送成本,同时使药品购销行为更加规范。

与此同时,太平医药还积极培育新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他们目前拥有全市面积最大、设备先进的低温冷库,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已争取到国内外厂家多个疫苗品种的配送权。新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利用该平台延伸业务触角,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在不断引进国内外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品市场策划推广工作,构建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 另外,为适应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大趋势,太平医药公司准备投巨资兴建两个超大规模医药物流中心。目前项目已经过论证,进入实施阶段。

对于当前的药品流通信息化,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玲玲认为,目前国内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正率先尝试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全面改造,加速了产业智能化的进程,更进一步地缩短药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网络化的进程,这不仅大大提高商业流通的服务效率,保障药品供应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更重要的是在推进药品流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商业业态创新上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全院物联网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商业运营带来的改变也日新月异。另一种尝试覆盖医院所有物料的物联网全覆盖模式已在悄然试点,按照国控天津公司副总经理尹世强的说法,这是通过“物联网”建设探索医药分开新模式。

医院物联网模式是什么?尹世强形容:“就是要把医院所有相关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尽可能地考虑进去,包括药品、高值低值耗材、物料、人员、固定资产、供应室管理、被服洗涤等等,而绝不仅仅是药品;还要致力于国产化,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又要开发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低成本和可复制。”

通过这个项目的导入,国控天津实现了服务延伸到患者。而这也为其赢得了医院全部用品份额的委托供应。也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通过医药物流的服务延伸,商业公司为医院提供了非核心业务外包,帮助医院降低成本,提升管理,并保障安全可信,这是双方应对医药分开的医改新形势,共建物联网络、同解医改难题的一个模式探索。

通过这个项目医药商业得到什么?尹世强认为,一是继续保持商业公司药品分销的特有职能;二是商业公司获得了医药服务的延伸能力,提升了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三是获得技术的支持能力,在整个医院的后勤保障供应体系当中,抢占同行乃至其他行业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获得了数据挖掘能力,真正从医药配送商转向服务提供商。

近十年,全世界都在为物联网的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政府也很重视。广州医药公司总裁于景辉也指出,物联网的技术是一个覆盖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范畴,在医药流通领域,更离不开上下游客户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

转变已发生

在已经应用物联网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随着试点的深入,改变正在不断发生。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刘亚平认为,与商业企业共建物联网络,这既实现了公立医院管理创新,也为同解医改难题做了有益探索。

首先谈到用药,刘亚平介绍,泰心和国药共同研制的智能药柜,在临床应用上特别受欢迎。包括手术室和供应室的物品管理,都能够无差错实行,因为有了物联网,使这些物品都能够进行追踪和实时管理,避免了器械落在病人身体里,给病人的抢救和治疗赢得了时间。

面对新医改的改革要求,对医疗机构来说,必须做好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信息系统、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系统工作。而高效执行,就一定要靠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手段,比如物联网技术,还要强强联合,与行业巨头携手。

刘亚平认为,医院的药品管理、高低值医疗耗材管理、固定资产、行政物资管理、人员管理、供应室管理、被服洗涤管理等还只是医药物联网协同的第一步。今后,为适应新医改形势,还需进一步实现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使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和物联网不断发展。

据日本爱芙乐赛控股集团株式会社石黑傅六社长介绍,在日本药品批发商整合阶段,为了生存,企业均努力提高物流效率,寻求价格以外的差异化。所谓院内药品物流,也就是SPD,就是日本商业公司在与当时的连锁处方药店的市场竞争中创新竞争手段的代表性例子。而正是医改控费推动的市场竞争,让日本的药品批发企业加速集中,幸存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医药流通领域物联网的应用也引起了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的共鸣,近年医药流通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龙头企业一直走在创新和发展的前列,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对供应链整合思想的接纳,现代商业已经把一个院内的医药物流信息化上下游全部涵盖,整个系统进行无缝对接,这既需要技术,也需要设备,但首先需要的是理念创新,只有实现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完成企业和产业的转型。

如今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在行业已经逐渐铺开,但这种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准入门槛一旦形成,行业变局无疑会更快到来。

来源:医药经济报

职业经理人周刊

Part 3

“织网”非一日之功

医药物联网成熟仍需时间

虽然物联网在医药物流的应用一定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备等问题,医药物联网的成熟仍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

配套还需完善

在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疗技术中心负责人高智勇看来,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医药物流链的整体效率会得到较大提升:“从医药物流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能让医药工业的上下游更真实地看到市场销售情况和相关数据的流转情况,更好地做出市场判断,进行相应的库存准备。其次,它还将减少重复的数据录入,为药品监管带来好处,实现更精确的监管,非法药品进不来,合法药品也不会流到非法的渠道上。”高智勇补充。

“就药品行业来说,重点在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这需要医药供应链中有企业牵头。其实,现在已经有软件公司提出应用方案,但这些方案只是解决技术问题,还不能解决业务方面的系统协调问题。这也是目前物联网我们谈得多、技术储备做得很多,但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另一方面,构建医药物联网的关键还有赖于相关配套的不断完善。高智勇分析指出:“服务标准比较统一或一些特殊行业对物联网的应用可能更快,比如交通、药品流通和电力行业等。就像交通配套一样,需要交管部门、车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部门联合来做。所以,物联网在医药物流的应用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系统应用、产品化或者市场化的问题。”

对于医药物流领域来说,相关的政策配套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北京民智谷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史万奎指出:“首先,在药品GSP标准设计方面,缺乏零售环节对消费者配送的操作标准,又如各地的药品物流招投标方案仍未厘清‘分销’、‘配送’等概念。”应当明确的是,政策虽然是落实物联网应用的重要一环,但如果没有企业自身的创造,医药物联网还是无源之水。除了企业思维的转变、积极开拓,每项技术的创新应用,还需要投入一定成本,而这往往阻碍了新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

高智勇表示,对医药物联网的构建而言,上述影响都是有限的:“因为物联网一定是在现有基础上来做、来改进,不会从零开始。企业也不可能建一套全新的系统更换现在所有的设备和软件。至于那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他们可以等到商业化到一定规模、成本得到降低之后,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使用物联网。”高智勇如是补充。

智慧物流还待普及

基于物联网技术,如何打造智慧物流、优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当下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从整个供应链来看,物联网在多个环节起着重要作用,使供应链的管理日趋“智慧”。例如,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产品电子代码(EPC)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安装上RFID接收转发装置,就能让供应商和经销商很好地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和预计到达的时间。

又以存储环节的应用为例。在仓库里,人们可以通过EPC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由于EPC的实时盘点和智能货架技术保证了发货、退货的正确性以及补货的及时性,并能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而在仓储区内,商品可以自由放置,大大提高了仓储区的空间利用率。

篇(11)

褪下甲流疫苗光环

这厢,定向增发的调整方案新鲜出炉;那厢,海王生物(000078)已经迫不及待地与旧业务挥手作别。

6月14日,海王生物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海王英特龙拟以3900万美元(约2.5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持有的从事研发生产甲流疫苗的葛兰素史克海王(下称JV公司)的51%股权悉数转让给G SKPte(葛兰素史克子公司)。这意味着海王生物从此退出“抗甲流”概念。

经审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JV公司总资产应收账款总额为0元,2011年1-5月实现营业收入为0元。

然而,关注海王生物的投资者此前对其甲流疫苗投产一直满怀希望。今年5月11日,海王英特龙(08329.HK)公告称,JV公司已为生产流感疫苗完成了安装相关设备及生产基地的准备工作,并于2011年5月9日开始试产流感疫苗产品。公告还称,待完成临床验证和GMP认证并向中国相关政府相关部门取得有关产品所需的生产销售牌照及许可后,JV公司将会把疫苗产品正式推向中国市场。这则公告似乎在暗示,JV公司离达产仅一步之遥。

2009年下半年正值“抗甲流”概念兴起之时,海王生物由于傍上葛兰素史克这一全球流感疫苗龙头而备受关注,当时海王生物声称,大流感疫苗年产能将达一亿剂以上,是“亚洲最大”。该股一跃成为风光无限的抗甲流概念龙头股,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累计涨幅近200%。

甲流疫苗的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而海王生物已经全身心投入下一个戏码――打造医药物流王国。

6月4日,海王生物一纸公告显示,公司对4个月前公布的定增方案进行大幅瘦身,砍掉一个募投项目,募资规模从14.43亿元下调至10.67亿元,缩水26%。此举完全是被市场被逼,4月以来,海王生物股价从12.72元附近一路下挫,至5月23日,已跌破增发价,增发计划几近流产。

在新方案中,海王生物募投项目由四个减到三个,其中“固体制剂生产线改造”及“海王药业抗肿瘤冻干制剂车间建设”项目的募资总额不变,而重点募投项目“阳光集中配送项目”中的募集资金则有所调整,比原先计划减少约3亿元。公司发行股份数和发行价则分别由13920万股与10.37元,下调到11020万股和9.69元。对于此次调整定增方,案的原因,海王生物董事会解释称,“为了加快推进非公开发行工作,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因此决定对非公开发行方案进行调整。”海王生物此番放低身价迎合市场的姿态,显示出公司对此次定向增发的迫切。

欲造物流王国梦

“赌性很大”,这是圈内人对张思民的评价。

此次海王生物增发募资10.67亿元,有8.5亿元投向了“阳光集中配送项目”,海王生物敢押重注转型医药物流的底气何在呢?

2010年年报显示,海王生物医药物流业务的销售收入为30.89亿元,同比增长59.62%,并占营业收入的78%、营业利润的35%,但毛利率仅7.36%,且年增长率有限,只比2009年提升0.24%。

根据海王生物的修正预案预测,公司此次10.67亿增发项目将带来每年63.4亿元的营业收入、1.72亿元的净利润。这相当于海王生物业绩最好的2010年4666.86万净利润的3.68倍。其中仅阳光集中配送项目一项每年即可给公司带来营业收入58.8亿元、1.06亿净利润元。

那么,阳光集中配送项目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记者从业内人士方面得到的意见是,重头项目阳光集中配送中心募投项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资料显示,该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海王银河,海王生物拟投入募集资金8.48亿元,由公司以募集资金8478.69万元与海王银河以募集资金7.63亿元共同投资建设阳光集中配送中心并负责运营和管理。其中海王银河出资的7.63亿元由海王生物以募集资金对其增资的方式解决。这一项目被海王生物称之为“新商业模式”,即充当主配送商的角色,为当地医院集中配送用药,简单的说,就是拿下下游医药物流链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物流项目不仅毛利率低下,而且资金回收率低,海王生物今年一季度应收账款达到历史高峰主要就是阳光集中配送业务带来的医院拖欠款。

此外,在城市布局上,海王生物把项目放在山东,而且仅仅锁定在枣庄、菏泽、威海及湖北孝感四个三线城市。“这恐怕与地方政府官员的偏好有很大关系,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都需要这种商业配送。这样一来,加大了项目的不确定性。”某知情人士的一席话恐怕道出了其中的玄机。业内人士的担忧并非没有依据,据了解,在商业配送这一领域,地方政府的确需要找规模相当、有一定实力的合作公司。但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具体怎么去运作,这其中包含太多的非市场化因素和不确定性。

资本玩家张思民的淘金路

且让我们回顾一下,从1998年12月上市至今的12年间,张思民和他的海王生物在A股市场是如何一步步造梦的。

1998年12月18日,民营药企海王生物成功上市,上市首日取得了不俗的涨幅。接下来,这家公司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为市场所关注。直到2000年12月,张思民开始编织第一个融资梦:一份在当时被认为是天量的14亿元的再融资方案,让海王生物逐渐声名鹊起。然而,最终事实证明,这个勾起无数投资者期待的资本构想,连同巨额的募集资金一起成为了浮云。

当时,根据海王生物增发招股书显示,14亿元拟用于募投10个项目,其中最大的是“巨能钙”项目,投资3.5亿元,预计三年就能实现利润1.59亿元。然而三年时间未满,海王生物却宣称,因行业恶性竞争退出该项目,期间实际亏损2848万元。

增发项目实施后的2002年2月,海王生物公告称,预计2001年度业绩水平将比上年增长50%以上。然而2002年年报却显示,公司盈利仅7982万元,业绩远未“达标”,而且该数据中还包含了当年5000万元的财政补贴。为此,深交所还对海王生物进行了公开谴责。截至2009年末,前述募投的10个项目共亏损480万元,仅有海洋生物项目和销售网络流动资金项目各盈利831.6万元和419.9万元。

直到2009年,“甲流”席卷全球,海王生物摇身变成“甲流第一股”重回资本江湖。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海王生物凭借着“甲流第一股”的概念一飞冲天:从8月20日至11月4日,海王生物股价暴涨315.68%。因为按照海王生物的说法,公司的大流感疫苗年产能将可达到一亿剂以上,成为“亚洲最大”。进入2010年后,全球甲流已经得到有力控制。在2010年年报中,海王生物除了一笔300万的政府补助以外,对甲流疫苗只字不提。

讽刺的是,直到现在,投资者也没能等到海王生物甲流疫苗产能释放,海王英特龙更是在此项目上亏损严重。

今年6月14日,海王生物刚宣布控股子公司海王英特龙以39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有的JV公司51%股权转让予G SKPte,意味着公司已经退出“抗甲流”概念。海王生物表示,自海王英特龙2009年投资JV公司到2011年全部退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累计影响数约为-870万元。

这12年里,海王生物的融资路可以浓缩成两个数据:公司从投资者手中拿走了15个亿,而交出来的成绩单却是累计3.41亿元的亏损。给海外生物打上“圈钱”的标签,并不算冤枉。

高估值难以维系机构无意捧场

“我们对这家公司已经失去了信任,现在再讲什么故事,都很难买账了。”深圳一家券商机构医药行业分析师如是说。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尽管海王生物给自己罩上了不少光环,但从2007年至今,几乎没有券商机构相关的研究调研报告,仅有的三份研报也都是出自小券商。尤其是在09年甲流概念爆炒潮结束后,更没有分析师愿意给海王生物研究报告。“海王生物有点让人看不懂,实业一直没有做起来,热衷于资本运作,但也没看到有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项目,我们很少关注,在业内的口碑一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研究员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王生物进行的资产收购一直饱受争议。去年年末,海王生物花100万元从集团处收购了一家海王食品,但这家公司当时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据海王生物方面介绍,收购该公司主要是为了解决和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而在2009年,海王生物扣除完非经常性损益后,业绩是亏损状态。由此带来的关联交易的大幅激增也不得不让人警惕。2010年,海王生物与大股东海王集团旗下另一控股子公司海王星辰发生1.06亿关联交易,比去年激增33.68%,营业利润贡献比仅为6.3%。

今年一季报显示,海王生物应收账款13.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峰,比年初激增36.94%,主要为阳光集中配送业务带来的医院拖欠款。同时,海王生物资产负债率也达到78.36%的历史警戒高位。海王生物短期借款14.0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200万元,合计短期资金压力达14.67亿元,而海王生物账上只有8.33个亿,短期资金链缺口6.34亿元。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此次增发对海王生物的关键性,不惜大幅调低融资额也要力保增发成功。

令人担忧的是,此前海王生物借“甲流疫苗概念”才被市场捧高了估值,现在已经剥离了这一业务,而新核心业务医药物流目前还处于培育期,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无基本面支撑及利好催化剂的情况下,该股的高估值将何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