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共青团的历史意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07-03
高校共青团的组织生活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团员青年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团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提高团员思想觉悟、增强团组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组织团员过好团的组织生活,是共青团组织先进性和严密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团内生活与青年活动有所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团组织生活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
根据本校的情况以及和其他高校团委老师的交流了解,高校团组织生活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大多数同学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现场气氛冷淡、活动时间把握不好,等等。据了解,某校某班级团支部为了让同学们发言,甚至采取了“敲桌子传黑板擦”的方式进行。由此,团组织生活的现状可见一斑。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主管领导方面的因素。部分高校的主管领导对团组织生活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对团的工作领导、指导、支持的力度不够,对团员的思想教育存在淡化的情况。在组织生活的时间、地点、主题等方面的安排上对下级团组织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同时在组织生活上的各方面的投入不足,对团组织生活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无形中对下级团组织认识团组织生活的重要性产生了误导。
2.组织者方面的因素。组织者自身素质的欠缺。在大部分高校,团组织生活的主持者是团支部成员,作为学生他们自身在思想认识方面本身就有所欠缺,因此在组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无话可讲的现象;有的组织者事先准备不足,对团组织生活的主题自己都不是很了解,在组织过程中也就谈不到重点,因此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有的组织者的组织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缺乏,甚至个别组织者对自己所讲的主题将信将疑。
3.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因素。①团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陷入“模式与惯性”。组织生活的形式单一是目前组织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的单一会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会影响团员参与热情。每两周一次的团组织生活,总是由团支书一个人唱独角,在同学们眼中,团组织生活就是上政治课,唱高调,广大团员没有参与的激情,往往一次团会要么开成了班会,要么成了自习课,甚至不了了之。这种缺乏新意的旧形式使得团组织生活形成了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一种毫无生气的局面的形成,导致同学对参与团组织生活的热情被削弱。②团组织生活缺少民主互动的氛围。团内民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团员参事议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凝聚团员的意志和力量,而民主的实现是以互动为特征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团组织生活并没有真正地做好这一点,团支部所有的活动和学习多数是单向的,通常都是由团支书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明显缺少互动性。
二、团组织生活质量的改进对策
1.高校各级团组织要提高对组织生活的认识。高校团组织生活要坚持以学习为基础,以努力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个人修养及服务全局的意识为目的。坚持正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加强团内教育,发挥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职能,做好评优奖优工作;坚持履行好支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做党的后备军,选举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团的组织生活,是保证和促进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基本措施,是加强团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团支部工作的指导,高校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团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主管领导,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状态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不断创新团组织的新模式,提高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生活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2.完善对组织生活的考评制度。基层团委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团组织生活考核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立足于提高团组织生活质量,调动团员青年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对团组织生活会的主题、活动形式、现场布置、会场气氛、到勤情况等进行打分。通过对各基层团组织生活的考核,定期评出明星团支部,在共青团工作简报和校园共青在线予以表彰,从而调动团支部积极性。针对在团组织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团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推优入党及各类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实践证明,通过考评评选出优秀的团体和个人,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是可以促进整个团支部的发展的,这种考评不仅对优秀的团体是一种认可,进而提高团组织生活的认同度,而且更有效地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团员青年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凝聚力。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团组织要加强对团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团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工作。选拔团员干部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工作完成之后,必须对他们精心培养,并使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进而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举办团干培训班,对学生干部进行分步骤、分层次的培训。召开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增进学习与交流。另一方面,团干部也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进一步熟悉团务。通过这些途径,不断提高团员干部的理论修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团的组织生活的顺利开展,并能达到预期效果,离不开一支精明强干的团干部队伍。
4.团组织生活在观念上要表现出创新性。团组织生活要开展得活泼生动、有教育意义,需要创新性的观念作为引导。从无到有是创新,从有到优是创新,从优到更优也是创新。团组织生活应以传达和落实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教育团员青年为出发点,在通晓团的基本任务和社会职能基础上,引导每个团员学会用灵活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视野去看问题、想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个团员能够对周围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借助环境发展自身,进而为集体、社会和国家贡献力量。使每个团员在学校接受到的不仅仅是书面知识,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在将来受益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践,不断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5.组织生活的内容要体现出开放性。团组织生活的内容在理念上应具有包容性、前瞻性和时效性,要注意结合当代形势,把握时代气息,力求将组织生活的主题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以符合当代团员青年的心理,体现当代团员青年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团组织生活的内容应该涵盖社会生活的更多领域,可以是对先进思想、先进精神的学习;也可以联系到当前社会热门话题,从国家的安全稳定到个人生活哲学;还可以涉及政治时事、经济法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动态等,也可以是支部团员对自身发展的设计与完善。总之,提高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是开放,用开放的眼光、开阔的主题,以开放的形式、开放的内容使同学们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里燃起他们的兴趣与激情,促进支部思想的兼容并蓄和与时俱进。
6.组织生活的形式要呈现出多样性。团的组织生活形式是由其内容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团的组织生活形式要根据青年的特点和组织生活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形式,使组织生活达到预期的目的。常见的形式有团课、阅读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参观式学习、调查式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等。
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化的实现是细节性的,也是创造性的。可以在班内广泛征集团员意见,集思广益,共同设计生动有益的团组织生活。同时,每次组织生活的安排也要灵活多样,对于同一个主题,形式可以多样化。譬如,对于某一个热点话题,我可以采取自由发言,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采取辩论的形式。团组织生活除了在校内开展外,也可以走出校园,去一些有历史意义,有文化内涵,有深度的地方,如革命纪念馆、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会,景点等。也可以开展调查研究,体验生活,让大家接触社会,与时代接轨,增加阅历。总之,一个好的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收效。
7.组织生活的过程突出民主互动性。要实现组织生活的民主互动就是要让每个团员都能参与到团组织生活中来,从组织生活方案设计与策划,到内容扩充和形式完善等,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这样做不仅体现了民主的作用,更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同时也激发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各支部在开展团组织生活前,支部成员要详细了解、钻透主题,备齐相关资料,并向支部成员作较为详尽的宣传,真正使组织生活不再是组织者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团员都积极参加的生活会。应该以团组织生活为平台,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表达自我观点,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挖掘同学们的潜能。
三、结束语
团的组织生活是团的凝聚力之所在,是团员们的意识体现的重要形式,是团员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行使权利和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进一步团内教育的机会。丰富团的组织生活内容、提高团员素质,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团组织生活质量,激活基层团组织,更好地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摆在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陶继东,傅安洲.共青团工作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孙羽枫.高校团员素质拓展理论与实践[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8,42-54.
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82-01
俄罗斯艺术歌曲随俄罗斯民族乐派兴起和发展于19世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对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国家,拥有丰富的音乐宝藏,格林卡、强力五人团、柴可夫斯基等为代表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宝贵的音乐资源。
一、广泛的流传性
《少年先锋队歌》这首由别齐缅斯基作词的革命历史歌曲,来源于奥地利梯罗尔族民歌,这首民歌曾被贝多芬用于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中。由于歌词中沸腾的革命热情和富于进取精神的青春活力,使歌曲获得了新的生命,具有豪迈、坚定、朝气蓬勃的气质。十月革命后,曾以《青年近卫军》的歌名,被选作苏联共青团团歌。1926年被刊载于中国青年社出版的《革命歌集》,遂成为最早介绍到我国来的苏联革命歌曲之一,并在我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流传于革命根据地和革命队伍中,同《国际歌》一起,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
《跨过高山,越过平原》1920年,政工人员巴尔菲诺夫为了庆祝战胜日本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军入侵远东的胜利,在海参崴写了《远东游击队歌》的歌词。后为纪念被敌人烧死在机车炉膛里的英雄谢尔盖・拉索,巴尔菲诺夫对歌词进行了修改。1922年全歼入;侵者后,又把“远东特别部队”浴血战斗的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写了进去:“斯巴斯克的暴风雨之夜”,“在伏洛恰耶夫斯克度过的一天又一天”。此歌沿用的曲调,是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阿・亚历山大罗夫于1926年7月26日在基辅附近的达尔尼查村,从第一三六步兵团的连长阿杜罗夫那里记录下来的。这样,阿杜罗夫就被认为是这首歌的作曲者了。
二、丰富的情感性体现
《雾咽,我的雾》查哈罗夫1942年以伊萨科夫斯基的词谱写的这首歌曲,采用俄罗斯民歌中常见的“分节歌”和“一领众合”的形式,歌颂了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奋勇杀敌的游击队员。透过使人联想到俄罗斯大地的手风琴引子,女声领唱及合唱展现了一组严峻、感人的“特写镜头”:这里有游击队员与亲人告别时的庄严留言;有在斯摩棱斯克大道上与“不速之客”的短兵相接;有用炮火把德寇埋葬在冰雪丛林的英勇反击;有为母亲、为孩子报仇雪恨的满腔义愤……歌曲最后淹没在又一次涌现出的“浓密的大雾”之中。
《有谁知道他呢?》“天哪,天知道他的创作泉源还有多少啊!”当熟悉查哈罗夫的人们听了他1939年的新作《有谁知道他呢?》之后,不禁惊叫起来。因为就在四年之前,人们已由于他的《送别》一歌而说过:“不会再有比这更好的歌曲了,”关于《有谁知道他呢?》的产生经过,查哈罗大艺术上的合作者、苏联皮亚特尼茨基民歌合唱团艺术指导卡兹明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当伊萨科夫斯基给查哈罗夫这首歌词时,他希望作曲家“用一些流畅的,或是徐缓的曲调”来写,并且在副歌部分,“应该有一点‘狡黠’的意味,因为这个少女其实已经知道一切事情的底蕴,部分是由于少女的腼腆害羞,大部分却是出于她的狡黠和特有的忸怩作态,故意装作甚么事都不了解的样子”。查哈罗夫不但完全实现了伊萨科夫斯基的要求,而且还进一步丰富了歌曲的感情内涵:这个少女同时还有一种带有希望的郁悒,因为她也爱着那个小伙子。在手风琴充满青春活力的引子后的女声领唱,就是这样的情绪。
三、时代感的诠释
《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少先队歌曲创作于1922年,是和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倡议的少先队运动同时诞生的。词作者扎罗夫当时仅十八岁,后成为著名诗人,在一家青年杂志任编辑。苏联责成他为少先队进行曲写一首歌词,他就按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的《士兵进行曲》填上了歌词:“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后来团中央另请二十一岁的业余作曲家谢尔盖・凯丹――焦什金谱曲,歌曲主要以主和弦的分解为核心音调,似少先队嘹亮的军号声;节奏由四分音符、八分附点音符和三连音交替构成,似少先队明快的鼓点和少先队员们坚定的步伐。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基本原则,把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党的基础建设。
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青少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加强团队的建设,不断增强团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共青团、少先队更好的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每学年初,学校党支部召开团建、队建工作专门会议,研究如何经常深入团队组织、了解团队工作、指导团队组织抓好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并由党支部委员、副校长王义学负责团建、队建工作。召开学校团委会、少先大队学生会换届选举大会,以严格、规范的程序选举产生新一届团队委委员、学生会委员,组建开拓进取的新一届团队委会学生会,使团队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党支部将团队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团队的工作经常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经常对团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为团建、队建出谋划策,给团队的工作指点迷津,将党建与团建、队建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
二、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思路,坚持德育为首的育人工作方针。
1、构建育人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学生”、“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干部——学生”、 政教处——班主任——生活老师——一体化分层负责的有效德育管理体系,建立一支合格的班主任队伍,要求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环境建设,做到德育工作系列化、制度化、高效化,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家校通及时将学校活动和学生在校情况告诉家长,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状况调查表、有选择性的家访等方式,强化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
2、制定工作计划。
确立党支部书记总指导、党支部一名委员具体指导、团委书记自编自导的总体工作思路。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制订周密的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德育工作总体规划,校团委工作计划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内容与做法。坚持德育为首,提高团建、队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德育过程中,由管理为主转化为教育为主,把教育放到突出的位置。要做到“两个一样”,即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外一个样,毕业前与毕业后一个样。从而进一步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去影响社会上的其他人,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搞好“党建带团建、队建”系列活动,多方取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校党支部每学期要求团委、少先大队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分层次、按阶段推进,力争多方取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1、开展德育、文体系列活动
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安全教育月活动;五月“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励志演讲比赛;六月“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校级运动会;九月体育节、科技节;十月国庆节歌咏比赛、国庆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团委会、少先大队,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各项活动由学生主持并参加。宏扬正气,凝聚正能量,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校朝气与活力,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2、提高班会课、团队活动课质量.
重视班会课、团队活动课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学校规定一周1节班会课,2节团队活动课,排入课表,不得挪作它用。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既调动班主任、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的积极性,也给更多的团员、少先队员,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适时开辟团队课讲座,增进学生对党、团、队知识的了解。
3、坚持不懈抓学生养成教育
政教处、年级组组织团委、少先大队各级学生干部对全校纪律、卫生、仪容仪表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及时总结并进行评比,促进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团委、少先队工作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早操、眼保健操管理,食堂纪律的维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要处处体现学校主人翁的姿态。
4、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学校团委、少先队要办好校广播站,每天定时广播,办好学校宣传橱窗、宣传“晨光之星”事迹,展示学生书画作品,手工制作布贴画等。进行文明守纪安全宣传,各班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要办好班上黑板报、每两周定时更新。
5、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通过调查了解到,广大应征青年对人民子弟兵充满了无限敬仰,在特大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广大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再一次诠释了人民忠诚卫士的内涵,在应征青年中树立了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使应征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升华。结合这一有利契机,应着重用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鼓舞和激励广大应征青年踊跃参军。一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宣传英雄事迹。依托省会城市新闻媒体密集的优势,发挥报刊电台覆盖面广的特点,利用广播电视滚动播放宣传抗雪救灾和汶川地震中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献身国防事业等方面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在报刊杂志开辟专版专栏,让广大应征青年解读当代军人的情感世界,了解英雄的成长足迹;借助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把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络作为对应征青年宣传教育的主阵地,组织部队英雄人物和先进集体代表与青年学生视频对话,直面人生;还应注重发挥现代通信即时性好的特点,组织精干队伍,编撰诸如“有志青年投笔从戎、好男儿保家国”等精短文字,协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部门,运用短信群发、彩铃等形式对辖区进行通信覆盖,营造人人关注国防的浓郁氛围。二是邀请受灾人员讲述英雄事迹。在特大冰雪灾害中,很多受灾群众得到了和武警官兵无私的帮助,结合这一实际,组织受灾群众讲述子弟兵不怕疲劳,连续奋战,帮助群众抗雪救灾的事迹;有条件的应邀请地震灾区在辖区休养人员,讲述在抗震救灾中人民子弟兵的英雄壮举,激励广大应征青年投笔从戎立军功。三是组织应征青年感受英雄事迹。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和国庆长假,应组织应征青年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举办“抗击冰雪英雄颂”大型公益文艺演出、“抗震救灾图片展”,在校学生会、党团组织中广泛宣传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引导广大适龄青年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先进事迹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围绕“新一代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里”、“强大国防我们该做点什么”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大讨论,很多应征青年表示要像英雄们那样,把从军报国当做人生的最高追求。
二、广泛宣传改革30年的伟大成就,应征青年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更加坚定
一、对奥运会城市志愿者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城市志愿者是指在赛会期间,在城市运行领域有特定服务岗位的志愿者,一般集中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提供服务。城市志愿者工作是是“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是北京共青团组织在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创新,也是我们对奥运会的独特贡献。通过对已经完成的“春节服务周”、“五一服务周”公益实践活动的总结,实践充分证明,城市志愿者工作党政支持、社会需要、大众关注。这项工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北京城市形象,代表着奥运筹办工作的水平。我们理解,城市志愿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提供温馨的便民服务。城市志愿者提供的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服务等三类基本服务功能,根据赛会期间市民和游客的客观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应急服务功能,既能为站点自身运行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又能延伸政府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手臂。同时,各站点根据自身实际,设计开发各类特色活动项目,注重细节建设,打造出不同的站点文化,能够让大家深切体会到志愿者温馨周到的服务。
二是营造热烈的志愿氛围。赛会期间,在赛会志愿服务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城市志愿服务也将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实现“场内场外同样精彩”。城市志愿服务更能体现出大众参与,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与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的生活、休闲、娱乐、旅游更能紧密契合,有利于更广泛地引导大家关注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奥运。
三是构建亮丽的城市景观。赛会期间,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根据“疏密有序、合理设置、和谐呼应、美观得体”原则和“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科学布局,与周边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对美化城市景观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站点设施具有民族风格、北京特色的设计,以及统一着装的志愿者的青春形象,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是保留厚重的奥运遗产。城市志愿者工作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广泛整合凝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志愿者资源,抓住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历史契机,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科学长远发展注入更快、更强、更持久的动力。城市志愿者工作中探索出的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锻炼出的志愿者队伍,都将转化为有形的或无形的奥运遗产,促进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二、整合各方资源,认真做好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
招募是做好城市志愿者工作的基础性环节,自6月18日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以来,__团区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本着“加强互动、增进合作”的原则和“全面动员、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认真整合区域资源,从多种渠道入手,做好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
一是做好体制内定向招募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专题召开各直属团组织负责人会议并下发相关文件,统一部署在全区各直属团组织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定向招募工作,广泛动员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学生和社区居民报名参加城市志愿者。前期主要通过组织网上报名和团干部备案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扩大招募覆盖面,另一方面做好报名人员的调查摸底和统计分析,为下一步城市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打好基础。近期又向各直属团组织发放EXCEL统计表,方便将定向招募人员向信息管理平台的集体导入。下一步,我们还要协调区文明乘车办、区交通支队等单位,将文明乘车监督员、交通协管员等人力资源整合到城市志愿者队伍中来。
二是做好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工作。广泛开展城市志愿者招募宣传月活动,充分发挥西单地区人流量大、辐射效应广的特点,宣传城市志愿者通用政策和报名指南,并动员志愿者团队一天开展一项不同主题的特色宣传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宣传咨询3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0余份。在全区开展的“百场奥运志愿者暨文明观众培训宣讲活动”中,将城市志愿者的内涵、功能和招募方式作为宣讲内容之一,引导广大市民关注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在着手设计印制具有__特色的城市志愿者招募宣传材料,通过向社会的广泛发放,进一步激发社会各方人士参与__城市志愿服务的热情。
三是做好赛会志愿者申请人的转化工作。__区目前有赛会志愿者申请人5000多名,90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驻区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医疗单位和高科技企业青年白领占很大比重。他们都是需要团结凝聚的宝贵的青年人才资源。目前,__团区委正加快进行首轮资格审查工作,同时征求每位申请人是否转化为城市志愿者。从统计来看,80以上申请人愿意转化为城市志愿者。在总结以往“春节服务周”、“五一服务周”公益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将按比例把赛会志愿者申请人分配到各直属团组织和城市
志愿者管理骨干所组织的团队,广泛开展城市志愿者培训、测试和公益实践活动,以此作为赛会志愿者选拔的依据和标准,并逐步强化区域、区属城市志愿者资源的互动和合作。
四是做好区域单位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根据__区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多的区域特点,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络沟通,统筹推进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依托“区校共建”平台,召开“区校志愿者工作合作座谈会”,动员驻区和周边共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资源集体导入到__区城市志愿者报名库,壮大__区城市志愿者队伍。强化和驻区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团组织的交流互动,动员驻区单位白领青年以集体报名的方式加入到__区城市志愿者队伍,目前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西单商场等单位达成意向。加大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宣传力度,动员“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特别是来京务工青年群体加入城市志愿者队伍。
三、进一步做好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推进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有关方面的交流互动,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进一步细化城市志愿者的激励保留政策。目前,城市志愿者通用政策中关于城市志愿者权利和激励保留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很多人对城市志愿者招募存在谨慎保守情绪。比如,赛会期间城市志愿者证件是否和赛会志愿者证件具有相同的效力,城市志愿者是否和赛会志愿者享有同样的受表彰权利,等等。很多高校团组织负责人担心,差别性的激励保留政策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平等的感觉,影响其报名参加城市志愿者。建议进一步明确城市志愿者的激励保留政策,消除人们在城市志愿者报名及赛会志愿者申请人转化时的疑虑。
二是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团组织在城市志愿者工作中的职责。在京团委共同的青春奥运共同行动宣言,为凝聚各级团组织共同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性基础。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发现,做好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很多团组织负责人,比如参加我们座谈会的很多高校团委负责人,对城市志愿者的概念、职责等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做好城市志愿者工作的意识和责任感不够到位。建议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文的方式,明确各级团组织在城市志愿者工作中的职责和定位。
三是建议加快推广高效便捷的城市志愿者管理平台。在与驻区及周边高校等有关方面协商,要求其提供人力,集体报名参加城市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单位团组织负责人有一个主要担心,就是在赛会期间,他们可能会承担大量比如赛会志愿者管理等任务,没有精力完成对本单位派出的城市志愿者的管理任务。这一担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组织集体报名参加城市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打消这些顾虑,建议加快推广城市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功能强大的短信和邮件系统,减少大量的组织管理城市志愿者的成本,为集体报名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下一步即将开展的测试赛、培训和各类公益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组织体系。
另外,建议继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城市志愿者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进一步明晰对城市志愿者的认知和理解,为城市志愿者招募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改进城市志愿者站点装备,使其轻便、坚固、易行;继续深化城市志愿者服务功能的研究和探索,保护好志愿者的积极性,确保城市志愿者在赛会期间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团区委书记关于做好奥运会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发言》来源于,欢迎阅读团区委书记关于做好奥运会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发言。
志愿者管理骨干所组织的团队,广泛开展城市志愿者培训、测试和公益实践活动,以此作为赛会志愿者选拔的依据和标准,并逐步强化区域、区属城市志愿者资源的互动和合作。
四是做好区域单位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根据__区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多的区域特点,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络沟通,统筹推进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依托“区校共建”平台,召开“区校志愿者工作合作座谈会”,动员驻区和周边共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资源集体导入到__区城市志愿者报名库,壮大__区城市志愿者队伍。强化和驻区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团组织的交流互动,动员驻区单位白领青年以集体报名的方式加入到__区城市志愿者队伍,目前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西单商场等单位达成意向。加大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宣传力度,动员“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特别是来京务工青年群体加入城市志愿者队伍。
三、进一步做好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推进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有关方面的交流互动,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进一步细化城市志愿者的激励保留政策。目前,城市志愿者通用政策中关于城市志愿者权利和激励保留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很多人对城市志愿者招募存在谨慎保守情绪。比如,赛会期间城市志愿者证件是否和赛会志愿者证件具有相同的效力,城市志愿者是否和赛会志愿者享有同样的受表彰权利,等等。很多高校团组织负责人担心,差别性的激励保留政策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平等的感觉,影响其报名参加城市志愿者。建议进一步明确城市志愿者的激励保留政策,消除人们在城市志愿者报名及赛会志愿者申请人转化时的疑虑。
二是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团组织在城市志愿者工作中的职责。在京团委共同的青春奥运共同行动宣言,为凝聚各级团组织共同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性基础。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发现,做好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很多团组织负责人,比如参加我们座谈会的很多高校团委负责人,对城市志愿者的概念、职责等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做好城市志愿者工作的意识和责任感不够到位。建议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文的方式,明确各级团组织在城市志愿者工作中的职责和定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其生源基本上是对口招生,而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处在美育的断层,缺少美育的最起码知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很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教育中,认为音乐和美术可有可无,加之教育机构的不重视,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音乐美术课,即使开了,课时也非常少,难以达到美育的目的。再者职高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影响下,无力顾及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生源素质上和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较, 有很大的差距,艺术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基础教育的先天不足外,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客观上的因素,忽视了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这也是当下学生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认为,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是“专才”教育,侧重的是职业性,突出的是岗位能力的训练,强调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不少高职院校在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关心的是招生的数量和学校的规模,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及师资的缺乏,使得艺术类选修课很难有计划地开展;很多学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有的甚至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不少地方存在着重视提高而忽视普及,重视部分艺术特长学生的活动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参与,重视推动艺术课外活动而忽视艺术课堂教学质量,重视艺术演出效果而忽视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提高等现象。
从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尤其是在本科教育中,都不同程度的调整了艺术教育的比例,其教育形式主要以艺术选修课(文学欣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摄影)为主,辅以学校团委及各类艺术社团举办的艺术活动。尽管如此,但学生对专业类选修课的兴趣明显要高于艺术类选修课。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对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满意;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本身的艺术教育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将来并不从事专门的艺术活动,所以没有必要在艺术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多学一点英语和计算机来的实在。从表面上看好像与学校没有太大关系,但实际上学校的艺术类课程设置以及整个学校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潜在意识。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能够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活泼的学习、生活作风,反过来这种环境气氛会促使学生萌生对美的强烈追求,在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针对以上现象,一些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增加了艺术类课程;有些高职院校把艺术类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改“选修”为“必修”;部分高职院校则十分重视团委和学生会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团委和学生会经常举办艺术讲座、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因此,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件大事,足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以政令形式再次明确强调了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那么,高职院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改进和加强自身艺术教育工作,笔者提出以下思路,与同仁共勉之。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高职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更重素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高职高专教育则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此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实际业务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要高。切实加强高职艺术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2.明确高职艺术教育的原则。《学校艺术教育规程》明确要求高校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那么,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同样要坚持三“结合”原则。
3.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目前,很多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开设了艺术类限定性选修课,开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艺术类课程。如“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美育概论”“交响音乐赏析”“艺术概论”等艺术类选修课,同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艺术审美活动等等。这对高职高专的艺术教育改革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构建规范、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具体实施、考核,要制度化,并以此为基础,在艺术教育开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充实其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时代特色。在课程编排上大学一年级应以艺术欣赏课为主,如音乐欣赏、美术名作欣赏、文学欣赏、影视欣赏、建筑艺术欣赏等等,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自由选择一门作为必修课,并计入学分。以后各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艺术类选修课,内容全面合理(音乐、美术、文学、建筑、戏剧、书法、摄影、影视、雕塑、园林等),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艺术教育。此外,开设部分辅导班,如美术、书法、舞蹈等,以满足部分专业学生的要求,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课程建设同步进行的还有教材、教学设备等,现代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艺术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应引起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技能人才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技能人才的总量较少、结构不合理和素质偏低,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馈乏直接影响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走在豫东南前列,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关键在人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本领和劳务输出的质量,走工业强市、工业立市发展道路,加快“非农化”起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这项事关全局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2、技能人才建设的总体目标。从2005年至2010年,培养农村“种养加”、能工巧匠、经纪人等各类人才20万人以上,其中农村骨干实用人才10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人,其中高级工1.7万人,技师、高级技师3000人;培养紧缺技能人才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累计达到60万人次(培训贫困中青年农民10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5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岗位培训20万人次。
二、突出重点,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3、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农户“培养一名实用人才,掌握一项实用技术,找到一个致富门路”活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农业生产需要,采取“一事一训”等方式,每年培训20万人次。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每年培训“绿证”学员1万人;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每年培训优秀农村青年4000人;继续实施“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工程”。以农广校为依托,加强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市45岁以下的农村基层干部有60%以上达到中专学历水平;实施“智力技能扶贫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在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中普遍开展技能培训,力争为每个贫困户培养至少一名实用人才,使其家庭尽快脱贫致富;实施“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
4、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创建**高级技工学校,信托**职业技术学院、**羚锐扶贫培训学校等院校创办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现有高技能培训机构实行校企联合,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步伐。组织实施“新技师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大中型骨干企业等用人单位作用,培养一批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力争到2010年使高技能人才在全市技术工人总量中的比例达到15%。
5、加强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结合我市实际,优先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茶叶种植与制作、旅游、**菜系烹饪等领域的技能人才。各县区也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确定当地培养紧缺专业技能人才的领域,引导各类职业院校,调整专业方向,更新教学内容,加快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6、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围绕用工量大的餐饮、建筑、缝纫、家政护理等专业,采取定单式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针对性,增强市场就业的竞争力。坚持“就业引导培训”、“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的原则,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逐步形成“先培训,后输出”的机制。各县区抓好技能人才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劳务输出专业乡、村,努力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三、创新机制,促进技能人才健康成长
7、完善评价选拔机制。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评价技能人才,对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大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考核与评聘改革工作力度,改革考评办法,打破比例、年龄、资历、身份界限,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可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技能人才可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行高等职业院校与高级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逐步达到互通互认。逐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评价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对入库的实用人才实行定期考核,优胜劣汰。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技能人才,可在农民技术职称系列对应级别内确认相应的农民技术职称。对确实优秀并具有管理才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法定程序聘为乡(镇)、村干部,优先推荐为乡(镇)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观摩研讨等活动,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8、健全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的收入分配制度,引导用人单位的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关键岗位设立首席职位,实行特薪特岗。关键岗位选聘、招聘的高技能人才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即: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同等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福利待遇。鼓励技能人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承包、领办企业,并依照有关规定取得合法收入。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享受政府津贴和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市杰出人才奖”,授予荣誉称号。对荣获国家、省、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者,由市政府或用人单位给予精神鼓励和一次性物质奖励。研究制定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奖励办法,鼓励人人学技能、人人成才。
9、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坚持以政府支持为主导,多渠道筹措技能人才培养经费。各级政府要将公办技能人才培养院校的基本建设项目纳入计划,扶持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企业用于人才培训投入的经费要达到职工工资总额的1.5%以上,列入成本开支。加大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市、县财政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对贫困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实行扶贫培训资金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培训机构减免一点的办法进行免费培训。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办学、捐资助学。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形式的办学。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吸引外资合作办学,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多元化。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对一个人来说,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辨别力、免疫力和自控力差异很大,极易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只有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整个家庭乃至几代人的希望和精神寄托。特别是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长、成才,倾注着父母的全部心血,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只有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才会幸福和睦,群众才会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对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和奋斗。现在的未成年人,就是未来建设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所以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对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提升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全市争先进、全省争一流、全国争百强”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和关工委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打造形式多样的育人载体,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广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纷至沓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他们始终把在中国实现“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广大未成年人身上,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从美国大片、西方节日到洋快餐,大量体现西方价值观的传媒文化、时尚文化和宗教文化,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文化渗透、思想侵蚀从未停止。文化思想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二是由于社会的开放和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社会的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三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给未成年人学习、娱乐开辟新渠道的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因此,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好一代新人,既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希望工程”。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抓好落实。
二、工作落实要到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必须强化工作举措,持之以恒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要做好规划。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是要有规划,没有规划的工作,就是盲目的工作;没有规划的建设,就是盲目的建设,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先有规划。规划是什么?规划不是对昨天的总结,也不是对今天的分析,规划主要是对明天的谋划。我们要根据上级的要求,孩子的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就是我们最终目标是什么,怎样去实现,按照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细化到每个年度,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规划工作都是高度重视的,各个部门对各自工作都有自己的要求。落实到县一级应该怎么抓?要通盘考虑、科学谋划。否则就会出现资源浪费、形式主义。规划是经过反复酝酿、科学论证、依法制定的,是符合当地实际的长远发展思路。规划一经确定,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切忌一任领导一个想法,一任领导一个新招。现在的发展成就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按照既定的蓝图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取得的。比如“双城带动”发展战略,说明这个战略是立足长远、切合实际的,是需要一以贯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干,并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充实和完善,赋予新的内涵。
二要统筹建设。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各种渠道安排的资金比较多,要求也不一样。如何争取到、统筹使用好这些项目资金,是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争取到项目是本事、实施好项目是本领,也是责任,但能不能整合各类资金,按照规划要求,有序进行建设,才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我们要把全县各类涉及未成年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资金进行梳理,统一规划,统筹使用,达到一室多用、一楼多用、一地多用,形成规模集聚、资源共享的效应。比如说民政部门要建的留守儿童之家、文化系统要建的乡镇文化站,把这些项目的建设标准、管理要求、经费来源、人员保障等方面内容全部梳理出来,再与上面对接,形成一个整合、统一、可操作的建设方案。指导我们的乡镇(区)进行建设,真正做到建一个、是一个,建一个、成一个。这样整合到一起,既盘活了资源,优化了配置,又避免建设、管理、使用、人员等方面的重复浪费,这恰恰是最大的节约。
三要加强管理。我们现在建的项目很多,上面提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留守儿童中心,以及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农家书屋,等等。建的目的主要是用,我们投入大量的财力,不是为了好看,目的是发挥作用,让老人和孩子切实受益。管理好、使用好这些设施,比建设好更难。这就需要我们在后期管理上多动脑筋,完善相关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培训,研究如何对外开放、如何开展好活动,让人进得来、留得下、坐得住、有收获,不让这些设施闲置,持久地发挥效益。
四要创新方法。要坚持知行统一。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注重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要坚持教管结合。不断完善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规范其行为。要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要疏,遵循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千万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标准去要求他们,切忌方法简单、生硬粗暴,跟他说“你不能这么搞、怎么讲你不听”,往往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你讲你的、我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和理解未成年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鲜活的事例,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孩子作心灵上的交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堵,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文化娱乐设施的监管力度。现在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正逐步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成为毒害未成年的“黑网吧”、“黑电子游戏室”,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曝光打击取缔,给孩子一方净土。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路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1.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面对世界范围多种思潮、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面对95后大学生开放的思想趋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2 大学校园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领大学校园新风尚,对培养大学生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指引作用,同时也是大学校园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精髓,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道德规范,贯穿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涵盖了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是与师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基本价值规范,为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关系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中华文化强调的“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强调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喻于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与人为善”等,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所倡导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其蕴涵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途径,同时也服务于文明、和谐校园建设。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2]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95后大学生的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校园文化建设将面临诸多突出问题。
2.1 受世界范围多元文化思潮冲击,校园文化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具有挑战的时代。现在中国发展强大了,但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却没有与经济飞速发展同步,加之多元文化和思潮的侵蚀冲击,造成人们精神世界的彷徨。这些思想正在逐渐向高校渗透,导致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地位受到强烈冲击,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一方面,95后大学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善于接纳新事物,这就容易受各种价值观的左右。一些别有用心的中外敌对势力推崇的所谓民主、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低俗思潮在社会上渐渐蔓延,给青年学生也带来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校园中不潜心求学,在盲目攀比,争做所谓的“白富美”、“高富帅”,一门心思的只顾做兼职赚钱,从而忽略学习任务,最终面临学业危机,无法正常毕业。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 有利于青年学生牢固坚守正确的价值观立场,有效抵御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的渗透。
2.2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和文化氛围的集中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发展。然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用定量的标准来衡量,这就会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注重形式的现象,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有的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仅是贴海报,挂横幅、标语,没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二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发挥学生社团等特色组织的积极作用,目前高校内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多样,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发挥他们的载体作用,有的高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但都侧重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没有将社团独具特色的文化得到宣传和推广,无法调动广大师生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4]但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2.3 网络新媒体技术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推动了人类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变革,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5]而今,网络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青年学生喜爱的表达方式之一,网络为我们带来积极效用的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思想不够成熟,易受社会上腐朽思想的侵蚀,网络作为一种虚拟世界,传播着一些负能量的消极思想,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和抵触,使大学生的“三观”扭曲,这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培育带来挑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面临众多挑战,但高校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正能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新风尚,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3.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6]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精神支柱,对高校发展起着深远影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系统梳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汲取思想精华,深入阐发其时代价值,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关键,持续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能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2 发挥校园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x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好校园新媒体平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正面积极宣传,牢牢掌握舆论正确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弘扬主旋律,传播积极向上正能量,促进校园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让高校形成认真学习、积极宣传、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新媒体平台强化对校园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宣传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个的鲜活材料,通过正面宣传报道,在校园内弘扬正气,鼓励广大师生立身实干、引领风尚。同时,高校新媒体管理部门“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7]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平台的主渠道作用。
3.3 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种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个体的自觉行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进认同。高校可以通过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促进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营造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突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升国旗、入党等有庄严感的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大学生深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学雷锋活动在校园常态化,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培育文明校园风尚。
我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试点市。一年多来,在推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以团市委作为这一项目牵头单位的方式,协调各方力量,围绕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践,从成立组织、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确定相关活动主题、开展多项活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天的会议准备的内容也很丰富。娅娟同志代表领导组报告了过去一年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2012年继续做好这一工作并打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服务青少年工作的品牌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意见,我觉得是切合实际的,认真抓好落实会继续取得成效。我也认真的聆听了法院、民政局和肥东县的这一年多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围绕着服务青少年工作所开展的活动,表明部署安排的工作在面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多项活动推动得到了落实,正在显现成效。同时我刚才也和增权市长说,这个本子(注:指《市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案例选编》)印的很好,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县(市)区围绕青年服务工作,解决青少年生活、学习、成长的困难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服务青少年的具体举措。而且,通过这一年工作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实践举措对帮助青少年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今天的会议意义重大。我虽然刚刚担任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但我深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相信,我们能够坚持做好已经确定的各项工作的计划、措施,并认真抓好推进,扎实抓好落实,我市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一定能在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整体推进中取得更喜人的成绩,为省会城市实现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这一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我们肯定成绩,目的是激励我们更好的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同样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工作推进过程中,按照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按照培养造就祖国未来栋梁的这一高度,结合当前社会诱惑源较多的社会现实,我们应该看到工作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很多方面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实践和探索,不断结合青少年成长规律,找到加强教育、加强引导的切入点,从而使我们各项活动更符合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展规律、人生成长规律,把我们各项活动更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向前推进,直至取得更明显的效果。我们还应看到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现实,尽管我肯定了各县(市)区都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但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一项科目确定下来,这些科目的实施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很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有些单位领导十分重视,领导组活动开展指导性很强,很多子项目任务实施落实单位思路清晰、把握重点很明确,因此效果很好。有些单位认为这项工作的落实是更高层次的事,认识不到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起步较迟,或者说起步以后推动力较弱。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督查、注重改进、快速跟进,这次会议之后我希望不平衡的问题能有明显改观。
第三,我觉得在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时候,创新意识要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本身对执政党、对政府来说就是一项社会发展进步中的新课题。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必须回答的新课题,是一个“考卷”。而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正是这一“考卷”中的考题之一。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经验、新做法,不断在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过程中总结一些好的做法,来呈现更多的成果。娅娟同志对做好今年的工作已经提出了要求,做出了安排。我相信与会的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一定能正确的领会、准确的把握,结合各自的工作有所创新、扎实推进。
我既然讲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意义如此深远,我们又在工作推进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下面,我就我市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讲一些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工作认识,增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责任感。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直接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既是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又是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以及其中的专门(工读)学校建设纳入了市“十二五”规划,并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些工作是全国首创,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好影响,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种因素仍然大量存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严峻性。从刚才的工作报告和工作交流中了解到,我市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增长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也面临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网络影响看,沉迷网络,患有“网瘾”的青少年不断增多,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并直接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现像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从犯罪类型看,青少年犯罪以抢劫、盗窃等侵财性犯罪和故意伤害居多,敲诈勒索、犯罪等近年也有增多趋势;从犯罪特点看,犯罪年龄继续呈低龄化,犯罪手段多以暴力相威胁,犯罪形式一般是三五成群共同作案,犯罪成员多是社会闲散青少年和有劣迹的在校学生;从犯罪领域看,覆盖的罪名有所增多,犯罪形态呈现出主体边缘化、形式独立化、手段智能化、年龄低龄化、性质严重化的“五化”趋势,形势严峻,我们的下一代能不能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栋梁,能不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所在,我们在座的同志们责无旁贷。社会危害日趋严重。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严峻性,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要充分认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青少年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既要注重面上的工作,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更要突出重点,切实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只有抓好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这“五大群体”,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他们违法犯罪。市是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市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同时还被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综治办和团中央作为全国试点。做好这5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是当前和今后几年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这项工作涉及法院、检察院、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共青团、妇联等十多个部门,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团市委要在综治办的支持下,认真做好总牵头工作;各子项目牵头单位和各工作载体建设牵头单位要负起责任,主动协调;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各县(市)、区和开发区要努力推进,不断创造新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为全国开展此项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大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合力。
一是要夯实组织基础。要完善领导机制。各地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政法委书记和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督促,我讲的很明确,加强领导第一点是各政法委书记和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督促,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完善协调机制。各地各成员单位要密切联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保障机制。要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今天到会的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会后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召开一次会议、听取一次汇报,研究有关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分保障,落实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要完善考核机制。完善各地各成员单位的年度工作述职制度,市综治办要继续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到对各地各成员单位的综治考核体系,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发挥好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确保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夯实教育基础。要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宣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法制教育的普及率,把“两法两条例”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帮助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起责任的人。要完善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实践育人、体验教育等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多设计一些寓教于乐、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教育内容。法院、司法行政、教育等部门要加强青少年警示教育,继续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教育青少年远离犯罪。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主题,引导和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妇联组织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管理和教育水平。要拓展教育途径。善于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宣传途径,发挥互联网容量大、传播快、互动性强的优势。我们在分析互联网,网络带来负面的同时,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网络毕竟是一种新媒体、新媒介,是一种获取知识性的平台,因此对健康、有益的知识性的网络要发挥优势,所以加强网络管理也是一门科学。推动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黑网吧”的引诱和侵害,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行为规范和法制意识,增强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的免疫力。
三是要夯实社会基础。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要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着力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针对日益严重的互联网、手机网络、荧屏音频涉黄涉暴、青少年网络沉迷等社会问题,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深入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净化工作。这句话讲起来容易、抓起来难。因为要形成这样的合力,目前承担多种职能的部门相互交叉,执法往往难以形成合力,我在今天的会议上呼吁,凡是涉及这一领域的执法部门,只要收到举报或者在检查督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都应主动作为,以担负起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的责任。凡是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面“可管可不管”一定要彻底“管”,从而形成社会的自觉行为,能够创造、营造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我看到文化局执法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今天的会议,这当中还涉及到教育、城管、工商、公安等等,都应主动作为。大家要转变观念,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我想环境会更好。大力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低俗之风,及时清除低俗媚俗、格调低下的网上垃圾信息和相关网站,减少引发犯罪的社会诱因,切实把青少年“涉网”犯罪降下来。针对社会影响大的涉校涉生恶性事件,要继续加强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查处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书刊、音像摊点、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坚决扫除学校周边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查处歧视女童、招用童工、人身伤害等重点问题,做好失足青少年帮教和安置工作,探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预防和减少进城务工青年违法犯罪和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加强对流浪乞讨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青年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和保护,落实好各项保护政策,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