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信息化标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础通用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是对行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数据、文字等进行的统一规范,包括术语、图形符号、标准化指南、信息分类与编码等内容,例如行业组织机构代码、卷烟条码、地理信息图示等。通过统一标准,避免歧义性理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及信息集成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应满足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总体规划要求。
2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包括应用系统标准和应用集成标准两部分内容,规范了烟草行业信息应用系统涉及的系统设计开发、统一集成等标准,目的是保障系统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是系统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的基础。
3基础设施标准
基础设施标准包括硬件设备标准、系统软件标准、网络通信标准和机房环境标准四部分内容,明确了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软、硬件设备采购与使用、网络建设及通信协议、机房建设等实施标准。
4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两部分内容,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制定规范标准,保障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确保信息和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5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确保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效益的保障,主要包括通用管理标准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两部分内容。例如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等,将信息服务与业务流程整合,为信息服务的提供明确管理标准。
二、地市级信息化工作开展与标准建设过程
在初级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化重心在基础设备投入上,包括购买PC、服务器、进行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线路建设等。这个阶段,应用系统已经开始逐步建立,但是由于需求的单一性和整体规划的欠缺,应用系统建设还比较单一和分散,没有形成统一、集成的局面。建设的应用系统功能趋向于单一化,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人员的重复手工录入问题。在该阶段中,信息化标准主要体现在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具体制度上,例如设备使用、网络建设、机房建设等制度规范。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推广,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单一业务的应用工具,已经扩展到工作过程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投资管理、内部监管等都已经涵盖其中。各项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操作要求,也分别以制度、规范等形式写入了信息化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各类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包括设备的安全操作、数据的安全与保密、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安全技术和管理的保障,进一步充实了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要求与规范标准。
2.1地市级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
通过对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分析,并结合地市级烟草企业工作实际,做出分析:基础通用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要建立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基础之上,需要国家级部门统筹制定,需要我们贯彻执行。在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标准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与信息设备、网络、机房建设等相关的基础设施标准中,与应用系统开发、维护等(在地市级工作中表现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应用标准中,以及信息安全标准中,而信息管理工作要求则贯穿在以上三项标准内容中。因此,形成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项目和信息化安全三部分内容。
2.1.1信息化基础设施
包括信息化设备、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等设施标准,内容包含相关设备选型、建设规范、使用要求、日常维护等规范标准,使信息设备采购、新建机房等工作顺利开展。
2.1.2信息化项目标准
从应用系统开发的立项要求、系统设计、实施过程、维护与变更等方面制定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保障应用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良、技术先进,具备较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1.3信息化安全标准
从信息安全检查、访问控制、文件管理、介质管理、安全设计、机房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变更管理、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数据备份恢复管理等方面,全面梳理涉及信息化安全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信息化安全标准。
2.2地市级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标准是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南,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对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
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目前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比较缺乏,已经正式颁布的信息化标准数量很少,远远无法满足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实际需求。建立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在地市级烟草企业的具体展现,通过不断完善标准内容,能够不断充实信息化标准建设,更全面的支撑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2.2.2有利于指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
明确标准体系框架,有利于指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项目和信息化安全涵盖了当前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将标准体系按照这三项内容建立,使我们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明确工作所属类别,掌握工作开展标准,同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进一步补充完善标准内容,在完善标准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几点建议
信息化标准建设重在执行,建立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重要的是标准的落实。对落实标准建设,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信息化标准建设是追求统一的过程,既给工作开展制定了标准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开展标准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职工带来束缚,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有针对性的抓好学习和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切实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标准建设的重要意义,让开展标准建设成为自觉的行动,在落实中提高认识,在提高认识中增强自觉性。
2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随着实践的发展,行业必须充分考虑在标准规范基础上的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综合运用、深度挖掘等问题,因此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标准化建设只是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当在贯彻落实中,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内容,并结合“两标合一”,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结合,进一步梳理优化工作流程,使标准化建设更规范,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5月13日,在一场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行业标准的沙龙上,信息化专家和企业代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了各自的结论。
信息化研究中心刘权博士认为,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立在业内已经持续探讨了多年时间,而标准迟迟没有出炉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主要涉及两类人群:一是中小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人员,二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建设和服务的厂商。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标准而言,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标准。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流程?应该搭建怎样的信息化平台?如何利用该平台来推进中小企业业务增长?这是该标准需要涉及的领域,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标准。
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标准。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目前,全国第三方服务平台数量超过100个。如此多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同时服务于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可能出现非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开展服务成为摆在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面前的一大挑战。服务标准的推出,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进程更具意义。
有关人士曾表示,信息化已经成为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对于许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来说,IT服务外包成为它们的选择,这也是一种新的趋势。
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骨干企业网上订单比例将达到70%,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小企业数量占全国小企业总数的比例将提高到40%。通过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可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然而如果在选择信息化平台服务商时出现失误的话,原本资金就短缺的中小企业无疑将遭受到雪上加霜的打击。
囿于资金困局,很多中小企业将业务搭载在主流B2B、B2C网站上,想藉此提升企业的生命力,而现实是残酷的。
由于市场供应服务标准的缺失,有些中小企业通过良莠不齐的网络供应商简单搭建了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利益的模式化网站。
还有些企业因为自身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资讯闭塞,听信别有用心的厂商鼓动购买了若干信息无法共享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些无售后服务、水准参差不齐、无整体发展规划的信息化产品,通常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或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化成效不佳,使这些企业的信息化之路越“发展”越受挫。
另外,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还处于硬件投入阶段,以软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投资相对较少。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处于临界状态,所缺乏的是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有些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重视,在资金投入上往往容易导致投资“近视”,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而缺乏统一的运营服务标准,这对信息化产业和中小企业来说,不啻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由于缺少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标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遇到了拦路虎。国内信息化运营服务专家、中企动力总经理陈丹对此深感痛惜,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只有制定和推行信息化标准和规范,方能解决当前信息化市场混乱的问题。”
做标准的推动者和先行者
陈丹对行业标准的这一番话,暗含着中企动力要全力助推行业信息化运营标准的出台的决心。
鉴于成长型企业信息化运营服务的复杂化和多样性,它们在这个领域的需求很难用一两个标准完全满足。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服务需要一系列的标准。
中企动力一直致力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在中国开创以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先河的信息化服务公司,中企动力获取了三项国际认证――ISO20000、ISO27001、ISO9001,与IT巨头IBM、HP一起连续数年位于中国IT服务市场前茅。
中企动力提供系统化、标准化、本土化的服务,旨在潜心解决中国成长型企业信息化发展之瓶颈,树立高标准、高实效、高自主性的服务标准。
2008年,中企动力推出了服务水平协议(SLA);2009年,中企动力联合国家互联网中心(CNNIC),共同推出“可信网络营销体系”;2010年,中企动力又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应用中心”,直指目前中国信息化市场标准缺失的问题;2011年,中企动力通过各方努力竭力倡导行业标准出台,希望可以借此影响整个行业。
然而,制订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标准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以常见的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为例,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变化多端,且应用效果有待时间检验,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很难标准化。
对于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它们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状态。要满足它们的需求,并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必须另辟蹊径。
中企动力愿作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领路人、探索者。
中企动力之所以有如此底气和魄力,是因为中企动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专业技术的沉淀和积累。
中企动力先后为30多万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过将包括网站建设、电子邮箱、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基础应用整合为一体的整体信息化运营解决方案。
中企动力目前已在全国70个城市建立了服务机构,设立了专业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由1200余位研发及运营工程师为150个以上细分行业的超过3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系统、安全、实效的本土化信息化服务。并且,中企动力在业内率先推出了7×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维护服务,实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即时解决用户的问题。
不仅如此,中企动力还率先开创了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云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网站建设为切入点,企业用户无需购买软件,只需定期付费就能享受到高标准的、实时升级的专业服务。其中,中企动力研发了功能模块,使企业可按需使用模块,更可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扩展,使得企业信息化成本降得更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云平台”模式可以成为它们得到专业化的服务和节省成本的极佳选择。
同时,为了在全国各地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以及平台搭建推广的活动,从而更好地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2010年中企动力还主导成立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应用中心”,并在全国推广“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将培训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2万人,组织免费电子商务系列培训400余场,争取对3万家企业进行培训,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水平。
标准之争也是模式之争
信息化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并且提高了其整体竞争力,但是行业内无规范、无标准、无体系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正消磨着试图在信息化上“四两拨千斤”的成长型企业。
没有标准的信息化市场好比没有灯塔的大海,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大海航行需要灯塔,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亟待标准出台。
在中国市场上,信息化服务厂商服务层次不一,针对市场各异,而且运营模式千差万别。然而,有一批以IBM、中企动力、Oracle、用友、金蝶、阿里巴巴、环球贸易、生意宝为首的国内外信息化服务领军企业。在它们的积极影响下,专业服务于成长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已经形成。这些行业巨擘企业旨在为混乱的市场树立一个标杆。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标准,关键要看哪一种模式更适合成长型企业的需求。
国际IT巨头,其超前的技术和出色的产品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引领意义。而在面对中国多元产业组成的成长型企业客户和成长型企业集中的二、三线市场时,他们的重点客户是金融、医疗、保险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面对本土化服务的要求,他们强大的技术背景却可能显得形式大于内容,难以深入解决本土化企业的实际发展要求,可以说,IBM还未顾及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
与国外规范化的模式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有着独特的环境和模式,不能单纯地搞“拿来主义”。“如果把企业信息化比作一艘渡轮,有钱的乘客会选择造船、租船等方式过河。但是,讲究经济实惠的乘客该如何渡河呢?其实这类乘客只需花很少的钱买一张船票,便可到达目的地。”陈丹如是说。
像阿里巴巴、中企动力这样的国内企业,它们把目标锁定在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中小企业身上。阿里巴巴和中企动力所关注的重点又有所差异。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中国传统B2B交易平台,多年的所向披靡已形成强大的网络聚客能力。成千上万的企业拥入,拼的是投入,竞争的优胜基本以资本投入多寡而定。针对成长型企业的资金限制,品牌长远发展目标、行业细分服务等涉及到成长型企业发展命脉的切身需要时明显力有不逮。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如何确保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可靠,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手段就是信息的标准化。换言之,信息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企业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管理,充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化技术,突破信息使用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改变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准确记录和适时提供企业各运行环节状况,及时反馈企业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信息交流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与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降低库存和材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减少非增值劳动等内在的需要。本文结合本人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列举出目前企业在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由于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工作量大、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办公设备落后、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困难。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和标准化基础不尽相同,但企业在信息系统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
很多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却反必要的认识,使得在信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信息标准化技术人员和技术保障不足,如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机构,缺乏熟悉标准和标准化的专业人员;有的企业在技术方面未制定相关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缺乏国内、国际有关的标准化工作的横向交流,企业标准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外,更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企业信息化机构、并由企业的最高领导挂帅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与充分的保障和大力支持,特别要有总体规划、阶段性计划和资金的强有力保证;信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物资设备的优先配备;基层领导和各级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实现企业信息标准化的重要保证。
如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机械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拥有年产10万吨钢、4万吨铸锻件、45万吨机器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公司成立了企业信息中心,在主要技术和研发部门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络,在新改造的智能化科技大楼内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资基础。
(二)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性
有些企业信息资源对内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对外缺少国内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行情以及先进科学技术信息进行有效、可靠、安全、实时的交流方式和手段。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信息化形成初期,企业搭建出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缺乏系统性和可扩展性,信息系统实施的各个模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础数据,数据繁杂而且量大;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而且描述企业信息资源的数据和编码分原则不统一,基础数据情况不佳,这就使得同一数据或数据指标在不同的系统、不同部门以不尽相同的描述和内容表现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企业制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结合市场相关应用软件情况及本公司产品结构特点的设计需要,并结合企业现行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管理系统建立的要求,使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如术语与符号标准、应用语言标准、数据库与资源库标准等要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型号及零件编码标准、生产管理编码标准、工艺管理编码标准、质检管理编码标准以及计划管理编码标准等在结合企业本身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IT技术人才,而且还要协助企业各基层单位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络,并在建立子局域网络的基础上,将各子局域网进行互联,然后建立企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与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扩大外部信息渠道,充实企业信息资源。
(三)信息标准化管理薄弱
在方法上企业过分强调实施进度,使用大量顺序码,最终导致系统存在大量冗余数据,信息共享性差;在方式上标准更新和维护过分依赖人工比对,管理手段和效率低下;在手段上缺乏针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必要的信息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实施人员在上线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执行已制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监督和制约。
这些都影响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进度,实施周期延长,结果项目承包商和企业双方都拖得非常辛苦,严重的还可导致信息系统项目的彻底失败。这就要求企业要在确保企业信息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必要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一些院校的、前沿研究的一些老师。
(四)相关工作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
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准备、设计、实施、上线支持和优化等五个阶段,具有实施周期长、费用大、信息量大、工作难度大等特殊性。由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大家对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及概念了解不够,对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家具备管理理论基础和超前意识以及与岗位相符的管理能力。否则不但不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有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1世纪是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必将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获得显著的发展。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要想在国内国际经济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离开信息标准化,就不能实现自动化,也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不断加强企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晓明.械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地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办公自动化、政务(商务)电子化、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企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是帮助企业迎接挑战、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与基础。作为企业
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标准化作为一个超前标准化工作新课题有待开发研究。
一、市场需求要求企业积极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
我国要走新型工业的道路,必须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是指同获取、存储、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有关的技术,至于信息技术标准化,则涉及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数据表示以及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应用所进行的标准化。正是所涉及的这方方面面的标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鲜明例证为20世纪60、70年代起形成的“机电一体化”的新格局,使传统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方法与手段推进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统)、MRP(制造记录处理机)的运用,并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通过将一系列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融为一体,使产品从设计到加工以及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达到最佳化。这一切都同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分不开的。
二、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战略实施内容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层面的内容。
(一)技术的信息化。这主要是指CAD、CAM和CAT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实践上这是自动化的内容。在第一层标准化战略实施内容是建立标准化指导体系,即指导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文件。
信息技术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但是对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另一方面,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它们无法获取及时、可靠的服务,而且服务的收费缺乏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的应用模式不断涌现,SaaS将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途径,畅捷通高级副总裁孙国平认为,服务必将成为中小企业管理软件新的竞争力,服务变得更加重要,管理软件厂商也好,原有的软件服务中心和辅导站也好,都要根据这一趋势进行转型。
畅捷通助理总裁、服务中心总经理庞立军介绍,作为一家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提供商,畅捷通在成立之初就酝酿为中小企业提供双重服务保障体系。他介绍,为了使服务更完善、更有保障和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畅捷通推出了客户服务保障计划。用户通过热线服务、现场服务和增值服务三大服务项目,即可获得可查询、有保障、可监督、可追溯和可增值的服务。其中,热线服务是由畅捷通的呼叫中心直接提供。而在此之前,畅捷通的客户服务主要是由合作伙伴提供的现场服务。庞立军分析说,热线服务形成了资源集中化效应,从而有效降低了服务成本。
同时,畅捷通还通过产品保障、技术保障、服务保障、质量保障和能力保障五大保障措施,确保客户获得优秀的信息化服务。这也是畅捷通在坚持全程服务模式五个统一,即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统一的服务流程和规范、统一的现场服务记录单、统一标准的服务产品和统一的能力提升与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再次对服务进行提升和完善,为更多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庞立军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全程服务保障计划是在畅捷通借鉴其母公司用友集团从1988年开始服务中国企业信息化积淀的服务体系和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希望友商能够跟进,从而将其打造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标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标准和有保障的服务。
解中小企业后顾之忧
作为服务于四五千家中小企业用户的畅捷通经销商,北京中达天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金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之一是缺乏专业的IT人员,因此他们希望获得快速、全面的软件服务,但是一直以来限于国内大多数管理软件企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及时性得不到保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2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49- 02
0 引 言
从“十一五”开始到“十二五”期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到“集成”的不同阶段,这使得企业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如此,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信息独岛”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标准或者忽视信息标准化工作。由于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问题,影响了信息处理工作的不规范,给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 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标准的必要性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是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和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之一。因此,标准化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息息相关。
(1)管理提升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变,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管理,帮助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把握市场脉搏,必须确保企业信息系统指标的规范和标准统一。
(2)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的需要。“十一五”期间,一些企业实现了ERP系统各应用功能,实现了ERP与FMIS的财务融合,随着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仍然无法按照单项产品查找实际成本;系统综合性页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缺乏统一的集成和展示平台;存在错码、重码和非标编码等等。[1]为此,全面提升ERP系统应用功能,建设规范、统一、高效、标准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3)数据移植和功能提升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硬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移植和功能升级,避免重复开发工作,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工作,健全和完善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数据与信息的标准和规范。
(4)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了避免数据和信息重复采集与录入,促进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必须依赖标准化工作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5)信息系统开发质量和运行维护的需要。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维护性。必须遵守统一的软件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中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标准制定是必需的,标准执行是重要的。
2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建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认识不足。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者或者信息系统的参与者虽然知道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软硬件采购的技术要求以及信息化或信息系统实施中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点,不知道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从而导致不能正确的执行标准。
(2)传统的标准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因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相应与之有关的标准的生命周期也缩短,因此,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工作必须改变方法和策略,并不断扩大标准化领域。
(3)标准的制定不统一。标准的制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商,导致标准的实施和执行中困难重重。
(4)标准化的运行机制不完善。标准化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导致标准的执行者减少了标准的参照。
(5)标准的宣贯不到位。由于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又不经常学习和宣贯,从而导致标准的执行者对标准忽视。如果加强学习,领会标准的实质内容,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的运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从项目启动实施开始就要着手,并且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甚至有时候要先于要实施的内容。
3.1 高度重视信息系统标准制定
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业务流程标准和工作程序标准等信息系统标准化基础工作。
3.2 按规范合理编制信息系统文档
在企业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对企业运行现状、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按软件工程设计的规范化要求编制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详细设计报告和业务蓝图等一系列程序运行标准文档。
3.3 实现数据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数据管理就是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导入、日常维护、数据清理等,并且贯穿于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业务蓝图设计、系统测试、系统上线准备、系统上线切换及上线后系统推广应用等各阶段。因此,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数据管理标准与规范,这样对于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标准中注重系统开放性与可扩充性
在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与可扩充性进行充分的考虑。[2]通过标准让企业信息系统能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能够进行系统的扩充调整。标准要能够提供开放性的数据接口保障。
3.5 选择具有良好开发资质的软件开发商
软件开发商应具有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的CMM认证。具有高水平的实施团队,具有同行业成功的实施案例。能够提供运维售后服务的技术支持保障。同时,软件实施方应具有非常完善的系统实施规范,对企业流程清晰,设计的软件合理,应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4 结 语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所涉及到的各项标准,并利用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这样才使建成的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125-01
1 概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企业传统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现有的管理模式和产品数字化设计需要。为适应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的需求,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加强标准化对产品开发过程的技术服务和技术监督,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企业很有必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发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水平。
2 信息标准化工作现状
国外航空制造业非常重视标准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标准的贯彻执行。例如波音公司针对数字化产品的特点,开发了标准化自动检查系统。
与国外相比,国内航空企业标准信息化水平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也有了很大发展。例如,金航数码科技通过对航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研究与分析,开发了适用于航空企业的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已在某些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哈飞、中国商飞等航空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开发了标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企业标准化基本信息的管理,为标准的贯彻执行和型号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手段。中航工业一飞院也开发了标准化自动检查系统,在产品数字化设计中已得到应用。
当然也还有不少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和半手工状态,还是传统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部分单位也在使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开展标准信息化管理工作,但信息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系统平台,不便于统一管理。少数单位的标准还是传统的纸质管理,标准数量有限,不便于设计人员查阅和使用标准。
所以,对于标准化工作人员而言,急需提升标准化工作效率和管理信息化能力。
3 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目标
通过开发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将单位内离散的标准信息资源集成到一起,统一管理和使用,改善目前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广泛存在的手段落后、信息更新不及时、标准化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的现状。
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达到如下目标:
a)实现企业标准体系及型号标准体系等标准的电子化管理;
b)实现对企业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
c)实现标准的宣传与贯彻;
d)实现产品文件的自动编号,减少人工管理工作量。
e)标准信息的和模板下载。
4 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方案
4.1 方案说明
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定要结合企业标准化工作实际,切不可盲目照搬兄弟单位的信息系统或随意购买一个软件,因为每个单位的标准化工作模式都不可能完全一样,都各有特点,无论是借鉴还是采购成熟产品,都要结合实际进行二次开发,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好用和实用。
至于是集中开发一个系统,还是分散利用现有系统,要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各有各的优势。集中开发一个系统可以将各种功能集成在一起,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分散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可节约成本,充分利用资源。
4.2 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中航工业特飞所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情况,谈谈如何制定系统开发与应用方案。
4.2.1 结合工作职能,摸清需求
中航工业特飞所标准化研究室的主要工作职能: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审查、型号标准化工作(含产品图样文件管理制度制定,标准规范、标准件、材料选用控制)等。系统的开发需要考虑主要工作职能的实现。
4.2.2 确定合理目标、按计划实施
根据标准化工作职能,对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了梳理,认为部分职能可以通过其它系统实现,这样可以降低开发难度,避免重复建设。如数模审查可在VPM系统中进行,文件审查可在OA系统中进行。材料库和标准件库可直接放在VPM系统中,供设计人员直接使用,有条件的话单独采购或开发资源库,调用和统计管理更为方便。中航工业特飞所已有航标和国军标标准全文数据库,所以只需要开发企业标准编制与管理功能模块,另外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还要开发型号标准化文件管理、编码管理、下载中心、学习交流等功能模块,将这些不能或不便在现有信息系统中实现的功能集中开发一个系统进行管理。
按照确定的目标,中航工业特飞所联合北京某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标准管理、型号标准化文件管理、编码管理、模板及标准化资料下载等功能模块,具有如下功能:
a)标准体系管理:包括体系框图(体系结构)及相关标准(体系明细)两部分。可实现标准的统计和分类查询。
b)型号文件体系管理:包括型号文件体系结构管理和文件管理。可实现文件的统计和分类查询。
c)标准审批:企业标准制修订要在单位内走审批流程,标准制修订管理模块可实现对企业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
d)标准征求意见:标准通过系统发送到征求意见的部门和个人,相关人员可在系统中反馈意见。
e)标准化公告管理:可以通过本模块和浏览标准化新闻、标准化动态、标准化工作等相关信息。
f)编码管理:实现产品文件、各类单据的自动编号和管理,可以减少兼职档案员工作量,同时可以防止因人为疏忽造成的文件重号。
g)下载中心:实现对各类标准化模板的管理与更新,便于设计人员使用。
4.2.3 先行试用、不断完善系统
系统开发完成后,必然存在前期难以预料的问题,有必要先进行试用,对系统使用的重难点还要进行专题培训,让广大设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开发人员进行修改调试。
比如编码管理模块在试用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此功能模块是新增模块,软件开发人员对企业的需求不是很了解,另外,需要进行自动编码的事物的编码规则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一个通用且能由企业标准化人员自由设置编码规则的功能模块。刚开始的时候只能按照固定的规则进行自动编码,后来经过修改后实现了自由定制规则功能。
4.2.4 全面应用,强化管理
试用结束后,系统基本稳定完善,这样就可以全面推广应用了。通过系统的全面应用,将传统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数字化管理,确实带来了不少益处与便利:
a)企业标准制修订过程全部在系统中进行管理,避免了以前每次都打印很多标准分发给相关人员审查和征求意见,节约了成本。另外,意见可以通过系统及时反馈及时处理,相关人员都可以看到,取消了原来纸质文件的传递,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成本。
b)在新研型号中采用编码管理,实现了产品文件单据的自动编号,减少了档案员工作量,同时可以防止因人为疏忽造成的文件重号。
c)对标准化相关文件资料进行集中管理,方便了大家的查询和阅读。
d)将各类模板进行了上传,集中管理并实时更新,方便大家及时调用,防止模板错用误用。
e)开辟了学习交流栏目和问题反馈专栏,提供了便利的交流讨论途径。
5 结束语
1 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渗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信息技术要想长远健康地发展,需要制定并施行相应的标准和规则使其标准化。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是指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等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的开发、产品的生产、信息系统的运行等,制定并施行相应的规则和标准,以此来管理企业的信息和技术,从而满足企业需求,获得最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发展是一个动态长期的循环过程,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1 能够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包括信息技术的开发、生产、应用和推广,是一个具有产业化性质的动态循环过程。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可以大大缩短信息产品的更新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源,减少研发经费的浪费,与此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加规范,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和品质检验时有相应的标准可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更加可靠,为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地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标志。
1.2 能够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企业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速度和质量,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这无疑会对企业产生良好的效益。企业的效益好了,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作为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高速运行的保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受到较高的重视,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得到快速提高。
1.3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现今国际竞争的关键就在于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核心就是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发展能够有效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化,只有当高新技术产品的标准得到世界的认可成为世界标准时,才会掌握该高新技术产品竞争领域的主导权和领导权,从而转化为相当可观的经济利益,取得相应的生存空间。因此,随着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已不只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的竞争,所以,一个国家的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该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 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开展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却比较快,在成立信息技术归属管理机构、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国际化工作、组织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进展,具体归纳如下:
(1)成立信息技术归属管理机构。我国成立的第一个信息技术归属管理机构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时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该组织已经有十七个分支组委会,十个工作组,共管理五百六十二项国家标准,三百三十二项计划项目,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在企业信息技术领域开展了多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
(2)开展了大量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我国企业信息技术单位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标准已经制定了一千多项企业信息技术标准,覆盖了企业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信息技术标准系统。与此同时,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单位对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严密跟踪、调查和研究,并制定了相关标准,用以推动我国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3)标准国际化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多个领域比如公共信息导向领域等的先进技术和实际参与能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国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虽然硕果累累,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很多领导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没有必要开展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这就使得开展该项工作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等得不到保障,导致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2)企业信息技术资源不能共享。企业内部缺乏有效快捷的沟通和交流,信息和技术资源流通不畅,缺乏共享,对国内和国际产品的市场行情和走势缺乏了解也就更无法预测,缺乏对较新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的方式和手段。
(3)对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的管理不足。部分企业太过强调进度,依赖人工,造车企业信息技术系统数据冗杂,无法高效快捷地实现共享,在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手段,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不足。
(4)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薄弱。由此造成企业工作人员对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了解不足,意识不到开展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紧迫重要性,更谈不上开展相关工作的积极和热情,造成企业效益的损失。因此,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加大宣传、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做到信息技术资源能够高效快捷地共享,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3 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大概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3.1 国际化
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WTO组织的成立,都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国际化已经是每个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国际化。
3.2 系统化
企业信息技术标准的系统化,有利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使企业的运营状态最佳,企业的收入和效益最高。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内容标准化、结构层次标准化、系统功能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3.3 超前化
企业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研究、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管理等等许多方面,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奠基者和铺路石,必须走在前面,强调超前性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避免返工,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目标。
3.4 柔性化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比较活跃,发展的速度很快,更新的速度也很快。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和施行信息技术的标准时,既要遵从相关标准的要求,又要留有余地,不能太过死板,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传统标准的限制,,使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朝着柔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使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与应变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还要对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进行修订和扩充。
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包含制定标准、标准、执行标准、监督执行标准、修订扩充标准等诸多内容的循环往复。而标准又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和提升,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加大宣传、培训和教育的力度,遵循国际化、系统化、超前化和柔性化的发展趋势,使企业信息技术资源能够高效快捷地得到共享,从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二、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
1.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切贯彻我国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2)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纷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标准化管理制度;(3)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建立了专业、兼职标准化管制度,合理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全过程,并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监管;(4)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的研究周期,保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国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一些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标准化管理制度不重视,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导致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不能准确实施;(2)工业企业中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只重视产品的质量与其他技术标准,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3)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安于现状,没有积极引进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技术理念,而标准化管理人数量较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质量提不上去。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重要性
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创新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改变现有的经营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保证所开展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以技术为载体,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对标准化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视,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其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
四、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有效措施
1.创新管理的观念
首先,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标准化管理竞争意识,提高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树立整理的战略管理意识,这一意识是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标准化管理制度,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而企业在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时还应该与企业的营销战略结合,为企业的经营服务战略提供保障。最后,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标准化协作意识,为各个部门建立一个合理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2.管理标准的创新
随着IT技术的发展,石化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该领域工程设计正朝着异地协同设计、设计智能化、报表图纸生成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石化企业的设计行业信息应用集成系统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各类标准化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
1、系统总体框架
根据建设部“十五”发展纲要的要求,结合石化企业特点,一般石化设计行业信息应用系统总体。石化企业中设计行业信息应用集成系统由四个大系统组成:工程协同设计系统、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及市场经营决策ERP系统、综合管理及OA系统。主要调用八类数据库:工艺数据库、工程数据库、文档数据库、项目材料数据库、经济指标数据库、企业资源数据库、工厂模型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其中工程协同设计系统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它的三个主要任务是:工艺设计、工程设计、三维建模,三维建模是整个设计的重要工作,也代表了整个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其他的系统都是辅的,而所谓的信息应用系统集成,就是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这三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把这三个子系统与其他辅助系统更好地“集成”到一起,整个系统共享八类数据库的基础数据,以保证数据流的完整性和唯一性。
2、系统主要采用的IT技术
⑴ 使用工艺流程模拟软件建模,以此结果建立数据库,包括物料平衡表、热量平衡表、设备表、设备工艺数据表等;
⑵ 使用方案优化软件建立专有技术模型库,为工程规划分析设计新方案及方案优化提供数据;
⑶ 使用智能化P&ID自动建模技术,建立工程数据库,其中包括设备、管道、仪表以及智能PID数据;
⑷ 使用自动配管软件建立自动配管规则库,为项 目前 期的快速报价和估算提供准确的设备和材料信息;
⑸ 使用三维工厂设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实现异地协同设计,减少配管“碰撞”,减少或杜绝设计错误或失误;
⑹ 使用OA以及B/S等IT技术进行整个系统的“集成”;
⑺ 使用P3或PROJECT软件优化项目管理及控制。
3、系统集成开发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工程设计行业应用的集成系统相对于机械和 电子 行业而言,尚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无论思路、方法和手段方面,还是在系统实现方面,都远未达到“成熟”,各家的系统相差比较大,未形成行业广泛认可的标准,应用效果也各有千秋,这样就形成了国内工程设计企业系统集成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阐述这些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
3.1统一编码问题
系统的编码包括专业编码、人员编码、内部管理编码、工程项目编码、工程会议编码、设计图纸编码、招投标文件编码、专业间互提条件资料编码、化工装置标识系统所包括的系统编码、设备编码、元件编码、材料编码等。国内工程设计及化工行业应该为全国的工程设计ERP系统提供统一的编码。由于目前行业内未对ERP系统标准形成共识,无法提供标准规范,这样集成系统的大部分编码都需要自己编制,不但工作量大,还存在编码资料不全的问题,在行业内统一标准后,存在着与未来行业标准兼容性问题,这样无法实现国内及国外数据资源或一些标准数据共享的问题。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心的话题,因为争夺能源,在中东战火连绵,这是世人不争的事实。我国虽然有地大物博的美称,但人均的资源(包括石油)藏量不但不占优势,反而处于劣势。所以说,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问题是维系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首要问题。
3.2信息功能利用
3.2.1办公助手:主要提供面向个人和单位的在线事务办理,包括个人邮件、个人订阅、日程安排、IT支持、地址簿、协同工作等内容,用户单位可根据自身需求,针对性订阅各类相关的办公助手进行事务办理。
3.2.2子站生成系统:企业门户系统提供子网站生成系统,并配合虚拟主机和域名服务,基于各单位对网站功能的不同需求,生成各委办子网站。该系统提供不同的Web界面与功能的模板,管理者可以通过模板搭建和使用Web界面的控制面板对自己的网站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
3.2.3数据交换:门户网站系统涉及了很多各单位内部的办事系统,通过“文档库”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频道,可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上传、下载修改、删除等功能,支持如:Word、ZIP、RAR、ASF、SWF等多种压缩、视频流文件格式,方便需要索取资料的用户直接在线下载。
3.2.4智能统计分析与搜索:所有页面的浏览情况都有详细的数据记录,并能够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跟踪和记录,对所有系统所管理的信息具有统计、汇总能力,包括编辑工作量统计、栏目文章量统计、网站访问情况统计等3个部分。同时提供全文检索、关键字检索、标题列表及分类检索等多种检索和服务。
3.3后台管理系统介绍
3.3.1功能权限:后台管理系统为网站管理人员提供了便捷的网站管理工具,主要包括用户管理、频道管理、信息、日志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库维护、模板设置、标志与标题设置及网站各栏目内容编辑等功能,提供统一管理与分级的权限管理平台。门户网站系统的后台管理分为管理登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栏目管理、频道管理等5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