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农业研究、农业推广与农业教育三方面。其中,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枢环节,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定程度上,农业推广成效何如,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工作的最终成效。由此,大力推进农业推广工作,着力提升农业推广水平,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推力。
1农业推广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推广工作承担着教育职能,通过农业推广人员运用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及原理,组织农民参加培训,使农民能够增进知识、增长见识,同时改善与提高农业操作技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推广有效与否,还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只有卓有成效的农业推广,才能促进农业生产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影响更多人,发挥出更大的效益。由此可见,农业推广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
2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结合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现状及其成效大致可归纳出在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资金因素。落实农业推广经费,是保障农业推广成效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在农业推广事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是突出问题,且农业推广经费多依靠政府全额拨款,资金渠道单一,导致农业推广整体投入不足,制约农业推广成效。2.2劳动力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吸引到城市当中,导致我国农村大部空巢村现象极为普遍。劳动力不足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农忙季节,这一矛盾则最为尖锐,也由此导致农业推广工作无法切实落实。2.3文化因素。在文化层面,制约农业推广成效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部分农业推广人员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知识学习更新不及时,使用的推广手段较为落后,导致农业推广工作停滞不前;二是留守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造成其在接收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及其成果过程中理解不了,接收效果差[1]。
3解决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的具体策略及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及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一解决。3.1完善经费保障。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与重要的战略产业,同时其也是弱质产业。在扶持农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应当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推广经费保障机制,将农业推广事业列为重要的社会性事业,注重其社会效益的发挥,在资金保障方面,建立起由国家全额拨款、农业推广体系自收自支、国家扶持和自身发展相结合的农业推广专项资金保障机制,为农业推广事业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3.2强化培训,提升文化素质。针对基层农业推广人员,应当加强对其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掌握更加丰富的业务知识,同时形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全力投身于农业推广事业;针对农村劳动力,也需要加强培训,促使农民尽快转变传统观念,掌握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与技能,进而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农业生产。3.3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针对我国农村大部出现的劳动力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则需要基层政府及农业推广工作者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及各类农业合作社等,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推广工作无法落实等问题。3.4加快转变农业推广方式方法。传统农业推广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滞后,主要通过政府行政命令来推进,推广效率低下,且农民参与程度不足,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较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在农业推广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同时采取推广式农业推广方法,有助于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激发其参与农业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有效解决传统农业推广方式中农民参与度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2]。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升我国农业推广水平及成效,则应当着力消除农业推广主要障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推广事业实现高质、高效的发展。
作者:周玉慧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种子公司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自然因素 热量 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9分)
【答案】(1)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易错点拨】注意从图中寻找有效信息。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茶树生长的区域、条件及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茶树生长在我国江南丘陵的酸性土壤中。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区,排水性能良好。
二、限制性因素
指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热量
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不足。
2.旱涝、盐碱、风沙
华北平原――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3.水资源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满足不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只在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种植业,因此,水资源是当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013年海南卷)图示为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答案】1.D 2.B 3.C
【易错点拨】需要结合图中信息去分析问题。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我国某区域地形河流图考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区域发展等问题。
【解题思路】第1题,该区河流是时令河,因此较干旱,夏季蒸发旺盛;而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则最容易出现盐渍化现象。第2题,根据纬度及时令河可以推出本区位于我国内陆,因此水分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3题,本区河流为内流河,径流量小,在中上游乙地大量引水灌溉,乙地易出现盐渍化现象;且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丙土地荒漠化现象。
三、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的关系
两者间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影响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点是条件满足就是主导因素,缺乏就是限制因素。
1.若限制性条件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2.某一因素的出现,打破了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制约因素,成为主导因素。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但在河谷等海拔较低处温度相对较高,则该地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地形;我国北方种植亚热带蔬菜,是科技打破了热量这一限制性因素而称为主导因素。
(2013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
【答案】此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4分)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4分)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3分)
二、发展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目前,在国内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农村金融发展方式,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且使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研究,并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协助农村地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与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农业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期与范围内,形成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特征的农业形态。要想实现现代农业,就必须从农业发展的科学化、产业化、集约化与商品化发展,采用现代经营理论、管理方法、科学技术改变传统农业发展中的弊端。针对国内年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平均的耕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发展的水平。又由于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农业生产的发展步伐缓慢。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短缺的自然资源又面临流失的危险,使原本极为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如果我国不能够提高综合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科技、拓宽农业发展的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资源存量,就会与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产生冲突,从而远远落后于世界农业发展的规模。因此我国必须在应对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的同时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化、农产品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多样化以及优质化,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
从总体上看,今年7月以来,全国小麦主产区降雨较多,土壤底墒总体较足,前茬作物生长发育正常,大部分地区适期播种有保障。但西北部分地区降雨偏少,表墒不足。同时,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较常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安全越冬不利。
具体到各区域,黄淮及北部冬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小麦产区,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干旱、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为害较重。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渍害和高温逼熟,穗发芽时有发生,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为害较重。西南冬麦区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日照不足,雨多雾大晴天少,还面临前期湿害、冬春干旱、后期高温、烂场雨等不利因素,是我国小麦主要条锈病越夏、越冬区之一,条锈病为害严重。西北冬麦区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瘠薄、干旱少雨,同时甘肃和新疆部分地区是我国小麦主要条锈病越夏、越冬区,对小麦生产安全影响较大。
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强调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统领
高标准完成秋冬种各项任务
近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强调,坚定稳粮增收的目标不动摇,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注重创新,务实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秋冬种各项任务,努力为实现今年全年农业丰收收好官,为明年农业尤其是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的新原则要结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成的主要因素,全面、系统地进行评价指标的构建,客观反映出农业生产的未来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构建以客观、整体行为原则,评价指标要素包含资金、政策、生产资料方面要素的同时,要体现能源、肥料等方面科研工作的评价,进而促使评价指标关注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发展提供系统的信息回馈。
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现状
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总体性评价指标的构建现状,反映出两方面不足:一是以产量高低片面评价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二是未来发展潜力在评价指标中得不到充分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决定着农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影响农业产量的高低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均产量的高低情况,可以客观反映出农机科技、农业经济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进程。在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要素的总体构建中,针对农业产量的整体性评价指标构建较为具体,包括耕地合理开发、耕地土壤状况等方面,但欠缺人均耕地生产总量的切实评价。对未来发展潜力的评估在评价指标的构建中依然存在相应的漏洞,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弥补,导致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视角。该评价指标的要素构建主要围绕土壤改良单方面构建评价指标,缺乏农业科技的研发、农业扶持政策的应用、农业生产资料的再生、研发与应用等多方面评价指标。
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构建新原则
第一,以客观视角为中心,评价指标的深层次扩充。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方向主要体现两方面特点:一是评价方向、评价的侧重点缺乏创新,评价指标的构建深层次探索能力不强;二是评价指标的创新构建围绕的侧重方向依然是生产总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层面,缺乏不同维度的客观探索。区域耕地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是指区域耕地对综合食物安全所需粮食的保障程度,受区域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科学评价区域耕地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及存在风险,对于解决综合食物安全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应将政策调控、资金投入、科研成果、科技研究等相关要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的新重点,结合政府政策调控分析并得出对今后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通过资金投入以及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判断吉林省农业发展实力以及发展水平,为当今农业生产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在科技研究与应用层面反映出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动力,评价结果中反映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整体现状,映射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第二,强调整合主体性因素,评价指标构建多元深化。吉林省作为中国粮食大省,素有中国“粮仓”的美誉,粮食生产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客观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评价指标构建,应全面反映出当前吉林省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在评价指标构建的主要因素中确立主体性因素,进而积极拓展评价的对象与主体,评价结果从微观角度反映出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评价指标的主体性因素的构建中将粮食生产总量作为核心,并具体探索影响粮食生产总量增长的因素,进而科学构建吉林省农业生产总量的主体性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构建方向创新的主要体现
第一,生产能力评价中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构建新原则突出评价方向构建的全新重点,重视发展潜力指标的综合构建,为客观评价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提供更为系统的发展依据。评价指标构建方向围绕资金、政策、生产资料三方面展开,体现出资金的保障作用、政策的扶持作用、生产资料的促进作用。资金投入的评价指标构建以资金投入的合理性评价为根本,评价指标要素主要包括土壤改良与升级过程的资金投入、肥料科研工作资金投入、农业机械生产资金投入三个方面。土壤改良与升级资金投入状况的评价,客观体现土质优化过程中资金能否起到保障性作用。肥料科研工作资金投入的评价是进行肥料研发工作开展进程的全方位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出肥料科研为农业生产能力发展形成的外在推动力。
政策干预与扶持的评价指标的构建应围绕政策的系统化构建角度确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主要包含的要素:一是政策的扶持作用评价;二是政策的千预作用评价。政策扶持作用主要面向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层面,通过政策、法规关注的重点、目的,评价政府政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的扶持作用。政策干预作用评价指标的确立是以科研、生产两个角度为重要出发点,评价政策、法规对吉林省当代农业发展产生的千预作用。
生产资料创新发展评价指标强调以农机、农业产品深加工、肥料创新发展三方面为重点。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农业机械研究的创新力、农产品深加工的创新发展方向、复合型肥料创新研究思路为基本组成因素,评价结果反映出当前农业生产资料创新发展状况。
第二,生产能力评价中资源再生方面评价指标的完善。现代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的新原则关注方向以生态化发展为依据,评价指标表达出资源再生方面评价指标的系统化完善,以能源、肥料等方面的科研评价为重点。因而在评价指标要素构建中应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光能、风能、沼气能源的可再生研究;二是机械能、矿物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前者立足自然环境资源转化为生产、生活能源的研究,对农业生态条件的可持续循环利用状况给予评价。
肥料方面的科研与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复合型肥料的创新研究为重点,促使肥料的应用能够与土壤环境之间保持相互吻合,达到优化土质的最终目的。随着面源污染和土壤盐渍化成为环境污染源与粮食安全的关键制约要素,如何评价和量化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求大幅增加,人们需要单位面积耕地产出更多粮食,化肥、农药、农膜等使用量大幅增加。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包含肥料物质元素的科学配比、肥料有利于土质优化的程度、肥料为提升农业产量增长作用的研究。
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新方向,应立足长远、走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为吉林省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客观、系统的信息回馈,确保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评价指标构建要素需要突破传统主观评价因素构建视角的束缚,以全新的构建原则为立足点,凸显资金、政策、生产资料方面评价指标构建的同时,将能源、肥料等方面的科研评价指标作为重要补充,强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客观性、整体性、系统化发展,对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蕴含的发展潜力给于全方位评价。
(作者为长春工业大学财务管理系教授)
[注:本文为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项目(项目编号:kx2014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⒖嘉南]
①刘宇航、张洪晨、王志丹等:《国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为例》,《世界农业》,2015年第2期。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存在盲目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现象,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广西为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农业种植结构不是很理想,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资源、肥料及科学技术等,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其农业种植结构,以此来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种植各因素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影响其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不但会影响其种植结构,还会加大农业生产负担,影响农业发展。就广西地区而言,影响其种植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资源、肥料及农业技术等。
(一)土壤
广西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带,其土壤呈酸性,土层比较湿润,并且土壤缺磷,还有湿冷的特点,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林或者常绿落叶混交林。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黄壤土、紫色土及水稻土等。广西地区受其土壤资源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其土地资源多为山地、梯田式,而且宜山林地比较多,比较适合发展农牧业。对于已经耕种的土壤来说,可以施用有机肥料,也可以用一些石头或者磷肥等来进行农田的基本建设,以此来防止土壤被侵蚀。
(二)水资源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比较充沛,是我国降雨量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该地多为阴雨天气,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相关数据显示,广西的水资源,来源于降水量和地表径流量,年降水量达1100mm,人均拥水量达3800CBM。而且该地不但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也比较好,有利于农田的基本建设。然而,正是其降雨量比较大的优势,尤其是每年的4-9月是广西的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发生洪涝现象就会给农作物带来极大的损失,还会给农作物带来病虫害的伤害,影响着其农业种植结构,从而影响农业的发展。
(三)肥料
目前广西地区的土壤因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及除草剂等,使得农作物出现了营养缺失的现象,影响着广西地区的农业产量,也影响着其种植结构,同时也破坏着广西的生态环境。而且广西农药使用量依然在逐渐增加,一些农作物经常出现农药残留的现象,过度使用肥料还给周围的水体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之病虫害现象的增加,从而影响着广西农产品的质量,影响着其种植结构。同时,一些化学肥料的过度使用,还会使其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发生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僵化现象,从而使得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流失,久之使得土地不在适合农业生产,从而使得其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
(四)农业技术
目前,我国新型的农业技术在全国都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使得农业种植向现代化、规模化、及产业化方向发展。然而,广西在应用农业技术方面却不容乐观。如一些新型的农业机械不但没有被广泛普及,而且由于农民知识有限,未有效利用这些新型的农业机械。加之广西政府的不重视,也没有将一些农业技术如植物保健技术、土壤保健技术等向农民进行普及,使得广西农业依然处于分散式经营状态,影响着广西的农业种植结构。
二、完善农业种植结构的建议
广西应结合其土壤结构特点调整其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化肥肥料的使用,合理使用农业技术等,来完善其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结合土壤结构特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广西地区应结合其土壤的特点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如应用土壤保健技术完善其土壤功能,让一些比较僵硬的土壤变得松散,提高土壤的净化能力。这种保健技术可以让广西的黄壤土中微生物数量有所增加,改变其缺磷、湿冷的特点,优化土壤质量,从而解决一些农作物不适合在广西地区种植的问题,有效调整其农业种植结构。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广西地区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来完善其农业种植结构。如可以多种植水稻和甘蔗等,而且为了防止广西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现象,还要根据我国节能节水新能源的政策,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完善其抗洪排水机制,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提高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减少化肥使用
广西要想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完善其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首先,在作物种植期间,应避免使用一些有害的化学药物,以免影响生态环境;其次,应避免使用那些促进农作快速生长的化学药物,这种化学药物一般都是有害的,应按照有机农业的思路,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有机肥料不但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有害的化学肥料影响着土壤结构和农作物的生存环境,为了让农作物可以得到充分的营养,可以应用有机化肥。利用有机化肥来缩短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合理利用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包括很多种,如土壤保健技术、植物保健技术、新型农机技术。在广西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合理利用这些农业技术。首先,利用植物保健技术,帮助植物进行次生代谢,提供其次生代谢所需要的营养,以此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而且广西地区受气候的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利用植物保健技术就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给农作物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其次,土壤保健技术,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还能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的农机技术,广西政府应加大重视度,组织专家到种植现场进行指导,帮助农民做好技术培训,提高新型农机的使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结语
对于农业种植结构来说,其种植因素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完善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的发展。以广西为例,其影响因素是土壤、水资、化肥及农业技术等,因此,可以结合其土壤的特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化肥的使用,合理利用农业技术,来完善其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广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才翠.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大科技,2013(31):12-13.
[2]于艳华.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33):22.
[3]李威.分析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57.
[4]范金水,姚青海,吴金民.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农家科技,2013(6):5-7.
二、乐居乡农业种植发展具体规划及扶持资金概算〈一〉苹果生产乐居乡现有苹果面积8000亩,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果农管理水平和果园收入都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果农的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落后,低产果园面积较大,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亩产量不高,果品档次低,亩收入低或增产不增收。因此,要提高苹果单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必须加大对4000亩低产果园的改造力度,改于以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冬季整形修剪;加强灌水;(4)进行人工或壁蜂授粉;(5)加大疏花疏果力度;(6)普及果实套袋;(7)加强夏季修剪;(8)进行配方施肥;(9)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10)进行果园种草;(11)铺设反光膜等。主要技术实施扶持资金概算为:
1、技术培训:计划全乡培训25期,共培训果农4000人次,需要扶持资金5万元。
2、壁蜂授粉:计划推广壁蜂授粉技术500亩,每亩补助果农40元(实际成本70元),需金费2万元。
3、果实套袋:计划4000亩果实套袋2千万个,每个补助果农0.03元,需金费60万元。
4、配方施肥:计划4000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每亩补助果农20元,需金费8万元。
5、推广银色反光膜:计划示范1000亩反光膜,每亩成本费350元,每亩补助果农100元,需金费10万元。
以上项目共需扶持资金85万元。
(二)水稻生产乐居乡现有水稻种植面积7700亩,制约水稻增产的因素主要是施用钾肥及微肥不足,水稻稻瘟病及8月低温,因此,排除自然因素不可抗拒外,必须进行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和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年计划实施增施钾肥项目2000亩,每亩补助农户20元,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三)玉米生产乐居乡常年种植玉米8000亩,主要以玉米套马铃薯2:2种植,制约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常规点种,叶向杂乱,光合作用差。因此,全年计划推广玉米单株定向种植2000亩,实行每亩补助农户20元种子费,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1中国耕地的重要性及概况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李世民曾说“农,天下之大本”。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一,中国的耕地面积不足全球的7%,我国农业用地的总面占全国总面积的比率不足59%,对于农业来说这种比例并不充足,而其中肥沃的黑土地只有105万km2,而中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了,但也正因为这样,耕地对于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如此庞大的人口大国,如果耕地出现了问题那么对于中国来说会是灾难性的后果。而近年来中国耕地受到了严重的损坏。破坏耕地的“凶手”不仅是沙漠化的吞噬,同时人为破坏耕地严重,乱占耕地和土地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三江地区的耕地问题
我国农业的大粮仓非东北地区莫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黑龙江省的三江地区,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保护基地,也是珍贵的黑土地,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黑龙江省的黑土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正在急剧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等,但其原因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开垦和掠夺式的经营以及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土壤污染、无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耕作制度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耕作方式,对于三江地区尤为重要。
3韩国循环农业概述及对中国三江地区农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韩国循环农业是不污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遵循自然规律为主张,充分利用身边的天然物质来制作所需的生产资料,尊重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权利,以此来恢复被化肥、农药以及用机械耕翻而破坏的土壤,也有改善盐碱地的能力,还能应用到沙漠化防治中,是一种十分科学的耕地管理体系。循环农业充分尊重生命,反对依据人的欲望设计的剥削生命体的生产活动,主张让生命体的本能力量被充分挖掘出来,着重开发自然的能力,以此方法生产出的农畜产品,比人为干预的,品质更好、产量更高。这正是三江地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良策,长期以来不合理的耕种方式使三江地区的农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三江地区急需一种更为合理科学的耕种方式改善现状,韩国循环农业的出现,给三江地区带来了这样的方案。韩国循环农业遵循自然规律这一主张,正是解决三江地区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过度开垦及土壤污染问题的良策,是低成本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从根本上对土壤进行恢复,运用秸秆等自然物质为土壤提供天然的肥料,用大自然的力量来治理自然的产物,再好不过了。
结束语
针对制约三江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借鉴韩国循环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手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条件,加快农业向科学化的发展而努力。三江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只是关系到三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关系到全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竭泽而渔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再实施下去,要发展低投入高收益的农业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让作为社会发展基础的农业走向正轨,才能带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刻不容缓,抓住吸取这次韩国循环农业的经验的机会,努力建设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参考文献:
[1]乌裕尔.韩国的亲环境农业[J].农村.农业.农民(B版)(三农中国),2006(12).
[2]邓启明,黄祖辉.循环经济及其在农业上的发展应用研究综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06).
[3]强百发,黄天柱.韩国农业发展和政策调整方向[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2).
1 对比东北平原与世界同纬度区域农业发展因素
世界同纬度区域中,与东北平原有类似农业发展因素的还有美国中部平原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我们如果从自然因素来分析,它与我国东北平原农业发展因素是完全相似,具有: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气候适宜,雨热同期,水源充足;③地广人稀,有利机械化耕作。上述三点仍然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仅有的区别在于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远远高于我国,农业发展分带比我国东北平原明显。因此可以说,两区域农业发展因素,能够达到完整的知识迁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只要讲解一个区域农业发展因素,另一个区域也便水到渠成了。例如东北地区的沼泽地——三江平原湿地,在世界同纬度区域中也分布着许多类似的湿地。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把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因素进行归纳,主要是以下几点: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地下有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河流有凌汛。
在我们复习世界同纬度沼泽地的时候,就能够完全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如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沼泽地,加拿大的哈德孙湾沿岸沼泽地等等,这些沼泽地的成因,完全同我国的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因素能够实现知识迁移。又如,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辽河平原的盐碱化,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荒漠化,松嫩平原的水土流失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我通过知识点的归纳,辽河平原的盐碱化成因跟华北平原能够实现知识迁移,即①地形低洼;②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③不合理的灌溉。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荒漠化成因同西北地区能够实现知识迁移,即①地处内陆,降水稀少;②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③过垦、过牧、过樵;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工程建设不注意保护环境。松嫩平原的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也能够实现知识迁移,即①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或地势起伏大;④植被破坏;⑤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⑥开矿。因此,高考地理复习中,只要我们认真去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最终一定会如上述知识一样,实现同类知识的完整迁移。
2 对比东北平原与我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因素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64
扶舷厥堑湫偷呐┮抵种泊笙兀无公害栽培产业、瓜果产业、动物养殖、苗木培育是该地区的主要特色农业产业。扶沟县的上述产业近些年不断被省市区评为优质产业和特色产业。近些年,扶沟县结合地区优势农业产业,积极发挥优势农业产业的引领作用,打造具有本地区的特色的中农业种产业体验区,同时,地区采取措施引导广农户、农业生产大户组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民群众和地方农业龙头企业的联系,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合作,企业化管理,积极培育地区的新型农业合作经济体。但是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发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难题,其中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要因素,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1.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能力不足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常情况下都是农民群众,农民自身经济能力较差,导致了整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能力不足,很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之初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扶持很难有充足的经营资金。此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经济承受能力较差也是影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很多金融机构都担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无法还贷而不敢于向其提供金融融资服务。
1.2 基层地区金融体系不完整
由于农业发展具有稳定性差,风险性高,市场不稳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等情况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大量外流。在农村地区主要金融机构就是农村合作社,其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近些年,由于农民群众在信用社的存款力度逐渐减小,导致大量资金挖流,这样信用社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金融支持能力下降,使得融资难度越来越大。各个商业银行针对农业和农村的金融服务业务较少,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性。目前,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模式已经从过去的扩张性向着安全性角度转变,贷款需要担保人,所以很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具备贷款能力,影响到合作组织的发展。
1.3 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利用这部分资金开展经济活动,为广大社员谋取更好的福利。但是从目前的支持力度上看还存在较多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虽然会给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定的财政支持,但是支持力度较小,政策性扶持资金覆盖面较小,很多资金不能满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求。
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短缺的解决对策分析
2.1 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融资能力
通常情况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初期资金来源于广大入社成员自己筹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是每个成员入社前必须缴纳的。但是由于农民个体自身的承担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求每一位入社社员缴纳相同的资金存在很大难度。因此,为了增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融资能力,可以将缴纳资金的类型分为成本资金和投资资金2种,对于经济条件较为薄弱的农民群众缴纳成本资金,而对于那些种植大户,科技带头人可以缴纳投资资金,并让这部分成员获得经济活动的权利,吸引更多社员参与进来。
2.2 构建完善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金融体系
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金融支持作为一项重要业务去开展;积极鼓励商业银行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贴息优惠贷款,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更应该做好这方面工作。商业银行要不断对自身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满足多样化农业发展需求;积极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选择规模较大、制度完善和经营能力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誉担保制度,建立适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用贷款担保体系。
2.3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在政策上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在资金支持上,政府部门可以将现有的政策性资金直接投入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通过政府部门引导社会资金、农业企业资金参与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信贷支持,针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帮助其进行融资;在政策上要继续给予倾斜。目前,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和规模上看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带动力和辐射力不强,这就需要国家继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立长效的税收优惠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
二、乡农业种植发展具体规划及扶持资金概算
〈一〉苹果生产
乡现有苹果面积8000亩,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果农管理水平和果园收入都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果农的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落后,低产果园面积较大,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亩产量不高,果品档次低,亩收入低或增产不增收。因此,要提高苹果单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必须加大对4000亩低产果园的改造力度,改于以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冬季整形修剪;加强灌水;(4)进行人工或壁蜂授粉;(5)加大疏花疏果力度;(6)普及果实套袋;(7)加强夏季修剪;(8)进行配方施肥;(9)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10)进行果园种草;(11)铺设反光膜等。主要技术实施扶持资金概算为:
1、技术培训:计划全乡培训25期,共培训果农4000人次,需要扶持资金5万元。
2、壁蜂授粉:计划推广壁蜂授粉技术500亩,每亩补助果农40元(实际成本70元),需金费2万元。
3、果实套袋:计划4000亩果实套袋2千万个,每个补助果农0.03元,需金费60万元。
4、配方施肥:计划4000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每亩补助果农20元,需金费8万元。
5、推广银色反光膜:计划示范1000亩反光膜,每亩成本费350元,每亩补助果农100元,需金费10万元。
以上项目共需扶持资金85万元。
(二)水稻生产
乡现有水稻种植面积7700亩,制约水稻增产的因素主要是施用钾肥及微肥不足,水稻稻瘟病及8月低温,因此,排除自然因素不可抗拒外,必须进行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和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年计划实施增施钾肥项目2000亩,每亩补助农户20元,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三)玉米生产
乡常年种植玉米8000亩,主要以玉米套马铃薯2:2种植,制约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常规点种,叶向杂乱,光合作用差。因此,全年计划推广玉米单株定向种植2000亩,实行每亩补助农户20元种子费,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四)马铃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