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创新模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71-03
[作者简介] 秦德智,云南大学商贸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学;
郭敏娜,云南大学商贸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云南 昆明 650091)
创新能力是当今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营销创新是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若一味追求纯技术创新而忽视营销创新,便会导致技术创新成果被市场应用的程度减弱,这违背了技术创新的外溢性原则。因此,重视营销创新,将其作为纯技术创新的一大重要支撑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内企业营销仍然走以跟随为主的道路,营销模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多元化市场的需求,这势必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对企业营销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营销创新是由“创新”的概念发展起来的,由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纯粹性的技术范畴。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由于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创造客户,因此企业具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这似乎是关于营销创新的最早理论来源。对营销创新(marketing innovation)问题的研究虽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国外主要是注重实践方面,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随着市场从卖方到买方的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现代创新营销模式:服务营销、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1]。国外一些优秀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展营销创新实践。例如:绿色营销作为一种营销创新模式,成为国外许多企业的新型营销选择。美国生产尿布的企业,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广告促销,强调布尿片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500年才能分解,而纸尿片在土里能够很快分解。于是纸尿片在公众心中树起了“绿色形象”,短短3年,销售量猛增到1.8倍。
国内对营销创新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入中国知识资源库输入关键字――营销创新,进行检索结果有约1700条之多,但是对营销创新模式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这说明国内营销仍然走以跟随为主的道路,营销创新理念尚未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不很丰富、也不尽完善和深入。实际上营销创新等非纯粹技术性创新对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成果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差异化竞争的领先优势,这除了靠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来获得之外,还可以通过营销创新来获得。
二、企业营销创新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营销能力是企业把握、适应、影响、完成市场营销活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能力,它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能力和销售能力[2]。然而,企业营销创新能力作为增强营销能力的主要动力来源,也应归属于企业营销能力,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营销创新能力,国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在此将其界定为:营销创新能力CMI(Capability of Marketing Inno-vation)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对消化吸收的营销知识、理念、手段进行再加工,从而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营造市场,促进企业内外交互、实现预期目标的创新性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提升营销能力的动力源泉。
提升企业营销创新能力对营销创新战略至关重要,这也恰恰是国内许多企业欠缺和忽略的方面。本文从企业营销创新战略的高度,基于营销能力的积累、营销能力的激活以及营销创新模式三个角度,建立了提升营销创新能力的机制。归纳起来有两方面:
1.营销能力的积累及激活。这表现为营销知识的累进过程,是营销创新的知识储备库。首先企业应该从战略上认识到营销能力积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其次,营销能力的积累和激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整个生命期,其核心是从实践中进行积累,进而寻求或创新出最适合企业的营销方式;最后,要注意营销组织、营销人员、营销模式以及营销理论四大营销知识要素与营销能力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营销创新能力与企业其他能力创新之间的协调关系。
2.营销模式创新。营销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广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营销模式是手段也是关键。企业营销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方式: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以及模仿创新。本文的中心内容即是这部分。
三、企业营销创新模式
1.营销自主创新模式。营销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营销能力的提升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率先性,初期率先者都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能获得超额利润;而后期追随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适应才能进入这个营销创新成果领域。但是同时营销自主创新又需要很高的技术条件、资源投入,且风险性大。其创新过程为:
分析内部营销现状――确定可创新域――建立创新集群――创新可行性分析――自主研究开发――投入营销实践――后续渐进创新
(1)基于自主创新理念的品牌营销。从2002年的1.8亿元到2005年的25亿,王老吉在短短的3年内迅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国性的品牌。它将“凉茶”当作“饮料”卖,改变了传统观念,提炼出核心的卖点,“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了时尚与流行。它还结合此观念重新设计产品的包装,再借助于影响力大的“央视”媒体,提升了影响力和形象,营销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3]。品牌营销是一种典型的营销自主创新,结合自身的产品特性及市场需求,自主研发适合企业及产品形象的品牌进行推广,能获得巨大的成效。
(2)基于自主创新理念的特色营销。营销自主创新要求的就是手段要标新立异,同时又符合企业的实际环境且卓有成效。2006年5月16日,就在诸如燕京等如火如荼地开展奥运营销时,从未和奥运相关组织商谈赞助事宜的雪花啤酒,对外高调宣布了其“非奥运”营销战略。其品牌价值主张是“啤酒爱好者,雪花支持你”,并在广告片中让啤酒爱好者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的口号。雪花啤酒在这场奥运营销的潮流中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将奥运会“重在参与”的精神,通过“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的方式予以体现,以此明显区别于竞争品牌“直接赞助奥运会”的营销手法,实现了自主创新营销模式的制胜之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2.营销合作创新模式。营销合作创新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合作各方在营销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以获得最大的市场营销效果。合作创新过程中合作各方遵循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原则,同时营销合作创新过程中的成本与风险因被分摊而降低。其创新过程为:
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资源共享与整合――部分营销知识互相消化吸收――建立创新集群――共同研发――投入营销实践
联合营销是基于合作创新理念的营销,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品牌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分,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战略联盟、交换或联合彼此的资源、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以创造竞争优势。它的理念与营销合作创新一致:品牌匹配是前提;利益一致是动力;资源共享是基础。
国美电器与电影《手机》的联合营销是一个基于合作创新理念的成功案例。它将商业与文化完美结合,找到了将营销触角伸向文化领域的最佳“切入点”。国美只在《手机》的电影海报上简单的写了一句话:“买手机到国美,我们的选择”,然后让《手机》剧组的众明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样相当于这些明星都在为国美作广告。通过此次联合营销,国美手机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被评为2003年“十大手机销售市场”,同时《手机》也获得了票房保证[5]。
3.营销模仿创新模式。营销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营销创新思路和方法,吸取其成功营销经验和失败的营销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进一步研发更适合企业本身的营销模式,以达到追求最大市场营销效果的目的。营销模仿创新由于是后期模仿别人的创新成果再加以改进,因此往往具有低投入、低风险、市场适应性强的特性,但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其创新过程为:
通过市场敏锐选择模仿对象――进行消化吸收――研究可再创新集群――投入研发资源――营销再创新――投入营销实践――后续渐进创新
营销模仿创新不等同于简单的跟随抄袭,而是在此基础上投入研发资源,进一步改进完善。许多企业对此认识有所偏差,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观点,本文分别举两个营销模仿创新的网络营销例子进行比较。
1998年迪士尼公司将其在线业务与Infoseek整合进行网络营销,建立了省略这个门户网站,原定的竞争对手是Yahoo。但是由于他没考虑到此网站有自己的特殊的营销环境,如不适合涉及少儿不宜的内容等。仅仅两年时间,迪士尼就关闭了此网站,账面直接损失为7.9亿美元。
2006年4月,芒果网宣布与网易旅游频道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新的芒果网易旅游频道(
[4] 网易.雪花啤酒独辟“非奥运营销”战场[J].中国广告,2007,(09).
[5]江波.商业与文化撞出火花――国美电器与电影《手机》联合营销创新案例[EB/OL].http://省略/su
bmsg/687912.
[6]路甬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EB/OL].http://news.省略/politics/2008-01/31
一、引言
白酒产业,既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十分脆弱的民族工业,生产操作以传统的手工为主。虽有“天府之国”充足的稻米粮食供应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四川省政府和国家商业部大力支持下的川酒技术改造,但在竞争日趋激烈和企业效益逐年下滑的背景下,在营销和产品生产上省内白酒企业运用大量资金,但投资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资金却严重不足。2011年颁布的《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中强调要“优化酿酒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四川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指出,“白酒工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优势产业”。由于科技创新对中国白酒经典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1],在中国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的新常态背景下,四川省白酒行业也必然面临着由科技创新来推动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了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并提出了针对不同规模白酒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
二、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四川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检索的数据显示,自1985年起,四川省在白酒行业申请的大部分专利均为外观设计专利(共计7014件),发明专利仅为1016件,两类专利(我国专利法将专利的种类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的年申请量对比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自1985年以来,四川省白酒行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一直是发明专利申请量的6-7倍左右。虽然二者的数量在2009年之后均有了较大的增加,但差距却明显加大,外观设计专利年申请量占当年专利申请总量的80%以上。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的定义,“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而“发明专利”则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主要体现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因此,发明专利常被学者们用来衡量企业或地区的创新能力[2]。由于四川省白酒行业的专利申请并不全是由企业提出,这其中还包括了大学和科研院所申请的专利。可以看出,四川省白酒企业的总体科技创新能力还处在较低的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四川省白酒行业在发明专利申请中每项类别(四川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将白酒行业的专利分为9项领域,分别是:白酒原料、白酒工艺、白酒检测、白酒设备、副产物利用、白酒包装、配制酒、药用、应用。)的比例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也有较大差别,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四川省白酒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中,配制酒(38.86%)、应用(19.14%)和白酒工艺(17.39%)三类专利的申请量最多,占总数的75.38%,约是其余六类发明专利申请数的3倍。在现有主要发达国家白酒产业中,蒸馏酒工艺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平均为32.15%[3],而四川省的这一比例仅为17.39%。由于工艺的提高是白酒质量和出酒率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从这一指标来看,四川省白酒企业的生产技术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此外,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在白酒检测方面申请发明专利共105项,申请占比为3.1%,远高于四川省白酒行业19件的申请数量以及2.22%的比例。由于白酒现代化生产的主要标志就是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而控制的基础即是检测,只有不断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和管理水平,才能生产出一致性、高质量的产品。因此,通过图2的发明专利构成比例分析可以得出,四川省白酒企业在生产的前端对于科技和机械化的应用较少,人为干预的因素还较多,呈现出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的现状。图3为四川省白酒行业自1985年起,在白酒工艺和白酒检测两项领域的年专利申请量。从图3可以看出,四川省白酒行业在白酒检测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001年以前一直没有专利的申请,即使是在2001年之后,每年也不超过6件。此外,在2010年以前,四川省白酒行业在白酒工艺方面的技术实力也较弱,每年在该项目领域的专利申请量都比较平均地保持在10件左右。不过自2011年以来,四川省白酒行业在白酒工艺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近两年,专利申请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由于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整个行业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4]。因此,以上分析表明,四川省白酒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
适合白酒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一般分为三种:企业自主研发、在企业外部搜寻技术并转化使用、产学研合作研发。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本文在分析三种不同的科技创新模式对于四川省不同规模白酒企业科技创新利弊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四川省白酒企业总体科技创新的三维模式,如图4所示。图4中,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外部技术搜寻是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的三种常用模式,对于大型白酒企业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主要以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模式为主;中小型白酒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很难也没有必要实行自主研发,则以产学研合作研发,特别是外部技术搜寻为主实现科技创新。而对于四川省的白酒企业来说,总体存在于一个由技术供给、技术需求和行业政策组成的三维创新空间中,企业与其所处的创新环境良性互动,最终形成四川省白酒企业高效科技创新的局面。
(一)三种科技创新模式
1.企业自主研发
对于企业来说,自主研发能够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提升企业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并保证企业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控,减少技术依赖[5]。但企业自主研发会受到市场结构、宏观政策环境、所处行业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自主创新信心、压力、能力、资源、企业完整和独立的研发体系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内部因素的影响[6]。因此,相对于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拥有足够研发资源以及更强营销能力的大型白酒企业,使用以企业自主研发为主的形式更能够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
2.产学研合作研发
在产学研合作研发的过程中,通过多方参与,创新资源跨界配置与产业技术需求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起到分担研发成本、分散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合作伙伴间的资源共享及能力互补的作用[7]。现有研究和实践表明,成功的产学研合作研发与外部政策环境的支持程度、企业吸收能力、企业研发战略的开放度、以及企业规模直接相关,企业规模每提高1个单位,可使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效率提高0.0550个单位[8]。因此,大中型白酒企业采用产学研合作研发的科技创新模式相对于小企业来说成功率更高。
3.外部技术搜寻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外部技术搜寻和获取已成为继内部研发、外部并购与合作之外第三条企业赢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开始倡导从企业外部获取技术,并强调获取外部技术的多种优点,如降低研发成本、快速抢占市场、降低创新风险,以及解决组织核心竞争力僵化等[9]。由于外部技术搜寻能够有效弥补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对企业扩大知识和技术来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保持动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对于大中型白酒企业来说,缺乏充足资源,自身研发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型白酒企业,使用以外部技术搜寻为主的形式更能够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
(二)三维创新空间要素
对于四川省白酒企业来说,无论选择何种科技创新模式,其总是存在于特定的创新环境中,并与外部环境不断交换,形成良性互动的趋势,最终实现企业的高效科技创新结果。
1.技术供给
目前,四川省白酒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供给方面主要有两种获取途径:一是部分大型企业,例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拥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因此,这些企业主要通过内部自主研发来解决技术供给问题;二是众多中小型企业,则通过校企合作,走产学研合作道路,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进行科技创新的研发,解决技术供给的难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四川省白酒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往往不是为了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而是作为备选条件,预防日后产生产权纠纷,特别是部分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更是如此。而那些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科技成果,由于双方在沟通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使得通过合作而获取的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实际利用并充分商业化。因此,一方面,企业可以扩大技术搜寻范围,通过与江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白酒科技研发实力更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增加获得符合四川省白酒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的几率,提高四川省白酒企业技术的名义供给。另一方面,应在沟通机制上下功夫,选择文化邻近的高校或科研进行合作[10],同时,在高校或研究机构派研究人员深入企业生产和研发的一线,了解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派相应的研发人员去高校或科研机构交流学习,共同商讨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这样,技术中的隐性知识才能够通过沟通在校企之间高效传递,从而提高四川省白酒企业的技术供给。
2.技术需求
由于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从外部获得创新所需的知识,企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与其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知识转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11]。然而,通过调研发现,长期以来,虽然四川省白酒企业均有着较大的科技进步动力和强烈的科技创新愿望,但除了少部分吸收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之外,其余大部分企业即使有技术也往往由于吸收能力较弱而无法实际应用,从而逐渐形成科技创新的恶性循环。因此,四川省白酒企业要想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重点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才培养问题。由于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人来使之成功商业化并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而现阶段四川省白酒企业中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白酒鉴定方面,白酒生产和技术方面的人才仍供应不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白酒企业,仍然依靠传统工艺进行白酒生产,使其产品质量不稳定、科技含量低。此外,针对四川省白酒企业,还应根据其发展阶段以及吸收能力的水平而有所侧重,对于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由于其有效需求一般较低,适合采取高程度的内向型外部知识获取,有利于企业快速获取与消化外部技术知识。而针对大型白酒企业,其有效需求一般具有较高水平,故而在适度内部创新的基础上,应更多地考虑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即将内部留存的知识与技术转移至外部给中小型白酒企业进行商业化,这样更有利于内部知识存量与外部市场需求的联接。
3.行业政策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阻碍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产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技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引导机制和加速机制使技术创新获得蓬勃地发展,由技术创新创造的新智力成果又要求知识产权给予有力保护,从而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现有研究表明,有效的产权保障机制可以激励科技创新、配制技术创新资源、保障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以及起到平衡与规制的作用[12]。然而,目前四川省很多白酒企业申请专利进行科技研发,其目的不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而仅仅是为了避免产权纠纷。这一现象在邛崃等原酒生产地尤为普遍,如一些白酒企业在外观设计方面申请的专利很轻易地就被一些白酒小作坊进行仿制,而这些企业由于维权的难度和成本过大而往往放弃了维权,这同时又助长了某些地区的知识产权侵犯程度。同时,地方政府往往在考虑税收和就业的前提下,对一些地方小作坊和小型酒企的侵权行为视而不见。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白酒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这些白酒企业大多不愿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更多。因此,从政府的角度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制定相关行业政策保护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区域内的产权侵权行为,特别是一些地方白酒小作坊对白酒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侵权行为,有利于提高四川省白酒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整个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延才.以科技创新传承中国白酒经典[J].酿酒科技,2010(10):107-109.
[2]BeneitoP.Theinnovativeperformanceofin-houseandcontractedR&Dintermsofpatentsandutilitymodels[J].ResearchPolicy,2006(35):502-517.
[3]李杰.中国白酒产业专利信息研究———以四川为例[D].四川农业大学,2012.
[4]姜萤.科技平台创新能力建设对区域性传统白酒产业发展的作用[J].酿酒科技,2011(1):105-108.
[5]彭峰,李燕萍.技术转移方式、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5):44-52.
[6]葛沪飞,仝允桓,高旭东.企业自主研发选择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4):10-19,46.
[7]樊霞,何悦,朱桂龙.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补性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1(5):764-770.
[8]樊霞,陈丽明,刘炜.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倾向得分估计研究———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实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2):63-69.
[9]张峰,刘侠.外部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J].管理科学,2014(1):31-42.
[10]杨雪,顾新,王元地.文化邻近对产学合作创新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0):66-71.
一、乐清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概况
近年来,乐清市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据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省统计局联合的《2015年度我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报告》,乐清市工业强市综合评价得分70.87分,排名位列一档(规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第四位。特别是结构调整得分继续位居全省第一,绿色发展继续保持前列。
一是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乐清电气产业是温台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产值1110亿元。为推进电气产业创新发展,乐清市建立了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科技创新园、电气工业设计基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检验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国家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成立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温州电气行业“机器换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电气产业集群向高度智能化、精细化制造领域迈进。如乐清的低压电器产品正从第三代向第四展,已研发并生产全系列智能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预付费售电管理系统等智能化产品。
二是新兴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乐清市出台并实施了“165”产业发展计划,即做大做强电气产业,培育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其中,该市生命健康产业培育发展迅猛,分别与温州大学、武汉光谷生物城和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今年武汉光谷第一个省外基地在乐清挂牌成立。如乐清引进的李校彝哦樱在乐清注册成立了浙江康邦药业有限公司,促成亚太药业等3家上市公司的22个生物制药成熟品种在乐清建立生产基地。
三是两化融合不断发展。近年来,乐清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逐步提升生产过程的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针对乐清实际情况,重点在电气、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存量设备智能化改造。至目前,乐清已有31家企业被评为省、温州市、乐清市“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二、乐清民营企业主要创新方式
调研发现,当前乐清民营企业创新模式基本可分为“引智”“借脑”“模仿”三种模式。
(一)“引智”
企业通过引进人才自建研发机构或收购研发机构的方式,以“自有”力量进行科研创新,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
1、依托自身研发中心
如兴乐电缆凭借企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开发了铜包铝系统电线,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企业瞄准风能、太阳能行业所用的电缆的需求,开发了光伏用特种电缆,具有耐高低温性能好、耐紫外线能力强、耐酸碱化学腐蚀性高、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及低烟无卤阻燃等优点。
2、依托引进核心人才
如致威科技依托引进汽车自动控制领域“国千”专家,克服了多项技术难关,于2013年成功进入通用公司国内供应商领域,现正进军通用国际供应商领域。企业产值从2012年7000万元急增至今年预计超4亿元,明年订单已达5亿元。
3、收购知名研发机构
如正泰电器收购的国内低压电器研发龙头上海电科所低压电器室,已累计为企业研发了300多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基本奠定了企业的配电、工控、终端、系统、驱动等产品线的领先性。
(二)“借脑”
企业通过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利用大学和科研院的科研实验室和科技人才,与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
1、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如天正集团先后与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温州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技术创新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至目前,工作站已有有效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此外,工作站还参与了1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2015年博士后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团队共有2项研发成果成功推向市场,并实现了全面产业化,已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
2、共建研发中心
如宏秀电气先后与华东电力大学、温州大学、滁州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宏秀电气研发中心,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企业近三年内申报发明专利12项,其中2项已经获得授权;申报并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获得国家版权局关于高压开关及低压断路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著作权12项。“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智能双电源投切保护装置” 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按要求完成。2014年、2015年,完成5项省级工业新产品研发,并通过鉴定验收。这些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转化率达到80%。
3、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如天顺玻璃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2015年,针对新农村建设环境改造项目,双方迅速成立研发团队,开展热固性新材料作为化粪池外壳试验,常规情况下生物化粪剂对SMC材料耐腐性试验,投入三百多万元研发生产的SMC玻璃钢三格式环保化粪池,主要用于浙江省“五水共治”工程,产品供不应求。2016年3月,双方又合作研发高强度A级表面电气箱/柜体用SMC复合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预计该项目将为企业年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
(三)“模仿”
企业通过引入技术,再结合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达到甚至超过原产品技术的水平,或者在某方面具备差别化优势。该方式也是目前乐清民营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如兰普电器投入巨额资金从西门子等企业购买技术,通过模仿和改良掌握核心生产技术,自主设计了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之间的自动切换装置,研发了电子灭弧电路,增加了分段调光功能,大大降低了元器件的使用量。其开发的“高速列车专用交直流大功率一体化控制电源等新产品开发”列入市工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兰普电器与还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并成为其主要供货商。
三、关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乐清的做法,提供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要瞄准当前新技术,通过“引才”或“借脑”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支撑企业转型发展。正确处理好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关系,既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同时,要建立良好的人才鼓励机制,对关键人才给予一定的回报,并将其与创新成果运用相结合,推动企业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运用。
(二)要强化科创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实施创新活动、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要建好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平台,企业要想方设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技术。要加大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依托科技大市场、创客大赛、创新创业博览会等成果转移平台,开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服务。
(三)要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支撑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注重围绕产业、项目引才招才,着力构建“人才+产业”“人才+创业”“人才+项目”等多种模式,加快招引领军人才、专门人才等各层次人才。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产业攻关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才。同时,要优化人才配套服务,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保障、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工作问题,让各类人才能够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一、引言
“新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非所谓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注重商业模式的角逐”,工程咨询企业也不例外。商业模式正频频成为企业经营者们商业竞争的创新法宝,希望凭借良好的商业创新模式实现企业更高级别的竞争。商业的创新模式在工程咨询企业行业也十分火热,商业创新模式是企业盈利的窍门,是较为系统的战略性概念,更是系统分析问题的手段;通过对整个体系中所关联的客观条件,归纳融合、融会贯通以提出挑战性创新,可实现对现有商业模式的革新,从而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工程咨询企业商业创新模式为视角,结合相关的产业基础分析、人力济源、市场营销及管理科学的理论,对我国工程咨询企业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而洞悉工程咨询企业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联性。现金流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对已企业而言,现金的循环交替是企业盈利及资本积累的前提,它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工程咨询企业也不例外。
本文拟对工程咨询企业商业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从基于网络的工程咨询企业,虚拟化组织的可行性研究,知识服务创新的全面整合,工程咨询企业的行业创新,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新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在新形势下工程咨询企业该如何抉择,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相关行业提供理论参考。
二、基于网络的工程咨询企业
1、网络环境下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网络工程咨询企业起步及发展较晚、较缓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可以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网络咨询企业,使得直到1999年,我国网络咨询模式才得到飞速发展。客观而言,网络咨询方式的飞速发展并不是偶然事件,它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对科技进步的认同。网络咨询业发展迅速,同时我们需洞悉工程咨询企业在如此的环境下该如何创新和生存。相对西方及欧洲国家而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还相对落后,加之我国的工程咨询企业起步也相对较晚。在网络信息业发展的今天,工程咨询企业绝不是像传统的方式,仅仅给予些思路、点子等,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须有其独特的理论支撑和理念来引导。网络环境下,工程咨询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信息和商业的综合产物。而我国的工程咨询企业的网络、管理技术及理论依据大都来自西方及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缺少相对本土化、适合我国特有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引。工程咨询企业的创新,并非仅仅把网络引领到工程咨询企业中,需要进行调试和融会贯通。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期,互联网一方面能够作为工程咨询企业与客户的交流平台;同时还可以作为获取信息及资源的快捷渠道。西方和欧美国家的工程咨询企业之所以有很高的行业信誉,最基本的法宝就是有大量的工程实例、大量的数据库资源,以此来作为其工作的支撑。基本上每个工程咨询公司都有自己的信息数据库。通过这一网络,公司注册咨询人员不仅可以全天侯共享信息数据库资源,并可彼此随时相互交流。
2、发展措施
(1)国家对工程咨询企业的管理和扶持
西方和欧美发达国家工程咨询企业的发展有国家的政策扶持作为后盾,发展速度快;同样,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工程咨询企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西方和欧美发达国家为典范,国家对工程咨询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对工程咨询企业税收的减免、经济的自由度、适当的经济赞助、完善的法律作为保障等方面。我国的工程咨询企业要想实现快速、稳步发展,政府部门首先要在税收、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转变现有的管理策略,给企业足够的自由度和宽松的改善环境,实行侧方位监控,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对本行业给予政府政策方面的侧倾,完善工程咨询行业的法律法规,建立行业仲裁机构,以公平调解行业内的纠纷。在有基础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展开同国外咨询机构的竞争,从而提升自我。
(2)强化客户咨询理念
我国工程行业的建设和投资长期以来都以国家为主导,是的我国工程行业市场化的程度较低,大部分工程都掌握的国有企业手中,是的工程咨询企业的地位也相对较低。在当今新世纪时期,国家逐步推行简政放权的策略,也对我国的工程咨询行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咨询企业要以中国梦为目标,采用科学的经营理念,积极提升本企业的科学文化素养,尊重科学并尊重经验。如今在对我国的投资体制进行改革的新时期,我国政府部门可以借助工程咨询公司的职业地位,从而间接实行对投资项目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国家部门和行业上的协会等组织要策略提升工程咨询企业的行业地位,通过舆论力量和政策解读提高社会人员对工程咨询企业的认知度,增强全社会人员的咨询意识。在经济转向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在国际经济体中地位的逐步提高和依存度的逐步加强,也客观上要求国民的咨询意识得到投高和加强。
(3)加强与外界的沟通
一个成功的工程咨询企业都应该采取各种方式时刻保持着与外界的广泛交流,因为工程咨询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中生存、在社会中发展和创新。工程咨询企业同样作为一个系统,一定要有资源、信息、理念和技能的涌入,否则就不能谈发展。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工程咨询企业也应该充分依靠网络通信技术快捷、方便的特点,同社会其他部门积极交流、沟通,汲取外界的长处,提升自己。
(4)战略性品牌的创建
由于以科技、商业及信息为代表的自动化浪潮的涌进,全球的经济理念都转变为以品牌为竞争的时代。工程咨询服务企业把智能服务作为行业的代表,创建品牌优势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我国的工程咨询企业走向世界,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必须采用创新品牌来带动传略创新。但也要知道,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品牌战略,则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引导。
三、虚拟化组织的可行性研究
虚拟化组织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自始至终都长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仅仅是没有提升到标准化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的高度。比如,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部分承包商所则会构建联合体;为了避免产生纠纷和解决这些纠纷的高成本,业主、建设单位及检测单位等都会构建伙伴协作关系;大型工程公司内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也可以看作是组织内部的虚拟构造。因此可以说,组织虚拟化很早就被大家所认知和接收。虚拟化组织的成立需要有一个或者是几个核心的组织机构,它们的职责是引导企业的运行规则、运行方向和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战略,对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作出协调。核心的组织机构对整个虚拟组织的发展方向起到主导作用,它们应该具有相应的实力和必要的经验、以及规模相对完善企业。
四、工程咨询企业的行业创新
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发展历程不算久远,整体还处于偏低的水平,工程咨询企业的内部人员还需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工程咨询企业也要积极更新,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员工是处于整个行业的上等水平,行业整体性把我能力强。80%的人员向专业化人员发展,即擅长某一方面的技能。针对性以及适应性是工程咨询企业最大的特色,在工程咨询方案设计及方案的实施阶段严格采取“一时一策”、“一企一策”。
五、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新理念
工程咨询企业股本的民营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有化,是一种形成由咨询工程师们尤其是核心的咨询工程师团队共同持有公司主要股份的体制,以实现知识资产的快速积累及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的企业发展模式。集约化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目前的发展与资源消耗平衡的理念,不再像以往以高消耗来换取快速发展。集约化发展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现代管理技术和科技更优良的综合,对人力资源更合理的安排、应用,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益的理念。在经济趋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实现我国的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多,国际化战略的工程咨询企业输出是国家产品面向全球化的先头兵。
现金流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对企业而言,现金的循环交替是企业盈利及资本积累的前提,它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工程咨询企业也不例外。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量度,企业的产量计划表、货物存储情况、赊账及销售业绩和回款策略等无不影响这企业的财务现状,也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企业管理人员也必须重视现金流的地位,对现金流有一个完善的了解:首先,工程咨询企业对现金流进行管理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价值的创造,这是保持企业的活力及利益相关企业的硬性要求,也是社会经济竞争下的必然结果、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其次,工程咨询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不能仅仅是一个相对孤立的行为。影响工程咨询企业现金流的因素较多,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内部环境、企业的政策和制度等。在此,工程咨询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步是,实现现金流的再次循环,保证企业不断盈利。
六、结语
在网络信息业发展的今天,工程咨询企业绝不是像传统的方式,仅仅给予些思路、点子等,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须有其独特的理论支撑和理念来引导。
现金流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对于企业而言,现金的循环交替是企业盈利及资本积累的前提,它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工程咨询企业也不例外。
国家也应出台适度的政策行政干预整合资源实行强强联合,从而有计划地发挥和提升我国的品牌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的组织机构对整个虚拟组织的发展方向起到主导作用,它们应该具有相应的实力和必要的经验、以及规模相对完善企业。
集约化发展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现代管理技术和科技更优良的综合,对人力资源更合理的安排、应用,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益的理念。
1、引言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IT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更是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早已确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巩固,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技术型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缺乏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根据对我国传统企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都是采取简单的仿造进行产品的研发,然而,这种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在针对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是企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发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1)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同时对于企业的命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的贯彻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当属日本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模式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日本企业选择将技术创新的思路主要集中于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方面,即通常所说的技术融合的创新思路,其在对欧美技术产品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了本国的元素,使得其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些技术创新思路都为日本企业的快速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以目前的智能手机研发为例,智能机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给手机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然而,在智能机的研发过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智能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而且对于外观和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技术创新的模式在智能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研究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但是其在整体性能和技术创新层面与国外大品牌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针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想使得我国的智能机在整个国际化竞争中获取优势,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创新的模式建设,要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并且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技术发展路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2)企业发展发作用于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需要对其他企业的率先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和借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导致了企业的研发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可以说,无论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创新模式,对其技术能力研发能力都有着很大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在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合理评估,要根据企业的研发能力选择较为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研发能力判断不准确往往会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第二,要根据企业的资金能力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高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然而这部分资金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资金投入能力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模式;第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进程对于技术创新同样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小型企业中容易产生一些技术层面的新思路和构想,然而在一些大型的企业,由于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技术创新能力被无情剥夺,对于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根据对我国目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发展,其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
(1)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即企业进行率先的技术创新,在一种缺乏技术引导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其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和研讨,并且最终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生产的过程。自主创新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泄密风险,然而资金和技术实力是自主创新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自主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企业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还包括后期的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门槛。
(2)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与自主创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采取的是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跟踪和,然后企业通过引进整套的技术设备,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本企业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技术进一步的技术创新,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再次创新。通常情况下,模仿创新对于中小型企业较为适合,这主要是由于其较低的技术创新危险和成本决定的,然而,模仿技术创新模式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企业需要被动的接受技术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目前模仿创新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大型的技术创新性企业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与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主要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缩短企业技术创新的周期。
4、结束语
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的实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技术开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永红.中小企业技术合作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7年10月
1引言
当今世界,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节点纵深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主要交易模式。据国家统计局互联网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总额已达至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由此可见,“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作用于企业的发展日趋重要,如何保证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得到及时的传输、正确的管理、财务信息安全的储存,是现如今企业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内涵解释着手,对“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重新界定,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原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和策略,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内涵解释
22.1“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属性的解读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除了具有一些固有属性外,还有以下特征:快捷性,因为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任何时期,随着网络带宽的扩充,信息传播速度将会日趋加快。共享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可以实现云端共享,达到按需取用的地步。这相较于传统的信息管理,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过去,信息共享范围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财务信息,只有经手人可以接触到,不利于资源配置和调整战略布局【1】。以财务信息为例,在分公司财务指标发生变化时,总公司可以在共享范围内,调用分公司的财务信息,了解经营情况,做出战略调整。多样性,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破了以往信息组合形式的单一性,实现了多种类型的信息组合,例如跨空间、跨媒体、跨类型的信息组合。
22.2“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的重新界定
企业信息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详细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结构的反映,是企业做为一个系统做出动作时的参考依据。对于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主要是企业信息的不断输入和输出,反馈后再输入再输出循环管理过程。在互联网+环境下使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以企业信息流为核心,进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
22.3“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的内涵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整合就是通过数据库的方式,把信息组织为一个整体,集中一些分散的资源,以便于整合、管理、利用和服务,从而实现信息资源优化利用,满足企业业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2】。总而言之,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内涵体现在: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有效信息,能够有效的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能够在获取财务信息时保证其时效性,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数据和信息的利用率,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指导依据,能够稳步提升现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效能。
3“互联网+”环境下原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3.1缺乏“互联网+”环境下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观念
大多数企业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多数只注重统计和整理企业的数据信息,很少关注企业经营信息数据,如企业效益增长、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企业管理者只是归纳企业财务数据和生产表格数据,只能从表面了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情况,无法预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得不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所以相较于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和员工管理。在现如今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管理,所以忽视了大数据信息管理的商业价值,无法对企业发展做出合理的决策【3】。
33.2缺乏完整架构与数据处理方案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不同平台的数据信息。从当前我国企业对于大数据的管理来看,缺乏对企业信息的完整架构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方案。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数据来看,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并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在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把焦点集中于经济效益和盈利上,并没有对非重要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在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缺乏对企业数据框架和处理方案,会对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33.3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包含着对企业财务、生产和人员等信息的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运用大数据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所以会导致一系列的数据安全问题。例如多数企业主要针对服务器终端的财务信息和客户数据进行管理,忽视了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数据安全管理没有保障,很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情况,如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生产数据等【4】。数据安全存在问题,企业管理就会有潜在的经济风险漏洞。一些不法分子会在企业数据信息管理出现漏洞的情况下,趁机钻空子,获取企业信息或者对安全防护体系进行攻击,这样会使企业数据信息丢失,经济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和经营决策。
4“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实施步骤
44.1构建思路
互联网+环境下要做到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建设,需坚持树立“一个中心点”并从这个方面入手:构建大数据集成系统,协同电子商务手段实施。企业分析、处理信息的效率对企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企业要想提升对信息价值分析的质量水平,不仅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还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为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所需,构建大数据集成系统,以利于多种数据的共享和整合,从而进行更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工作,互联网时代为企业把握外部环境和抢占发展先机提供支持。而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商业经营手段,肩负着信息价值有效管理的重要责任,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化价值产物,加强了企业信息交流,一个虚拟的商业环境因此建立,使得企业能够拥有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环境,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由此可见,“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将信息资源组织为一个整体,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之有利于管理和应用,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并按照“评估识别-分析转换-实时反馈”的构建思路来创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
44.2实施步骤
(1)评估识别:建立“一体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并识别现有信息,同时需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估识别”流程,实现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一体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以解决了传统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中的信息滞后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信息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这一步也是“评估识别”流程的重点所在。企业所掌握的信息量大,同时,这些信息也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按照企业价值链来识别信息资源,可以较为完美的评估识别出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有的信息,按企业价值链评估识别出来的信息还可以依据企业自身需求如月季销售、销售量变动、业绩考核情况等来增加相应信息模块,更好地为企业服务。(2)分析转换:确定负责外界信息收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编制、数据同步,实现外界信息分析转换模式的构建。功能包括整合、编制信息和数据同步两个方面。整合、编制信息: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用于收集和处理企业内外部产生的数据,并从收集的数据中挖掘、分析出有效信息,进行信息传输和信息编制,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整合管理。数据同步:即通过云数据库对企业各类数据进行同步管理和实时更新,它涵盖企业信息的方方面面,可依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关设置。(3)实时反馈:在制定新型“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时反馈系统运行过程,并控制系统实现成本。具体来说,应根据动态性管理原则,系统能够评价运行效果,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数据形式的变化情况来不断修正系统的相关功能,使之运行能够更加符合现时之需。
5“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根据“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重新构建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企业所获信息量的剧增,传统的先收集整理,而后加工集成的模式由于其时效性过低而被市场所淘汰。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由应用系统层、信息分析层、财务信息处理层、数据层组成。应用系统层:包括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自身信息处理系统、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如客户、供应商、银行、政府等)与企业信息沟通所产生数据的信息存储系统、企业门户网站。信息分析层:负责外界信息收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编制、数据同步,其目的是为企业战略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企业绩效【5】。财务信息处理层:处理流程包括信息收集和数据、生成财务报表、财务核查审计、信息输出这四个流程。数据层:数据层的核心是云数据库,其信息是由各系统的信息实时汇总而来,云数据库所要求的权限较高,是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来源。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55.1管理体系扁平化
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由原来的线性结构转变为现在的扁平化结构。数据库则被分为两种,一种为动态数据库,另外一种为静态数据库,这样对数据可以进行分类处理,相较于以前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信息管理体系利用数据融合和数据集成,可以打开信息收集的“盒子”,对原有单纯的数据收集转变为深度的数据挖掘,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信息管理体系还可以重新设计界面,内部信息端口与外部信息界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界面,可以两个入口分别进入,同时执行不同流程,互不干扰,并行不悖。管理者可以对内外层进行细化细分,通过二次加密、专人问责的方式,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会出现入侵某一处节点而导致整个系统被入侵的情况。
55.2管理功能多元化管理功能多元化、智能化
以往信息管理模式重点强调的是信息传输、存储信息的职能,现如今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信息分析,拥有支持决策的功能,可以多元化、智能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元化、智能化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管理功能已逐步发展为知识流复杂脑力劳动整合【6】。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催生了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信息管理系统将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以主动性、适应性和组织性为主要特征,为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打下基础。
55.3管理目标绩效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管理理论对于企业来说不在是以往企业创造价值的手段、资源,而是信息本身就具有价值,是资本。企业对信息以及信息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一认识上的改变,使信息管理发生重大改变。企业由原来一味追求经营效率转变为谋求增长投资价值,在价值管理过程中,更重视信息绩效,这种转变强调了信息管理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通过绩效评价可以直观的反映信息管理的成效,使企业具有更加合理的价值观。
55.4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财务信息处理层进行财务信息的共享传递,以达到降低企业及相关各方获取信息成本的目的,并且增加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是指由企业的业务活动及管理活动产生的信息,外部财务信息则是由债权人、债务人、供应商、客户、其他相关利益者及政府部门所产生信息的集成。在一体化过程中,各应用系统跟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相关利益者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7】。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通过共享直接获取相关的财务信息,并将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的依据,相对应的,这些“依据”又会通过管理活动对企业的良性运转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各方依据所拥有的权限,可便捷的登录企业开放的相关财务信息系统,查询自身所需要相关信息,以指导其做出相关决策,例如请求合作,追加投资等。由此可见,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将使企业受益颇多,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为与企业相关的外部利益者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这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收益。
6“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66.1建立企业数据信息管理的商业大数据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数据信息管理,需要依托商业大数据平台,来完成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平台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式,主要通过数据计算服务,提供快速、完全托管的PB级数据仓库解决方案,使企业可以经济并高效的分析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商业价值剖析,从而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提供辅助。首先从企业信息管理安全性来看,基于商业大数据平台的信息管理,能够在企业信息搜集、识别、处理、挖掘、输出等环节,进行信息传播质量与效率的双向控制,以保障整体系统的安全性【8】。其次,在完成商业大数信息平台的构建后,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对自身产品的需求,挖掘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流通、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等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商业大数据平台还具有信息整合的功能,可以通过云服务器的网络连通,来实现跨平台与业务层级的信息数据处理。其中服务器数据仓库负责存储所有搜集到的信息,其多种计算模型支持SQL、MapReduce、Graph等计算类型及MPI迭代类算法,负责数据挖掘与处理,并能够对挖掘到的有用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起整个大数据平台的所有业务连接。
66.2注重注重“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
过去传统企业管理以业务目标、经营效益,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首要因素。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应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引入“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辅助完成企业经营战略的决策。“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数据管理、数据转换、数据驱动【9】。数据管理:是对企业信息的搜集、识别、分类与整理,主要存储在商业大数据平台中。数据挖掘:是对所有有用数据的抽取、转换、转载,能够对多种异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数据驱动:主要通过对企业经营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来完成企业经营业务的决策。因此注重“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优化与策略创新。
66.3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将数据作为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依据
传统管理模式的决策主体通常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其团队,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出现,影响企业信息保障的非结构化数据日趋增加,因此造成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导致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风险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对企业信息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对企业信息管理中非结构化数据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和了解,并在产品生产和用户感受中对这些数据进行添加、采集,不断丰富企业信息数据库内容。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将这些信息管理好,时刻加强监督及检测,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效率。最后,企业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将数据作为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依据。
66.4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现代化信息网络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绩效以及提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也是目前众多企业管理者、学术界以及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从改革开放到2006年底,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而在技术方面,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 。特别是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又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加快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具有的一些独有的特点,使它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大型的企业,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方面有别于其他企业,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和技术的发展规律,综合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概述
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这个概念,后来的国内外学者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创新问题进一步的研究,进而形成现代的技术创新理论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时,技术创新相关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优势主要在于其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有助于形成高效率的经营决策;富有创业精神,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并有较强的能力迅速吸收新技术和创业转产;存在有效的和非正式的内部沟通渠道,研发人员与生产、销售人员联系更为密切,能够更好地沟通和配合等。在劣势方面,主要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不够;缺少技术创新资金;缺少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中介和协作网络等。
在相关文献方面,孙艳(2002)通过考察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提出应该提倡我国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刘友金(2006)从分工发展角度探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形成及其在集群成长中的耦合演进过程,并提出了以集群式创新为路径构建创新链来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赵正龙等(2005)选择了企业技术兼容性这一全新的角度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中小企业为了达到与在位大企业共存并竞争的格局,是通过技术模仿提升技术水平来实现的。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献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创新网络、集群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技术创新融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而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适用性及在具体不同阶段具体应用方面涉及的还比较少。
二、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适用性
本文以创新来源为主要依据,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三种典型模式,分析三种模式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情况。
1.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此来获得新产品价值的一种创新模式。从级别上来说,自主创新是最高级的技术创新模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自主创新模式对企业的要求程度最高,因为自主创新的实现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科研水平,并且能够承受较高的风险。不过一旦成功,则会给企业到来很大的收益。在技术上,其产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成为本行业或相关性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自主创新企业一般属于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入市场的初期企业处于独占地位,能够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转让,也能为企业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虽然一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速度、效率方面比较占优势,但是对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还比较弱,企业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自主开发重要的、小型的技术创新项目。
2.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在技术上确立合作关系,同时保持各自的主体地位,在一段时间内从事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合作创新能够很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和组合,降低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不能为企业自己独有。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偏向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适用于创新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但是对于人才、设施等基础较差的企业更适合进行合作创新,因为它们可以更好的利用高校、研究等公共资源,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时间;通过与其他技术互补的企业合作,能够使交易成本内部化和降低风险,实现技术的协同效应,缩短技术研发周期等。
3.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常用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同时产品的市场化也比较成功。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刚成立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缺乏,人才短缺等,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差,应该首先选择模仿创新模式。相对于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来说,模仿创新在许多方面占有优势。从投入资金来说,模仿创新的投入要少得多;对于新产品的开发来说,实行模仿创新的企业不用花钱就可以直接进入别的企业开发的新市场;从技术风险性来说,新开发的产品在技术方面还不太成熟,产品性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新产品上市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模仿创新是对新产品的吸收,消化和产品细节的改善,技术风险要低得多。在历史上,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许多企业都是通过模仿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历。
但是,模仿创新只是技术创新的一种模式,特别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模式,若想在技术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获世界水平,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模仿创新是一种被动的模式,模仿者只是被动的去适应,不利于技术人员的创新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产品市场的壮大,从长远看,不利于技术创新“质”的突破。
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企业规模、资产、技术创新能力等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成本和成功概率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所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必须建立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还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进化规律。
图 基于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策略
1.创业初期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从资金方面来看,作为一个刚成立的中小企业,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未得到外界的认可,企业资金以自筹为主,从外部获得资金能力还比较弱,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并且企业初期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前期投入,特别是对于技术创新来说,资金投入比较大,并且面临着很大的投资风险。
从创新能力方面来看,企业前期的人力成本也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一般来说不愿意到一个规模较小,各方面都不太完善的小企业来工作。企业若想留住人才,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人力成本,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创新产品的上市都要有一个前期市场导入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被消费者接受,甚至不被消费者接受,这些都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来说,一般都是承受不起的。
所以,从资金、技术人才、风险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企业初期,应该选择模仿创新的模式,能够在较小的花费下和风险下,接触到创新性的技术,通过内部学习,掌握其技术,节省资金和时间成本的投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份额,打开产品销路,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
2.成长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成长期是企业迅速壮大的时期,也是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小企业因为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关闭。
成长期是创新性产品得到认可和不断完善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撑,风险承受能力也得到加强,同时。企业在初期培养的技术人才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已经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和改善。在这个时期,企业应在继续模仿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和高校、研发机构及其他组织合作,进行二次创新,即在企业初期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争取在新技术的性能、外观设计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和突破,以在新产品刚进入市场时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企业应在快速增长期吸纳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以后的发展做储备。
3.成熟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已经在行业内占有一定的份额,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外在形象,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从筹资能力和吸纳人才的能力大大加强。企业能够以较小的投资风险获得更多的利润。此时,企业已经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条件,企业应根据市场条件,主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独占和垄断新产品市场,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旦自主创新获得成功,企业就可以在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获得极大的利润,可以以此为契机,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应该注意的是,企业在选择自主创新的模式的同时,不应该舍弃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应给予一定的保留。因为企业要时刻注意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以更好的为我所用;对有些有价值而又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的新技术应积极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以实现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4.衰退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企业进入衰退期,往往是由于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取得一定的份额或生产的新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人员流失,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新产品带来的利润已经不能够维持企业继续经营下去,企业如继续在此技术上进行投资,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此时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产品改善升级上,跟随其他大企业进行模仿创新,或是同其他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技术,必要的时候实行退出战略。
四、结论
本文在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考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带来的利润,提出了在中小企业不同时期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模式策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中小企业各个时期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高科技中小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等,企业的性质不一样,企业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具体采取的创新策略也会不同,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EB/OL].sdpc.省略/gzdt/t20071214_178956.htm 2007-12-14
[2]张通健,孔胜,李迅.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
[3]赵忠伟.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4]孙艳.技术创新与战略技术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增强R&D能力的分析[J].科研管理,2002,23(1)
[5]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与创新能力集成——一个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目前,学术界对创新模式的划分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按照企业获取技术资源能力来源不同,技术创新可以划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三种基本模式。其中,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主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努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技术创新活动;合作创新是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间联合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互补为前提,有明确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规则,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一种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自主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的技术创新行为。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等将创新分为进取型创新和保守型创新,进取型创新指通过开发新产品成为竞争的领先者的创新,保守型创新指在吸收进取型创新的成果的基础上、在不违反专利法的条件下进行改进型创新。相比而言,进取型创新是推进技术前言,充当第一的创新,而保守型创新是不争第一,但跟上技术前言,有时甚至超越进取型创新的创新。所以,这里的进取型创新和保守型创新分别相当于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
本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协同学理论,探讨不同情况下企业创新模式选折,从而提出,在我国资本实力有限,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保守型创新模式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一、创新的协同效应的生态学诠释
所谓“协同”,相当于生物圈中的“共同进化”,即相互依存的物种交互促进“进化”,以驯鹿和狼为例:狼猎取虚弱的驯鹿使驯鹿群更加强壮;由于鹿群更加强壮,狼必须进化,以便能够捕猎成功。随着时代变迁和共同进化的持续进行,整个系统会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协同、共生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观点,通俗讲,就是事物之间优势互补,发挥“1+1>2”的效应。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没有一个生物,也不可能会有一个生物会单独生存,鲁滨逊也是在有了星期五后才得以生存。实际上,生物体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它们除了竞争有限的资源外,还具有共生性。而企业创新也具有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性质,也具有共生性。我们知道,进取型创新是一种开创性的创新,在生物学类比中,相当于形成一个新的物种,而保守型是一种不争第一的创新,能够吸取经验,相互学习的创新,所以,这种创新能够发挥比较大的协同效应,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进取型创新,就是说,保守型创新有一种共生性、协同效应。
如果我们假设存在一个创新单元,其中,它有两个创新模式可供选择:进取型创新和保守型创新。其中,进取型创新具有风险大、投资规模大、收益大以及协同效应小的特点;而保守型创新具有风险小、收益小、投资规模小以及协同效应大的特点。同时,我们假定,创新具有两种影响因素,一个是阻碍因素A,可能是创新过程中过度模仿,造成剽窃等阻碍创新的因素;另一个是协同效应影响下的促进因素B。创新阻碍参量记为i,创新共生参量记为j,则A和B创新的总作用,即创新的总的效应可以定义为:
δAB=δi+δj,其中δi=(dδAi/δAi)/(dδBi/δBi)为创新的竞争效应,可能是由于知识的分散性等原因造成,也是“物种异地形成”原理在经济中的运用,所以δi0。所以,创新的总效应δAB=(dδAi/δAi)/(dδBi/δBi)+(dδAj/δAj)/(dδBj/δBj)。若δAB>0,说明创新的共生性大于竞争性,总效应为正,创新能够产生正的净利润,这种创新在当前条件下能够生存;反之,当δAB
由于在保守型创新中,δj较大,所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创新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δj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在一定的条件下,|δi|>δj,这样,进取型创新可能更为可取。
如果用纵轴表示创新的竞争效应δi,横轴表示创新的协同效应δj,45线,表示|δi|=δj时,即创新的协同效应刚好抵消创新的阻碍效应,此时为保守型创新和进取型创新的临界值。
二、协同效应与企业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
由于创新分为进取型创新和保守型创新,因此,我们假定:进取型创新成本为C1,创新成功的概率为p1,而保守型创新的成本为C2,创新成功的概率为p2。显然,C1>C2,p1R2。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进取型创新与保守型创新的取舍,这样存在四种情形:
1. 进取型创新概率为p1,保守型创新概率为p2,其结果分别是:R1-C1,R2-C2;
2. 进取型创新概率为1-p1,保守型创新概率为p2,其结果分别是:-C1,R2-C2
3. 进取型创新概率为p1,保守型创新概率为1-p2,其结果分别是:R1-C1,-C2;
4. 进取型创新概率为1-p1,保守型创新概率为1-p2,其结果分别是:-C1,-C2。
所以,Eu1=p1(R1-C1)+(1-p1)(-C1)=p1R1-C1
Eu2=p2(R2-C2)-C2=p2R2-C2
Eu1=Eu2时,p2=(p1R1+C2-C1)/R2,所以,当p2>(p1R1+C2-C1)/R2时,保守型创新比较有利;反之,当p2
实际上,在协同效应发挥作用下,越接近于进取型创新,创新的成本会越来越大,反之,越接近于保守型创新,创新成本越来越小。所以,当协同效应越显著的情况下,即进取型创新和保守型创新的差距越显著时,由于C2
三、总结
对于创新模式的选折,我们应该对于不同的行业区别对待,而不必一味追求进取型创新,特别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资本不足,研发资金少的情况更是如此。有些行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大,我们应该结合我们有限的实力,采用保守型创新模式,达到收益最大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本金提高,研发资金得到加强,创新模式的选择可以逐渐过渡到附加值大的进取型创新;反之,对于协同效应不是和明显的行业,则可考虑进取型创新。
实际上,纳谢德・福布斯、戴维・韦而德强烈主张,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保守型创新达到“从追随者到领先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桂萍,高维义.企业生态系统时代的竞争战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03).
[2]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纳谢德・福布斯,戴维・韦而德,从追随者到领先者的转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唐春晖,唐要家.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随着市场从卖方到买方的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现代创新营销模式:服务营销、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1]。国外一些优秀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展营销创新实践。例如:绿色营销作为一种营销创新模式,成为国外许多企业的新型营销选择。美国生产尿布的企业,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广告促销,强调布尿片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500年才能分解,而纸尿片在土里能够很快分解。于是纸尿片在公众心中树起了“绿色形象”,短短3年,销售量猛增到1.8倍。
国内对营销创新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入中国知识资源库输入关键字——营销创新,进行检索结果有约1700条之多,但是对营销创新模式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这说明国内营销仍然走以跟随为主的道路,营销创新理念尚未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不很丰富、也不尽完善和深入。实际上营销创新等非纯粹技术性创新对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成果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差异化竞争的领先优势,这除了靠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来获得之外,还可以通过营销创新来获得。
二、企业营销创新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营销能力是企业把握、适应、影响、完成市场营销活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能力,它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能力和销售能力[2]。然而,企业营销创新能力作为增强营销能力的主要动力来源,也应归属于企业营销能力,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营销创新能力,国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在此将其界定为:营销创新能力CMI(CapabilityofMarketingInno-vation)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对消化吸收的营销知识、理念、手段进行再加工,从而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营造市场,促进企业内外交互、实现预期目标的创新性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提升营销能力的动力源泉。
提升企业营销创新能力对营销创新战略至关重要,这也恰恰是国内许多企业欠缺和忽略的方面。本文从企业营销创新战略的高度,基于营销能力的积累、营销能力的激活以及营销创新模式三个角度,建立了提升营销创新能力的机制。归纳起来有两方面:
1.营销能力的积累及激活。这表现为营销知识的累进过程,是营销创新的知识储备库。首先企业应该从战略上认识到营销能力积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其次,营销能力的积累和激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整个生命期,其核心是从实践中进行积累,进而寻求或创新出最适合企业的营销方式;最后,要注意营销组织、营销人员、营销模式以及营销理论四大营销知识要素与营销能力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营销创新能力与企业其他能力创新之间的协调关系。
2.营销模式创新。营销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广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营销模式是手段也是关键。企业营销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方式: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以及模仿创新。本文的中心内容即是这部分。
三、企业营销创新模式
1.营销自主创新模式。营销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营销能力的提升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率先性,初期率先者都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能获得超额利润;而后期追随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适应才能进入这个营销创新成果领域。但是同时营销自主创新又需要很高的技术条件、资源投入,且风险性大。其创新过程为:
分析内部营销现状——确定可创新域——建立创新集群——创新可行性分析——自主研究开发——投入营销实践——后续渐进创新
(1)基于自主创新理念的品牌营销。从2002年的1.8亿元到2005年的25亿,王老吉在短短的3年内迅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国性的品牌。它将“凉茶”当作“饮料”卖,改变了传统观念,提炼出核心的卖点,“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了时尚与流行。它还结合此观念重新设计产品的包装,再借助于影响力大的“央视”媒体,提升了影响力和形象,营销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3]。品牌营销是一种典型的营销自主创新,结合自身的产品特性及市场需求,自主研发适合企业及产品形象的品牌进行推广,能获得巨大的成效。
(2)基于自主创新理念的特色营销。营销自主创新要求的就是手段要标新立异,同时又符合企业的实际环境且卓有成效。2006年5月16日,就在诸如燕京等如火如荼地开展奥运营销时,从未和奥运相关组织商谈赞助事宜的雪花啤酒,对外高调宣布了其“非奥运”营销战略。其品牌价值主张是“啤酒爱好者,雪花支持你”,并在广告片中让啤酒爱好者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的口号。雪花啤酒在这场奥运营销的潮流中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将奥运会“重在参与”的精神,通过“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的方式予以体现,以此明显区别于竞争品牌“直接赞助奥运会”的营销手法,实现了自主创新营销模式的制胜之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2.营销合作创新模式。营销合作创新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合作各方在营销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以获得最大的市场营销效果。合作创新过程中合作各方遵循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原则,同时营销合作创新过程中的成本与风险因被分摊而降低。其创新过程为:
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资源共享与整合——部分营销知识互相消化吸收——建立创新集群——共同研发——投入营销实践
联合营销是基于合作创新理念的营销,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品牌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分,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战略联盟、交换或联合彼此的资源、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以创造竞争优势。它的理念与营销合作创新一致:品牌匹配是前提;利益一致是动力;资源共享是基础。
国美电器与电影《手机》的联合营销是一个基于合作创新理念的成功案例。它将商业与文化完美结合,找到了将营销触角伸向文化领域的最佳“切入点”。国美只在《手机》的电影海报上简单的写了一句话:“买手机到国美,我们的选择”,然后让《手机》剧组的众明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样相当于这些明星都在为国美作广告。通过此次联合营销,国美手机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被评为2003年“十大手机销售市场”,同时《手机》也获得了票房保证[5]。
3.营销模仿创新模式。营销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营销创新思路和方法,吸取其成功营销经验和失败的营销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进一步研发更适合企业本身的营销模式,以达到追求最大市场营销效果的目的。营销模仿创新由于是后期模仿别人的创新成果再加以改进,因此往往具有低投入、低风险、市场适应性强的特性,但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其创新过程为:
通过市场敏锐选择模仿对象——进行消化吸收——研究可再创新集群——投入研发资源——营销再创新——投入营销实践——后续渐进创新
营销模仿创新不等同于简单的跟随抄袭,而是在此基础上投入研发资源,进一步改进完善。许多企业对此认识有所偏差,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观点,本文分别举两个营销模仿创新的网络营销例子进行比较。
1998年迪士尼公司将其在线业务与Infoseek整合进行网络营销,建立了这个门户网站,原定的竞争对手是Yahoo。但是由于他没考虑到此网站有自己的特殊的营销环境,如不适合涉及少儿不宜的内容等。仅仅两年时间,迪士尼就关闭了此网站,账面直接损失为7.9亿美元。
2006年4月,芒果网宣布与网易旅游频道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新的芒果网易旅游频道(
[4]网易.雪花啤酒独辟“非奥运营销”战场[J].中国广告,2007,(09).
[5]江波.商业与文化撞出火花——国美电器与电影《手机》联合营销创新案例[EB/OL].http:///su
bmsg/687912.
[6]路甬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EB/OL].http:///politics/2008-01/31
/content_7533162.htm.
[7]向欣.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营销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8).
高校与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两大主体。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是推动经济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加快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旨在根据高校、企业的特点强强联合,快速占领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的制高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及教育改革鏖战。
一、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研发带动型
研发带动型,即校企合资,召集企业技术人员、高校研究人员通过有针对性的科研活动,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一方面,以产品研发为校企合作的纽带与桥梁,以应用产品带动生产过程相关的专业化教学,实施“跟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某一高校与公司合作开发某一种新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就可为企业创造应有的价值,高校的科研活动也变得有意义。另一方面,一旦产品研发成功,公司将投入更多的资金在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训基地上,对构建专业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基地具有重要作用。由此,研发基地具有了开发、研发新产品,培训使用、维护、创新工艺技艺的功能,高校学生不仅能到基地进行应有的技能训练,还能在毕业后深入该产品企业,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技术服务。所以研发带动型协同创新模式对助推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实体融合型
实体融合型,即校企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深度融合,以特训班、特选班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发展同步。首先,高校先后与当地企业或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围绕文、理、工等专业开设特训班,为实现校企联动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校企双方共同分析当前产业发展形势及对人才需求做出合理预测,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招生计划,高校负责招生、教学管理、专业课教学等工作,分批次、有重点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再次,企业开放车间、实验室定期接受高校学生的定岗实训,且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按相应标准给予学生一定的薪酬回报。
(三)智力合作型
智力合作型,即高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智力优势资源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各自内涵,共同打造符合地方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及专业品牌。一是高校各专业积极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积极引进优势智力资源,使企业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目标。二是校企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开发省级、国家级精品专业,开展教改综合试点,完善专业教学的发展。三是遴选示范性高职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组建高校联盟,校企合作提升到联合办学,构建课岗一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四)订单融入型
订单融入型,即推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零距离培养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一方面,高校与资金雄厚、发展灵活的企业合作,举办订单特训班,为一线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满足不同层级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及发展方向与高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前两年或三年掌握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后一年进入企业,学习岗位基础课程,实现顶岗实训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培养模式是基于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一体化而进行的,即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他们可以获得毕业证书与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在顶岗实战中提升专业技能。
(五)借船出海型
借船出海型,即校企合作共建行业性实训基地,引进行业先进技术与设备,校内实训的同时推行社会培训,一体化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高校与企业在企业案例的基础上编写教义及实训教材,联合建立各种类型的培训中心,实现课证一体化。
二、基于联合决策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主要策略
(一)合作办学
一是彻底解决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的难题。高校、企业分属行业发展的不同环节,高校是行业发展的人才集散地,企业是接收人才、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主体。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高校难以稳定维持合作状态,企业随时都可能撤出合作。所以联合办学机制的介入可以有效约束校企双方的权、责、利的分配。
二是制定共同的培养计划。校企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方面,让企业高层管理、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教学改革,详细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高校、企业共同为产学研一体化提供必要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
(二)合作育人
一是加大教学改革,对接产业发展。作为研发的主体,高校要积极推动专业课教学改革,紧紧围绕“2+1”、“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引入先进的产业链、产品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订单式”培养与特训班教学相结合。目前,许多高校都提出“订单式”培养的口号,但这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念上,却未将其转化成实际的行动,以致专业人才队伍仍然在低水平阶段徘徊。鉴于此,高校及企业要积极将“订单式”培养模式由理念转化为实践,并逐渐开拓出以订单培养为主要依托、特训班培养为辅助的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三)合作就业
一是企业接收与自主创业相结合。通过订单式培养,人才的素质越来越高,越来越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能为企业创造应有的价值,企业可直接根据毕业生的能力安排适当的岗位,并对其进行应有的培养。
二是积极推广产学研分散就业模式。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即使高校与企业开展各种合作,但这种合作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学生与专业,所以高校要对学生按产学研划分比例,使每个产业链都有学生参与就业,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四)合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1、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根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有自身特定的国情和战略需求。实践反复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当前,我国产业技术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同时,在某些战略性产业和关系国家安全的特殊行业实现技术自主,就必须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进行自主创新的实践。
2、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全球环境下,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降低乃至取消,发达国家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等新的手段控制市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弱势地位有可能成为影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不确定因素。研究表明,“入世”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和技术转移将出现三种变化趋势:一是国外资本在华投资更倾向于控股或设立独资企业;二是逐步从资本垄断转向技术垄断,高技术引进将会出现新的困难;三是在全球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市场成为远比技术、资本以及自然要素更为稀缺的资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导致国内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更加困难。近年来,外国投资者越来越不愿意合资而要独资,或者控股,目的是把核心技术留住。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加强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
从一个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看,自主创新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和实现目标之后,企业一般在自主创新思想指导下,实施组合创新,即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组合创新的结果,使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技术优势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内部化与外部化的对立统一。这既是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现实选择,也是发展中国家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关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的组合创新,有四种不同的模式:一是高层次混合创新。这种方式是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以此为基础研究技术体系的基本结构,引进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实现全新的技术创新;二是高层次二次创新。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先引进、通过消化吸收再进行二次创新的模式;三是自主型混合创新。这种方式类同于方式一,不同之处是其引进源不是国外的高水平的技术,而是从国内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引进科技成果;四是自主型二次创新。这种方式类同于方式二,所不同的是其引进源是国内的技术和工艺,引进技术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所需的引进费用较少。从企业自主创新的理念来看,组合创新模式实质上是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自主研发为基础,通过技术引进或者国内技术合作实现自主创新;第二种是以技术引进或国内技术合作为基础,通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这种分类方式为我们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提供了组合性的思路。
三、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主要措施
自主创新战略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高投入和高风险,为了成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预期效果,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
1、科学地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向。企业自主创新一般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中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并围绕主业,依托产品创新平台,实施自主研发。对于大的集团公司,可以选择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和承担其主营业务的核心子公司作为载体,组织整个集团公司的力量支持其实现自主创新。对于一般性技术或配套性的技术可以采取其他创新模式。
2、充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自主创新成果。自主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对其自主研发成果要及时申报专利,充分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防止创新成果被复制和模仿。研发成果的产出只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并不表明企业自主创新已经实现,自主创新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依靠市场来判别,因此自主研发成果产出后,企业应该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职能之间的界面管理,加大投入,促进研发成果的市场化,及时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要及时地依托技术和产品平台,开发和形成“产品族”,满足不同市场客户的需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些确实不宜转化的研发成果,可以采取技术转让或作价入股与其他投资主体兴办外部企业方式向外部转移,以增加技术收入,防止成果流失或被无形损耗。
3、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在企业主导下,支持其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的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等能力的集合,是自主创新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及其组合体现出的整体功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企业核心技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建立在经验性知识的长期积累之上,通过组织内部不断的学习而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市场实现,更重要的是加强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学习,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和技术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要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在内部研发基础上,注重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有效整合,丰富知识库,提高知识平台;二要积极参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延伸研究开发链,形成专有技术开发的技术基础平台,在共性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专有技术,保持可持续的自主创新优势;三要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现有的知识基础,它决定了技术学习的基础和技术的努力方向;第二,努力的程度,它决定了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学习效果。知识基础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存量,改变知识基础又取决于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因此努力的程度对于形成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如实施产权激励、创新收益分成等办法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凝聚和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实施自主创新。
4、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竞争的背后是国家之间力量的较量。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弱势群体”,其竞争对手跨国公司的力量非常强大;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往往还借助国家力量,通过提高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限制技术输出、反倾销、反补贴等技术、贸易方面的政策措施扼杀和阻止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防止高技术输出。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在自身不断努力的同时,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在产业共性技术、财税、金融、贸易、政府采购、人才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应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市场、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以及外交环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
(作者单位:1.安徽省经济研究院;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3.炮兵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