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围术期护理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0 14:57: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围术期护理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围术期护理管理

篇(1)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的给药途径[1],是治疗的一种重要措施。婴幼儿由于机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各种器官功能尚未健全,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再加上患儿年龄小、口服药物,多数不配合,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输液治疗室重要的途径,特别是术后的患者。及时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最适宜的液体入量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危险,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45例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手术婴幼儿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9岁。疾病类型:肝门成形术9例,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12例,四肢骨折固定术6例,小儿髋关节成形术10例,马蹄足整形术8例。

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患儿住院后,心理比较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科室情况,帮助家属引导患儿,可以配备一定的玩具,吸引患儿,另外可以向患儿讲述他们喜欢的动画片,说出里面的名字,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让患儿做个坚强的孩子,积极配合治疗。

⑵根据患儿的手术部位来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输液。由于小儿的血管比较细,穿刺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选择血管时既要便于操作又要保证输液畅通和观察。如患儿进行头部手术时,可以选择内踝处输液,若小儿颈、胸、腹部、下肢等部位手术时,一般选择上臂和头部血管,在选择穿刺的时候,注意观察周围皮肤颜色、有无湿疹、破溃等[2],若发现,则要避开穿刺。

⑶狠练基本功,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一次性成功穿刺至关重要,由于现在几乎是一个孩子,家长疼爱孩子,面对不能一次性成功穿刺,心理容易偏激,甚至说出一些难听的言语,影响护士的心情,甚至出现一些纠纷,因此,护理人员仔细查找血管走向,可以通过看、摸、按摩、热敷等方法[3],使血管充盈,便于穿刺。内踝及前臂血管进针角度30°~45°,由浅入深,肥胖儿可以稍微深点,头部血管较为表浅,进针角度在10°~15°见回血后进针方向改为与血管平行推进。

⑷为防止小儿乱动,可以选择夹板固定。由于小儿年龄小,好动,好奇,有时自己可能把输液针拔出,有时由于乱动可能使针头活动,造成穿透血管或者从血管内滑脱。对这些小儿,多数采取夹板固定的方法,用药盒固定小手,用胶布缠紧,这样取材方便,也利于被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而且质量也轻,患儿不适感较小,这样有效的保障了手术的静脉输液。

⑸术中输液的管理:要根据患儿所用的药物和体重等因素,控制输液速度:①选择微泵控制输液器,这样便于控制每小时输液量,进行总量调节;②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理的套管针,如1岁之内的患儿则选择24号套管针,1岁以上的患儿则选择22号套管针,若患儿应用脱水剂加压输液时应选择稍微大一点的套管针[4];③采用头皮针代替延长管,避免术中连续用药,短期输入大量液体时,在套管针的胃部连接一封闭的肝素帽,后面连接一个头皮针,再连接1个三通,之后连接输液器,充满1根0.7m长的延长管需4ml的液体,而1个头皮针只需0.6ml液体,延长管的容量是头皮针的6.7倍,采用头皮针代替延长管,可明显减少两种药液之间用于冲洗管道的液体量,避免给药过程中冲洗管道液体量过多及短期输入大量液体;④当失血量增加,有体液不足的危险时,调节输液器,适当增加输液速度,进行补液,增加血容量。⑤对于手术创伤失液较少的手术可按照2ml/(kg·小时)补液,中等手术按照4ml/(kg·小时)补液,大手术按照6ml/(kg·小时)补液。⑥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输液的先后顺序,由于小儿对进食耐受较差,机体糖及脂肪量少,若手术时间较长,容易引起低血糖,因此,在输液过程中,首先滴注葡萄糖,现输入刺激性大的液体,然后再输注刺激性小的药物,在输注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⑦加强对输注过程中的观察。由于小儿术中处于麻醉状态,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滴注速度,定时观察输注部位,仔细观察输液线路,避免扭曲、折弯等,在麻醉恢复期,患儿容易急躁,要增加观察次数,重点观察输注部位有无肿胀,输液速度有无减慢等。⑧患儿手术后,病房护理人员要做好交接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仔细观察输注部位和输注速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结 果

45例患儿经过护理,一次性成功输液42例,一次性成功穿刺率93.3%,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40例,积极配合率88.9%,家属感到满意44例,满意率97.8%。

讨 论

小儿手术年龄较小,成功静脉输液是做好手术的重要保障,在输液管理中,加强对婴幼儿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狠练基本功,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加强对术中的输液部位和输液速度观察,可以提高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李柳婵.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78.

篇(2)

【关键词】开胸手术;呼吸道;护理管理;效果观察

开胸手术是临床外科治疗食管、肺、纵隔及胸腔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该项手术耗时长、创伤面积大,常可导致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手术的成功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1]。我院在胸外科手术中,针对性地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4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9~67岁,平均42.3岁;食道癌24例、肺癌22例、贲门癌13例,纵膈肿瘤7例,胸部创伤开胸术2例。将以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以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具体方案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戒烟:于术前2周对吸烟患者强行禁烟。为使患者配合治疗,需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术前吸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即吸烟可刺激呼吸道及肺,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分泌,妨碍呼吸管道壁纤毛的清洁功能,致使上呼吸道和肺部并发感染[2]。(2)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腹式缩唇呼吸训练。要求患者取坐位、立位或卧位,先缓慢呼吸2~3min,以使全身放松,然后以一只手轻捂前胸,另一只手位于腹部,口唇开始收拢,行吹口哨样动作,同时使胸部前倾,并做收腹动作,以口慢慢呼气,呼气毕以鼻深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吸、呼气时间比为1:2~1:3,频率为8~10次/min,每日训练2次,每次持续10min。(3)有效咳嗽训练:于术前3d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要求患者深呼吸2次,于第3次吸气末屏气片刻,然后用力咳嗽,使气道内空气冲出,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向上运动,将其排出。每日训练3~5次,为术前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及术后清痰、促使肺复张做好准备。

1.2.2 术后护理[3](1)气管插管和鼻导管的引入:但对肺功能较差患者可与术后保留气管插管,延迟其拔管时间,护理人员须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其移位;术后以氧流量2~4L/min的速度常规吸氧1~2d,对呼吸困难、严重缺氧者,可适当延长吸氧时间,并将氧流量加至5~6L/min。(2)雾化吸入药物:指导患者术后超声雾化吸入常规治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0000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4次/日,10~15min/次,雾化吸入时嘱患者深呼吸,以使雾化后的药物颗粒进入终末支气管,提高药效。(3)叩背助咳:患者取半卧位,护理人员手掌隆空成杯状,以手腕力量叩击于患者患侧,从下至上、从外向内,以使痰栓松脱,同时嘱咐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运动,2~3/次,20min/次,餐前施行。(4)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于术后次日始吹气球,可将气球口包裹于注射器针头帽处,并用胶布缠紧固定,要求患者深吸气后屏气,进行吹气球运动,以促进肺复张、增加肺活量、提升肺功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1.28±2.27)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64±2.95)d,两组间差异显著(P

2.2 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94%,肺不张发生率为0.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17%;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59%,肺不张发生率为14.71%,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1.76%,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中,主要在术前及术后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戒烟要求、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嗽训练;术后对患者引入气管插管和鼻导管,并进行雾化吸入、叩背助咳及肺功能锻炼。通过两组的对比观察得知,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范萍.开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0,25(11):3242.

篇(3)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可彻底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创伤、膝关节屈曲训练等,易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并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焦躁、担忧、抑郁等情绪,无法耐受疼痛,放弃早期关节训练,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疼痛进行护理,可促使患者顺利进行功能训练,减轻疼痛对身心造成的影响。我院针对6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分析,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膝关节病变患者均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3.21±6.87)岁;病程3.8~22.9年,平均病程(10.34±3.42)年;双侧同期置换10例,单膝置换52例。入选标准[1]:符合膝关节病变标准,行一期置换手术,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糖控制欠佳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6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临床可比价值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待患者自诉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和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具体内容为:①入院评估。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详细记录,做好交班工作。膝骨关节炎患者病程长,长期受到疼痛折磨,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对疼痛、止痛药物的认识,并讲解忍受疼痛的危险、疼痛评估措施、镇痛的概念等,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患者疼痛,询问是否对睡眠产生影响,可将床尾摇高,确保血液回流,并给予热敷镇痛。术后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提高痛阈。加强患者和家属的疼痛教育。③术后护理管理。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包括疼痛发生时间、强度、持续时间、部位、对睡眠的影响、镇痛措施效果等。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主动表述疼痛感受,并学会自评疼痛。疼痛干预不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药物镇痛需遵循个体化、三阶梯给药原则,非药物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物理治疗、健康教育、转移注意力等。护理人员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功能锻炼的知识,同时主动安慰和关怀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进而减轻疼痛。及时评估镇痛措施实施效果,若VAS评分

1.3 评价指标 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等。同时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由患者或家属填写,总分为100分,≥90分、70~89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此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后录入Excel,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数据比较经?字2检验;通过(x±s)表达计量资料,独立样本经t检验,如果结果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护理管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下床时间、膝关节功能改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2.2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P

3讨论

膝关节是机体最大的关节,膝关节活动是较为复杂的多关节运动,一旦出现关节病变,会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膝关节病变以手术为主,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常见术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骨科手术创伤大,神经组织炎症水肿,疼痛发生率较高,同时对机体多方面带来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康复,增大了医护人员工作量,甚至引起医患纠纷,难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低风险的术式,但其远期疗效和康复与以下因素相关[3]:①患者主动、意识的进行早期功能训练;②部分患者术后关节出现严重粘连,需再次手术,直接影响关节修复;③术后关节部位疼痛厉害,需给予止痛药,但易引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法较多,为确保术后有效镇痛,并保障早期康复训练顺利进行,需探寻一种合理有效的疼痛护理方案。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改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深入人心,患者在追求疾病疗效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舒适度的关注。我院针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下床时间,膝关节屈曲≥90°时间显著缩短,说明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实现满意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凌燕,高立红,王伟丽,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56-358.

篇(4)

输卵管吻合术就是通过手术方法恢复输卵管再通功能,进而达到再生育目的。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自1995年至2008年共为35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符合再生育政策的妇女施行了输卵管吻合手术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站收治的358例输卵管吻合术受术者均为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不通者,所有受术者术前常规检查正常,月经周期规则,经期经量正常,妇检正常。男方健康,常规正常。年龄24~45岁,29~36岁居多,占81.01%。距结扎时间8个月~15年,3~10年居多,占79.81%。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居多,占95.80%。职业以务农、家务居多,占97.77%。住站时间7~10 d,术后最长7 d,最短5 d。

1.2 麻醉方法 连续硬膜外加静脉复合麻醉。

1.3 手术方法 经腹直视下输卵管吻合。

1.4 结果 本组358例受术者手术过程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经过良好,围手术期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输卵管再通率99.16%,再孕率59.27%。效果满意。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重视术前准备,加强个性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就是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家庭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不同,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更高境界的护理新模式[1]。实践中我们发现:受术者由于丧子(女)不同程度存在悲观焦虑情绪;对手术恐惧、手术成败较为担心;对新环境的陌生与不适;对经济费用的担忧等也普遍存在。针对上述问题,责任护士(首诊护士)必须热情接待受术者夫妇,通过亲切诚恳的沟通交流,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同情、关心,尊重他们对再生育的选择,使他们从心理上信任认可我们,从而增加遵医的依从性。责任护士通过热情细致而耐心的介绍,让每一位受术者及家属对住站环境、手术的基本程序、手术的费用、医生的成功病例、遵医遵护的重要性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减轻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保证受术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术前准备,按妇科腹部手术前常规准备[2]。手术时间以月经干净3~7 d内为宜。

2.2 严格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的要点 配合麻醉穿刺及手术区消毒,保证受术者舒适及冬季保暖;麻醉穿刺成功后,由巡回护士严格无菌操作下给受术者留置导尿,妥善固定,可缩短受术者由术前即留置导尿管而引起的不适时间;正确配置输卵管冲洗液及腹腔留置液。本站常规使用的输卵管冲洗液为生理盐水200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24万U混合液;腹腔放置液为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24万U混合液;保证手术室安静,杜绝不恰当的言语给受术者增加心理负担,甚至造成医源性伤害。

2.2.2 洗手护士要点 洗手护士精力集中,娴熟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前后,如数清点器械、纱布,认真核对冲洗液、留置液,冬季注意加温,严防差错。

3 加强术后护理

3.1 受术者安置 一般术后去枕平卧6~8h即可取自动,注意保证舒适及尿管通畅,冬季注意保暖,加用热水袋时要防烫伤。

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切口、重视倾听受术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妥善处置。

3.3 加强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术后疼痛是手术创伤和恢复过程的必然反应,是受术者不舒适的主观体验,可以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影响康复的进程和结局,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3.3.1 手术前宣教,使受术者能正确面对手术后疼痛,并且学会放松可以减轻疼痛。

3.3.2 手术后舒适可减轻腹部肌肉张力减轻疼痛。

3.3.3 鼓励听轻音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3.3.4 手术前教会受术者在深呼吸和咳嗽时用双手或软枕按压切口部位可以避免缝线被牵拉而引起切口的疼痛。

3.3.5 对于VRS疼痛分级2分(3级)以上者直肠用双氯芬酸钠栓 1~2枚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必要时可用强痛定或杜冷丁肌注。

由于我们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受术者良好的心理预期,术后使用镇痛剂者不足10%。其中99%为单次使用,既减少了用药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减轻受试者的经济负担,又合理科学的解决了手术后疼痛的问题,效果满意。

3.4 术后禁食时间 术后6~8h可饮水,观察无不适可进流质,但应避免进牛乳、豆浆、糖水防止加重肠胀气,手术后24h根据肠蠕动恢复情况过渡到普食。临床上我们发现若待排气后再进食,术后禁食时间已达30~48h,受术者普遍有强烈的饥饿感,甚至发生胃痉挛疼痛。我们认为长时间禁食,既不利肠蠕动恢复,更不利体能恢复,这可能与我们的受术者是完全健康的育龄妇女不同与一般病患有关。

3.5 留置导尿时间 留置导尿期间每日用灭菌王外阴擦洗1~2次。我们一般于手术后第一天输液完毕(术后20~28h)即拔除导尿管,少数体质特好的受术者在手术当日输液完毕(术后10~12h)即拔除导尿管。护士即可鼓励并协助受术者及时床边自行排尿。实践中我们发现术后因静脉大量输液受术者须频繁排尿,若过早拔除导尿管会给受术者造成不便、不适,不利切口愈合和体能恢复;但留置导尿时间越长,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就会越高[3]。因此我们认为留置导尿管以手术后第一天输液完毕(术后20~28h)拔除最科学。

3.6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护士鼓励并协助受术者在拔除导尿管后开始床边活动,注意克服紧张情绪和循序渐进。术后早期活动既有利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也可有效防止坠积性肺炎。

3.7 术后输卵管通液 输卵管通液就是通过导管经宫腔向输卵管注药以防止输卵管吻合术后吻合部位感染粘连,并对轻度输卵管粘连有一定的治疗功效,以保证手术的效果。我们常用的通洗液为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术后我们一般选择输卵管通液3次。第一次通常于术后5~7 d进行(腹部直切口于术后第7天拆线后进行,横切口无需拆线于术后第5天进行)。以后两次分别于每次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冬季输卵管通洗液必须加温,以近体温为宜,通洗液过冷会刺激输卵管引起痉挛狭窄导致通液不畅[4],并加重受术者腹痛不适。

3.8 出站详细告知出站须知,强调于下次月经干净后3~7 d行第二次输卵管通液的重要性,指导有效避孕3个月,以保证手术效果。

4 体会

针对输卵管结扎术后吻合复通的受术者与一般病患在心理、生理表现上的不同,我们除须按教科书做好常规护理以外,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性化护理服务。特别要重视受术者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术后6~8h为宜;留置导尿管安插时间以麻醉穿刺成功后进行为好,留置时间以术后第一天输液完毕(术后20~28h)拔除导尿管为宜,过早和过迟均不利受术者恢复;冬季行输卵管通液必须加温以近体温为宜,以防止输卵管痉挛狭窄至通液不畅、加重腹痛。由于我们的良好护理本组358例手术过程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经过良好,效果满意,经验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赵惠霞,王欣.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讨.护理研究,2005,19(4):642643.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因股骨颈骨折入院的老年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均在60岁-85岁。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抬高下肢并行皮牵引、制动,完善术前检查。在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特别是术后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98%无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优95%,良5%。平均下床时间为4-5天,住院时间为14天。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与活动绝对卧床,患肢制动,可进行肌肉收缩、足趾功能锻炼。卧床患者应防止褥疮的发生。

3.1.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

3.1.3特殊药物甘露醇需快速静脉滴注,250ml在半小时内输完。用药期间关注血压、尿量、肾功、血电解质(低钠高钾)。4并发症

4.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肢体末梢血供等,注意观察有无合并血管损伤。

4.2神经损伤观察患肢的感觉、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4.3感染观察体温、血象变化。留置尿管的鼓励多饮水,每天会阴护理2次,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及早给予拔除。鼓励病人深呼吸、痰液粘稠者给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4.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下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腓肠肌压痛。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

4.5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根据患者活动能力,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

4.6压疮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注意尾骶部皮肤情况。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5术后护理

5.1与活动搬运时可用中单拖住髋关节;抬高患肢15-20cm,外展中立位放置,严禁内收、外旋、患髋屈曲小于90度。术后即可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在病情允许范围内可进行屈伸膝关节、踝泵等功能锻炼。

5.2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高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5.3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5.4呼吸道管理

5.4.1遵医嘱吸氧,保持通畅,观察疗效。

5.4.2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翻身扣背、雾化吸入。

5.5切口护理

5.5.1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渗液。

5.5.2妥善固定切口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量、色、性质。如果引流液短时间内突然增多,颜色鲜红,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5.6疼痛护理

5.6.1评估疼痛的级别,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如调整等。

5.6.2宣教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保证足够的睡眠。

5.6.3疼痛>4分,原因明确的按医嘱尽早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5.7导尿管的护理

5.7.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5.7.2观察尿液的量、色、性状。

5.7.3间歇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尽早停尿管。

5.7.4留置者一天2次会阴护理。

5.8药物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血栓。嘱患者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5-10分钟,必要时延长按压时间。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小血肿出现,偶有过敏反应。

5.9功能锻炼

5.9.1术后当天患肢伸直位,不可内收、过度外翻。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泵练习。

5.9.2术后第一天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锻炼。

5.9.3术后第三天引流管拔除后,增加练习幅度,根据情况早期扶拐杖下地行走。下地时患肢先下地,上床时健肢先上床。6并发症观察护理

6.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敷料、切口引流等。

6.2假体脱出宣教术侧髋关节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严禁内收、外旋、跷二郎腿,患髋屈曲小于90度,翻身时尽量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垫软枕。搬运时患肢避免托、抬。如髋部活动时突发剧烈疼痛、髋部畸形、下肢短缩、髋关节弹性固定,及时通知医生。7教育

7.1与活动患肢抬高15-20cm,防止患肢内收、外旋,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足尖向上)防止关节脱位。3个月内禁止盘腿、深蹲、6个月内禁止侧卧。侧卧时患侧卧位,双腿之间垫软枕,早期使用助步器或拄拐活动。

篇(6)

选取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围手术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21例,女19例,年龄26~71岁,平均48.5岁,已婚27例,未婚13例;对照组有男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8.2岁,已婚25例,未婚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预防感染等。

1.2.2观察组

在此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的亲情护理服务,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此种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前的亲情护理服务:在患者入院后,为其介绍医院和病室的环境,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表现出真诚和热情,给患者和蔼可亲的印象。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对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使其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温暖。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术前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疾病的机理和手术的过程,告知其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手术实行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用品、血液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做详细的记录。术中的亲情护理服务: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血、补液和输药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注意交流时的语速和语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手术结束后,若患者清醒,则需要立即告知其手术结果,避免患者过度担忧。术后的亲情护理服务:术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如患者留有引流管,需要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的状态,避免其脱落和扭曲。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为其解除所有疑虑,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机体恢复正常后,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整洁,注意空气流通,经常更换患者的被褥。每天定期为患者翻身和擦洗会阴,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置入导尿管前注意加强无菌操作。在患者出院时,详细嘱咐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其定期来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护理前后使用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估其心理状况,抑郁指数超过60%为抑郁,焦虑总分超过50分为焦虑;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出现率,患者在出院时填写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的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出现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1.2)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1.1)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1.2.1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1.2.2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1.3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0.05),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篇(8)

骨科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且手术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运用到大量的器械医疗设备,为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做好对应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护理,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骨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体会以及器械和外来植入物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男78例,女42例,年龄24~62岁,平均(37.5±2.6)岁;患者手术类型:92例植入接骨板,8例脊柱内固定,12例膝关节置换术,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采用骨科外来植入物和器械,器械的专业操作性强,医学与器械生产公司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共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1.2方法120例均给予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成立专门的骨科患者护理小组,并制定科学的手术室操作规章制度[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操作技能,从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环节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1.2.1手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应及时到患者病房巡视,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通过查看病历、交谈等方式[2],掌握患者的病情与常规检查结果。仔细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手术的安全系数,术前身体调整方法,要求患者全面配合手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心态变化,当患者出现焦虑、消极等不良情绪时,必须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给患者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手术信心,调整患者身体、心理状态。1.2.2手术过程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相关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杀菌,如垫、高频电刀等,在术中挪动患者时,应指定4名以上的专业人士,利用腰背部垫横单,将患者以平托的方式移到手术床上,保障患者的舒适性。为患者建立其静脉通路,调整好患者麻醉,密切关注患者手术的进行情况,及时给主刀医师传递器械,提升手术的效率。与器械管理人员一起清点手术器械、设备、植入物数量,并做好记录。植入物的产品保证书一式三份,一份须粘贴在护理记录上,放入患者的病例档案,一份须粘贴在植入物的登记本中,另外一份须粘贴在材料登记表中,经由相关医师签字,以备日后查证。1.2.3手术后护理关闭患者体腔前,护理人员、器械管理人员应再次共同确定器械数量。在完成相关工作后,跟台人员应仔细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去污、消毒、杀菌,对器械及时烘干与上油,由双方人员确认无误后,在清洗单上签字。其他手术器械经由护理人员清洗后,须统一送至CSSD中心清洗消毒[3]。此外,护理人员应护送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引流管、敷料更换等方面的护理工作。1.2.4管理器械与外来植入物的方式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与方式,联系对应的器械公司,将手术所需要的外来植入物和器械统一送到CSSD去污中心,手术科室派遣专门的护理人员去到CSSD去污中心,与器械公司的人一起清点核查器械,包括患者的性别、姓名、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植入物类型、数量和规格等。双方人员确认无误后,在清点签收单上签名。CSSD在接收医院送来的器械后,应及时对器械进行清洗、去污、检查包装等,包装中放好5类化学方面的标示卡,包装外粘贴相关指示胶带,标注患者姓名、具体手术时间、主刀医师、消毒负责人等,完成以上工作后,须做好生物监测工作,只有确定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可送到手术室。1.3评定标准护理满意度评定:对手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护理质量进行评定,总分共100分,每项25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4~6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120例骨科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通过调查其护理满意度情况可知,非常满意115例,满意5例,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达100.0%。

3讨论

骨科患者大多采取手术的方式,在手术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大量器械和外来植入物,为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其管理,并配合对应的围手术期护理。首先,做好患者术前病房巡视,提升护理人员骨科专业知识技能,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其次,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器械的应用方式与其独有性能,严格遵守手术操作程序,加强与主刀医师的配合,科学地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避免患者出现其他感染等并发症状;最后,规范地接收外来植入物,保障器械的质量,从而提升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中,对120例骨科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并加入对应的器械和外来植入物管理方式,经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100.0%。综上所述,将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和器械、外来植入物管理用于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马慧罗,王晓娟,王湘萍.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外来器械手术部位相关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260-261.

篇(9)

膝关节镜是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检查及治疗手段,可行膝关节内游离体摘除,膝关节冲洗,清理关节内的致炎因素滑膜切除等手术[1]。由于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彻底,恢复快等优点,深受广大患有膝关节疾病患者的认可,但关节手术属于较精密的手术,手术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因此,需要手术者、护士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方能顺利完成。我院于2008年开展此项手术,共实施手术10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6例,男46例,女60例,年龄19~80岁,平均住院天数3~7 d。其中骨性关节炎25例,膝关节粘连20例,关节内游离体30例,半月板损伤31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由术者完成。麻醉后,手术区域消毒后在膝盖部内外膝眼处各开一个0.8~1.0 cm长的小切口,一个小切口插入关节镜,在其后方接驳摄像和显示设备,可直接观察关节内形态和病变,另一个小切口插入特殊手术器械,在关节镜的直视和引导下进行关节腔内手术操作,具体疾病的手术方法如下:骨性关节炎患者切除发炎的滑膜组织、骨刺;半月板损伤者切除破碎的半月板;关节内游离体患者咬碎并吸出关节内游离体。手术操作结束后,用大量关节腔冲洗液冲洗关节腔后缝合切口,用酒精无菌敷料敷盖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手术室巡回护士术前一日到病房访视患者,要仔细阅读病历,并同患者交谈,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耐心说明手术经过、麻醉方法及手术的安全性及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

2.1.2 物品准备 常规器械包、一次性无菌手术敷料包。关节镜器械:关节探针、关节手术刀、关节手术剪、刨削器、关节套管、钝性管芯及管路系统。影像系统、动力系统、灌洗系统。术前认真调试各种仪器,检查器械设备等是否好用。

2.1.3 手术间准备在层流系统中的百级手术间进行,室温调节至22℃~25℃,相对湿度为50%~60%,术前30 min手术间湿式打扫,用含氯消毒剂的抹布擦拭无影灯及物体表面。

2.2 术中护理和配合

2.2.1 对患者的护理 严格执行手术患者的安全核查制度,巡回和器械护士与术者共同核对确认无误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接好多参数监护仪,后协助手术医生摆好局部麻醉,同时要备好麻醉抢药品及用物,以预防患者出现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务必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在患者局部麻醉后,巡回护士协助术者摆好手术,于患侧大腿根部绑上气囊止血带[2]。

2.2.2 铺单方法 按下肢手术常规消毒铺单。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持续冲洗关节腔造成的手术野潮湿,我们使用一次性手术敷料包,除常规下肢手术铺单法外,还在大腿根部用外科手术薄膜连同洞巾一起环形贴紧,并在膝关节处加铺无菌一次性中单,中单垂到手术床以下的部分用污物桶接好流下的灌洗液,以保持手术野的干燥和无菌。

2.2.3 仪器调试 器械护士在台上连接好管路后与巡回护士共同配合连接镜头与显示器、冷光源、动力系统、灌洗系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仪器连接好后,巡回护士协助调节显示器的亮度,调节动力系统的参数,调节灌洗系统距关节面上0.92~1.22 m的高度,产生大约66~88 mm Hg的压力,以提供安全、扩张、清晰的视野[3]。

2.2.4 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情况,观察灌注液的量,及时补充灌洗液,以免气体进入关节腔引起空气栓塞造成死亡的危险。此外还要注意注意使用止血带时患者容易烦燥,做好患者安抚工作,放松止血带时应与术者沟通,缓慢放气,防止下肢血液骤然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血压骤降,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2.3 术后护理

2.3.1 对患者的护理术毕用无菌敷料敷盖,弹力绷带妥善包扎,松紧适宜,以免引起关节腔积液或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务必妥善处理切下的病理标本。用四人搬运法将患者平稳移至平车,携病历、X线片送患者回病房,要认真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2.3.2 器械清洗 关节镜器械为贵重、精密,具有细、长、锐、极易折断的特点,使用及清洗时应与其他手术器械分开,器械不得互相碰撞,应轻拿轻放。手术结束后专人送供应室按流程完成清洗、消毒、灭菌。器械清洗流程:分类、自来水漂洗、复合酶浸(5 min) 、自来水清洗、去离子水清洗、干燥、打包高压灭菌等[4]。

2.3.3 仪器保养 ① 关节镜仪器要设专人管理,不使用时,要每周进行清洁、防尘、除湿。仪器应放于干燥、洁净的地方。移动仪器或搬动时动作必须轻、稳,以避免因过分震动而导致内部结构损伤。对仪器的操作动作宜轻巧,各种旋钮开关,每次使用后均应复原位。操作应严格按照仪器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不得违章操作。②导线的日常养护:光纤导线、摄像头导线、刨削刀手柄导线、气化仪导线保养勿折、勿散放、干燥放置。导线环绕存放,环绕直径>30 cm,要用编织带相对固定。③器械的养护:管理员应用专用剂上油,放于专用柜内,定期清点,并检查其完好性,手术中有损坏时应及时请领更换。④器械的放置要求:①镜头不与器械一并放置。②导管不与器械一并放置。③镜面保护用软套,主机衔接头盖应盖好,处于关闭状态,特别是防止金属氧化和断开,以保持良好的接触,消毒时再打开。

3 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平均住院天数3~7 d,术后无一例感染,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

4 讨论

膝关节镜是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技术含量高,难度大,为使手术顺利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在整个围术期护理过程中,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做好交流沟通,术中除配合好手术外,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因恐惧而导致的不配合等行为,术后加强护理的同时,还要及时宣教应注意的事项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总之,围术期全面而周到的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郑树主编.外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1):1000.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07-02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手术方式为全麻下肺叶切除术或一侧肺全切除术。由于切除部分肺叶和手术损伤,使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并可引起许多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肺癌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

我院胸外烧伤科2008年1~12月共收治肺癌行肺叶切除术33例,其中,男32例,女1例,年龄45~72岁,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占手术总例数的6.7%,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加强心理护理

肺癌患者往往短时间内得知病情,极易产生悲观、恐惧等不良心理,亲属的紧张情绪可对患者产生负性影响。应关心、同情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强调手术的效果及治愈希望,让患者及家属与同种术后患者交谈,手术患者的亲身体会最有说服力,能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充满信心,接受治疗。

2.1.2呼吸训练的措施

深呼吸的方法[1]包括,①缩唇呼吸:用鼻深吸气,然后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收拢作吹口哨样,缓慢将气体呼出,呼吸须按规律进行。②腹式呼吸锻炼:即一只手轻捂胸部,另一只手轻捂腹部,然后吸气,感到放在腹部的手起伏较大,加强膈肌运动,做深缓的呼吸,以增进肺通气量,缓解低氧。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2]:教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再用力咳嗽,咳嗽时应引起胸腔振动,将气管内痰液排出。

2.1.3 加强口腔护理

患者早晚刷牙,以减少上呼吸道的致病菌。

2.1.4 戒烟

本资料中31例患者有吸烟史,术后出现痰液较多的有10例,占总观察人数的30.3%。因吸烟会增加支气管分泌,降低血氧及增加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对患者手术的影响极大,故戒烟的意义重要。

2.2术后护理

2.2.1 呼吸训练

应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我院通常使用的简易方法有2种:一种是给患者一个气球,让其练习吹气球;另一种是给患者半瓶水,内插一根吸管,让患者口含吸管向瓶内吹气。开始时每次吹5~10 s,每1~2小时训练1次,以后逐渐增加肺通气量,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得到纠正,缓解低氧,预防肺不张发生。

2.2.2氧疗

肺叶切除后,由于肺泡毛细血管床减少、麻醉剂抑制、伤口疼痛、肺膨胀不全等因素,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低氧,故术后常规吸氧。给氧的方法较多,可用面罩给氧,每分钟氧流量为4~6 L/min,直到麻醉恢复。一般术后选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1~2 L/min较好,因为面罩吸氧,会妨碍吸痰、咳嗽及排痰。

2.2.3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2.3.1定时翻身叩背: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每2~3小时翻身叩背一次[3]。叩背时,应随时观察面色、呼吸等情况。方法是:站在患者非手术侧,将五指靠拢,手心成杯口状,利用腕部力量,由下至上,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以利痰液排出。

2.2.3.2 有效的咳嗽、咳痰: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最好的方法。按照术前教患者的方法重复数次,使痰液咳出。但是惧怕伤口裂开和咳嗽引起的伤口疼痛是患者不愿咳嗽的原因,那么可以在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痛剂,向患者讲清伤口愈合与咳嗽的关系[4]。当术后患者虚弱、无力咳痰者,可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咳痰。

2.2.3.3 掌握吸痰的时机和方法:在麻醉恢复期,应密切观察患者,去枕平卧,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呕吐物,以防误吸进气管及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手术当日患者未清醒时,每隔15~30 min吸痰一次,或者按需再吸,吸痰前后应吸氧。吸痰时,将吸管徐徐插入口腔或鼻腔,待吸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的同时,缓慢转动吸管,遇有分泌物处宜稍停留,防止痰液推下。由于解剖上的特定关系,吸管常可深至右支气管中,故在吸痰时,注意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如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早搏、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有变化,则需停止操作,立即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以免低氧。

2.2.4 充分湿化气道

2.2.4.1 由于肺癌患者术后肺组织损伤,切口疼痛,使患者不敢咳嗽、咳痰,使痰液阻塞气道,可通过雾化吸入,解除支气管痉挛,防止分泌物干固结痂,有利于痰液的排出,起到化痰解痉、抗感染的作用。雾化液的配制: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2 ml,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毒8万U,加入一次性雾化吸入器中,每日2~3次,每次15~30 min。使用此法,可使90%的痰液阻塞患者改善症状,将痰液顺利咳出。

2.2.4.2 氧气的湿化:患者长时间吸入氧气,易出现气道干燥,导致支气管分泌物黏稠,痰液不易咳出,造成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吸氧时将湿化瓶装入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使氧气湿化,提高氧分子的弥散能力,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有利于痰液排出,提高氧疗效果,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目的。氧气湿化液,每日更换1次。

2.2.5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为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放置闭式引流的目的是使气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缩[5]。因此护理时注意以下几项:

2.2.5.1 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水封瓶的位置应放置在患者胸部水平下60~100 cm处。

2.2.5.2 患者术后常处于半卧位,若要翻身应采用健侧卧位,避免胸管受压或扭曲。

2.2.5.3 术后初期每30~60 分钟就向水封瓶方向挤压胸管一次,引流管要避免受压、折曲、滑脱及阻塞,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简单方法是观察有否继续排出气液和长管中水柱是否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 cm。如出现气胸的早期症状,首先怀疑引流管被血块阻塞,设法挤捏引流管使其通畅,并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2.2.5.4 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水封瓶长管应置在液面下2~3 cm并保持直立。胸壁切口,即引流管周围,要用油纱布包盖严密。若水封瓶被破损,立即夹闭引流管,另换一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以排出胸腔内的气体。

2.2.5.5 预防感染:每日更换水封瓶里的水。换水时,将胸腔闭式引流管三折夹住,倒掉水封瓶里的污水,换上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500 ml,拧紧水封瓶,放开钳夹,观察水封瓶中水柱波动是否良好。

2.2.5.6 当需要做检查搬动患者时,应夹住引流管,水封瓶可置于床上患者双下肢之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需要妥善携带胸腔闭式引流管,保持封闭系统,不需夹管。

2.2.5.7 观察引流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引流量。术后在水封瓶中的液面贴上胶布条,标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更换的日期,以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术后第1个24 h内引流量可达100~500 ml,色暗红,以后逐渐减少;若引流出的为鲜红色血性液体,且连续3 h每小时超过100 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2.2.5.8 全肺切除者术后应夹闭引流管,每2~3小时开放引流管一次,每次2 min。

2.2.5.9拔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安置48 h后,如肺完全复张;24 h内引流液少于50 ml;无气体逸出,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拔管时,应在引流管的皮内填塞油纱,防止切口未愈合出现皮下气肿。拔管后观察患者有否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

2.2.6 痰液的观察

协助患者排痰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排出的痰液。若患者咳出脓黄色黏痰,多考虑已出现呼吸道感染,应及时通知主管医师,必要时做痰液检查,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2.7术后活动与锻炼

术后活动与锻炼能促进引流,预防肺不张,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的重要方面。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拔除引流管前,应鼓励患者做床上运动;拔除引流管后应鼓励患者做床下活动。运动量以不引起疲倦及疼痛为度,逐步适应肺叶切除术后余肺的呼吸容量。

2.2.8康复指导

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应注意预防感冒,增强营养,保持乐观情绪,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休息,并嘱患者坚持戒烟,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结果

本资料33例肺癌患者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

做好肺癌围术期呼吸道的护理,对提高肺癌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晓彤,陈明君,盛芝仁.老年开胸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8):653-654.

[2]颜柯.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呼吸道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2):60-61.

[3]杨桂霞,武寒玲,沈向红.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10):1413.

[4]廖维芬.肺癌手术呼吸道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6,19(5):984-985.

[5]陆以佳.外科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9-350.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31―02

胸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麻醉、术后活动受限等原因,患者术后肺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痰液分泌增多及清理障碍,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本文对近一年来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从而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2年11月68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2011年同期开胸手术6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种类包括:肺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食管手术,纵膈手术,肺大疱切除术,胸部创伤等。排除病例包括:术前存在感染、合并有糖尿病等。

1.2 开胸手术后并发症 根据病案记录,采集以下几种开胸手术后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两组病例比较无差异性。

1.3 统计学 两组资料比较分析用X2检验,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2 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措施

2.1术前呼吸道管理

2.1.1 健康教育 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呼吸道准备的重要性,掌握相关锻炼方法,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由床位护士在患者入院第二天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协助进行相关检查,并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2.1.2 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1)戒烟 烟雾长期刺激可使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改变及吞咽功能下降、纤毛运动及排痰功能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增加了术后发生肺不张、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机会[2]。因此,患者入院后要反复强调吸烟的危害及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戒烟,一般要求戒烟2周后进行手术。(2)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的术前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3)口腔护理 口咽部细菌是机械通气性肺炎致病菌的重要来源[3]。口腔清洁可减少口腔细菌的数量,对减少开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患者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积极治疗口腔疾病,保持口腔清洁。

2.1.3 雾化吸入 术前雾化吸入可在术前排除肺底部潴留的分泌物,使呼吸道进入最佳状态,有利于手术进行[4]。

2.1.4 呼吸功能训练 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强度,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有:(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预防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腹部鼓起,吸气时用鼻深吸气,屏气1s~2s,呼气时张开嘴,缓慢呼气4s~6s,吸呼比为1:2。(2)缩唇呼吸 指导患者闭嘴用鼻吸气,呼气时将嘴收拢为吹口哨状,使气体缓缓地通过缩窄的口形,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连续练习15min/次。(3)吹气球 鼓励患者深吸气后尽量用一口气将气球吹大,3~4次/d。(4)爬楼梯 可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爬楼梯锻炼,尽量每次3~5层,循序渐进。

2.1.5 有效咳嗽排痰训练 主要教会患者采用两步咳痰法,患者取舒适位,先做5~6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液到咽部,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

2.2 术后呼吸道管理

2.2.1 指导呼吸 保持患者镇静、舒适,取舒适,四肢放松,首先进行5~6次深呼吸,再用力深吸气,然后放松。再次重复,然后一边抑制呼吸一边连续进行轻咳,痰到咽部时,再用力咳出,术后6h护士一对一指导患者实施呼吸方法锻炼,直至患者完全掌握。

2.2.2 协助排痰 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让患者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咳痰及变换,并进行有效地翻身叩背。叩背的方法:自下而上,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叩背,将手掌变为空心掌以适宜的力度进行叩击,叩背时应避开脊柱及切口处,每次叩击1~2min,反复震动,使小气道内分泌物松动脱落。

2.2.3 有效咳嗽排痰 当患者咳嗽时,护士用双手按压术侧胸廓,吸气时双手放松以保护伤口,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先轻咳,然后深吸气用力做爆发性咳嗽排痰,同时食指和中指在总气管处给予压力,使咳嗽时气流加大,将痰液排出。手术后患者应每2h左右进行10次左右的有效咳嗽与深呼吸运动。

2.2.4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临床上预防开胸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可湿润呼吸道黏膜、抗感染、稀释痰液以利于排出,解除呼吸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等目的。一般在全身麻醉清醒后4-6h开始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时患者取半坐卧位,以提高呼吸深度,利于雾滴沉降于终末细支气管。

2.2.5 吸痰 若患者术后痰量较多且较为粘稠而不易咳出,此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可进行吸痰。

2.2.6 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肺复张,加强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活动。具体做法是:(1)术后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应采取半卧位。(2)对术后不能半卧位的患者应经常改变卧位。(3)鼓励患者拔除引流管后2h离床活动,先室内后室外,运动量逐渐增加[5]。对因切口疼痛或担心切口裂开而不愿活动或不敢活动的患者,应充分做好解释工作。

3 讨论

由于胸部手术的创伤和麻醉对患者呼吸系统影响较大,术后咳嗽无力,分泌物增多,黏膜纤毛运动减弱,痰不易咳出,极易发生肺不张、肺炎等肺部并发症,对开胸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和燕.葛存燕.肺叶切除术后护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1206-1207.

[2] 李建华.吸烟对人类健康主要危害的研究进展.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5):284-285.

[3] 陈鸣.府伟灵.陈依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11-213.

[4] 陈道华.开胸术后患者氧气射流雾化吸入方法的改进.护理学杂志.2008.23(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