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务智能化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8 17:32: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智能化案例

篇(1)

一、引言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驱动下,企业进入了数据价值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形成了数字化商业的新范式,数据+算力+算法将成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财务活动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成为智能财务的时代特征。从未来人才需求导向看,传统核算会计将逐渐让位于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管理会计,而业财一体数字化核算能力、专业智能化工具应用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将成为数智财务人才的重要支撑,这也是未来会计专业教育的重点和机遇。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管理为导向的财务工作方式,管理相关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必然超越会计本身,是同时兼备记账、核算、管理、分析、决策功能的会计,其管理思想与方法是天然的业财融合工具,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桥梁与手段;管理会计的另一个核心要求是价值相关性,管理会计需要针对管理行为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是管理与价值创造之间一个天然的纽带。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已超过两千万,但其中能承担管理会计职能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会计缺口超500万,企业亟需管理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的输出地,如何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准确把握企业数智转型需要,构建融合“数智”理念与新兴技术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框架,培养符合数智时代需求的“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数智时代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变化与供给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和数智技术助推管理会计发展。自2013年以来,财政部将管理会计列为会计改革的重点方向,相继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这不仅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转型升级要求,也给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互联网+”对商业世界的渗透以及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数据与效率成为企业转型中的关键词,财务人员角色由会计向顾问转变,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数智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财务人员工作重心向管理会计转移的效率和质量,成为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契机。在政策与数智技术的双重推动下,管理会计将成为引领会计“升级”,推动“大数据+”战略落地的有效工具。(二)企业数智转型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迫切。“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组织形式逐渐从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演变,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企业战略协作层面“数智化”“精准化”与“实时化”的要求是提升“业务→财务→决策”适配性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的财务体系存在信息滞后、决策滞后、行动滞后等突出矛盾,与新兴业务发展不匹配,企事业单位的智能化财务,将转变为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战略财务、业务财务与数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数智技术的结合将为“业财融合”“技财融合”“人财融合”构建联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加持不但能促进交易与分析的融合,提升财务效率与数字化水平,同时其新型智能化财务信息系统还能实现税务、财政、金融系统信息的集成,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经济业务的实时、深度和无缝链接,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数智时代,科技、产业与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的财务工作环境,新的财务工作环境需要新的财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财务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须改变“重财务、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全面改革和创新,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兼备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及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见图1)。(三)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匹配情况分析。数智驱动下,企业对于传统财务会计的需求正在锐减,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数智化人才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是不匹配的,供给数量上整体供大于求;供给结构上低端人才过多,中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同时财务会计供给过剩,管理会计人才不足。究其原因,作为大量人才供给单位的高职院校,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支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传统财务会计类课程占比较大,管理会计类课程设置单一,缺少业财融合管理能力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而且,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类课程不同的是,其横跨了管理学和会计学两个学科,“为企业管理服务”与“会计信息”之间彼此交融、互相补充,数智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二者之间的融合互动,数智时代的“跨界”和管理会计的“跨学科”的特质,以及专业知识的融合性和职业技能的多元性,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寻求在学科交叉、跨界融合上的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创新与变革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一个高度完善的信息环境,而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基础设施滞后,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基础与技术建设亟待完善。由此可见,当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脱节,实践教学难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局面尚未形成,这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数智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转型路径

(一)拓展管理会计就业面向,重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数智时代,企业对价值创造型财务人员的需求剧增,传统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新商业时代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业财融合为导向的财务工作需求。为此,需要重新定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满足企业财务转型需求,以管理为导向的,面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相关会计信息数据分析等职业领域的,熟练掌握信息数据分析工具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本文参考2019年2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就业方向、实务要求、所需数智化工具、技能要求、知识储备等方面构建数智驱动下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要素框架(见表1),以期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指明方向。(二)建设学科交叉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当会计教育的核心转变为“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后,课程体系也要相应地从单纯的业务核算型向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型转型,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为基本理念,构建涵盖会计、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科学与应用等跨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数智技术理论基础三个层面,具体涉及财务会计账务处理与报表编制、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与主要工具方法的运用,以及大数据挖掘、处理与可视化分析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围绕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与考核五大职能展开,具体包括:数智驱动下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财务共享流程的分析与优化;责任会计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等。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业财融合”“流程把控”“决策分析”与“跨界融合”等能力为导向,可以开设企业全景运营仿真项目、大数据财务分析、企业财务共享沙盘模拟、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专家实务课堂可以聘请管理会计领域或大数据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校外专家,面向会计专业学生开展不定期的实务案例讲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长见识,提升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校内课堂尤其是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提升实务技能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更新各类硬件,Python、Hadoop等大数据智能处理软件,以及ERP沙盘模拟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系统等,以满足数智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三)完善平台建设,构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过分注重会计核算类技能训练、对企业业务流程认知不够、企业决策分析类实践教学不足、数据分析技能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数智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发展需要,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建立。一方面,在实践平台搭建上,应以企业真实场景为教学情境,引进覆盖管理会计规划、预算、预测、决策及考核等职能,展现整体业务流程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平台,搭载先进的数智技术,以企业流程、业务经营案例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另一方面,在实践方式上,鼓励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会计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实现全要素、全过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企业和院校双育人模式,搭建集教学实训、生产实践、产业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相互衔接、补充与完善的产教深度融合体系(见图2)。即学生完成管理会计理实一体教学实训后,借助平台开发面向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的任务式培养项目,进入真实项目模拟实践,通过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为生产实践积累企业真实工作业务与流程的素材和资源,进一步按照标准化流程和体系拆分为教学实训所需的典型管理会计工作业务与案例,形成开放式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实现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自我生成和补充,实现专业技能提升与教学经验积累“双管齐下”,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四)打造跨界融合的教师创新团队。传统会计专业师资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多来源于会计或临近专业,在数智时代,已无法满足管理会计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因此,亟需打造融合会计、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教育背景的跨界融合教师创新团队。同时需积极推进企业实务专家进课堂,探索打造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务导师共同参与的管理会计精品课程群,以加强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务发展的对接与联系。(五)改革创新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与方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内容落后,交叉重复,内在逻辑关系不清,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研究、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较弱;三是案例资源的适用性较差,缺少与时俱进的、综合性的“本土化”案例,学生缺少对管理会计实用价值的切实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数智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完成传统“讲授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完善基于“探索+实践”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与资源体系建设,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相结合的,搭载项目教学、翻转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元混合式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修正,重视提升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提炼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真实运作案例,努力克服国际管理会计案例与先进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水土不服”等问题,提高预期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跨界融合为特质的新商业对会计及相关行业影响深远,对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传统财务会计亟待向管理会计转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跟企业转型和技术变革,将数智技术与管理思想深层次地嵌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以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团队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创新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化腾等.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曲晓辉.基于财务云的企业战略转型及人才培养[R].教学研讨会报告,2018.

[3]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92-94.

[4]贺颖奇.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20,(08):115-127.

[5]孙刚.大数据驱动下业财融合导向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财会月刊,2021,(02):88-93.2019,(19):44-49.

篇(2)

一、财务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概述

1987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了一份管理指导特别报告“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简介”,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自此,西方财务和会计界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在会计、审计和财务分析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专家系统来解决复杂的财务分析和会计决策问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专家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建立相应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和经营决策智能化,从而使得现代会计系统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后,向智能化迈进。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分成以下四类:

1.财务分析专家系统。成功的财务分析可以确定某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投资或信用评估风险等级。由于会计和财务业务职能的复杂性,有些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跨越多个问题域。例如,根据专家系统的输入和相应的输出建议,解决分类问题的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可能又属于诊断或纠错问题。

2.合成专家系统。具体包括:(1)在相对较小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配置目标集,如管理商业贷款组合计划的MAEBLE专家系统;(2)在相对较大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设计目标集,如个人理财设计PLANMAN专家系统;(3)设计采取行动的规划专家系统,如审计规划EXPERTEST系统等。

3.组合专家系统。这类专家系统主要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组合分析,如:控制风险估计系统,诈骗检测系统,风险估计系统APX。

4.财会知识传授和职业教育专家系统。如国际上一些大会计公司内部使用的培训专家系统,和辅助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的专家系统。实践证明,这些系统可以让没有专业经验的人员有效获得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相关知识。

二、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基本结构

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是一种工作在专家水平上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专家的专门知识和推理能力,解决通常情况下难于处理的问题。需要人类领域专家宝贵的经验、智慧与思维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财务和会计领域,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是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财务会计专家系统中的解释模块主要是用于推理过程的解释,回答相关财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系统的透明性就是由解释模块来实现,而这种透明性是专家系统所必需的。有了透明的解释功能,由结论可以反过来追踪推理机调用了哪些规则,在分析推理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财务数据和特征信息。财务和会计领域的许多问题非常适合利用专家系统来求解,如审计、税务、管理会计和职业教育等。财务分析师、审计专家和金融专家在会计实务中获得许多珍贵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有的是无法在文献中获得。如果把这些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累积、保存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其在职业教育和帮助非资深财务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建模步骤

在利用专家系统来描述和解决一个财务和会计问题时,其建模过程有6个步骤。下面以租赁业务为例,介绍其建模过程:(1)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如承租人有两个租赁选择:经营性租赁和资本性租赁。(2)确定相应的规则。区别经营租赁和资本租赁的四条基本规则是:第一,所有权转移;第二,存在采购契约选项;第三,使用大于75%的资产经济寿命;第四,租赁费用的现值超过90%的资本市场公允价值。(3)确定规则应用的程序(推理机)。如租赁业务中,在租赁结束期末,将所有权转让给出租人的是资本性租赁,不管出租人在租赁期内是否使用完75%的资产使用寿命。这样第一条规则应该是判断租赁期内所有权是否转让。(4)每条规则的所有术语必须明晰定义。如租赁期不仅包括租赁初期,还包括其他各自租赁期间,在租赁期间,假设租赁延长是合理的、肯定的。(5)在一个规则应用前,首先按事实匹配,选择何种测试。如要知道租赁期间,必须知道租赁是否有何契约更新选项;计算最小租赁费用的现值时,必须知道是否确保残值,而且承租人是否了解出租人采用的贴现率。(6)用何种计算法,确定一个规则启用,例如,在应用第四个规则时必须计算现值。

四、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在开发面向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专家系统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专家和知识工程师以及规则的提取,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问题称为知识获取。影响专家系统知识库质量的五个主要决定因素是:领域专家;知识工程师;知识表征方法;知识的提取;问题域。由于专家系统在判断问题时,表现出知识的不完备性、知识获取的“瓶颈”以及较差学习能力、推理能力的“脆弱性”等问题。为了克服财务管理和会计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随着专家系统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人们研究如何通过合理使用专家系统技术本身改善其性能。另一方面,由于专家系统中的知识类型不断增加,单一的知识类型和问题求解方法给专家系统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复杂问题的求解要求。为使系统更加有效地工作,同时采用多个问题求解器处理一个复杂问题成为必要。

参考文献

[1]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Joyce Bischoff.数据仓库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34-38.

篇(3)

    一、财务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概述

    1987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了一份管理指导特别报告“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简介”,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自此,西方财务和会计界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在会计、审计和财务分析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专家系统来解决复杂的财务分析和会计决策问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专家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建立相应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和经营决策智能化,从而使得现代会计系统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后,向智能化迈进。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分成以下四类:

    1.财务分析专家系统。成功的财务分析可以确定某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投资或信用评估风险等级。由于会计和财务业务职能的复杂性,有些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跨越多个问题域。例如,根据专家系统的输入和相应的输出建议,解决分类问题的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可能又属于诊断或纠错问题。

    2.合成专家系统。具体包括:(1)在相对较小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配置目标集,如管理商业贷款组合计划的MAEBLE专家系统;(2)在相对较大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设计目标集,如个人理财设计PLANMAN专家系统;(3)设计采取行动的规划专家系统,如审计规划EXPERTEST系统等。

    3.组合专家系统。这类专家系统主要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组合分析,如:控制风险估计系统,诈骗检测系统,风险估计系统APX。

    4.财会知识传授和职业教育专家系统。如国际上一些大会计公司内部使用的培训专家系统,和辅助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的专家系统。实践证明,这些系统可以让没有专业经验的人员有效获得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相关知识。

    二、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基本结构

    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是一种工作在专家水平上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专家的专门知识和推理能力,解决通常情况下难于处理的问题。需要人类领域专家宝贵的经验、智慧与思维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财务和会计领域,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是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财务会计专家系统中的解释模块主要是用于推理过程的解释,回答相关财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系统的透明性就是由解释模块来实现,而这种透明性是专家系统所必需的。有了透明的解释功能,由结论可以反过来追踪推理机调用了哪些规则,在分析推理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财务数据和特征信息。财务和会计领域的许多问题非常适合利用专家系统来求解,如审计、税务、管理会计和职业教育等。财务分析师、审计专家和金融专家在会计实务中获得许多珍贵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有的是无法在文献中获得。如果把这些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累积、保存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其在职业教育和帮助非资深财务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建模步骤

    在利用专家系统来描述和解决一个财务和会计问题时,其建模过程有6个步骤。下面以租赁业务为例,介绍其建模过程:(1)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如承租人有两个租赁选择:经营性租赁和资本性租赁。(2)确定相应的规则。区别经营租赁和资本租赁的四条基本规则是:第一,所有权转移;第二,存在采购契约选项;第三,使用大于75%的资产经济寿命;第四,租赁费用的现值超过90%的资本市场公允价值。(3)确定规则应用的程序(推理机)。如租赁业务中,在租赁结束期末,将所有权转让给出租人的是资本性租赁,不管出租人在租赁期内是否使用完75%的资产使用寿命。这样第一条规则应该是判断租赁期内所有权是否转让。(4)每条规则的所有术语必须明晰定义。如租赁期不仅包括租赁初期,还包括其他各自租赁期间,在租赁期间,假设租赁延长是合理的、肯定的。(5)在一个规则应用前,首先按事实匹配,选择何种测试。如要知道租赁期间,必须知道租赁是否有何契约更新选项;计算最小租赁费用的现值时,必须知道是否确保残值,而且承租人是否了解出租人采用的贴现率。(6)用何种计算法,确定一个规则启用,例如,在应用第四个规则时必须计算现值。

    四、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在开发面向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专家系统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专家和知识工程师以及规则的提取,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问题称为知识获取。影响专家系统知识库质量的五个主要决定因素是:领域专家;知识工程师;知识表征方法;知识的提取;问题域。由于专家系统在判断问题时,表现出知识的不完备性、知识获取的“瓶颈”以及较差学习能力、推理能力的“脆弱性”等问题。为了克服财务管理和会计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随着专家系统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人们研究如何通过合理使用专家系统技术本身改善其性能。另一方面,由于专家系统中的知识类型不断增加,单一的知识类型和问题求解方法给专家系统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复杂问题的求解要求。为使系统更加有效地工作,同时采用多个问题求解器处理一个复杂问题成为必要。

    参考文献:

    [1]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Joyce Bischoff.数据仓库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34-38.

篇(4)

1 问题的提出

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开展在我国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作为后起之秀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快速发展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在系统辅助工具的优化略显不够,相关配套机电设备的系统信息缺乏整合。一些机电设备厂家针对各自产品架构了相关的系统配置,例如南京普天集团的布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设计步骤,但是功能单一,局限性强,缺乏对产品兼容性的思考,因此,在一些智能化建筑工程当中由于兼容性不够出现故障率频繁的案例比比皆是。由此,笔者提出了构建一个将多品牌、规格的机电设备整合在一个开放、安全、可拓展的系统平台,从而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2 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开发出来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能较好兼容建筑工程当中的其他设备,且具有较高可靠性。在系统的总体设计之前,需要遵循一定的工程设计原则。

(1)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2)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多部门协作,不同的部门人员分配不同的权限;

(3)注重系统的可拓展性,机电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协同系统应该实时的反应整个市场的动态情况。

(4)开发的协同系统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的标准和规定,方便维护和升级。

2.2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富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对安全、人性化的安居生活也越发重视起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需求成为了可能[1]。而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也带动了智能化建筑行业的发展。“智能3A级写字楼”、“智能办公楼”等字眼频繁出入在公民视线当中。智能建筑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差别于传统建筑的新问题。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将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患问题罗列如下:

(1)一个智能化建筑工程系统往往都是十几家单位一起协作,工程所配的机电设备厂家可能达到几百家,这些机电设备的采购、配置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繁琐的流程很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给工程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2)虽然生产企业都是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来实施的,但在设计过程中大都需要结合自身经验来进行设计和配置,这也导致人工出错的几率较高。

(3)智能化建筑工程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几十个系统子工程都是由专员进行设计和配置的,这部分人对于机电设备的参数配置非常熟悉,有自己的设计配置经验,在各个子项目协同合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旦这类人才流失,对于智能建筑企业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4)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一些机电设备在一到二年内就可能被新更新的设备所代替。因此,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及时洞察市场行情,草拟出最为优化的配置方案供客户参考。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智能化建筑行业和企业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协同系统方案,预计使用本系统之后可达到以下的目标:

(1)缩短了系统工程设计时间和步骤,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交互技术,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为建筑企业提供设备选购数据库,数据库中的设备基本信息能够实时的反馈给建筑企业,为企业制定决策提高参考。

(3)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协同系统查询到统一的设备信息,减少了数据冗余,有利于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实施。

2.3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总体架构

智能化建筑工程当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应该包括机电设备的基本资料、材料的配置和管理、成本计算、子项目之间的集成、远程服务等等。总的归纳起来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设备配置管理模块、协同设计模块、工程成本计算模块、远程服务模块。

其中,设备配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各个机电设备厂家的品牌、型号、报价、采购折扣等等;协同设计模块主要包括具体的工程设计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各个子系统模块的设备情况;工程成本计算模块主要包括各个子系统的成本和明细;远程服务模块主要是总部数据库与各个异地客户端之间的协同工作,方便总部人员对异地工程的监管。

3 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中设备配置数据库的研究

为了保证企业数据库的安全有效性,在关联数据库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策略来保护企业秘密。其中设备配置数据库的选择就是构造安全策略的第一步。笔者选用SQL Server 2000对数据进行管理,不仅仅能够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在保证数据安全性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用SQL Server 2000在对下面的客户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减少了服务器处理数据的内存占用和CPU占用,有利于提升数据采集的实时性。

系统整合的数据都放置在数据库当中,各个客户端通过ADO与服务器数据库进行连接,建立数据通道,这样能够保证服务器端与各个子客户端之间的数据的实时性和一致性。通过连接Internet,异地工程部或用户能够从服务器中获取数据,实现远程服务的工程管理功能,这对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2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中远程信息交互技术研究

远程信息交互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与B/S体系结构,是基于C/S体系模式的一种改进结构。B/S模式下,异地工程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对总部的服务器进行访问,特别是一些现场设计人员、营销人员需要实时的与用户交流,帮助他们了解整个建筑工程的运作和成本投资。而对于总部的设计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快捷的数据处理成效、安全的设计环境,因此C/S模式更适合在设计人员内部使用。

因此,为了满足整个系统的需求,笔者决定采用B/S与C/S的混搭模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根网线将电脑连上Internet,就可以通过浏览器实时的查询到工程建设进度情况。而各个异地工作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被分配了不同的权限浏览总部服务器来获取资料。C/S与B/S混搭模式的优点就是系统层次分明、安全性有保障,既保证了处理数据的高效性,也保证了企业数据库的安全。

图1 B/S与C/S混搭的协同系统模式

4 结论

篇(5)

“工业4.0”纳入“两化融合”路线图

在2011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理念被首次提出。它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并由此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代表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通过制造新秩序的重新建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可以看出,“工业4.0”与我国力推的“两化融合”战略具有很高的共通性,两化融合是工业4.0实现的基础,中国版的工业4.0某种程度上即等同于两化深度融合。专家指出,互联网正在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并将取代传统的机械和人工生产模式。

工业4.0以生产流程为基础,融合“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实质是聚焦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联动整个制造产业价值链,帮助制造企业提升运营效益,化解生产成本攀升的压力,并以工业智能化推动生产力跃升。

在德国智能工厂典范西门子安贝格工厂,“工业4.0”产生的运作绩效非常显著。分解生产管理指标会发现,在交期承诺上,安贝格已实现100%小量客制化订单以及100%订单24小时内交货;在不扩厂、不加人的基础上,安贝格的生产量提高了8倍,良率高达99.9988%,而同时,安贝格的库存水平接近于0。

将德国提出的“工业4.0”理念纳入中国“两化融合”路线图,消除其水土不服的弊端,无疑更符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重新定义制造产业

有专家曾指出:“互联网进一步向制造环节渗透,并彻底改变制造业。过去的制造只是一个环节,但随着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加剧,它的含义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构成了闭环,从而彻底改变了工业的生产模式。”

伴随着“工业4.0”浪潮而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迫使制造业必须重新思考经营战略与商业模式,如制造服务化、定制化。

未来的一切产业市场脉动都将扭转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意味着就连最为传统的制造产业也必须接近顾客才能迅速地响应市场。

如今,在C2B(Customer to Business)和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模式下,消费者在制造厂商自有的营销平台上直接下单的情境已不再只是脑海中的画面而已。个性化订制、按需制造、众包众设、异地协同设计、微电商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与用户交互、让用户吐槽、最终由用户定义”对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彻底的颠覆。

对制造业而言,能否为客户量身订制服务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甚至能否存活的关键因素。

正如《风口:把握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创业新机会》一书中所言,通过与产业上下游族群“合谋”,企业的生产及研发方式得以改变;通过物流智能化、去中间环节化,企业的物流及销售方式得以创新;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本获取方式也变得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企业价值的创造方式。

建构“工业4.0”驱动变革模型

作为“工业4.0”的两大主题之一,智能生产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已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武装车间的制造企业非常关注的议题。

自动化并不等同于智能化。应用了自动化设备,建立了无人化工厂,企业就实现了工业4.0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互联工厂的探索实践中,实现智能化生产,走向智能互联,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是必须恪守的核心。

从工业1.0、2.0、3.0,再到工业4.0,作为服务本土制造业时间最久的ERP厂商,30余年来始终关注中国制造产业的变迁,同时拥有超过5万家的庞大制造客户群体。

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的鼎捷软件认为,在ERP、APS、MES等软件系统支撑下,在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生产,将会带给制造企业更为智慧的运作,催生更大的生产效益。

据鼎捷软件总裁叶子祯介绍,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沙锥模型”原理,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策略划分为不同层次,并对应“工业4.0”理念中的不同驱动变革的类型,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从最开始阶段的追求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进阶到互联网时代要求的高速度,再到产业领先企业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必须首先准确定位自身所处发展阶段的关键策略,再找到与“工业4.0”的对接点,才能借用对应的解决方案,准确跨入“工业4.0”的追逐战中。而这也是鼎捷软件现在及未来将要协助制造企业伙伴实现的目标。

在追求“低成本、高质量”的策略指引下,企业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化转变人工生产实现,这样的策略定位对应“工业4.0”的“智能工厂”驱动类型,可采用设备自动化(FA)的系列解决方案。在实现了设备自动化后,这类企业就具备了智能化的能力。

定位在“高效率、高速度”策略的企业,对应“工业4.0”的“智能生产”驱动类型,在这个阶段,ERP等软件应用成为核心,它能与智能工厂的自动化设备串接起来,很好地连接制造执行系统。

而在最高层次的创新策略阶段,对应“工业4.0”的“智能互联”驱动类型,在这个阶段,“随需而至,随需而制”是核心诉求点。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企业实现纵向、横向的全面整合,形成从研发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的完整价值链闭环。同时,随着转型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企业的商业模式也从B2C转向C2B。

“智能生产是鼎捷最擅长的领域,也是过去30年一直在钻研的领域。而为了帮助处于不同策略阶段的企业抓住工业4.0的契机,鼎捷的商业模式会相应的向上(智能互联)和向下(智能工厂)延伸,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价值服务。”叶子祯认为,转型喊了那么多年,这一次对企业而言,真的不一样。

共创智能制造生态圈

在面向“智能工厂”的商业模式拓展上,鼎捷已积极行动,并有所举措。近期,鼎捷与研华科技的战略合作尘埃落定,这意味着鼎捷为企业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将贯穿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及智能互联三大驱动环节,未来交付给用户的将是全周期、一体化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智能系统产业的领导厂商,研华科技在中国台湾上市多年,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21个国家、92个主要城市,拥有超过7000名员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集成、硬件、软件、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服务和全球物流支持等产品与服务。在设备自动化领域,研华科技更拥有覆盖运动控制、机器视觉、人机界面、工控运算平台、PAC运算平台、数据采集及电机驱动等多个种类的丰富产品系列。

此次战略同盟的达成,鼎捷可借助发达的物理信息系统(CPS),弥补自身在物联网层级解决方案的不足,提供给客户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圈。而研华科技将会借助鼎捷ERP、ERPII等全系解决方案,弥补其在“工业4.0”智能制造顶层架构中信息化能力上的不足。

在鼎捷与研华这样的外部智能系统厂商共同构建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生产线的物料将会被快速的标识为信息产品,并通过CPS系统快速在物联网中进行交互,同时将信息提交给MES系统和顶层的ERP、PLM等与生产计划、物流、能耗和经营相关的系统。最后指令通过顶层的智能互联网端快速下达,从而实现无人化的敏捷生产,并达到资源利用及生产效能的最大化。

精进管理 实现更智能的生产运作

必须看到,现阶段的制造企业仅仅有自动化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为冷冰冰的机器加上更多的手,更多的眼,更发达的脑,实现“智动化”,才是成为“工业4.0”时代互联工厂的核心。

对此,叶子祯举了一个案例,一家企业利用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将生产到储运环节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可以提升总体运营效益的31%。而通过管理自动化,企业可进一步将从研发到订单达交到生产排程到采购备料的制造前置端所需时间再次缩短,还可继续提升总体效益的31%,从而使得对价值链的整体优化效益达62%。

可见,设备自动化与管理智能化的叠加,在提升制造现场作业效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外部协同运营管理效能,为制造企业带来更为智慧的运作,催生更大的生产效益。

在“智能生产”这一深耕了30余年的领域,鼎捷将智能生产划分为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开发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售后服务智能化、财务服务智能化和经营管理智能化6大主议题,其下又分解成众多子议题。针对每个主议题及关联的子议题,鼎捷都设计了对应的“4.0成熟模型”,从LV1-LV4,代表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准从低到高。

比如,针对生产管理智能化议题,鼎捷从流程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两个维度,设定了LV1准确掌握产出-LV2实时掌握进度-LV3实时监控异常-LV4自适应调控这一成熟模型,鼎捷将协助企业在这一模型中定位现状(处于何层级),并提供如何进阶到下一层次的产品与服务,以帮助企业从全人工的传统作业进入全自动的智能化作业。

转型C2B 迈向场景时代的智能互联

在实现了“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两大主题后,诉求创新商业模式的制造企业将开始构建产业互联网下的“智能互联”情境,从B2C转型C2B,这也成为“工业4.0”驱动类型中的顶层架构。

广州一家名为“尚品宅配”的家居企业,凭借其独特的C2B+O2O定制模式,在受房地产行业低迷影响而增长乏力的家具行业,仍能够实现60%的年复合增长,仅广州的一家体验店在2014年就实现了2亿元营业额。

凭借大数据的设计体系加上柔性的供应链,尚品宅配保证了高周转、低库存的核心竞争力,这也使得其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并高效、快速的完成复杂的家具定制。

可见,以C2B模式为核心的“智能互联”离不开“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双重支撑。“定制”和“规模化”,从来是站在现代消费的两端,势不两立。前者是一个高端消费的代名词,后者则往往意味着平价、大众和标准化。但“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实现,为两者间的串联提供了可能,“工业4.0”意味着大规模定制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为了协助已走在产业转型前沿的制造企业实现“智能互联”,鼎捷面对“工业4. 0”与“互联网+”共同构成的Prosumer新场景时代,从微企互联聚合到全渠道零售,同时整合智能制造,融合成跨界合作生态系统。

“简单来说,以消费者为中心,辐射到消费者的朋友圈、家庭、工作,围绕衣食住行各方面,通过全渠道零售,直接面对生产工厂。”叶子祯总裁介绍道。

这个生态系统被鼎捷解读为“企业互联的三环一线”,其中“一线”代表了从人工生产作业到智能化生产作业的管理精进过程,“三环”则指制造业的供应链环、流通零售的销售链环、微企的互联网环,并向外拓展到协同设计、协同服务、协同供应、协同生产、协同商业、协同物流等几朵协同云。

鼎捷将“三环一线”的生态系统架构在自身的服务云平台上,在“一线”的层面协助企业持续精进管理,实现智能生产;在“三环”的层面提供信息服务、运营服务,协助企业形成自己的生意运作。这也将全面改变企业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配送模式,协助企业构成智能互联网。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欧美,追赶需要时间和超乎常人的坚忍。

如果说“工业4.0”是德国在面对美国的信息产业和中国的制造成本双重侵袭下,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的途径、重建产业优势的战略选择。

篇(6)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1企业中信息技术挑战及优势

1.1信息技术的无限潜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战略重要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信息技术使产品服务增值成为可能。信息技术除了在软件中的本质应用外,它也常常是企业的商业生产和其革新战略的核心部分。这种爆炸式的信息变革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它的确撕开了难以估量的信息资源和机会之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对企业处理信息和运营业务造成混乱,甚至使之倒闭。

1.2信息技术影响下的业务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们经历了一场重要的革命――全球信息空间的产生,互联网是其最明显的例证。在企业组织变革和绩效创新中,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几项影响及发展趋势是:(1)增强连接性;(2)增强访问性;(3)增强交互性。

1.3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企业内信息技术应用优势可以被概括为三个层次:

基础设施可靠性:这是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的基础层,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优良可靠的技术基础来支持其运作。尽管不是技术管理中最令人兴奋的方面,但如果在这一层不优秀,则会妨碍企业以持续的方式传播技术的能力。

服务传递:这一层定义了一家企业信息技术投资回报的最低预期值。顾客对企业信息技术的满意度通常在这个层次上进行度量。

价值创新:在这一层做得优秀的技术部门拼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它们的关键规则是通过传递信誉来形成同最高领导层强烈的伙伴关系。

2信息流再造特征

2.1业务流程电子化

业务流程电子化是指企业运用信息技术重新配置传统业务流程,并使新的业务流程下的资源组合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活动的总称。在这种全新的企业业务流程中,电子化的信息流不再单纯是一种管理技术或手段,而是连接市场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的核心纽带。对任何行业而言,业务流程电子化的开展必须具备三个基础要素:(1)基础网络支撑;(2)商业应用的电子信息支撑;(3)消费市场支撑。

2.2业务流程智能化

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要求企业借助特定的技术结构,实现信息的自动收集、管理和基本的数据处理功能,有选择地进行数据分析、并实现向有价值信息的转换,及时地定向与传送到各个业务环节,并最终对业务决策与实施形成支持力。

智能商务的基本任务是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通过先进的工具把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到整个企业,促进企业科学决策的制定,有效获得更具战略意义的决策。比如,通过智能商务分析,企业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财务分析、风险管理、欺诈管理、分发和后勤管理及销售分析,进一步明了能够进入哪个市场、如何选择和处理关键的客户关系、如何选择和有效地促销产品,所有这些都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收益和市场份额。

3信息流再造应用案例

以世界最大的软件开发商IBM为例。该公司对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这一具有巨大诱惑力的市场早已有充分的准备,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开发工具,IBM组织了一支由2500多名智能商务专家和开发人员组成的专业信息化队伍,为日益扩大的信息技术商务市场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美国第二大银行花旗银行(Citibank)是IBM商务智能系统的首批用户之一。在智能商务系统的帮助下,Citibank能够有效分析其颁布于57个国家的客户和信用卡的寿命价值,据此提供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金融需要。

综上,企业信息流再造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市场需求,将企业业务流程内含的信息流进行优化重组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每天都面临万千变化的信息,被信息爆炸所吞没的公司将会消失,那些消极参与的公司也只能勉强残喘,只有积极地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来创造和维持市场霸主地位的公司才是真正的胜者,因此,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势必成为现代企业立足不败之地的必然之举。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一、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1.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管理会计运用成本管理技术和现代质量管理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等,设计成本控制系统,改进营销、生产、服务等业务流程,减少非增值作业,进行产品盈利分析,控制新产品的目标成本,完善部门业绩评价体系,促使企业业绩水平逐渐达到行业最佳水平。

2.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会计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促进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上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赢得了客户,也赢得利润和市场。

3.扩展企业的会计职能

财务会计记录和总结企业经营状况,编制和报告财务报表,重在过去和对外。管理会计利用大量的分析和比较,开展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工作,使各种资源在经营管理中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做到人、财、物、岗位的高效搭配,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4.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

管理会计以责权利相统一为依据,将企业各部门单位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通过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绩效,建立奖惩制度。生产经营决策权在不同层次管理人员之间得到适当划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尚待增强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会计参与管理的意识还较为薄弱。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定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难以发挥实际效力,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2.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当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尚未形成一个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理论体系,这是因为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还没有经过消化吸收。首先国内管理会计研究力量薄弱,缺少相关研究的专著,且研究领域不够广阔,信息滞后。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有创造能力。盲目引进国外理论,没有在实践上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3.管理会计智能化水平低下

现阶段的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大多只适用于财务会计体系,且使用程度不高、效率低下,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只是被动的进行事后记账。而用于管理会计的软件系统目前还很少见。

4.企业管理和财务人员的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

国内企业大多数决策者没有对管理会计形成正确的认识,忽视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企业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应用水平较低。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对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仅限于事后记账且分析能力较差,很难将有效信息及时提供给企业决策者,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1.强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学校教学以及理论研究的重点仍放在传统会计上,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西方理论的介绍。而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得到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2.积极推行管理会计规范化

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技术体系的规范化程度,将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的普及应用程度和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初学者和会计人员系统掌握管理会计知识也需要专业教材的规范统一。美国、英国等管理会计应用成熟的国家成立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并了管理会计公告或指南,指导和协调管理会计的实务工作,对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逐步开发、应用管理会计智能化技术

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模型和统计分析,开发和使用智能化技术是必然趋势。把管理会计分析问题的思路、模型、方法经验和结论都固化到计算机软件之中,将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由采集型、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使其功能越来越强,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管理会计的需求,使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发生质的飞跃,也会使会计人员的分析、预测、控制和评价有了先进方法和技术的支撑,让工作变得轻松、便捷和高效。

4.制作成功企业实践案例集

先进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来自于实践,可操作性强,对其他企业的借鉴参考价值较高。因此可以搜集优秀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包括失败的教训和曲折的过程,将其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形成典型案例集。以宣传、培训、研讨等形式将管理会计的优秀经验进行推广,逐步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整体应用水平。

5.加快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管理会计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大力加强管理会计业务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观念,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财务建议。

6.培植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

篇(8)

一、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定义

1.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定义

所谓数字化的财会管理,可以对其做出如下定义:所谓的企业财会数字化,指的是采用计算机系统、数字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相关财会工作。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具体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其包括数字的传感技术、扫描技术、数据交换、数字通信以及模拟技术、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财会管理就是利用这些数字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处理。由数字财会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的财会管理不仅是单纯的会计信息化,它还包括企业财会信息的实时化、可视化及智能化等多方面的含义。是财会管理更高层次的阶段。信息化的高层阶段就是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是网络及通讯技术,利用各种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先进的管理思想,最终达到控制目标。不过智能化决非体现管理思想、实现控制目标这么简单。其更大的作用是服务于企业的决策层,即财会管理的智能化,是将财会信息和专家化相结合,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企业财会管理的实时化则是指借助于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真正实现实时共享,信息的获取及反馈都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提高信息的效用。可视化则是通过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将财会信息转化为图像或者图形显示出来,可以进行交互处理,使得数据显示更为直观、具像化。企业财会管理实行可视化,可以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操作过程更透明,操作结果更清晰。

2.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内涵

首先,财会管理的相关领域全面实行数字化管理,就是在财会管理的整个流程中体现出数字化的特点,即:采用数据化、代码化的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电子化处理财会信息,实时标准的进行财会信息的传递,以及最终的信息储存都体现出数字化。

其次,财会管理数字化摒弃了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中将管理技术视为工具的观念,财会信息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惯例,采用了现代的、开放的数字技术,它未来的发展将会深刻影响传统会计的基本体系及方法、财会管理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等等各方面,使得财会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更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潮流。

最后,数字化财会管理的概念范围更广泛,其以现代的数字技术平台为基础,将资金流、知识信息流、商品流、业务流等企业各种资源进行融合,使得财会信息和现代的数字技术充分结合。

二、数字化财会管理的特征

1.全面性

由上述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管理为财会管理带来的变革体现出多面性的特点。其不仅包括财会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会计的教育实务、财会管理等,而且从其功能上来看,财会信息也不再是单纯的会计核算,它还包含了会计监督和预测。决策及会计流程的整合。此外。由财会管理技术上来看,数字化财会管理进行信息系统的重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它以通讯、电子以及网络技术为主。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财会管理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

2.开放性

由于数字化财会管理所采用的是现代的数字技术,整个数据处理的过程体现出高度的自动化,相关的财会信息也高度共享。企业内部、外部的相关单位可以利用网络直接获取海量的数据,这正是体现出了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开放性及公开性。

3.集成化

数字化财会管理重构了传统财会管理的业务流程及组织,以便更好的支持诸如数据银行等新的管理模式及组织形式。这个重构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的过程无论是其出发点还是终结点,都体现出了信息集成化的特点。信息集成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在财会领域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可以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集成,使得一直以来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不可兼顾的问题得到了协调;其二。企业内部实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集成,将二者进行无缝联结;其三,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以实现组织内外部的信息集成。

4.多元性

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到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接收方式的多元化,以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及一体化为前提,财会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到企业内部与外部、各部门机构的会计信息,接收货币形态信息,以及其它非货币形态信息等。其次,信息收集的时间更为多元化,以数字化管理为基础,财会信息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进行信息披露,而是可以迅速的、随机的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所需信息的采集。第三,信息的处理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虽然财会信息系统采用的是信息系统主体所认定的算法,但是其还有备选方法可以选择,以便进行差异的比较。第四,信息提供空间多元化,上文提到信息接收方法的多元化,这就带来了信息提供空间多元化的结果,财会信息系统可以提供货币形态信息、非货币形态信息,还可以提供历史信息、当前信息以及未来信息。

5.渐进性

数字化的财会管理不可能一促而蹴。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由手工财会管理向电算化过渡。再由电算化阶段向着数字化管理发展。站在数字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按照目前财会管理分阶段、分步骤的发展趋势来看,最终可以实现数字化财会管理。

6.动态性

数字化财会管理动态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动态化的财会数据采集过程、实时的财会数据处理以及动态化的信息及传输和利用。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动态性可以协助决策者及相关财会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及时的预测或决策。

三、我国财会管理与数字化管理的差距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财会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一些先进企业单位已经开始财会管理中实施数字化的管理思想,并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数字神经系统,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渐适应数字资讯所带来的便利,可以对数字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广泛的传送、接收及反馈,初步实现了财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及数字化,大大提高了财会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整体的财会管理工作距离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可以说很多单位组织实现会计电算化标志着我国财会管理工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但是在这种电算化的表面下,其实质仍是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的翻版而已,除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有所改变之外,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未在财会管理工作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没有真正的实现以手工会计信息的改造。具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相关的财务处理软件最大的不足就是财会工作的参与管理功能还显得不足,无法很好的满足现代管理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其实不难看出,制约我国数字化财会管理发展进程的主要原

因就是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各机构单位真正精通计算机的人才非常有限,而再细化到财会人员中就更加少之又少,因此要发展我们数字化财会管理工作,首先任务就是培养出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很多企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都是独立于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无法将企业相关的管理信息融入进会计系统中,这就使得财会信息系统的功用和效用大打折扣。比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我国鲜有实施成功的案例,其实资源计划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还是一种高效的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可以说成功的实施企业资源计划象征着一家企业进入数字化管理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资源计划在我国得到了大力追捧,这也是我国企业进入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过程。很多企业意识到知识与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知识信息是企业其它诸如人力、财力及物力等基本资源的载体或者表现形式。企业要将人、财、物等有形资源与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源进行整合,于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就应运而生。只有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相融合,才可以将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国际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失败率高达60%,以及其它诸多失败经验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实施企业资源计划决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由于要面对诸如市场环境不成熟、企业机制相对特殊、基础弱、人才少以及缺乏规范的管理等众多“中国特色”的难题,实施起来更是困难重重。

但是尽管目前数字化管理的进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仍要看到:如果缺少先进的信息系纺的支持,那么企业数字化财会管理就无从谈起,从而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进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相对低下,最终无法与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相抗衡。所以尽管企业资源计划的推行与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它仍是企业决战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通行证,所以我们要克服万难,迎头赶上。

总之,要真正发展数字化的管理,就要强调员工授权最大化,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现代智能工具。数字化的财会管理要求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金字塔型的上下级的组织架构,形成扁平的、网状的或者无中心的组织结构,淡化上下级观念,强调沟通和交流,进而提高财会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数字化管理强调管理的服务性,即数字化管理是为企业的员工服务;此外,数字化的财会管理还强调竞争与合作,共享信息与知识,提高团队协作,才可以从信息中得到更多的回报,从知识中收获更多的效益。数字化管理是经济体现出数字化特点的保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使得知识向着资本转化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章海贤译,会计的数字化之路――微软的会计核算革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2)

[2]张丽君,数字化医院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8(4)

篇(9)

中图分类号:C913.31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小区多数由多层低密度住宅、特色点式楼和纯版式小高层组成。小区内设有大型超市、大型酒店以及商办服务区等,公寓、商铺、地下停车场、地上停车场、车库等。房屋配套设施:暖气、燃气、通讯、电视、宽带系统。小区设备:电视监控,周界防范,电子巡更,楼宇对讲系统,背景音乐,远程抄表系统等,让业主感到方便、舒适、安全。

高档的小区应该有高档的物业管理服务来体现小区的价值,从而确保小区保值、增值。公司专业从事住宅小区、写字楼、商场等物业项目的管理工作。其中涉及智能化写字楼、综合商厦、花园别墅、住宅小区等。

物业公司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得天独厚的管理优势,以及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使小区更增魅力,更上档次。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小区的知名度,使小区真正达到增值保值的目的,为业主营造一个方便、快捷、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公司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规范管理、追求创新、至诚服务。追求目标:以公司经营为主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业户推出完善的管理服务,为企业打造物业品牌。

怎样的小区物业管理才是全面的物业管理,全面的物业管理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思想

物业管理要有良好的人才、技术、文化、管理优势,把社区创造成为一个温馨家园。

二、管理组织

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队伍,社区实施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与服务。

1、多层次、多角度的激励员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主张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3、关注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4、为员工创造公平竞争的工作氛围,实现“能者上、相形见拙者下”。

5、建立培训体制,使每一个员工掌握物业基本技能,能够胜任本职岗位工作,成为合格、称职的物业服务人员。

三、管理特色及创新点

公司坚持“业主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全方位管理、多功能服务”的管理手段。

1、推行首问负责制,第一个接待业主或被业主询问的公司员工,不受部门的限制,均应热情接待,解答疑问,杜绝让业主等候回音的现象。

2、倾听业主的心声,在社区内设置“心连心信箱”,了解业主需求,解决业主反映的问题。

3、关注业主生活质量的提高,倡导“以业主为圆心”的服务理念,我们不仅做好24小时安保服务,24小时接待服务,16小时保洁服务,管理处还将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增进物业与业主的交流,创造祥和文明的住宅社区。

四、创优规划

(一)、近期工作目标

第一年内,业主开心入住,装修无违规现象;

第二年内,创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第三年…… 保市优、创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五 物业管理要点

运用持续发展的战略,确保物业的保值与增值;

人性化的管理方针为业户铺架沟通的桥梁,增进了解与信任,以诚信为本提高管理服务的信誉;

结合物业实际情况,导入切合实际的管理理念,以高效率的管理降低成本,全心全意为业户服务;

采用PDCA循环整改的方法,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管理处采用的管理体制是:企业化、专业化、一体化。管理思想是:安全第一,不断满足业户日益增长的对服务的需求,打造物业管理精品。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实际服务管理中,公司将抓住以下二个重点:

1、 完善服务、诚信待人。

物业管理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服务工作中,充分体现我们的服务宗旨和追求目标,奉行“以人为本,业户至上”的原则和服务周到的服务理念,为业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优质服务,并将日常服务紧密融合于管理之中,与业户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同时以走访沟通的方式及时了解业户的意见与需求,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真正为业户创造安心、舒心、称心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环境管理责任到人

小区的环境管理极为重要,如何为业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保洁工作责任到人,督导检查、培训落实到位,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使其认真地做好每个环节。

六 实施方案

1、专门成立由公司职能部门人员、管理处主任和其他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优领导小组,其中管理处主任为执行组长,并明确创优小组职责。

2、完善各部门、各岗位的操作规程,规范日常操作。

3、做好日常工作记录,注意资料的积累、整理,做好考评、资料的归档及达标申报等工作。

4、由创优小组按管理处巡检制度进行日常的考核检查,公司创优指导小组做好东方明珠城社区创优的指导、监督工作。

5、建立“服务明星”评比制度,明确奖惩措施,引导员工共同做好优秀社区的创建工作。

七 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配备、管理及物资的配备

1、管理机构模式

管理处下设综服科、安保科、维修部、环境科。

2、管理人员的配备

管理处定编,其中主任、副主任各1名,各部门负责人4人,由物业公司聘任。

接待员:接待业主的来访和投诉并及时处理。

文员:负责社区房屋及业主的有关资料的存档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

财务:负责社区的经济核算和各种费用的收缴工作。

卫生清洁工:负责社区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天清扫公共场所、绿化带及人行道、楼梯道等公共部位。

绿化管理养护工:负责社区内的绿化及花草树木的养护培植工作,并对业主的垂直绿化(阳台摆花)和庭院绿化进行指导。

治安员:负责住宅区内的治安、保卫防范、车辆管理工作,配合派出所、车管、消防等部门维护正常治安秩序,负责管理社区的停车场以及出入社区的各种车辆,维护社区的交通秩序;

维修工:负责社区的房屋及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

八 管理人员的录用与考核、培训计划

管理处主任全面负责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大专以上文化,三年以上物业实际管理经验公司选派

综服科科 长负责财务、接待业主来访以及社区各项服务事业的经营、管理大专以上文化,具有管理经营能力,两年物业管理综合服务工作经验公司选派

保安科科 长全面负责社区安全管理和车辆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物业建设也不断完善和健全,无疑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然而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和实施,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在家办公、在家购物的乐趣和智能物业管理、事故监测、损伤报警诊断等益处。智能化物业管理居住小区之所以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无论给投资者,还是建造者和使用者均能带来长期和短期的效益。为此,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倡导大力发展智能物业居住小区。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开始从管理为中心逐步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专注于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护质量、提高医学治疗的效率和水平,方便病人就诊,同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以提高医院竞争力。

因此,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可以说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化。

2、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数字化医院的理解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主要有狭义数字化医院概念与广义数字化医院概念之分。

狭义概念:是指医院从战略高度设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集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应用于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从而进一步优化医院的工作流程,财务管理,诊疗活动等,最终实现能够提供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服务的医院。其特征: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

广义概念: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等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疾病的预防、保健、诊疗、护理等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自动化数字化运作。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即联机业务处理系统(OLTP)、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互联网系统(Intranet/Internet)、远程医学系统(Tele medicine)、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医院。其特征: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社会化。

3、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内容

目前,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医院信息化系统,二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前者指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与临床医学信息系统(CIS),后者指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与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具体来说: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包括门急诊信息管理、住院信息管理、医技信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等;临床医学信息系统(CIS)包括急救临床信息、重症监护信息、检查检验信息、医学影像信息、电子病历、一体化医护工作站等;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广播系统、中心机房等;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包括医护呼叫对讲系统、病房监护系统、医用气体管理系统、门诊分诊排队叫号系统、ICU探视系统、系统、手术室综合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示教)等。

4、数字化医院建设

数字化医院集建筑技术、信息技术、医疗技术待多学科于一体,系统庞杂、功能复杂,工程实施难度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总体思路、做好总体规划、抓好总体设计,否则其结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甚至会走向失败。

4.1把握好总体思路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学为基础,以使用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的总体思路。通过数字医院的建设,再造医院服务与管理流程,让患者在医院就医的过程变得容易;以医疗业务过程控制为重点,强化医院流程环节管理,帮助医护与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全面的信息标准化与数据采集,信息智能传递与实时共享,有效解决医院内部沟通问题;运用先进的技术,使医院信息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领导层能更及时地掌握医疗信息、利用医疗信息进行科学分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在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只要总体思路正确了,方向正确了,那么实施起来就不会出大的差错。

4.2做好总体规划

好的规划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根据医院自身的特色和需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有计划地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使数字化建设真正融入并成为医院改进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核心环节。

一个完善的数字化医院通常由几十或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涉众多的专业领域。这么庞大的系统必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只有进行了总体规划,制订统一的标准,才能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只有通过总体规划,才能将来自不同厂家的各子系统及其应用软件,进行信息整合、汇总和利用,否则医院信息资源分散,相关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利用和业务协作,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不可能摆脱由具体项目驱动或部门间“条块割据”的被动局面,成为制约数字化医院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因此,应整合现有资源,对将建设的数字化医院系统架构进行总体规划。弄清楚弄明白准备建哪些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系统中的HIS系统和/或CIS系统,还是建筑智能化中的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和/或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等;先上哪一个后上哪一个;是一次性完成还是分步实施等等至关重要。

4.3抓好总体设计

把握好了总体思路,并做好了总体规划,那么抓好总体设计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医院发展已由过去的“以任务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在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医疗信息流程也随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流转换。信息系统的流程必定以实际医疗流程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流程核心即信息的发生、处理、应用都以患者为单位。因此,信息系统的设计构架需要围绕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展开。

具体而言,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总体设计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数字化基础医疗信息平台设计

该平台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标准性、规范性和可塑性。面向对象设计,积木式系统结构,多层体系结构。通过该数据集成及交换平台,实现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完整一体化。

2、设计制定各系统的统一标准

对各类临床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地表达、组织和存储,以及在此基础上开放各种标准的、符合法律规范和案例要求的数据访问服务,为医院的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一个统一、完整的数据视图,最终实现辅助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降低医疗成本等。

3、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以临床数据仓库为核心,统筹医疗信息采集和临床数据应用,在逻辑上将所有医疗数据发生源产生的信息统一在一个数据管理库中,从而打通医院所有系统的信息通道,从总体设计上避免医疗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产生。

5、总结

数字化医院是科学、信息、技术的合成,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全面实现医院内部医疗教研和医院管理信息、临床医学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及处理,实现与医院外部信息体系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支持医院各项业务和管理信息数字化运作,融合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信息系统三位一体。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充分体现现代化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为患者和家属营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医生和护士营造一个便捷、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童溶,杨宏桥,赵志云数字化医院建设整体架构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8年第1/2/3期

篇(11)

狄俊煜表示,柳州的BRT有三个特点:一是“准时”。智能化调度系统和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将确保BRT相对于常规线路更加准时。另外,公交专用道和信号优先系统也给BRT的准时提供保障,全国大多数城市尚未实现的单独信号系统也将在柳州的BRT上成为现实。据悉,一号线沿线设有22个电子警察、10个自动抓拍系统,只有经交通部门备案的车辆才可以进入公交专用道,这保证了公交专用道的畅通。据初步测算,BRT开通后,连接新老城区的线路单趟运营时间将从原来的90分钟缩短到75—80分钟。二是“舒适”。BRT一号线共投入公交车115辆,其中有5辆青年客车生产的18米大容量公交车,其他110辆为宇通客车和海格客车生产的12米公交车。115辆车均为高配置的空调车,低地板、大容量,市民的乘车舒适性得到提高。三是公交专用道采用“概念式隔离”, 即通过专门的标线、标志与其他车道区分,线路运行的整体灵活性、机动性更好。

在谈到柳州市BRT的整体规划时,狄俊煜说:“如果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且社会反响良好,柳州的BRT将进一步建设成“一主十三支”,届时,更多的市民将享受到BRT带来的便捷、准时和舒适。柳州市政府的理念是,通过建设BRT开辟公交专用道来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压力,更重要的是提前把老百姓的路权争取过来,认为路权是老百姓的。这是正确的理念。”

股份制模式给公交行业带来成功案例

狄俊煜告诉记者,柳州恒达巴士从2005年改制,8年来完全按照股份制公司的模式来运营,取得了成功。“改制以来,我们年年都有两三千万元的利润,股东投资回报率在10%—20%之间。我们没有通过降低服务水平来压缩成本,也没有过多地依赖政府,扭亏为盈之后一直保持较高的利润率,这说明我们的模式是可持续的。”

柳州恒达巴士的股份组成为:柳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30%、福建七匹狼集团有限公司占20%、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占15%、南宁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占15%、青岛公交集团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占10%,自然人占10%。“我们的股东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这种形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跨行业是指股东中有公交企业——青岛公交和南宁公交,也有非公交企业,如两面针和七匹狼;跨地区是指股东是来自全国范围的;跨所有制指既有国有成分——柳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也有像七匹狼这样的纯民营成分。股份公司按照上市公司的章程和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来运作,它不是一个仅仅挂着股份制公司牌子的企业,而是真正用股份公司的模式来运作,从而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狄俊煜说。

当时为什么要改制?狄俊煜认为,国内的公交企业一部分在搞多家经营,一部分则是独家经营,这两种方式都存在问题。“在城市道路资源、客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搞多家经营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恶性竞争,又会直接影响到安全、服务水平。而独家经营也有其缺陷,因为独家经营往往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会很差,也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公共交通的现状是票价与运营成本倒挂,这种形势下如何生存?我们提出了多元投资的理念,其核心就是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按照市场规范运营。柳州恒达巴士完全按照股份制企业制度来经营,重要决策要经过董事会表决,公司运作起来,马上感觉和国有企业不一样,办事的效率高、主动性强,可以说,柳州恒达巴士的成功与多种经营的实现和股份制的实施有很大关系。当然,其中也离不开对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形式的尝试。柳州恒达巴士从2006年开始尝试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机制,通过贯彻“明确界定、政府购买、按季预拨、年终结算”的16字方针得到了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下,政府只补贴该补贴的项目,不完全承担公交企业的成本,公交企业要实现主辅分离,政府补贴主业,其他方面的开支则要公交企业自己解决。“我们采用多元投资的方式,涉足出租、广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每年可带来两三千万元的收入。这种模式既可规避独家经营的弊端,又可发挥多家经营的优势,公交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做事情,实现了让政府、股东、职工、乘客都满意。”狄俊煜说。

一级智能调度走在行业前列

柳州恒达巴士一直致力于智能公交建设,继1999年全面推行感应式IC卡乘车收费系统后,先后开发了企业ERP系统、GPS系统等信息系统,并借助这些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提升,在行政办公、车辆调度、财务管理、技术物资管理等领域全面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2007年7月,完成并全面应用基于ERP系统上的GPS车辆安全监控与调度系统建设,成立“智能化安全监控与调度”中心,实现柳州市所有公交线路全部运营车辆的安全监控与一级集中调度。2013年又新建快速公交系统BRT的智能调度系统,同时将常规公交的“GPS车辆安全监控与调度系统建设”全面升级建设为“智能调度与3G远程视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