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语文计算技巧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8 17:32: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语文计算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语文计算技巧

篇(1)

随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这些趋势都为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新课改趋势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专家学者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的积极性。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进行论述。

一、高中语文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坚持新课改长期性和艰巨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虽早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也都基本上适应了新课程教学要求,但也还存在着沿袭保守教学方法、教师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极度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等现象。但是很多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仔细研读新教改,想当然、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新课改教学。而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浅的改变教学现状的简单做法没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语文教学课改的死胡同,并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得新课改难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盲目”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重新思维和探索。高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有机、灵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学习教学科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课堂

目前,普遍存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师不能做到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过度重视课堂教学,而不是突破课堂教学的约束扩展到课堂外的社会之中,不重视语文同其他学科知识信息以及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只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到高考现实和学生分数,而轻视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高中新课改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养成健康人格。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打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质疑精神。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在教学环节中的传授者、讲解者地位,而转变教学中处在配角地位的引导者。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收获作为判定教学效益的标准。新教改要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师要始终牢记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变“传话筒”为“对话者”,变“单面教授”为“平等交流”,正确对待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提供在学习和交流中自我展示的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把感受和思考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和能力,不断增长知识信息提高和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将走出教科书与请进课堂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思想引导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在学到丰富知识和文化熏陶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锻炼学生怀疑性思维能力

要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养成怀疑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怀疑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逐渐适应自己知识探索者的角色,充分调动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上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就如同抛砖引玉,激发同学们自主思考,逐渐自己解答出答案。

(三)设立情景式语文教学课堂

每一种课程都需要教具,语文也不例外。不过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在普及多媒体技术。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生动具体的环境或是道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投入到书本中的愿望。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也可以使用实物道具,同时配上相应的对白和音乐,重现作者创作时的情境,让同学们犹如是身临其境,产生联想,体会作者作文时候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创新阅读

读和写是学习语文的核心,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通过语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指导,应选取一些具有文学代表性强、并能够锻炼创新思维的文章或书籍。也要加强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阅读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当今教学实践中,教学越来越多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达到使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变大、传授知识和吸收信息的效率提高的目标。在新课改形式下,在课堂内外创造出一种浓厚的趣味性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学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另外,语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阅读相关文章查找相关资料,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1]杨鑫.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2期

篇(2)

以2011年高考试卷为例,全国各省的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分数所占比例基本在20%左右,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一、认真读文。把握内容思路 要做好阅读理解题,读懂材料是前提。而在阅读过程中,不同的阅读方法又有不同的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中,一般采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进行。

(一)略读懂其意

即浏览,当学生拿到一个文本后,先浏览一遍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在浏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其次要在结构上作出划分,能整体上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011年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阅读题“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为例,问题是针对“气候敏感性”而提出,只要认真阅读不难发现,第4段“联合国……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则被忽略了”,就可以看出“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是错误选项。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来进行文章浏览,以此来进行解答。

(二)精读抓其要

在初读中学生大致掌握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重点语句,接下来就需要针对问题来进行精读。精读需要做到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逐词、逐句分析,并对段落中的修辞、内容等方面而进行。

以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阅读题“第9车厢”为例,问题是“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因读者来信的内容一定与他的坐火车内容有关,并且能够让主人公前往。该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文故事的总起,故在补写中就应抓住“坐火车的遭遇”而进行。

二、仔细审题,找准答题区间

从对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考卷分析来看,很多学生并不是因为自己不会答题,而是根本就没有抓住题干,常常是答非所问,让阅读理解题的丢分率大增。

(一)仔细推敲题干

以2011年高考福建卷语文现代文阅读“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为例,问题之一为“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如果对题于进行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抓住关联词“所以……不仅”此题即可解。“所以”引导的句子是对划线句子的归纳与总结,“不仅”引导的句子是阐述划线句子的即“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答题时要点的表述要完整、有条理。因此,在解答时就需要知道文段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的是什么,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二)找准答题区间

一般而言,问题都是紧扣文段而提出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来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再针对相应的文段阅读后进行回答。

同样是2011年高考福建卷语文现代文阅读“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的问题文章结尾划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文章结尾划线部分是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有果必有因,根据结论上溯原因,即可归纳答案要点。答题时注意到本文最后一段有两个关联词“如果……那么……”引出的假设性句子,可知他们就是作者“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可见,只要学生能找到答题区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要改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丢分率高的尴尬局面,教师平时必须多在读文、审题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训练,把握要领,临场不惧。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新课标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本文中,笔者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教育教学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很多学校的教育都带来了活力以及生机,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高中学校为了满足高考的要求,增强了对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教书不教学,所谓的教学就是要教会高中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为了不再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观点来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高中学生语文的素养。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是将新课标作为根据,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媒介以及载体,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的教学工具。但是,在语文教师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过去传统的观念十分陈旧,很多教师都产生了偏差,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将教学计划看成教书计划,将教学计划演变成为了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时间的分配,对于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途径、语文素养的现状并没有研究,更加谈不上将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作为原点的一种教学活动。有些教师还过分依赖语文教材,并且按部就班地教给学生教材的内容,从新课程改革的本质上来看,这给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自主地安排语文教学的时间以及语文教学的进度,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面态度十分呆板,缺少一定的激情,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也少了很多和谐以及愉悦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还缺少一定的感情交流,再加上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比较乏味、枯燥以及庞杂,还缺少趣味,因此,并不是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趣味,是因为语文教师没有设计好语文课堂的环节,不能让学生按照教师自身的思路去学习和思考。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合作模式教学

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中的参与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作为重要的抓手,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强化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在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融合进语文教学的特征,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设计好教学载体。与灌输教学模式不同,合作探究教学主要依靠学生以及学习小组的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出探究题,作为引领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线索,教师的启发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都是围绕着这一线索开展。探究题的设计上,笔者遵循了全面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让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逐层深入。二是强化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虽然可以在集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受到基础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合作与探究来完成全部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要区分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予以单独指点,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提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以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切入点,发挥课外活动效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紧张节奏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调节学生紧张的身心,同时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补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组织文学社团、开展学科知识竞赛等方式,深化语文教学成效,另一方面还为学生的专题研究提供有效指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笔者将具有文学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文学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结合教学进度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如古诗文背诵竞赛、文学常识抢答赛等,深化教学成效。

(三)优化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方式

在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课堂的评价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究,是教师本身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中采取比较全面的评价方法,也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新理念。全面的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在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科学、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增强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让每位教师能够在不断地探究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学校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除了有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的参与,也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学习语文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实行学生的自我评价或者互相评价之前,教师要制定好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对自己或者同学大胆的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互相评价时候的分数区间做一个界定,能够保证即使分数是最低的,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的过程中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都要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在当今中学教学当中,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科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而由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并不太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掌握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的制作和运用技术,积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代诗中的经典、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浪漫的抒情诗,它将对于康桥的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康桥美丽的景色,不仅使读者身临其境在诗人想象的美丽世界,而且也驰骋在诗人的天马行空的情感之中。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那婉转悠扬的背景音乐以及那美丽至极的康桥图片,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再别康桥》,进而使学生学好这首诗歌,也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各发达国家就开始了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对教育影响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对促进语文课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更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尽管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刚刚进入发展阶段,但发展和推广的态势迅猛,许多农村学校也配制了多媒体教室。这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要促进农村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和语文教师共同努力。

一、农村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现状

在农村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老师们出现了整合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教师认为:既然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那么只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就是整合,运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课堂效果越好。这就让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变成搞花架子,让语文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因此,农村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深度整合应该让广大老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能力、认知风格、生活经验存在个别差异,发展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采用综合化、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和切合需要的交流合作工具。

学生方面,农村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寄宿生,受经济条件制约学生宿舍基本没有电脑。虽然学校配有多媒体教室,但是课堂之外,学生真正接触电脑的时间并不多。新课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该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

二、面对现状,促进农村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

(一)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课内展示内容。比如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文言文能力普遍较差,在学生高一学习必修一文言文之前,老师可以先弄一个古文阅读微课,可以介绍一些划分古文朗读节奏的方法、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古汉语虚词的和实词的用法、古文的内容与情感、古文的翻译方法等,先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白古文的学习方向。微课在高考复习中应用更多,高考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制作高考复习内容微课,既可以作为课内展示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比如古诗鉴赏,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微课,比如古诗词中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等。 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就能掌握古诗阅读、欣赏的方法,提高高考古诗鉴赏的分数。

(二)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要求教师“给人一杯水,自己就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教师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这时教师显然不能只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古老教学模式上裹足不前。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是网络,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校园网,满足学生的无限信息需求。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在线图书馆,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就可以较好的处理语文教师的有限知识和学生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校园网环境下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地点。校园网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优质的学习资源在校园网中得到了共享,教材和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打破了语文教师对知识的霸权地位。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同步的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校园网提供的课外内容,丰富知识,拓展能力。

但是对于农村高中学校而言,建设校园网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技术上的不足和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不足。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老师和语文老师的深度合作,以及语文学科老师间的相互合作。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服务器,由信息技术老师设计校园网程序,各个集备组语文老师负责上传不同年级教案和学习资料,供老师和学生交流学习。

三、通过创建QQ群等手段进行网上及时辅导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肯定,自主、合作的学习已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QQ群创建用对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而言都不是难题,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增进师生感情。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老师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就是揭示内含于信息技术中的新观念并使其彰显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微课、校园网、班级QQ群都很好的促进了农村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和具体环境灵活变动,将来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篇(5)

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过去,高中语文教学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同时,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很窄,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违背了高中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衷。所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才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必要性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条件、兴趣,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找出适合高中学生的语文教育专题,并且作为课题确定下来,再进行单独地探讨研究。学生自己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会遇见很多问题,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获得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难题。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而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2.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对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只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它还包含实际应用知识,如社会生活、生产、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所能获得的语文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因此,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行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对碰到的语文难题进行分析探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这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通过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也为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作基础。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打破以往以师为主的教育模式,而是主动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可以作为指导,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探讨,这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是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4.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语文知识非常广泛,知识信息量很大。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很难掌握学习的基本要领。学生只有完全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要领,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就离不开一个正确的课堂教育方法。只有采取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标下提出的语文教育要求。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有效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要跟着改革,过去以老师和教学资料为主的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要坚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技巧,而不是单纯地传授课本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老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创立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很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设定一种教学情境,很好地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愿意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3.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板书进行教学。现在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将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和多媒体进行融合,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知识融入图片、音乐、视频上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显得更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兴趣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序修.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8(7):11-12.

篇(6)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缺少积极性和自主性,学习被动,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教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所以,语文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必须现代化、科学化。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下,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可见,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枯燥无味,印象也不深刻。这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进而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

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荷塘月色》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计算机及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

如教学杜甫诗歌时,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视、听感官上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眼界,对杜甫这一诗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导”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比如,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教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的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篇(7)

1、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思路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反复强调,要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变成了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能力的学科。笔者认为,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才算是走在了科学正确的轨道上,不仅避免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也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以新课程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凸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构建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平台。鉴于此,今后的高中语文课堂首先要革除沿袭千百年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在电视剧和电影中,一个迂腐教书先生拿着戒尺引领着下面一堆似懂非懂、摇头晃脑孩子们背诵《三字经》的镜头相信不少人都历历在目。但实际情况是,原有的被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沿用到上个世纪末的教学模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们都能背诵,也会答卷子,知识的核心内容却未必真正弄懂,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去掌握,只是迫于教师或升学的压力逼着自己把这些文字生硬地吞到脑子里。与此同时,教师要以一种朋友的姿态去走进学生,关爱学生,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去量身定做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全新面容,从语文课程学习中得到欢乐的感觉。例如,教师可以多与学生以朋友的姿态谈心,尽可能从学生那里取得客观真实的想法,以那些为依据来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再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融合一些教学艺术,以引导为主,将学生的思维引导正确的思路上,再逐步引导学生寻找到问题答案。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全新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视觉和听觉新的冲击,不断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程的新、奇、特,保持他们对课程的温度和热情,教学实效自然就有了充分保证。

2、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

在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下,所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笔者认为新东方教育掌门人俞敏洪先生“新教育、新人才、新思想、新世界”的“四新”理论与新时期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笔者认为,教出好学生的标准不在于都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毕竟现实中学生都各有所爱,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有高下之分,不能强迫人人都能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但是可以让学生们都能够应用自身所能够掌握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自身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信不少同行们都有很深的感触,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难做了,得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得到可能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也要兼顾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或不愿就读普通大学学生直接走上社会的想法。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辨析是非的能力,加之现代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传媒的多元化,以及学生们越来越富有个性特点等因素,学生们自身对社会上很多热点新闻或形势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或者认识程度。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一些升学和今后就业的形势,同时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学习规划,真正本着“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指导思想,去开展全面教育和个别教育。

众所周知,近年来大学和高中的扩招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之进入新世纪人口出生率下降,原本是“精英教育”的高等教育已经转化为了“大众教育”等客观因素,这些最终造成了大学生总体质量的大幅下降,加之我国经济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矛盾,致使很多学生读完大学无法实现就业,甚至有了“毕业即失业”之说。笔者认为,这一系列问题,本质上还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体制扼杀了很多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使得他们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些还是要从源头调整。教师要传播给学生多学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理念,更要给学生们打造学以致用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们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首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其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再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众所周知,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围绕高考来学习,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篇(8)

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为载体,以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这种工具和手段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语文知识和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变革,提升了语文教学成绩,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了高中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视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下笔者谈谈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的实践与粗浅认识。

一、借助多媒体,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语感是对语文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特别说明了修订课本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可见,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语感训练,其途径主要是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实践。

这一实践在课堂上则要通过朗读、吟诵而获得。文质并茂的文章如中国古典诗词、散文等,教师可利用课件制作将语言规范、声情并茂的朗读播放出来,将书面文字变成清晰响亮的有声语言,在语言、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示范,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学生或者仔细倾听规范的读法,或者与播音一起朗读,或者仅跟着音乐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由此,他们不仅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还对文章尤其是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文章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畅达感、分寸感等等,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了然于心了。长期下去,学生对语言文字能直觉地判断正误、是非,明白美丑、善恶,获得情感、意感,达到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语言文字。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几种能力相对而言,学生听话得多说话得少,阅读得多写作得少。新教材的说明特别将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与阅读教材兼顾,可见对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重视。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阐明了作者一旦被激发了内心诱因和动机需要,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顿有文思泉涌之感。精选方法引导学生描绘语境,学生就有可能写出佳作。借助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去激活学生,创设美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语境,由此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现代教学媒体集声音、图象、色彩、文字、符号于一身,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挖掘、去感受语境美,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

因此,利用计算机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信息时代,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我们便可以将各种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及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作一些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再次观察,或者教师也可只是一个旁观者,让学生自己融入所观看的内容之中,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三、借助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扩大课堂知识范围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

例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在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

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论坛中,让更多的人来评点,给意见,从中得到更好的提议,来提高写作水平。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篇(9)

从教的层面看,三多失衡的现状几成无厘头态势。就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的编排来说,用作进行必修教学的时长只占高中三年的1.25,即用高一一个学年加高二四分之一学年的时间,完成必修一到五的教学任务。接下来的1.75学年,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当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的选修课的教学,但实际情况基本上是以选修之名行复习迎考之实。首先是教材之选。选的都是与语文高考直接有关的,诸如《〈史记〉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其余的基本不得入选。其次是教学之选。选修教材中的篇目章节,凡与高考不能直接联系的,则基本不做教学之用。再就是教法之选。大多依据考纲考点的要求来设计、指导、训练。如此之选,显然已不只是有悖选修课要旨的问题,而是高中语文教学早早地被迎考复习的套路所裹挟的问题了。而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之后所腾空出来的课堂课时,则更如火箭的助推器,一下将复习应试型的教学顶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此时,才是高二下半学期的前半程。

再从学的层面看,三多明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的语文课,课内周均课时至少8-10节,还有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加时。周练与月考只是起步价。问题还在于:在语、数、英三门功课均三多的情况下,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投入却又是最少的。投入的多少与考分的高低并不能成正比,甚而至于会有投入的多少结果都一样的情状,语文学科三多的信度在学这一方最先产生了动摇,并且呈崩溃之势。更为严重的是,以三多为主导的语文教与学,由于偏重于在如何得分上做文章,往往不仅没能给学生以正确掌握和准确调用学科知识的方法指导以及能力优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然也有一些语文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推波助澜,还会让考生逐渐产生某些或某种投机取巧的心理甚至行为。这只要看一下数量可观的高考作文之套作即无需赘言。

而从管理和安排的层面来看,三多的出现似乎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并且看起来很是合理的操作。一是课时和科目的考虑,在周课时总量不少而科目减少的情况下,现有的学科增加课时也很合理;二是科目和评价的考虑,严格计算得分的科目与宽泛划分等的科目权重有别,给以分划线的科目加量也很合理;三是目的和策略的考虑,以高考上线率为目的过程性策略,以掌握数据为要而时时测量环环相扣也很合理。三多俨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了。

完全冲着考来安排,高中语文教学所有的多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只算高考得分率,不问学科总目标。三多的操作,虽然有些时候也可见绩效,但从语文学科的属性看,以多取胜总体上还是机械盲目的碰撞。由于课时多、训练多、考试多并不能绝对保证得分多,所以,三多的信度其实早已大为下降。既如此,为何还要上那么多的课,做那么多的训练,搞那么多的考试,而且愈演愈烈呢?其实,这种看似没有办法的做法,正是没有信心的办法。这里的信心,涉及到学生、教师、家长以及行政领导等诸多方面。没有谁会理直气壮地抵制三多,因为信心只有各方共同建构才能产生力量,而任何一方的自信都很难改变其他各方的不自信。结果是,没了自信就他信,看看周围不都如此这般嘛。借用鲁迅笔下孔乙己的话“多乎哉?不多也”来解读:你说课多、练多、考多吗?与周围的或者某地的学校比比,还不算多吧!

高中语文教学的信度就这样纠结于三多之中:课上了,题做了,卷考了,是不是就确有价值意义;这一课和下一课,这一题和另一题,这一卷和再一卷,是不是就确有进展提高。在飘忽不定的信度面前,信心自然也就虚空起来了。心里不实在,就需要填补,三多也就大行其道了。从三多缺乏信度,到信度不足导致信心失落,再因无信心而笃行三多,高中语文教学多而怪又不以为怪的实况就这样形成了。

单凭直觉,恐怕没有哪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或高中学生会完全认同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三多的做法,但行为上却都由之行之。就连那些位在行政或管理层面的安排者,也并非完全以三多为是,可没有更好,也就只有如此最好了。这种皆知不当却又一哄而上的现象,根子还是信念方面出了问题。不会有人在理性上否定语文学科所独具的积淀性、综合性和拓展性的属性特征。现实的状况是:明知语文的能力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却又是高一松、高二紧、高三疯,层层加码突击上量成风;明知语文的整体水平最能体现综合素质,却又毫无顾忌地砍削掉那些看似与考无关的方方面面;明知语文的学科目标重在拓展运用,却又只讲读写的模式套路和应试的策略技巧。这就是三多为盛背后的信念变异。

三多主导与三信变异,不仅扭曲甚至颠覆了高中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追求以及价值意义,而且更为令人警觉的是:语文课程改革反复强调的必须“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根本目标与核心要求,与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形完全成了互不搭界的两张皮。“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主体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的主体教育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三多面前,不过是坐而论道罢了,一文之教、一课之学的研究,也情如一道道流星,不过是那种一晃而过的闪亮,有光而乏力。三信的变异则使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初衷渐趋弱化并呈消解之势。

篇(10)

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的整合,可以从两方面探讨:一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而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二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论坛中,让更多的人来评点,给意见,从中得到更好的提议,来提高写作水平。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66-01

随着近年来经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在我们整个国家普及,进而波及到我们的教育领域。面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选取这种方法。这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学习负担。由于计算机这门技术是刚刚兴起的,很多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并没有接触过这种技术,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现学现用。这也是给我们很多教师的一次考验。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我们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加充实的材料,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新颖、有趣味的形式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使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一、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直观、生动,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按照教材的篇章结构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详细讲解的,其中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讲解,然而学生的听课效率并不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根本无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导致我们的教学效率低下,师生都对那种教学方式感到反感。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到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后,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也越来越感兴趣。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多媒体这项技术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感到新奇,它融合了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增添了很多有趣的形式。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们的教学成果的改善带来有益的帮助。

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生动、直观,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侧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然而,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语文这门学科又被很多学生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他们也无法深入的去学习语文知识的精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也是我们当今教育制度下产生的恶果。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重新热爱上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将语文知识以鲜活、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可以朝着既有的方向发展,就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育工作提供优良的保障。

二、在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指导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时,主要有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