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机械工程项目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8 17:32: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机械工程项目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机械工程项目管理

篇(1)

    招标文件是标明招标工程数量、规格要求和招投标双方责权利关系的书面文件。项目招投标的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投标竞争中获胜,项目实施单位应设置投标工作机构,积累各种资料,掌握市场动态,遇到招标项目,则研究投标策略,编制标书,争取中标。投标程序一般包括:报名参加投标、办理资格审查、取得招标文件、研究招标文件、调查投资环境、确定投资策略、编制标书、投送标书等阶段。开标程序很短,结束后即转入内部评审阶段。评标是一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评标委员会应由懂技术、经济、法律的3方面人员组成,坚持公平态度,按预先确定的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份合格的投标文件,从技术、工期、管理、服务、商务、法律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投标技巧的研究实质是在保证质量与工期的条件下,寻求一个好的报价技巧的问题。承包商为了中标,并获得预期的效益,在投标程序的全过程中几乎都要研究投标报价技巧,包括开标前的投标技巧、开标后的投标技巧,并注意投标报价策略。

    二、项目合同管理

篇(2)

1工程实例

由中铁十八局集团三公司承建施工的某站房项目,总工期16个月,项目涉及土建、回填土方、装修、消防、刚构、水暖电、楼宇自控系统、通信、强电等多个专业施工。期间由于扬尘污染治理,加上站房要求标准高、施工工序繁多,使得整个合同段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这就给工程的顺利、按期完工带来了严峻挑战。

2机械化施工设备优化配置方案

在工程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套中,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机械设备要因地制宜,结合工程土质、场地、挖装运输任务而定,要方便操作,安全生产,经济合理,运费少,能耗低;要修理方便,零配件供应得以保障;同时在同一工作面、同生产线上的各类机械工作效益要匹配一致。例如,在土方挖运填筑中,挖掘机与自卸车在土方运输中,其数量必须根据挖掘机的斗容量、效率与自卸车的吨位、运距远近来确定,以达到挖、运效率一致,保证最优配置。在同作业中要尽可能使用同一型号的机械,以便于维修管理。在机械选型与配套中,主导机械决定着施工的方式方法以及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要素,因此也是机械选型配套的关键。该项目上场施工以来,以“设备先进、造型科学成龙配套、满足需要”为原则,在回填土方挖运、钻孔施工(循环转、旋挖转、泵压泥浆机械、挖掘机、铲车、泥浆罐车)、混凝土施工(泵车、运输、灌筑捣固养护)、干挂石材施工(升降机、切割机)等主要机械化作业线上,共用机械设备154台(套)以满足工程的安全质量及施工进度的具体要求。因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工程进展迅速,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确保了项目保质保量保期的完工。

3成本管控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要防止和克服重用轻管、只用不修、不保养、超负荷运转的错误倾向,要加强机械化施工作业中的现场管理,尽最大可能延长机械设备的工作寿命,增加机械的使用寿命,减少机械的单机成本,要在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和作业率上下功夫。

(1)实行“三好”、“四懂”、“四会”制度,把好使用关。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实行“三好”、“四懂”、“四会”制度。“三好”就是管理好、使用好、保养好;“四懂”就是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四会”就是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对机械管理人员来说,要盯紧现场,机械设备进场、检查、调遣、故障处理时均需在现场,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全面工作。以项目部为例,在《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管理规定细则》中第一条明确规定:车辆设备管理工作要“以管为主,以修为辅”,以“内修为主,外修为辅”,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好使用关。第六条规定:设备操作者要严格遵守设备有关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努力学习专业技术,逐步提高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要正确操作设备,不带故障操作,不超负荷作业,不进行本机性能以外的其它作业;要爱护保养好设备并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第十五条规定:司机应爱护机械车辆,积极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车辆完好率。凡属带故障作业或因个人操作原因损坏以下部件的,按直接损失的百分比处罚司机个人,例如:①离合器损坏,个人负担30%;②因刹车损害失灵引起事故,个人负担30%;③钢板松动断钢板,个人负担50%;④个人操作不当将轮胎等损坏的,个人负担25%;⑤因司机不按保养规定进行保养,导致发动机损坏的,个人负担30%;⑥电瓶损坏,个人负担50%;⑦发动机冻坏,个人负担40%;⑧传动轴损坏,个人负担20%;⑨烧大小瓦,个人负担50%;⑩发动机缺水缺机油造成发动机损伤,个人负担50%;起火烧坏机械、车辆,个人负担20%”等。为了延长施工机械的寿命,作为管理者,需要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实行单机核算制度,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如燃料费、维修费、保养费、工具费等)挂钩,并加强对管理与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提高机管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降低工程机械的使用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对机械设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施工机械大部分是在恶劣环境下露天作业,作业地点经常变动,所以其性能受到作业场地的温度、气压、污染、路况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忽视了环境因素对机械使用的影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就会使机械实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如果在施工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如使施工便道保持平整,及时养护保证排水畅通;雨天将便道上的水坑及时填平,晴天经常洒水,减少灰尘;修缮施工便道时因地制宜减少坡度,事先规划好行车路线,都对延长机械寿命有益。

(2)对机械设备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监护检查,把好保养关。保养是延长机械设备寿命的关键,这是几乎所有施工单位中机械管理人员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候打了折扣。不少施工单位在工期紧、任务重时往往忽视保养工作,认为机械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也没有时间停下来进行保养。殊不知机械设备的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与消除,得不到及时保养,往往会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难以预料的大事故。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从进场开始就应根据其技术要求和性能特点进行建档记录,特别是易损件磨损情况及配件的损耗周期、库存量大小及更换方式等。在为每台机械设备建立单机档案后,要做好运行保养记录、历次检修记录、大修记录及技术改造记录,使每台机械都有专人保养并有详细档案,形成机械现场维修保养、管理的体系,加大保养力度,强化机械管理操作、维修人员职责,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意识,使各类机械始终处于监控之下,避免机械出现故障及停机现象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与使用率,降低机械的单机成本[2]。

(3)针对不同的机型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把好维修关。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后,各主要部件和总成的老化均已达到极限。此时必须果断进行状态检测,对机械的各部件进行压力、流量、温度和扭矩等性能的监测,并审阅技术档案和运转记录等资料,考核燃油和油的消耗,对各部分进行分组解体、测量检查和鉴定,并对各总成的各个部件及发动机的缸套、曲轴等进行磨耗检测,做好记录,以便进行解体清洗、检查和修理。在施工现场,要求机械管理维修人员进行“日检、月检、季检”,制定合理的机械维修计划,确定合理的维修方式,降低维修成本,确保良好的技术状态,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机械故障。通过状态检测,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做好维修工作,这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保证机械完好率的有效环节。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确定工程机械是否需要维修及大修的主要技术状况及性能参数指标是:①发动机动力性能指标下降20%以上;机油消耗量超定额1倍以上;在45℃以上测量发动机的气缸压力时不及规定指标的60%。②传动机构主要零件磨损达到极限,有偏摆异响撞击和抖动等异常现象。③转向机构磨损间隙过大,操纵失灵;变速器齿轮及轴磨损严重,换挡困难或经常跳挡;制动机构严重磨损,制动性能下降或失效,且无法调整。④机架主体变形或开裂,行走机构严重磨损,工作装置磨损严重、操纵失灵,无法正常工作。在施工机械的具体维修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就车修理法。在修理过程中将零件从机器上依次拆下,经过清洗、检测、分类和修复或更换,最后重新装配,以达到恢复性能的修理方法。②零件换位法。施工机械上的许多零件,如推土机、挖掘机的腹带销等,在运行中往往承受单向负荷,从而造成不均衡的磨损。如果适时地更换受到有均衡负荷零件的位置,使磨损均衡,则可延长使用寿命。③更换总成法。在修理过程中除原来机架进行整修外,只需将其余已损坏的总成或配件全部拆下,换上预先准备(或修理)好的总成或配件,而后装配成整机的修理方法。此法可大大减少停机的修理时间,有利于提高修理工效降低成本和保证维修质量,是工程机械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不耽误工程施工的一种好方法。④其它方法。如刷镀与胶粘修复法、磁性电镀、激光电镀等。如果条件所限,施工单位可结合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上述方法对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4)管理制度的约束是施工机械保持良好性能的有力保障。定人、定机、定岗、签机械设备操作包保责任状是明确职责、对机械进行专项管理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完善施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使用/维修保养制度、机械管理人员职责、机械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职责等,做到对事不对人,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机械,从规章制度每个具体环节对现场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动态的监察管理。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要规范程序,制定一整套机械使用、维修、操作规程,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使他们对工程概况、特点、机械操作要求、质量要求,各机械配套作业安全生产等注意事项了如指掌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制定出上岗人员收入与台班效益和台班消耗相挂钩的分配制度以及奖惩措施等,情节严重者要进行经济处罚并追究其责任,从而使机械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篇(3)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成本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对于所消耗的机械所需要的成本。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主要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施工机械成本主要有设备的消耗成本、设备租赁成本、小型设备的分摊成本、机械运输成本和其他的机械成本等。这些施工机械成本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往往重视项目工程的成本的管理,对于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不够重视,导致项目成本不必要的增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充分发挥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的功用,促进施工项目顺利、经济的开展。

二、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概述

1.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评价等过程,因此在进行施工机械成本管理时可以根据此过程进行开展工作。

进行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的模式主要可以从人员分工上来安排,通过项目经理到机械管理员,制定相关的责任分配制度进行机械成本管理。具体模式为由项目经理作为施工机械成本主要负责人作为主体,负责工程项目全局的机械成本管理,具体的机械成本管理下分到各项目副经理,再由项目副经理具体到机械材料部和机械管理部,由具体的机械管理员对机械成本进行管理,形成一个层层递进、多方共同管理的机械成本管理模式。其运作方式主要为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行业分开管理,机械成本管理部门作为主要负责人,对下属各级机械成本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并对各部门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施工机械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上报主管部门。

2.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内容

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主要有施工机械成本预算、施工机械成本控制、施工机械成本核算以及施工机械成本分析和评价。

2.1施工机械成本预算

工程项目中的机械成本管理首先要进行机械成本预算,对机械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计划。通过这三步对工程项目的机械成本进行预计推测。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最低并且可以高效高质的完成工程项目,对不同的施工机械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并结合该工程目标预算出施工机械成本,以指导机械成本的控制。

2.2施工机械成本控制

施工机械成本控制是机械成本管理重要内容,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盈亏问题,工程项目机械成本管理部门要做好机械成本控制,充分考虑施工机械成本各种因素,做好施工机械成本预测、控制,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使其按照施工机械成本预算实施,保证施工机械成本在控制范围内。

2.3施工机械成本核算

施工机械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预测、计划和控制的信息来源,是对施工机械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的依据,对施工机械成本核算可以有效把握施工机械成本消耗,可以检验施工机械成本目标。

2.4施工机械成本分析评价

通过对施工机械成本进行核算,可以根据核算得出的信息对施工机械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相应指导分析报告,针对一些机械成本超出部分给予相应改进建议和优化方案,并根据工程的施工计划对接下来施工机械成本进行计划,用于指导接下来的机械成本使用。

3.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意义

工程项目加强施工机械的成本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施工企业通过参考先进的机械管理的经验,总结出适合自身企业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用于指导工程项目施工机械的成本管理,避免出现机械使用混乱,施工机械成本过高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的成本管理。另一方面,施工机械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工程项目井然有序进行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

施工机械成本作为施工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有利于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工程项目采用机械施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机械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加强对施工机械成本管理中的计划、决策、核算、分析及考核的认识,从而对机械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三、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途径

1.加强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购置

当在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情况下,施工机械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机械的结构设计和质量,因此在施工机械设备选购时要做好设备技术经济论证,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产科学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免选购不当导致后期施工机械成本增加。同时,施工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机械管理部门,对于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统一采购并集中管理,根据工程项目进度或者工程量进行优化配置,统一进行调配施工机械设备,并且要加强对工程项目部机械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证施工机械设备选型的合理科学,从而减少后期的施工机械成本。

2.做好施工机械维修养护,保证施工机械连续正常运转

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磨耗、故障,尤其是当施工机械不正常运转时对机械损耗更大,增加了施工机械成本。因此要注意对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应该以机械养护、预防为主,主动维修,注意保持良好的施工机械技术状态,从而降低施工机械零部件的磨损,提高施工机械使用寿命,保证施工机械连续正常的运转,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机械的使用成本。施工企业要杜绝重视机械使用,忽视机械维修的现象的发生,应该对施工机械进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得到正确的维护。应该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施工机械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保证施工机械的可靠性,适应工程项目的需要,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完善施工机械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机械管理制度有利于更加充分的发挥施工机械的经济效益,减少施工机械的成本。要积极推行施工机械管理现代化,完善一系列施工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采购、验收管理制度,保证施工机械成本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努力做到施工机械工作有规程、质量有标准、消耗有定额,并积极核算施工机械成本。建立施工机械成本管理与现代管理技术相融合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施工机械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的智能化,从而保证施工机械成本的管理。

4.优化配置,加强施工机械现场组织管理

篇(4)

中图分类号:TV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46-01

1 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机械设备管理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整个项目的实施,项目的效益以及最后使用的效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可以较好地发挥机械的优越性,那么整个项目的规模将可以大大拓展,以及施工的质量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时,尤为重要的是,机械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整个项目的进行速度,是项目得以高效率完成的保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的高收益。

2 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范围

2.1 及时整理机械设备的相关资料

想要便捷地、及时地知道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状态是否良好,让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记录,同时归入设备档案,此项工作需要每日定点执行,根据工程期限来定下整理这些文档、数据的日期,对这些资料加以利用,分析其中规律、趋势所在,以作之后的工作经验。

2.2 设立独立的设备管理部门和制定相关的制度

在施工的过程中想要高质量地完成此项工作,应当设立与之相对应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同时也需订立相关的制度来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除管理制度外,也需建立奖惩制度和检查制度,带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避免有关人员不尽职的现象发生。

2.3 设备的养护及修理工作

机械设备是需要养护和修理的,所以相应的机械设备的管理也就需要订立各项养护及修理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检查上述两种制度遵循情况的检验制度,及时的反应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将此与他们的奖金、薪金相联系。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需要组织专门人员来负责每天的要修理的设备,以及人员的规模大小。

3 我国机械设备管理的现况

3.1 分工不明,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当中,曾经一度将设备管理和技术管理混为一谈,忽视了加快工程进度的科学性,仅仅注重技术与进度这两者间的内在联系,而忽视了机械设备自身的管理,以至于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分工不明确,管理工作不到位情况,使得设备在施工中不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减少了施工企业获取的利益。

3.2 修理、养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为了工程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机械设备通常是在日夜不停息地运转当中,忽视了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并没有对设备做好及时的修护,这样做会对设备今后的长久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仅仅做到哪部分出现故障,就修理哪部分,不从整体角度去考虑问题,使得机械设备的小问题、小故障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严重,而此时,却又存在着操作的人和修理机械的人之间的责任推脱问题,并没有重视起这个问题。

3.3 修理、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设备的类型多样,真正在修理、养护的过程中所需的技术也是不同的,有的简单易行、有的很繁杂,有的甚至涉及到一些比较液晶、数控等高难度方面的技术。没有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机械设备自身的情况相结合,以至于对机械造成较大的损害,很大程度上对机械的使用效率造成了影响。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修理人员不足、修理工艺不高、检查的方法没有及时更新。

4 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4.1 注重重要性方面的普及,切实提高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水平

要想真正的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那么必须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注重重要性方面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原先对机械设备管理不重视的现象,进而可以改变原先的做法。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重要性的培训工作,使其可以全面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科学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成本管控的力度,最终达到企业与社会利益得以和谐统一的目标。

4.2 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

只有制定了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只有指定了健全的管理制度,才可以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真正有所提高。通常,施工企业所需制定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可套用其他单位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才能够被贯彻执行,才具有可行性。

4.3 全面提升操作及养护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我们须从各个方面来提高机械使用者和修护者的素质水平。第一,需要注重他们在真正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条件,针对性的对施工企业经常用到的机械,进行知识培训,确保他们可以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第二,注重管理者与操作者的职业能力审核,对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鉴定,选择鉴定成绩良好的来参加实际工作,如果鉴定成绩不好,则需要再次参加培训,直至合格为止,保证他们的工作能力。

4.4 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在管理过程中分工清明

施工单位有必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将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分清楚,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奖惩有据。除了制定制度,更加需要严格执行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评定每个人的工作效果,对于努力工作的人要实行奖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不负责的工作人员,需要以通报的形式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要对其进行经济方面的处罚,限定期限,要求他们改进,并组织人员监督他们的工作情况。

5 结语

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程的效率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及社会效益。因此,注重机械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本文提到的措施,对于实现工程专业化、高水平、高效率的目标,有着很大的裨益,同时有利于达到施工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高度结合的最终期望。

篇(5)

论文摘要:结合近几年油田公司在管道工程等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情况和工程机械发展现状,探讨一下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如何使用、管理好机械设备,以发挥设备的最大使用潜力。

一、目前国内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规模的空前高涨。仅国家的“十五“规划,在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电力通讯及环保行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投资多达20000万亿元左右。这些工程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仅需要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他们使用好、管理好建设施工的有力武器—工程机械。集成化、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绿色环保的工程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基本保障,更是施工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

目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投入的施工设备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施工企业自购,对外租用的设备很少。每个工程中投入的施工设备数量多、种类杂,旧设备技术状况老化,故障多,可靠性差;新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技术要求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施工对于设备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环保的客观要求。

二、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结合近几年本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项目经理部中设备管理人员少,配置不合理,且人员综合素质差,缺少精通技术、懂管理的人员。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操作者职责、权力和义务不清晰,不明确。

3.操作、维修人员技术素质低。

4.设备技术资料、档案不系统,管理混乱。

5.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合理,不能满足施工需求。

6.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三、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无论从领导到工人,每一个人都知道施工设备技术状况的好坏对于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施工设备,如重型起重机、盾构等常成为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要想真正管理好施工设备,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标准化。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住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操作性强。制度一经实施,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以工程机械为例,操作手必须每天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日发生费用记录,通过这三个记录,就可以充分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小时、维护、小修项目和故障情况,并能过日发生费用记录的核查、累计,可以知道设备周或月度费用消耗情况。根据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再结合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巡视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参照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编制下个月度的维护保养计划,安排修理作业。修理作业也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正常的修理工作程序,完成修理之前的技术检验、故障分析判断、解体鉴定、制订修复方案,修理过程要执行自检、专检记录的填写和最终竣工的验收。

2.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情况监督考评制度。进行月度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并将考评内容与设备运行工作小时、费用消耗、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传达到操作手或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

3.加强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培训和考核要有针对性,合格发证上岗,不合格下岗淘汰,接受再培训,操作人员上岗或转岗之前都必须按照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操作、维护保养培训,并进行认真的上岗考核,要确保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熟练、会维护设备、懂设备的基本原理、熟悉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及如何处理等。此外,管理、技术人员更应该加强学习,不仅要在理论上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维护规程和维修技巧,而且要他们对重点设备也能熟练操作,在培训时给操作人员进行示范、指导。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施工安全、生产效率,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四、结束语

要想真正管好设备,使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另外在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应率先垂范,一视同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常抓不懈,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篇(6)

 

一、目前国内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规模的空前高涨。仅国家的“十五“规划,在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电力通讯及环保行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投资多达20000万亿元左右。这些工程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仅需要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他们使用好、管理好建设施工的有力武器—工程机械。集成化、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绿色环保的工程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基本保障,更是施工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 

目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投入的施工设备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施工企业自购,对外租用的设备很少。每个工程中投入的施工设备数量多、种类杂,旧设备技术状况老化,故障多,可靠性差;新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技术要求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施工对于设备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环保的客观要求。 

 

二、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结合近几年本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项目经理部中设备管理人员少,配置不合理,且人员综合素质差,缺少精通技术、懂管理的人员。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操作者职责、权力和义务不清晰,不明确。 

3.操作、维修人员技术素质低。 

4.设备技术资料、档案不系统,管理混乱。 

5.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合理,不能满足施工需求。 

6.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三、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无论从领导到工人,每一个人都知道施工设备技术状况的好坏对于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施工设备,如重型起重机、盾构等常成为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要想真正管理好施工设备,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标准化。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住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操作性强。制度一经实施,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以工程机械为例,操作手必须每天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日发生费用记录,通过这三个记录,就可以充分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小时、维护、小修项目和故障情况,并能过日发生费用记录的核查、累计,可以知道设备周或月度费用消耗情况。根据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再结合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巡视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参照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编制下个月度的维护保养计划,安排修理作业。修理作业也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正常的修理工作程序,完成修理之前的技术检验、故障分析判断、解体鉴定、制订修复方案,修理过程要执行自检、专检记录的填写和最终竣工的验收。 

2.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情况监督考评制度。进行月度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并将考评内容与设备运行工作小时、费用消耗、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传达到操作手或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 

3.加强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培训和考核要有针对性,合格发证上岗,不合格下岗淘汰,接受再培训,操作人员上岗或转岗之前都必须按照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操作、维护保养培训,并进行认真的上岗考核,要确保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熟练、会维护设备、懂设备的基本原理、熟悉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及如何处理等。此外,管理、技术人员更应该加强学习,不仅要在理论上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维护规程和维修技巧,而且要他们对重点设备也能熟练操作,在培训时给操作人员进行示范、指导。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施工安全、生产效率,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四、结束语 

 

要想真正管好设备,使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另外在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应率先垂范,一视同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常抓不懈,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篇(7)

关键词:工程施工 机械设备管理 

 

一、目前国内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规模的空前高涨。仅国家的“十五“规划,在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电力通讯及环保行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投资多达20000万亿元左右。这些工程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仅需要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他们使用好、管理好建设施工的有力武器—工程机械。集成化、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绿色环保的工程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基本保障,更是施工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 

目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投入的施工设备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施工企业自购,对外租用的设备很少。每个工程中投入的施工设备数量多、种类杂,旧设备技术状况老化,故障多,可靠性差;新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技术要求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施工对于设备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环保的客观要求。 

 

二、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结合近几年本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项目经理部中设备管理人员少,配置不合理,且人员综合素质差,缺少精通技术、懂管理的人员。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操作者职责、权力和义务不清晰,不明确。 

3.操作、维修人员技术素质低。 

4.设备技术资料、档案不系统,管理混乱。 

5.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合理,不能满足施工需求。 

6.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三、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无论从领导到工人,每一个人都知道施工设备技术状况的好坏对于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施工设备,如重型起重机、盾构等常成为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要想真正管理好施工设备,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篇(8)

一、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正常高效作业是确保施工开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利用机械设备的基本原则有:装备合理化、使用安全化、服务于施工生产、提高施工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施工中所需的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工作是否到位,可以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项目效果等产生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能够大幅度提升施工的质量以及效率,促进项目工程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土木工程施工时,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大量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作业,虽然施工企业近年已经开始注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了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等,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第一,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无法真正得以实施并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方面的安全管理手段非常滞后。

在现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然而我国绝大部分的土木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大都较为落后,机械设备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控制、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机械设备已经不能仅仅只依靠传统经验来进行操作,在出现细微的故障和问题时也很难得以发展。

第三,机械设备使用管护的相关要素及配件管理机制漏洞较大。

在土木工程中,有很多技术先进的施工设备其本身对于配件等的要求很高,例如设备燃料、油、液压油等等;然而很多土木工程企业的采购业务人员本身对于机械设备的需求了解有所欠缺,对于采购工作的责任心又不强,又为了节省采购成本,常常会出现采购的配件、燃油等质量很差等现象。机械设备在使用劣质的配件和燃油后,往往会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使用效果,也进而可能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于参与到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薄弱,虽然有相关的维护保养制度,但是在施工现场很难得到真正地落实,即使是工作人员能够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不够彻底,难以保证机械设备发挥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机械设备早已突破了挖掘机、打桩机等传统种类,现今许多施工现场都使用了数控、液晶等高科技设备;然而大部分的土木工程企业内部,未配备适用于高科技机械设备的专业维修保养人员,机械设备养护管理粗放,维修保养人员未进行专业化精细分工,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新设备,大多数的企业都只是利用简单的培训来对设备进行讲解,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参差不齐,对于设备的检查手法也较为落后,没有依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实时更新,也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发展。

三、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为确保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在这些设备安全管护方面,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施工企业应切实提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先要立足于提高工程建设效能的角度,高屋建瓴,树立起一套针对工程机械设施配置、操作、养护、配套设施及配件采购等方面的系统化科学理念,对于科技含量高、提质增效明显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更要有前瞻性思维,应根据企业规模和建设工程实际需要,加强设备操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及专业维护人才储备工作,,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宣传、培训和考核,将安全管理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去,为企业更好地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施工企业要完善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企业应着眼于自身整体和长远发展,将机械设备规范操作和科学养护理念植根于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在具体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就设备的使用维护明确细化职责,针对专项施工要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这就离不开科学合理又能付诸实践的奖惩机制,通过奖惩使制度落地生根、有效执行。

第三,从细处着眼全面转变“重使用轻保养”的机械设备管理状态。

施工机械设备本身具有科技含量高、制造工艺复杂、部件繁多等特点,不同构造、不同部件都有自身的功能特性和材质特性,差异化的作业环境、个性施工对象都可能影响和考验设备整体或部件的耐受性和功能施展,种种复杂因素综合决定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沥青混合料搅拌机这一设备就融合了液压、电路、数控等,在正常的施工中,肯定会出现磨损、腐蚀等,在高压、高低温环境下损坏可能更为严重”;其他机械设备也是如此,在使用中势必出现一些损耗。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力度。工作人员在当天的施工作业结束后,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防止出现设备“带病工作”现象,影响后续的施工作业;另一方面,要进行统筹使用,做好集中专门维护,在整体项目工程结束后,不能将已经使用的设备马上投入到另外的项目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整体全面的检查和保养,确认机械状态后,才能继续使用。

第四,要对机械设备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调配。

对机械设备进行统一规划和调配就是将机械设备交由一个部门或者是设备租赁公司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使施工企业可以将原本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转移到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上;另外在土木工程的空闲期,施工企业也可以依靠租赁公司,将自身闲置的机械设备进行外向租赁,在增加了企业收入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其他施工企业的横向联系。

第五,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扶持。

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的执行者就是工作人员, 因此,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培养。首先,施工企业在进行招聘时,要注重招聘者专业技能,要将应聘者能否满足机械设备的操作要求,是否有实际操作经验等纳入到考量之中;其次,施工企业在工作人员上岗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使其明确并熟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后才能上岗工作;再次,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通过后才能继续上岗工作;最后,施工现场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设备的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行岗位变动,明确岗位职责,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迅速落实责任人。

四、结语

土木工程作为城市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项目施工过程中,更加需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土木工程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明亮 浅谈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配置与技术管理 [J] 广东科技 2008

篇(9)

协调的范围更广。项目协调的范围包括内部关系的协调、近外层关系的协调和远外层关系的协调。其中,内部关系包括项目经理部内部关系、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的关系、项目经理部与作业层的关系;近外层关系是指与项目部有直接和间接合同的关系,包括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物资供应单位、分包单位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之间的关系;外层关系是指与项目部虽无直接和间接合同关系,但却有着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等约束的关系,项目部与政府、交通、环保、卫生、绿化等关系。通常情况下,近外层关系的协调是项目协调的重点。

协调的要素多,工作量大。一是人际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经理部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及与关联单位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协调的对象主要是相关工作结合的过程当中人与人之间在管理工作中的联系和矛盾。二是组织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管理层以及与分包单位、劳务作业层之间的关系。三是供求关系协调,通常包括企业物资供应部门、建设单位物资供应部门与项目经理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生产要素供需单位之间的协调。四是协作配合之间的关系协调,通常包括项目经理部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层与作业层之间以及与各近外层协作单位之间的协调。五是约束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经理部与远外层关系的协调,包括与有法律法规约束关系的各单位(如,政府、环保、卫生、绿化、交通等)的关系协调,和与有合同约束关系的建设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

具有阶段性。建设工程通常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对于工程总承包项目通常可分为勘探、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为若干时期,例如在施工阶段就可以分为准备期、施工期、收尾期等,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项目协调工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协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难度更大。由于项目协调的性质多种多样,所涉及到的关系千头万绪,有项目与目标因素之间的协调;项目各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各专业技术方面的协调;各种管理方法、管理过程的协调;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各种管理职能方面的协调;项目参与者之间的协调等。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比其他任何一种协调难度都大。

目前项目协调工作存在的问题

项目经理部内部工作混乱。主要表现在:由于总体目标不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兴趣和目标不同,有各自的打算和做法,有些甚至是对立的;由于缺乏沟通和必要的宣传,项目部内部士气不够,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危机,感到失去斗志;由于信息不畅,指挥不灵,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混乱现象,人们对合同、各种指令和责任书理解不一或不能理解,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各自为政,使项目失控;项目部内部没有和谐的工作氛围,对工作没有应有的争执和讨论,人们不敢和不习惯将问题提出来讨论和研究,从而酿成隐患。

与外部关系未理顺。主要表现在: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得不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近外层关系单位的支持,有时甚至是对立的;项目经理部不召开协调会议或者在协调会议上不讨论重要的协调事务,而是偏离议题,或者是正常的协调会议老是被打断和干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项目部内部、项目部与远外层、项目部与近外层三个层次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以至于信息得不到正确传递,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运作,甚至是相互之间产生一些抱怨;项目经理部得不到企业职能部门的支持,无法获得必须的资源和管理服务,与外界又不能进行正常的信息沟通,迫使项目经理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各种突发矛盾和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

搞好项目协调工作的对策

牢固树立协调工作是一切工作基础的思想。众所周知,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国策,而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是现代管理所提倡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工程项目来说,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项目协调工作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和不断的教育,使项目部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协调工作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和谐的工作环境什么事也做不成。

加强沟通。项目协调最好的手段和方法就是沟通。沟通是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障碍的最基本的方法,事实证明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任何组织争执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通过沟通不但可以解决各种协调问题,如,技术、过程、逻辑、管理方法和程序中的矛盾、困难和不一致,而且还可以解决相关人员心理行为的障碍和争执。对于项目来说,项目经理部内部沟通的效果是测定项目管理效果的最好尺度,项目目标能否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理部能否成功地进行沟通,即能否成功地做好协调工作。

控制和管理争执。协调要讲究技巧,特别是对于争执的处理更要讲究艺术,必须使争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多协商少争执,通过详细的协商平衡和满足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优解决;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影响项目管理大局的争执,应采取策略引导争执者或者说服双方向对方作适当妥协或非原则性让步,避免争执扩大化;对于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争执可采取互迁互让,加大合作面形成利益互补或利益共同体,从而化解争执;对于利益冲突性大的争执或问题比较突出的争执,在协商和调解都无效的情况下,应及时交由上级领导裁决,或当机立断采取行政裁决的方式解决,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于一些目标不明和方法难以确定的问题,有时要有意识的引起争执,通过争执进行讨论和沟通,使认识一致从而得到最佳方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项目协调过程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每一个需要协调的问题都必须先分清它的性质、类型、主次等要素,然后制定出最合适、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如,对于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主要应依靠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等方法来实现;对于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管理协调,应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对于项目经理部与作业层之间关系的协调,应严格履行《劳务分包合同》和执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对于项目经理部内部供求关系的协调,必须依靠编制和严格实施资源需求计划并充分发挥物资供应部门调度系统和调度人员的作用,加强调度工作;对于项目经理部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协调,应以沟通为主,协调的目的是搞好协作,协调的依据是执行合同,协调的重点是资金问题、进度问题和质量问题。

篇(10)

目前,有关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Multi-Agent)协调机制和调模型设计等方面[1,2]。张青山和游明忠[3]在基于信息平台的协调管理构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机制、信任机制、群体协商机制构成了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内容体系;卢少华[4]从协商层、协作层和信息层3个层次讨论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同时对信息协调与策略、盟员选择与激励机制及供应链协调和效益优化进行详细研究;李刚,程国平[5]从界面设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虚拟企业界面协调机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供应链和虚拟企业为对象开展的,而对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拟从分析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着手,提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几大机制,并给出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以期对工程项目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2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由于工程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科层结构,具有众多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参与方的多样性、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一致性、沟通的障碍以及机会主义的存在等因素使得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和摩擦。因此,为了保证各参与方能够有效完成各自的工作以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协调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而协调管理活动的顺畅开展则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予以实现。在管理学中,管理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则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张青山、游明忠,2003)。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指为了组织与控制项目各参与方达成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设计或安排的且必须遵循的一定的程序与规则,用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所有手段、方式和方法。

3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机制,它是事先的主动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另一部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具体运行,可以用于指导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也可以为解决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矛盾与冲突而做出规则的安排,并使之程序化与规则化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还能提高工程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敏捷度,降低了由于协调管理困难而导致的诸多风险。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制、合作与信任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沟通机制等。项目经理圈子

3.1决策机制

决策是人们对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拥有决策权,只是决策的空间不同。合作各方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项目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表现为项目参与方决策的分工与协作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决策权在成员之间的分配。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决策与决策权可达到有效的统一。一方面,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建设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核心资源提供出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各参与方拥有相对充分的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与自身所承担任务相关的知识与信息,这就使得决策环境和决策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的决策权是分散的,但又是在合作中行使的。这种合作基础上的分散决策是一种决策的均衡,也是提升工程项目组织运行效率的基础。

而从工程项目本身的角度看,尽管工程项目的合作各方来自不同的组织,但由于各合作方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了在利益和行动上都不会自动地趋向一致,当涉及到需要协调管理的事务时,合作者需要联合决策。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分散决策机制是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决策机制,是对传统决策模式的超越,是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知识的分裂以及相应的分散决策重新在工程项目体系内整合到一起,是分散与集中(确切地说是独立与协作)的辩证统一。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所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决策个体受有限理性的限制,正确决策必须依靠参与者群体的智慧,基于知识分裂的分工业务的分散独立决策以及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能保证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决策机制的科学性。

3.2合作机制

工程项目是由众多不属于同一个企业的参与方共同完成,当这些参与方为了某个工程项目走到一起时,即展开了合作对策过程,各个参与方之间通过合作机制,达到多赢的目标。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不是某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项目目标。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各方的能力不均衡可能导致合作各方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这种能力的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各合作方所拥有的资源不均衡。合作机制是一种调整参与方间行为和资源配置的一种结构性装置,这种机制不仅对参与方的行为产生约束,同时也对能力不均衡提供一种补偿。因此,参与方间的合作机制对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应该以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为目的,通过协调矛盾,资源共享,最终实现项目目标和各参与方利益的多赢局面。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风险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三部分内容。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首先都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而进行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合作各方目标一致,信息共享,不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才能实现完善的合作。

3.3沟通机制

沟通是一个过程,在沟通过程中,参与沟通的诸多要素之间在建设项目的环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产生出沟通的结果。沟通结果如何直接受到沟通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影响。有效的沟通是使不协调关系得以协调的关键

沟通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沟通理念、沟通内容、沟通渠道和沟通反馈等。这些构成要素受到工程项目内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影响。该机制运作是否有效取决于沟通过程中的技术层面要素,它包括各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整个工程项目体系内沟通氛围的营造,沟通制度的制定,各沟通主客体沟通策略与技能的应用及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沟通机制的运作是动态的,其运作过程和方式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沟通机制各要素的内涵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深化。首先,沟通机制必须与工程项目组织相匹配,通过沟通协调管理工程项目内部的运作,从而达成为项目目标服务的目的。第二,沟通机制内部各个部分需要协调一致,使其运作顺畅有效。第三,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必须根据工程项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3.4激励与约束机制项目经理圈子

激励与约束是工程项目实施协调管理活动的手段,而手段发挥作用的载体是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项目各参与方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就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项目各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与项目目标一致。由于项目各参与方承担的任务不一样,因而各专业参与方在自己所承揽的任务内所获得的信息与知识比他方要多,而利用这些富余的信息与知识量就有可能获得更多额外利益,从而就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或导致项目失败。如何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合理利用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去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非效率损失,最小化协调管理费用,需要积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功能。因此,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只有建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手段才具有了赖以运用的载体,才可能将其作用持续地、良好地发挥出来。根据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激励约束机制就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以项目参与方的需求和动机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协调管理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制定必要的监控手段及可实施、执行的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相对固定化、规范化的能促使各参与方行为趋向一致、目标一致的激励与约束手段、方式、方法、程序、规章和标准。

4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

根据上面论述的五种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探讨它们的运行模式,即决策层、执行层、信息层,外加一个无处不在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实现各协调管理机制的功能,如图1所示。项目经理圈子

(1)决策层。决策层只要包括决策机制,着重于制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分解,处理工程项目内外部之间的有关事务。由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构来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协调管理,如有关规则的制定、参与方的选择与淘汰、重大冲突与矛盾的消解等活动,其形式是定期或特定的协调管理会议,一般以合同、规章制度、参与方的责权利等方式明确下来,对所有成员具有强制性。项目管理者联盟

图1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2)执行层。执行层主要包括合作机制、沟通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由项目协调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机制去执行具体的协调管理活动,如各参与方的实施进度协调、材料设备供应协调、合同的具体实施协调等。采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即可进行现场协调也可采用会议协调;即可由事务双方协调也可通过第三方进行协调。

(3)信息层。信息层是前面两个层次予以实现的基础,为协调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支持,完成相关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与优化调度,以更利于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可将协调管理机制产生的效用进行反馈,便于协调管理者判断机制是否适宜以及有无改进完善的之处。

(4)技术支持层。技术支持层在协调管理的任何层次和任何协调管理机制中都发挥重大作用。因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决策是基于并行工程环境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模式,由各参与方按某种方式组成决策群体,通过计算机协同工作环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支协调管理功能。由于这些技术支持的保障,工程项目可以实现各参与方之间、人员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调管理方式。电话、传真、远程文件传输、网页浏览公告版、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可分别实现这几种不同的功能,而且网络安全技术也为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5结论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而协调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协调管理职能的基础。本文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内涵出发,探讨了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五大主要机制:决策机制、合作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并由此构建了整合这五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这无疑将有助于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成功地实现项目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项目管理论坛

[1]Goldman,StevenL.,Nagel,RogerN.AndPreiss,Ken-neth,AgileCompetitionsandVirtualOrganizations:Strate-giesforEnrichingtheCustomer[M].VanNostrandRein-hold,1995.

[2]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0-107.

[3]张青山,游明忠.企业动态联盟的协调机制[J].中国管理科学,2003(4),第11卷第2期:96-100.

篇(11)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056-03

0 引言

目前国内投资减速,国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消费萎靡,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及融资成本持续上升。工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

国内很多工程机械企业,没有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在新产品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粗放,没有相应的流程约束和建立必要的组织设计;忽视项目计划(没有策划或计划不严谨)项目范围目标不明确;没有有效利用项目积累等方法进行竞争和管理;许多企业仍然采用手工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尚未应用系统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

在工程机械行业应用IT手段(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是规范研发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由于工程机械行业研发项目除有其他行业项目管理的共性,又有工程机械行业的特殊性;既要达到项目管理流程中一般的规范化要求,又要满足工程机械项目管理个性化要求,这些使得柳工项目管理工作虽有周期性、规律性,但确实复杂、繁琐、重复、交叉。

柳工随着产品线多样化,企业全球化发展,推出了研发项目管理系统-RDM,对规范研发项目管理及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管理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源于20世纪50年代,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有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而国内对项目管理的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2 柳工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

柳工于2006年引入了PLM进行产品数据及生命周期管理,于2011年又进行研发平台的整合及PLM二期升级,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研发流程、设计更改、产品数据、项目文档等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但随着柳工规模的日益增大和国际化发展,原有的项目管理系统模块已不能满足柳工的高速发展,且工程机械产品复杂,研发周期长,试制成本高,作业环境恶劣,对项目管理系统个性化定制需求更强烈。项目管理模块作为PLM一个子系统,功能较弱,仅仅提供了按照项目来管理和组织相关的产品数据,项目管理中的监控数据只能来自手工输入而非通过对过程执行情况的直接获取;研发项目过程管理主要依靠系统外Project、Excel、纸质和人工跟踪的方式进行,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时效性差、信息滞后等问题。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系统,使得无法系统化、精细化进行研发过程管理,无法对研发过程和研发能力做度量分析和改进,成功的产品经验不能得到全面分享与借鉴。

一个较为强大的项目管理系统功能是指对进度、任务、资源、缺陷等模块和项目的管理,它需要支持工作任务的分解,较多地涉及时间管理、任务分配、资源使用计划、进度控制、报表功能等。柳工深刻认识到,对于研发项目管理的迫切性,公司需要一个平台化的系统来对研发项目进行管理。基于公司的业务需求,通过对软件公司深入的调研,最终确定了RDM系统。

3 RDM项目管理系统

研发管理(Research & Development Management,即RDM),是在研发体系结构设计和各种管理理论基础之上,借助信息平台对研发过程中进行的规范化管理,涉及和包含: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流程设计、风险管理、需求管理、文档管理和资源管理等的一系列协调活动。

相对于PLM,RDM关注的重点是研发过程的管理,通过研发项目计划,把进度管理、文档管理、资源管理等贯穿起来,包含了进度、任务、文档、缺陷、资源等模块。

4 柳工RDM系统开发应用

项目组通过深入研究,根据工程机械研发项目特点从RDM软件强大的功能中挑选出最符合柳工现阶段项目管理需求的部分功能,开发出独具特色的RDM系统,既可满足个性化业务需求(流程、权限、问题、报表、视图等),又可满足系统的二次开发。

下面着重介绍系统几个主要功能的应用情况:

4.1 计划管理 系统支持基于模板创建、典型项目案例创建,导入导出和页面直接编辑等方式创建项目计划,采用WBS方法自上而下对项目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由项目经理在对关键里程碑任务进行分配,各子任务责任人对自己接收的任务可进行派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影响关键里程碑阶段点的调整,由项目经理进行内部调控,如影响关键里程碑阶段点,则需提交《项目变更报告》,由公司相关中高层负责人进行决策和把控。

4.2 文档管理 结合新产品开发流程,对项目交付的文档进行分类,相关任务责任人执行提交、审批、等操作。在系统中可以通过关键字检索过程文档,同时支持对文档版本的管理与浏览控制,实现企业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

4.3 问题管理 根据相关问题管理流程和需求,建立了统一的问题管理平台,项目组需要在RDM系统上完成问题输入、处理和过程跟踪管理;对研发管理过程中识别的阶段评审类问题,需要统一归口人,由归口人负责将问题提交到RDM系统。

4.4 工时管理 对项目计划中的各子任务工时进行了严格的量化和统计,建立了工时与个人工作日志关联,项目经理可对项目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投入工时进行评价,并计入到项目贡献度中,极大地调动了项目成员的积极性。

4.5 权限管理 权限分为系统权限和项目权限,用户登录系统后,系统根据用户的不同角色,显示不同的个性化页面和业务模块。在项目中,项目经理赋予不同项目成员对项目数据进行新增、删除、变更、浏览等相应的操作权限。由于对系统角色已经控制权限,相同角色的人只能操作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动作。

4.6 资源管理 项目经理及部门经理能够及时了解其负责项目各阶段或部门资源使用状况,合理利用和及时调配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有序地进行,以达到项目目标。

4.7 报表功能 系统提供列表,饼图,柱状图,管道图,燃尽图,趋势图等报表视图,可全面了解研发中心项目的整体情况,在公司层面上跟踪项目进度,高层领导实时掌握项目进展与质量,通过计划红绿灯和偏差率标识项目健康程度,项目组合分析,平衡资源分配,做出更及时准确的决策。

5 柳工实施项目管理系统RDM的效果

柳工通过逐步推进RDM系统的上线应用,所有研发项目也相继在RDM中进行管理和维护,提升了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产品开发流程优化和产品研发资源整合,以此来提升公司产品的研发能力。

6 工程机械企业实施RDM的体会

为了项目管理系统能在工程机械企业更好地实施应用,从中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6.1 首先要制定研发项目流程

柳工在确定使用新的项目管理系统之后,紧接着优化了《新产品开发流程》并及时进行宣贯,把流程植入到项目管理系统,要求落实到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使研发人员非常清楚地了解开发过程应该怎么做,因此为先期决策正确性和后期目标一致性提供了重要保证,减少了无效劳动,提高了效率。

6.2 其次要完善相关的项目管理规范及制度

柳工在明确了研发项目流程后,组织编制了《研发项目管理制度》、《新产品开发流程推进评估办法》、《新产品开发成功度评价标准》,这三项制度作为公司研发项目规范性文件,明确地指出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项目过程质量评价方法,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结果绩效设立了评价指标。

6.3 前期调研,培训与宣传保障

前期对客户的调研,沟通是必须的,项目组通过对不同层级客户的访谈收集了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要结合公司各业务的需求、思路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项目管理系统。针对种子用户,组织几次培训,通过试用系统不断地测试,持续对系统进行完善,满足公司的要求。推进部门需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是实现新旧系统转换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