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当前中职教学问题分析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投入远远不够跟教育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扩大,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却还停滞不前。中职教育责任在整个国民教育当中的责任是很重的。而作为直接对口市场、但同时又承担教书育人的特别教育机构,中职院校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1.1 中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中职的教育定位是教育与职业的双层特别性。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是在保证技术业务的熟练甚至是精湛的基础上还要让教育的真正本质能融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并积淀出日后工作的职业道德。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合理性
但是在这过程中却出现让外界社会诟病的问题以至于中职一度被认为是无用的教育方式。而对于中职教育的本体来说,他们往往把学生定位在前沿生产岗位的快速培养上。但事与愿违的是越是急于求成却越是适得其反。如此培养下的学生居然更不适用早已经定位好的岗位。这样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1.3 电工基础课程发展的方向
作为理工科院校教学的鸡肋,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靶心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一般类的理科工科专业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作为文化普及课程学习。但是对于需要拥有扎实基础的专业学生如电子类电器类就需要强化教学地位。这样弱化次要从而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应当引进到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去,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教学原则侧重于技能发展并作为一个发展方向。
2、教学创新的提出
2.1 全新的中职发展方向
现在中职的全新定位应该着眼于综合开发上。这种开放方式就是综合中职所在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而提出的涵盖各类型方向的综合型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如对于电子加工地位凸显的地区,可以打电工牌,讲主要以科技以及加工作为主干发展为特色。然后再突出教育牌,力争一流的职业学校就得立足市场但却引进大学的人文教学理念突出教育的力量。
2.2 电工基础课程的新遐想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强调实际动手的能力,而理论知识水平等只不过是其中的前提和基础而已,因为对学生而言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动手能力提升。可问题是存在这么一群人,他们动手能力出色,却不懂得理论。因此,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电工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通常出现学生想学却学不进去,提不起兴趣听不懂等等现象。纵使你采取精简的方式把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最大的努力去教授给学生,学生却未必喜欢并且能学进去学到东西。
走出课堂其实是很好的方式。中职学校在定位与整体环境之后,根据周边环境情况,选择典型的厂区,让学生直接动手学习,然后再把相关有用的知识点浸透到其中去。
具体学习课程如下:
A基础学习可以组织学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并且了解介绍所有的有关于电工基础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由带队老师提出具有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如:“变压器”“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可在路边大型变压器附近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故事,注意是故事而不是原理。这样的目的主要是突出不懂得变压器的原理而产生的意外结果。通过这些实例来启迪学生对变压器的联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而在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这方面的教学时,需要将学生带到指定的与之相关的厂区参观。让一线工人讲解,并且进行操作示范。如此通过边走边学,边学边问的方式打开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不仅是课本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从内心燃起学生自己的真正想学习的欲望。
B当然,不可能总是观摩而不真正学习。在预期目的达到之后要解决的就是具体怎么开始学生学习的问题。在这块,对于电工基础的一些基本定理与公式就需要识记,除了要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之外,要通过“军事化学习”让学生学得。具体就是早上按军队规定起床时间开始背诵,每个学生都需要打声朗读,记忆,背诵。并围这操场疾走。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驱除懒惰。这与军训不同,而是在军训的同时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运用快些反应的方式让学生把公式定理在最快时间内说出来。电工基础许多都是死的,所以要让学生熟练掌握。
C最后在实训阶段,主要传递给学生基础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由一线工人手把手教学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引领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理论创新运用到现实环境中的实际问题中去。如电工测量,远程开关等。除了学习之后,鼓励学生创新、改进现有的方式。并让学生参与到周边经济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帮助学生把角色从学习者转换到参与者。
3、新电工基础课程对中职发展全图的意义
3.1 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当前中职在校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授课受到原有思维的禁锢,仅仅是局限在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知识跟经验向学生传递的填鸭式教学。并且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在课堂上是不得不讲,学生却也不得不听,但是其实是老师不想讲而学生不想听。所有都是为了政策性而勉强支撑着而已。因此,要想打破这种尴尬局面,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真正解放老师,学生才能乐意去学习。
3.2 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
中职教育要想适应如今的经济发展,就得做出改变。而这样的改变的基础就是课程的变革先行。只有最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取得突破,决策层才敢于打破定式真正进行中职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M7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0-006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0.035
杆塔基础是当前送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的基础施工项目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送电线路安全性与稳固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送电工程杆塔基础进行施工技术相关方案的设计阶段,其设计质量与工程整体质量、进度及安全都息息相关,因而关注杆塔基础的施工,探讨杆塔基础实际应用中的施工技术,并致力于该项施工技术的提升,都有利于促进送电工程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推动当下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杆塔基础的施工技术在取得相应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送电工程正常、稳定的发展。
1 杆塔基础在选型方面的标准与原则
1.1 合理选择杆塔的类型
杆塔在整体工程建设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并且由于型式上存在差异,杆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占地、运行安全、施工运输以及造价上都不尽相同,因而合理、科学地选择杆塔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但有利于实际工程在质量上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工程成本有效降低的实现。一般情况下,杆塔选型过程中必须就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根据不同路段的线路特征来进行最合适杆塔的选择。通常,在施工过程当中,规划区域的路段如绿化带等选用同塔多回钢管杆比较合适;高压走廊较为狭窄的部分采用紧凑型的杆塔较为适宜;而规划区与林区的路段则较高杆塔应用较多。这种对杆塔进行不同型式的综合使用,能够有效保障杆塔荷载,确保路线安全、质量以及效益。
1.2 勘测选线
线路选择是杆塔基础整体施工过程当中重要的关键部分之一,其合理、科学性的选择也是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因素,因而以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进行线路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在线路选择过程中必须就多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常在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要做好各个方案的比较分析工作,探讨其各自的优劣情况,以此选出最适宜的方案用于工程施工。而确定最优方案一般而言需要就以下方面进行确认:施工区域水文及地质条件是否合理;所需跨越的障碍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是否能够有效避开绿化区、防护林带及森林等,降低施工过程对植被环境的破坏;线路的长度;减少对于建筑物和农田的侵占。
1.3 排杆定位
通常情况下,送电线路距离都长,在整条线路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形,这就给施工增加了较大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地理环境条件来合理对塔位、塔高和塔型来进行设计。在进行杆塔位选定时,尽量做到少占有耕地,避开水文和地形条件较为恶劣的路段;有效地利用杆塔负荷程度;对于带拉线的杆塔还要对其打拉线处的要求和条件进行注意;相邻杆塔的档距要保证合理,能够对不平衡力有效进行控制;不能有孤立档的现象存在;在进行档距设计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档中导线的接线情况。
2 送电工程杆塔的基础形式
2.1 掏挖式杆塔基础
全掏挖、半掏挖及斜插式掏挖三种形式的杆塔基础都属于掏挖式杆塔基础,在无地下水硬塑黏性土地基情况下,掏挖式杆塔基础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掏挖式杆塔基础施工时,在对基坑开挖时不能扰动原状土,需要对开挖的深度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开挖量,这不仅能够避免大面积的土层回填,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工程量。但在对掏挖式杆塔基础进行施工时,还需要确保开挖基坑处的原状土要具有较好的紧密性和抗倒塌能力。
2.2 斜插板式基础
斜插板式基础最主要的特点即是基础主柱坡度和塔腿主材的坡度是保持一致的,这种基础形式在施工时多用于平原和河网地区,只适宜用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斜插板式基础对基础垫层和基坑排水技术在施工精度上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基础的不均匀或是沉降现象进行预防。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偏心弯矩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偏心弯矩,从而使基础底板的尺寸随之变小,有利于节省工程成本。
2.3 联合杆塔基础
在软弱地基塔位较常应用联合基础。在设计时利用横梁将杆塔的四个基础墩使用一个底板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整体进行浇制。联合杆塔基础具有填埋较浅及较好的整体性。但其设计较为复杂,而且施工也很繁琐,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需求较大,经济性较差。
3 送电工程杆塔基础施工技术的控制
3.1 掏挖基础施工中的技术控制
由于工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因而在掏挖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进行到一定阶段,则无法通过外观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及时发现。所以施工中关于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必不可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而技术与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对所用配料进行连续的配制,使其良好性能能够得到持续性的确保;第二,要对杆塔基础壁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出现碰撞脱落问题,可采取塑料布衬垫的方式来实现,确保施工质量。
3.2 土石方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控制
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各阶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必须实现对各方面施工因素的全面把握,才能合理开展施工工作,并做到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控制。土石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开挖之前要做到熟悉工程图纸及相关技术,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地质条件和状况来选择相应的杆塔基础。另外,要严格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坑深的决定,同时要保证坑底能够具备一定的平整度,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在杆塔基础的坑深计算过程中,一般坑深标准都是通过施工基面来确定的。
3.3 杆塔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防范
在现阶段杆塔施工中,较为频繁的断桩现象极容易影响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因而,施工中相关防范措施的采取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断桩问题的有效避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确保杆塔基础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断桩问题的有效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施工开始之前,需对设计图纸中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关规定进行了解,进而严格检查实际坍落度能否符合规定标准;第二,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导管拔出与混凝土的浇筑应当同时进行、同步操作,对于导管埋入的深度进行科学、严格的有效控制,要确保导管是处于埋入的状态。
4 结语
当前,杆塔基础在施工技术上的优劣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送电工程的质量,作为现阶段电力项目工程建设关键基础,杆塔施工必须做好相应的技术控制工作,使得杆塔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以此为基础,确保送电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风虎.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形式及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7).
[2] 于春颖.浅谈流沙地带的10kV杆塔基础施工方法[J].价值工程,2010,(7).
关键词:
中职院校;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院校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院校领导开始重视起一体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传统的刻板教学方法更是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让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中职院校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电类技术的积极性。
1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
1.1一体化教学适应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职院校开始开展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改革大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和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思想,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正是符合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2一体化教学满足了社会岗位的人才需求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技术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对此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体化教学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到岗位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1.3一体化教学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诸多中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教师紧抓课堂教学的质量,缩短理论教学的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一套符合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提升。
2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抽象乏味,不易理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不易学。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主要涵盖的内容是安全用电、室内照明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低压配电装置、架空线和电缆、直流稳压电源等操作技能和电路基本物理量、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与磁、交流电路、电容器、变压器等基础知识,知识的专业性极强,对于初学者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2.2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离
在大部分中职院校在对电类专业教学时,教学方法较单一,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把理论和实践人为分离,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同时理论知识学习课时要多于实践操作的教学课时,枯燥乏味、冗长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对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欠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是主要得执行者,但是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指导和培训,很多教师只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并不过硬,大大影响了这类教师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学的质量,更是不利于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全面推广。
3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举措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针对以上对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要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将困扰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摆脱困扰,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中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如下:
3.1整编符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通常都是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然而中职院校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都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演示实验、实物展示、技能训练等内容,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接近1:1。如在教《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电工器材,不能光讲白炽灯原理,而是要增加对节能灯、LED照明等现代化的新光源应用进行深入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都要进行分类和整合,教学计划中可以设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的任务,然后把所学知识内容综合起来,如在学习电动机,主要以电动机为教学主体,通过知识链接,可以让学生了解磁与电、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方法技能”介绍了识读电动机铭牌、安装(折装)小型电动机、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等技能方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教学知识内容要与时俱进。
3.2创新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式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起来,通过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高的技术能力,更加适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建设的实践应用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能充分接触实物实验、实训,才能达到通过实验、实训帮助学生理解电工理论知识,掌握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操的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部分实训室的管理宜由统一的上课管理结合对学生开放的课余管理结合,使学生能在其感兴趣的时候及时动手体验。电工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打破一间实训室就能满足所有技能实训的设计思路,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达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为目的,当然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做出最为实用的方案,才能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真正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3培养一支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往往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要更高一些,一体化教学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能够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转变为电工技能,知识与实践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从而成功塑造更加符合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对此,对于培养这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中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首先,要引进双师型教师,要到各大高校区聘请专业化教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壮大学校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电类专业的教师在寒暑假到电类专业相关企业进修参观和学习,大量的专家讲座、各类的在职培训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再次,要加大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沟通力度,实现二者的互融式教学。从而加快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
4结语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目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中职院校领导应该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特点,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统一结合的教学举措,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漏洞,从而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职生毕业后更快的从学生转变为职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国期 单位: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毕银彦;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2]马俊芳;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20期
[3]翁雪平;职高电工专业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2.一些学校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上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教学方法欠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难得到培养。比如:有些教师安排实验只是为应付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在实验课上花功夫,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导致实验课效果差;有些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齐全的新型实验仪器设备,想做一个完整的实验甚至不能凑齐实验器材,这使得实验课受限较多。
3.实验课堂方法单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充分调动。由于教师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规划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安排实验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未来长远发展没有做充足的考虑,出现了教师一手包办的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
二、实验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应用的意义
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实验教学法有以下几点意义:第一,有益于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整个电工技术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自己先进行预习,查获资料,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在实验中寻找答案,这是一个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第二,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性,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探知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这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三,实验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实验教学法,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第四、实验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实验能够使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能够逐步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对其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学校从领导到学生都能重视起实验课,把有趣的实验教学融入到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解和习题练习中去,学生又怎么会感叹此课程难学难懂、枯燥无趣?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购置齐全的实验设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有效的运用好实验教学法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1.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较熟悉且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归纳,从而引出新的课题。例如,在讲“自感电动势”一节时,先提问学生,日光灯电路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日光灯不是开关一通灯就亮?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作答。由于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回答起来非常有把握,学生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达到了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2.抓住重点,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所谓“悬念”,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抓住中心内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如在讲“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换”时,老师讲过变换的条件后,提出问题:电源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等效,那么对电源的内部电路也等效吗?然后让学生做一道练习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经过认真演算,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迁移原理,承上启下,提高学习效果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并运用于新知识学习的一种过程。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把握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发展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自觉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灵活的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较多,使用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可以将课堂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如讲电动机工作原理时,旋转磁场的产生就很抽象,应用CAI课件后,学生直观地看到旋转磁场产生的变化过程,就很容易理解。
大多数中职院校均开设《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为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其学习成效对后续课程的影响乃至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后的潜能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既要考虑到理论知识的“必须、够用”,又要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往往有点顾此失彼,与实际达到的教学效果不相符合。结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基于项目解决的教学模式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从高职教学的实践出发,讨论以项目教学为主线来贯穿整个《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模式,项目教学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项目的内容和任务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确定,因而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简介及现有教学情况分析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用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位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电源与负载的安装与测试等技能。由于这门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论学习上的难度和因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理论学不好而实践又不会的两难局面。采用项目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现今中职院校的一些学生对《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存在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枯燥乏味,专业基础知识简单无用,不用心学习,只会在考前采用突击背背的方法。而任课教师又由于教学课时削减、实验设备缺乏、实验仪器落后、电子企业的行业保密政策等的限制,也无法为其提供直接接触社会,获得感性认识的机会等原因,很难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深入讲解。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实践的开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自觉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要采用项目解决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即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以行动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重在项目情境的设计与效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集理论、实践、职业素养为一体的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和指导作用。项目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
1.项目的准备
在项目的准备阶段,由师生共同确定项目的内容、目标和任务,再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经教师认可,项目的实施要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学生具体负责项目的夹施,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基于以上认识,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分解成六个大的实践项目,通过来源于实践生产生活需要的应用项目解决来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际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六个项目分别为:家庭中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系统的组装与维护、三相电路系统的组装与维护、电动机的工作与维修、常见变压机械的检修和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与检修。每个项目都有五个具体学习与操作模块组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生产实践应用技巧、独立小实践项目解决和项目解决过程性评价。通过实践项目化的内容安排和模块化的项目解决过程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2.项目的实施
项目教学实施是按照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来进行,在任务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首先明确学生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工作步骤和流程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适时、适当引导学生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实施的流程:(1)项目导入;(2)师生共同分析项目,确定若干任务模块;(3)第N个任务即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实施其第N个任务,并提出问题;(4)教师引入相关新知识;(5)学生用已有知识提出实施任务的方案;(6)完成一个任务,并进行任务评价―;(7)重复3至6环节直到完成最后一个任务,进行任务评价;(8)把N个任务进行综合调试完成整个项目;(9)项目整体进行过程性评价、总结归纳和改进。
在教学过程模式上,以项目为中心,采用边讲边做、讲讲做做的知识与实践交叉互动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落实到所给出的完整项目电路教学中去,这样使分散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给出的项目突出应用性和综合性。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项目教学评价
项目教学评价作为项目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起着导向性的作用。项目教学评价的重点可定位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可以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来,亲身体验成果的发生过程。让学生领会并初步懂得围绕项目开展项目教学的一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项目教学对学生检查和成绩评定一般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其中包括操作情况、作业质量、完成时间、技术指标测试结果及有关项目问题的问答情况(最好以口试形式进行)、创新开拓的能力等,占总成绩50%,由教师综合评价后给出得分;二是学生职能素质的考核情况,其中包括安全操作、文明操作、团队协作、在小组所起的作用等综合能力,占总成绩30%,由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后给出得分;三是期末考试,把整个学期中的项目教学知识要点及操作技能、测试方法以书面形式考试,占总成绩20%。将过程性的评价和结果性的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的有机结合是项目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职业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素质发展。
三、《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实践体会
1.项目教学实践关注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认识到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和把握课程必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也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对教师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2.项目教学实践成功与否的基础是项目设置的综合性和职业问题解决性
好的项目应该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相关联,即具备一定的综合性。项目的这种综合性可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供保证。完成项目往往需要多个专业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完成学习,有必要综合一些课程。项目教学在考虑综合性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项目教学中,需要设置综合能力培养的具体环节。落实各项综合能力指标,需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项目设计应有相应的规划;在项目实施中需重点观察的方面;在项目总结中需突出的内容;在项目考核中应该包括的内容等。
3.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拓展延伸
在完成项目制作后,分析与讨论的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思考才是最佳的提升学生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希望能够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当他们有了如下疑惑:为什么我们组的电路没有制作成功?为什么我的测量数据误差这么大?……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思考问题和试图解决问题的意识。此时,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归纳、分析、总结项目教学中用到的知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学生会对以前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将实际与课堂所学的区别、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及时告诉学生,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宽,求知欲更强,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可以达到拓展延伸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总而言之,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主要特点是避开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重在培养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适合《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需要,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钱一平.电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吴春旺.高职机电专业《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工技术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其质量的重要性将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运行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反复的核查,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绝对不能马虎大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影响质量出现多种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施工技术将产生不同的质量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施工中的每一环节,对细节要全面的掌握,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管理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质量,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使得在经济建设发展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下面文章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常见的几种施工工艺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就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发展而言,整体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好的,极个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着较大的施工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阻碍其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状况,而且质量问题的出现也将对其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基础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并不同其他施工作业项目,因涉及的问题较多,要考虑到施工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对其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来提高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施工方案的选择,这样在施工作业环境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还能在第一时间选择备选方案继续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使得基础技术施工更加合理性。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行业。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于自然灾害等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质量的重要性便是整个施工作业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能够就实际施工作业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增强其综合国力,造福于社会。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施工中使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整个基础工程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锚固技术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建设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山区本身交通就比较困难,这就对施工中的人力和物力有更多的消耗。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情况下是有严格的工期要求的。因此要想在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完成施工目标,就要运用锚固技术。锚固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的稳定性。锚固技术主要运用锚具、承压板、台座、支挡结构、预应力钢筋和圆柱形锚固体。通过锚固结构的施工,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并提高施工的工效,以此保证施工的工期要求。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运用合适的预应力管桩技术,不但能提升施工的质量,还能提升工作效率。想要使用预应力管桩技术,首先要对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不同功能和效果进行分析。根据两者的不同效果,结合施工时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并选取具体方法。使用预应力管桩技术一般会运用振动法、捶击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这些方法有的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有的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对于基础施工的各方面要求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施工应用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技术。在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结束后,要对整个管桩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其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要求。
3.3水泥土加固技术
水泥土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极为常见,但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较多。有些施工作业人员并不能对水泥土加固技术给予很好的重视,在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灌浆技术也不能符合施工作业要求,这就使得水泥强度难以在施工中发挥作用,所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水泥土要进行合理的配比使用,尤其是在灌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灌浆,这样才能保障水泥土的强度,施工中也绝对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3.4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施工作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软土地基的施工作业情况,则会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经济的方式加以解决,如置换法,排水法及夯实法,都是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以上三种施工技术在施工作业时都存在着较明显的特点,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加以选择,最终处理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质量问题的频频出现已经严重干扰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使用,基本上即便是在施工作业完成以后也很难发挥其效用。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作业时,要针对其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对于施工环境也要有所掌握,尤其是地质情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尤其独特的施工特点,会受到该施工区域的水位变化的影响,所以作为施工人员要有这样的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真正意义上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中。
5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公益性工程,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情况下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对于其自身的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想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质量,就要注重基础施工的质量。基础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根本,其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基础施工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且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才能保证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时,获得较好的基础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建柏.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外贸,2011(14).
[2]黄晶纯.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3]罗毅,张光科,刘超.浅议工程总承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1).
[4]曾兴旺.水利工程土方填筑碾压施工质量控制[J].水利技术监督,2015(3).
汽车作为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装备,在反恐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为实现武警部队快速机动作战,保证遂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汽车结构、材料的不断更新,汽车常规的维修和检测技术也成为部队汽车兵必备的看家本领。培养“能懂会看会检修的合格士官”成为了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这对目前的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学课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电工电子技术是汽修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必备课程,再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与学历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区分开。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在加强实习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汽车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抽象且实践性较强,对后续专业课特别是汽车电气、电控方面的课程有着开电机和开路先锋之功,武警士官学校的战士学员文化底子较薄,普遍缺乏初高中物理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一个鲜明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懈探索、推陈出新、勇于实践,师生才能真正降服“电老虎”。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此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特别是与通讯和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结合日趋紧密。为了切合当前武警部队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改进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的教学方法,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逐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的职业技术教学工作。
一、积极引导,树立信心、培养情感
战士生入校之初,对专业基础理论的框架结构和必备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此时部分学生由于已有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会对专业知识充满好奇心,而部分学生却会因对专业的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如何让克服恐惧,迎难而上,良好的教学开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次我们要重视“电工与电子的绪论”课教学。所谓的‘绪论’就是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基础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子电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设置联系实际,有意思的的提问使学员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例如,在讲运算放大电路时,这样引入课题:“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无人驾驶飞机是如何控制的”、“遥控汽车模型分那几种控制?是比例遥控还是开关控制”等短短的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随后就引入运算放大电路的线性比例控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利用课下时间,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之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专业的报刊、杂志,也可鼓励学生去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以此多了解维修电工行业发展状况及专业发展方向,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成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利用课下时间制作简单的电路(如门铃、声控灯、防盗报警器和双联灯等),意在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从简单实用入手。
制作时,对于出现的线路故障,教员要和学员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学员的维修技巧。完成的作品可以拿到学员队、系部进行展示,对学员产生激励效应。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起好示范作用,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维修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学员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学员交流汽车驾驶中常见的故障现象和原因,增强实际学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如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这对学员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员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员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员也易于接受,让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明显增强学员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员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学习、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在职业汽修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直观演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包括利用现代制作的各类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是教员以多媒体展示各种实物或者实验,使学员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学员们看的尽心,听得尽情,兴趣盎然。
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员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员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五、掌握够用、实用、管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原则;辨析概念,夯实基础,储备专业基础知识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笔者认为关于此点要详细阐述一下。
(一)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就曾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
(3)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
(4)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
(5)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员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1)电流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压表
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
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四)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去表法中去的就是电压表,注意去后分析清楚电路连接方式后还要一个个的加上去,看它们分别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对于学员来说困难也较大,这里要注意原则:一一对应。若题中没有电路图,只给相关的要求,最好做前要先按要求画简单的电路图,再由电路图去连实物;也可以按要求先连好实物,再由实物图画出要求的电路图。
六、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由于电学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学员学习较为困难。只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目来方可得心应手。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经验告诉学生: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因此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通过实验的具体探索得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此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悉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七、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R(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
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
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
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
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难以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Rt,电功率选用P=I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R.t,P=U/R,这样选择都想利用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只要牵扯到计算的地方就少不了遇到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完成的正确与否,直接确定最终计算的是否有效,因此一定要注意单位及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要牢记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
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记住何时乘以进率1000,什么时候除以进率1000。
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八、加强训练,巩固知识
理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练习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样电学知识的巩固理解,熟练运用都要加大训练的力度,同时也要注意训练的题型,做题的策略培养。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要领。
九、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培养
学员在结束学习回到岗位工作后,工作得好坏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表现。比如: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等。所以,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专业基础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员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有知识、有技能、会学习、会做人的高适应性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总之,部队教学应在依托地方职业教育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特点,本着突出职教特色、基于电工电子技术特点,紧密结合汽车电气、电控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多给学员创造观察、实践、分析、猜想、归纳的机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全面、训练有素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J].科学出版社, 2003,6,1.
[2]许晓彦,何敏.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教学杂志,2006,126(总143):67-68.
1前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施工细节的处理方案以及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结构技术和材料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施工中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并且施工情况复杂,施工的质量问题很难得到保证,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更是一项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整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受到工程基础的影响。为了使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能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就必须要综合考量安全、质量和结构因素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更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2.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作为常用的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整体的结构性能,目前,相关人员已经认可了将锚固技术使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属于大型工程项目,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比较大,为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建设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更要做好基础施工工作,减少环境因素影响,在保证工程的稳固性的同时提高基础处理工程的施工效率。
2.2预应力管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预应力管桩也有了较大的的发展,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有静压法、射水法和震动法,预应力管桩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两者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在对管桩沉降过程中常用技术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方法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效率。
2.3水泥土
水泥土能够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强度和稳定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而这正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目的所在,而水泥浆的灌浆过程和水泥浆的制作过程正是水泥土在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关键,要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中使水泥土施工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度,就需要科学的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科学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制作水泥浆,而施工强度和稳定度提升的效果就是灌浆效果,其效果与灌浆过程中水泥浆的数量息息相关,水泥浆的制作是将与水泥材料相关的施工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待水泥浆混合搅拌好之后,将其灌注到基础项目部分的内部并使其发生相应的反应来提升强度和稳定性,即所谓的灌浆法。
3对水利水电基础技术的探索
3.1全新的施工方法
对全新的施工方法来说,一方面,要想基础的硬度和地基能够承受住建筑上的全部荷载,就要先保证基础的抗冻性、耐久性、耐侵蚀性和防潮性。同时,为了保证地基的稳定性,要预留出足够的工作面,而且地基的变形值范围要在规定的参考值内,避免建筑物出现倾斜、开裂等情况。另一方面,对于相对较浅的基础来说,可以沿着基准灰线将其切割成1个槽边的轮廓进行施工作业。而排水系统和地下水位的处理,要结合具体挖方尺寸和施工场地的情况来定,这样才能保证地基结构的完好。
3.2加强软土地基的方法
加强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①挖除置换法。适当地挖除建筑物下面的软土层,并将其填换成低压缩性和防腐蚀性的散粒材料,比如卵石、粗砂、煤渣和石屑等。②重锤夯实法。用带有自动脱钩设备的履带起重机把重锤吊到指定的高度,并做自由落体动作,利用冲击力把土夯实。③排水固结法。人为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在其内部形成垂直或水平通道,在自重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土层强度。
4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的对策
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建设中自然也是不例外,所以就需要施工企业坚持创新思想和理念,不断改进设备的使用性能并以先进的技术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人员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技术操作水平的高低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否都与基础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效率相关联,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并且其管理制度也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要在施工建设中及时进行排查,然而制定有效地对策解决问题,对策的制定要结合施工现状和相关数据,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5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国对于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却不够完善,也不够先进,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上,既是因为自身技术研究的不够深入,也是因为施工技术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我国更需要认识到这一现状,发现自身技术含量较低这一现实性问题,不断地开拓思想,借鉴先进经验,加强钻研和对经验的总结,更要结合实际操作,实践出真知,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各方面因素,相信我国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面将会有较大的突破,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作者:杨力 单位:五凌电力有限公司白市水力发电厂
参考文献:
[1]于博,李凤鸣.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21):114.
基础施工技术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其质量的重要性将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运行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反复的核查,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绝对不能马虎大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影响质量出现多种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施工技术将产生不同的质量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施工中的每一环节,对细节要全面的掌握,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管理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质量,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使得在经济建设发展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下面文章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常见的几种施工工艺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就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发展而言,整体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好的,极个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着较大的施工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阻碍其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状况,而且质量问题的出现也将对其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基础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并不同其他施工作业项目,因涉及的问题较多,要考虑到施工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对其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来提高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施工方案的选择,这样在施工作业环境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还能在第一时间选择备选方案继续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使得基础技术施工更加合理性。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行业。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于自然灾害等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质量的重要性便是整个施工作业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能够就实际施工作业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增强其综合国力,造福于社会。
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 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施工中使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整个基础工程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锚固技术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建设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山区本身交通就比较困难,这就对施工中的人力和物力有更多的消耗。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情况下是有严格的工期要求的。因此要想在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完成施工目标,就要运用锚固技术。锚固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的稳定性。锚固技术主要运用锚具、承压板、台座、支挡结构、预应力钢筋和圆柱形锚固体。通过锚固结构的施工,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并提高施工的工效,以此保证施工的工期要求。
3.2 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运用合适的预应力管桩技术,不但能提升施工的质量,还能提升工作效率。想要使用预应力管桩技术,首先要对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不同功能和效果进行分析。根据两者的不同效果,结合施工时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并选取具体方法。使用预应力管桩技术一般会运用振动法、捶击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这些方法有的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有的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对于基础施工的各方面要求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施工应用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技术。在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结束后,要对整个管桩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其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要求。
3.3 水泥土加固技术
水泥土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极为常见,但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较多。有些施工作业人员并不能对水泥土加固技术给予很好的重视,在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灌浆技术也不能符合施工作业要求,这就使得水泥强度难以在施工中发挥作用,所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水泥土要进行合理的配比使用,尤其是在灌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灌浆,这样才能保障水泥土的强度,施工中也绝对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3.4 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施工作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软土地基的施工作业情况,则会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经济的方式加以解决,如置换法,排水法及夯实法,都是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以上三种施工技术在施工作业时都存在着较明显的特点,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加以选择,最终处理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
4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质量问题的频频出现已经严重干扰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使用,基本上即便是在施工作业完成以后也很难发挥其效用。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作业时,要针对其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对于施工环境也要有所掌握,尤其是地质情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尤其特的施工特点,会受到该施工区域的水位变化的影响,所以作为施工人员要有这样的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真正意义上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中。
5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公益性工程,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情况下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对于其自身的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想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质量,就要注重基础施工的质量。基础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根本,其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基础施工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且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才能保证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时,获得较好的基础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建柏.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外贸,2011(14).
[2]黄晶纯.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3]罗毅,张光科,刘超.浅议工程总承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1).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迅猛发展,其对于基础处理工程施工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切实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当认真对待每一个施工环节,除此之外,不仅要对淤泥层段的闸室基础施工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还需要切实加强复杂地质段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方案的制定。以此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一、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作为一项具有丰富的公益性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近年来,水电工程的发展主要还是归功于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程度在显著提升,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也更加注重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另一方面,员工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地提升,水利水电工业的管理以及运行自然更加轻便。就目前而言,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完善,相对于以前,已经得到了相当多的改进,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工作。因为水利功臣牵涉深远,一小点出了问题可能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崩溃。水利水电出了问题,下游会引发洪水问题,供电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水利水电相关人员应该明白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
二、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要求
1、在施工之前要提前对基础工程的施工图纸、施工土质以及土质勘察报告等技术性文件和资料进行勘察与审核,及时、科学的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土方在施工之前,还需要根据施工方案、施工规划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方案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各种已有构筑物、树木和管线等结构妥善处理,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2、山区施工的时候应当及时的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并且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宾冕因为施工不当而引发地质威胁。在当今的土方施工中,常见的土方问题包含了山坡滑坡施工、滚石等情况,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妥善处理施工环境。尤其是在施工中,对施工机械在进入场地之后,应当适宜的对施工场地进行加宽、加固处理。
3、工程定位,定位是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也是基础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常都是采用定位控制线、水准基点以及基槽的方式来进行放线,并且要反复进行审核,保证施工放样能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严格的预审经验
三、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因素
虽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规模大、施工复杂性。基于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方面的因素对施工产生一系列的阻碍作用,诸如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岩层、土质等等,都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基础建设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总体来看,影响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稳定性是影响基础处理施工的首要因素。如果地基的稳定性保证不了,缺少必要的抗滑性,稳定系数也会在低位运行,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就无从谈起。即使水利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实际的作用也很难发挥正常,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必将受到极大的缩减。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渗漏
地基在具备了稳定性的基础上, 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渗漏出现。主要是由于渗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施工造成影响。换句话说,如果在具体的施工中地基空隙过大,就会容易出现工程地基渗漏情况, 以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造成一定的破坏,严重时很有可能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经常检查地基是否有渗漏的情况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中是很有必要的。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
基础沉降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由于地质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水利水电施工基础出现沉降的情况是很难避免的。沉降的幅度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使工程结构产生变形,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基于整个工程的,不仅会毁坏,安全也是无法保证的。
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锚固技术的应用
锚固技术是施工困难区域,特别是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基础施工技术,锚固技术的优势在于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工程量。应用锚固技术时应该做好山区地理、地质、地基情况的全面了解工作,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特点,做好锚固技术差异性的应用,以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锚定和加固作用,有效对抗稳定性不足和抗滑能力不强的实际问题。
2、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与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预应力管桩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种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近些年来,预应力管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震动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等方法是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预应力管桩在沉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技术方法为:静压法;锤击法。静压法主要是通过桩机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施加一定的力,将预应力管桩压到地面以下;锤击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3、水泥土的应用
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质量。水泥土就是将水泥与水搅拌均匀之后,然后进行相关的反应,以此来达到所要求的强度。水泥土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基进行加固,使得基础能够长期的处于稳定的状态。水泥土的灌浆深度一般在50cm左右,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以及也能很好地满足基础的承载能力。土壤的质量、密度以及水泥掺和量都与水泥土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水泥土进行搅拌之前,一定要对上述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保水泥土的质量。
总之,基础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品质,为了更好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和社会作用,应该重点对基础施工加以重视,这样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得到全面地控制。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控制好基础施工的核心环节,这样才能确保基础的施工质量,达到对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安全、效率等目标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颖. 浅析水利建设中不良地基处理加固与施工[J]. 科技展望. 2014(24)
[2] 于洋. 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J]. 科技展望. 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