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服饰市场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引言
新医改自2009年开始以来已经历经四年,改革力度在逐年加大,我国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四年的累积投入达到22427亿元。目前已实施的医改主要有两方面的政策,第一是对相关药品调价政策,目的是控制过快上涨的药品费用,第二是推行试点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前一阶段这两个政策的着力点在于破除“以药养医”机制、降低患者就医费用。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患者就医费用在增加,医药费用、检查费等费用仍然维持在高位,各地医院不时发生的暴力事件也反映医患关系依然紧张。看病就医,依然是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难题。
对于目前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状况,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医疗服务市场过度商品化导致的,表现为财政投入少、公立医院趋利性明显、政府没有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等。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卫生医疗服务的投入,只要投入增加,看病贵的问题就能解决。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增加政府投入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医药市场的问题吗?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理顺医疗服务市场?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医疗服务市场中非市场化的机制。
二、医疗服务市场问题及非市场化机制分析
我国推行市场化改革后,虽然很多领域的价格机制仍然不畅,但是价格反映市场信息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医疗资源高价格集合了医疗服务市场上的信息,反映了市场状况。高价反映的就是资源稀缺,从供需关系上看,是因为相对于民众的医疗资源需求而言,医疗资源的供给相对较少,其价格就升高了。进一步讲,医疗资源的需求是具有刚性特点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引起较大变化,并且需求比较稳定。那么导致高价的力量就是供给因素,也就是因为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而导致该资源的非均衡高价。
目前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多供给少,市场力量会引起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但是涨价趋势并不会一直持续,医疗领域的非均衡的高价,必定会吸引更多要素进入该领域,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生产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医疗服务的供给就会增加。供给增加,其价格就会下降,最终价格逐渐趋于均衡。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均衡高价是存在的,为什么没有吸引更多要素进入?原因在于要素流通渠道是阻塞的,要素流动不畅,就达不到有效配置,生产效率不高,从而最终形成了供给总体不足的状况,从医疗服务质量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为什么要素流通渠道是阻塞的?本文认为原因在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存在非市场化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市场流动性较弱和相关价格信号失真。
1、医疗服务市场的流动性较弱
(1)医疗服务市场存在对社会资本准入壁垒。在国际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社会资本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作用。Mary Foley在分析和预测2020年公私合作的医疗保健系统时指出:我们在为2020年设计有效率的医疗保健系统时,必须使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本办医资源充分竞争,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和日益增加的慢性病疾病负担。
近年来民营医院发展迅速,其占医院总量的比例已由2005年的17.2%提升到2011年的38.4%。目前国家政策是鼓励社会办医的,没有对社会资本的歧视,但实际中,社会资本要进入医疗领域依然要面对进入壁垒。虽然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非盈利医疗机构或专科医院领域,但对盈利性医院的准入依然存在政策限制。审批时,民营资本在办理经营许可证时,政府卫生行政机构都对其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查。与此相反,政府在新建医院时,管理机构都会一路敞开绿灯。另外,我国对医疗机构实行等级管理,医疗机构的设立还是要服从政府的区域医疗规划。
(2)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性较弱。由于筹资制度的不完善,公立医院要通过营业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医疗服务商品化较为严重,在市场上是与民营医院一样的竞争者。然而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在筹资、土地、财政税收政策上面临着与公立医院不一样的待遇,导致两个主体在同一个市场上无法平等竞争,拥有政策优势的公立医院已经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例如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院为了抢占该市场,纷纷兴办特需医疗。这一部分的社会需求应该由民营资本来解决,而不是挤占本来就短缺的国家卫生资源,靠政府投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医保制度并不对民营医院开放,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医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无形中成为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保护性政策。
(3)人力资本难以运转流动。医院最为重要的资源是医生,我国医生管理属于“定位管理”,而国际上的医生管理普遍属于“自我管理”。医院实行封闭式的医生管理体制,严格限制医生的执业自由。医生一旦离开了他所供职的医院,在其他任何诊疗机构内,都不具备诊疗资格,等于是被取消了处方权和诊疗权,这显然限制了医生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人力资本进行合理配置的可能性。同时公立医院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拥有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的资源,并且拥有体制内的上升通道,民营医院则没有相应资源。医师管理体制导致新设立的医院很难获得优质医师资源,很多新设立的民营医院只能聘用公立医院的退休医生来解决优秀医师短缺的问题。
2、医疗领域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市场信号失真
(1)医疗服务价格管制。我国为了实现医疗服务的“广覆盖”,将医疗服务价格限制在低水平。医疗服务价格是对人力资本的定价,虽然国家多次调整标准,但是多数价格仍低于医疗服务的实际成本,技术劳务价格和价值存在严重背离。国家对医院的补偿较少,医疗机构按照国家的收费标准无法弥补支出,就要通过医生进行创收,医生依靠自己的技术也得不到相应的工资,就会通过药品销售和检查收费增加医院和自己的收入。总之,当存在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且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时,若监管机构无法解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则必定会产生“以药养医”和“以设备养医”的现象。红包、高价药方、多重检查等,其实质是对人为压低价格的补偿。
(2)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扭曲药品价格。1999年开始实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目的是要降低成本,促进公平交易。但是在我国实践中,招标者只招不采,不负责采购和付款,只负责定价,和药品采购没有直接利益关系,而要用药的医疗机构是和药品采购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却无权确定药品采购价格。药品市场的买主和卖主之间不能进行正当、合法、公开的交易,由集中采购形成的价格就是非均衡的。而药品企业为了卖出药品,就会采取隐形竞争,通过“二次议价”给医院让利,医院和医生能够通过买药获得较高收入,这种利益驱动医院和医生多开药、开高价药。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违背了基本市场价格形成规则,扭曲了药品价格。失真价格的根源在于价格是人为制定,不是经过市场供需力量形成的。失真的价格体系扭曲了医疗服务市场,大量的资源投入到隐形无序的竞争中,并没有促进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反而造成了效率损失。
三、政策建议
上文分析,由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市场化机制,导致了要素流动渠道不畅,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供给短缺,最终导致我国医疗服务陷入价格高、供给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的局面。由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点就是要理顺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使市场作用得到发挥,增强市场活力,从而推动供给的增加。
1、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1)鼓励社会办医,降低进入壁垒,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应建立基于政府控制和自由市场竞争之间的准市场机制,建立准入性的竞争医疗体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推行“非禁即入”的政策,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就应该对社会资本开放,审批过程中对民营资本应该平等对待。同时,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疗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2)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首先是要继续加大公立医院的改革力度,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同时限制公立医院的盈利性,应该让由社会资本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其次减少在土地、融资、财政、税收政策上对社会资本的限制,减少对非公立医院的干预。另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3)促进人力资本流动。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使医生成为自由职业人。同时非公立医院在职位评定、人才培训等方面应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科研立项上也应一视同仁,并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通过这些促进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措施来实现人力资本优化配置。
(4)大力建设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能够实现医联体各单位双向转诊,在整合供给方力量基础上,引导需求合理流动。医疗联合体建立后,患者的检查结果各医院都承认,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费用,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各机构中得到联合体内部的医师资源,缓解大医院消费拥挤导致的看病难问题。
2、完善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体系
(1)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一直是迟缓的,人为压低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了医生凭借技术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以药养医”和“以设备养医”的形成和发展。深化改革,必须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取消对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医疗服务价格,构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最终使医疗服务中的人力资本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
(2)改革药品集中采购,理顺药品价格。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政府部门间接调控、引导市场价格形成的价格管理形式。取消政府定价权,药品价格基础应该由药品购销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企业定价、医院购买、患者选择,都应该有自。但同时,政府应该制定药品基准价格,供患者参考和医保部门制定参保收费及报销比例。
【参考文献】
[1] 侯佳乐: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6).
[2] 王小万:我国民营医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5).
[3] 刘小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结构特征[J].经济体制改革,2013(2).
[4] 施晓亚: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强化政府责任解决看病难[J].医学与哲学,2005(10).
市场概况
据权威机构对中国药品市场的监测显示,2001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总额为43.19亿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1.90%。其中,医院销售17.82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41.26%,占全部医院用药的1.07%;零售市场销售25.37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58.74%,占零售市场商品销售总额的4.18%。而2002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总额为46.32亿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2%。其中,医院销售18.01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38.89%,占全部医院用药的1.02%;零售市场销售28.31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61.11%,占零售市场商品销售总额的5.37%。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2002年中国皮肤科外用药市场比2001年略有攀升,皮肤科外用药市场的年增长率为7.25%。同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皮肤科外用药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零售市场是皮肤科外用药的主要终端市场。(见表一) 年份 医院销售 占皮肤科用药比 占全部医院用药比 零售市场销售 占皮肤科用药比 占零售市场比 销售总额2001年 17.82亿元 41.26% 1.07% 25.37亿元 58.74% 4.18% 43.19亿元2002年 18.01亿元 38.89% 1.02% 28.31亿元 61.11% 5.37% 46.32亿元
... ...(本文尚未结束)... ...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同活动项目对服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其中,对于参加商务活动所穿着的服装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种服装除了具备美观、大方的样式,其实用性和功能性则更为引人关注。因此,对于商务制服多元化的设计应运而生。本文是围绕服装市场对商务制服多元化需求进行的研究,其中涉及到的名词分别是商务、制服和商务制服,在此分别进行定义。其中商务是指买卖双方为实现商品价值而进行的相关商业活动。制服是指具有相同属性的共同体所穿着的服装。由此可以归纳商务制服则是指买卖双方在进行商务活动时所穿着的服装。通过对消费者及消费需求的调研发现服装市场对商务制服的需求多集中在结构的多层次性和服装功能的智能化两个方面。
1多层次的结构
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尤其是基于商务目的,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有一些区别。男性消费者会倾向于服装的功能性,而女性消费者更多的希望服装的款式不要过于单调,商务服装最好也能紧跟流行趋势。但是这两者对于服装的共同需求便是穿着商务制服时,能够实现服装功能的最大化。商务制服对服装质量和功能应用技术要求较高,其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商务人士可以在多种商务场合实现对服装的多元化要求。传统商务服装的结构设计比较单一,外部轮廓简单、分割较少,多采用贴袋或插袋设计。内部则是以一个内袋为主。目前市面上商务服装多数与休闲风格结合,体现商务休闲的设计理念。这种商务休闲服装的设计侧重将休闲元素融入到商务制服中,例如结构上采用立领、立体口袋、夹克衫等;配件上采用拉链、金属纽扣;面料则采用灯芯绒、涂层面料等。国内多数商务休闲品牌均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服装研发。为了更好地应对商务制服多元化的需求,在服装的设计方面可以加以改进,增加服装结构的三维层次,将服装像立体空间发展。比如增加服装的衣片,在原有衣片的基础上增加一到两片,为了避免过多的衣片使服装显得臃肿,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使之相互融合。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增加服装结构的层次性,同时也可以将各部分的功能最大化。
2智能化的功能
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已经辐射到传统的服装产业,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快节奏和多样化将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多种服装实现手段,如3D打印技术、超声波缝合、虚拟试衣等。商务人士对于服装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可穿和美观的层面,更加注重功能的多面性。比如国内某知名服装品牌了一款智能夹克,为了满足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该款夹克设计了17个贴身隐形置物口袋。不仅如此它还拥有记步,操控音乐,遥控拍照等功能,大大满足了商旅人士在不同场合下对着装的需求。众所周知的谷歌公司也与某服装品牌合作推出了一款智能外套,这款衣服在袖口处装有多点触控传感器,用户只需触碰和滑动夹克的袖口就能播放音乐,加上其他组件,还可以接电话、看地图。通过此种设计无疑将商务服装的使用功能更加贴近生活。商务服装的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服装结构方面,对于服装面料的研发也是一个新兴领域。例如某品牌的背心采用透气的速干面料来保持水分和调节热量,能让使用者在穿着中保持干爽。它还内置多个生物传感器,白天能监测你的心率、呼吸频率、运动强度、热量消耗和疲劳程度;晚上能检测你的睡眠质量和呼吸活动。通过蓝牙模块与多种第三方应用以及智能手表、GPS设备等配件进行连接。商务服装的智能化是需要多种行业技术和服装设计相结合的,其区别于传统商务服装相对较单一的设计方法,不仅仅是材料设计、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的配合,还需要结合各种电子科技、互联网技术甚至是医学等技术。
3总结
商务制服在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方向是侧重于与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传统设计模式上进行提升。传统的商务服装注重“面子”,设计上讲究端庄、大气。“里子”满足基本服装的结构便可。新时代的商务制服不仅要“面子”,更加注重“里子”的内涵。制服内外部结构设计要求时尚、与潮流结合,不仅要体现服装的流行趋势,将服装的多功能化加以实现,更加要将科技属性进行人性化的体现。目前看来传统的服装置业已经不能满足日渐升级的市场需求,服装产品的相对单一性需要进行转变。面临互联网、智能化的大趋势,传统服装企业需要与科技企业相结合,共同探索,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商务服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应的配套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会为商务服装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蔡月艳.论3D试衣系统在电子商务服装市场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4.03.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第17条第2款作出了关于夫妻处理共同所有财产的规定,即对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夫妻双方享有平等处理的权利。随后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7条对于夫妻日常家事权进行了规定,其规定对于因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夫妻任何一方都有权决定;对于非因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的,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对方的同意。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夫或者妻所为之意思表示是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能以不同意或不知情为由抗辩善意的第三人。通说认为,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承认了夫妻日常家事权制度。[1]虽然如此,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夫妻日常家事权的适用依据、日常家事的范围、平衡夫妻另一方与第三人利益等问题的处理,并没有随着该司法解释的出台而得到明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论证夫妻日常家事权的法律性质、法律结构以及制度规制等问题。
一、夫妻日常家事权的法律性质
关于夫妻日常家事权的法律性质,理论界看法不一,主要有委任说、法定说、特种说等几种观点。
1.委任说。委任说的主要代表是罗马法,在罗马法中日常家事权又被称为家事的授权或者默示的授权,其认为妻子的日常家事权是依据丈夫的委任产生的。
2.法定说。法定说认为,夫妻是婚姻关系的共同体,夫妻之间享有的日常家事权是婚姻的当然效力,是婚姻的应有之义。即夫妻日常家事是一种法定,夫和妻因法律规定而相互享有权,非因法定原因不能限制和消灭。该观点被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所确认,如德国民法[2]、法国民法[3]、瑞士民法[4]。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领域,学界的通说观点也认为夫妻日常家事权是法定权的一种,非因法定原因不得限制,妻因其身份当然享有此项权[5]。
3.特种说。特种说认为,日常家事权设立的目的是为夫妻之间基于夫妻人身关系而共同生活提供便利,其范围限于日常家事,夫或者妻行使这一权利时不必以被人的名义行使[6]。特种说认为这种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这种中,夫妻双方不需要以被人的名义也不需要以夫妻双方共同的名义处理日常家事,一方做出此种法律行为时,另一方承担连带责任;二是人和被人的身份可以互换,即夫妻均享有这一权利,在一种法律行为中,妻是人、夫是被人,而在另一种法律行为中则可能夫是人、妻是被人;三是日常家事权中的内容仅限于日常家事,超出日常家事的范围,概不发生的法律效果,而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4.本文观点。本文认为,将夫妻日常家事权的法律性质确立为特种权更为合适,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普通的委托以及法定的情形下,人与被人的身份是固定不便的,双方的身份不可以相互转换;而在夫妻日常家事的情形中,夫妻之间在处理家事时的身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丈夫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被人,妻子亦如此。第二,在普通的显名中,人为法律行为时应当以被人的名义实施,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人,在通常情况下人不会与被人承担连带责任;而在夫妻日常家事的情形中,夫和妻在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时,并不需要有对方明确的授权,也不会明确的以对方的名义为法律行为,但该行为的法律后果应当由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在一般情形中,法律对于范围的限制较少,而对于夫妻日常家事权的范围,法律将之限制于“日常家事”。
二、日常家事的范围界定
所谓日常家事的范围就是指夫妻日常家事权在什么范围内行使的问题。不同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关于日常家事范围的规定,即使同一国家也会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收入状况等因素的差异而出现不同规定。因此,应当明确日常家事的范围,以使得该制度更好的应用于司法实践。
1.比较法上的研究。《德国民法典》第1357条第1款将“日常家事”的范围确定为“使家庭日常生活需求得到适当满足的事情”。如夫妻和双方所生的有抚养义务的子女等家庭成员的衣物、子女学费、供业余时间娱乐用且须与家庭有关的、适当的费用等,都属于“使家庭日常生活需求得到适当满足的事情”。
《日本民法典》第761条[7]、《瑞士民法典》第166条[8]都将日常家事直接规定为“日常家务”,如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费用、小额物品的分期付款等。
2.我国的规定。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中,将日常家事表述为因处理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而产生的事务。这一界定十分宽泛,外延也非常宽广。因此,《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的这一规定并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有鉴于此,我国有必要在立法层面上对夫妻日常家事权的适用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
3.本文的观点。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先对日常家事进行概括性界定,然后再列举出除外事由的方式来明确其范围。
首先是概括性界定。可以将日常家事的范围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家庭生存需要而进行的家事活动,主要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第二,家庭的保健和娱乐活动,主要涉及医疗服务及必要的保健、锻炼、家庭娱乐、文化消费等支出;第三,为家庭和个人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家事活动,主要涉及个人学习和深造、子女教育、家庭用工等[9]。
其次是除外事由。主要可以规定的除外事由有:(1)处分不动产。应当明确规定夫妻共有的不动产,无论是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还是夫妻双方名下,一方代替他方进行处分时,必须有另一方的明确授权。(2)分期付款购买的价值较大的财产。在分期付款期间夫妻人身关系可能发生变化,一旦夫妻人身关系消灭,连带责任也就难以在双方之间适用,第三人的利益也会受到相应的损害。因此,应当明确分期付款购买的价值较大的财产不属于可以进行家事的范围。(3)处理与夫或者妻一方人身紧密相关的事务,如放弃继承权、领取劳动报酬、收养子女等,一般情况下也不属于可以进行家事的范围。
三、夫妻日常家事权的法律效力
对于夫妻日常家事权的法律效力,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内部法律效力和外部法律效力。内部法律效力主要探讨的是日常家事权行使后所产生权利义务在夫妻关系内部应该如何分配;外部法律效力探讨的是日常家事权行使后对第三人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第三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夫妻日常家事权的内部法律效力。所谓夫妻日常家事权的内部法律效力,是指夫妻行使日常家事权时在夫妻关系内部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德国民法典》第1357条规定:“妻就其在家事的活动范围内之事务,有以为其夫发生效力而为处理之权利”。[10]《日本民法典》第761条也有类似的规定,“夫妻一方就日常家事与第三人发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时,所产生的后果有夫妻双方共同承担”。[11]
从上述列举中不难看出,大陆法系国家对日常家事权行使后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采取的是权利共享,义务共担的原则,法律一般不会在两者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割与分配,这是日常家事权内部法律效力的一般原则。
2.夫妻日常家事权的外部法律效力。所谓夫妻日常家事权的外部法律效力,是指日常家事权行使后对夫妻关系之外第三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应当向第三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夫妻一方在日常家事范围与第三人为一定法律行为,其后果均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第三人可以就此向夫妻一方或双方主张连带责任,而无需考虑夫妻内部采用何种财产制。即无论夫妻之间实行的是何种财产制,只要在日常家事范围内,第三人就可要求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3.本文的观点。对于夫妻日常家事权的法律效力,我国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仅规定夫或妻在为日常需要处理夫妻共同财产时“权利平等”,但对夫妻行使该权利后产生的后果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认为,夫妻双方就日常家事与第三人进行交易所产生的责任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因为夫妻一方就日常家事与第三人发生的交易所产生的利益由夫妻双方共享,那么因此产生的责任也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有鉴于此,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明确夫妻因处理日常家事而产生的责任由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而不论夫妻之间采用的是何种财产制。
四、夫妻日常家事权行使的限制
当夫妻一方滥用日常家事权,故意或者过失地破坏家庭生活时,法律就得对该破坏行为作出一定的惩罚。夫妻日常家事权的限制根据不同的滥用行为而有所不同。
1.恶意串通。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夫妻家庭利益的一致性,夫妻之间很少发生故意损害另一方利益的情况。但不能排除当夫妻双方感情出现裂痕或者准备离婚之时,一方为了获取经济上的满足而与第三人恶意串通,通过表面上合法的方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对夫妻的日常家事权作出限制,以保护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2.违反注意义务。在夫妻日常家事中,人与被人之间是夫妻关系,两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一般不会存在损害被人利益的情况,而且配偶一方在日常家事时也不会要求另一方给予报酬,因此人只需尽到与处理自己事务相同的注意义务,如果夫妻一方未尽到这一注意义务,另一方就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或者排除其日常家事权。
3.无权。根据无权人是否在表面上具有有权的表象,可将无权分为表见和狭义的无权。
(1)表见。日常家事的隐密性决定了相对人只能通过外观来判断夫或者妻是否有权,同时日常家事范围的界定又因地区、风俗习惯、收入水平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对第三人的善意提出过高的要求显然是苛刻的。只要第三人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与之为交易的夫妻一方是有日常家事权的相对人,并且该第三人对于自己的“不知实情”的状态主观上无过失,夫妻一方与第三人所为之法律行为就应被认定为有效。
(2)狭义无权。如果夫或者妻没有令第三人相信其有权的表象,第三人也己经知道或应当知道夫妻一方与之所为交易不属于日常家事,而被的一方又拒绝追认,则此被的一方不承担连带责任。另外,在第三人事先己经知晓夫妻间有关日常家事的限制的情形下,该第三人仍与夫妻一方在限制范围内为法律行为,则在该限制范围内,未与该第三人直接为法律行为的配偶一方不承担连带责任。
4.本文的观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借鉴域外立法例,本文认为,对于夫妻之间日常家事权的限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恶意串通,损害另一方合法权益的;(2)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的;(3)狭义无权的。夫或者妻有以上行为的,受损害的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限制或者剥夺加害方的部分或全部日常家事权。
五、结语
夫妻日常家事权是一种特种。衣食住行、家庭娱乐保健、子女教育支出等事项属于日常家事的范围,但不动产的处分、以分期付款形式购买的价值较大的财产以及与人身有关的事务不属于日常家事的范围。夫妻对于行使日常家事权所产生的责任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当然,对于夫妻日常家事权的行使也应当进行限制,在存在恶意串通、未尽到注意义务、狭义无权的情形时,应当限制或者排除夫或者妻的日常家事权。
注释:
[1]参见:《婚姻家庭司法解释实例释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
[2]《德国民法典》第1357条规定日常家事属于法定。
[3]法国早期的立法采取的是“委任说”,但是,法国在1942年修订的《法国民法典》第220条中明确将日常家事权认定为法定。
[4]《瑞士民法典》第162条将日常家事权表述为法定婚姻团体的代表权。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8页。
[6]邓宏碧:《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思考(下)》,《现代法学》1997年第2期。
[7]《日本民法典》第 761 条规定:夫妻一方就日常家务同第三人实施了法律行为时,他方对由此而产生的债务负连带责任。 参见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35页。
[8]《瑞士民法典》第166条第一款规定:配偶双方中任何一方,于共同生活期间,代表婚姻共同生活处理家庭日常事务。参见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46页。
[9]王荣珍:《关于日常家事引发的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0]同注9。
[11]同注9。
参考文献:
[1]陈幸:《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群众出版社2012年版.
[2]张晓华:《夫妻共同债务的理论重构》,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王礼仁:《婚姻诉讼前沿理论与审判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4]王泽鉴:《民法总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余延满:《亲属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7]贺剑:《论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思路――以法定夫妻财产制为重点》,载《中外法学》2014年第6期.
[8]刘洋:《论我国日常家事权》,载《理论前沿》2014年第10期.
[9]马忆南:《论夫妻人身权利义务的发展和我国婚姻法的完善》,载《法学杂志》2014年第11期.
[10]曾言:《夫妻日常权之效力初探》载《时代法学》2009年第6期.
[11]曾培芳:《议家庭概念的重构一一兼论家庭法学体系的完善》,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12]童玉海:《论夫妻间的家事权》,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4期.
[13]史浩明:《论夫妻日常家事权》,载《政治与法律》2005 年第 3 期.
一、义乌副食品市场简介及SWOT的概念
义乌市副食品市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为浙江地区最大的副食品市场,在品牌商品集聚度、品牌创立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义乌副食品行业起始于80年代中期,现农贸城副食品市场占地32622.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8万余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共有商位2000余个,经营主体1429个。义乌副食品销售以批发为主兼顾零售,品种繁多,产品包括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酒类等。
SWOT 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strengths、weaknesses主要针对组织自身进行分析,为内部可控制因素,opportunities、threats主要针对组织外部环境分析,为不可控因素,人们只能去认知和影响它们。组织要通过四方面因素的分析,调整控制组织内部因素,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本文试图运用SWOT 分析, 对义乌副食品市场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二、义乌副食品市场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1)义乌市副食品市场具备规模优势
义乌副食品专业市场在全国已经较为知名,中国制造的“副食品”通过义乌辐射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年销售额达30多亿元。据统计,目前副食品行业配送车辆已达650余辆,有许多保健品、酒类的经营户已组建了销售队伍,奔走于各大卖场和超市之间,义乌及浙江省内县市众多卖场、超市大都已纳入市场的销售网络之中。
(2)新市场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
义乌新副食品专业市场于2008年8月建成,新副食品市场为框架多层式市场。整个建筑主体分为三层,局部五层,地下一层,地上第一层和第二层划为市场经营区,总面积为53576.9平方米,经营面积为27331.2平方米,可安排单个面积15~16平方米的商位1752个。地上第三层为厂家直销中心和精品展示中心,设有经营大户使用的接待、洽谈、办公等场所。地上第四、五层局部为商务办公区,主要安排税务、工商等市场配套服务机构,经营户不用出市场就可办理相关事宜。
(3)市场品牌集聚度较高
义乌副食品市场注重品牌集聚发展,在摊位招标中品牌优先。据调查统计,义乌副食品市场共有品牌5647个,中国驰名商标58个,中国著名商标43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2个,金华市著名商标3个,拥有注册商标1716个,其中本省注册商标占38%。
2.劣势分析(weakness)
(1)产品重复经营过多
义乌副食品市场内摊位众多,但品牌稀少,产品重复经营严重。新市场共有两千余个摊位,一千六百多的经营户,但产品的种类及品牌并不丰富,产品重复建设严重。就例如小食品来说,饼干、休闲食品,经营商户100多家,品牌却极少,只有乐事,可比克,雀巢等数十只品牌,众多商家同时经营少数几个品牌的商品,势必导致恶性竞争,导致相互压价,或者走违规路线,经营假货。
(2)市场知名度不高
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很大的知名度,但义乌副食品市场却没有很好的借助这一点,在全国副食品市场中知名度不高,很多采购商到义乌有多样化的采购需求,也包括一些副食品类商品,但外商到义乌副食品市场采购商品的却很少。
(3)市场经营人才缺乏
义乌副食品市场快速成长,但市场经营管理人员却不能满足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与两类:①老班子成员,由原来管理几十个商户的农贸城管理人员中转换过来的;②从社会新招的毕业生,比较缺少管理经念。这两类人员,前者没有相应的理论,无法对市场进行宏观把握,后者是新力军,但缺少经验。两类人员都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的发展。
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义乌经济及消费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义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009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增长15.7%。其中批发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8%,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8%。义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义乌副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义乌日益成为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
目前,有1万多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82个国家的2124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联合国难民署以及家乐福等10多家国际零售集团在义乌设立了采购信息中心,义乌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成为副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义乌副食品市场自2002年首次填补副食品行业出口“空白”后,外贸出口就开始稳步增长。目前,出口商品还较为偏窄,主要集中在糖果、巧克力、保健品以及部分酒类和饮料上,出口国家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东南亚及中东地区。
4.威胁分析(threats)
(1)周边市场的兴起
近年来,浙江省内的温州、萧山、宁波等地纷纷建设了副食品批发市场,分流了义乌的客商。其中萧山市场对义乌威胁最大,它优越的地理环境不仅覆盖了杭州,且大量拦截了本属义乌市场的北方客商。
(2)金融危机的影响
次贷危机影响外贸出口市场。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3)原材料的上涨
义乌副食品市场的商品生产原料来自全国各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的粮食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在短期内猛然走高。如粳米是率先上涨的品种之一,江苏粳米价格从1940元/吨上涨至2240~2360元/吨,涨幅为18.56%。
三、发展建议
1.加强市场内部管理
(1)规范区块经营产品
在市场内加强分类管理,每个区块经营相应产品。市场内产品分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等,每类产品有相应的经营区域,在某类产品区不得经营其他类产品,例如在糖类经营区,不得经营保健品、肉制品等。
(2)从摊位审核上减少同种产品、同品牌经营
市场管理部门摊位审批时,对同品牌同规格的商品设定限额,超过多少家之后,不予审批,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遏制同品牌同规格商品的恶性竞争,另外,在某一区块内,由于上述规定,会一定程度的丰富产品类别,增加其他品牌商品的销售,可以拓宽客户的选择,最终达到带来新的客户,增加市场商品销售。
(3)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从大城市引进一批市场管理人才,以适应义乌副食品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方式,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素质中强化组织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组织工作,必须加强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使管理工作队伍在能力素质上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历史任务相适应。
2.加大义乌副食品市场电子商务建设
电子商务化环境下,专业市场改造势在必行。电子商务的出现,一方面对我国传统专业市场依靠产品集中获取优势的竞争逻辑产生严重冲击;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也为传统专业市场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市场环境虚拟化、市场形态多元化、交易过程柔性化构成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化改造的基本取向,义乌副食品市场同样要顺应这一趋势,顺势发展。
3.加大义乌市副食品市场知名度推广
(1)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对义乌市副食品市场知名度进行推广。在浙江省各电视频道,投入相应广告经费,定期广告,介绍义乌市副食品市场的地理位置、规模、产品系列等方面信息,推广义乌市副食品市场,让各地商人了解义乌市副食品市场,起到招商引资作用。
(2)利用定期开展展销会的方式对义乌市副食品市场知名度进行推广。对市场内经营的各类产品组织进行展销会,展销会上可以对某类商品的全国范围内生产企业邀约,达到销售促进和市场推广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2008年,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势下,总体看,我国粮价仍处于平稳运行阶段。这其中虽然也有95%自给率因素的存在,但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行之有效的管控模式。
一、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需要面对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是我国政府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形势下重申,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市场经济中,粮食市场的稳定依靠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在有效的政府管控下,我国粮食市场实现了平稳运行,粮价波动被有效抑制、农民利益得到了合理体现。
顾名思义,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就是对资源的安排和搭配,是将资源(生产要素)在各种潜在用途上进行分配,以生产出一组特定的最终产品的经济方式。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可能地将有限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地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流通环节得以产生,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资源在流通环节中的优化配置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有专家指出,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几乎90%的时间用于流通。在市场经济里,生产商品仅仅是为了销售而不是消费。销售和消费的脱节其实是很大的浪费,这种资源配置的效果根本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只有“物畅其流”,才能保障生产与消费的衔接,才能有效解决供需矛盾、资源浪费、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二、管控的手段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不断深化粮食体制改革。对粮食市场的管控手段日渐成熟,已经由单一的计划指令发展为以市场为主导、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这一基本方式,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正如计划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一样,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也有两种基本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在于以市场为导向。然而,由于垄断对市场竞争的削弱、外部性对社会供给的影响、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调节的失效、市场信息不完全对微观市场主体行为的负面作用等因素的存在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无处不在,从而令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的一系列假定条件无法具备,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现实社会中也就很难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就需要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采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通过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可能地提高社会效率。
三、管控的平台基于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和储备体系
(一)我国政府粮食管控平台的构成环节。
1 由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组成的粮食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作保障。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由多层次的粮食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组成。
关于粮食现货市场。截至目前,我国已拥有郑州、合肥、兰州、济南、南京、吉林、长春、成都、福州、银川等10余家国家级粮食交易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区域性批发市场和大中城市成品粮市场为骨干、城镇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的粮食现货市场体系。
作为市场中介,交易中心除了具备发现价格、公平交易、信息、资金结算、技术服务、处理纠纷等保障市场运行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如下宏观功能:一是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粮食宏观调控。每天的交易结束后,各种数据均要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国家根据即时信息迅速做出宏观调控决策。交易中心则通过以一家市场带动多家市场的功能对国家决策有效执行和及时反馈,并通过交易规则调整、会员信息监控等手段杜绝中间商的投机行为。二是保障用粮企业能通过正常渠道用到粮、用好粮。三是规范交易行为、理顺流通渠道、合理配置粮食资源。
关于粮食期货市场。目前,我国粮食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进行。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主要在于规避风险、发现价格、交易、交割、结算和技术服务等。宏观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价格发现功能和价格传导效应配合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期货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具有超前预期性。而且,由于期货交易具有严格的规则体系,因此,期货价格比现货市场价格更为集中和权威,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此外,期货市场还具有很强的价格传导效应。由于期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公开、透明与传递迅速等特性,各类信息可以直达市场的各个层面,从而避免了信息扭曲。二是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粮农切身利益。与巨大的粮食消费市场相比。我国粮食的种植者却是以成千上万的粮农为主,规模小且产业分散。因此,在由大量分散的种植户组成的生产者与巨大的消费市场之间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而且,粮农多以个体身份分布于信息不发达的广大农村和山区,很难独立捕捉到大市场的需求、价格等信息。而消费方则是粮食的消费企业和一些中间商,他们对信息的把握要远远强于个体的种植者。因此,在粮食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生产方与消费方利益失衡,种植者的利益难以保障。为保障广大粮农的切身利益,实现种好地、卖好粮,一些商品交易所采用“期货+订单”的形式,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来保障农民的利益。其实质是以价格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进而以优质优价实现粮食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此外,为让粮农接受先卖后种、风险规避的理念,商品交易所还会利用市场本身所具备的服务功能,建立相应的信息免费发送系统、免费咨询系统和免费培训制度。
期货市场的价格反映的是未来的供求关系和现货价格趋势,这样,期货与现货价格间便形成了紧密的价格联系机制。我国政府正是通过期、现货之间内在的联系机制,从粮食期货市场获取价格等信息,并通过粮食现货市场使政策与措施得到快速实施。
2 粮食储备体系。
中图分类号:D922.2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6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4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在纷繁经济活动中,对于法律服务的定性要求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事后解决型”,即传统的法律诉讼模式,而是越来越广泛的将法律服务应用到风险控制、企业治理、合规操作等领域,以尽可能预防未来在股票上市、银行融资、债券发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同时完善自身治理结构,为今后潜在发生的复杂商业交易打好坚实的前期法律基础。
现代法律服务市场,业务大体可分为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两大领域。商事法律服务市场主体业务为非诉讼法律服务,主要包括境内外上市、收购兼并、银行融资、外商投资、私募基金以及资产重组等形式,涉及广度包罗万象,涵盖医药、能源、生物、化工、通信、食品、基础建设、房地产和知识产权等专门领域,由此组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法律服务结构体系。此外,也涵盖一些商事诉讼业务,因此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商事律师事务所中也会设置争端解决部门(Dispute Resolution),专门负责处理与商事交易相关的法庭诉讼和商事仲裁事宜。即使在法律职业尚处于形成阶段的中国,一小部分精英商务律师事务所也已经初步成型,并且掌握着法律业务中利润最高也最具声望的部分。[1]
中国的商事法律服务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知名的商事律师事务所大都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较一些动辄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而言,仍然在机构设置、业务深度、内部机制和市场拓展方面存在差距。虽然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商事律师事务所具有诸多相同特征,但中国商事律师事务所服务的不同客户类型,大多包括外企、国企和民企,构成了这些中国的新法律精英工作中极度多样化的外部环境。[2]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不断涌入中国资本市场,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的也持续加强,年轻的本土律师事务所不可避免的会和众多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争夺商业法律服务的市场份额。从历史上看,20世纪90年代初,中资所与外资所之间仅是形式上的合作关系,中资所由于没有经验与能力参与交易,往往只是作为签字律师存在,在整个交易链中收取最少的薪酬,却承担最大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末,中资所开始在早期的外商投资领域中积攒起一定的商业法律服务经验,然而由于薪金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当时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但正是在这段期间孕育了数家具有开拓精神的本土律所,日后成为了目前中国市场上领先的可以与外国律师事务所展开直接竞争的本土律师事务所。到了21世纪,中资所通过十几年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学习,在人才储备、薪资水平、业务能力及国际视野上都获得长足的进步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竞争力,甚至出现了国内某知名律所与大型外资所的合并案例,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中资所和外资所之间的人员流动已经开始呈现明显的双向流动性,而非仅仅是早期阶段的的单向流动性,这使得二者之间的合作竞争双重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一、外资所和内资所业务领域并不完全相同
中国司法部不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的中国代表处雇用中国律师,中国律师在加入外资所之前必须向司法单位交回自己的中国律师证,暂停执业。因此在外资所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籍法律人员往往需要去美国再攻读一个硕士学位(LL.M.),从而考取美国某一州(通常为加利福尼亚州或纽约州)的律师资格,从而以外国律师的名义被外资所聘用。毫无疑问,这是对外资所在中国执业领域的巨大限制。也正是因为这个情况,外资所在中国执业时候不能出具正式的法律意见书,而只能通过备忘录(Memo)的形式向客户提供非正式的参考性法律建议。通常外资所向客户发出的法律建议和中国法律备忘录,在文后都会附上一段免责声明(Disclaimer):“We are obliged to note that under current Chinese regulations, foreign lawyers such as ourselves are not admitted to practice law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us are not permitted to render formal opinions on matters of PRC law.”(译为“我们有责任提请您及贵单位注意,根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外国律师(诸如本所律师)不允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执业,因此我们不被允许出具有关中国法律事务的正式法律意见。”)在实践中,这却是一块难以监管的“灰色地带”,外国律师事务所仍然在收购兼并、一般公司业务、劳动争议和知识产权等业务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虽然不能出具正式的法律意见,但是可以通过与内资所合作的方式绕过该项规定;另一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关系,由于与外资所业务上的频繁交流合作,鲜有国内律师事务所举报外资所“违规操作”的问题,司法监管机构似乎也刻意维持着这片“灰色地带”中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的平衡状态。然而,这种高举“达摩克利斯之剑”却从不让它落下的策略也极大地削弱了司法部对于涉外法律服务市场规范的权威,结果是,绝大多数律师事务所都明显更关心商务部或者发改委的政策,而不是司法部。也就是说,司法部的不作为使其在国家的规范体系中被进一步的边缘化了。[3]
二、外资所和内资所的职业规划不尽相同,导致从业人员的最终归属有很大区别
目前来看,国内外律所大都采取公司合伙制,即自下而上分为律师助理(Legal Assistant)、律师(Associate)、资深律师(Senior Associate)、顾问(Of Counsel)、合伙人(Partner),每一级都有独立的具体类别和评价标准。表面上虽相差无几,但是经过笔者对一些在外资所工作的律师的采访,他们几乎都很明确地表示,在大部分外资律所有一条公开的不成文规定,就是纯中国背景的律师,即使拥有美国的律师执照,依然没有任何机会晋升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虽然在各大外资所的网站上依然可以发现不少东方面孔的合伙人,如果仔细研究下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工作履历,就会发现这些人几乎都拥有外国知名法学院的博士学位(PhD或者J.D.),且在国外有近十年的相关法律执业经验,一大半具有外国国籍。由于存在职业路线上的瓶颈,很少有中国律师把外资所作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往往在工作6-8年以上成为资深律师后,会选择以顾问或者合伙人身份加入内资所或者作为法务总监加入大型企业。与利润很高、执业却受到很多限制的外国律师事务所相比,国内的律师事务所给本土精英律师提供了远为广阔的执业范围。[4]如果业务水平优秀,执业十年左右可以成为一家内资律所的合伙人,职业规划上更具可预期性。通常,大部分内资所和外资所之间的人员变动是出现在律师和资深律师阶段,即执业期的3-6年内,到了顾问以上阶段,变得相对固定。但是,最近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外资所资深合伙人加入内资所的案例,如某知名英资所和某美资所的执行合伙人都分别在今年上半年加入了一家顶尖的国内律师事务所。不可否认,内资所和外资所之间的差距已大幅缩小,如今大部分供职于领先内资所的律师都拥有海外留学背景以及大量的涉外商务法律经验。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内资所依托国家政策的良性保护,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商事法律服务市场上的中坚力量,在诸多领域具备了和国外一流律所抗衡的资本和能力。
三、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内资所也不断努力拉近和顶尖外资所的距离,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趋同性
在薪酬体系上,一些顶级中资所的待遇水平这几年通过循序渐进的调薪协议已经非常接近于外资大所,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引进的市场竞争力;在人才储备上,各大内资所在每年招聘季相应开展了大规模的校内宣讲会,并效仿外资大所在北京、上海两地的几大顶尖法学院内设置了法律奖学金和长期实习基地,以此为基础展开人才储备竞争。同时,为了更好规划商业法律服务市场,提供更高的统一交流平台,监管机构也出台了相应措施增进融合。上海律协于2012年6月举行了上海律协特殊会员的入会仪式,标志着“两公一外”律师(公司律师,公职律师,外国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的进一步融合,将不同律师间的区域性合作交流事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可以预见,在未来整个中国的商业法律服务市场,将会继续保持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良性竞争局面。
四、结语
外资所需要依靠中资所深厚的本土资源拓展大中国区业务,建立与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企业的长期深系;中资所需要借鉴外资所强大的内部管理经验和先进的市场操作模式以迅速与国际接轨,涉猎高端国际业务。在目前中国的司法现实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各取所需,虽然竞争已呈加剧趋势,但是笔者认为短期内中国商事法律服务市场仍将会维持目前高速融合的发展态势,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因优胜劣汰机制而产生的市场洗牌效应。
参考文献:
蒸压釜又称蒸养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大型压力容器(结构如图1所示)。蒸压釜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加汽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管桩、灰砂砖、煤灰砖、微孔硅酸钙板、保温石棉板、高强度石膏等建筑材料的蒸压养护。按设计参数仅属第一类压力容器,但按其操作工艺特性来看,则属于承受交变载荷、频繁间歇操作的压力容器,由于其体积大(一般V=50~200m3),运行时压力较高、储存的能量大,故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收集了2009-2011年间发生的八起蒸压釜事故,对其事故的特点及原因进行的分析,发现安全联锁功能失控是造成事故的主要根源,为此总结出了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发生的有关措施。
1 2009-2011年事故设备的特点及基本情况
(1)2009年9月7日9时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逆龙围的佛山市顺德区鸿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混凝土管桩蒸养洗石车间蒸压釜操作工,由于连锁保护装置功能不完善,在釜盖未关闭到位的情况下,就对6#蒸压釜进汽加压,9时20分左右,在升压过程,当压力表示值超过0.55MPa时,釜盖发生旋转导致釜盖脱离啮合状态飞出,将该釜对面车间厂房的1条横梁撞断、1根立柱撞损后落在41米开外,釜体鞍座全部后退、部分倒塌,釜体亦后退约5.2米,釜内部分管桩飞出10米开外,釜体的部分保温棉和外包铁皮脱落,与5、7号蒸压釜相连的蒸汽管段断裂脱落,釜前釜车钢轨扭曲变形,釜前车间厂房的部分屋面锌瓦被气浪掀落。事故蒸压釜于2000年制造,产品编号为F5-004,2000年投用,YTK-Ⅱ型零压安全联锁装置。
(2)2010年11月7日凌晨1时50分许,位于上海松江区沪松公路2033号上海建华管桩有限公司A车间1号蒸压釜操作人员,未确定釜盖是否关紧就注入蒸汽,在加压过程中,釜盖突然喷出,飞出厂房外墙,撞击到距该厂北侧50米的轨交9号线第51号桥墩南侧立柱,导致9号线桥墩、触网等运营设施设备不同程度受损,事故造成3人轻伤、2人重伤。
现场看到,前釜盖安全手柄与余汽排出阀未连接,处于脱开状态,安全手柄与限位块错开,后釜盖限位开关的连接电线均被拆除。事故蒸压釜产品编号为 F5-017,2002年9月出厂,KAL型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
(3)2010年1月18日17时,商丘市丰源建材有限公司1号蒸压釜装填砖坯后,操作工吕传运在蒸压釜快开门安全连锁装置损坏和失灵的情况下,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违规手动操作关合釜门,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打开送气阀门向釜内送气,导致釜内压力升高。由于釜门未达到完全闭合,釜齿在未完全啮合的情况下,在蒸砖过程中,前出料釜门在内压作用下,发生旋转脱离啮合状态并飞出,造成釜门被冲开,冲击力将前出料门固定的支架撕脱,向前飞出约30米,击断一电线杆后落地,釜体在反冲力的作用下沿轴线后移约22米。事故造成2人死亡, 5人轻伤。所选配的型号为YKL-1型压力容器快开门联锁保护装置。
(4)2010年5月9日上午8时10分,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东镇六谢灰砂砖厂,由于安全联锁装置失灵,作业人员未完全关闭釜盖的情况下升压,导致蒸压釜使用过程中,发生一起蒸压釜封头冲脱事故,釜盖直线冲脱8.6米,釜体整体向后移位60厘米,蒸汽进汽管和釜盖支撑断裂,事故造成2人轻微烫伤,经医院简单包扎处理后出院。所选配的型号为YKL-1型压力容器快开门联锁保护装置。
(5)2011年06月26日13时10分,河南省郑州市辉县市弘昌物质有限责任公司蒸压釜因无证操作工关闭前出料釜盖不到位,也未确认,致使安全连锁保护装置失效,导致蒸压釜在升压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釜盖向前飞出25米左右,釜体向后平移50米左右,造成现场作业人员死伤。所选配的型号为YKL-1型压力容器快开门联锁保护装置。
(6)2011年8月20日下午14时,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千灯镇黄浦江路3号的昆山市易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于该公司无证操作人员,人为用小木块卡死“安全销”,安全联锁控制线路被割断,擅自取消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和改动手摇减速器,在蒸压釜釜齿未啮合到位的情况下,开始进汽升压,致使釜门冲开,发生爆炸,造成2人当场死亡,另有2人受伤。所选配的型号为YKL-1型压力容器快开门联锁保护装置。
(7)2011年09月13日13:10位于天津市宝坻区高家庄镇贾庄村的天津市宝坻区欢迎您混凝土加气块厂1台96M3蒸压釜釜盖飞出,致1人受伤, 1人死亡。事故容器蒸压釜端盖飞出39.5m,筒体后移5m,容器内物料飞出散落,事故现场一小型门式起重机倒地。所选配的型号为YKL-1型压力容器快开门联锁保护装置。
(8)2011年10月6日上午8:20,安徽省宿州市建业工贸有限公司一台利用芦岭电厂废弃粉煤灰生产“加汽混凝土砌块”的蒸压釜,因釜盖快开门未封闭到位,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导致2#蒸压釜后釜盖冲出,大量蒸汽泄出,冲击气浪导致蒸压釜前楼板砖混进砖室炸开,围墙冲倒,楼板碎块夹杂大量粉灰砖碎块喷出20多米远,直径约2米长约20米的整个蒸压釜釜体,脱离原底座,沿轴向水平方向向西,在距离原位置约150米处才停止。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所选配的型号为YKL-1型压力容器快开门联锁保护装置。
2 事故产生的原因
2.1 安全联锁装置质量差
(1)发生事故的蒸压釜设备所采用的快开门连锁保护装置均为电子元器件控制的装置,不但其功能难于达到《容规》所要求的功能,而且由于没有有关电子元器件用于设计制造控制系统的质量标准,加之生产制造厂家成本的控制,所选用的元器件多为低价产品,因而所采用的安全联锁装置控制质量难于保证。
(2)由于所采用的安全联锁装置安装在砖厂等室外使用环境,受温度和雨雪等气候的影响,电子元器件很快老化失效,使得安全联锁装置保护功能得不到保证。
2.2 安全联锁装置安装质量差
(1)事故反映出,已安装安全联锁装置的蒸压釜设备,未能实现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方可升压的规定要求,有的安全联锁装置失效或被人为屏蔽,蒸汽仍可直接进入蒸压釜升压。
(2)所安装的安全联锁装置未能与蒸汽入口实现连锁,不能保证釜门关闭到位方可进蒸汽升压。
2.3 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1)大多数建材行业单位缺少蒸压釜及其安全联锁装置安全性能的充分认识,也不了解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后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忽略蒸压釜安全联锁装置的应用,因而多数企业未制定蒸压釜使用工艺及其关键环节的控制流程。
(2)不对操作工人进行教育培训,经常聘用无证人员操作,对蒸压釜未安装安全联锁装置或安全联锁装置功能失效后,未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
(3)特别是电子控制形式的安全联锁装置,质量不稳定或出现故障后,经常作人员屏蔽或拆除,从而导致釜门关闭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事故。
(4)加汽砖生产企业多数为私人企业,安全意识极差,急功近利,为了缩短釜门关闭和开启时间,经常发生人为破坏安全连锁装置的现象,如切断安全连锁装置的电源连线、将定位销阻断或焊死等,性质极其恶劣,极大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4 检验检测、监督检查不到位
检验机构在蒸压釜的检验过程中只重视蒸压釜筒体和封头本体(包括焊缝)质量检验检测,往往忽视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及功能情况的现场确认检查,使投用不合格的或使用过程中损坏的安全联锁装置尚在使用;另外,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对蒸压釜操作人员持证请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致使企业使用缺少操作知识的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3 防止措施
3.1 从生产上严格把关 确保安全联锁装置质量
(1)蒸压釜的快开门(盖)应当设计安全联锁并能满足以下功能:1)当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方可升压运行;2)当蒸压釜的内部压力完全释放,方可打开快开门。
(2)制造安全联锁保护装置的单位应当制造出能够实现其功能的优质产品:1)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有关法规、规范要求,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2)应满足特种设备制造许可条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3)必须使用质量可靠的电子产品,禁止使用低劣电子配件组装。
(3)严格按照设计、制造要求,准确细致地安装、维修安全联锁装置,使安全联锁装置真正能与蒸汽入口实现联锁,保证釜门关闭到位方可进蒸汽升压。
3.2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联锁功能实现
(1)使用单位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蒸压釜及其安全联锁装置安全的重要性,知晓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后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
(2)制定蒸压釜使用工艺及其关键环节的控制流程,特别是要制定安全联锁装置使用规定;
(3)做好蒸压釜的日常安全使用与维护。1)使用单位应设置专门机构或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蒸压釜的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2)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蒸压釜的技术性能制定蒸压釜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3)蒸压釜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度。
(4)制定安全责任追究与奖励制度,切实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意思,严禁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3.3 检验检测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检验
检验检测机构应依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蒸压釜的使用特点及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切实做好蒸压釜的定期检验工作,把蒸压釜的安全联锁装置功能性检验作为检验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3.4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严格监察
由于欧盟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REACH法案,中国服装对欧盟出口大幅下降。2008年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宣布中止,取而代之的是中欧双方采用监控制度,然而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若仍在一两个市场区域集中出口,可能会遭遇来自欧盟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同时美国市场受"次级贷"风波及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也波及到中国服装的出口。
2007年以来,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作为贸易顺差重要来源的纺织服装业,已成为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不断增加的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也成为加工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降低的原因之一。
二.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内需将成为服装市场发展的重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激烈的竞争和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内服装消费日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质量、档次、风格、个性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从市场分布来看,品牌专卖店,多集中在城市,主要经营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仓储商场、超市及连锁店,采取开架式销售,价格低廉,所售服装以中低檔为主,主要售卖非时装风格的产品如内衣、衬衫、牛仔裤等;服装批发市场是由服装厂家和经销商专门经营服装的场地;由大型批发市场所支援的各种个体服装零售店,目前占据中国服装销售的最大份额。这一服装市场同时支援了中国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及部分城市的低檔市场。
从城市来看,上海、北京、大连和广州是全国中、高檔服装重要分销中心。广东虎门和福建石狮由于邻近地区有大量服装工厂,近年已冒升成为全国知名的服装分销中心。
此外,内地其他重点服装生产基地包括浙江、宁波、武汉等亦设有服装批发市场,为附近省市的重要服装采购渠道。此外,内地还有许多服装批发、零售专业市场可以作为服装销售的重要场所。
三.国内未来消费特点
根据迪智成顾问分析,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服装市场还会持续不断的变化。
首先,消费层次会持续变化。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加,国内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的提高,整个2007年的增长速度接近13%),农民的增长被估计为8% 。这位未来服装市场消费向中高档甚至奢侈品转移提供了基础。同时,居民消费档次划分日益清晰,由以中低档次为主转向中档需求为主,高档需求也占有一定的分额。
在中国多数的消费者还没有化妆的习惯时,专业品牌将培育消费者市场放在首位。这些专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大多数为2000年后进入,与那些已经建立起高知名度的一线全能品牌比,他们对于消费者的姿态更亲民。你通常会发现,在这些专柜,BA都乐于给消费者花半个小时画一个全妆,而某些,一线品牌的BA有时候无法花5分钟坐下来听听消费者的皮肤困扰。更趋专业化的咨询与示范,为专业彩妆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兵家中常用“集兵力中优势”的战术,为专业彩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当一站式购物被复制得近乎泛滥的时候,消费者又开始厌烦起面临太多的选择。他们中的一些人需要将要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效购物过程中,在如此背景下,专业彩妆与全能品牌的较量中无形增加了砝码,充分体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革命气概。
进入一家中国的高档商场,你就可以轻易闻到这场升级后较量的硝烟味。几年前,那些专业彩妆品牌还登不了大雅之堂,其专柜通常被放在一楼卖场不起眼的角落里,专柜面积不大,除了美宝莲之外,大多数是一些国内品牌。而几年后的今天,故地重游,你会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专业彩妆的专柜也紧挨着兰蔻、资生堂这样的一线品牌,专柜面积大了很多,这些品牌的BA成为整个化妆品卖场打扮最时尚最抢眼的女孩子,M・A・C,Bobbi brown,make up forever,植村秀等品牌进入越来越多的商场,竞争是商家永恒的话题。
2.2细分市场成为发展趋势
与护肤市场相比,中国的彩妆市场仍然在发展过程中。一线品牌在2009年的彩妆市场中仍然会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例如雅诗兰黛集团沿袭了其集团一贯的作风,旗下的高端彩妆品牌M・A・c,Bobbibrown仍然会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锁定为新一年里的重点区域,新开专柜的速度不会有太大提高,旨在提高单店销售增长率。
一个专业彩妆品牌YSL在去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后,正式归入欧莱雅集团高档化妆品部。从其被收购后的市场动态来看,依然以丝芙兰及高档百货商场为主。
而一些新进入的彩妆品牌则主攻细分小市场。例如碧雅诗集团引进的Covermark,以底妆为主打产品。2008年9月刚进入香港市场的日本彩妆Pierre couleun以眼影、粉底为主打,全线只引进了4个品类。这些刚进入市场的新品牌,利用某个或某几个明星产品打响知名度,不失为一个快速占领市场的办法。
2.3 本土彩妆品牌发展迅猛
2009年整个彩妆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发展,中国的彩妆市场更需要继续开拓。中国护肤品年销售量是整个彩妆市场的5倍,撇开化妆品消费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彩妆市场的潜力依然可见一斑,在今后的时间内更多地培养中国这种潜在的市场。相比护肤品及香水市场,彩妆市场留给中国本土品牌更大的空间与舞台。
彩妆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市场较晚,高档进口彩妆更是面临着卫检、高税率等进入门槛。与护肤品相比,彩妆的卫检需要的周期更长,而这又与彩妆的潮流性相矛盾,在国外流行的颜色或产品,也许一年后才能进入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2009年中国本土彩妆品牌将会迅速成长起来,会出现一大批价廉物美的大众品牌,这部分品牌旨在吸引中国年轻一代女性消费者。她们在长期的彩妆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为本土彩妆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自然堂在成功的从专业线转型日化线后,也开始进军彩妆市场。卡姿兰、巧迪尚惠等专业彩妆品牌纷纷占领各个终端渠道。
另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专业线也开始进入到彩妆市场。例如在国内拥有4 000家美容店的克丽缇娜,开始推出彩妆产品。这些连锁美容院线,凭借自己既有的终端渠道,不需要介入日化渠道,就能分得一杯羹。
2.4 皮肤护理彩妆前景广阔
消费者在海量时尚教育资讯中逐渐成熟,即使在画彩妆时,不仅关注彩妆产品能否美化自己的功能,还希望在使用这些产品时不伤害皮肤,更能改善自己的皮肤状况,她们要求不仅仅是看上去更美。要让消费者认识到,彩妆不只是一些特殊人群和一些特殊场合才能使用的东西,使用彩妆也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美丽,更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适合于在不同场合和环境下表现自己的良好方式。
专家分析,2009年底妆产品所占的比重将会有所提高。除了2008年推出的矿物粉概念,2009年各个品牌将会继续将重点扩展到底妆的各类产品,例如能集润泽皮肤与隔离灰尘彩妆于一体的妆前爽、能修复痘痘的遮瑕笔/膏等。同时,彩妆品牌还应该加强品牌形象,使之更时尚、更流行,极力把流行尖端的产品形象带给消费者;加强系列产品的开发,根据国人实际需求生产适合消费者的彩妆产品,使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习惯。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单纯的流通模式已经不能支撑发展,要想企业健康成长,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不过,由于消费者对彩妆的使用习惯还有一定的限制,还有很多消费者不太会使用彩妆,所以市场扩展必须要和教育推广及消费需求相联系。总之,现在中国消费者还没形成固定的彩妆消费习惯,彩妆品牌只要有好的品质和富有时代感的颜色,就能在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皮肤护理彩妆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三)、2009年香水趋势分析
在杭州大厦的门口,在广州友谊商场的展示区,在上海地铁里大幅的显示屏上,在全国各地的众多主流媒体上,你都能看到由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妮・海瑟薇代言的兰蔻璀璨香水及其广告片――“邂逅”。2008年8月22日,全球上市的兰蔻璀璨香水(MAGNIFIQUE)抢先登陆中国杭州和上海,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这种轰炸式的宣传一直持续到了10月,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制造商的品牌投入力度之大。
3.1 香水市场仍被看好
来自2008年全国部分百货市场的情况来看,香水消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情人节和圣诞节仍然是香水销售“井喷”的两个主要节日。平日里,人们也开始注重香水的使用。2008年初,广百百货在情人节期间的香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0%,平时香水销售额一直保持25%递增速度的武汉群光百货,情人节期间香水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了50%。在南京金鹰,香水的销量大约占到整个化妆品销量的8%,而在南京大洋百货,情人节当月,Burberry香水的销量就高达20万元。可想而知,香水市场的潜力是多么巨大。
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一宝洁旗下香水品牌主要有Dolce&Gabbana,Gucci,Lacoste,Dontblanc,Escada和Anna Sui等。宝洁公司高档香水化妆品部亚太区品牌经理Lacost Dikkers对媒体表示,宝洁公司的香水业务在中国近年一直保持着每年两位数字的稳固增长,这跟中国日益强劲的消费能力和每年众多在境内上市的香水新品很有关系。
单就香水品牌来看,有着众多年轻拥簇的CK增长势头强劲,全年增长幅度较大,在众多香水销售排行中经常能拔得头筹,而颇得中产阶级认同的Burberry也能经常稳据前三甲。此外,随着《穿Prada的恶魔》的热映,Prada的认知度急剧升温,在个别地区的表现可圈可点,而依托服饰品牌强大知名度的Ver sace,个别月份的销售额也实现了40%的增长。
3.2 注重亚洲市场
据欧睿咨询公司统计,目前虽然全球香水消费额已达260多亿美元,但香水在欧美市场却呈现出缓慢增长甚至下滑的趋势。随着亚洲市场高端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以及欧洲经济受冲击后带来的消费衰退,各大香水品牌纷纷将目光集中到了尚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亚洲市场。专家透露,此前各香水品牌很少推出玫瑰香味及粉红色包装的产品,因为欧美市场比较成熟,各香水品牌一般都会推出一些较浓香型的香水,但是2008年明显多了很多亚洲风的香水。
就中国市场来看,中国消费者对玫瑰香味淡香水的接受度非常高,而粉红色的包装也颇受欢迎,因为粉色看起来比较女性化,年轻而充满活力。这些信息都源于国内商对市场的反馈,最后他们整合起来分析,又将这些市场信息反馈给香水品牌方。
2007年年尾,Burberry推出了第一款针对亚洲地区的限量版香水Brit Sheer(红粉恋歌)这是一款以粉色为主打的花果味香水。从2008年开始,Lanvin、Ferre、Paul Smith都纷纷推出了玫瑰花香、粉红色包装的香水,其中Ferre的ROSE香水更是该品牌的翻身之作。在2009年,更多的香水品牌将会加入到这股“亚洲风”中,将会更加注重亚洲香水市场。
3.3 天然香水备受青睐
引言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是描述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随着某一产业生命周期从诞生、成长、成熟到稳定(或衰退)的逐步演进,企业的数量及市场集中度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均衡。在任何一个产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存在着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一般而言,大部分的进入和退出对于行业中最大的厂商的影响会相对较小。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市场集中度很低;当产业技术成熟、进入繁荣期时,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而后趋于稳定;随着产业的衰退,部分厂商退出,市场集中度就会再度上升。
市场集中度的测量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或HI指数。市场集中度是用产业中最大的几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来表示。由于该指标计算简便,直观易懂,容易获得所需资料,因而在国内外对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行业集中度的指标计算如下:
式中:――产业市场的总规模;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
――产业内的企业数。
产业内部企业的规模越是接近,且企业数量越多,HI指数越小。此外,HI指数对规模较大的前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比重的变化反映相当敏感,如果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尽管总额未变,但市场支配力明显变大。
市场综合分类是以赫芬达尔指数为基础,并考虑绝对集中度差别和企业数量,对市场结构进行的综合性分类,是由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在实施产业组织政策实践中开始的。具体划分方法是:首先按HI指数标准将市场结构分为六大类,HI指数大于3000为高度寡占型(I),介于1800到3000为高度寡占型(Ⅱ),介于1400到1800为低度寡占型(I),介于1000到1400为低度寡占型(Ⅱ),介于500到1000为竞争型(I),低于500为竞争型(Ⅱ)。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前几位企业集中度的差别和企业数量细分为不同的小类。这种市场结构分类法考虑的指标较多,产业划分具体细致,能够较准确把握各产业的企业集中与分散程度。
一、常州中介服务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依据行业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以总营业收入为计算对象,行业集中度以法人单位数目为基础,竞争型(Ⅱ)均计算前十位的市场集中度,其他类型选择集中度差别较大的一位作为计算对象。法人单位数低于10个的行业由于数量太少,只有事业单位的行业由于内部没有明显竞争性,以及其他未列明的商务服务行业由于包含的企业类别太多,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上述中介服务行业不具有计算市场集中度的条件。按照市场结构的综合分类方法,常州市部分有一定法人单位数的中介服务行业市场结构状况如表1:
从市场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来看,常州市中介服务行业过半数处于竞争型(11/17),其中赫芬达尔指数低于500、处于竞争型(Ⅱ)的行业占三分之一以上(6/17)。竞争型中介服务业由于科技含量低、企业规模小、没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既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市场调查行业赫芬达尔指数最高,达到5215,属于高度寡占型(Ⅰ),具有较大的规模效应,但该行业法人单位总共只有十家,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各5家,说明该行业虽然在起步阶段就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但内部竞争不足;科技中介行业赫芬达尔指数大于1800,属于高度寡占型(Ⅱ),但该行业收入占据前两位的是两个事业单位,常州市事业单位靠营业获得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7.0%,可见该行业即使属于高寡占型,由于受事业单位体制限制而无法发挥其规模效应,反而影响了该行业的合理竞争;其次有其他未列明的金融活动、社会经济咨询和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赫芬达尔指数大于1000,属于低度寡占型,体现出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有效竞争性。除此之外,常州市大多数中介服务业的行业集中度都非常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行业内各中介服务组织实力相当,缺少有强大市场控制力、在行业起领军作用的中介服务组织。许多行业都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即法人单位数量较多,规模小,力量相当,整体呈高度分散化格局。
二、对策研究
1.资源整合,提升实力。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引导中介组织加快建立网络平台,不断拓展业务范围,进行品牌化发展、规模化经营。
2.培育品牌,提升档次。建立中介服务业培育库,将那些实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中介服务企业列入培育库,加以重点引导、扶持、培育。
3.扩大招商引资,拓展发展空间。组织中介服务专题招商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将常州中介服务业优势企业推向全国、甚至国际,同时将各中介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引入常州。对于外商投资中介组织,制定包括税收、用地、人才、房屋租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4.引导功能分区,发挥集聚效应。政府要把中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统筹起来进行规划,引导中介组织向各类产业集聚区聚合:建立若干个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区、贸易中介服务区、生产性中介服务区、信息化中介服务区、旅游休闲中介服务区等功能区块,也可以通过“一条街”、“中心”等模式培育规模较小的中介服务业,逐步形成规模和特色,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全方位提升中介服务业的配套服务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