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8 17:32: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

篇(1)

[3] 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2-08-01].,2012-07-25.

[4] 王运显.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5):19―22.

[5] 于超,单世侠.新世纪信息素质及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统计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115―118.

[6] 王丽华.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及实践情况[J].图书馆杂志,2007,26(2):61―64.

[7] 刘娜.我国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41―42.

[8] 赵蔚林.四川教育学院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1):16―19.

[9] 周安.对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6,26(4):238―239.

篇(2)

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国内艺术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很快。90年代中期,大批的综合大学、民办院校以及设计学院开设设计专业,促使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办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国内现有的几所设计院校学科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比较高,在国内外的影响比较大。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都较早的引入国外先进的设计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结合自身的现实环境,创建出各具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为市场培养了优秀的现代设计人才。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具体的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a.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专业定位、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高等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b.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要建设文化强国,就不能不大力发展与繁荣民族文化,通过艺术教育来发展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搞好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发展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瑰宝需要探寻者、搜集整理者,需要有一大批懂得艺术价值、有眼光与心智判断民族艺术瑰宝与矿藏的人投入艺术研究队伍。这些人要有宽广的学术胸襟、敏锐的学术眼光与深厚的学术功力,让他们把民族常态生活表象背后蕴涵着的那些民族特有的真、善、美发掘出来,与世界民族之林大家庭中的成员既平分秋色又共同分享。

说到底,繁荣民族文化,除了外部条件,最核心的问题,便是培育出与建设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国家只有具备这样一个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艺术人才队伍,才能更迅速的发展成为文化强国。

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1.提高对艺术教育作用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迅速兴起。尤其是创意产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的转变。而且,高校艺术教育经过密切参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和学科交融,逐渐摆脱了以往的边缘化地位,成为高校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目前,我国在全球生产力竞争分工中我国尚处于低端地位,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参与世界高端产业分工。政府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决定加快文化建设,这一战略决策为国内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虽然国内高校艺术教育还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较好的发展基础,也能使国内艺术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储备。

2.重视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在民族经历长期的历史积淀后,使文明逐步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们认清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在艺术教育上面,要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使艺术人才能够扩宽视野,洞察未来社会对艺术的需求变化,推动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在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3.重视普及教育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037-01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是一个热门话题,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已提倡多年,改革中所获得的成就也不少,其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处于教育各方面之首。如何将素质教育深入渗透到学生的非专业教育和生活之中,使其对素质教育的学习常态化、主动化、自然化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 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素质教育是从师从关系开始发展起来的。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原则,在教育对象方面指出:不论出身贵贱,不论品行善恶,不论聪明愚笨,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应重视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人格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孔子先于苏格拉底首创了启发式教学法,他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以师生共同讨论作为经常性的教学形式。孔子的思想理论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雏形。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教育工作者就开始提出“素质”这个概念,也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讲的“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现今素质教育在国内已是一个热门话题,但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路坎坷,不容乐观。2008年4月24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组的筹备大会,83岁高龄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的几句话,道破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人类现在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素质的高低关乎国家的兴衰,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为了种种功利的或短期的利益,如为了应试,为了提高升学率,学生往往被剥夺了作为一个青春期孩子多方面的需求,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人看待;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去做一些自我探索的事情,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别是现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一个窄化的过程:从身体、心智、情感的全面发展,窄化为智力的开发;从智力的开发,窄化为学习书本知识,再窄化为课堂学习和考试成绩。因此,很多孩子的心灵没有被点燃,聪明才智没有被开发出来,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从国家提出素质教育改革的20世纪80年代初,培养的学生从“80后”,到“90后”,以及逐渐成长起来的“00后”,如果都适用于一个教育模式发展,必然无法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全盘一体化,缺乏个性教育。当前的教育方法是将学生放到同一个“筐”,不分类别地进行培养,这样直接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大家都朝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发展。二是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如教育模式基本处于满堂灌式的教育方式。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联系实际的效果不显著。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法比较呆板,说教式教育占主体,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够。学生对于这种被动的接受,效果自然不会理想。而且现在的学生大都从小开始接触网络,他们接受网络中的思想灌溉远远早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现在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不良思想也极易在早期就延伸到学生的思想体系当中。

二 素质教育改革的思路

1.制订系统的规划并切实落实到工作中

素质教育实施这么多年,一些改革措施在实际中仍没能彻底落实,改革的力度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很多工作只是浮于表面,更谈不上系统的规划。学校开展的一些素质教育活动往住过于传统化和形式化,基本没有创新性。如学生社团往往是学生选择发展兴趣爱好的首选,但实际上,很多社团的工作是“虎头蛇尾”,学生怀着满腔的热情参与其中,但是社团本身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活动,对学生的素质提高作用有限。因此,应制订系统的素质教育规划并切实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2.革新教育理念

如今的教育模式仍是满堂灌式的教育方式,且传统的师道尊严现象较严重,许多教师思想保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允许学生有和自己不同的见解,觉得是学生给自己难堪,这样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性。并且,教师作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主体,其自身的言谈举止以及传授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为人处世的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发挥好教师这盏“启明灯”的作用,学生才能朝着光明的方向积极且全面地发展。因此教育是学生和教师的同步接受教育和提高的过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提高也刻不容缓。

3.注重学校间的资源共享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但希望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希望对自己兴趣所在的方面有所涉猎。如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学校发展的不均衡,学校之间图书资源有一定的种类差异,应加强学校间的资源流通,切实地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享受到便捷、畅通的知识信息。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和第二教学基地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交流沟通、协作配合、指挥领导等能力素质,对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完善人格,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高校大学生大都以自学为主,课余时间比较充分,很多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会感到不适应。高中的老师会将学生的学习时间事先安排好,但是到了大学,教师讲完课后剩余的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安排、合理运用。因此一些自制力比较弱的学生会让自己放任自流,如,去网吧打游戏来打发时间。学校除了学生社团,积极与社会的公益事业多加强联系外,还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福利院或养老院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让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4)

1.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它的到来给我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断发展的信息资源,改变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截止2011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1];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

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我们必须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面对超富裕的海量信息,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变得愈加困难,培养如何准确快速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势在必行。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会他们信息资源知识、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技能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2.国内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设置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在几十年的时间和探索中,学生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其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正在逐渐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的课程。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以往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资源等已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因此,信息素质教育课程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和创新。

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08年8月我国有401所高校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由图书馆提供,虽然高校开展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数量颇多,但缺乏特色,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同西方国家比较,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

(1)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课的内容都是主要介绍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比如:图书馆介绍、馆藏分类法、信息检索技能等等,在教学方式上除了PPT课件或是课堂讲解,再没有别的形式。使学生无法对信息知识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认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无法满足现代的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2]。

(2)与专业学科知识的结合差。目前国内大多高等院校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只注重了对学生文献信息的基础知识教育,忽视了对专业学科中的信息素质的教育,致使学生在专业信息素养能力方面的能力欠缺,使得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知识不能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好的嫁接[3]。

(3)缺乏课程评价标准。由于我国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开设的比较晚,对该课程的评价标准还不成熟,所以目前国内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体系缺少对该课程的评价指标。经过信息素养的学习后,学生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不能知晓自己的信息能力水平能否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4]。

(4)网络信息素质教育未能融入到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工作。据调查,我国国内高等院校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系统平台大多是嵌接在图书馆的主页上供学生阅读或使用,没有意识到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工作也是一种很好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式。不能在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能力[5]。

3.培养目标

在设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其培养目标。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获得评判性思考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大学生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信息意识具有敏觉性,培养学生自觉的信息发现和信息收集及利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通信设备或互联网络,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所学的信息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道德标准。使大学生能判断信息道德标准的正确与否,自觉遵守社会上的信息道德标准,拒绝不正当的信息来源和准则,维护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总之,以信息素质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安排相应课程的授课时间,再辅之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以求达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6]。课程体系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4.课程体系设计

4.1 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在建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社会对高职院学生的独特需求,来构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4.1.1 普适性原则

在建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定考虑体系所包含课程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因为这种课程体系是面向高职院全体学生,因此,所开课程应该适合于所有学生学习,是为学校所有大学生服务的。

4.1.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信息素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组织科技信息交流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等。时学生逐步建立信息意识、强化信息需求、提高信息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信息吸收、信息利用和信息加工能力。

4.1.3 层次性原则

构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所包含的课程应该是有层次的,适用于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在构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一定要注意课程安排的层次性,可以适应于不同起点的学生。

4.1.4 发展性原则

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封闭的、一成不变的体系,应该与社会、科技发展同步,与整个教育发展同步,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得到积极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我们所提出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同时鉴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现状,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应分阶段、分层次、大范围的实施。因此,在构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课程体系也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体系结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层次结构模型:见图2。

在这个层次结构里,我们提出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根据信息素质内涵所包含的层面,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1)信息意识教育课程设置:图书馆利用,信息学导论等。(2)信息能力教育课程设置: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管理与决策,信息语言有关知识,综合实践。(3)信息道德课程设置:信息道德育法规,信息安全,信息传播法规与知识产权[7]。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的,可以让他们进行灵活的选择,以达到符合要求的信息素质培养的目标。同时利用该层次结构,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学生的培养反馈,及时地对该课程体系做出评价,这样就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地对该课程体系做出调整。这样,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背景的学生提高自己信息素质的需求,也满足了教学管理评估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4.2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其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对提高大学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尽管部分高校已初步构建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制定了教学计划,也编写了部分教材,但是这种课程体系仍然是以理论体系为基础,实行的是公共基础课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的实践和训练。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分离,与实际上教学的目的不一致[8]。而层次性课程设计和其对比则更有现实意义和作用。层次性课程体系的特点就是: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技能训练或能力培养,围绕技能或能力形成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课程内容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从而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课程和教材的改革。

人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吸收与积累也要有一个过程,所以高职院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应分成新生、大二和毕业班三个阶段的教育,形成有效的、层次化的信息知识课程体系。针对低年级学生安排基础课程比较适宜,进行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教育,指导基础工具的使用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于高年级学生则结合专业重点培养信息能力[9]。根据以上分析,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三个阶段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见表1。

4.3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素质教育评测体系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考核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水平和效果的基本准则所在。完善这一体系有助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出合格的信息素养的人才[10]。虽然目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不同标准可供我们参照,但从我国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这个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如表2所示。

5.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职院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设计的课程体系,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以达到完美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开发、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http://.cn/rollnews/2012-01/16/content_12293663.htm.

[2]王慧.我国“211工程”百所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7(5):79-82.

[3]叶建华.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6(2):206-208.

[4]周凤飞,王泽琪.关于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6):80-81.

[5]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8):72-74.

[6]刘崇欣,陈延寿.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J].晋图学刊,2006(5).

[7]张敬芝.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问题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8]张家德等.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初探[J].医学信息学,2005(8).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秘书人才;人文精神;素质教育

引言

高校是教育人才的地方,对于人才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于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而素质教育是一个人的到的体现,因此在高校对于秘书人才的教育中,首先要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的教授。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同时要求高校明确人文素质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社会和企业对于秘书人才的人文素质更是提出了要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体现,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在社会上,素质一般定义为: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身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家族遗传于自己惯性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智商、情商层次高低以及与职业技能所达级别的综合体现。高校培养学生不仅只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我国政府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19号)提出:素质教育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高职院校秘书人才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教育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应试教育经历千年发展,当前高校仍把应试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虽然近几年素质教育已经在国内吵的沸沸扬扬,但仍改变不了我国高职院校秘书人才素质教育现状。

1.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不对等

一个人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秘书人才也不例外。价值观体现了秘书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准,当前高校和社会对于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的认识不同意,因此高校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企业中不被认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定也不清晰。

2.文化熏陶不够使得秘书人才的素质偏低

一个人的素质不同于职业技能鉴定,素质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文化熏陶来完成得。当前高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对于学生的文化熏陶过弱,使得学生的视野不宽阔,心胸狭窄,造就学生的功利心过重,表现在学生的素质偏低。

3.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只注重形式

当前受人文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开设时间段,学生对于其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程,出现的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因此,造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大多只是形式性的,对于秘书人才的素质提高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三、我国高职院校秘书人才素质教育改革措施

通过介绍我国高职院校秘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革,以提高我国秘书人才的素质。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学生走向社会,工作以后实现自身价值的向导,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校应该要立足于当前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学生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2.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我国是一个经历五千年文化发展的文明古国,我国的传统思想有太多精髓需要传承。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提高秘书人才的素质。

3.高校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当前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注重形式,对文秘人才的素质起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高校应该改革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加强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上课检查率。结语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不能仅靠自己的学历、金钱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有更高的素质。当前由于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于秘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当前高校要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首先要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认识,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引导,更要把素质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总成绩中的一部分进行全面考核。总之,我们都将更加努力培养不仅具有高级能高能力的专业秘书人才,更要培养具有高人文素质的秘书人才,为我国的文秘专业做出更大贡献,为企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级能的人才。

作者:乌彦巍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商务系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23-02

大学艺术素质教育既要延续传统,又要面向未来。当代艺术正是传统艺术与未来艺术相交融会之处,继往开来,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正确欣赏分析理解评价当代艺术是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当代“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时代转换使当代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时代的艺术感同身受,兴趣浓厚。可遍观目前国内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当代艺术却处在疏离与缺失的状态。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艺术在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走出目前的关系现状是从事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学生因专业划分导致知识结构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全面健康发展的能力,也是“宽口径、厚基础”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具体到大学艺术素质教育,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观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

目前大学开设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中西方美术经典作品赏析。笔者所在的学院为全校学生开设了《西方美术名作欣赏》和《中国书画欣赏》的综合选修课,根据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两门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前者到西方现代艺术阶段终止,后者到清末民国初期,关于西方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均无讲授课时。笔者在课堂上曾经问过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几位当代艺术大家,学生大多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些主修艺术设计的学生尚且如此,遑论其他专业的学生。究其原因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是基础绘画技术,在大学阶段虽然有中西美术史论和作品赏析课程,但却很少涉及当代艺术,也很难获得一个关于当代艺术的比较系统客观的印象。巫鸿在《谁来承担我们的当代艺术教育》一文中谈到,国外研究西方艺术的有90%在研究西方当代艺术;而研究中国艺术的则倒过来,只有10%在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尽管国内这些年对当代艺术的创作、展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公众对当代艺术尤其是实验艺术部分仍然处于基本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的状态中。

其次,目前的艺术素质教育方法仍停留在书本教育的层面,忽视了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展览的现场实践教育方式。条件好的大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播放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凝练了人类智慧情感的经典作品。这也是教育学生从视觉经验的角度来感受欣赏艺术作品的美,从而唤起学生心灵美及情感上的呼应,激发起学生对于理想的追求,在生活中追求美和感受美,这无疑是一种可采取的值得称赞的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不过仍偏重于知识教育,学生与艺术的接触有限,与现实感受脱节,难以获得真实的经历和经验。而对于艺术的教育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致命的缺陷。美国艺术评论家丹托认为:“不管艺术是什么,它不再是被人观看的对象。或许,它们会令人目瞪口呆,但基本上不是让人看的。”[1]“艺术事实上就是关于经验了艺术的那些人。”[1]当代艺术的现状已经远离了人们在习惯思维中所理解的艺术,单纯的观看方式无益于学生认识当下生活中的艺术现象,从而理解自己的生活到底与艺术有何联系。艺术素质的教育模式正如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一样,也需要有其它的模式。在素质教育中适当地引入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展览的教育,带学生实地参观,现场直接感受艺术真品,与艺术家对话互动,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引导学生对当代艺术的批判性理解能力。

再次,主客观对立的理性主义认知教育方法仍然存在于艺术素质教育之中,艺术欣赏和教育过程中习惯侧重于艺术的消费和享受。艺术作为认知的对象到被消费和享受的对象仍然是陌生化的客体。康德以后的生命论哲学家,不满意理性主义的认知方式,提出生命本体论。苏珊朗格认为真正能够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人类生命的方式便是艺术方式,艺术成了人追问终极价值而达到理想之境的绝对中介,艺术的言说使人的混沌存在转化为明朗的价值存在。宗白华先生倡导艺术的人生态度,视艺术为人生的本质生存方式。大学生在认识了解艺术到喜欢欣赏鉴别艺术的基础上,把艺术与自己的人生融会贯通,把艺术融入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大学艺术素质教育扮演发挥着重要的启蒙意义。

二、中国当代艺术在大学艺术素质教育中的缺失及原因

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缺失与其自身的特征以及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格局和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改革,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都在飞速发展,尤其是艺术,因为创作环境的相对自由,艺术的种类和对艺术的探索也非常多。首先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杂陈”,“呈现出各种不同历史形态的艺术对话和‘博弈’的多元化格局。其中既有传承了古典文化的中国传统艺术,也有从20世纪初开始接受的欧洲古典艺术和印象派艺术;既有从20世纪初叶开始接受并在80年代蔚为大观的现代主义艺术,还有90年代之后舶来的后现代诸种艺术。”[2]艺术形态也前所未有的复杂,有绘画、装置、表演影像、计算机、各种混合媒介及大地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等。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绘画不再居于艺术的中心地位,艺术的志向也不是审美。

篇(7)

近年来,虽然国家持续增加教育投资,高等教育入学率略有提高,但提高后的入学率仍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据艾瑞统计:国内一流大学的录取率约为7%~8%,“211大学”的录取率约为5%,“985大学”的录取率仅为2%,学生想进入理想学校仍非常困难。为了在考试中获胜,学生不得不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应试”,而提供“应试教育”的课外辅导机构成为他们的首选,因此升学压力是导致“家教热”的原因之一。辅导机构较低的经营门槛是导致民办辅导行业在教育部明令禁止公办学校开展盈利性“补课”后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IDC报告显示:2011-2014年中国辅导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0-330亿美元,2011-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图1是美国投行jefferies对2004年-2013年中国家庭教育支出做的统计图,他在《中国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家长愿意在个性化教育上花更多钱使子女更具竞争力,这正是辅导市场发展增速超过家庭教育支出增速的原因”。

图1 中国家庭教育支出

随着“应试教育”弊端凸显,高考改革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曾明确提出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1]。2014年高考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包含考试制度改革与录取制度改革,主张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外语实行一年多考”、“不分文理科”、“减少考试科目”等,提出的“多元评价”对改善学生过度“应试”、盲目追求“高分”现状和缓解学生“一考定终生”的考试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家教热”现象的反思与建议

(一)学校素质教育未能有效实施

1.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提到素质教育很多学校的做法往往是“缩短上课时间”、“减少课外作业”、“组织活动课”,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从而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些都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误解,也是很多学校素质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撇开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特长教育,所以升学率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2]。数学和外语作为学生校外补习的主要科目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城市学校在基础学科上花的工夫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提高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

2.学校评价体系滞后

导致学校素质教育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学校未能改变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标榜“素质教育”的学校常常以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衡量素质教育成果,使教师在实施素质教学过程中产生认知混乱,老师迫于评价的压力很难真正放手搞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在实施阶段变了味。

(二)学校与辅导机构缺乏统一管理与合作

篇(8)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自教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专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途径、方法和对策。

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必须了解综合素质的内容。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总的来说,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比较好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有比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有较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结合具体数字来看,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特别是我院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充分说明学院多年来在培养和提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推行的一系列举措是行之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一)心理素质较差。心理卫生缺乏预防,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和打击,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造成不可思议的后果。

(二)文化素质较差。许多高校大学生重专业知识,轻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轻全面素质;重平均发展,轻个性发展,构成了文化知识结构的缺陷。

(三)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目前,在高校中,因健康原因导致休学、退学、留级、缓考、不能上体育课、不宜游泳的人数比率比过去已大大增加。

(四)能力素质普遍弱。经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普遍较弱。

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以及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造成了大学生先天性知识结构的缺陷,而大学的专才教育,又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人文基础,其结果不仅使学生缺乏对国情的了解,也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素质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推进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增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高专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人文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对我国加入WTO,实现由农业生产大国向工业制造大国迈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建立机制,增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第一课堂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的综合反映。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全力支持与配合,做到全校一盘棋,要形成全校师生共同研究和探讨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要建立机构,在组织上为素质教育活动保驾护航。学院可成立“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小组”,由院党委全体成员、相关处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以全面协调具体领导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有关工作。组织机构的完善到位,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其次要抓住典型。素质教育没有具体的模式、规范可以遵循,必须不断探讨、实践、总结,才能找到比较符合本校实际的、富有特色的方法与途径。[2]

3.拓展阵地,增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效性

一是要充分利用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要通过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对素质培养的认识。树立素质培养的自觉意识,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要完善社团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为学生插上能力腾飞的翅膀。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拓展工作领域。新形势往往带来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应不断占领新阵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符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专高职院校的特殊地位,决定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有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并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小影.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2004,(4):

篇(9)

(一)农村教育观念落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偏差

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在地域上、经济上、文化上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教育观念落后,对素质教育改革缺乏全面完整的认识。多数学校只是形式上应付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的改革方案,但实际上仍以应试教育为本,以学生的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考核教师教学成果和水平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的思维模式的培养,阻碍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年龄老化,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落后,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年轻教师,音、体、美、德育、英语、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等现象广泛存在。同时,在硬件方面,校园设施陈旧落后,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设施等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在硬件条件方面相比城市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阻碍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合理

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大量存在,许多中小学生由爷爷奶奶照顾,且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得正确的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普遍存在溺爱、放任、严酷管教、体罚等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且大部分家长并未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种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思想认识,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改革。2013年,在山东农村一所小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学生小明和小东在课余时间玩耍,小东不小心将小明的手夹到,经过医生检查后并无大碍,但小明的家长却经常去学校里闹,要求赔偿,最终事情以老师赔偿2000元告终。由于家长的溺爱和放任,本身道德知识水平有限,造成学生养成了大量的坏品质,老师之间也形成了不敢教,不敢管的气氛,当然这是少数,但这部分学生的成长更大程度上受家长教育和文化水平的制约,因此,应该在村里通过海报广播等途径宣传有意有利的道德观价值观。

(四)农村素质教育改革的副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自身身心还未成熟,自制力低下,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下放任自流,造成了懒散、傲慢、以自我为中心、道德品质下降等问题,不认真学习,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等行为,这是目前农村素质教育改革主要出现的副作用。

二、我国农村素质教育改革现状的反思和展望

目前,我国农村素质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正是改革带来的阵痛,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积极寻求改进方法,来攻克当今农村素质教育改革带来的问题。

(一)改进农村素质教育改革方案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广泛征询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广泛考虑学生,家长的意见,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有益的改进和调整。

(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软硬件条件

国家需要大力提倡和引导杰出的青年教师和优秀的师范生到广大的农村去工作,缩小城乡教师薪酬待遇差距,并且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通道,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

(三)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水准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农村地区家庭教育落后,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开展大量的讲座、宣传杂志、广播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并且进行后期跟踪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水平。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我国所提倡的教育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即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并要求学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德才并举,既重视学生的技能知识教育,又侧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从这一点来看,素质教育应该是国内所有学校坚持并信奉的首要宗旨,幼师学校也是如此。对于幼师学校来说,其内部所设置的艺术体操专业由于教学内容、专业性质与其他专业不同,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坚持的教学理念也与其他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就幼师学校艺术体操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一、当前国内幼师学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状

1、教学现状

当前,国内大部分幼师学校都有开设艺术体操专业,专门针对女孩提供体操教学,培养女孩的体育素质和独特魅力。相关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要针对幼儿特点,采用科学、适当且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幼儿实施教学,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这是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下达的硬性要求,重点强调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应该坚持素质教育,要将体育放到教育工作的首位。单从这一点来看,幼师学校作为培养专业幼师的重要场所,其教学宗旨应该以幼儿园教学宗旨为参考,针对幼儿园学生来提供服务,所以幼师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同样应该将体育放到幼师教育的首位。因为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体育素质的优势,才有可能真正贯彻实施好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教育。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当前国内幼师学校虽然认识到了幼师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也明白了幼师教育要结合幼儿园需求来培养幼师学生,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然有不少幼师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幼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艺术体操方面,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幼师学生不仅无法拥有良好的体育素质,还缺乏一定的体育创新能力。拿艺术体操来说,现阶段多数幼师学生都不具备艺术体操编舞创新能力,这个问题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幼师学生在今后无法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无法满足《幼儿园工作规程》,严重者还可能影响幼师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

2、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尤其重要。鉴于这一点,幼师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师学生的体育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体育课程得到了幼师学校的充分重视,但由于教学方法不适当,教学理念不合时宜,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低下,尤其是艺术体操专业,体操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厌学、恨学等现象尤为突出。

综合国内幼师学校艺术体操教学现状,分析体操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是:部分幼师学校在初中阶段为了获得更高的升学率来提升学校名气,往往会将体育教学搁置一边,将全部精力全部投放到学生的书面知识培训上,造成幼师学生体育知识缺乏,体育素质低下;另外,幼师学校在设置体育课程,尤其是在选择艺术体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时,并没有根据幼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也没有考虑到幼师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忽视了幼师女生害羞、肌肉系统力量差、耐力差等特点,极容易在教学训练中发生意外事故;除此之外,幼师学校所配备的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教室职业道德有问题也是造成幼师学校艺术体操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

以上所说的种种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幼师学校艺术体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更阻碍着幼师学生体育素质和体育能力的提升,因此,深化幼师学校艺术体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幼师学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改革

1、通过艺术体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艺术体操以美为特征,学生穿着体操服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活动着自己的身体,陶冶了美的情操,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艺术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养成自觉锻炼的积极性,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使学生随着体育课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个性得到发展。

2、通过艺术体操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智力的发展

艺术体操训练、练习密度大,强度适中,侧重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耐力的发展。促进血、气循环,使大脑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脑的记忆、思维等能力。很多学生反映上完艺术体操课后心情舒畅,精神很好,思维敏捷,学习效率明显提高。85.71%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提高,52.26%的学生体型变得优美、匀称一些,33.45%的学生不良月经期现象有所好转,67.6%的学生认为学了艺术体操,促进了她们的舞蹈水平,有利于舞蹈课和唱歌课的学习。可见艺术体操课,使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还促进了各学科的学习。

3、通过艺术体操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艺术体操教学形式多样,动作由简人繁,学生易于接受,能够为学生提供练习上获得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使她们从自学自练自评中,从互教互学互评中,从友爱团结的多向交流中,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意识。艺术体操动作舒展大方,表现力强,可克服学生的害羞心理,增强自信心。

4、通过艺术体操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离不开外在和内涵两个方面。人是一个统一的机体,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是统一的。健美不单是人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同人的思想、精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精神和形体两方面也互相制约和影响,一个人的举止姿态,常常会揭示他的内心活动。在加强艺术教育的同时,进行艺术体操的教学,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生命力的外在形象,充分体现出时代气质的美。问卷调查287名学生,89.55%的学生认为练习了艺术体操提高了自信心与鉴赏美的能力;83.2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气质、姿态有所提高。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在幼师学校开设艺术体操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艺术体操练习,提高了身体的各项素质,促进了各学科的学习,矫正了不良的身体姿态,提高了自信心,培养高层次的审美情趣。艺术体操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师体育中开设艺术体操课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应该大力推广。

篇(11)

二、教辅市场中竞争激烈对教育行业的主要影响

我国教辅图书印刷量是比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来讲是比较稳定的。更新教辅内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对于出版单位来说,稳定的受众人群是固定收入的主要来源。教辅市场的竞争对于图书行业来会是一个非常重要激励。图书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就是市场竞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诱人的利润空间会让众多出版社以及民营公司参与到教辅出版当中。很多培训机构以及教辅策划机构也会对教辅编辑工作进行插手。当前的教辅市场需要针对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编写出更加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辅内容。教辅的品质是市场竞争中重要的因素。图书市场中的竞争将通过品质来体现。出版市场应该让市场竞争中存在更多的活力。我国的素质教育应该被提上具体的日程,学生们的素质教育需要和知识教育同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在全国正式开展,教辅也要进行参与。教师要和学生们共同使用专业的教辅,这对于素质教育开展是非常有利的[2]。

三、教辅编辑如何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